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2024-06-28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精选12篇)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第1篇

1 课程地图与实验教学的契合点分析

一种教学理念或方法能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成功植入, 关键在于两者之间是否有共同点, 即理念的趋同性、目标的一致性、方法的相近性。

1.1 学生本为理念

课程地图设置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职业生他规划进行课程的自主选择, 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课程地图的运行过程中, 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分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完成课程方案的调整等等。课程地图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 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可能。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通过实验教学, 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只给出一个问题或者命题, 让学生自主解决,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和解决的办法各不相同, 因此实验教学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1.2 企业需要理念

课程地图设置的第二个出发点是满足企业需要, 使毕业生的个性特征与企业的需要充分吻合, 实现毕业后就业即可上手的无缝衔接。课程地图的运用不是为了解决就业率, 而是为了提升就业质量, 尽可能减少毕业生对自己要做什么工作的茫然感,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的痛苦感, 以及上班之后认为自己选错职业的失败感。通过德尔菲法建立起来的课程地图, 可以有效填补毕业生在学校所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落差, 使毕业生具备企业所需的核心能力和专门能力。

高校设置实验课程, 一方面是为了完善教学体系,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目前毕业生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之中, 企业招收毕业生不得不花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对其进行再培训。实验课程就是给学生创造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 让学生通过各种实验学习如何将所学进行灵活运用,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课程, 也使学生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工种有一定的了解。

1.3 合作开发理念

课程地图不是教师或专业负责人主观臆造的产物, 而是学校、企业、学生、教师、辅助者共同合作的结果。一张卓有成效的课程地图, 需要学校领导层面的政策支持和教育理念的引导;需要企业提供人才需求的信息及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需要学生提供学习需求的信息以及学习后的及时反馈;需要教师对整个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的良好把握;需要教辅人员提供及时的教学支持与配合。

一门成功的实验课程, 一堂出彩的实验教学, 同样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互动。第一, 学校领导领导层面必须给予实验教学足够的重视, 将其放在必不可少的地位;第二, 实验教学必须与企业紧密联系, 将企业最新的生产技术、最普遍的问题引入实验教学;第三, 学生必须认识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实验课程的学习之中;第四, 教师必须理解实验教学的意义, 掌握实验教学的特殊方法;第五, 教辅人员必须做好实验准备, 懂得实验设备的原理及操作。

1.4 持续改进理念

课程地图并不能一次性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需要通过不断的修正, 才能实现学生、企业、课程之间的完美衔接。课程地图的完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历程, 它必将随着企业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也正是在这种渐进式的前进中, 课程地图才能实现永久有效。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 第一具有更大不可控性, 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在解决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状况,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预案, 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第二具有更快得更新性, 实验教学的内容随着企业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 这是一个与实验课程生命周期相伴随的永恒过程, 或者说倘若实验课程不更新, 那么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 课程地图在经管类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2.1 课程地图的设置步骤

(1) 教师将实际课程内容输入; (2) 教师将课程地图按不同课程进行分类汇总; (3) 形成某一专业的总得专业地图; (4) 对课程地图内容进行讨论; (5) 根据讨论结果对课程设计进行修改。

2.2 课程地图的呈现方式

课程地图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以年级进行呈现、以学习领域进行呈现、以课程编码进行呈现。笔者认为, 根据实验教学贴近就业的特点, 可以按照职业规划或者工作岗位进行呈现。下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以上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课程地图, 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每一门实验课程所对应的物流行业中不同的岗位, 能够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的放矢的实验课程选择。当然实验课程地图并不是将课程完全割裂开来, 而是试图在物流这一大框架内帮助同学更有重点地进行学习, 提高学习质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以上只是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地图的一个草图, 一份完整的实验课程地图还应当包括:授课教师的信息, 实验室软硬件的配备情况, 实验课程预期达到的效果, 实验辅助人员的配备等。

3 课程地图对经管类实验课程改革的启示

3.1 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 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增加的同时, 教育质量下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是大势所趋, 期间必然可能发生人才的大批量化生产与企业对人才个性化需求的矛盾。通过构建实验课程地图, 可以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 对某一类企业、某一个工作岗位有更深入的认识, 有助于教师将实际教学活动与学科课程设置标准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进行剖析与延展, 从而改善实验教学方法, 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与形式, 确保实验教学能够真正成为理论课程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转换桥梁与催化剂。实验课程地图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教与学、学与用之间的关系, 从而不断开发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实验课程。

3.2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课程地图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 同时也是一种帮助教师发展的工具。实验教学往往处于比传统教学更为宽松的环境之中,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实验人员、教师与教师之前的互动与合作大量增加, 实验课程地图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使教师站在课程体系的角度思考所授的课程, 通过参考课程地图来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技巧和评估手段。同时教师与实验人员、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横向沟通也被加强, 以课程地图为线索, 使构建实验课程教学团队、打造精品实验课程变得更加容易。

3.3 满足学生需求

与传统的学年制相比, 目前高校普遍实行的学分制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但是学分制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等同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大量选择相对简单易学的课程, 或者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随心所欲地选择课程, 即便学校将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门类, 绝大多数的学生也无法做到自己选择的不同性质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这就导致了学生毕业容易就业难, 因为自始至终学生都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学什么。实验课程地图帮助同学按图索骥, 让学生直观了解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从业者或者专家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 这不失为在大众教育背景下培养精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是单纯地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 而应当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自主选课只是副产品罢了。

参考文献

[1]吴瑞国等.课程地图规划建置之探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1.9 (3) :1-8.

[2]Timothy G.Willett.加拿大和英国医学院校的课程地图[J].复旦教育论坛, 2010.8 (3) :90-93.

[3]汤尧.台湾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之探究[J].三峡论坛, 2010 (5) :109-111.

