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2024-06-23

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精选10篇)

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第1篇

1 种植模式选择

以往种植模式为套种玉米, 现改变为麦后直播[1]。套种玉米与小麦共生期间由于小麦的遮光、争水、争肥, 影响玉米苗期生长;田间管理困难, 降低群体的整齐度;小麦生长后期病虫害严重, 尤其是玉米苗期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染[2];套种玉米不利于进行机械化播种, 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套种为直播可以大幅度增加机械化作业, 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近几年粗缩病愈发严重, 改套种为直播, 能错过玉米粗缩病高感期, 大大降低其发病率;改套种为直播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密度和穗数, 提高群体整齐度, 达到显著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

2 秸秆还田, 培肥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粮食作物高产的基础。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反映耕地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指标, 培肥地力的中心环节就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基本手段就是增加有机质投入[3]。实行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采用“激发式秸秆还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 达到用养结合的目标。因此,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是当前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在小麦收获后及早旋耕灭茬, 精细整地。结合旋耕施优质农家肥45 t/hm2、鸡粪11.25 t/hm2、磷酸二铵225 kg/hm2、硫酸钾300 kg/hm2或玉米缓释长效复合肥900 kg/hm2, 混合施匀, 迅速深施15 cm以上, 可以保证玉米生育期内不再追肥。

3 品种选择与处理

精选良种, 提高播种质量, 品种要求株型紧凑、耐密植 (密度达到7.5万株/hm2以上) 、不倒伏、不空秆、不秃尖、抗病性强、夏播生育期105 d左右, 可选择郑单958、登海661等适合泰安市大范围种植且具有稳产高产潜力的玉米品种。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 剔除小粒、破碎粒, 选用大小均匀的饱满籽粒播种, 保证出苗的一致性。采用专用种衣剂包衣, 能够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减轻玉米粗缩病、黑粉病等危害。

4 及时播种, 合理密植

俗话说“春争日, 夏争时”, 夏直播玉米若要获得高产必须注重抢时播种。泰安市小麦一般在6月12日左右成熟收获, 小麦收获后应尽早采用玉米精播机实行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播种密度9万株/hm2左右, 及时拔除弱苗提高群体整齐度, 确保收获时的实收株数在8.25万株/hm2以上。

5 病虫草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玉米常见病害包括玉米黑粉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炭疽病、玉米茎腐病、玉米普通花叶病、玉米霉斑病、玉米黑穗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锈病、玉米矮花叶病等。玉米播种期, 以防治种子传播的病害为主。防治方法: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减少初侵染源, 清洁田园;避免连作, 实行轮作倒茬。防治黑穗病和全蚀病, 可用25%粉锈宁拌种, 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3%, 或者用50%粉锈宁粉剂500 g加水2.5 kg拌种30 kg。玉米穗期主要病害是纹枯病、叶斑病, 防治上, 要合理施肥, 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植株的抗逆性。防治纹枯病用可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涂茎或对病部喷雾。防治叶斑病和纹枯病,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玉米灌浆成熟期, 主要防治全蚀病、青枯病、早衰, 可通过农业措施防治, 如选用优良、抗逆性强的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 保证单株营养面积, 改善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等。

5.2 虫害防治

玉米常见虫害主要包括玉米红蜘蛛、玉米螟、蝼蛄、玉米蓟马、亚洲飞蝗、小麦皮蓟马、玉米蚜、狭翅雏蝗、大垫尖翅蝗、地老虎、甜菜夜蛾、金针虫、粟灰螟、赤须盲蝽、苜蓿夜蛾、粟茎跳甲、小翅雏蝗、蛴螬、叶蝉类、西伯利亚蝗、宽须蚁蝗等。玉米播种期, 主要防治地下害虫, 可采用种子包衣, 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60 kg/hm2拌合细砂后条施, 或用50%辛硫磷乳油3.00~3.75 kg/hm2加细土375~450 kg拌匀后顺垄条施。玉米苗期, 主要防治旋心虫、蛀茎夜蛾、玉米蚜等。局部发生旋心虫、蛀茎夜蛾的地块, 可用90%敌百虫300倍液, 或40%乐果乳油500倍液, 或50%敌敌畏400倍液灌根。结合间定苗, 及时去除杂草, 减少虫源烧毁病株, 加强水肥管理, 促进幼苗早发。防治玉米蚜兼治灰飞虱, 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玉米穗期, 主要防治粘虫、玉米蚜、玉米螟、蓟马、条螟。防治粘虫, 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50%敌敌畏2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90%敌百虫1 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 可用1%1605颗粒剂, 或杀螟灵1号颗粒剂, 或0.3%辛硫磷颗粒剂于大喇叭口期施用, 及时浇水灌溉[4]。

5.3 杂草防治

玉米播后出苗前除草剂的使用:玉米播后苗前使用除草剂应该加大对水量, 以提高防效。一般按照播种、浇水、再喷洒除草剂等3个步骤进行。浇水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土壤墒情, 便于土层下的玉米种子、杂草种子吸足水分, 及时萌发, 杂草种子在往地表生长的过程中, 正好碰上封闭层的除草剂, 使其幼芽幼根吸收除草剂, 抑制杂草蛋白质的合成, 而夭折在地表下。对水量越多, 防效越好。原因就在于喷水少, 封闭层不均匀;反之, 封闭层均匀。乙阿、玉草净、都阿等除草剂一般用3 kg/hm2, 在一定的对水范围内, 水量越多, 效果越好。据笔者多年的试验实践, 用水量以675~750 kg/hm2为好, 防效可以达95.5%以上。玉米出苗后使用除草剂, 在气温高、天气旱的上午喷药, 由于光照强、温度高、高温干旱, 玉米苗易发生药害;同时药液挥发快, 喷药后短时间内药液蒸发, 杂草吸收不足, 影响除草效果。玉米苗后除草剂喷施后需要2~6 h吸收, 才能达到理想除草效果。由于气温和空气湿度的关系, 最佳喷药时间在16:00以后, 傍晚用药可显著提高玉米苗安全性, 不易发生药害。施药后温度较低、湿度较大, 药液停留时间长, 可以保证除草效果, 使杂草充分吸收除草剂的有效成分。除草剂对水量:免除、玉农乐等均为300 kg/hm2, 发现杂草仔细喷雾到位。最佳喷施除草剂的时机, 一方面是玉米苗大小合适, 即玉米2~5叶, 此时抗性高, 不易出现药害。为保证除草效果, 应当确保杂草有一定着药面积, 并非越小越好, 最佳的草龄为2叶1心至4叶1心。由于目前玉米苗后除草剂大多是烟嘧磺隆成分, 一些玉米品种对该成分敏感, 易发生药害, 因此种植甜玉米、糯玉米、登海系列等品种的玉米田不能喷施, 防止产生药害。对于新的玉米品种, 应该先试验再推广。

