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梦想同行

2024-07-28

责任与梦想同行(精选10篇)

责任与梦想同行 第1篇

国旗班队员在生活中严于律己、作风优良, 在训练中, 不怕吃苦、勇于付出, 让无数师生心生敬佩, 被誉为“郑航第一班”。成立至今, 国旗班迎来一批批新队员, 又送走一届届老队员, 优良作风和精神传统始终如一。他们始终坚持着“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的班训。每一位队员在自己的岗位上, 历尽风雨, 积极锻炼, 用汗水挥洒着青春的色彩, 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留下了难忘的一笔。

特别能吃苦

在郑航众多学生组织中, 国旗班一向以“严格”出名, 每年选拔新队员也是要经过层层筛选, 不仅要考察队员的身体基本素质, 更要考察队员吃苦耐劳的能力。

姑且不说被当作家常便饭的日常训练, 仅是新队员选拔训练, 就已严格得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站台阶、夹扑克、贴墙根、练打臂、踢砖……这些大家听都没有听过的训练方式, 是国旗班多年来进行队员选拔的传统。

“2014年暑假, 部分国旗班队员为协助学校武装部开展新生军训工作, 提前一个月返校进行集体训练。队员们连续多天在38℃以上的高温下训练, 但是没有一个人喊累, 这就是国旗班。”班长孙思宇自豪地说。那些顶着烈日训练的日子早已刻在队员们记忆的深处。

特别能攻关

2013年, 由于考虑到在升国旗时原有队形队员数量过少, 气势不足, 全体队员每天晚上自发地集合加练, 编排新队形, 经过一次次地调整、训练, 终于敲定了现在所用的21人制新队形。

2014年的新生军训刚刚启动时, 由于大雨, 取消了军训动员大会上国旗班队列表演的项目。然而, 在军训阅兵预演开始时, 队员们却突然接到军训团部通知, 要求立刻进行队列表演。即便是事先不知情, 队员们依旧凭借着过硬的本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据了解, 队员们在执行任务时, 也曾经遇到过白绶带脱开、帽子被风吹掉等问题, 因此队员们都必须具备过人的心理素质来应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国旗班内部遇到的问题还是队员面对高强度训练时的心理问题, 都需要他们刻苦攻关的精神。正因如此, 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迎难而上的攻关精神, 才成了郑航国旗班年年岁岁薪火相传的传统。

特别能团结

单丝不成线, 独木不成林。国旗班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每次执行任务时, 除了具体执行队员, 没有课的其他队员也会提前到场, 或是为出任务的队员送上“爱心早餐”, 或是带着相机记录下他们英姿飒爽的一刻。

整个国旗班就像一个蚁群, 成群结队才能完成庞大的运输工程, 与此同时, 蚁群里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家一起吃饭、一起郊游、一起相约去上自习, 把每个人的自信都深深地植入了自己的心里。国旗班里的每一次决策都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 因为大家都想在全校师生面前呈现出最好的一面。

“团结不是说说的, 要有统一的目标, 相互包容、理解。我们都不是最好的, 但我愿意为你做出最不可能的改变。”一名正在上大二的队员如是说。

特别能奉献

每年寒假、暑假, 国旗班队员总是最早到校的一批学生, 他们肩上担负着协助新生军训的责任, 不容许有丝毫的懈怠。

有一次, 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 队员训练时发现学校旗杆上的旗绳断了, 由于考虑到第二天就有升旗任务, 时任班长孙思宇借助起重机攀上旗杆顶部换下了损坏的旗绳。

他们在训练时相互照应, 数着你夹着的扑克牌掉了几张, 训练走了几圈, 累不累, 累也要坚持下去。“有哭有笑才深爱, 因为爱而付出, 因为付出才更爱。”这就是队员们对这个集体的态度。

现在, 国旗班新队员选拔工作已经结束, 对于每一名老队员来说, 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新队员们能继续传承国旗班的精神, 也在他们的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 回味那些有哭有笑的时光。

寄语:

国旗班是一个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集体, 是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广大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国旗班的队员血气方刚, 青春正好, 都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和筛选。自成立以来, 国旗班奋发图强、刻苦勤奋、团结互助, 负责学校升降国旗、协助军事训练、大型活动仪仗队等工作, 成为郑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体现了学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希望国旗班能把“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奉献, 特别能团结, 特别能攻关”的优良传统保持和继承下去, 并将它发扬光大;也希望国旗班的队员们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不愧对“郑航第一班”的称号, 将自己年轻时代的铮铮热血与光荣梦想薪火相传。

我们与梦想同行 第2篇

————五(3)班沈思箐

人,要有梦想,才能有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梦想,那么你的人生就没有方向。梦想,是人生前行的指路灯;梦想,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梦想,是成功后的满足。一辈子,总要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一次。把梦想亮出„„

如果有人要问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我决不好高鹜远,但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我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我们班的数学终于甩掉了“落后”的帽子啦!

相信梦想,相信奇迹。能使我们梦想成真,还得从我们四年级的第二学期说起吧!我们左盼右盼,总算盼来了咱们的数学张老师,又是我们的班主任。谁知道盼来的是一位老教师,以前我班调来过好多的老师,都会向我们许诺帮助把数学成绩搞上去,却没有一个能做到。使我们为梦想的破灭而感到沮丧。张老师年纪又这么大,能行吗?正当我们将信将疑之刻,张老师在第一堂数学课上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至今还在我们的耳旁响起:在我们当中没有谁会学不好数学的,我们都是学习数学的小天才。什么?我们第一次有人这样地称赞我们。此时我们好感动啊!确实,老师是咱们梦想的引领人。今天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卑,我们要有自信!老师总是满腔热忱地用少年奋发学习的“典故”来勉励我们。