[4]催发周.台湾技职院校课程地图对高职课程改革的启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1.9 (3) :25-27.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第2篇

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采用先提问,再让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易于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至本期以来我校改变了这样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交流和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动手实践,激活思维

思维来源于实践,只有思维得到发展,能力才能提高。“让学生在做中学”,就是要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自立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这样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才能协同参与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喜欢、乐意,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活泼,而且能激活大脑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例如杨圣志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的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多少块,如果每块地砖2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但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动探究,促进学习

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既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认知结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包办代替不了,必须由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接受新识。如蔡飞在教学“年、月、日”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前请学生自己去收集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必须有1996年、2000年、2004年),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年、月、日之间的普通规律,既不管年份的变化,而31天、30天的月份始终是固定不变的,只有2月份的天数例外。在收集时有意让学生收集1996年、2000年、2004年的卡片,是有意安排了平年、闰年,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情况,设疑激思,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制作一张下一学期的校历,经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年、月、日的规律,建立起知识结构,丰富了表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识的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点拨,掌握策略

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教师的作用是用“教”的外因去调动“学”的内因,是“主导”而不是“主宰”或“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在自我尝试,集体协作都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就要在知识错误、理解疑难、思维章碍、方法不当等处起到“点拨”的作用。这里的“点拨”有别于对方法、结论的直接传授灌输,而是先用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老师置疑提问,萌发学生问题意识,了解学生思维障碍的关键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以暗示、点拨。如在语文生字教学中,先试着让学生在未学生新知识的基础上试着自由地读,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生字,如男字方该怎样理解,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就会提出“在远古时代,男人在田间劳作,则男字可折为田字和力字”的猜想,后适当点拨,给予鼓励。在这种教师点拨下使学生受到鼓舞,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情趣昂然,并且在观察、思考、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

总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放在首位,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会学、能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在课改中,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校在这方面做得还离领导的要求还远,在今后的工作,需要加倍努力。

摄影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3篇

[关键词]摄影实验;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 09-0094-02

一摄影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宁夏师范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依照师范生应掌握的摄影技能,从学生的摄影意识、摄影技能、摄影艺术、摄影实验设施等四个方面的能力维度进行设计。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195份问卷,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为189份,有效率为94.5%。

1学生摄影意识调查情况

有73.3%的学生认为摄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报道手段,对摄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比较认可。也有的学生摄影意识不强,摄影的目的只是记录生活中的瞬间进行娱乐,专门进行摄影创作的学生不多。

2学生摄影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摄影技能包括取景、构图、光位的应用、拍摄方位的选择、拍摄高度的选择、曝光的确定等。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技术的把握程度还是比较好的,但是能将这些技术综合应用进行摄影创作的学生却非常少。

3学生对摄影艺术性的把握情况

摄影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在摄影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技术上指导学生,而且还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能力。一个摄影艺术作品如果没有应用艺术技法,作品就没有生命。因此,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必须要用抽象化、意象化、典型化、观念化等艺术理念和象征、比拟、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给摄影作品以声音、呼吸、色彩,使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由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摄影的艺术性不太了解,在拍摄时基本不考虑艺术性。

4摄影实验设施

作者所在单位的摄影实验室只有六台数码相机和几台供后期处理的计算机,没有专业的摄影实验室,无法进行室内摄影、灯光摄影,没有照片打印装置。受设备的限制,很多实验项目都开设不了。学生对实验室的设备极不满意,做实验时5~6人用一台照相机。设备的不足,使学生动手拍摄的机会有限,限制了他们摄影技能的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只注重摄影技能方面的指导而忽略对学生的美感培养

受课时的限制,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摄影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艺术美的培养。大部分摄影教师偏重于介绍照相机的使用及其相关摄影技术,摄影实验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般只包含照相机的构造与使用、摄影用光技巧、曝光技巧、取景构图技巧、专题摄影等。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实验项目主题和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都是由教师事先给定,去室外拍摄完成实验项目,技术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而往往忽略摄影的艺术性要求,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学生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只是从简单的层次上理解和运用摄影。

2摄影实验课程与摄影理论相脱节

摄影实验课只重视单个摄影技能的训练,没有与照片拍摄的前期设计、拍摄过程、照片评析和照片的后期处理建立关联,学生不能明白摄影实验与其它专业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不能明白学习摄影课程的真正目的,并没有将这些环节纳入课程体系,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链。

3摄影实验器材极其短缺

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对摄影实验室建设重视不够,投入经费不足,大部分摄影实验室都是在传统摄影实验室基础上改造起来的,设备陈旧,根本满足不了数码摄影教学的需要。师范院校应该加大对摄影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建立数字化的摄影实验室,引进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比如扫描仪、单反数码照相机、照片打印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多媒体计算机和光盘刻录机等器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学、科研和创作的需要,才能满足对摄影技巧、图像主观评价学习及图像质量的比较和分析的要求。

三数码时代摄影实验教学的策略

1变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

数码照相机的自动功能越来越多,可以实现自动曝光,自动调整感光度、自动调整白平衡、自动聚焦等,使得摄影的拍摄技术越来越简单。因此,摄影的重心应由技术操作向艺术美感转移,把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摄影创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美感和创作能力,教师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去指导学生摄影,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观察所拍的事物,从总体上把握被摄主体的个性、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特征,从自然里折射出人的情感,寻找人的审美感受,寄托作者的情怀,在所拍事物中掺入一些美的元素,逐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其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由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程度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兴趣不同、成长的背景不同,因此在摄影实验教学中采用相同的实验项目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摄影实验教学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次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设置基础验证型实验项目、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摄影热情,也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做好作品上的储备。

2变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摄影实验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从“重视教转向重视学”。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优秀网站观赏优秀的摄影作品,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拍摄思路和拍摄方法,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从用光技巧、构图方法、镜头效果、焦距和景深关系、画面质感等方面进行点评,总结优势,找出不足和弊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学生之间也要互相评价,找出自身的差距,相互促进。其次,每学期末举办学生摄影作品展,利用摄影展来激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热情。并建立摄影微信群、QQ空间或者博客,将优秀的摄影作品传上去。学生可以利用移动媒体随时进行查看、分析、比较,从中吸取经验,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课内与课外结合

摄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必须多实践才能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但受课时的限制,学生课内实践的机会不多。因此,摄影实验室应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应采用课内实验与课外开放性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法,为学生的实践锻炼和自主发展提供空间和环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开放性实验中,实验课题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全过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解决拍摄中遇到的问题。还应让学习者进行校园专题摄影的实践,掌握各种活动摄影的关键点。最后,争取同社会商业摄影机构的合作,增加学习者摄影见习和摄影实习的机会。