6 适时晚收

玉米晚收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 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 推迟收获, 改善玉米品质, 增加粒重, 提高玉米产量[5]。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为籽粒变硬、籽粒灌浆线 (乳线) 下移到籽粒的基部并完全消失;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籽粒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和特征;果穗苞叶变干、蓬松, 呈白色。充分利用玉米生育后期秋高气爽、利于干物质积累的气候资源, 尽量延长玉米灌浆时间, 让玉米粒重潜力充分发挥。一般在玉米授粉后55 d左右收获产量最高。研究表明, 一般中熟品种, 在授粉后40 d到完熟前, 每晚收1 d, 可增产玉米75 kg/hm2。当玉米完全成熟后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 能一次完成割秆、摘穗和切碎茎叶等工序;既提高了收获速度, 又达到了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目的[6]。

参考文献

[1]胡彦奇.夏玉米简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 2010 (4) :50-51.

[2]王国胜.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11 (4) :71-73.

[3]杜昌学.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14) :12-13.

[4]蒋明洋, 武军华, 商涛.夏玉米15 000 kg/hm2超高产栽培技术[J].沙棘:科教纵横, 2010 (4) :5-6.

[5]李天玉, 董敏.玉米秸秆还田激发增效效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7) :244-245.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2篇

作者:文登市农业局文章来源:文登市农业局点击数:571更新时间:2010-4-28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可归纳为六句话,就是“培肥地力,优良品种,增加密度,配方施肥,防病治虫,适当晚收”。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田)或缓坡地,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畦播种。

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任何良种都对温、光、水、热、日照长短等自然资源及土肥等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要求,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在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茬口安排,群众的食味,消费习惯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宜我市春播品种主要有农大108、金海5号、丹玉86、东单60、济单7号;夏播品种有登海3622、先玉335、浚单20、天泰10号、连胜

15、金海604。

三、施足基肥,配方施肥

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为丰产夯实基础。

玉米施用基肥的方法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一般以条施效果较好,能使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利用。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氮肥(尿素)15~20千克,磷肥25~30千克,钾肥15~20千克,锌肥1千克。

配方施肥,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攻苗肥,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重施攻穗肥亩施尿素30千克;巧施粒肥,亩施尿素5千克。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提高种植质量

1、种子精选。选用粒大、饱满、具品种特性的杂交种籽粒作种子,机械或人工选粒,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及杂质。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玉米种子的大小要均匀一致。做好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浸种、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50:1)。

2、适时足墒播种:根据各地最佳节令调节播种期。最早播种期以地温稳定在12℃时即可播种,我市在4月下旬(谷雨以后)至5月下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区,可比常年

露地正常播期提前7~10天播种。夏玉米播种越早越好,可延长其生育期,充分利用肥、水和光、热资源,又能错过“芽涝”和后期低温影响,是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麦收前浇足“麦黄水”,麦收后整地抢墒播种。来不及整地,也可麦收后贴茬播种,玉米出苗后再深中耕灭茬。点播、耧播、机播均可,以机播质量最好。麦垄套种一般采用点播。播种深浅适宜。一般壤土墒情好的地块,播深以4—5cm为宜。粘土或土壤过湿时,播种宜浅,以3—4cm为好。底墒不足,特别是砂土、砂壤土以及麦田套种播深应增加到6—7cm。播种深浅一致,群体整齐度高。

3、合理密植: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玉米产量的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

紧凑型玉米,金海5号、浚单20、郑单958、天泰10号、先玉335亩种植4500~5000株;半紧凑型玉米登海3622、连胜

15、金海604、金海702、威玉17号亩种植4000~4500株;松散大穗型玉米丹玉86、农大108、东单60、济单7号、威玉308亩种植3500~4000株。早熟玉米亩种植4500~5000株,晚熟玉米亩种植3500~4000株。

4、提高种植质量: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播种时应做到四个一致,即同一块田所用的种子大小基本一致;划线播种,株行距一致;开沟(打塘)深浅和盖土厚度一致;播种时全田土壤墒情一致。播种深度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4~5厘米,若土壤粘重或土壤含水量高,应浅播,盖土厚度2~3厘米,若土壤墒情不足,应深播8~10厘米,盖土厚度6~8厘米,播后踏实盖土,减少土壤水份蒸发。

种植方式宜采用宽窄行(双行单株)种植,即宽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视密度而言,一般20~25厘米。使用药肥包衣种子。全田使用除草剂——津乙伴侣。

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增产增收

1、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状,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无论是补播种或移苗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

(2)间苗定苗: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玉米长到3~4叶必须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病留健,一般4~5叶定苗。

(3)追肥中耕: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蹲苗应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然后进行追肥中耕,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作攻苗肥,并结合中耕松土、除草。

(4)蹲苗:蹲苗有控上促下,前控后促,控杆促穗的作用。但应根据苗情、墒情、地力等条件灵活掌握,原则上是“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蹲苗终期一般以拔节期为界。

2、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壮杆、大穗、粒多,相应的措施如下:

①重施攻穗肥: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亩施尿素30千克,施肥的方法是在两植株之间打深穴(深6~10厘米,直径3~4厘米),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大培土。

②科学排灌: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对水份极为敏感。这一时期若干旱、应及时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过多,土壤水份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

3、花粒期管理。此期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延长绿叶的功能期,防止籽粒败育,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①巧施粒肥:所谓巧施应看大田植株长相而定,在穗肥充足,植株长相好,叶色浓绿,无早衰退淡现象的田块,则可不施,以免延长生育期。若穗肥不足,植株发生脱肥现象,则应补施粒肥。粒肥施用的原则是“宜早勿迟”。一般亩施尿素5千克或碳铵10~15千克,打穴深施。也可用1%~2%尿素与0.4%0.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亩用溶液70~100千克。

②灌水与排涝:土壤水份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才有利开花授精,若天旱及时灌水,若田间持水量超过80%,注意排水。

③隔行去雄:在玉米刚刚抽雄时,隔一行去一行或隔一株去一株雄穗,全田去雄二分之一,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节省养分,减少虫害,可增产5%~8%。去雄的方法是:当雄穗从顶叶抽出1/3或1/2。在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及时将雄穗拔除。最好将先抽雄的植株或弱株,虫株的雄花去掉,但地边几行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去雄时切忌损伤顶端叶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茎叶,否则造成减产。

