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礼貌教育

2024-05-14

幼儿的礼貌教育(精选11篇)

幼儿的礼貌教育 第1篇

一、教师与家长的言传身教

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重点在于习惯的养成。老师在教文明礼貌用语时, 不但要告诉幼儿怎么说, 怎么做, 还要告诉幼儿心里应该是怎么想的。如别人帮助了自己, 要学会感激, 将“谢谢”挂在嘴边; 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要说“对不起”。我们也常常会看到小朋友抢玩具、争吵, 如果教小朋友说话时加一个“请”字, 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教师本身的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 身教重于言教。 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成人都应当具有自觉的文明礼貌的行为, 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上为孩子做榜样。比如在待人接物特别是在孩子面前做到彬彬有礼, 双手接物, 说话时态度谦逊, 看到认识的人友好地打招呼。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 加深幼儿的印象, 便于幼儿记忆。

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 终生都会起到作用。一方面, 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 就必然形成坏习惯, 坏习惯形成了, 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 在孩子小时候加强德育教育, 与孩子天真无邪的表现并不矛盾, 越是懂礼仪的孩子, 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 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二、通过日常的各种活动进行练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 还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应渗透着德育因素“, 时时有德育, 处处有德育。”在幼儿园中, 教师要为幼儿安排丰富多彩并符合幼儿兴趣的活动, 使幼儿专心一意地从事活动, 情绪愉快地与人友好相处, 礼貌相待。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 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像我们中班幼儿的礼貌教育重点在于会正确有礼貌地称呼自己周围的人, 学会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请” “谢谢“”对不起, 没关系”。懂得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 要面对讲话人认真的听, 不乱动别人的东西。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在角色游戏中最容易进行礼貌行为的练习, 比如娃娃家里客人来了, 引导幼儿这时候应该有礼貌地请客人“进家”, 为客人倒水等, 客人走时要说“再见”。或者去娃娃家做客时, 有礼貌地向主人问好。

另外用有关礼貌内容的诗歌、歌曲和故事来对幼儿进行教育, 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选取既有教育性, 又有艺术性的优秀文艺作品来传授幼儿, 利用其中的范例来影响幼儿的行为, 促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爱心教育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首先老师、父母要关心幼儿, 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比如:孩子生病了, 要悉心照顾, 体贴地问问身体舒不舒服等, 多表扬孩子的进步, 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孩子一定懂得了, 而且会记在心灵的最深处。让幼儿通过亲眼观察, 体会老师、父母的辛苦, 从而懂得关心父母、老师, 并把这种关心付诸于行动和言语,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这种活动深入幼儿的心灵, 他们就会有爱的行动。如:父母下班回家后, 会给父母拿拖鞋换, 并说“:爸爸 (妈妈) 辛苦了。”父母做家务时幼儿会说:“爸爸妈妈我来帮助你。”在幼儿园老师上完课, 有的小朋友会跑过来说“:老师让我来给你捶捶背吧。”在和小朋友交往时能学会谦让, 懂得用礼貌用语和别人交往。 学会尊重别人, 礼貌待人。

幼儿的礼貌教育 第2篇

一天,户外活动时,为了一只塑料玩具,明震和于溪(化名)小朋友发生了争执,并把于溪的脸抓了,我便请两人说明情况,并批评了明震不应该用手抓人。问他:“你做的对不对?”他一脸的不高兴,坚决不承认错误,更不向于溪赔礼道歉。

下午家长来园接孩子时,我便向明震的妈妈说明了情况。明震的父母很重视,第二天早上便带着明震给于溪道歉,但也只是父母道歉,明震还是拒不说“对不起”。

我想:父母的典范多多少少也给明震幼小的心灵以启迪。教育中班的孩子,我还得有耐心,要一步一步慢慢来。下午语言课上,我模仿明震与于溪闹矛盾的过程,自编了一个《找朋友》故事,以小动物因争玩具闹矛盾到主动认,然后赔礼道歉和好为故事情节,并有意请明震扮演故事中的相应角色,学说“我错了”、“对不起”等文明用语。 在表演过程中,我时刻关注着明震的表情变化,并适时加以鼓励、表扬。表演顺利结束后,我悄悄问他说:“你还想和于溪成为朋友吗?”他使劲点了点头。我顺势叫来于溪,对于溪说:“明震想和你做朋友,你同意吗?”于溪高兴地抓起明震的手,说:“想。”这时,明震看了看于溪,用刚才故事中的语言说:“我错了,对不起,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吧!”看着他俩抓着手开心的样子,我笑了。

浅谈重视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 第3篇

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不仅是一个法制社会,还应是一个礼制社会。古人云:“礼及身而行修,礼及国而政明。”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们国家要走向现代化,最大障碍,并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十几亿人口的素质问题。资金可以积累,技术可以创造,也可以引进,但是十几亿人口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这必须靠我们自己去提高。

文明的语言、仪表和行为,就如同一封介绍信,把自己的身份介绍给别人,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往往在他与人相处的言谈举止、文明习惯中就可以看出。

我们时常感叹,现在人们普遍缺乏公德意识,缺少最基本的礼貌行为。不懂礼貌,不讲礼貌而产生不良现象,使人有切肤之痛,另一方面,现在一些青少年,由于家庭的过份溺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目无尊长、贪图享受等不良品质和习气,这样的孩子将来能否成为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好公民,是令人质疑的。

文明礼貌教育要从幼儿园抓起,因为讲礼貌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体现出来的文明行为,也是我们的社会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这种文明行为不可能与生俱来,必须从小开始培养,所以古语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养成了不良习惯,则会使下一步的学校教育难以奏效,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跨世纪人才。

