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引入策略

2024-07-05

EPC引入策略(精选4篇)

EPC引入策略 第1篇

关键词:TD-LTE核心网,EPC引入策略,组网方案

现阶段, 中国移动已经开始采用2G/3G核心网, 通过融合组网方式, 对中国移动网络系统进行优化, 这种TD-LTE核心网的应用, 有效的提高了网络运营质量, 简化了信号流程, 降低了运营成本, 同时对网络组织的构成起到了简化作用, 减少了其运维难度。2G/3G核心网将是我国网络的主要演变方式。

一、TD-LTE/EPC系统

LTE是3G网络的演变版本, 在2004年由3GPP提出。它是一种适用于3G无限网络的一种网络系统, 使接入系统更高速、更高效, 同时对其分组数据起到了很好的优化作用, 将无线接入技术引进了无线网络。TD-LTE核心网的EPC系统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飞速增长的网络用户需求, 通过网络技术的改革和创新, 促进移动通信理念的变革, 使其保持3G网络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同时也有效的填补了3G网络和4G网络之间的技术落差。

TD-LTE是一种由e Node B构成的无线接入技术, 这种无线网络模式被称之为E-UTRAN。EPC系统是E-U-TRAN无线网络的核心系统。2004年10月, 希腊雅典会议开启了IP分组核心网的演变项目SAE, 并且在开始阶段将网络系统更新为EPC系统。

二、EPC核心网的网元功能

EPC系统主要是由移动网络管理设备、分组数据网关、服务网关、计费网关、计费控制单元、用户服务器、区域服务器等功能单元构成。其中, P-GW和S-GW可以合设也可以分设。 (1) 移动网络管理设备: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和信号处理, 功能主要包括:跟踪区域数据管理;NAS信号及安全保护;对S-GW和P-GW的架构选择;切换MME时对其架构的选择;切换2G/3G网络时SGSN的选择;承载、鉴权、漫游控制等管理;核心网络的系统网络节点的移动性管理;信号的监听等。 (2) 服务网关:在对无限网络进行e Node系统切换时, 协同完成其系统的重排序功能;在3G网络的接入系统切换中的S4接口, 实现网络路由系统运营;侦听数据分组的前转和路由;根据不同的QCI、QCI和UE上下行链路进行相关计费。 (3) 分组数据网关:分组网络数据的转发和路由;3G网络的Anchoe功能;IP地址的分配功能;接入PDN的分组网关功能;对用户分组数据进行过滤;侦听分组数据;计费和相关执行策略的执行功能;DIP功能;业务计费功能;上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及表明其传送标记;上下行服务计费和售后反馈控制。 (4) 区域服务器:为EPC系统提供客户端;对其网元、终端提供区域解析。 (5) 用户服务器:储存用户合约信息和相关信息数据库的组成。主要功能有:用户相关信息的储存;签约管理和监管 (用户网路类型选择限制, 用户信息限制, 对不同用户的信息管理) , 支持多种卡类和方式的鉴权;不同区域和子系统的呼叫控制;对话管理;实体互通等。 (6) 计费网关:对EPC网络系统架构的计费节点进行数据处理, 同时将相关信息传达至SGSN;对CG完成的计费清单进行监察处理, 并且纠正其中错误的部分。完成格式化处理之后, 标准格式的计费数据清单交给部门主管。

三、EPC系统与其他网络之间的关系

EPC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高速的数据分组服务, 其功能类似2G/3G网络的分组域, 提供更高效的数据传送宽带, 是TD-LTE唯一的核心网络。EPC系统与其他网络之间的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四、EPC核心网路引入策略

EPC核心网络引3G无线网络时, 首先要考虑其在各子系统的业务定位, 结合无线网络的系统思路综合考虑其引入策略。

4.1TD-LTE网络业务定位

对中国移动的TD-LTE进行业务预判。

(1) 系统运行的商用初期:①用户, “数据卡”用户, 使用新的USIM卡、IMSI号码段, 使用多模数据卡终端;②业务, 支持数据业务和短信业务;③漫游和切换, 支持网内漫游, 支持网内切换。

(2) 进入商用阶段:①用户, 除了数据卡用户以外, 将出现固定的MSISDN号码, 不对其终端用户进行登记记录;②业务, 除了发展数据和信息业务外, 支持手机语音业务。

五、EPC核心网络引入策略

不同阶段的TD-LTE业务拥有不同定位, 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1) 对于新建的3G无线网络核心网元, 初期应只负责LTE的网络接入, 后期根据发展需求, 再逐一增加接入用户。初期的GPRS网络功能升级简单, 能与EPC网元互通, 后期通过设备能力对网络拓展部分进行升级和改造。这种引入方法相对简单, 适用于小规模的网络建设。