4提供优良的软硬件条件

学校应加大对设备的投入力度,建设专业的摄影棚,购置专业数码单反相机和照片后期处理设备。只有摄影实验的设备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摄影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学校还要整合现有的实验资源,将摄影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摄录像实验室等一起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实验室的设备资源独立完成实验项目。这样既保证了现有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又保障了实验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5规范摄影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

在实验前,教师要讲解照相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讲解专业摄影棚灯光摄影,只有熟悉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才能将设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在拍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好习惯,做好拍摄的记录。教师要对每一幅作品进行点评,通过点评可以给学生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找出作品的不足和弊病。其次,要求学生每个实验后都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完整反映出实验构思、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实验报告撰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构思、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等。

6建立健全摄影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将现有的摄影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保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按时按质地完成摄影教学计划,有效提升实验室教学的质量,摄影实验室要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计划。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摄影实验室的教学质量,保证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学生必须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按章操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徐苑.在摄影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

[3]汪莹.摄影艺术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5).

[4]刁爱梅.数码时代摄影实验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0(3).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第4篇

1 关于课程的教学内容

1.1 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发现,虽然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大多是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本科阶段通过一些课程的学习也多少做过动物实验,但大部分学生动物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很差,许多学生连大、小鼠如何保定都不会正确操作,对实验动物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急需提高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因此,虽然在本校该课程是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选修课,但很多研究生导师都要求学生选修这门课程,以便为之后的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基于所培养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加上课程学时的限制,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动物实验方法为主,主要向学生介绍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科学研究中的动物实验方法及动物外科实验操作方法等内容,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尽量多地安排不同类型的动物实验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验动物的相关知识为辅,主要向学生介绍实验动物的概念、分类、选择,动物模型、常见实验动物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因素等内容,从而使学生们在今后从事动物实验时,能够从实验目的和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和应用各种实验动物。而对与研究生以后科研工作关系相对较小的实验动物育种学和生态学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

1.2 适当增加科研方法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生以后进行科研实验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科研方法方面的内容。对于医药院校的研究生,今后的科研实验很多都与药物有关,药物的配制以及剂量的确定对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十分重要。因此,增加了常用中西药物或试剂浓度的表示方法、给药溶液的配制与换算、不同种属动物间剂量的换算、人与动物用药量的比例换算等内容。另外,对于研究生来说,学位论文是检验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其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3]。而在本科生阶段,学生缺乏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有的同学甚至连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都不会写,或者很不规范,因此,该课程还增加了动物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运算,常用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及应用,实验报告与论文的撰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并结合相关实验项目让学生及时进行练习,使学生在进入实际科研工作之前,对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所了解,为以后能够迅速准确地开展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1.3 介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方面发展前沿内容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断补充和课程有关的一些开拓性、前沿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例如:讲解传统屏障系统特点的同时,介绍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独立通气笼具设备(IVC)的特点以及在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饲养和饲养中的应用情况;讲授传统动物实验操作技术的过程中,介绍基因导入技术、克隆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等知识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当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前生物医学发展前沿的这些最新技术,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 教学方法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对于今后从事科研实验研究的研究生们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实践性强,而课时有限,为了满足教学需要,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视性强的特点,在课件中尽量补充大量的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图片及影像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的矛盾。但是,多媒体教学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而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4]。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练习,在每次理论教学完成后,都会安排与之相关的具体实验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安排上,理论和实验课时比为1∶2,大大增加了实验课的比例,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在部分章节中尝试引入自主授课式教学[5]或PBL教学[6]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程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由三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占总评成绩的30%。(2)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实行一对一考试,试题由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实验操作由学生独立动手完成,指导教师根据完成的情况评分。占总评成绩的60%。(3)撰写相关综述或小论文。要求学生查阅与动物实验或实验动物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同时独立完成小论文。如果在批改过程中发现互相抄袭、内容雷同的,成绩均为零,并令其重做。该部分占总评成绩的10%。通过这些考核,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训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4 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对我院2006~2010级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该课程得到了导师和学生们的认可。通过课后反馈了解到,课程中加强动物实验操作技术方面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对实验动物相关知识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动物的认识,有助于今后科研工作中对于实验动物的有效利用。同时,学生们普遍认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特别是讲授完相关理论内容随后就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安排对强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操作技术的掌握非常有效,学生的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还存在着教学课时不足,实验场地偏小,实验教学仪器台件数不足等情况[7,8,9]。今后,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还需继续努力改进、扩大知识面、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还要进一步完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摘要: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求,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等方面介绍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实验动物,动物实验方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凤奎,王纯耀.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3-4.

[2]章敏.中医药院校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1):846-847.

[3]蔡红兵.研究生论文撰写及答辩中存在的问题及质量管理的措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104-105.

[4]寇冰,陈朝阳,宋国华.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339-340.

[5]何惠宇,满云娜,王星.自主授课式教学在成人口腔材料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10-111.

[6]姚领爱.关于开展PBL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科研杂志,2009,21(7):34.

[7]陈树君,张秀夯,陈玲,等.病例情境模拟考核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06,114.

[8]陈运英.论加强中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广西医学,2009,31(1):124-126.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汇报 第5篇

一、领导重视。我校校长程少旭同志、主任秦转莲、副主任马君莉、教研组长亢娟侠曾先后参加了陕西省新课程改革知识培训会。会后并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多次组织专门研究课改工作。本学年一开始各领导深入第一线听课改实验课。

二、机构健全。学校成立了以程少旭校长为组长,秦转莲、马君莉为副组长,马红莉、亢娟侠、张天忍为成员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具体组织领导课改工作。

