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

2024-09-11

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精选11篇)

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1篇

1 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急救护士对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认识的提高、职业感情的培养和职业意志的锻炼。一个护士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主要依靠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的自我修养、自我锻炼和自我提高。因此, 要持续不断地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热爱本职工作, 从而提高急救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平。

2 要有很强的职业责任心和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

责任心是确保医疗急救护理安全的前提和保证。因此, 要求急救护理人员要做到“三严”: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严密掌握病情的第一手资料, 并准确观察记录;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负责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急救工作中经常遇到许多特殊情况, 如恶性人身伤害、意外事故、孤寡老人、精神病患者等各种各样的情况和受伤患者, 这就要求急救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 不怕脏、不怕累, 想患者所想, 急患者所急, 全身心地投入到急救护理的紧张工作中去。

从事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护理技术水平。院前急救和急诊科重点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和伤员[2], 这就要求急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规程和各种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洗胃术、心脏电复律、心电监护、吸痰、呼吸机的应用等, 并使这些仪器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这样才能做到稳、准、快捷地抢救患者的生命。随着国内外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 急救护士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更新知识, 掌握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应用, 不断地提高急救护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

3 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并善于以不同角色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

护士的情感对患者有直接感染的作用, 我们微小的情感外露都会积极或消极地影响患者的情绪, 因而急救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有较强的心理自控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1]。工作操作中必须沉着冷静、有条不紊, 对患者不仅要有同情心、爱心, 还要给予患者以顽强战胜伤病的力量和信心, 从而有效地使患者配合医护工作脱离危境险情, 迅速安全地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遭受家属无端的谩骂、酗酒者的粗鲁, 甚至是无理取闹, 我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不怒不恼、不计较、不埋怨,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心平气和, 沉着理智地做好急救护理工作。

护士在多元化场合中, 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 要善于充当不同角色。要做患者的知心朋友, 善于和患者交流沟通, 当好患者的心理咨询者、教育者和医护者。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急救护士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各阶层的患者, 很多时间是与患者进行近距离的接触, 语言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急救护士的语言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严肃与亲切相统一, 坦诚与慎言相结合。以不同的角色和高超的语言艺术与患者进行交流, 形成护患“互动”, 营造人文氛围, 做好人性化服务。

总之, 由于急救工作的特殊性, 要求急救护士必须要具有以上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适应急救护理工作, 从整体上提高急救护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禧庆.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的条件与论证[J].护理研究, 2007, 3 (8) :2229~2240

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与特点 第2篇

【摘要】随着现代儿科学、儿科护士担负着保证儿童健康和提高儿童素质的使命充当着直接护理者,患者的代言人,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康复与预防指导者,合作与协调者,此外,儿科护士必须具备特殊的素质,他们应有强烈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信心、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正是由于儿科护士工作的特殊性、护士面临较大的工作及心理压力,容易引起精神紧张和压抑,降低护理工作质量,因此通过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护士的身心素质,对完成护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士、素质、培养、身心健康

儿童是祖国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儿科护士担负着保证儿童健康和提高儿童素质的使命充当着直接护理者,患者的代言人、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康复与预防指导者合作与协调者。此外,儿科护士必须具备特殊的素质,她们应有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及尊重患儿、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

1.直接护理者对患儿提供直接的护理是儿科护士的主要角色。护理程序给儿科临床护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对患儿其家属进行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进行护理评价。这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目的是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护士还有责任帮助患儿把他们机体及心理的痛苦减少到最小程度,给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支持是直接护理的一部分,对患儿常见的支持方式有倾听、触摸和陪伴,尤其后两项是最为有效的,因为儿童需要非语言沟通。

2.患儿的代言人护士必须知道患儿与家属的需求、家庭的资源情况以及他们可从医院及社区得到的健康服务保障,护士应该把这些服务事项告诉家长,关心并帮助患儿享用这些服务。

3,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对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在儿科护理中,护士不仅要对不同年龄、不同理解能力的患儿进行教育,还要通过教育改变患儿及其家属的某些行为,故此教育工作比较困难。作为儿科护士应该帮助患儿适应医院环境及接 1

受各种治疗,教育家长如何观察患儿的病情,如何给患儿提供全面照顾和支持,使患儿更舒适。同时还必须通过教育手段,让家长理解在患儿出院后他们的责任及掌握相应的照顾技巧。

4.康复与预防的指导者促进患儿恢复健康是护理人员的基本角色。康复是指促进健康和恢复健康两方面,护理人负在角色扩展后,对残疾儿童保健的责任也逐渐增加,护理人员要参与制定残疾儿童的治疗计划,以使其尽可能地参与正常的学校生活。健康照顾不仅包括治疗疾病,矫正残疾,还包括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护理人员的角色就是要制订出维护生长发育的照顾计划。从事全面性的预防工作之前,必须评估有关患儿营养、免疫、安全、发育、社会影响以及教育等问题,在发现问题之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性护理的常用方法是做好卫生教育指导及咨询工作、指导父母有关养育子女的方法,以预防可能遇到或潜在的问题。其次还应注意促使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5.合作与协调者护理工作应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或协调,护理人员必须有整体照顾的观念,因为个人照顾患儿的能力有限,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健康服务。

二、对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一)心理素质的要求——“五心”

