分析和改革探讨

2024-07-25

分析和改革探讨(精选12篇)

分析和改革探讨 第1篇

(一) 学生意识不到体育的重要性

随着应试教育下对分数成绩的重视度的加强, 体育的学习已经渐渐淡出了学生的视野, 很多的学生认为体育的学习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 更有很多的学生将体育的上课时间用在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上, 这样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忽视了体育的教学价值是现今体育学习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体育本身能够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也荡然无存这是很错误的认识。

(二) 体育教学本身的不灵活性

体育教学的内容包括很多的方面, 不同的项目和活动使得体育的教学更加精彩, 这对于丰富体育的教学内容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现实的状况很不乐观, 体育的教学呈现出一种枯燥、无聊的特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没有将体育的知识活灵活现地讲给学生, 无法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来进行演习, 学生在体育的学习中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体育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于体育的教学来讲, 增强教学本身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体育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三) 体育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由于体育的学习成绩很少或几乎不计入最终的考试成绩中去, 这让很多的师生降低了对体育学习的重视度, 于是在实际的教课中很容易地出现目标不明确的现状。往往在很多的体育课上, 老师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 这样学生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上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和体育技能, 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体育的直接意义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就很难谈上体育的素质教育改革。

二、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的具体思路的分析

(一) 加强学生对于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加速体育的素质教育改革,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理论的认识上明白体育学习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由于体育的学习能够给个人带来的好处, 并通过实际的例子加以解释增强说服力。体育不仅仅能够使得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还能够适当地放松学生的大脑, 对紧张的课堂学习起到调节的作用。

(二) 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在体育的教学中尤其需要增强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善于用各种各样的训练方式和项目来增强学生的锻炼,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对于体育的认识和兴趣, 能够将体育的训练积极地融入有趣的活动中来, 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素质,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放松自己, 脑力劳动与体育的活动相结合, 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三) 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具体的体育的教学中, 老师要在上课前制定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按照这个计划走, 力求在体育的课堂上让大家学到真正的东西, 而不能随意地更改教学计划, 在教学的目标上一定要学会严谨地规划。没有教学的目标就很难做到精确化的教学, 容易出现知识的遗漏等情况, 对于教学是很不利的, 很难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东西。

三、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羽毛球看似是一项较为简单的体育锻炼, 其实不然, 在羽毛球的学习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羽毛球的练习从功能上分解为准备、引拍、挥拍、击球 (还原) 四个部分。在每个过程的训练中都要细致入微地对具体的方法进行感知, 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具体的动作演示给学生看, 还可以跟学生对打练习, 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羽毛球的练习中的要领, 激励学生加强练习, 加强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体育的教学中实践是最关键的, 只有不断地加强实际的训练, 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体育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在实际的学习中尤其要加强体育能力的培养,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让自己能够有健全的体魄,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深化体育素质教学的改革是关键, 不断地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合才能够健全体育的教学制度, 加强学生的体育技能的提高,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姚蕾, 闻勇.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5 (1) .

[2]董声.我国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成绩评价演变的历史回顾[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18 (3) .

分析和改革探讨 第2篇

1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既涉及材料学科的知识,又涵盖化学学科的知识,因此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多,现有的理论学时数较少,教学内容与学时数的矛盾突出,许多学生反映这门课程所涉及的许多内容较难掌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材料本身范围广泛(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各高校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的背景和所依托的学科优势也各不相同,各个学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由于该学科发展时间较短,现有的《材料化学》课程参考资料偏少,且内容较单一,不适宜不同高校《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同时,由于材料化学学科发展迅速,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并在基本原理、制备技术、表征手段以及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材料化学》课程教材的内容较老、更新较慢,以至于本学科的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和进展不能及时充实到教材中。因此,《材料化学》课程教材的选用和教学内容的选取,需要具体结合各个学校材料化学专业自身的特点。

高职网球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探讨 第3篇

摘要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网球运动得到了快速普及。各类别、各层次网球教学、训练课程及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网球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和理念,探讨了高职网球课程建设及改革的目标,同时提出了完善高职网球课程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网球 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

网球运动是一项极具魅力而高雅的体育运动,被称为世界上第二大球类运动,也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健身运动项目。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网球运动得到了快速普及。网球的推广和相关设施、器材的引进和完善,网球已经从过去的“贵族”运动逐步走向大众化。现在网球运动已经成为了全民健身的一种重要途径,高校大学生把网球运动视为一种时尚运动,积极投入到网球运动中。

一、高职网球课程建设的现状

随着网球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别、各层次网球教学、训练课程及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了配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网球课程建设,以学生“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为特色建设基本理念,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网球运动场地器材等建设规划。积极倡导“健康网球、快乐网球、时尚网球、彰显网球魅力”等网球校园文化新模式。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坚持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拓展模式,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高职网球课程建设及改革的目标

(一)网球课程建设目标

以网球课程建设为龙头,教学改革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体育科研为支撑,以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网球运动队为锻炼、竞赛平台,以网球特色项目建设为契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与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大学生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锻炼氛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网球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

1.加强网球课程建设,实现教学内容多样化

以网球特色项目建设为契机,狠抓教学质量,规范教学常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个性化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在保证现有网球选项课时(每周2节)的基础上,争取在全校开设网球公选课,积极引进软式网球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更多学生参与网球运动提供平臺与机会,提升网球教学的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网球教学环境和和谐的师生关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通过师资培训、进修和教师自学、研究,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国内、国际性的网球活动和业务进修,提升教师在网球教学、网球裁判、网球赛事组织等多方面的业务水平。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指导教学与训练,实现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发展。

3.完善网球运动队、协会建设,构筑学生课外活动平台

以学生“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为特色建设基本理念,积极倡导“健康网球、快乐网球、时尚网球、彰显网球魅力”等网球校园文化新模式。坚持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拓展模式,建设和完善学生网球运动队与协会组织,使它成为学生重要的课外活动内容;成为学生提高网球水平的重要场所;成为学生锻炼组织能力、培养交往能力的重要所在。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另外,还需要建立与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网球教学、训练条件等。

三、完善高职网球课程建设的措施

(一)网球实践课程是在学生自主选择项目、时间、教师的前提下开始的,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分级评价的现代教育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