著名儿童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最大,这个时期加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相反,如果这个阶段不注意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孩子很可能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等长大了再去纠正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必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幼儿园的礼貌教育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做法和要求。

3岁幼儿即可懂得有礼貌是好孩子。来园见到老师时会问“早上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再见”,当接受他人物品或接受帮助后说“谢谢”,自己碰撞了他人时会说“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同时她们中的有些人可以做到有礼貌地称呼别人,如:×老师、爷爷、奶奶、阿姨、叔叔等,并做到不说难听话。

4岁的幼儿可以正确和有礼貌地称呼自己接近的人,能学会并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懂得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要面对讲话人注意听,能听成人的话。懂得保护环境卫生,如:将纸屑、果皮等放在指定的地方,不乱放别人的东西。

5岁以上的幼儿能主动、热情和正确地称呼自己所接近的人,并正使用“请”、“您早”、“好”、“謝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打断,不乱插嘴,尊敬师长,愿望帮助他人做事。在见到别人手里拿着东西时会主动帮助开门或让座等。能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卫生,可以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不折花草,不到处乱涂乱抹,自己离开集体或成人时主动打招呼,未经别人允许,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的气氛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习惯有很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这所幼儿园里,文明礼貌用语无处不在,如“请”、“没关系”、“您好”、“对不起”、等。每个班级都有“文明娃”、“好宝贝”的评比栏目。教师每个星期都对本班的文明礼貌情况作一次总结,评选出本周的“文明娃”、“好宝贝”,并且为幼儿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并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使幼儿专心一意地从事活动情绪愉快地与人友好地相处,学会了相互友好相处,礼貌相待,教师还将有关礼貌教育的内容寓于诗歌、歌曲和故事之中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很有效的方法。教师每时每刻都会不断的提高和指导、教育幼儿。如:幼儿向同伴要玩具时,老师就要教幼儿说:“请你给我一个玩具好吗?”当同伴给了他以后,还要告诉他应说“谢谢你”。如此反复地指导提醒幼儿的礼貌行为,使幼儿形成习惯,达到自觉遵守,自然而然。

从每天早上老师们满腔热忱地在教室门口迎接小朋友,用“你好”、“早上好”的对话交流友爱之情,到晚间依依不舍的“再见”、“明天见”,从阿姨们的精心培育及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所给予的支持、激励和喜悦之情,到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所表现的满意及孩子们对幼儿园的留恋之情,都说明了文明礼貌教育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特别对这些幼小的孩子们,由于幼儿处于形象思维和模仿的初级阶段,任何映于眼帘和进入耳廓的东西都会刺激他们的大脑,形成深刻的印象,甚至成为行动的榜样。由于他们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可能去效仿那些不良的言行,所以,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成人都应当具有自觉而正确的文明礼貌的行为,要在点滴的生活小事和小节上为孩子作出榜样。老师与父母应自觉地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教师和父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在孩子心中享有威信,取得幼儿的依赖,幼儿会听从管理并会积极响应每一项要求,努力争取得到成人的夸奖。而当成人对幼儿破坏纪律或不礼貌的行为略微表现出冷淡的态度或目光中流露出某些严厉的神情,就能使犯过错的儿童不是感到委屈,而是感到惭愧,使孩子赶快纠正所犯的错误,为自己的过失请求原谅。

浅谈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 第4篇

关键词: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教育

文明礼貌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必须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与幼儿德育及智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 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环境创设中融入文明礼貌教育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环境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幼儿园有整洁的、和谐优美的教育环境, 有规律的生活, 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是培养幼儿良好文明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我国来说, 我们幼儿园在文明礼貌教育中就比较重视环境的创设, 创设的环境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和感染性。

首先, 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富有教育性。一走进幼儿园, 就可以看到“请讲普通话”的文明用语;来到教学楼, 可以看到走廊墙壁上的一幅幅文明礼貌的有机玻璃画;楼梯上的小脚印看起来也很温馨, 提醒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走, 不推也不挤;走进教学楼, 一条长长的文化长廊映入眼帘, 上面有很多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课题研究的成果, 有礼仪儿歌, 生动有趣, 幼儿容易理解, 还有各年段各班的“文明小天使”称号的幼儿及“文明好家长”的名单及照片, 他们是全园幼儿、家长的榜样……整个幼儿园显得清新、整洁、优美、健康, 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好像都在说话, 为幼儿学习文明礼貌创设了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气氛。

其次, 我们经常精心地布置活动室。例如墙面布置, 我们在班级开设了“讲文明、懂礼貌, 我是祖国的好娃娃”的评比栏, 并且常常在教室的阅读区投放文明礼貌方面的字卡、图片、书籍, 如童话故事《一根羽毛》《五个金币》等, 使幼儿在欣赏的同时, 受到故事内容的感染。我们欣喜地看到, 由于各种文明教育融入环境中, 营造了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让幼儿生活在整洁、优美、文明的环境中, 感受到幼儿园环境的美, 引导幼儿要维护这种整洁、卫生, 爱护幼儿园的花草树木, 使幼儿自觉遵守, 学习文明礼貌。

二、日常生活中融入文明礼貌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很多契机可以随时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1. 晨间活动:

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 采用一对一成句的对话形式,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每天幼儿来园, 见到老师、小朋友要问好、问早;傍晚离园时会跟老师及小朋友说“再见”等, 让幼儿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增强文明意识。当有的小朋友不会主动问好时, 教师应主动做好幼儿的榜样——热情问候, 并且表扬和肯定讲礼貌的幼儿, 如“你真棒, 会向老师问好”等, 引导不主动或逃避向教师问好的幼儿。这样, 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礼貌问候。

2. 自由活动:

