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输出同步范文

2024-07-15

输入输出同步范文(精选8篇)

输入输出同步 第1篇

关键词:轧制,楔横轧,传动轴,同步轧制,模具设计

0 引言

汽车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是汽车的重要部件, 传统方法是采用切削方式加工, 效率低、浪费材料、性能差。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汽车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加工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高效、节材的加工方法势在必行。楔横轧成形工艺是一种高效、节材的轴类零件成形方法, 特别适合进行汽车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成形。但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成形, 需要两套模具, 两台楔横轧成形设备, 不仅浪费设备, 增加模具成本, 而且影响加工效率。

本文针对输入轴和输出轴成对加工的特点, 对汽车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轧制工艺和模具进行了改进, 通过楔横轧一次同时轧制一个汽车变速箱输入轴和一个汽车变速箱输出轴, 节省模具费用, 节约材料, 提高生产效率。

1 双轴同轧工艺设计

目前利用楔横轧工艺轧制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模具是分别设置的, 即轧制输入轴使用一套模具, 包括轧辊本体、输入轴大齿轮孔型槽、输入轴大齿轮与输入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输入轴小齿轮孔型槽和输入轴端轴楔、输入轴座端轴楔;轧制输出轴使用另一套模具, 包括轧辊本体、输出轴大齿轮孔型槽、输出轴大齿轮与输出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输出轴小齿轮孔型槽和输出轴座端截断楔。由于在楔横轧模具上的左、右两条斜楔, 在工艺上要求必须完全对称, 这样, 在轧制过程中楔横轧模具两边作用于轧件两边的力是对称的, 因而轧件不会由于轴向力不等而产生轴向窜动, 也不会由于轧件两边转速不一致而产生扭曲。因为楔横轧轧制轴类件毛坯多数是一次轧制一件, 如果轧制两件必须是同一种产品, 这样楔形才能对称, 轧件在模具孔型的带动下才能正常地旋转, 所以, 在轧制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时, 也是轧制两件, 两件的方向相反, 才能保持对称。对于一些数量相同、产品规格不同的配套轴类产品, 由于在轴向上齿轮不对称, 所以很难用一套模具轧制成功, 比如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 当将输入轴和输出轴置于一条轴线上时, 则存在轴向上的不对称, 所以很难用一套模具轧制出合格的产品, 目前还未见在一套模具上同时轧制出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报道。

本工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一套楔横轧模具, 一次、同时轧制一个汽车变速箱输入轴和一个汽车变速箱输出轴。本工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楔横轧同步轧制模具, 包括轧辊本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本体上设有同向排列的变速箱输入轴轧制成形模具L1和输出轴轧制成形模具L2, 在L1和L2之间设有连体轴楔, 在连体轴楔的左侧为L1, 由内向外依次为输入轴大齿轮轧制孔型槽、输入轴大齿轮与输入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输入轴小齿轮轧制孔型槽和输入轴端轴楔;在连体轴楔的右侧为L2, 由内向外依次为输出轴大齿轮轧制孔型槽、输出轴大齿轮与输出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输出轴小齿轮轧制孔型槽和输出轴座端截断楔;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通过一根加热的金属棒料在同一套模具上同步一次轧制成形。

2 双轴同轧楔横轧模具设计

采用上述工艺方法, 对如图1所示某汽车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楔横轧工艺和模具进行设计。轧辊本体设上、下两个, 其上、下轧辊本体上的模具相同, 起楔角α1对齐, 工作时, 将加热的金属棒料置于上、下轧辊本体之间, 上、下轧辊本体同时、等速、同向转动, 上、下轧辊本体表面之间的最近间隔距离与所喂入的加热金属棒料的直径一致。

所述连体轴楔设在该模具的中间, 连体轴楔由输出轴的端轴轧制楔和输入轴的座端轴轧制楔组成, 其起楔角α1处在该模具的起始端, 其起楔角α1为26°, 展开平整宽度比输出轴的端轴长度和输入轴的座端轴长度之和大2mm, 通过连体轴楔起楔角α1的首先楔入, 将喂入的加热金属棒料分成左、右两段, 左段对应变速箱输入轴轧制成形模具L1, 右段对应变速箱输出轴轧制成形模具L2, 通过连体轴楔的先楔入, 分隔喂入的加热金属棒料在轧制过程中的延长流向, 使连体轴楔的左侧加热金属棒料在轧制过程中向左流动, 连体轴楔的右侧加热金属棒料在轧制过程中向右流动。

如图2所示, 所述输入轴轧制成形模具L1和输出轴轧制成形模具L2沿圆周方向上均分为五段:

(1) 第一段为连体轴楔的楔入段。在这一段中, 包括起楔角α1和展开角β1, 将喂入的加热金属棒料初步分成左、右两段。

(2) 第二段为输入轴大齿轮与输入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和输出轴大齿轮与输出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的起楔段。在这一段中, 在连体轴楔深扎的同时, 输入轴大齿轮与输入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和输出轴大齿轮与输出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外延起楔, 外延起楔角α2、α3分别为28°、30°, 与此同时初步形成输入轴大齿轮轧制孔型槽和输出轴大齿轮孔型槽。

(3) 第三段为输入轴端轴楔和输出轴座端截断楔外延起楔段。在这一段中, 在连体轴楔、输入轴大齿轮与输入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和输出轴大齿轮与输出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深轧的同时, 输入轴端轴楔和输出轴座端截断楔外延起楔, 且输出轴座端截断楔的起楔外延角α5滞后于输入轴端轴楔的起楔外延角α4, 其外延起楔角α4、α5分别为28°、30°。

(4) 第四段为初步定型段。在这一段中, 在连体轴楔、输入轴大齿轮与输入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输出轴大齿轮与输出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进一步深轧的同时, 输入轴端轴楔和输出轴座端截断楔二次外延起楔, 二次深轧外延起楔角α6、α7分别为26°、28°, 并且输入轴端轴楔和输出轴座端截断楔逐步深轧成形, 各部位的直径和长度均符合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标准。

(5) 第五段为精整成形段。包括连体轴楔、输入轴大齿轮与输入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输出轴大齿轮与输出轴小齿轮之间的轴楔、输入轴端轴楔和输出轴座端截断楔以及与输入轴小齿轮相对应的轧制孔型槽、与输入轴大齿轮相对应的轧制孔型槽、与输出轴大齿轮相对应的轧制孔型槽、与输出轴小齿轮相对应的轧制孔型槽, 通过精轧, 成为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连体毛坯件。

精整成形的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连体毛坯件, 由于通过连体轴楔轧出的轴连为一体, 所以还要切割, 将通过连体轴楔轧出的轴按要求长度进行分割, 同时, 将输出轴座端截断楔轧出的余料切除, 即制得变速箱输入轴和变速箱输出轴制件。使用本轧制方法时, 选用的金属棒料的直径与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中的最大齿轮的直径一致, 截取的长度, 以其重量等于或略大于所要轧制的变速箱输入轴的重量和输出轴的重量之和。

3 结论

本文对汽车变速箱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楔横轧同步轧制工艺和模具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本工艺优势在于, 与目前利用楔横轧工艺分别轧制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模具相比, 可有效节省楔横轧模具费用, 节约钢材,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袁文生, 王忠雷, 等.基于Delphi的楔横轧模具辅助设计系统[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05, 40 (6) :93-95.