(二)开设网球理论课程,使学生不仅有机会学习网球的技战术、掌握技能,而且让学生能够学习网球的历史、文化、礼仪等多方面的知识。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总结这种教学手段对学生高效、正确地掌握网球动作成功经验。

(三)在网球教学中结合学生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开展了学生网球裁判的培训和考级制度,引进了国际网球联合会ITF网球技术等级评测系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网球水平,得到社会认可提供了条件。

(四)在网球教学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网络学习等辅助教学手段得到了充分运用,学生在网球学习之余通过建立的网球课程网站,进一步了解学习网球的有关知识,师生网上互动,使网球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加快了掌握网球技术、知识的进程。

(五)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国内、国际性的网球活动和业务进修,提升教师在网球教学、网球裁判、网球赛事组织等多方面的业务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形势下,通过网球项目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使越来越多的大学学生融入到网球运动中来,体味网球的无穷魅力和乐趣。掌握网球技术、学会锻炼方法、体会网球文化,使网球成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达到终身受益,使大学生不仅具备高深的知识、良好的技能,而且具备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魄。

参考文献:

[1] 罗诚.高校网球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20.

分析和改革探讨 第4篇

现我院提出了CDIO的教学改革, 其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的高素质IT人才。电路分析是电学类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也是学生今后进入专业课程的入门第一课, 对电学的相关课程的学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电路分析这门课程具有理论严谨, 逻辑性强, 广阔的工程应用性等特点。然而在电分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教师在上课时只注重传授相关电路知识, 但却不注重讲解原理;学生能够记忆相关的定理, 但却不知道实用;学生上课感觉枯燥无聊, 无法对输入输出有感官上的认识;学生能够读懂电路图, 却无法动手实现等问题。因此, 本文基于以上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本人在电路分析授课过程中积累的教学体会, 提出以下课程改革的建议。

2 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的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电路分析的课时有限, 想要全方面讲解不可能。但是必须让学生对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体系有全面的认识, 因此在授课时必须做到重点知识详细讲, 对不重要的知识泛讲, 对于需要了解的知识放在课下让学生自学。同时根据我系的特点, 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取舍。例如:我系是微电子技术系, 在今后课程的学习中很少用到十一章正弦稳态的功率和三相电路及第十三章中变压器电路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将其舍去。第十章正弦稳态分析对我们后期课程及其重要, 我们又会给与更多的课时重点讲解。

在授课时为了让学生对电路分析的理论知识有全面的认识, 因此在上课时需要注重讲解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比如在第一章中讲完两类约束和电路方程 (2b方程) 后, 又是怎样根据2b方程得到支路电流方程和支路电压方程的。同时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现有知识分析出新的求解问题的方法, 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进一步认识知识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在学完电路分析时, 让学生自己用软件设计时用框架结构图将电路分析的知识体系绘制出来。当完成此图时, 学生自己也会对电路分析的知识体系有了全面的认识。

2.2 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 教师扮演的角色往往充当的是演员,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传授知识, 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改革后教师的身份将转变成导演, 将指导课程情节的发展。比如:在讲解功率的最大传输定理时, 可引导学生讲最大功率的传输定理自行推导出来, 然后做点评。在此过程中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授课手段是则将原来单纯的讲解概念或定理, 转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增加动画的描述。使概念定理的讲解更生动形象, 增强了趣味性的同时又给学生以感官认识。

3 引入仿真实验

为了解决学生在应用定理求解电路时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 我们在课堂中引入了仿真实验, 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比如引入MULTISIM仿真实验。MULTISIM仿真软件中有各激励源、电流表、电压表、示波器等虚拟器件, 电路仿真实验能够更直观的看出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 是输出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在讲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时候, 可在讲完该内容后, 以课下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行仿真一个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实例。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教师不对仿真软件的使用教程不做任何讲解, 只是将题目布置下去, 在下节课上课后对仿真做点评和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仿真电路中是如何体现的?在电路图中我们是如何计算各支路电流的?通过电路仿真的引入,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

4 增加实物验证

为了培养具有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的新型IT人才, 从电路分析这门入门课开始, 就应该开始灌输给学生的科研的概念。为了培养一定科研能力我们加入了实物电路的制作内容。同样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为例。基于在仿真中得到的基尔霍夫定律的仿真实例, 学生自己在实验课上完成此实例电路的实物电路。

然后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电源电压, 主支路电流, 各分支路电流, 将测量得到的结果与仿真结果作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 真实的结果会与仿真的结果有所不同, 让学生自己去估计电路中存在误差的原因, 明白仿真电路与实际电路的不同, 及后期调试电路的重要意义。

5 总结

根据我院CDIO的教学改革基本思想, 本文对电路分析从课程内容, 授课方式, 仿真实验的引入, 实物电路的制作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电子类课程, 就大致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由理论知识出发, 完成仿真验证其正确性, 再动手完成实际电路并调试电路。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和科研思想的灌输, 在这个过程中,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的动手能力, 启发了创新思维。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 效果良好。在后期的教学中, 我们仍会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再做出相应的改革, 达到CDIO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静, 邢冰冰, 罗文等.电路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9) :131-134.

[2]杨鸿波, 高晶敏, 侯霞等“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 :99:100.

[3]高晶敏, 李邓化, 张金龙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 31 (增1) :136-139.

[4]张小燕, 吴晓娟“电路分析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29 (3) :99-101.

[5]李传锋, 徐迎曦.创新教育在电路分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15) :151-153.

[6]牛金城.应用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质属性[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7) :109-112.

[7]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7-8A) :34-36.

[8]王竹萍.高校电路课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6) :83.

