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情况范文

2024-06-19

用药情况范文(精选11篇)

用药情况 第1篇

临床治疗中, 药物因素对合理用药水平影响复杂。在欧洲约15%的住院患者因药物不良事件而人院, 在美国约6.7%的住院患者发生过严重药物不良反应[2], 我国住院患者因不合理用药导致或促成死亡者占住院死亡人数的比例介于5%~17%[3], 因此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对医嘱用药合理性进行监控成为发展趋势。我院于2009年11月引进应用PASS系统, 将其嵌入HIS系统 (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门急诊医师工作站, 住院医师工作站、药房工作站、临床药学工作站等[4]。在医师开具处方后PASS系统将实时进行动态监测, 根据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用药时应该给予的关注程度, 以不同颜色的警示灯标识方式突出显示在每一条医嘱的前端用以提示医务人员。警示灯分别为: (1) 黑色灯:绝对禁忌、错误或致死性危害, 严重关注; (2) 红色灯:不推荐或较严重危害, 高度关注; (3) 橙色灯:慎用或有一定危害, 较高度关注; (4) 黄色灯:危害较低或尚不明确, 适度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嵌入医院HIS系统, 分别抽取2009年8月门急诊处方61338例, 2010年5月门急诊处方65276例, 2011年1月门急诊处方65522例, 分别对应的是未安装PASS系统前、安装PASS系统后、对安装PASS系统的医师工作站设置干预功能后[5]的三个不同阶段。

1.2 方法

利用PASS系统对上述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审查分析, 以红色灯 (较严重危害) 和黑色灯 (绝对禁忌) 提示为不合理用药依据, 用SPSS13.0对不合理用药率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对抽取的2009年8月未使用PASS系统前的门急诊处方61338例进行回顾性审查分析, 共监测到黑色灯警示357例, 红色灯警示889例, 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03%;对抽取的2010年5月使用PASS系统后的65276例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审查分析, 共监测到黑色灯警示242例, 红色灯警示591例, 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28%;对抽取的2011年1月安装PASS系统的医师工作站设置干预功能后的65522例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审查分析, 共监测到黑色灯警示0例, 红色灯警示235例, 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0.35%, 结果见表1。

注:*与未安装PASS组比, P<0.001;△与安装PASS组比, P<0.001

3 讨论

通过使用PASS系统对我院门急诊患者处方用药分析, 发现我院门急诊处方用药大多数是合理的, 在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间等方面均符合患者的病情需求。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处方用药不合理现象, 监测发现, 在未使用PASS系统前, 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率为2.03%, 其中配伍禁忌用药占不合理用药的28.7%。在使用PASS系统后, 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率降至1.28%, 其中配伍禁忌用药占不合理用药的29.1%。通过对安装PASS系统的HIS系统医师工作站设置了干预功能后 (即对PASS系统审查出“黑灯警示”的处方, 系统限制其提交, 并自动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医师:“绝对禁忌、错误或致死性危害, 请修改后再提交”;对“红灯警示”的处方则弹出对话框提示医师:“不推荐或较严重危害, 确认是否需要修改”) , 不合理用药率降至0.35%, 其中配伍禁忌用药则完全杜绝。本研究通过对未安装PASS系统前、安装PASS系统后、安装PASS系统的医师工作站设置干预功能后的三个不同阶段的门急诊处方回顾性分析比较, 发现与未安装PASS组比应用PASS系统可以降低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χ2=111.686;P=0.000) , 特别是结合设置HIS系统的干预功能后, 可以明显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χ2=339.865;P=0.000) 。

临床上药物治疗大多数需要联合用药, 其目的是获得药物的相加或协同作用, 以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机体的耐受性, 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等。但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 临床医师、药师有时未能完全记住和掌握上述知识, 且难以做到随时查阅文献, 而利用PASS系统可以有效地发现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潜在的用药不合理, 从而减少医疗不合理用药的发生[6]。如果结合HIS系统对监测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 强制或提醒临床医师对处方进行修改, 则可以达到显著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的目的。

总之, PASS系统能极大的帮助临床医师、药师等临床专业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即时、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医药知识, 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实现合理用药的目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评估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PASS) 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价值。方法 对PASS系统安装前、安装后以及安装PASS系统的医师工作站设置干预功能后的三个不同阶段的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取, 数量分别为61338张、65276张及65522张, 通过PASS系统的监测、审查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红色 (较严重危害) 和黑色 (绝对禁忌) 提示为不合理用药依据, 并对不合理用药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与未安装PASS组比应用PASS系统可明显降低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χ2=111.686;P=0.000) , 设置干预功能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更低 (χ2=339.865;P=0.000) 。结论 应用PASS系统并对PASS系统设置干预功能后可显著提高门急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PASS系统,门急诊处方,合理用药,干预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喜荣, 郝晓菁, 曹瑞丽.PASS系统监测医嘱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 (4) :308-309.

[2]唐镜波, 颜敏, 兰奋, 等.药物警戒是ADR监测发展的大趋势[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5, 14 (1) :1-3.

[3]唐镜波.我国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及对策[J].中华儿科杂志, 2002, 40 (8) :449-450.

[4]郑斌, 刘茂柏, 曾晓芳.我院利用合理用药监测软件PASS对用药医嘱进行监测结果分析[J].海峡医学, 2010, 22 (4) :200-202.

[5]王书杰, 张新春, 王丽萍, 等.以PASS系统为依托全面搞好临床合理用药[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6, 22 (3) :240-241.

我县农村用药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第2篇

我县有5万多人口,其中70%居住在农村。农村药品市场供应情况的好坏,关系到农村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党的农村卫生工作方针的贯彻、落实。但我县农村目前用药的情况并不乐观,仍存在许多问题。

 

我县多数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直接制约着农民的用药消费,全县农民人均年药品消费才60多元。

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贫困农民生病之后往往是抗不过去才用药,并且买药专挑便宜药。一些乡村卫生院、诊所、药店等供药单位也是受经济利益驱动,采购药品时一味追求低价格,使药品质量存在很大隐患。这些问题具体反映在药品质量上,从深层次看反映在体制、政策,以及贫困落后的根源上。

农村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的现状销售使用过期失效药品。

在调查中发现,零售药店和县一级医院,通过换发许可证,内部执行常规性的报损销毁处理制度,销售和使用的药品在有效期内,并且多为近两年的生产批号,而单体药店、小型诊所甚至乡镇卫生院销售使用过期失效药品的问题比较严重,并且由于普遍实行拆零销售,农民见不到原包装上的有效期,一般难以发现药品失效。

