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范文

2024-07-29

学前教育学范文(精选12篇)

学前教育学 第1篇

关键词:美国学前教育,资助项目,教育经费投入,特殊群体儿童

一、美国学前教育资助项目的发展状况

1. 美国学前教育资助项目的历史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于儿童保育项目的投入是不系统、参差不齐的。大萧条时期, 政府为了降低失业率, 对儿童保育项目进行投入用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到了1943年, 随着失业率的下降, 很多的儿童保育机构也随之关闭。二战期间, 由于美国大多数妇女受雇于军工产业, 因此联邦政府1940年出台了兰哈姆法 (Lanham Act) , 联邦政府提供资金鼓励社区开办儿童保育机构。这一时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联邦政府对于儿童保育的资助仅限于危急时刻, 这样造成只有少数的儿童保育项目能够存活下来。[1]

这种情况的改变起源于1965年约翰逊总统提出的“向贫穷开战”, 那时贫困儿童的保育、教育问题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美国政府通过了经济机会法案 (Economic Opportunity Act) 规定向早期儿童保育项目持续地提供资金, 其中最著名的项目就是开端计划。

到了20世纪80年代,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 美国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方面的调整问题, 日益突出地摆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于是美国政府发布了《国家处于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教育改革报告。[2]在这种形势下, 无论是联邦政府的开端计划还是州政府负责的学龄前项目 (pre-kindergarten program) 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1991年“教育总统”乔治·布什抛出了他的振兴美国教育的方案———《美国2000:教育战略》 (America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 , 在这一报告中, 布什政府提出了迈向21世纪的全国6大教育目标和21个具体要求。其中目标一指出:“到2000年, 美国所有儿童上学之时都已做好学习的准备, 具体要求中规定, 所有贫困儿童都要接受帮助他们入学的高质量的、合适的发展性学前计划所提供的教育”[2]。在这一大背景的激励下, 美国学前教育项目继20世纪80年代后又一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 当前美国学前教育项目的总体状况

美国对于学前教育项目的资助是非常复杂的, 项目包括私人支持的学费资助项目和联邦、州以及当地政府资助的公共项目。当地社区、私立组织与州政府加起来的投入占90%以上, 联邦只占不到10%。联邦政府资助一些仅指向特殊群体儿童的项目, 州政府同样提供一些类似项目, 但是近年来很多州都承诺实施面向全体4岁儿童的项目。

当前全美大约75%的4岁儿童参加了学前中心, 大约50%的3岁儿童参加了学前中心。大约50%的4岁儿童, 以及比4岁儿童少20%的3岁儿童参加的是公立项目, 而大约35%的3岁和4岁儿童参加的是私立的学前学校。联邦政府资助的开端计划服务了11%的4岁幼儿以及8%的3岁幼儿。在2006~2007学年, 联邦政府对开端计划投入了大约62亿美金 (还有大约7亿投入服务于3岁以前幼儿的早期开端计划) 州政府资助的学前项目服务了大约22%的4岁幼儿以及11%的3岁幼儿。[3]

二、当前美国学前教育主要项目简介

早期教育项目投入的选择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问题。联邦政府、州政府与当地政府的资助都有自己的要求, 一定程度上, 学前教育的提供者从多方面获取资源来组织学前学校, 他们必须协调每个资金来源者的要求。本文介绍最主要的一些学前教育项目。

1. 开端计划 (Head Start)

开端计划最初的目标就是消除贫困, 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经济机会法案 (Economic Opportunity Act) , 这个法律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消除贫困人口, 为每个人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为每个人提供工作的机会以及过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项目成为这一法案反贫困的一个支柱。

开端计划一开始向大约50万的弱势群体幼儿提供为期8周的夏令营, 1966年很多夏季项目延长至9个月, 为儿童提供半天的服务。作为约翰逊总统的政治成果, 为了通过经济机会法案修正案, 很多约翰逊的同僚在国会作证, 他们援引了很多有关开端计划的研究成果。如研究表明开端计划有利于儿童IQ的增长, 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等等。但是这些成果也遭到了很多专家的质疑, 作为回应, 尼克松总统要确保开端计划的高质量, 于是专门成立了儿童发展办公室 (Office of Child Development) , 附属于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 来领导开端计划。[1]

吉米·卡特时期, 儿童发展办公室又转移到了新成立的美国教育部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开端计划项目得到了更好的领导。此后开端计划继续保持着稳定发展的状态, 40多年来, 开端计划在促进学前教育机会平等、促进学前儿童贫困家庭的经济独立及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 直接儿童补贴 (Direct Child Subsidies)

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 (The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经营着联邦政府主要的儿童保育项目, 如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 和受需要家庭的临时帮助 (Temporary Assistance to Needy Families) 。这些项目都是面向低收入家庭, 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面向的是低于所在州平均收入85%的家庭, 受需要家庭的临时帮助致力于州政府认可的需要帮助的家庭。

联邦政府对于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的投入趋于稳定, 大约每年50亿美金左右, 这不包括来自于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的资金。而直接指向儿童保育的受需要家庭的临时性补助或转化成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的资金近几年有所下降, 每年仅有大约30亿美金。州政府也对这些项目投入了一些资金, 2007年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对儿童补贴的总额达到了130亿美金。估计有大约220万13岁以下儿童得到了补贴。2007年CCDF项目中有55%的参与者在5岁以下 (29%在3岁以下, 26%在3~4岁)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9) .

3. 税收抵免 (Tax Credits)

美国财政部通过抚养援助计划 (Dependent Care Assistance Program) 和儿童与抚养税收抵免 (Child and Dependent Care Tax Credit) 向早期儿童提供支持。抚养援助计划允许雇员每年从最多5000美金的税前盈利的账号支付儿童保育费用, 联邦收入或者州收入均可。CDCTC是一个渐进的税收减免政策, 它按比例减免有资格家长的税收, 它规定可以减免最多两个13岁以下儿童, 每个儿童最多可减免3 000美金的税收。这个比例最开始是35% (年收入15 000美金以下) , 收入每增加2 000美金, 比例降低1%, 直到降到20% (年收入高于43000美金) 。到2010年, 大约670万家庭将申请税收减免, 大约每个家庭减免532美金, 共35亿美金 (Tax Policy Center, 2010) 。

4. 早期儿童特殊项目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美国教育部的联邦学前儿童特殊项目要求自1991~1992学年起所有的州保证向3~5岁儿童提供免费的、合适的教育。自此以后, 项目招收的儿童逐步扩大, 到2008~2009学年度, 项目服务了6%的4岁幼儿以及4%的3岁幼儿。2009年, 联邦政府分担了37 400万美金的费用, 项目儿童超过了70万, 超过40万的儿童介于3~4岁之间。学前特殊教育实际的花费远远高于联邦政府的投入, 州政府和当地政府每年为服务这些儿童总共投入大约需要50亿美金。

5. 州资助的学龄前项目 (Pre-Kindergarten program)

学龄前项目是专门针对入园前儿童开展的项目, 在美国, 儿童入学的年龄一般是5岁, 美国儿童在5岁进入幼儿园学习, 接受一年的教育后再转入小学学习。因此在美国, 入园前儿童一般是指5岁以下的儿童。学龄前项目是全面早期教育政策的一部分, 其目的是确保所有儿童成功进入学校学习, 它同样对儿童的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虽然每个州的学龄前项目都有所不同, 但是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项目的目的是致力于帮助学生成功进入学校以及做好入学准备;项目服务的对象是入园前儿童 (5岁以下, 一般是4岁儿童) ;项目的资金是由州政府资助;项目保证每周数天的儿童交互的学习经验的获得。[1]截止到2009学年度, 已经有超过120万的幼儿参加了州政府资助的学龄前项目, 其中4岁幼儿超过了100万。如今, 学龄前项目成为资助学龄前儿童最大的公共资助项目。

但值得注意的是2008~2009学年度数据显示学龄前项目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了增速放缓, 这是头一次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放缓增速, 很多州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项目达到最低标准, 这是个严重的问题。[4]