分析和改革探讨 第5篇

2005年温州市中小学教师评选论文

学段: □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 学科: 思想政治

学校(全称): 温州市第三中学

姓名: 苏扬叶

论 文 题 目:

课程改革和减负形势下初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探讨

(内页不准署名)

课程改革和减负形势下初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探讨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拉开序幕,在目前又面临着“减负”的形势下,设计量少而又质高的作业是我们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抓好的重大课题。本文提出要对初中思想政治作业的形式重新思考,阐述了传统作业和新课程要求的作业的不同,指出改革势在必行,并且介绍了新的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关键词:课程改革,减负,初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

当前,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教育部门又下达了减负文件,明确规定中小学生的作业时间。对中小学来说,作业尤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新课程改革必然关注作业的质的革新。在严格控制中小学课外作业量的同时,优化作业设计,切实做到“减负不减质”和“减负增效”。对此,教师有必要对作业问题进行重新思考,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和评价形式。本文试就初中思想政治作业的设计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传统作业和新课程要求作业的区别

实行中考政治开卷考试之后,原先那种机械抄背的“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形式已不再适应需要,但是毕竟还是要应付开卷考试,而开卷考试也需要解决一道道题目,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考虑教多的还是如何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考试分数,总是根据试考点,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布置作业。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作业成了教师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同时又因作业形式千篇一律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不高。不是教毕业班的初

一、初二政治教师,按理说可以放开手去布置一些形式活泼多样、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但是有的教师嫌亲手设计、亲自编写作业太麻烦了,往往是上完了课就走人,不给学生留作业;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各级检查评比,只好让学生做些配套作业本上的习题。可想而知,这种作业是没有实效性的,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格格不入。

新课程下的作业目标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以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新理念为指导的,它与传统作业目标相比,更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和坚强意志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道德、生活及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作业设计的依据和来源必然是灵活的、开放的、广泛的。作业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性的。它可以是口头作业;也可以是观察性作业,可以是思考性作业;也可以是实践操作性作业,可以是书面的文字作业;也可以是图像的、音像的作业等等。

二、作业形式的改革

新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就需要体现自主性、实践性和德育功能。下面是笔者在作业形式设计方面的几种实践。

(一)、设计搜集资料作业,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有限的时间和教学资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的,所以课后可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将有关资料搜集。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了中国的资源问题后,请学生查找有关地球资源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地球资源和我国的资源有了更全面

了解,以增加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当然这种作业,教师应尽量告诉学生查找的网址,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速度。

(二)、设计时事型作业,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要求学生每天抽一点时间看一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鼓励他们与家长、同学以及邻居谈时事。或者要求学生从报纸上剪一至两篇新闻贴到专门的本子上并要求学生对时事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做出一番时事的预测。从半个学期的实施情况来看,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对当前的时事关注的程度明显高于以往,在课间也能经常听见他们在讨论一些时政“热点”问题,比如布什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东南亚大海啸、春节“包机”、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等等都成为学生交流的话题。所以我认为做这种作业对学生养成关心时政、关心国事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有利的。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强化学生良好道德行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优良的道德行为与习惯形成,必须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德育的实践性,把作业设计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向导。对于实践性作业,我们可以设计得更加具体一些。

1、劳动型作业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劳动观念。有专家指出,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为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可要求学生回家学做一些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碗、洗菜、洗衣、做饭、倒垃圾、购物等。此外,也可以组织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区义务劳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2、庭体验型作业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躁动期,逆反心理特别强。很多父母感觉到孩子大了,跟自己的关系却疏远了,经常对父母不理不睬,连话都懒得跟自己说,动不动就生气、闹别扭,感到很伤心;有些学生也诉苦说父母忙于工作,很少过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很郁闷。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我设计了一些亲子作业,如有空给父母洗洗脚、主动跟父母聊天、每个星期至少做一件让父母精神愉悦的事等。一段时间下来,很多父母感觉跟孩子的关系融洽多了,家里又有了笑声,学生们也感觉开心了许多。

3、观察积累型作业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可结合政治课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走上街头、走进超市,外出考察,随时随地留意周边的环境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关注好人好事和社会问题等并能作好观察笔记。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总结美好、高尚的人生体验。学生通过观察,形成敏锐的洞察能力,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知识,获得做人的直接经验,学会尊重他人,掌握和遵守道德规范,更能适应社会。

4、社会调查型作业

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我们应根据课程的安排适时展开课外实践调查活动。通过学生亲自调查与设计研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温州市第九中学初三(5)班的五位同学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暑期时间,对母亲河——温瑞塘河的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他们沿着塘河走,采访了塘河两岸的居民,同时还采访了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有关人员。回来后,五位同学合作完

成了一篇优秀的调查报告——《塘河的故去、现在与将来》,呼吁大家保护母亲河,美化我们共同的家园。他们的这种行为受到全校师生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好评。

(四)、设计小论文作业,展现探究思维过程。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在学科探究中的经理、体验和发现过程,通过写小论文的形式是一种好方法,为此,在教学之后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写小论文。当然,至于怎样写小论文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五)、提倡自主选择作业,养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

教师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布置作业时,要体现层次性,给学生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的自由。所以除了老师有意识地设计的作业,供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外,还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培养会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真的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再说,少了让老师逼着做作业的不情愿,多了一份主动和热情,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也会更融洽。

三、作业的评价

由于作业内容范围的开放性、学生作业选择的自主性、操作的动态性和答案的探究性,教师对作业的评价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模式。作业的评价应关注几个重心。第一,重过程。作业的评价应重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学习、科学态度的树立、情感的培养和意志的锻炼,而不是结果的优、良或及格。第二,重创新。作业中的一题多解作业,自主选择的作业往往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学生思考的视角不同,查阅的资料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或对错标准来衡量,应侧重它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的评价。第三,重整体评价。作业的目标是学生的整体发展,所以作业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进步,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多因素发展。另外,由于学生的作业有些是合作作业,作业的结果凝聚着合作群体的集体智慧,所以合作作业应注重对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结果的整体评价。

分析和改革探讨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82-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教育时期。在初中教育过程中,初中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初中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让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语文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学习。在初中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模式比较老旧,这些都会对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严重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语文水平几乎是任何一个人都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语文能力的高低往往还会影响学生的就业以及工作前途。因此,在素质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策略必须要改变,要结合新时代的特征,不能过多的强迫学生,而应该要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创新教学。培养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其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增强,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是对素质教育理念进行落实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语文教育过程中,都应该要结合现代化人才教育目标,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改革。

1、结合素质教育理念,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老旧,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视程度更高,尤其是在社会对各种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当前社会中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进行现代化教学。尤其是对于初中语文教育而言,应该要对传统的教学目标进行延伸,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当做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各种新的教学理念的应用,比如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使得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

