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师现状范文

2024-09-06

专业教师现状范文(精选12篇)

专业教师现状 第1篇

一、信息技术教师现状

1.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情况

众所周知, 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在学校中往往扮演着边缘角色, 既是信息技术教师, 又是机房管理员, 电脑维修工, 网络管理员, 还要为其他教师制作课件, 甚至还兼着电气化相关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工作, 可谓繁、多、杂。正是这样的情况, 使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本质的教学工作, 更谈不上专业发展。

2.现实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尴尬处境

(1) 认为信息技术课无关紧要, 觉得信息技术教师就是让学生使用电脑上网、聊天、打游戏。这是对信息技术教师一个非常严重的误解, 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素养。作为一个操作性非常强的特殊学科, 实际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 因而教师要求学生上机自行操作是为了更好达到教学目。

(2) 认为信息教师是万能的。觉得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轻松地制作课件、动画, 而忽略了信息技术教师在其他领域的局限性, 一个优秀课件和动画, 不仅仅是技术、脚本就能完成, 还需要优秀的教学设计和美工设计等。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能想怎么处理图片、视频就怎么处理, 而没有考虑图片、视频的构成是否适合编辑。认为电脑出故障, 信息技术教师就能修好而不考虑是不是硬件问题。

(3) 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和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学科在中小学是一门副科, 在当前高考教育模式下, 使信息技术教育成了一种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 根本谈不上学科发展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在单位, 信息技术教师很少参加本学科的培训, 学校如果有经费, 也更多的是组织主科教师参加培训。在社会上, 信息技术教师也得不到肯定, 在新闻媒体播报网络危害学生成瘾等负面影响下, 有的家长对信息技术课有抵触情绪, 觉得上信息技术课会引导自己孩子上网成瘾, 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是上好信息技术课。在目前的条件下, 这不仅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按照拟定的教学计划上好课, 更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独立地制订的课程目标, 独立设计教学计划, 独立开发学习主题, 独立完成学习评价。除此之外, 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 参加教学科研。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有效进行。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 还要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协作者, 不仅协助其他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还要负责组织本校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所以, 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了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各学科基本知识, 并具备开发学习软件、各种教学课件、教学动画等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校中的信息技术 (计算机) 专家, 应该作为学校领导在信息技术方面决策以及计算机等设备采购方面的“参谋”, 提供各种建议, 以供校长做出决策。

2.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在现今信息技术教育得不到重视的特殊时期,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需要社会给予肯定, 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支持。

首先, 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学习,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每一次培训的机会, 使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充电, 以适应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上好信息技术课, 还要协助其他老师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例如, 对其他教师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培训, 指导所有老师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

其次,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程整合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被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其他学科在教学中遇到比较难以理解、不易表述、比较客观的知识点时, 就可以与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合作,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动画等给学生观看, 使问题更清楚、容易地解决, 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另外,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多方便能力的基础学科,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可以引领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 查找、收集其他学科资料, 利用网络自学其他相关知识, 开阔眼界等。

最后, 社会和学校要转变观念, 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社会和学校、家长不能只以升学率来衡量学科的重要程度, 而应该变升学目标为能力目标, 树立能力主导升学的观念, 而信息技术课程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便的有效途径。从具体的教学来看,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还能调动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并使学生减轻学习、升学压力, 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第2篇

一、调查目的

本项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合肥师范附小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以便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征,从而为寻求富有针对性的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奠定基础。

二、调查方法与工具

我们采用《合肥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问卷》对合肥师范附小的全体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从教师的基本情况,对职业的认可度,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交流和教科研活动及需要学校所创造的条件等多个方面着手的。本项调查收回有效问卷为83份。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合肥师范附小教师以女性居多,占全体教师的80.7%,男性教师占19.3%。

教师的年龄分布比较平均,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队伍,又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从整体上看,20-30岁的青年教师比重偏高。其中26-30岁年龄段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27.7%。偏年轻化的年龄分布表明:教师思想比较活跃,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比较容易被教师接受。

从学历层次看,教师中以本科学历居多,占62.7%;具有大专学历的占被调查对象的33.7%;仅有3.6%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下。这表明我校教师整体学历较高,教师的主动学习,持续发展的意识较强。

就职称结构而言,中学高级3人,小学高级占72.3%,小学一级占16.9%%,小学二级占7.2%。由此可见,学校教师的职称层次总体偏高,这给教师的职称晋升带来了困难,也把“如何保持高级教师的专业进取精神”的问题摆在了学校管理者面前。

(二)教师对职业的认可度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教师选择这一职业的初衷,以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居多,占总数的32.5%;其次是因为受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占25.3%;另外,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也是吸引在校学生从教的重要原因之一,占总数的21.7%。

被调查的教师中,喜欢或非常喜欢教师职业的人占77.1%,说明绝大多数教师的职业认可度比较高,工作的主动性较强。但是,也有8.4%的教师不太喜欢教师职业,2.4%的教师非常不喜欢本职工作。可见,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如何调动这些教师的工作激情,提高职业的成就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师对职业的`不认可,主要原因是收入较低70%及工作压力大54.2%,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也是教师不满意这一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34.9%。为提高教师对职业的满意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整体待遇水平,为教师过高的工作压力“减负”,并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才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的行列。

(三)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认为在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方面有较高的自主权,如选择教学方法76%,选择教学内容35%,确定教学目标25.3%,选择评价手段19.3%。只有少数教师认为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3.6%和规划自身职业的发展4.8%,说明多数教师对自己职业前景没有明确的计划。

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状况满意度呈两级分化的状态。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教师占总数的43.4%,同时也有43.3%的教师选择“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考研#

有近半的教师认为:内因是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如选择自身努力占44.6%,个人天赋占20.5%;学校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外因之一42.2%,其次是外出学习38.6%。

60.2%的教师认为校内同行是对自己专业成长帮助最大的人,说明校内教师有互帮互学的良好教风。其次,教育的主体——学生对教师的成长也起到较大的作用,占被调查的教师25.3%。另外,教育名家及著作也给教师以教学的灵感和智慧的启迪,占24.1%。

(四)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从调查结果看,多数老师非常重视教育科研知识45.8%和课程开发知识的学习44.6%,说明我校以教科研促发展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30.1%的老师认为欠缺任教学科相关的知识,19.3%的教师希望能对学生及其年龄特性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只有7.2%的教师认为自己欠缺一般教学法知识。

教师目前最想学习的知识依次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知识44.6%、与教学方法、技能相关的知识43.4%、有关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知识33.7%、与担任学科相关的学科知识22.9%、与教育科研有关的知识15.7%和其他2.4%。

在教学中,教学参考书依然是教师最广泛运用的教辅材料68.7%;有45.8%的教师经常电视、广播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说明我校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过,仅有6%的教师经常使用社区、生活资源,说明教师比较缺乏将教育融入生活的意识,不能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中,多数教师经常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如57.8%的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37.3%的教师经常使用录音机、录像机。另外,传统的纸质挂图因为使用方便,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具,占51.8%的教师经常使用。

被调查的教师中,有43.4%的人认为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尤其是非班主任的任课教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与学生做较深层次的交流;41%的教师认为需要增强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加工的能力;20.5%的教师认为欠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能力;另有的18.1%教师需要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73.5%的教师喜欢组织学生讨论,将每一个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之中;66.3%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8.6%的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教学指导书籍;仅有13.3%的教师经常组织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如何开展教学科研感到困惑,43.8%的教师认为自身缺乏教科研能力;38.6%的教师希望能加强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的学习;30.1%的教师希望提高学科的信息接纳的能力;教师对如何评价学生表现得比较自信,只有一人认为自己欠缺这项能力。