三、美国学前教育项目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 美国学前教育项目发展中的问题

在美国, 因为州政府与当地政府对K-12负有首要的责任, 所以造成了联邦政府很难制定全面的、合理的早期教育政策。各级政府间协调难度大, 容易造成项目重复, 资源浪费。虽然联邦政府也资助了以一些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项目, 比如最早的开端项目。然而联邦政府对于早期教育的立法还是集中于特殊群体, 有特殊的目标, 而不是建立全国范围的、完整的早期教育与保育措施, 这些联邦的政策与做法并没有服务于全体的符合资质的儿童和家庭。

另外, 因为没有统一的学前项目规划, 有些儿童没有机会参加学前项目, 有些儿童参加的是质量较低的项目, 这造成了贫困家庭的儿童依然缺少学前经验。当前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对于儿童保育补助增加的政策并没有对儿童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鉴于许多儿童保育项目质量差, 它可能反而产生轻微的负面影响。[5]

2. 解决对策

最近十年以来, 为了解决当前学前教育项目出现的问题, 新的联邦举措致力于协调现存的一系列学前政策与法规。首先, 开端计划于2007年要求每个州设立一个早期教育与保养咨询委员会 (Advisory Council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每个州的早期学习咨询委员会的责任是协调与合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另一些举措可能最终促进各种早期项目资助的合作, 这个举措是早期学习挑战基金 (Early Learning Challenge Fund) 。一项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每年拨款10亿美金, 连续拨款8年给早期儿童项目用以支持其相互合作, 州政府可能会要求在早期儿童学校挑战基金申请上与他们的早期学习委员会进行协调和合作。[5]

四、启示

1. 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 发展面向全体儿童的学前教育

在美国, 学前教育项目主要有两种资助倾向:一种是倾向于服务特殊人群的学前教育项目, 这类项目被称为目标项目target program, 主要由联邦政府负责, 如著名的开端计划;另一种倾向于服务所有的适龄儿童, 这类项目被称为universal program, 主要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 如州资助的学龄前项目。虽然目前到底应该重点资助哪一类学龄前儿童, 各种学者仍然争论不休, 但是从当前美国学前教育项目的发展趋势来看, 服务于全体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项目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目前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伊利诺斯州、爱荷华州、纽约、俄克拉何马州和西弗吉尼亚州均承诺资助所有的4岁幼儿。目前虽然我国的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现在依然存在适龄儿童“入园难”等问题, 导致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美国学前教育项目的发展启示我们, 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责任, 地方政府也应承担起责任, 逐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 发展面向全体儿童的学前教育。

2. 通过多途径资助特殊群体的儿童

美国学前教育项目的发展源于对特殊群体儿童的资助, 因此, 虽然当前提倡发展面向全体儿童项目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是美国联邦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特殊群体儿童进行资助的项目。美国联邦政府对于特殊群体儿童的资助形式呈现多元化特点, 各种项目分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比如前文介绍的开端计划分属于美国教育部, 直接儿童补贴分属于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 而税收抵免分属于美国财政部。我国《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应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我们应借鉴美国联邦政府的做法, 不同部门通力合作, 通过税收减免、教育券等多种资助形式, 开展面向特殊群体儿童的学前教育项目,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资助特殊群体的儿童, 以实现教育公平最大化。

参考文献

[1]Phyllis Kalifeh, LoraCohen-Vogel and Saralyn Grass.The Federal Rol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volution in the Goals, Governance, and Policy Instruments of Project Head Start[J].Educational Policy, 2011 (25) :36.

[2]王善安, 杨晓萍.美国P-k项目发展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版, 2009 (1) :16-17.

[3]W.Steven Barnett.Preschool Education and Its Lasting Effects:Research and Policy Implications[D].National Institute for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2008.

[4]W.Steven Barnett, Dale J.Epstein, Allison H.Friedman, Rachel A.Sansanelli, Jason T.Hustedt.The state of preschool 2006[M].Nation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2009:10.

学前教育学 第2篇

1.幼儿教师从教师系列中分化出来,源自()。

A.福禄贝尔刨设幼儿园后B.现代家庭教育的兴起C.英美幼儿教育兴起D.中国蒙养院建立之时

2.()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A.教育B.文字C.交流D.生存

3.认为儿童是民族和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工具,这种儿童观是()

A.人本位的儿童观B.社会本位的儿童观C.神本位的儿童观D.教育本位的儿童观

4.认为人的一生都应接受教育的思想属于()

A.全民教育B.终身教育C.教育民主化D.教育现代化

5.文化水平对教育的__________表现为:教师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学生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家长文化水平→下一代。()A.直接影响B.交互影响C.间接影响D.双向影响

6.社区教育成为国际性的教育形式,并逐步走向学校、社会、家庭相互服务、互惠、互利的一体化教育,始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7.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办人是()。A.陶行知B.陈鹤琴C.蔡元培D.张雪门

8.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指的是()

A.教育内容B.教育资源C.教育手段D.教育目的9.课程的基本要素是()。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B.课程内容、课程要求、课程评价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D.课程方法、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15.家庭经济收入、支出、储蓄等不必让儿童知道,体现了家长育儿中__________的守则。()

A.尊重儿童B.做好榜样C.规矩明确D.适当回避

1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A.朋友关系B.伙伴关系C.合作关系D.对立关系

13.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A.学习B.上课C.玩耍D.游戏

14.在__________,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A.工业社会B.工业社会初期C.现代社会D.现代社会初期

15. 1928年在山东邹平县开展“乡村建设”试验,创办乡农学校的是()。

A.陶行知B.陈鹤琴C.蔡元培D.梁漱溟

16. “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该目标属于幼儿全面发展的()。A.德育目标B.智育目标C.美育目标D.体育目标

17.把幼儿教育看作是整个学制系统的最初阶段,提出“整个国家的基础在于童年的正确教育”的人是()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洛克D.夸美纽斯

18.是家园联系中最快捷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方式。()A.电话联系B.开放日制度C.家长会D.家访

20. 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

A.张汉良B.张雪门C.蔡元培D.梁漱溟

8.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内容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质、教育手段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环境

9.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指的是家庭的()

A、教育功能B、经济功能C、休息娱乐功能D、繁衍后代功能

21.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22.学习准备主要是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学习)的需要

23.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24.(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25.儿童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的发展过程

26.学前教育学的创立以(福禄贝尔)为标志。

27.柏拉图(《理想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28.(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29.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30.(游戏)是婴幼儿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他们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32.发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是指依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

33.幼儿美育: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34.间接教学: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35.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36.幼儿智育: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37.托儿所:托儿所: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38.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使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

39.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40.社区:由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的人们所结成的文化生活共同体。在城市以街道委员会为基础,在农村以乡、村为依托。

41.幼儿体育的目标是什么? 标准答案: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42.幼儿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标准答案:

1、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思想探讨规律;

2、指导实践提高学前科学教育水平;

3、提供依据基本理论的研究,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措施、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43.试论家庭的社会功能。

标准答案:【答案要点】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繁衍后代功能。文明社会的人口再生产是由家庭来承担的、家庭中生育子女是合法的。家庭通过繁衍后代,在延续家庭的同时,也使社会得到延续和发展。(2)经济功能。自给自足的经济时代,为了自身生存,需要加强家庭的生产功能,方可保持其消费功能;在社会性大生产发展中,家庭的生产功能受到削弱,并逐渐为社会性大生产所取代。(3)教育功能。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虽然随着集体教育机构的出现使得家庭的教育功能被部分转移了,但是家庭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机构永远无法替代的。(4)休息娱乐功能。家庭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温暖的象征和休憩的港湾。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娱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4.论述幼儿体育的内容 标准答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主要是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园体育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全面的综合的为幼儿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创造条件。

45.论述游戏与亲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标准答案:

1、亲社会性行为的广义与狭义

2、玩具既是婴幼儿伙伴交往的媒介,也是他们亲社会性行为形成与发展的媒介。

3、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与父母的育儿方式有关,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需要成人的影响与指导。

46.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标准答案:

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合适的环境要具备以下要素:

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

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

4、教师的作用

48.论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学说

标准答案: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环境塑造行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刺激------反应;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内部因素,行为,环境;观察学习

49.论述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标准答案: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等多方面的支持。