我们教育幼儿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 不争抢玩具, 不追逐冲撞;要学会协商、谦让、轮流、等待等。因为盥洗室面积小, 班上幼儿人数多, 再加上幼儿的交往能力不足, 同伴间容易发生争吵和打架的行为, 所以非常有必要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常用的交往方法, 让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遇到的麻烦。

3. 进餐:

进餐时, 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指导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独立进餐, 吃饭时不掉米粒、不挑食、不厌食、不剩饭, 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 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4. 午睡:

午睡时经常会发现幼儿说话、吵闹, 比如:在小床上跳动, 说话时越说越响, 甚至还会发出叫喊声……针对孩子们出现的这些不良行为, 我们以儿歌来教育:“小朋友, 快快来。我们一起睡个觉。上床脱鞋, 脱衣裤。不吵不闹, 盖好被子睡好觉。”这样教育幼儿安静午睡, 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 并迅速入睡, 做到不影响别人,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离园活动:

到了离园的时间, 幼儿会特别容易兴奋, 这就要求幼儿更要讲究文明, 不追逐、不吵闹, 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三、游戏中融入文明礼貌教育

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 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对幼儿进行各种习惯的培养, 尤其是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通过《小白兔拉小提琴》《爱插嘴的八哥鸟》《小熊请客》等表演游戏, 让幼儿感受到友爱同伴、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拉拉钩》《小娃娃跌倒了》《对不起, 没关系》《再见》等歌曲的表演, 巩固礼貌用语;也可以通过“客人到我家”“学做小客人”和“我是小招待”等主题游戏, 使幼儿身临其境, 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学会简单的社交礼仪, 学习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由于幼儿喜欢模仿, 但又缺乏行为的辨别能力, 所以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无声的教育, 因此, 为了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 家长首先要具有自觉的、文明礼貌的行为, 并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情中为孩子作出榜样。家长还应与学校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 保持一致, 力争取得教育的最佳效益。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要想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形成行为习惯,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只要我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 我相信: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我们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享受甘甜。

参考文献

[1]李翠英.幼儿文明礼貌教育浅探[J].南方论刊, 2002 (2) .

如何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 第5篇

一、学习礼貌用语。渗透文明礼貌的思想内涵

古人云:增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剑戟。可见语言文明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我们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幼儿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并要求做到“三会”,即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晨检、排队、早操、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等等。应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将文明礼貌的思想深入到生活、学习、交往的各个环节,做一个懂事、礼貌的好孩子。

二、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

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

(一)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幼儿园要围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这一主题来创设园内环境,在楼梯、过道、活动室外墙等醒目处张贴文明礼貌宣传语,如“请”“你好”“早上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每天念一念,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布置文明礼貌主题墙,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

(二)利用榜样的作用,让幼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和家人,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来园或离园时主动向同事、家长、小朋友问好和告别,接待家长及来园客人做到热情礼貌,处处为幼儿做出学习的榜样;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第一生活场所,幼儿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中,就需要家长能够配合幼儿教师,共同为幼儿打造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

(三)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礼貌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引导。针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摩擦,比如不小心打翻了别人的杯子,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大多数孩子都不会主动向别人表示歉意,喜欢用身体行动来处理问题的现象,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并结合自身经验和鲜活事例引导感化幼儿。

通过这些日常的渗透,孩子们能够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他们学会了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学会了热情礼貌地交谈,学会了尊敬老人、孝顺父母。

三、以教学、游戏活动为载体,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一)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

故事、儿歌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文学形式,容易使他们理解和接受。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富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礼貌用语,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用礼貌用语对话。在讲故事的同时,我也教孩子朗诵儿歌,如《有礼貌的好宝宝》《老师早》等。有些孩子朗诵儿歌后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听故事,朗诵儿歌,激发了孩子文明礼貌的思想意识。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幼儿喜欢玩游戏,很容易融入游戏的角色当中。为此,我还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他们会主动划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宝宝。游戏前提示幼儿,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妈妈的要爱护孩子,孩子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孩子们在玩积木时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大家一起动手搭建出自己喜爱的东西来。孩子们几个人一起搭积木,边搭边商量,各种想法融合在一起,经常会创造出让成人都意想不到的造型来。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练习。

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早晨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四、积极倡导家园共育。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我们要求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性、持续性。’

把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的内容及具体要求,通过家园联系告知家长,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引导孩子的思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为使幼儿的礼貌行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并巩固下来,我还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洗杯子时,引导孩子们排队等候,等到前面一个小朋友洗完了第二个再去洗,改变了以前洗杯子时混乱的局面。小朋友一起进餐,要说“大家请”才开始用餐。遇到小朋友过生日吃蛋糕,所有的小朋友都会主动向过生日的人送祝福,说些“谢谢你的蛋糕”之类的话。早上入园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大声向老师和小朋友说“早上好”,然后高高兴兴给爸爸妈妈说“再见”……就是这样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去教育孩子做一个有文明有礼貌的人。

幼儿的礼貌教育 第6篇

根据我园“十二五”科研课题《第二代独生子女背景下幼儿的礼貌教育策略的研究》的阶段要求, 2014年上半年, 我园重点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礼貌教育结合的研究。老师们根据礼貌教育和幼儿的年龄特点, 结合自身特长和教学实践,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改进, 尤其是对信息技术与礼貌教育的结合进行了新的探索。教师们在幼儿园传统礼貌教学模式基础上,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提炼出基于“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找错纠错的活动教学模式、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和基于角色扮演的活动教学模式。

一、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学教并重教学模式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学教并重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手段现代化、资源的多媒体化和教育环境的情景化教学过程中, 突出教师对礼貌言行基本内容的介绍、讲解, 突出教师对幼儿文明礼貌言行学习和练习的指导和组织。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刚开始接触礼貌教育、不甚熟悉文明礼貌知识的初始阶段。

