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举措范文

2024-05-18

推动举措范文(精选12篇)

推动举措 第1篇

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

1. 是顺应我国经济战略发展方向的强国之策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可以搞活市场经济,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更大的意义在于确保中国经济增长不“失速”,有效实现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企业兴,经济兴;企业强,国力强。

2. 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支撑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社会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既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民生改善,还将有助于加快不同群体和阶层间的流动融合,形成更加良性和谐的社会互动。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3. 是推进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之源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开展技术革新,进行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有利于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为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新动力。

4. 是实现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富民之道

大众创业能吸纳更多的人创业创新,带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最大程度降低失业率,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此外,大众创业创新还能进一步激活城乡人力资源,激发全体劳动者的创业热情,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增收,不断拓宽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提高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有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5. 是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

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全民参与、多业并举,可以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放手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人人参与创业、各业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可以促进社会纵向流动,促进经济有序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

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

1. 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简政放权是激励市场活力,鼓励大众创业的先手棋。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准入门槛,优化服务措施,为自主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创新创业的管理与服务,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为市场主体松绑加力。通过简政放权给市场更大自主空间,通过政策红利给市场增添信心,为创新、创业大潮营造一个低成本、高预期的环境。

2. 加大资金扶持,排忧解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一方面,要加大对创业资金的支持力度,在金融扶持、土地利用、税收减免、工商注册、创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扶持和保障;并针对特殊人群给予最大限度的费用减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加大对小微企业贴息贷款力度,加快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小微企业不仅是投资与消费的重要结合点,也是创业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大企业相比,他们在技术、服务等方面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更具想象空间,拥有很大的品牌潜力。

3. 制定优惠政策,松绑加力,改善企业创新机制

要健全有利于创业的政策制度,落实和完善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李克强总理说:“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

4. 利用电子商务,建网搭台,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经济发展模式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些落后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能适应创业创新的需求。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为企业发展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在原有营销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适合自己的网上营销模式,开辟“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增加营销效益。

5. 加强创业教育,奖传帮带,发展创业后备力量

搞好创业培训和服务,推动高校普及创业教育,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加强跟踪扶持,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推动企业家进校园活动,通过企业家言传身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为创业大军积蓄后备力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我们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活力。它顺应国家战略的发展方向,是应对经济下行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推动镇铁路护路工作四大举措 第2篇

为推动####铁路护路工作,我镇坚持“四个到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爱路护路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平安铁路示范镇”活动,有力保障了辖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一、责任到位,健全铁路护路管理机制。一是坚持“三纳入”,即纳入镇党委、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纳入镇领导干部工作职责范围;纳入综治目标管理。二是实施“三进”,即进村重点开展“包保”责任督查;进组落实签订铁路护路联防责任书;进户落实“五残”户、重点户的监护人的监管责任。三是建立“三项机制”,即建立铁路护路联防“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机制、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和铁路沿线治安包段责任机制。

二、宣传到位,浓厚铁路护路舆论氛围。一是宣传进村社。在铁路沿线每一个村刷写标语,每一个家庭散发宣传单。二是宣传进校园。组织铁路民警和护路队员深入沿线学校巡回开展铁路行车事故“血的教训”安全教育课。三是宣传进草原。利用农牧民群众搬入夏季草场之际,派出宣传车,悬挂“实景挂图”,与农民群众零距离讲解铁路安全常识。今年共张贴通告620余份,刷写标语40余条,发送学生文具1500余份,散发宣传资料12000余份。

三、整治到位,提升铁路护路管控水平。一是开展道口

整治,实行“三摸底”。即进沙场摸清机动车辆运沙石去向;进村社核准机动车辆数量;进家庭与车辆户主见面,签订安全责任书。二是开展重点区段整治,进行“三排查”。深入重点区段铁路两侧村社排查社情民意,排查重点人员、养畜重点户,排查流动收购人员底数。三是开展铁路两侧卫生整治,实施“三告知”。在铁路两侧村口、路边、门前张贴通告;上户发送爱护铁路,美化铁路环境的宣传资料;重点家庭签订爱护铁路环境卫生责任书。

7条举措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大发展 第3篇

娄勤俭:

1956年12月生,贵州遵义人。计算机博士,研究员级高工,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曾任863计划自动化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成员,计算机及软件技术专业组组长。1995年任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太极计算机公司总经理。1998年兼任电子工业部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兼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99年5月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直接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安全。现在,计算机软件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的关键领域,我国也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对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快软件产业发展十分迫切。

