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融合范文

2024-07-20

广告融合范文(精选11篇)

广告融合 第1篇

广告是农机企业发展的必要催化剂。一般而言, 企业每年都会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广告宣传。资金的使用与投向是大有学问的, 有限的资金如何发挥尽可能大的效果, 让企业老总们煞费苦心。常用的方式自然是媒体广告,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我们都见识过, 翻开报纸、杂志, 需要从广告夹缝中找新闻, 需要研究才能分清软广告和真新闻, 这些都是老套路了。另外, 资助一些行业活动, 诸如新闻发布会、现场会、研讨会, 赞助评选、评审等, 这些做法也都司空见惯了, 有没有新的招法让人觉得新鲜, 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

回答是肯定的。

农机化学校是做什么的, 它的职能与作用想必大家都能理解, 毋需赘述。据农业部农机化司统计, 2012年我国各地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全国累计培训农机管理、技术和实用人才500多万人次。这样大规模的培训, 农机化学校、农机推广站和农机企业都参与了, 主体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机化学校。

以天津为例, 2012年全市各级农机化学校承担了农民素质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 落实培训资金805.6万元, 完成农民农机实用技术普及和职业技能培训3.05万人。其中, 农机实用技术普及培训2.08万人,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9700人。同时, 培训新购机农民4000人。这其中, 农机化学校当然是培训的主体。

农机化学校是农机培训当仁不让的主体, 然而回过头再来看看这些作为培训主体的农机化学校, 总体而论, 条件很差, 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教材、教具陈旧, 师资力量薄弱。

我们常说农机化的发展需要多元化投入与扶持, 农机化学校建设也应如此。农机广告无论走那条路子, 最终都要落脚到农机购买者。而最直接的购买者就是农机手, 他们是农机的最终消费者。遗憾的是, 投入大量费用的广告并没有直接把信息传播给他们, 反而是几经辗转, 才落实到这些用户。想想真的有些无奈。早知这样, 何不直接将广告定向投放给终端用户呢?

这就找到融合的结合点了。一边需要宣传自己, 另一边需要多元化支持;一边有服务意向, 另一边有需求意向。意愿互补、资源共享, 两者可以有机结合, 最终实现双赢。

假若笔者是农机企业老板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 配套同步推出教具 (拖拉机、收获机、农具或发动机等) , 推出教材 (光盘图书、结构挂图等) , 推出宣传资料 (挂历、台历、手册、产品样本等) , 赠与学校和学员;还可以免费帮助学校培训师资, 或者提供培训场所, 这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不言而喻。

媒介融合趋势下广告投放模式研究 第2篇

摘 要 随着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推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全媒体格局隐现。这一环境下,广告投放模式必然要经历变革,不能再停留在传统媒体广告投放的层面,而应针对媒介融合下的新媒体和全媒体特点发展新的广告投放模式,同时考虑到广告受众的接受性,为其打造个性化广告资讯。文章旨在分析媒介融合下广告投放的现况和特点,并探讨合理的广告投放模式。

关键词 媒介融合;广告主;广告投放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9-0059-02

信息产业的改革使得媒介融合更重视广告传播的多元化,这包括形式多元化及内容多元化。媒介融合使传统意义上的通信、网络、传媒这3个概念不再独立,在这样的多元化信息融合背景下,更高层次的媒介出现。以手机媒介为例,传统意义上只依附纸质媒介的报社、杂志社,如今几乎全部开通了手机报业务和微信公众平台。在这样的趋势下,广告投放模式也不能止步不前,需要发展新的模式提升广告投放后的效果。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告投放现况与特点

在广告传播链中,存在3个构成元素,即广告主、广告受众、媒介,三者缺一不可,互相影响。在媒介融合的今天,新媒体的产生致使广告受众,也可以认为是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趋势。这不仅因为不同的广告受众群体主要依赖的广告媒介不同,更是因为不同的受众消费需求不同,传统媒介下广播式的广告投放对于无此需求的受众毫无意义,这对广告主而言不仅浪费了广告成本,也没有取得良好的广告效果。

为了迎合上述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广告主也开始注重广告投放的整合性、移动性、即时性与互动性。例如,某餐饮公司通过在微信平台发布免费试吃的活动邀请,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就是运用了广告投放的互动性策略。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告投放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超过八成的广告主将关注重点放在数字营销领域,尤其是微信平台与App;第二,广告主在数字营销中存在典型困惑,如担心广告预期效果被人为提升、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明因而担心产品效果令受众存疑、担心广告影响力难以持续、不确定传统广告模式与经验是否可用于新媒体营销等等;第三,广告主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性持续下滑;第四,广告主促使自媒体走向兴盛;第五,广告主对于广告投放中的创意技术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媒介融合趋势下广告投放模式的变革

广告传播链还在不断发展和升级,在媒介融合趋势下,作为广告主,必须改变现有的广告投放策略和模式。

首先,广告主有更多样的广告投放媒介选择,这可以从两个角度制定措施。一方面,广告主可以继续对本媒体扩容,改变传统意义上依赖一种媒体投放广告的盈利模式,而致力于延伸品牌、开发衍生产品等,以期增加盈利。这一策略不仅可以通过对传统媒体的网络平台进行扩展来实现,也可以对自有资源的它媒体进行优化整改。举例来说,新兴的电子报刊、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平台都能满足广告主投放广告的需求。另一方面,广告主也应该致力于跨媒体联合,即针对某一产品、某一群体受众、某一投放时段选择不同广告投放方式。这不仅能使受众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接受广告,增加印象,且有效地将即时影响媒介与长久影响媒介结合起来,提升广告投放后的效果。

其次,广告投放的受众群体定位也应该相应调整。第一,广告主要提升受众定位的精确度,依据当今大数据的便利,研究广告受众的构成、媒介使用习惯、消费倾向等,为不同的受众量身打造广告,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单播式”投放而非影响力薄弱的“广播式”或“多播式”投放。另外,广告主要拥有敏锐的感知力,懂得选择与自身品牌形象相符的媒介及广告投放形式,而不是单纯追求受众数量,忽视定位精确度。第二,要直面受众中心化的现况,以受众为中心、一切从受众需求出发。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席卷而至的广告潮给受众带来厌烦情绪,传统的广告模式已经不受喜爱甚至不被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主应思考新颖、先进的广告投放模式,提升广告的互动性,激发受众对广告的兴趣,并鼓励受众进行再宣传以期提升广告的可信性。

另外,广告投放的内容也应相应变动。传统的广告投放模式中主要依赖的媒介是电视,广告形式的多元性被限制。在新媒体铺天盖地的今天,广告主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体优势获得更优的广告效果。例如:以拍摄微电影的方式植入广告,受众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微电影;对汽车公司而言,还可以增加虚拟驾驶的体验,让买方切身感受产品性能,并提供在线选购的服务。在广告内容方面,还值得广告主投入的是创意设计,在海量的广告中,创意是使自身品牌凸显的最佳策略。

最后,进行业务模式的重构,从静态向动态调整。在传统的广告投放模式中,受众是静态的,广告主只要推送出去,受众就不得不接受,最典型的例子是电视节目间插播的广告。而在媒介融合下的全媒体、新媒体中,受众是动态的,如果受众不愿接受网页广告,可以随时关闭网页;如果受众不愿接受视频广告,甚至可以付费跳过广告或以一定手段屏蔽广告。面对这种形势,广告主应该注意与受众的互动,鼓励和吸引受众参与产品体验,实现精准投放。

总之,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广告投放模式的颠覆和重构不可避免,但这并非灾难,而应该成为广告经营者的发展契机。只要遵循消费规律,以受众为中心,勤于思考和创新,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则能发展最佳的广告投放模式迎合媒介融合的浪潮。

参考文献

“融合”激生网络广告新模式 第3篇

整个2006年,围绕互联网的广告模式既蓬勃发展,也饱受质疑。不仅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门户,百度、Google、腾讯等网站也都取得了丰厚收益。而在2007年,除了类传统媒体的门户网站,针对企业市场的广告模式可能有所转变。在这场转变中,跨网通信和多网络之间的业务融合,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快增长中有隐忧

