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兴趣激发

2024-07-07

化学教学与兴趣激发(精选12篇)

化学教学与兴趣激发 第1篇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影响就业、社会适应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我国教育部发布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主旨目标, 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我院学生和教学现状, 分析基础化学实验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基础化学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 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础。

1 基础化学实验现状

基础化学实验是针对我院一年级化工类专业 (精细化工、工业分析、环境、材料、生物等) 开设的实验课程, 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 也是接受系统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开端, 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专业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很多同学中学没有选修化学, 有些学生虽然选修了化学, 但因为中学的实验条件限制和学校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中学阶段接触实验较少, 很少动手做实验, 大部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差, 有些学生甚至不认识常见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基础化学实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内容陈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用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 使用越来越简单, 数据越来越精准。但是我们实训中心的一些仪器已使用多年没有更新换代, 例如在有机合成实验中, 仍然用酒精灯加热, 没有用到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旋转蒸发仪等仪器装置;分析化学实验以滴定分析为主, 没有常见的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我们的实验教材不能与时俱进, 不能教给学生一些较新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而这些教新仪器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都会用到的。 (2) 内容起点低。以验证性、单科性实验为主, 综合性实验很少, 设计性实验没有, 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改革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们改变以往验证性、示教性实验为主的状况, 增加综合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建立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三层次教学模式。考虑到基础化学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为以后的专业实验和就业作准备, 因此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基础性实验仍然是主要的。

在基础性实验部分, 在广泛查找资料基础上, 打破无机、有机、分析、物化四大学科, 整合实验内容, 总结出高职高专化学最基本的实验操作, 使化学技能系统化条理化, 比如常见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技能, 加热技术 (酒精灯酒精喷灯的使用水浴油浴等) , 药品称量技能 (托盘天平、电光分析天平与电子天平的使用, 以及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等) , 物质提纯技能 (溶解、过滤、蒸发等) , 滴定分析技术 (容量瓶、移液管和滴定管的使用等) 。

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 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首先, 从实验纪律、实验环境卫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等各个细节抓起, 严格要求学生。其次, 实验课教师应从职业指导的高度引导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身作则, 培养学生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增强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 提高职业者的道德素养。另外,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很多学生对安全意识很淡漠, 如部分学生在实验室吃东西, 实验结束后也没有洗手的习惯, 一些学生在反应药品洒落桌面后没有及时处理。教师应在实验指导时向学生讲授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 经常性进行安全教育。例如, 实验室的水、电、气、火使用安全, 化学试剂、反应产物、废弃物的毒性和腐蚀性等安全问题, 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综合性实验训练以有机合成、无机合成为主线, 运用多种实验方法, 辅以各种仪器分析与参数测量手段, 对合成的产品进行分离提纯, 运用现代分析测试仪器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能,

进行分析检测或相关理化参数的测定等。综合性实验尽量选取与生活相关的实验内容, 例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及组分分析、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检测等。这样, 既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增加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实验基本操作为载体, 进行实验设计性研究, 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创新设计性实验是学生自选实验项目, 查阅文献资料, 设计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在教师指导下, 最后动手做实验。例如, 在利用废牙膏皮制取氢氧化铝的实验中, 学生利用所学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积极探索合成方法, 结果学生们大胆想象, 提出了许多制备方法。此外, 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兴趣小组等项目开展研究。实践证明, 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 不仅培养了实验技能, 熟练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3 构建化学实验评价新体系

基础化学实验单独设课、单独考试、克服重理论轻实验现象。现有的基础化学教学计划中, 实验教学学时只能占总学时很少部分, 总成绩中也很少体现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技能基本不进行考核。这必然造成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课上, 忽视实验课动手能力的训练, 也对实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基础化学实验很有必要单独设课、单独考试、克服重理论轻实验现象。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质量的简捷而有效的手段。为了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课题组对实验课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 加强了平时考核的力度, 平时考核为全程考核, 即每次实验均给学生评定成绩, 不设最后考试。这样加强了平时对学生的要求、训练与培养, 学生对每次实验都会认真对待, 不消极应付,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实验技能,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 我们对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研究和改革, 在整合和更新的基础上, 优化了实验内容, 部分实验进行了更新, 与时俱进。实验教学中, 规范了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银萍, 彭端, 蒋力立.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比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 (5) :27-30.

[2]吴利欢, 李红缨, 梁巧荣.浅谈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 2008, 36 (2) :91-92.