2、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完全相反,要想普及这种教学模式,则应该要首先奠定思想基础,必须要让初中的教师和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下,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理念的创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进行充分利用其它教学技术和方法,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学。比如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对一些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丰富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些声音、图片、音乐、视频等,都可以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素材,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积极性更高。另外,在初中语文实现多媒体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加强对电子课件的制作,并且应该要对多媒体资源对各种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与分享,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丰富的素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课后实践教育

在初中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是对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落实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实践教学大多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尤其是初中语文学科,需要更多的实践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课后的时间往往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应该要积极加强各种语文知识的巩固,加强对课后实践的利用,使得学生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掌握。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需要加强课堂与课外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外也可以进行积极的训练。比如在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不错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之后写读后感的模式,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得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

4、加强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初中语文教学是学校的必修课程,为了要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则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教学进行科学、全面地考核。在对这门课程进行考核的时候,应该要对传统的利用考试来量化教学水平的方式进行改进。可以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到考核范围内,逐渐提高实践考核在整体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从而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水平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在初中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要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教育,则应该要加强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并且加强对一些多媒体技术和资源的利用,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从而使得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茂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4)

[2] 陆花平.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09)

[3] 潘宝芹.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例谈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18)

分析和改革探讨 第7篇

为适应专业的发展和职业能力和岗位的需要, 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组老师对学生从事的行业和产业进行调研, 根据市场调研和从毕业生带回来的用人单位的信息来分析。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服务面向的行业和产业主要是国土行业、地矿行业及相关的工程行业, 主要就业的单位大致可以分为土地规划与咨询公司、国土资源局及下属的二级单位、地理信息公司、测绘信息公司、地质勘查队、工程建设单位等。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岗位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土地规划设计员、土地整理技术员、国土资源管理及调查员、土地与房产评估助理、GIS操作员、工程测量及地籍测绘员等。

通过调研和收集的信息, 我们调查统计发现, 用人单位在地籍测绘、GIS操作、CAD应用、工程测量、农田水利等应用能力方面要求较高, 特别是对专题图绘制和GIS、南方CASS的软件应用要求较高。文本写作特别是报告的编写要求较高, 要求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动手能力要强。本专业对应的有地质测量工证、AUTOCAD证, 用人单位认为这些证书的获取对学生的能力的肯定有帮助;GIS的操作员证对就业也有帮助。 其岗位及职责和能力要求见表1。

二、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石,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否在市场中立足,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能力, 本专业将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职业能力划分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其中, 方法能力具体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决策评价和自我学习拓展。社会能力具体包括: 适应性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专业能力具体包括:熟悉编写程序和文本写作, 能利用各种软件进行专题制图和数据处理。

三、专业教学研究改革的思考

本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 到目前已经有毕业生5届, 培养学生400多名。本专业的建设还在成长阶段, 对学生的培养在摸索中前行, 人才培养方案也根据市场需要在不断的优化中。行业是不断变化, 产业也是瞬息万变的, 要想让所培养的毕业生站稳脚, 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现对专业的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1.根据调研的反馈情况, 本专业在硬件的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比如专业机房的建设, 本专业很多数据都需要软件进行操作, 需要有自己独立的软件;MAPGIS6.7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了, 生产单位已经在使用MAPGISK9。学生对GIS软件的运用不熟练, 虽然开设课程, 但是学生对软件不重视, 没有强化软件的学习。当然, 本专业在GIS考试方面目前没有制度化, 应该在这方面做些努力。另外对于本专业来说, 从事土地方面的工作需要学习很多的专题应用软件, 这方面应该要有所加强 [1]。2.必须加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对综合实训教学环节, 比如数字化地籍测量、不动产估价和土地整理实训的综合实训, 若能给学生联系到相应的生产项目, 让学生零距离接触项目, 这将对学生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升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国土行业涉及面广, 对一个专科层次的学生来说, 更需要掌握一两种核心技能, 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从对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调研情况, 进行课程的整合和梳理, 形成国土专业技能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 国土专业的业务量大且不断翻新, 涉及的面广,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较全面地教授, 必然导致学生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如果教授的知识点过多, 又必然出现学生掌握不牢的现象, 使学生感觉毫无重点可言, 因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难点[2]。

参考文献

[1]卢新海, 张继道.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2) :30-33.

服装陈列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探讨 第8篇

1 服装陈列设计

根据陈列在服装终端零售中的作用, 以及服装陈列师与服装设计师、零售导购之间的关系, 服装陈列设计的课程大致分为以下几大块模块。

1.1 陈列设计基础知识模块

扎实的基础知识为陈列后期的实践奠定基础, 也能更好地树立品牌形象, 增强品牌自身的销售动力, 带动品牌活跃度, 从而带来更多的销售业绩。但是纵观我国服装品牌, 在卖场中并未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 主要是在陈列中, 陈列的色彩调和、空间的规划设计、橱窗的背景运用和服装的构成形态等, 没有完全领悟, 更没有运用陈列色彩中渐变发、彩虹发等为卖场增添动人的环境氛围, 顾客没有产生购买的冲动和欲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陈列的细节决定陈列成败的关键一样来严格要求专业的学生, 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陈列师。有好的陈列基础理论知识, 陈列师才能更好地维护检查店铺日常工作, 更好地负责公司员工产品知识和培训工作, 负责公司各阶段市场推广, 重点店铺陈列调整等, 为了增强陈列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就必须要有强硬的理论基础知识为指导。

1.2 卖场空间规划与服装构成形态

卖场的布局是否合理, 空间规划与消费者的动线是否合适等, 都与卖场的规划有重要的关系。卖场中道具的各种摆放不仅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基本要求, 还与服装的展示形态相关。比如, 童装在道具设计时, 可以根据儿童身高把道具的尺寸适当降低, 让儿童在购买的时候可以同样触摸产品, 提高产品的成交额。卖场设计规划的前后调整同样也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销售量, 陈列设计师设计出卖场规划设计图后, 要在卖场终端以消费者的方式经常分析道路是否通畅和道具摆放是否合理。月底进行查询销售数据情况的盘点, 根据每季上货情况, 结合服装设计款式的特点来调整每种商品的空间位置的大小;销售好的可适当增加空间, 相反则适当减少空间。重视市场需求的院校会把商场作为学生实践场所, 在那学生可以进一步地了解陈列给人的视觉上的冲击力, 并知道在陈列上应如何去更好地学习, 并加以模仿。