标准答案:

1、家长直接参与方面。家长开放日、“爸爸、妈妈老师”制度、亲子游戏、夏令营活动。

2、家长间接参与方面。家访、家园联系簿、个别谈话、家长专栏、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

1.在其他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教育者的主导性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C.教育的目的D.教育的方法

4.木块、螺丝、工作台、砂纸等材料应投放到幼儿园的活动区是()

A.操作区B.木工区C.科学区D.积木区

5.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去设计教育活动,这是学前教育的()

A.保教结合原则B.综合性原则C.发展适宜性原则D.启蒙性原则

6.我国幼儿园是对()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A.6 B.2 C.3 D.47.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A.陈鹤琴B.张宗麟C.张雪门D.陶行知

9.儿童最初的规则和懂得遵守规则的建立地点是()A.学校B.幼儿园C.家庭D.公园

10.《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应该重视的培养,即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A.全面发展B.德智体C.儿童个性D.完整儿童

11.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基础教育B.启蒙教育C.属于义务教育D.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12. 1903年,中国第一个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在()创立。A.武昌B.北京C.上海D.广州

14. 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书是()

A.《义务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儿童权利公约》D.《幼儿园工作规程》

15.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16.教育发展的方向是()。A.全民教育B.终身教育C.教育民主化D.教育现代化

17.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注意倾听B.言语专业化C.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D.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19.贯穿杜威教学领域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是()。

A.社会即学校B.生活即教育C.从做中学D.教、学、做合一

21.第一个托儿所是由麦克米伦姐妹于(1911)年在英国建立的。

23.首先提出年龄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亚里斯多德),主张“教育遵循自然”。

27.幼儿品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与发展幼儿(个性)两个方面。

29.(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

30.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31.非智力品质: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一致、自信心等。

33.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5.儿童观:指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37.学前班:学前班:学前班也叫幼儿班,是指6~7岁的幼儿在上小学前最后一年的幼儿班。一般都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学校生活,是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

39.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43.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标准答案:福禄贝尔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是不够正确的,但他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4.简述儿童发展观 标准答案:教育不等于发展;教育能够促进发展;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人差异

45.论述社会性游戏对儿童的要求

标准答案:1理解对方的意图与意义,能够区分什么情况下是游戏。2理解游戏规则对于游戏的重要性并遵守这一规则。3协调与分享自己与别人关于游戏的构思,想法,行为

标准答案:

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

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家园合作的方法。

49.论述幼儿园教师的义务

标准答案: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5.是教师事先没有计划,在一日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对随时随地发生的事件的观察。()

A.随机观察B.随便观察C.有计划的观察D.无计划的观察

16.__________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

A.卢梭B.洛克C.福禄贝尔D.蒙台梭利

20.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A.幼儿的身高B.教师的身高C.家俱的高度D.房屋的高度

21.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28.学前阶段的生活节奏是(宽松的)

3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全面发展是指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35.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36.恩物:恩物是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套玩具。福禄贝尔认为,自然界是上帝的恩赐物,是使人们认识上帝的大学校。为适合儿童教育的特殊需要,须仿照大自然的性质、形状及法则,制造简易的物件,作为儿童认识万物和理解自然的初步手段。它是适合儿童特点的上帝的恩赐物,故名“恩物”。

38.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44.简述联邦“幼教优先方案”:“幼教优先方案”是一项由联邦政府拨款施行的一种补偿教育计划,开始于1965年夏天,主要收托家庭收入低微的4——5岁的儿童。

46.论述幼儿参与原则的正确观念 标准答案: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

47.幼儿园怎样与社区合作?

标准答案:1.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2.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3.幼儿园与社区结合的问题。

3.在教育实践中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教育方案,这是学前教育的()A.保教结合原则B.综合性原则C.发展适宜性原则D.启蒙性原则

14.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A.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B.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15. 20世纪70年代,世界学前教育目标()。

A.着重智力开发B.强调培养创造力C.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D.重视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18.在幼儿园内,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是()

A.游戏活动教学化B.游戏活动教育化C.游戏活动系列化D.教育活动游戏化

23. 1913年,普若特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游戏学校。

28.在清末维新运动中,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大同数》中的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31.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是指否认遗传素质的作用,强调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至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由环境决定的学说。

36.幼儿园环境(狭义):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资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37.幼儿园环境(广义):从广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成长的。

47.论述早期儿童教育基本理论的原则 标准答案:

(一)儿童各自有不同的本性和特征

(二)基因结构与环境共同决定每个人的发展过程

(三)身体、心理、情感、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四)儿童的发展成长有一定的顺序性与阶段性

(五)态度与情感在7.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环境B.学校制度C.物质文化D.精神环境

8.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1998年

12.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洛克D.夸美纽斯

16.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柏拉图B.蒙台梭利C.华生D.夸美纽斯

34.幼儿体育: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发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增强幼儿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41.论述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标准答案: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43.论述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

标准答案:(1)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6.蒙台梭利认为,合乎科学的教育基本原则是,给儿童创设一个()的教育环境。

A.自由B.集体C.温馨D.有秩序

8.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B.教师的保育意识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D.幼儿的自理能力

13.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指的是家庭的()

A.教育功能B.经济功能C.休息娱乐功能D.繁衍后代功能

15.教育家()在勃兰根堡创设了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

A.蒙台梭利B.裴斯泰洛齐C.夸美纽斯D.福禄贝尔

17.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A.中国B.英国C.丹麦D.美国

50.试析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标准答案:要点:1.主导活动方面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3.师生关系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5.社会及成人的要求与期望

7.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人是()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

8.把学前教育目标确定为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全面发展的社会是()

A.工业社会初期B.工业社会C.现代社会初期D.现代社会

13.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就是()。

A.游戏教育化B.教育游戏化C.教育活动游戏化D.游戏活动教育化

16.儿童的发展是通过()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D.观看电视卡通节日而发展的27.学前阶段的主导活动是(游戏)

3.幼儿园课程以()为基础。A.教师讲授B.幼儿自学C.幼儿的间接经验D.幼儿的直接经验

11.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A.蒙台梭利B.柏拉图C.洛克D.福禄贝尔

44.论述幼儿德育的意义

标准答案:

1、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培养爱的情感;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

2、发展幼儿个性:幼儿德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如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等。

4.()是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家。

A.蒙台梭利B.裴斯泰洛齐C.福禄贝尔D.夸美纽斯

7.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

20.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从()开始实行。

A.34700B.35247C.34335D.34151

3.从生命开始的“自然人”经过教育过程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

1. “幼儿园”一词是()诞生的。A.1903年B.1840年C.1841年D.1842年

学前教育学 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47-01

本文将对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将分别从: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国外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启示,两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而大多数成功人士,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绩,与幼儿时期学前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就使得一些家长、学校急于取得成效,教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首先,现代家长对幼儿教育观念偏离了教育最初的本质要求。学前教育旨在为幼儿在启蒙阶段提供有助于学前教育的帮助,以达到提升幼儿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目的。而今家长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教育过于盲目从众,没有从孩子的实际条件和兴趣爱好出发,强迫孩子学习。另一方面,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胜任学前教育的教师,综合能力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例如:学前音乐教师一定要有专业的音乐修养。而通常大城市的学前教育水平会高于一般中小城市的水平。在大城市,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花费很大,这就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要求。相对于中小城市而言,许多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甚至于要求相差甚远,而更是缺少专业的音乐修养,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教师水平达不到要求,也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二、国外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启示

(一)加强学前教育意识。

一直以来学前教育都备受家长、学校的关注,加之教育改革的不断优化,虽然人们越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但也只是少部分的人有这样的意识。发展至今,学前教育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学前教育的工作者,要时常提醒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注重幼儿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力度。对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让广大幼儿家长清楚的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其积极作用,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印象更深刻。