三、宣传到位。“九月宣传月”学校利用教师会、板报、标语、专刊在校内外对《决定》、《纲要》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本学期开学后学校再次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宣传动员,把开学第一周定为课改宣传周,通过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形式进一步向小学生、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实验工作的支持。现在学校教师对课改工作做到了目的明确、认识到位、学习认真、运用积极,为进一步在做好课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校内培训落的实。根据学校培训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课改知识培训。6月抽调各科实验骨干教师参加了人教出版社的各科课改培训。暑期7月22—26日,全体上岗教师参加了市课改办组织的各学科课改培训。8月23日至8月28日,学校再次对全体上岗教师组织了知识培训,并由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全体上岗教师增强了认识,明确了责任。开学以来我们本着“边上岗、边培训”的原则,继续组织实验科教师集体学习和自学,并派员参加了市上组织的赴大荔、蒲城等地的学习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制定计划,科学管理。开学初,我校各级制定了专门的课改工作计划,落实了教改课题,做到了周周有安排、月月有小节、学期有总结、人人定课题、个个有论文。学校还建立了课改档案专柜,购置了600多元的音像、图书,建立图书、音像专柜。

六、观摩示范课活动开展丰富、课改研究扎实进行。我们要求一年级为课改重点班,其他各年级大胆尝试、积极改革,以便迅速适应课改的要求。教研组每组每周要有一次观摩示范课,供全组同志讨论、研究。开学以来,校级观摩示范活动已经举行了十次之多,课改实验课题的研究正在走向深入。

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教学实验研究 第6篇

关键词:高职语文 课程改革 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3

一、教学方式的创新

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学应用能力,但是单纯的使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是不行的,学生不感兴趣,且与专业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语文教师在运用传统教学法时,应注意推陈出新,根据教学内容以及专业需要,综合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表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较多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表演专业的学生可以较多的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及表演教学法。教学课堂可以在教室、在企业、在实习基地、在旅游景点,只要能进行教学的地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教学。比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景点进行教学,可以把学校作为一个景点,要求学生作为导游,进行介绍。师生关系也要灵活多变,有时可能是师徒关系,有时可能是业主与雇工的关系,有时是领导与秘书的关系,有时又是游客与导游的关系。如表演,旅游、文秘类学生,可采用戏剧表演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扮演剧中角色,再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对于舞蹈类专业以及歌唱专业,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诗词等编写舞蹈和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解能力。对于美术、装饰类学生,则可采用平面展示法,让学生根据剧本,绘制舞台背景、制作人物道具、设计该剧广告宣传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为了服务于各个不同的专业,还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和其他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对课件的制作、视听媒体资料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拓展有限的教学容量和空间,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进行教学。如,充分利用自己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校内外广泛组织公关礼仪队,并在学校内为各种会议、活动、庆典提供服务,进而再把它推向社会,积极参加协助并为各企事业单位的大型会议、庆典会展活动、颁奖仪式等提供优质服务等。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体验公关服务,感受职业环境,培养职业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开展长文短教语文教学方式

语文教材选取了很多优秀篇章来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而所选教材中长篇课文所占比例较大,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传统教法,往往会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很难在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是增加45分钟语文课的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长文短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题目入手。教学时,教师板书好课题后先让学生审一下题,思考文章的选材(内容)。审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做到以审代讲。当学生跃跃欲试想了解课文内容之际,再让学生打开课文寻找答案,分析课文。例如,在介绍苏轼的作品时,教师现为各位学生讲述一下苏轼的人生经历,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审视将要讲的苏轼的作品,让学生在苏轼的作品中探索答案,了解苏轼为何写作这一诗词。之后再让他们打开课文对照。这样既避免了烦琐的分析,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們有意注意和审题的能力。

从思路入手。在学习林觉民《与妻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版本的《与妻书》,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再了解整篇文章,让学生感受作者在狱中咬破手指用鲜血给妻子写下绝笔信的情景,了解当时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通过了解这些文章的这些细微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经历,了解文章思想。

三、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推动学生通过高职语文课程快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驱动力。目前,有很多教学方法都值得教师尝试,任务驱动教学、多媒体教学、开放性教学等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职业需要,将未来职业中可以通过高职语文教学提高的知识与技能变为实际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讨和研究的过程中,运用学习资源,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图像使文学作品对学生形成较强的感官刺激,再融入文学作品的知识性和人文性,这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多样化的开放性教学活动。例如安排学生做社会调查、找到人群消费的热点、撰写调查报告,教师还可以在节日组织学生售卖节日礼品,让学生自己提出创意、策划活动、编写宣传海报,鼓励学生活学活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融入社会,找到自己的差距,提高组织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的竞争力全面提升。

四、进行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教育使语文教学真正融入职教工作,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结合语文教材,设置恰当的教学任务,形成相互协作的品质,正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现代高职理论认为:语文学科是最适合培养学生合作素质和应用能力的课程。教师应结合优秀篇章,引导学生体会协作意识和包容精神的重要性。比如《史记》当中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呈现出我国传统文中的优良人文情怀,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样的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教师、院系也可积极组织开展团队活动,比如辩论会、演讲赛等,在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提高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机械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第7篇

关键词: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1 机械原理实验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原理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在实际工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是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在机械原理的教学链条中, 机械原理实验课程是一个重点环节, 是实现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原理实验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机械原理基础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机构的创新设计意识及综合设计能力, 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 机械原理实验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 我校机械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个别实验设备偏少。比如带传动实验台和智能动平衡实验台都只有一台, 每次的实验人数只能控制在8人左右, 极大地影响了实验课程教学的效率。2) 机械原理实验课程所开的实验项目大多是单一性、验证性的实验项目, 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相对较少, 不符合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3) 实验项目和课时数较少。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的影响, 机械原理实验一共只开设了5个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数偏少。4) 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由于实验课时数偏少, 缺少开放性实验项目, 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不是很高。

由于上述诸多问题和弊端的存在, 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使学校的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学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而实践能力不足。因此, 如何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机械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已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 机械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3.1 机械原理实验课程独立设课

目前, 机械原理实验课程对理论课程的依附性较强, 只是被作为理论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 开设的课时数也很少, 还经常被理论课程挤占课时, 以至于学生对机械原理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不能准确理解实验课程对自己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 为了改变目前这种现状, 应将机械原理实验课程进行独立设课, 独立设置学分, 并适当增加实验课程学时数, 从而达到实验课程摆脱对理论课程的过分依赖, 提高学生的对机械原理实验课程重视程度的目的。

