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课堂教学论文

2024-07-14

护理课堂教学论文(精选12篇)

护理课堂教学论文 第1篇

1 护理教育目的观的转变

传统的护理教育目的观立足于为社会发展服务, 重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其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2]。现代护理教育观则立足于为人的自身发展服务, 促进人的各方面潜能的充分发展[3]。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 必须从观念上进行转变, 不能只注重教授知识和技能而忽略学生的自身发展。要以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真正地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策略。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 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专家形象”角色, 即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发展个性、注重方法、运用手段、陶冶情操这7个方面融合起来的实施者。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进一步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我院在2007年修改了教学大纲, 将护理教育学由纯课堂理论教学改为理论课、实践课各占一半的教学。围绕素质教育,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法,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和专业情感的新教学方法, 如目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学指导法、小组讨论法等, 并拟在下学期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增加实践反思讨论法、反思日记法、PBL教学法, 从而更有效地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人文精神的培养及训练[4]。

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变了多年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当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多媒体手段引进课堂, 使教学内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得以更好的展示。它的优越性在于:明显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有效缓解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增强了教学效果;寓教于乐,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多媒体教学虽然有传统教学模式中没有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但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疲劳感, 来不及记笔记, 最终会影响学习效果。所以, 应坚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多媒体, 注重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 防止一味追求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忽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5]。

3 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

新世纪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人才既要有丰富的、扎实的理论知识, 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培养21世纪所需的人才, 广大教育工作者正积极地进行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而作为评价人才重要手段的考试, 也应适应整个改革的需要。否则, 旧的考试方法会贬低教学改革的价值, 并阻碍教学发展[6]。我院在教学评价方法改革中以观察法、小组评价法、自我评价法、互相评价法和考试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学生参与评价,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控是根据认知目标制订计划, 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 合理调控学习过程, 及时反馈学习成效, 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 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策略的效果, 不断地对其进行监控、调节, 保持学习策略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在元认知监控策略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要有针对性地把所学内容与所实施的学习计划、学习策略联系起来, 加以对照和检查, 以估计学习计划与学习策略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7]。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可以避免传统闭卷考试的弊端,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学会公平、公正、合理地评价教学。在下一轮教学中, 将采取从理论掌握和实践运用两方面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法, 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 真正培养其全面发展的能力。

为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对护理人才核心能力的需求, 护理教育应以培养知识能力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和导向,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以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临床实践能力[8]。护理教育学的改革要以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 转变教育目的观, 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准绳, 优化护理教学方法和手段, 深化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 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提高教学质量, 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林惠青.中国高等医药院校课程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

[3]沈宁.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 2001, 1:40~42.

[4]赵坤, 姜安丽.反思性教学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11) :52~53.

[5]林细吟.突出实用性的《护理教育学》教学模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1) :31~32.

[6]刘义兰.《护理教育学》考核方法改革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3) :58~59.

[7]马小琴.护理教育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医教育, 2008, 3:64~66.

护理学教学方法内科护理学 第2篇

第一,护理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多数是遵循古老的讲课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说、学生在听这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削弱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二,教师在备课时的准备并不充足,对课堂多样环节的建设不够重视。教师讲课时,只是按部就班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讲出来,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仍旧对专业名词不熟悉,甚至混淆。

第三,在护理学教学基础上,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被削弱,从而导致对知识理解的欠缺。

护理学教学的改革

针对发现的诸多问题,对症下药,进行改革和完善,是提高护理学教学水平的重要任务。只有摒除缺点和问题,才能掌握更合理的方法与手段。首先,要加强学生对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不能不承认常规的授课方式对知识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常规教育,不在此基础上创新,护理学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所以应该充实现代教学的方法。

护理课堂教学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教学;护理纠纷;防范意识

【分类号】G643;R47-4

妇产科属于临床较为特殊的科室部门,尤其是孕产妇患者,关系到孕妇与胎儿双方面健康,尤其是关系到胎儿与新生儿问题,容易引发护患纠纷与矛盾。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要积极的提升学生在护理纠纷方面的防范意识,从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心理素质、法律常识等方面做全面提升,充分的应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一、妇产科护理纠纷频发原因现状

要想对护理纠纷做有效的防范,就需要对临床妇产科护理纠纷问题做有效的了解,进而达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发生纠纷的原因集中在法律意识缺乏、专业技术知识不完善、护理文书记录差错、服务沟通意识薄弱、职业素养低等。相关问题频发,因此进行护理纠纷防范意识的培养才显得更有价值,尤其是当下医患关系紧张,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是临床工作重点任务之一。