[2]杜朝蓬, 袁文生, 史宝军, 等.楔横轧多楔同步轧制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7, 22 (5) :454-457.

[3]袁文生, 马洪芳, 段辉, 等.楔横轧设备的发展与应用[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5, 20 (3) :80-85.

有效输入,优质输出 第2篇

【关键词】词块 句式 结构 输入 输出 书面表达

一、问题的提出

中考书面表达分值15—20分,但从中考的书面表达得分结果看,平均分偏低、高分人数较少,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悬殊,从学生卷面情况来看,不足主要表现为:逐字翻译,中文式表达多;简单句多,结构不紧凑;句式单一,不会使用多种表达;文本框架不清晰,缺乏语法结构。这个结果说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成效不高,广大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切实加强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策略。

二、问题的解决

1.大量积累词块。词块作为一种介于单词与句子之间的语言结构,是写作教学的理想单位。词块,即词汇组块(lexical chunks),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输入和输出过程中频繁使用的,集语法、词汇和功能于一体,具有特定予以和结构并以固定或固定形式存在,有益于提高语言生成能力的短语、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句式。例如在九年级Unit5 B2b的文章中,学生可以整理出高频词块,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书面表达时熟练运用这些词块。

2.不断丰富文章句式。好作文由好句子构成,打好句子基础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关键。那什么是好句子呢?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要素:语法正确、结构连贯、句意完整、语言简洁。笔者从学生的日常习作中提取典型句子,让学生参与评析,然后通过讲解,使其对好句的四要素有更感性的认识。

除此以外,笔者对于学生作文进行选择性批改。每次布置写作任务时,明确告诉学生本次批改的重点,提醒学生注意。

3.精心锤炼逻辑结构。《英语课程标准》五级标准对写作有这样的描述: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九年级Unit8 B2b阅读材料中要求学生找到常用连接词并说明功能。如:so—expressing a result; as, because, since—giving reasons; but, however, though—expressing a difference. 并在课本2d部分加以练习。依托课本,笔者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补充不同功能的连接短语,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书面表达时充分运用。如:

4.课内外结合获取语言素材。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有效地利用阅读教学,依托阅读文本,进行写作技能的指导,对文本的篇章结构、句式、词汇进行合理的整合、总结,并有意识输入其他与文本话题相关的词汇、句型等,让学生能够模仿文本并在文本基础上进行拓展,以提高写作能力。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中的3a,2b文章具有内容完整统一、文章结构清晰、上下文衔接自然、句式丰富多样等特点,是很好的学习素材。

5.注重实践,加强写作练习。

(1)突出重点,翻译句子。有些书面表达题目要求学生根据中文提示信息,完成文章。学生很容易用中文句式表达英文内容。因此,要求学生进行中英互译就很有必要。翻译练习是培养学生语言意识,排除母语干扰的好方法。

如九年级Unit 7 2b文章中有许多使用频率高的词块,笔者将这些词块编成中译英练习,既要学生熟悉教材中的词块,又需要思考灵活使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文句子。

a.看电视会阻碍我们的学业。

Watching TV can get in the way of our schoolwork.

b. 我不反对跑步。

I have nothing against running.

(2)创设情景,仿写句子。仿写是以教材为基础在课文或其他语言材料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表达方式或结构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改变成具有其他意义的句子。是实现英语语言优质输出的有效手段。通过仿写,学生可以将“书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选取生活中的话题、情景让学生仿写,才能激发他们的表达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对于该句型印象会更加深刻。

(3)实战演练,限时写作。限时写作是检验学生所学写作知识内化程度的最佳方式,也是教师制定下一步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通常,笔者会根据学生的限时作文,提取出易错点,让学生进行改错练习;列举出好词好句,并标注使用该词句的学生姓名,以增加学生写作信心;归纳改写范文,并引导学生进行评析。

三、总结

书面表达是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运用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将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以“听”“说”“读”促“写”。通过课本、课堂、课外多方面多层次的输入,实现句子到篇章的优质输出,切实提高初三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庆.整合课本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2).

中文语音代码输入输出方案编码规则 第3篇

用一个五位的二进制数字表示手指动作代码, 用第一位表示拇指、第二位为食指、第三位为中指、第四位为无名指、第五位为小指。

一只手有5个手指, 对应的最多代码是5的2次方, 我们编制了32个手指动作代码。从32个代码中取出一个动作代码, 可以对应一个声母, 这样可以对应所以声母, 有些声母是互补的, 例如k”&”q、h”&”x”、”g”&”J可以考虑对应相同的手指姿态代码;另一只手也有32个动作代码然后分别代表一个韵母, 这样就对应了全部韵母。有些韵母是互补的, 例如ia”&”ua、”ü”&”uai、uen (un) ”&”ün、o”&”uo、üe”&”uei (ui) 、uan”&”üan、iang”&”uang、ong”&”iong、in”&”uai”这些都可以只单个的手指姿态代码即可。根据我们定制的这种编码规则, 选出21个左手手指姿态代码对应声母, 例如可以用00001对应”b”, 我们知道有35个韵母, 互补的韵母只对应一个手指姿态代码。见表1:

我们知道一个语音代码还包括声调和儿化音、副语言学信息等信息, 初始动作腕关节我们考虑三种状态, 弯曲, 外弯曲和内弯曲, 就可以用三位二进制来000表示, 弯曲角度θ可以是任意大小, 对用语言信息中的某一个强度。手掌向手背方向弯曲了某一个度角, 此时100可以用来表示腕关节的弯曲状态, 当弯曲角度θ=α时, 且弯曲的方向是向手心方向弯曲, 那么可以用001表示弯曲的状态。右手腕关节也是类似原理, 当关节弯曲了α, 代码就是100, θ=α。如果沿手心方向弯曲α, 代码就是001, θ=α。为了描述的方便才假设了初始动作是, 对于腕关节动作代码一定是相对于自身坐标的。在实际的代码输入中, 人处于任何姿态, 左手或者右手, 只要腕关节向手背方向或者手心方向弯曲了α度角, 腕关节的动作代码就可以是100或者001, θ=α。人手的拇指下方的肌肉突起部分在医学上称为鱼际, 被称为小鱼际的部分就是人手小指下的肌肉突起。当输入语音代码时如果鱼际或小鱼际用力按压, 那么鱼际或小鱼际上面的按钮就会被按压, 这样就可以得到1、0的代码。所以手掌有4个动作姿态, 鱼际和小鱼际都悬空用00表示、鱼际接触或按压而小鱼际悬空用10表示、小鱼际接触或按压而鱼际悬空用01表示、表示两个都接触或按压用11。