1.3 陈列设计材料的选取

在不同的空间里进行训练时, 道具以及场景的选取要严格, 尤其是在生活化上的时候要求要更加严格。产品的选取在市场上的销售以及企业的文化传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通过对陈列设计的材料选取, 会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陈列的方法和技巧。在学习材料时, 老师带动学生多跑建材市场和批发市场,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为在后期施工时, 更好地合理利用材料。

1.4 陈列手册制作

陈列手册就像一本“账本”, 里面记载着陈列的产品的新款搭配特点, 道具出样的摆放方式, 每款产品合适的背景, 以及服装款式的设计灵感来源等等。通过它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不会手忙脚乱, 会更加清楚工作所需。店铺在实际操作时, 可以根据实体店铺的特点, 适当修改, 但大的方向要按照手册去执行。

1.5 实践调场操作

实践总是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 到品牌店里的实习, 不仅仅让学生更加了解陈列, 也巩固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知道了往后在面对不同的客户时怎么进行交谈, 如何了解客户的心里所求, 同时也会对该品牌有更深的了解, 为将来的就业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 师资实训和考核评价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服装陈列设计5个模块的变换, 服装陈列在教学上会有进一步的成绩, 但是在师资和实训方面、考核评价等方面, 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地改进以及创新。

2.1 师资和实训

作为服装陈列设计的专业教师, 必须具有跨学科 (包括建筑、土木、服装及艺术等方面) 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不能只用传统的精英教育方式, 光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目前服装陈列设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艺术类院校的毕业生, 缺乏实战经验, 专业面相对狭隘, 没有陈列师技能水平, 不能将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有效结合起来。教师所学的服装陈列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而成, 或通过简单的不正规培训所得, 因此实现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还有一定局限性。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置于具体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之中, 足够数量的配套教学设备、充足的易耗品供应、高质量的技能训练场地等成为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服装陈列项目教学过程中, 校内职场设备和场地的投入往往跟不上陈列课程具体项目的要求, 因此要加强专业师资和实训建设。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优势, 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 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 尽可能地将课堂延伸到现实职业岗位中去。

2.2 考核评价体系

好的评价具有诊断、激励、导向和促进教学考核体系的作用。在项目中教学具有实践性。目前教师都是以自己的审美角度去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其实专业教师具备的只是知识理论上的掌握, 在社会上的实践与了解还是欠缺。没有社会实体的介入, 学生们的作品只能停在知识的掌握上, 而不能进入市场, 就像花瓶一样。学生所做的作品是要让所有人都喜欢, 而不是单方面的在考核上得到欣赏, 就算是再好的千里马, 如果一直在理论上灌输, 却没有行万里路终究还是匹普通的马。

因此要对服装陈列要求更加地完善。在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要从这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知识上的掌握程度、技术上的操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除了以上的这几个以外, 还应该从市场上出发, 在市场的上找到我们所需要的, 把市场上的需求加入评价中去, 把校内的考核与社会的评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与相关企业的专家或者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讨论, 并将其与社会进行市场上的评价, 使学生对市场上有了更加丰富的了解, 从而把这个项目的课程真谛体现出来。

3 结语

在服装陈列大类课程的教学方面, 应本着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传承优良的设计理论, 转变课程的教学模式, 把现代化的教学体系引入, 不断探索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案, 多观察学生的特长, 从学生与教学两方面出发, 进一步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与效率。陈列设计和时尚买手都是比较年轻的专业名词, 其成长与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实践检验, 所以在探索的过程中, 必然要面对失败的教训, 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不去尝试改革, 此次研究陈列设计的改革正是在教学体系中, 意识到了陈列设计教学的不足之处, 才总结了几点供专业人士去深思。

摘要:许多高等院校将服装陈列课程作为穿插课程甚至选修课程来开设, 但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日趋激烈, 服装设计师被更多的企业器重, 服装陈列课程也被更多院校作为专业必修课程来开设。但是, 专业课程的师资和实训项目的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系列的改革措施与方法, 希望对服装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服装,陈列,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L.G.希夫曼, L.L卡纽克.消费者行为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3, 75-77.

[2]刘晓刚.时装设计艺术[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1997.

[3]周同.视觉巡店——国际品牌店铺陈列赏析[J].中国服饰报, 2005, (5) :14-21.

[4]孙雪飞.服装展示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56-67.

[5]齐德金.服装展示设计原理与实例精解[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0.22-43.

[6] (英) 摩根.视觉之旅:品牌时装橱窗设计[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6.35-39.

分析和改革探讨 第9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瓶颈

2011年2月初,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 明确强调,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 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要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 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 深入探索, 大胆尝试, 力求有所突破, 取得实效。”这无疑将成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此, 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在实施中的几个关键策略, 以及阻碍改革进程的瓶颈谈谈自己的看法。

1《指导意见》指出的关键问题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 努力让群众看好病……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由此, 指导公立医院改革实施的几个关键问题便应运而生。

1.1 需强化政府责任, 才能保障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这其中又可以细化为:要强化政府领导责任、强化政府主导意识和强化政府投入支持。由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是国务院确定的五项重点医改任务之一, 是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 是各级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由于,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因此, 各级政府要承担起公立医院改革的补偿责任, 加大投入力度, 才能保障公立医院基础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等所需经费, 逐步改变以药养医机制, 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1.2 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服务系统, 建立健全分工合作机制

各级政府通过组建医疗集团等形式, 探索低成本、集约化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模式, 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互相联系、长期稳定、制度完善的分工协作机制, 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公立医院通过人才培养、技术设备支援等方式,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 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解决在基层。

1.3 公立医院内部管理需加强, 公立医院运行效率亟待提升

公立医院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推动医院科学管理、细化管理, 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 切实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同时勇于探索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 规范医院诊疗行为, 保证医疗安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通过改善服务态度, 优化服务流程, 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 强化医院用人自主权, 改革分配激励机制, 合理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增强公立医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生机与活力。

1.4 通过积极发展民营医疗机构, 使办医格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文件精神的基础上, 抓紧清理和修订相关规章和办法, 规范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 降低准入门槛, 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 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创造良性的竞争机制和行业环境,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医疗需求。