销售使用假、劣药品。

在县城的药店和医院、诊所中,纯粹不含有效成分的假药比较少见,但未经批准擅自配制或购进的非法医疗制剂常能看到其踪迹。乡村的药店、诊所问题较多,某卫生院一次被查出头孢氨苄胶囊、吗叮啉等十几种假药,是院长从药贩手中购入的。一些基层医药网点不同程度地存在销售劣药的问题,除了前面提到的过期失效药品外,中药饮片掺杂掺假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保健食品和所谓“性保健品”、“壮阳药品”,更是肆意标明适应症和主治功能,冒充药品,欺骗患者,谋取不义之财。

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

乡村诊所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大多是从东部省市的药品市场或无证经销处进货,普遍存在进货无发票,质量问题多,使用后不毁形就直接倒在垃圾堆或低价按废品出售等问题,存在不安全隐患。

尤其一些偏远落后、缺医少药的村庄,老百姓无医可看,致使人、兽同医同药,人用药质量无法保障。

药品经营条件简陋,流通秩序比较混乱。

调查中发现,药品经营企业大部分能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建立药品质量管理机构,药品质量验收、养护、储存、保管等制度和药品验收记录,药品质量基本能够得到保证。县一级多数医院药品管理也比较好。但是在乡村,药品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乡村药店和医疗机构进货渠道混乱。

据调查农村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一是从非法渠道和个体药贩处采购药品,无验收记录和合法票据,也无购销记录;二是进货无合同,没有质量保证条款,所购药品难以做到先质检后进货,药品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医院、诊所的自制制剂进入零售药店及基层医疗网点,扰乱了药品经营秩序。

药品经营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

相当一部分农村卫生院所、诊所和零售药店的设施设备,与其药品经营使用规模和质量管理要求不相适应。无论是药房面积、仓储条件、专库的划分、温湿度的控制以及避光、防虫、防鼠、通风等设施条件基本没有达到要求。有的医院将必须冷藏的生物制品精制破伤风抗毒素常温下保存几个月;有的药品和生活用品混放;有的兽药、人药共营;有的中药饮片借斗串斗,顶替代用;有的西药仍用广口瓶储药,拆零药品的标识分装不按规范要求去做等等;因而造成药品积压浪费、霉烂变质、虫蛀鼠咬、过期药品延续使用等问题。

游医药贩流窜乡间,或承包门诊科室,摆摊“看病”,或上山下乡给医药网点“送药”。

不少基层医院、诊所经费紧张,经营困难,将门诊、诊所内部承包或对外出租,只管收费,放弃管理,任其胡为。游医药贩是联系制假用假的纽带,其祸害所至,扰乱了药品经营秩序,成为农村制售假劣药品和坑蒙拐骗群众的窝点。

贫困乡村医疗条件落后,药品供应网点少,农民看病用药困难。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乡村,地广人稀,故医药网点服务成本高,效益差。农民看病很不方便,远的要走10公里的路程。多数行政村没有药店,只有一个卫生所,医疗设施简陋,而且常常是一人身兼数职,看病打针卖药,医疗技术难以保证。而且农村医药专业人员极其缺乏,不能有效地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药品监督力量薄弱,边远地区很难到位。

眼下药监队伍组建工作正在进行,人员还未完全到位,经费难以落实,执法装备还未配备。农村药品日常监管和应急案件的查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药品市场秩序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理。

加上农村基层药品监管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问题较多,任务繁重,直接影响药监部门履行工作职责。

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的对策农村药品市场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药监部门必须管好农村药品市场。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加大《药品管理法》在农村的宣传力度。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半数以上的基层用药单位主管人员不了解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及其相关法规,农民用药法律意识更为淡薄,发生问题时,不能用法律有效地保护自己。因此,要加大《药品管理法》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仅要教育药品经营者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也要教育广大农民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依法用药的氛围,让违法销售使用药品者失去市场。

大力发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农村药品零售网点少,群众买药困难,这不仅给非法经营者可乘之机,而且给监督管理造成一定难度。因此,要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在县上设立药品配送中心,统一为基层药店供药;在乡镇开设零售药店,并将这些药店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要研究适当降低在行政村开办药店的准入条件,堵塞管理死角,使农村药品零售网点布局合理。

规范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经营行为。依法治药,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认真推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督促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规范其购销、使用行为。要特别加强对农村小型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管理,帮助他们建立药品进货制度和程序,规范进货渠道。要加大对无证经营和游医药贩的打击力度,净化农村药品市场,确保合法药品进货渠道畅通无阻,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

协助农村基层大力推行驻店药师制度。抓好执业药师、从业药师、驻店药师考前培训工作,提高合格率,使县、乡药店有药师服务,能够指导农民合理用药。要积极培养农村药店从业人员,采取专题讲座、综合培训等多种方式,灌输专业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健全基层药品监管体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药体制的改革,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主体呈现出多样化,健全农村药品监管体系迫在眉睫。药品监管部门要把药品日常监管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要协同卫生、工商、公安、物价等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药品市场的监管,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

我院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 第3篇

【关键词】超说明书用药;合理用药;药品说明书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55-02

药品说明书是记载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指导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药品的法定指南。所谓"超说明书用药"是指临床实际使用的药品的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不在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包括年龄,给药剂量,适应人群,适应证,用药方法或给药途径等与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不同的情况。又称超范围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是非常普遍的,其成因复杂,药品说明书大多都是多年前修定的,更新缓慢,代表的是修订时的医学技术水平,而临床医学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进步的科学,必然导致药物使用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经验积累。很多循证医学证明对患者治疗有利,已在临床广泛使用还没有来得及添加进药品说明书中。临床试验因为伦理学的原因新上市的药品缺乏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用药数据。已上市的药品修改说明书,需厂商提供相关用法的大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其审批程序不亚于新药说明书的审批,耗费很大,厂商一般不愿主动修改说明书。由此可见"超说明书用药"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超说明书用药可能没有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支持,也没有获得药品监管部门批准,易引起争议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故对我院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分析,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现就我院2013年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归纳总结分类如下:

(-)超适应证用药: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适应证。

1.盐酸二甲双胍片:用于治疗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人及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现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2.螺内酯片:用于治疗高血压,水肿性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血钾的预防。现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3.碳酸氢钠注射液: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代谢性酸中毒。现儿科外涂治疗鹅口疮。