2、其余部分的编码规则

规定好了腕关节姿态的代码、手掌姿态的代码和肘关节姿态代码后, 还需要将很多信息相对应起来。比如此时的声调、儿化音码、副语言学信息码是如何对应的, 并且将手掌姿态代码作为预留。在语音代码中一旦确定了声母、韵母码和声调以后, 可以考虑用肘关节姿态的代码表示很多信息, 比如用角度的大小表示语音中的情感程度, 用动作的接受表示语速等。

在实际的应用中, 一定要结合特定语音合成设备来使用。肢体姿态编码表达语音类型、以及声调的强弱等含义都可以变化和调整的。输入语音代码时由于不同的语音合成器可能规范和方式不同, 我们考虑采用中间“状态机”的一种方式, 利用一个可编程的“状态机”将习惯的语音输入方式用“状态机”翻译为符合语音设备需要的代码, 此时就可以顺利的将声母码、韵母码、声调等信息输入, 儿化音、语气轻重、情感等语音信息也可以按照语音合成器的规范来输入了, 不用去改变输入者的习惯。

语音代码即可输入中文, 当然也可输入英语。以输入中英文为目的时, 语音代码舍弃音节时间和节奏等信息, 只需要输入声母、韵母、声调码, 吧英语当作语音来输入或者是字母来输入是可以选择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语音输入对于中文为母语的人来说不太可能, 将表1添加对应的字母表, 对应英文字母即可, 并用右手的一些指法对应一些常见的操作, 例如空格、所有格等。

语音码最擅长的还是中文输入, 双手的手指姿态一次完成便确定了声母、韵母、和声调, 此时将会出现同音字, 这些同音字可以直接输入, 通过计算机强大语法检查来自己修正, 或者通过输入时通过选择框形式出现, 在选择框出现以后, 每个手指对应1-9的9个选择, 需要的字按下相应的序号即可, 可以定义右手小指为回车。

由于同音字很少超过10个以上, 两个动作便完成汉字的输入。选择框时出现时, 也可用手腕动作姿态来实现上下移动或翻页, 右手小指按下 (回车) 选择, 当然完成标点符号等复杂含义的输入也算是同样的原理。

3、结语

通过对双手的数字编码, 实现了一种利用双手快速输入语音代码的方案, 可以快速输入文字、命令等。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中文语音代码编码规则, 通过这套编码规则巧妙利用人的十个手指, 在一个动作完成一个汉字的输入与输出, 比传统的多个敲击动作输入更加快捷有效。

关键词:中文,语音代码,编码规则

参考文献

[1]汉语拼音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出版时间2010, 年1月, 语文出版社, p102-120.

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第4篇

关键词: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发展,输入输出

世界上第一台可以有程序控制的计算机称为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 它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了弹道设计的需要于1946年研制出来的。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微型计算机的类型已经很多, 体积越来越小, 功能越来越强。

微型计算机与大、中、小型计算机相比, 微型计算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中央处理器是集中在一小块硅片上的, 而大、中、小型计算机的CPU是有相当多的电路组成的。微型计算机除了有作为MPU的中央处理器外, 还有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主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这三者之间是采用总线结构联系起来的。因此, 对连接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做以简单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一、接口技术的简介和分类

接口技术即就是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CPU与外设之间如何实现高效、可靠的信息交换的一门技术。微型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是CPU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电路, 它们通过总线与CPU相连, 简称I/O接口。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际的需要, I/O接口也多样化, 其基本类型有三类。第一类是总线接口, 作用于缓冲、锁存、隔离和驱动;第二类是人机交互接口, 是微型计算机与操作人员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窗口;第三类是监测与控制接口, 主要用于自动化与自动化仪器。

二、输入/输出接口的交换信号

计算机I/O接口电路与外部设备交换的信号, 一般可分为以下4种: (1) 数字量:以二进制表示的数据 (已经过编码的二进制形式的数据) , 以及以ASCII码表示的数或字符。最小单位:“位”bit, 8为称为一个字节 (BYTE) 。 (2) 模拟量:用模拟电压或模拟电流幅值大小表示的物理量。模拟信号不能直接进入计算机, 必须经过A/D (模拟/数字) 转换器, 把模拟量转换成某种形式的数字量, 才能进入计算机。当外部设备需要模拟量控制时, I/O接口电路D/A (数字/模拟) 转换器又能把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信号。 (3) 开关量:只有两种状态, 即“开”或“闭”。例如电机的启与停, 开关的开与关。这样, 只要用一位二进制数表示, 如:可用0, 1表示。 (4) 脉冲量: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还经常用到计数脉冲、定时脉冲或控制脉冲。脉冲信号是以脉冲形式表示的一种信号。

三、输入/输出接口的位置

I/O接口是连接外设和主机的一个“桥梁”。I/O接口的外设侧、主机侧各有一个接口。主机侧的接口称为内部接口, 外设侧的接口称为外部接口, 内部接口通过系统总线与内存和CPU相连, 而外部接口则通过各种接口电缆 (如串行电缆、并行电缆、网线或SCSI电缆等) 与外设相连。I/O接口与系统和外设的连接:I/O接口通过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与系统相连;I/O接口通过数据线、控制线与外设相连。

四、输入输出的控制方式

(1) 程序控制方式。这是指在程序控制下进行信息传送。可细分为:无条件传送和条件传送两种。 (2) 中断控制方式。一般用来传送低俗外部设备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 (3) DMA控制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方式是一种成块传送数据的方式。 (4) 输入/输出处理机控制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大量输入/输出设备的微型系统, 此时需要CPU工作在最大工作模式。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 可采用的输入/输出控制方式一般就是以上四种。

随着系统升级和科技的发展,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也逐渐多样化。I/O接口的分类和受系统控制的方式各不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使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更加便捷和快速。在了解接口技术在微型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后, 也希望微型计算机随着输入/输出接口技术的快速进步而发展, 在更多方面的应用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伟.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探析.科技与生活.2012, (1)

[2]郑学坚, 周斌.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1

[3]付宁, 奚文红.微型计算机的维护与管理.现代营销.2011, (9)