(二)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例如:音乐课上,在开展“一辆汽车”的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辆汽车”的背景音乐,组织幼儿坐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唱歌,并选出一个幼儿当“开车的司机”。然后,在幼儿唱出歌词“我要上车了”的时候,当“司机”的那个幼儿可以挑选一个幼儿“上车”。紧接着,这个被选中的幼儿就用手拉住“司机”的衣服(或者将手搭在“司机”的肩膀上),并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前行。当“车上”坐满四位“乘客”时,则可以开始另一轮游戏。同时,为了保持游戏的趣味性和新鲜感,教师可以在适当距离内设置蜿蜒盘旋的公路、狭窄的巷道和小桥等情境,并用钢琴或吉他等乐器来改编、弹奏歌曲。在弹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设置的情境和汽车行进的速度适当调整演奏方式和速度。如“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快速行进时,“开车”的幼儿可以用迅速奔跑的方式来体现速度,相应地,教师可以借助扫弦来弹奏;倘若“汽车”进入狭窄的巷道,幼儿在缓慢行走,教师的演奏方式可以改为分解和弦。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每个行业都有其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而教师这一职业,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标准更高、更严格。教师作育人的职业,其本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新一代的社会任职工作者的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学前教育这一教师群体。而音乐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样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首先,要培养音乐教师健康的工作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职责,学前教育应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进行传授。由于音乐教师担任着学前教学启蒙作用的责任,所要承受的外部压力是比较大的。这就需要学校进行疏导,帮助音乐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引导教师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此外,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应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如实行“互帮”制度,对于教师在教学上遇到的难题,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可以互相讨论和帮助。最后,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对于教师的薪资正常发发,以及不胡乱克扣费用等。

(四)选择有趣的学前教育内容。

首先,教材的内容是影响学前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综合考虑幼儿的实际条件,掌握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幼儿挑选有趣而又适合的教学素材。对学前的幼儿,不仅要选择易学易懂的教材,而且要选择吸引幼儿兴趣的教材,只有引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学前教育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更新学前教育内容,让幼儿不断学习现代的、有趣的教学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这样不仅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得到快乐,幼儿在快乐中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五)实行趣味的学前教育方法。

学前教育是一个肢体表现强、思维灵活的教学过程,所以对于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改进老师“教”,幼儿“听”的局面。首先,教师要学会将音乐表达通過肢体语言展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实行“以舞教学”,通过分解每个舞蹈动作,解析每个舞蹈动作相应的歌词,与旋律所需要注意的点,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使其置身于音乐的快乐之中。

其次,教师应因人制宜的实施教学,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安排适合的学习活动。

最后,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教师可鼓励幼儿对歌词词语进行替换,对幼儿的创作要进行表扬、奖励,这样既可以让幼儿自主学习,还启发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的创新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学前教育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学前教育的实施,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还给幼儿的学前生活增添了乐趣、色彩。所以,不论是教师、家长,都要重视学前教育的实行,以达到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琼,林筱彬. 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10,11:155-156.

[2]王海静. 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启示[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1:113-116.

学前教育学 第4篇

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和危害, 种论述颇多, 此不赘述。学前教育不仅是一个纯理论的命题, 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现实问题、一个现实难题。站在新世纪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历史高度上, 以教育事业和人的科学发展为参照, 考察当下的学前教育, 理性剖析和深刻检讨其种种弊端和问题, 我们认为, 学前教育亟需回归教育的价值本位, 重构科学的育人环境。

一、价值回归让学前教育回到正途

1、回归学前教育规律

教育作为一门历史悠久、体系严密的科学, 其产生和发展以及实施都有自身的规律, 学前教育亦不例外。学前教育的规律是什么?简言之, 就是在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著名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可以通俗说明这个道理:“哥哥从46周开始, 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 到52周时, 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 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 但第54周之后, 当他再看到楼梯时, 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 并且不需要别人帮助。”这个实验也说明, 任何提前的、“过量”的教育行为都因有悖于教育规律, 其结果只能是多余和徒劳的。所以, 学前教育必须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发育水平和成长特征来进行。

2、回归素质教育本义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分属两个领域, 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策略和步骤, 但二者又都有机地统一于素质教育理念。学前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 (试行) 》和《学前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为指导, 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 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素质的教育。就工作侧重点来说, 幼儿园即保育园, 学前教育即保教结合教育;就实施的基本方式来说, 学前教育即游戏活动教育;就教育的目标来说, 学前教育即身心和谐教育;就从学习次序与阶段来说, 学前教育是 (侧重于知识的) 学习“之前”的教育活动。总之, 必须要明确:幼儿“教育”不是“教学”, 学前教育的首要目标任务不是“智育”, 而应该是以“体育”为核心的综合、协调发展。

3、回归幼儿发展实际

学前教育“小学化”, 违背科学, 更背离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实际, 实际是学前教育逐步功利化、庸俗化的结果。幼儿期既是对人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 又是易被成人忽视、幼儿自己却全然不知其价值、全然不能把握其进程的时期;既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 又是一个异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既是一个稚嫩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 同时又是其自理、自立、迈向独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就具体成长环境而言, 因先天因素差异及后天成长环境、地域文化、家庭期望等因素的不同, 幼儿的成长情况千差万别。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别, 注重幼儿个性和身心协调发展, 并以此为基础, 加以正确、正面、积极和有效的引导, 给幼儿“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持续性影响, 应该是学前教育的正确选择。

二、环境重构为孩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1、重视幼小衔接

“小学化”现象的出现,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与小学教育“衔接”。这一目标并无不妥, 关键是如何做好这种“衔接”工作。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联系, 恰恰相反, 应该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科学合理地掌握好“度”, 做好幼小衔接。实践证明,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小衔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 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 入学意识教育。特别要注意, 在这种准备工作中, 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 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 用上课取代游戏。否则, 很容易又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

2、改善办园条件和环境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产生, 和一些幼儿园办置目标不明确、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以及办园条件差, 设备、设施和相关的教育资源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效保障密切相关。对此, 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努力端正办园思想, 幼儿园举办者应当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加大投资力度, 按照办园标准加快建设, 以逐步达标以及创优。同时, 幼儿园要注意丰富、积累和创造园内、社会和幼儿家庭的教育资源, 使办园条件更趋完善。

3、加强专业化保教队伍建设

纠正和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当前, 不少“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都存在保教人员数量不够、素质较低、经验不足的问题, 这也是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些问题, 应当根据《教师资格条例》, 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 坚持持证上岗;要逐步按照“一教两保”的要求配备保育员, 以突出保育工作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建立和完善促进幼儿教师、保育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和素养;要加强园本教研, 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和引导教师立足实践, 立足本职本岗, 向专业化、高水平方向不断迈进;要开展经常性的园本教研活动, 开展纠正防止“小学化”的教改实验研究;要鼓励并提供必要条件, 帮助保教人员在职进修, 提高学历和专业素质, 提高幼儿保教质量。

4、科学引导家庭教育

“小学化”问题的出现, 与日益激烈化的社会竞争直接相关, 同时, 家庭教育观念偏斜、措施失当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纠正和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离不开幼儿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纲要》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6) 。为此, 幼儿园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在端正自身教育思想和办园方向的同时, 要积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的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 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 通过教育讲座、家长学校等活动, 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 普及正确的方法, 使广大幼儿家长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要求和特征, 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 “家园”联动,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总之, “小学化”倾向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虽然其违背科学有目共睹, 其长期存在的事实却无法回避, 因此, 克服和更正这利弊端刻不容缓。就最基本的的目标而言, 符合孩子身心发展、得到家庭与社会全力支持的学前教育活动就是成功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 (单位)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3]13号.

[2]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通知, 教基[2000]20号.