绝大多数教师在评定学生学习情况时,采用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占总数的69.9%;22.9%的教师较多地使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有19.2%的教师将考试与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相结合。这说明,我校教师的评价手段比较多元化,但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我国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第3篇

一、影响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特教教师专业发展是未来教育模式的趋势,特教教师专业标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条件,包括学历、专业技能等;另一方面是内在素质,包括崇高的师德精神、服务精神、先进教育理念、健康心理、良好个性品质等。就目前现状看,有几个因素已影响到我国特教教师专业发展。

1.职称评聘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已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改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特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还不完善,导致目前特教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还没有单独的系列,仍然参照普通中小学的标准操作,教师职称的晋升还是以学历、年限、学术水平、教学工作业绩等作为基本条件,致使部分特教教师的工作重心是为自己的职称晋升创造条件,而同职称无关的却同自己岗位相关的工作不愿意涉及。

2.学校管理因素

(1)教师管理制度欠缺,管理效益较低。教师的管理制度是规范教师言行的前提和保证,但是,目前有很多学校忽视了这方面的管理,致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无法适应当代教学管理的要求,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师资管理配套制度,师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师资管理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教师职务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工作活力和热情。

(2)特教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我国主管教育部门为了便于对教师的管理,往往对特教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普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形式上采取同样的标准,导致特教教师既要参加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主持的各种培训,还要参加相关的特殊教育培训,缺少学习的针对性,致使特教教师积极性不高。同时,还有些特教学校的教学人员已上岗若干年,但从未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这些都影响了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个体因素

大多特殊教育学校建校时间短,师资来源复杂,教师学历层次总体较低,尤其是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底子薄。从学校的实际教育工作来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般包括康复教育、基础文化课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三大部分,相应地从师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上就要有康复专业的教师、基础文化课相关科目的教师以及有技能之长的教师。但是,我国早期培养特教师资的高等院校并没有如此完善专业的课程设置,所以培养出来的教师就缺乏专业全面的知识技能。

二、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特教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有各项制度的保证,完善的特教师资培养体系、有效的学校师资建设规划和措施、教师个体自主发展的意愿和方向,才能达到教师专业化的理想境界。

1.用制度保障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支持

(1)完善特教教师职称晋升评聘制度。建立特教教师独立的晋升评聘制度,要参照普通中小学学科教师的评审标准制定特教教师的评聘标准,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和完备性,不会损害了特教教师的利益,也会更加明晰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必须研究、开发特教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以及相关制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另外,应进一步加大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打破职称“终身制”,改变教师在职称封顶、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不思上进的职业状态。

(2)加快制定特教教师的专业标准,严格特教教师准入制度。通过专业标准,可以明确从业者专业发展的方向,确立特教教师的专业地位。在制定教师的准入制度时,可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特教教师培养经验及教师入职资格。如我国上海市实行的“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要求特教教师必须具备师德修养,熟悉特殊教育法规,具有依法执教的自觉性,掌握特殊教育学、特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等。

2.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空间和时间

(1)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效工程,必须从学校长期发展考虑,制订本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学校应该为每位教师建立业务成长档案,让教师制订个人3~5年发展规划,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学校甚至要为每个教师量身定做,打造个性化培养目标,确立每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要求,以期让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最优发展。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学校师资建设规划和教师培训需求,提供适合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培训机会,设计适合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培养方法。如对那些教龄较长、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资深教师,结合目前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请他们上指导课或者举办讲座,让他们在“传、帮、带”的过程中自觉充电,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内部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制订独立的特教教师管理制度,激发特教教师的自我发展要求,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自身成长的内在动力。学校要为特教教师开辟继续教育的渠道,搭建学习平台,关注和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给教师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的机会,如组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组织参观、考察,接受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参加业务进修学习等。

总之,特教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专业发展是否能适应当代教学环境是关键的一环,处理好这个问题,会对我国特教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专业教师现状 第4篇

一、高职院校生物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高职教育中生物专业办学条件和教师专业水平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支持力度的增加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 目前仍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意识缺乏

生物专业教师专业意识欠缺主要体现为缺少对教师这个职业光荣使命的认识, 缺少通过自身专业发展进而提升整体发展的社会意识。

2. 基础薄弱, 学历偏低

学历偏低、知识老化是我国教师队伍的普遍问题。对于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教师来说, 他们总体年龄偏大, 理论和理念还停留在过去水平, 知识陈旧。教师队伍学历偏低, 基础薄弱的现象亟须得到改善。特别是生物专业这样的小学科更是如此。

3. 教学能力、技能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生物专业教师由于参加工作实践早, 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化的科学教育理论的学习, 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相当匮乏, 严重影响了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导致课堂授课时教学思想、教学规律和教学艺术运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4. 实践能力差

生物专业教师要求有极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些教师虽然理论知识较丰富, 但是实践能力不足, 只知道在课堂上通过讲授传授知识, 不能将基础理论通过实践来传达, 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好, 较为片面。

二、高职院校生物专业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升建议

1. 提升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的专业意识在激励、规划、维持、调节与监督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上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 生物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这个职业是光荣神圣的。教学不只是学生的事情, 而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方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使命感和自豪感, 并不遗余力地将教育育人、培养服务基层的医学人才当作毕生的自发追求, 才能真正提升教学的教学水平, 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2. 加强入职前培训

教师是一个主要通过教育的手段、运用教育方法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的群体。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社会需要的是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特别是生物专业, 需要的是理论功底深, 动手能力强的教师, 因此职前培训十分必要。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生物专业教师的入职前培训, 一方面培训从教能力, 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相关课程, 掌握教书育人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动能力, 请有经验的老教师一对一帮扶,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综合素质提高, 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生物专业教师工作。

3. 加强继续教育管理

高职院校应把生物专业教师的入职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要形成常态化机制, 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鼓励进行学历进修, 提升培养层次和规格

当前高职院校特别是生物专业教师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具有本科学历, 具有硕士学历的人员不足, 具有博士学历的更是寥寥无几。面对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生物专业理念日益更新, 高职院校提升生物教师学历和层次已是刻不容缓之举。高职院校要加大对生物专业教师学历进修的支持力度, 鼓励教师参与进修, 提高个人学历层次, 可以通过为教师联系进修单位、减免外出培训教师工作量、报销相关培训费用等方式加以支持。通过大力支持生物专业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和层次提升, 使其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生物领域研究成果和改革发展前沿知识, 才能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

(2) 着力提升生物专业教师执教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中要求大力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执教水平。因此, 高职院校要将提升生物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作为工作的一个落脚点。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要注重通过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高职院校要将提升专业发展能力的校本研修作为促进生物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主要方式。

二要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以老带新也是提升青年教师执教水平的另一有效方法。生物专业青年教师要多向老教师、指导教师学习, 多观摩指导教师的教学, 多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成功经验, 查找自己上课过程存在的不足, 总结老教师的教学长处, 以便更好地改正自身不足,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

三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教学评选活动。比如在全专业范围内开展教师讲课比赛、课件制作大赛、教师实验技能比赛、微课比赛等多途径形式的竞赛活动。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所有教师参与热情, 对竞赛活动中的优秀人员大力进行表彰。通过这种方式, 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氛围, 以期实现“教学相长”“人尽其能”的良好局面。

四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措施开拓教师视野, 进一步提升生物专业教师执教能力。“引进来”“走出去”作为高职医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 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吸收广阔的“知识海洋”精华, 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个人自身的专业发展服务。事实证明, 上述措施在提升生物专业教师执教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积极遴选实践教学基地

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高职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完成基于工作情境下的职业任务。因此, 高职院校生物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与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学术前沿相联系, 采取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提升学生专业学习水平。这就要求高职生物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高职院校要积极遴选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到基地学习、实践,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保证教师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有效接轨, 突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生物专业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问题的调查问卷 第5篇

尊敬的各位教师:

你好!