化学教学与兴趣激发 第2篇

摘要: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极大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增强 内动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为趣味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对提高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讲《二氧化碳》这节课时,我用一则小故事引入新课:意大利有一个神秘的“杀狗洞”,如果人牵着狗进入此洞中,狗就会晕倒,甚至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若人弯腰去救狗,人也会晕倒。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提出后,我故意不做声,环视教室里每一位同学,同学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锁眉冥想,当他们把视线都转向我时,我便微笑着说:“学完这节课的知识后,大家就会揭开这个谜底。”学生们听后立即兴奋起来,对新知识的渴求溢于言表,于是在教育学之间架起例一座桥梁……通过我的讲解,学生们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一重要性质跟神秘的“杀狗洞”有机地联系起来,谜底揭开了,新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消化。

在讲《物质的溶解》时,我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如做饭菜时,不小心把油、盐、糖、面都沾到衣服上,请同学们帮助想想办法,同学们脱口而出“洗呀!”“用什么洗?”“用水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质的溶液。”这一节课,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懂得了除去衣服上污渍的方法,学会了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等知识。

在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我变魔术般地出示一朵白色的花,(用酚酞试液浸过),再向上面喷洒一种无色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学生们很惊奇地发现:白色的`小花变红了!我望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问:为什么变红了呢?然后,我在花上面喷洒另一种无色溶液(稀盐酸),红色的小花又变成了白色,学生的好奇心更加强烈了,我对同学们说:“别急,学完本节课你们就明白了。”这样让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相关知识也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在学生有充分兴趣的基础上,我鼓励他们拓宽视野,分析问题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不要说错话,即使出现不正确的意见,也要首先肯定敢于发表意见就是积极学习的表现,然后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分析,指出错误出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错误,怎样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决不能进行讽刺、挖苦,要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在化学实验中支持他们充分讨论,自己动手,大胆创新。

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学习;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47-01

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尝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數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考分较高),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借助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课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新课,让学生都充满好奇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做好每一个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规范操作,一丝不苟。如在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仪器的洗涤等方面都要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从而使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烙上深深的烙印,达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效果。

2、美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一些演示实验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做,甚至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挫折的磨练,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在通过学生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

4、推荐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补充课堂实验的不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就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如将鸡蛋放入食醋中制作无壳蛋、点燃蜡烛检验蜡的成分、用纯碱中和发面中的酸而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等。

总之,通过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爱化学,努力学好化学。

二、鼓励学生动手参与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优化课堂教学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让学生在紧张的初三学习之余,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课外活动,比如 “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猜谜”等等,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让学生来讲解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让他们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给同学们分享一下他们自己找到的有趣的化学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边讲边实验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轮流找出一些题目然后给同学们讲题,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提高学生做题的兴趣,开阔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便于同学们理解、接受。如在讲氧化汞受热分解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清楚的了解到在这一变化中各种原子本身并没有变,只是氧化汞分子被破坏了,原来的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化学反应的实质,使微观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更加易于让学生理解,进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与兴趣激发 第4篇

一、先声夺人, 上好化学第一课

教学实践证明, 很多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与其第一堂课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节课上, 我们教师充分挖掘化学学科的兴趣点, 通过酣畅淋漓的演绎、讲解, 调动学生对化学神秘世界的好奇, 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绪言课作为学生接触化学的第一课, 我们教师应该尤其重视这一课的教学。通过对绪言课的精彩诠释, 点燃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之火。为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精彩展示, 让学生在绚烂多姿的化学现象中感受化学的奇妙。如借助多媒体技术, 给学生展示新奇的化学知识, 缤纷多彩的化学世界, 这会让学生叹为观止, 流连忘返。特别是教师给学生呈现几个趣味性小实验, 如:“可乐”变“雪碧”、“白纸变黑字”、“不怕火烧的小手帕”、“魔棒点灯”等, 这些实验可谓吊足了学生的胃口, 学生如同进入了奇妙的魔术世界, 学习兴趣也被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起来, 他们兴味盎然, 欲罢不能, 必然产生探究化学世界奥秘的强烈兴趣。

二、独领风骚, 凸显实验迷人魅力

实验是化学的生命, 化学教学如果缺少了实验, 犹如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各种形象生动、变化莫测的化学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凸显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功能, 真正让实验成为激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一朵奇葩。

