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泥质量管理

2024-06-13

水利工程水泥质量管理(精选12篇)

水利工程水泥质量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水泥,质量,管理

1 水泥的选用

由于不同品种的水泥在性能上各有其特点, 因此在应用中就应该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建筑物的特点及混凝土所处的部位, 选用适当的水泥品种, 以满足不同工程的不同要求。

1.1 水泥标号的选用原则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来考虑, 高标号的水泥适用于配制高强度的混凝土或对早强有特殊需要的构筑物, 低标号的水泥宜用于配制低标号的混凝土或砌筑砂浆。一般当水泥的强度为混凝土强度的1.5~2.5倍时较为适宜, 也比较经济。

1.2 如水库坝面、建筑物溢流面、有耐磨性及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 标号不低于42.5号;大体积建筑物的内部、位于水下、作基础的混凝土应选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添加粉煤灰;某水库环境水有硫酸盐侵蚀, 则选用高抗硫酸盐42.5/52.5水泥;其它一般条件下的普通混凝土均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42.5或复合硅酸盐水泥32.5号。

2 水泥的贮运

2.1 水泥的运输与保管最重要的是防潮或混入杂物。由于水泥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受潮变质使强度降低, 且在正常贮存条件下水泥每天强度损失率为0.2%~0.3%, 因此在库存时要通风防潮且不宜存放过久, 在运输时要遮盖防潮防雨且不同品种和标号的水泥要分别贮运, 不得混杂。

2.2 每一车水泥必须带有相应的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 到工地现场收货时要认真查验核对, 保证实物与票证一致。

3 水泥的质量管理

水泥的供应数量及质量主要由建设单位的材料设备管理处主持、协调、调运、检查、管理。

3.1出厂质量保证

水泥厂家必须保证每车或每批次的水泥在出厂前各项检验及指标是合格的, 符合国标要求:普通硅酸盐水泥必须符合国家水泥标准GB175-2007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必须满足GB748-2005国标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中热硅酸盐水泥必须满足GB200-2003国标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复合硅酸盐水泥执行GB12958—2007。出厂时随车附带出厂检验报告 (有3天抗折/抗压强度值或出磨预测值) 及合格证。

3.2到货质量检查

运到工地的水泥由材料设备管理处驻工地人员查验、核对、登记、派发。

质检单登记表一式四份:一联收货项目组留存备查, 二联随出/入库票据月底转交计财处, 三联随质检单月底转交材料处档案室整理归档, 四联转交中心试验室为抽检提供参考。

质检单登记表对水泥的来路去向记录详细, 对水泥质量可以逆追踪。

3.3施工单位质量自检

运到工地的水泥, 施工单位按每批次进行复验。对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3.4工程质量抽检

建设单位中心试验室根据实际到货量按批次的10%进行抽检, 在质量月报中反映检测结果, 随时监督质量状况。

建设单位材料设备管理处对有异议或争议的质量问题再抽检作为仲裁检验;联系、协调、处理有关质量事宜;不定期对各水泥供应厂家进行质量检查 (见表1) , 全面了解掌握质量信息;督促厂家及时报送水泥28天补报单并核对粘贴、整理归档 (见表2) , 建立完善的质量档案, 为各施工单位做好查印、发放、登记工作, 为工程建设提供完整的材料质量原始档案。

质量检查一览表是对整个供货合同期内有关质量的检查监督, 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对有异议的质量事项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落实, 全面了解掌握质量状况。

水泥检验报告单核对表是先做好3天报告单的整理、记录, 再对应核对28天报告单, 这样不会遗漏, 质检资料才能完整成套。

4 结语

重视质量, 从基础抓起很有必要。纵观已竣工验收的多期工程项目, 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水泥的质量管理必不可少, 为竣工验收提供了完整规范的基础资料原始档案, 为查缺补漏提供依据, 从而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合格或优良。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水泥质量管理 第2篇

(1)对于造孔与下套施工工序,施工人员针对砂砾石造孔采用了砂砾石清水造孔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利用金刚石钻头单管清水进行钻进。因局部孔段存在砂砾石松散的情况,造孔的进水量应设置较小。对于发生的塌孔问题,应采用弹簧钻头进行孔内掉块的打捞,以实现干钻。此时,下套应与心墙的造孔同步进行,并采用砂砾石地基灌浆创新技术中的下套止水止浆法。如此,接触段的灌浆,套管与接触面的距离应在0.3~0.5m之间。当灌浆施工结束后,应将套管打下至地基面[4]。

(2)对于灌浆材料的选用,应根据先导孔的施工实际情况,在不同的透水率范围内选用不同的灌浆材料。此时,相关人员应不同透水率的范围内选用不同的灌浆材料,如此,当其中一排序孔结束后,就可对第三道序孔进行施工调整,即通过增加浆液的注入量,来提升帷幕施工的质量效果。而在进行第二排孔的施工时,应根据第一排孔的施工情况,对灌浆材料与透水率的作用范围进行调整,以提高灌浆作业质量。

(3)对于灌浆段长的确定,其接触段段长应控制在2m,且段内应包含心墙土与地基两种介质。由此,可判断砂砾石层的缩短段长能够提升灌浆的质量效果,即通过砂砾石松散的程度,控制在2.0~3.0m之间。而基岩段长,针对其松散程度,则应控制在5.0~6.0m之间。

(4)灌浆压力的控制,如,对于接触段的灌浆施工,应根据先导孔试验情况来进行确定灌浆压力,但最大不应超出最大全压力。经分析,当完成两项工序施工后,第三项序孔的灌浆压力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提升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每段的灌浆压力,应在原设计压力的基础上增加0.05MPa,以为水泥浆液更好地扩散提供条件,进而保证水泥灌浆防渗帷幕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与整体性[5]。对于钻孔施工作业出现的异常现象,施工质量控制人员应按照规范标准与实际建设情况进行处理。如,工程处在岩石溶蚀裂隙较发育的情况下,基于发现的灌浆无回浆问题,应采用0.8:1:1,或是0.6:1:1的水泥砂浆来提高灌注作业的质量。此过程,技术人员可通过掺入3~5%的水玻璃,来强化灌浆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灌入水泥单耗量在200~250kg/m之间,且灌浆质量效果仍不突出的情况,灌浆作业人员应通过低压、限流或是分级升压等措施,来将注入率控制在既定的要求20.0L/min范围内。而当灌入水泥的单耗量在300~400kg/m之间,灌浆效果不明显的处理,应采用间歇灌浆方法来将每次间歇灌入浆量控制在600~1000L。此时,间歇的时间应严格按照标准控制在10~25min以内。此情况,如灌浆效果仍不明显,质量控制人员应采用待凝方式,即将待凝时间设置在8h以上。如此反复,当灌浆作业达到质量要求后,就可改为纯水泥灌注方式,以完成整个的施工建设内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泥灌浆防渗帷幕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与工程所处的地基结构条件情况进行结合,并将施工质量的控制重点放在:清水造孔与下套止水止浆、灌浆材料选择与灌浆压力的控制。即采用金刚石钻头的单管清水进行砂砾石层的造孔,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采用磨细水泥或是超细水泥,以起到扩大灌浆作业半径与增加水泥灌入量的作用;根据工程不同的地层与先期灌浆孔吸浆量,来及时调整灌浆压力与增强水泥贯入量,进而保证水泥灌浆防渗帷幕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泥灌浆防渗帷幕的工程施工质量,进而提高水库大坝运行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雄.大岗山水电站帷幕灌浆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探讨[J].人民长江,,48(S2):200~243.