为了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以期真实的反映广大一线教师的需求,特制定了此问卷。希望得到您的真实回答,您的回答无对错之分,无优劣之别,不作为评价您本人和学校的依据。对您的种子吃,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填写方法和要求:

1:填写前先看清楚每种类型的题,选项是怎样要求的。

2、填写每一组题时,不应急于选项,要对几个选项都仔细阅读之后再确定选择哪一项。填写符号一定要写准位置。

3、如果是多项选择一定要排好顺序。

4、真实就是力量。你的参与和帮助很重要噢!越客观越好。

一、基本情况(在符合你的情况上划“√”)

性别: 男女

带班情况: 做班主任不做班主任

任职情况: 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

教龄: 3年以内4—6年7—18年19—30年 30年以上

最高学历:大专 本科研究生

所学的专业:

所任教学科:

荣誉称号:

二、专业思想

请您对下列各题单项选择或多项选择。(选择的方法用A、B、C、D、E、F表示。多项选择排顺序)

(一)我多教师人生的看法

1、我的从教理由()

A.迫于无奈(教师工作虽神圣伟大,但并非我人生职业的最佳选择,如今我也不是很安心,凑合着干吧)

B.随吾所愿(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行,这是我人生最佳选择)

C.从不喜欢到热爱(开始从教并不如愿,但从教时间长了,有了专业经验,和学生建立感情,现在很青睐这个岗位)

D.教师岗位的魅力(教师的岗位不仅文明干净,而且有寒暑假。特别是近年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在上升)

E.教书育人工作神圣而伟大。

F.还想说点什么?()

2、从教以来,你最满意的是(填序号)();最不满意的是()

A.教师收入B。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声望C。自身业务能力

D.学校氛围及人际关系E。教师假期F。其它

3、如果让你从新选择职业,你还会选择当教师吗?()

A.没想过B。会C。不会(请说明1-2点理由好吗)()

(二)目前我的工作状态(注意:多项选择有顺序)

1、我的工作出发点()

A.为了谋生(当教师就是我的谋生手段,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其它我不想)

B.为了事业(我认为收入是一方面,收获也是一方面,我把工作当成了事业,追求人生价值、成就感。当然这样干一定也很辛苦)

C.为了快乐(我觉得每一天与学生在一起,和同事在一起,在集体中生活,能展示自己,很充实,有成就感,虽然辛苦一点,但很快乐)

D.为了提高(教师工作与知识文明打交道,一方面能提高学生,一方面很提高自己,当教师从政的不也很多吗)

E.你还想说点什么?()

2、目前我的工作心情()

A. 愉快B。痛并快乐着C。一般D。无奈E。很烦恼

3、目前我的工作积极性()

A.积极进取B。一般C。得过且过

4、我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

A.八成以上B。五—八成C。不到五成D。时高时低

5、我的最大压力()

A.来自升学。分、分、分小命根。B。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教

C.社会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D。同事之间的竞争E。单位的各种要求

F.你还想说点什么?()

6、你认为影响当前教师工作状态的因素是()

A.对教师职业不热爱B。工作责任心不强C。对学生缺少爱心

D.从事第二职业,花费精力 E。安于现状,不思进取F。其它

(三)我的教育教学观

1、您认为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能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教育观念B.教学能力C.师德D.专业知识E.教师教育信念F.其它

2、教师的职业使命中哪个最重要()

A.教知识B.教方法C.教做人D.培养兴趣E.培养习惯F.其它

3、我怎样看学生发展()

A.学生成才与否主要看天赋(学生成不成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身,即他得是那块料,不是那块料,怎么教育也白费)

B.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适的教育(我们对学生的潜能意识还不够,对于有些学生我们好没有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做教师应该更深入地研究问题)

C.顺其自然(我们既不能把学生看低了,但也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

D.你还想说点什么?()

4.我怎样看教学工作(A.“以教定学”(为什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就是因为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一步。教师了解把握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有教学经验,所以教学必须以教定学)

B.“以学定教”(学习时学生的事,教师起引导、组织、指导作用,要发挥主体作用,要以学生学为出发点和归宿)

C.“以教定学”和 “以学定教”同等重要

D.你还想说点什么?()

三、专业知识(注意:多项选择应排顺序)

1、对自己学科知识掌握()

A.足够了B。略显不足C。明显不足

2、对《课标》的理解把握()

A.我手里有《课标》

B.什么是《课标》?我从来没看见

C.现在我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是相当熟练的D说实话,现在我对《课标》的学习还没达到真正的全面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有些地方还处于一知半解状态,教学有很大的盲目性。

E.因为我对《课标》的了解还有限,所以教学上还基本依据教学大纲来上课。

F.你还想说点什么?()

3、对教材的理解驾驭()

A.千重要万重要,理解教材最重要,我对新教材的理解把我的比较好。

B.目前我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还谈不上熟练和深刻,更谈不上创造性使用。在学校里,能对教材理解全面而深刻和创造性使用的人,只能是少数。

C.有一部分教师过不了新教材这一关。他们不仅谈不上如何按新课标精神落实课程目标,知识还有经常讲错的时候。他们的学科知识是残缺的。

D.你还想说点什么?()

4、我的专业知识结构

(1)专业知识结构的拓展()

A.局限教材,除了一本教科书,一本参考书,我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学习其他东西。

B.能经常拓展知识面,学校有图书报纸杂志,还有电脑能上网,阅读很方便。

C.我个人自费订学科杂志一份以上。

D.我自己有电脑,经常利用电脑学习审阅资料和备课

E.其他

(2)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你最欠缺的是哪一项?()A与所任教学科相关知识

B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C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知识

D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知识

E教学法方面的知识

F你还想说点什么?()

四、专业能力(注意:多项选择应排顺序)

(一)备课教学设计能力

1、我对理解感悟教材()

A大多数情况能准确恰当的理解教材,理清脉络,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B比较表面,经常很难挖掘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不容易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C一般总要借助参考书,或向别人请教才能很好的理解教材

D你还想说点什么?()

2、在组织处理教材上和教学设计上()

A因为时间和能力上的原因,我写一般教案多数情况是搬优秀教师现成的,简单改一下 B我能独立的组织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一般在教学设计之前我不去看别人现成的东西,或者不去请教别人等。我设计完了再去看别人的C如果非要让我独立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一般只能是照本宣科,教学设计业很简单肤浅

D其他

3、教学设计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

A三维目标不知怎样确定

B不知如何处理教材

C不知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D不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E不知怎样设计课堂结构(教学环节步骤)

F你还想说点什么?()

(二)新课程组织课堂学习

A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限于自身能力的原因,我基本还是沿袭过去教师讲授和灌输为主是教学方法。我认为在应试教育下,这也是至今最有效的方式。