3.2 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由于以往机械原理实验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大多数都是验证性的, 而且单一性较强, 每一个实验项目都有现成的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 学生只用记录几个数据, 填到实验报告中就万事大吉了, 甚至出现不认真做实验, 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没有得到锻炼和发挥,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研习惯。针对这种现状, 应在做好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基础上, 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所占比例。比如可以通过曲柄摇杆机构动态测试及设计实验台, 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构动态参数进行采集、处理, 作出实测的动态参数曲线, 并通过计算机对该平面机构的运动进行数模仿真, 作出相应的动态参数曲线, 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然后, 通过计算机对该平面机构的运动进行仿真和测试分析, 从而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仿真和测试分析有效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3 引入开放性实验项目,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外学习机会, 应引入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可以自己拟定实验项目, 并自己安排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编写实验计划, 同时邀请相关老师作为指导老师, 向学校教务处提交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表, 经教务处和实验室老师批准后, 利用课外时间, 在实验室进行开放性实验。这样为有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验证自己能力的平台,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除此之外, 还要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建立适合本校特点、可持续发展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机制。在校内举办机械创新设计竞赛, 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乃至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通过这种参加竞赛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作品当中, 既巩固了理论知识, 又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改革实验课程考核标准

以前由于没有严格的实验课程考核办法, 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因此, 应在实验课程考核标准方面进行改革, 从原来的通过评阅实验报告来评定实验成绩的方法, 改变为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考核体系。

学生的最终实验成绩由以下三个部分综合评定给出:1) 实验课考勤;2) 综合、设计、创新能力;3) 实验报告质量。通过这种方式评定实验成绩的好处是:1) 对于那些实验过程中不积极动脑筋思考的学生, 就拿不到实验成绩, 有利于克服学生实验过程中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2)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3)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独立设课, 增设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和改革实验课程考核标准等方式, 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增加了机械原理实验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 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 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红梅.机械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时空, 1009-914X (2012) 14-120-01.

[2]邹旻.机械原理实验的改革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006-7167 (2001) 0014-0.

[3]郝冠男.试析我校机械原理实验课程的改革和实践[J].科技与企业, 2015 (15) .

[4]陆凤仪, 杨文.改革机械原理实验教学[J].理工高教研究, 2004, 23 (3) .

新药评价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第8篇

经过多年本科生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本着“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教学理念,协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实现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实验教材建设,自编出版了《新药研究与评价实验指导》,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涵盖了新药研究与评价临床前的主要内容,包括急性毒性试验(最大耐受剂量试验、半数致死量试验等)、一般药理实验(自发活动试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试验等)、长期毒性试验、其它毒性试验(药物光毒性试验、药物体外溶血性试验等)。经过3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还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获得实验知识和技能,还能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和市场需求,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部分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教师进行指导。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实验课程的比例逐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加强。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1 提高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

实验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了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教研室结合我校聘任制,积极引进高学历人员补充实验教师队伍,教学队伍由原来的8人扩展到15人,鼓励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支持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一步学习,如攻读更高层次学位、参加学校组织的多种教学技能提高短期培训班等,同时配合学校开展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业务熟练实验教学队伍。同时通过建立奖惩机制,调动了实验教学队伍工作积极性。

2.2 转变实验教学理念

转变教育观念,即由教学向教育转变;由传授知识向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转变;由主导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自始至终注意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前,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并记入平时成绩;实验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与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更多地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尽量避免直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发挥主导作用,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多动手、勤思考的机会。当出现问题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实验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实验的一部分,成功的实验不是顺利地把实验做完,实验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实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例如,在“药物对动物自发活动的影响”实验中,分别给予三组受试动物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以及生理盐水,随后观察药物对于动物自发活动的影响。实验过程较为简单,实验结果也比较容易得到,但是细节处理很重要。比如实验前动物应处于安静的环境并不被打扰,实验动物的分组依据,再比如实验过程中动物的抓取,自发活动观察箱的处理,以及不同类型药物实验设计的差异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判定等。这些都是对于实验技巧和思路的考核,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很大的提高作用。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实验的目的并非只是顺利地完成实验,正确地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实验思路和技能得到提高则是更为重要的部分。

3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实验课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加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教学的比例。通过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分析,从而转变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方式。实验课中,在实验操作前随机请一名或几名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其实验思路,相关原理以及组内任务分配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为今后工作、学习和科研中的团结协作奠定了基础。实验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示教,对实验的基本程序进行概要式讲解,使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改善自己实验设计中的不足。

4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4.1 PBL教学法[2,3]

编制PBL课程。以“药物对麻醉动物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试验的影响”为例,可以设计如下问题:A.如果要检测药物对于动物心血管、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有影响,应该检测什么指标?如何进行检测?B.哪类药物对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有着明显的影响?是否能找到其拮抗剂?C.回顾药理学实验所学内容,设计实验步骤及原理。

指导学生自学。将学生分组,指导学生运用检索工具进行资料查阅,或分发相关参考资料、教材供自学或预习,鼓励学生提出疑惑,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实验设计材料,由指导教师审核后开展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给学生宽松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错误的设想也不要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4.2 双语教学[4]

双语教学可将新药评价与研究的实验教学和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英语学习和专业课学习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对于教员来说,通过阅读英文原版教材或文献资料,不仅能够了解到国外先进的教学和科研内容以及关于本学科最前沿的动态,而且也能促使教员不断学习英语,提高业务水平。因此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例如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安全性药理试验、主要药效学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等的实习、双语示教及演示,使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操作并用英语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以掌握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学评价的基本的实验技能,活跃科研思维,提高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开辟活学活用的实践渠道。

4.3 其它多种教学方法并用[5,6,7]

实验教学中应贯穿动物福利思想。向学员介绍动物福利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使他们认识到动物福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员能爱护、保护、善待动物,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关注动物的情感和尊严。这也是人类对动物理性和善性的升华。保护动物、善待生命不仅是所有善良人的愿望,也是社会走向稳定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善待实验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寓医学科研道德教育于实验教学中。新药评价过程中能否自觉遵守医学科研道德,严格执行相关药事法规,是关系到新药研发成败和将来病人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寓医学科研道德教育于实验课程教学中,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作风,提高道德素养,树立团结协作精神并规范自己的思想、品行和情操。