(2) 新建无线网络核心网元时, 接入3G业务, 将现有的GPRS进行设备升级和改造使之融入核心网络。这种引入方式相对复杂, 但是其对设备配置要求很高, 设备升级和网络升级必须同时进行, 在引入过程中对本网有干扰。

六、EPC与GPRS网络融合组网方案

6.1融合组网原则

(1) 对现在网络影响要降到最低; (2) 初期的网络建设尽量简单化; (3) 控制成本最低; (4) 满足LTE网络持续发展要求。

6.2融合网元部署建议

(1) HSS/HLR

融入HSS/HLR必须具备网络业务逻辑、SAE业务逻辑、HLR数据库功能。①在商用初期, 用户为数据卡用户, 不需要对其进行换号或登记, 采用新建的HSS/HLR融入方式。为了避免对3G网络的影响, 初期只负责TD-LTE用户, 网络稳定后, 再对其他3G用户负责。尤其是在商用的初期, 很多的规章制度还不是很完善, 很多的操作流程还需要进一步修改, 所以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 一定要更加注意。这样, 才会使网络在商用初期的应用得到更有利的保证。②网络进入商用模式之后, 可以采用两种方案:一是开发业务城市的HLR全面升级网络系统配置;二是支持业务城市新建HSS/HLR网络, 逐步更换现网。在整个网络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合理的商用模式为依据, 使得网络可以更好的进入到商用模式之中去。我们这样做, 不仅仅是在对用户负责, 更是在对整个网络进入商用模式的发展负责。

(2) MME/SGSN

融合MME/SGN部署时应该考虑以下两个阶段。①商用初期, 为避免对3G网络造成影响, 应该将新建设备融合, 接入原有TD-LTE无线网络, 网络稳定之后, 再利用设备率慢慢接入3G网络。②商用阶段, 将融合设备直接接入LTE、3G网络中, 同时对系统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对其进行同步业务处理, 减少LTE和3G网络之间的RA更新, 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商用的正式阶段, 说明整个的模式在初期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进入商用阶段, 也是TD-LTE核心网EPC引入策略的重要发展。不论是对现有的经济建设, 还是对未来的经济发展, 都有着至关只要的作用。

(3) 融合CG部署。

①商用初期, 为避免对其3G网络造成影响, 应采用新建的融合设备, 初期仅对LTE进行计费, 网络稳定之后, 考虑其设备利用情况, 再确定3G网络计费时间。②商用阶段, 在新建设备的同时对部分CG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

(4) 融合DNS部署

建立EPC核心网络时, 为了根DNS和城市内的DNS相互融合, 应该对DNS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 将城市内的DNS升级为融合DNS, 根DNS升级为融合根DNS, 在GPRS功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将其引入EPC区域系统中, 期间可以进行查找和权属查询。在整个EPC区域系统中, 做到融合DNS部署。

(5) 融合SAE部署

在融合SAE部署时应该分段考虑:①商用初期, 为了避免对3G网络造成影响, 应该新建融合设备, 初期接入TD-LTE网络, 网络稳定之后, 对其设备利用率进行考察和分析, 再确定接入3G网络的时间。②商用阶段, 将新建设备融合接入3G无线网络用户中, 同时对GGN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 改造过程中, 需要考虑GGSN设备性能、设备容量和覆盖区域中的TD-LTE业务需求, 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结论:目前我国3G网络的核心系统EPC有三个标准版本:R8、R9、R10, 更新系统定义了EPS架构的全新接口协议, 这种架构是LTE和EPC的组成构架。新的网络架构中, 其主要系统和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系统全面升级。同时还确定了CS Fall、SRVCC、Home B、e Node等功能的新定义, 第一项系统的更新在2008年完成, 在2009年被正式应用于我国3G无限网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网络时代已经到来, 本文结合实际, 对我国TD-LTE核心网EPC引入策略及组网方案进行分析, 提出了很多有意的想法, 为我国我国TD-LTE核心网EPC引入策略及组网方案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笔者相信, 只要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 我国TD-LTE核心网EPC引入策略及组网方案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均, 吴倩, 周远明.TD-LTE核心网EPC引入策略及组网方案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2 (2)

[2]程鸿雁.LTE核心网EPC融合演进解决方案[J].电信技术, 2013 (4)

[3]王楠.TD-SCDMA向TD-LTE演进组网方案研究及现网测试验证[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3)

[4]刘娇阳.基于TD-LTE系统同频干扰和组网方案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 2012 (6)

[5]庄重, 王艳.EPC引入初期分组域核心网组网方式浅析[J].山东通信技术, 2012 (9)

EPC引入策略 第2篇

1.1 EPC技术特征

演进分组核心网 (EPC, Evolveb Packet Core) 是LTE对应的核心网架构, 旨在满足3GPP提出的网络持续演进和增强要求, 为运营商、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EPC的目标, 是制定一个高数据率、低延迟、数据分组化、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具有可移植性的3GPP系统框架结构。