4.注射用甲氨蝶呤:抗肿瘤药,包括各型急性白血病多种癌。现用其保守治疗宫外孕。

5.复方黄连素片:常用于治疗肠炎、痢疾。现用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6.枯草桿菌二连活菌颗粒:用于肠道菌群失调修复。现用其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二)超禁用人群用药:超药品说明书中禁用人群。

1.沙丁胺醇片: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痉挛。孕妇禁用。却常用于习惯性流产保胎。

(三)超用法用药:给药方法与说明书不符。

1.甲硝唑片:口服用于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治疗阴道滴虫、厌氧菌感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直接塞片。

2.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用于治疗黄疸,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新生儿黄疸多是口服给药。

3.氨溴索注射液:静脉输注用于急,慢性肺部疾病的祛痰治疗,现用其雾化吸入治疗肺炎。

4.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输注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用其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

5.注射用糜蛋白酶:一般肌内注射。而儿科常用其雾化吸入治疗肺炎。

6.制霉素片:口服用于真菌感染。儿科外用治疗鹅口疮。

7.丙酸睾酮注射液:肌肉注射用于男性性功能低下。临床上配合几种药外用治疗外阴营养不良。

(四)超用量用药:给药剂量明显超出说明书规定的剂量。

1.维生素B6片:一般成人一日1-2片。现大剂量口服用于哺乳期妇女回乳。

(五)超适应人群用药:说明书未提及的人群,"儿童用药"项下注明儿童用药安全性尚不清楚、尚不确定及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均视为超适应人群用药。

1.蒲地蓝口服液: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没有对儿童用法用量进行标示。现儿科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

2.利巴韦林颗粒:用于病毒性疾病。没有对儿童用法用量进行标示。儿童中使用尚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而儿科常用其抗病毒。

3.注射用阿奇霉素:用于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金葡菌、链球菌等引起的感染。没有对儿童用法用量进行标示,16岁以下患者使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而儿科常用其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4.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没有对儿童用法用量进行标示,儿童中使用尚无临床经验。儿科多用于小儿抗感染治疗。

(六) 超配伍禁忌用药:药物配伍禁忌与说明书不符。

1.喜炎平注射液配地塞米松注射液同瓶混合静滴:喜炎平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标示严禁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

讨论

社区老年患者用药情况调查 第4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安全用药,调查

老年患者患病多以慢性病为主, 用药有一些不良习惯, 不合理用药较为突出,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明显增高。目前, 我国老年患者增长速度很快, 安全用药指导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鉴于此, 笔者在阆中卫生学校开展了非住院老年患者用药情况调查, 以了解老年患者药物使用的特点及影响老年患者药物利用的因素等, 为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以期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来我校医院就医的老年患者380例, 年龄60~80岁;其中男232例 (61.05%) , 女148例 (38.95%) ;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302例 (79.47%) , 初中或高中51例 (13.42%) , 大专以上27例 (7.11%) 。

1.2 方法

自拟调查表格, 内容包括老年患者的基本情况, 取药地点选择及用药情况, 用药知识及对药品不良反应 (ADR) 的认知, 接受药学服务现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当场发放, 当场收回。问卷共发出493份, 收回403份, 其中有效问卷380份, 有效回收率77.08%。

2 结 果

2.1 健康状况

在被调查的380例老年患者中, 患有1种或1种以上慢性疾病363例 (95.53%) , 其中, 患3种及以上慢性疾病59例 (15.53%) , 患2种慢性疾病101例 (26.58%) , 患1种慢性疾病的有203例 (53.42%) , 平均患2.13种慢性疾病。患病率排在前6位的慢性疾病依次是:高血压135例 (35.53%) , 冠心病92例 (24.21%) , 糖尿病34例 (8.95%) , 高血脂21例 (5.53%) , 脑血管疾病19例 (5.00%) , 骨关节疾病16例 (4.21%) 。

2.2 老年患者用药情况

在380例老年患者中, 正在使用药物的281例 (73.95%) , 长期服药249例 (65.53%) 。同时服用4~8种药物的67例 (17.63%) , 服用降血压药物和心脑血管药物的196例 (51.58%) , 最多者同时服用8种, 平均服用3.2种。服用各种保健品207例 (54.47%) 。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药物依次是:心、脑血管用药, 糖尿病用药, 肌肉骨骼用药, 胃肠道用药。说明大多数老年患者患有1种或多种慢性疾病, 而且以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为主, 且老年患者用药种类繁多。

2.3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

服药询问医护人员265例 (69.74%) , 询问家人或者朋友108例 (28.42%) , 自己看说明书吃药3例 (0.78%) , 说明影响老年患者药物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医务人员, 其次是亲友, 再次是说明书和朋友的影响。不了解老年患者用药特点227例 (59.74%) , 未经医师诊断自行用药182例 (47.89%) , 曾服用过期或变质药物214例 (56.32%) , 保存药物时不注意储存条件313例 (82.37%) , 不知药物有不良反应92例 (24.21%) , 不遵医嘱197例 (51.84%) , 在病情好转时曾自行停药或减少药量。此外, 随意滥用维生素、滋补药或抗衰老药等现象较严重, 用药后不懂得出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就诊。

2.4 老年患者常见不良用药行为

大多数老人存在不良用药行为。经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241例 (63.42%) , 改变服药时间、间隔或漏服255例 (67.11%) , 合并使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227例 (59.74%) , 无医师诊断自行在药房购药335例 (88.16%) 。

3 讨 论

老年患者由于功能的减退, 往往身患多种疾病, 老年疾病成为生活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故老年患者用药频率高, 用药种类多。本组在380例老年患者中, 正在使用药物的老年患者占73.95%, 长期服药者占65.53%。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知识相对缺乏, 都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如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只要出现病情波动, 不查原因就增加药物用量, 当病情暂时稳定后, 又立即减量使用, 或者不按疗程服药。有的药物起效慢, 需服用一定疗程后才可达到理想的疗效。但有些老年患者频繁换药、中途停药, 这样都达不到药物治疗的目的。本组调查发现, 本组47.89%的老年患者未经医师诊断自行用药, 56.32%曾服用过期或变质药物, 24.21%不知药物有不良反应, 51.84%不遵医嘱, 随意增、减或停药、滥用维生素、滋补药或抗衰老药等现象较严重, 用药后不懂出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就诊。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 各种新药的层出不穷, 为医疗用药安全埋下隐患[1,2]。

老年患者盲目联合用药的现象也普遍。某些患者自认为多药同用, 可增强疗效, 相对放心。在用药时, 本来用一种或两种药物治疗就可达到目的, 却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甚至重复用药。殊不知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随用药种类的增加而上升。因此, 用药一定要遵从医嘱, 不要自行服药。本组调查显示, 同时服用4~8种药物者占17.63%, 最多者同时服用8种, 平均服用3.2种。同时服用5种药物时, 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50%。如何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药物利用度、药物的依从性、药物的合理性, 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由于老年患者因为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 影响他们对药物的了解。本调查显示, 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占79.47%。因此, 健康教育中应把高龄和文化水平低的人群作为重点。同时, 加强对老年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用药知识的教育, 让家属掌握用药知识, 以帮助老年患者安全服药。

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 常出现忘服、重服、多服、误服、漏服等现象, 不但影响药物的疗效和疾病的康复, 还有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发生意外。所以, 老年患者用药时最好有人为其把关, 特别是对不具备自己用药需要他人协助用药的, 其老伴或子女更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黄爱君, 杨耀防.高校学生药品说明书认知度调查[J].中国药师, 2007, 10 (7) :727.