[2]彭兆强.浅析帷幕灌浆技术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1):106~107.

[3]崔秀玲.某电站帷幕灌浆工程超细水泥试验成果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03):44~46+53.

[4]马志登,陈建有,郑雄伟.超细水泥帷幕灌浆在某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41(S1):351~352.

水利工程水泥质量管理 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成为各种工程项目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各种不良土质地基施工中,其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更为明显,在整个施工项目中都有着不可替代和忽视的作用与意义。

1.水泥搅拌桩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由于其本身存在的诸多优势而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成为整个工程领域中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环节,也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最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环节。

1.1概念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是一种在施工的过程中以水泥作为主要的固化剂桩体,并通过配有专门和专业性的深层搅拌机械和钻头进行在软土地区的深层进行固化加固以及施工控制,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更是一个强制搅拌的过程,使得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形成一种硬度高、强度好、整体性能高的工作模式,这种施工方法的选择在软体地基的处理工作中效果较为明显和显著,特别是在水流水电工程的软体地基处理中,更是最为关键和重要,施工施工优势较为明显。

1.2分类

在目前的水泥搅拌桩施工中,按照其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可以分为湿法搅拌技术和干法搅拌技术两种。其中湿法搅拌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施工的过程中以水泥为主,根据水泥浆进行搅拌和均匀涂抹,从而使得整个工程中形成一种易于搅拌和处治的工作模式,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水泥的硬化时间较长。而干法施工则是通过在施工的过程中以水泥干粉为主,利用软土地基之中本身存在的水分为主来进行搅拌,从而使得其随着水泥的硬化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硬度好的土壤结构,以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施工质量要求,但是这种施工方法的应用中对于搅拌的要求控制极高,一旦出现搅拌均匀欠佳,那么其整体性也很难达到预计目标,因为其在工作中是一种无法重复搅拌的环节。

2.水泥搅拌桩在某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在目前的建筑项目中较为常见,其是整个施工领域的核心重点所在,更是工程项目中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部分。由于水利工程的社会特性和巨大的社会发展功能要求,使得其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但是就多年的水利工程施工经验总结而言,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质量和技术不合理造成的质量缺陷较为常见,严重的影响了工程功能的发挥,甚至是造成整个工程质量出现了一定的隐患。

2.1工程概况

某供水枢纽工程库区附属工程,工程为V等,主要建筑物为5级,按抵御相当于10a一遇的设计洪水设防。护岸挡墙采用扶壁式钢筋砼结构形式,平均墙高10.60m。护岸挡墙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按岩土层的成因,组成岩土层的成分、颗粒粒度、沉积韵律及塑性指数,在钻孔控制范围内,将地基土分为6个层次,自上而下分为:①人工填土;②黏土、壤土及砂壤土;③中细砂;④淤泥和淤质土;⑤残积土层及全风化岩;⑥强风化岩。

2.2施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

2.2.1施工准备及场地平整

(1)应修好施工机械进场的便道。

(2)供电设施应齐全。在施工现场,应配备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2.2.2施工放样

首先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准确地放出施工段落的起始桩位及边线位置,然后用钢尺按设计要求的桩距用竹签在施工范围内标示出桩位(一般按正三角形布置)。

2.3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2.3.1工艺性试桩

在工程位置大面积施工之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水泥搅拌桩成桩试验(一般不宜少于5根),汇总试桩结果应得到以下要求及相关技术参数:①满足设计水泥用量的各种技术参数,如钻进速度、搅拌速度、提升速度等。②确定“四搅四喷”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测量放样→桩机就位→制备水泥浆→第一次预搅下沉→第一次提升喷浆搅拌→第二次搅拌喷浆下沉→第二次提升喷浆搅拌→成桩结束。

2.3.2制浆质量的控制

按设计给定的水灰比(水和水泥按重量比严格控制)在制浆罐中进行拌制,备好的浆液还应不停地搅拌,使其均匀稳定,不得离析或停置时间过长,超过2h的浆液应降低标号使用;浆液倒入集料时应加筛过滤,以免浆内结块,损坏泵体。

2.3.3泵送浆液质量的控制

泵送浆液前,管路应保持潮湿,以利于输浆。泵送浆液过程中,泵的压力必须足够和稳定,供浆必须连续,拌和必须均匀。如遇到浆液硬结堵管,必须立即拆卸输浆管道,清洗干净。

2.4施工后的质量检测控制要点

2.4.1桩的质量检测

(1)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测。

施工单位按照5%的检测频率,在成桩1~3d内,采用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测桩身的强度。根据贯入30cm的锤击数来判定桩上部强度是否合格。检测出来的锤击数如大于等于设计给定锤击数,则认为桩的上部强度合格;否则,则认为不合格。

(2)抽芯取样检测。

在成桩28 d后采用抽芯取样检测,可反映出该搅拌桩整体喷浆均匀情况,桩身的长度、强度和完整性。

2.4.2桩的质量评定

(1)单桩评定。

第一类桩:①桩长、桩径满足设计要求,整体喷浆均匀,无断浆现象。②复搅段的桩芯完整且连续,呈柱状,复搅段以下,能取出完整的柱状芯样。③桩身上、中、下段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④所取芯样的柱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大于80%。

第二类桩:①桩长达到设计要求,整桩喷浆局部不均匀,但无断浆现象。②复搅段的芯样大部分完整,呈现柱状,可制成等高试件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局部松散呈块片状;复搅段以下,能取出芯样,芯样不完整,呈可塑状。③复搅段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复搅段以下有一定的强度。④所取芯样的柱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大于65%;当取芯率小于65%时,标贯击数须大于设计要求。

(2)复合地基承载力评定。

复合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4.3综合评定

单桩评定都是第二类桩以上,其中第一类桩占85%以上。且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其他指标合格时评定为优良;单桩评定都是第二类桩以上,其中第一类桩应占60%以上,且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其他指标合格时评定为合格。

3.结束语

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 第4篇

1 水泥搅拌桩施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

1.1 施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水泥搅拌桩施工前期, 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对周围地质进行勘测, 根据勘测结果加大水泥搅拌桩的加固力度, 根据搅拌桩的具体施工分析, 充足的准备好施工中用到的原材料, 并且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施工现场的机械质量检查等等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1.1 施工前期原材料质量控制

(1) 水泥搅拌桩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水泥, 因此在对水泥进行选择时应该慎重选择。由于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在建筑实施时工作人员应该选择水泥品质优等、质量上乘并且符合实际施工要求的水泥进行施工。在水泥正式投入使用之前, 质量检查人员要对水泥进行更加系统的抽样检查, 原材料的检验工作, 水泥坚持既有质保单, 又经复试合格, “两单”俱全方可使用。确保水泥在使用过程中质量是符合标准的。施工前做好水泥掺合量工作, 施工中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其次, 在水泥购买数量上应该严格按照工程所需要的量购买, 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

(2) 关于施工用水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 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HCO-Nao Ca淡水, 对施工用水的质量的要求是:矿化度必须小于0.3g/L;水质中所含有的带有侵蚀性质的CO3含量不允许超过国家的规定标准, 以免CO3含量过高, 实际施工时对水泥材料产生侵蚀作用。