数字媒体互动作品输入输出系统研究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计算机,输入系统,输出系统

计算机是一种奇异的机器设备,它可以提高人们大脑的功能,还可以进行数字计算和影像处理。研究人员一直努力地挑战计算机局限,想要了解计算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他们有时尝试让计算机拥有一些对人类并不重要但对机器而言却是举足轻重的能力,本文尝试对目前数字媒体互动作品的计算机性能系统进行研究,分别对输入和输出系统进行总结与分析。

1 输入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输入方式包括语音、姿势、面容、物体、运动、触觉、感情和生物信号的识别系统。

1.1 语音识别

计算机如何识别人类语音,现在已经有了独立识别语音的商业产品。让计算机理解语音的意义,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任务,这对于目前的研究人员仍是一项挑战。理解语音识别的延伸工作包括发展“听觉知觉”和“听觉场景分析”,后者是让系统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跟踪多个讲话者,并识别他们相对的身体位置。还有一些研究致力开发追踪说话者的变化,讨论主题的变化和谈话重点的变化。

“会议捕捉”和“发言者分段”能够扫描和分析复杂声音事件的录音如在一场会议中,计算机系统能够总结事件,重建说话者的谈话流程和主题线索,并且做到自动浏览和摘取要点。据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有一个能同时监视数干部电话的系统,该系统可以窃听特殊的关键短语。一个名为“网络声音”的项目,尝试听取声音中最基本的声学结构,希望能找到声音的规则系统表达,就如图像中的矢量图或PostScript1的表现。目前,计算机通过语音识别系统对速度、语调、语音变化、节奏和背景这些特质进行分析语音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响应中生成更富情感表达的人造语音。

1.2 音乐识别与合成

研究人员尝试发展音乐识别系统,用以获取识别乐器、空间位置、音符和其他音乐属性等信息,希望以此支持计算机系统自动对信息加以注释和检索。另一项计划尝试自动分析唱歌的声音,以提取能够用于再次合成声音的足够信息。世界各地很多研究人员使用自动作曲系统编写了有趣高品质的音乐作品,或是模仿某位著名作曲家风格的作品。

1.3 目标追踪与识别

计算机如何识别对象在某个环境中的存在和身份,很多技术在实验中要求采用特殊的标记或发送应答器,另一些则不需要。条形码和RFID2也许是目标追踪与识别技术中最早最完善的设置。人们在超市许多商品上都能看到条形码,这种线形的斑马纹图案也是大众熟悉的全球产品编码。这种代码可在弯曲状态下由脉动扫描激光束以任意方向读取。研究人员正在实验用二维标记密集显示更多信息,另外他们还尝试将信息隐藏在产品其他印刷材料上,以达到同样目的。

RFID技术需要在每个物体上安置一个小型电子装置,人们采用该装置无需靠近就可以远距离读取信息。采用RFID技术,如果人们没有携带附有安全标签的商品和图书馆书籍经过出入口,就会触发警报器。生产静态标签相当便宜,当询问信号触发标签时,静态标签利用共振电子仪器响应。较为昂贵的活性标签则需要电池动力,但查询时能提供更多信息并能及时更新。

研究人员一方面努力降低标签成本,一方面尽力增加标签信息的范围和数量。例如著名内存制造商MICRON公司的一件产品呈现了相当复杂的目录内容,该产品可以追踪三百米之遥的火车和卡车财产,读取有关信息。还有些条形码技术甚至将便携式电话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合为一体,这样就可以在全球范围任意查找集装箱等物品。相关的技术还应用于跟踪软禁囚犯、游乐场儿童(防止他们迷路)、出租汽车,高级轿车(一旦失窃就可追踪查询)、军事财产(为了部署战役)等方面。

1.4 识别人的存在和动作

计算机如何识别人的存在,对于目标识别,有的方法需要使用特殊的发射应答器,有些则无须特殊装置。很多系统,甚至不少是商业产品,使用超声波范围探测技术、电容场变化或影像分析等技术,测定人的存在、相对位置和动作。例如在一些系统中,如果视频图像扫描后所获得的图形符合已储存的人类身体模板,系统即可较好推测人数以及他们在场景中的位置。还有些系统要求被测定人员佩戴能发射无线电信号的小型装置,通过三角式测量发出的信号完成高精度的空间定位。

1.5 面部表情识别和合成

面部表情是人类外观动作表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于计算机而言,识别表情非常困难。计算机如何判断人类的面部表情是微笑还是皱眉,它们如何生成具有表情特征的合成卡通人物,过去二十年来,研究人员面对这个难题,采用神经网络和隐藏式马尔可夫模式,析取面部特征。有些研究将面部表情数据库同现场的表情作比较,另外一些模仿面部肌肉,几个商业产品将演员的面部表情加以转化,建立了针对计算机动画人物的表情特征库。

还有多种研究方案将能够识别更复杂表情的间接系统相联接。一个项目尝试建立“具有社会心理能力的对象”,研究开发动画化身,这种化身能在对话中产生适当的面部表情,表现出使用者没有说出的意图。“面部观察”创建了基于面部观测的灵敏动画系统。一些系统还尝试通过阅读唇语提高语音识别的精确性。

1.6 识别与合成情感状态

计算机如何识别人类的情感状态,计算机如何创造看上去有适当情感的人造产品,研究人员尝试让计算机利用各种生物信号来理解人类的情感状态。一些人认为关于测定气味和身体化学物质的研究属于生物学的范畴。

研究人员还探索其他生物信号,例如身体姿势和语音里无语言意义的元素,包括语调和措辞等。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情感运算”是综合性研究项目,包括人类情感心理学的基本研究,以及感觉、理解、建模、合成和情感识别的计算机系统。该项目原型演示方案包括具有情感表达能力的动画化身,能感觉情绪的衣服以及能对挫败情绪产生反应的计算机。诸如语音强调分析器等商业产品,尝试运用情感检测技术来测定电话会谈的另一方是否在撒谎,或他们是否打算结束对话。

1.7 综合识别系统

计算机如何利用各种传感系统来增强其能力从而理解人类行为,人类采用有章可循的背景关系和多重感觉来理解所处的环境。研究人员着手让计算机从事类似的工作。艾里.阿扎贝叶强尼是麻省理工学院“知觉运算”项目成员,他和其他人共同创建了“智能空间”计划,这是一个由三维运动追踪、面部表情追踪、姿势识别和语音识别激活的综合空间,它采用综合技术让计算机理解人类的行为。