点击欺诈,已经成为网络广告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即使在越发严峻的负面效应之下,网络广告市场仍然成为众多投入能力有限的中小企业趋之若鹜的对象。

iResearch近期发布的《2006中国网络广告主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可能高达46亿元,比2005年增长48.2%;至2010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7亿元。

根据统计,当前国内网站数量已近70万家,门户网站占据了网络广告大部分的收入:国内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矩阵、网易占据了近60%的市场份额。从广告类型上看,仍然是传统网络广告占据优势,但创新的网络广告也层出不穷,获得了不少广告主的青睐,如百度搜索排名广告、好耶的网络广告联盟,以及以视频特色为主的富媒体广告,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网络广告的空白。

然而,虽然网络广告对网站多多益善,对普通网民和广告主来说,却并不一定就是好事。网络广告的各种弊病正在体验,并且越发明显,其中尤以“带宽占用”、“弹出广告”,以及“点击欺诈”最为臭名昭著。

首先对网民来说,网络广告会占用大量带宽,导致浏览速度降低,甚至有不少流氓软件,更是将广告整合在程序中,只要一打开电脑就会自动弹出广告页面,使网民苦不堪言,谈“网络广告”色变。网络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有95%的网民认为目前网站的网络广告已经极大地干扰了正常的信息阅读。

还有一些以访问量收取客户费用的网站,为了完成规定的访问量,不惜弄虚作假,以虚假的访问量来骗取广告主的广告费用。除了这种欺诈方式之外,依据访问量收费的广告模式,还导致了大量的恶意点击。恶意点击来源于两方面,一方是广告主的竞争对手恶意点击,致使广告主需要支付的广告费用激增;另一方是广告网站的合作者们,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分成,他们也会高频度地点击广告链接,此举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妨碍了互联网广告的健康发展,使许多广告主对投放网络广告产生了极大的疑虑。

“按行为付费”受追捧

智能嵌入广告的最大受益者Google,已经意识到以显示频率为主的广告模式中潜藏的弊端,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广告主的不信任危机。为此,Google在美国开始尝试“按行为付费”的模式。在这种广告模式下,只有网络用户购买产品,或者执行预先设定的行为,例如填写广告客户的调查表格或是观看一段广告,网站才能获得广告主支付的广告费用。由于“按行为付费”的广告效果比当前传统的方式更好,广告主的需求大为增加,目前亚马逊和eBay都推出了自己的“按行为付费”广告网络平台。

此外,Google还在测试click-to-call业务,即由页面浏览者点击网页上的联系方式,进而拨通网络电话,直接与广告投放企业取得联系,以使广告更具价值。在国内,百度等企业也在进行类似的测试。然而,由于担心对现有的竞价排名业务产生冲击,导致“点击欺诈”投诉增加,百度仍然迟迟不敢推出该业务。

这就给了新的进入者以机会,其中包括易联通信、第三网络、短信网址等企业或实体,都已经开始参与构建各自“新的商业模式”。

易联通信的“群英会互动广告媒体”,是在其原有跨网软件“群英会”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群英会”本身是一款针对企业级市场,可以跨越互联网、移动网、固话网,同时能进行语音通信、文本通信的即时通信软件。据易联通信总裁徐冈介绍,由于易联通信运营“群英会”软件已有相当一段时间,该产品在国内已拥有近200万用户。

正是在这个产品基础上,易联通信推出的群英会互动广告媒体,可谓“颠覆”了网民被动接受网络广告的传统。在这一媒体中,群英会将广告主投放的广告费用换算成一定的通话费用,群英会用户只要主动选看支持视频、音频、flash的广告文件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话费赠送,享受到高质量的跨网语音服务。此外,群英会还支持分地区投放,并绑定访问者电脑,从而杜绝恶意点击,为广告主节省宣传成本。从传播效果看,由于用户属于主动观看,因此对展示的广告印象深刻,并会通过口碑宣传影响到周围用户,从而获得更多反馈。

有着类似产品而业务模式不同的,是北京第三网络通讯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殷建波告诉记者,该公司的“实名免费通”是面向企业客户推出的一种互动精准营销推广服务。申请开通“实名免费通”服务后,企业可以在网站、论坛、E-Mail、文档、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路牌等各种宣传媒体中嵌入任意多的虚拟“实名免费通”电话亭。而其表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在网页中,它可能是一个被嵌入超链接的图片、文字、数字或是其他表现形态;在平面媒体、电台、电视中,它可能是一小段文字或一句话,比如“发送短信‘第三网络’到95887688,即可与北京第三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免费通话”。不论采用以上何种方式,消费者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实名免费通”的虚拟电话亭与企业进行免费通话。殷建波说:“这种传播方式能够让广告投放企业直接接触到‘效果’,从而避免了无效传播。‘实名免费通’自推出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市场反应强烈。”

从根本上看,“群英会互动广告媒体”和“实名免费通”都属于“按行为付费”的直接体现。互联网专家分析认为,当“按行为付费”的广告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对于广告效果将能带来极大的提升:一方面新广告模式可以帮助广告主确定各部分网络广告支出对公司营收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点击欺诈”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按行为付费”的广告网络,广告客户可以通过更口碑化的传播途径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寻找更多用户。对于网站和广告主来说,这是双赢的结果,而这一模式也有望成为今后网络广告市场的主流。

同时专家也指出,国内目前在“按行为付费”广告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可以说该市场还拥有大片空白,而2007年这一类型业务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点击欺诈”掘墓者

毫无疑问,“按行为付费”是在愈演愈烈的“点击欺诈”的刺激中,以及多网融合技术实现可行性逐渐成熟的环境下,促生出的新兴业务模式。而这种新模式,也将给竞价排名、智能嵌入等“效果评估难”的旧模式以极大的冲击。

“在群英会出现的时候,即时通信和语音增值服务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出一条新路,增加附加值是与其他竞争对手实现差异化的重要策略。”徐冈表示。

“利用多网之间的融合,是‘实名免费通’的关键之处。”殷建波认为,“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更愿意把我们的产品看成一种新的媒体,它不仅承载了广告,更是承载了一种新的业务进行模式。在这当中,短信息不是根本,而多类型的内容,以及Click-to-Call,才是‘实名免费通’的特征。”

艾瑞市场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网络广告市场的快速成长源于网络服务(网络游戏)、IT 产品和房地产三大行业的广告投入增加。“按行为付费”的新业务模式,既可以做到分地区和防止恶意点击,有效地防止“点击欺诈”,也可以帮助企业增强用户粘性,释放和拓展广告主的广告效果。

公益广告与中国剪纸元素的融合 第4篇

一、中国剪纸元素与公益广告

中国民间剪纸历经千百年发展一直延续至今, 必然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壤和多民族的融会是分不开的。作为一种通过纸质雕刻镂空的艺术, 剪纸仿佛是一幅多彩的画卷, 描绘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独特的自然环境与风俗习惯。剪纸从民族传统中脱颖而出不是简单的复制和变形, 而是做到了从传统的艺术中提取元素, 以现代思维意识和表现技法进行再创作, 创造出来的新的剪纸图形不但汲取了本土艺术的韵彩, 又附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具有全新的视觉效果。例如:20世纪40年代, 剪纸的发展以现实生活为主题。1942年, 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委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 随后延安的一些艺术家开始学习当地的剪纸, 对当地剪纸进行了观察搜索和研究, 并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当地人民风土人情与战争的新剪纸。作品采用传统的艺术形式, 描写了抗日等新内容。使传统的民间剪纸发生了主题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 剪纸艺术也得到迅猛的发展, 歌颂祖国的剪纸受到了艺术家们的追捧, 在“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的文化方针影响下, 剪纸艺术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表现形式丰富了许多, 在继承中做到了更好的发展。中国剪纸艺术一直追随与中国历史的发展, 从没中断过。它无处不在且文化内涵丰富, 它反映于生活, 充实其精神。

公益广告作为非盈利的, 非商业性的广告, 以百姓生活为基础, 创意独特且内涵深刻, 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来反映社会现实, 引导社会公众的表现方式健康鲜明。它的主题是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例如:戒烟和戒毒的公益广告, 吸烟吸毒者不仅仅危害自己身心健康, 还涉及危害到环境中的他人和后代健康, 所以它是社会性的问题, 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 从而公益广告容易深入人心。公益广告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 很多人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大力发展经济, 却忽略了社会健康, 甚至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随之带来了价值观念扭曲及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公益广告主要宣传方式无疑是改善风气,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公益广告在我国发展近20年, 也随着我国的发展而发展着, 并无声无息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