1、爱心。爱心是衡量儿科护士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赢得家长、患儿信任与尊重的前提,作为儿科护士,既要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更要象慈母一样对待每一位患儿,只有这样,才能急患儿所急,想患儿所想,痛患儿所痛,把爱心渗透到每项护理工作中。比如当患儿来院就诊时,护士要面带微笑,热情、友好、主动接待病人,使患儿有亲切感,消除陌生感受,工作中可通过做游戏等方式与患儿沟通,尽快熟悉患儿,成为其知心人和好朋友。由于患儿年龄小,往往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儿科护士应了解和观察其生活、卫生习惯、性格爱好、心理需求。从为患儿更衣喂养、换尿布、剪指甲等等细微的生活护理中显示出博大的爱心。再如,为了减轻患儿在治疗中的痛苦,在给患儿做任何护理操作时,可以亲切呼唤患儿的乳名,并给予关爱及安慰性的语言,“阿姨轻轻摸一摸„„不疼的,象小蚂蚁咬一样”等,尽量取得患儿的配合。护理人员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及爱护小儿,一视同仁,并要尊重小儿,做到言而有信,与小儿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护理小儿。

2、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前提。儿科护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独立学科,护理工作内容复杂,病情变化快而急,护理难度大。同时由于患儿缺乏语言沟通能力,不能主动或准确诉说病情,因此,只有用“心”才能做好护理工作,如果缺乏责任心,无论新护士还是老护士都不会做好护理工作,甚至还会增加患儿的痛苦。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但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还要启发他们的思维,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工作中儿科护理人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作好本职工作;其次,在工作中要加强责任心,按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再次,在护理操作中要随时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如儿科患儿静脉补液时,液体量少,但步骤多,所以,更应强调责任心。

3、耐心。耐心是儿科护士做好工作的必备条件。儿科病人由于年龄小,无法沟通或沟通能力差,害怕吃药、打针,忍耐性差等表现,很难配合护理,这就要求儿科护士有足够的耐心来解释、开导患儿。并且由于患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需要护士有足够的耐心。

4、细心。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与成人护理工作不同的特点是病儿不会自诉其病痛,不会明确表达要求,全靠护士细心的观察与护理,才能满足患儿身心的需求。

5、信心。信心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中,只有保持平稳自信的心态,才能在又哭又闹的患儿面前做到心情平静,操作有序。

(二)业务素质要求——“博学”

1、过硬的专业知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是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论基础,其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功,静脉穿刺是小儿科的一大难题,要想“一针见血”,必须勤学苦练,对操作技术精益求精。

2、儿童教育知识。为了满足儿童获取知识的需要,儿科护士应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等知识,在工作中逐步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心理。

3、全面护理知识。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能确知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而给以全面的护理。掌握各年龄组儿童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客观征象及主观症状;具备健康教育的知识及能力;能深刻了解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儿科护理技术已

发展到具有比较复杂的临床护理技术,抢救技术及先进的检查技术。儿科护士必须熟练的掌握这些相关的技术,才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取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4、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儿科护士要不断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现代的儿科护理不仅要挽救患儿的生命,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对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影响。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促进儿童身心健全。总之,良好的素质修养是护士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儿科工作十几年来,我认为只有具备了以上的素质,才能适应儿科整体护理发展的需求。

三、对儿科护士素质培养方法

1、加强职业道德及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护士的敬业精神及良好的职业素质。从护士的思想教育入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护士要敬业爱岗,有高尚的医德,强化法制道德观念,临床上我们注重培养护士的职业素质,让护士们懂得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桥梁,平时充分利用晨会、护士例会等机会对护士进行礼仪、行为、规范服务等教育,同时规范护理服务的语言,把人性化护理的服务理念深入渗透儿科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及潜能,使护理工作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使护士在懂人、了解人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使护士体会到礼仪行为不仅能营造理解和友好的氛围,而且规范了自己言行,同时也激发了他人的尊重意识,从而增长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极大减少了护患的矛盾。

2、注重培养护士的沟通理解能力现代儿童均为独生子女,小儿一旦生病,少则父母陪伴,多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均来陪伴,他们通常表现为紧张、焦虑、同时不经意的夸大病情,对护士的操作过分挑剔等,因此作为儿科护士,我们要充分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在每一项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都要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替患儿考虑。学会运用换位思考及角色置换法,这样才能对患儿家属的误解、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采取谅解的态度,积极主动与其沟通,增强其信任感,争取每一项护理工作都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

3、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一是专业技术熟练,反应灵敏对完成各种工作非常有利。尤其作为儿科护士,俗话说,儿科是哑科,儿科护士除了要求尽可能“一针见血”外,同时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对于儿科低年资的护士要注重培养她们慎独精神,一

丝不苟对待儿科护理的每一项工作,养成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努力学习儿科方面的新知识,培养她们观察病情的能力,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我们采取的是“导师制”的培养方法,即每一位低年资护士都相应配备一名高年资护士作为她的导师,对她的工作予以指导,使之尽快提高护理业务能力。对高年资护士,则鼓励她们以多种形式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学习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了解国内外儿科专业进展,掌握新的信息,配合临床开展新业务。同时更注重培养高年资护士的表率作用。二是重视培养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组织护士认真学习应急风险预案,让护士熟悉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方法,并通过不定期的演练、模拟及情形训练加深印象,每天利用晨会交班后15~30分钟,让每位护士轮流进行操作流程演示,从而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为了提高危重患儿的护理质量,将护士对危重患儿的病情评估情况作为量化考核的内容之一,每日对护士进行提问,或定期进行书面考核,对疑难病历进行护理查房,提高护士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强化培训护士的抢救操作技能。三是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加强护士的继续再教育。为了提高护士的基础理论水平,除了每日的晨会小讲课,还有每月的护理大课,同时对院内、院外组织的业务学习、学习讲座等尽可能组织护士参加学习,另外采取每位护士轮流讲课的方式,以提高基础理论水平,护士长定期检查听课笔记,并对学习内容进行考核,巩固学习效果。