EPC网络的主要特征包括:

(1) Qo S机制进一步完善, 能够支持端到端的Qo S保证;

(2) 全面分组化, 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纯分组接入, 不再提供电路域业务;

(3) 支持多接入技术, 既支持与现有3GPP系统的互通, 也支持非3GPP网络 (如WLAN、Wi MAX) 的接入, 并且支持用户在3GPP网络和非3GPP网络之间的漫游、切换;

(4) 增加对实时业务的支持。简化网络架构, 简化用户业务连接建立信令流程, 缩短业务连接时延;

(5) 网络层次扁平化。用户面节点尽量压缩, 接入网取消RNC, 核心网用户面节点在非漫游时合并为一个。

1.2 EPC网络架构

EPC网络主要网元包括移动性管理设备MME、服务网关S-GW、分组数据网关P-GW、存储用户签约信息的HSS和策略控制单元PCRF,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实际使用中, S-GW和P-GW可以合设。MME位于控制平面, 负责控制会话的建立;S-GW是连接E-UTRAN的分组数据接口的终点, 当终端在E-U-TRAN中的不同e Node B间移动时, S-GW作为本地的移动锚点;P-GW是连接分组数据网络的分组数据接口的终点, 作为连接外部分组数据网络的锚点, P-GW还支持策略增强功能以及分组过滤和增强的计费功能;HSS的功能跟HLR的功能基本相似, 用于用户数据管理;PCRF主要负责Qos策略下发。新增接口中S11接口明确采用GTP协议, S6a接口采用Diameter协议。

2 EPC与GPRS系统比较

目前, 国内移动运营商2G/3G融合的分组域结构一般采用图2中的第一种方式, 即SGSN同时具有控制和承载功能, 用户面数据经过SGSN转发。为了在3G数据业务流量大时节约SGSN用户面容量, 3GPP在其R7版本中引入了Direct Tunnel (简称DT) 方案, 即图2中的第二种方式, DT将3G用户面双隧道改为RNC与GGSN的直达隧道, 以减少数据传输延迟, 降低SGSN对用户面的能力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控制承载分离架构, 但无法使SGSN完全去除用户面功能。DT架构并不是分组域向EPC演进的必经阶段, 且国内运营商暂没有引入需求。

EPC架构完全实现了控制承载分离架构, 较之GPRS结构, 有许多相似点, 也有许多新特点。

(1) 两者的相似点

1) 相似的体系结构与接口:比如, MME相当于SGSN的控制平面, S-GW相当于SGSN的用户平面, P-GW则相当于GGSN, HSS实现的是HLR功能。

2) 相似的承载体系结构:EPS承载其实就是GPRS中PDP Context的概念;EPS中的缺省承载和专用承载与GPRS中的Primary PDP Context和Secondary PDP Context相对应。

3) 相似的承载创建方式:在GPRS中, Primary PDP Context只能由UE来创建;在EPC中, Default Bearer也只能由UE来创建。

4) 基本移动性管理与会话管理的流程一致:如附着、TAU (对应于RAU) 、去附着、业务请求、承载的激活/修改/删除等。

(2) EPC系统的主要特点

1) 系统架构不同:在GPRS系统中, 控制平面与用户平面没有分离;而在EPC系统中, 控制平面与用户平面分离, MME单独为一个节点, GW划分为一个Serving GW、一个PDN GW, 作为一种优化架构, 两个GW可以合一部署。这也是软交换技术在EPC架构中的应用, 这样的网络结构缩短了用户的数据传送时延, 操作维护也更加简单。

2) 接入类型不同:GPRS系统不能与非3GPP接入系统进行互操作, 不能保持业务的连续性;而EPC系统可以与非3GPP接入系统进行互操作, 并保持业务的连续性。EPC系统同时支持接入很多非3GPP接入技术。

3) 协议不同:GPRS系统只使用GTP协议, 而EPC系统除支持GTP-V2协议外, 还支持PMIPv6、DSMIPv6和MIPv4-COAFA协议。HSS和MME间使用的是基于Diameter的协议, 不同于HSS和SGSN间的MAP协议。

此外, 其他如EPC用户标识、Qo S控制方式、承载管理、安全性能、ISR的信令优化均较GPRS系统有所变化, 不再详述。

综上, EPC系统是以GPRS系统为基础演进发展而来的。EPC系统一方面继承了GPRS系统中的很多技术特征, 同时其架构和、制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3 EPC组网方式分析

EPC核心网采用控制承载相分离架构, 核心网内及其与无线网间的接口均基于IP承载。在EPC引入初期, 为减少对运营商现有商用网络的影响, 建议采用新建方式增加EPC网元, 并独立组网, 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而不要将现网SGSN改造为S4 SGSN (图3) 。