二、中国传统剪纸元素与公益广告融合的意义

在公益广告中恰到好处的利用中国传统剪纸文化元素, 不但可以发扬我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又能充分的提高公益广告传播的频率。一幅幅别出心裁、内容鲜明的传统剪纸文化特点的公益广告让群众记忆犹新, 印象深刻。不仅改变了传统说教的枯燥无味, 同时增强了公益广告的感染与说服。对于传统剪纸文化与公益广告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 对于公益广告发展的促进意义

受众广、影响大是公益广告所具有的特点。但在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 很多人对与收看电视节目中所插播的广告有一定的抵触, 使其的传播效果就大打折扣。然而将中国传统剪纸文化融入到公益广告中, 传统的剪纸特点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增强了公益广告在群众中的宣传。通过传统剪纸的千年文化魅力, 让人们可以很自然的接受公益广告所传达的思想, 增强了公益广告的宣传效果。从而更加深刻的传达了公益广告所要传播的内容, 对于公益广告来说, 将传统的剪纸文化融入到公益广告之中, 是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网上推出了一组以“仁、义、诚、敬、孝”为主题的“德耀中华”系列剪纸公益广告。它以传统的剪纸形式为主, 内容是描绘中国的120位道德模范的人物形象, 每一幅公益广告都反映了他们的光荣事迹, 也表达了一份诉求。它以生动形象的剪纸形式来展现时代精神, 是中国形象、精神、文化的表达。该系列剪纸公益广告作品的构图以圆形为主, 人物塑造栩栩如生, 每副作品的背景环境处理与人物形象相呼应, 清晰明确的表达了诉求观点。作品的装饰具有统一性, 系列感更强。颜色打破了中规中矩的红色, 加以黄色侧托, 使作品更加完善。此广告在形式上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在内容上使心灵产生了震撼。虽然这组公益广告是平面广告, 但正是因为通过运用剪纸这种传统的形式表达, 使其栩栩如生, 使道德模范更加贴近群众, 感人至深的画面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运用传统剪纸形式, 增强公益广告的宣传与传播的效果。

(二) 对于传统剪纸文化发展的促进意义

公益广告在我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些优秀的公益广告至今还令我们印象深刻, 这些公益广告都是最直观、最贴近群众的传播, 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反映社会问题。

中国以文明古国而著称, 我们把公德放在首位, 我国传统剪纸文化的一条主线包括倡导社会公德。现如今,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公德心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公益广告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呼吁人们公德主要以公益广告来体现, 传统剪纸文化元素象征着社会公德, 因此公益广告是传统剪纸文化元素的重要载体。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该将东西方优秀的文化交融在一起, 综合创新,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创造出具有特色的中国化公益广告。因此中国剪纸元素与公益广告的融合, 不仅仅使公益广告更有文化意义, 也使中国剪纸更进一步发展。中国剪纸元素与公益广告的结合, 一定会在广告中崭露头角。

摘要:剪纸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有着悠久的历史。公益广告则是广告中的新兴行业, 受到了大家重视, 并且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剪纸元素与公益广告则是相得益彰。将公益广告与中国剪纸元素相结合, 不仅可以促进公益广告的蓬勃发展, 同时也能达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公益广告,中国剪纸,融合

参考文献

商业摄影与平面广告设计的融合 第5篇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视觉艺术效果的提升,平面广告设计与摄影的结合越来越成为了一股必然的趋势。而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更是为商业摄影提供了发展空间,也进一步加快了商业摄影与平面广告设计的融合。因此,研究分析商业摄影与平面广告设计之间的融合原则对于促进商业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商业摄影与平面广告设计的关系

1.两者都属于视觉艺术

商业摄影和平面广告设计都属于创造者在对生活感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形式来传播一种视觉效果,从而使欣赏者能够感受、理解创造者的想法,在思想上达到共鸣,商业摄影与平面广告设计都属于艺术语言,两者在艺术范围内交叉融合,并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艺术效果。

2.两者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计算机中的设计、排版软件发展的更加成熟,为摄影艺术和平面广告设计艺术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不管是对于商业摄影还是平面广告设计而言,计算机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计算机能够起到对商业摄影作品进行修改,对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进行设计、排版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商业摄影和平面广告设计离不开计算机的发展,即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

商业摄影与平面广告设计融合的要求

1.商业摄影需要符合平面广告设计文案

平面广告设计由图像和文案共同组成,广告中的文案以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广告设计的内涵和创意。平面广告设计植入广告文案的目的在于对广告所传达的内容进一步解释和深化,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然而,不同的受众由于所受教育的水平以及思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导致人们对于广告文案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性。相对于图案而言,文字阅读的速度较慢,并且阅读的过程相对枯燥,所以往往无法在受众脑海中留下印象。而将文字与图案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受众对于平面广告设计创意的理解,更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商业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性的图像表现形式,将之与平面广告设计融合能够通过真实的图案广告来弥补广告文案的缺点。商业摄影图案能够有效的吸引受众的注意,并为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相应的广告文案则能够加深受众对于广告创意以及广告产品的了解和理解,两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受众更加易于接受平面广告设计的内容。因此,商业摄影需要符合平面广告设计的文案,二者共同促进,在提高平面广告设计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为广告产品加深艺术内涵。

2.商业摄影要富有创意

平面广告设计的核心在于创意,同样,商业摄影也需要富有创意才能更好的融入平面广告设计中,提升平面广告设计的广告效果。商业摄影通过传播摄影作品中的商品形象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因此,对于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而言,要想脱颖而出,则必须带给受众不一样的感觉,从视觉上加深受众的印象。这就要求重视商业摄影的创意性。如果商业摄影缺乏创意性,那么平面广告设计仅仅只能起到传播商品主要特征的意义,而无法引起受众的注意并形成深刻的印象,失去了平面广告设计原有的目的。所以,商业摄影的创意性对于平面广告设计至关重要,商业摄影作者在摄影过程中应当更多的关注对创意性的挖掘,从而提高平面广告设计的宣传效果。

3.商业摄影要符合受众的审美习惯

社会的不断发展造成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广告设计的定位很难满足所有受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只有通过调节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商业摄影来满足受众的审美情趣。商业摄影的受众在广告市场中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受众群体,所以商业摄影如果符合受众的审美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平面广告设计的审美价值。平面广告设计的宣传效果离不开消费者,只有把握好了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迎合其审美需求进行商业摄影的应用设置才能发挥平面广告设计与商业摄影融合的最大优势。因此,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应当首先根据产品的定位来分析其潜在的消费者,并根据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进行商业摄影的设定,从而迎合受众的审美心理,提高广告宣传的效果。

结语

商业摄影与平面广告设计在不同媒介上的应用和传播加速了两者之间的融合。商业摄影与平面广告设计的融合不仅推动了摄影技术与平面广告艺术效果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平面广告设计的宣传效果。商业摄影师应当加强与平面广告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更多的结合手法促进商业摄影与平面广告设计的融合。

(作者单位: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

媒介融合对广告策划的影响 第6篇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告策划,影响,模式

0 引言

这几年,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的兴起对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带来了诸多挑战,一部分甚至陷入了生存危机。但是传统媒体仍旧是毋庸置疑的主流,尤其在内容上,新兴媒体往往在内容制造上会遇到很多挫折,因此不得不大量使用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既然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互有优势,那何不来个媒介融合,取长补短以获得双赢的效果呢?