学前教育学 第5篇

(形成性考核单选)在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形成性考核单选)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江西实验幼师)。

(形成性考核单选)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形成性考核单选)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溺爱 民主 专制 放任)。

(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的学校的是(家长学校)。

(形成性考核单选)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形成性考核单选)“公有公育”的学前教育现象出现在(原始社会)。

(形成性考核单选)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形成性考核单选)陈鹤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的(13年)。(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园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园活动室的采光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自然光)。

(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幼儿班级)。(形成性考核单选)《爱弥尔》是以下哪位教育家的代表作?(卢梭)。

(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幼儿园幼儿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至少(2小时)。(形成性考核单选)既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又是幼儿园环境的母系统,这是(社区环境)。(形成性考核单选)在幼儿教育领域,新型的师幼关系是一种(师幼互为主体关系)。

(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教师如何把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的矛盾)。

(形成性考核单选)因人施教的理论基础是(“个别差异”)。

(形成性考核单选)认为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全社会的进步和需要,这是(社会本位课程观)。(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是(幼儿家庭教育)。

(形成性考核单选)强调学前教育职责,反映学前教育期待效应的概念是(学前教育职能)。(形成性考核单选)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幼儿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形成性考核单选)我国正式实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时间是(1996年)。

(形成性考核单选)物质环境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以及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体现了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动态性原则)。

(形成性考核单选)在早期的传统理论中,持生活预备说观点的教育家是德国的(格罗斯)。(形成性考核单选)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专家型教师)。(形成性考核单选)(教书育人)是保育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形成性考核单选)(为人师表,遵纪守法)是保育员职业守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形成性考核单选)晨练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目标、不同季节和(孩子的不同兴趣)而有所选择。

(形成性考核单选)教育(婴幼儿在哭闹时,不要让其吃东西)是幼儿气管呛入异物的预防与处理的措施之一。

(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园为孩子分发餐具,依据的原则是(与幼儿园教育要求一致)。

(形成性考核单选)有些儿童受(饮食)、遗传和活动过少等因素的影响,摄入大于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医学上称之为单纯性肥胖。

(形成性考核单选)婴幼儿遗尿症的预防矫治措施是(唤醒排尿)。(形成性考核单选)记录全班儿童活动情况的主要内容是(儿童活动的分组情况)。

(形成性考核单选)记录个别儿童情况的主要内容是记录体弱儿童的身体和活动情况(以及个别需要帮助的儿童的情况)。

(形成性考核单选)保育员要与教师共同做好室内教育活动前的精神准备。活动前,保育员应根据教育目标协助教师启发幼儿对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思考,协助教师稳定幼儿的情绪,照顾个别幼儿和体弱幼儿,(与教师共同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

(形成性考核单选)最先提出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方法的教育家是(福禄倍尔)。(形成性考核单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良好的身体素质)。(形成性考核单选)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形成性考核单选)(3岁以上)的幼儿测量体重时应站立于秤中。(形成性考核单选)(3岁以下)的婴幼儿应采用量床测量身高。

(形成性考核单选)用量床测量身长时,婴儿应(仰卧于量床底板的中线上)。(形成性考核单选)较大幼儿不适合采用(量床)测量身高。

(形成性考核单选)婴幼儿测量身高的正确姿势是(脚跟、臀部、肩胛间三点靠在身高仪立柱上)。(形成性考核单选)测量体重时应注意,婴幼儿应站立在秤盘的(中间)。(形成性考核单选)保育员应解决幼儿洗澡中出现的(眯眼)问题。

(形成性考核单选)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近期目标)。(形成性考核单选)学前教育启蒙性的完整含义是(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启蒙性)。

(形成性考核单选)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的、采用一些特殊方法训练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机构名称是(儿童之家)。

(形成性考核单选)我国幼儿园的基本原则是(保教结合原则)。

(形成性考核单选)就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形成性考核单选)性格形成学说是以下哪位教育家提出的?(欧文)。

(形成性考核单选)学前教育学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是(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关系)。

(形成性考核单选)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等,供幼儿观察、模仿学习,这种方法叫做(范例法)。

(形成性考核单选)把儿童看作是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的观点代表了(社会本位儿童观)。

(形成性考核单选)下面的选项中衡量社会文化水平的一般指标是(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形成性考核单选)中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点应放在(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形成性考核单选)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形成性考核单选)福禄培尔创办的幼儿园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不对)。

(形成性考核单选)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意味着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意愿来安排教育活动。(不对)。

(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自发游戏时,教师的任务仅仅是观察。(不对)。

(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都是一些生活照顾的活动,不一定列入教育计划。(不对)。(形成性考核单选)教师与家长和幼儿的沟通,主要是技巧问题。(不对)。

(形成性考核单选)保育员要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学会与别人一起游戏。(不对)。(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对)。(形成性考核单选)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幼儿社会教育。(不对)。(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订不仅仅根据幼儿的需要。(对)。(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是幼儿智育的主要途径。(对)。(形成性考核单选)幼儿园是以教学为中介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不对)。

(形成性考核单选)做好新生入园的重点是尽快帮助孩子对新环境建立起安全感。(对)。(形成性考核单选)对幼儿带来的一切物品都应做认真的记录。(不对)。

(形成性考核单选)做好新生入园的重点是尽快帮助孩子对新环境建立起安全感。(对)。

(形成性考核单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是幼儿园要主动了解小学教育的要求与内容,在日常的教育中自觉做好配合工作。(不对)

(形成性考核单选)婴幼儿外耳道狭窄,容易出现疖肿。(对)

创新中职学前教育学的教学 第6篇

结合有关理论和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想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就应该踏实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在传统教学中,“一言堂”与“满堂灌”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学生往往被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创造性语言使用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似乎学到了知识。但学生往往很快就会把所学的表面知识忘记,因为这是老师“借”给他们的,并不是他们通过有关的学习实践获得的。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看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师就多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二、教师要帮学生树立信心,确定学习目标

由于社会与家庭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会导致学生中的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等现象。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得不到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对于学好外语课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信心。老师一定要跟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树立“能学好”的信心。事实证明,一个心理健康、相信“我能行”的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更能取得大的学习进步。

目标是学习进步的动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学习目标。他们在课堂的表现往往是得过且过、消磨时光,对学习没有一点紧迫感,完全是被动而又无效地参加课堂活动。为此,教师就要主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引导他们认识到学好英语的用途和重要性,从思想上扭转他们的认识,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扫除障碍。教师也可把学期总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甚至每节课和每项活动的学习目标提前告诉学生,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学习,这样,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更易培养一个学生的成就感。

三、教师教学手段多样化

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艺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

1.设疑激趣,重在启发

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是一大特点,但是引导不当或长期得不到引导,就会对学习感到厌烦,进而降低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因此,如何设疑布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就显得特别重要。有经验的老师都会精心设计一些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和较真实的情景,来启动或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中来。

2.形式多样,学以致用

天天吃一道菜,我们一定会觉得很乏味。同样,如果天天都重复某种学习程序,学生也会觉得乏味。有些老师每天上课都重复:Class begins!… Now please turn to Page…之类的程序,这样的课谁都会觉得闷。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还得在教学“花样”方面下足功夫。学以致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不取决于老师讲了多少遍,而在于他们是否参与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运用所得的“新知识”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围绕这一点来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写的情境,让它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新知识,然后给他们提供新的交际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完善所发现的知识。

3.倡导自学,鼓励参与

未来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社会,一个人是否有竞争力在于他是否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因此学会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实为重中之重。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也能发现,善于学习的学生往往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学能力强,能事先主动去学习有关知识和做好相关准备。

4.改革考核,以考促学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以考促学,也是一条教学原则。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我们能否通过改革考测的办法来帮助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浙江省某中学就提出了这样的英语科目考核办法:平时成绩+分项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期末总评成绩。在这样一个考核方案里,很明显是降低了期末试卷成绩定优劣的比重。学生为了能取得一个学期的好成绩,就必需在平时做好,而且不能有丢弃某项学习的思想。结果也证明,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参与平时的各项课堂活动,教学质量也随之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分层教学,关注学法

一个班集体,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果教师忽略这种差异,对全体学生都提同一个要求,按同一模式教学,那么就会出现一部分人因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的被动消极情绪。要想提高这部分人对课堂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就必须满足他们潜在的心理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分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学习目标、练习内容。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成。不断的成就获得反过来又可刺激和加深他们对所学科目的兴趣,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学法方面的指导,尤其是培养学生几种良好学习习惯:①预习——上课——复习策略。②多阅读英语文章、常看常听英语节目。③常练习口语并且不怕犯错误。④常背诵、摘抄有关句子或段落。⑤主动用英语写周记、日记、信件或其它文体。