2000年以来,国务院1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47号文件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等相继出台,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软件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一是产业和企业的规模偏小。2004年全国电子产品制造业收入达到2.65万亿元,在全球软件市场中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占3%,目前国内最大软件企业收入不足30亿元,与47号文件提出的实现若干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企业目标相比,还有相当距离,与国际软件企业相比,差距更大。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国内企业基本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下一个环节,核心竞争力较弱,软件出口外包服务能力、国际化水平相对较弱,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实现47号文件提出的软件出口50亿美元的目标还有很大困难。

三是市场带动作用不足。市场对国产软件的认识和信心不足影响国产软件发展,盗版软件对稳定市场有很大的冲击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多渠道稳定的外包市场尚未形成。

四是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软件高端人才、复合型领军人才、国际化软件人才、传统行业应用人才严重缺乏,难以适应软件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运用于信息化建设需要。

五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国内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为软件企业研发服务的公共技术开发体系,海外市场开拓风险投资及投融资支撑体系尚未建立,支持软件企业技术创新的环节没有完全形成。

六是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软件产业的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软件政策权责不一致,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资源急需整合。

虽然存在问题不少,但只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政策的实施力度,引导保护好软件产业的积极性,扶持重点、骨干软件企业发展,中国的软件产业腾飞指日可待。具体措施可以分为以下7条。

一、加强对软件产业发展的引导,统筹产业发展。软件产业发展要加强领导,避免力量分散,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熟悉技术业了解行业情况的优势及作用,同时调动各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统筹软件产业发展,研究制定统一的国家软件产业发展战略,增强软件产业发展的全局性和可持续性,优化产业宏观监管体系。

二、认真做好软件产业十一五规划,积极推动软件产业政策法制化。要了解和把握软件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熟悉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动脉。认真组织力量做好软件产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正确指导,适应WTO管理下发展软件产业和依法行政的需要,应积极推动国务院18号文件和47号文件等产业政策法制化。

三、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软件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环境,继续深入贯彻落实18号文件、47号文件相关政策措施,重点落实软件投融资政策,装备政策,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有效拓展国产软件市场空间,积极引导和规范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的发展。

四、推动国家公共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夯实软件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软件公共平台的作用,促进科研与产业及应用的融合互动。

五、继续推动软件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实施大公司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战略,开展软件产业标准体系研究,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开放式的制定行业标准,并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建立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体系,积极开展软件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海外市场专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软件外包,继续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生产和研发机构。

六、进一步加快核心软件技术和产品自主创新及产业化。整合部门资源,集中支持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的技术研发,逐步建立自主软件技术创新体系,集中力量发展我国自主的基础核心软件、支撑软件、工具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增强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六举措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第4篇

找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略性。战略性是指全局性和长期性, 包括重大前沿技术领域、对多数行业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领域等。二是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指新技术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 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已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领域和重点方向, 在推进和落实上应注意把握几个原则:

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长期战略, 切忌短期行为。应根据技术和市场成熟度, 发展一批、培育一批和储备一批。在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前景明朗的领域, 实现规模化发展;在技术路线尚未稳定, 处于发展初期和成长期的领域, 需鼓励创新创业企业, 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 培育新兴产业;此外, 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产业化和市场需求前景的技术或者重点支持培育可商业化的技术, 为发展未来的新兴产业做准备。

二是以掌握核心技术与培育市场为突破口。一方面, 目前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是通过引进技术发展起来的, 建设投资增长较快, 研发投入不足, 不掌握核心技术, 许多还是低端制造。因此, 应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下工夫。

三是提高市场的可接受性。技术突破和工程化不等于发展产业。前者是解决技术可行性等问题, 而发展产业则要求经济可行和被市场接受。在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初期, 政府给予一定补助, 但应是阶段性的。要看到, 仅靠政府补贴政策的行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唯有加大技术研发、积极开拓市场, 才能提高竞争力, 真正为市场所接受。

四是注意发展质量, 防止片面追求数量。要因地制宜, 根据地区比较优势、技术和产业基础, 选择与本地产业关联作用较大的新兴领域, 集中力量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群, 带动一批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真正带动区域经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不确定性