首先, 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对基本操作的介绍切忌简单、单调, 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为此, 我们教师要紧密结合实际步骤, 结合简单实验进行训练, 让学生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尤其是鲜明直观的实验现象, 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其次, 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通过教师科学规范的演示, 耐心细致地引导,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化学概念, 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规律, 在实验中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如对于“氧气性质和制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等实验尤为如此。最后, 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是学生近距离接触化学的开始, 也是学生亲历化学变化的重要机会。为了避免学生实验时的盲目性, 教师要契合学生实际, 因势利导, 为他们创设情境, 将单纯的实验操作与探究发现结合起来,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的果实, 享受发现的快乐。

三、异彩纷呈,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的过程固然有其独特的规律, 但是,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沿袭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 总是千篇一律地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则学生势必会感觉无趣无味, 长此以往, 学生的兴趣就会丧失, 尤其是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之外的化学理论, 不乏枯燥乏味、理性抽象。因此, 教师更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经常变换教学手段, 让学生经常有耳目一新之感, 使他们时刻处于新鲜快乐的课堂氛围中, 生成愉快感和新奇感。如化学基本概念本身是抽象的, 课本给出的定义又比较精练, 如果我们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 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生动演示, 学生只获得单纯的听觉刺激, 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从而产生疲乏厌倦之感。反之, 如果只有演示, 缺乏教师精确到位的启发引导, 学生仅仅依靠个人的兴趣爱好, 盲目地观察一些表层的现象, 则更是与高效化学教学渐行渐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科学合理地运用标本、模型、挂图、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媒体, 辅以准确到位的精彩讲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将课堂还给学生, 鼓励他们在化学课堂上畅所欲言, 尽情展示, 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达到最大限度的契合, 教师睿智灵活, 张弛有度, 学生主动积极, 思维活跃。试想, 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怎能不神采飞扬, 意气风发?他们又怎能不对化学学习心驰神往, 情有独钟, 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激活?

四、有效互补, 搭建多彩实践平台

化学学科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之一, 化学知识也寓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实践表明, 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阵地。教师在课外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化学实践平台, 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 更能在生活实际中内化知识, 理解知识。化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化学录像和电影电视,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村及有关单位;也可以组织化学兴趣小组、主办趣味化学晚会、组织化学智力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 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与兴趣激发 第5篇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反应及其生物学功能的一门基础生命科学。①生物化学理论内容抽象,代谢反应复杂,历来被学生认为是一门最难学的医学基础课之一。笔者认为要克服畏难情绪,首先要给学生上好第一堂课――绪论。怎样才能讲好绪论课?笔者经过多年生物化学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绪论课教学。

1 高度重视绪论教学,充分准备教学内容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教学普遍存在内容多、学时少等问题,导致部分教师认为绪论课很容易讲,学生自学也能看得懂,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一带而过。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绪论当作可有可无的内容,只是照本宣科,轻描淡写地介绍一番;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绪论课涉及的内容太多、太泛,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准备, 干脆“直奔主题”,直接进入具体章节的学习。这些易导致教师从教学上对绪论不够重视,其结果是学生学完了整门课程还不知道生物化学究竟是干什么的,以至于多年以后对生物化学的印象只剩下三羧酸循环了。

绪论对整门课程起着“统领全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教书育人于一体。想要把绪论讲好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对整本教材、对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需要教师经过多年的专业积累,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要统观教材,仔细钻研,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整本教材吃透。只有这样,绪论的讲解才能丰富、生动起来,才能帮助学生揭开生物化学神秘的面纱,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并且有信心把这门课程学好。

2 层层推进,由浅入深,讲透生物化学概念

对生物化学来讲,概念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学完了生物化学课还不能理解生物化学到底是讲什么的。只有讲好“生物化学”的概念,才能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这门学科是怎样一门科学。讲清概念的标准,最主要是讲清概念的来龙去脉,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与其他相关学科概念的联系。笔者讲解时先提出生物化学概念: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又称生命的化学。再以概念为出发点,先提出问题,如生物化学运用什么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研究对象是什么?医学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又是什么?生物化学是从什么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和我们已经学过解剖学和生物学及生理学研究的角度有什么不同?何为生命?为什么生物化学又称为生命的化学?再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解答,从多角度,多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剖析生物化学概念,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白生物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一门科学。

