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景观范文

2024-07-26

中学校园景观范文(精选12篇)

中学校园景观 第1篇

在校园景观的营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现代教育理念、地形、地貌、功能组织、人文要素等因素。综合利用各种景观手法来进行组织, 使校园融生态美、艺术美、科学美和社会美于一体, 创造流动、宽松、开放、富个性、具有凝聚、激励和导向作用的景观环境使师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进而激发师生勤学敬业、团结拼搏、爱国爱校, 陶冶师生情操, 以应对当代人才的需求。

1 中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要求与特点

1.1 校园氛围的要求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人文精神、学习氛围的基础。因此, 通过校园景观环境的建设体现和突出校园文化, 表达一种积极进取, 力争上游的精神, 从而形成校园中良好的氛围。

1.2 交流学习场所的要求

校园环境景观要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交流、表达、启迪等的场所, 把教育和学习融入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1.3 与自然相亲的要求

学习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集中在校园中的活动和生活, 较少的时间接触和了解大自然。因此校园的环境建设要体现自然的特点, 将自然引入和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在学校中运用生态手法营造城市与校园相融共生的自然环境, 加强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满足学生亲近自然、认知自然的要求。

1.4 校园安全的要求

由于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郁闭作用, 因此校园中往往会在布置植物绿化时形成一定的死角, 从而埋下校园的安全隐患。因此考虑到安全的要求, 在景观布局上, 绿化植被的结构上, 校园灯光设施等方面要进行斟酌推敲, 保证校园安全。

2 校园景观气质的塑造

校园景观的设计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该校的人文形象。对于校园景观独特气质的塑造,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2.1 特色的风格定位

中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不同于一般针对大众的景观设计, 它是针对特定人群也就是本校的学生进行, 而学校的不同决定了学生气质的不同以及精神面貌的不同。因此, 在对于中学校园景观进行设计时, 应对其景观风格进行定位。紧密结合其学校所具有的人文背景, 抓住该校的主要关键词进行风格定位。其次, 在景观风格定位过程中, 尽力挖掘与其他学校的区分之处, 挖掘该校历史、事件, 结合其所处地理位置, 场所地形地貌等方面来进行考虑。

汉源二中是雅安市校风示范校, 四川省校风示范校, 雅安市首批示范性高中, 雅安市电教实验学校, 雅安市文明单位。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 有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光荣传统, 有享受四川省保送生资格的荣耀。纵观学校办学历史, “绿色教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学校全方位规划校园建筑, 使学校绿化具有了园林氛围;现阶段, 以“绿色教育”为核心的“绿色文化”已作为学校文化开始在校园全方位得到体现, 并逐步形成了“绿色环境育人, 全面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和办学特色。因此, 设计时对其定位为:有鲜明特色的新时期的绿色中学校园。

基地呈三角形, 东西两侧分别为24m宽的二号主干道和18m宽的六号主干道, 并相交于北侧。基地南侧与其他用地相邻。整个基地东侧二号主干道北高南低, 而西侧六号主干道南高北低, 整个基地南侧最高, 北侧次之, 东侧最低。基地自然地形坡度较大, 且坡向变化。从如何把握和利用地形的独特性着手, 来营造此校园景观的独特气质。

2.2 标志性人文景观

汉源二中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采用了两轴, 五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两轴为其特别的人文景观打造轴。

1) 育人文化景观轴。

轴线由主校门开始, 向学校的中心区域延伸。“育人文化景观轴”的组成为:志远路—耕读广场—树人路—思源广场—成才路。一步步的, 从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的志远路, 到希望同学们勤奋读书的耕读广场, 再到期望同学们养成优秀的精神品质的树人路, 再到以感恩武汉人民对汉源二中的援建以及感恩汉源二中历代建设者付出的辛勤和努力为主题的思源广场, 最后到展现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和汉源二中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为主题的成才路。

因原始地形高差达30多米, 所以采用台阶、斜坡、台地等形式对地形进行处理。景观的处理在利用地形的基础上, 突显场所的地域特性, 以营造大气, 开阔的校园景观。两侧植物做对称布置, 以草坪为基地, 将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搭配。通过高度不同的植物的配置, 形成两侧向中间升起的立面形式, 来突显中间拾阶而上的景观廊道。将历史文化融入景观柱, 景观墙以及雕塑等构筑物中, 从下而上, 形成连贯的景观序列。并在文化广场前, 通过雕塑来达到景观轴线上的高潮。形成整个阶梯终端强有力的收尾 (见图1) 。

2) 树人文化景观轴。

树人文化景观轴即以“树人路”为中心形成的带状景观, 轴线由学生宿舍开始, 向书香苑延伸。“树人文化景观轴”的组成为:赞梅园—赏兰园—喜竹园—爱菊园—四季走廊。分别以梅兰竹菊四个主题来打造景观, 向师生们展示四君子的高尚品质。以四季走廊作为此轴的收尾, 意在学习“四君子”的优秀品质。

2.3 人性化设计

景观中诸如材质、大小、颜色、位置等各个因素都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从而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 我们在提倡人性化设计时应该注意这些细微的方面。同时, 对这些细节的处理将形成区别于其他类景观以及同类校园景观的显著差别。利用设计使人产生精神上的慰藉以及共鸣, 从而突显了校园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需要通过挖掘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去设计, 体现该校中使用者的审美趋向, 体现不同的精神状态, 从而形成校园中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独一无二的校园景观是从这些微小的细节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形成自己的任何人都无法复制的唯一气质特征。

对于汉源二中校园中场院所的设计, 以及校园小品的设计和挡土墙的设计, 在满足其功能需求的基础上, 揣摩使用者的心理需要, 突出其独特的校园文化特征。以更好的营造环境的舒适性, 适用性以及安全性, 体现学校的精神气质。

2.4 共同参与设计

校园是学生和教职工共同的生活场所, 他们是这个空间中最主要的使用者。如果他们能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 设计出来的校园景观必将是具有亲切感及最佳适用性的, 并且是使人难以忘怀的。学校景观的设计, 需要众人的参与, 以形成更符合使用者各方面需求的场所特性, 以及更独特的校园风貌。

学生所富有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教职工的多角度思维, 可以让校园景观具有多样性, 更丰富的变化。他们的建议以及意见往往是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 他们作为校园的主要使用者, 发言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更有利于打造出符合他们使用的校园景观。学生以及教职工的参与使校园景观更具有人情化和生活化的气息, 更是对校园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及学校精神的体现。在以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有更深厚的韵味以及独特个性的累积。

在汉源二中的校园景观设计中, 融入了师生参与设计的环节, 集思广益, 对校园中各个景观片区, 以及景观节点进行命名, 并在多次交流过程中, 集中教职工和学生对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 进行多轮的协商与调整, 以保证最后的景观设计成果是大家共同参与的智慧之果。

3 结语

校园景观规划很看重的是身为主要使用者的学生以及教职工们能否在其中进行正规的教学活动以及即兴的交流活动。因此, 具有独特气质的校园景观看似简单, 实际上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 其不仅仅需要标新立异的创意, 而且更需要对人性化的深层次探索以及实践。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段, 应使场所精神得到更良好的体现, 使整个校园具有和谐的环境以及良好的氛围, 使其更能彰显场地所特有的张力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

摘要:针对目前中学校园景观设计“千校一面”的现状, 论述了中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要求与特点, 结合实例就中学校园景观气质的塑造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对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校园景观,独特气质,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卡罗林.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 孙鹏, 王志芳, 等,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校园景观设计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主体多元教育改革,以“办人民满意学校,育健康合格人才”为宗旨,以“乐绘七彩人生”为校园文化主题: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焦小、实力焦小、魅力焦小”为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

(一)教学严谨,学术氛围浓厚,改革和创新意识强烈,彰显教育特色。

(二)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三)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四)各种教育活动课程化、人文化、系列化。

三、办学目标:

学校发展目标: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资优良、特色鲜明。教师成长目标: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学校信任、自我提高。学生培养目标:让自信笑迎每个明天 让文明洋溢每个角落 教育理念: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

校训:厚德 博学 求真 创新

校风:文明 和谐

教风:严谨 求真 学风:乐学 善思

我校的特色文化------“剪纸”特色。开展“特色”装点校园行动,努力注入更多“主体多元教育理念”和“剪纸”特色,让校园环境更具视觉冲击力。设计方式:采用发动全校师生设计的方式。

设计理念:突出学校的“办学理念”、“主体多元教育思想”和“剪纸”特色。

标志设计:校牌、校徽、校旗、校歌、风格统一的装饰作品等。

四、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各班主任

五、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

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六、整体思路

1、校园文化建设:

校大门两侧彰显了学校的校训:“厚德、博学、求真、创新”。校门口东墙有一宣传版面,像一面旗帜宣传了“奋进中的焦邵村小学”的简介和各种荣誉奖牌;

校门内东侧设有永久性瓷砖地图,创卫宣传栏;校门内西侧有张贴学校的办学理念; 门口教学楼正前上方书写“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育健康合格人才”的办学宗旨;

校园中心区域有升旗台,每到周一鲜艳的五星红旗都要冉冉升起,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南墙书写“乐绘七彩人生”的文化教育主题,在鲜艳的校徽映衬下,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学校东墙有学校特色文化纸艺术长廊;宣传了剪纸的历史和发展以及我校的剪纸特色;校园东边安装游乐运动器材活动场地。