B“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我尝试过,但效果并不好,意识浪费时间,而是考试以考知识为主;三是也找不到最佳的教学方法,所以我现在基本放弃不用

C不能说我没有接受课改以来的一些教育思想理念,我觉得很多方面是很好的。只是受应试和教师能力的影响,不能很好落实,课改以后我的一些教法已经有所改变,而且我现在还在继续探索

D你还想说点什么?()

(三)在教学素养方面你感到有欠缺,迫切需要提高的是什么?()A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B板书设计能力

C洞察学生,与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D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E驾驭组织管理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F你还想说点什么?()

(四)假如教师有三种类型,他们的比例(%)应该是(估计值)

A知识残缺灌输型(过不了教材关,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占学校的比例()

B知识传授型(能较好传授知识,也能兼顾发展学生的智能,但还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占学校的比例()

C 智慧开发型(以知识传授为载体,重在开发潜能,启迪思维,指导方法,发展智慧和创造力)占学校的比例()

D 你认为还有什么情况?()

五、专业成长(注意:多项选择应排序)

1、你怎么看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

A 环境的影响大于教师自主成长

B 教师自主成长大于环境的影响

C 二者同等重要

D 你还想说些什么?()

2、你怎么看教师的成长动力()

A个人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感到做教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B 学校考评压力,教不好既无奖金,又无面子,学生还看不起

C 从现实中发现,只有通过专业的进步才能为个人的晋升提供台阶

D 学校领导的不断关心、促进和示范(尤其是校长)

E迫于同行之间的竞争压力

F保住饭碗以免以后下岗

3、你认为阻碍你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

B.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方法和方向

C.单位不十分重视教师的成长

D.教师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健全

E.资源匮乏

F.其他

4、影响你专业成长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

A课时多(每周节数)

B考试批改辅导占用时间长

C应付各种检查

D无效的重复性劳动

E备课和自主学习时间明显不足

F你还想说点什么?()

5、你有写教学反思、日记、随笔的习惯吗?()

A 从不B偶尔C经常D一直这么做

6、你会利用互联网学习吗?()

A 利用的比较好B能够利用C还不会上网

7、你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有()

A专家讲学B听课评课C研讨交流

D案例分析E问题诊断F上公开课G你还想说点什么?()

8、参与科研情况()

A参与过科研活动,收获很大

B参与过科研活动,收获不大

C教科研活动纯属扯淡,我从来不相信也不参与那些活动

D你还想说点什么?()

9、你对学校开展的各种校本研修的态度是()

A赞同,因为收获大

B不赞同,因为加重负担,而收获不大

C应该坚持但必须要很好改进

D你还想说点什么?

专业教师现状 第6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对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英语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而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的需要,我们对英语教师进行了“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调查”问卷调查。

二、调查实施

调查时间:2014年10月

调查对象:初中英语教师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份,收回有效问卷调查11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针对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以及想要了解的情况,共设计了10道问题,问卷题目主要涉及学历、教学活动、成长形式、教学能力和工作合作五个方面。以下将就每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历方面

调查内容

1.目前学历是:A.大学专科;B.大学本科(100%);C.研究生;D.其他。

从调查结果来看,参与问卷调查的英语教师的大学本科学历达到100%。教师学历水平是衡量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育质量水平。一个学校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同时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方面

调查内容

2.参加的主要教学活动是:A.听课、评课、说课(91%);B.集体备课(72%);C.研究型学习(18%);D.校本教材编写。

4.在教学中最需要的是:A.英语学科专业知识(45%);B.新课程标准学习(36%);C.教育学、心理学理论(45%);D.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55%);E.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转变(64%);F.教学反馈设计(27%)。

9.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是:A.研究教材(64%);B.研究学情(73%);C.探讨方法(73%);D.提高兴趣(100%);E.师生配合(82%)。

这样的结果表明91%的教师愿意通过听课、评课和说课进行教学活动,72%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参加教学活动,18%的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64%的教师需要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转变。所有受访的老师乐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三)专业成长

调查内容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形式有:A.观摩课堂(听课、评课);(91%)B.案例分析(45%);C.教学沙龙(36%);D.经验介绍(73%)。

6.专业发展动力来自:A.领导和同事的认可(36%);B.学生认可(45%);C.职业道德(73%);D.自我能力的发挥(45%)。

这两个问题是本次调查的重点之一,阐述了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和专业成长的形式,教师愿意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成长。91%的教师愿意通过观摩课堂,多听课,多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73%的教师愿意聆听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以便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来运用他们的经验,做到事半功倍。73%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来自于自身的职业道德。

(四)教学能力

调查内容

5.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您认为需要提升的是:A.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45%);B.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能力(82%);C.教育教研和论文撰写(64%);D.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64%);E.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82%);F.学科解题能力(55%);G.教学基本功(55%)。

7在教学能力方面您需要的是:A.专业知识(27%);B.专业实践(55%);C.反思能力(64%);D.探究能力(64%);E.创新能力(82%)。

此次调查从不同角度来了解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提升的方式。从以上数据显示,多数教师需要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和课堂教学方案的能力方面提升。根据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感知越丰富,观念越清晰,形成概念和理解知识就越容易,便于学生自习、复习和进行作业。82%的教师亟待需要有创新能力。

(五)工作合作

调查内容

8.在工作合作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A.有共同的愿景(83%);B.工作关系融洽(73%);C.成员间相互信任(55%);D.成员间乐于沟通(73%);E.成员间相互帮助(55%)。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之间在工作中有共同的愿景很重要。共同愿景的树立必须由个人目标汇聚而成,借着个人目标的能量,才能汇集成强大的共同愿景。所以,要建立起团队的共同愿景,团队领导就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成员树立发展自己的个人目标。

四、建议与反思

从总体上看,英语教师对自我的专业成长有自己的想法并乐于通过多种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但是真正的成长更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对此有以下建议与反思:

1.自我学习。学习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自我实践。实践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实践性知识影响着教师对外部理论的接纳和吸收,学以致用。

3.自我创新。创新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教育者首先是创造者,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及对策 第7篇

当前, 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 诸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部分学校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不能落实, 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很难走出本地区去学习, 他们长年囿于本校狭小的天地中, 对实施教学改革缺乏外围信息的支撑, 教学方法陈旧老套, 但却自我感觉良好, 怡然自乐, 陶醉其中。

二是大多数农村学校存在着师资紧张的现象, 而且农村学校比城市学校的学困生多, 为了关心留守儿童,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 农村教师只能从本来就比较少的课余时间里抽时间给他们补习了, 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因此,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改革, 促进教学效率提高便只能被置之一旁, 这也挫伤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各级各类培训难以满足大多数教师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随着培训层次的提升, 受训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 农村学校参加者则就更少;另一方面培训的形式大多为讲座, 农村教师的理论功底本来就不厚实, 对讲座缺乏兴趣, 这样必然出现“听了未必接受”“接受了未必会用”的尴尬境地。