3 结合生物化学发展史,讲解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

生物化学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按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是叙述生物化学阶段,主要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第二阶段是动态生物化学阶段,主要是研究各种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第三阶段是分子生物学时期,主要是研究基因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一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二是关于物质代谢与调控;三是基因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从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和学习内容来看,讲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就是学习生物化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其实就是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在讲解生物化学发展史的同时紧紧围绕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地加入相关科学家的事迹介绍,以及对取得科学成就的趣闻、经过等,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避免了两部分内容分开重复介绍,比起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枯燥地叙述课本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阐明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明确学习明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认为生物化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难学又难懂,自己以后从事的是基层医疗工作,对以后用处不大,久而久之产生了消极思想。针对这种情况,很有必要介绍生物化学的重要性。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第一,生物化学与其他基础医学的关系。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着手来研究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基础医学课程, 现代医学的很多科学研究都必须从分子水平着手,在此基础上逐渐了出现了分子免疫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免疫化学、生物工程学等交叉学科,已经成了他们的“共同语言”。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诺贝尔奖获得者中,65%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和40%的化学奖属于生物化学领域。②第二,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生物化学几乎与所有疾病的发生有关,生物化学为临床医学各学科从分子水平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如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一大类代谢疾病就是物质代谢障碍为主因引起的。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以及很多酶缺乏而引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等都是由于分子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分子病”。生化药物主要成分是氨基酸、肽、蛋白质、酶与辅酶、多糖、脂质、核酸及其降解产物,不良反应极小,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生化检验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是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学过生物化学就会理解各项检验项目的原理,主要临床意义,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愈后判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介绍和一些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们懂得将来要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学好生物化学这门基础课是必须的。

5 介绍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和其它基础课程相比,内容繁多,理论微观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知识点难于理解,是老师感觉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一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学好生化,介绍些学习方法是很必要的。生物化学学习方法很多,象目录法、列表法、图示法、纠错法和比喻法等。③如糖的主要代谢途径,可以通过图示法,记忆其代谢过程,通过列表法比较三条途径的代谢定位、起始物、重要的中间产物、终产物、关键反应、关键酶、能量变化、分支点以及调节因素。可以通过编顺口溜“亮借来一本淡色书”,记忆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通过学生入校军训时经常喊的口号“一、二、三、四”,记忆三羧酸循环的反应特点,即“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二次脱羧,三个不可逆反应及其对应的三个关键酶,四次脱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拔,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会发现一些好的学习方法,避免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学教学与兴趣激发 第6篇

关键词: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49-01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启蒙教育,能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呢?

一、利用学科的特点激趣

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实验的材料很多来自现实生活,据此特点,我注重搜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以创设兴趣情境。使化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许多有趣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需要用化学知识去解释。许多实际问题要用化学知识去解决。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先提出铁制品(如自行车、门窗)放在潮湿的地方很容易生锈这个常见的现象,然后解释铁生锈其实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铁锈;如要减缓铁制品生锈就应从氧气、水这两个条件入手,所以给铁制品表面喷漆就是隔绝了氧气,同时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与洁净,就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地去学习化学。

二、利用实验魅力激趣

在现有条件下,努力创造条件做好各个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同时我改变以前演示实验由老师在台上操作,学生在台下看的习惯,叫学生上台,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演示给学生看,尽量使学生多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例如:酸、碱加入石蕊、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实验,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后,布置学生回家取几种植物,如牵牛花、月桂花、紫卷心菜等捣碎、加酒精浸泡后,可得到指示剂,就可得如上的实验效果。实验活生生的现象,均可让学生亲目所睹,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种成功会使学生深受鼓舞,由此激发要学好化学的浓厚兴趣。

三、利用风趣语言激趣

在化学教学中,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能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使学者学得愉快。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我为了使学生能够知道化学是非常重要和实用的科学,我就举例现代人类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我向学生指出:“化肥、农药、食品、化纤、水泥、钢铁等都是化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化学工业的产品。如果没有它们,大家仍住简陋的山洞,甚至连简陋的山洞也没得住,只能住在荒山野岭。因为人太多,你们仍用兽皮遮着,甚至连兽皮也没有,只能用树叶,你们将没有食品吃,只能吃野草和野果……”学生都被生动风趣的话语所感染,所振奋,了解化学的同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优化组合学习小组激趣

在第一学期第二周,我根据初二期考的成绩分组,一个班64人,每8个人一组,在每组中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开始先指定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做组长,在每一组,让组员自己选成绩较好,较负责的学生做组长,确实做到以组为单位,做到学生互帮互学,而不是流于形式。要求组员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请求组长帮助或问老师,要求学生每两周写一份学习小结,谈学习化学的体会,而组长除平时学生有学习动向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外,每两周要写一份本组学生的学习情况汇报。在第二学期,因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一些差距,我注意树立化学成绩好的同学的良好形象,鼓励其他同学认真向他们学习,并要求成绩好的学生上台介绍学习化学的经验,鼓励他们积极帮助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并鼓励成绩好的学生经常讨论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争取共同进步。