本文基于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从传媒格局、传播技术、营销环境与受众关系分析出发,探讨了媒介融合对广告策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媒介融合对广告目标受众、对广告定位、对广告信息、对广告媒介的影响这四个方面。进而阐述了广告策划的内容:广告市场调查、广告定位、广告创意表现、广告媒体投放。其中,广告市场的把握体现为调查方式和手段的性价取向和目标受众群体的精准把控;广告定位的准确表现在传受双方形象的一体性和传播关联方形象的一体性上;广告创意表现体现为广告信息的差异性和兼容性布局及广告表现的多样性和延展性的统一;广告媒体投放的创新表现在传统媒体投放与新兴媒体结合的投放。新的广告运作在业界已有尝试,广告策划人越来越需要有非同一般的谋略和胆识,综合能力也要求越来越强。广告策划中各个环节都是相对的,策划永无止境。

1 什么是媒介融合

所谓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你可以在一种媒体上看到其他媒体的影子,因此它属于一种复合媒体,由于这种媒体能将各类媒体的优势集于一身,自然就成了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先分析一下各种媒介的特性:

1.1 报纸媒介在其诞生的初期,人们以报纸这种用最小的代价获得非常多的信息的媒介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是社会进化的又一里程碑。但发展到现在,报纸也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奇的变化,报纸品牌网站建设、电子版报纸阅读下载等“新鲜”事物已层出不穷了。媒介的整合经营是近年来我国传媒界的一大热点,国际的传媒集团也纷纷入驻我国。

1.2 电视媒介功能多样,集报道新闻、传播知识、娱乐消遣、提供社会服务于一身,可以说,人们需要传播的所有信息,几乎没有电视不能传播的。随着媒介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媒体也逐渐兴起。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地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还处于探索期,还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加强研究。

1.3 杂志媒介较之于报纸与电视,杂志又具有其独特的生存空间,在杂志期刊生存的主要领域在学术与时事这两块,杂志的内容一般要较为知识化、专题化、深度化,其受众也主要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收入人群。

1.4 网络媒介,互联网作为全新的传播工具,拥有以往的传统传播工具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如不易掌握、信息多元、覆盖面广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因此而成为独立于主流舆论场与非主流舆论场之外的第三个舆论场互联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5 除互联网以外的新媒体的出现为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为社会舆论的产生与形成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主流舆论场与非主流舆论场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中间媒介。主流舆论场与非主流舆论场的融合中会产生许多障碍,如果有一个中间媒介做引导,无疑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新媒体的适时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任何一种媒介的出现,都是由需求带动的。技术不能自发产生,传播也是只有在人与人之间才有意义。媒介是先是一种人化的产物,后才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在媒介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中,媒介融合对媒介广告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视的。

2 媒介融合对广告目标受众的影响

基于新技术的融合性新兴媒体形式多样,但传播信息针对性强,不同的媒体形态往往有其核心针对人群,比如商务楼字液晶电视主要针对白领和商务人士:高档会所液晶电视主要针对高端人群;网络、手机活动、平板电脑以年轻受众为主;公交车、地铁、客运巴士、铁路客车的移动电视针对普通市民。广告主在选择新媒体是会根据自己消费群体的特征选择与其相对应的新媒体形式。

总的来说,媒介技术的融合,新媒体形态多样化的出现,使媒体格局发生了变化,受众的媒体消费呈现了选择性、控制性、移动性、细分化等趋势,对广告业界来说是挑战,又是机遇,因为新媒体、小众媒体不断地应运而生,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不但能捕捉这些“碎片化"的受众,而且还能实现精准化传播,降低成本。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在广告主未来最希望开发利用的新形式媒体中,互联网受到了被访企业的普遍关注,选择比例为54.4%,希望开发手机媒体的有20.4%,考虑移动电视的有14.6%,电梯、液晶视频媒体拥有较高的提及率。

3 媒介融合对广告定位的影响

定位理论的创始人艾·里斯和杰·特劳特曾指出:“‘定位’是一种观念,它改变了广告的本质”。定位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于是一个人,也许可能是你自己。但定位并不是要你对产品做什么事。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

媒介融合所带来的媒介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改进,大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媒介消费方式及生活方式,毫无疑问,媒介受众的消费心理必然打上时代新科技的烙印,崇尚个性自由,追求自然,品味独特,所以广告定位除了产品本身外,必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符合现时代媒介受众的消费心里特征,占据的市场空间必须与现时代消费者的心里空间及需求相吻合,定位契合了消费者心里空间,消费者心里空间进而造就有效市场空间。有效的市场空间正是需求空间、消费心里空间的表达、表征与外化。定位的本质由此而深化:定位即是市场定位,又是心理定位。所以说媒介融合造就了现时代媒介受众的消费心理和风格、品味,必然,这是进行广告定位时所要考虑的出发点与关键之处。

在媒介融合中,通过分析公众的心理,赋予产品一种全新的观念。比如很多网站的广告宣传,赶集网的宣传就是媒介融合的结果,赶集网是中国较大的分类信息网站,提供免费发布信息,查阅信息服务。寻找最新最全的房屋出租、二手房、二手车、二手物品交易、求职招聘等生活信息,这类网站在中国面对的消费主体也是年轻人居多,赶集网的一部视频广告开始陆续出现在电视,公交、楼宇广告屏,门户、视频网站等媒介,多数互联网产品的宣传都会选择在互联网上进行。之前也只有巨人等少数互联网企业在电视等线下媒体上投放过广告。但像赶集网这样的宣传规模确实不多见,但是其宣传策略也是很正确的,由于媒介融合,在广告的宣传上可谓是齐步走,并且在都市年轻人为主的地铁和楼宇广告和商务场所,更能达到一个人尽皆知的效果,因此,对于广告的定位媒介融合的作用很大。

4 媒介融合对广告信息的影响

广告是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媒介融合对广告信息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创意、表现与诉求上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由于媒介传播技术与功能的融合,拓展了广告信息传达的创意空间,使广告信息的表现形式标新立异,丰富多样,呈现出多感官刺激。比如,宽带和数字技术使得网络广告从单一的文字形式演变为更多的互动形式,使得广告高度视频化、形象化,精美的flash,甚至是与电视广告相同的视频形式等。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出现消解了传统媒介之间的边界,使各类媒介的广告表现手段和形式趋于融合,各类媒介之间失去了因信息符号、感觉通道、技术特质而形成的垄断优势,竞争的焦点不再是媒介固有的技术特性而是在信息策划和信息内容的比拼。

4.1 广告主题是品牌传播的中心信息,是广告发挥功效的直接因素。由于新媒介的出现,比如说网络媒体的产生,网上购物的消费者不断增多,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各类flash、动漫、游戏等广告形式开始盛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开始不是那么理智,更多的情形下消费行为是冲动的、感性的。因而广告主题就应暗暗切合这类目标人群的心里,广告主题的无意识传达也将越来越体现在广告策划当中。

新媒体的出现,广告主要利用高科技传播手段,以事件和活动为依托点,整合媒介传播策略,精准地和目标消费群体进行全方位的沟通,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例如,可口可乐的核心消费群体是时尚、充满活力的年轻一族。2005年,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新浪网“要爽由自己”主页发起了一次可口可乐的DV大赛,并且进行与参赛者及受众的互动,使得数以千计的年轻消费者,通过大赛述说自己的可口可乐体验,许多的年轻人在网站上评判同伴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时间可口可乐的“要爽由自己”的广告主题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传播,从网友的热情参与中,可以看出此次的广告主题与传播技术及策略的完美融合产生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4.2 广告诉求是对受众的认知和情感产生影响,从而促使受众产生购买行为的表现方式。现在是分众传播时代,理性诉求的影响力逐渐弱化,感性诉求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快乐营销已成为时尚”。比如蒙牛与超女及各大运营商的联姻。故事、名人花絮、新闻事件,通过巧妙的创意和周密的执行,成为个性化、有趣的诉求方式和沟通的卖点。另外在新媒体时代,品牌通过媒体在宣传产品形象时,更多依靠诉诸产品的附加功能及特殊的情感附加值。

另外,由于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受众的需求,多重感官的诉求也得到了体现。传统单一的诉求方式已不足以打动消费者的心,广告诉求只有有策略地冲击目标消费人群的多重感官,全方位地深入消费者的心灵,引起共鸣,才有可能加强或改变其心里的品牌认知,促使其购买行为的发生。

