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童年范文

2024-06-07

心灵的童年范文(精选3篇)

心灵的童年 第1篇

丁云老师曾说过, 诗是必须教的, 没有诗润泽过的童年是不圆满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努力引导学生在感受诗歌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被吸引, 被打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诗是流动的韵律——和奏而歌

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这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寒来暑往、山川交错都存在着一定的节奏。诗歌是一种语言, 更是一种有节奏的语言。郭沫若在《论节奏》里这样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 也是它的生命, 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 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诗的节奏感首先可以表现在句首、句中、句末的押韵上, 表现在诗歌结构的错落分行上, 当然还可以表现在儿童诗里经常出现的叠词上。我们应该依据诗歌的这些音乐特点, 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片段一】

生: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师:这句话中有个词很奇妙, 如果能把这个词读好了, 就能读好整个句子。

生:我觉得要读好“悄悄”这个词。

师:悄悄的感觉读得真好。像这样的词语, 诗中还有哪几个?

生:轻轻、丝丝、悄悄。

师:诗歌非常讲究韵律、节奏。读诗的时候, 关注这些叠词, 注意停顿, 一停一顿, 诗的味道就出来了。

让学生体验叠音词“悄悄、轻轻、丝丝”在唇齿间造成的停顿, 体会独特的情趣和美感, 从而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节奏, 融进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从而进行审美活动。

二、诗是无限的画卷——入画想象

诗歌是生活的映照, 是现实场景的反映。儿童周围的世界更是五彩的、跳跃的。儿童诗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的方式反映儿童世界的。用线条、色彩描绘形象的图画世界, 更是唤起儿童想象最直接的形式。因此, 在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无限想象积极地还原生活画面, 透过语言文字感受文字中传递的美好情感。

【片段二】

生: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师:读着读着, 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生:在这幅水墨画上, 绿绿的垂柳, 绿绿的山溪, 绿绿的人影。

生:没准你从这里走过, 你的脚也一定会染成绿绿的。

生:只有蜻蜓是红红的, 这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师:想象让我们的朗诵更具内容。谁愿意来读一读?

“诗为有声之画, 画为无声之诗”, 借着诗歌中的语言文字, 想象孩子溪边垂钓的动静结合的多彩画面,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三、诗是有魔力的文字——炼字品读

诗歌的语言源于生活, 反映生活, 更要高于生活。这就要求诗歌语言要精致、优美、丰富, 深具感染力。儿童诗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儿童是活泼的、充满朝气的, 因此儿童诗的语言必须生动、形象, 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片段三】

师:同学们, 诗歌篇幅不长, 但非常讲究用字。在诗中诗人用了一个很有味道的字, 把这种快乐迷人的笑表现了出来。

师:“漾”字还可以用其他哪些词来代替?

师:“漾”字与“挂”“露”等词相比 , 哪个更好 ?

生:“漾”字写出这个孩子看书的投入、快乐, 微笑, 是一种甜甜蜜蜜的笑, 是幸福的。

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的语言精练, 富有概括性。它常常用简约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内涵。案例中, 用同义词与之相比较的方式品味“漾着”, 就是让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无限魅力。

【片段四】

师:有人说, 童年是一首最美的诗, 打雪仗, 捉蝌蚪……每每看到这样的画面, 我也想写几句:

“哪管它小手冻得发红

捏一个雪球

你扔我闪乐开了花

雪地上

( ) 串串快乐脚丫” (留着、画着、跳着)

师:你能替我出出主意, 想想选哪个词比较好呢?

生:我选“留着”——希望这份快乐能永远留下。

生:我选“画着”——孩子们多像快乐的小画家, 把自己的快乐画在了雪地上。

生:我选“跳着”——那孩子一跳一蹦的样子还在我脑子里晃着……

用“留着、画着、跳着”选词说理由等方式进行炼字, 表面上只是一种轻松的选择, 实际不然, 学生在进行对比选择前, 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悟情、入境, 一步步地将自己的思维推向高潮, 从而切实调动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及对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能力。

四、诗是有趣的游戏——循诗前行

一首儿童诗就是一处美景, 更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在诗人高恩道的眼里, 数字是有性格的, 在诗人谢尔的眼里, 梦是会冻结的……在儿童诗的创作过程中虽然是讲究技巧的, 但更注重内容、文字的有趣、生动。在学写诗歌的过程中, 我们更要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创作出一首首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诗。

【片段五】

师:在你的童年里, 也一定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 请选择你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 试着写几句话, 可以仿照课文中的写法。

出示场景及要求:登山画画游泳放风筝 吃雪糕放鞭炮……

师:好诗是写出来的, 也是改出来的。

(当堂交流课堂小练笔)

师:有人说读诗能让你变得聪明, 读诗能让你变得优雅, 读诗能让你充满灵性。是啊, 在世界的许多地方, 12岁的, 32岁的, 甚至是72岁、82岁的, 许许多多人都爱读儿童诗。所以从今天开始, 希望你们又多了一份读书的选择, 那就是读儿童诗。

心灵的触动——读《童年》有感 第2篇

初读《童年》,我就深有感触,最近捧起它,再次品读,它依旧深深牵动着我的心。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了外祖父的打骂,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与残暴。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阿廖沙在这么小的时候,就已经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十一岁便被外公赶出家门,其间只能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在自己生活的日子里,他遭受过别的的欺负,嘲笑,唾弃。凛冽的寒风使他直打哆嗦,酷热的烈日使他汗流颊背。对于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能承受这样的坎坷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幼小的阿廖沙却以他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撑了过来。虽然他的一生是艰苦的,但他遇到困难从不退却,而是勇敢面对,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困难。所以,我十分的敬佩他。

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应该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宠爱着,关心着,保护着。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真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但是,我们有时候却不懂得好好去珍惜。以前有时候,我会觉得我就是那只在蜜罐中长大的蜜蜂,从小就不用对生活担忧,长辈会给你采蜜,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吃完这些我自以为已经吃厌了的父母的呵护。但是现在我有了新的认识,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那么沉浸在幸福中的我们更加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梦幻童年,快乐心灵 第3篇

看呀!伴随着美好的时光,我们悄悄地长大了。可是,长大了,却有了“少年维特的烦恼”,简单和快乐默默退出舞台,沉重和复杂悄悄浮上心来。

面对这些,我们惆怅满怀,万般无奈。小编相信无论哪位同学,心灵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孩子,都渴望留住童年的蹦蹦跳跳,欢声笑语;渴望能够抛掉俗世的一切,冲破那无形的枷锁,徜徉在碧云蓝天。

呵呵,小编要问:这有什么困难吗?

解开被束缚的心灵,索性就做个孩子吧,去找回快乐的心灵,哪怕就一天也好:欣赏一下上下学时路边的风景,偶尔的独自傻笑,玩一玩那些幼稚的游戏,甚至干脆发发呆,说说“废话”。只要快乐心灵,就是我们的梦幻童年。

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美好的事物往往偏向那快乐的心灵。只有快乐的心灵,才能呼应这世间的美好,才能感受到惊喜、欢乐、幸福。

其实,我们梦幻的童年时光,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就会时刻围绕着我们!在路上磕磕碰碰,我们勇敢地爬起来,然后冲着前方微微一笑,继续人生的旅程。

梦幻童年,就在身边,快乐心灵,一往直前。加油,我们的英才小少年。

上一篇:《九歌》与湖湘文化下一篇:土地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