五、利用讲评技巧激趣

习题和检测题讲评能提高解题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它是平时特别是第二学期总复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练是手段,提高质量是目的,而讲评是关键。讲评对学生来说是一次知识的查漏补缺及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对教师来说是一次不断改进教学的起点。对讲评,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A、讲评依据“大纲”、“教材”,中考的特点和走势,增强针对性。B、重视讲评的时效性,对检测题及时批改,统计;充分利用学生大脑中鲜明的记忆表象,纠正错误,调动学生想学习积极性,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C、注重讲评的启发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对答案式的讲评方式。设法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自行释疑。D、讲评宜精,重在对于综合性较强、涉及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的题型,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体系,讲盲点、疑点、突破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能力,不断地进步,使学生在获得学习化学“成就感”的同时,不断强化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资料

[1] 李永红,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化学教学效果[J];教师;2009年24期

[2] 李荣霞,化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实验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江华,在化学实验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第7篇

关键词:学生,兴趣,效果

中职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的这种积极性往往很短暂,遇到很小的困难就容易使他们浅尝辄止,最终导致学习的失败,也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化学教师要想把化学课上的生动有趣,自身方面要充分的备课,十分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了解学生对该门学科的认知水平,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地学习;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一、用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用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常见但又熟视无睹的现象来设计教学,更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获得新知识,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加深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对于那些与学生实际联系的物质及变化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寻求新的切入点,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例如讲“燃烧的条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同学们, 你们玩过“火”吗?能否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质能燃烧?哪些物质不能燃烧?还有哪些物质容易点燃呢?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家里水井里面的水比较浑浊,我们可以洒入明矾净水;麦田里用来抗灾灭虫的“六六六粉”并不是因为科学家实验了666次成功的,也不是用666种药配成而得名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分子式是由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氯原子组成的。

二、用心备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传道、受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高效性,通过用心备课,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具有启迪性地融入到每一节的教学内容中。化学实验现象是入门的向导,也是问题的源泉。教师在授课时应从典型而新奇的实例入手,使引出的问题生动有趣。例如在氧气的性质教学中,教师演示了木炭、磷、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进而提出:铁这种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吗?马上就会把所有的学生带入问题之中。又如“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马上变成了牛奶状,教师又可以设疑:如果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结果又会怎么样呢?学生就会踊跃参加活动,急切地想把问题答案找出来。实验完成后,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索问题的兴趣,把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步步引向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三、通过带领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实验活动课,学生按照教师的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让学生们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实验过程的安全性。比如在学习浓硫酸的脱水性时,我设计了“白糖变黑雪”的实验。实验器材有200毫升小烧杯,实验物品有5克白糖、浓硫酸。由于有浓硫酸这种让人望而生畏的物品,学生大都不敢去碰触。通过我的鼓励和现场示范液体药品的倾倒方法与注意事项,学生动手做起了实验,当他们看见放入烧杯中的白糖上面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后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时,实验室内气氛沸腾了!这样,当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化学的趣味性,会主动对白糖为什么会变成“黑雪”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把对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

四、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能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获得真知。如电子式的书写过程可以这样来安排:先教会学生写一个简单的,然后让学生模仿一个同类的,很容易,学生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再让学生写一个不同类的,有的学生肯定会写错的,教师纠错之后再让学生模仿一个,学生就写对了,接着教师再要求学生对比总结书写电子式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从一开始的成功到体验了失败,最后又在失败中走向了成功,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兴趣, 促进学习 第8篇

一、揭示学科的内在美, 激发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内在美和形式美, 如不美就不能独立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化学也很美, 它的显著魅力在于实验美、动态美、结构美和统一美 (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统一于元素) 。化学中美的内容极为丰富, 渗透在教材之中, 凯库勒的苯环结构充分展示了结构对称美, 四大平衡体系充分体现了动态辩证美,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电化学等又从质和量的方面再现了守恒美, 五颜六色的化学试剂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新奇现象和试验研究方法体现了实验美, 就教材的严密性系统性而言又蕴涵着归纳美和演绎美。教学中如能把这些美的内容有意识地巧妙地揭示出来, 学生没有不被吸引的。