用药情况 第5篇

头孢曲松钠六种不合理用药情况危及患者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统计显示,抗感染药不良事件报告比例接近总体报告的50%,而头孢曲松钠不良事件报告总数、严重病例的报告数量在抗感染药中又占较高比例,死亡病例报告数量位居抗感染药首位。但头孢曲松钠合理使用利益明显大于风险;在药品不良反应或事件报告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广泛存在,不合理用药使得用药的风险系数加大。为此,我院临床药学科对该药的临床不合理使用提出警示。

问题一 超适应症用药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17岁,因胃肠型感冒来院就诊,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后,给予头孢曲松钠2g,静脉滴注。用药至30ml时出现胸闷,气促,紫绀,皮肤湿冷,意识模糊,脉搏细速,血压测不到,双肺可闻及大量干湿性啰音,心率112次/分,心音低钝。立即停用头孢曲松钠,给予对症治疗,10分钟后自觉症状好转。

专家分析

头孢曲松钠适用于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和部分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所致严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肾盂肾炎、盆腔炎性疾病、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显示,严重病例中超适应症用药约占严重病例报告总数的10%。

问题二 儿童超剂量用药

典型病例

患儿,男性,4岁,因支气管炎给予头孢曲松钠2g、地塞米松2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250ml中静脉点滴。1分钟后,患儿出现烦躁、流涕、口吐白痰、口唇发绀,立即关闭输液,采取急救措施。30分钟后,抢救无效死亡。

专家分析

头孢曲松钠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示,儿童静脉给药每日剂量为20~80mg/kg。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显示,部分儿童患者存在超剂量使用的情况。

问题三 配伍禁忌用药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6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胸闷,全身疼痛去村卫生所就诊,给予头孢曲松钠4g、地塞米松5mg、利巴韦林6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混合静脉滴注。约20分钟后患者突感呼吸困难,心慌,胸闷,继而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专家分析

头孢曲松钠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示,由于可能会产生药物间的不相容性,不能将本品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需联合用药时应分开使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显示,严重病例中存在头孢曲松钠与其他药品混合静脉使用的问题。其中以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混合静脉使用占大多数,其次是与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或中药注射剂混合静脉使用。少数病例一次混合使用药品多达4种。

问题四 禁忌症用药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5岁,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因下肢蚊虫叮伤继发感染给予头孢曲松钠3g加入0.9%氯化钠300ml静脉滴注。大约2分钟后,病人主诉气急喉痒,全身不适,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相关药品抢救,15分钟后患者死亡。

专家分析

头孢曲松钠说明书【禁忌】和【注意事项】中,已明确注明禁用于对头孢菌素过敏的病人。“使用本品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者可能会对本品产生交叉过敏反应,应慎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分析显示,存在过敏体质或对头孢曲松钠、青霉素过敏者的用药情况,并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

问题五 用药期间饮酒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6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曲松钠3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第三天上午患者饮酒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双硫仑样反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等药品,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减轻。

专家分析

头孢曲松钠可影响乙醇代谢,使血中乙酰醛浓度上升,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故用药期间及停药后1周内应避免饮酒,也应避免口服含乙醇类的药物、饮料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

问题六 围手术期不合理用药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4岁,因肾结石行体外碎石术后,给予头孢曲松钠2g加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滴注10ml时,患者自觉心悸、恶心、呕吐,紫绀,测血压80/50mmHg,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10分钟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牙关紧闭,立即给予针对性治疗,上述症状缓解。

专家分析

用药情况 第6篇

【关键词】 癌性疼痛用药;癌症;应用分析

(WTO)曾经提出2000年让世界的癌痛患者无痛。2000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疼痛年会上,对来自全国的上千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的医生对目前的癌性疼痛治疗表示不满。2002年第四届世界疼痛大会正式将疼痛列为一种疾病,正在遭受癌痛折磨的患者人数全球为500万人,中国100万人。人类文明已经进入要求医院无痛的时代了,因此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1 全球从1980-1995年间杜冷丁与医用吗啡使用情况统计结果。

2 癌痛用药应用分析

2.1 杜冷丁应用分析 杜冷丁的止痛作用强度仅为吗啡的1/10,代谢产物去甲杜冷丁的消除半衰期长,而且具有潜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作用。此外,杜冷丁口服吸收利用率差,多采用肌肉肌注给药,肌肉注射本身会产生疼痛,不宜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治疗。事实上(WTO)以将杜冷丁列为癌症疼痛治疗不推荐的药物。

2.2 医用吗啡的应用分析 口服吗啡片比较方便持久镇痛,可按时给药,每12小时给药一次,是20年来全球应用疗效确切的重度癌痛首选用药。剂量调整方便,国内最大应用1140mg/天,体现剂量个体化。医师可根据癌痛患者的时间需要调整用量,以最大限度地解除癌痛患者的疼痛折磨为目标,不必再有后顾之忧。

3 综合讨论

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在癌痛治疗中使用医用吗啡替换杜冷丁已经成为趋势。癌性疼痛用药的临床应用趋于合理。同时也是对癌痛患者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我国推行(WT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已经有12年了,然而癌痛病人未得到充分治疗的问题依然存在。在2000年我国吗啡人均消耗量为0.13mg,比1997年增长了1.6倍,但比起发展中国家的人均0.38mg和发达国家的人均22.28mg仍有较大差距。(WTO)很早就提出疼痛问题是继脉搏、血压、呼吸、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并把2004年10月11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疼痛日”。“疼痛”终于受到了一定的重视,更多的疼痛患者将会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癌症止痛治疗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于世英.《哌替啶不是最好的癌症止痛药》.中国医学论坛报,1997年2月20日.