如“大家排队轮流玩”的小班社会活动中, 执教的朱金婉老师请小朋友们观看“巧虎游园”的动画片第一段,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重点学习内容。如巧虎到游乐园去玩, 出现了什么问题?巧虎抢秋千玩对不对?谁能帮帮巧虎呢?应该怎么办?通过第一阶段动画的观看思考, 朱老师让幼儿第一次学说“大家一起玩, 轮流玩”。在幼儿观看第二段、第三段动画片时, 老师不断通过提问反复引导幼儿学说“大家排队玩, 轮流玩”。经过这样多次的重复练习和引导, 在第二次完整观看“巧虎游园”的动画片时, 孩子们马上不由自主地大声跟着说“大家一起玩, 轮流玩”, “大家排队玩, 轮流玩”。就这样, 幼儿在观看喜爱的动画片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学会并接受了玩大型玩具中的礼貌言行。

在中班健康活动“学会礼貌咳嗽、打喷嚏”中, 执教的朱志云老师请幼儿观看视频, 了解细菌是怎么使我们生病的。在看到视频中的小朋友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时, 孩子们都争着抢着说:他这样不对, 非常不礼貌, 会把疾病传给别人的!可问起咳嗽、打喷嚏的时候怎样才显得有礼貌的问题, 孩子们又说不上来。于是朱老师接着请大家观看视频里的正确做法: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卫生纸捂着嘴, 之后立即洗手或扔掉卫生纸。朱老师还亲自边演示边讲解步骤, 幼儿也饶有兴趣地学习模仿。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清晰演示, 教师的引导讲授, 幼儿的反复练习, 有效地帮助幼儿树立了正确的礼貌观念, 学会了礼貌的言行。

基于多媒体技术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 形象、直观, 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 使抽象的礼貌内容不再枯燥,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找错纠错活动教学模式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找错纠错活动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将收集到的含有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行图片或视频向幼儿展示, 请幼儿在其中找出错误的言行, 并提出纠正错误的正确做法。找错纠错活动教学模式较适合在已具有一定礼貌观念意识和行为的幼儿中开展。

在大班亲子社会活动“大手牵小手, 争做文明好家庭”中, 执教的张黎老师邀请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参加活动, 并请家长与幼儿分为两组, 以抢答竞赛的形式指出网络上下载的视频中有哪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一听到要和爸爸妈妈在竞赛抢答中比高低, 孩子们就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很快就找出视频中人们在公共汽车上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不给老人让座、不排队上车、乱拍窗户、用脚踢栏杆、乱吐乱扔果壳纸屑等等。张老师再请大家观看一段动画片, 请家长组和幼儿组快速抢答餐厅里和旅游景点内的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孩子们又立即找出视频中的“在餐厅里大声说话、把吃剩的食物乱扔、乱喂鸽子、站在雕塑上照相、在景物上刻字”等等不文明行为。找出问题后, 张老师请大家再次观看视频, 让家长组和幼儿组针对问题给出建议。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应该排队上车;看到老人应该主动让座;吃东西应该将果壳纸屑扔进塑料袋, 下车时再扔进垃圾桶里;不能随意损坏公共汽车上的座椅和窗户栏杆;餐厅就餐应该小声说话, 不要打搅别人;站着与雕塑合影;不能乱刻乱画等等。孩子们七嘴八舌、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家长们看在眼里, 喜在心头, 甘愿认输, 乐得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可爱的孩子们。

找错纠错活动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技术, 有效地延伸扩展了教学内容, 拓展了幼儿的生活空间, 使幼儿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帮助幼儿提高了对礼貌言行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 对已形成的文明礼貌意识和行为起到了很好的印证巩固的作用。

三、案例讨论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能把具体案例运用到礼貌教学中, 使礼貌教育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 有助于幼儿将礼貌意识与行为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有助于帮助幼儿反思生活中不礼貌、不恰当的行为, 并能马上修正, 逐步提高个人素养。

在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请客”中, 执教的何青老师请幼儿观看“小熊请客”PPT动画视频。在连续完整观看了两遍故事后, 何老师引导孩子们围绕“小熊请客”这个故事案例进行讨论。老师问:小熊请客做了哪些准备? (抹桌子、端菜) 端的什么菜? (小虫子、鱼、肉骨头, 都是小鸡、小猫、小狗喜欢吃的食物) 小花猫、小花狗、小鸡是怎么做客的? (小花猫送给小熊一块点心;小狗轻轻敲门并送上礼物, 有礼貌;小鸡说喜欢吃虫子, 谢谢小熊!) 小熊他们为什么不欢迎狐狸? (狐狸重重地敲门, 好吃懒做, 让别人拿东西给它吃, 没礼貌) 小朋友想想, 如果我们当主人, 请朋友来家做客该怎样做呢?如果我们到别人家做客应该怎样做才对呢?何老师不失时机地将话题引向幼儿生活中请客、作客的礼貌言行, 通过多轮讨论, 使孩子们很快就意识到:做小主人时, 待客要礼貌周到, 照顾好客人;做小客人时, 可送上礼物, 表达心意, 举止要文明, 且要恰当地表示谢意。何老师通过小熊请客案例的讨论成功地帮助孩子们明白了生活中请客、作客的礼貌言行, 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在案例讨论教学模式中,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案例生动、形象, 极易于幼儿理解。在教师引导下, 幼儿都能对精选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案例大胆陈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开展有意义的讨论, 较快地获得了相应的礼貌知识。

四、基于角色扮演的活动教学模式

基于角色扮演的活动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将礼貌教育内容置于一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真实任务情境”中, 让幼儿承担其中一个“角色”, 推动幼儿置身其中去完成假设的任务。