3.1 网元设置方式

EPC新建网元建议集中放置, 首选省会城市, 其次可选热点城市, 且尽量在现有GPRS设备的集中放置地点中选择。

MME网元独立设置, 后续多个MME可组成MME Pool;

S-GW与P-GW合设, P-GW包含GGSN功能;

HSS包含HLR功能, 独立设置, 存放新号段用户数据;

PCRF独立设置, 可同时针对LTE网络及现有2G/TD进行策略控制;

EPC CG独立设置, 仅收集、处理SGW-CDR和PGW-CDR;

EPC DNS独立设置, 支持EPC网元间的路由;

改造LTE覆盖区域相邻的Gn SGSN, 使其支持USIM鉴权, 支持EPC DNS地址解析。

初期不引入S4 SGSN, 以避免对2G/3G分组域核心网的影响过大。

3.2 核心网内组网方式

EPC引入后, 分组域核心网内各网元应通过运营商统一建设的IP承载网完成组网, 如图4所示, 具体各网元之间的互通方式如下。

(1) MME间及MME与S-GW/P-GW间的互通:LTE用户附着时, EPC网络需为LTE用户建立LTE用户—e Node B—S-GW—P-GW的默认承载, MME需为LTE用户选择P-GW和S-GW。MME收到用户附着请求或PDN连接请求消息后, MME从该用户在HSS中的签约信息里获取APN, 向DNS获取该APN对应的S-GW和P-GW地址列表, 再根据配置策略, 选择最优的S-GW和P-GW组合, 为用户建立默认承载。从上述过程看, MME选择S/P-GW需根据DNS解析结果来实现, 同样, MME间的选择也需通过DNS。因此, 在实际组网时不需要特别规划其间的组网方式, 只需在MME、DNS等节点配置相关数据, 网元间经IP承载网直接互连。

(2) MME与HSS间互通:EPC核心网中MME与HSS间采用Diameter协议互通, 完成用户接入认证、插入用户签约数据、对用户接入PDN进行授权等功能。初期建设网元数量较少, MME与HSS间可采用静态配置数据方式, 即信令点间网状组网, 直接经IP承载网互连。后续大规模建设EPC网络时, Diameter信令应采用汇接方式, 组建Diameter信令网, 网中设置DRA设备负责转接Diameter信令, 借鉴七号信令网的组网模式, 省际采用双平面组网方式。

(3) EPC与GPRS网间互通:运营商现有GPRS网络省内与省际数据若承载于同一张IP承载网上, 则不需进行网络调整;若省内GPRS网络建有GPRS设备专用的Gn/Ga接口承载网络, 省内和省际GPRS设备数据通过不同网络传递, 则应考虑省内GPRS专网扩展的局限性和Qo S机制的不完善。建议在EPC部署前, 完成省内GPRS系统Gn等接口向IP承载网的割接, 从而实现新建MME/S-GW、升级支持LTE的GSN、现网其他GGSN和SGSN均连接到同一张IP承载网上, 共用IP承载网设置的Iu-PS媒体VPN。S6a接口建议通过新建VPN承载, 且应考虑与后续7号信令网IP化改造使用同一个VPN。

Gn SGSN与HSS (HLR) 之间的连接, 可通过改造SGSN支持IP信令方式实现;如不支持, 则需要引入的HSS同时支持Diameter/MAP信令, 通过现有7号信令网实现。

3.3 核心网与无线侧组网方式

LTE系统中e Node B与核心网直接通过IP连接, 不再有RNC设备, 如图5所示。

(1) e Node B与MME连接:e Node B与MME间采用S1接口, 主要互通控制信令信息。初期如建设多个MME, 则多个MME组成MME POOL, POOL内e Node B与MME实现全互联的组网方式, 便于实现负载均衡与容灾。不建议e Node B与MME配置一对一归属关系。

(2) e Node B与S-GW连接:e Node B与S-GW间采用S1-U接口, 主要传送用户媒体流及用户发生跨e Node B切换时的信息。初期如建设多个S-GW, 则e Node B分别与MME、S-GW全互联, MME与S-GW全互联。此种方式下, 用户在POOL覆盖区内移动时, MME和S-GW都不会改变, 切换信令降低。不建议本地e NB只与本地S-GW相连, 一方面是MME上TAI List的分配受限, TAI List的分配只能限制在每个S-GW范围内;另一方面, 用户在POOL内移动时, 需进行S-GW间的位置更新或切换, 增加了信令开销。

e Node B与MME及S-GW通过PTN网络实现连接。目前有核心层PTN新增L3功能实现S1 flex和X2承载、PTN+新增CE承载LTE两种方式。具体实施时, 可视省内PTN建设情况确定。