四是消极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有很多老教师, 他们大多是上世纪7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走上讲台后来转正的民办教师, 现已近退休年龄, 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 偶尔参加一次培训大多也是走走过场, 敷衍了事。老教师对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消极情绪又影响着一些年轻的教师, 使他们缺乏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既有外部的原因, 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因此, 树立教师带动学校发展的思想, 积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营造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 努力将学校建设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应面对的问题。那么, 如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营造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呢?笔者以为, 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所谓教师学习共同体, 就是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由教师自发或学校组织起来的形式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师学习群体。共同体成员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 分享学习的各种资源, 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在共同体当中, 成员之间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相互交流与冲突, 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有人说“两人交换一个苹果, 结果每人还是一个苹果, 但两人彼此交换各自思想, 那每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 加强了教师之间在专业上的切磋、协调, 他们可以通过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来互相学习, 共同成长。

教师共同体的建立应体现参与人员的多元化和组织结构的多层次特点。参与人员应涵盖学校各个学科、各个年龄段的教师以及学校的各层管理者。此外, 学习共同体组织结构的构建, 应考虑各个成员在水平、学科知识以及学校各类层级上的差异, 以便建立起适合不同教师需求的组织。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可以强化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 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在交流中自身的能力、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他们也会在成功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从而认同自己的职业, 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注入活力。

二是加强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走出本校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难以满足大多数教师发展的需要的现实, 校本培训成为了农村学校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必然之路。

以备课组为核心开展校本培训,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备课组的教师中不泛教学经验丰富者, 让他们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 带动新教师的成长, 能加快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其实, 老教师当了师傅后, 基于教师职业的本能, 他们为带好徒弟, 必然会潜心钻研, 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与实践素养, 进而做好示范和榜样。这样老教师会一扫身上的消极情绪, 以积极的姿态影响着新教师的发展, 这不但促进了学校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而且促进了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是强化独立思考, 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升华。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 要想提升其专业化水平, 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和鼓励教师善于思考, 要对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往往与教育教学理论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广大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体会和领悟教育理念和精髓, 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 教师在学习、接受先进理论的基础上, 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这样才能因人制宜, 用理念来指导实践。此外, 我们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才能发现理论的缺陷, 并采用有效方法进行弥补。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灵活开发和利用教材, 要使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的突破, 还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进行创新。因此, 我们要以研究者、使用者的角度来审视教材, 取舍和改造教学内容。同时对于名师的观摩课, 不应只模仿其教学过程, 而是要揣摩其所以然, 把握隐藏在其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精髓, 这样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 才能达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

总之, 只要我们教师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 对症下药, 营造良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氛围, 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为抓手, 以校本培训为基地, 以教育教学反思机制的建立为动力, 我们必将迎来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又一个春天。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促进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 农村学校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比较缓慢, 比如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 制约着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加强校本研修, 强化独立思考等途径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第8篇

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起步于2004年。申仁洪首次将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的过程”[1], 开启了对特教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和动态性的关注。10年来, 我国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广泛研究与实践, 既有理论层面对专业发展标准和模式的探讨, 又有对一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需求的实证研究, 内容涉及各省市不同类型的特殊学校, 收获了大量研究成果。

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概念分析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一概念经常和专业化、专业成长、专业化发展等名词交替使用, 这主要因研究视角所致。从群体层面探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常采用的概念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与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前者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达到的专业标准和资格要求, 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 是一个静态化概念;后者则强调教师整体专业性的发展变化, 是一个动态化概念。从个体层面研究, 通常见到的概念有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侧重于教师内在专业性的提高过程。

沈立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本质上是教师个体专业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主动发展历程[2]。张继成则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 教师在自己教学生涯中必须提高专业修养, 在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中使自身得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3]。由此可知,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更侧重教师个体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后专业能力的提升, 是在不断学习和反思中逐步达成职业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笔者总结认为,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指, 特殊教育教师在入职后通过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和反思, 不断完善自身复合型专业知识和全面专业技能, 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发展出积极的专业态度, 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持续和动态的发展过程。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的辅助和支持, 但归根结底还需主体主动、自觉地参与, 主观能动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专业发展过程和水平, 对个体需要的重视和潜能开发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连续和动态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 发展目标也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 应在整个职业过程不断学习反思, 实现持续积累提升。

第三,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是教师的自我实现。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除关注专业能力提升外, 还要重视个体需求。应实现教育教学的游刃有余和职业满意度提升双重目标,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

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要求

专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应达到的水平。目前, 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要求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途径, 一是在理论层面对专业发展应达到的目标、水平进行探讨和设定;二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一线教师认同的专业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和总结。两种途径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界定异曲同工, 结论一致。如, 应掌握多样化和复合性专业知识, 具备心理调适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较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等[4]。

特殊教育教师因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专业发展较普通教师有更高的目标。概括而言, 特殊教育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身复合型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专业技能。除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 特教教师还应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 具有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教学训练和沟通技能[5]。特殊教育教师既是诊断者、评估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 又是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和高度的专业精神是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6]。专业发展目标可分解为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教育观念和知识技能四方面[2]。然而, 对早期融合教育教师而言, 除具有特殊教育教师的共性外, 还在课堂教学策略、多元文化理解、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等方面有独特要求[7]。在“医教结合”背景下, “双师型”教师应同时了解教育及医学康复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必要康复实践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评估诊断、制定教育康复计划、承担个别化训练, 并能将个别化康复教学与集体教学相融合[8]。特殊教育教师还应具有较好的专业化发展意识、学习意识, 有意识利用各种机会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提高专业化水平[9]。

此外, 因教育对象障碍类型不同、障碍程度各异, 还有多重残障集于一身等, 不仅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技能要求高, 对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尤其对于新入职教师, 帮助其降低负面情绪影响,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发展积极的专业态度, 也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要求。

三、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在不同的年龄 (或教龄) 阶段会呈现不同特点, 对于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有助于更加连贯、系统地了解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 从而有的放矢地为他们提供恰当的专业发展培训, 创造专业发展机会。

我国采用“新手—熟手—专家”的研究范式, 对普通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特点进行了广泛研究, 在知识技能、教学策略和教学效能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比较, 证实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不同阶段, 教育教学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特殊教育领域, 从时间维度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关注较少。

教龄是划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有效依据之一, 当下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是从普通学校转来的, 整体教龄和特教教龄不一致。目前, 对不同教龄特殊教育教师心理指标差异研究较多, 对知识技能和教育观念等变化情况研究较少, 对于某教师或教师群体的纵向追踪研究亦属空白, 而这些恰恰是分析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重要维度。

根据对特殊教育教师在职业倦怠、职业效能感、专业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等维度的既有研究, 笔者认为, 可以将特殊教育教师心理情况变化分为职业起步期、职业波动期、职业倦怠期和职业成熟期四阶段。四阶段可大致区分为教龄5年以内、教龄6-10年、教龄11-20年和教龄20年及以上。各阶段心理特征如下表:

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年龄、教龄之间差异显著。上表显示, 随教龄增加,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各项心理指标呈现了“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入职后6-10年普遍会遇到职业发展瓶颈期。除上述四个维度, 其它维度上是否也可以划分成相同阶段, 为何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不同趋势、心理特征变化与该阶段专业发展有何关联等, 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不断学习和研究、复合型专业知识、全面的专业技能、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和积极的专业态度五个因素, 它们构成影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首先, 五因素相互关联。不断学习研究是掌握复合型专业知识的前提, 复合型专业知识是发展全面专业技能的基础。掌握了全面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 可以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各类情况,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师的职业认同, 形成积极的专业态度。教师主观能动性增加, 工作中会更加积极地学习和反思, 对增加知识和技能大有裨益。