从此,我们完全是沉浸在老师一片爱心、理解宽容的呵护下轻松学习的。渐渐地,我们发现我们的张老师确有点不太一样:教育教学理念独特啊!数学回家作业是最少的,在国定假期就根本没有数学作业;而老师放假后会告诫对我们说:“休息过了,就该努力学习啦!”对班上“差”的同学从不嫌弃,不会做的题目总做到百教不厌,手把手地教„„更重要的是,他还为我们建立了自己工作室邮箱,不辞辛劳地把每天的作业、学习成绩与家长、学生的沟通话语都一一发到我们每个学生的邮箱上去。好让家长看到,也省得我们在学校里来不及抄作业。如家里没有网的人,就自觉地提前在学校里抄完作业。

我们慢慢喜欢上了这个独特的老师。我们也十分喜欢学数学,做数学作业。在老师的教诲下,我们个个都是为实现梦想的学子努力者。

就这样,时间很快到了期末考试前夕。张老师了解我们因为别的老师监考情绪浮躁,容易开小差,就特地把一张他的照片挂在屏幕上,和蔼地对我们说:“你们就当张老师在教室监考你们,记住老师的勉励语:同学们加油!静心加细心,考出好成绩。”果然,我们期终考试考出了好成绩,瞧!有6人竟考了100分和优秀率达35.29%,要数我们班最棒!而且全部合格噢!

青春与梦想同行 第3篇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小四(郭敬明)的散文,让我看到了如此真实的他,更让我读懂了青春,读懂了梦想。

青春,不悔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万事万物似乎只有在“再也没有”之后才让人留恋不已,追悔不止……我曾一度以为青春只是每个人必经的年华,并无太多含义。可你(郭敬明)让我知道琉璃般的青春易碎,不容错过。“青春时的自己就像是冬季沉睡在树洞里的松鼠,它不会明白树洞之外漫天呼啸的大雪和渐渐猛烈的寒风。它的世界里只有身边暖洋洋的草皮和柔软的松枝,它没有看见更多的世界。”我亦如此。从未亲身体验过社会的冷血无情,从未看到人性丑恶的那一面,从未因肩负的责任而悲伤叹气至无可奈何。青春的我因不知生活的艰辛,做错了多少事,错过了多少事!与处处为自己着想的父母吵架顶嘴,让他们寒心。又不全心全意地学习,整天只知道贪玩。但从现在这一秒开始,我要在我的青春做些该做的事情,绝不错过青春,不错过青春那做梦的年纪,不丢掉只属于青春的倔强,不放弃可以和家人欢声笑语的时光,不憎恨那些所谓可怕的考试。将真、善、美拥入怀中,拒假、恶、丑于千里之外,在天地之间体会最美的音、诗、画。我绝不要在青春过后才后悔莫及,我要一个无悔的青春!

梦想,不弃

青春不一定得有些什么,但一定得有个梦想。梦想是青春时你奋斗的目标,是让你重新站起来的动力,绝不可以没有梦想,若梦想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你(郭敬明)在攀登的途中又经历了多少次滑倒。在很多个晚上,你因为写不出来而把键盘重重地摔向地面的时候;在很多场合,你被镁光灯刺得睁不开眼的同时,被突然迎面刺来的攻击问题弄得措手不及的时候;在看到读者冲到自己的面前,举起自己的书,然后用力撕成两半的时候;在面对读者突然从签售人群里冲到自己的面前,指着自己说“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很不要脸”的时候……你是有多伤心,多绝望,有多想放弃。可终究你还是挺下去了,你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真的非常非常佩服你。我也有个梦想,和你一样也是想成为一名优秀,受人喜爱的作家。但我也知道,实现梦想的过程一定很艰难,我一定要和你一样,永远坚持着,决不放弃,永不言败。雨后一定会有晴天,只有经历了所有的困难才会获得成功。甘愿忍下当下的痛苦,是因为你知道将来必因此而获得。我决不放弃我的梦想!

愿你我都不悔于自己的青春,愿你我都能坚持自己的梦想。让你我的青春与梦想同行。

张涵:与青春梦想同行 第4篇

热情, 在青春的日子里播洒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里, 一场场精彩的晚会、运动赛事, 一次次激烈的辩论赛、讲座, 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点缀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大家享受着文艺节目的美好, 感受着体育赛事的激情, 领略着辩手的唇枪舌剑与智慧火花的碰撞。然而, 在华丽的舞台背后, 总能看到张涵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为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不辞辛劳。

从张涵身上, 记者感受到了从心底散发出来的自信与力量, 那种蓬勃的精神感动了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事一定成, 没问题!”自信的气势与坚定的承诺使所有和他共事的人都无比信服。当然, 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

刚上大学时, 张涵最初的梦想就是加入校学生会——一个既能为大家服务又能锻炼自己的组织, 很可惜, 刚开始他落选了。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 又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对新闻同样有着兴趣爱好的他选择了加入文学院南风通讯社。从此, 张涵踏实努力地工作, 不论活动有多复杂, 他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万事难全人意, 只求无愧我心”是他常在心里默念的一句话。正是朴实的态度和出色的能力让他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社团成员成长为社长。可以说, 张涵用努力博得了大家的信任, 取得了属于他的那份成功。

由于能力突出, 大二下学期时, 张涵成功竞选上了校社团联合会主席助理。社团是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意味着张涵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也需要投入更高的热情。他要转变的不仅仅是角色, 很多工作上的事情也需要慢慢去调整, 要处理的事情很多, 要协调的关系也很多, 各学院、各部门、老师与同学的关系都要恰当处理, 既要有适当的强度, 以利于工作的开展;又要有足够的融洽度, 以利于关系的和谐。他激情中带着严谨, 热情中含着理性, 从摸索中积极探寻改善的办法, 从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中努力向前, 让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接受洗礼与挑战。渐渐地, 一切都变得得心应手, 张涵对学生工作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赞誉, 他先后获得了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和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后来, 他不负众望地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省学联副主席……他继续为学生工作忙碌着、付出着。