在大班语言活动“好朋友握握手”中, 执教的喻贝妮老师请幼儿欣赏了PPT课件展示的故事, 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在此基础上, 喻老师请幼儿带上动物头饰, 分别扮演小猴、大公鸡、小刺猬、小黄鸭等角色, 表演小猴子找朋友的过程。喻老师鼓励幼儿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说故事中礼貌交友的短句。表演结束后, 喻老师又请孩子们每人找几个小伙伴做朋友, 并大声地说出他的优点, 让幼儿比比, 看谁找的朋友多。角色扮演令孩子们兴奋不已, 在老师的引导下, 幼儿较好地完成了学说故事中礼貌交友短句的任务。在完成找几个小伙伴做朋友的任务中, 孩子们更为活跃, 在运用礼貌交友短句上更加纯熟, 内容更为多样, 如XXX, 你聪明能干又很帅, 我想跟你交朋友, 可以吗?XX, 你做事认真, 乐于帮助别人, 我想跟你交朋友, 可以吗?……每个孩子在大胆扮演角色的过程中, 成功地学会了用适当的礼貌短句交朋友。

基于角色扮演的礼貌教育模式注重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教师通过挖掘和引发幼儿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从幼儿兴趣和情感需要出发, 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和展现礼貌行为的机会, 使他们在实践中强化礼貌认识, 提升文明素养。角色扮演的教育模式在促使幼儿将文明礼貌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文明礼貌言行上,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以上基于“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找错纠错的活动教学模式、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和基于角色扮演的活动教学模式等四类教学模式虽然激发了幼儿学习礼貌言行的学习兴趣, 改善了礼貌教育的方式, 提高了礼貌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但无一例外都是教师唱主角, 都是由老师设置教学内容、寻找相关教学资料、设计教学方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教学具……, 整个教学过程均由教师全程把控, 幼儿在其间只获得有限的施展空间, 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 我认为,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礼貌教育结合教学模式中, 还应大力推出基于幼儿自主参与的活动教学模式。

当然, 基于幼儿自主参与的活动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机智要求更高, 有时教师更像一位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因此, 教师要开拓视野, 提高专业素养, 进一步提升引导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浅析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第7篇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让幼儿自觉规范文明礼貌行为

教育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礼貌的培养是必要的, 幼儿出生时都是一样的, 但是从后天教育环境来看, 便会产生两种发展趋势, 好的环境使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坏的环境不能使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因此, 幼儿所处环境的好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幼儿的天性是喜欢模仿周围的一些人, 如爸爸、妈妈、老师等等。周围人的行为是幼儿模仿的重要资源, 同时也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资源。所以,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的文明礼貌进行培养。

1.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幼儿经常生活的场所就是幼儿园, 所以, 在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 我们教师会设计一些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 我们会在幼儿园中放一些幼儿喜欢玩的玩具。例如, 安全魔方、摩天转轮、自制玩教具等, 利用这些玩具的色彩和一些有趣的地方, 来吸引幼儿的注意。他们进入教室的时候, 墙面装饰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墙面上有文明礼貌的卡通图片, 还有动手操作的墙面玩具, 巩固幼儿礼貌用语运用, 每个月还会开展有关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最后还会不定时间的进行“礼仪小标兵”“礼貌小标兵”等评比活动,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2.利用榜样示范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我们说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模仿, 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最愿意模仿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人、自己最亲近的人、自己的伙伴等, 老师和父母以及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要用自己热情、礼貌、友好的态度去影响幼儿。同时要求家长要仪表整洁端庄, 谈吐举止文明礼貌, 处处做孩子的榜样, 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教会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要有礼貌, 能主动和人们打招呼, 教师和家长多鼓励、多肯定幼儿的言行, 这样就能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

3.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很多时候幼儿的文明礼貌是生活的经验给予的, 因此,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 生活经验是他们举止文明的源泉。教师在幼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教育他们如果同伴遇到了麻烦, 我们要帮助他们, 而被帮忙的幼儿应该说“谢谢”, 而帮助他的幼儿应该说“不客气”。很多的东西都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学会的, 所以, 就是那样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也会成为幼儿文明礼貌的一部分。而这些礼貌行为需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渐渐地发现。比如, 在喝水时, 幼儿都排队去接水, 后面排队的亮亮着急推前面的豆豆, 豆豆的水洒了一身, 这时, 亮亮马上就跟豆豆说:“对不起。”而豆豆不情愿地小声说:“没关系。”但豆豆也没有不高兴, 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教师这时发现马上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肯定亮亮做错事要赔礼道歉, 被赔礼的一方也要有礼貌地回应对方。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 幼儿会辨别好坏、是非, 能模仿别人, 并积累一些有关经验, 这样幼儿就掌握了一种文明礼貌的方式, 看见其他的人有困难就会帮助, 不仅形成了尊重老师的习惯, 同时还要教育幼儿在家里尊重长辈。

二、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为载体,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培养幼儿形成一种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幼儿参加一些文明礼貌方面的活动。以下将列举一些幼儿在参加活动的过程当中形成的一些文明礼貌的习惯。

1.通过故事、儿歌等萌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

故事、儿歌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他们更容易理解里边的人物与所要表达的意思, 因此, 在平时讲故事的时候经常添加一些关于文明礼貌方面的词语, 并希望他们有所感, 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行为之中。当教师再给幼儿讲关于“孔融让梨”故事的时候, 其中的孔融虽然年龄小但是特别懂礼貌, 每次吃梨的时候都要把大梨让给哥哥,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文明礼貌, 而且是一个尊敬兄长文明礼貌的典范。所以在给幼儿讲关于这个故事的时候, 让幼儿自己去感悟孔融的行为, 并教育幼儿回家吃好吃的, 要向孔融学习, 把大的分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父母, 并能在生活当中按照这样的行为去做。