1.1.2 施工前的场地质量控制

在进行水泥搅拌桩工程施工时, 要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场地检测与平整度控制。最好、最符合水泥搅拌桩的施工现场是平整度较高。水泥搅拌桩施工场地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1) 对现场进行整体的规划, 相应的施工地方地段应进行平整工作, 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施工机械操作时的平稳。另需确保施工机械进、出场的安全以及运行顺畅。 (2) 施工现场所需要的电气设备要齐全, 并且按照现场的要求做好设备的保护措施。 (3) 对施工场地进行清障, 一些障碍物 (无论大型、小型及地下管线) 的存在都可能造成施工不能够正常进行, 甚至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要使施工场地平整、干净, 对于地下的一些石子或埋线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 即使是现场上方的一些高压线等障碍, 要将其作为危险施工场地, 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使工作人员尽量避开高压线进行工作。

1.1.3 施工机械的检查和控制

桩机质量检查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 检查桩机的钻头, 查看钻头的直径、钻杆的长度是否满足桩机的设计施工要求; (2) 其次, 检查桩机中用于输送水泥浆的导管质量是否可靠, 检查其导管运行时是否会出现漏浆、堵塞等情况; (3) 再次, 检查现场备用发电机与桩机之间的电路是否有连接, 且保持着接通状态; (4) 最后, 根据桩机的运行状态, 大致调整好桩机机身的竖直度, 使桩机进入待工作状态。

2 水泥搅拌桩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水泥搅拌桩施工时对于桩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搅拌桩的质量是否有保证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因此, 对桩进行制作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固, 保证工程质量。

2.1 工艺性试桩

在工程位置大面积施工之前, 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水泥搅拌桩成桩试验, 汇总试桩结果应得到以下要求及相关技术参数:

(1) 满足设计水泥用量的各种技术参数, 如钻进速度、搅拌速度、提升速度等。

(2) 确定“四搅四喷”施工工艺流程。

2.2 制浆质量的控制

按设计给定的水灰比在制浆罐中进行拌制, 备好的浆液还应不停地搅拌, 使其均匀稳定, 不得离析或停置时间过长, 超过2h的浆液应降低标号使用;浆液倒入集料时应加筛过滤, 以免浆内结块, 损坏泵体。

2.3 泵送浆液质量的控制

使用泵送浆液时, 要保证送浆管道潮湿, 否则会影响送浆的速度。送浆时, 泵的压力要充足, 以备长时间连续性的供浆, 对于浆的搅拌必须均匀。

2.4 桩长的控制

对于桩长的控制应该采用高科技电子自动记录, 每台桩机设备都具备记录仪器。开钻时自动打开仪器进行记录, 保证钻入深度与桩长相符合。

2.5 桩机操作的控制。

(1) 柱机对位后, 精调桩身竖直度, 使搅拌轴保持垂直。 (2) 启动搅拌钻机, 钻头边旋转边向下钻进。同时, 启动压力泵工作, 边钻进边喷浆。 (3) 钻至设计标高后停钻, 关闭搅拌钻机, 钻进结束。 (4) 再次启动搅拌钻机, 钻头呈反向边旋转、边提升、边喷浆, 使土体的水泥浆进行初步拌和。

3 水泥搅拌桩施工后的桩的质量评定

第一类桩: (1) 桩长、桩径满足设计要求, 整体喷浆均匀, 无断浆现象。 (2) 复搅段的桩芯完整且连续, 呈柱状, 复搅段以下, 能取出完整的柱状芯样。 (3) 桩身上、中、下段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4) 所取芯样的柱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大于80%。

第二类桩: (1) 桩长达到设计要求, 整桩喷浆局部不均匀, 但无断浆现象。 (2) 复搅段的芯样大部分完整, 呈现柱状, 可制成等高试件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局部松散呈块片状;复搅段以下, 能取出芯样, 芯样不完整, 呈可塑状。 (3) 复搅段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复搅段以下有一定的强度。

第三类桩: (1) 桩长达不到设计要求。 (2) 桩体喷浆不均匀, 有断浆现象。 (3) 复搅段的芯样松散无粘聚, 大部分呈块片状, 不能制成等高试件。 (4) 复搅段以下呈软塑、流塑或取不出芯样。 (5) 所取芯样的柱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小于65%;且标贯击数小于设计要求。第一类为优良桩;第二类为合格桩;第三类为不合格桩。

4 总结

水利工程水泥质量管理 第5篇

1、为加强对“统一质保书”的管理,“上海市建设工程通用硅酸盐水泥质量检验报告”(以下简称“统一质保书”)由上海市水泥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水泥协会”)统一印制管理,适用于在上海地区销售使用的各水泥生产企业、水泥中转企业(以下简称“水泥企业”)。

2、水泥企业可根据需要凭“备案证明”和“质量诚信手册”(水泥类产品企业)向水泥协会统一认购;“统一质保书”分为电脑版和手写版两种,各水泥企业电脑打印的“统一质保书”右上角有加印的D(字母外有圈),以示和手写“统一质保书”的区别。

3、水泥企业应按GB175—2007通用水泥标准,如实在“统一质保书”上填写各项数据;按规定时间要求,向用户单位及时提供“统一质保书”。

4、“统一质保书”右角的编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由水泥协会编发:其中第一个□由水泥协会按企业类别,分“1”为本市水泥生产企业;“2”为外省进沪水泥生产企业;“3”为水泥中转企业;后三个□□□由水泥协会以水泥企业2009年在上海地区水泥实际销售使用量统一编排。第二部分(即中间部分)□□□□□□□是水泥协会为水泥企业编发的“统一质保书”序号;第三部分(即最后部分)□□□是水泥企业自编码,由水泥企业自行填写。

5、“统一质保书”一式三联,提供给用户的3天检测报告(用白色纸)和28天强度补报(用兰色纸)二联,均印有防伪标记和由水泥协会统一提供的编号。第三联水泥企业留存,“用户联”须按要求盖水泥企业公章或质检部门检验专用章。

6、各水泥企业领用的“统一质保书”编号在使用完毕前,需凭首次申领“统一质保书”时协会发给的“购买手册”,及时到水泥协会申领新的编号,以确保水泥销售供应的延续性。

以上说明如有不详之处,可向水泥协会垂询。

地址:上海市北京东路255号302室邮编:200002

电话:021—63214379、63295243、63231322(兼传真)

上海市水泥行业协会

水利工程水泥质量管理 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大型水利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然而在水利施工项目的质量由于涉及范围较大,存在诸多质量影响因素,在质量监控方面给监理人员带来莫大难度。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水利建设项目中的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监控进行探讨,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施工监理

一、工程概况

某水利建设项目地基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固结性能差等特点,需作加固处理。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桩径为600mm的喷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加固时水泥标号425#,掺量为12%,水泥桩身强度需达到1.5MPa。淤泥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淤泥的物理力学指标

物理力学指标W(%)Y(kN/m3)aV(MPa-1)快剪

位置 C(kPa)

A倒虹吸74.315.72.85.82.6

B倒虹吸83.815.22.674.62.2

C倒虹吸83.815.22.674.62.2

二、监理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地基特点,在在施工前制定了搅拌桩质量控制流程(图1)。监理对流程按“三个控制”的要求执行控制,取得良好的施工质量。

图1 水泥搅拌桩质量控制流程图

(一)事先控制

(1)成桩试验

因设计时在该地区未进行成桩试验,现场监理人员对设计提出的水泥掺量12%能否达到桩身强度1.5MPa。没有把握,同时湿喷水泥搅拌桩的许多技术参数需要通过成桩试验来确定。所以监理部要求承建单位进行成桩试验,以确定以下技术参数:水泥掺量、下沉和提升速度、搅拌速度、水灰比、搅拌次数等。在成桩试验时,监理部会同指挥部、设计院、承建单位共同选定桩位,对成桩的全过程进行傍站,对有关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承建单位共进行了三根桩的试验,采用了不同水泥掺量、搅拌速度、下沉和提升速度以及搅拌次数,最后由承建单位根据成桩试验结果,选定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技术参数,向监理部提交实施性施工方案。