目前, 世界范围内许多重点新兴技术还处于产业化初期, 技术和市场尚不成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没有经验可循, 我们不能再依靠模仿和跟踪发达国家的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一是技术发展路线的不确定性。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创新活跃, 技术更新快。如, 液晶显示技术在短短的几年内从5代线升到8.5代乃至更高, 一项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投资项目可能很快过时。二是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市场规模小、商业模式不确定, 还可能与现有的产品和技术竞争, 市场成长慢。因此, 初期大规模投资效益不一定好。三是产业成长过程中外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配套条件不成熟, 相关政策和制度还不健全。政策、标准等制度变化, 可能对产业发展形成不稳定因素。面对这些不确定性,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重点支持与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相结合。一方面, 应尊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身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建设和完善与创新有关的各种要素市场,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另一方面, 政府要做好战略规划, 培育生产要素市场, 构建激励创新的制度政策, 支持和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产业发展需要转方式调结构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应从全局入手, 统筹规划, 科学引导, 有效监管, 尽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抓出成效, 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具体到操作层面, 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 要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统筹规划, 配套发展。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 在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下统筹规划, 形成合力, 发挥整体效益。加强相关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各环节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标准、制度和政策的统筹规划。如, 发展风电与配套电源和电网建设统筹规划;发展电动汽车与充电系统、电池技术和汽车技术统筹规划;装备制造国产化要与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标准、检测体系统筹规划等。

第二, 要持续支持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 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和各类科技计划的衔接, 建立研究开发与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加大研究开发投入, 从需求出发倒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 加大示范工程的投入。鼓励各种形式的产业技术战略联盟, 支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究开发联合体, 建立国家支持和企业分担的投入模式, 通过合理的利益和知识产权分享机制, 形成产学研用合作长效机制。

第三, 建立以真实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的投资决策机制。重大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建立全寿命期内能源转化效率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在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 根据能源效率和环境影响确定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先顺序和优惠政策。

第四, 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鼓励需求的政策, 为新兴产业开拓市场创造良好条件。切实落实消费型增值税, 进一步细化政府采购政策, 通过法律、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市场准入等措施促进新技术的利用和推广。通过税收、金融等政策, 鼓励采购首台套或首批次重大技术装备。

第五, 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首先, 政府要公平支持各种不同的技术路线, 政府通过制定能耗、安全、环保等标准, 建立市场准入门槛, 由市场选择新兴产业的技术方向。其次, 要加快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建立反映稀缺性和环境影响的资源价格和税收体系, 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和引导企业创新。

第六, 要发挥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的作用, 增加创新活力。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不能过早以规模标准为门槛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要优化创业环境, 孵化和培育创新创业企业, 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举措 第5篇

一、落实责任,协调配合。按照“责任分解落实、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要求,开展农村市场重点商品专项整治工作。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抽调人员,集中力量,强力抓好专项整治任务的落实。切实立足职能,分工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专项整治的强大合力,净化农村市场环境,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认真抓好有关政策、措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特别是农村市场和广大业户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关闭和取缔的市场滩区、商品等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督促农村市场加大整改力度。

推动举措 第6篇

以军方为主导

统筹规划国防科技创新活动

美国针对国防科技创新探索性强、不定因素多、技术风险大等特点,建立了以军方为核心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在国防科技创新管理过程中,国防部预研主管机构—国防研究与工程署统筹规划国防科技创新活动,全力为作战部队提供打赢战争所需的革命性技术能力,确保作战部队在执行军事任务时始终拥有买得起、用得起的技术优势。近年来,美国军方国防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围绕打牢基础研究、强力推动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发展的构想展开。

一是打牢基础研究。2011年3月1日,国防研究与工程署署长莱姆尼奥斯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表示,在国防科技创新中的基础研究方面,要着眼于长远需要,其目标主要有五个方面:发现与战争有关领域的新知识;避免技术突袭;给对手以技术突袭;维持一支利用新知识寻求新作战能力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培养在国家安全至关重要领域工作的下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

二是强力推动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发展。在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发展方面,强调以模型和实验室试验为基础进行方案验证与鉴定,注重促进技术的发展成熟,在适当情况下通过制造样机体现最新技术,加速新技术从原理演示阶段过渡到实用化阶段研究。