首先,在相关护理法律意识上,患者方对于相关问题认识水平不断的提升,尤其是网络信息发达,患者可以更为便捷的查询相关知识内容。但是护理人员可能专注于临床护理工作,缺乏对法律常识的不断学习,进而导致在工作中无法有效的运用法律标准评判与指导工作开展,产生一定护理违法行为与结果,例如对患者在隐私权、知情权名誉权与选择权上的侵犯。或者缺乏法律意识,不能有效的运用法律意识保护自身利益,因为无底线的容忍而导致自身利益受损,缺乏运用法律常识达到威慑作用。

其次,在专业技术的理论知识与经验积累上较为缺乏,或者操作不熟练,继而导致一定操作失误或者操作失败。例如在操作处理中,反复性穿刺不成功带来的患者痛苦,或者在助产中没有做好会阴保护工作,导致会阴严重性撕裂,导致机体损伤与痛苦,甚至促发患者方的不满而引发纠纷。

其三,在护理文书记录不达标。文书记录存在不清晰、不及时、记录缺失等情况。例如在相关引流管放置与护理中,仅仅记录了引流管通畅情况,没有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与颜色等情况,从而无法有效的了解内部组织是否有异常变化;或者记录中,字迹潦草,无法有效辨别;或者由于多人倒班記录,在相关交接记录上出现漏记或者错记等,进而导致患者方的不满意。

其四,缺乏服务意识与沟通能力。在护患纠纷上,产生严重性纠纷与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与服务意识有关。在相关问题的回复上,态度生硬,甚至有不理睬或者傲慢的姿态,让患者方感受不佳。或者不能及时的回复患者问题,或者回答随意、差错等,导致与家属产生言语上的冲突。沟通上遭到患者方的反感,进而导致在治疗中患者产生敌对态度,不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或者有意刁难等。

其五,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态度上,缺乏严谨服务精神,缺乏职业道德,处理问题不及时,态度散漫,不能及时的发现孕产妇问题,导致产胎儿窘迫或者产后大出血等问题,甚至导致母婴双方安全事故发生。

二、防范妇产科护理纠纷的意识培养方法

(一)提升法律常识

将护理操作中涉及到的法律常识做系统性的教学,例如常规的患者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与名誉权的保护。同时在操作中,严格的做好各项规范操作,避免违规操作,相关操作应该得到医生与护理领导人员的批准,符合相关操作规范原则,保持严谨的操作意识。同时要懂得在护理工作合理范围内运用法律相关规定来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患者对自身造成的人生攻击或者身体伤害,遇到纠纷问题时,可以远离纠纷现场,寻求科室领导与保安人员的帮助。

(二)夯实专业技术理论与实操能力

要反复强调与做好专业护理技术教学,不仅要做好理论内容,也要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实操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能够专业规范的回复,树立护理人员的专业形象,提升患者方对护理工作的认可,避免患者产生不信任的态度而导致护理工作的不配合与投诉、纠纷等。在技能培养上,需要注重技术,也要做好心理素质培训。当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沉着冷静的对待,按照标准操作与流程开展,避免违规操作导致的不良后果。

(三)注重护患沟通技巧和工作态度的培养

要强调护患沟通中的重要性,积极的做好护理各项操作中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护理操作的认识和配合度。沟通中要注意个人的语气态度和行为表现,保持亲和有礼和专业的职业素养,及时规范的回复患者问题,对于不能确定的问题不可以随意回复,让患者寻求医生或者上级工作人员的帮助。沟通中需要注意礼貌用语,充分做好对患者的尊重。对于患者情绪化的表现不要过多的评论或者反驳,让患者能够自我冷静。

要强调端正的工作作风,对于相关操作要严格执行,避免马虎大意。强调工作中的高度责任感,充分意识到护理差错或者不周全会对个人、患者与医院方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结束语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患纠纷难以全部避免,但是通过端正友好的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要充分的让学生了解护患纠纷的原因,做好工作的细节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刘晓琴,王柳.在急诊护理教学中提高护生护理纠纷防范意识[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142-143.