④人工辅助授粉:在玉米盛花期如遇大风,连续2天以上阴天,雨水多及高温情况下,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宜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9~11时)进行,要边采粉边授粉。把采集到的新鲜花粉,除去颖壳后,用毛笔蘸取少许授到雌穗的花丝上,也可把花粉装在小竹筒里,用2~3层沙布或丝袜封住竹筒口,把花粉筒对准花丝轻轻拍打。使花粉均匀地落在花丝上。

六、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1、播种期:防治玉米纹枯病、黑穗病、苗枯病。

(1)选种抗耐病良种。金海5号、登海3622、丹玉86、农大108、济单7号、威玉308等品种较抗弯孢菌叶斑病、锈病、黑穗病、瘤黑粉病等病害,可因地制宜地选种。

(2)加强健身栽培。在玉米播种前,精耕细作,清除田间、田边、沟边杂草,及时销毁或封存玉米秸秆以减少玉米螟、灰飞虱、叶斑病等病虫源。平衡施肥促进植株健壮,可提高抗病力。合理安排种植方式,改套种玉米为直播,实行适期晚播,避免玉米幼苗期与小麦共生,减少灰飞虱的传毒机率,预防粗缩病。

(3)种子处理。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拌种,同时兼治苗期叶部病害。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还可兼治灰飞虱、玉米蚜等。各种病虫混发且发生较重的地块,可用以上药剂混合拌种防治。

(4)化学除草技术。在玉米播后芽前,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ml或40%乙莠水150~200ml兑水30~50kg喷施。防治杂草苗后茎叶处理,可亩用4%玉农乐胶悬剂75ml茎叶喷雾,或亩用20%克无踪水剂120~150ml兑水30~50kg,在玉米苗高达30cm时定向喷雾防治,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良好的防效,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

2、苗期:苗期发生主要病虫害有灰飞虱、粗缩病、二代粘虫、玉米螟、红蜘蛛、蓟马、稀点雪灯蛾和杂草等。

玉米5叶期前,亩用10%吡虫啉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传毒昆虫灰飞虱,预防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病毒病(俗称“万年青”),土壤、种子不能传播。玉米五叶期之前免疫力弱,如果此期间灰飞虱较多,最易感病。其症状 先是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褪绿曲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主脉上生出长短不一的蜡泪状突起。病株叶片浓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常不及健株的一半。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稍短,花丝少,籽粒减少,病株根系少而短。重病株矮化严重,叶片紧凑成团,抽不出雄穗,雌穗短小、无籽粒。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一旦发病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要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采取减少灰飞虱虫源和做好传毒昆虫防治等措施,一定要把传毒昆虫控制在传毒之前。主要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一定不可春播。(2)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3)及时除去感病病株,并带出地外。(4)及时除去田间、田边杂草。(5)增施有机肥,及时浇水,增强玉米抗病力。(6)调整玉米播期。春播玉米或早或晚,在我市尽量避开5月1—15日播种,使玉米苗期与灰飞虱盛发期错开。

防治灰飞虱亩用10%吡虫啉15~20g喷雾,同时注意田边、沟边杂草喷药防治。发生玉米粗缩病的地块,要适当晚间苗定苗,间苗定苗应在病株显症后的玉米5~6叶以后进行。结合间苗定苗拔除病苗,以减少粗缩病毒源和田间病株。粗缩病严重地块要及时改种。大喇叭口期防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亩用250克加细砂5公斤制成菌砂施于心叶内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蓟马和二代粘虫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80%敌敌畏2000倍液或98%巴丹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可兼治灰飞虱、玉米蚜和稀点雪灯蛾。

3、穗期:此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主要有叶斑病、褐斑病、锈病、玉米蚜、三代粘虫等。叶斑病包括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在病害发生初期,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每5—7天一次,连喷2—3次。并及时摘除下部老病叶,减少菌源。玉米穗虫可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滴灌果穗或20%甲氰菊酯辛乳油2000倍滴灌果穗防治。玉米蚜虫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2500倍喷雾防治。玉米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800倍液,或12.5%禾果利1500倍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喷2—3次。

4、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玉米联合收割机安全操作规程与要点 第3篇

1.工作前要检查各部件传动性是否完好,搞好保养,注意检查锤爪的完好、可靠情况。

2.工作中应灵活操作液压手柄,使割台和切碎器适应田块要求,要避免切碎器锤爪打土,扶导器、摘穗辊碰撞硬物。

3.收获到地头时,不要立即减速。要继续保持作业部件的高速运转,并前进一段距离,以使秸秆完全粉碎。

4.柴油机水温超过95℃时,应当停车,清洗散热器,并及时补足冷却水。

5.拖拉机起动前,必须将变速手柄、动力输出手柄置于空挡位置。起步前,接合动力、转弯、倒车时。要先鸣喇叭,观察机车前后、左右情况,并提醒多余人员离开。

6.严禁拆卸护罩,机组在转向、地块转移、长距离空行及运输状态时,必须使收获机脱开动力,

二、操作要点:

1.首先了解待割地块的基本情况,在行距较紧的情况下最好人工开道,具体做法是:将地块倒伏的玉米穗和两头的玉米穗摘下运出,然后进行机械收获。

2.在试割期间,应先用低一挡试割,如果工作正常,再适当提高一个档位。

3.工作中驾驶员应灵活操作液压手柄,使割台和切碎机适应田块的要求,并避免切碎机锤不打土、扶导器和摘穗辊碰撞硬物。从而造成机件损坏。

4.在机器运转时,不得用手触摸I作部件或排除故障,排除故障时必须停车、熄火。

辣根-玉米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第4篇

辣根-玉米间作模式合理利用二者之间的生长特性, 利用玉米的高秆为辣根在炎热的夏季遮荫, 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又不影响辣根、玉米的产量, 即提高了田间复种指数, 又增加了亩经济效益。

1 种子

1.1 种根选择

辣根选择优质、丰产、抗病、生长健壮、大小、长度整齐一致, 无病虫害的根状茎留种。

玉米选择优质、高产、多抗早中熟品种如苏玉10号。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

1.2 用种量

每667m2大田需要辣根状茎种块50kg左右, 玉米用种量2.5kg。

1.3 品种提纯复壮

辣根采用根状茎繁殖, 属无性繁殖, 连年种植易引起种性退化, 因此为发挥品种特性应提纯复壮。具体方法:在冬季收获辣根前, 在长势好的辣根田块内进行去杂、去劣、去病, 择优留种;辣根收获时, 选择15cm左右, 粗0.8cm的根茎, 剔除小茎、伤茎、劣根茎、病虫茎。上口平切, 下口切成45°的斜面, 用碎石灰消毒, 扎成小捆, 留为种用。

2 田块准备

2.1 田块选择

辣根、玉米比较耐干旱, 忌水涝渍, 由此种植的田块要选择地势高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性能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好, 同时忌连作、坚持轮作换茬。