四、体会

高素质的护士的培养成为21世纪必须面临的课题。作为基层的护理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激发工作热情,根据专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使护士们能迅速成为精通业务、爱岗敬业、作风严谨、体贴患者、仪表端庄、身心健康、技术精良的护理科技工作者,减轻她们的工作心里压力,使她们有职业成就感,是每位护理管理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董晓河,侯丽英.语言艺术与心理护理的关系[J].护理研究,2004,18(4B):740;

整体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第3篇

整体护理赋予了“护理”全新的内涵。整体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注重护理质量和护理的连续性,开展整体护理就是要使患者得到全程优质服务。作为医护后勤保障和支持的供应室,虽然不能直接服务于患者,但可以为临床护士提供物质和时间上的保障。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护理改革的日渐深入,护理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护理模式的重大变革中,病人是行为实施的主体,护理人员是行为实施的主导者。为此,护理人员的素质对加强护理队伍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意识,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行为,提高护理人员敬业精神,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诸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展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整体服务水平的工作中,护士素质尤为重要。这也是为了适应医院现代管理的需要,从而使护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树立良好的白衣天使的形象,努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让患者满意,患者家属和医生对护理工作放心。因此。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只有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会有护理质量的提高。

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推行先进的护理模式,这是护理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护理理念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系统化整体护理是应用系统的观点来安排护理工作,把各个内容相互关联的护理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前后呼应成为整体。

系统化整体护理要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手段,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提供最佳护理服务。因此对护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护士工作是围绕病人的健康为中心开展的,要通过护士耐心细致的工作,满足患者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全面解决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

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不断强化现代护理观:受长期传统护理观念的影响,护理人员往往自觉不自觉的按照传统观念思考和处理问题,公式化、程序化、封闭式的工作方法,很容易使护士变成冷漠、机械的“冷美人”,护士与病人之间得不到沟通与交流,给整体护理的开展和护理模式的变革带来重重困难。如果不及时转变护理观念,“以病人为中心”就成为一种空谈。因此,必须不断强化现代整体护理观。护理工作不仅要面向病人,而且要面向健康人群。护士的角色不仅仅是病人的照顾者、管理者,同时还是病人与医生间的纽带,并负责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整体护理是一种观念,是护理发展的方向,把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需要作为护士行为的准则,强调病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护理服务,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认真学习护理心理学,提高心理护理水平:整体护理已把护理工作从单纯的技术操作,扩展到注意患者的心理、精神、环境以及社会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全面地认识疾病和患者,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整体护理。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不再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积极主动地、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并针对患者需要,帮助其解决问题。所以,护士必须认真学好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护理能力。

除掌握过硬的业务技术,还要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掌握丰富的医疗常识,在工作中才能做到判断准确,操作有条不紊,从容应对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护士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适应新的挑战。整体护理还要求护士面对患者的疑问,要百问不厌,耐心解答。这就要求护士要广泛掌握医学和社会、自然科学常识,重点要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预后以及治疗方法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适应证、禁忌证等。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整体护理要求护士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修养,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无私奉献,忠于职守,充满爱心,诚实善良。仪表整洁大方,言谈举止文明,情绪稳定振作。因此。护士应忠于护理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把护理对象当作亲人一样对待。同时要搞好医护关系,只有通过融洽的医护沟通,更好地评估患者,才能为患者提供周全的护理。

掌握健康教育方法,发挥其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渗透到每位护士的日常工作中去。预防、医疗、康复三结合的服务体系已逐步形成,护理工作将贯穿于预防、医疗、康复的整个过程。所以。护士的工作场所不仅是在医院、病区,而且应扩展到家庭。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掌握恢复患者身心健康的康复护理理论和技术,具有根据不同患者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健康教育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整体护理的优越性。

讨论

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各项制度或措施都要以是否贯彻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为衡量标准,把立足点放在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上,是实现“为病人提供全面系统优质服务”这一最高目标的关键。这不但需要院领导给以充分的重视。还需要各管理阶层、各职能部门密切结合,大力支持。同时还需要护理管理者,关心护士生活,多提供学习机会。营造敬业爱岗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论院前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4篇

关键词: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素质

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1月120共接诊患者326人次:颅脑外伤28例, 脑溢血57例, 心血管疾病79例, 消化系统疾病36例, 骨折42例, 其他疾病共154例。以危急重疾病多见。

2 方法

本组采取了随机发放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护士的应急能力、操作技术、医护配合、心理护理四个方面展开调查。对排序第一的进行统计。第一组发放100份问卷给120接诊的患者或患者家属。第二组发放100份问卷给住院患者或家属。回收率100%。见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院前急救对护士应急能力与操作技术的要求相对高出很多, 而应急能力是一个护士综合素质的体现。2005年国家卫生部“十一五”护理发展规划将培养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作为今后护理人才培养的重点计划, 并期望在全国范围内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专科护士培训与资格任证工作[1]。为了提高护士的专科水平, 安徽省组织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提高急诊急救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2]。国家规定120护士必须具有院前急救资格证, 医院定期对院前急救人员展开培训。为此对院前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展开讨论。

3 讨论

(1) 要求出诊护士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拨打120要求出诊的病人病情多较危重, 病情复杂多变, 各种疾病都有。这就要求出诊的护士要熟练掌握院前急救中常见急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应采取的相应治疗措施、护理措施。只有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迅速作出判断、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提高抢救成功率[3]。