护理课堂教学论文 第4篇

护理士官属军队护理人员, 是最贴近一线指战员的医务工作者, 肩负着平战时救死扶伤的重要使命。护理士官与工作在驻军以上医院的护理人员, 在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重点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他们肩负着基层部队官兵的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工作。护理士官的培训层次为三年制大专, 其中2年在校学习, 1年临床实习。共开设31门必修课和10门限定选修课。必修课总学时为1 920学时, 其中临床护理教学344学时, 占18%。外科护理学总学时120学时, 其中理论课104学时;内科护理学总学时132学时, 其中理论课116学时;急救护理学总学时30学时, 其中理论课22学时;妇、儿科护理学总学时30学时, 其中理论课22学时;康复护理学总学时32学时, 其中理论课24学时。与同等学历的地方院校护生的理论课学习时间相比较少。

如何克服理论授课时数少与教学内容繁杂之间的矛盾, 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在师级医院护理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 满足其第一任职需要, 成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此, 我们在2004级临床护理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在2005、2006级临床护理教学中, 对内、外科护理学和急救护理学部分内容进行整合, 把在不同发展阶段分别需要内、外科治疗的疾病, 合并讲解, 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临床上有很多疾病我们无法将其划分为内科疾病或外科疾病。因为当同一种疾病发展到不同阶段时, 会分别需要接受内科或外科治疗。如消化性溃疡病人在没有严重并发症时, 会在内科进行治疗;但当出现了穿孔、幽门梗阻、出血或癌变时, 就需要接受外科治疗。这只是一种疾病的2个不同发展阶段, 传统教学中把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与护理放在内科护理学中讲授, 而将其手术前、后的护理放在外科护理学中讲授。这样, 由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教学不同步, 影响了知识的连贯性, 同时还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重复, 浪费了教学时间。而护理士官工作的师级医院, 分工不是很细, 往往需要护理人员对一个病人进行全程护理。所以我们对内、外科护理学和急救护理学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如原来内、外科护理学都讲的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甲亢、肝癌、肺癌、消化性溃疡等内容由同一教员全程讲授, 不再重复教学。对于内、外科护理学和急救护理学都涉及到的心跳骤停、复苏等内容, 特别是基层医院护士必须掌握的一些专科技术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心脏起搏器、双气囊三腔管的操作和使用等, 合并到急救护理学中进行讲解和练习, 有效节省了教学时间。这样, 平均每个病种的教学时间减少了1学时左右。使得学员在有限的理论课学习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效率。蒉

护理教学查房规范 第5篇

为了进一步巩固护理临床带教的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护士的医疗和护理基本知识、临床动手能力,现制定护理教学查房规范,请各科室参照执行。

一、查房的目的1、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语言表达及动手操作能力。

5、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二、查房的形式

1、护理技能查房(20-30分钟):观摩有经验的护士技术操作示范、规范基础或专科的护理操作规程、临床应用操作技能的技巧等,可通过演示、录像、现场操作等形式,不同层次的护士均可成为教师角色,参加的人员为护士和护生。优质护理病例展示、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等;达到教学示范和传、帮、带的作用。

2、临床案例查房(30-60分钟):由病区的责任护士以上或带教老师组织的护理教学活动。选择典型病例,提出查房的目的和达到的教学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通过收集资料、确定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反馈护理效果等过程的学习与讨论,帮助护士掌握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进一步了解新的专业知识,能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规范护理流程、了解新理论、掌握新进展。

3、临床带教查房:由带教老师负责组织,护士与实习护生参加。重点是护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根据实习护生的需要确定查房内容和形式。围绕实习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每月进行1-2次的临床带教查房,如操作演示、案例点评、病例讨论等。

三、护理教学查房的实施

(一)评估

1、病人:①病情:是否适合查房需要;②心理:合作程度。

2、护生:知识、技能、表达。

3、环境

(二)准备

1、带教老师:①选择病例;②精心备课;③制定计划(时间、查房的形式、内容、重点及参加者等)④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护生:①熟悉病例,掌握病情;②复习疾病知识,查阅资料;③与病人沟通,了解身心状况。

3、病人:①解释查房目的,知情同意;②查房当天:查对、解释。

(三)查房人员出入室的顺序

1、入室顺序:主管护士→带教老师(组织者)→其他人员按职称→实习生。

2、出室顺序:带教老师(组织者)→主管护士→其他按职称→实习生。

(四)床边查房的站位

床头

带教老师

护生甲

护士长

主管护士

护生乙

床尾(受邀科室护士、其它实习护生等)