2.2 施足基肥

肥料于播种前6~8天每667m2施入人畜粪农家肥或灰杂肥1500~2000kg或饼肥75~100kg、复合肥50~75kg。

2.3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灭茬晒垡, 施肥后翻挖或耕翻田块, 深20cm, 使土肥混合均匀, 然后作畦, 畦宽1.5m左右。

3 播种

3.1 适期播种

只有适期播种, 才能获得优质高产。辣根的栽植时间应选择在3月中下旬;玉米在4月15日前播种结束, 以错开灰飞虱的影响, 防止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3.2 种茎 (根) 处理

辣根播前可用50%多菌灵对成500~600倍液浸泡10min杀菌消毒后再凉干待播;玉米推荐使用包衣种子 (种衣剂成分不含高毒、高残留物质) 。

3.3 合理密植

一般情况下, 本地种植模式按行距 (100~120) cm, 株距 (25~30) cm, 每一空幅中播一行玉米, 一行辣根。玉米辣根行间距5寸, 玉米一穴双株, 穴距 (25~30) cm, 密度4500株/667m2左右;辣根株距 (25~30) cm, 密度2200株左右, 用种根25kg/667m2。辣根种植时用直径为1cm手木扦或铁扦打洞, 洞深18cm, 将准备好的种根插入洞中, 注意种根顶部朝上不能倒插。种根插好后盖土3cm。

4 田间管理

4.1 化学除草

辣根-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在播后整平土面后每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40ml加41%草甘磷悬浮剂150ml混合液对水40~50kg喷雾土面封闭, 可防除单、双子叶杂草。

4.2 追肥

辣根-玉米栽培过程中, 除施足基肥外还需进行追肥:营养生长期:一般在6月中旬玉米抽穗期, 结合田间辣根、玉米长势, 进行第一次追肥, 以促进茎叶旺盛生长, 每667m2穴施尿素30kg左右;生殖生长期:即根茎膨大期, 一般在玉米收获田间整理后, 8月中旬结合田间辣根长势穴施硫酸钾复合肥60kg左右, 以满足辣根膨大时的养分需要。

4.3 清沟理墒, 疏通水系

辣根、玉米耐干旱, 忌涝渍, 湿润的土壤条件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根状茎膨大。因此要挖好田间一套沟, 清除沟间杂草, 以确保水系畅通, 能灌能排。

4.4 中耕除草

辣根-玉米生长期间及时中耕松土除草, 第一次在全苗后一周内进行人工除草, 第二次在苗高25cm左右时进行, 第三次在第二次追肥前玉米收获后进行。

4.5 病虫防治

目前, 影响我市辣根的病虫害主要为疮痂病和菜青虫、小菜蛾和盲蝽象等;玉米病虫害主要为病毒病、大小斑病、玉米螟、蚜虫等。

4.5.1疮痂病, 该病在连作田块发病较重, 防治此病的措施为:选用无病、优质、健壮的根茎, 不要从病区调种, 发病后可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喷雾, 栽培时要多施有机肥或绿肥控制发病;实行3~5年的轮作尤以水旱轮作效果最佳。

4.5.2菜青虫、小菜蛾和盲蝽象等用阿维菌素喷雾防治或辛硫磷1000倍喷雾防治。大、小斑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0倍液等, 在达到防治指标时开始喷药。以后间隔7~10天喷药一次, 连续喷2~3次, 每亩喷药液量100kg。

4.5.3 病毒病 (矮花叶病、粗缩病) 铲除田间、地头路边杂草, 消灭传毒昆虫为主, 发现病株要拔除, 立即浇水施肥, 并选用病毒A、83增抗剂等, 每隔7天喷一次, 共喷3次, 喷时药液中加入少量的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微肥。

4.5.4 玉米螟心叶期防治:有虫株率达5~10%时, 用50%辛硫磷乳油0.7kg加水10kg稀释后进行灌心;蚜虫用50%抗蚜威3000倍液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5 采收与后续管理

5.1 玉米采收与后续管理

玉米收获适期大约在8月上中旬, 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秸秆还田, 消除田边杂草, 结合田间苗情增施肥料, 整理好田间环境, 以便于辣根后期更好地生长。

5.2 辣根采收与后续管理

5.2.1 采收适期。

辣根收获适期是地上叶片枯萎后, 一般在11月中旬, 第一次明霜后即可采收。

5.2.2 采收方法。

在采收时, 用铁锹挖出根状茎、去除掉茎叶、须根和泥土, 贮存于相对潮湿的地方保存待售。

5.2.3 后续管理。

普洱烤烟套种玉米技术规程 第5篇

烤烟套种玉米是近几年我市引进推广的一项先进、成功的实用技术,已成为烟区农民经济、粮食同步发展的一条主要措施,2011年全市烤烟种植面积41.6万亩,产量5.71万吨,面积和产量增长超过40%,“十二五”期间,全市烤烟种植面积为50万亩,烟区粮经矛盾突出,如何充分利用烤烟收获后闲置土地及烟后余肥套种玉米,是保证烟区农民粮、经收入两不误、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提高烤烟套种玉米产量,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一、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普洱市烟区分布在海拔1000至1800米之间,烤烟套种玉米宜选择海拔1500米以下的烟地(田)种植。北部宁洱、墨江、镇沅、景东、景谷等纬度较高的地区宜选择海拔1400米以下区域种植,南部思茅区、澜沧等纬度较低的地区可在海拔1500以下区域种植。

二、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

烤烟套种玉米宜选用后期籽粒灌浆成熟快、抗病性强、品质好的高产早熟玉米品种。在气温偏低、雨量偏少的地方,可种植生育期较短、耐旱的早熟或极早熟品种;在气温高、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中晚熟品种。普洱市烟后玉米可根据各地实际,选用长城799、云瑞

47、云瑞8号、正大615、正大819、正大666、甘优五谷1790、海禾

28、海禾2号、会单4号、中单808等品种。

三、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烤烟套种玉米一般玉米与烤烟共生期不超过20天,烤烟烟叶采摘到顶端剩4-5片叶时套种玉米。玉米播种过早,由于烟田光照不足,易形成弱苗;播种过晚,后期低温干旱,影响玉米正常成熟。普洱市烤烟7月开始采烤,8月份烟叶采摘到中上部。海拔1200-1500米区域,玉米播种时间宜在8月15日以前;个别地方如宁洱烟区普遍播种推迟到8月20号以后至9月10日前,海拔1200米以下低热河谷坝区播种时期可随烟叶采收进度适时播种,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育苗移栽,各地可根据情况充分利用烤烟育苗的设施设备提前10-12天集中育苗,分期移栽。