3.4 核心网与其他网络连接方式

如图6所示EPC核心网需与IMS核心网及其它外部数据网互连, 以便为LTE用户提供IMS业务和其它数据业务, P-GW经SGi通过CMNET与其他外部网络实现互连, 并与现有GPRS网络保持一致。

4 结束语

EPC核心网网络架构与现有GPRS系统不同, 组网方式也有所变化。本文根据EPC的技术特点和国内运营商的GPRS网络现状, 对EPC引入初期分组域核心网网元设置方式、组网方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提出了相应组网建议。EPC后续大规模商用及融合组网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TS23.002.3GPP.Network Architecture (Release9)

EPC总承包报价策略研究 第3篇

EPC总承包也叫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一般是以设计单位为主体,受业主委托,依据合同约定,对项目的设计、采买、施工、试运行等全过程承包,这种承包方式近年来已在全国迅速推广,在有色行业矿山、冶炼厂等也有很多项目采用这种建设模式,EPC总承包充分发挥了设计单位的技术优势,使项目的设计、采买、施工得到结合,达到了技术先进、质量好、工期短、投资省的良好效果,是一种交钥匙的项目承包方式。EPC报价是EPC总承包项目的先驱工作,EPC报价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业主的决策。由于目前EPC工程总承包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家针对EPC总包报价还没有相应的规范,本文对EPC总承包报价策略及方法进行探讨。

2 EPC报价范围的确定

EPC项目工程总承包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完成后开始的EPC总承包,这种情况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材料设备采买、工程施工、工程试运行等;另一种是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开始的EPC总承包,这种情况包括施工图设计、材料设备采买、工程施工、联合试运转等。

在确定承包范围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承包单位的技术专长部分工程进行承包,坚决忌讳选择有挑战性的技术薄弱环节承包,因为EPC总包不同于单独施工承包,任何一点技术上的错误,都会造成整个项目难以投产,造成的损失是承包商根本无法承受的。尽量不要承担工程的带负荷试车工作,因为带负荷试车会受其它承包范围以外的水、电、气、辅助设施、场外设施、政治因素、原料因素、生产人员管理、操作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使试车达产拖延,造成大量费用损失。与垄断机构相关的设施不要承包,包括消防、变电站、煤气设施等,承包这些内容会因垄断原因产生承包商根本无法预测的费用。不确定性工程不要承包,例如在没有工程详勘报告情况下不要承包基础工程部分,因为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其所花费的处理费在承包商的合理利润范围内更是无法承受,尤其在近年用于建设项目土地全部来自山地平整、池塘填埋、老厂拆迁,所以EPC总包对基础问题考虑尤为慎重。

3报价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3.1分析业主愿意把哪些工程包给总承包商

(1)整个项目的核心部分。

例如冶炼厂主厂房、主要配套设施。

(2)承包商拥有的技术优势部分。

例如工艺部分以及配套的收尘、通风等,而土建、照明等,业主往往会认为与主体工艺无关而自己施工。

(3)承包商所拥有的技术专利部分。

一般设计单位拥有的专利技术,设计单位是可以通过自己为项目提供专利设备及安装来保护专利,所以往往采用专利设备的车间或工段容易达成EPC总包协议。

3.2制约EPC报价的因素

(1)投资概算,在报价之前已经审批的初步设计概算。

任何业主都会把审批后的投资概算作为控制投资的依据,一般EPC报价工程费不宜超过已审批的投资概算,否则会在项目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除非有非常明显的理由,如在设计外新增加工作内容或提高装备水平。一般设计投资概算偏低的项目的EPC合同谈判难度是非常大的。

(2)设计的完美度。

设计缺陷是对EPC承包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而发包人却往往认为EPC项目应由承包商承担责任,所以设计的可靠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报价结果,如果有明显设计漏项是很难通过预备费来弥补损失的,而设计缺陷在设计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在报价时根据设计的成熟程度考虑设计缺陷修复费用是必须的。

(3)与工程造价相关的法律法规。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对EPC总承包项目报价的相关定额及计价规定,对于总承包商应获得的利润及管理费在取费上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其一般从建设项目管理费、设计优化、高水平的管理中获得。

4 EPC报价技巧

(1)保重点。

报价时要优先保证业主最大可能发包给总包商的部分工程的利润,比如承包商所拥有的核心技术部分、承包商拥有的专利技术部分,这些部分要考虑争取合理利润,对于其他次要部分只考虑微薄利润即可,这样可以显示承包商的竞争力。

(2)均衡合理报价。

EPC项目一般采用议标方式确定中标人,报价时忌讳采用不平衡报价,议标项目其报价不能等同于项目投标报价,如果采用不平衡报价,在漫长议标过程中,业主会发现大部分不合理部分,往往通过议标可能取消报价较高部分的承包范围,这样在总价不变的情况下,承包商会失去应得的利润。