教学楼走廊有主体多元教育课改展示、学生作品展示、剪纸展示、学生特长展示等。

2、班级文化建设:

教室正前黑板正上方有符合各年级年龄特点的班训,黑板左边张贴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班级管理;右边设有开放式书架,便于师生查看;两侧设有有关高效课堂,班级特色、班级文化学习园地和四块小黑板;饮水设备设在教室后边左边,中间时学生展示的大黑板,右边有雏鹰争章榜和卫生角,各班有师生自己设计,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3、办公室文化建设。

根据各办公室特点和个性,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工作,引起重视。

4、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2)利用班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坚持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队会。

(3)创建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要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4)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5)开展社团活动。

(6)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7)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校遵照“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号召,启动了校园明星评选活动。评选内容有:学习明星、管理明星、道德明星、进步明星、礼仪明星、才艺明星、劳动明星,最佳的我等,用“我是明星,我能行!”精心打造焦小明星的“星光大道”。

(8)打造“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育团队精神。学校紧紧围绕“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宗旨,狠抓校本培训,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推门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制度建设中要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的新局面。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绩效工资发放制度;高效课堂督导制度、领导值周制度、考核奖惩体系、班主任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无分数评价等。修订完善注意把刚性的制度管理和柔性的人文管理相结合。通过刚柔并举的管理,使学校的制度成为每个师生约定俗成的默契和自律。

4、校园动态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因此,学校要拓展学生主体性活动领域,创新和丰富校园动态的文化建设。1)、传承传统精神,汲取文化精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2)、常规活动,早上有西洋和民族经典乐曲的熏陶;大课间有动感活泼的花样跳绳;午后写字课伴着古典音乐,临描字帖;下午巧巧手课堂-剪纸。

3)、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学校组建各种社团活动小组,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小画家、巧巧手、飞针走线、咚咚锵等社团。

4)每学年举办一次艺术节,坚持开展科技小制作、小论文比赛等活动。5)、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各行业开展实践活动。6)人人参与自主管理,人人被管理,人人是小管理者,深化自主管理。7)开放设置学生书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8)开展我最喜欢……活动。

9)师生共同编制、修订纸艺术等校本课程。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3——4月)起草方案、宣传动员,着手校园墙体文化建设,重点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5——6月)借鉴经验,全面布置,重点做好校园文化长廊的建设与宣传工作,以百倍的信心迎接区验收。

第三阶段(7——8月)查漏补缺,改建工作。

第四阶段(9——10月)反思整改,重点做好制度完善、环境布置的整合性工作。第五阶段(11——12月)精心规划,打造品牌。

浅谈校园景观文化 第3篇

关键词 校园景观;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1 校园景观文化的意义

校园景观文化是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1]。拿大斯蒂芬·利考克在《我见之牛津》中谈到:“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而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包括“软”文化和“硬”文化,“软”文化主要指各种文化活动,“硬”文化就是指的校园景观文化,如校园里的雕塑、文化长廊、校风、校训等,通过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的文化内涵,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2-5]。

校园景观除了作为学校建筑的外部延伸,美化点缀之外,更是一个无声的第二课堂,对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说校园景观中的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甚至有的高校校园内的路名都引用儒家经典词句,以山东大学为例,“明德大道”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立德大道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些路名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于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学生漫步在校园的林荫大道上,品味路名的涵义,滋养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在康庄大道上茁壮成长,给学生带来启迪和鞭策。

2 校园景观文化的不足

目前,许多大学校园景观虽然养眼但并不养心,景观美则美矣,却因为缺少文化底蕴而使得学校景观逐渐失去自己的个性与灵魂。大学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校园的灵魂所在,纵观国内外院校发展史,凡是具有特色、人才辈出的院校,一般都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校园景观需要浓缩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赋予自身深重的文化底蕴[6-8]。

3 国外校园景观文化的风格

美国耶鲁大学的美丽校园环境甚为著名。而一些现代建筑也常被作为建筑史中的典范出现在教科书中,包括路易·康设计的耶鲁大学美术馆、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埃罗·沙里宁设计的英格斯冰场、Ezra Stiles学院和Morse学院;以及由Paul Rudolph设计的艺术和建筑系大楼。

耶鲁大多数建筑都为哥特式风格,多建于1917-1931年期间。大量的浮雕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有运动员、作家、喝茶的交际花、读书时打磕睡的学生等一系列场景。在耶鲁大学法学院大楼的雕刻上,也展现了当时的一些场景,包括警察追逐强盗和逮捕娼妓的场面。建筑师James Gamble Rogers为了使建筑显得陈旧,在石质墙面上泼酸、故意打破玻璃并且使用中世纪的方法进行补合。同时,人为地添加了许多镂空的装饰性壁龛,仿佛雕塑已经失落很久。而耶鲁大学中的哈克尼斯塔,也是比较有特色的,该塔在1964年加固,在内部安装耶鲁纪念组钟,共计54口。现在该钟每日12:30、17:00由耶鲁大学的一个专门演奏团体奏响,选奏的音乐从经典组钟乐到披头士都有选择。

而到了秋季,校园林荫道上铺满了深黄、浅红、红色的落叶,阳光斜照在黄褐色方石建成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上,整个校园分外浪漫。

4 国内校园景观文化风格

目前,国内新建的一些院校,也都将学校的历史发展脉络与校园内部景观结合起来,如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校园建设的理念就是要体现“交通”特色,融入“海”的设计元素,重点体现滨海主题。

在主入口打造长方形扬帆主题广场,四角分别布置严、尊、勤、全四字校风和校史简介;中心布置扬帆主题雕塑,基座镌刻校训“明德至善,格物致知”,扬帆雕塑在中心湖面的映衬下,与海员广场的灯塔遥相辉映。寓意在校训的指引下,在校风校史的沐浴中,严格操守、自尊自强、勤学苦思、全面发展,掌握知识与技能,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在发展我国海运事业的征程上从这里扬帆起航。

扬帆与航海史两个主题广场分置于东西两个校园,中间以指南针、罗盘、铁锚和海燕等航海元素雕塑形成的景观轴相串联,形成一个整体景观带,不仅加强了相对独立的东西校区的整体性,也时刻提醒着作为海运学院的师生更应该牢记中国航海史的兴衰,在新时期“一路一带”的建设中不辱使命,为实现伟大的中华复兴梦努力拼搏,续写辉煌[9-10]。这个景观带所承载的必将是山东海运学院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魂魄。

5 结语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校园景观设计一定重视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注重城市与学校内外空间的交流,渗透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综合运用设计艺术学、景观建筑学、经济学等进行基于大学校园文化的景观特色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杨.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黄沙.耶鲁大学:连续三届美国总统的母校[J]旅游世界,2013(6).

[3]潘剑锋.倡导感恩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9).

[4]刘琼秀.传承感恩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J].今日南国,2010(6).

[5]涂平荣,龚海艳.高校感恩文化建设的实效路径[J].教育评论,2013(3).

[6]佘国华.高校要切实以感恩文化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9).

[7]杨建明.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打造学校感恩文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

[8]郑学刚.浅论高校校园感恩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9(4).

[9]邓永超.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J].教育探索, 2006(10).

[10]陈一虹,徐锋华.论大学生感恩思想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9).

中学校园植物景观调查研究分析 第4篇

从现实状况来看,近年来由于城市圈的不断扩大,生源又不断增加,而中学校园的发展空间有限,某些旧有用地还被蚕食,这就造成校园绿地面积越来越少。大多数传统的校园植物景观环境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已经不能满足中学生对于校园绿地环境的需求;也有部分学校由于规划设计不够合理,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导致绿化景观质量未能达到人们企盼的效果。对此,本人针对中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中学植物景观建设提供植物现状分析依据,以便更合理的进行中学校园绿地建设。

1 调查与分析

1.1 问卷调查与分析

本人于2010年4月至2010年11月间,对长沙市中学校园进行实地调查。主要调查对象包括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长郡实验中学、外国语中学、周南中学、长沙市十一中、明德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十五中、田家炳中学、长沙县一中等在内的省市级实验中学。共向中学教师和中学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98份。初中生和高中生比例各占一半。在完成调查数据收集和定性资料整理后再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于校园植物景观总体感觉,多半中学生对校园内的植物景观的总体感觉一般,部分名校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植物景观总体感觉比较满意;对于校园和植物景观的重要性,多数中学生认为在校园环境中植物景观重要,校园的植物景观状况是他们选择就读的一个参考依据。大部分学生认为植物景观能阻滞灰尘,能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至于降低噪声方面,多数学生没感觉,但认为植物景观能降低噪声。嗅觉方面,多数学生认为植物散发的气味有些能调节心情,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而有些起反作用。对于校园景观的美化作用,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校园的植物景观四季有变化,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但感觉不够丰富,变化不太明显;建议方面,大多数学生希望植物景观既要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私密空间,又要有一定的透漏视域,以致于既可于其中学习、休憩、交流而不被打扰,又不致于形成安全死角。部分中学教师则提出,中学校园植物景观要满足生物教学需求。

分析得知,中学校园植物景观特征体现校园植物景观类型整体评价适中,植被变化不够丰富,植物多样性有待加强。因此,校园植物景观设计应注重季相和物种多样性的结合、形式和功能的结合、配植形式和植物选择的结合。