(2) 敏锐的观察力。接诊时应仔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面色、肤色等的变化。特别应重视不出声、面色差的患者, 患者可能已处于休克状态。首先通过目测与摸脉搏粗步判断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遇危急重患者报告给医生并立即实施抢救。而非循规蹈矩的首先进行四测, 报告给医生再等医生的医嘱进行处理。如:心跳骤停的病人首先进行心肺复苏;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先降颅压;二氧化碳中毒者先脱离中毒环境、吸氧;外伤出血的患者首先进行止血包扎等。同时还应注意患者潜在的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 进行预见性的处理。

(3) 精湛的操作技能。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危重, 护理难度大, 护士除掌握一般的护理技术外, 还必须熟练掌握救护车内所有设置的使用技术, 并具精湛的操作技能。如骨折的外固定、心肺复苏、人工气道的建立, 除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等的使用都要熟练掌握。在抢救病人时分秒必争, 甚至在车子行驶的路上也必须实施各种治疗。如果医护配合默契, 操作技术熟练,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4) 沉着冷静的应急能力。出诊经常会遇到大批量的伤员, 不能慌乱, 应仔细观察, 先处理伤情重的, 再处理伤情轻的, 并做好标记。伤重的先运送, 伤势轻的等待下一批救援人员到来。在运送患者时开通绿色通道, 为伤重患者先做检查, 为提高抢救成功率争取时间。突发伤害对患者与家属均造成很大伤害。家属焦急与不理解甚至会对医务人员喊叫殴打。这就需要沉着冷静应对, 而不是因沟通不到位而引起冲突, 影响病人的治疗, 同时也伤害了医务人员自己, 增加患者与医务人员的痛苦。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曾组织情景模拟急救演练以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4]。

(5) 对患者及家属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病情变化, 不但身体而且心理也受到很大创伤。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治疗的同时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 稳定患者的情绪, 避免加重病情。对患者及家属予心理支持。

综上所述, 院前急救护士的各项素质要求相对比病房护士高出很多。而院前急救技术也是衡量一个医院水平高低的标准。这就要求院前急救护士不仅要加强自身建设, 医院也应重视对急救人员的急救知识培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 [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4) :8~11.

[2]宋瑰琦 秦玉霞 袁秀娟等.安徽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绩效的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10.11:997.

[3]苏家琼.急诊危重患者就诊和护送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9.10:891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要求和心理素质 第5篇

急诊科作为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医院工作的文明窗口,医生和护士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率的高低。本文主要论述急诊科护士如何培养职业要求和心理素质,以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医院里的急诊科是救死扶伤的前沿主阵地,接诊的多为紧急危重或病种复杂的患者,接待的都是身心急躁的家属,时间紧、任务重。急诊科可谓是医院一切工作的文明窗口,医生和护士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病人的可靠保障。现就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要求和心理素质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要求

1.1热爱职内工作,一切为病人着想,急病之所急。急诊科的护士必须树立乐于奉献的思想品质,端正医德医风,遵守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负责。具备敏捷的动作和娴熟的技术掌握急诊科应急预案操作程序,抢救护理紧急快速,争分夺秒,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急病之所急,一切为患者着想。在急救护理过程中,能够做到胸有成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谈话一边思考,态度和蔼热情,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安全、舒适、求和、爱美的需要,忙而不乱地做好抢救和各项护理工作。

1.2尊重患者权利,一视同仁,忠实维护患者的利益。急诊科的护士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仪表端庄,着装整齐。能和谐人际关系,默契配合医生,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快速准确地实施抢救方案和护理措施。工作中,必须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尽可能地使用普通话,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维护患者的利益,审慎守密,不泄露医疗秘密和病人的隐私。国际护士协会制定的《护士职业道德准则》中明确提出:“护理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权,包括生存权、享受个人尊严及受尊重的权利。护理不因年龄、肤色、宗教、文化、残障或疾患、性别、国藉、政治、种族或社会地位而受限制。”

1.3奉公廉洁,不弄虚作假,不言过其实,不接受病人或家属的馈赠。急诊科的护士接触面比较广,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以奉献为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随时保持愉快的心情,以饱满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但不能向病人或家属索要财物,而且病人或家属的馈赠也不能接受,随时保持护士的纯洁和高尚,维护白衣天使的神圣。使急诊科真正成为绿色通道。

1.4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就诊秩序,分诊及时准确,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和告知制度,严格无菌操作,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对常用药物做到“五了解”。工作中,还要力求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让病人及家属得到满意,提高急诊科乃至医院的整体形象。

二、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素质

2.1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长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遇到突发事情时所表现出的个体素质。急诊科护士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自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乐观、开朗、稳定的处事情绪。假如出现急救病人,护士心理准备不足,稍有惊慌失措,就不可能坦然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到急救效果。成就始于健康的心理,成功应该从提高心理素质开始。

2.2 引起心理素质障碍的原因: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急诊科工作头绪繁杂,紧急情况多,病人的病情变化多端,思想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应急能力下降。②环境气氛乱杂,负荷繁重,身心疲劳。③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容易受挫。④超负荷付出得不到患者家属的理解,自我价值被贬低,产生悲观情绪或失落感。

2.3 提高心理素质的几点意见:①急诊科护士必须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遵守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具有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品格。②急诊科护士除了学好护理学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道德修养和美学等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③在平时的训练中,认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稳固心理防线,把紧张的抢救变为得心应手,正常发挥专业技能。④学会吃苦忍让,始终保持一个平和的心理状态,说话谦虚温和,工作谨慎细心,严于律己。⑤想方设法消除引起工作压力的不利因素或压力源,减轻心理负担,重视维护身心健康,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⑥尽量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劳逸结合,多与人交流,释放不利情绪的因素,放松高度敏感的神经心理,养成乐观、开朗、稳定的处事情绪,把工作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事业中。