1.8 触觉论与力量反馈

人类通过触觉、运动和压力几乎本能地运用身体来理解和操纵世界,计算机如何运用这些技能,它又如何能够将人类长期以来对真实物体的控制能力统一整合到数码信息系统中。多伦多大学的界面研究人员比尔.巴斯顿的下列观点很出名:“常用的鼠标接口相当于要求人类只用一只手工作,而另一只手、两条腿和嘴巴都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受到该理论启发,研究人员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触摸屏,而是创造性地将动作、振动、质感和压力开发到交流媒介系统。新型系统使得人通过触摸、挤压、推、拉、敲击、运动等等感觉与姿势完成人与计算机的通信交流。还有许多新型智能玩具,当儿童触摸时玩具即能产生反应与儿童交流。

2 输出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的语音输出方式包括合成语音、三维声音,虚拟现实和动作系统。

2.1 合成语音

合成语音的历史堪称悠久,其发展可以回溯至十九世纪语音自动化操作。电子语音合成器已经面世了数十年,但它们发出的通常是相对机械的声音。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仿真人类说话声音的低科技合成技术;理解各种语言中基本声音元素的声学语言分析;增强文本、声频的规则系统,以便系统改善语音品质;运用人类生理学知识,改善动画人物的合成语音和动作之间的关系。

许多大型研究中心,如微软公司、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贝尔实验室和瑞士国家实验室,都致力发展提高语音合成技术,他们认为该项技术是创造可信仿真人物的重要环节。一些分析家认为,语音识别与合成将会成为未来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接口。

2.2 三维声音

研究人员认为人类的听觉生理非常完美,它可在任何一个三维空间综合确定声音的位置。研究人员在一些方案中希望能依据人类听觉方武改善技术,例如在召开远程电话会议时,将代表每位与会者的扬声器置于空间里的不同位置,以此来增强虚拟现实环境的可信度。麻省理工学院根据聚光灯的原理,发明了声音聚焦器,可以将散射的声音集聚成束,站在声束集聚圈之内的人可以清楚听见这些声音,而集聚圈外则是鸦雀无声,顶多因为集聚圈附近凸出物导致声音折射而让圈外人依稀听到模糊的语调。

2.3 沉浸式虚拟现实

沉浸式虚拟现实一词中的“沉浸式”在此可以理解为常说的“身临其境”。沉浸式虚拟现实让使用者产生身处另一个地方的幻觉,计算机如何创造出这样的综合感觉和表现系统,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应用在真实世界的很多软件里。

完成沉浸虚拟现实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需要使用仪器装备。典型的仪器装备版本包括头盔和数据手套,头盔通过读取人的视角方向和倾斜来感测凝视和头部位置,数据手套读取手的动作姿势。三维声音和“眼镜视频显示器”渲染出人造虚拟世界,这种实时呈现的景观和观测者的动作非常吻合,最终令用户感觉自己就身处人造世界。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美国伊利诺州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电子可视化实验室的“计算机辅助虚拟现实环境装置”(CAVE),它不采用头盔装置,消除需要连接在身体上的设备,将影像投映在参与者所处的封闭式环境中,六面墙壁和天花板上投映虚拟影像,从而创造具有真实感的幻觉。

研究人员采用创造效果更加逼真的计算机合成世界、提升计算机的速度使之更好追踪用户动作、建造更敏感的运动跟踪器等几种方法增强幻景的真实感。研究人员还进一步扩大沉浸式虚拟现实的应用,包括在身体中漫游,将抽象信息可视化显示,以及游乐场的虚拟旅行。

2.4 动作仿真

数字控制的运动系统如何让使用者感觉正在经历特殊的身体体验,研究人员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力量反馈,他们试图建立复杂的仿真器,复制人们在飞机飞行,太空舱飞行,潜水和驾驶赛车等等体验。仿真装置通过改变位置、加速和震动,在小规模环境里做物理移动。这种移动与沉浸式视觉和声音表现紧密结合,从而增强用户的幻觉。

长期以来,军事研究通过飞行和战场训练仿真装置促进这种技术日趋完美,毕竟击毁仿真飞机和坦克比毁坏真实装备的代价要低得多。一些迪斯尼的娱乐研究人员已经采用类似的幻觉技术,为用户营造可以漫游其中的想象世界。当代研究人员还试图提高运动控制的精确性,与人类其他感觉的连接,以及与用户行为的交互反应等等。

3 结论

输入输出同步 第6篇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Krashen的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 和Swain的输出假设 (Output Hypothesis) 理论。

输入假设强调输入内容应该是可理解,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且有充足的量, 不应该按语法顺序。

输出假设强调语言输出要促进“注意”功能, 输出通过假设验证对语言学习过程起作用, 输出还具有元语言功能。

在语言教学中, “输入”理论与“输出”理论有着极强的关联性。输入是语言学习的手段, 是习得的先决条件, 是基础;输出是目的, 是习得的必要途径, 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语言学习者在接受语言输入的同时, 进行语言的输出活动, 两者相互结合才能确保语言习得的成功发生。

二、输入理论对阅读教学的指导

在非英语的语言学习环境当中, 大量信息的输入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语言实践活动的前提。阅读是获得信息和语言知识的主要渠道和有效途径, 所以,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过程中, 要注重材料的“量”与“质”。文章的阅读分为泛读和精读, 泛读是为了达到量的积累, 最广泛的接触到各方面的语言知识信息, 培养语感, 体验文化;精读则有利于学习者深入并精确把握语言的使用, 通过大量语篇的精细解读, 掌握具体语境下词汇的选择, 遣词造句的规律, 以及章结构的层次关系。通过阅读和分析, 语言知识逐渐内化, 为之后的语言输出做了铺垫。

三、输出理论对写作教学的指导

在写作这样的语言输出的过程中, 学习者会意识到实际表达能力与想表达内容之间的差距, 认识到自己在具体语言知识使用上的欠缺。这样的差距和欠缺对于学习者来说不仅仅是对已掌握知识的验证, 同时也刺激了学习者, 使学习者能够正视自己对语言的应用水平。所以, 此过程引起了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教师通过学生的习作, 不但要了解学生对语言掌握的程度, 还要帮助学生归纳出错误类型, 进行错误分析, 适当纠错, 避免石化。通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 提高学生语言应用的准确度和熟练度。

四、兼顾“输入输出”实现读写联动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输入与输出, 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写作是对语言知识吸收效果的验证。想要达到用目标语轻松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实现精彩的写作, 唯有在阅读当中积累大量的素材, 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下语言的表达方式。由此可见,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 教学过程中应把两者有效的结合。