1.2 实地考察与分析

以雅礼中学、广雅中学、长沙市一中、明德中学、周南中学等12所中学为布点范围,根据群落所占面积结合群落外貌特征作为代表进行群落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乔木的种类、株数、枝下高、高度、胸径、冠幅、盖度、频度,灌木和草本的种类、株数、盖度、频度及灌草比,以及周围环境、土壤类型、人为干扰状况、生长状况等生境因子和景观效果。2009年~2010年完成各类样地调查900块,采集标本304号,拍摄照片1 657张。其中,经全面审定选出记录完整,具有代表性的群落样地155个。

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中学校园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共67科的141种植物,其中乔木41种,灌木36种,木樨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杜鹃花科、苏铁科、松科、木兰科、械树科、蔷薇科和棕榈科等共计12种,占总数的29.6%,而单科单种的达42个。从生活型来看,有常绿乔木26种,落叶乔木17种,常绿灌木25种,落叶灌木13种,一二年生、多年生草本26种,攀爬植物8种,水生植物7种。

从校园绿地调查的代表性群落样地中再选取40个样地群落,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不同物种数的群落数。物种数为6的群落所占的比例最高,为17.14%。其次是物种数为5,7,4。物种数为10的群落所占比例最小,为3%。物种数多的群落一般分布在绿化较好的校园集中庭院和植物园中,而在运动区和教学区的群落物种数普遍偏少。总体上看,随着物种数的增加,群落出现的频率增加,达到顶峰后,随着物种数的增加,群落出现的频率减少。从群落面积来说,所含物种数少的群落面积小,而所含物种数多的群落的面积亦大。中学校园植物造景几乎没有遵循自然群落的生长发展规律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植物景观质量差。因此建议校园绿化也要遵循自然群落发展规律,多采用乡土物种进行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2 中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中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广泛涉及到设计学、建筑学、生态学、生态恢复学、园林、土地生态学、校园文化学、教育学、环境资源学、人体生理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渗透,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活动要求,在体现实用、美观的同时通过校园建筑、景观等具体的形式、造型、体量、色彩、质感、线条、符号、图案等形态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

2.1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及地形特点,根据场地性质、功能需要及场所景观要求,以乡土园林植物为主要造景材料,适当点缀园林建筑和环境小品,突出“育人”氛围,营建可持续生长的节约型植物景观,形成独具个性的特色校园景观。2)以学生为本。空间是场所的载体,不同区域,不同观赏视觉点,围绕学生来组织不同的景观空间和构图,突出植物景观主题,形成层次丰富、疏密有致的隐性教育环境景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1]。通常植物的品种、形态、大小、色泽、气味、质感、封闭性和通透性是植物空间构成重要的决定因素,而私密程度直接受品种、大小以及人所处的位置的影响[2],因此,可恰当利用植物来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畅的学习环境。3)厉行节约。苗木讲究小规格化、本土化,避免“大树移植”,尤其是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减少资源耗费,进行生态恢复性设计,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取代目前的线性流,形成一个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4)物种多样性。景观设计需体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生态设计的最深层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5)可持续发展。校园景观设计要寻求一种合理和谐的生态系统,既能保持校园生态的完整性,又能实现教育目的,使景观生态环境得以持续发展。

2.2 景观植物的配置

景观植物的配置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因时制宜及艺术性的原则,解读自然植被群落的内涵,形成乔木、灌木、地被、草坪、花卉、动物、微生物等多物种的复式群落,常绿落叶搭配,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共同运用,乔灌地被草相结合,充分利用园林植物的造景功能,形成自然人文、景观生态相和谐的校园景观效果。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形成上层界面,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日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干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3]。

植物配置要配合设计理念,强化主题与空间,可根据功能要求对景观进行风格分区,配置形式要多样化,或孤植,或丛植,或片植,或群植,或林植,适当使用色块、色带、色球、花地等形式,在有限空间营造静谧、幽深、活泼的气氛和意境。同时,植物配置要根据场地性质、立地条件、布局要求、植物习性和形态特征(包括冬态)、近远期的平立面构图、色彩、季相等,既要注意植物之间的艺术配置,还要考虑植物与其他环境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道路等的配合[4]。而且,中学校园的植物配置还要利用植物本身的文化含义,结合园林建筑、小品,渲染空间气氛,深化中学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何律然.塑造活泼、朴素、高效的校园新形象[J].广东科技,2004(1):82-83.

[2]李端杰.植物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J].规划师,2002,18(5):83-86.

[3]沈建军.海宁一中校区园林绿化设计[J].浙江林业科技,2004,24(5):38-40.

[4]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黎玉才.应用植物造景建设美丽校园[J].湖南林业,2005(3):13.

[6]李旋.城市中学景园环境艺术探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1-21.

校园景观设计分析校园广场分析案例 第5篇

1.烟台大学前广场

区位分析:

烟台大学位于烟台市莱山区,临海的一所中综合类大学,周边有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滨州医学院、山东工商学院还有居民区和商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位置分析:

校前广场位于烟台大学南端,广场南面试望海路,东面建筑馆,西面是千米长廊,北面是图书馆和综合楼,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是重要的出入口,人流量极多。

现状分析:

优点:

1.地势平坦。

2.绿化面积大。

3.交通顺畅。

缺点:

1.绿化没有规划,比较杂乱,树种较少。

2.广场太空太大。

3.铺装简单,颜色单调。

4.空间层次感弱,功能划分的过于简单。

5.自行车停车位较乱,缺乏规划。

2.烟大小树林

缺点:

1、道路错综复杂,缺乏组织性

2、绿化较多,缺乏活动设施

3、组织不明确,缺乏统一规范性

4、缺乏公共活动硬地,对绿化破坏较大

5、没有功能上的区分,使用秩序混乱

优点:

1.环境优雅,安静

2.植物生长茂盛,私密性较好

3.位置优越,适合休闲

位置分析:

烟台大学小树林,位于烟台大学东北部,东有宿舍楼餐厅,西有宿舍楼餐厅,南边教学楼,北边锅炉房;其地理位置优越,有一定的人群,交通顺畅。

我们应做的:

在设计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实现景观设计的生态化,也就是将生态原则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使大学校园与自然相融合。创造性的利用自然景观,实现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根据自然条件,从学生的本能和需求出发,把环境景观改造得更加适合于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

我所认识的校园景观设计

概念:

众所周知,大学校园广场既从属于城市广场,又有其独特的校园的属性。一般来说,城市广场是一个由自然和人工环境所围合而成的三维空间形式,是公众活动的中心,有重点的反应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主要场所。《人性场所》的作者说过:“广场的定义是一个硬质铺装,汽车是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场所,其主要功能是漫步,休闲,用餐和观察周围的世界。”这是以人为主体并从人的生活去考虑的。

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社会文化、哲学基础、思维方式来作为这个广场的依据,从这些方面得出不同的概念定义。但总体而言,认识广场广场的几本途径分为两种:即以人的活动、心理感受为参照物,和以物质实体为参照物。也就是说,广场的概念应该包括人和物两部分。

随着“环境育人”观念的兴起,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很多高校在建设中为了追求轴线构图效果以及大空间、大广场的潮流,忽略了师生的实际使用心理,从而难以营造宜人、安宁的校园环境.校园广场作为校园空间环境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着校园环境质量.校园广场是为了满足校园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建筑、道路、绿化、地形等围合,多种硬软质景观构成的,以采用步行交通为主,具有一定主题思想与规模的节点型校园户外活动空间,是容纳师生学习、聚会交往、观赏游乐的重要公共场所.校园广场不同于城市广场,学生群居生活方式以及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校园广场的空间形式和活动内容的丰富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场要聚人并促进各种活动的产生,都是为了从根本立场上提升其空间质量。有一句精辟而古老的谚语所言:“人往人处走”,任何壮观的,激动人心的,精心设计的建筑外观和环境都只能引起人们短暂的好奇与欣赏,而不可能长期地具有强大吸引力,只有人和人的活动才总是吸引着另一些人。人和人的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

广场空间由于由于围合而限定了一处特有的场所,使人们有了领域感;由于开放使人们能轻易识别该处欢迎进人和欢迎使用,从而使较多的人驻足留此;由于有硬地和一定的软质景观,使人们能在此找到所需要的活动场地,干自己想干的事。如此种种,都是为了聚人和上演一幕幕生动画面,于是广场成为城市中最富活力的生机勃勃的空间。

大学校园广场的功能:

1.大学校园广场是大学校园整体规划结构与环境构成的脉搏。

大学校园的功能分区,确定了校园规划之整体大局;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则解决了各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联系,在校园功能分区与道路系统确立之基础上,则是各区的建筑群与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规划设计。大学校园广场的设计与建筑群的布置,形式,结构息息相关,任何一方的改动和变更都将对另一方产生互动影响。作为校园节点空间的校园广场,往往处于道路主次干道的交叉口,不同功能分区的起承转折处又或是建筑群的前庭或后庭。多个校园广场的统一规划与设计,将使校园空间建立一定内在逻辑性。

2.交通联系

大学校园广场充当大学校园道路系统之功能延伸的角色。校园广场承担了一定的交通联系任务,其上发生的交通状态有两种形式:一是强导向性交通,此时校园广场承担大量人流的疏散作用,常位于建筑的前后,平整的铺装地面有助于人群的流动与进出;二是自由分散性交通,此类广场一般整合着周围的多个建筑物,使各单体建筑成为一有机统一整体,广场从而成为各建筑之间的联系桥梁,人流在此间交互穿插,无固定的方向性。