张涵非常敬佩《把信送给加西亚》里的罗文将军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主动的品质, 在学生工作中他努力实践着罗文将军的精神。他说, 学生干部是一个锻炼的平台, 在付出许多的同时也会收获很多。

理想, 在执著追求中绽放

《南方周末》上有这样一段文字:“你看见我们的时候, 我们和新闻在报纸上;你看不见我们的时候, 我们和新闻在路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在师生中, 穿梭于校园的每个角落, 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着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脚印, 书写着他们的激情与梦想, 他们被亲切地称为“校园新闻人”, 而张涵是其中的佼佼者。四年的大学生活中, 张涵在用新闻文字记录着学校发展变化的同时, 也让自己的理想之花在执著追求中绚烂绽放。

在谈及自己做校园新闻人的经历时, 他丝毫不掩饰对当初选择并一直坚持下来的欣慰。从小就有记者梦的他, 抱着对新闻写作的兴趣, 凭借着一份热情和韧劲, 在进入大学时就成为南风通讯社的一名学生记者, 从此开始了校园新闻人的生活。“都说新闻很枯燥, 很无聊, 但是在我看来, 缜密的逻辑思维、严密的语言结构比瑰丽的文学作品更具吸引力。”从一开始, 这种坚定的信念就刻在他的心里。

每年都会有很多新同学加入校园新闻人的队伍, 而真正坚持下来的却很少, 张涵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个。由于学校的许多活动都选择晚上举行, 上完一天的课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奔赴校园各个地方采访, 无疑是要有耐心和毅力的。有时为了能早点把稿子写完发出去, 甚至需要通宵达旦。“熬夜是家常便饭, 但学生记者们早已习惯, 为了赶稿子, 我们经常加班加点。哪怕是一篇短小的简讯, 字字句句都凝结着我们的汗水。”这并不夸张, 它真实地反映出校园记者光环下的另一面———辛苦,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辛苦”, 更多的是思考和写作的“辛苦”。张涵说:“这种辛苦不算什么, 我们不怕, 我们怕的是做不到最好!”

为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 他几年来一直在积极写稿、投稿。凭着这份毅力, 他的新闻作品先后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河南日报》、《教育时报》、《信阳日报》、《信阳晚报》等20余家新闻媒体发表数百篇。当被问及写新闻的感受时, 张涵毫不犹豫地说:“我热爱新闻, 在日常的观察和捕捉中, 它让我看问题更加有深度, 更加成熟。当我的新闻作品被印成铅字时, 那种被肯定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 再辛苦也值得。”

正是这份执著, 使他的新闻写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距离自己的记者梦想也愈来愈近。2010年6月, 张涵参加了“中华绿色小记者”博文大赛, 他的作品从全国7500余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获得了大学组第一名, 并赴上海参加了“中华绿色小记者”夏令营和颁奖典礼;2011年, 他报名参加了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记者的选拔活动, 并以优异成绩进入大运会大学生记者选拔河南赛区十强。此外, 他撰写的时评也开始陆续被《天府早报》《生活晨报》《河南商报》等媒体采用。

张涵的每一次努力都能换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而这“意料之外”又何尝不是他的执著追求所理应得到的硕果呢?

精神, 在奉献锻炼中升华

从去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到为乡村小学募捐钱物建“向阳花图书角”;从在学校组织策划大学生志愿活动到暑期“三下乡”奔赴新县等革命老区开展志愿服务;从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志愿者到成为河南省首届“金牌志愿者”……张涵在奉献中不断成长。

4年来, 张涵和同学利用假期, 先后在新县、罗山县、商城县等革命老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他们的脚步走遍了2000余公里的老区山山水水。在罗山县竹竿镇进行服务农业生产时, 他每天累计工作10小时之久, 几天下来, 黑了、瘦了, 但收获了村民的称赞。期间, 他先后走访12个乡镇, 参考了近500名同学的调查总结, 撰写的《河南农村思想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受到了人民网、《河南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作为信阳师院学生会主席, 张涵不断积极策划大学生志愿活动, “5·15一所乡村小学……

张涵还曾经志愿服务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 他在多个工作岗位上奉献着河南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和汗水。上海世博会检票口处一天上千次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同一句话语, 面对观众的不理解, 他还要报以微笑耐心解释。亚运会赛程后半程, 张涵在摔跤馆负责运动员体检称重, 早晨5点半就要进入忙碌状态, 贴重量牌、标签, 检查电脑和称重器。尽管苦点、累点, 但他心中的信念丝毫未曾改变:只要坚守在服务岗位, 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微笑和友谊……

深圳大学生运动会期间, 他因志愿服务突出, 被大运会组委会评选为河南省唯一的大学生火炬手, 参与了大运会“城市梦想大运线”火炬传递。60米的距离, 每一步都令他激动万分, 都让他更加坚守志愿服务梦想, 感动于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所付出的辛勤、所收获的欢笑与泪水……在2011年12月举行的河南省第二届优秀志愿者表彰大会上, 张涵获得全国助残日校内公益活动”“普法宣传周活动”等形成了该校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的扎实阵地;“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救助尿毒症校友大型募捐”等活动也成了他难忘的志愿记忆。他与志愿者们发起的“为乡村小学图书角募捐”活动, 共募集到现金3256.5元以及一些图书捐赠物, 利用募集的资金和书籍建起了乡村“向阳花图书角”,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 胡围孜小学、土桥小学、罗庄小学、赵楼小学等都收到了爱心书籍。面对孩子们天真的笑容, 张涵与志愿者们暗下决心, 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向阳花图书角”开遍信阳的每了“河南省首届金牌志愿者”荣誉称号, 并作为全省20名“金牌志愿者”中唯一的学生志愿者在表彰大会上发言。