(五)实施过程

1、护理技能查房的程序

查房者评估病人

查房者示范、讲解(理论结合实践)

学生提问,老师给予作答或引导、启发

(强调操作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上级护士、带教组长、护长进行归纳总结

2、临床案例查房的程序:带教老师讲述查房目的、内容→护生甲汇报病情→护生乙床边评估,收集资料(询问病史、护理体查-以专科体查为主),健康宣教→展开讨论,完成问题解答→总结

(1)查房者/实习护士报告病情程序

简要病史

既往史

过敏史

辅助检查的结果及治疗

患者当日的病情

当日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2)分析与讨论:①带教老师(组织者)对实习护士汇报的病史、体格检查进行纠误;②带教老师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从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③讨论实习护士提出的护理问题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健康宣教是否正确、全面。

(3)提问与总结:①带教老师(组织者)提问下级护士或实习护士与病情有关的问题;②带教老师回答主管护士或护生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并综合分析判断病人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③组织者结合本病例介绍有关国内外的新进展。

(六)评价

1、查房的目的是否达到。

2、现存问题是否解决,提供的护理干预是否得当。

3、学生的理论与专科知识是否得到巩固。

四、护理教学查房需注意的问题

1、护理主题要突出

2、恰当运用护理程序

3、不能流于形式

五、护理教学查房制度

1、各病区每1-2个月组织护理教学查房;同时,将查房时间上报护理部。

2、对教学查房进行评价:护理部制定护理教学查房的评价标准,对科室教学查房进行抽查、评价,所得分作为年终评选优秀带教科室的依据之一。

3、每次教学查房均应填写“教学查房记录表”

(放于临床带教文件夹备查)。查房结束后,教学秘书或科护长主持评估小结,交流经验,以全面提高教学意识和带教水平。

4、教学办、护理部不定期抽查各科的示范教学查房。

护理部

2009

附件一:

广东省中医院护理教学查房记录表

科室

时间

带教老师

参加学生人数

教学目的1、掌握:

2、熟悉:

3、了解:

教学查房的内容(简要病史等)

讨论内容

参加人员

(签名)

带教老师签名:

带教秘书签名:

附件二:

广东省中医院护理教学查房质量评估表

科室:

带教老师:

****年**月**日

序号

权重

(1)

良(0.8)

(0.6)

(0.4)

教学准备:预先选好病例,熟悉病情,全面掌握近期演变情况。

教学目的: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各科临床特点,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突出重点,有一定的深广度。

体格检查:体查示范操作规范,手法、顺序正确熟练,注意爱伤观念。

临床分析:结合病例展开深入讨论,正确分析护理计划,突出中医特色。

启发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归纳总结: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教学方法: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教学态度:注意医德医风教育,为人师表,谈吐文雅,体恤病人,衣装整洁。

教学效果:教学具有吸引力,效果好,带教结束后能理解教师所讲的重点内容。

评估者姓名:

注:1、此表作为临床教学质量评估资料,注意保存。

护理课堂教学论文 第6篇

【关键词】护理技能大赛 护理教学 综合实践能力 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50-02

护理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护理综合素质的好坏是评价一个护理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以往教育多数都是理论上的教育,而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培训的较少,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开展护理技能大赛,可以检验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交流沟通、人文关怀以及效率和安全意识,有利于培养可持续发展、满足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同时为教师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新理念、新平台,及时发现护理教学的问题及和临床实践上的差距,从而推动护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护理技能大赛的基本内容与护理技能大赛反应出的护理教育的问题

1.1护理技能大赛的基本内容

技能大赛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竞赛性活动,它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与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业绩考核等紧密结合。护理技能大赛,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展示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进一步深化“教产合作、校企合作”,提高社会参与面和专业覆盖面,完善制度建设,提升组织化水平,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力。

1.2护理技能大赛反应出的护理教育的问题

技能大赛充分体现了行业用人、岗位要求的理念,从技能大赛的准备到参与其中再到技能大赛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在护理临床实践时,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能够反映出教学中的哪些缺陷,总结来说,从护理技能大赛中反应出的护理教育问题有:(1)课程标准的设定与护理临床实践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课程各个科目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2)护理教学教师的知识水平虽然不低,但是部分护理教师的观念仍然没有转变,在教学上缺乏全面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3)学生在进行护理技能实践训练时,使用模拟人训练为多,当面对真实患者实践时,方式老套,不灵活,与患者交流生搬硬套;(4)部分护理学生只会模仿书本上的教学知识,主动思维能力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低下。所以,以技能大赛为评分标准,可以发现护理教学和护理实践中存在的差异。