3.景观构成校园广场往往具有相对开阔的空间,拉开建筑的距离,可以为人们提供充分的视野,并以不同角度去欣赏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充分展示建筑外观形象及环境形象。同时,校园广场本身经过精心设计,其间辅以适当的绿化、水体,各种形式的地面铺装,将成为优良的景观。

可见,校园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及环境是互为经管的关系,站在广场上看建筑时,广场为“观看”提供场地,建筑有了表演和展示的舞台;从周围建筑、道路看广场,广场成为视觉中心与观看对象,建筑物及环境成为广场背景。

4.交往场所

从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发了多种的校园的社会活动。校园广场则见证了各色各样的校园活动;上下课的师生,出入办事的校内外人员,在广场上往来匆匆,人们相互照面而过。若广场设计具有凝聚力而吸引人门滞留于此,那么散步的,呼吸新鲜空气的,驻足观望的,坐在石凳上看书学习的,角落里窃窃私语的人们将给广场带来亲切的活力,吸引更多的人在开展课余活动、讨论,进一步促进了人际间的交往及信息交流,如此种种。校园广场如同百货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展台,各种生动的人际关系再次展示。

《人与空间》一书中这样说:人及其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甚至仅以试听方式感受或接近他人这类轻度的接触形式,也显然比大多数城市空间和住宅区的其他吸引人的因素更有价值。户外空间中人的社会活动的积极意义远胜于建筑或景观本身,而无论建筑环境或广场的设计本身有多么的美观新颖或标新立异。

5.大学精神

大学是应该有精神的。University的本意,就是将追求科学知识和精神生活凝聚在一起而互相切磋与研究。我们常说“清华之严谨,北大之创新,南开之笃实,浙大之坚韧”都是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精神的概括。这些精神之形成非朝夕而至,而是在各种历史,地理,文化环境的冲击影响下,通过师生的自由随意交流,针锋相对的讨论,将某种大学气质中最宝贵部分,某种底蕴所在,不断地完善补充而成。没有一个充分宽松自由的环境,缺乏师生交流的场所,大学精神难以形成。校园广场这种随意自由的思想、学术交流提供有利的物质环境,有助于促进大学精神之完善,与世代相传,而校园广场这本身亦成为大学精神的背景与物质体现。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景观设计专业

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渤海大学校园景观色彩 第6篇

关键词:景观色彩文脉生态

0引言

自古以来,建筑与园林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衬托的,展现当时的社会形态和人文理念,没有特色建筑的园林之美就会觉得单调,没有园林衬托的建筑之美就会觉得缺憾。渤海大学校园的建筑群落以色彩鲜明的红色为主基调,在秀美的园林景观的陪衬下更突显建筑的魅力,形成建筑与园林浑然一体的美丽校园。

1设计理念

渤海大学校园座落于美丽的滨海城市锦州,新校园是2003年建设的,她南临秀美的女儿河,与巍巍南山隔水相望;北面隔小凌河与古老的锦州城相连。渤海大学在征集校园景观设计方案时提出要突出校园文化气息,以中华大型古典文化主题公园为设计取向,并注重文化塑造、生态设计及对城市文脉的延续,展现浓郁校园文化的城市景观。“校园文化的城市景观”是指在景观设计中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园林的设计理念为积淀,把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要素提炼出来,结合现代的表现手法,赋予校园新的时代内涵。

2校园景观设计新旧合一,体现校园文化的发展变化

2.1渤海大学新校园位于在锦州市松山区科技路19号,即将原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往东扩至海河街、往南扩至女儿河。渤海大学是2000年由原锦州师范学院和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校而成的。新校园以原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园景为依托使,达到了继承和发扬原校园的园林特色。

2.2在新校园景观设计中把扩建进来的原锦州市中心苗圃地块的百年老槐树也作了保留,老槐树给新校园带来了古老的气息,增加了校园建校悠久的厚重感。

2.3为了使校园环境与周边古老的城市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校园环境建设上采用了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在校园中间造了一个四万平方米人工湖,沿湖边进行了绿化、布置了山、水、桥、亭等多处景点,山水相依,林木丰茂。

校园总体规划布局是以环路以内为教学区和人工湖,位于校园的中心位置,图书馆位于校园的正中位置。南北景观路起于校园北面的正中位置,即北门(正门)直到图书馆广场,东西景观路起于校园东面的正中位置,即东门穿过图书馆广场的东西主要道路。

“山”有两座,水是指人工湖和从山上流下的人工瀑布,湖岸边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它们所形成了校园山水交融的园林文化气息。

南北景观路是校园文化与城市街区结合的纽带,渤海大学在对校园规划时就考虑了应使校园有文化品位,将校园北门和校园里的图书馆楼与锦州古塔历史文化公园的南门(正门)及公园里的大广济寺塔(建于辽代)相对,通过成都街、凌川大桥使校园与公园相连,形成了一条城市文化街区的主轴线,延续了城市文脉。同时为了与古塔历史文化公园浓郁园林气息相呼应,增添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新的靓点,将南北景观路的宽度与成都街同样宽度,一直延续到与图书馆前广场上。

3路、湖、山的园林文化的内涵

3.1路校园的北大门,是南北景观路的起点,人们进入校园,迎面就会看到景观路中树岛里,立了一块约1.5米高、宽约2.5米的白色大理石字碑,上面镌刻著名学者杨振宁博士,于2004年为渤海大学新校园的建成而写赠的“百年树人”四个红色大字。宇碑周围种植爬地柏,绿色的爬地柏映衬着白色理石碑上“百年树人”四个大字。使人联想到国之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为本,突现学校持之以恒的文化教育主题,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南北景观路长400米,景观路的中间设置长形树岛,树岛分为四段。树岛中种植水腊、紫叶小檗、爬地柏、桧柏球、草坪、银杏树、木槿、大花水雅木等,其中利用水腊、紫叶小檗、草坪的色彩变化组成了祥云图案,在高度层次上将水腊设在中间,高度为0.6米,紫叶小檗和黄杨分立在水腊两侧,高度为0.4米,草坪在最边缘,草坪边幅面较宽的地方种植桧柏球用以点缀。银杏树种在祥云与祥云连接的结点上,木槿、大花水雅木种植在每座树岛的两端,爬地柏只在最北端的树岛里有,并且设计在北端。爬地柏的绿色与古塔公园的苍松翠柏的绿色摇相呼应,增加了校园的文化的感染力。景观路的色彩以灰白色水泥路面为依托,树岛中的色彩形成绿、紫、黄三色为主色,相间搭配组成祥云色彩图案。

东西景观路是校园南北的分界线,穿过图书馆广场与北湖上的文化桥相连,直抵第一食堂,长约750m。东西景观路的宽度与校园东门前的学府路宽度一样,将长形树岛设置在路中间,树岛中种植大云杉、小桃红、曲桑、银杏树、木槿、丁香、爬地柏、黄杨、紫叶小檗等,这条路的主要树种有:大云杉、小桃红、曲桑、黄杨、紫叶小檗,在靠近图书馆的位置在文化桥上摆放发财树、铁樹等盆景。通过大云杉、小桃红、曲桑、草坪、银杏树、木槿等树种自然高低错落,把东西景观路修饰的文静别致。

景观路树岛在色彩构图上,以图书馆红色大楼为被景墙,植物色彩以水腊、紫色小檗、黄杨、草坪的绿色为主,它们之间形成色彩较强的差别,以植物之美,衬托建筑的宏伟之气。

南北景观路是校园文化与城市街区结合的纽带,与古塔公园历史文化浓郁的园林气息相呼应,增添了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新的靓点,使校园文化更具有感染力。

从生态的功能出发,校园景观路的两侧种植本地树种刺槐,该树种易于成活,生长较快,枝条发育多,枝条在一年内就可以长到3-4米,很快就能够为人们遮阳纳凉。环路的两侧同样种植剌槐树,在两棵刺槐树之间,种植灌木有小叶丁香和愉刺梅等,种植花卉有菊花和附录栲等。

南北景观路是学校的最主要景观致之一,在景观路的两侧还种植了黄杨和紫叶小檗,用黄色、紫色和绿色形成色彩上的区别,组成美丽的图案:景观路的两侧的被景林以桃树、李树为主,有喻桃李满天下之意,突显校园文化的深渊蕴义。

3.2湖在校园中心位置建了一个40000平方米的人工湖,湖分为北湖、南湖和东湖。北湖湖面呈细长形,北起南北景观路中段,往南直到图书馆西北角的堤坝连通达南湖,北湖西侧是科技楼,东侧隔景观路与综合楼相望。图书馆以南是人工湖的主湖,即称为南湖。图书馆楼、数理化楼、人文楼、法商外等建筑环湖而建。南湖东侧为东湖,其南北两岸是人文楼和音乐楼。

湖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南湖岸边设有两个半岛,湖上建有单拱石桥一座,就像一条彩虹横卧东西两岸。南北两湖之间有堤坝相隔,形成水位落差,流动的湖水给校园带来了动感和灵气。

湖边以绿化柳树为主,微风拂动,柳枝轻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各色鱼儿成群游过,有江南水城之美。