(2)施工方案的审查

监理部在认真分析成桩试验时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施工方案的审查意见。为了使审查意见更加完善,监理部又组织了指挥部、设计院和承建单位有关人员对监理部提出的审查意见进行详细讨论,最终提出:由于该地区淤泥的含水量特别高,12%的水泥掺量难以满足桩身强度1.5MPa的要求,决定将水泥掺量从12%调整到15%;搅拌速度控制在55 ~60r/min;下沉和提升速度控制在1m/min;实行整个桩为四喷四搅而上部1/3为六喷六搅的变参量施工方案;同时要求承建单位提出搅拌桩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尤其是项目部的技术人员要对分包单位的施工实行24h全过程傍站;对现场监理在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如何检查及检查的内容也作了规定;在审查意见中还明确了搅拌桩的监测方法及验收评定办法。

监理部对事先控制非常重视,一般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以及在验收评定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在施工方案审查时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对违反有关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罚条款。

(二)事中控制

(1)测量定位

承建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对桩位进行放样,放样的结果报测量监理,经测量监理复核,方可进行施工。

(2)搅拌桩的实施

攪拌桩由分包队伍进行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监理采用了傍站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检查的内容除了项目部技术人员是否跟班作业外,着重检查水泥的实际用量和成桩的数量是否相对应,因为这是水泥搅拌桩施工中最难控制的环节;同时还检查桩长、水灰比、搅拌速度、下沉和提升速度、搅拌次数、取试块等。除监理人员检查外,指挥部有关人员也进行了多次的突击检查,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三)事后控制

(1)桩端检查

成桩后7d或更长时间(根据施工需要),承建单位进行开挖,监理人员对开挖掘出来的桩端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对桩的成形质量、桩端的搅拌均匀程度进行详细描述、记录。

(2)水泥土的强度试验

根据施工方案审查意见中的规定,对每节倒虹吸或暗渠至少要抽取一组水泥土试块。监理人员对试块的取样和试压进行跟踪检查,保证水泥土强度的真实性。

(3)水泥搅拌桩的动测试验

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水泥搅拌桩要抽取5%进行动测试验。动测结果及时返回监理部和承建单位,目前已动测了129根搅拌桩。

(4)单桩1mx1m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为了保证水泥搅拌桩能满足设计要求,指挥部决定对水泥搅拌桩进行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共选取了三组9根桩,即A倒虹吸一组3根,B倒虹吸二组6根。

三、结论

通过对湿喷深层水泥搅拌桩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经建设四方(指挥部、监理部、设计院及承建单位)共同论据:

(1)每根搅拌桩每米的水泥掺量严格控制在67kg左右,误差未超过规范要求的士5%。

(2)水泥土试块共进行了200余组的试压,试验结果均能满足1.5MPa的设计强度要求。

(3)通过129根水泥搅拌桩的动测试验,结果表明成桩质量较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B倒虹吸下伏地层存在承压水,致使湿喷水泥搅拌桩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后来为了验证承载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在该段进行了二组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4)单桩lm X lm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表明,三组试桩中湾前倒虹吸一组试验荷载为160kPa,其余二组为B倒虹吸,试验荷载为120kPa。试验过程中各级沉降量均很少,三组试验的9根试验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力均能达到设计要求,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9根桩的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成果表

位置最大试验荷载fm(kPa)对应(fm)沉降量S(mm)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kPa)对(fk)沉降量S(mm)

A前倒吸16012.11804.06

16011.17803.13

16010.56803.12

B倒虹吸1204.511601.84

1203.371601.18

1204.601601.76

1204.611601.09

24033.971205.72

水利工程水泥质量管理 第7篇

一、工程概况

某水利工程的等级为V等, 其主要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为5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其抵御洪水的能力较强。在该工程当中, 护岸挡墙是采用扶壁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进行施工, 其墙体高度达到10.6m, 护岸挡墙在地基当中的特征是:按岩土层的成因, 组成岩土层的成分、颗粒粒度、沉积韵律及塑性指数, 在钻孔控制范围内, 将地基土分为6个层次, 自上而下分为:[1]人工填土;②黏土、壤土及砂壤土;③中细砂;④淤泥和淤质土;⑤残积土层及全风化岩;⑥强风化岩。

二、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控制

1 施工准备。要想使得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现阶段, 我国的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施工中, 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施工组织的设计。在对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进行施工之前, 需要做好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这一工作是水利工程开始施工的基础部分, 只要施工组织设计合理, 就能够保障后续施工可以有效的开展, 施工组织规划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水泥搅拌桩整体施工的进度加快。

1.2 施工人员的要求。施工人员是工程开展的重要动力, 施工人员队伍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 因此, 要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人员队伍, 在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施工之前, 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掌握必要的施工常识和技能, 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 而所选择的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 在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之间能够做到密切的配合,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障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

1.3 施工材料的准备。水泥是水泥搅拌桩施工的主要应用材料, 针对水泥要进行有效的水化热控制, 并充分的考虑到水泥的安定性质, 合理的对水泥砂浆进行配置, 避免出现配置不合理的情况, 同时, 要想使得水泥可以保障其搅拌的质量, 就要合理的控制用水量, 严格按照相应的水泥与水的配合比例进行水泥搅拌桩的配置。在施工材料进入现场之前, 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质量检查工作, 只有检验合格的施工原材料才能够正式的进入到现场中。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障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

1.4 施工现场的准备。做好相应的现场准备工作, 就可以有效的保障水泥搅拌桩施工的顺利开展, 以免影响到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相关的施工人员必须要尽可能的保持施工现场地面的干净和整洁, 为车辆和机械设备的运输设定出行车的路线, 以保障大型机械设备可以运输到现场中, 并且保障水泥搅拌桩可以顺利的进行施工。

2 施工放样。利用测绘仪器来对水泥搅拌桩的设定位置进行精确定位, 并且对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标高进行合理的确定, 做好相关的施工放样工作, 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而在进行施工放样处理的时候, 也需要相关的施工人员能够清楚的了解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情况, 这样有助于加快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进度, 保障水泥搅拌桩可以有效的进行施工。然而, 在施工放样处理的过程中, 难免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 而使得施工放样之间出现一定的误差, 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测绘仪器来进行施工放样的精确测量, 并且采用相对应的手段, 来将施工放样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 制浆质量的控制。根据水灰比的标准要求来对水泥以及用水量进行调配, 将水泥以及水加入到制浆罐中, 充分进行搅拌, 同时针对已经制备完成的浆液也要不断的记性搅拌, 使得浆液可以保持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将其静置一段时间, 但是不可以进行离析处理, 静止时间最好控制在2h以内, 如果浆液的静置时间在2h以上, 那么就需要对浆液进行有效的降号处理, 针对浆液进行合理的筛选, 定时对浆液搅拌, 以防浆液中出现块状的凝结物, 从而对泵体造成严重的损坏。

2 泵送浆液质量的控制。为保障泵送浆液的质量, 就需要对泵送浆液管道进行合理的检查, 保持管路面的平整性。在对浆液进行泵送处理的时候, 也需要将泵的压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并保证泵压力的稳定, 浆液的搅拌要保持均匀, 浆液的泵送处理要连贯。如遇到浆液硬结堵管, 必须立即拆卸输浆管道, 清洗干净。