还有不少其它的学习策略,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摸索合适的学习方法。

学前教育学 第7篇

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研究

学前期是儿童形成性别角色的关键时期,因此男教师对孩子的行为品质和性别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而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幼儿教育的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男教师走入学前教育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男女比例失衡也确实是目前一个现状。阳灵针对男生的专业疑惑以及目前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即增强专业认同感,个性化指导等等。而廖智勇,严云强针对男生展开心理调查研究,得出他们对于学习压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前途及就业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压力。学习方面主要是在课程设置上,比如说话等要模仿幼儿的等等,还有形体课程,舞蹈课程等,有很多都很偏向与女生,因此比较尴尬。包括钢琴课方面。而雷茹, 裴长安针对学前儿童专业的男生的专业素质方向培养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觉得如果设置一些有利于男生发展的课程,如围棋、体育运动与娱乐等,这样有利于加强男生的专业理想与信念。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男教师方面来,在国外对于男教师在幼儿园的比例都有一定的规定,而如何更好的贴切与实际,更好的发挥我们学院自身的专业优势,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学前教育学院琴房管理概况

应该说我们学前教育琴房是一个新的琴房,有2台电子琴房。是电子系统中控的。而针对于琴房管理方面,我们在音乐系琴房管理的基础上, 再结合已有的技能等,制定出一些约定束成的管理规定,对于琴房卫生保持,琴房钢琴的个人责任制等。每一台钢琴,每一个琴房都详细安排到哪些班级的哪些人,这样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方便管理的,也好追究责任。

我们主要针对于琴房管理以及使用制定出规定。对于进入琴房前需要排队登记,不允许嬉戏打闹,大声喧哗。在使用琴房时,不允许串门,不允许将食物等带入琴房,保持卫生。爱护钢琴。离开琴房后随手关上灯及门窗,带走垃圾。掌握琴点,按照琴点来做。琴房严禁非琴点的学生来嬉戏打闹,需要爱护公共财务。最后违反以上的规定,通报批评一次,再犯, 取消一周的琴房使用资格等奖惩措施。

而对于琴点和琴房的安排,我们是都细化到个人的。这样的,平均下来,每一个琴房在每个班级只针对2人,这样对于琴房管理,琴房责任追究都可以方便管理。

而琴点的安排,是根据各个班级的课表来安排,规定的琴点与自由琴点相结合。一般自由琴点都是定在周三没有课程的时间段以及周六与周日。其他时间都是按照各个班级的课表统一安排与管理的。

对于工作人员的安排,除了两位老师外,还有4位勤工俭学的学生,负责打扫卫生。琴房从早晨7: 00一直到晚上21: 00结束。将学生与老师协同管理,也是非常好的经验之一。

三、思考

对于琴房的管理上,针对与男生可以有专门的强化照顾,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也树立榜样,鼓励男生积极参加相关技能大赛,而琴房给予支持。除此以外,如果男生愿意做勤工俭学方面事宜也可以到琴房来,加强钢琴的练习。将钢琴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相信男生都会过了自身的心理关卡。

琴房的环境方面可以中性化些,不要太女性化。可以设置一些男性化的军事方面的一些图案。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在琴房设置专门管理每一个琴房的琴长,而这些学生直接对琴房负责,并且可以让男生多多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男幼儿教师作为新生力量在学前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将倍受教育界广泛关注。

摘要: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在重视学前教育的今天,琴房的管理等也随之重要起来。而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幼儿教育的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男教师走入学前教育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在近些年,有很多研究都指出学前教育专业中,男生学习的一些尴尬等,并且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和措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综述了学前教育男生的一些研究,并且对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房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更针对男生提出建设性意见。

学前双语教育探究 第8篇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 “ TwoLanguages” (两种语言) , 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 民族同时存在, 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 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 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 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

二、学前双语教育的可行性

幼儿具有外语学习的生理、心理优势。6岁前儿童具有外语学习的生理优势已得到大量科学研究证实。《试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一文中介绍了1996年美国康奈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一期 《自然》 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该文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 大脑将其储存在“布洛卡区” (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 , 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储存在该区, 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因此, 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 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 也较难形成基于“布洛卡区”的语感。??幼儿具有外语学习的心理优势表现在:儿童的集体认同感较成人弱, 他们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语言交流。

幼儿双语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 对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无疑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 孩子接受学前的“双语”教育, 给孩子展示出来的是另一套与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 孩子的天性是富有好奇心的, 对于不同于母语的语言会特别感兴趣,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更加有热情地学习外语, 而且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 丰富儿童的多种语言经验, 学习外语的本身, 就增加了幼儿掌握语言的总量。另一方面, 通过接受双语的学习可以使儿童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 其直接结果是儿童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对于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

在幼儿英语的学习中, 是紧贴实际的自然习得, 教师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 学英语结合到说唱表演, 课堂充满稚气的欢笑声;学英语还渗透到日常生活, 课间喝水都英语对答;学英语融入到幼儿阅读, 英语幼儿读物每周可以借回家里看;学英语扩展到家庭环境里, 每天到家都放原版卡通DVD, 家长尽管去做你自己的事, 荧屏英语自然对孩子耳濡目染。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积极愉快地学习口语, 形成初步的语感,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为幼儿进入小学、初中认读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国内学前双语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学前双语教学实践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教材和教学模式上。关于学前英语教材的建设方面, 目前市场通用的教材有“幼儿英语”、“快乐儿童英语”、“洪恩英语”、“幼儿园英语主题教育活动”、“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新概念英语”、“维克多英语”、“浸入式英语”、“TPR英语教材”目前学前英汉活动的整合存在三种典型模式:一是以英语活动材料为基础相互整合, 从该英语材料中挖掘对幼儿发展有价值并符合幼儿兴趣的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二是用英语组织活动, 借鉴主题—领域活动设计的思路, 以主题—领域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设计和组织活动, 并用英语来组织和实施部分领域活动;三是以主题整合英汉活动, 按照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 以主题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活动内容的设计主要取决于主题发展的需要, 使用英语还是汉语并不在设计活动时考虑, 而在活动实施阶段考虑。

四、怎样开展学前双语教育

对于开展学前双语教育, 每个幼儿园的方式都有不同, 有的是每天集中一次进行教学, 有的是每周安排一到两次集中教学, 有的是采取随机的方式, 有的是将双语教育贯穿于幼儿每天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双语幼儿园提供幼儿一个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每周一次的兴趣活动, 而真正做到实用英语, 让幼儿能学到对自己今后的英语学习有用的教育。英语教学的目的应服从于幼儿教育的总目标, 即提高幼儿语言方面的交往水平, 为培养一个全球人打下基础。这是由于对于双语教育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针对这种现状, 有几个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首先, 改变教师观念。教师在双语教育过程中有重大教育意义。在师资的培养建设方面, 教师除了要有基本的幼儿教师的素养之外, 还要了解语言学中语言习得的一些理论和教学法, 同时教师在汉语和第二语言方面的造诣也要比较高, 尤其是第二语言方面, 要具有能流利地使用英语教学。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 能够针对幼儿的心理和特点, 采取针对性地采取方法进行双语教学。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双语环境和氛围, 在轻松有趣的状态中幼儿可以轻松习得双语。

学前数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第9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数学,审美教育

美国有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不求助于美学而仅仅在一种逻辑的术语中是不可能理解、喜欢数学活动的。”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要能够理解并喜欢数学活动就需要借助于“美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幼儿常常表现出“数学没意思”“数学不好玩”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为什么他们不喜欢数学呢?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将数学中所蕴涵的美学因子充分地挖掘出来, 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们, 从而让幼儿们获得愉快的体验。

一、数学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幼小的心灵充满着对美的向往, 只要能够让幼儿发现数学中充满着美, 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就会萌发出爱、愉悦和对数学的兴趣, 就会觉得数学活动是好玩的、有趣的、充满着美的绚丽光彩。

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是美的学问。”数学是一门科学, 自然有它的美。数学的美, 表现在数学概念的统一性、严谨性, 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 数学命题和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 数学图像的具体性、规范性, 以及数学理论的逻辑严密性、颠扑不破, 简直像一张严整完美的图画。可见数学的美无处不在, 多种多样。在学前数学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 不仅仅能够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还能够让美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埋下美丽的种子。