3.3山在校园中心位置图书馆的西侧建有人工石土山景观,隔湖与图书馆想望,它是校园景观的重心。在校园的北面,北门以东的位置,还建了一个小的假山,人们称为“二山”。

山的建造更具诗情画意,山上建有峡谷、栈道、古亭与人工瀑布,林木繁茂,曲径通幽,山上的树木以常绿色的松树为主,兼种树木有枫树、桃树、金丝柳、杜仲、红瑞木等落叶植物,并有地被菊、耗子花、黄花菜等花卉,并随着四季的变化各现黄色、红色、绿色、紫色等绚丽的色彩。

4结束语

校园在借助外部自然山景水色和人文景观的同时,在校园景观中山与亭相衬,水与桥相连,花与草相融,春绿秋红彰显中国园林式书院建筑格调。师生可在室外回廊里、树荫下纳凉、小憩、交谈与学习,给人以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感受。凭添了校园幽雅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气息。

中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7篇

1.1 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关于历史文化, 可以通过建筑雕塑景观和文化长廊来体现。校园文化还可以借助绿色植物来体现。不同的文化元素提取, 可以使用不同的景观设计方式和景观载体来达到设计的目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这个载体的延伸, 是学校和学生之间一种无声的交流, 同时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 因此中学校园的景观建设要与校园文化相协调, 通过景观环境的建设体现和突出校园文化, 表达一种积极进取, 力争上游的精神, 创造和谐一致的氛围。

1.2 素质场所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综合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因此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和技能, 还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智力等方面。校园环境景观给学生提供创造交流、表达、启迪等的场所, 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1.3学生认知自然的要求

中学的学习特点决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集中在校园中活动和生活, 较少的时间接触和了解大自然, 因此校园的环境建设要体现自然的特点, 把自然搬到学校中, 规划和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的人工自然, 通过增加校园绿化树种种类, 增加校园的生物多样性;优化树种配置方式, 创建自然群落结构, 加强校园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满足学生亲近自然、认知自然的要求

1.4 校园绿化覆盖率的要求

标准化校园建设为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要求校园绿化要保证一定的绿化覆盖率, 校园绿化覆盖率要与校园的绿地率有机的结合, 互相协调, 使校园绿化既满足绿化覆盖率的要求, 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1.5 校园安全的要求

由于校园绿化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 因此在校园中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死角, 从而构成校园的安全隐患。因此校园景观环境的规划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校园安全的要求, 在景观布局, 绿化植被的结构上, 校园灯光设施等方面消除安全隐患, 保证校园安全。

2中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2.1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校园文化

中学校园的使用者是中学生, 因此校园的景观设计首先要满足中学生的需求, 不仅要满足学习的要求, 还要关注中学生的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 为中学生创造合理的交流和嬉戏的场所, 突出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素质教育。位于某一地方的中学校园的文化总是要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这样才能让学生以自己身边常见、常听说的人或者事物为楷模, 树立崇高的理想, 以其精神为激励, 鼓舞斗志。因此,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文化内涵, 要结合当地的地方文化, 并与校园文化相辉映, 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突出学校的特点, 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追求, 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2.2 结合景观创建生态合理校园

校园景观设计一部分是美好景观的创建, 另一部分是生态环境的创造或者改造。第二部分的意义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今天, 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中学校园总是处于一个城市的绿地系统中的专用绿地范畴, 在城市景观生态中, 是城市景观结构的一个斑块, 其作用和地位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讲不可忽视。另外, 校园绿化本身又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只有构建合理的生态结构, 植被群落结构和良好的植物配置, 才能形成可持续的校园生态系统。因此, 校园景观的创造, 要充分利用生态群落理论, 创建景观美好, 生态合理的校园绿化环境。

2.3 建立和谐的场所提高校园安全性

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 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园有限的空间, 形成搭配恰当, 功能合理, 结构适宜的场所, 满足中学生对课堂外场所的需求。校园是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 并且中学生年龄比较小, 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因此校园安全是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提高校园的安全性, 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要考虑设计通透性的植物群落, 将花灌木等低矮遮挡视线的植物退后到墙基, 避免由于遮挡视线造成的视线死角。

3中学校园景观设计思考

中学校园的服务对象是中学生, 因此校园景观环境规划与建设,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满足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休憩、娱乐等多方面的要求。其次,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仅要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 还要重视情感、美感等素质的提高。第三, 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环境, 更具有亲和力, 因为那里有他们熟悉的文化, 学生在校园中才会感觉到安全和稳定, 因此校园景观设计要结合地方特点, 与地方环境和文化相融合。

摘要:通过分析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特点和要求, 提出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利用这一原则, 创造和谐的校园景观环境, 并期望能为中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和和谐校园环境的创造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学校园,生态景观,景观设计,开放空间

参考文献

[1]林玉莲, 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中学校园景观 第8篇

1. 开县实验中学的概况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是一所以艺体类教育为特色的中学, 新校区总用地面积150亩 (10公顷) , 东西宽约320米, 南北长510米。桔乡路将整个校区一分为二, 北部片区为生活区, 南部片区为教学区;东部紧邻另一城市主干道———汉丰路。总的来说, 规划用地内及周边环境无污染, 风景优美, 且地质条件较好, 适宜建筑。本次新校区景观环境绿化设计的总用地包括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两项。如何将新校区建成既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又拥有高品位的文化环境, 如何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同时达到环境的目标与功能的目标, 是我们本次设计着重考虑的问题。

2. 设计理念与构思

根据开县实验中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和建筑风格, 以及传承得天独厚的山水景观, 在其校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 从校园文化建构的四个方面即:“视环境”、“硬环境”、“软环境”、“虚环境”来综合构思, 以校园历史文脉为主, 将景观风格与开县实验中学人文精神相结合, 营建一个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底蕴, 又具丰富现代感的绿色生态人文校园。

2.1 校园文化在视环境中的体现

校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识别系统之一, 将校徽设计为内方外圆结构, 暗喻内方外圆的哲学取向。中间为一菱形, 分为两块, 为两个“山”字造型, 暗喻开县的“开”字;中间的“S”型为“江”, 代表实验中学的“实”。这个构图体现了开县实验中学所处的地域特征, 以从山岭中穿越的河流, 体现开县实验中学百折不挠, 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蓝色的背景代表地球, 东西两块喻为东西方精神思想的交融互补, 体现开县实验中学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远大抱负。绿色代表和谐生动、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

2.2 校园文化在硬环境中的体现

在开县实验中学的景观规划中, 共设计了七大文化景观, 作为硬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根据人的动线把他们串接起来, 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揭示开实中学的校园文化, 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沐浴校园文化的熏陶, 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2.2.1 大校门

灵感源自于白云出嶂, 这是开县地区常见的一种自然景观, 大门设计取其意境, 加以抽象表达, 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三根并列的柱子上用篆书镌刻校训:立志、立德、立人。高大矗立的柱子彰显立校之基。大门的另一边用两本叠合的书的造型, 点出学校特征, 飘扬其上曲线造型, 既是山峰间连绵的白云, 也是超越于书本之上的灵感, 和书本造型结合在一起的含义就是“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和柱子结合在一起, 就是开实中学的精神气质:刚毅敦厚、灵气飞扬。

2.2.2 叠水景墙

取材于开县拦河坝, 采用拦河坝的本意是因为拦河坝的修建和三峡大坝的修建相互关联, 是使人们产生联想的枢纽, 进而让人理解到开实中学建立的背景是三峡大移民和开县新城的建立;在这里水的引入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不舍昼夜。提醒每天由此经过的莘莘学子:“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

2.2.3 开实赋

在进校门的左侧, 立一巨石, 镌刻《开实赋》———在新的时代、新的城市, 一个新的学校站在了新的起点。回首开县实验中学的峥嵘岁月, 感慨万千, 身处一所新的美丽校园中, 展望未来, 满怀希望, 豪气中生。一篇《校志铭》叙说着我们的历史, 抒发着我们的喜悦, 描绘着我们的理想!