浅谈护士长的素质要求与管理艺术 第6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17-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更加关注,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球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对护理专业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对護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护理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因此,护士长的自身素质与管理艺术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状况。

1 护士长的素质要求

有管理学家认为,能力比知识重要,素质又比能力重要。做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

1.1 思想素质 做为管理者首先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高尚的医德是其核心,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有良好的护理伦理观。能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1.2 业务素质 护士长既是护理行政管理者,又是护理业务和护理教育的管理者。因此,必须具有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社会和人文学科知识及护理知识。能够不断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更快更好地了解本专业新的发展趋势,成为护理学科的带头人。

1.3 心理素质 做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繁重的日常工作或处理突发事件时,其心理、情感、情志、情绪状态能够应对自如,游于有刃。健康的心理,能使工作自如,意志坚强,情绪稳定,有自知之明,如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做事不盲从、冷静、胸怀宽广,对同事和下属尊重,敢于开展批评,较强的自信心。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全神贯注于既定的护理目标,一旦目标确定,就要执着坚持,并且能够充分认清自身的优势,并对缺点和不足进行补救,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健康心理。

1.4 生理素质 护理管理工作具有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复合型劳动的特点,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旺盛精力饱满的情绪,在一线工作的护理管理者,还要参与一些护理操作,所谓“脑要想,眼要看,嘴要讲,手要动”。没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是不能适应的。

总之,提高护士长自身素质,不仅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的基础,更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建立一支高素质护理队伍的关键。

2 护士长的管理艺术

护理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运用理论和方法所表现出个人行为特点。护理工作是一项精细的艺术,做为基层的护理管理者运用简明扼要能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并且抓住对方的心理,做好沟通,善于交往,及时发现问题,洞察所面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把握,做出合理权衡与判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这就是管理科学与艺术的体现。

2.1 决策艺术 决策是一项对能力、水平、知识要求很高的管理活动。护理管理工作是否有成效,首要的决定因素在于管理中是否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并使其顺利地付诸实施,从某种程度上说管理就是决策,护理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有科学的决策意识,坚持决策的经济效益标准,正确把握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的界线。

2.2 协调关系的艺术 在管理中,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即协调好科与科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任何一位护理人员都希望有一个和谐、平衡的人际关系,一个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因此,管理者首先应意识到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是自己的责任,主动引导群体朝着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发展,护士长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创造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因此,管理者在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负有重要责任。

2.3 交谈的艺术 管理者必须有一定沟通交流能力,取决于角色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沟通是管理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有着特殊的工作含义。交谈是沟通的基本形式,谈话时应注意做到:富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善于激发对方谈话的愿望;善于抓住重要问题;掌握评论分寸,表达对谈话的兴趣和热情,克制自己避免冲动;善于倾听,做为管理者表达意见应客观、慎重,使对方易于接受,交谈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4 激励的艺术 管理学是人才学,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活用人才,充分激发其才干和积极性,从而“以人为本”开发每位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重视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将多种激励方式运用到不同的管理阶段,既实现了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120急救中急诊护士的素质 第7篇

1急救意识的加强与基本素质的要求

随着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民急救意识明显增强, 作为急诊护士首先要强化急救意识努力满足居民的急救需要。护理人员在救治工作中具有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语言得体、衣帽整齐, 以一种亲切的心态视患者为亲人, 理解他们求救心情。无论面对围观群众、患者亲属等无理要求和围攻, 都要时刻注重自身素质。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 造就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出理智冷静、耐心容忍的心境, 还应具有健康的性格, 勤奋、朴实、认真、豁达、开朗保持乐观主义态度, 坚强、上进、自信, 善于在逆境中拼搏, 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2娴熟的技术和全方面的护理知识是急诊护士的特殊素质

急诊护士应加强业务学习, 丰富自己的多科知识, 逐步掌握各科的常见疾病抢救程序, 掌握全方面的急救知识, 尤其是急救五项技术:有效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急诊护士应掌握的基本功, 这样才能适应各类院前急救工作的需要。

3高尚的品德素质

医务人员应具有以追求人类的健康为己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思想品德。对于急诊护士来说高尚品德则尤为重要, 院前急救中许多患者全身污泥, 满身血迹, 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 甚至家属不在场, 三无人员 (无姓名、无家人、无地址) 等。因此更需要急诊护士有良好的医德和献身精神, 要爱岗敬业, 不怕脏不怕累, 对工作尽职尽责, 对患者要有同情心, 对遇到危重、车祸及灾难的患者要积极的抢救争分夺秒, 而不是追究其身份或考虑费用问题延误抢救时机或是拒收患者。

4一定管理能力是急诊护士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随着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医学及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院前急救中能否排除抢救护理的各种障碍, 能否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是抢救成败的关键。护士是工作的枢纽, 现场抢救时分清主次配合好医师的抢救任务, 对物品药品需定位、定量放置随时取用, 用后补充, 使参加抢救人员各尽其责, 紧张有序。因此, 急诊护士要学会科学管理急救中所必被的各种医疗器械及药品, 做到陈设有序, 安放规范, 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急救药品剂量和急救技术, 为提高120急救效率打下基础。

超声科分诊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8篇

1 道德素质要求

道德素质是素质培养的核心, 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其他素质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高尚的医德要求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一高尚的医德并不是抽象的。它要求护士首先要理解患者、尊重患者。