学校和社会等外界因素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同样有影响。学校层面上, 整体学习氛围、多元发展评价和长效激励机制给教师专业发展以动力, 新教师职业导航、专业发展规划和专家指导为教师专业发展指引方向, 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直接来源, 同伴支持、教师关怀计划和待遇保障有助于教师保持健康心态、增加职业认同。社会层面上, 相关政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社会理解和支持是教师职业认同的有效支撑, 组织有序、落实到位、监管有力的在职培训是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五、推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如何推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成为当下研究的又一重点。现有关于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和建议, 往往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展开。内部因素是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主动追求, 外部因素则是政府、学校、社会等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群体意义上的专业发展施加的影响。

1. 外部因素对专业发展的促进

外部因素是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其较为宏观, 易于在群体层面上整体促进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因而成为现有研究中重点关注的领域。概而言之, 外部促进因素主要可分为政策保障、学校支持和在职培训三个层面。

(1) 政策保障

教育部2012年1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 要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管理制度、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营造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2], 第一次在政策层面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关注。随着特殊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对特殊教育教师关注的增加, 我国已在多项政策文件中就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规定, 但我国现有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完备性, 教师政策作为特殊教育政策核心部分的地位尚未体现出来。

(2) 学校支持

特殊学校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 学校为教师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 通过帮助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开展主题性校本教研、开发实施教师学习课程等,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逐步建立合作交流、支持共享、构建具有共同信念和目标的学习共同体。有学校还邀请专家指导和开展校际合作, 为新入职教师进行职业导航。考核和评价方面, 建立多元发展评价机制, 纵向评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学校还关重教师心理健康, 培养教师良好的心态, 减轻压力。

(3) 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教师入职后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在职培训能够满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帮助他们找到应对问题的办法、减轻教学及课堂管理压力、提升专业效能感。但目前我国教师在职培训机构少、机会少, 缺乏制度化安排, 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与教师关注的内容存在脱节。为真正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必须深入了解一线教师需求, 通过培训改革、加强监管和落实等一系列手段, 建设完备的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体系。

2. 内部因素对专业发展的促进

专业发展必须建立在教师自主寻求自我发展基础上, 外部推动最终也要落实到自身的行动才能实现。对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已不再停留在整体齐头并进, 而是强调个人成长和自我知识更新上, 主观能动性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首先, 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体意识的树立有助于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育环境中的客观存在, 保持先进的专业发展意识, 自觉承担工作义务与责任, 从外在强制推动变为自我主动发展。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阶段, 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将自主发展的观念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和培训研修中, 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和探索, 促使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其次,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在学习中获得促进和提升。知识和技能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特教教师应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摩教学和阅读专业书籍获取专业知识;通过主动研究特教理论,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探索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通过参加理论培训, 提高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能力;通过互联网等了解学习国外先进特殊教育教学理念, 开阔视野, 并运用到实际工作。

培养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 也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因素。现在的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已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转向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解决问题的有效性、问题反思的深入性,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深入分析的习惯、掌握有效应对的方法、具备百折不挠的毅力的特教教师, 会在专业发展中具备更大优势。

六、总结与展望

上述分析可知, 我国近年来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概念界定、目标要求、阶段划分、影响因素、促进发展等方面, 内涵更加清晰, 理论论述在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基础上达成了一定共识。但由于对专业发展概念理解有差异, 现有研究存在概念内涵混淆化、研究视角群体化、研究方法单一化等问题。

首先, 存在概念混用倾向。“发展”的内涵更多停留在早期“教师专业化对于教师培训的意义”的角度, 没有探讨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意义, 对专业化和专业发展两个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不够清晰。概念使用的不一致, 致使很多学者在不同层面探讨同样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研究方向和观点的迥异。很多研究在专业发展的内涵、意义及标准上尚未界定明确, 就急于转向专业发展的实现途径、促进办法、发展机制和评价等的探讨。

其次, 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群体的专业发展, 对教师自身因素及其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挖掘。虽然在文章的讨论和建议部分, 大多会关注到教师的主体地位, 但从被动适应职业要求到主动提高能力这样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态势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实证研究也只是在群体层面对不同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这些使现有研究成果较为笼统抽象, 据此制定的政策和安排的培训也就无法深入和具体。

第三, 对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不够具体且方法单一。已有研究多静态论述或探讨专业发展路径和策略, 没有从动态角度对发展过程及内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间维度上也是单一时间点的横向研究, 少有追踪发展过程及其前后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因素到内部因素、从群体到个体、从静态到动态、从政策到实践等各种复杂情形, 必须使用多元的教育研究范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 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理解、把握和推进。可以通过质性研究、行动研究、个人生活史研究和新手—专家教师研究等多项研究范式, 对特教教师专业发展各方面进行深入揭示和刻画。

今后研究中, 应在概念界定清晰的基础上, 凸显特殊教育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研究主体的地位, 广泛开展专业发展规律的研究, 了解他们专业发展阶段特征及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变化, 揭示促使新手教师发展为专家教师的共性因素。将一线教师的情感、需求、意识、权利和自主性等纳入研究视野, 增加对教师实际生存状态的关注, 满足教师自身需要的本体价值。通过研究范式的完善和变革, 兼用质和量的研究方法, 将研究结论具体化、明确化, 有利于一线教师在自我评价和职业规划过程中进行衡量和定位, 亦有助于教育管理者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申仁洪.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范式转变.中国特殊教育, 2004.4 (46) .

[2]沈立, 夏峰, 徐玉珍.特教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思想理论教育, 2010 (12) .

[3]张继成, 王志华.校本培训: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快车道.绥化学院学报, 2011 (8) .

[4]毕书慧.基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4) .

[5]万莉莉, 王和平, 杜晓新, 陈榕娥.上海市辅读学校教师专业化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2008 (8) .

[6]王正.特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途径.甘肃教育, 2012 (24) .

[7]李锐.对特殊教育中早期融合教师的思考.科教导刊, 2012 (11) .

[8]孙韡郡, 卢红云.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之初探.学术探索, 2012 (5) .

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第9篇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来自河南省九个地区的200位英语教师, 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183份, 其中有效问卷176份 (占88%) 。当前研究的主要目的对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 主要采用了三种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问卷共涉及教师基本情况、自我发展状况、知识能力结构、科研情况、进修培训情况等五个方面, 并经过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报告

1. 基本情况

高中英语教师的受教育状况良好, 绝大多数已取得高学历。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76位英语教师中, 只有9.7%具有专科学历, 87.5%具有本科学历。有93.7%的教师都具有教师资格证, 86.4%毕业于师范类院校。

然而, 调查发现有47.7%的教师只具备一到三年工作经验, 并且64.8%教师的年龄都低于三十岁, 这表明高中英语老师虽然大部分拥有高学历, 高文凭, 但多数年轻, 缺乏教学经验。此外, 多数教师拥有繁重的工作量, 47.2%的英语教师每周有10到15节课, 并且有31.8%的教师一周有超过15节课。在所有的参加调查的英语教师中, 27.3%的教师所任班级有50到60名学生, 60.2%所任班级的学生人数超过60人, 繁重的工作压力导致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学习。

2. 自我发展状况

大多数教师认为他们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来进行阅读和学习。根据访谈,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 他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日常教学工作, 致使他们很难抽出时间进行额外的学习和研究;其次, 大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没有主动积极地进行持续有效的理论学习, 并且大部分教师误以为自身现有的教学经验就足以应对日常教学。

