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

2024-06-22

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精选12篇)

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 第1篇

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单凭满腔热情是难以实现的。成功的语文教学课堂要想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就必须在课堂上创设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效使用学到的语言材料。在教学过程中, 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引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而成功的教学就应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营造生活情境, 形成交际氛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交流, 确立学习目标, 在学生参与讨论热烈时, 教师不失时机地把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传送到学生的大脑。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和熟悉的人, 营造轻松的情境, 制造一种真诚、可接受、理解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得以在知识的舞台上尽情展现。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 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文知识。只有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就能有极大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能够表现出超乎想象的毅力与智慧。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兴趣是永恒的, 只有兴趣才能吸引学生对你课堂的渴望, 所以在有限的40分钟里, 要争取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整体再现高效课堂的精彩和绚丽。

在课堂上, 教师要精神饱满, 抑扬顿挫, 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冲动, 进而转化为强劲的学习动力。事实证明, 情感因素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小学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和情感, 对唤起学生参与的激情影响深远。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际, 创设真实的情景, 帮助学生将教材、范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激发他们共同参与的热情, 让他们觉得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 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情操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欣赏, 也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自然愉快的情境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进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 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 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 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的情感能点燃学生的激情,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绝不能只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 更不能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其次, 教师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 要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人曾说过: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开心, 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感到拘束, 那么, 你的教育就已经是失败的了。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和对于教材的感受传达给学生, 使学生认知和思想识联系在一起, 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积极创新, 创设有效语言情境

小学生具有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 因此我们的情景不能过多重复, 而是要借助多媒体, 再现情境, 有时候教师动一下脑子, 换一个小花样, 就能把知识内容形象化, 展现出新的风采, 再次吸引学生, 课堂上, 要运用多媒体的展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的知识。教师创设一个情境, 引导学生自由联想, 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学和理解来尽情展现。

教学时, 学生往往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 多媒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兴趣和求知欲, 并能在老师的启发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取得成效, 这样的教学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方法,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多媒体教学能使声音和和形象结合、视觉和听觉结合, 语言和情境结合, 提供了生动而逼真的情境。利用多媒体的情境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不仅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 也为小学教学达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展示了一条有效途径。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用真情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 被深深感染。另一方面, 教师要在备课上认真、下功夫, 要严格依托文本, 准确渲染情感和情境, 有效地引领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深入地学习, 让老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巧妙融合在一起, 水乳交融, 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培养。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上“好课”, 是每位教师都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好课需要激情, 需要持之以恒的磨炼。我们能在教育的视野和激情里, 在自然而丰满的机智里, 在余韵无穷的反思中铸就一种教育风格, 我们也就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生态的教学之链。

参考文献

[1]卢志文.关于高效课堂的对话及其理想课堂的100个问答.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 译林出版社, 2013年9月第181-199页.

[2]郑杰斌.关于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及灵活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师上好课的秘诀,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6月第29-46页, 第134-190页.

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第2篇

一、情境创设要利学生研习条理化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们的情境创设与运用往往局限在知识的导入以及学习气氛的营造与烘托中,忽略了情境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得情境教学的功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由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通过问题,将知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抓住知识脉络,以不变应万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交流和操作实践中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利用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化和推导而来的,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而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结论,教师设置了一个递进式的问题情境:是否任意的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的面积和周长是否一样?这个递进式的问题情境在于帮助学生正确地区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与变量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为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等于“底×高”。所以,学生在进入这个问题情境后,必须主动地联系自己所学过的有关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并从中筛选出自己想要的信息进行组合,从而在研讨中不断让自己的思维条理化,清晰化。

二、情境创设要助机械练习趣味化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机械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技巧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机械练习的单一性与刻板性,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与抵触情绪。面对这样的教学瓶颈,我们不妨将情境活动与机械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情境渗透于练习的导入、过程以及评价中,从而将枯燥的机械练习包装成趣味的情境活动,提高学生们互动参与的热情。例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时,在传统的教学范式下,待教师完成新知的教学任务后,便是一环接一环的机械式练习,而且这些练习大多又依课本上的编排顺序而列,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更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来选择和组织。因此,为了保证练习能够真正达到巩固新知、拓展知识的目的,我们可以结合情境创设法来设计、引导和评价练习。如让学生互出考题进行训练,并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题目创造。有的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同伴对比一根铅笔与一块橡皮擦的价格;而有的学生会以身高为例,出示各种不同的考题来训练对方,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训练答题者,也能够让出题者在其中获得知识的再次巩固。