2 心理素质要求

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 包括护士的认知能力、思维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应变力以及情态、意志、气质、性格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而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通过学习、锻炼才能培养出的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消除患者的烦躁与苦恼,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把家庭的不悦消失在上班的路上, 以一种文雅、恬静的表情, 落落大方的姿态对待患者, 患者才能认可护士, 才能和护士交流真情实感。

3 业务素质要求

在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后, 踏实而丰富的业务素质有助于适应和做好超声分诊工作。因为前来超声检查的患者来自全院各科室, 身患不同疾病, 针对检查部位的不同、检查前所需准备不同, 预约登记时耐心地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如胆、胰、腹主动脉、门静脉、肾动脉等超声必须空腹;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子宫附件等下腹部超声必须膀胱充盈;颈部超声前取下项链等佩戴物等等。针对不同层次的患者,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解释清楚, 做到不厌其烦。因此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胜任此项工作, 这就要求分诊护士更新观念、更新知识, 在学习好本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掌握边缘学科的知识, 如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因为社会是复杂的, 病种是多样的, 人际关系是多元化的。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患者就诊时的心理变化, 如烦躁、焦虑、担心等, 用行为医学知识分析患者就诊时的不良行为, 并给予纠正, 分诊护士要随时给予患者行为护理, 给患者创造一个优雅、清洁的候诊场所。

4 注重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人们首次接触某一事物而获得的感知所形成的第一印象, 对判断、评价事物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分诊护士的首因效应相当重要。分诊护士的着装、气质和风度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院、医护人员的判断和评价。所以, 分诊护士上岗时应该仪表端庄, 微笑服务, 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 对患者一视同仁, 在语言、表情和动作中应注意表达出同情和关怀, 亲切称谓患者, 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体贴, 由此产生安全感和被尊重感, 取得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依赖。

5 掌握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 是意见、情感、观点、思想等的交换过程, 以此取得彼此间的了解、信任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分诊护士接待患者时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调速度、手势、眼神等都能影响沟通的效果。分诊护士面带微笑接待患者是进行沟通的第一步, 微笑可使患者消除陌生感, 增加对护士的信任。在分诊过程中, 护士应熟练运用安慰性语言、告知性语言和形体语言, 注重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如合适的、亲昵的称谓, 在给患者做解释工作时应保持合适的距离, 直视对方, 始终要面带微笑, 使患者在等待检查的过程中不焦急、不烦躁。这样既能减轻护患、医患和医护之间的矛盾, 又能减少患者的投诉,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6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经常巡视候诊患者, 及时发现危重患者,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抢救, 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观察输液患者的输液情况, 是否有肿胀、针头脱出、针头堵塞, 是否需要接瓶或拔针等。适时地做好健康知识宣教, 利用板报、宣传画册或直接与患者交谈,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患者的学习能力, 有针对性地进行卫生常识、某些疾病防治知识、各种检查治疗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就诊知识等的宣教。

7 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

护士的情绪变化, 对患者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亲可敬的表情、和善文雅的举止, 可调节医疗环境, 稳定患者的情绪, 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因此, 分诊护士上岗后无论有什么不愉快的事都不能影响自己的情绪, 要知道良好的情绪、优美的语言可以治病, 反之则可以致病。这要求护士要加强心理控制, 培养自制力, 做到急事不慌、纠缠不怒、悲喜有节, 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 既有利于自身工作, 又有利于医院的声誉。

浅谈急诊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9篇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 是医院的一个缩影。急诊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服务文化, 急诊抢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急、危、重症患者的生死存亡。所以, 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

1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急诊科护士应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 对患者要有深切的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具有急救意识和应变能力。同时要有团队作战精神, 与医生及其他人员密切协作, 齐心协力抢救患者, 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提高业务素质

2.1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术

急诊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急救护理知识, 一专多能, 面对急诊患者应知道先干什么, 后干什么。医生不在现场时, 护士要首先开展急救工作, 如遇心搏骤停, 护士应立即胸外按压;创伤出血休克患者, 要尽快止血, 同时建立静脉通路、给氧等。要求急诊护士具有娴熟过硬的操作技术, 操作的一次性成功对抢救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抢救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是实施抢救的先决条件。所以急诊护士应尽可能地多学习掌握与急救护理相关的知识, 不断拓宽知识领域, 使自己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术。

2.2 具有高超的应急技能和敏捷的思维

急诊科工作不仅没有规律, 而且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急诊患者发病急, 病情重, 有时短时间内收治患者多, 护士抢救患者时要敏锐、沉着、镇静、机智、果断, 要做到急而不乱, 工作有条不紊, 操作要做到稳、准、快, 尽量为抢救成功争取时间。作为一名急诊护士, 要学会随机应变, 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如酗酒、交通事故、打架斗殴、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 要求护士及时、准确地观察并记录病情, 服毒患者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还有各种危险性操作如输血, 对患者机体损害大, 在严格操作规范的情况下, 急诊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作出解释, 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 争取他们的理解, 并签名支持, 这样既为患者及家属解释了顾虑, 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2.3 具有较强的护患沟通能力

急诊患者及家属情绪非常紧张、焦虑、易怒, 有时不能克制情绪, 甚至有不太理智的行为, 护士要有“忍”性和豁达的胸怀, 体谅患者和家属的心情, 包容他们。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作出解释, 相互沟通, 使他们配合抢救护理工作。同时护士要仪表大方、举止得体, 待人彬彬有礼, 有时非语言沟通胜过语言沟通。