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途径之一就是边分析阅读材料边指导写作。在阅读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关注作者用词的选择、句子结构、谋篇布局的方法, 所有这些方法可作为语言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对于经典的段落要熟读或者背诵下来。久而久之, 随着阅读量的增大, 学生对词汇句式的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积累, 对文章的层次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语言知识从最初的规律性总结逐步过渡到知识的内化, 这就为写好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途径之二是查找写作不足, 以写促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要重视讲评, 可采取自读自评、互读互评等多种形式。从学生习作中归纳出错误类型, 如用词不当、语法结构混乱、篇章层次不明确、主题不突出、文章逻辑结构不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不地道、不流畅、不准确。用写作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阅读中知识的吸收, 然后带着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回归阅读材料, 比较阅读材料与学生写作, 找出薄弱环节, 挑选相应的阅读材料继续研究, 以促进写作。

五、结语

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输入输出, 读写结合, 优化教学模式, 使学习者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写作, 站在写作者的角度去阅读, 使学生最大限度的理解输入内容, 并准确流利地进行语言输出, 促进双向信息的交流。学生应多读适合的阅读材料, 多进行写作训练, 这必将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摘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语言技能, 这些技能之间互相融合。其中, 阅读与写作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的两个重要的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把这两项基本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 兼顾输入输出, 使其相辅相成, 实现读写联动, 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输入理论,输出理论,读写联动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1985.

输入输出同步 第7篇

PXI (PCI e 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 面向仪器系统的PCI扩展) 是一种由NI公司发布的坚固的基于PC的测量和自动化平台。PXI结合了PCI的电气总线特性与Compact PCI的坚固性、模块化及Eurocard机械封装的特性发展成适合于试验、测量与数据采集场合应用的机械、电气和软件规范。制订PXI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将台式PC的性能价格比优势与PCI总线面向仪器领域的必要扩展完美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主流的虚拟仪器测试平台[1]。这使它成为测量和自动化系统的高性能、低成本运载平台。

本文采用的是Goepel PXI 6181板卡, 其支持CAN、LIN、FlexRay及通用数字等通信接口, 广泛应用于汽车等行业的测试与控制。

1 表面配置用户界面

表面配置用户界面用于用户对输入输出的操作及具体要求进行配置。除了端口的初始化及关闭界面外, 数字输入和数字输出使用同一用户界面, 用下拉菜单的方式来进行切换。

数字输入接口表面配置实现的功能如下:要求对四个输入管脚的有三种状态模式———等待高电平、等待低电平、无要求 (高低电平均为检测通过) 。分别以指示灯亮、指示灯灭以及指示灯灰暗来表示。另有一个等待时间数字输入框设置等待时限。如图1所示。较之现有很多控制程序来说, 用灯灰暗的形式来表示虽然增加了编程的复杂度, 但更易于生产线工人的理解和操作, 提高工作效率。

其实现方法是分步检查灯的亮暗与否和灰暗与否, 将前者的结果存入“输入要求”的寄存器, 而将后者的结果存入“Mask”寄存器, 若在等待时间内输入值和要求值之差和“Mask”值与运算后为0, 输出的最终检测结果即为真, 如图2所示。

数字输出接口表面配置实现的功能如下:四个指示灯用于设定输出状态, 亮为高电平, 暗为低电平, 若灯灰则表示维持原状。在此设定中无需等待时长。如图3所示。

接口的初始化及关闭界面中, 仅初始化具备重设输出值 (清零) 的功能。具体前后面板图在此不加赘述。

配置界面保存设置的框图如图4所示。其基本概念是将设置存入内存映射文件 (MMF) , 以供NI Teststand引擎运行时的调用。

分别对于输入和输出状态, 四个“Mask”将作为一个数组被保存。这些设定值包括等待时间等所有预设值都将写入同一个簇而被保存。值得注意的是, 只有当点击“确定”按钮时此步骤才会被触发, 设置才被保存, 若点击“取消”设置将不被保存。

内存映射文件与虚拟内存有些类似, 通过内存映射文件可以保留一个地址空间的区域, 同时将物理存储器提交给此区域, 内存文件映射的物理存储器来自一个已经存在于磁盘上的文件, 而且在对该文件进行操作之前必须首先对文件进行映射。使用内存映射文件处理存储于磁盘上的文件时, 将不必再对文件执行I/O操作, 使得内存映射文件在处理大数据量的文件时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2]。此例将配置参数保存于MMF, 不仅可以大大提升系统速度, 并不产生任何额外存储漏出。此外, 还可实现多个程序对文件的共享。

2 检测控制程序

本文的亮点在于结合了NI Lab VIEW和NI Teststand软件, 使相似、相同或迥异的步骤如此例中的输入、输出可重复任意设置在全过程的序列中。举例说明, 如果测试要求首先在规定时间内等待四位输入比如0x5, 输出结果后再在同样的四个输入口等待四位输入比如0x A, 如果仅仅使用NI LabVIEW图像化编程语言, 在步骤数量和具体要求的电平值都不确定的情况下, 要实现起来比较繁琐, 且灵活性差。唯一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设置一个数组, 数组的元素是电平值的布尔数组, 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程。而这样做还有另一个问题:本文仅仅是以数字输入和数字输出为例, 在实际应用中, PXI总线具有CAN、LIN等许多接口, 若要将其交叉使用组成一次完整的测试, 则单用Lab VIEW实现的难度又将增加。若用其他编程语言则需要更多繁杂的逻辑。

而在NI Teststand引擎中, 每一个检测控制程序都能设置为一个步骤, 组合在总的序列中。这样一来, 本文的输入输出测试功能可以随意地进行组合和排序, 不仅如此, 它们也可以和PXI卡上其他的通信功能, 乃至是整个测试仪器中的其他设备, 如汽车部件测试装置中的温控箱、传感器等, 轻而易举地交叉、循环调用。另外, Teststand支持将测试结果自动保存, 不需要额外调用读写文档的vi。

图5展示了Teststand软件的运行界面, 此序列一共分为三个步骤, 初始化, 运行以及关闭界面。此图以数字输入为例, 在第二步运行步骤中选择了数字输入等待功能并设置预设值。等待2387毫秒后输入值与预设值相同, 输出通过为真。

首先在Teststand软件中, 需要设置命名一个测试序列 (Sequence) 。在一个序列中, 可插入若干个步骤 (Step) 。每一个步骤分为前 (pre-) 步骤、主步骤和后步骤。顾名思义, 前步骤将在主步骤之前运行, 通常被用作参数设置。