三、结语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 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境;兴趣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关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践创设了多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英语教学情境,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態投入到学习中。

一、借助实物和简笔画,创设情境

实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如,我在教学“学习用品”这类单词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各种学具,学某一单词时,师生都要出示实物进行对照,并利用学具进行练,课堂上双向、多向互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气氛活跃,很快就达成了学习目标。对于没有实物的,我就利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因其操作简单,表意清晰,直观形象,栩栩如生,一直深受学生喜爱。如我在教学表示天气的单词时,随着单词的出示我在黑板上随手画出表示天气的简笔画进行教读,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我以“Whats this?”对学生进行提问,并随机在黑板上画出一系列动物进行教学和操练。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二、借助游戏和活动,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为了营造愉悦的英语学习气氛,每节英语课前的导入环节,我都要组织学生唱简单的英语歌曲、朗诵英语儿歌,或进行开火车读单词比赛。同时,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和展示的特点,认真研究教材,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我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小组游戏、口语交际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编对话或故事进行角色表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借助多媒体和音乐,创设情境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合一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能避免所学知识的枯燥无味,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段动画演示,选取播放一个视频故事,播放一首好听的英语歌曲,或者把所学的单词、句型进行配乐重组,这样将英语的学习和音乐情境充分结合起来,在优美的旋律中把学生引入了知识的殿堂。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多媒体和音乐的辅助下融入学习,与所学知识产生共鸣,从想学、乐学、善学并达到学以致用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孙怀进.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5).

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第4篇

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它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情境时,仅仅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或者是简单地把教师主观认为较好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去会话,却无视学生的体会,如此情境设计只会将学生强制性地纳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此课题的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略谈几点做法:

1.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实物、道具,创设有效情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感兴趣,比如,小学生刚开始学英语,需要认识书中的人物,我就把这些人物制作成头饰,上课时戴着头饰走进教室,用英语说:“Hello, I'm Miss White.”然后让学生在书中选自己喜欢的人物头像做成头饰来介绍,并进行教读,教读几遍之后让学生自己戴起各种人物的头饰说:“Hello,I am Sarah.或Myname is Amy.”也可以问:“Who is he/she?”学生之间戴着头饰互相问好。比如说:“Hello,I’m Amy. 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 !”等等,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

实物道具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些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实物”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开学用品”时,教师拿一支钢笔说:“This is a pen.”又指远处一支铅笔说:“That is a pencil.”来学习“pen”和“pencil”这两个单词及其他学习用品,类似的还有日常用品、文具书刊、食物、玩具、球类等都可以用实物或道具呈现,学生能较快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单词、句型和对话。教师巧妙设计情境,提高了教学效率。

2.运用肢体语言、角色扮演创设有效情境。肢体语言是指伴随着语言教学的动作、手势和表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借助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有时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在字母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枯燥地领读、跟读,学生很快感到厌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手势表示大小写字母,也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在生活中哪些事物和学的字母形状很相像或是直接利用字母选形,对于这种有趣的字母学习法,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使用,课堂气氛很活跃。再如,教学“hot-cold”和“fat-thin”等单词时,教师通过一定的肢体语言表达,学生听了很快能反馈单词的意思。

角色表演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教学手段,它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角色表演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表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有效情境。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情境设计,可以把语言、人物、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声、像和语言组成的“三维空间”立体教学,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情境。如,学习“问路”这一话题时,通过录像引入语言,展现了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路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理解掌握问路的不同方法和不同技巧,逼真的情境,以其声情并茂的优势将抽象、枯燥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形象、明了,使语言的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尤为深刻。

4.运用歌曲、游戏活动创设有效情境。歌曲以其优美的弦律、明快欢乐或抒情的节奏吸引并打动学生的心弦,歌声不仅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乐于求知,又能巩固和加速记忆所学知识,教科书中有很多的歌曲,曲调优美,简短易学,上课时恰到好处地听唱一些英语歌曲,创设欢乐愉悦的情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

游戏活动是英语教学中人为的创造语言情境的教学形式,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一堂课40分钟,要让学生始终保持热情,就要在学生疲惫的时候开展一些与该课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游戏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创设情境,使英语教学活动充满活力。游戏通常用于对所学材料的巩固,帮助教师将乏味的单词复习、句式练习等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5.运用课外活动创设有效情境。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英语学习必须贴近生活,如果与生活脱节,那就割断了学习语言的源泉,没有源泉,语言是没有生命的,它的光彩也必将黯然失色。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创设课外活动,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情境有限,我们应该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型的社会,把花草树木、动物及高楼大厦请进课堂,让学生看到、感受到生活就在身边,知觉、记忆、思维把学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功能调动起来,并使之互动协调。如,校园里要使用英汉双语标语,教室内的物品也要用英文在醒目位置上标注,要求学生在家里给自己喜欢的物品制作漂亮的英语标签,还有就是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宣传栏、教室的黑板报,让学生定期制作手抄报等,让学生受到更多的英语熏陶,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优秀杂志和网站去浏览学习,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