与梦想同行作文 第5篇

一个人当常怀梦想,让生活多几分色调。让梦想与现实同行,用时间去雕塑未来,于是,生命便有了内涵。

我的梦想是成为作家,用笔墨刻画出优美的文字,或是激荡的情节。文学盛宴是精神世界的重要财富。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大文豪描绘出思想的伟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等,这些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推动着人类思想的脚步与升华。这些文字里的能量如同佳酿散发着芬芳,日久弥香。

我不求与他们相比,我只愿写出最真实的文字,让内心的感受在读者心里荡漾。如同天山上的雪莲,在那寒冷的地方,静默于风中,用自己的存在彰显意义。我愿意徜徉在文字里,在唐诗宋词里采撷优美的意境,在纷繁现实中感悟多彩的生活,在敏感的心灵中去追寻一个真实的自我。让文字去为我的梦想践行,我知道,逐梦的路上沟沟坎坎,但逐梦的脚步从未停留。

梦想是天空中的街灯,它一直用温暖的色调笼罩心境。一代代的开拓者们,他们心怀梦想,敢于进发,开创了辉煌的时代。

爱与责任同行 第6篇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琐碎复杂。每天忙忙碌碌让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孩子们,爱与责任必须同行!

“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成为一个最丰富多彩的自己”是我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路。因此,我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当好连接学生和课任老师之间的桥梁。每当开学初,我会首先和各科老师统一思想:门门都是主科,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平时我不间断、不定期的向各科老师询问各科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有困难的孩子携手共助,对在课堂上表现不佳的孩子共同教育,于是,工作成效很快显露出来,我们班的孩子们现在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具有良好的品德。

我想:在当今社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绝对不是写在教案上的大话、空话,而应该寓教于乐,以轻松活泼的方式教育学生。今年国庆节放假期間,我鼓励孩子们“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开学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假期旅游时拍的照片、画的画搜集起来,布置成专栏在教室里展出。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小脸,听着他们精彩的发言,我知道热爱祖国的小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中国是礼仪之邦,怎样让我的孩子们受到良好的熏陶呢?首先我教育他们尊敬老师。而这就从向老师问好做起。要求他们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无论见到正在或曾经教过自己的任何一门学科的老师,都要主动向老师问好。当然要求绝不是命令,不是强制,而是心甘情愿的尊敬。可是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问一声好呢?我还教育他们要学会尊重父母。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所以有的孩子在外面彬彬有礼,可是回到家中却变成了蛮不讲理的“小皇帝”,他们不尊重长辈,不把家长说的话放在心上,个别孩子甚至还出现过跟父母发脾气、大吵大闹的情况,有些家长束手无策,只得打电话向我抱怨。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告知父母,应该树立起自身的威信,如:以身作则、言而有信、坚决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展示自己的风采……。其次,我又在班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如:我所带的班级每年都要开展“我给父母过生日”活动;每逢父亲节和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总会提醒他们给父母一份意外的惊喜;双休日开展“我当一天家长”、“我是小厨师”、“家务活一天包”等系列活动,体会父母在自己身上付出的无限而又无声的爱。

在孩子们一次次活动后的变化,在家长欣慰的笑声里,我知道了自己的良苦用心成功了。

“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一切”。因此,我紧紧抓住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渗透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完善品格。我精心抓住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如:一次课间的争吵、一扇漏关的窗户、一把活动的椅子……相机教育学生要诚实、勇敢;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有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团结同学、宽容待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像一扇微微敞开的门,展示着一个人的个人素养。于是我从小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抓住一个“轻轻”,大做文章。我要求学生上下楼靠右行,走路轻轻,不在楼梯上跑和叫;要求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轻轻,不大声喧哗;课堂上取出、放回学习工具时,轻拿轻放,不影响周围的同学;下课了,离开座位,轻轻起身,不让椅子发出响声……我教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纸屑,见到垃圾“弯弯腰”。每天中午、傍晚放学时,做到“人走地净,桌椅整齐”……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责任与梦想同行 第7篇

———王崇学

近年来民乐县教育事业异军突起, 成为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点”, 尤其是以“凡有大学处, 必有民乐一中学子”而著称的民乐一中, 从2007年开始连续4年二本上线人数保持在千人以上, 并先后走出了一名甘肃省高考文科状元和一名甘肃省高考文科探花。一个贫困地区的县办中学何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奥秘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民乐一中。

以德育为水载梦想之舟

“微曦的天空还闪烁着星星, 宁静的校园已响起朗朗书声, 我们今天用书声放飞青春的信念, 明天我们将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正如民乐一中校歌所唱的一样, 在民乐一中随处可见的是学子们灿烂的笑容, 到处能听到学子们朗朗书声和欢声笑语。王崇学校长说:“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 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这正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所在, 也是民乐一中教育教学的灵魂所在。

“一个人当学会了期待, 学会了渴望, 他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学校从理想教育入手,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促成学生对人生的高定位、高追求。因此民乐一中学子跑步进入教室、跑步进入餐厅、跑步回宿舍休息, 已成为一大亮点。勤奋好学、乐于吃苦成为民乐一中学生的自觉诉求, 对梦想矢志不渝的追求成了民乐一中学子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让他们的人格更健全。为此, 民乐一中围绕“做人教育”这个核心, 确立了“树立主体意识, 造就高尚人格, 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和谐发展”的育人宗旨, 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 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 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塑造其美好的心灵。学校要求学生学会关爱, 学会理解, 学会感恩, 学校利用劳动技术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周围善良人的支持和关爱, 促使学生养成一种普遍的社会同情心,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他人、面对社会。学校号召全校师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积极帮助品学兼优、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成立的“特困学生助学基金会”, 得到了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从2007年到2011年共募集资金299万余元, 累计资助特困学生4059名。这些活动, 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有一位受助学生写道:“我来自农村, 带着父母的殷切期盼, 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一中这个美丽的人生殿堂里寻找我的未来, 可是家庭经济的窘迫阻碍了我追逐梦想的脚步。我怕失去读书的机会, 不得不努力寻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当别人在为生日如何庆祝发愁时, 我正在为怎样向父母开口要生活费而犹豫;当别人在餐厅里为自己挑选有营养的饭菜时, 我正看着饭菜的价格而徘徊。生活, 特别是拮据的生活赐予我最大的财富就是———教会我在逆境中成长。我不在乎自己的穿着打扮, 不羡慕别人的富足、奢侈, 我只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否提高了, 自己的前途是否充满希望, 更在乎辛勤劳作的父母身体是否健康。是的, 我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 但我可以决定自己人生前进的方向, 并为之奋斗不息。我目前还无法报答学校、社会对我的帮助, 但我心存感激。”