3. 知识、能力结构

在回答“您认为自己在知识结构上有最欠缺哪方面?”和“您认为自己在哪方面的能力最弱?”两个问题时, 他们认为自身最缺乏的知识依次为:教材教法 (20.5%) ;教育科研 (19.9%) ;英语语言教学理论 (15.9%) ;英语专业知识 (15.3%) ;跨文化交际知识 (14.2%) 等。最欠缺的能力依次为:科研能力 (30.7%) ;结合教学实际, 灵活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17.6%) ;利用现代化设施进行教学能力 (16.5%) 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15.3%) 等, 这表明高中英语教师迫切需要丰富自身的语言知识, 教育学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 促进专业化发展。

4. 科研情况

英语科研既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起点, 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从调查数据得知大部分教师都具备了科研意识。60.8%教师近五年间曾发表1-3篇论文;19.3%教师曾发表4-6篇论文;13.6%教师做过1-2项课题项目;10.2%教师有1-3个教学成果奖。在没有任何科研成果的36位教师 (20.5%) 中, 大部分都是刚工作不久。但是从科研成果的级别来看, 高中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还不高, 难以满足时代要求。多数教师 (43.2%) 的科研成果都只是市级的;只有22.7%教师的科研成果属于省级;7.4%教师的论文发表在CN刊物;而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的教师只有1位。从参加学校科研活动的频率来看, 大多数教师 (73.3%) 每周都会参加, 但从访谈得知他们大部分所谓的学校教研活动只不过是进行工作安排和集体备课。

5. 进修培训情况

教师进修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 在176位受试英语教师中, 42%教师都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教师进修或培训活动。其余, 大部分教师参加的也只是校级培训, 只有16.5%和18.8%教师参加过国家级、省级教师培训。此外, 超过一半的教师 (62.5%) 都认为他们所参加过的教师进修培训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关于教师参加培训的方式, 48.9%教师愿意参加短期脱产培训;26.1%教师青睐于学历培训;15.9%的教师喜欢进行有指导性的研讨活动, 而只有10.2%教师选择参加校内交流与讨论, 6.8%教师喜欢通过阅读有关理论资料来进行专业化提高。因此, 在增强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同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尽应一切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师培训环境, 为教师提供更多更有利的培训课程。

三、调查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 教师教育和专业化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匮乏、科研能力薄弱、培训模式单一、培训机会匮乏、培训内容空洞、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培训质量低下等。因此, 为提高教学质量, 迎接新型的、有时代特色的教育观提出的挑战, 我们有必要就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师范教育的发展, 重视高中英语教师的职前教育;学校应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 倡导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高中英语教师本身应该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提高专业素质, 更新教育理念, 建立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观。

参考文献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意识现状调查 第10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选取廊坊市7所中、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教师课程意识调查, 发放问卷共210份, 回收205份, 剔除无效问卷6份, 实得有效问卷199份, 有效回收率为94.8%。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 问卷共计30道题, 6个主要项目, 即主体意识、目标意识、实施意识、评价意识、资源意识和反思意识[3]。6个主要项目除了资源意识与评价意识相关指数不显著外, 其他项目的相关指数都在极显著水平。调查问卷采用5个等级评定法进行打分。请被调查教师选择相应等级, 从非常赞同、赞同、不确定、不赞同、非常不赞同依次赋予分值为5, 4, 3, 2, 1。指标得分越高, 说明教师的课程意识越高,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 同时针对影响教师课程意识的主要因素 (性别、学历、教龄、学校性质、培训次数) 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专业教师课程意识现状

专业教师课程意识最高分为131分, 最低分为72分, 平均每位教师的得分为107.7分, 低于赞同值 (120分) , 高于不确定值 (90分) 。调查结果表明, 职业院校教师课程意识的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课程意识已经觉醒, 并向着自主自觉的良好状态发展。其主体意识、目标意识发展好于实施意识、评价意识、资源意识和反思意识。具体结果如下:

1) 专业教师主体意识平均得分为22.50分, 目标意识平均得分为22.39分, 高于赞同值 (20分) 。说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课程的主体意识和目标意识较好。专业教师能根据职业教育的定位, 进行人的发展教育和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教育;能根据学生主体发展的要求, 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坚实的知识储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水平。

2) 专业教师实施意识平均得分为19.92分, 评价意识平均得分为19.19分, 资源意识平均得分为18.69分, 均低于赞同值 (20分) , 高于不确定值 (15分) 。说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课程的实施意识、评价意识和资源开发意识处在觉醒水平。具体体现在实施意识存在思想上的矛盾, 以及思想和行为不相符合的现象, 需要努力引导和改进;评价意识存在忽视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及评价形式单一等问题;资源意识存在不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不重视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的利用, 不注重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等问题。

3) 专业教师反思意识平均得分为14.97分, 低于不确定值 (15分) , 高于不赞同值 (10分) 。说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课程的反思意识还很欠缺,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状态、学习结果, 缺乏对自身教育观念等深层次的反思。

2.2 不同因素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的影响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 针对影响教师课程意识的性别、学历、教龄、学校性质、培训次数进行单因素分析。

2.2.1 性别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的影响

男教师课程意识的平均分为118.89, 女教师课程意识的平均分为116.41, 经过方差分析, 性别对教师课程意识水平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2.2.2 学历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的影响

专科学历教师课程意识的平均分为113.71, 本科学历教师课程意识的平均分为117.20, 研究生学历教师课程意识的平均分为122.05。学历与专业教师课程意识呈现正向关系, 说明学历教育有利于促进专业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经方差检验, 学历对教师课程意识得分影响显著 (P<0.05) 。对各组之间差异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专科学历教师与研究生学历教师课程意识差异显著 (P<0.05) , 研究生学历教师优于专科学历教师;专科学历教师与本科学历教师课程意识得分差异不显著 (P>0.05) ;本科学历教师与研究生学历教师课程意识得分差异也不显著 (P>0.05) , 但本科学历教师得分高于专科学历教师。这可能与接受专业学习的学制年限有关 (研究生7年, 本科4年, 专科3年) , 接受专业学习时间越长, 越有利于对课程的理解。

2.2.3 教龄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的影响

1~5年教龄的教师课程意识平均得分为108.09, 6~10年教龄的教师课程意识平均分为115.76, 11~15年教龄的教师课程意识平均分为120.47, 16~20年教龄的教师课程意识平均分为121.42, 2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课程意识平均分为122.51。经方差分析, 教龄对教师课程意识的影响差异显著 (P<0.05) 。组间检验结果表明:1~5年教龄的教师组和2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组在课程意识上具有极显著差异 (P<0.01) ;1~5年教龄的教师组和16~20年教龄的教师组在课程意识上有显著差异 (P<0.05) ;6~10年教龄的教师组与2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组相比课程意识差异显著 (P<0.05) ;其他各组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 。从总体上看, 教师的课程意识同教师的教龄呈正相关, 并随着教龄的增加有递增趋势。

2.2.4 学校性质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的影响

中职院校教师课程意识平均分为117.61, 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意识平均分为117.70。经方差分析, 学校性质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水平影响不显著 (P>0.05) 。这表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意识高于中职院校专职教师, 但差异不显著。