创设乡村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论文 第5篇

一、课堂情境定义及创设有效情境的必要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余文森在《有效教学十讲》中提到“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情景的创设在小学课堂中特别是数学课堂中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将学生更好地带入到学习中去。

以学习长方形周长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长方形学具、让学生自由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行选择材料等,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式,这种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现在的小学教育已经得到重视,但是师资力量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首先,教材内容本身抽象难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并且有的老教师一味照本宣科,使课堂十分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并没有一种活跃、迸发数学思维的课堂情境和氛围,学生更是死气沉沉,不想参与其中。

其次,有些数学教材的内容、情境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本来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就较差,如果没有吸引人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那么学生能做的也就只是表面的听课,而并没有真正用心。长此以往,小学的基础打不好,又何谈以后?

再次,一部分农村小学没有普及多媒体教室,教师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不到位,更谈不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的创设利用。往往出现的是教师在讲台上漫漫而谈,学生在下面随耳一听,没有兴趣支撑的学习是难以实现高效的,甚至是没有效果的。

三、创设有效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尽可能贴近生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也能更好地参与进来。如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先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提出生活中有关圆的应用,也就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力求让学生从教师的情境设置中学习知识,并能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创设情境除了要贴近生活之外也要结合学生的特征,当然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而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相关应用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故事为切入点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天小山羊和小绵羊给羊妈妈收萝卜,羊妈妈把10筐萝卜按照1:1分给它们,那么每只小羊各分得几筐萝卜?它们分得的萝卜一样多吗?是平均分的吗?第二天,小山羊发现了一个收萝卜的小窍门,当他们再次帮羊妈妈收萝卜,羊妈妈特别高兴,就把10筐萝卜按照7:3分给了小山羊和小绵羊,那么今天小山羊和小绵羊各分得几筐萝卜?是平均分的吗?”教师在学生听故事的过程中将问题问出来,既能够让学生学会按比例分配是什么,也能够让学生明白平均分配只是按比例分配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在大家掌握了按比例分配之后,教师可以适时给大家提出更多类似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这种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到环境中,使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学会思考。

(三)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

现如今市面上各种的模型有很多,教师可以将同学分为五组,分别下发一个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情境来学习知识。如在“圆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拿到的一片圆形草原的模型来达到教学目的。

1.演示实验

同学们会观察到,大家手里的草原模型上有一头小羊,被一条绳子拴住,以低头吃草的造型出现,这时候教师可以适时提问:这头羊能够吃多大范围的草呢?

2.动手操作

这时候,通常学生是不会说出教师心中的既定答案的,他们的说法往往各种各样,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大家动手操作,以中心点中心,拉直绳子围绕中心转一圈,这个范围就是小牛可以吃到草的范围,这就是圆的面积,从而知道什么是圆形。什么是圆的面积。

3.游戏

当然,在同学们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也可以接入情境,如丢手绢游戏,大家从某一同学开始绕圈跑回这一同学这里,所跑动的路程就是圆的周长。这些游戏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情境,往往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习知识。

(四)创设室外活动情境

除了室内活动,我们还可以创设室外活动情境,如估计学校围墙面积、计算粉刷材料、测量篮球场面积、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3米的大圆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创设目标。下面以某小学测量篮球场为例。课外活动时,教师将学生带到篮球场,在中间休息时,向大家提出问题:这个篮球场的面积有多大呢?教师问同学们,同学们可定答不出来,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大家去量一量、算一算。同学们提出 “我没带尺子,怎么量啊?”突然,教师让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这时一位同学用手量课桌的情景浮现在的脑海里。同学对教师说:“我有办法了!我用手量,我的一拃是10厘米。”于是,同学们张开手掌,弯着腰就量起来。1拃、2拃、3拃……量得手都酸了,抬头一看,一条短边还没有量完。