二、运用韵语, 激发兴趣

很多老年人, 尽管记忆力衰退了, 但还记得孩提时代念过的一些歌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凡歌谣, 口诀都具有有押韵顺口的特点。押韵, 就容易上口。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自编或借用他人的口诀,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们在“乐”中记忆所学的知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通俗易懂, 简明扼要的口诀。谜语等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串线织网, 激发兴趣

由于课堂教学的需要, 中学化学课本往往把一个完整的内容分在不同的章节里进行介绍。这样做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安排, 由浅入深地讲解, 循序渐进地学习。但这样做便不可避免地削弱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种类繁多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相互联系是学习们学习中感到头疼的内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对化学现象, 本质规律的掌握, 容易产生“厌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能把原来分散而实际有联系的一些内容进行串联, 编成表, 织成网, 进行归纳总结就能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同时也能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中我首先以无机物为主, 经常给学生们串线织网, 给学生们以整体的认识过程, 让他们初步认识如何串线织网。接着我就发动学生自己动脑, 动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串线织网, 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参加, 查找有关资料, 精心设制绘制出一幅幅知识网。同学们分别绘出完整, 美观、大方的知识网。将它们分别展出。通过这一活动,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培养了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强化了他们比学赶帮的意识。

四、讲故事, 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材内容, 适当地穿插一些科学家的小故事, 可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讲苯的结构时, 可讲有关凯库勒提出苯的环状结构的故事, 讲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与联系时可讲科学家之间“无硝烟的战争”的故事。上课时我给学生们读了德国化学家乌勒写给当时的著名有机化学家“生命力”学说的代表贝齐利乌斯的信, 信中说:“我应向您说, 我能够制出尿素, 既不需要肾脏或一般说来, 也不需要动物的有机体, 不论是人的还是狗的。”学生们听后大笑不止, 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接着说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学习是无止境的, 你们要发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掌握知识, 拥有知识, 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才。通过讲故事活跃了课堂气氛,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增强了学生们学科学的欲望, 激发了他们发奋学习的热情。

五、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化学做为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 工农业生产, 国防科研, 环境保护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化学。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使学生们感到学有所用。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可以渗透电池对土壤的污染, 警惕“室内隐行杀手———甲醛”, 白色污染的危害, 烂菜叶吃不得等化学科普知识, 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中的化学,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每一节课如果都能有意识, 有准备渗透一些, 那么化学课一定会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注重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应重视实验教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 形象、鲜明、生动千变万化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激发、培养学习兴趣起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在教学中, 尽量注意收集、整理改进、采用效果鲜明的实验方法。教师应一改讲实验背实验的教学, 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过程, 动手操作实验。通过学生主动探究, 积极思考, 认真观察, 得出实验结论, 对实验报告的认真书写, 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同时, 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养成了严谨。

摘要: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 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密切相关。因此, 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学好化学, 并将它应用到实践当中。在课堂教学中, 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着手, 能活跃课堂气氛, 能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聪明才智, 能引发同学们的思维火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 认识它, 这就必然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 如何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前提。

关键词:兴趣,意识,课堂教学,智能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与兴趣激发 第9篇

一、重视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 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尤其是“变幻无常”的实验现象, 使学生感到新鲜、好奇、激动、快乐, 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 给学生传授科学的实验方法, 而且应要求学生做好学生实验,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 补充一些课堂趣味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特别是家庭小实验, 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这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开发智力会起到一定作用。例如:在铝制盛饮料的易拉罐里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 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 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 易拉罐“内凹变瘪”, 接着, “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 学生很容易分析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再深入思考, 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 产生气体。对这些现象的好奇, 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 从而可以使学生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 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新课程突出化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师要从现实生活、生产中挖掘素材, 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情境, 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镶嵌在其中, 以便学生在阅读素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激发其求知欲。我们在教学设计中, 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 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 努力做到从生活走进化学, 让学生带着疑问, 从化学的视角来探究学习, 然后用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注重师生情感, 增强自觉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语中有“亲其师, 信其道”之说, 意思是学生在情感上接纳教师, 在人格上尊重教师, 才能听从他的教诲, 模仿他的言行。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 学生才乐于接收、理解、记忆和运用。让教学充满爱, 让学生在爱中学习, 在爱中茁壮成长, 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爱满天下”, 这样才能医治好学生的“厌学”、“逃学”之病, 使他们变得“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从而引导他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