2.2.5 培训次数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的影响。

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课程意识的平均分为115.56, 参加过1~2次培训的教师课程意识的平均分为118.81, 参加过3次以上培训的教师课程意识的平均分为121.50。由此可以看出, 培训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水平的影响呈现递增趋势。经方差分析得知, 培训次数对教师课程意识水平的影响显著 (P<0.05) 。培训次数越多, 专业教师课程意识得分越高。专业教师课程意识水平与培训次数呈正向相关关系。各组之间检验结果表明:在课程意识水平上, 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师组与参加过1~2次培训的教师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但与参加过3次以上培训的教师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参加过1~2次培训的教师组和参加过3次以上培训的教师组相比,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 。说明培训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1) 专业教师对职业教育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正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专业教师的课程意识已经觉醒, 并向着自主自觉的良好状态发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思想上的矛盾, 以及思想和行为不相符合的现象, 需要努力引导和改进。

2) 专业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目标意识发展好于实施意识、评价意识、资源意识和反思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缺乏整体一致性和稳定性, 出现目标意识、实施意识、课程评价意识相互错位的现象。

3) 性别、学校性质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影响不显著;学历、教龄、培训次数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影响显著。具体来看, 学历与专业教师课程意识呈正相关;教龄与专业教师的课程意识呈正相关;培训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影响非常显著, 专业教师课程意识水平与培训次数呈正相关。

4) 学校应该重视对专业教师的学历教育, 全面提高教师学术素养, 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5) 重视校本培训和校企结合培训, 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提高专业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4,5]。调查结果表明, 培训对专业教师课程意识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学校应赋予每个教师参加进修与培训的权利, 让教师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培训与进修方式。一方面校本培训应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 培训内容要切合教师需要, 以促进教师的个性、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形成, 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校企结合培训有助于教师深入企业一线, 熟悉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 掌握最新技术信息,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 了解生产建设对人才素质、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6) 重视自我反思, 提升课程意识[6]。教师对课程进行的价值性反思, 不同于一般的工具性的教学反思。教师要反思的不仅仅是如何增强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而且要思考课程设置合理性的基础与前提, 思考课程在学生与教师职业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这样, 教师就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而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和重要发起者, 也就[FL (K2]真正成为“转化型”的知识分子[7]。

参考文献

[1]张影.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2]王玉晖.农村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五所小学为例[D].广州:广州大学, 2009.

[3]陈曙光.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 2007.

[4]王艳红.高职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4) :66-68.

[5]祖晶, 邹飞, 季浏.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3 (1) :100-103.

[6]姜勇.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26 (9) :47-49.

专业教师现状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07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初中数学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所以研究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初中数学教师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发展.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还未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还十分落后.

1.农村初中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不够系统

从2012年开始,初中数学学科又进行新一轮教材改革.教材从内容到结构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所以,有些教师难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几年来,教材的频繁变化,使学科教师很难对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大部分学科教师只能熟悉一两个年级的内容,例如,人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梯形”的内容,旧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介绍得很详细,但改版后,这部分内容被删除了.这样不利于学科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

2.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不断提高

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大多仍采用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就教材照本宣科.根本不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不顾教法和学法的指导.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高高在上,没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力太差.例如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内容,都需要教师要有较高的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和利用电脑制作课件的能力.这是很多初中农村数学教师所不具备的.总之,主要原因还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比较差.

3.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还需努力提高

长期以来,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存在误区,认为搞教育科研是那些“脱离实践”的专家的事情,与教学一线的教师无关,使得很多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不到总结,多种教育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慢.调查表明,很多农村初中学校没有一个专业教师,缺少学科带头人,很难开展校内的学科教研科研活动.加之数学学科教材变化速度快,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师很难潜下心来钻研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教师的进取心,他们对教育教学科研没有多大兴趣,能不写尽量不写教研文章,更不用说专注于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了.上述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加强个人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二、解决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针对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趋势,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学习和培训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管用一生的一次性教育”,已被“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所代替,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课教好教活.所以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教育理论、心理科学、信息科学的研修,还要利用假期参加高一级的学历、学位教育和岗位培训.例如参加新课程教材培训班,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每次教材修订的变化,及时调整教法与学法.除此之外,还应参加本科函授、研究生课程班进修、攻读教育硕士、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等.

2.加强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和相互交流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记》说得好,“相观而善之谓摩”,它倡导的是一种互相学习切磋,而各有补益的思想.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和相互交流来取之所长,而补己所短.这主要体现在平时学校举行的教研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中.例如本人参加本学期教研组课题为“正方形的判定”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各个教师就在教学质疑与讲台上下智慧互动,使大家都取得很大的收获.当然,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参加各级数学教学研讨会、数学学术报告会或讲座、数学学会与数学教学研究会等专业组织的有关主题活动,与学科同行及有关人员切磋交流获得提高.

3.加强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是实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最好方法.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才能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还应引入“学生反思”.学生是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最有发言权的评判者.他们受到教师最长期直接的影响,他们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往往比一些“临时听课”的专家的看法更加全面和细致.反思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全面总结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同时,教师应改变教研观念,善于把平时的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心得、案例撰写成论文,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对自身专业迅速发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面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认真学习,努力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定伟. 试论边远山区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兴文县初中数学教师培训为例[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11).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3]胡志坚.专业特征和专业标准的研究与教师专业化[J].师资培训研究,2003(1).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专业教师现状 第12篇

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水平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具有一定专门技能人才的任务, 他们更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来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水平, 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 职业学校的教师发展已经成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 也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

2 调研数据分析

2.1 基本情况分析

笔者针对连云港市六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进行抽样调研, 共发放问卷240份, 收回有效问卷188份。问卷针对连云港地区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议题进行探讨, 主要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发展需求、影响因素等方面。通过对基本资料的调研分析 (如表1) , 有几组数据有一定的意义:一是年龄小于40岁的教师为143人, 占样本总数的76.10%;二是教龄低于10年的教师为119人, 占样本总数的63.30%;三是中级以下职称教师为99人, 占样本总数的52.82%。这些数据有可能存在被调查对象对研究响应度较高的因素, 但考虑到调查结果是群体抽样的结果, 还是能够说明, 职业学校教师中, 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教师比例非常高, 教师年龄结构呈非正态分布, 总体上存在教龄短、职称低等现实状况, 如图1所示。

2.2 专业发展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普遍认为专业发展中急需要提高的能力分别是教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分别占67.32%、62.28%、57.75% (如图2所示) 。

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所选择最需要获得的知识依次为学科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知识、新课改知识, 分别为65.22%、59.77%、55.72% (如图3所示) 。

2.3 促进专业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方式上, 教师普遍认为企业锻炼、观摩教学、进修培训等途径与方式最为有效, 分别占71.28%、42.33%、56.92% (如图4所示) 。

2.4 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教师希望在专业发展后所得到的奖励, 以奖金福利、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高级培训等项的赞同度最高, 分别占91.23%、89.92%、75.21% (如图4所示) 。

2.5 影响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十一项因素中, 教师更看重“学校制度”、“进修途径”、“学校组织气氛”、“自身能力”、“职业倦怠”等因素, 分别为65.23%、51.99%、58.45%、49.34%、67.85% (如图6所示) 。

3 总结

结束语:由于本次调查在抽样方式、样本数量和分析手段等方面尚有欠缺, 可能揭示问题的深度和方向存在不足。但调查的结果, 依然存在一定的震撼力。教师作为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者, 其专业发展始终居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地位, 是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基础、前提和关键。

摘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本市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分析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途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上一篇:出口山药高产栽培技术下一篇:新媒体艺术的任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