2.2.4 十二联浮雕墙

浮雕墙的题材取自于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 位于中轴线和前广场的后端, 形式象一卷展开的书札, 折线的造型和艺术楼的墙面相呼应。

2.2.5 主体雕塑“和谐教育”

教师是学校的精神主导, 斗转星移, 时光荏苒, 他们执着于教育事业, 固守在教育岗位, 甘为人梯, 默默奉献, 象红烛一样, 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 主体雕塑取红烛燃烧的意象, 即为讴歌教师的伟大和高尚。燃烧的火苗取自于太极图案, 为三个太极图案的立体化, 达到写实与抽象的统一, 轻与重的协调。三个太极对应的具体含义分别为:“文理融合”———人文和科学对立统一;“教学相长”———教育和学习的对立统一;“知行合一”———知识和实践的对立统一。形成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主题。

2.2.6 休读广场 (读书林)

此处为学生休闲和课余读书的场所, 可设立几处学生休息、读书的小品, 配以励志名言和花草树木, 营造宁静自然的读书环境。

2.2.7 桃李广场

在教师宿舍B幢和C幢之间, 以桃李为主要树种, 在树下设景观石, 上书庄子的名言:“指 (脂) 以薪然, 爝火不息, 不知其尽也”。设文渊亭, 于廊柱上题刻书法诗词, 营造出高雅的氛围, 体现出教师群体的志趣和追求。

2.3 软环境与虚环境中的文化体现

硬环境是软环境的背景, 软环境在硬环境中展开, 校园文化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是空间互补的关系, 硬环境对软环境起到引导和激发的作用。只有通过全体师生共同的参与建构, 才能丰富校园文化的软环境;另外, 可以把数字化网络建设作为第二校园来打造, 在风格上和学校的整体文化相一致, 强化互动性的建设, 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比如教师设立个人博客, 学生建立班级网页, 开展网上论坛及进行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等。把视环境、软环境和硬环境对应结合到虚环境中, 共同形成校园文化。

3. 景观设计的空间组织与布局

在组织外部景观空间时, 在融入自然的大原则下, 强调轴线系统的运用, 利用轴线将各个功能区块组织起来, 加强校园景观的整体性。其中入口垂直轴线, 成为纵长道路绿化景观带, 是校园的门面, 该轴线结束于科技实验楼前广场;教学楼群的东西轴线, 串联各楼间绿地伸向中庭景观。该轴线系统的运用使校园空间更加有序, 同时也使各个功能组块有机联系, 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使师生享受各绿地空间的怡人景色。

3.1 一个文化轴———“破蛹化蝶”设计构思

学校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长的过程就像一只蝴蝶, 不断地在蜕变, 而中学正处于每个学生的转折期。把整个文化轴分为“成蛹———蜕变———化蝶”三个阶段, 文化轴象征学生在中学的学习生涯, 经过学校的教育, 学生都会经过一个“蜕变”, 迈出人生新的篇章。

文化轴是南北向轴线, 是校园的一条主要景观轴线, 自主入口开始, 穿过办公教学区域和文体活动区域, 形成“一轴两区”大格局。设计除了在主格局上对校园景观进行大方向控制外, 还注意了空间视线的开合收放, 以获得丰富的景观效果。通过扬与抑的转折、开与闭的结合, 创造舒朗有致的校园空间。另外, 整个师生生活区在空间上相对独立。

校前区广场作为“破蛹化蝶”的开始, 广场用多个圆与椭圆组合布置, 结合铺装形式形成类似一个蛹形的图案。在功能上作为入口区的集散场地使用, 由此可进入西侧办公楼和南侧的教学区。圆形广场内设有椭圆形水池, 水池上有一组跌水景墙正对校园大门, 其正立面取开县水位调节坝造型, 在景观上与入口形成对景。景墙为镂空式, 下面有汀步穿过增加趣味性, 水是校园空间的精髓, 是最为广泛运用的中心要素。

景观轴是“破蛹化蝶”之“蜕变”的过程, 文化景观轴分为南区和北区, 北区景观轴连接学校大门与学校各重要节点, 人车流量大, 主要以硬质铺装为主。南区轴线中部沿线排列景观大树、花池和景墙以增强其序列感, 轴线两侧为横排线铺装组合, 即有进入两侧的体艺中心和图书馆的导向作用, 有暗喻“蛹化成蝶”的蜕变过程。为了突出开县实验中学以体艺见长的特色, 因此在体艺中心前设置两尊雕塑, 上边为“混沌之石”, 像征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下边的皮影戏雕塑则重点突出做为开县地方文化代表的开县皮影戏。

南区人流相对较小, 采用软景与硬景结合的方式, 构图上都采用中心对称, 中轴线两侧为两排景观灯柱。在教学楼前设置两对称的浮雕石柱, 中间摆放一个开敞式的浮雕石拱门和一个书样的小品———作为“知识之门”, 也寓意学生“蜕变”的关键———教育, 开敞之门又暗合“开县”之“开”, 以及开放、开明等意。在小品南侧与教学楼前广场节点处设计模纹花坛。教学楼前的绿地布置方式与模纹花坛的图案都设计成抽象的蝴蝶形, 作为“蛹化成蝶”构思的结束。

3.2 三个景观功能区

校园内各功能分区通过三条景观发展域的联系而显得有序。

3.2.1 教学实验区

教学楼之间的庭院以及教学楼的内庭院是该区的设计重点。室外的树池边, 林中的小椅, 校园内的一棵树, 建筑的小角落都是产生领域归属感的空间。设计利用直线与曲线的对比, 和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加强空间的趣味性和可识别性。同时每个教学楼屋顶都做有屋顶花园, 并配有一定的休闲场地, 供师生课间活动使用。

教学楼附近考虑以硬质铺地为主, 并在场地内设计有四处读书台, 为学生三五成群的聚会谈天和学习使用。根据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灵交流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需要。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 使学生舒畅地学习, 反应在环境上是对公共空间的向往和对归属感的需要。整个场地是为学生提供的开敞式的公共空间, 而每个读书台有两面景墙围合形成半封闭场地是相对私人的空间场所, 用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功能的需求。景墙上面可有名言警句用来勤勉立志,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此区域设置刘伯承元帅塑像, 一方面说明现刘伯承元帅出生在开县这片土地, 另一方面通过塑造刘伯承元帅的苦读形象, 激发开县实验中学学子发愤图强, 刻苦学习的决心。

3.2.2 师生生活区

由于生活区人口密度大, 地面铺设耐踏性草坪。生活区内种植的树木有密有疏, 力求为广大师生创造整洁、卫生、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另外, 在食堂周围铺设地面铺装, 建造树池。力求卫生、整洁。在师生生活区广场为了增加更多师生交流活动场地, 此区域主要以斜线式铺装的硬质景观为主, 在中间穿插植被, 在场地南侧设有一小块的集中绿化区域。

3.2.3 文体活动区

学校内体育场地的集中布置区, 包括西南部足球场和南部篮球场、排球场和羽毛球场。文体活动区除各类运动场用地以外主要以营造植物景观为主, 通过康体类植物对运动场地进行围合。

4. 结语

校园环境作为人类有意识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 由人工与自然生态环境复合而成,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 应以学生为本, 以植物造景为基本手段, 综合考虑现代教育理念、地形、地貌、功能组成等因素, 综合利用各景观要素来组织校园景观, 使校园融生态美、艺术美、科学美和社会美于一体, 创造流动、宽松、开放、富个性、具有凝聚、激励和导向作用的景观环境, 使师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进而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的热情, 陶冶师生情操, 实现校园塑人育人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开县实验中学校园景观设计为例, 重点探讨了现代校园规划的理念, 在校园的景观设计中, 应充分将硬质景观与人文精神、教育思想相结合, 使校园环境不仅是生态的绿色校园, 还应具备丰富的人文内涵, 发挥好校园环境塑人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景观,文化,教育,设计

参考文献

[1]雷凌华, 龙岳林, 胥应龙等.中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探究[J].福建林业科技, 2007, 34 (4) :131-136.

[2]吴爱文.校园建筑的空间组合及环境景观设计[J].合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14 (4) :76-78.

中学校园景观 第9篇

1.1以植物造景为主, 营造“校在林中, 林在校中”的大学校园景观。1.2经济性:既求美观, 又考虑用材经济, 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周边的资源, 为我所用。1.3原生态:有目的的营造几块面积较大的具原生态的密林, 尽可能的减少人工雕凿的痕迹。尽显自然, 生态, 回归自然, 天人合一。1.4校园人文与自然景观的营造:绿树成荫, 碧草如茵, 幽静舒适。

2设计构思

大学犹如一个小社会, 学校中的每栋建筑, 一草一木对于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传播形式, 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 一定的物质形式也是精神的文化载体, 如:建筑、雕塑、小品等等。因此, 校园景观建设的优劣, 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康奈尔大学都是:期望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承认, 在他们的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 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理由。清华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育人为宗旨, 以人格塑造和科学精神培育为主线, 立足学校、因地制宜、坚持特色、突出优势, 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 逐步形成集文化辐射功能、教育引导功能、知识传播功能、身心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校园人文景观体系。

在方案设计中, 我们也力图去创造属于本校园的景观特色:a.反映大学校园文化内涵, 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农工商一体化, 产学研一体化。b.营造学校特有景观:生态密林。c.可持续发展, 可分期建设 (一期建设:完成学校主入口、次入口、轴线、教学及生活区的部分景观建设;其余分二、三期建设) , 具实事求是的可操作性。d.资源共享, 将广东省农垦科技中心中新基地纳入实践基地。

3景观形态

以诗文哲言、碑刻等历史景观建设和绿化造景为表现形式。

3.1一个适宜的、由不同尺度和特征构成的大学校园。“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莘莘学子对于大学校园有了诗意而美好的印象, 那种充满浓郁的学术氛围、静谧的空间感受、触动着年轻学子敏感而热情心灵的细腻景观, 是大学所特有的。3.2轴线景观与古典江南园林相揉和的空间组合, 岭南特色与南亚热带风情相得益彰的自然景观。