学生觉得用这种方法不够科学,就站在原地思考起来。对了,学生的身高是80厘米,也可以借用啊!学生找来一根绳子,在和他身高一样长的地方做个记号,又用绳子量起来。最后,学生量出篮球场的长是它身高的30倍,也就是80×30=2400(厘米)=24(米),宽是学生身高的20倍,也就是80×20=1600(厘米)=16(米)。这个篮球场的面积是24×16=384(平方米)。教师听完了学生的汇报,对学生竖起了大拇指。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思考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已经越来越深,难度越来越大,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单靠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升学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情境教学方法必须引起重视。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出贴近生活,新奇有趣,有助于理解和消化知识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此进行探讨。

一、设置游戏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做有兴趣的事情会加倍投入,事半功倍。小学生的年龄和心智状态处在一个敏感的阶段,对一切都好奇但又难以克服爱玩的天性。小学数学教师恰好可以利用这样的现状,利用游戏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教师要想使孩子爱玩的天性充分释放,就要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他们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所以,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收获知识的快乐。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过程中,我以平时学生爱玩也容易玩的“剪刀石头布”这一游戏情境导入,马上吸引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我想请一位学生和老师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有谁愿意吗?(积极举手)

师:那怎样才能算赢?我们需要一个裁判。(请一人当裁判并做好记录)

生:三局两胜吧。(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猜一猜,你觉得我们谁会赢?

生1:有两种情况,可能老师赢,也有可能小杰赢。

生2:对,不一定的,要看第三次,第三次谁赢就谁赢 。

师:那好,我们再来一次。

生1:老师赢,老师赢了2次。 (追问):你确定吗?

生1:确定,三局两胜,一定的是老师赢。(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再追问:如果第二次还是老师赢,你们觉得结果怎么样?

生1:那就一定是老师赢了。

生2:小杰不可能赢了,三局两胜,一定还是老师赢。

生3:都不用来第三次了,即使第三次是小杰赢,三局两胜,一定还是老师赢。

利用学生爱玩的游戏,将学生带入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后,把可能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可能,不可能,一定”自然而然地呈现,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二、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真正达到因材施教。实践表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源于生活的、难易适度、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问题链,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加减法》练习课中,出示教科书p26页的情境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要求学生找找你看到的,知道的数学信息。

生1:超市架上有三种球,排球,足球,篮球。

生2:排球每个39元,足球每个58元,篮球每个45元。

生3:国庆促销,每个球优惠8元。

师:“优惠8元”是什么意思呢?

生1:就是平时说的打折,就是便宜的意思。

生2:就是比原来要少的意思。比如原来每个足球58元,优惠8元,就是少了8元,58-8=50(元) 原来每个篮球45元,优惠后是45-8=37(元)

生3:还可以提一个问题:每个排球多少元?39-8=31(元)

问题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在提出“优惠8元”是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讨论后,明白优惠就是减少的意思。提出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数学问题。

三、故事情境

在教学《几分之几》一课时,我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八戒分烧饼,在故事情境中带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几分之一的分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1)故事引入:大家看过《西游记》吧。话说这一天,师徒四人又累又饿,他们走到一个山脚下,八戒和沙僧前去找吃的。一会工夫,八戒就找到了一个又大又香的烧饼,他看到烧饼口水都流下来了。你猜猜八戒会怎样分这个烧饼呢?(课件出示八戒和烧饼)现在请你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把它看成又大又香的烧饼,想象八戒会怎么分?动手分一分吧。

(2)展示分的方法。

(3)得到分数。并用彩笔图上颜色,表示分数。在展示学生分“烧饼的过程,也是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与故事情景结合,把学生轻松地带入新知识的学习。

四、实物操作情境

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我用具体的实物,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感受数学的生活化。要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实物。(课件出示)

生1:我们分的是苹果。有16个苹果,分给4组,每组分了4个。

生2:我们分的是可乐。有8瓶,分给4组,每组分了2瓶。

生3:我们组分的是面包。有36个面包,分给4组,每组分了9个。

生4:我们组分的是香肠。有20根香肠,我们组分8根,其他3个组各分了4根。

师:你们对那一组的分法比较满意?为什么?