[2] 卫生部.《癌症疼痛治疗—医生用药指导原则》.

[3] 蔡志基.《从我国吗啡医疗消耗量谈疼痛治疗的差距》.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28(41).

我院麻醉药品用药情况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统计我院2012年1—12月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表和用药数量表及麻醉药品用药结构及用量。

2 结果

吗啡缓释片用量居首位, 近 1年用药量成倍增长。芬太尼注射液用量增幅较大。总用药量依次为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舒芬太尼注射液、可待因片, 手术镇痛主要使用芬太尼注射液、舒芬太尼注射液。癌痛主要使用吗啡缓释片。哌替啶注射液主要应用于其他类型的镇痛;吗啡缓释片主要用于癌痛患者;吗啡注射液有少量用于癌痛止痛;可待因片主要用于镇咳使用;芬太尼注射液、舒芬太尼注射液全部于手术前、中、后使用 (见表1) 。

注:其他:创、烧伤剧痛、人工冬眠、结石痛、分娩痛、慢性中重度疼痛、术后痛、镇咳等

3 讨论

3.1 吗啡

吗啡镇痛作用虽然较强, 但易产生耐受性, 因此长期使用的患者应据个体差异调整剂量, 对慢性晚期癌痛无极量限制, 使用剂量应以癌症无痛为目标[2]。吗啡注射液在我院癌痛患者的用量较少, 因为部分患者不能口服或消化道症状多的癌痛患者选择了芬太尼透皮贴镇痛, 使用基本合理。吗啡缓释片具有患者依从性好、起效快、口服次数少等特点, 在癌痛患者治疗中, 用量居首位,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应特别强调, 应定时服药, 对镇痛效果不理想时, 只需增加剂量而不增加用药次数, 应整片吞服。

3.2 哌替啶

为人工合成类镇痛药, 药理作用与吗啡相似, 具有镇痛、镇静作用。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1/8, 维持时间较短, 约2~4h;慢性重度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不宜长期使用, 呼吸抑制作用弱于吗啡, 代谢产物具有中枢神经毒性和肾毒性, 且t1/2长, 长期连续使用易致蓄积中毒, 耐受性和致药物依赖程度比吗啡轻。呼吸抑制作用弱于吗啡, 适用于手术后疼痛、创伤性疼痛、麻醉前用药, 或局麻与静吸复合麻醉辅助用药等。我院哌替啶注射液用量的94%不用于癌痛治疗, 属合理使用。慢性癌痛患者选择镇痛药时应首选口服或贴剂如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 次选吗啡注射液, 不宜选哌替啶注射液。

3.3 可待因

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12~1/7, 持续时间与吗啡相似, 为中度疼痛止痛的代表性药物, 尤适用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我院可待因片剂大多作为镇咳剂使用, 中度疼痛止痛选择曲马多注射液, 使用基本合理。

3.4 芬太尼类

芬太尼为强效镇痛药, 镇痛作用为吗啡的75~125倍, 具有作用迅速、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主要用于各种手术前、中、后的镇痛, 因此芬太尼注射液的用量可间接反映我院手术量的增长趋势。舒芬太尼镇痛作用较芬太尼强, 作用持续时间约为芬太尼的 2倍, 主要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 并可小量替代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2种麻醉药品使用合理。

通过调查发现我院麻醉药品用量逐渐上升, 与就诊患者及手术量的逐年增多, 及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等因素是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我院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预麻醉药品的用量逐年增加是必然趋势。但在应用当中还存在选药不合理现象, 说明医生对麻醉药品的认识还不足。因此, 应从适应证、应用原则、使用方法、慎用及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加强对麻醉药品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合理使用麻醉药品, 保证麻醉药品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S].2005-11-01.

2013年我院儿科用药情况调查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HIS系统中随机抽取2013年1-12月期间儿科门诊处方1 200张,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患儿性别、年龄, 处方用药的种类、品种, 联合用药、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 参考《中国药典》[2]、药品使用说明书、《新编药物学》[3]以及用药相关规定[4]等对处方进行评价, 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对于同一张处方中出现两种或以上不合理的情况, 只统计最典型的一种。

2 结果

本组1 200张处方中, 男童处方672张, 女童处方528例, 男童比例高于女童;患儿年龄1个月~14岁, 平均年龄 (5.3±2.9) 岁;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7种, 平均 (3.0±1.2) 种。肌注269张, 口服处方358张, 输液573张;四联及以下用药处方849张, 占70.8%, 四联以上用药处方351张, 占29.3%。

2.1 不同类型药物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的使用情况

将1200张处方按照5个年龄段分开, 其中1~3岁患儿处方最多, 有533张, 其次为3~6岁290张, 12岁以上患儿最少, 有86张。将处方中出现的药物按照药理作用分抗菌素类、抗病毒类、激素类、解热镇痛类、止咳化痰类、消化系统用药类以及其他类7个类别进行统计。结果显示, 抗菌素类、解热镇痛类药以及止咳化痰类物所占比例较高, 超过一半处方中含有上述3类药物。从趋势上看, 随着年龄的增大, 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下降, 止咳化痰类药物、消化类药物以及其他类药物使用比例增加。不同类型药物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的使用情况详见表1。

2.2 儿科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品种

将1 200张处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种药品进行统计并排序, 结果显示排前3位都是抗生素类药物, 其次是化痰类药物氨溴索和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氨酚黄那敏颗粒, 雾化用药博利康尼、止咳化痰药物宝咳宁的使用也比较广泛。10个儿科药物品种详见表2。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

1 200张处方中共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106张, 不合理用药类型较多, 诊断与用药不符, 用法、用量不合理排前2位。不合理用药分类统计详见表3。

3 讨论

儿童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 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功能以及内分泌系统各种机能发育尚不够健全, 解剖结构、生理特点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均与成人都有所不同, 因此, 儿科用药在正确选择药物、准确计算用药剂量的同时, 还要充分考虑各类药物在儿童体内的药动学特点及可能对儿童发育存在的危害。审查和点评儿科处方对促进儿科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3.1 药物类型与患儿年龄段的关系