(3)重视从设计优化科学管理中获取利润。

因为目前我国仍没有统一的对EPC总承包的规定,所以在报价时,应将设计变更、现场洽商、试车整改、市场风险等费用统一纳入工程费用内计取。因为对于总包工程利润,国家尚没有统一规定,一般发包人会认为EPC总包商的利润应该从承包优势中节约的工程费、管理费中计取,所以一般总包利润项不该计取太高,一般可考虑5%左右。

5 EPC报价的构成

EPC总承包费用构成包括:设计费(工程设计费、非标设备设计费)、设备材料采购费用、建筑安装施工费用、预备费、项目管理费用、联合试车费用、特种设备检验试验费、工程保险、专利使用费、税金。

(1)设计费。

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算。

(2)设备材料采购费用。

包括设备材料出厂价、运费、保险费、采购保管费、检验试验费、工地卸车费、损耗,进口设备还包括关税、增值税、清关费等。也包括为达到合同要求的各种技术指标而整改时采购的设备费用、保修期因设计、采购缺陷发生的维修费用或重采补采费用。

(3)建安工程费。

按照建设部及各省市颁发的工程造价计价办法,一般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包括按照图纸内容的发包费用、现场签证费用、设计变更费用、工程竣工验收费用、为达到合同要求的各种技术指标而发生的保修期内的整改费用、保修期内因设计缺陷发生的维修费用。

(4)预备费。

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是指在初步设计或可行性研究阶段难以预料的工程和费用,价差预备费是指在承包期限内由于价格和汇率变化而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预测而预留费用。

(5)项目管理费。

一般是指为协调分包单位工程与分包单位工程之间、采购与施工之间、项目与社会联系等问题而发生的管理费,包括管理人员工资类支出、办公类支出、办公人员的临时设施、交通工具使用费、差旅费、招标管理费等、预算或标底编制费、结算审核费,一般项目管理费根据项目不同,大约为项目工程费用的3%至5%不等。

(6)联合试车费。

是指在项目交付生产前,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承包合同规定的工程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整个生产线或装置的联合试运转或局部联动试车所发生的净支出,联合试运转费分为无负荷试运转费(一般为工程费的0.5%)和有负荷试运转补贴费(一般为工程费的0.1%~0.6%)。

(7)特种设备检验试验费。

是指施工现场组装的锅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消防设备、燃气设备、电梯、起重机等特殊设备和设施,由安全监督部门按照有关安全监察条例和实施细则以及技术设计要求进行安全检验,应由建设项目支付的向安全监察部门缴纳的费用。一般按项目所在地规定计算。

(8)工程保险。

建筑工程一切险、第三方责任险、雇主责任险、施工机具险、设计责任险等。

(9)专利使用费。

项目使用的专利技术,需要向专利拥有人缴纳的使用费用,该费用一般按专利使用协议和专有技术使用合同的规定计列。

(10)税金。

指EPC总包合同与施工分包、采购分包、设计分包合同的差额部分,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费、教育附加费及当地规定的其他费用。

6 EPC报价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在报价中应明确项目的装备水平、大型设备的厂家确定原则、材料的选用标准,以免在业主审核价格或项目实施时产生分歧,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2)必须考虑变更及现场签证费用。EPC报价不能等同于一般项目的投标报价,因为一般投标报价只要依据招标文件要求的图纸报价就可以,而EPC报价要考虑现场签证、设计变更。

(3)必须考虑保修期延长费用。EPC项目的保修期不能等同于一般项目的保修期,一般报价的保修只要考虑依据国家法律及招标文件要求的保修期就可以,而EPC项目,因为各个子项不可能同时竣工,设备采购到货更是陆续到场,而一般EPC项目发包人却一定要求保修期要从全厂竣工时开始计算,这样一般平均保修期都比国家规定保修期延长20%至30%的时间,其费用约为工程费用的1%左右。

(4)必须考虑设计缺陷而发生的整改费用。常规承包项目投产时合同除保修责任外一般责任都已履行,而EPC项目是要保证达产等技术指标,所以在投产后,为保证达到合同技术指标,由于设计缺陷、采购缺陷所发生的整改费用也是要由总承包商承担的,此费用一般发生额为工程费用的2%到5%。

(5)必须考虑的风险费用。有很多由于业主原因造成的索赔是很难实现的,比如因业主配套设施不能按期完工,而引起联合试车造成无法进行的相应损失,包括人员窝工、机械设备窝工、保修期相应延长等。

(6)EPC承包项目因为是从设计开始计算工期的,从而其比单位工程承包有更长的合同期限,在此期间发生的国家政策变化、自然环境变化都会给承包商造成费用损失,承包商应根据项目的工期长短考虑此项费用。

7 EPC报价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EPC报价对造价人员有更高的基本素质要求,不仅要求其对工程项目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还需要对本企业管理水平、业主需求等有全面周到的认识,所以EPC报价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熟悉相关法律及规范,包括建筑法、招投标法、税法、各省市和部委颁发的文件、定额、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