四、积极鼓励, 巩固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注意随时发掘各位学生的积极因素, 因势利导地进行评价, 充满热情地鼓励学生, 因为每一个学生都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当学生表现出色时, 应适时、适度地表扬, 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 更要大力表扬和奖励, 使他们具有成就感;而当学生出现问题或者失败时, 先要肯定学生在实验过程或者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 充分挖掘他们的亮点, 再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然后积极鼓励他们, 让他们明确学习的方向。

五、以学生为主体, 真正激起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新方法, 千万不能“越俎代庖”。为此, 教师要把课堂时间、空间还给学生, 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和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 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反思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六、巧用谐音和顺口溜, 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学习, 知识记忆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化学口诀、顺口溜、谐音等,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将元素化合价编成口诀, 过滤操作要求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等。在这些口诀的引导下, 学生的记忆效果会得到大大加强。记忆卤素“氟、氯、溴、碘、砹”时可说成“俘虏需点爱”;将地壳中的元素含量顺序“氧硅铝”说成“养闺女”;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 学生常发生记忆混淆, 将“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说成“杨家将”……这些生动的谐音记忆不但会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把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 就能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效益, 作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有效教学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0篇

一、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要引领学生认识化学, 了解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化学。通过开展一些小活动, 比如:“化学与我的生活”、“我身边的化学”、“谈谈化学的功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兴趣。

二、科学安排教学进度

教材内容的编排及课程课时的安排是遵循该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的, 所以教学中不能拔苗助长、一味贪快, 要保证学生在已经消化掌握所学内容后, 再进行后面的教学, 并且注重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教学中要注意方法技巧

将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 变成顺口溜, 容易记住;如果内容繁多, 应化整为零, 分散记忆;另外, 该强化的知识要及时强化, 比如说元素符号、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合价口诀实验现象等一定要严格要求, 人人过关。再者, 将知识点贯串于各类习题中, 平时加强训练, 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一次探究、每一个结论都要依托于实验。一个很枯燥的知识点, 如果直接灌输给学生, 学生会感觉很乏味, 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便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培养学生学会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使他们的化学素养得以提升, 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更关键的是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让他们尝试从失败中找原因、在成功中积累经验, 增强信心, 主动探究, 不断提高。

当然, 教无定法,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68-0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对学习化学缺乏兴趣,就谈不上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来自物质化学世界的美,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化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讲这样的故事:在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个山洞,当地人把它叫做“屠狗洞”.因为一旦有狗进入洞的深处时,狗便躺下死掉,而人进入却安然无恙.当地有些年岁大的人说洞里有“屠狗妖”,所以狗进入会死掉.提问:谁能解释一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此时学生的兴趣很浓,都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允许他们相互研究和看书,大部分学生都能圆满地回答出这个问题:那里并不存在“屠狗妖”.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在空气的最下层,并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狗比人矮,所以狗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而人则平安无事.又问:你如果须进入这样的场合,你将怎么办呢?学生很自然地答出:做灯火实验.最后让一个学生根据以上现象总结出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即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是不能供给呼吸.这样讲解有趣的故事,学生的兴趣倍增,所学知识也能牢固记住.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破除迷信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和重点,巩固学生的兴趣

初学化学时,有些学生常觉得化学知识点分散,不好记。特别初中化学有几个学习的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如:物质的构成、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主要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不断重复出现,日积月累,这一点在新教材中有很好的体现,值得我们采用。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如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我归纳为“先读后写,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结合课本介绍的方法归纳为“写、注、配、等”四个步骤。“写”,即写出正确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注”,是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配”,就是配平;“等”,是用“等号”连接。这样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反复训练,学生就不会再害怕化学用语了。

三、充分运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操作可以说是化学教学的一大法宝,这种教学方式是最有效,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当然,在实验的演示中,无论是什么水平的学生都应给予积极主动的关注。因为它可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好动的渴望。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通过演示实验或让学生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化学绪言课我是这样激趣的:上课时用毛笔蘸取无色氢氧化钠溶液(让学生注意观察无色笔水写出红色字),在滤纸上写几个大字“奇妙的化学”,并马上喷了无色的酚酞试液,纸上即刻显示出红色的“奇妙的化学”这几个大字,这时,同学们非常兴奋,纷纷寻根问底。我抓住这一教学契机,马上导入新课:“同学们,要知道原因,大家就要认真学习化学这门功课,这本书有很多奇妙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究呢。”就这样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第一节课就对学习化学这门功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注重联系生活,激发探究兴趣