4整体布局

4.1轴线景观区。对称构图, 尺度夸张, 彰显气派与严谨, 尊贵与和谐。这样的形式是与教育的内在精神相称的。4.1.1校园大门入口紧靠广汕公路, 置一大石, 上刻校名, 与植物配置形成一鲜明的入口景点。既可丰富入口景观, 同时, 使学校的文化向外延伸, 起到向外传播的作用。4.1.2广场空间和处理上充分考虑到尺度与人的关系, 广场为长方形, 同建筑有低矮层次, 有较为亲切、生动的气氛, 建筑对广场形成较为紧凑的围合关系, 人们坐在草坪上可观赏不同的景观, 同时各个建筑入口处人的活动及草坪中人的活动可尽收眼底, 构成了生动的广场景观。4.1.3林荫大道设置陶行知雕塑, 周围配以涌泉相报、团结、合作、求知、探索小品, 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书育人, 服务社会, 求知探索的目的。4.1.4教学楼围合的内庭布置绿地树池、坐凳, 可观、可坐、可憩, 使人置身于一种静谧、安逸的环境之中, 是紧张的学习之后放松心情的好去处。4.1.5校园西入口轴线:入口景墙, 列植的椰树, 山水景墙构成另一轴线景观。4.2休闲景观区。主要以组团形式来营造休闲景观, 组团内点缀的小桥、流水、亭、台、花架、棋盘、雕塑小品, 使景致趣味盎然, 聊天、静思、休闲、切磋棋艺, 各得其所。4.3运动景观区布置以不同形式的器械, 以满足强身健体的需要, 以不同的植物配植使运动区域形成一相对独立的空间。4.4生态密林区。种植冠大荫浓的树种如石楠, 香樟, 小叶榕, 大叶榕, 树下植耐荫的植物, 营造生态自然的景观。整个密林包围着校园, 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使幽静的校园与外界的喧嚣隔离。4.5苗圃区。结合科技中心花卉基地, 提供实践基地, 又体现办学特色:农工商一体化, 产学研一体化。

5植物配置概念

以亚热带植物为主, 营造一种具有典型亚热带植物群落特征的自然生态环境。注重物种的多样性, 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林木的生长习性, 形成乔、灌、地被、草的多层次, 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的多样绿化景观。因地制宜, 塑造多变景观。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 从多方面着手, 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 创造出丰富的植物空间围合形态。注重植物种植的文化性原则, 通过植物配植和群体寓意, 强化园林空间的景观感受, 提升整体景观空间的文化品味。树种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 注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结合, 强调近期与远期兼顾的绿化效果及特色景观空间的形成。

6结论

在高校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对高校的形象, 学生的素质, 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设计中应综合运用园林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四季富有季相色彩的各种乔木、灌木、花卉、草坪, 使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 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而安静的教学、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深圳大学校园植物[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 2002.

[2]郭春华, 周厚高, 欧阳秀明.水景设计[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5.

[3]区伟耕.景观雕塑[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4]林小峰.园林建筑小品[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浅谈校园景观文化 第10篇

关键词:校园景观,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底蕴

1 校园景观文化的意义

校园景观文化是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1]。拿大斯蒂芬·利考克在《我见之牛津》中谈到:“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而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包括“软”文化和“硬”文化, “软”文化主要指各种文化活动, “硬”文化就是指的校园景观文化, 如校园里的雕塑、文化长廊、校风、校训等, 通过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的文化内涵, 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2,3,4,5]。

校园景观除了作为学校建筑的外部延伸, 美化点缀之外, 更是一个无声的第二课堂, 对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说校园景观中的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甚至有的高校校园内的路名都引用儒家经典词句, 以山东大学为例, “明德大道”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立德大道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这些路名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对于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 学生漫步在校园的林荫大道上, 品味路名的涵义, 滋养学生的心田, 教育学生在康庄大道上茁壮成长, 给学生带来启迪和鞭策。

2 校园景观文化的不足

目前, 许多大学校园景观虽然养眼但并不养心, 景观美则美矣, 却因为缺少文化底蕴而使得学校景观逐渐失去自己的个性与灵魂。大学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校园的灵魂所在, 纵观国内外院校发展史, 凡是具有特色、人才辈出的院校, 一般都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 校园景观需要浓缩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赋予自身深重的文化底蕴[6,7,8]。

3 国外校园景观文化的风格

美国耶鲁大学的美丽校园环境甚为著名。而一些现代建筑也常被作为建筑史中的典范出现在教科书中, 包括路易·康设计的耶鲁大学美术馆、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埃罗·沙里宁设计的英格斯冰场、Ezra Stiles学院和Morse学院;以及由Paul Rudolph设计的艺术和建筑系大楼。

耶鲁大多数建筑都为哥特式风格, 多建于1917-1931年期间。大量的浮雕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有运动员、作家、喝茶的交际花、读书时打磕睡的学生等一系列场景。在耶鲁大学法学院大楼的雕刻上, 也展现了当时的一些场景, 包括警察追逐强盗和逮捕娼妓的场面。建筑师James Gamble Rogers为了使建筑显得陈旧, 在石质墙面上泼酸、故意打破玻璃并且使用中世纪的方法进行补合。同时, 人为地添加了许多镂空的装饰性壁龛, 仿佛雕塑已经失落很久。而耶鲁大学中的哈克尼斯塔, 也是比较有特色的, 该塔在1964年加固, 在内部安装耶鲁纪念组钟, 共计54口。现在该钟每日12:30、17:00由耶鲁大学的一个专门演奏团体奏响, 选奏的音乐从经典组钟乐到披头士都有选择。

而到了秋季, 校园林荫道上铺满了深黄、浅红、红色的落叶, 阳光斜照在黄褐色方石建成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上, 整个校园分外浪漫。

4 国内校园景观文化风格

目前, 国内新建的一些院校, 也都将学校的历史发展脉络与校园内部景观结合起来, 如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 校园建设的理念就是要体现“交通”特色, 融入“海”的设计元素, 重点体现滨海主题。

在主入口打造长方形扬帆主题广场, 四角分别布置严、尊、勤、全四字校风和校史简介;中心布置扬帆主题雕塑, 基座镌刻校训“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 扬帆雕塑在中心湖面的映衬下, 与海员广场的灯塔遥相辉映。寓意在校训的指引下, 在校风校史的沐浴中, 严格操守、自尊自强、勤学苦思、全面发展, 掌握知识与技能, 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在发展我国海运事业的征程上从这里扬帆起航。

扬帆与航海史两个主题广场分置于东西两个校园, 中间以指南针、罗盘、铁锚和海燕等航海元素雕塑形成的景观轴相串联, 形成一个整体景观带, 不仅加强了相对独立的东西校区的整体性, 也时刻提醒着作为海运学院的师生更应该牢记中国航海史的兴衰, 在新时期“一路一带”的建设中不辱使命, 为实现伟大的中华复兴梦努力拼搏, 续写辉煌[9,10]。这个景观带所承载的必将是山东海运学院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魂魄。

5 结语

由此可见,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 校园景观设计一定重视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 注重城市与学校内外空间的交流, 渗透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 综合运用设计艺术学、景观建筑学、经济学等进行基于大学校园文化的景观特色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杨.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黄沙.耶鲁大学:连续三届美国总统的母校[J]旅游世界, 2013 (6) .

[3]潘剑锋.倡导感恩文化,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9) .

[4]刘琼秀.传承感恩文化构建和谐校园[J].今日南国, 2010 (6) .

[5]涂平荣, 龚海艳.高校感恩文化建设的实效路径[J].教育评论, 2013 (3) .

[6]佘国华.高校要切实以感恩文化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9) .

[7]杨建明.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打造学校感恩文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1) .

[8]郑学刚.浅论高校校园感恩文化建设[J].经济师, 2009 (4) .

[9]邓永超.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J].教育探索, 2006 (10) .

临洮农校校园园林景观赏析 第11篇

摘要:园林景观是学校的象征,与校园文化息息相关,本文旨在对新时期下,如何建设有价值的园林绿化做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农校;校园;园林

中图分类号: TU984.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62

园林景观不仅代表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学校的校园文化。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把学校建设推向了新的高潮。探讨和研究当前中职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前提下的校园园林景观式绿化设计策略,可为当前校园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校园建设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是一种物质依托,是一种外在的表象。它不仅仅是学校内学生的服务载体,也是面向社会的一种资源,因为校园资源也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所以说,校园绿化尤为重要,对于树立正确的校园形象,建立完善的校园环境有着决定性作用。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创建于1937年,1991年8月国家农业部首次办学水平评估为“A等三级学校”,1993年12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2000年5月首批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2004年又通过国家复评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曾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甘肃省政府、定西市授予“加强实践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科技推广和良种繁育先进单位”、“地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1999年5月学校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218站,2005年被批准为定西市第十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006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秀鉴定站”,同年12月被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为(电联基012)实训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467亩,校园面积120亩,教学用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还拥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设施条件一流,教学、科研、实训功能完备,占地面积347亩的实习农场。同时,各专业均有相对稳定、联系紧密、贴近产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拥有6300平方米实训大楼和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28个及电化教育和计算机网络设备;图书馆藏书18余万册;历史悠久的临洮农校的校园也是花园式的校园。

走进临农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校园园林第一景观——中心大花坛,宏伟壮观的现代化雕塑凌空而起,正前方大理石基座上刻有“理想腾飞”四个醒目的大字,象征着新一代临农学子,放飞自己心中的理想,勤奋进取、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破壁腾飞的蛟龙,穿云破雾的雄鹰!基座四周有序、相间地栽种着红色的月季花、黄色的万寿菊以及五彩缤纷的牵牛花,基座底下是有大理石碎块铺切而成的环行平台,平台底下是由石阶分隔而成的四个规整的扇区,每一扇块都由栽种的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小叶黄杨勾勒出简洁、明快的大色块,诠释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校园的美丽景象。