是啊!成功学家安东尼说过, 成功的第一步是心存感激……民乐一中在为众多的寒门学子撑起一片蓝天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感恩, 明白感恩既是人伦常理和美德, 也是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如果只知享受恩泽而不注重感恩, 那么, 社会最终就可能退化为一片无情无义的“沙漠”。

王校长说:“我们有最可爱的学生, 他们把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将来为社会作贡献联系起来, 确立了高远的人生追求, 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艰苦的学习生活当中, 在单调的生活中发现做人的乐趣, 在繁重的课业中找到人生的坐标,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懂得了感恩。他们是民乐一中不断取得辉煌的根本保证, 是民乐一中不断发展的希望所在, 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希望所在。”

以使命为水载敬业之舟

谈到老师, 王校长骄傲地说:“我校拥有一支具有高度使命感, 具有一流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 他们不仅业务精湛、师德高尚, 而且识大体、顾大局, 讲团结、讲协作。大家相互尊重、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提高, 为我校奏响了一曲团结奋进的凯歌。”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 经过多年的积淀, 民乐一中教师形成了为人师表、敬业乐群、甘于奉献、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 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五年来, 学校教职工迅速增至423人, 新教师比重增大, 这些新教师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 但经验不足。每年新教师到岗, 学校由教研处牵头, 校长亲自上阵对他们进行校史教育, 通过学习民乐一中不同历史时期有志之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使命感;通过对学校发展和个人命运关系的剖析, 让每位教师在学校发展中正确定位, 让每位教师明确个体的发展可以提高学校的品位, 学校的发展可以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明确学校发展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的岗位培训措施, 增强了新教师的使命感, 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虚心求教, 积极进取。

学校启动“名师工程”, 以新教师的培养为基础, 以骨干教师的培养为主体, 以培养名师为目标, 通过送出去培训和学历教育等形式, 培养了一支既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又具有一流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

目前, 民乐一中有一大批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科研。他们响应学校“科研兴校, 质量强校”的号召, 以教学促进科研, 以科研带动教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 认真抓好课堂管理,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成为学生尊敬、社会认可的科研型、专家型教师。

走进民乐一中的办公室, 看到的是老师们埋头批改作业、精心备课的情景, 看到的是师生间亲切交流、老师间激烈讨论的情景, 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民乐一中先后有近三分之二教师的6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有58项教改教研课题被省、市、县立项, 其中省级以上19项, 市、县级39项。有5名教师参编或出版专著7部。学校根据学科特点编写了《民乐乡土文化课堂》《丝绸之路上的民乐》等10本校本教材。

教学活动不是被动的参与, 而是主动热情的投入。有这样科学的办学理念的指引, 有以“道德”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水乳交融、互相促进, 民乐一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在生机勃发的校园中, 一中师生犹如搏击长空的雄鹰, 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

以个性发展为水载创新之舟

民乐一中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并给予正确引导。校园广播站的成立,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校刊《金色年华》的创办, 展示了学生的才华。校园里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学校不断开展各种活动, 繁荣校园文化, 构建人文环境。每年一届的春蕾艺术节、校园歌手大奖赛和各类体育比赛, 为学生拓展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成为学校积淀文化、提升品位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与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使灿烂的理想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年来, 有128名学生在市级以上数理化“奥赛”和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不仅如此, 学校还开展各种科技创新大赛, 比赛既有竞赛型的也有科普型的, 竞赛项目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科技实践活动等, 学生自愿报名。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展示出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学科探究方面的双重能力。

学校以新课程为导向, 改变教学方法, 把教学变成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经常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 让学生有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 并在老师和同伴的欣赏中体会个性化思维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内心得到满足的同时形成学习的自觉性。在民乐一中课堂上, 你会随时看到学生们为了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和学生走上讲台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情景。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尊重他们的个性感悟,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民乐一中校园网的师生互动平台上, 经常有学生与老师亲切的交流, 这里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是一个失去梦想的学生, 几经波折找到了希望的曙光, 是您, 让我学到了知识, 尝到了人生的乐趣;是您, 教会我如何做人, 了解了大千世界的奥妙;是您, 给了我启迪, 帮助我成长, 将我扶上了成功的阶梯!”

是啊!只要有梦想, 我们就可以怀揣着希望上路, 就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和创造力。

以精细管理为水载光荣之舟

民乐一中最为突出的管理机制是分年级、分部门管理。在年级组管理中, 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 以精细化理念规范各方面的工作, 灵活地采取标本兼治的管理措施, 有效发挥全员管理的优势。充分挖掘教师的工作潜能, 丰富工作的内涵, 合理协调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努力形成人人重视管理, 个个主动管理的良好氛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现了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

学校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各项规章制度318项, 建立了能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内部督导、评价体系———“三线双向一督导”制度, “YJP指数评价体系”, 《民乐一中校规》及《民乐一中校规实施细则》。学校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既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因为老师的关爱可以使学生自觉服从管理;也因为学校的严格要求, 学生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而使学校管理达到了一流水平。