5 媒介融合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由媒体创意带动的广告形式创新,主要针对媒体的科技创新和广告设计创新两大部分。现在针对媒体的广告创意,对比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如网络、手机、公交移动电视、户外电子屏等等,作为信息载体的创新扩展,其共同点是依附于科技,以科技发展为前提,仅仅是传播手段和工具的创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广告本身的创新。此时的新媒体广告更多情况下呈现为一种挪移,相当一部分的媒体资源被浪费,比如广告主通过公交移动电视,可以直接把电视广告从家里硬搬到公交车上,电子屏又把它搬到了户外,搬到了电梯间等等。可见,科技进步引发的广告媒体创新,某些时候带给人们的还是过去已经熟悉,甚至厌烦了的广告,只是变换了播放工具和地点,这也造成了媒体广告同质化的进一步加剧。因此,许多消费者厌倦了广告,不是因为广告自身,而是厌倦了这种干篇一律的单调。同时,由于广告媒体同质化,以及广告媒体对社会所造成的冲击和本身的信任危机等问题,将广告创意与媒体计划有机结合就成为受众及广告从业者的一致要求。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好的创意往往会带来超乎寻常的传播效应。针对不同的媒体特性,创意方法就需进行灵活运用。媒体传播技术的进步,拓展了广告的创意空间。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创意已不再局限于电视、平面等广告创意,媒体、公关也都需要创意,创意与媒体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的达到传播的效果。新媒体时代,要求广告人必须打破策略与创意的界限,让发散思维更加活跃。融合媒介资源,灵活运用创意方法,一是让创意吸引眼球,二是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让受众参与进来,亲自体验产品,引发其购买欲望。

比如,针对互联网的广告创意,应结合其流媒体的形式感、参与性与多媒体交互性的特征进行谋划,这样才能将产品或品牌信息与媒体及目标消费人群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总的来说,新媒体的出现,广告创意方法能只拘泥于传统的创意技巧,广告的跨媒体运作,拓展了广告创意空间,针对不同的媒体特性,广告创意方法需要融合各种媒介资源,灵活地组合运用,而不是一个套路,一个模式到底。创意无论如何创新、如何跳跃,也不能脱离产品、脱离目标受众,更不能撇开具体的媒体环境,孤芳自赏,那样的广告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参考文献

[1]李磊.基于分众传播的广告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6.

[2]刘传红.新媒介技术对广告传播的影响[J].理论月刊,2006.10.

[3]钟慧敏.新媒体对广告活动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8.8.

[4]陈刚等著.新媒体与广告[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高萍:广告策划与整合传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6](美)菲利普.科特勒等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元素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融合 第7篇

中国元素是在中国文明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质和文化的烙印, 它充分反映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和物质生产状态, 因此, 中国元素包括精神文化元素和物质文化元素。具体来说, 如儒学、佛学、唐诗、宋词等就是最为典型的中国精神文化元素, 而书法、脸谱、刺绣、长城等则是中国物质文化元素。此外,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历史的印记, 换句话说,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最具特色的中国元素。在新石器时代, 尽管生产力极为低下, 也没有阻止人们对美的追求, 彩陶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到了殷商时期, 就不得不提及青铜器, 青铜器所具有的独特的造型艺术以及精美的雕饰, 无不反映了当时人们高超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到了汉代, 在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 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也空前的丰富多彩, 就精神元素而言,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当时的蔚然大宗, 同时, 佛教、道教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就物质元素而言, 当时的雕塑画像石可谓登峰造极, 汉服也堪称经典;到了唐宋时期,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 绘画也堪称一绝;到了明清时期, 最为著名的是瓷器, 瓷器不仅是当时中国元素的代表也成为现如今中国的代名词, 究其原因, 瓷器纷繁复杂的制作工艺、精美绝伦的造型艺术、色彩艺术和纹样艺术, 当之无愧成为中国元素的代表。

总之, 中国元素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酵以精彩纷呈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它是中国人宝贵的财富, 而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些历史遗迹以及如何更大化的发挥它们的价值成为如今中国社会重要的议题。人们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 曾经一度崇洋媚外, 轻视甚至忘却过我们的根文化元素。而早在中世纪, 中国元素就受到了西方社会狂热的追捧, 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国的崛起使得中国元素掀起了新一轮的追逐热潮。这充分反映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论观点, 也提醒国人应重视和珍惜中国文化元素。

二、中国元素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打开, 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开始蜂拥抢占中国市场, 为了达到与中国消费者产生共鸣并最终实现销售的目的, 这些国际品牌开始实施广告本土化策略, 也就是使广告融入中国元素, 具有中国特色。2006年, 昆明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广告节, 并设置了“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 这足以说明中国元素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因为, 中国元素不仅为现代广告提供了丰富的图式语言和表现形式, 而且, 有力传达了中国精神, 拉近了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譬如, 可口可乐、肯德基、宝洁等国际知名品牌, 为了“入乡随俗”, 都使自己的广告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的相得益彰, 因此, 其宣传效果也可见一斑。最为典型的是1997年, 可口可乐公司在春节来临之际, 隆重推出了广告贺岁片, 它选用了对联、剪纸、木偶等中国传统艺术元素, 并通过贴春联、放烟花等民俗活动, 表现了浓浓的中国风情。并且, 从色彩设计来讲,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大红色, 这一在中国象征着喜庆、祈福的传统色, 有力地拉近了与中国人的距离。可以说可口可乐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是成功的, 是典型的。然而中国元素应用得当能够为广告加分, 相反则会产生负面效果, 并且会有损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诸如2004年的耐克“恐怖斗室”以及立邦漆“巨龙滑落”, 其中立邦漆选用的是象征中国的吉祥图案龙。在广告中, 为了显示立邦漆的光滑, 使一条巨龙从涂了立邦漆的柱子上滑落, 广告一经投放就受到了国人的强烈反感, 因此, 日本立邦漆企业不得不撤回广告并向中国消费者致歉。究其原因, 一些品牌只是单纯的看到中国元素的符号化, 而没有了解其深层的内涵, 并且由于对中国元素理解的片面性导致其广告缺乏设计的深度。简言之, 国际品牌要想使中国元素运用得当, 需要深刻的了解中国文化精神。

就中国本土广告公司而言, 在很长时间以来对中国元素的关注太少, 甚至一度的崇洋媚外,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在学习西方优秀的广告形式、思维、创意等的同时, 更应使广告回归本土化, 充分发掘中国元素的魅力, 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因为, 一方面为了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广告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份子,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中国元素当之无愧是中国式广告崛起于世界的根基, 因此, 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应抓住机遇, 获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 我们不应该忘却中国的根文化设计, 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们应相信民族文化的魅力并坚信中国元素一定会在世界广告中大放异彩。

三、结论

中国悠久的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促使我们拥有大量丰富且珍贵的中国元素, 在消费社会, 漫天的广告充斥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如何能够在众多广告中脱颖而出成为如今企业、品牌的重要议题。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开始在广告中融入中国元素, 以此来实现广告的本土化策略。而对于中国本土广告公司而言, 更应古为今用, 重拾中国文化的经典, 使中国元素走出国门, 获得世界的掌声。

摘要:中国元素是在中国文明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质和文化的烙印, 它充分反映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和物质生产状态。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打开, 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开始蜂拥抢占中国市场, 为了达到与中国消费者产生共鸣并最终实现销售的目的, 这些国际品牌开始实施广告本土化策略, 也就是使广告融入中国元素, 具有中国特色, 而对于中国本土广告公司而言, 在很长时间以来其对中国元素的关注太少, 甚至一度的崇洋媚外,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电影广告发展研究 第8篇

(一)广告媒介新载体

相对于传统的广告媒体而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微电影的产生。微电影的传播主要依靠互联网,尽管微电影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其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恰到好处的广告植入,使受众更容易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接受产品并认知产品,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告有了新的传播载体。

(二)更加广泛的受众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设备的完善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拍摄微视频。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广告媒介而言,以微电影为媒介进行广告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普通受众的参与度与关注度。有关数据显示,直至2013年年底,我国约有6.18亿的网民。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通讯设备的普及,直接导致网民对网络媒体触手可及,电影的观看、搜索也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广告的受众范围得到扩充。

(三)更加显著的传播效果

1.众所周知,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微电影广告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更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受众可以根据自己是否喜爱进行选择,并且新媒体提供的互动平台也使受众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2.微电影广告的播放时间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广告更短,这使得微电影广告的内容更加精炼。受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领会到广告要传达的信息,提高广告价值。

3.更加便捷也是微电影广告传播的一个优势。微电影广告主要依靠网络传播,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提高了传播效率,传播效果显而易见。另一方面,受众的参与度较高,直接促进了受众范围的扩展。微电影广告在产品推广上的效果异常显著。