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每个小组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通过情境的创设,选取平时熟悉的素材,按小组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学生有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思考怎样分比较合理、科学: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同样多”,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中,能充分的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在各种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探究、交流。真正体会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将学习过程融入浓郁的生活氛围中,让学生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让孩子在情境中“触摸”数学。

参考文献:

[1]段欣欣.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初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

如何创设情境进行小学作文教学 第7篇

一、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 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 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 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 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如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让家里有饲养小动物的学生把小动物带来, 将教室里的桌子拼成几处, 每处放一种小动物。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 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再如教学生写自已喜欢的一种水果时, 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 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亲身实践, 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 学会观察的方法, 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1. 看一看:

课堂上, 我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 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 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2. 闻一闻、尝一尝:

让学生知道, 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水果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 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 亲口尝一尝, 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 可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 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摸一摸:

大千世界, 水果品种繁多, 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 课堂上, 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通过老师的引导, 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 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 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点, 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二、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 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1. 训练思维注重想象。

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想象, 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如写想象作文的片断练习时, 课堂上教师设计学生喜欢的动画课件, 要求学生想象它们之间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和心理活动?然后分组展开讨论, 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 (4—6人) , 共同编写故事, 集体创造, 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出来。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 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 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下层次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的机会、创作的机会, 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激起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2. 培养想象训练能力。

新大纲指出:“能不拘形式, 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 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乐写的文章, 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写想象作文《二十年后的我》, 因为在学生心灵世界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 而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 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 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 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学生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考古学家;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宇航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科学家;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探险家……此时学生思维活跃, 畅所欲言, 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学生的发言生动形象, 风趣幽默, 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 说出了真情实感, 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这样不但便于学生发挥想象力, 保证抒发真情实感, 使文章内容充实, 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有效地改变学生“怵头作文”和“移植作文”的现象。

3. 积累语言丰富想象。

古人云:“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 无以成江河。”可见, 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 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 所以写作文时, 常常感到无从着手, 无内容可写, 缺乏写作素材。因此, 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 教会学生积累词语。

(1) 观察、体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任何生动形象的语言, 应该说也都来源于生活。因此, 让小学生体验生活, 培养他们对生活勤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 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对写作对象不熟悉, 写作时常常无话可说或无真话可写, 就根本谈不上语言的生动丰富了。我在安排学生作文时, 一定先安排他们观察对象, 体验生活。例如:要写《放风筝》, 先带学生一起放一次风筝, 感受风筝放起来的艰难, 放上后的快乐, 或是放不起来的烦恼;再观察风筝在空中的样子, 有的“悠哉悠哉”, 有的一起一伏, 有的横冲直撞, 有的逐渐下坠……学生有所观、有所感, 作文时的语言就富有个性了。

(2) 阅读、积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 读后把好词妙语、佳段摘录下来, 进行整理积累。同时, 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好词好句, 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并学会品读赏析。写作文时则时时提醒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句子”, 这样学生的作文便会由空洞乏味向生动具体发展。此外, 还可建议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讨论、争辩的原话及时地记录下来, 这对于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 写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小学语言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小学生, 他们往往怕作文, 把作文当作苦差事。本文将从创设观察情境和创设想象情境进行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问题创设 第8篇

(1) 情境问题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情境中创设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思维的出发点, 提出问题后, 学生才会积极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对教师来说, 提高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 是情境问题教学的一个目的。在教学中, 可以提出一些学生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 还可以提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 这样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目的, 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寻找方法解决。在情境问题教学中, 将数学理念形成过程、数学公式的形成过程以及例题的解题分析思考过程, 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探索和研究问题上来, 提高学生对数学题的理解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 在解题中找到思考的乐趣。让书本中知识活现出来, 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

(2) 情境问题教学可以良好地执行“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 要做到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 学生是主体, 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动性。通过教师引导,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养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间加强交流合作, 针对同一问题, 找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另外, 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探讨, 同时在关键点给予点拨。良好地执行“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 情境问题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境问题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要让兴趣引导学生去学习, 而情景教学恰恰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当其解决了问题后, 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这样可以满足他们内心的需要, 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2. 创设良好的情境问题的策略

(1) 创设故事情境,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一个情景, 引入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例如, 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 第一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播放课件:小灰兔和小白兔进行赛跑, 小灰兔的路线是正方形, 小白兔的路线是圆形, 最后, 小白兔获胜, 小灰兔看到后不服气, 它说这样的比赛是不公平的。教师:“同学们, 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被这个情境吸引住, 从而积极地对情境进行思考。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看小灰兔和小白兔行进的路线是否一样长短, 小灰兔行进的路线是正方形的周长, 小白兔行进的路线是圆的周长, 学生们出于对问题的兴趣, 进而积极地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师所创设的这个情境是虚拟现实的情境, 将课本知识生动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 数学不再神秘。

(2) 创设操作情境, 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 尽量减少抽象思维的教学课程。但是, 数学的特点是有着较强的抽象性, 这样一来, 就会对小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师要针对性地创设情境, 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提高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增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这样的操作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 学习数学知识。