2.对护理教育改革意见和建议

2.1充分重视技能大赛

不管是院、系领导、专业教师或者是学生都要认识到技能大赛的重要性。对于院、系领导来说,通过技能大赛可以发现本院护理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将问题解决,以促进学院及系部的发展和进步。比如课程目标制定方面,就要从思想教育目标、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多方面综合制定,并细化可执行;对专业老师来说,技能大赛对老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技能大赛老师们可以指导如何让学生学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何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学生而言,技能大赛是提高自己综合实践能力、展现自己临床运用水平的重要平台。

2.2加强和改进对护理学生的综合实践训练方式

2.2.1采用“仿真”医院教学模式

把实训室建成模拟病房,病床单位、医疗器械一应俱全;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是“准护士”的要求。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模拟临床护理情景,以仿真环境、事件为依托, 将“工作过程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形成为一个整体。训练模式也要有所改进,要紧密结合临床的需要,为护理学生提供接触患者的机会,不仅要求他们技能到位,而且要让他们学会护患之间的沟通方式。

2.2.2充分的开放护理实训室

护理实训室开放式管理,利用课后、自习以及周末时间,以学生管理学生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同学们踊跃的参与到实践中去,弥补实训课时的不足,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同时在实训室内滚动播放各种操作视频,强化实训操作细节,专业教师定期进行辅导、抽考,及时查漏补缺。

2.2.3建立与培训临床兼职教师队伍

除了培养校内高素质、新理念的护理教学老师外,还要强化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学团队,优势互补。聘用医院护理骨干融入实训教学,严格小组上课、多人分组带教,不断地将临床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与传统教学融合,专兼职教师不断交流,共同提高。

2.2.4举办大型的护理技能竞赛活动

学院系部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对技能的练习和掌握,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并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这样不仅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还可以为选拔省级的技能大赛成员储备人才。

3.小结

以技能大赛作为评价护理教学的水平,不仅有利与促进护理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出很多技能型人才。护理学生不再是纸上谈兵,参与到实践中,也会激发出护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提高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为护理专业的发展积蓄力量。通过护理技能大赛,各层面从理念到日常教学实践,不但能够促进护理教学的改革与进步,同时尽力培养“实用型”和“职业型”护理人才,满足医院迫切需要的护理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龚爱珍.浅谈护理技能大赛对护理教学的促进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5):96-97.

[2]王梅新,裴华莲,彭巧君等.电子智能化考评系统在护理技能大赛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2):67-68.

护理课堂教学论文 第7篇

1 了解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任务

有调查结果显示[1], 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占74.8%, 没有兴趣的学生占25.2%;认为英语不好学的学生占88.6%;69.3%的学生认为医学专业教材应该加入医学专业英语;44.5%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将来工作和晋升打基础。由此可见, 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还是感兴趣的, 但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种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之间的矛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英语学习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英语考试、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论文、与外籍患者的交流等, 涉及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因此, 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 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的学习效率是英语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2 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的授课对象为护理学校的学生, 学生之间英语水平跨度 (程度差别) 大, 而所选教材《涉外护理英语综合教程》对于他们来讲难度较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遵循以职场交际为目标, 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 抓住重点并突出重点, 以此来制订教学目标, 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单词、短语及语法。

3 充分进行课程分析及明确设计思想

在了解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确定了教学目标后, 根据教材内容因材施教。下面以《涉外护理英语综合教程》中的“Overcoming Job Burnout”一课为例, 进行课程分析及明确设计思想。课程的流程为:首先由背景知识介绍进行导入, 查阅相关资料后介绍job burnout (工作倦怠) 一词的由来, 以提高学生对此话题的兴趣;其次讲授重点单词、短语, 并让学生做练习加以巩固。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部分, 教师讲解课文的难点, 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随后由学生朗读课文并加以翻译;最后进行听力训练, 讲解阅读写作的技巧, 并进行医学英语知识的扩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结构的合理安排: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参与, 知识点的学习及相关练习题的结合, 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分配, 重点掌握知识点及了解内容的比例等。

4 注重英语学习方法的渗透

针对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感觉困难的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第一, 强调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对记忆进行研究时发现了记忆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示人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不是固定的, 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 后来就逐渐减慢了, 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 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 即“先快后慢”[2]。这条规律可以运用到教学中, 建议学生课前预习, 对课堂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多次学习记忆, 并做练习加以巩固, 课后及时复习。