二、微电影广告与传统广告的区别

(一)受众的主动性增强

在传统的广告传播过程中,受众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难免产生厌烦心理。而受众对于微电影广告信息是主动接受,并且对其进行关注和更进一步的了解。受众还可以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反馈给广告方,这对更好地满足受众要求有积极影响。

(二)传播成本较低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主要有视频网站、微博等,相对于传统的广告形式而言,微电影广告的投放费用较低。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为微电影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其竞争能力。

(三)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微电影广告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使受众既可以观看故事,又可以了解产品,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比起硬生生的广告植入,这种有故事情节的广告更易让受众接受,避免受众产生厌烦情绪。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微电影广告

(一)微电影广告的传播特点

1.新型化的平台。针对传播平台而言,微电影广告的特色比较鲜明,它通过移动终端等媒介平台进行传播。在这一方面上,微电影广告与传统广告有着显著的区别。

2.较强的时效性。微电影广告的制作周期较短,片长有限,这使得微电影中的广告信息量有限,大多要求内容与实事相关,而不以提供长久的观看兴趣为目的。微电影广告相比于其他传统广告,更具时效性。

3.增强受众的互动。媒体融合背景下,微电影广告具有交互传播、双向传播的特点,它打破了传统广告单向传播的局限。尤其是与微博等的结合,提高了受众的互动程度与传播信息的主动性。微电影广告与微博等社交网站的结合,使其从创作到推广都能与受众保持高度互动,使信息的主动性传播得以实现。

(二)微电影广告存在的问题

1.广告内容受局限。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创意不足和定位模糊。在创作微电影广告的整个过程当中,形式是否新颖是广告主关注的关键。我们不难发现,现今的微电影都以房子、爱情等为题材,这就容易产生雷同感,无法使受众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广告植入生硬,更易使受众产生抵触甚至厌烦的情绪。

2.与产品品牌营销脱节。在众多的微电影广告当中,仅有一小部分微电影广告被受众广泛关注并分享。微电影广告的前期宣传推广直接关系到受众的关注度,这主要依靠受众的主动搜索和分享。然而,受成本限制的影响,微电影广告并不是都能得到长期的宣传,其在企业营销中仅仅是一种辅助方式。

四、微电影广告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受众的视听娱乐化体验

传播媒介受时代发展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单一的感官体验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更倾向于娱乐视听一体化。由此可见,在制作微电影广告时,要注重探究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更好地满足受众在娱乐观感上的需求。

(二)促进品牌营销

为实现真正的媒介融合,在满足受众娱乐观感的同时,微电影广告还应注重创造互动平台。制作精良的微电影广告可以放置于企业官方网站进行宣传,作为该企业营销的组成部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整体长远营销的目标。

五、结语

微电影广告诞生于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告与微电影相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微电影的质量不会因为广告的植入而大打折扣,并且这种有机的融合能使广告更好地体现出产品的商业价值。微电影广告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种种局限,以一种昂首向前的姿态带领着广告业的发展。毋庸置疑,微电影广告时代的到来对广告业未来的良性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微电影广告传播的特点,以及媒介融合背景下它的发展优势和一些弊端,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电影广告的发展策略作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媒介融合,微电影广告,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湘来.受众心理与中国原创动漫的发展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61.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子杂志广告的经营 第9篇

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进, 媒介融合已经不再是一个新概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浦尔教授最早提出该术语, 他认为, 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 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 各种媒介打破壁垒以合作的方式共同传播。[1]电子杂志媒体就是典型的媒介融合下的新兴产物。它集合了传统的杂志媒体与互联网媒体, 主要依靠网络平台进行数字化出版物的传播与发行。[2]

电子杂志在很多方面都具备传统纸质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集合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Flash动画、3D效果等多种表现方式, 具有“富媒体”特征, 带给读者更多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此电子杂志的内容依托下, 电子杂志广告也体现出其与传统媒体相比的多样性、灵活性。传统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主要以平面广告为主, 广播、电视这两大电子媒体以视频音频结合的方式为主, 而电子杂志广告则充分吸取两者之长, 可以同时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与推广。[3]

电子杂志广告的经营探索

电子杂志的分类。笔者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按照杂志的制作基础将电子杂志大致分为两类, 即原生型电子杂志与传统型电子杂志。原生型电子杂志具有专业的制作团队和充足的制作经费, 杂志本身制作精美、内容丰富, 里面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是电子杂志的中坚力量, 拥有比较年轻、时尚、潮流的受众群。这种类型杂志的广告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集平面、Flash动画、视频、互动游戏于一体。传统型电子杂志不满足于单一纸质媒体的发行渠道, 将传统发行渠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 使杂志内容数字化, 推出纸质媒体的电子版本, 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这类电子杂志在传统渠道就已经拥有比较稳定的读者群, 原来人们只习惯于在纸质媒体上获取信息, 现在读者可以从线上线下两种渠道领略杂志的精彩内容。[4]

对电子杂志广告的SWOT分析。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 它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 找出企业自身的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以及所面临的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 。它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与概括, 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一种常用方法。

针对前面所述两类电子杂志上投放的广告作品, 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竞争优势 (Strength) :与其他形态的媒体广告相比, 电子杂志广告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形式多样化。电子杂志广告融合了平面、视频、音频、Flash动画、互动游戏等多种表现形式, 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利用是其首屈一指的技术优势。2.读者的感官冲击力相比单纯视觉或听觉要大得多, 可以充分调动多种器官感受广告内容, 使受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广告信息。3.即时互动性强。电子杂志通过点击页面链接、参与互动游戏、抽奖、话题讨论等方式增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与传统杂志广告相比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竞争劣势 (Weakness) :1.电子杂志广告很难与受众保持很强的黏着度, 商业性极强的弹出广告页面容易使用户产生厌烦感, 继而降低对宣传品牌的注意力和好感度;2.部分受众一旦注意到各种商业广告互动是品牌所做的宣传和推广时就会选择直接略过广告内容不予理会, 由此使得广告注意率大大下降;3.电子杂志广告的载体———电子杂志本身内容同质化严重。目前电子杂志主题主要集中于时尚、消费、娱乐等类别, 新闻性、专业性等较具深度的优质内容较少, 杂志类别分布不均衡。

外部机会 (Opportunity) :1.电子杂志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壁垒较少, 相比传统媒体而言每个人都可能是电子杂志内容的创制者, 例如POCO平台为了迎合POCO社区用户的需要, 推出多种电子杂志制作软件, 让用户自己制作电子杂志, 实现自娱自乐。另外, 电子杂志行业发展也非常迅猛, 尤其在得到风险投资资本的注入后, 在媒介日益融合的大环境下, 该行业可谓发展前景良好。2.电子杂志的传播范围广泛, 相比随身携带几十本纸质版图书杂志而言, 电子杂志可以通过分享、复制等方式大大增加信息的传播性。3.多种下载平台的构建。如手机、i Pad平板电脑、kindle电子阅读器等的出现与普及使得电子杂志本身携带更为方便, 为广告投放提供更多的触角与发挥空间。4.由于电子杂志本身细分化市场, 使得读者受众群也得到细分, 广告投放可根据自身产品品牌的特征选择相适应的电子杂志投放, 实现精准化营销。

外部威胁 (Threat) :1.电子杂志产业结构并不完善, 作为媒介融合的新兴产业, 其本身也面临逐渐完善产业结构, 慢慢走向成熟的发展走向。但从总体来说, 电子杂志广告市场并不成熟, 市场占有率低, 使部分广告商失去信心。2.相对传统媒体成熟、专业的采编队伍而言, 电子杂志行业本身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采编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总体从业人员专业性不高, 经营者缺乏经验, 容易导致用户满意度低下。3.宏观经济萧条也使电子杂志行业面临发展瓶颈和障碍。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作为电子杂志出版行业最大的盈利点———广告, 其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广告受众耳目一新。行业本身的不断发展壮大, 外部下载、阅读平台的构建都为电子杂志广告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 我们也需要看到电子杂志仍然处于一个初期发展阶段, 其天然的浮躁、产业结构的不完善、人才的匮乏等都为广告的投放带来了诸多威胁和挑战。[5]