四、合理密植

烤烟套种秋玉米行距以烟垄垄面宽为主,一般以120cm为主。套种玉米分单行套种和双行套种,双行套种就是在每个烟墒两边各种植一行玉米,在烟墒两侧作浅塘点播玉米种。玉米行距约0.6m,株距0.25m,每穴播2粒种子,盖土3—5㎝,单株留苗,每亩烟地大约可种植4000~4500株玉米;单行套种就是每个烟墒种植一行玉米。玉米行距1.2m,株距0.3m,每穴播2粒种子,双株留苗每亩烟地大约可种植3500~3700株玉米,盖土3—5㎝。对集中中连片、比较平整的烟地在不影响播期的前提下,可重新整地、理墒播种。种植规格可采取双行播种和单行播种,保证每亩有苗4000—4500株。烤烟套种玉米期间正是一年中雨水较多的月份,要注意防止水淹玉米苗,坝区较平坦地块,塘面距离烟沟面10—15㎝;山地或者排水较好的地块套种玉米,塘面距烟沟不超过10㎝,以确保后期玉米地更加保水。

五、加强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玉米播种时在地边育苗备用。在玉米播种后5—7天左右,应经常到田间查看出苗情况,若有缺苗断行现象,应用育好的备用苗及早补苗。三叶到四叶期及时间苗,去除劣苗、病苗、弱苗。五叶到六叶期开始定苗,每亩基本苗要达到3500—4000株左右。

⑵中耕施肥 在烟叶采收完后,及时清除烟棵,对玉米进行中耕除草、培土施肥。由于烤烟施肥量大,烤烟种植后未用完的肥料多,一般烟后玉米可不再施磷、钾肥,只需补施氮肥即可。第一次施肥在烟叶采收完后,亩施尿素5-8公斤,结合中耕除草;大喇叭期亩施尿素25公斤结合中耕培土,抽雄吐丝期亩施尿素10公斤。

⑶灌水与排涝:烤烟套种玉米播种期降雨量大,要注意排水;穗期土壤水份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才有利开花授精,若天旱应及时灌水。

六、防治病虫害

普洱市烤烟套种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蚜虫、地老虎等。地老虎防治:① 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② 呋喃丹微粒剂170克/亩,与种子同时播下;③ 用1﹕1的敌百虫和滴滴畏,加水100~200倍,用以灌根。④用50%辛硫磷乳油100克,加水10公斤,拌玉米种子60~80公斤。玉米螟、粘虫防治:用1.5%辛硫磷颗粒剂250~500克/亩,加沙土2.5~3公斤,施入土壤。玉米穗虫可用90%敌百虫

晶体800倍液滴灌果穗或20%甲氰菊酯辛乳油2000倍滴灌果穗防治。玉米蚜虫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2500倍喷雾防治。

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灰斑病、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每5—7天一次,连喷2—3次。玉米灰斑病防治可用丙环唑拌细土在大喇叭口期施入喇叭口进行防治;纹枯病防治可用井冈霉素进行喷雾防治,并及时摘除下部老病叶,减少菌源。玉米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8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喷2—3次。

七、适时收获

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后应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凉晒,脱粒。籽粒含水量在14%以下,即可安全贮藏。

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第6篇

1. 土壤条件。

土壤耕层深厚,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土壤结构适宜, 理化性状良好, 有机质含量高。

2. 灌水条件。使用没有工矿污染的可用地上及地下水。

土壤耕层深厚,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土壤结构适宜, 理化性状良好, 有机质含量高。

二、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虫、适用性广、商品性好、质量高的玉米品种。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品种有:北育288、丹玉39、郑单958、东单90等二十几个品种。

1. 种子处理根据当地病害发生情况对症处理。

2. 播种前晒种1~2天, 确保播后吸水快, 出苗整齐。

3. 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0.2%拌种, 防治玉米黑穗病。

三、播种

1. 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 每亩施磷酸二铵15千克作底肥。

2. 播种。

当5~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8~10℃即可播种, 在北票市玉米产地4月20日以后便可播种。

3. 播种量。

以点播每穴2~3粒种子播种, 每亩用种量在3~4千克左右, 视种子籽粒大小而定。每亩种植3200~3300株。

四、田间管理

1. 查田补苗。

在幼苗3叶1心前, 及时移密补缺。及时间掉病苗、弱苗、小苗及变异株。

2. 定苗。

玉米生长到5~6叶展开时, 一次性定苗。定苗后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

3. 追肥。

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0千克, 将肥料施入穴后培上土。

五、防治病虫害

1. 玉米螟。

在5月末防治, 用BT乳剂200毫升拌细土一次性撒施。

2. 玉米大小斑病。

在7月5日左右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十天后再喷一次。

六、收获及后续管理

1. 采收。

适时采收, 全田90%以上的植株落叶变黄, 果穗苞叶变白, 籽粒出现光泽, 变硬, 乳线消失后, 立即采收。采收过程中所有的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2. 收后管理。

及时脱粒, 晾晒、迅速降水, 水分降至14%~15%以下即可收起, 贮藏期间注意通风。

3. 分装、运输、贮存。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第7篇

一、播种前防治

1. 选适合当地高产抗病的品种 (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 。

2. 不同品种合理搭配 (经常选用一种品种会失去抗性而变成易感性) 。

3. 合理轮作:纹枯病严重地块不能种玉米, 可以种大豆、甘薯。

4. 减少病害来源:清除杂草、秸秆, 可减少玉米螟虫源。

5. 春玉米播前应深翻地, 可减轻大、小斑病、玉米螟发生程度。

二、种子药剂处理

种子药剂处理可使苗全、苗齐、苗壮, 防治各种病害。使用包衣的种子可防治玉米地下害虫, 如蝼蛄、蛴螬、金针虫等。种子如果没有包衣要采用药剂处理拌种防治, 方法是50%辛硫磷杀虫剂加水稀释50~100倍, 用喷雾器边喷边搅后堆闷3~4小时播种。

三、玉米常见害虫与防治

1. 地老虎

幼虫又叫土蚕、地蚕, 寄主是杂草 (灰菜、刺菜等) , 危害玉米心叶, 黄地老虎咬食嫩叶。

生活习性:成虫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 通常3月份即可诱到成虫, 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发蛾盛期, 在本地区可发生3~4代。幼虫共6龄, 1~2龄在作物幼苗顶心嫩叶处咬食叶肉成透明小孔, 昼夜为害;3龄前食量较小, 4龄后食量剧增。雌蛾每头可产卵800~1000粒。