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做到文如其人,为人师表。将长期在教学中积淀起来的丰富人文知识、思想、方法、精神,凝结为自身的高雅气质和优美情操,并通过得体的言谈举止,具体地展现在学员面前,努力做到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唤醒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以关爱激发关爱。

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应着重让学员掌握新药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如何进行课题设计,了解新药研究的选题策略和注意点,提高新药研究与开发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将医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与人文教育二者融合、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真正形成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特色,提高学科竟争力和生命力。

5 改进实验考核体系

实验教学过程中建立了一套以基本操作技能与创新设计能力并重的全程考核为主的学生实验成绩考核体系,考核学生在全面掌握和融合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基本技能方面的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为了激发学生在平时实验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成绩的考核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创新意识的评价,通过预习实验指导、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实验总结报告、参加科研活动来观察学生对知识理解运用的程度,考查其有无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等。学生实验成绩评定包括:①实验设计:根据所完成的实验设计书质量进行评分。②实验操作考核:教师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在实验课的操作水平与实验结果进行评分。③实验报告:主要依据学生实验课考勤、实验态度、操作认真程度以及每次实验报告的质量等加以评定。

新药研究与评价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个任重道远且须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实践,一定会真正实现师资队伍和实验资源的整合,延伸科研课堂的时间与空间,使实验教学内容实现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新药研究与评价实验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国才,袁伯俊,姜华,等.生物技术专业新药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3(10):53-56.

[2]蓝星莲,潘龙瑞,于龙顺,等.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3(2):27-29.

[3]徐爱凤,郭继龙.病理学实验教学中PBL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3(2):114-115.

[4]陆国才,袁伯俊,佘佳红,等.新药评价双语教学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6):691-692.

[5]陆国才,姜华,袁伯俊.新药评价教学中应贯穿动物福利思想[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4):443-444.

[6]陆国才,袁伯俊,姜华.寓医学科研道德教育于新药评价教学中[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24-26.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第9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科研,实验,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 1-2]其学科发展迅速, 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手段层出不穷3-4], 并处于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前沿研究领域。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生命科学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验操作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由于各高校教学条件不同以及实验课时的周期性、仪器的特殊性等原因,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实验不能转化为教学实验, 使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普遍滞后于理论课5-6]。随着教学形势和任务的改变, 这种滞后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更加明显, 严重影响了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更好推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我们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及经验针对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 并进行了大力改革, 以期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从而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利条件。

一、改革实验课程内容

目前各高校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实验内容过时, 且与理论教学脱节的现象, 这成为阻碍实验教学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同时陈旧的教学内容与当前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极不协调, 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当前实验教学改革形势下, 除了强调实验内容的创新之外, 还要求能够更好地开设综合性实验, 即要求涵盖更多的实验内容, 强调实验过程的完整性, 能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素质, 锻炼他们将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贯穿操作的能力, 为今后独立开展研究打好基础。

因此在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设置方面我们十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综合性, 即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 既注重基础性实验技能的训练, 又能将目前细胞生物学前沿领域的技术引入到本科实验教学中。同时有意识地通过一个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多种实验技术, 通过一个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其他相关领域课程的内容。例如我们以体外培养的细胞株作为实验材料, 将细胞传代培养、细胞计数及死活鉴定、细胞的冻存和复苏、细胞膜渗透反应、细胞中DNA的Feulgen反应的检测、细胞骨架的免疫荧光染色、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重组质粒的细胞转染及RT-PCR检测等融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这种有机的整合使实验内容更具有完整性, 不但能合理高效的安排课程时间, 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改变以往的以往呆板、机械、简单、重复的实验操作模式,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及独立的科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合理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制度的合理性往往直接关系到实验效果以及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注重规范实验要求, 逐步完善实验考核制度。传统的实验课程考核只依据实验报告和最后的笔试成绩, 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技能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造成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 存在预习不认真、实验操作不规范等现象, 使得实验课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为了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行进行全面考核, 包括实验设计、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的整理及分析、实验习惯、出勤等各个环节, 并对每一项考核内容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又以实验操作以及实验设计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严格实验考核制度既确保了实验成绩的真实性, 又增加了学生对实验课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考虑采用多种其他考核方式的灵活运用, 如尝试让学生以科技论文的格式来写实验报告, 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并使其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建立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三、引进先进实验设备, 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新型仪器设备的开发及应用。在实验教学过程先进的仪器设备的配置可以为实验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 我院着手于教学实验的硬件条件的改善, 目前已配备了细胞培养无菌操作室及整套的细胞培养所需仪器设备, 包括二氧化碳培养箱、倒置相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等, 能够同时满足30名同学同时进行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的操作。同时配备了梯度PCR仪、凝胶成像系统、荧光显微镜及照相系统等先进的仪器设备, 从而为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我们设计的综合性实验, 即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人的肝癌细胞株Hep G2,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 并采用冷CCD照相系统使图像通过计算机屏幕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同学, 从而使学生透过现象更准确地把握实验的本质。在之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获得较高转染率的细胞进行RNA提取和RT-PCR检测以验证绿色荧光蛋白m RNA的表达情况。通过梯度PCR仪使同学们自行摸索不同的退火温度对PCR扩增效率的影响, 从而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方法和能力。此外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多个实验室配置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装置。通过备课, 将收集的素材进行整理和分类, 制作了一些较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使生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更加直观立体, 使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更加逼真和易于理解。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以科研促教学全面有效推动实验教学发展

(一) 以科学研究成果带动实验教学

深入实验教学改革、以科研促进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是实现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实验教学内容不是照抄于实验指导书, 而是灵活的将科研实验室内的科研成果经过消化、改进后形成既能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又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的前沿性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带有科研特色。

在科研活动中我们注意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特色等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例如在基因功能研究方面, 我们通过重组质粒的过表达和RNAi技术对细胞中基因调控及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系。在本科实验教学过程中, 对于实验内容的设计我们注意密切结合最新科研发展动态, 通过采用新型转染试剂PEI将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转染到对人的肝癌细胞中, 通过RT-PCR检测的方法实现转染后细胞中基因表达情况的检测, 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细胞骨架蛋白进行染色, 使科研中对蛋白表达的检测方法很好的融入到实验教学中。通过科研带动教学, 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和实践热情, 从而使学生能够紧跟科学前沿领域的动态, 同时更好的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二) 紧跟科研动态探索研究性实验教学