电子杂志广告的经营对策

针对以上电子杂志广告内部竞争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 笔者认为电子杂志的广告经营应主要注重内容与用户两大方面。

首先, “内容为王”是电子出版行业亘古不变的道理。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电子杂志能够获得更多读者的关注, 也为广告商提供了投放广告的基础。如今的电子杂志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突破内容同质化的问题。电子杂志虽有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作为支撑, 在形式方面相较传统杂志而言有更大的优势, 表现上也更加多姿多彩, 在此技术平台下承载的杂志内容相当丰富, 但相同类别的电子杂志内容同质化严重, 缺乏杂志本身的特色。杂志制作商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 采编要体现本刊特色与个性, 内容避免与同类杂志雷同, 这点在名人开办的电子杂志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例如, 由徐静蕾创办的电子杂志《开啦》利用名人效应和个人品牌价值, 结合自身杂志的定位, 整合博客资源, 挖掘博客中潜在的价值内容, 向受众提供精良的电子杂志, 在同类杂志中脱颖而出。陈鲁豫创办了《豫约》, 她自己也说道:“电子杂志更多依靠我的团队, 不是完全靠我个人在做, 他们会凸显我的风格。”电子杂志获得更高的阅读率就自然会得到广告商的青睐。

与传统媒体合作, 提高采编队伍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由于电子杂志本身行业门槛较低, 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也良莠不齐, 缺乏专业的内容采编力量, 很少有电子杂志配备与传统纸质媒体相同的优秀记者班底和编辑团队, 仅靠快餐式的内容“拼盘”、“大杂烩”显然无法满足电子杂志受众的需求。因此, 电子杂志制作班底要努力提高采编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性, 强化与传统媒体的合作, 实现人才的合作与流通、行业的互通与互补, 寻求到电子杂志和传统媒体对接的最佳途径。传统期刊由于发展时间长, 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自己的忠实读者,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电子杂志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 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以实现自身内容的质量飞跃。

采取更加灵活的电子杂志广告内容策略。企业自身可以在本企业平台上发布宣传企业理念、文化、产品的电子杂志广告宣传册, 为企业品牌和服务做宣传, 如《sonystyle》是索尼公司立足本企业产品与服务, 宣传企业品牌与精神的广告载体。《旅游纵览》杂志则是全国数千家杂志社共同的合作期刊, 实现了双赢。网络电子杂志平台的灵活性与多样化为企业专门发布自己的电子杂志提供了方便, 企业通过该种渠道发行的电子杂志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广告宣传, 更加方便、快捷、精准, 一来不需要另寻发布平台, 二来保证了内容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实现了宣传企业的广告效应。

其次, 在用户方面, 可以立足以下两点:

采取“精准营销”策略。电子杂志本身的市场细分化为电子杂志广告带来了精准营销的基础平台。广告商可根据受众群人口统计特征以及受众阅读习惯、消费习惯等选择适合的电子杂志投放广告, 做到精准投放, 有效利用有限的广告费, 提高广告效率。2006年, POCO推出国内首家在线电子杂志阅读发行平台, 这种平台实现了通过IE浏览器即刻阅读杂志, 不需要等待下载过程。据POCO总经理姚鸿介绍, 这种在线阅读方式可以为广告主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系统。通过对用户进行数据统计包括浏览器版本、浏览器主页设置、杂志下载量、阅读率、平均阅读时间、广告停留时间等, 实现按效果付费的定位广告。这就为电子杂志广告的精准投放提供了相关数据支持, 建立起了用户数据资源库。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 定制适合某一受众群的广告投放, 使每个人所看到的信息都是自己所需的。同时, 借助于精准的用户信息和广告投放, 还能为广告主提供准确的用户反馈, 从而帮助其进行下一阶段的改进, 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广告内容。

与Web2.0其他产品相结合, 增强用户依赖性。如POCO平台与POCO网络社区很好地结合, 推出了博客网络社区服务———群族部落, POCO的用户可以浏览该服务下的十几个分类主题的时尚电子杂志, 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评论和看法, 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POCO还为用户提供了制作电子杂志的专业软件, 这种软件可以凭借更为丰富、立体化的互动平台, 如博客、相册、视频分享等让每一个草根阶层的网友成为真正的明星主编。由用户提供电子杂志内容, 充分调动网民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对网络社区的认同感, 从而增加受众黏着度, 减少用户的流失性, 提高用户满意度,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用户的方法和手段。[6]

结语

电子杂志作为媒介融合的产物, 虽然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但前景依然被看好。电子杂志广告仍是目前电子杂志主要的盈利手段和盈利点。为了电子杂志行业的健康发展, 电子杂志广告应该利用自身优势, 摒弃劣势, 抓住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 突破威胁与挑战, 从经营对策上下功夫, 探索出一条既适合电子杂志发展又具有本身特色的独创之路。

(基金课题:本课题由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11YS300)

参考文献

[1]张乔吉.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走向[J].新闻爱好者, 2012 (3上) .[1]张乔吉.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走向[J].新闻爱好者, 2012 (3上) .

[2]孟建, 赵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国际新闻界, 2006 (7) .[2]孟建, 赵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国际新闻界, 2006 (7) .

[3]李艳, 戴世富.电子杂志广告的发展策略[J].新闻界, 2008 (3) .[3]李艳, 戴世富.电子杂志广告的发展策略[J].新闻界, 2008 (3) .

[4]陈经超, 李雨芩, 杨帆.电子杂志广告效果探析——基于消费者的广告效果实验比较分析[J].广告大观:理论版, 2008 (1) .[4]陈经超, 李雨芩, 杨帆.电子杂志广告效果探析——基于消费者的广告效果实验比较分析[J].广告大观:理论版, 2008 (1) .

[5]李妍, 平超.受众视角下的电子杂志内容发展浅析[J].今传媒, 2009 (2) .[5]李妍, 平超.受众视角下的电子杂志内容发展浅析[J].今传媒, 2009 (2)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西广告设计探究 第10篇

关键词:媒介;广告;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87-1

媒介技术进步和媒介形态改进构成了广告业变革的媒介生态,是广告业发展的先导和动力。每次媒介生态变化,都改变了广告市场中多元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也改变了广告业的行业理想和操作规范。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变革的基础上产生的媒介融合趋势,构筑了广告业生存和发展的最新媒介生态,成为影响广告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媒介融合“发现了人”,使公民成为显在的传播主体,也使公民的传播权益保护和传播权力行使成为广告传播关系的核心。从广告业的角度来讲,媒介融合促使广告受众在广告市场中的主体意识觉醒,也使广告受众的广告素养培养成为广告教育的新鲜话题。媒介融合与广告受众主体意识的觉醒媒介融合是指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等传媒技术产生的基础上产生,以受众需求变化为导向,从整体上打破传统传媒业的边缘,彰显个性媒体的独特传播优势,实现立体式传播效果的媒介生态形式,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媒介化。从传播技术来讲,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的创新推动了媒介形态之间的融合,使得传播内容的生产、传输和接受呈现同一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广西广告设计的发展还是大多停留在以前的传播趋势之中。

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西广告设计从传媒格局、传播技术、营销环境与受众分析出发,探讨了媒介融合对广告策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媒介融合对广告目标受众、对广告定位、对广告信息、对广告媒介的影响这四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分析广西广告设计创新的内容:广告市场调查的创新、广告定位的创新、广告创意表现的创新。其中,广告市场的创新体现为调查方式和手段的性价取向和目标受众群体的精准把控;广告定位的创新表现在传受双方形象的一体性和传播关联方形象的一体性上;广告创意表现的创新体现为广告信息的差异性和兼容性布局及广告表现的多样性和延展性的统一。在前述影响和创新内容的基础上,最终构建出广告策划的二种新模式,即整合型模式、持续型模式,并分别描绘出了它们的模型图。

以广西地区诺基亚音乐手机品牌营销案例的广告为例:对上述创新内容、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 新的广告媒体运作在业界已有尝试,广告策划人越来越需要有非同一般的谋略和胆识,创新意识要求越来越强。所谓的设计基本原则只是简化了用户和产品的复杂程度,没有完全考虑到社会和人因工程的复杂性,做用户体验设计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需要的是一种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方法。其实这个广告生活中的情景模拟,让用户降低学习难度、减少记忆负担,只靠一些界面的提示是永远不够的,要知道无论用户是多么有经验的人,也是第一次面对你的新产品,这是一个互动的帮助过程。