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责就是直接影响学生情绪、理智和道德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基于这种认识,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把师生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核心, 关注师生的独立性、创新性及个性发展。在这个管理系统中, 学校既通过终极评价实施宏观调控, 又为教师提供了创造性工作的空间, 充分体现了人本管理理念。

“东风浩荡花争艳, 万紫千红满园春”。先进的教育理念必然会产生科学的教育机制。而科学的教育机制必然会产生最佳教育效益。近年来有300多名学子相继敲开了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开等名牌大学之门。2010年, 民乐一中高考再创佳绩, 上线率达98.48%。4名学生进入全省文科前20名, 全校共有5名学生进入全省前100名。由于办学业绩突出, 学校多年来受到国家、省、市、县各级奖励累计145项, 为打造陇上名校奠定了基础。

凌秀容:爱和责任与我同行 第8篇

从教24年, 担任班主任工作22年, 2008年任教导主任后, 凌老师仍负责着学生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在长期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工作及语文教学工作中, 她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积极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在工作中, 凌老师注重用爱心和智慧去经营, 以自己所追求的人格魅力, 感召学生, 引领学生, 逐步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爱戴, 领导信任的“仁者型”、“智慧型”教师。凌老师利用《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 训练学生, 使班集体表现出“活而不乱, 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在班中开展“比一比, 谁最棒”、“班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海阔天空”、“走进百花园”、“美文诵读”等活动, 表扬奖励, 批评反思, 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 在微笑中认识不足”,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她管理的班级有良好的班风、学风, 学生勤奋好学, 上进心强, 自觉遵守纪律, 集体荣誉感强, 年年被评为校“卫生先进班”、“常规先进班”、“文明班级”。学生陈伟俊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成为海南省首次获此殊荣的学生。凌老师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多次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 还被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聘为班主任的主讲教师。兼任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以来, 她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注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存在问题, 转化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凌老师"的工作得到了省、市、校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她是2003年、2005年“海南省十佳班主任”的候选人;多次被评为省、市、校级的“先进班主任”、“十佳班主任”、“教育系统帼国建功标兵”。$

凌老师爱岗敬业, 严谨治学, 一直走在课改的前列。她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深入钻研教材, 潜心探索教学方法, 对小学语文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任现职以来, 她上各级公开课10多节, 做各级培训讲座10场, 均受到同行们的高度赞赏, 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市级调教课8次, 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 凌老师均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作为《能力发展与培养》课题的实验教师, 多次为课题上公开课, 做课题的总结。凌老师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课题组成员, 及正在进行中的“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的心理研究》的课题组成员。

作为全国班主任骨干教师, 从2007年至今, 凌老师应邀多次给海南省教育培训院少数民族提高班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的岗位培训, 并成为他们的指导教师;还应邀到琼台师范给大专班的学生授课。无论在哪个岗位上, 凌老师对年轻教师都是积极指导, 悉心培养, 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上的困惑, 引领年轻教师茁壮成长。

凌老师还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各项主题教育及征文活动, 均获得很好的荣誉。如2002年9月参加全国推广普通话活动“课本剧”邀请赛, 荣获辅导二等奖;2008年7月荣获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激情奥运, 阳光校园”读书征文活动辅导一等奖;2003年6月荣获全国中小学“我是五好小公民”征文活动小学组二等奖;2006年7月荣获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读书征文活动辅导三等奖;2006年6月荣获全省主题教育“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读书征文活动辅导二等奖;2009年12月获海南省第一届双快教育杯中小学作文指导教师三等奖;2006年6月荣获海口市主题教育“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书征文活动辅导二等奖;2008年6月荣获海口市主题教育“激情奥运, 阳光校园”读书征文活动辅导一等奖。

责任与梦想同行 第9篇

河南省实验小学始建于1960年, 是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公办小学, 历经53载沧桑磨炼, 成为闪耀在涌动着滚滚春潮的中州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学校共有53个教学班, 在校生3126人, 在职教工133人。“做教育需要关注三个纬度, 管理研究的是道, 科研研究的是理, 教学研究的是技。管理、科研、教学三个纬度支撑着学校的健康发展。”河南省实验小学现任校长孙广杰关于学校发展有精辟的见解。2002年以来, 正是秉承着这一理念, 孙广杰校长带领大家胸怀强校之梦想、牢记育人之责任, 通过创新办学体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完善教育功能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和加强教育科研丰富学校内涵, 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成就了学校辉煌的业绩, 谱写了教育的新华章。

第一篇章:创新体制———做办学模式改革的先行者

河南省实验小学作为河南省教育厅直属“实验”小学, 一所家长、学生、社会期望值极高的“实验”小学, 注定要承载厚重的社会责任。“实验”就是“实践中检验”, “实验”代表着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它是学校的一种精神、风格和特质。

孙广杰校长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必须要发展, 为河南省的基础教育改革探索经验, 提供借鉴和示范。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对于河南省实验小学来说, 发展就是要不断提升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创新办学体制、彰显办学活力,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服务。

2003年8月, 河南省实验学校鑫苑外国语小学诞生了。这是一所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 由河南省实验小学与河南鑫苑置业有限公司以租赁场地的合作方式举办的一所寄宿制小学, 也是河南省内由小学举办的第一所民办性质小学。鑫苑外国语小学校园环境、硬件设施一流, 实行小班化教学, 以外语教学为特色, 设36个教学班, 每班学生不超过36人, 目前在校生共计1212人, 在职教工105人。

“河南省实验小学不进行同质同类学校的简单复制或翻版……”2006年9月, 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开学了。郑东小学的成功举办, 不仅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还创新了办学体制, 开创了河南省内以股份制形式举办小学的先河, 为河南省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范例, 同时使国有资产增值2000多万元, 真正凸显了学校“实验”的勇气和责任。目前, 郑东小学共有72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2532人, 教职工251人。