第二, 词汇学习形式多样化。将词汇进行中英讲解, 通过词性的转换以扩大词汇量, 同时讲解构词法, 尤其是医学英语的构词法, 如常见的前缀、后缀。学生有加强专业英语学习的愿望, 因此教师在完成本教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应适当增加医学英语的相关内容。如在课文中提到digestive一词, 意为消化的, 与医学英语有关联, 因此利用多媒体幻灯片采用图片形式增加消化系统各器官英语名称的学习, 使学生既增加了专业知识, 又提高了医学英语水平;既有视觉感官的记忆, 又有听力理解的训练。

第三,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在课上给学生讲解阅读的技巧, 注意抓住关键句子的大意, 通过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总结大意。讲解写作的技巧, 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写作训练。授课时, 适当运用英语讲解、英语对话, 让学生朗读课文。在听力训练时, 还可以选用一首发音清晰的英文歌曲, 去掉某些歌词让学生边听歌边填空。

5 注重教学技巧的运用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作为临床教学医院的医生, 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也应该向“双师型”方向努力, 积极提高教学素质。近年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 也称为问题式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 在医学院校较为流行, 与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授、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四大特点相比, 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能力培养及“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 小组讨论论证问题, 教师总结”为特征[3]。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立了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 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打破了理论基础的完整性、耗费了大量人力、学习重心有可能偏离教学大纲等。鉴于以上情况,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运用PBL教学法, 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教师在其中起引导及总结的作用, 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还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用适当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其对知识点的记忆。

综上所述, 在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特点, 结合教材, 制订相应的教学任务, 以讲授知识点和学生参与相结合为手段, 在以课程内容为主线的纵向发展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 以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摘要:英语是护理院校教学的重要课程, 了解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进行课程分析及明确设计思想, 注重英语学习方法的渗透及教学技巧的提高, 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护理专业,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梁雪.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3) :129-130.

[2]李新旺.教育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护理课堂教学论文 第8篇

我校是一所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护理专业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内科护理是主要专业课。如何让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办学理念在本专业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 让学生学好此专业课, 笔者浅谈几点建议。

1 尽早定位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内容, 学生入校后根据自身要求定位学习目标, 只要锁定一个目标, 并为之努力, 才会有所作为。目前, 我国就业大多是持证上岗, 护理专业学生3年毕业后, 如果能考取执业护士资格证书, 就业的机会就会增加。所以在校学生一半以上学习目标应为通过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还有些同学的目标是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有了学习目标,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 在整个教学的进行中, 教师和学生才能处于积极的状态完成教学任务。有了学习目标, 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才能使教师讲授的知识, 经过领会、消化变成自己掌握的内容。

2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中, 内科护理是重点考试科目, 如何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内容融于平常的教学课堂中, 是每个专业教师应思考的问题。笔者的建议如下:①内科护理教师要熟悉至少近5年的执业护士相关考题, 找出各章节的考点及出题的频率;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对主要学习内容要提出考点, 分析考点, 扩展考点;③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相关习题的联系, 做到有的放矢, 循序渐进;④学生走出课堂, 进入实习阶段, 要不忘目标, 定期交流, 巩固知识点;返校后, 进行集中短期培训, 对知识点回放, 提高应试能力。以参加对口升学考试为目标的学生, 内科护理占的比例小, 给学生点出重点疾病的考点和形式, 并进行少量练习即可, 学生主要精力应放在文化课考试的准备上。这样, 学生在考试时会轻车熟路, 提高成绩。如果我们在校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和升学率能够得到逐步提高, 对学生来讲是个希望, 对老师来讲, 是个动力, 对学校来讲, 是发展的一束亮光。

3 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方法要改革

课堂教学中应立足教材, 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是我们在当前及今后搞好教学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中的“四级教学法”和“以面向客户合同订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我们中职课堂实施高效教学值得借鉴。“四级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2], 把知识的传授过程分解为“准备”、“示范”、“训练”和“反馈”四个阶段来进行;以面向客户合同订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通过完成仿真客户订单形成专项技术能力, 使学生短期内在某一技术领域形成认知甚至达到熟练。