2.通过游戏, 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幼儿时期喜欢玩各种游戏, 教师应该巧妙地把文明礼貌运用到游戏当中, 尽量地用一些鲜明的例子去和幼儿展开游戏, 让他们体会到文明礼貌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依据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去亲身地感受。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的转换, 如, 在教育活动《我错了》中, 亮亮 (化名) 扮演小花猫, 萱萱 (化名) 扮演小白兔, 小花猫和小白兔在一起游戏, 小花猫不小心把小白兔碰倒了, 小花猫赶忙对小白兔说:“对不起。”小白兔说:“没关系。”让萱萱和亮亮互换一下, 萱萱扮演小花猫, 亮亮扮演小白兔, 萱萱碰倒了亮亮, 萱萱该说什么?萱萱说:“对不起。”亮亮说:“没关系。”让幼儿掌握不同的礼貌方面的用语等等。

所有的礼貌行为都应该源于平时的日常生活, 因此, 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们在教育幼儿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要有形成这种文明礼貌的习惯。只有教师耐心地引导, 才能让幼儿加以改正。

三、让幼儿体验一些不良行为与行为的后果, 以此培养幼儿的文明习惯

日常的生活中, 幼儿总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 但我们要随时改正他们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例如, 有一位幼儿的母亲曾跟我讲过这样的故事, 她说:幼儿在早晨起床没有一个良好的刷牙习惯, 当母亲去劝说他的时候, 他会顶撞母亲, 并且坚决地抵制, 听到母亲反映幼儿的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用细腻的语言告诉幼儿, 不刷牙牙齿就会长小虫虫, 牙齿就会生病形成龋齿, 会影响我们牙齿的美观和健康。还有很多的父母反映由于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幼儿特别喜欢玩电子游戏, 自然而然会接触一些电子产品, 因为幼儿的视力还很不健全, 对他们的视力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不同的幼儿要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爱好、家庭关系和生活条件, 分析他们产生这样或那样行为的原因, 耐心细致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与家长密切配合, 有效地帮助幼儿在家庭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不断地、每时每刻地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如果幼儿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对于国家来说失去了新鲜的血洗, 对于幼儿来说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修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应该注意细节, 注意幼儿的习惯, 从幼儿思想行为的各个方面加以指导, 让他们拥有更好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策略 第8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 文明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 良好的礼仪习惯已成为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而无数的研究表明, 幼儿期不仅是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 更是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其文明行为的关键时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人格教育依赖于6岁前的培养”。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让幼儿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是学前教育中社会领域方面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 我园在日常的保教过程中积极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

一、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结合“我是礼仪小明星”教育, 我园开展了“小小礼仪官”和“从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活动。活动中, 孩子们表演了自编的节目:边唱边跳的《问候歌》、朗朗上口的儿歌《对不起, 没关系》以及生动的故事表演《谢谢您》, 还开展了以“尊老爱幼”为主题的故事讲演活动, 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礼貌用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强化了幼儿对礼貌用语的学习和使用。

环境对幼儿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也有重要的作用。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 有秩序的、整洁的、和谐欢乐的教育环境以及有规律的生活、人与人之间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环境都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条件。如, 家庭成员之间若能互相体谅, 孩子就能学会体贴他人。因此, 教师、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用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影响幼儿, 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和习惯的养成。

二、在丰富的游戏中巩固幼儿的礼貌行为

游戏是儿童的最爱, 在游戏中幼儿能找到无穷的乐趣, 并乐此不疲。所以, 通过游戏对幼儿实施礼貌教育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笔者发现幼儿每次从户外进教室时都会出现拥挤的现象, 就故意站在走廊里不让学生通过, 并告诉他们每人说一句“魔语”才能过去。孩子们立刻开始动脑筋了, 一个小朋友说:“老师, 请您靠边一点, 我要过去。”笔者立刻表扬他:“‘魔语’说对了, 老师同意放行!”其他小朋友见状也觉得很有趣, 纷纷跑过来和笔者玩起了“魔语”游戏。有时笔者也会有意地主动给小朋友让道, 使孩子学习如何致谢。多次的练习使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商量着解决问题, 进教室拥挤的现象减少了, 而且常常会听到“你先走吧”、“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

三、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随机教育

幼儿的意志力薄弱, 行为不稳定, 自制力也较差, 为了使幼儿的礼貌行为成为一种习惯被巩固下来, 教师一定要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就是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 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的教育方法。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 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里, 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注重家庭教育, 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言行产生深刻的影响。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 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 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语气说:“这孩子精得很, 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 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 不管要什么都会想尽办法拿到手”等, 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 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个性。因此, 家长在待人接物时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 尊老爱幼, 关心他人, 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和谐的重要, 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农村幼儿礼貌用语习惯培养的探索 第9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农村,文明礼貌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这足以说明“礼”是人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体现,是立身之本。幼儿时期是文明礼貌用语学习的重要时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在幼儿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应该把文明礼貌用语教育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农村幼儿文明礼貌用语缺失的原因分析

以笔者这几年在农村的工作经历和对农村幼儿家庭的了解,农村幼儿文明礼貌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留守儿童较多,幼儿缺少教育。在苏北农村,种田收入微薄,很多年轻父母去发达城市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就落到了祖辈的肩上。由于一些老人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缺失,孩子的文明礼仪素养就显得很欠缺,甚至不少儿童使用不文明语言。比如,有孩子离园时, 表示想在幼儿园的大型玩具上再玩会儿,可是爷爷、奶奶急着回家干农活,孩子偏偏不走,于是,老人就和孩子急,三句没说完, 就开始用不文明的语言骂孩子。可见,很多时候,家长没能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孩子良好的行为及语言教育,错失教育契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文明礼仪的发展。