(2)熟悉本单位管理水平、设计水平、采购习惯、招投方式,熟悉各种管理成本,了解本单位的成本与国家颁布的定额水平的偏差。

(3)熟悉业主要求、业主习惯、业主单位现有设施的装备水平,在国内不同企业的装备水平差距很大,所以对项目的具体细节要求也千差万别,既使在报价中约定了整体的建筑工程和大型设备的装备水平,在细节上仍有很多无法面面俱到的内容,这些内容累计起来影响费用是很大的,所以对业主企业的了解,是项目报价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4)了解目前市场情况,掌握本企业的现有业务量,了解目前市场整体项目的饱和度,对企业确定报价利润目标、控制市场风险是非常重要的,报价人员可以依据了解的情况,向企业领导提供合理利润值建议。

8结语

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正在逐步推广,目前尚没有任何部门针对E PC总承包的报价做出明确的规定或计价规范,应尽量参照国家各省市颁布的定额、工程造价管理规范、清单计价规范等编制EPC报价书。

在目前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环境下,企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向技术创新、高水平的管理要效益,所以在工程报价时更要依托企业技术优势合理报价,选择合理利润,报出具有在社会平均价格水平基础上有充分竞争力的价格。

摘要:EPC也叫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承担了集设计、采购、施工、试车等全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保障的全部责任和风险,国内一般采用议标形式定价,这与一般投标方式定价有明显区别,本文就EPC项目特点,提出了EPC报价的策略。

EPC引入策略 第4篇

1 EPC核心网基本原理

EPC中的核心网设备包括: (1) 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移动性管理实体) 。MME的主要功能是处理NAS信令、接入安全验证、TA (Tracking Area, 跟踪区域) 列表的管理、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 (2) S-GW (Serving Gateway, 服务网关) 。S-GW是面向e Node B终结S1-U接口的网关。 (3) P-GW (PDN Gateway, PDN网关) 。PDN是终结于SGi接口的网关, 如果UE访问多个PDN, 则UE会对应一个或多个PDN-GW。PDN-GW对GTP的S5/S8接口的主要功能有用户的包过滤、合法监听和UE的IP地址分配。 (4)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 。HSS是用于存储用户EPC签约信息的数据库, 其在归属网络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HSS。HSS负责保存与用户相关的信息, 还负责与不同区域内的子系统的呼叫控制和会话管理实体进行联系。 (5) CG (Charging Gateway, 计费网关) 。通过Ga接口与PGW、SGW等核心网络中的计费实体通信, 用于收集各网元发送的计费数据记录。 (6) PCRF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 策略和计费规则服务器) 。PCRF具有策略控制决策和基于流计费控制的功能, 并向PCEF提供关于业务数据的流检测、门控及基于Qo S和流计费 (除信用控制外) 的网络控制功能。

2 CDMA核心网现状

CDMA系统的核心网由电路域和分组域两大部分组成。电路域负责完成对语音、短信等电路域业务的承载和控制;分组域则负责完成网页浏览、下载、视频和彩信等分组域业务的承载和控制。

电路域主要网元:MSCe/VLR、MGW和HLR/AC。

分组域主要网元:PDSN、AAA和AN-AAA。

3 CDMA核心网向EPC演进的策略和步骤

CDMA核心网向EPC演进的策略有: (1) 引入LTE/EPC, 并主要以业务需求为驱动, 兼顾网络演进。业务需求主要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和物联网业务等一些需要高带宽、移动接入和有一定Qo S保障的业务。 (2) 尽量利旧原网络, 通过升级改造保持新老网络兼容性, 保护原有投资。 (3) 核心网一步到位, 无线网和业务系统则按需逐步完善。

网络演进预计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3.1 小规模试点阶段

由于LTE无线网则只是小范围试点覆盖, 不向公众开放业务, 只进行业务测试, 所以需要新建EPC核心网。在小规模试点阶段内, 网电路域、分组域的网元不受影响, LTE与现网不存在切换关系。此阶段的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3.2 试商用阶段

对城市热点区域进行LTE覆盖, 并正式对公众开放业务, 部分HRPD网络升级为e HRPD, 实现LTE与CDMA之间的切换。当LTE/e HRPD双模用户漫出LTE的覆盖区域时, 可以切换到e HRPD网络, IP地址不变, 服务不会中断。此阶段的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由于此阶段LTE覆盖范围较小, 用户切换的概率较大, 因此需要考虑LTE和C网之间的业务互操作问题。在语音和数据业务方面, 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方法。

3.2.1 语音业务

3.2.1. 1 CSFall Back

语音业务回落到CS域承载, 终端提前在CS域注册, Pagein LTE和Callin CS数据业务在LTE覆盖区域内承载。此方式需要在CS与EPC之间增加互操作网元IWS, 要求用户在LTE和CS域同时放号, 且手机应是支持LTE和C网的多模手机。