化学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讲课联系实际生活,必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的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1.某些内容讲授时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讲解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实例,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使他们掌握知识。如讲到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学生不能理解,这时我们举例问学生把一碗蚕豆和一碗小米混合后体积是不是两碗时,学生回答不是。并让他们解释原因,这样他们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也就理解了酒精和水混合是由于小分子进入大分子间隙使体积小于200mL。2.巧设问题,因势利导,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二战期间,德军占领了丹麦,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玻尔教授利用化学方法,使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中,在德国鬼子的眼皮子底下保存了两年,安然无恙,之后又用化学的方法从溶液中置换出所有的金子,得以重铸诺贝尔奖章。请问同学们,教授采用什么办法把溶液中的黄金全部置换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因势利导,从而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五、作业类型多样化,巩固學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化学教学中可通过改单一性的书面作业为多类型作业,在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的同时巩固学习兴趣,使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一直保持下去。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阅读材料”和选学内容,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和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2.记忆作业———识记化学概念,化学用语。3.实践作业———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H值、空气质量的检测,参观学习(参观硫酸厂、磷肥厂)。4.实验作业———边讲边实验。即让学生在教师讲解新教材的同时做较简单的实验,使观察现象更明显,所得概念更准确,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技巧。

化学教学与兴趣激发 第12篇

一、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新教材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插图精美。刚领到新教材时,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 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 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在序言课中及时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 认识化学世界的神奇和科学技术的伟大, 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在接下来的各章中, 还有很多图片, 例如, 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 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 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氯化钠形成”“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卡通图示意图等, 直观、形象地揭示化学反应的内涵, 简明地反映离子的形成过程。此外, 教材中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 集中反映了物质的用途, 直观、形象, “玻璃刀裁玻璃”的图示, 更是让学生不仅了解了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充分利用这些富有直观性和指导性的图片素材, 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发和点拨作用, 又能让学生觉得化学是那样的生动有趣,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

二、充分利用实验课, 激发学生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应用实验提高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学科的重要途径。如在讲绪言课时, 本人做了“白纸”显字的实验, 在一张事先用稀氢氧化纳溶液写有“化学”的白纸上, 涂上酚酞试液, 奇迹出现了, 白纸上立即显示出两个大红的“化学”字样。这时, 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 他们急于了解“白纸”显字的原因, 渴望得到有关的化学知识。此时, 教师可提出:什么是化学,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怎样学好化学一系列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利用实验在火上烧几块小木炭, 放热, 把木炭投入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 摇动瓶子,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消失了。继而提出问题, 为什么红棕色气体会消失呢?从而引出木炭的吸附性, 再进一步解释木炭为什么具有吸附作用。从它的结构上找原因, 因为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这样学生对木炭及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就有了更深的印象。

三、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和重点, 巩固学生的兴趣

初学化学时, 有些学生常觉得化学知识点分散, 不好记。特别初中化学有几个学习的难点和知识分化点, 如:物质的构成、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 一旦几次被难倒, 兴趣也会大减, 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

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 主要采取分批识记, 从绪言开始, 不断重复出现, 日积月累, 这一点在新教材中有很好的体现, 值得我们采用。随着学习的深入, 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 如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我归纳为“先读后写, 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结合课本介绍的方法归纳为“写、注、配、等”四个步骤。“写”, 即写出正确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注”, 是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配”, 就是配平;“等”, 是用“等号”连接。这样在正确方法指导下, 反复训练, 学生就不会再害怕化学用语了。

四、在知识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阅读、实验、交流, 学习一些知识, 培养了一些能力, 他们更需要通过应用来证明自己的成长。因此, 教师应该课前设计有层次的练习, 在每一节自学完后,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一定层次的习题, 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功。可通过定时练习, 训练速度;一题多解, 训练思路;多题一解, 掌握规律;设计新情景, 培养迁移能力;一般题争取一题一得, 典型题一题多得, 通过题型的变化感受知识的奥妙。

带领学生体验生活, 懂得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有益于巩固学生学习的持久性。以前, 学生在学习石灰石、石灰浆、石灰水、熟石灰、生石灰时极易混淆, 怎么办?我先在课前找好一个石灰场, 待到讲第五章最后一节时, 直接将学生带到石灰场, 让学生观察比较以上那些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了解它们的转化和用途, 以及使用它们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由于直观明了, 有不理解之处, 当场比较讨论。这一节课学生既顺利地了解了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等的制取, 又了解了它们在建筑生产中的应用, 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从而更加坚定了学好化学的信心。

上一篇:高边坡技术下一篇:早期阅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