(2)家长意识淡薄,缺少言传身教。在一些农村家庭中,存在着家长不注重文明礼貌的现象。比如,早晨家长送幼儿来园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些家长的言行体现不出文明素质,和老师说话时甚至没有称呼,如果有要交待的事情,就说:“唉、唉、 唉———我家小孩有点儿不舒服,如果有什么事打电话给我……” 下午幼儿离园时,家长要把接送卡交给老师。孩子还没来得及说“再见”,就急匆匆拉着孩子走了。有一次,我班的小美病了, 咳嗽得厉害,家长来接孩子去打针,家长把接送卡交给我,小美和我说了再见,此时班上的钱老师带着一些幼儿去卫生间小便, 小美就要去找钱老师说再见,这时,她的家长说了一句“:再什么见呀!快点走。”接着,拉着孩子就走了……家长文明礼貌意识淡薄,势必会言传身教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3)网络的影响。现在社会发展迅捷,信息传递快速,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内容中的一部分。一些年轻家长特别爱玩电脑, 网络上、游戏中有许多不文明的语言,而孩子们年龄小,认知能力非常低,但对一些新鲜事物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对那些不文明语言,孩子爱模仿,且一学就会,这是导致农村幼儿文明用语缺失的另一原因。

二、农村幼儿文明礼貌用语培养办法

正确地引导和规范农村幼儿文明礼貌用语,已迫在眉睫。 针对农村幼儿文明礼貌用语教育现状,笔者在幼儿教育实践中, 采取三项举措,效果显著。

(1)改变家长观念,家园通力合作。要想正确引导幼儿文明礼貌用语的发展,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成长时刻受家长的影响,因此要求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要高度保持一致。农村幼儿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们文化层次低,我们便通过家长会、面谈、校信通等多种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慢慢地给他们“洗脑”,教给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有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让他们懂得:家长粗暴,孩子的处事方式也会粗暴。家长循循善诱,亲切开明,孩子也会是一个明事理的孩子。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榜样,给孩子创设一个文明礼貌、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只有家园一致,通力配合, 才能带领孩子驶向文明的彼岸。

(2)创设文明礼貌用语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为幼儿创设条件,营造教育氛围。比如,幼儿每次在户外活动时都容易出现拥挤的现象,我就有意识地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告诉孩子们要相互谦让,有序玩耍。一天,强强刚滑滑梯下来,就抢到其他小朋友前面,后面的孩子纷纷跑过来告诉我: “老师,强强插队!”我看了看强强,他因为小朋友的告状脸涨得通红,于是我走过摸摸小家伙的头,对他说:“强强是不是喜欢玩滑梯?”“是!”“那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喜欢玩?”“是的。”“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有序地玩呢?”小家伙点点头, 在接下来的玩耍过程中,再没有发生这样的事。融教育于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中,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商量着解决问题,懂得了分享,学会了相互谦让,而且常常会听到 “谢谢你”“不客气”“没关系”等文明礼貌用语。

(3)开设园本礼仪课程,实施礼仪教育。经过几年的积累, 我园已经逐步形成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园本特色,每周固定时间,各班开展礼仪特色活动,对孩子们实施礼仪方面的教学。定期举行一些文明礼仪成果展示,比如:礼仪操、情景剧表演、绘本阅读等。正是这些礼仪教学活动、成果展示活动的实施,才使得孩子们掌握了礼仪方面的各种知识,并使之融进了孩子的生活,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好地受到礼仪教育的熏陶和影响。

三、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孩子品德形成、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实施品德教育,让孩子成为有内涵、有修养的文明人。

参考文献

[1]季海燕.论农村幼儿教育中的文明礼貌用语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

谈孩子的礼貌教育 第10篇

然而,做过父母的也许都经历过这樣的情形:“宝宝跟阿姨说再见”,孩子的妈妈催促着,可是孩子就是害羞,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对礼貌的理解,跟大人有很大不同。所以对学前孩子进行礼貌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要冤枉孩子

学前的孩子还不十分懂得在一定的场合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小明在家和朋友小强玩积木,他的爸爸和小强的爸爸在客厅谈话,突然小明大声问小强的爸爸:“你们什么时候走哇?”小强的爸爸很尴尬,但小明的爸爸却问他:“你为什么这样问呢?”结果小明说:“如果留在这儿,我们就会搭好一座大房子了。”原来他并不是真的无礼。

二、让孩子为别人做点事

学前的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独生子女长期养成的习惯,也是很自然的。

尽管如此,但是他们也常常感到帮助别人是件有意思的事。当某个孩子帮助了别人的时候,别人的承认和赞扬往往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其实,很多孩子都能做,而且喜欢做这样的事情,跑跑腿,送个消息,让个坐,拿个烟灰缸,摆放好自己弄乱了的东西。孩子一旦养成了习惯,他们就能主动地帮助大人或小伙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自己也感到很光荣。所以,在家庭中,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帮助别人的机会。

三、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习

模仿是小孩的本能,他们看见什么,就学什么。所以,大人之间的礼貌和他们对孩子的态度非常重要。让孩子多见识一下互相问候、道别、道歉的场面,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孩子有时也会对这些事情感到茫然,这也不必着急,只要这些事情自然、诚恳,孩子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此外,孩子在模仿的同时,也在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常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办事,大人不必事事干预。随着孩子的长大,总有一天,他们将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和朋友的尊敬与爱。