三是大力发展关键技术。近期,国防部还确定“网络电磁空间科学与技术、电子战/电子防护、数据决策系统、工程化弹性系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防御、自主系统、人机系统”等7大国防科技优先发展技术,国防部科学与技术执行委员会还成立了“优先领域指导委员会”,为每个关键技术领域制定科学的研究与工程路线图,指导相关工作开展。

依托国家科技创新环境

夯实国防科技创新土壤

美国将包括国防在内的各领域科技发展统一纳入国家科技体系。由此颁布的各类国家科技政策法规,客观上为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2011年提出的“金字塔型”国家创新政策,有利于在创新基础、市场环境和优先领域等三个层面培育并夯实国防科技创新土壤。

一是加强对创新基础的投入,培育良好的国防科技创新环境。美国政府主要围绕劳动力、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对创新基础的投入,并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劳动力、加强和拓宽美国在基础研究中的领导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基础设施等具体措施。

二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创造促进创新的市场氛围。美国政府主要围绕公共部门、企业和市场三个核心领域加强创新的引导和扶持。重点是提高公共部门的创新并支持社会创新;支持创新型企业家创业;鼓励建立创新中心,培育首创精神;促进建立创新、开放和具有竞争力的市场等方面。

三是围绕关键领域推动技术进步,确保全球科技领先地位。美国政府主要围绕以下关键领域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清洁能源革命;保障美国未来能源清洁、安全、独立;加速生物经济、纳米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空间技术能力提升和技术应用;实现教育技术飞跃发展。

灵活采取国防科技创新模式

加快创新步伐

美国不仅依靠大量的原始创新成果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还通过加强军民融合力度,采取多种灵活的创新模式,及时吸收借鉴其他领域先进的科技成果,力求将其迅速转化以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军事需求。

一是环形创新模式。新世纪,美国防部提出了“环形创新模式”,强调在国防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不断注入创新要素,实现持续的创新:在现有产品和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基础研究,获得新发现和新发明;通过对新发现和新发明的应用转化研究,结合用户作战方案创建样机,为新技术及其推广积累经验;通过对概念证明样机的不断试验和等比缩放,持续完善性能、满足需求;在制造阶段,利用新材料来创新工艺,或提高制造工艺增加产出、降低成本。环形创新工作可以在任意阶段开始,循环往复。在创新过程中,国防科技创新主管部门作为中间人,不断强化大学、小企业、政府实验室、工业部门参与创新的力度,引导创新工作从实验室走向军事应用,并采取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成果产出时间,通过竞争和激励措施的应用,促进创新团队的形成和组建。

二是快速融合模式。冷战结束后,美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迫切要求美军在短时间内能够利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快速弥补军事能力的不足。在这一现实要求下,2000年以来,渐进式采办思想在美军逐步推广应用。它通过分批交付作战能力的方式,逐步将最新技术分阶段嵌入武器系统,为美军军事力量的快速提升带来巨大帮助,并由此产生快速融合创新模式。其特点是紧密结合并快速转化新兴技术以提高国防科技实力,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满足美军应急作战需求。这一模式主要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军方科研单位根据技术需求调查可用的最新技术。第二阶段军方科研单位确定候选技术后向军种部提交申请。军种部按照选项标准进行初审,通过后提交国防研究与工程署,国防研究与工程署复审后拨付经费。第三阶段军种和科研单位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嵌入军事系统测试其性能,根据测试结果,对技术进行进一步改进,并对原有武器系统进行改造,确保系统与新技术匹配。第四阶段当技术经演示验证符合军事需求时,将技术正式转入军事系统。第五阶段是技术推广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军更多地利用各类信息化平台发布需求信息,加强同企业界联系。同时企业也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国防部推送产品或技术。信息化平台的广泛应用,简化了快速融合创新模式第一阶段的工作,为推动国防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