移步前行,邻接的是校园园林第二景观——鉴池,位于校园教学楼路东,整个湖池以不规则形状勾勒,融入自然元素,池中荷花亭亭玉立、浮出水面,池上横跨长33米的九曲桥,池边南岸布有假山,水池四周草坪茸地。另一边又是造型别致的花架,花架下蔓性植物五叶叶地锦顺势爬上;花架一角栽种的紫藤,使人不觉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惆怅春归在不得,紫藤花下惭黄昏”。似乎在提醒临农学子,要珍惜青春年华。微微隆起的小丘陵上面零形散置着黄刺梅、贴梗海棠等花灌木,体现出一种山花烂漫的自然野趣。草丛中的苍松翠柏,见证着临洮农校走过的风雨历程;那岸边高大疏朗的扬柳拂过草坪,体现出一种丰富变化的情趣。整个鉴池就像一幅自然山水画,“虽为人作,宛入天成”。

校园园林的第三景观——静园,位于校园教学楼路西,园中采用“田”字格布局形式,十字交叉的园路用方砖铺成,几株丁香已成大树,弥足珍贵。在修竹淡花的映衬下,显出古色古香的清净幽雅。园内大丽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使人赏心悦目。整个园内,上下内外通透,整洁明朗,创造了一个具有丰富内涵、情景交融的校园空间模式,更好地烘托出独具特色的人文气息。

校园园林的第四景观——学思园,位于校园教学楼文庙大殿前,大殿正前方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汉白玉雕像,走到近前,使人顿时感悟到这位文化巨人“仁者爱人,自强不息”的儒家思想内涵,我们将秉承这位先哲的教育思想,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校训,弘扬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园内栽种牡丹,崇敬国花之尊。牡丹象征富贵、吉祥,寓意临农的明天会更好!

校园园林的第五景观——疏林草地区,位于校园学生公寓前,园中针阔叶乔木混交配置,各类花灌木零形散植其中,呈现出一幅天然混交林的自然景观。园内铅笔柏伟岸挺拔,金丝柳阿娜多姿,龙头槐枝干虬曲,仿佛是青春的律动,或是跳动的音符。园林绿化采用乔灌草复式绿化,以常绿树和高大乔木为主基调,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绿量,以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体现个性,是当今社会工作的主潮流,也是一种永恒的思想。

临农的校园,是一首诗,是一幅画。而置身于这片沃土的临农人,更是觉得自己肩负的使命。

校园中心广场景观规划 第12篇

关键词:校园中心广场,尺度,布局,地面铺装,绿化,雕塑

校园广场就是校园的客厅, 承载着多重功能, 可作为学校的一些大聚会、表演的活动场地, 学生休闲、交流、娱乐的活动场所, 是反映校园文化的特殊开敞性空间, 是教室的延伸, 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体现校园风貌、社会人员游览、参观访问、休息的平台, 同时可组织交通, 疏散人流。校园广场一般由建筑绿化、道路等围合而成, 地理位置一般比较突出, 多设在主轴线的节点上, 是校园的核心领域, 周围集中了学校的一些主要建筑场所, 比如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 另有校园主干道环绕。校园中心广场的这种地理位置使校园整体布局井然有序, 起到了联系空间的作用。

1 校园中心广场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1.1 广场尺寸过大

一味追求震撼的效果, 普遍采用大面积、大轴线, 但这样的环境容易给人空旷、单调的感觉, 人置身其中, 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除了能承办学校为数极少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和娱乐活动外, 作为学生课外休闲的场所并不合适, 功能单一, 造成了空间的极大浪费。如有的中心入口轴线, 由于尺度过大, 没有更多考虑到校园人群的步行感受, 使人从大门走到主体建筑需要消耗很大体力, 并且无树木遮挡的硬质广场在夏天令人倍感炎热。

1.2 广场绿化单一, 层次少

校园绿化与植栽既能美化环境, 又起到围合空间, 提供交流场所的功能。目前广场绿化普遍较少, 并多以草坪形式出现, 草多树少, 树以长青高大乔木为主, 孤植或列植, 层次单一, 处理手法生硬, 缺少情趣, 不能满足学生休闲、纳凉、文化交流等需要。

1.3 水景的建造过程中出现盲目性

水的流动性能够活化空间, 与周围建筑、绿植动静相合。依水而居, 历来是文人墨客的追求, 水与文明渊源深厚。我国出土的远古时期的陶土器具, 很多都是以水纹为表现纹理, 还有发源于两河流域的两河文明, 可以说, 水孕育了文明。学校作为文化的传播者, 也都喜欢以水传情。水乡, 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取水成景, 倒也无可非议。但在吃水和用水尚成问题的西北、华北城市, 大量引水造景显然过于奢侈。在缺水的城市造出亲水之景, 固然有补白之美, 但不可忽视了节约与生态等方面的要求。

2 校园中心广场的设计要素及设计方法

2.1 广场布局

广场布局应考虑交通的畅通性, 保证校园各区与广场交通有效性, 及时疏散车流人流, 使其环境不受干扰。广场可分为规则形态与不规则形态两种。规则形态及对称式, 因校园中心广场多处于校园中心轴线上, 为了迎合校园整体布局, 多采用对称方式, 与两边的教学楼、图书馆等主要建筑形成一个围合的开放式空间, 使校园呈现向此聚合的形态;还有不规则形态, 以各种建筑、道路作界面, 这种形式较自由, 分区也比较多样化。

2.2 广场尺度

广场尺度要依据广场的表现形式, 广场形式可分为平面式广场, 下沉式广场、抬升式广场、综合式广场。平面式广场, 指标高与道路持平的广场, 这是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般面积较大, 容易使人感觉空旷、乏味;下沉式广场, 顾名思义标高低于路面的广场;抬升式广场指标高高于路面的广场。后两种广场一般作为大广场里面的小广场出现, 增加广场的空间层次, 面积较小。下沉式广场, 使广场具有内剑性, 使人产生亲切舒适的感觉;抬升式广场具有开放性, 可以用作舞台表演、庆典等, 这种广场利用率低, 主要应用于大型活动、聚会或舞台表演。现在多采用综合式广场, 这种广场集三种形式于一身, 增加广场的空间表现力, 以满足它的多功能需求, 将广场分区处理, 比如休闲区、文化区、健身区、观赏区等。

2.3 广场绿化

广场绿化是广场内极具表现力的元素, 低矮的灌木, 挺拔的松柏, 色彩斑斓的花朵, 都添加了广场的魅力, 既划分了空间, 又有良好的视觉感受, 广场绿化设计应注意几点:首先, 绿化种类尽量统一, 在造型, 高低进行调整;其次, 充分发挥绿植划分空间的作用, 采用绿篱、花架、藤蔓等多种形式, 分割空间;最后, 应当赋予广场绿化更多的自然与社会功能, 比如休闲、纳凉, 改善小气候和提倡文化等多元内容。

2.4 地面铺装

广场地面占有较大面积, 可以起到引导空间、区域划分、散步休闲等作用。地面块材色彩、纹理材料大小要合理搭配, 体现校园宁静、人文特点。色彩选择上, 应用沉稳的色调, 不能太耀眼, 因为地面是背景、是底色;广场铺装材料以硬为主, 常用水磨石、混凝土铺装、块石铺装、鹅卵石铺装等;大小选择上, 大面积铺装宜选用纹理粗糙、尺寸大的地砖, 起到防滑的作用, 小面积的铺装可以用花岗石, 并可以拼出一些图案, 鹅卵石铺装高低不平, 可以在休闲区使用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或洒在混凝土上, 或用水泥砂浆固定, 有良好的质感) , 在高低不平的路面, 应用大理石碎块, 能与周围的草坪较好的结合。

2.5 广场雕塑、水景

雕塑水景的设置, 往往是广场的视觉中心, 是广场主要构成因素, 雕像最能体现校园特色, 文化内涵最为丰富。中心广场的主体雕塑往往是一个学校的标志, 因此雕塑主要表达的内容多为激人奋进或体现校风校貌, 或名人雕像, 例如中山大学的孙中山先生的雕像, 北京大学的“德先生与赛先生”的雕塑, 充分体现了北京大学科学与民主的精神。雕塑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广场的铺地、水景、绿植等因素, 做到有主有次, 相互呼应, 应以雕塑为主, 其它为辅, 不能颠倒次序。所以雕塑与地面的衔接, 尤为重要, 不同形式给人不同感受, 传统基座多用浮雕形式, 现代雕塑多为抽象作品, 基座比较灵活, 有几何形式或无基座, 直接放在草坪上, 与草坪肌理或颜色作对比, 和谐自然。

如果雕塑是广场的“骨骼”, 水景则是广场流动的“血液”, 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水景给校园增添活力和亲和力, 能放松人的心情, 学生学习一天, 看到水景, 卸下满身疲惫。水景在设计时, 考虑到可持续性, 节约水资源, 尺度宜小不宜大, 大了难以维护, 小了好打理, 采用小水池或水面式水景, 与花坛、平台、雕塑小品相结合, 宜“下”不宜“上”, “上”指的是喷泉形式, 耗费电力;“下”指依势而下, 受万有引力自然而下的水流形式, 如跌水、小水幕、水墙。

3 结语

上一篇:大学联赛下一篇:零售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