租赁场地办学、股份制办学……2013年秋季, 采用托管模式举办的英才国际小学和林州校区也要正式开学。这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创新, 展现了孙广杰校长“敢为天下先”的智慧与胆量, 更是承载了无数河南省实验小学人服务社会的梦想与责任。

第二篇章:完善功能———做推动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一切孩子, 为了孩子一切。”这句朴素的话语, 阐释了教育的真谛与责任。围绕这一核心理念, 河南省实验小学再次明确了“全面发展打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的办学定位, 确定了“行为美、基础牢、能力强、有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

2004年, 学校成功策划实施了学校人事聘用制度、工资制度的改革。几年时间里, 先后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 完成了校园网络、塑胶操场、天象馆、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礼堂改造、饮水设备等项目的建设, 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完善了校园教育功能, 为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了有效弥补课程教育的不足,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更加坚实的依托, 学校先后成立了河南省大拇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河南省英杰青少年文化艺术中心和河南省中小学太行大峡谷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等民办非企业单位。

河南省英杰青少年文化艺术中心和河南省大拇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自成立以来, 创新运作模式, 以社会教育资源为依托, 以社会专业人才为骨干, 开设了钢琴、绘画、舞蹈、管乐、民乐、乒乓球、武术、民俗工艺课程、跆拳道、轮滑、航模等40多个特长兴趣班, 为学生发展特长、张扬个性提供条件, 受到社会的好评和家长的肯定。与此同时,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组建有毽球队、舞蹈队、管乐队、合唱队、定向越野、曲棍球队、软式垒球队等10余个“校级课余兴趣活动小组”。特长教育常年活动, 管理规范,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自主地发展特长爱好。2010年, 河南省实验小学、郑东小学先后被省体育局、国家体育总局, 确定为“河南省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和“中国垒球协会软式垒球推广试点基地”。

在山峦重叠、森林葱郁的红旗渠大峡谷, 由河南省实验小学利用非财政性资金, 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的河南省中小学太行大峡谷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悄然而立。这里地理环境优雅, 教育功能完备。基地内建有教学楼、学生公寓、会议中心、客房、学生餐厅等, 可以同时满足400多名学生学习、食宿和从事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2010年至今, 一批又一批学生走进红旗渠, 感受林县人民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走进桃花峪, 呼吸山林间最为清新自然的空气, 饱览水潭溪地的秀美, 大自然成为了最好的课本和课堂。基地开设的手工扎染、版画制作、体能拓展、种植养殖等课程, 使学生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不仅提升了民族艺术修养, 而且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劳动技能。

成功的教育, 收获的必将是教育的成功。大拇指体育俱乐部、英杰文化艺术中心、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的成功创办, 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丰富了学校育人功能,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开启了一扇扇智慧之门。学生综合能力强, 参加各级比赛捷报频传:河南省中小学艺术节合唱、舞蹈一等奖, 央视“绿野寻踪”小学组综合知识竞赛一等奖, 国际武术节太极拳金奖, 全国软式垒球比赛小学组冠军、曲棍球比赛小学组亚军, 河南省小学生航模比赛冠军、青少年乒乓球邀请赛冠军、定向越野小学组冠军、毽球比赛小学组冠军……原创舞蹈《阳光绿芽》、《稚子晨读忙》荣获全国中小学文艺汇演一等奖, 并参加香港、日本等地的大型展演。

第三篇章:加强科研———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河南省实验小学要影响全省, 要能影响得了全省。其他兄弟学校来学习, 如果你的经验他们无法借鉴采用, 那就失去了‘实验’二字的意义。”面对河南省副省长、教育厅厅长王艳玲的殷切期望, 河南省实验小学始终牢记“实验”的责任, 发挥着“实验”的作用。

2010年5月底, 学校河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验研究》正式申请结项。与此同时, 该课题作为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 也正式申请了中期汇报。

《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验研究》是河南省实验小学的校本课题, 于2003年11月开题。而在全国, 关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系统研究始于中国教育学会的“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 该课题的实施时间是2011年11月。河南省实验小学整整提前了8年, 可以说是开创了全国人文素养教育在教学实践领域的先河。

十年来, 围绕校本实验主课题, 先后有18名教师的科研课题被列为省级重点课题, 40名教师分别荣获省级教科研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验研究》2011年获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系列丛书正式出版, 并于2011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教师是推动教育教学教科研改革的主力军。理念、学习与研究是教师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学校先后聘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教授申继亮、陈锁明、苏君阳、芦咏莉、楚江亭、张伟、贾志敏、钱志亮等莅临我校做《从经师到人师》、《人文教育综述》、《学校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专业规划与发展》、《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解读人文教育》等专题报告、讲座, 从理论层面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2003年以来, 学校共邀请专家做报告42场, 参与听课的教师近20000人次。

设立教师讲坛, 实施“青蓝工程”, 是学校校本教研的另一亮点。在职教师中, 省管专家1人, 省特级教师12人, 省级名师9人, 省级以上骨干教师34人, 省级教育教学专家17人, 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 中学高级教师35人。请在课堂教学上有特色、教育研究有成果的专家教师把自己的经验、成果、策略等讲出来, 与全校教师共享;在青年教师和这些专家型教师之间开展“师徒帮带”活动, 形成“能者为师, 互帮互学, 集体传授, 主动请教”的传帮带模式。活动开展以来, 共结成100多对师徒帮扶对子, 20多名“学生”教师已经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每学期都有近500篇优秀教学案例供大家分享和交流。

专家引领, 校本教研, 同伴互助, 学习反思等一系列活动, 让教育科研变得精彩纷呈, 让教师专业成长变得魅力无穷。老师们学习着, 实践着, 成长着, 幸福着!