防治方法: (1) 麦田播前深翻;夏玉米应及时除草。 (2) 初期撒毒土喷药液在成虫盛发期采用糖醋液结合黑光灯进行诱杀;结合除草, 消灭虫卵, 减少幼虫数量。田间发现虫害后应抓紧在幼虫1~2龄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方法是:玉米田在幼虫3龄前以20%杀灭菊酯乳油15~45克/亩, 对水50千克喷雾, 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2. 粘虫

以幼虫取食玉米叶片为害。食性很杂, 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咬食叶组织, 形成缺刻, 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 仅剩光秆, 抽出玉米穗亦能被咬断。

粘虫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在舞阳县不能越冬, 一代成虫从南部初始虫源基地远距离迁飞至当地产卵, 二代粘虫幼虫造成为害。

防治技术: (1) 药剂防治。冬小麦收割时, 为防止幼虫向秋田迁移为害, 在邻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以2.5%敌百虫粉, 撒成4寸宽药带进行封锁;玉米田在幼虫3龄前以20%杀灭菊酯乳油15~45克/亩, 对水50千克喷雾, 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2) 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号200毫克/千克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94.5%以上, 且不杀伤天敌, 对农作物安全, 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3. 玉米螟

危害特点:幼虫群聚取食心叶、嫩叶, 造成叶片穿孔, 稍大幼虫蛀茎、蛀果, 对作物造成严重伤害导致减产。

生活习性:以末代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或穗轴内越冬。翌春在茎秆内化蛹。成虫羽化后白天隐藏, 傍晚飞出, 有趋光性。雌蛾将卵产在叶背中脉两侧, 平均每头雌蛾产卵400粒左右。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 被害叶片长大时显示出成排小孔。玉米抽雄授粉时幼虫危害雄花、雌穗, 并从叶片茎部蛀入, 造成风折、早枯、缺粒、瘦秕等现象。

防治方法:

(1) 清除田间玉米残秆, 消灭越冬幼虫。

(2)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在成虫发生期诱杀成虫。

(3) 大喇叭口期, 每亩用1.5%辛硫磷颗粒300克或40%辛硫磷乳油70克拌成毒土灌心防治。

4. 玉米大小斑病

危害症状: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 病斑初期为绿色小斑点, 几天之后, 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 在叶片上形成大的梭形病斑, 病斑黄褐色或灰色, 中部颜色较浅, 边缘颜色较深, 病斑逐渐干枯, 严重时几个病斑相互连接, 使叶片枯死。

气象条件:中温、高湿是利于此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气象因素, 一般温度在20~25℃之间, 相对湿度达90%以上, 利于孢子萌发、侵染和孢子形成。在6、7、8月份是玉米大小斑病发生、扩展和为害的季节。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良种。

(2) 实行轮作, 秋深翻, 消灭玉米残茬。

(3) 亩用70%代森锰锌7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对对水喷雾防治或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对水喷雾防治。

5. 玉米粗缩病

危害症状:植株矮化, 叶片、叶鞘、苞叶上有蜡白色突起物, 分蘖增多, 根系不发达, 易拔起。感病轻时尚能抽穗, 但花丝不发达, 结实差;感病重时, 则整株死亡。

发病规律:此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 具有持久性和专化传播性特点, 传毒昆虫可世代传递病毒, 其它方法均不能传病, 虫害发生后则可造成病害的流行。

玉米粗缩病要以防为主。除选用抗、耐病品种;夏玉米实施早播;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外;及时施药是关键。可在玉米苗期, 当蚜虫和灰飞虱未迁飞至玉米田之前, 用40%氧化乐果或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6. 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叫灰包, 是玉米的常见病害。并不典型症状是产生肿瘤, 暗褐色, 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植株瘦弱且田间高温、多湿利于发病。

博乐市无公害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第8篇

产区年内≥10℃活动积温2 800℃以上, 无霜期160天以上。大气、土壤、灌溉水质量符合NY/391-2000的规定。

2 土壤条件

土壤有机质在15g/kg以上, 碱解氮>70mg/kg, 速效磷>8mg/kg, 速效钾>180mg/kg。

3 产量结构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膜上行距40~45cm, 膜间距50~55cm, 株距24~25cm。有效收获株数5 000~5 500株/667m2。

4栽培技术

4.1播前准备

1) 品种。选择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并且经省级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株型紧凑, 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博乐市主栽品种有kws2564、kws356等。

2) 种子处理。若种子未包衣, 必须分级精选或人工筛选, 选择二级以上种子, 确保无检疫对象。播前晒种2~3天。降低含水量, 增强种子的发芽能力。发芽实验:播种前10天, 进行1~2次发芽实验。采用戊唑醇包衣。

3) 基肥用量。根据NY/T394-2 000要求, 以施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 少量化肥为辅。施用优质农家肥1t/667m2, 磷酸二铵15kg/667m2, 尿素5kg/667m2结合翻地一次性施入, 全耕层施肥。

4.2 播种

1) 播期。当5cm地温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播种期4月15~25日为宜。

2) 播种量。播种量3.0~3.5kg/667m2, 若精量播种, 用量为2.5~2.8kg/667m2。

3) 播种深度。镇压后播深达3~4cm, 做到深浅一致, 覆土均匀。

4) 种肥。播种时带磷酸二铵3~5kg/667m2。施入种行侧5cm、深度8cm处作种肥。

4.3 田间管理

1) 放苗、查苗、补苗。幼苗出土后, 及时放苗、查苗、补苗。凡漏播、烂种的要及时补种, 确保苗全、苗齐、苗壮。播后遇雨应及时破除板结。

2) 中耕结合人工除草。从现行起开始中耕, 苗期中耕2~3次, 耕深为8~15cm, 逐次加深。苗期根据田间杂草情况, 中耕除草还有杂草结合人工拔除1~2次。

3) 间苗、定苗。当玉米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 缺苗处可留双苗, 去弱苗、病苗, 留壮苗。

4.4 中后期管理

1) 追肥。在拔节期, 结合最后一次中耕开沟培土, 追施尿素8~10kg/667m2;灌浆期再滴施尿素5~8kg/667m2。

2) 灌水。蹲苗结束后, 在拔节期中午玉米叶片萎焉, 早晚又恢复正常时即可浇第一水, 必须灌透灌匀。10~15天后, 应及时灌第二水。灌浆至成熟期, 再灌水2~3次。整个生育期灌水4~5次, 灌水量400~450L/667m2。玉米抽雄前10天和抽雄后20天, 是玉米需水临界期, 不可缺水受旱。应及时灌水, 保持田间持水量在80%左右。

5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 物理机械、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控原则, 农药施用严格执行NY/T393-2 000无公害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各种农药交替使用, 收获前20天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我区玉米害虫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 蚜虫、红蜘蛛及双斑莹叶甲等。重点做好对玉米螟、棉铃虫的钻蛀性害虫的防控。防治措施如下:

1) 选育抗虫品种。

2) 采用灯光诱杀。在玉米田四周可架设电线, 每3.33hm2放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 诱杀玉米螟和棉铃虫成虫。

3) 采取机器收割。利用玉米收割机收割, 可完全杀死在茎秆和穗轴内越冬的幼虫。

4) 越冬防治。主要措施是在秋收后和翌年春季化蛹前, 对主要寄主的秸秆、根茬、穗轴、苞叶等采取烧、铡、封或粉碎等方法预以处理, 从而压低越冬基数, 减少虫源。

5) 生物防治。利用B.t.乳剂:心叶期每亩采用千胜 (BT) 200ml, 加少量水拌细砂或过筛的细炉渣5~7kg, 撒于玉米心叶内, 不利于撒在叶片上。每株大约2~3g。在早上10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撒药, 避免紫外线的照射减小药效。撒施白僵菌颗粒剂:心叶中期将含菌量为50亿~500亿/g的白僵菌孢子粉500g与过筛的煤渣5kg拌匀, 撒施于玉米心叶中。

6 化学防治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有致癌, 致畸、致突变的农药 (祥见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 。主要是玉米心叶期防治防治第一代, 在喇叭口内投施颗粒剂效果好, 且操作方便。

在花叶率达20%~30%时, 用菊酯类农药2.5%功夫、劲彪1500~2 500倍液药剂, 每株心叶中灌20~30ml药液。

7 收获

当穗苞叶发黄时, 时间在9月末至10月初, 玉米果穗完熟后应适时收获。实行无公害玉米和普通玉米籽粒分收、分晒, 将籽粒含水量降到14%以下。

参考文献

[1]吐迪汗, 徐艳丽, 玛丽亚木.博乐市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6) :58.

A级绿色食品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第9篇

1 选茬整地

选择土壤层厚, 排水良好, 肥力较高, 未使用长残留农药, 保水保肥, 前茬为小麦、大豆、马铃薯或玉米茬的地块。播前对土壤进行翻、耙、旋, 3年深翻1次, 深度20~25 cm, 翻耙后深松起垄镇压, 达到待播状态。

2 合理施肥

破垄夹肥或翻前撒施腐熟的优质农肥30 t/hm2, 在种下6~8 cm施磷酸二铵180 kg/hm2、尿素60 kg/hm2、硫酸钾120kg/hm2、锌肥30 kg/hm2或45%复合肥375~450 kg/hm2作种肥。坐水种时, 水中施尿素30 kg/hm2、锌肥15 kg/hm2。追施尿素150 kg/hm2作拔节肥, 追肥深度10~15 cm, 距离植株10 cm。

3 种子准备

3.1 选种

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 通过机械或人工的方式, 淘汰小粒、秕粒、破粒、虫食霉粒及杂物。为保证播种后出苗整齐, 要求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 净度、纯度不低于98%, 含水量不高于16%[3]。青冈县中南部乡镇选择先玉335、丰禾1、郑单958等品种, 北部乡镇选择先锋33B75、兴垦3、吉单535、先玉335等品种。

3.2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晴天将种子晾晒2~3 d, 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用种子重量0.4%的2%立克秀拌种。催芽坐水种的地块, 将种子在40℃温水中浸泡8~12 h, 捞出在20~25℃条件下催芽, 每隔2~3 h翻动1次, 种子露出胚根后, 在阴凉处炼芽待播。

4 播种

青冈县一般年份在4月25日至5月1日进行播种, 此时5 cm地温稳定在6~7℃。采用2BT-2型精量点播机播种, 一般收敛型品种、植株繁茂型品种分别保苗4.95万~5.40万、4.50万~4.95万株/hm2[4]。要求等距精量点播, 播种深浅相同, 播后镇压覆盖3~4 cm的土层。

5 田间管理

5.1 查田补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 如发现粉籽、烂芽, 要及时补种, 出苗后若发现缺苗, 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

5.2 铲趟

出苗后要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 整个生育期要三铲三趟。

5.3 化控处理

玉米拔节初期喷施多效唑、玉米健壮素等生长调节剂, 能控制株高, 促根防倒, 但一定要掌握好施药时期和喷施技术, 否则会出现不良效果。

6 虫草害防治

(1) 虫害防治。 (1) 玉米螟。一是在玉米螟产卵盛期, 每10d放赤眼蜂1次, 放蜂22.5万头/hm2, 连续放蜂2次;二是在玉米螟成虫初羽化时, 每天21:00至次日4:00打开高压汞灯防治;三是用Bt乳剂2.25~3.00 kg/hm2在玉米喇叭口末期对水450 kg/hm2喷雾或制成颗粒剂撒施防治。 (2) 黏虫。6月中下旬, 当百株玉米有黏虫50头时即开始人工捕杀。

(2) 杂草防除。以人工除草为主, 化学除草为辅。化学除草限量使用残留低、持效短的化学除草剂。8月上、中旬, 放秋垄拿大草1~2次。

7 促早熟, 适时收获

玉米蜡熟后期为促进玉米早熟, 扒开果穗苞叶, 站秆晾晒。9月末10月初玉米进入完熟后期, 人工或机械收获。A级绿色食品玉米要单收、单运、单脱、单贮藏, 防止与普通玉米混杂, 收获后要及时晾晒, 防止霉变, 确保丰产丰收。

摘要:总结A级绿色食品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包括选茬整地、施肥、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 以为玉米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A级绿色食品,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1]陈桂萍, 吴桐, 刘民.鲜食玉米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 2010 (5) :22-23.

[2]沈方玉, 李辉, 滕繁波, 等.优质、高效、节能、安全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 2010, 30 (2) :118-119.

[3]康忠华, 辛伯超, 张春梅.玉米栽培技术规程[J].种子世界, 2010 (4) :47.