四、施工检测质量控制

在对桩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中, 可以应用轻型动力触探以及抽芯取样的方式进行检测, 施工单位要合理的依据标准的检测要求的, 在桩完成设定后, 静置1d~3d, 然后进行桩柱强度的检测, 在强度检测中, 可以利用锤子来对桩身进行捶打, 以此来判定桩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强度。如果锤击的次数比设计的锤击数多, 那么就说明桩身强度符合施工的要求, 反之, 就是桩身强度不符合施工要求, 这时就需要对桩身进行加固处理。在桩柱完成并静置将近一个月后, 就需要合理的利用抽芯取样的方式进行桩质量检测, 依据检测的结果来对搅拌桩的喷浆情况进行整体的反映。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 要想使得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就需要确保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 在水泥搅拌桩施工的各个阶段, 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 这样才能够使得水利工程得到有效的应用。然而, 就我国目前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来说, 质量控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因此, 就需要相关的人员可以加大对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整体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国的水利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就主要依据工程实例来对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因此, 要在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的各个施工要点上进行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 以此来保障水利工程的有效建设。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 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水泥质量管理 第8篇

1 施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

1.1 施工准备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 它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建筑设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技术人员就要在水利工程施工前, 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而在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中, 技术人员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其一, 对水利工程的施工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的标准和相关的规范制度, 来对其水利工程的施工组织进行设计, 使得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可以如期的完成。

其二, 施工单位在对施工人员进行选择的时候, 一定要坚持“持证上岗”的用人原则, 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严格的要求, 让水利工程可以正常的施工。此外, 施工单位还要对施工人员各方面能力进行适当的培养, 使其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 也可以增强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质量的责任感, 以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设计的标准。

其三,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 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采购人员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选取的过程中, 一定要按照工程施工的要求对其进行选择, 并且在采购的过程中要对施工材料的生产编号、出厂日期、合格证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 尽量避免因施工材料的问题, 而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其四, 在水泥搅拌桩施工前, 技术人员也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要求, 使其保持着一定的清洁度和平整性, 以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 其施工质量不会因周围环境的影响, 而出现质量问题。

1.2 施工放样

为了方便技术人员对水泥桩位的判断, 在工程施工前, 施工人员还要采用施工放样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 从而避免因水泥桩位设置不当而对整个工程质量造成影响。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应用到了水利工程施工放样的过程中, 这不仅大幅度的降低了工程施工放样过程中存在的误差, 还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

1.3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 人们在对水利进行选择的时候, 不仅要对水平的质量、强度以及品种进行严格的要求, 还要对水泥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化热以及安定性进行考虑。避免在水泥砂浆制备的过程中, 出现质量问题, 从而对水利工程的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水泥在进场前, 技术人员就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 在检查合格以后才能进行进场施工。

(2) 为了保障水泥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被侵蚀, 施工人员在对水泥用水进行选择的时候, 也要去对其内部成分进行严格的要求, 必须符合工程施工的标准。

2 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2.1 制浆质量的控制

按设计给定的水灰比 (水和水泥按重量比严格控制) 在制浆罐中进行拌制, 备好的浆液还应不停地搅拌, 使其均匀稳定, 不得离析或停置时间过长, 超过2 h的浆液应降低标号使用;浆液倒入集料时应加筛过滤, 以免浆内结块, 损坏泵体。

2.2 泵送浆液质量的控制

泵送浆液前, 管路应保持潮湿, 以利于输浆。泵送浆液过程中, 泵的压力必须足够和稳定, 供浆必须连续, 拌和必须均匀。如遇到浆液硬结堵管, 必须立即拆卸输浆管道, 清洗干净。

2.3 桩长的控制

采用电子自动记录控制法。要求每台桩机配备电子自动记录仪 (电子自动记录仪能准确的记录开钻、终钻时间、浆液流量及钻孔深度) , 开钻同时打开电脑自动记录仪进行记录, 以便掌握钻杆钻入深度、复搅深度, 确保桩长不小于设计要求。

3 施工后的质量检测控制要点

3.1 桩的质量检测

3.1.1 轻型动力触探检测

施工单位按照5%的检测频率, 在成桩1~3 d内, 采用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桩身的强度。根据贯入30 cm的锤击数来判定桩上部强度是否合格。检测出来的锤击数如大于等于设计给定锤击数, 则认为桩的上部强度合格;否则, 则认为不合格。

3.1.2 抽芯取样检测

在成桩28 d后采用抽芯取样检测, 可反映出该搅拌桩整体喷浆均匀情况, 桩身的长度、强度和完整性。

3.2 桩的质量评定

3.2.1 单桩评定

第一类桩: (1) 桩长、桩径满足设计要求, 整体喷浆均匀, 无断浆现象。 (2) 复搅段的桩芯完整且连续, 呈柱状, 复搅段以下, 能取出完整的柱状芯样。 (3) 桩身上、中、下段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4) 所取芯样的柱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大于80%。

第二类桩: (1) 桩长达到设计要求, 整桩喷浆局部不均匀, 但无断浆现象。 (2) 复搅段的芯样大部分完整, 呈现柱状, 可制成等高试件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局部松散呈块片状;复搅段以下, 能取出芯样, 芯样不完整, 呈可塑状。 (3) 复搅段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复搅段以下有一定的强度。 (4) 所取芯样的柱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大于65%;当取芯率小于65%时, 标贯击数须大于设计要求。

第三类桩: (1) 桩长达不到设计要求。 (2) 桩体喷浆不均匀, 有断浆现象。 (3) 复搅段的芯样松散无粘聚, 大部分呈块片状, 不能制成等高试件。

3.2.2 综合评定

单桩评定都是第二类桩以上, 其中第一类桩占85%以上。且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指标合格时评定为优良;单桩评定都是第二类桩以上, 其中第一类桩应占60%以上, 且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指标合格时评定为合格。

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由于施工简便、成本较低, 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然而, 虽然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可以使其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 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而出现施工问题。为此, 我们就要在水利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 来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从而保障水利工程建筑设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泉良.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3 (4) .

合理使用水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 第9篇

1 改变“回转窑水泥不足立窑补”的现状, 确保工程质量

立窑水泥与回转窑水泥配制的硅在质量稳定性、耐久性、施工适应性及力学性能方面是有差别的, 立窑水泥的各项性能明显不如回转窑水泥。回转窑水泥产量不足使很多工程因买不到回转窑水泥而不得以使用立窑水泥, 加之目前我国建筑材料准用制度不健全, 便给一些不合格的立窑水泥有可乘之机, 为混凝土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

从结构设计的角度看, 设计人员除特殊情况外, 一般仅对硅的强度 (等级) 提出明确要求, 至于采用何种水泥配制混凝土则由施工单位决定。由于目前我国建筑材料准用制度尚不完善, 建设监理无法根据法规来限定出自不同厂家水泥的使用范围。用于检查结构件质量的硅试件 (现场浇筑时取样) 需养护28 d才能测试, 而施工进度又不能耽搁, 因此监理人员实际上是“事后”检查硅工程的质量, 很难做到“事前”控制。