本组资料显示, 统计的1 200张处方中, 患儿年龄段在1~3岁之间最多, 占44.4% (533/1 200) , 其次为3~6岁儿童, 占24.2% (290/1 200) , 1岁及以下患儿处方比例居中, 构成比为16.5%, 6岁以上年龄段患儿处方明显减少, 构成比均不足8%。在1岁及以下患儿中, 使用比例最高的是解热镇痛类药物, 其次为抗菌素类和止咳化痰类, 1~3岁患儿使用比例最高的是抗菌素类, 其次为解热镇痛类和止咳化痰类, 3~6岁儿童使用比例最高的仍然是抗菌素类药物, 但是止咳化痰类药物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6岁以上患儿使用抗菌素类药物及止咳化痰类药物较多。上述情况说明, 就诊儿童中, 1~3岁患儿比例超过其他年龄段, 而在用药方面, 1岁及以下儿童疾病以感冒、发烧、咳嗽为主, 主要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 而1岁以上儿童使用抗菌消炎类药物较多, 在用药趋势方面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大, 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下降, 而止咳化痰、消化类药物使用比例增加的特点。这可能和儿童随着成长抵抗力逐渐增强, 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下降, 而在幼儿园或学校容易传染呼吸道疾病以及饮食不当所致疾病比例逐渐增加有关[5]。

3.2 常用药物品种与剂型

本组调查显示, 在处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品种中, 抗生素有4个, 而且排名前3位的都是抗生素;止咳化痰类有3个品种, 解热镇痛类2个品种, 激素1个, 剂型以粉针、颗粒剂为主。这说明我院儿科用药中, 抗菌消炎、止咳化痰、解热镇痛是比较常规的治疗。

3.3 合理用药分析

本组对我院2013年儿科处方中抽取的1 200张处方分析发现, 患儿中男童比例高于女童, 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平均 (3.0±1.2) 种, 四联及以下用药处方849张, 占70.8%。四联以上用药处方351张, 占29.2%。共发现各类不合理用药处方106张 (8.8%, 106/1 200) , 其中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合理等情况所占比例较高。儿童用药品种、规格以及剂型均比较少, 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而且儿科预防性用药比较普遍, 在诊断与用药上, 容易出现一些不完全符合情况。在用法、用量方面, 儿童用药剂量多数是以成人剂量为基础, 结合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等进行换算, 但是有些药物受药物代谢动力学、剂型等影响, 按比例降低用药量后给儿童使用, 存在风险, 容易导致不良反应[6]。例如某处方中, 医生开了红霉素肠溶胶囊, 用药方式为打开胶囊将内容物分为3次服用。类似于这种药物的用法用量, 破坏了药物的剂型, 改变了药物在体内溶解、吸收的途径, 用药后能否被身体利用, 会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都成为疑问, 增加治疗风险, 应该尽量避免。

综上所述, 我院儿科门诊中, 1~3岁的儿童最多, 用药以抗菌消炎、止咳化痰、解热镇痛为主要方向, 用药基本合理, 但是仍然存在问题, 需要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徐洪发.浅谈小儿用药特点[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8, 11 (6) :64.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 [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46.

[4]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S].2010.

[5]易洁梅.儿童用药状况与安全性调研[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0, 13 (11) :43.

社区居民合理用药咨询情况分析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1年7月—2012年6月前来本中心合理用药咨询室咨询的相关记录。

1.2 咨询方法

咨询者均为患病本人, 每周一至周五由固定本中心首席医师 (主任医师) 担任答询者, 采用问答法面对面进行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 同时将咨询内容予以记录。

1.3 剔除标准

咨询者非患病本人, 询问内容不完整、不切实或张冠李戴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接待咨询211人次, 其中男101例, 女110例, 年龄69~93岁, 平均 (69.8) 岁。

2.2 咨询药物相关疾病以心脑血管病占首位 (94/313, 30.0%) , 其次为高血压病 (79/313, 25.2%) 、糖尿病 (35/313, 11.2%) 、呼吸系统疾病 (30/313, 9.6%) 、消化系统疾病 (24/313, 7.7%) 、高脂血症 (21/313, 6.7%) 、其他 (30/313, 9.6%) 。

2.3 咨询者无伴有基础疾病者70例 (70/211, 33.2%) , 合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者141例 (141/211, 66.8%) 其中伴有一种基础疾病73例 (73/211, 34.6%) , 伴有二种基础疾病43例 (43/211, 20.4%) , 伴有三种或以上疾病25例 (25/211, 11.8%) 。

2.4 咨询相关药物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102/329, 30.0%) 和降血压药 (83/329, 25.2%) 为主, 其次还有降血糖药 (33/329, 10.0%) 、消化系统药 (27/329, 8.2%) 、呼吸系统药 (23/329, 7.0%) 、中成药 (20/329, 6.1%) 、抗菌药物 (14/329, 4.3%) 、其他 (27/329, 8.2%) 。

2.5 咨询合理用药内容主要以长期用药对机体的影响 (26.5%) 和药物不良反应问题的比例较高 (尚未发生过药物不良反应的咨询16.3%, 已发生过药物不良反应的咨询15.6%) 。

2.6 咨询者接受健康信息教育情况 未曾接受合理用药任何健康教育133例 (133/211, 63.0%) 、偶尔接受健康信息教育63例 (63/211, 29.9%) 、经常接受健康信息教育15例 (15/211, 7.1%) 。参与健康信息教育形式主要有:接受影视教育31例 (31/78, 39.8%) 、健康教育讲座20例 (20/78, 25.6%) 、药物说明书获取15例 (15/78, 19.2%) 、报刊杂志12例 (12/78, 15.4%) 。

3 讨论

当前世界各国人口均出现普遍性老龄化的趋势, 我国老龄化的问题尤为突出, 且其数量在快速增长。接踵而至则是老年慢性疾病的异军突起, 导致为医疗保健领域中一个重要问题。

本资料显示前来咨询者均为社区老年患者, 咨询与药物相关的疾病多为当前常见的慢性疾病, 诸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与流行病学报道相似[1]。

老年病患者多般伴有文化水平较低、固执己见、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减弱、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等老年人固有特点和衰老表现, 给药物治疗效果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甚至产生不利[2]。经咨询发现, 社区居民对药物机制、用法、疗程、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等知识相当匮乏, 他们只知道有病吃药, 不知道如何服用、如何取得药品疗效最大化、如何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等基本原则了解甚微, 对自身所用的药品存在不少误区[3], 某些患者服药治疗中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所以有不少患者已产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后才来咨询,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在他们身上已体现出药物是双刃剑的反向效应。

咨询中对于长期用药的问题问得较多, 从问题本身透视出这些患者过分依赖于某种某类药品治疗, 他们认为慢性病需要慢慢治, 长期一尘不变的固用某种药物, 以致滋生了药源性疾病, 很大程度上加害了患者的健康。