玉米滴灌铺管铺膜播种作业技术规程 第10篇

根据2012年朝阳市玉米滴灌铺管铺膜播种实施经验以及朝阳地区气候条件、农艺要求、种植模式等特点, 总结如下适宜的作业技术要求。

1作业条件及要求

1.1 播种机

(1) 播种机的选择应能满足当地农艺要求和种植模式。朝阳地区行距400+600=1 000, 株距300~330mm (9~10寸) , 种植密度4 000株左右。

(2) 播种机应当是生产企业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

1.2 土壤温湿度

裸地积温5㎝稳定在6℃、土壤湿度等应当符合播种作业要求。

1.3 操作人员

(1) 按播种机作业要求配备驾驶及辅助人员。

(2) 驾驶人员应持有有效的驾驶证件, 并应经过作业技术培训, 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掌握机械的构造、使用、保养、调整和排除故障的技能以及有关安全知识。应仔细阅读和充分理解播种机的使用说明书,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实际作业。

(3) 辅助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作业知识和安全常识。

1.4 地块要求

(1) 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层适中的地块。

(2) 应适时耕整, 整地方式和整地质量应符合当地农艺要求。

推荐使用以下整地方式:采用深松机械进行土壤深松, 深度为30cm~35cm, 再利用旋耕机械整平耙细, 且无垡块、根茬。

(3) 播种前宜按当地农艺要求施足底肥。

推荐使用以下施肥方式:结合整地施足底肥,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 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4t~5t, 三元复合肥和磷酸二铵20kg。缺锌田还要施3kg~5kg硫酸锌。

(4) 应清除影响作业质量的残膜、残根、残株、石块等地表残留物。

(5) 平好地头、渠埂及田间入口处, 使其符合机组进地和地头转弯的要求。

(6) 地块内凡属永久障碍物, 如电杆及拉线、水井、石堆等, 都应做出明显标志;凡属临时性障碍物, 均应排除。

1.5 地膜

地膜透光度不低于80%, 厚度不应低于0.006mm, 宽度满足播种机作业要求。地膜质量应符合GB/T 13735-1992规定, 且无粘连和破损。

1.6 滴灌带

滴灌带质量应符合GB/T 19812.1-2005和QB/T 2517-2001规定。

1.7 种子、化肥、除草剂

种子、化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品种应符合当地农艺要求。除草剂:9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100克/667m2。播种时播种机直接喷洒。

2机具调试与操作规程

2.1 播种机的技术检查与调整

2.1.1 检查

(1) 检查工作机构的完整性, 各工作部件、零件应完好无缺, 无损坏变形。

(2) 检查各工作部件、零件安装位置的正确性, 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安装, 各配合间隙与尺寸符合要求。

(3) 检查各紧固件的紧固性, 转动件的转动灵活性及传动机构的可靠性。

(4) 对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

2.1.2 调整

(1) 播种机与拖拉机连接后, 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调整, 使播种机主架与拖拉机主架平行, 机组置于地面应保持水平状态。作业时应将液压操纵杆放在“浮动”工作位置。

(2) 动力输出轴的连接应保证安全可靠, 不影响播种机的升降。

(3) 播种机升起时, 如拖拉机有翘头现象, 可在拖拉机前横梁上或前轮上加适当配重。

(4) 滴灌管卷应转动灵活, 无卡滞, 铺管机构按农艺要求调整到指定位置。

(5) 调整铺膜机构:使地膜卷放膜顺利无卡滞;压膜轮对准膜沟, 随地仿形且转动灵活;展膜辊转动灵活、无卡滞;膜边覆土装置随地仿形且转动灵活、各调节部位调节方便可靠。

(6) 调整种穴覆土机构, 使之转动灵活, 无卡滞和左右串动;调整覆土带的宽度和厚度, 保证覆土量充足并均匀的覆盖在种穴 (或苗带) 之上。

(7) 地膜卷直径不宜大于25cm, 两端整齐, 不粘结, 无明显皱折、无破损。膜卷芯管不应弯曲变形或破损, 芯管两端宜伸出膜卷两端面1.5cm~2cm。

(8) 依据使用说明书规定调整地轮、施肥开沟器、压膜分土铲、压膜轮、覆土器、镇压轮等机构, 使之处于适宜的工作位置和角度。

(9) 作业前应进行试播, 依据使用说明书规定调整株距、行距、播种量、施肥量、播种深度及施肥深度等, 使之符合当地农艺要求。

3播种作业与注意事项

3.1 播种作业

(1) 落下起落架, 直到地轮可靠着地。

(2) 将滴灌■通过顺导架下端顺入土壤中固定。如果是给水端, 则滴灌带头应向垄头外端延出2m左右;否则, 与垄头平齐即可。

(3) 拉开地膜头, 从压膜辊横梁后边穿过, 经过压膜辊前方, 从压膜辊下方拉到镇压轮下压好地膜头。

(4) 打开喷药 (除草剂) 器开关。

(5) 开始作业, 行进速度为拖拉机的2档或3档为宜。作业过程中应跟随辅助人员, 随时观察作业效果。

(6) 行驶到地头, 升起起落架, 断开地膜和滴灌带 (滴灌带头的保留长度应符合规定) , 转向后, 压好地膜横断处。

3.2 作业注意事项

(1) 播种机到达作业现场后, 方可往箱中装种子和化肥。

(2) 正常作业中, 应经常检查铺滴灌带、铺地膜、播种及覆土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在地头转弯时, 应注意检查种子箱。当种子箱的种子少于其容积的1/5时, 应及时补充种子。

(4) 及时清除各作业部件上缠绕的泥土、杂草、废膜等杂物 (清除杂物时应停止作业) 。

(5) 按使用说明书规定对机具进行班中和班次保养, 检查各紧固部位是否松动、转动部件是否转动灵活, 并进行必要的调整、润滑和清扫。

(6) 经常检查拖拉机悬挂架上的左右拉紧螺栓是否拧紧。

(7) 播种机上不应放置大量种子、地膜等物, 以防超重而影响机具操作。

(8) 远距离转移作业现场时, 应将液压悬挂装置锁定, 行进速度不应超过5km/h。放下播种机时要缓慢下放, 避免速度过快损坏播种机。

4作业质量要求

4.1 播种质量要求

(1) 在一个播幅内与规定行距偏差不大于10mm, 播幅间连接行距偏差不大于50mm。

(2) 下籽准确, 穴粒数合格率不低于85%, 空穴率不大于2%。

(3) 播种深度适宜, 膜下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 与规定播深的偏差不大于10mm合格率不低于85%。

(4) 作业中种子破损率, 气力式播种机不大于0.5%, 机械式播种机不大于1.5%。

(5) 地头整齐, 无漏播、重播现象。

4.2 滴灌带铺设质量要求

(1) 滴灌带按农艺要求的位置进行铺设, 不应有破损、打折、打结和扭曲。

(2) 铺设滴灌带后的膜床, 不应影响铺膜质量。

4.3 地膜铺设质量要求

(1) 地膜采光面机械破损程度不应有周长大于55mm/m2。

(2) 地膜两侧应可靠埋入土中, 膜面平整, 采光面光洁。

(3) 采光面宽度合格率不低于80%;种子覆土厚度合格率不低于90%;膜孔全覆土率不低于90 %;膜边覆土宽度不低于35mm, 膜边覆土厚度不低于25mm, 膜边覆土宽度合格率和膜边覆土厚度合格率均不低于95%。

参考文献

[1]孔新军.膜下滴灌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建议[J].农机科学推广, 2005 (12) .

上一篇:华为业务区下一篇: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