在本系统中, 将前步骤设置为运行前一节所述的配置界面vi, 这样每一步所需参数将被保存。

在主步骤中, 首先调用所保存的参数, 将其根据所需功能运行相应的程序。

以功能选择为数字输入时的程序框图为例, 如图6所示, 在NI Lab VIEW中使用相应的Teststand操作vi将结果写入Teststand测试结果中。

在从内存映射文件提取设置参数值后。通过一系列逻辑求出实际输入和要求是否匹配。其中的两个计时器的功能是控制延时。左边那个从程序起始开始及时, 当此计时器的值与设定等待时间相加达到while循环内计时器的值时, 表明超时, 则此时输出验证仍为假。若实际输入在延时时间内与所要求输入匹配, 则输出为真。同时实际输入值以及等待的具体时间也作为结果被输出。

数字输出程序如图7所示。其原理与输入相似, 其目的仅需将所设定高低电平值按端口进行输出[3]。其逻辑是将“Mask”和输出值进行与运算后再输出到引脚。

最后, 序列运行的结果可保存为文本文档或者在运行历史中查看。

3 结束语

本系统作为PXI平台的功能应用和拓展, 利用NI测试软件Teststand为数字输入输出的检测和控制提供了一种易操作, 效率高, 和其他检测兼容性极强的方案。此方案可以为其他通信端口的开发提供模板, 在此基础上构建一整套测试设备。

摘要:应用Goepel公司生产的PXI总线平台, 针对其数字输入输出端口, 基于美国国家仪器的LabVIEW和Teststand软件, 开发了一套用户界面人性化, 高效, 灵活的检测控制系统。此系统已正式应用于生产。亮点在于结合了NI LabVIEW和NI Teststand软件, 使相似、相同或迥异的步骤如此例中的输入、输出可重复任意设置在全过程的序列中。不仅如此, 也可以和PXI卡上其他的通信功能, 乃至是整个测试仪器中的其他设备, 如汽车部件测试装置中的温控箱、传感器等, 轻而易举地交叉、循环调用。

关键词:PXI,LabVIEW,Teststand,数字输入输出,测试序列

参考文献

[1]杨仕东.基于CPCI总线的数字I/O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Goepel electronic.Goepel PXI 61xx series User Manual[Z].

输入输出同步 第8篇

解耦控制是2-D离散系统反馈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文献[1]和文献[2]给出2-D离散系统解耦的充分必要条件。Atsushi Kawakami给出了基于传递函数的等价转换的解耦方法[3,4]。但由于2-D 离散系统本身结构的复杂性使得给出的解耦方法过于繁琐, 所以2-D系统的解耦问题实质上仍未得到很好地解决。

输入-输出能量解耦方法[5]是一种近似解耦方法, 即使得任何一个输入的能量主要控制对应的输出的一个能量, 对其它输出能量的影响尽可能小, 设计过程直接。这种解耦方法已经应用到了一些典型的控制系统[4,6,7], 取得了良好的解耦效果。

本文给出了2-D Roesser 模型能量解耦充分条件, 并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来描述, 求解方便。

1 问题的提出

考虑2-D常系数Roesser模型

[xh (i+1, j) xv (i, j+1) ]=A[xh (i, j) xv (i, j) ]+Bu (i, j) y (i, j) =C[xh (i, j) xv (i, j) ]+Du (i, j) (1)

(1) 式中 (i, j) 为二元整值坐标, xh (i, j) ∈Rn1, xv (i, j) ∈Rn2分别为水平和垂直局部状态向量, u (i, j) ∈Rr, y (i, j) ∈Rr分别为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向量。, 这里Aij, Bi, Ci (i, j=1, 2) 和D分别为各具适当维数的常数值矩阵, 且n=n1+n2。

边界条件:xh (0, j) =xjh, xv (i, 0) =xiv, 零边界条件: xh (0, j) =0, xv (i, 0) =0, (i, j=0, 1, 2, …) 。寻求控制率

u (i, j) =Fx (i, j) +Gv (i, j) (2)

使得闭环系统

[xh (i+1, j) xv (i, j+1) ]= (A+BF) [xh (i, j) xv (i, j) ]+BGv (i, j) y (i, j) = (C+DF) [xh (i, j) xv (i, j) ]+DGv (i, j) } (3)

{ΣΣ (0, 0) (l, m) < (i, j) yk (l, m) vk (l, m) αkΣΣ (0, 0) (l, m) < (i, j) vkΤ (l, m) vk (l, m) , (i, j) > (0, 0) vp (i, j) =0, (pk) , k=1, 2, 3, , r (4) {ΣΣ (0, 0) (l, m) < (i, j) y^kΤ (l, m) y^k (l, m) βkΣΣ (0, 0) (l, m) < (i, j) vkΤ (l, m) vk (l, m) , (i, j) > (0, 0) vp (i, j) =0, (pk) , k=1, 2, 3, , r (5)

其中yk (l, m) 表示y (l, m) 的第k行, y^Tk (l, m) ∈Rr-1表示y (l, m) 中除yk (l, m) 分量外的所有其它分量组成的向量, αk, βk为给定的正常数。

定义1 对于2-D系统 (1) , 如果存在F, G满足 (4) 式、 (5) 式, 且闭环系统渐近稳定, 则称该系统为输入-输出能量 (α, β|F, G) 解耦的。

引理1[8] 如果存在对角块矩阵P=diag{P1, P2}>0满足ATPA-P<0, 则2-D离散系统是渐近稳定的。

2 主要结果

对于2-D系统 (1) , 如果本身是稳定的, 则 (2) 式可简化为仅具输入变换部分, 即u (i, j) =Gv (i, j) , 则系统 (3) 式变为

[xh (i+1, j) xv (i, j+1) ]=A[xh (i, j) xv (i, j) ]+BGv (i, j) y (i, j) =C[xh (i, j) xv (i, j) ]+DGv (i, j) (6)

定理1 2-D系统 (1) 为输入-输出能量 (α, β|0, G) 解耦的, 如果在零边界条件下, 存在分块矩阵Xk=diag{Xk1, Xk2}>0, Yk=diag{Yk1, Yk2}>0, Xks∈Rns×ns, Yks∈Rns×ns, s=1, 2, k=1, 2, 3, …, r, 满足

[-Xk-XkCkΤ-XkAΤ-CkXkDkgk+2αkΙ-gkΤBΤ-AXk-Bgk-Xk]<0

(7) 式中gk∈Rr表示G的k列, Ck与Dk分别表示C与D的第k行, C^kR (r-1) ×n表示C中除k行外的所有其它行向量组成的矩阵, D^kR (r-1) ×r表示D中除k行外的所有其它行向量组成的矩阵。

证明: 基于2-D系统 (6) 式的每一个输入vk (i, j) , 系统 (6) 式可分解为子系统

[xh (i+1, j) xv (i, j+1) ]=A[xh (i, j) xv (i, j) ]+Bgkvk (i, j) y<k> (i, j) =[C1C2][xh (i, j) xv (i, j) ]+Dgkvk (i, j) k=1, 2, 3, , r