第四篇章:聚焦课堂———做生态教学体系的构建者

“河南省实验小学是河南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对河南省实验小学的评价至今仍在耳边萦绕。作为“实验”小学, 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不断创新, 积累经验, 形成辐射, 与省内周边学校乃至省外的学校分享课堂教学成果, 是“实验”二字所赋予的时代责任。

聚焦课堂, 将每天都发生在课堂上的朴素的做法进行整理, 使之系统化;将教师们通过实践与思考所得到的经验拿出来交流, 使内在的优势显性化;将无数个体的智慧集结在一起, 结合教育教学规律进行分析, 使之规范化。在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的传承、实践、提炼中, 河南省实验小学“本真求实、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教学理念逐渐清晰起来。

在此理念的指导下, 学校尝试着构建了不同课型的基本模式。建立模式, 是为了给不同风格的教师一个基本参照, 使其能更迅速地理解这些理念, 并落实在自己的课堂上。这个基本模式包括:关注全体, 因材施教;传授知识, 教给方法;科学预设, 有效生成;激发兴趣, 多方互动;目标全面, 落实“四清” (讲清、学清、练清、测清) 。

为了帮助教师尽快掌握生态教学的要义, 上好生态课, 学校开展了多种教学研讨活动。如优质课评比、教学研讨课、专题课研讨、同上一节课等等。教师在观摩和被观摩中增强了参与的体验, 在热烈的讨论中统一了思想, 提升了认识。至此, “本真求实、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教学日趋成熟, 形成了气氛活跃、质朴高效、自然和谐、百花齐放的鲜明特色。

生态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追求。目前, 河南省实验小学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已被广大教师广泛接受, 并坚持不懈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模式一旦被推广, 就必然走向被打破。打破固有模式, 在生态教学理念的指引下, 不断实现新的创新, 才是学校教育教学追求的更高目标。2002年以来, 学校教师在生态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上万篇的教学案例, 专题反思, 教学随笔, 教育叙事等等, 不仅组成了一笔重要的教学财富, 也促使不少教师形成了成熟、独特的教学风格。如王晓莉老师的三步应用题解题法, 林铮老师的美术课堂自由创作法, 薛金菊老师的英语语境教学法等。吴玉华、王新芬、魏忠莉、徐永梅、位惠女、王珍、崔海涛等老师代表学校参加课堂教学比赛, 分别荣获河南省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尤其是吴玉华老师代表河南省参加了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 所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课文《秋天的雨》荣获全国一等奖。

胸怀梦想的人, 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实现梦想。在这片黄河文化沁润滋养着的美丽的土地上, 河南省实验小学这个优秀的团队, 正在向着“领先河南, 闻名全国, 走向世界”的既定目标迈进!

这里有智慧的光芒,

这里有心灵的欢唱,

这里是培育英才的摇篮,

这里是成就梦想的殿堂!

让爱与责任同行 第10篇

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爱学生需要倾注深情的母爱,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爱不是说在嘴上的话语,而是从心田里自然流淌出来的甘泉,它不是火焰,却热度无限,没有翅膀,却能飞翔在每个学生的心间。温暖似春风无形中拂去了学生心中的尘埃;无声中融化了学尘冰冻的思想。从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班上学生出现不舒服突然呕吐,我会马上跑过去询问原因,帮他擦拭污垢,严重的及时送他去医院。有时学生生病打点滴,我亲自向同事借来热宝为他暖手。有时学生生病后吃药,我赶忙为他倒好开水。有时学生因不小心把吃饭的钱弄丢了,我会出钱陪他一起去小吃部吃饭,天气寒冷,我会把我的备用衣服借给他们穿,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今年,我又一次担任初一的班主任,经过近一年来的了解,我发现:我们班有一名男生很特殊,听课虽然很认真,却从未曾见他举手发言过;下课时,也很孤僻,同学似乎也不喜欢他,所以我便留心他,找机会与他谈心。原来,他是个结巴,而且智商也很低。在小学时,老师从不管他。家庭也特殊,妈妈从未读过书,爸爸患有精神病。得知这些后,我加倍关心他,锻炼他的表达能力,有时间就单独辅导他为他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同学主动接触他,找他玩儿,帮助他学习。没想到一次数学测验,他竟然及格了。打破了他小学六年来的历史记录。看见他那一脸灿烂的笑容,我心里也甜甜的,有一天,他竟悄悄塞给我一张纸条:“老师,你真好,我要你永远做我的老师。”多么纯真的话语,那时,我体会到了真正幸福的滋味。

班主任工作不仅有幸福陪伴,更有苦恼想随。一次,副校长很严肃的叫我来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我班有一女同学,拿了临床同学五十元钱,被舍务老师发现了,要我好好教育她。我不禁心中一,惊,她平时很老实,从不张扬,也不爱说话,这其中定有原因。那天中午,我没有回家,来到班级,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坐在她的身边,与她交谈,让她回办公室为我取钱包,再去商店买东西。充分体现我对她的信任。一连几个中午我们都在一起谈理想、谈穿着、谈金钱……成了知心朋友。她终于况出了心里话并且流着泪向我保证:再也不会做这种事情。我不仅内心慨叹:多么好的孩子,险些走上歧途。看着她那诚恳的双眼,幸福又一次涌上我的心头。

初二我班又转来一名新同学王昕,因为小时候发生车祸,造成口齿吐字不清晰。上嘴唇说话时不停颤抖,自卑的他在课堂上从不发言,课下也郁郁寡欢,我及时与他家长沟通,知道事情原委以后,我主动与他谈心,告诉他:“人只有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才能瞧得起你。”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他写作时很有文采。及时的表扬他,并把他的文章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读,增加他的自信心。慢慢的他在课堂上敢举手发言了。并且有些问题很有独到的见解,因为他读的课外书较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他有时也能略知一二。我称他为二年二班的“才子”。他由衷的笑了。他妈妈有一次打电话过来,兴奋地告诉我说:“王开始在家里朗读课文了,也更爱学习了。”经过这件事我更加知道,对待这样的孩子更要多一份关心,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沟通,少一份放弃。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上一篇:白内障手术病人的护理下一篇:安全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