(3) 创设实践情境,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教师要创设一些开放性的情境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知识。由于这些问题大多是现实问题,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 得到和学会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可以更好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通过创设情境问题, 可以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进行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学习,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 进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教学, 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可以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孔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9) :202—203.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呈现作为知识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 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 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以情境激发兴趣, 以兴趣促进学习,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促进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2,3]。基于什么样的原则, 开展怎样的内容设计, 本文以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书本内容为基础, 创设了一系列围绕教学内容的情境问题进行了教学实践, 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

1.情境创设要重视学生已有经验。问题源于生活, 围绕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情境创设会使学生更有体会感,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更容易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参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情境创设的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重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不能超越学生能力和经验范围, 选题材料及设问要难度适宜, 让学生容易从解决情境创设的问题中获得成就感, 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热爱程度。

2.情境创设要围绕教学内容。情境创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好的情境创设内容是巧妙的将本学期的一节或多节课内容穿插在情境里,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浙江省教研员斯苗儿老师曾在讲座中说过:“情境只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 不能为教学服务, 一切花哨都是多余的。”[4]斯苗儿老师的话受到小学教育界的广泛认可, 也代表了老师们对情境创设要围绕教学内容原则的认同。

3.情境创设要重视学生思考与实践。情境创设问题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而采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的思考和实践, 只有通过手脑相结合, 不断地思考实践, 实践后再思考, 往复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激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思维。因而情境创设在进行问题设计和对学生的要求上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思考与实践,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和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的多种可能性, 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数学思维和实践的训练。

4.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小学生无论是心理, 还是生理都还未成熟, 处于发展阶段, 而且本身的生活经验有限, 因而对直观、具体、有趣、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5,6], 因此在情境创设时, 要尊重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设计情境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能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和愿意积极参与的热情, 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不仅让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 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情境创设教学实践

基于新课标要求和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围绕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包括方位、周长、面积等知识内容的学习, 结合低段小学生普遍的“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个性心理特点, 创设了以“我是小小设计师, 我的小屋我设计”为主题的一系列同一环境不同情境问题。以下是一些所创设的主要情境问题。

1.自制家的平面图:要求与家长一起, 标明自己家的方位, 并且测量出自己卧室的长和宽。 (取整厘米数)

2.如果要在卧室四周做一个灯带, 你需要购买多长的灯带?

3.针对自己的房间 (学生已经测量出长和宽) , 假设要求铺一种边长30cm的地砖, 需要多少块? (要求二种方法解答)

情境问题3是针对人教版第72页的主题图为背景, 给孩子提供了实际想象的空间。

4.拓展练习:现在有两种地砖, 如表1, 要求预算最省, 应该选择哪种地砖?

5.假设要在卧室的墙面上粉刷你所喜欢颜色的油漆, 那么要刷多大面积的油漆呢?

6.用边长是80cm的地砖铺房间, 工人铺一块地砖的时间是5分钟, 他一共铺了一个小时才完工, 那么这个房间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情境5、6的创设是以课本第77页的练习中第7题和第8题为背景的。尤其是对于洒水车洒水的模型, 学生

不是很清楚,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相似情境的创设加深对模型的理解。

7.设计自己的卧室, 从表2清单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材料, 进行设计, 你能完成后面的清单预算吗?

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材料, 设计自己的卧室, 并且完成预算清单。

三、教学实践效果

通过第1个情境问题教学实践发现, 班级学生听到自己画自己家的平面图, 立马就来了兴致, 都积极主动地准备回家测量。第二天上交的作业都完成良好, 他们根据自己家的分布, 画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房间平面图。通过这个情境问题,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 体会到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还学会了估测。另外, 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学生之间可以共享测量的过程, 促进学习方法的交流。通过动手操作, 学生体验和发现知识的产生过程, 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第2、3个情境问题教学实践发现, 将“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求面积”等数学模型设置到“我的小屋”这个具体的生活情境里, 学生立刻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 能快速掌握周长、面积的计算, 促进教学有效性。通过第4个情境问题创设, 给了孩子实际想象的空间, 他可以根据自己卧室的特点去具体地画图铺砖, 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且在课本与实际生活中搭建了一个桥梁, 让学生很自然的去接受, 满足不同认知需求, 适应学生个别化的学习。另一方面,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面积意义的理解, 通过计算, 更加掌握了“铺砖问题”的二种算法的算理。通过第5个情境创设, 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房间粉刷, 更能体会到窗户和门的面积是要去掉的, 从而将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数学模型置入到问题中, 学生就能较快地学会和接受相关计算算理。通过第6、7个开放性情境创设,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空间想象, 随心所欲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卧室风格, 教师可以把每一位学生的设计展现给其他同学看, 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能做到个别化教育, 使存在差异的每位孩子个性得到发展, 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新力。

基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 进行了同一环境不同情境问题创设与教学实践, 实践结果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教师智慧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 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而有效引导学生从直观认知到抽象过渡, 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可以良好地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且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国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学周刊, 2014, (4) :136.