研究性实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自主开展研究, 撰写研究论文, 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7]。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主要为学生创造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发展非常快, 如何能够使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这对我们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研究和精心制定实验内容, 将科研成果积极转化为综合实验和开放实验, 提出吸引学生兴趣和增加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新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目前我院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建立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即在本科阶段使学生即参加科研全程训练, 鼓励学生自带课题进行自主式探索研究。使学生们能够积极申请并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其项目内容涉及动植物细胞的培养、细胞药理实验、细胞超微组分及分子表达水平检测及功能研究等。学生在这些创新性科研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又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学习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积极性。

(三) 科研方法和思维与实验教学的融合

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在长期的实验实践过程中去学习、训练和提高。而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式、创新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到基础性、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只有将“探究”因素融合到实验教学中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体现在选题、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论文写作等各个方面。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并进一步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探索和研究,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有利的实验教学环境和自由探索的实践空间。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不以实验的成败作为评价学生成绩标准, 而是强调对实验研究的创新能力和钻研精神。以严密周到的实验设计为示范, 培养科研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调实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使学生树立起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

总之, 实验教学的发展与科研活动紧密相连。科研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优秀的科研成果可以融入实验教学, 推动教学向前发展, 同时优良的教学又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促进科研成果的创新发展。因此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要继续发挥科研活动的推动作用, 不断提升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金发, 王国雄, 刘兵等.《细胞生物学》课程与立体化教材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3) :93-96.

[2]刘静, 刘艳平, 何莉芳等.浅议《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的技巧[J].基础医学教育, 2002, 4 (3) :196-197.

[3]张子峰, 李宗芸, 张艳华等.《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轻工业, 2007, (1) :123-124.

[4]杨汉民.《细胞生物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5]张晓云, 周汝滨, 李永泉.《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4, 22 (1) :30-31.

[6]张俭, 刘胜贵.《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改探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3 (3) :71-72.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第10篇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不平衡:

目前植物资源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过程和目的, 均与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存在较大差距, 常常达不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植物资源化学实验内容基本不变, 实验技能训练内容不平衡, 重提取, 轻分离, 缺定量检验, 即仅重视和强调化合物的提取分离过程, 而忽视有效部位、单体化合物的设计和分离分析, 而后者又是植物资源利用、生产和研发的核心。

2. 教学模式过于被动:

完全的被动式教学过程, 没有学生主观能动性施展的空间。传统实验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实验, 这容易造成学生按照实验讲义的步骤按部就班地拿到实验结果, 不能发挥其主动性。学生在交实验报告时也多相互借鉴, 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实验的讨论仅限于实验注意事项, 仅有个别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这不利于学生发挥其主动性。

3. 教学手段枯燥单一:

几年来一直采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手段, 教师先将实验目的、原理、提取分离流程等写在黑板上, 上课时指导教师先讲一遍,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整个实验过程都是由教师安排好, 学生已习惯于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 而较少去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单一的实验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方面都是不利的。

由于这门课涉及知识面广, 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结构复杂, 理化性质多样, 是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植物资源利用方向中比较难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巩固理论知识, 突破理论学习难点, 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改革课程,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们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上讲台讲课以及多媒体实验教学改革等环节对本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整体优化, 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体现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专业方向特色, 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式进行

1. 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是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与方法, 再进行演示实验, 然后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实验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 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用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准备在植物资源化学教学实践中改变以往教学模式, 由教师讲变为学生讲, 每次实验前由事先指定的学生 (2~3名) 熟悉实验内容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讲解实验原理及操作方法, 然后由其余同学评判、比较, 最后由教师补充, 然后开始实验操作, 并由这几位同学和教师一起组成指导小组, 巡视指导其他学生的操作。在传统实验基础上, 更多地增加设计性、综合性试验, 即在植物资源化学实验中, 教师根据植物资源发现与利用的要求, 选取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强化技能训练的实验题目, 引导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所需仪器设备、试剂、制定实验流程。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选择可行的实验方案, 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对自己所选的工艺路线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完成实验报告,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以更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目标。

2. 优化教学内容。

植物资源化学课程实践性很强, 侧重操作技能的培养, 要求学生必须理论联系实践, 掌握重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精制、检识等实验技术。但由于学时有限, 我们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精心设计, 适当削减溶剂提取内容, 增加现代分离 (如色谱分离) 和定量分析内容, 调整后者的学时数, 逐渐将两者的学时数调至1∶1的比例。实验技能的提高是建立在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平台上的, 故应更多地投入本学科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本实验室一些较为先进的大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速离心机, 紫外、红外分光光度计均已配备。对于大型仪器, 应在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基础上, 给予其一定的实践机会,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跟上现代化要求的步伐, 增加其主动性。在此基础上, 撰写修订适合我们自己的实验教材, 使实验教学的内容更适应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

3. 提升教学手段。

由于植物资源化学实验操作比较繁杂, 在讲解时难以表述得十分清晰, 我们申请学校教学研究项目资助, 采用数码摄像机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程录像, 再经过编辑, 制作成光盘资料供教学使用。同时还准备利用POWERPOINT、展台等手段进行实验教学, 并把学生的操作拍摄下来, 让同学们自己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各种原因, 这样做将会非常具体而生动, 充分激发学生做好实验课的信心,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题组老师在大量查阅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结合自己的实践, 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出植物资源化学实验技能的运用及对学生今后工作的作用, 纠正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和片面依赖实验讲义“照方抓药”的现象, 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创造力、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植物资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 可使学生掌握植物资源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植物资源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了解各类型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现代创新药物研制的一般方法, 为学好其他后续相关课程和学生就业后从事植物资源相关行业工作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植物资源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更为直接和关键的作用, 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对植物资源化学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评价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 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对于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大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大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实验教学环境薄弱, 这就要求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1,2,3]。当前,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已逐步引起教育者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基础理论的讲授, 还要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学生智能的培养。植物资源化学课程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作为植物资源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这门课程的质量, 是提高植物资源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植物资源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进行植物资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验证植物资源化学中所学的理论, 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植物资源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与鉴定的方法, 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 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摘要:实验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更为直接和关键的作用, 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对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评价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现在高校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植物资源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与探索, 我们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以及多媒体实验教学改革等环节对本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整体优化, 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体现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专业方向特色, 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教学改革内容

参考文献

[1]郭尚义.国内外大学实验教学的比较与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7) :73, 75.