三是专业团队介入模式。为降低创新风险、加速技术转化,近年来美国开始在国防科技创新中推行专业团队介入创新模式。在该模式中,国防部借助商业领域风险投资专业团队的力量,迅速发现有潜质的公司和新兴技术,并凭借其经验帮助实施军事领域的技术转化。首先,专业团队根据国防部需求筛选出可能符合条件的创新公司;随后,国防部用户与被筛选出的创新公司相互沟通讨论,确定创新公司的新技术或产品能否满足国防部需求;在专业团队的协助下,军方与创新公司共同做好新技术的试验、转化、二次开发和部署等工作。该模式将新兴商业技术与国防部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层层筛选的专业团队以及上百家候选创新公司,都为其有效运作提供保障,不仅充分利用了私营部门专业团队在发现和评定新兴技术公司(国防部未曾打过交道的)价值方面的专长,也为国防部贮备了大量的潜在供应商。

nlc202309011136

建立完善的国防科技创新程序

突出集成创新优势

在美国国防科技创新过程中,创新目标的确立、创新概念的发现、创新项目的遴选以及创新活动的监督等一系列活动缺一不可。这些活动在军方的主导下,充分发挥着集成创新的优势,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不仅重点突出,资源集约,而且提高了创新活动的速度和质量。

第一步是确定合理的创新目标。国防科技创新目标的确立决定了创新工作的大方向,关系国防科技工作全局。一般而言,在确定国防科技创新的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5项:一是国内现有武器装备的技术指标,这是确定创新目标的起点;二是与国内现役武器装备以及作战体系的匹配;三是潜在敌国同类武器装备的技术指标;四是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家底”,才能较为客观地确定科技创新目标;五是本国财力支持,创新活动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技术活动,只有确定了国内的财力投入力度,才能确定合理的创新目标。

第二步是采取多种手段征集创新构想。创新目标确立后,美国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形成和收集各类创新构思。在此过程中,军方大胆吸收各类奇特想法、投入专项资金,为创新构思的挖掘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是创建或借助专类网站,为创新思想的需求发布、征集、交流提供便利。如国防研究与工程署的“虚拟技术展示平台”、美国防部的“技术匹配网站”等。二是定期举办专项活动,激发创新观点的产生。如美国防部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关于新兴技术的国防科技研讨例会”等。

第三步是制定成熟的项目选择原则与流程。美国军事科研机构在创新项目选择上非常谨慎,通常会将技术要求与当前最新技术和可用的科研资源进行比较,详细界定需求的范围,只有具有最大科学价值和研究成果对军种有最大帮助的项目才能获得资助。如DARPA在项目选择上考虑的因素有:军种未提供支持、研究重点是未来可能需要的军事能力、具有优良的科技研发人才、拥有新思想新创意的项目。

第四步是设立严谨的评价监督机制。为有效评价国防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贡献、提高国防科技创新质量,美军目前主要通过各军种的“科学技术计划检查”和负责科学技术的国防部副部长帮办的“技术领域检查与评估”来评判创新活动是否满足军方需求。在实践中,一是建立了一套用“质量、相关性及性能”作为评估项目科技成果的衡量标准,要求创新项目必须与支持“国防技术目标”或“联合作战能力目标”的里程碑事件相关联。美军还组建“同行评议”小组,以其他项目、其他单位和其他国家为标准,定期验证项目科技成果的优越性。二是开展问题式的项目评估方式,利用一系列问题指导项目评估工作。以DARPA为例,其问题包括:项目的目的是什么?能获取多大的进步?技术转化策略是什么?需要多少投资?有何种限制等。三是开展持续的项目跟踪及审查。以NIAC(NASA的先进概念研究所)为例,要求所有项目组每两个月提交一份工作报告,并在项目结束时提交一份最终研究报告;在NIAC年度会议上,所有研究组都要提交一份项目状态报告或简报。

实施稳健的创新保障机制

确保创新活动顺利实施

为保证国防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运行,美国从竞争、技术成果转化、国际科研合作、优秀人才引进等方面入手,实施稳健的创新保障机制,为创新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支持。

一是采取竞争方式,择优选择创新机构。在美国国防科技创新项目中,基础研究类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最广而且门槛最低,可由高等院校等诸多研究机构承担,具备最好的竞争条件。为更多吸引研究力量从事创新工作,美国非常注重竞争机制的建设,面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例如,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通过大范围竞争签订研究合同;对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发展类项目,美国主要采用有限竞争的方式与少数有能力的承包商签订合同。

二是依托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加速科技创新应用。为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美国在实践中探索和采用了有效的技术转移手段。其中,联合能力技术演示验证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能够满足作战部队联合能力建设急需、跨军种、跨部门的综合集成项目。

三是鼓励开展跨国科研合作,吸收先进技术。美国国防部设立国际武器装备合作领导委员会,专门负责武器装备合作事宜。在开展国际合作时,要求必须考虑对美国工业基础的影响,并就美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咨询商务部,在签署国际协议前还要向外交部咨询,并在国际协议签署后向其提交副本。