2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问题

2.1“国企制”下的资金投入不足

最令公立医院感到棘手的问题在于:“国企制”下的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当政府扶持无法保证医院的正常发展时, 医院只得以药养医。日前出台的《处方管理办法 (试行) 》, 最引人关注的内容是医院不能再强制要求患者在医院拿药, 允许患者持医院处方到院外购药。这个规定对于整治长期以来医院药价虚高无疑有一定作用, 最重要的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降低了医疗费用。业内有关人士认为, 医疗市场要改变, 医、药要分开, 但不是现在, 因为时机不成熟。目前实行这个办法, 会让公立医院感到为难。就像国企一样, 公立医院的发展一直是靠行政扶植、财政拨款, 但关键是行政拨款根本养不活一个医院, 很多公立医院只能“以药养医”, 靠药品收入来维持医院正常发展。

2.2 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恶性竞争

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竞争的主要是患者, 竞争虽激烈, 却是恶性而非良性, 是无序而非有序。除了医托, 还有医疗广告。医疗广告应该有一定要求, 但现在一些医疗广告明显是在夸大、胡吹, 不仅损害了非公立医院的信誉, 也伤害了患者。

2.3 公立医院改制的两大难题—人事和分配制度

公立医院改制最难的两个问题是人事和分配。人事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难点, 也是改革难以推进的症结所在。按理说, 在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 任何单位的人都要能进能出, 要打破铁饭碗和终生制。但现在公立医院的情况是人只能进不能出, 因为不知道要往哪里出。据了解, 在一些经营困难的公立医院中, 很多职工的想法是, 现在即使经营难以为继, 至少是公立医院, 有国家和政府养着, 而一旦被兼并, 是否能被新东家再聘用还不得而知, 有风险的事大家当然都不愿干。

分配制度是医院员工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建立合理科学的分配制度是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要搞好分配制度的改革, 离不开医院的资金积累和宽松的自主分配政策。医院为了维持自身发展, 拓展业务, 寻求经济增长点, 以满足医院发展和职工利益的需求, 但又受到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分配政策的规定, 使医院减少了资金来源形成分配制度改革滞后。

近年来, 国家各项事业改革发展迅速, 惟独医疗改革进程缓慢, 成效不明显, 关键还是旧的体制制约了医疗单位的发展。医疗单位比较特殊, 其定位是“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 也就是说医疗事业是公益事业但又无法完全福利化, 这种双重身份也决定了医疗改革的艰难。而实行股份制, 将出现新的竞争机制, 提高医疗质量, 并且解决一些问题, 相信这将是推进医院发展的一步好棋。

开放和实用的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探讨 第10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

一、人事档案概述与管理现状

人事档案是各种档案类型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 在人事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需要适时适当地进行前端控制。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材料比较丰富, 关于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出现了大量的论著。对人事档案也有概念的介绍, 其内涵为由国家机构或社会组织在人事活动中形成, 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客观面貌, 以个人为单位收集保存, 记述个人的经历表现、德才能绩等方面内容, 载体有文字、表格、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 是处理完毕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当前, 人事档案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混乱状况, 人事档案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分离已经越来越明显, 时一些新的功能也将会被更多人认识, “弃档”现象增多, “弃档”已成为普遍现象。“弃档”就是抛弃了自己的档案, 对于有关记载个人信息的档案下落和管理不闻不问, 随意抛弃档案在若干年前是不可思议的, 但现在“弃档”现象的出现是一个警钟, 也是一个契机, 这一自然界的竞争机制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个人携带档案, 随着流动人员的日益增多, 人事档案的转递也日趋频繁, 容易造成档案的丢失和损坏, 或者造成了档案中一段时间的空白;“三龄一历”内容失真与档案造假, 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档案造假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干部档案中, 给人事工作带来诸多麻烦, 也存在于企事业单位人员和社会流动人员中。档案造假的现象, 大多数情况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故意填写的;抽自扣档和建档, 擅自建档的情况在很多企业事业单位也屡见不鲜, 管理观念仍比较落后, 人事档案是不能重建的。

二、人事档案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人事档案出现的各种问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 是全社会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1. 内因和外因

内因。收集和鉴定工作不到位, 导致档案信息可用性低, 内容缺乏实用性和真实性。严肃性降低, 间接地导致了弃档、造假档等现象, 才使得众多假档案鱼目混珠。人事档案管理“分散多头”, 不规范的管理是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相符,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管分散。二是隶属混乱。它严重阻碍了我国人事档案工作的开展。加上一些单位和个人对人事档案的认识不足, 它影响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管理费用过高, 标准大约在每人每月15一20元之间, 对于还没有找到正式工作、还不能挣取生活费用的人来说是一种负担, 不愿交纳:造成大量人事档案被篡改、流散, 归根结底, 还是人事档案的作用不够强大。

外因。社会人事档案意识淡薄, 社会整体意识上的欠缺是非常严重, 整体档案意识的淡薄, 间接促成了档案弱化的趋势;档案法律法规不健全、可执行性差, 忽视了人事档案的权威性, 法律法规的管理调节范围却难以涵盖到所有的人事档案工作情况, 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一些问题的解决得不到法律的支撑。监管机制效果不好, 对于档案中出现的人为或客观错误监督不够有效, 与现实中的问题存在矛盾, 对于人事档案管理测评工作的体系不够完善, 凸显了档案法规制定方面的不足, 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

2. 人事档案功能摇要加强

人事档案是一个人经历的有效记载, 也是人事部门为个人提供相关人事服务的依据, 因此,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人事档案对个人权益的保障作用仍是不可取代的。人事档案是全面地考察人才、选贤举能、知人善任的重要依据, 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应当把眼光放长远。

应当针对目前人事档案功能弱化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不正常现象采取合理的改革措施, 如果人事档案完全消失, 个人之间会失去了社会凝聚力, 因此, 对自己的档案不管不问或忽视其权威性的人, 只能在需要用到档案的时候追悔莫及, 我们必须让人事档案工作摆脱封闭, 走向大众。

三、人事档案改革与创新的设想

人事档案虽小, 但关系到社会各层面人才和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人事档案是我们平时最为熟悉的专门档案, 针对当今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状况, 它的作用是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服务, 走“开放”和“实用”的道路是取得人事档案改革成功的途径。