当今医疗分科过细, 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在相应专科就诊, 每个专科给予一定品种和数量的药物治疗, 累计起来一个患者每日便要服用若干种类和数量的药品, 由此出现了患者多重用药的弊端和不良后果, 故而当今多重用药的危害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呼吁和社会的关注, 为降低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 也不妨从减少老年人多重用药抓起。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指出, 人不是死于疾病, 而是死于无知。本研究结果显示, 社区居民之所以会产生诸多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其主要关键原因是患者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几率甚少, 信息闭塞, 从而启示我们医疗卫生机构及其相关部门必须考虑相应对策深入社区, 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系列措施来普及合理用药健康宣教, 大力营造社区合理用药氛围, 使社区居民确立正确的合理用药理念, 才是事半功倍的良策[4]。近年我们通过开展“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干预研究”的科研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5], 也增强了我们进行倡导社区居民合理用药的督导宣传推广工作的信心, 以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

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合理用药咨询情况, 发现问题, 提出对策。方法 分析2011年7月—2012年6月社区居民合理用药咨询记录资料。结果 接待咨询211人次, 年龄 (69.7±9.2) 岁, 咨询与药物相关的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占首位 (94/313, 30.0%) , 其次为高血压 (79/313, 25.2%) 。咨询者大多合并1种以上基础疾病。咨询相关药物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为多见。合理用药咨询内容以长期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比例较高, 咨询者大部分未接受过合理用药健康教育 (63.0%) 。结论 社区居民合理用药知识匮乏, 多渠道开展社区合理用药健康宣教干预, 大力倡导合理用药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势在必行。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合理用药,咨询

参考文献

[1]王鲁宁.重视老年慢性致残性疾病防治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 2012, 51 (5) :337-338.

[2]赵生俊, 范芳芳, 姚莉.慢性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1, 11 (2) :130-133.

[3]曾庆英.社区糖尿病用药的认识误区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9) :3-4.

[4]潘毅敏.浅析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J].社区卫生保健, 2009, 8 (1) :39-41.

用药情况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城东病区最近4年 (即2009-2012年) 这一时间段的门诊、急诊、住院处方, 通过本院信息中心统计处理, 以药品每年的实际消耗量、金额、金额排序、数量排序及品种变化等为研究对象, 提取所需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药品名称采用卫生部要求临床医师使用的通用名称。数据处理采用样本标准差, 所有数据均保留小数点后2位。

2结果

2.1用药总量、处方金额及年增长率的变化

每年实际消耗的药品金额及实际调配的处方数量, 见表1。第3列为每年药品销售总金额的年增长率, 第5列为平均每张处方金额, 第6列为平均每张处方金额的年增长率。

2.2主要十大类药品的销售总额排位及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按照药品药理的分类来计算金额, 年度排名及占药品销售总额的百分比值见表2。

2.3年度药品消耗金额前15位品种及变化

2.3.1前15位的基本品种: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头孢西丁、氨曲南、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派拉西林舒巴坦钠、头孢丙希分散片、阿莫西林氟氯西林、缬沙坦、龙血竭、清脑复神、醒脑静, 以上各品种都较稳定地位于各年度的排位前15名。

2.3.2前15位品种的年度变化:前15位品种的年度变化以上述基本品种目录增减及前15位品种占全部金额的百分比值, 见表3。

2.4抗微生物药品的用药分析

抗微生物药品占医院药品总金额的40%以上, 涉及到各科医师用药, 虽然其占药品总金额的比重逐年下降, 但绝对用药金额仍保持了正增长。在抗微生物的前10位排名中, 美洛西林舒巴坦钠稳居第1位, 其他品种包括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派拉西林舒巴坦钠、头孢西丁、头孢丙希分散片、阿莫西林氟氯西林、氨曲南、头孢地尼、阿奇霉素、头孢克洛等。

2009-2012年抗微生物药品的数据见表4。表中第4列为抗微生物药品金额的年增长率, 第5列为排名前10位的药品金额占抗微生物的总金额的百分比。

3讨论

从表1数据得知, 我院药品费用平均年增长率为 (18.07±7.73) %, 处方绝对金额和处方张数都有大幅度的攀升, 这主要是我院城东病区从2009年才正式开诊, 逐渐被广大病患朋友的认可和知晓。每张处方的平均年增长率为 (-3.27±3.83) %, 平均处方金额为 (103.29±4.72) 元, 最高为106.62元, 年度间变化波动不大, 但扣除物价因素, 其势头大有减缓的趋势。

表2中, 抗微生物药品居药品金额首位, 且同第2位的金额相差3倍左右, 但我们也明显看出, 抗微生物药品比重逐年下降的趋势稳定。而其他系统用药有上升趋势, 说明抗微生物药品的应用比重逐年下降, 应用更趋合理。循环系统用药金额的上升, 表明由于老年人比例的增加, 高血压、冠心病的人群在增大。一种可喜的现象是, 我国的传统中成药应用比例有稳步上升趋势, 特别是一些疗效确切的民族药在我院得到了更好的应用。由表3可见, 前15位排名中抗微生物药品占了一半以上, 说明抗微生物药品仍是现阶段的主导品种。但是前15位药品的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百分比由2009年45.17%逐年下降至2012年的38.72%, 说明药物的应用正日趋多元化, 不合理用药现象正在得到改善。

表4提示, 抗微生物药品金额虽然年增长率为17.75%, 但其占总金额的比例逐年下降, 说明我院在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品, 防止滥用的工作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另一方面也应看到, 仅抗微生物品种14.70%的前10位品种的金额占总金额的75.77%, 抗微生物药品在应用中存在着垄断地位, 虽然其比值由2009年的85.17%降至2012年的62.37%, 但仍有过度集中现象。如何合理、有效、经济地应用抗微生物药品, 降低其比重, 是体现医院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标志, 也是降低医疗费用、节省开支、减少耐药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史双来, 王教敏.对《处方管理办法》实施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探讨[J].中国药事, 2010, 24 (9) :849-850.

[2] 庞家莲, 蒙光义.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2稿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药房, 2012, 23 (21) :672.