所以提供给用户直观有效的产品解说,让用户直接了解产品的各种特殊功能,在不同的环境、场所、时间、情境中区分理解产品的不同使用状态,而故事性的记忆会让用户不那么紧张。在故事编排的同时,加入功能点的介绍和界面操作的演示,也是一个强化设计的手段。

让用户再方便一点,一个产品从设计之初就应该保持简单,简单的设计让用户使用更方便。好的设计只包含那些用户完成目标过程中所必需的功能。突出产品的少量特点形成强烈印象,用户体验设计中智能的设计是最为美妙的,以突出产品的特点来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例如一些影音品牌不仅在产品上加入抗噪芯片,让视频播放更清晰,在产品网站和视频演示中也强调了这点,以情感化体验作为特色信心,给用户带来非同寻常的感受与记忆。

通过这个媒体广告案例的研究产品体验设计,我们还需要专注于重点功能设计,并用高雅的界面突出重点功能,让用户在操作中更轻松、更愉悦。这样才能达到广告与媒体的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行业进入了多种媒体并存及逐渐相互融合的阶段,尤其是网络与数字化科技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出现了网络、媒体、通信三者的“大融合”,使受众呈现“碎片化”趋向,媒介消费变得多元,消费心理和行为越来越难以捕捉。这些都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了分众传播时代。毫无疑问,其必然给与媒介紧密结合的广西广告业带来影响。在任何单一的媒体刊播广告就能打响一个产品或品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传统的广告运作已日渐显露出它的弊端。如何以有限的预算“网罗”受众,打动他们的心,使其主动参与进来,不知不觉接受广告信息,成了广告人冥冥苦思的问题。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西广告不仅仅是要传达出信息,并且要整合当前时代下的媒介信息,并且和广告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力求做出完美的广告作品。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 滕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美]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程坪译.当代广告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美]赛佛尔·坦卡德著,郭镇之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杨晨昕,女,辽宁省沈阳人, 硕士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广告融合 第11篇

从1997年国家首次提出“三网融合”概念, 到2010年1月13日, 国务院正式提出“三网融合”总体方案, 之后, 国家相继出台了加快“三网融合”的各种措施, “三网融合”势在必行。简单来说, “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这三大网络的融合。传媒学者艾伦·格里菲斯说, “任何一种技术形式的传播总是随着技术变革而演变, 而传播领域的技术变革又总是引发一系列社会变化。”三网在业务上的融合将产生了很多新媒体, 与传统的电视、网络、手机媒体相比, 广告的生存环境似乎更加困难。三网融合无疑会改变现有的广告格局, 传统的电视广告优势不再, 电信和广播电视如何嫁接互联网让广告迎来另一个春天?本文试从广告传播的传统传播模式分析三网融合之后广告传播模式的新变化, 分别从广告时间、广告内容和广告方式等方面进行阐释;并且, 以互联网广告、移动互联网广告和网络互动广告为例, 分析未来广告发展的新热点。

2“三网融合”下广告传播模式的新变化

2.1 广告谁说了算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人们认为广告接受过程可用“刺激——反应”模型来描述, 刺激引起注意, 注意召唤兴趣, 兴趣导致欲望, 欲望导致购买。现实的实践证明了这样的模型带有严重的缺陷, 它把受众看成是无主动能力的人。“三网融合”时代, 受众对媒介的接触行为都能被记录下来, 广告商应以受众对媒介终端的接触行为为中心, 精心设计广告与受众的交互模式。所以, 广告单向传播的特性有弱化的趋势, 受众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广告不再只是有传播者一方说了算。

2.2 广告不再是广告

广告行业基本上走过了这样的一条道路:最开始是蓝板广告, 接着追求广告创意, 讲究广告营销, 再加之整合营销, 整合之后又开始为广告重新定位, 寻找广告公关的制胜方略, 大打广告超限战。广告在“三网融合”时代, 到底会变成什么样的形态, 我们无法预知, 目前为止, 可以看到广告和社会活动的结合, 与商业、公益、政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也越来越为广告人所用。广告内容的传播还是广告本身作为讯息的传播都在以任何形式发声, 告知和吸引目光。广告的声音愈发地嘈杂和混乱, 而受众的吸引、态度改变到最后采取行动的过程也愈发地不知所措。

2.3 广告时间本质消亡

广告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就传统广告而言, 收视率高的时间段叫黄金时间, 在黄金时间播放的广告可称黄金时间广告。“三网融合”的初期, 黄金时间的概念也不会从大众媒介的舞台上退出。随着“三网融合”从技术层面不断扩展到业务层面, 广告业的变革也会更加深化, 本文预测, 广告的时间概念会被淡化进而退出广告竞争的舞台, 虽然目前广告时间争夺战接近白日化。广告时间碎片化的趋势, 是这场战争即将结束的信号, “三网融合”把受众从被安排的节目和广告中解放出来。

2.4 广告随时随地随心所欲

广告媒介是广告宣传实现的物质手段, 广告借助媒介本身所固有的吸引力、适应性和宣传性, 使得广告诉求更加引人注目和传播深广。“三网融合”于传播媒介而言, 最根本的一个改变就是平台的聚合话发展, 报纸、杂志的电子化, 电视的移动化, 网络的覆盖化使得传统意义的报纸杂志广播都以电子网络的形态存在, 网络和移动终端的结合又将这些媒介从固定的地点解放出来。随时随地制作和更新广告内容及形式成为三网融合时代广告传播的重要特点。

3“三网融合”下广告发展热点

3.1 终端制胜

电脑、电视和手机, 是每天用户接触最多的三种信息终端, “三网融合”会使得电视、电脑、手机的界限变的越来越模糊。中国广告伴随着“三网融合”必然会进入一个逛终端争夺的时代, 终端多样化和聚合化是不可避免的两个趋势。目前风头正劲的苹果系列产品“ipad、iphone”等以及amazon的“Kindle”大卖现象已经证明了移动终端市场的竞争是何等惨烈。

3.2 模式制胜

目前, 社会化SNS网络大热, 以人与人之间联系作为广告传播的新模式也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人人网的广告模式, 不是简单的产品广告、品牌广告, 而是一种全新的广告模式——关系广告。举个具体的例子就是:一个小姑年逛商城, 她本来想买一件衣服, 但最后衣

服没有买, 却买了鞋子, 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传统的广告是小姑娘通过搜索得到衣服的信息以及具体的购买位置, 这样的广告就相当于告诉受众去哪里买衣服。但是SNS社交网络, 像人人网, 它的广告就有可能最终建议让小姑娘买双鞋。人人网假设小姑娘的一个朋友正好有这双鞋, 这个朋友拥有这双鞋的事实就有可能影响到小姑娘的最终购买行为。目前, 中国社区网络广告营业额增长比较快速, 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加之目前SNS社交网络和微博自媒体在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 相信社交网站的广告模式将是未来热点之一。

4 结论

本文认为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和深化, 未来中国广告行业的争夺必然会在终端、产品和模式三者之间展开。在对“三网融合”保持乐观展望的同时, 更应该面对现实, 我国的“三网融合”发展处在最初的阶段, 监管主体缺位、混乱, 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因此广告能不能借助“三网融合”的技术革新顺利发展有待时间的验证。

摘要:本文从广告传播的传统传播模式分析三网融合之后广告传播模式的新变化, 分别从广告时间、广告内容和广告方式等方面进行阐释。本文认为, 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和深化, 未来中国广告行业的争夺必然会在终端、产品和模式三者之间展开。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告内容,广告时间,传播媒介,广告环境

参考文献

[1]宋迪, 韩志国.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媒体发展战略.中国传媒科技.

[2]Asa Briggs.Peter Burke著.最新大众传播史-从古藤堡到网际网络的时代.李明颖、施盈廷、杨秀娟, 译.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2006:5.

[3][美]唐.泰普思科 (Don Tapscott) 著.《泰普思科预言21世纪人类生活新模式.卓秀娟, 陈佳伶, 译.时事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创业教育机制论文下一篇:工程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