我们认为, 混凝土工程质量, 首先要抓水泥质量。有关调查材料表明:我国目前优质立窑水泥熟料的年产量约在6000万t左右, 但持有生产许可证的立窑厂家年总产量却有4亿t.由于优质水泥产量的严重不足, 使得非优质甚至劣质的立窑水泥大量占有市场并用于结构关键部位。因此, 大力发展工艺先进的窑外分解新型干法生产技术, 按照三部委的已定方针尽快淘汰工艺落后、质量不稳定、能耗高、污染重的土立窑和小型机立窑是当务之急。“回转窑不足立窑补”的状况必须改变, 如果不解决当前水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根治”无从谈起。

2 选用水泥必须考虑混凝土结构的耐久

性由于混凝土建构筑物要求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 因此硅的耐久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水泥品质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就是用优质立窑水泥 (#525) 配制的硅, 其抗渗、抗碳化、抗海水腐蚀性能亦均不如同标号回转窑水泥, 抗冻、干燥收缩、钢筋锈蚀等与回转窑水泥相近。而采用烧粘土作混合材的#425立窑水泥则对硅的耐久性能非常不利。值得注意的是:用立窑烧制熟料, 由于窑内通风条件差, 热力强度不如回转窑, 且窑内热工制度不稳定, 物料受热不均匀, 难免出现熟料轻烧、欠烧等现象, 故熟料质量波动较大。目前我国能够生产#525优质水泥的机立窑厂家并不多, 而能生产质量稳定性上能与回转窑水泥相近的厂家则更少。因此, 质量不稳定的立窑水泥将在实际工程中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在实际工程中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进行“事前”控制。等到建筑物在使用阶段出了问题再去弥补, 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目前条件下, 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2.1 混凝土结构设计及施工在选用水泥方面应有明确规定。

据悉, 建设部已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及耐久性设计”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并由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此项任务。参加这一项目的有关人员已拿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及施工建议”的初稿供讨论, 估计不久的将来会有相应的规范出台。在制定这类规范时建议专门增加有关水泥选用的章节, 明确规定:某类工程或某结构部位等“须”、“应”、“宜”选用某种类 (或标号) 水泥。

2.2 要尽快健全、完善我国的水泥准用制度。

建议建设部会同国家建材局出台一些法规, 规定水泥出厂必须附有“准用证”。该证应明确交代哪些水泥“可”、“不可”用于某类工程或某结构部位等。在水泥包装袋上也应标明:出厂日期、使用期限、存放条件、使用要求、应用范围及其它注意事项等, 以利建设监理现场检查。

2.3 科研单位要加快各类水泥对硅耐久性影响的科学研究。

法规出台, 科研先行。科研不能仅停留在实验室里, 要在各类实际工程中跟踪调查 (因为每个工程的外部环境、施工条件及使用条件均有差异) , 收集资料, 为制定 (或修订) 有关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3 重视碱集料反应的研究并制定相应对策

近年来, 我国硅工程中由碱集料反应 (AAR) 产生的破坏事件逐渐引起人们注意。

碱集料反应严重损害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对预应力硅结构来说, 一旦出现AAR, 将引起硅的开裂, 直接危及结构安全, 必须及时进行加固处理。我国AAR的研究较晚, 对由AAR引起的混凝土破坏重视不够。这主要是因为一般国内制做混凝土所用集料的碱活性较小, 加之AAR破坏又不易鉴别, 使人们忽视了这一问题。在实际工程中一发现硅裂缝, 技术人员首先从外部环境 (如温度应力, 不均沉降, 超载等) 或设计、施工上找原因, 很少想到AAR (相当多的质检、监理人员缺乏有关AAR的知识) 。因此, 很多由AAR引起的混凝土破坏误认为其它原因造成的破坏。

我国混凝土工程中的碱集料反应不容乐观。我国生产的水泥大多为高碱水泥, 特别是北方地区生产的水泥, 其碱含量多在0.8%-1.0%以上。但施工单位并不排斥 (有时甚至欢迎) , 因为高碱纯硅酸盐水泥配制的硅快硬、早强, 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施工单位有时为抢工期或便于冬季施工, 常在配制混凝土时掺人Na2S04早强剂及防冻剂等, 前者掺量可达3%, 后者掺量可达5% (均以水泥重量计) , 此时如果采用的是高碱水泥, 则混凝土中的含碱总量将高达15kg/m3-20kg/m3, 远远超3kg/m3~5kg/m3安全碱含量的限值。在这种状况下, 我国混凝土工程中出现大量AAR破坏是必然的, 应引起高度重视, 否则将贻害无穷。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关于AAR的科研力度, 编制 (或修订) 相应规范。

科研、设计部门应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 针对混凝土中不同的集料和外加剂, 不同品质的水泥, 不同的环境 (温度、湿度) , 以及不同的施工条件等做大量实验, 为编制 (或修订) 有关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3.2 增加低碱水泥的市场供应, 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

国家应从产业政策方面鼓励低碱水泥的生产。同时, 通过“准用证”制度来限制高碱水泥的使用范围。例如:严格规定水利工程、预应力构件以及重要工程的结构关键部位等, 所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得超过某一限值。

3.3 重视关于碱集料反应的知识普及和预防措施的宣传工作。

为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深刻认识碱集料反应对混凝土工程的危害, 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出版一些普及AAR知识的教材和预防AAR破坏的技术措施 (手册) 等。

4 水泥生产要适应高性能破的发展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提出高性能混凝土 (HPC) 的概念后, 各国对HK:的界定标准有所不同,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它的高耐久性和较高的强度指标。毫无疑问, 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界是极受欢迎的, 它是未来硅技术的发展方向。高性能混凝土本身不是论题, 仅就它对水泥的基本要求提出几点不成熟的个人看法。

4.1 HPC所采用的水泥标号一般不应低于

#525, 并且必须是质量稳定的优质水泥, 使其在较高的可靠度保证下实现高强度。

4.2 HPC所用水泥必须保证其高耐久性的

要求, 因此对水泥熟料中任何不利于混凝土耐久性的化学物质 (如碱含量等) 应该严加控制。

4.3 HPC所用水泥应保证混凝土有很好的工作性质。

如高流动性、力学性能稳定、低水化热温升、体积稳定、早强并有一定韧性 (满足抗震要求) 等特点。高性能混凝土的问世及推广应用对我国水泥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 有关部门应及早采取措施,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科研步伐, 以适应21世纪国家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摘要:从混凝土结构设计及施工监理的角度出发, 就水泥质量和水泥选用方面的问题以及混凝土耐久性对水泥的技术要求等做了一些研讨。

浅析水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 第10篇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工程建设领域中, 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造价低、设计理论成熟、施工技术成熟、抗震性能良好等优点占有建筑市场绝对比重。其主要工艺包括混凝土的原材料、拌制、运输、浇注、养护等。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从源头上控制工艺每一环节的质量, 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消除质量通病, 已成为工程施工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人结合曾施工过的内蒙古包头市校园南路小区住宅工程, 内蒙古托克托县大唐氧化铝工程,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污水处理及提标改造工程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实践, 就混凝土工程质量如何加强及控制作如下阐述。

1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需要时掺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 按适当比例配合, 经过均匀拌制, 经胶结密实和养护硬化成型, 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复合材料, 也称人工石材。其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基础, 原材料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的好坏, 因此首先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1.1 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的强度和体积安定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的强度上下波动, 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差, 就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性裂缝。

因此, 水泥在使用前, 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 还应按批次检测标准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 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可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 不得混合使用。尤其注意水泥贮存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结块降低强度。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 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2 骨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骨料主要包括砂子、石子。按其产源砂可分天然砂、人工砂。石子可分为碎石和卵石。

1.2.1 砂子进场后每批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检验、视比重试验、氯含量试验。