四是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储备。美国非常注重吸引国外科技创新人才,目前美国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优秀创新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70%受雇于美国,而国外具有高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移民使美国科学与工程人员每年以4.2%的速率增加。

近年来,为应对金融危机及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影响,奥巴马政府的国防科技创新战略从保守向务实主义转变,更加强调军方在创新活动中的推动与主导作用和私营部门的创新引擎作用,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并运用有效的方法举措推动国防科技创新良性发展。相对而言,我国国防科技发展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在未来如果要进一步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从国防科技发展的“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占据国防科技发展的世界制高点,唯有始终坚持创新,勇于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发展之路,才能在全球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为早日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责编/齐尚

推动举措 第7篇

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 永川区环保局承接用好审批权, 积极承接、认真落实重庆下放的除电镀、造纸、印染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审批权, 严格执行产业禁投清单, 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仅2015 年, 就否定了不符合产业定位企业71 家, 约80 亿元投资, 从源头上有力控制了污染新增量。

同时, 严格环境准入。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 引导项目进入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发展。审批环评148 个、“三同时”备案24 个、试生产46个、环保竣工验收90 个, 建设项目及规划环评、环保“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 从源头助推经济绿色发展。此外, 强化总量减排。强化工程、结构、管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减排措施,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区水泥、焦炭等落后生产线全部淘汰, 关闭煤矿21 个, 关闭数量居全市首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达到重庆约束性目标, 有力削减污染物存量。

推动举措 第8篇

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改善人民群众看医就医化验,医院近两年以信息化为建设为抓手,提高医院管理效能,结合现有门诊业务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了以下便民利民的措施。

1 实名制预约挂号

为了提升预约服务质量,有效提高预约诊疗效率,方便群众就医,医院在原有预约诊疗的基础上,增加了集现场、电话、诊间、出院、自助及12320平台于一体的综合预约服务系统,并实现了分时段诊疗(患者可以预约到就诊当天的具体号序,看诊时间半小时之内就诊),预约后可以提前挂号,免去病人多次奔波的辛苦,以下是新预约挂号系统的提升和改进的部分,如图1所示。

(1)实现了分时段诊疗。号源维护时根据相应科室和专家的号源数,系统自动生成相应号序的时间段,直接提示患者就诊当天根据看诊时间半小时内及时就诊。分时段就诊有效地缓解患者就诊拥堵的状况[1,2,3]。

(2)开通提前挂号功能。为了使预约号源能够更加有效的管理,降低患者预约的爽约率,更好地约束患者的预约行为,医院门诊办启用预约后提前挂号模式。这样既方便患者就诊当天排队挂号的麻烦,又可以大大缓解门诊大厅的压力。

(3)增加了诊间和出院预约。医院在原有预约模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诊间预约和出院预约,方便复诊患者就诊。目前医院已开展了6种预约方式,分别为:12320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诊间预约、自助预约、住院预约,患者排队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4)多种预约模式共用同一号源池。无论是网络12320平台还是院内的现场、电话、诊间、出院、自助预约均共同使用一个号源池,这样可以随时掌握号源的使用情况,网络和院内号源不足时相互流通补充,真正实现号源对患者的全释放。

2 门诊确认收费流程改造

在流程改造之前,由于门诊医生手撕收费小票确费使得单张收费发票的打印条目较少,对于医院建卡的病人一次就诊发票张数就要8~10张,患者等候发票打印的时间较长。

2015年医院围绕“信息系统改造与提档升级”的年度工作重点,如图2所示,在门诊全面启用电子确认收费系统,取消了门诊发票核算联。结束医院自2005年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上线以来长达近10年的传统手工确费模式。门诊各相关执行科室工作人员无需手撕小票,可以直接通过刷患者就诊卡或输入就诊卡号进入该系统,进行确认收费,并根据系统提示执行各项操作。另外,通过系统中的确认统计功能,还可更方便、更准确地统计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人工清点小票数进行统计的误差。目前该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今年在门急诊量比去年增加的情况下门急诊发票的使用量却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0%,发票使用成本比去年同期相比为医院节省约60万元,平均每位病人的结算时间也缩短为原时间的2/3,进一步优化了门诊就诊流程,有效缓解了“三长一短”的现象,对医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3 门诊输液系统上线