3.2.1. 2 SVLTE

由于SVLTE也是由CS域承载语音, LTE承载数据, 且终端要双收双发、双网双待, 因此该方式对终端的要求较高, 比较耗电, 且双收双发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射频干扰的问题。但此方式不需要对CS进行任何改造, 且语音呼叫建立时间与现网1X用户一致, 没有额外延时。

3.2.1. 3 SRVCC

语音由LTE+IMS实现, 即采用Vo IP方式, 不通过1X网络接入。但该方法要求终端支持SRVCC方式, 并要求LTE实现连续覆盖。

3.2.2 数据业务

3.2.2. 1 非优化切换

当用户将LTE网络切换到e HRPD网络时, UE才向目标网络进行附着, 且只选择同一个P-GW接入, 以保持业务的连续性。该方式比较成熟, 且现网设备无需再增加与EPC之间的接口, 但切换时间较长, 一般为2~8 s, 且切换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数据丢失的现象。

3.2.2. 2 优化切换

此方式需新增MME与e AN间的S101信令接口和SGW与HSGW间的S103数据接口。用户在LTE网络附着时会在e HRPD网络进行预注册, 终端再通过S101接口时发起切换流程, 同时在切换过程中通过S103传输下行数据, 实现无损切换。

3.3 规模商用阶段

在规模商用阶段内, 要实现城市、景区和机场等业务重点区域的连续覆盖, 现网HRPD要全部升级为e HRPD, C网高端客户要逐步向LTE转移。此阶段的网络变化情况如下:

无线网:AN全网升级为e AN, 即所有RNC升级为e RNC, 所有的PCF升级为e PCF。

核心网:用户数据逐渐向HSS和3GPPAAA转移, 但仍保留AN-AAA和3GPP2AAA;PCC演进为R8架构;策略执行点BBERF由HSGW实现。

3.4 实现LTE的全覆盖

LTE逐步取代CDMA网络成为主要移动网。此阶段网络变化情况如下:

无线网:继续扩容e Node B, 实现LTE全覆盖;现网e AN可继续服务或视设备情况逐步退网。

核心网:SGW, PGW和HSGW等网元可逐步融合;HSS、3GPPAAA和IMS的HSS可逐步融合;3GPP2AAA、HLR等随着CDMA网络的退网而退网。

4 引入EPC的难点问题分析

在CDMA核心网向EPC演进的过程中, 存在以下几个难点问题。

4.1 现网PDSN和AN的升级

在网络演进过程中, 存在HRPD、e HRPD、LTE三网并存的过渡期, 需要新建HSGW、升级PDSN和无线侧AN等, 并要求HSGW与PDSN兼容, e AN与AN兼容, 即要求HSGW与AN, PDSN与e AN和HSGW与PGW之间的互通。由于现网设备较多, 因此部分厂家设备不一定立刻能按标准进行升级。

4.2 LTE和C网之间的互操作问题

在并存阶段, 由于LTE覆盖不连续, 其语音、数据业务需要C网电路域和分组域的补充才能实现业务的连续性, 因此LTE与C网之间存在互操作问题。尽管有CSFB和非优化切换等互操作方式, 但这对网络指标和用户感知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另外, LTE和C网之间的互操作要求用户终端必须是双模双待, 并具备较大的电池容量, 这可能会增加终端的成本。

由于LTE在初期主要覆盖城区和大的风景区, 因此可重点提供数据业务, 语音采用SVLTE方式由1X网络提供, 可加快网络部署并减少对现有网络的改造。

4.3 用户数据的融合

在网络并存阶段, 涉及到用户数据存放和认证计费的网元有EPC-HSS、3GPPAAA、3GPP2AAA、AN-AAA、IMS-HSS、C-HLR等。随着网络的发展, 企业必然要将这些用户数据进行融合, 但如何融合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比较可行的思路是将EPC-HSS、3GPPAAA和IMS-HSS融合成一个通用的数据中心, 而3GPP2AAA、HLR则随着2G/3G网络退出而退网。

4.4 统一的策略控制

传统CDMA网络的策略控制大多采用AAA结合手工方式进行, 在LTE阶段采用PCC架构的策略控制可实现LTE与C网的统一。该方法要求DPI和分析系统同时采集、分析两网数据, 并由PCRF统一制订策略。现有的PDSN需要经过升级, 才能支持PCEF完成策略执行。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CDMA核心网只有向EPC不断地演进, 才能更好地满足今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求, 为用户提供更好、更稳定的服务。在向EPC演进的过程中, 需要及时解决出现的难点问题, 掌握演进策略, 并对系统和业务不断进行完善, 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中俄语阅读能力培养下一篇:英语的语言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