[2]高光华, 李新强.对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和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3) :251-253.

电工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第11篇

关键词:电工实验;实验改革;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各种阶层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上更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实验教学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电工实验课程的教学情况,提出一些建议与想法,望能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做一份努力。

1 电工实验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电工基础实验是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所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量大面广,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由于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学生在对电工基础学习的不理想状态下来进行电工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验教材中,每个实验都详尽地列出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等,学生只要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步骤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验,这样大大限制了他们做实验的积极性和探索意识,不利于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一样,电工实验课程作为所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要加以区分,有所侧重。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一些验证性的实验,由于学生之前并没有很好掌握书本知识,实验教师还要重新讲解理论知识,导致实际动手做实验的时间大大缩短,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其次,由于现在知识内容的扩充和学习时间的不足,学生下一次进实验室已经忘记了上一次的实验内容,使得学习没有连贯性,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课程体系的建设

为了解决上述的这些问题,首先要与各个教研室沟通,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制定各个专业的教学大纲,按照各个专业的学习重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将教学内容的调整纳入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续,电工实验在这里起到了辅助电工基础教学的作用,通过电工实验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书本的知识点。其次,要编写新的教材,新教材要能够充分体现出电工实验教学新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新教材应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保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现有实验的基础上,应该增加实验课时数量,满足一个学期28个课时,以前实验大多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或者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对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案的拟定很少考虑,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网上实验。设计性实验由教师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和方法,自拟实验步骤和数据表格,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性实验内容体现综合性、趣味性、实用性,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实验内容。网上实验可以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学生可在机房或自己的电脑上进行。

3 实验室建设的更新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实验内容需要不断更新,电工学实验设备及器材也需相应更新和添置。在该校目前使用的实验台是DGJ-1型,是属于插接模件式实验台,其优点为安全可靠,模件安装灵活,缺点是由于电路是内部连接完成,学生对模件内部封装结构环节不清晰。电路已经被连接完成,学生只需要连接电路电源,进行数据处理,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此款实验台为智能型实验台,由于学生的误操作,容易发生短路,烧坏模块内部的电路板芯片,由于没有原厂器件,实验室教师无法自行维修,必须等待厂家技术人员维修,使实验台空置,影响实验课的正常进行。设备老化损坏严重,维修成本过高,建议选购新的实验设备,具备模块与分散式原件的双重优点,并且维修方便简单,安全性高。

4 考核方式的更新

考核方式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类,平时成绩为平时实验表现和出勤情况结合实验报告情况,考试成绩为期末的统一实验考核情况。这种打分方式只能由教师自己掌握,学生也很难明确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新的教学体系下,考核方式要重新进行设定,分为:

①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占平时成绩的50%,实验报告占平时成绩的50%。②设计性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教师给出题目,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教师根据各自的难易程度不同给出分数。③期末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40%,分为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理论考核内容为仪器仪表的识别与选用,以及实验的操作过程与结论等,理论考试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内容附在实验考试的试题之上。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针对实验步骤进行打分。

在新的考核方式下,对于平时勤于思考,动手能力强,勇于探索创新的学生,鼓励其对实验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规范的考核制度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锻炼了其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逐渐显露出其在社会中的地位,社会需要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电工实验教学改革要积极地融入到现代化社会生产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电工实验的改革探讨,能够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东红,王筱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

[2]成开友.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

[3]张亚军,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C].实室会议论文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顾凌明,骆雅琴,游春豹.工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新课程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教学体会 第12篇

一、做好探究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新知识探究的演示实验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 通常是边讲边演示。从逻辑上看, 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演示时, 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 教师再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 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 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 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 要求学生回忆铵盐的性质。实验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 (氯化铵和硫酸铵) 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 试纸颜色的变化, 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加以小结。

二、做好巩固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 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 在讲“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 先结合有关氯气制取与收集的挂图, 讲解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原理与收集方法, 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具有初步的认识, 然后课堂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及收集氯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 进一步加深印象, 提高当堂课的巩固率。

三、做好探究问题型的演示实验

探究型教学的模式是按“问题———实验———原理———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从以下几点创设情景, 做好实验:

1.创设实验原理的探究情景

面对一个实验情景, 透过现象看本质, 可能有多种解释的原理, 孰对孰错, 这就给学生一个思考题, 即探究该实验的真正原理, 通过实验活动求证答案。例如, 在讲解“Fe3+、Br2的氧化性强弱比较”知识点时, 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实验情景:在足量的稀的氯化亚铁溶液中, 加入1─2滴溴水, 振荡后溶液呈黄色。教师引导, 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然后教师鼓励, 学生大胆地猜想和设计实验验证。

2.创设实验方案的探究情景

为完成某一实验目的, 常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去实现。教师在教学中, 尽量激发学生开发潜能, 设计出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 再根据已呈现的方案, 引导学生分析其可行性, 从而构建化学基本操作和与实验情景相关的知识点, 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例如, 在高三复习“醋酸是弱电解质”知识点时, 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实验情景:如何用实验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教师激励学生, 提出为验证“醋酸是弱电解质”这一结论, 可设计出十种以上的实验方案。

3.创设实验现象的探究情景

面对一种新物质的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参与动手。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实际探究常使学生感到很有乐趣, 使学生乐于思考问题, 探求新知。例如, 在讲解“钠的性质”知识点时, 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实验情景:在每位同学课桌上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 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 然后描述出相应的实验现象, 并通过探究对每一实验现象的原因予以解释。最后, 师生共同构建出金属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4.创设实验改进的探究情景

面对一个实验设计, 教师可根据其实验的各步骤、环节, 提供相关的信息, 引导学生从是否环保、实验操作是否简单可行可控、实验原料是否易得廉价、实验原理是否可行等多角度予以评价, 并要求学生探究或设计出新的方案。

上一篇:网络时代有效学习研究下一篇:当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