构造2-D Lyapunov函数Vk (i, j, x) =xT (i, j) ×Pkx (i, j) , Wk (i, j, x) =xT (i, j) Qkx (i, j) , 其中Pk=diag{Pk1, Pk2}>0, Pks∈Rns×ns Qk=diag{Qk1, Qk2}>0, Qks∈Rns×ns, s=1, 2, k=1, 2, 3, …, r, 则

Μk (l, m) =[xh (l+1, m) xv (l, m+1) ]ΤΡk[xh (l+1, m) xv (l, m+1) ]-[xh (l, m) xv (l, m) ]ΤΡk[xh (l, m) xv (l, m) ]-2yk<k> (l, m) vk (l, m) +2αkvk2 (l, m) =[x (l, m) v (l, m) ]ΤJ[x (l, m) v (l, m) ]

其中

J=[AΤΡkA-ΡkAΤΡkBgk-CkΤgkΤBΤΡkA-CkgkΤBΤΡkBgk+2αkΙ+gkΤDkΤ]Νk (l, m) =[xh (l+1, m) xv (l, m+1) ]ΤQk[xh (l+1, m) xv (l, m+1) ]-[xh (l, m) xv (l, m) ]ΤQk[xh (l, m) xv (l, m) ]+βk12y^kkΤ (l, m) y^kk (l, m) -βk12vk2 (l, m) =[xh (l, m) xv (l, m) ]ΤΗ[xh (l, m) xv (l, m) ]

其中

令Xk=Pk-1, Yk=Qk-1, 由Schur补性质[9]知:当式 (7) 成立时, 则有Mk (l, m) <0, Nk (l, m) <0。

又因为Pk=diag{Pk1, Pk2}>0, Qk=diag{Qk1, Qk2}>0则在零边界条件时, 有

Pk1xh (i+1, m) +l=1i-1xvT (l, j+1) Pk2xv (l, j+1) +xhT (i, j) P1xh (i, j) +xvT (i, j) Pk2xv (i, j) > 0。

所以对于子系统有:

在零边界条件时, 同理有:

此外, 当vk (i, j) =0, 易证式 (7) 保证了系统的渐近稳定性。

定理2:对于2-D系统 (1) 为输入-输出能量 (α, β|F, G) 解耦的, 如果在零边界条件下, 存在分块矩阵X=diag{X1, X2}>0, XsRns×ns, s=1, 2满足:

[-X-XCkΤ-ΖΤDkΤ-XAΤ-ΖΤBΤ-CkX-DkΖDkgk+2αkΙ-gkΤBΤ-AX-BΖ-Bgk-X]<0[-X0-XAΤ-ΖΤBΤ-XC^kΤ-ΖΤD^kΤ0-βk1/2Ι-gkΤBΤ-gkΤD^kΤ-AX-BΖ-Bgk-X0-C^kX-D^kΖ-D^kgk0-βk1/2Ι]<0

其中gkRr表示Gk列, CkDk分别表示CD的第k行, C^kR (r-1) ×n表示C中除Ck行外的所有其它行向量组成的矩阵, D^kR (r-1) ×r表示D中除Dk行外的所有其它行向量组成的矩阵, k=1, 2, 3, …, r。且状态反馈矩阵为F=ZX-1 。

3 示例

考虑2-D Roesser模型 (1) , 其中

A=[00.30.30.10.30.100.41], B=[100110], C=[-1-15-10-1], D=[5015]

α1=α2=2;β1=β2=0.5;求得状态反馈与输入变换矩阵分别为

F=[0.19980.1995-0.99980.1598-0.0401-0.3997]G=[-1.54960.00020.3108-1.7760]

闭环系统为

[xh (i+1, j) xv (i, j+1) ]=[0.19980.4995-0.69980.25980.25990.49970.19980.59950.0002]×[xh (i, j) xv (i, j) ]+[-1.54980.00020.3108-1.7760-1.54960.0002][v1 (i, j) v2 (i, j) ]

[y1 (i, j) y2 (i, j) ]=[-0.0010-0.00250.0010-0.0012-0.0010-0.0013]×[xh (i, j) xv (i, j) ]+[-7.74800.0044][v1 (i, j) v2 (i, j) ]

系统经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变换后的阶跃响应如图1-图4所示。

其中输入1为v1 (i, j) =1, v2 (i, j) =0;输入2为v1 (i, j) =0, v2 (i, j) =1;输出1为y1 (i, j) 的响应;输出2为y2 (i, j) 的响应。从阶跃响应可以看出, 输入1主要控制输出1, 而对于输出2的影响很小;输入2主要控制输出2, 而对于输出1的影响很小。

4 结论

给出了2-D Roesser模型输入-输出能量解耦的方法, 这一方法同样可以推广到2-D离散系统的其他模型。通过求解LMI判据, 得到2-D离散系统的近似解耦。这不仅克服了精确解耦方法的敏感性, 而且直接利用Matlab的LMI工具箱求解2-D 离散系统的能量解耦问题。

摘要:给出了2-D离散系统的能量解耦方法, 即从输入-输出能量关系上对2-D离散系统进行解耦, 使得任何一个输入的能量主要控制一个输出的能量。给出了2-D Roesser模型的能量解耦判据, 并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来描述, 求解方便。最后, 给出了示例。

关键词:2-D离散系统,Roesser模型,输入-输出能量解耦,LMI

参考文献

[1]Paraskovopoulos P N, Stavrouiakis P.Decoupling of linear multivari-able two-dimensional systems via state feedback.IEEro, Pt D, 1982;129 (1) :15—20

[2]Mertaios B.Decoupling of2-D systems by dynamic state feedbackcon-trollers.Reprints of9th IFAC World Congress, Budapest, July, 2-6, 1984;1:144—149

[3]Kawakami A.Amethod for decoupling multi-input multioutput two-di-mensional systems.SICE98July29-31, Chiba, 1998;955—958

[4]董心壮, 张庆灵.线性广义系统的输入-输出能量解耦.东北大学 (自然科学版) , 2004;25 (6) :523—526

[5]毛维杰, 褚健.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入-输出能量解耦.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2;19 (1) :146—148

[6]钱归平, 毛维杰, 王智.基于Detla算子的线性系统输入输出能量解耦.信息与控制, 2004;33 (2) :146—148

[7]毛维杰, 褚健.具有时变时滞的不确定时滞系统的输入-输出能量解耦.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3;20 (1) :73—77

[8]Kaczorek T.Two-dimensional linear systems.Berlin, Heideberg:Springer-Verlang, 1985

上一篇:关于美术教育的下一篇:美丽的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