数学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了美的真谛, 它的一切都充满了诗的要素。数学的博大为幼儿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自由遨游的广阔空间。它的美是纯洁无暇而又舒畅的。我们教师要能够为幼儿开启那扇通往数学美的大门, 让数学美的光芒洒遍幼儿那幼小的心灵, 那么幼儿就再也不会感觉数学是枯燥无味的, 而是处处充满着美的。

二、数学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美

在传统观念中, 对数学内容的认识只停留在思维发展的价值, 而忽视了数学内容的美学因素。只要有数学存在的地方就一定存在着美。只是我们现在还缺少能够发现数学美的眼光。因此, 作为一位学前教育者, 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将这些数学美挖掘出来, 并将它们展现在幼儿眼前, 让他们从小就能够感受到数学美, 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人格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将数学美呈现在幼儿面前, 使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地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 使幼儿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能力在教师的诱导下获得发展。

总的来说, 数学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 等。教师必须要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这些数学美的特征,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们开展各种审美活动, 在审美活动国利用这些美的特征来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美。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是客观世界中各种数量关系与空间结构的高度统一和抽象。在经过抽象后的数学形式总是可以在不同的范围内为人们呈现出最简单的形态。一个圆圈就能代表所有的圆形物品;一个数字可以代表对应数量的所有物品, 而这些最简单的形态则是数学简单美的真谛, 我们要让幼儿们认识到这种简单美, 从而激发他们的美感。同时, 数学的简单美还体现在通过数学方法能够将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简单化, 能够将一个困难复杂的问题用一个简单的答案进行回答, 那么这就是一个美的解答。

数学的对称美, 则指的是物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匀称与对称等。大自然中具备对称美的事物有许许多多, 如枫叶、雪花等等, 对称本身就是一种和谐、一种美。而幼儿的学前数学教学内容中则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对策美, 如各种轴对称图形 (圆, 正方形等) , 时间的周期性与节奏等, 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对称图形则是对称美的最直接的展示。

数学中所包含的和谐美则主要是体现数学形式在不同层次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例如“黄金分割”现象, 这就是对和谐美的完美诠释。这种美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之中, 其中有很多都与幼儿们的生活、学习和游戏有关, 教师在教学和带领幼儿们做游戏的时候, 要注意引导幼儿们去发现并感知这种和谐美。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所蕴涵的美

通过数学教育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不仅仅是需要从教学内容中发掘, 还需要将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进行审美化。学前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美是通过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有序性和节奏性等几个方面体表现出来的。

完整既是美。教学过程的完整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能够被有机的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与不美, 分别就在于原来零散的因素是否结合成统一的整体。”不难看出只要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能够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那么它就具有完整美。因此, 在幼儿的学前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 对构成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因素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不仅仅是它们内在的联系。最后教师将这些因素以形式美的法则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数学中的有序美则主要强调的是教学过程的层次性。有序的教学过程不仅仅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明晰化, 还能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更加轻松, 幼儿在感受到美的同时更加能得到愉悦的体验。因此, 在每一次上课之前, 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计划安排, 活动如何导入、如何对内容进行展开、如何收尾等。教师必须对这些进行合理的安排, 要体现出有重点、层次分明、过渡衔接自然、层层递进。

四、教师美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关键

要能够触动幼儿美的心弦, 首先就要求教师的心中能有一篇美的乐章。只有教师能够奏出美的乐章, 幼儿才能够直接得到美的享受, 接受审美教育。

教师主要通过教学风度来为幼儿展现出自己的教师美。教师的风度是教师的德、才、貌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是对一个教师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综合评价。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等是幼儿的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幼儿直接看到的就是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等。因此, 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就必须要先从教师自身出发。只有教师自己的言谈、举止、仪表等符合了美的要求, 才能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幼儿带来无限的鼓励, 特别是眼神。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 透过眼睛, 教师能够与幼儿们进行心灵层面的对话。教师要让幼儿感觉到自己的眼睛在“说话”。当幼儿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 教师要让幼儿看到自己鼓励的眼神, 当幼儿从教师的眼睛中读出鼓励、安慰和帮助后, 他们就能够获得极大的鼓励、身心愉悦。

总之, 数学之美无所不在, 它在很多地方都体现出美的真谛。幼儿园应该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教育活动, 使幼儿感受数学的博大, 能够在其中自由地遨游不息, 充分感受数学美, 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

参考文献

[1]高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审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 2007 (1) .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问题浅析 第10篇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不难看出: 1其具体内容与组织形式仍旧较为单一, 通常仍旧通过集中实习委托形式以及分散形式进行。安排实习的时间不足。2实习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基本功仍旧不够过硬, 无法掌握丰富的设计教案能力, 语言表达欠缺合理性, 无法良好地制作教具, 不具备综合型弹唱、创编舞蹈技能的能力。一些实习生在进行教育实习阶段中, 不能契合幼儿心理特征, 进而导致了一定的沟通障碍问题。3理论以及实践无法统一, 实习生不能对各类教育现象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4在实习总结评价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欠缺性。即较易受人为左右, 指导教师、实习学校的不同均会导致评定成绩的不同, 有失公平。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科学策略

1.提升教育实习课时比例, 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过程中, 实习生对自身基础教学技能的验证以及全方位地体验实际教学生活, 均需要充足时间的保障。为此应进一步扩大教育实习的课时比例, 令教育实习全面渗透至教学计划的全阶段中。大一阶段可引导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 在大二阶段可安排学生在幼儿园展开教育见习, 在大三阶段可引导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而进入大四阶段则应组织集中性的实习任务, 进而令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幼儿园现实状况紧密结合起来。

实习生作为教育实习的核心主体, 应树立正确的态度, 意识到教育实习环节的核心重要性。实习生应在实习前做好充足准备, 将该过程作为校验自身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 应强化耐力以及适应力的训练。例如, 利用假期时间引导学生深入幼儿园参观实习, 进行细致全面的了解, 提升学生的适应性。在校期间, 学生应有效应用各类资源, 学习理论知识, 提升专业素养; 应扩充知识面, 进而有效应对实践工作中的突发状况。因此, 实习生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还应重视不同领域专业技能的锻炼。应注重各类知识间的有效联系, 做好充分准备。另外, 实习生应注重综合艺术技能的学习, 例如唱歌、琴棋书画、舞蹈、讲故事等。 同时应强化语言表达技能、组织能力以及游戏编创能力的锻炼。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幼儿园实践工作, 展示自我才能, 实现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

2.丰富实习内容与组织形式

为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效果, 应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 丰富组织形式。在知识教学层面, 应增加实用性内容, 例如, 幼儿园教学法、游戏设计引导、活动安排、卫生保健等。 另外, 还应扩充素质训练内容, 如人际交往、教学礼仪、心理健康教育等, 令学生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道德观。能力训练环节应优化艺术技能训练, 配备齐全的实习用具设备。

课程组织形式安排上, 应引入虚拟场景训练模式, 开创更加真实形象的实习教学环境。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将形成丰富体验, 并产生不同的问题, 进而可激发其智慧, 学会如何应对突发状况。

3.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

对于评价内容层面, 不应单纯地将完成实习之后学生上交的文字材料视为唯一标准, 而应注重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如实习态度、职业情感、不断进步的空间等对于考核管理以及评价主体层面, 应将学校评价作为核心主体, 开展实习单位评估以及实习生自我评价。另外, 应将实习生在实习阶段中的成绩同其取得的学分以及毕业证书有效的联系挂钩, 进而令学生真正地重视教育实习。学校应合理地制订综合评估量表, 提升评价管理可执行性。

总之, 为提升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 只有重视教育实习环节, 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方能优化教育实习效果, 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使其在未来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工作, 实现全面升华。

摘要: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以期对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提升学生的实习能力, 使其实现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时比例,实习评价,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文娟.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版) , 2009 (3) .