为了配合医院门诊输液中心改造,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符合医院业务流程的门诊输液系统。门诊输液系统工作流程包括:临床医师开处方或用药医嘱(病人交费)→医嘱信息传递→药师审核→打印标签→贴签→排药→核对→配置→成品输液核对→成品输液配制→护士核对→护士给患者静脉输注用药。

门诊输液系统成功上线改变了病人需自行等待取药再输液的传统就诊模式,解决了门诊输液患者身份识别和呼叫问题,减少了繁琐环节,大大降低了不安全因素,为病人提供了安全、有效、便捷、舒适的静脉输液治疗,对提升服务内涵及质量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 银医一体机自助医疗

医院开展银医自助医疗一体机,如图3所示,实现自助发卡、自助充值、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查询、自助预约(挂号、取号)、自助打印报告、满意度调查,患者可在预约、挂号、缴费等功能,在就诊流程上选择人工或自助机完成业务办理,节省了患者就医时间。

5 全院安全、顺利完成免费Wi Fi无线网络全覆盖工程

Wi Fi无线网络服务开通后,医院通过温馨提示等方式将免费网络使用方法张贴在门急诊及各病区显要位置,方便群众上网,患者及家属通过手机搜索无线局域网“Nan Jing Free”并获取验证码注册成功后即可进行高速上网。Wi Fi使用专用网络,IP地址清晰,网络安全有保障,同时高速的光纤宽带能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营造了利于减压的候诊环境,有效缓解了患者及家属等待的焦躁情绪,缓和了就诊秩序,使公众从移动健康、智慧医疗中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服务。

6 触摸屏查询机投放

患者可以医院公共区域投放的触摸屏一体机查询信息公示信息,如院务公开、科室介绍、专家介绍、药品价格、医保相关政策、住院费用查询、满意度等。

虽然医院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离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要求、距离其他先进地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加大服务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开发力度,完善系统功能,努力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为促进医院快速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从先.预约诊疗服务新模式——分时段就诊[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4):40-41.

[2]彭秋琴.分时段预约挂号的实施与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167-168.

推动举措 第9篇

近日, 工信部全国电信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召开后, 江苏管局结合江苏实际, 研究部署促进“两化”融合, 推动TD和3G发展,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全力做好电信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举措。江苏管局局长苏少林、副局长许二宁、朱新煜, 全局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为部座谈会对通信监管工作提出的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结合江苏实际情况提出六项具体落实举措:一是要认真学习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 将会议要求作为开展监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准确把握、深刻领会;二是大力推动TD和3G发展, 组织实施自然村村村通宽带工程, 促进“两化”融合;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原则, 抓好市场规范, 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保证电信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四是总结前期共建共享工作经验, 进一步督促、检查, 推进江苏共建共享工作再上新台阶;五是加强管理与正面引导等多种手段并重,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六是组织策划好近期将举行的全省应急通信演练, 进一步优化江苏应急通信预案与流程, 认真做好专用通信保障工作。

推动举措 第10篇

2016年9月11日, 第二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论坛由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东盟各国政府派代表参加。

林念修副主任发表了《共筑中国-东盟信息港让海上信息丝绸之路建设造福各国人民》的主题演讲。林念修副主任指出, 建立中国-东盟信息港是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促进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 增强信息普遍服务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繁荣发展十分重要, 有利于加快形成“三个新格局”。一是有利于促进设施互通, 加快形成中国-东盟全方位、立体化、大联通的新格局;二是有利于促进贸易畅通, 加快形成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三是有利于促进民心相通, 加快形成中国-东盟睦邻友好、稳定发展的区域新格局。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一年来, 硕果涌现, 呈现出基础设施互联加速、经贸合作日益加速、技术合作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

推动举措 第11篇

教育部日前透露,教育部、中科院和原国家经贸委启动实施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是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近年来,教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推动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主要采取了营造政策环境,引导高校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部门间协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行业特色高校,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多方共赢;创新校地合作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积极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等六项措施。目前,全国有各类高校2200多所,普通高校1000多所,主要分布在全国的大中型城市,是本地区科技创新的最主要支撑力量。发挥高校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促进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自1999年启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以来,已出台了近十个专门的政策文件,依托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校建设了69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培育出一大批成长性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汇集、融合的新焦点,为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及支撑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摘自中国教育网