开放的思路, 是针对过去相对封闭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开放可以涉及到很多内容, 总的说来, 是指建立开放的管理模式和人事档案管理者开放的思想意识, 分为对个人开放和对社会开放两个方面。建立和管理都是为本人服务的实体, “以人为本”, 要本着开放的思路进行改革, 树立人事档案应当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适合于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流动人口增多的现实情况, 以及开放的管理模式等等;实用的思路, 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事档案本身应当起到切实的作用, 人事档案要对个人实用, 就必须拥有生动丰富、符合时代的内容, 对社会实用, 这一点涉及到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以及人事档案与社会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问题, 在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过程中, 能够充分利用档案作为证明, 真实可靠。以把“实用”作为改革的目标, 将更有利于社会对人才调配和使用, 强化对个人、对社会的服务功能, 原则性和灵活性并重。

随着历史时期的变换, 个人的角色转换为“计划人”, 人事档案应当及时顺应人在社会角色中的变化, 转变管理理念, 是提高人事档案社会效能, 树立“权变”的管理思想, 具体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合理化档案管理属于管理活动的一个部分, 也应当充分树立“权变”的管理思想, 在人事档案的管理实践中, 管理者不能形成教条、僵化、一刀切的思想, 采取实事求是、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管理方式。审时度势, 根据形势调整管理方式,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 与我国的时代发展特点和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同步发展, 完善公务员制度,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家行政管理队伍;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对待不同情况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应当根据实际具体分析;以合理化为最终目标,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人事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应强化。进入新的世纪, 人事档案的终极目的是利用, 而不是保存, 正确对待人事档案的保密性, 建立新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机制势在必行;人事档案的管理也应当适应新情势, 尊重人才流动, 建立服务观念, 主动为领导和用人单位参考利用提供服务;人事档案应当有一定透明度, 。人事档案作为当事人个人经历和德才能绩情况的客观历史记录, 理应对其公开、透明, 每个人都拥有个人信息权, 也就是有权利知晓自己的档案内容状况和保管状况。双方审核档案内容是提高人事档案透明度的方法之一, 人事档案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增加人事档案透明度的方法, 双方审核可以使人事档案得到组织、人事部门认可和当事人的认可。

方式改革。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包括人事档案文件寄存中心、人事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等社会第三方机构, 人事档案文件寄存中心的设立是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建立一个集中的人事档案保管机构, 确保人事档案质量、保护人事档案信息安全;“有限知情权”与“双向审核”制度, 公民有权知悉其档案中内容是否真实可靠, 将个人档案适时适度地向本人公开。“有限知情权”即有条件地向当事人公开其人事档案的内容信息, 而不是和盘托出, 可以对当事人开放, 使其找到自身缺点和不足, 及时改正。“双向审核”制度是维护当事人“有限知情权”的自然延伸, 在开放、实用思路指导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要求人事档案不仅要具有静态价值, 还要具有动态价值。建立身份追踪系统, 身份追踪系统的工作对象大部分是流动人员, 为了使人事档案具有最新的信息内容, 档案内容应当及时准确地随之更新, 人事档案部门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身份追踪系统。身份追踪的目的应当及时对失去价值的静态材料进行鉴定, 以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 人事档案网络化的前提, 是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 可以资源共享, 加快档案开放的步伐, 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实行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异地共享,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建立多层面考核制度, 包括主管部门定期考核制度、中介机构测评制度、个人监督制度。市场导向的管理策略。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制体系确保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使人事档案行政部门勇于执法, 善于执法, 通过各种手段向社会提供服务, 确保人事档案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人事档案工作要赢得全社会的重视, 变被动为主动,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积极参与一些与人事档案相关的社会热点项目, 完善各种日常管理制度、规范, 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方法, 使档案的整理更加科学全面, 不断开拓人事档案开放、实用的新局面。

内容改革。强调“个性化”与“辨识度”, 要求人事档案中有更多关于个性特征的记录, 增加反映人员个性内容的文档记录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必须针对不同对象和需要, 结合实际所需在档案材料上有所侧重, 从而为人事档案发挥作用提供基本条件, 成为用人单位广纳群贤的参考;减少主观内容, 摈除冗余内容, 能更加完全地考察一个人, 遵循“适应社会需要”和“精炼有效”的原则, 相关决策机构应当审时度势, 规定新的归档范围, 更加适应现代人事工作的需要;扩充新内容, 业务表现材料着重记录一个人在工作上的成绩, 提升人事档案价值的有效途径, 更重要的是带动整个社会诚信氛围的营造。缴纳养老金、公积金、各项保险金和签订合同的记录都可以纳入档案, 使之更好地为人事工作服务。增强公民的档案意识, 富市场经济下个人信用档案体系, 走“开放”和“实用”的道路, 逐渐把它完善成一个重要的部分, 显示它的价值, 是我国人事档案工作改进的一个重要途径。做到开放对象范圈较大, 开放内容限制严格, 人事档案内容精炼商效,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参考文献

[1]邓绍兴.“试论制约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档案学通讯》, 2005年第6期

[2]丁德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中国档案》, 2005年第10期

[3]齐子.“一人才市场竟有8000份档案遭主人遗弃”, 《北京档案》, 2005年第6期

[4]张志敏, 贺未英“.从‘弃档’看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8期

[5]朱伶杰.“简析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 《兰台世界》, 2006期第l期

[6]易利群.“关于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的理性思考”,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

[7]鲁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档案学通讯》, 2006年第4期

分析和改革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技能训练;石墨;改革

石墨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目前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石墨的探明储量20亿吨左右,而黑龙江省石墨资源的储量占国内总储量的60%以上,约11.72亿吨,居全国之首。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石墨新材料高度重视,省政府已经将其纳为省“十二五”规划,将其作为全省十大产业之一。我校作为黑龙江省石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研发主体和“石墨产业发展战略联盟”的骨干单位,已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我校已成为石墨方向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无机非金属专业开设石墨相关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探索石墨材料本质,巩固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综合素质,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增加石墨方向的实验是必要的。