2.4 良好的心理素质

急诊科工作头绪繁杂, 紧急情况多, 患者的病情变化多端。例如:临床常遇见心肌梗死患者、服毒自杀患者、创伤大出血患者, 这类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 急诊护士必须能够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做到心中有数。对患者一边处置, 一边观察, 一边谈话, 做好忙而不乱的抢救工作。如果遇到急救患者, 急诊护士心理准备不足, 对突发事件惊慌, 不能坦然自如, 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 影响到急救效果。这就要求急诊护士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稳固心理防线, 把紧张的抢救变得得心应手。

3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急诊工作突击性强, 有时短时间内可能有大批急诊, 需连续不断地工作, 如身体弱不禁风, 四肢无力, 精神不振是很难胜任急诊科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

整体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第10篇

长期以来, 护理工作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 在医生支配下执行医嘱, 完成治疗计划, 是从属型医护关系。护士对患者态度是不擅交流, 不听取意见, 让患者绝对服从医护人员, 是服从型护患关系, 这样发展下去, 只有被社会所淘汰。为了适应现今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我们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自己的观点, 适应新的医学模式, 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单纯护理模式已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发展, 宗旨是“以人为中心, 以现代护理为指南, 以各种专业协作为基础, 以护理程序为手段, 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整体护理工作,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1.1 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框

架和核心, 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一种护理模式。它强调的是整体性、专业性和全面性。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注意防病、治病, 还注重卫生保健。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 病房实施整体护理, 医院开设“家庭病房”、“精神心理咨询”、“社医服务”等项目。

1.2 整体护理是以人的健康为目的

其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社会的动态平衡。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全面负责, 使整体护理自始至终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1.3 整体护理是继功能制、责任制护理之后一种新型、科学的护理模

式, 对患者的护理是连续性、系统性。包括患者入院、出院、出院后保健指导, 纳入护理日程、病历资料、出院后随访工作, 都输入电脑, 为患者身心提供方便。

2 转变护理观念适应新的护理模式

2.1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素质及高度的责任感

刻苦钻研、积极进取, 既要掌握临床护理知识, 又要掌握伦理学、管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既要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及各种先进仪器的操作, 以达到有效抢救危重患者的目的, 从而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 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的思维判断能力、有效娴熟的人际沟通能力、高雅的个人修养。

2.2 护理人员应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护理人员做出准确恰当的护理诊断, 又要求所涉及的问题必须是护理所能解决的,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去细心分析, 独立思考, 才能为患者解决更多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健康观念转变, 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发展影响深远, 促进人们思维方式改变, 所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主动观察病情变化, 独立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增加职业自豪感。

2.3 护士在多元化场合中, 应当充当不同角色

患者不论在医院、在家里就医, 由于文化、社会环境、信念不同, 对健康有不同认识和需要, 护理范围和场所不断扩大, 从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等, 护士不但是床边护理提供者, 还可能是心理咨询者、教育者等多方位角色。

3 改善医护及护患关系

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 摆脱了常规护理方式, 护士的责任心得到加强, 时时刻刻以患者利益为最高准则, 以患者健康问题为目的, 医护主动交流自己看法,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尊心。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的需要, 对待患者热情、周到,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问题及有关疾病知识, 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4 具有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

护士长的管理艺术与素质要求 第11篇

1 管理艺术

护理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在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 护士长素质的优劣、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她所管辖的组织效能的高低。护理工作是一项精细的工作, 一位成熟的护士长, 必须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 抓住对方心理, 做好思想沟通, 善于交往, 及时发现问题, 要求在问题未完全暴露时, 即能预感到事态发展趋势, 做出正确的决策, 采取适当的解决办法, 这就是管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作为护士长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特点, 其次应明确的是管理内容, 既要进行组织和技术管理;又要进行环境、设备、物资、财务、经济管理[3]。所以, 护士长必须提高自己的管理艺术。

1.1 决策艺术

护士长应能够识别环境中存在的潜在的矛盾与冲突, 依照科学的决策程序, 运用一定的技巧做出正确的决策。决策时应注意实事求是, 集思广益, 个人能决断的事, 要敢于决断, 遇重大问题应采取群体决策法。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护士长要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非程序化决策。

1.2 引导艺术

决策的实施有赖于管理者的指挥。指挥是护士长运用依靠权利指挥护理人员从事护理活动。护士长的指挥效能通常体现在病区突发事件的处理上, 如危重病人的抢救、大批伤员的抢救、护理人员的集体活动等。

1.3 交流艺术

护士长应采用各种谈话形式为管理工作服务。个别交谈的技巧需反复训练、实践才能获得。要做到: (1) 善于激发护士谈话的愿望; (2) 善于启发护士讲真情实话; (3) 善于抓住主要问题; (4) 善于掌握评论分寸; (5) 善于表达对谈话的兴趣和热情; (6) 善于克制自己, 避免冲突; (7) 善于对付谈话中的停顿; (8) 善于在谈话中将公事和私事分开[4]。

1.4 倾听艺术

有效地倾听是积极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护士长在沟通时不应只考虑"讲", 还要讲究"听", 并且是设身处地的去倾听。积极倾听是要弄懂所听到内容的意义, 它要求对声音刺激给予注意、解释和记忆。

1.5 协调艺术

护士长在协调院内各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之间、医患之间的人际关系中,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护士长要善于与各种人打交道, 平等待人。在护理工作中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密切相互理解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引导他人朝着积极的人际关系发展。反对庸俗的"关系学", 决不滥用职权, 损害他人利益。