[2]于玉芳.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与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 :46-47.

[3]戴艳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2, (15) :49-50.

[4]李玉龙, 邓芙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 (2) :14-16.

[5]陈铨.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数学教学的阶段性[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86, (4) :56-60.

创设情境, 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第10篇

在小学阶段, 阅读是孩子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 教会孩子阅读可以说是教师的职责,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全社会都应当尽到的一个责任。笔者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对阅读的重要性深有感触。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程中就对教师做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 那就是每个教师都应当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主动爱上语文阅读, 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并能够从语文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语文阅读教学, 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 它更倾向于自由教学, 教师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引导者, 而不是决策者。从实际教学出发,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语文阅读教学意义:

1.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语文阅读教学是核心部分。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 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阅读教学过程中, 指导学生对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很好的总结, 帮助他们理解优秀书籍里面所传达的精神食粮。实践证明, 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的文章,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对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语言积累

新课程实施以来,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教师应尽的义务, 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还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专门的规定, 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拓展学生视野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 多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

3.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写作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用相对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 但是很多学生却容易受到现实所制约, 因为当前教育中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学生的阅读, 反而将很多时间用于培训其他内容, 这也导致了当前许多小学生的作文经常是语病一堆, 由于缺乏基础的语言组织能力, 小学阶段的作文往往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因此,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

当前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但是孩子的阅读却是经常出现问题的。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阅读教学, 教师无从下手

阅读教学看似简单, 但实际上却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时候考卷上的阅读理解, 教师只是简单的公布答案, 容易养成学生的应试思维。而且有一些小学生本身对阅读态度并不端正, 而且阅读的意志力也比较薄弱。同时,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 经常会有无从下手的无力感, 多方面原因下使得阅读教学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水平, 阅读教学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部分学生不重视教师的阅读教学

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佳, 而且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经常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由于阅读本身所具备的特殊性, 所以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教学并没有认真对待。在阅读的过程中, 一些学生只是根据情节大致了解内容, 对于阅读材料所传达的意义不求甚解, 并没有完全领悟文章所要传达的真谛。这一习惯也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粗枝大叶的坏习惯。

三、创设情境, 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笔者多年来苦心钻研, 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笔者做了如下的总结:

1.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文章也是有灵魂的,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表达,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理解文章所要传递的感情。所以,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创设合适的阅读情境。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更应当看到这一点。因此,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 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要根据材料创设合适的情境, 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并且让学生领悟到文章所要传达的阅读情境, 提高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帮助学生受到积极的情感熏陶。

2.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只是单纯的教师讲授, 并且给出文章的内涵, 并没有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文章的领悟, 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缺乏创新精神。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合适的情境, 并根据阅读材料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3.情境教学, 更需要进行合作教学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开展行之有效的讨论, 让学生能够及时交流, 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所要传递的精神文化。同时在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后,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并且进行及时有效的讨论。尽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有多重要, 笔者觉得自己还是有发言权的。进行语文阅读的推广, 全社会都应当及时行动起来, 为我们的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情境, 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 一起努力!

摘要:新时期, 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外语教学也开始走进了小学课堂, 这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单词可以顺手拈来, 但是对于一些传统文学却知之甚少。新课程改革后, 国家和社会开始重新审视语文教学, 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将从实际工作经历出发,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华, 谢祥琼.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1 (1) :117-124.

[2]张筱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观察例谈[J].上海教育科研, 2009 (7) :79-80.

[3]朱兰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 2010 (56) :43.