一、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技能训练的改革思路

(一)原有专业技能训练的设置及存在问题

原有专业技能训练的实验主要是水泥方向,包括水泥安定性的测定,水泥熟料中不溶物的测定,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密度的测定,水泥比表面积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水泥生料易烧性的测定,水泥胶砂强度的测定。经过5年的实践,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水泥方向的专业技能训练已经成型,并且为中铁中建和水泥厂输送大批优秀人才。然而,随着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发展,单一的水泥方向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就业方向。水泥方向技能训练的验证性实验比较多,只是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不适合21世纪材料专业综合性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且,水泥方向也不能较好地结合地区文化和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结合地区文化和我校办学特色对技能训练进行改革

我国石墨的探明储量20亿吨左右,而黑龙江省石墨资源的储量占国内总储量的60%以上,约11.72亿吨,居全国之首。黑龙江省作为探明石墨资源的储量大省,已经引起全国的关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石墨资源的开采和深加工。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和矿业相关的大学,我校已成为石墨方向人才的培养基地,并且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了石墨相关的课程。同时,为了培养石墨方向人才的实践能力,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增加了石墨方向的实验。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技能训练改革方案

(一)石墨方向技能训练内容

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石墨方向技能训练的实验方案,然后拿到院里进行讨论、修改,最后,安排具体教师负责此体系技能训练的实施。石墨方向的实验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以石墨为原料制备新材料,一是炭石墨的生产工艺。

新材料制备方面的实验主要是石墨提纯、氧化石墨的制备、膨胀石墨的制备、石墨烯的制备、石墨复合材料以及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图1-6分别给出了新材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图,石墨复合材料和石墨烯复合材料分别以复合二氧化钛为例。

炭石墨生产工艺方面的实验,主要是结合工厂实践,主要包括炭石墨材料的生产配方原理与计算、混合与混捏、成形、焙烧、机械加工以及炭石墨材料的力学、化学、电磁等性能测试。

(二)石墨方向技能训练所需实验硬件

技能训练前,石墨方向技能训练所需药品和实验设备要保证完好。尤其是实验设备方面,尽量保证实验设备的台数满足石墨系列技能训练的要求。对实验室已有的设备要进行检修,不够或缺少的重新采购。

(三)石墨方向技能训练的总结与交流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实验室教师全程跟踪,提供指导。每天技能训练结束后,指导教师都要作出总结和点评,并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除了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外,也调动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技能训练改革的效果

(一)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毕业设计水平

通过石墨方向技能训练的设置,学生进一步掌握炭石墨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检测。同时也了解了新产品开发方面的知识和要求,尤其是对天然鳞片石墨、膨胀石墨、氧化石墨、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掌握更为深刻。培养学生探索材料本质,巩固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综合素质。

经过专业技能训练的锻炼后,学生受到全面、正规的综合训练,科研能力也有提高。在毕业设计期间,学生能够比较快地着手查阅文献,设计最佳实验方案,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也熟练自如,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二) 为学生拓宽就业领域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石墨方向的专业课和技能训练,为学生的就业开创了新领域。目前,2010届毕业生已有10人从事和石墨相关的工作,主要在哈尔滨电炭厂工作。其中,两人从事技术研发,一人在生产半成品的生产车间,其余人在生产成品的车间工作。

(三)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些问题也因指导教师的专长不同而一时难以解答,须要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或向其他教师请教,以及指导教师自己深入思考加以解决,提高了教师的知识水平。

分析和改革探讨 第12篇

一增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用性, 提高教学质量

工厂供电是多门课程的综合, 选择合理的教材能使课堂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 教学应适应中职生的培养目标, 突出课程的实用性, 针对以后的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特点, 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 以知识掌握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提高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解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的二项式系数法时, 可以引出提问: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怎么计算?让学生带着问题找答案, 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短路电流的计算时, 可以提出:同一电阻或电抗值在计算低压侧的短路电流和计算高压侧的短路电流时不相同, 需要进行等效换算吗?为什么?通过讨论, 学生可以牢固的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授低压电器时, 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进行各种开关电器的应用举例, 重点讲解低压一次设备的应用, 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少, 教师应联系实际的生产加以适当补充。例如低压熔断器式的刀开关安装在低压配电屏上, 不带灭弧罩的刀开关一般只能在无负荷情况下操作, 作隔离开关使用。教学中应力争理论结合实际, 减少复杂公式的计算, 突出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 为今后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将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中职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习的注意力, 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工厂供电是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 在教学中如果只局限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 就会有许多问题难以表述清楚, 不但浪费时间, 还会使学生理解遇到困难。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过电压与防雷一节课时, 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将避雷针保护的区域标出来, 通过动画的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授低压断路器过电流脱扣的动态原理分析中, 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解方式很难表达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 使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出现困难, 而多媒体教学恰恰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讲授雷电过电压这部分知识时, 雷电波侵入变电所, 运用多媒体课件表达就非常形象生动, 可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这既加大了教学容量, 同时还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断路器脱扣问题的教学分析, 如果通过多媒体来解决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电路发生短路或过载时, 不但可以演示低压断路器如何脱扣、触电如何断开的动态过程, 而且还能很好地表达电磁系统的变化和热元件变形的情况,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结合现场教学,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工厂供电课程与实际生产紧密相连, 除了理论教学外, 还应该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这门课的高压和低压成套配电装置都是很具体的工厂电气设备, 例如在讲解高低压电气设备一节课时, 在校内实习基地以现场教学为主。让学生结合现场来理解和消化书本上的知识点, 教师引导学生, 学生提问, 教师回答, 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其认知能力。例如低压成套配电装置这部分内容, 多媒体所能展现的知识局部的动作原理, 如果展示所有的低压成套配电装置是如何连接的, 画面就不是很清晰, 如果在实训现场教学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对整体有印象后再进行停电、验电, 在确定无电的情况下让学生对柜子进行现场观摩。这样直观的教学能让学生牢牢记住电器的动作原理, 同时在实践中掌握各个电器的应用和配合关系。

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 培养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中职毕业生。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直观性, 便于通俗易懂。教学实践证明, 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新形势下, 新科技不断涌现,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学习、探讨、实践和总结,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为创新型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摘要:工厂供电课程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它是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教师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材、多媒体、现场教学和综合实训的教学方法, 来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消化能力下一篇:会计准则揭示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