1.6 质量管理艺术

护士长必须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护士长要组织考试考核,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要把基础护理质量和技术操作作为检查的重点,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 经常深入了解患者对护士工作的反馈情况等[5]。

2 素质修养

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体系中, 角色是描述一个人在某位置或状况下被他人期望的行为总合。护士长的角色模式可分为10种: (1) 领导者角色; (2) 联络者的角色; (3) 代表者的角色; (4) 监督者的角色; (5) 传达者的角色; (6) 护、患代言人的角色; (7) 计划者的角色; (8) 处理冲突者的角色; (9) 分配资源上的角色; (10) 协商谈判者的角色。护士长在工作中应成为学科带头人, 必须具备管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做到技术精湛、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扎实、人文社会知识丰富, 具有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善于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的医疗、护理设备的应用, 具有开展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的能力, 带领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 以发展的眼光积极开展护理理论、技术的研究, 促进护理学科的长远发展。

2.1 良好的思想和心理素质

在护理管理岗位上, 护士长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个人行为态度与行为方式都会对护士产生影响作用。作为护理管理者, 仅靠职务与权利是带不好一个集体的, 只有不断加强自我修养, 以自己高尚的品格、良好、稳定的思想和心理素质去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和行为, 增强对护理人员的影响力, 使之从心理上信服、尊重, 愿意并主动地向良好方向发展。护理人才对于保证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护理队伍的高水平建设是尤为重要的。作为管理者, 要着眼于未来, 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护理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2.2 增强影响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由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构成。权力影响力来自于职务, 随职务大小而变化;而非权力影响力则是由其个人的素质、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出色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特殊条件所产生的;两者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其中非权力影响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护士长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才能。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修养, 不断增强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 在群众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 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3 加强业务学习

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革命, 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学习, 不断充实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从而适应形势的发展。由于我国各家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 很难抽出精力进行正常的学习。因此, 作为护士长, 就必须身先士卒、带头示范, 并同她们一起参加各种培训, 经常组织大家集体学习, 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3 科学管理

3.1 业务管理

护士长要根据护理部的工作要求制定本科的业务学习计划, 技术操作、专科学习计划, 并定期组织学习、考核,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并要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负责指导管理实习生、进修生的带教工作, 督促检查各项工作贯彻落实情况,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2 资源调配管理

护士长负责科室各类资源的调配, 做好科室内的药品、器械、仪器设备、被服的申请领取、保管、维修、报废等工作, 对各种物资合理配置, 最佳利用, 减少科室消耗。按规章制度有效管理科室收费。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根据科室工作性质, 护理人员及患者情况进行科学调配合理安排, 充分发挥最佳的工作效果[6]。

3.3 联络协调管理

护士长在协调科室之间, 护士之间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上起着重要作用, 在工作中应与上级领导、医师其他医务人员、后勤人员、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 如有矛盾发生, 护士长必须和有关人员进行正式非正式的协商沟通, 帮助解决问题。既要信息

3.4 环境管理

科室应该为患者尽力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对卫生员工作进行合理管理, 督促检查卫生员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一名优秀的护士长在她良好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下, 会在科室中形成一个和谐团结, 相互支持彼此协调的良好氛围, 产生奋进向上的动力, 激发护理工作的热情, 进发最大的工作潜能, 对提高工作质量, 促进科室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5 行为科学管理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 对医务人员的要求更高, 不仅要在专业技术上精湛, 而且要在服务态度、方式、道德、作风等方面均要严格要求自己, 提高自己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处理好医患关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科室专业技能的培训, 通过在职训练、学术讨论、学习进修等形式, 营造"科有特色, 人有专长"的良好局面;同时要改善科室设备条件, 积极更新配置先进医疗设备, 为临床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科室人员人人参与科室安全管理的主人翁意识, 形成全科安全一局棋的良好局面。

4 结语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的重要角色, 其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 护士长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具有较高的素质, 学会用非权力性影响力, 以优秀的品格和人格魅力来吸引和感召下属, 使下属从心理上信服自己; (2) 要具有较广泛的医学护理和人文社会知识, 有较强的管理和组织决策能力, 既有原则性, 又有灵活性; (3) 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人文理念, 摆正姿态, 以大局为重, 从工作出发, 以诚挚的、实事求是和关心下属的态度与护士长沟通, 出现问题时要冷静分析, 对事不对人, 切忌把个人好恶带到工作中, 经常换位思考, 潜移默化地影响护士长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 从而实现共同的管理目标。故在管理活动中, 护士长要有效地、艺术地行使管理职能和技巧, 不断更新补充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与方法, 增强宏观控制能力和提高微观管理水平, 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 成为一个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高效、成功的管理者。

摘要:针对目前护理日常工作的复杂性和护士长管理水平的低效性, 利用现代护理管理的基本知识, 从护士长的管理艺术、素质要求, 以及科学管理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提高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并引入"以人为本"的宗旨, 分析了护士长提高护理管理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护士长,综合素质,管理技巧,艺术

参考文献

[1]施斌, 马晓红, 谢渭芬.在临床教学中应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2) :178-179.

[2]崔玉玲, 马丽超.充分发挥病房护士长管理作用, 提高整体护理水平[J].中国社区医师 (综合版) , 2007, 9 (18) :104.

[3]刘海英, 丁唯瑜.浅谈护士长的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的培养[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 4 (14) :1297-1298.

[4]严明珠, 邹梅.浅谈护士长管理素质和领导能力[J].中原医刊, 2007, 34 (24) :96.

[5]蔡中燕, 王健, 徐玉华, 等.护士心里健康状况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 2002, 18 (6) :354-356.

上一篇:健康效应下一篇:邮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