推动举措 第12篇

指导思想

突出生产母畜发展、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增强饲草料保障能力、强化畜牧业科技支撑、拓展产品系列深加工、打造品牌和营销体系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三项机制” (龙头带动机制、土地流转机制、服务保障机制) 、推广“三种模式” (园区开发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循环发展模式) ,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提升全产业链经营水平, 全力推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

奋斗目标

力争2014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22万头, 其中:母牛8万头, 出栏达到8.5万头。牛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 农民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元, 占到家庭经营收入的45%、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力争到2020年, 全县牛饲养量达到50万头, 占全州牛饲养量的一半以上, 牛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 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4500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重点工作

一、继续加强良种繁育推广, 完善首席专家+县级科技特派员+乡镇技术员+村级社会化服务体系畜牧兽医技术员四级服务网络, 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 加强人员培训学习及畜牧新技术的推广, 以及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建设。

二、规范肉牛羊交易暨冷链物流中心运营, 加快清真肉食产品直营店、专卖店建设、康乐放心牛肉配送体系建设, 尽快建立和应用康乐肉牛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和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 强化畜产品质量监管, 精心打造“清真、绿色、国际标准”牛肉品牌, 用足用好“双联惠农贷款”, “妇女创业贷款”等政策性贷款和“益农贷”、“农耕文明”等支农贷款。最后, 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合作或资产投资公司直接注资扩大资本运营, 壮大龙头企业实力。

优惠扶持措施

一、支持规模养殖 (小区) 建设

㈠土地优惠对鸣鹿德系西门塔尔牛集约化繁育园区核心区现有企业和新引进企业的土地租金给予补贴, 土地租金由政府补贴一半, 连续补贴三年。

㈡加大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力度全面落实国家、省、州关于畜牧养殖用地、用水、用电的优惠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肉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项目扶持。

㈢德系西门塔尔集约化养殖园规模化养殖奖励存栏1000头以上奖励50万元, 存栏750头以上奖励40万元, 存栏500头以上奖励30万元, 存栏250头以上奖励20万元, 存栏100头以上奖励10万元。

二、支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良种活畜引进补贴项目, 对从国外引进良种牛进行补贴, 鼓励企业引进纯种德系西门塔尔牛基础母牛。全县养殖场和农户凡从州外每购进一头18月龄的优质西门塔尔母牛, 一次性补助1000元 (州、县各补助500元) 。全县农户饲养的母牛一律实行免费冻配, 每授配1头母牛给冻配点补助20元。

三、扶持发展饲草开发

鼓励龙头企业、养殖基地以“订单”形式开展饲料玉米种植, 所需种子款由县财政和企业 (养殖基地) 各承担一半, 向“订单”农户无偿供应种子, 县上将“订单”饲料玉米种植纳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任务, 按旱作农业补助标准发放地膜。

四、继续实行肉牛生产发展贷款财政贴息补助政策

积极争取双联贷款、小额妇女创业贷款贴息政策, 按照《康乐县财政扶贫养殖业贴息贷款实施细则》, 对肉牛养殖、畜产品加工、产品营销、饲草开发利用等企业 (户) 六个月以上、10万元以上的金融部门贷款、给予贴息扶持, 月贴息标准为千分之三, 最高贴息贷款限额为500万元, 贴息政策不得重复享受。

五、扶持品牌建设及专业合作组织

加快组建乡 (镇) 、村级养牛、饲草加工、畜产品加工营销等合作组织, 尽快成立康乐县肉牛产业协会;对达到州级示范社标准的合作组织给予1万元的奖励。扶持规范康乐牛肉营销协会, 对新增3吨以上“康乐牛肉”冷藏运输专用车每辆补贴3万元, 对按照营销协会统一设计, 安装康乐牛肉营销标识、执行规范标准的新增康乐牛肉营销店一次性补助1万元 (详见“康乐牛肉”冷藏运输车、直营店管理办法) 。

六、实行母牛保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推动举措】相关文章:

住建局推动工作好举措06-07

论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创造性举措09-12

强化举措05-06

解决举措05-08

政府举措05-15

相关举措07-15

建议举措08-03

破解举措08-06

应对举措09-03

节能新举措06-14

上一篇:农村小学可持续发展下一篇: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