四、要善于开发幼儿的潜力

幼儿有着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论是摸得着,还是看得见的,在他们的小脑袋里都会转化为千奇百怪的问号。在他们的问号里,就预示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把他们的潜力发挥出来,挖掘出来,让文明道德从小在他们的脑海里扎下根,在他们的行为上有规范的表现。在形成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化文明程度的提高。

幼儿的礼貌教育 第11篇

1. 不愿说。

来园时总是能看到这样一幕, 大人不停催着:“快和老师打招呼。”孩子却低着头躲在大人身边。这时老师会亲切地跟着说上一句:“XXX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一定会跟老师说的。”结果孩子还是一声不吭, 家长为了避免尴尬, 开始谴责孩子的行为。

2. 不会说。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时出现这样的告状事件, “老师, 他没有和我说谢谢。”“老师, 他撞了我没说对不起。”出现这些行为的幼儿不知道在请求帮助时需要说“请”, 在得到帮助时需要说“谢谢”, 等等。更甚者一些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 会使用粗话或脏话。

为何小班幼儿会出现以上的行为,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缺乏使用礼貌用语的主动性。有些幼儿对于礼貌用语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但是使用礼貌用语的主动性不够。一方面是因为日常使用礼貌用语时, 都是大人要求的, 很少有幼儿自身需求出发的;另一方面, 不少幼儿是由祖辈养育的, 祖辈呵护过度, 相对的, 幼儿在与人交往时的主动性比较缺乏。 (2) 缺少对礼貌用语的理解与使用。这些幼儿在家中都是宠儿, 大人事事都顺着孩子, 幼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大人就会帮孩子把事情办得舒舒服服的, 甚至孩子犯了错还一味地袒护, 所以这些幼儿对于礼貌用语的接触比较少, 使用的经验更是少。 (3) 缺失良好的语言环境。有些幼儿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或是家长使用粗话、脏话的情况比较多, 耳濡目染之下, 幼儿把这些粗话、脏话理解成是合理的, 致使幼儿的经验中就形成了思维定式, 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幼儿园中。

二、我会说、我愿说———其乐融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指挥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小班幼儿可塑性大、模仿力强, 是学说礼貌用语的敏感期。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 采取了以下的几项措施。

1. 目标分解, 小步递进。

目标分解是将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的小目标, 着眼于一个个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 循序渐进, 降低学习难度, 从而达到目标。

孩子学说礼貌用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因此我们根据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 将学说礼貌用语的目标进行分解, 分阶段进行实施。如, 在小班第一学期将目标确定为: (1) 学习在来园时与老师说“早上好”; (2) 学习在离园时与老师说“再见”; (3) 能尝试在来园与离园时与同伴说“早上好”、“你好”、“再见”; (4) 能在与同伴游戏时使用“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2. 体验学习, 趣味浓浓。

故事、儿歌是幼儿喜爱的文学形式, 通过文学作品渗透学说礼貌用语的教育,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选取及设计了一些简单易懂有、一定趣味性的儿歌故事进行体验式学习。如《小猴学说甜甜话》的故事, 又将教室布置成游乐场的场景。并提供了角色头饰、布偶等, 让孩子体验儿歌故事的发展。孩子在这些形象有趣的儿歌故事中, 不但体验了学习儿歌故事的乐趣, 同时也学会了说其中的一些礼貌用语。

3. 奖励激励, 兴致盎然。

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决定了小班幼儿的坚持性差。因此必要的奖励机制能较好地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 从而增强对活动的坚持性。我们在教室里创设了“我是文明宝宝”的墙面, 每天及时对孩子的表现给予红花的奖励, 一个月下来统计红花较多的孩子评为“文明宝宝”, 颁发相应的奖状。直观形象的奖励, 使得孩子们每天都会结伴徘徊在墙面前, 互相比较自己的红花。孩子之间良性的竞争, 坚定了孩子坚持的信念, 孩子们对于学说礼貌用语的热情日益高涨。

4. 角色游戏, 学以所用。

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实践练习, 学说礼貌用语, 可以避免机械的模仿所带来的枯燥、乏味。如:在“娃娃家”、“小医院”中创设了做客、过生日、看病等主题内容, 使幼儿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学说及巩固“谢谢, 不用谢, 对不起, 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同时, 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还学会了判断何种场合需要用怎样的礼貌用语。

5. 调查追踪, 纵横比较。

调查法是指将一个具体对象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其具体状态和发生、发展过程, 并以此了解和分析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对象, 这样有利于根据诊断原因提出改进和治疗方法, 便于对症下药和解决问题。我们根据分解的目标制定了调查计划, 设计了相应的调查记录表, 对每个孩子进行观察跟踪记录。定期对每个孩子及班级整体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不但可以清楚了解每个孩子及班级整体的目标达成情况, 同时也能分析哪些措施是长时有效的, 哪些措施是短时有效的, 可以做何调整。

6. 多重榜样, 潜移默化。

小班幼儿好模仿, 老师及同伴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范本, 我们抓住这个教育契机, 从榜样入手帮助幼儿学说礼貌用语。 (1) 教师的榜样示范。幼儿最喜欢模仿的就是老师的行为举止, 班级老师之间的文明礼貌, 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时时、处处、事事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 让幼儿随时都能得到礼貌用语的感染。 (2) 同伴的榜样示范。在幼儿园, 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 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因此只要幼儿有礼貌的行为笔者都会告诉小朋友, “多多不小心撞了依依, 但马上说了‘对不起’, 真有礼貌。”“琪琪帮恬恬拉拉链, 恬恬对琪琪说了‘谢谢’, 真有礼貌。”渐渐地孩子在自己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也会学着说一说, 孩子学会的礼貌用语越来越多了。

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会带给幼儿积极的情感及交往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受益”。文明礼貌教育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 只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有效的措施, 才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上一篇:日记审计下一篇:中小外贸服装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