学前双语教育探究 第11篇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

二、学前双语教育的可行性

幼儿具有外语学习的生理、心理优势。6岁前儿童具有外语学习的生理优势已得到大量科学研究证实。《试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一文中介绍了1996年美国康奈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该文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其储存在“布洛卡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储存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因此,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也较难形成基于“布洛卡区”的语感。??幼儿具有外语学习的心理优势表现在:儿童的集体认同感较成人弱,他们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语言交流。

幼儿双语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无疑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孩子接受学前的“双语”教育,给孩子展示出来的是另一套与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孩子的天性是富有好奇心的,对于不同于母语的语言会特别感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更加有热情地学习外语,而且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儿童的多种语言经验,学习外语的本身,就增加了幼儿掌握语言的总量。另一方面,通过接受双语的学习可以使儿童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其直接结果是儿童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对于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

在幼儿英语的学习中,是紧贴实际的自然习得,教师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学英语结合到说唱表演,课堂充满稚气的欢笑声;学英语还渗透到日常生活,课间喝水都英语对答;学英语融入到幼儿阅读,英语幼儿读物每周可以借回家里看;学英语扩展到家庭环境里,每天到家都放原版卡通DVD,家长尽管去做你自己的事,荧屏英语自然对孩子耳濡目染。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积极愉快地学习口语,形成初步的语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幼儿进入小学、初中认读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国内学前双语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学前双语教学实践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教材和教学模式上。关于学前英语教材的建设方面,目前市场通用的教材有“幼儿英语”、“快乐儿童英语”、“洪恩英语”、“幼儿园英语主题教育活动”、“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新概念英语”、“维克多英语”、“浸入式英语”、“TPR英语教材”目前学前英汉活动的整合存在三种典型模式:一是以英语活动材料为基础相互整合,从该英语材料中挖掘对幼儿发展有价值并符合幼儿兴趣的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二是用英语组织活动,借鉴主题—领域活动设计的思路,以主题—领域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设计和组织活动,并用英语来组织和实施部分领域活动;三是以主题整合英汉活动,按照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以主题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活动内容的设计主要取决于主题发展的需要,使用英语还是汉语并不在设计活动时考虑,而在活动实施阶段考虑。

四、怎样开展学前双语教育

对于开展学前双语教育,每个幼儿园的方式都有不同,有的是每天集中一次进行教学,有的是每周安排一到两次集中教学,有的是采取随机的方式,有的是将双语教育贯穿于幼儿每天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双语幼儿园提供幼儿一个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每周一次的兴趣活动,而真正做到实用英语,让幼儿能学到对自己今后的英语学习有用的教育。英语教学的目的应服从于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即提高幼儿语言方面的交往水平,为培养一个全球人打下基础。这是由于对于双语教育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针对这种现状,有几个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首先,改变教师观念。教师在双语教育过程中有重大教育意义。在师资的培养建设方面,教师除了要有基本的幼儿教师的素养之外,还要了解语言学中语言习得的一些理论和教学法,同时教师在汉语和第二语言方面的造诣也要比较高,尤其是第二语言方面,要具有能流利地使用英语教学。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能够针对幼儿的心理和特点,采取针对性地采取方法进行双语教学。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双语环境和氛围,在轻松有趣的状态中幼儿可以轻松习得双语。

其次,改变幼儿园双语教学安排。双语教育应当贯穿幼儿每天活动的始终,这样才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才能有效地习得双语。同时母语即汉语和第二语言的客场安排要合理适量。

[基金项目:2015年7月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学前双语文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编号HB15JY021)]

学前双语教育问题探析 第12篇

问题一:对双语教育理解的偏差

有些幼儿园仅仅开设了英语兴趣班, 或强化了英语教学, 就冠名为“双语”幼儿园。这是对“双语教学”定义的理解模糊不清造成的。那么, “双语教学”的定义是什么呢?《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儿童的外语或第二语言, 通过教学和环境, 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 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2]

因此, 学前双语教育不是为了简单地教授几个单词、几句短语, 也不仅仅是每周集中一次或两次来专门地学习英语, 它不是一种学科教学, 也不是全英语教育, 更不是汉语和英语的简单相加。

1. 合格双语师资匮乏

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制订教育计划, 选择教育内容, 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组织活动, 并通过双语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有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 能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正确示范, 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

目前幼儿园主要的三种双语师资 (即本园教师、外聘英语教师、外籍教师) 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本园教师中大多幼儿教师用双语进行教学的能力有限, 虽然她们注重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她们设计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喜爱, 但却很难体现双语教育自身的特点。而外聘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 虽然他们的英语基础扎实, 语音比较规范, 但他们普遍不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2. 教师的观念有误

在儿童的英语教学中, 很多教师认为开展幼儿英语教育的唯一目标是让幼儿能说英语, 并且说标准的、完整的英语。这个目标的设置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强调儿童能输出的语言的量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以至于不断地逼迫儿童说英语, 同时不断地为儿童纠错, 并严格地要求儿童说完整的句子。这样做的结果是严重伤害儿童的积极性, 最终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在儿童的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该把情感目标作为其最重要的目标, 让儿童在快乐的体验中学英语, 并且还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成长特点, 循序渐进, 不可急于求成。

3. 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习得的第一条件是需要大量听的机会,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造充分的听的机会,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是促使儿童学好语言的最有效途径。[3]就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状况来说, 目前的教师英语输入有这样两个问题: (1) 教师的英语输入数量不足。其中部分的原因是受教师英语水平的限制, 另外也有教学观念和方法问题造成的英语输入问题。 (2) 教师的英语输入质量不高。一些中文式英语, 目前在我们的幼儿英语学习中大量存在。幼儿主要是通过模仿大人的语音、语调来习得语言。在目前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中, 很多教师的语音语调不合格, 致使其所教的学生上学后发音不准又难于纠正, 甚至还不如未学过英语的孩子好教, 这无疑给以后的英语教学带来极大困难, 更阻碍了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

4. 教师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 全盘拒绝母语。许多英语教师从一开始就强调不能说母语, 教师自己不说母语, 也不许孩子说母语, 而事实上是很难办到的。教师应该对幼儿使用母语或混用语采取宽容的态度。当然, 教师应尽可能用更简单的英语或联想的方法来解释, 或者利用非语言行为, 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在这一切都不能奏效的情况下, 适当地利用母语来达到目的,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学研究认为, 拥有两种语言的儿童其实只有一个上位的概念系统 (儿童对外界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和建构) , 但有两个语言加工系统, 这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因此。在选择幼儿园英语教育内容时, 不仅应当考虑前后活动在英语语言点上的联系, 而且应当考虑英语活动内容和汉语活动内容与幼儿当时的生活发生必要的联系。

(2) 教师没有为幼儿创设充分的英语语言环境。大部分幼儿英语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 而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交流工具和手段,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获得与他人用这种语言交流的能力。因此, 要学会一门外语, 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大量的英语教育实践成功的经验证明:只有让幼儿在运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因此, 要在语言学习中并用艺术、戏剧、音乐和舞蹈等符号手段, 这样不仅有利于儿童语言的认知学习, 而且有利于其他相关领域内容的学习。总之, 双语课程要有利于幼儿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掌握, 同时能够促进他们认知、表达、情感、交际等方面的发展。早期教育机构要为幼儿提供学习语言的各种机会和资源。

问题二:学前双语教材鱼龙混杂

目前幼儿园使用的双语教材相当繁杂, 教材不仅多样化, 而且参差不齐。许多教材的编写并没有很好地照顾到儿童心理的发展, 常常是由几个相互联系不大的单元组成, 这样的教材浅显, 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这种繁多而欠统一、各具特色而缺乏高度权威性的状况, 使双语教育刚刚起步、尚未成熟的许多幼儿园感到困惑 (家长亦同样困惑) , 许多幼儿园在教材使用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跟风现象。同时, 短期的培训也很难完全把握教材的整个体系, 所以即便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 也不能保证它的正确和规范使用。好的教材一定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编排具体的教学内容, 并在教学内容中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 同时幼儿英语教材应配有相应的磁带和以动画形式为主的VCD, 这样才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4]

综上所述, 虽然学前儿童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潜能,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顺利地学好第二语言, 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全方位的努力, 发挥教育合力, 才能解决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还孩子们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第二语言, 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享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Gleason J B.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M].5th ed.Boston:Allyn Bacon, 2000.

[2]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 (4) :132-135.

[3]赵寄石.赵寄石学前教育论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570-576.

上一篇:西沙群岛下一篇:明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