创设情境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高歌猛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也紧随其后。新课标施行以来,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教学中。特别是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里的应用。在这里介绍一下情境教学法的含义,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里,通过老师给学生创设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的情感借助老师所设置的情境自然地流露,从而达到情与境的彼此交融,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语文,这样就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在课上讲,学生只是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创设多样化的语文情境,使学生寓情于境,寓学于境,使学习语文的过程变得很自然和快乐。

一、创设情境的方法

1.图文结合,创设情境

现在使用的教材是长春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书的质量很好,书里面图文并茂,让人看了爱不释手,特别是书里的图片特别贴近课本文章内容,直观看很容易理解,同时还可给学生很多想象的空间,这样给老师上课教学也提供了很多方便。小学老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课本里的插图和其他相关的图画,给学生创设一个一目了然的直观的情境,使他们可以融入课本内容所呈现的情境中,从而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更好地掌握和吸收。对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部分,这种效果更加明显。老师在讲古诗词的时候,学生看着课本里对应的插图就仿佛置身在古人所创设的情境中,可以深刻感受古人当时的心境。你比如说吉林版的小学五年级李白的《赠汪伦》中,作者运用简练的、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课文里的插图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友人和作者作别时的依依不舍的画面,作者深为感动,使学生可以深深地为他们之间的友情而感动。实践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上课氛围,还能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2.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治疗人们情绪的一剂良药,能平复我们的烦躁心情。在课堂教学中,一首好听的歌曲或者是一段美妙的音乐,能够以它本身特有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心里的情感随律而动,这样就能吸引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文章内容所描述的情境当中。所以,这也就提醒小学老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课堂情境,利用音乐给学生创设和渲染课文情境,这样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放松心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起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台湾的蝴蝶谷这一课的时候,为了活跃上课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积极性和兴趣,可以选择播放一首梁祝的背景音乐,在一个舒适悦耳的背景音乐中,这时学生宛如感受到了眼前有成千上万的蝴蝶正在翩翩飞舞,它们个个披着鲜艳的衣裳,扇动着美丽的翅膀,将他们包围在中间。这时老师就可以在音乐的律动下和学生互动交流,比如,问一问学生是不是感觉到了很多的蝴蝶在身边起舞,然后把学生的心思指引到要讲的这篇文章中再开始讲课。这样在舒缓优雅的背景音乐里,不仅使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提升,也让老师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所讲的课文内容。

3.运用多媒体,呈现情境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有其特有的优点。多媒体可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章语言很质朴精练,意境深远。如果老师过于具体呆板地讲解就会使文章的意境丧失。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作者向往的桃花源的形象给学生展示出来,激发他们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学生看着多媒体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文章的情境当中。学生看到这个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这样就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增强他们的感受能力,通过利用情感性的音乐和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文章内容,给学生一种特有的美的感受。老师利用创设情境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枯燥乏味单调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也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挖掘了他们的想象力,对学生有莫大的好处,这样才能优化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有重要的意义,情境教学法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给学生学习语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情境教学法是现在新课标内容下小学语文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对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老师通过结合图文、播放合适的课堂音乐、合理运用多媒体等方法将文章内容融入情境中,使学生自愿地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这需要老师不断地深入研究课本教材,将文章与情境相结合,引领学生进入这个情境当中,并进行理性的指导,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宋亚环.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

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之我见 第12篇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游戏,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此同时, 小学英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生主体, 关注每个学生, 精心准备各种活动, 通过不同形式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 发展其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一般情况下, 小学生都对学习英语充满了好奇, 渴望获得更多的英语信息和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认真思考研究, 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创设情境英语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为学生以后能更好地学习英语打下基础。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 合理的情感导入吸引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从而获得我们预期预设的效果。

二、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可以运用多种手段, 如图片、实物、录音、动作、表演等多种方法创设赏心悦目的交际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开发智力、培养语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最佳状态,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7时, 本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询问时间”, 要求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掌握句型“What’s the time, please?It’s…”并从听、说、读三方面掌握句型“What time do you?I…at…/At…”和表达时间所需要学习的有关数词, 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听说数词1~100, 并要求会读与会写数词1~10。

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

三、充分挖掘教材, 创设情境

教材是最好的教学和学习资料。在这里我们要说的就是充分体现和挖掘教材的内容, 活用教材, 创设情境。众所周知,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内容丰富, 生动活泼的选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充分体现了英语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化。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许多彩色插图和情景会话, 来让学生在比较接近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听说训练。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还配有英文歌曲、绕口令、儿歌等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儿童好奇心强, 善于模仿表演的心理, 设计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此外, 在教授新单词时,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 为学生创设一些简单的情境。在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 让他们去说, 去表演, 去游戏, 充分把讲台变成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在此过程中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实实在在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 才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促进他们积极、有效地学习。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 创设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所有教学知识的学习, 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案例。

四、诱发学生的情感需要,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英语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情境教学中除了要遵循“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外, 教师还要诱发学生的情感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爱护和信任, 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亲密合作, 可以促进学生提升内在学习动因, 诱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水平, 促进师生之间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 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情感总与情境相伴随, 为此, 我们必须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 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

上一篇:骨干学生干部下一篇:文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