其中最关键的是细度模数和含泥量, 砂子太细或含泥过多, 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另外, 砂石中含泥量高, 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而且影响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 混凝土最好采用中粗砂, 且含泥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1.2.2 石子进场后每验收批应做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及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

选用的石子要粒形良好、质地坚硬, 同时最大粒径要满足规范规定, 对重要工程或特殊工程应根据工程要求增加检测项目。

1.3 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

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一般使用自来水, 不得使用污水、未经处理的海水或含有影响水泥水化和混凝土质量的有害物质的水搅拌混凝土。若必须使用其它水源时应按有关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4 外加剂质量控制

为了满足工程的设计目的或施工工艺要求, 经常遇到使用外加剂的情况。所选用的外加剂必须有供货单位提供的产品说明书, 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进场后经二次检验合格后方可提供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位进行混凝土试配。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管理并确保计量准确。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 液体外加剂应放置阴凉干燥处, 防止日晒、受冻、污染、进水或蒸发。

1.5 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 可节约水泥, 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合料进场时, 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 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 并做好明显标记, 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不同的矿物掺合料对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具有不同的效果, 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与结构的工作环境加以认真试验并选择。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除了上述所讲经常性的检测外, 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注意观察, 及时掌握不同环境的变化规律, 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如:天气变化、采掘运输、外界污染等特殊情况。

2 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 其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 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通过有资质的实验单位试配确定, 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有代表性的原材料实际情况, 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又满足施工要求, 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影响混凝土配合比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因此控制水泥强度、最低水泥用量、水灰比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当有抗冻、抗渗、耐久性、抗腐蚀或大体积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时, 一定要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位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及指标要求。

3 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3.1 混凝土拌制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的拌制 (搅拌) , 就是将水、水泥、骨料、其它原材料进行均匀拌合及混合的过程, 同时通过搅拌, 还要使材料达到强化、塑化的作用。根据工程的大小、特点并结合施工现场要求充分考虑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等其它条件确保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工程所需混凝土, 满足工程的要求, 保证施工进度。

3.1.1 在每次用搅拌机拌合第一罐混凝土时, 宜按配合比多加入10%的水泥、水、细骨料的用量;或减少10%的粗骨料用量, 使富裕的砂浆布满鼓筒内壁及搅拌叶片, 防止第一罐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砂浆偏少。

3.1.2 根据混凝土拌合料要求的均匀性、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效果及生产效率几种因素严格控制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

3.1.3 在混凝土拌制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 雨季施工要有措施及方案。

3.1.4 控制好原材料的投料顺序。

3.1.5 严格检测和把控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 不得任意调整。

3.1.6 当使用新的配合比进行拌制或原材料有变化时, 认真做好开拌鉴定, 检测并监视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3.1.7 现场认真填写好配合比料牌, 及时留置混凝土试块。

3.2 混凝土运输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运输包括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 其原则是将混凝土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 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部位。运输前要考察路线、预估最不利情况、统一协调调度, 保证混凝土的最短运输时间。

3.2.1 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 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分层、漏浆、严重泌水现象, 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

3.2.2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时, 应检测其稠度和坍落度, 要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2.3 在风雨或暴热天气输送混凝土, 容器上应加遮盖, 以防进水或水分蒸发。夏季应有隔热措施, 冬期施工应有保温措施。

4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工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 (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 的结构应要编制专项混凝土施工方案, 方案中要明确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 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按按设计要求施工, 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要对施工作业人员做好详细准确的技术交底及安全作业交底。

4.1 混凝土浇筑前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预拌混凝土检查随车出料单, 核实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指标。混凝土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要留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试块。

4.2 浇筑混凝土时, 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分层、分块浇筑、振捣密实。

4.3 控制好新老混凝土的接槎处理、标号变化部位、混凝土的倾落高度。

4.4 混凝土浇筑时要有专人看护模板及其支架, 确保模板及支撑体系的安全稳定。

4.5 关注混凝土浇筑时的天气变化, 浇筑完的混凝土必须遮盖来保温或者防雨, 季节性施工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5 混凝土养护质量的控制

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 并防止产生收缩和温度裂缝, 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

5.1 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 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一般持续养护7-14天。

5.2 为了保持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不受外界气温影响, 降低混凝土内部与表层的温差, 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水养护后要及时的覆盖。

5.3 混凝土季节性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特殊混凝土等情况的施工时要编制详细的保温及养护专项方案。

6 混凝土的成品保护

6.1 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未结束前, 禁止混凝土受到水泥以外其它化学介质的侵蚀

6.2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强度未达到1.2MP前, 不得在混凝土表面上踩踏、堆放材料、安装模板及支架

6.3 未达到混凝土拆模强度值时不准强行拆除模板

6.4 模板拆除后对墙角、柱角、踏步等阳角要进行保护以防破坏

6.5 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值时, 严禁对其进行凿剔、切割、转孔等施工

7 结束语

以上对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的众多环节进行了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和总结,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 更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在日常施工过程中, 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单位都要严格把控好原材料、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天气变化的不利因素和意外事件等造成对混凝土质量的损害。要做到提前预防、方案正确、措施到位。出现问题后要认真分析、追踪到根, 才能对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得以保障。

摘要:笔者根据现行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并结合日常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 提出严把混凝土原材料关、重视混凝土搅拌和现场浇注质量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对防止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发生, 消除质量隐患, 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原材料,搅拌,浇注,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Z].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水利工程水泥质量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中施工技术和施工条件的发展,水泥搅拌桩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除了作为一种复合地基使用之外,更多是作为一种经济型的基坑围护结构得到推广。将基坑围护结构和基坑施工及周围环境的保护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设计和施工井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严密控制协调既能确保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又使工程造价降低、缩短工期。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准备及场地平整

(1)应修好施工机械进场的便道。

(2)供电设施应齐全。在施工现场,应配备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3)查明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地下有无大块石及地下管线等,空中有无高压电线等。所有障碍物应事先清除或设立明显标志避开,确保安全生产。

(4)场地平整。在准备施工搅拌桩的地段,首先用推土机将地表粗平,然后回填中粗砂垫层,再用平地机精平,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压路机静压1~2遍。

2.施工放样

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准确地放出施工段落的起始桩位及边线位置,然后用钢尺按设计要求的桩距用竹签在施工范围内标示出桩位(一般按正三角形布置)。

3.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泥(崮化剂)质量是关键,所用水泥品种和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水泥进场之前,必须抽样做安定性试验,检验胶砂强度等指标,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4.桩机安装就位

水泥搅拌桩桩机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全面的检查调整,主要有以下5点:①钻头直径及钻杆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②输送水泥浆的导管是否漏浆或堵塞。③水泥制浆罐和压力泵是否能正常工作。④發电机或外接电源是否和桩机电路接通。⑤粗略调整桩机机身的竖直度,步骤如下:首先,调整机身两边的拉杆,使机身纵向竖直;其次,调整机身下边的四个带液压装置的支撑脚,使机身横向竖直;最后,纵横向都竖直后,钻杆上的悬锤线就会指向中心刻度并紧靠在中心度盘处。

二、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深层水泥搅拌的材料特点。深层水泥土是由于水泥土搅拌桩多桩组合而成的。水泥土的搅拌桩加固地基是通过桩群来实现的,桩群是由每一个独立桩组成的。如果建立起连续且完整的桩墙就可以防止堤防渗透的破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搅拌桩技术用于防渗方面比加固地基的要求相对来说要高,难度也要大一些。深层水泥搅拌桩与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并不相同,深层水泥土防渗墙有截渗、提高抗渗能力的功能,也与加固地基搅拌桩的主要的性能指标不同。