门诊问题处方218张用药情况分析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我院西药房门诊处方作为本次抽样、筛查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样本。

1.2 方法

每月不定期抽查2日门诊处方, 重点关注不合理用药和有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 并作为问题处方记录下来, 进行分析评价, 根据不合理用药类型及药物相互作用类型归纳整理。有益的药物相互作用不妨碍用药安全, 笔者在此项调查工作中暂不涉及。

2 结果

此期间共抽阅门诊处方4689张, 筛查出问题处方218张, 问题处方占抽阅门诊处方的4.6%。不合理用药表现在多方面, 药物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系统用药和皮肤科用药, 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滥用

抗菌药物的使用遍布临床各科, 滥用现象很普遍。突出表现在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 大部分患者常规给予抗病毒药+抗菌药物治疗。事实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 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 病程有自限性, 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用抗菌药物也是无效的[1]。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 此时可予以抗菌药物治疗。其次, 儿科或内科医生在治疗肠炎或腹泻时将抗菌药物和补充肠道有益菌群的活菌制剂联合应用, 这些活菌制剂和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抗革兰阴性杆菌作用相互拮抗。笔者建议, 治疗细菌性肠炎或腹泻时可先行抗菌治疗, 待感染控制后, 再序贯使用肠道活菌制剂, 调节肠道菌群;这样有助于有效控制感染, 确保用药有效、经济。抗菌药的无指征联合表现在外科门诊患者皮肤及软组织损伤的预防及治疗, 一些医生采用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来预防或治疗感染。皮肤软组织创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葡菌, 结合抗菌药的抗菌谱及金葡菌耐药状况, 笔者认为宜选用一代头孢菌素口服制剂、红霉素类口服制剂来预防或治疗细菌感染, 病灶小而表浅、数量少者只需局部用药, 感染严重者可静脉给药。一般单用一种抗菌药即可, 联合用药只适用于少数情况。特别注意的是, 卫生部已经有文件规定氟喹诺酮类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 应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感染, 以延缓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的上升。

[张数 (%) ]

近年来, 支原体引起的感染也不少见, 门诊医生在治疗支原体感染伴发热者时, 一般采用阿奇霉素+β-内酰胺类 (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口服或静脉给药, 阿奇霉素是速效抑菌剂, β-内酰胺类是繁殖期杀菌剂, 二者合用, 从理论上讲会产生拮抗作用。建议这部分患者先做口腔咽拭子病原学检测, 针对病原体用药, 避免医药资源浪费。

3.2 糖皮质激素滥用

糖皮质激素具抗炎、免疫抑制及增强对应激的抵抗力等作用, 临床应用于危重患者迅速缓解严重症状, 使机体度过危险期。对病毒感染, 一般不宜采用, 以免减弱防御功能, 促使病毒扩散[2];对于主要以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不宜作为退烧药常规应用;带状疱疹、水痘所致的皮肤病也不宜常规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病毒引起的机体发热以及炎性物质渗出, 尤其是轻、中度患者, 宜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来解热及抗炎。

3.3 药物相互作用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 心血管系统疾病多样化、复杂化。高血压患者可同时伴随血脂异常或心功能受损, 使得心血管系统用药往往采取联合用药控制单一疾病或多种疾病, 这样易产生药物相互作用。抗高血压治疗中, 也不宜将同类药物联合应用, 以免毒性作用同时增加。本组资料中常见的同类抗高血压药联合有:两种钙离子拮抗药联合、两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联合。钙离子拮抗药 (β受体阻断药) +胺碘酮可加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3];在抗慢性心功能不全时, 常使用强心苷类药物增加心脏收缩力, 同时利尿药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常规辅助用药, 以减少回心血量, 降低心脏前负荷, 但利尿药氢氯噻嗪的排K+以及增加远曲小管对Ca2+的重吸收作用, 不同程度地造成低血钾、高血钙, 这与强心苷形成的低血钾、高血钙作用协同, 从而增加地高辛的敏感性, 再加上强心苷安全范围小, 一般治疗量已接近中毒量的60%, 易产生中毒反应。因此, 地高辛+氢氯噻嗪治疗心功能不全时, 应密切关注低血钾, 及时补钾。而地高辛+保钾利尿药可避免上述不良药物相互作用而转化为有益的相互作用。

我院皮肤科将氯雷他啶 (特非那丁, 阿司咪唑) +西咪替丁联合应用于皮肤过敏或过敏并真菌感染者。特非那丁引起的心脏毒性国外早有报道。西咪替丁和唑类抗真菌药, 非选择地抑制药酶活性[4], 二者联合导致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血药浓度增高, 从而增加心脏毒性。

3.4 药物的重复应用

导致此情况出现的原因为: (1) 药理学知识缺乏, 部分医生将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联合, 如甲氧氯普胺+山莨菪碱, 多潘立酮+山莨菪碱, 造成药理作用拮抗; (2) 不了解药物的处方组成, 将单方制剂和含有单方制剂的复方制剂联合, 如单方B族维生素+复合维生素B, 非甾体抗炎药+复方抗感冒药; (3) 不了解药物的代谢情况, 盐酸溴己新+盐酸氨溴索, 硝酸异山梨酯+5-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 前二者在体内代谢为后二者而发挥药理作用。

3.5 应用疗效不确定的药物

本组中主要表现为临床医生不了解病原菌的耐药性, 单一应用一种抗菌药物或错误地选择头孢类、喹诺酮类抗菌药抗幽门螺杆菌 (HP) 。目前认为, HP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大多数抗菌药在胃内低pH环境中活性降低和不能穿透黏液层到达细菌, 因此HP不易根除。迄今为止, 尚无单一药物能有效根除HP, 因而发展了将抑制胃酸分泌药、抗菌药物或起协同作用的胶体铋剂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根除H P的治疗方案大体上可分为质子泵抑制药为基础和胶体铋剂为基础的方案两大类。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或一种胶体铋剂加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4种抗菌药物中的2种组成三联疗法。一线治疗失败者, 可用质子泵抑制药、胶体铋剂合并两种抗菌药物的四联疗法[5]。

综上, 门诊处方用药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主要以抗菌药物滥用、糖皮质激素滥用以及药物相互作用问题较多。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国家已有指导原则;对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笔者呼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用药原则来进行干预;而药物相互作用情况则需要药学工作者不断探索, 并把有关信息反馈于临床医生, 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夏国俊, 张春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2.

[2]李端, 殷明.药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87-289.

[3]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药学 (中级)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0.

[4]刘治军.体内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药物治疗[C]//医院药学新进展高级研修班.北京:康研联华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2006:75-7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用药情况】相关文章:

不合理用药情况05-11

肿瘤内科用药情况调查05-13

110例住院心境障碍患者用药情况分析11-09

用药原则05-09

用药剂量07-09

用药知识08-01

用药不当08-01

联合用药方案05-05

儿童用药问题05-14

临床用药管理05-18

上一篇:企业经济效能下一篇:辽宁省绿色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