2.深层水泥防渗墙的技术。深层水泥防渗墙的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方面的大量使用是近些年来的事,它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墙体的深度、墙体的位置以及相应的水泥的融入量等。其中,防渗墙的深度、墙体的位置以及相应的水泥的融入量视深层搅拌水泥土的防渗墙的功能和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的不同因素来确定。

3.水泥搅拌桩的加固原理。传统水利工程中的基坑开挖往往采用大开挖的方式,不仅占地空间大,而且还受施工、地形以及气候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某些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不方便采用大开挖方式的基坑则可以利用水泥搅拌桩来进行。水泥搅拌桩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挡土止水的作用相当显著,故在基坑工程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并得以广泛的发展。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土质,进而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由于深层水泥搅拌法是一种原位加固的技术,可以充分的利用原状土,并不用担心会有弃土的问题,具有很多优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加固的效果很好,加固的方式也比较灵活,适用范围较广:第二,施工的进展加快:第三,具有很好的止水效果:第四,造价低廉等,适合加固各种成分的饱和软黏土,比如黏土、亚黏土、淤泥、淤泥质土等,除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软土质地基水利工程中之外,还可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施工深基坑维护结构和公路地基处理。

三、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1.施工环境的方面。施工环境主要包括地理条件,例如地势、水文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天气条件,例如是否多雨天气或者气温是否过于寒冷这些都对施工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包括施工现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做的是否全面可靠等。

2.施工对象的方面。劳动对象主要包括施工设备、原材料、材料半成品等的质量要求是否够高。旅工设备、原材料、材料半成品,这些都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因而加强施工对象的质量,也是加强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

3.施工方法的方面。施工方法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施工措施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施工技术对于工程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作用。采用先进水平的施工技术是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4.施工主体的方面。施工主体即工程作业者,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劳力作业者,他们的素质及组织效果对工程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劳动主体的生产技能、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由于水泥搅拌桩最初是工业民用建筑工程中用于加固地基和加大承载能力的一种施工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搅拌机外加剂和水泥浆注入基层的,同时与地基土混合搅拌而形成的水泥土桩。而水泥搅拌桩对于加固软弱基地来说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在使用之前应该尽可能地通过试验来确定加固设计的参数,尤其是找出最佳的水泥加入量以及最佳的桩长,以便降低加固成本,以充分发挥水泥搅拌桩的优点。

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基础处理应用方面,技术上完全可行、成熟质量是可靠、有保证的;既能有效地加固软土基础,满足防洪工程、河涌整治的建设标准又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设投资。同时,由于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对邻近建筑物及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当然冰泥土搅拌桩的设计指标还需进一步优化,施工中还缺少现代化监测设备,不利于施工过程的数据化控制。

参考文献

[1]郝玉龙等.深厚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及控制.岩土工程学报,2001

[2]徐新跃.水泥土搅拌桩的现场试验研究与分析勘察科学技术,2007

[3]葛广州.深层水泥搅拌桩地基加固技术.华章,2010

水利工程水泥质量管理 第12篇

1、加强工程的工期管理

一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 避免盲目赶工。

二是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 用制度管人, 用规章管理工程。

三是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要达到最佳组合, 完全阶段施工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 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 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

四是适时调整机械组合, 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保证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 要保持机械组合的相对稳定。由于受进度、天气等方面的影响, 机械的使用数量发生变化时, 现场管理必须适时改变机械组合。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 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 提高机械的使用率;组织维护、抢修小组, 备有关键配件, 定期维护, 随时随时排除故障, 提高机械的完好率, 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五是加强进度控制, 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 施工组织中的月、旬作业计划以及材料、机械使用计划都要服从进度计划的要求。进度计划反映工程从准备到竣工的全过程, 反映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 是现场管理要统筹全局, 合理调配施工资源, 正确指导生产活动的基础。能否按照计划期实施, 既体现合同意识, 也体现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当工程进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与计划偏差较大时, 现场管理要结合实际, 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 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 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 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 适当增加资源投入, 科学安排施工顺序, 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等流水作业, 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压缩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 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 必要时倒排工期。

六是做好施工保通, 施工现场保通关系到施工能否正常进行。如果便道、便桥、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不能通行, 机械、材料、人员就无法进场开展工作, 同时还会打乱施工秩序, 造成经济损失和质量问题。便道、便桥的通行能力和承载标准要与施工规模及机械通过量匹配。派专人加强养护, 使便道、便桥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地方道路作便道时, 要与道路所有者签订使用维护协议, 对承载能力低的桥涵进行加固。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要设立安全标志, 且由专业人员指挥交通, 避免交通事故, 减少堵车现象。

2、加强监理独立检测频率

一是保证检查内容逐项不漏, 才能使足够抽检、检测、试验达到要求。

二是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保体系, 搞好现场检查、抽检。

三是加强监理自身素质的提高, 达到独立抽检, 并确保抽检频率达到规范要求。

四是监理人员要应定期对自己的抽检资料进行自检, 做到心中有数, 不能少检、漏检及违背规范要求的检测, 如果发现确失, 根据现场记录及时补齐。

五是做到逐步逐级检测签认, 不得越级签认。避免抽检的监理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缺失抽检项。

3、健全施工自检体系

一是配备足够的、合格的自检人员, 加强业务素质提高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二是按规定采取全过程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 按作业程序即时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 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得签字, 并责令返工。

三是努力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先进技术和施工手段, 建立健全现场质量自检体系。对工程的重要结构部位和隐蔽工程要有质量预检和复检制, 并有签证。

四是材料设备要严格进行质量检验。要对采购的材料和设备质量负责, 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 严禁使用不合格的产品。

五是完善和学习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建立工地试验室,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工作。

4、加强材料质量源头的控制

一是要把好材料关, 加强材料源头控制, 合格优质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技能, 确保公路工程质量。

二是按施工计划结合施工方法要求, 组织各种材料进场, 按总体平面布置堆放, 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并准备好防雨覆盖设施, 特别是防止水泥受潮变质、钢筋锈蚀。

三是调查料场蕴藏数量及开采、运输条件, 并对工程主要材料 (水泥、钢材、沥青、生石灰、砂砾料) 按部颁《公路工程试验规程》进行室内试验, 及时出具试验报告, 坚持做到用数据说话。

四是材料仓库、现场材料堆放处均设立标示牌, 写明品种、产地、规格、检验状态, 严格按“三检制”执行, 工作程序认真执行ISO9000标准, 使原材料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并做到可追溯性。

五是砂石材料进场控制。场地要配备一个专职收料员, 监控车辆拉料的方量, 材料的含泥量, 级配的好坏等技术指标。

5、杜绝以包代管, 落实质量责任制度

一是严格审查资质和信誉, 形成注册备案制度。

二是技术工种的劳务队伍以及劳务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注册, 并实行劳动力素质准入控制, 凡不具备技能岗位资格的劳务人员, 一律到行业技能岗位培训基地和鉴定站进行培训和鉴定, 取得上岗资格。

三是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质量责任。

四是严格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 对工程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从体制上保证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五是项目部依据劳动力计划, 结合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 准备各工种人员, 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入场工人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及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 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针对工程的特殊工艺对项目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现场文明施工等方面。从而保证了在施工过程中, 各班组均能全面执行项目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 并能够由项目部对其进度、质量进行控制。

6、结束语

上一篇:维护难点下一篇:交换数据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