内科护理教学内容多, 难理解, 知识点抽象, 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有困难。只有改进教学方法和思路, 适应学生, 才会有教学成果。首先, 课堂设计要吸引学生, 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幻灯制作不要仅限于文字的粘贴, 在校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不多, 教科书对疾病的症状、体征描述抽象, 所以在幻灯中要有图片的插入, 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疾病并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其次, 实验课设计要本着突出提高动手能力, 分析问题能力的宗旨。通过典型病例的模拟、常用技能操作的熟练、病房走入课堂等提高学生的医学综合素质。最后, 课堂内容要简约实用, 重点突出, 加强动手能力, 加强医学实用型人才培养。

4 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要同步

近年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一直不太理想, 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本领, 提高智育水平, 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除了根据新的医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 重组课程结构, 优化教育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外, 还有必要从现实角度对生源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 寻找并创造适合学生的智育教育途径。专业教育不该背离素质教育, 而素质教育更不能排斥专业教育, 相反却包含了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教师在讲内科急危重症时, 同时加强医德、医风的塑造;老年慢性疾病的讲解中, 穿插人性真善美的教育;讲解肿瘤疾病时,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 爱护生命等。

5 职业创造能力的培养

职业创造能力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职业创造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内科护理的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会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如:如何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如何查阅书籍, 了解本专业名人的创业故事等, 增多其创业的机会和所需要的信息。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 通过开展校内模拟、社会调查、岗位见习、青年志愿者等活动,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 增长才干, 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加强职业指导, 结合临床,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正确认识社会, 客观评价自己, 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在成长, 教师也在不断地完善自我。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专业教师只有具备崭新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独特的个性品质、灵活的教学艺术, 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宁.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 2009, 31 (2) :97-102.

基础护理教学应与护理美学相结合 第9篇

1 基础护理的形成及教学目的

1.1 基础护理学的形成

基础护理学经历了从简单的清洁卫生护理到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 再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直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的发展历程。通过实践、教学、研究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 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2 基础护理的教学目的

基础护理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理解每一项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为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 促进患者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

2 护理美学的形成、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护理程序”的概念, 带动了护理专业的革命性发展, 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护理美学思想, 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整体、系统、层次、和谐、有序和节奏性, 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相互交融起来, 是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护理美是护理理论结构与内容、护理技术和科研以及护理活动中所显现出来的一切美的总和。

3 基础护理教学在临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自身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临床实习的一段时间中, 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 如浓妆艳抹, 穿奇装异服, 言行举止粗鲁、野蛮, 这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形象, 引起了实习医院或带教教师的不满, 给护理教学带来许多困难。然而学生自己并不重视, 反而认为这是走向社会、发展成熟的表现,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将护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强化上, 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 使学生的审美观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出现审美价值观的偏差。

3.2 护患工作中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无论技能操作还是理论知识考试都能达标, 然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尤其是处理护患关系时, 常出现许多问题, 如:操作前与患者的沟通不当, 操作中一旦出现小失误, 就会发生本来可以避免的矛盾、纠纷, 给院方、校方、学生三方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再如:学生在面对患者提出病情或治疗方面的相关问题时, 没有妥善解答, 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 为日后的护理工作埋下隐患。

4 基础护理教育与护理美学相结合

4.1 基础护理工作的审美教学

基础护理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性, 如何使其更加完美, 则有赖于护理人员对其完美原则的自觉维护与遵守。

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外, 更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纠正其不良作风, 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强调淡妆上岗、待人和蔼、处事公正、动作轻柔、工作严谨等, 让学生明白美的内涵, 以培养其审美意识。

4.2 护患关系中的社会关系教学

在护理实践中, 护理活动主要发生在护士与患者之间, 护患关系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人际关系, 往往受到双方个性特点、环境变化、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使护患双方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状态。因此, 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确护士的角色及其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护患关系中的美学原则。

4.2.1 护士的角色

护士的任务之一是要引导和帮助患者领悟角色, 适应角色转变, 以优良的品质取得患者的信任, 以优美准确的行为满足患者对护士的角色期待。

4.2.2 护患关系处理技巧

护患关系是一种不可随意选择的人际关系, 不能像朋友关系那样以悦己者为友。因此, 在基础护理教学中贯穿护理美学, 使学生掌握护患关系中的美学技巧: (1) 赞赏患者。赞赏方式一般可用非语言形式, 如微笑、点头, 或用热情帮助患者的行为来传递赞赏的信息, 也可用美的语言形式表达, 如在为患者注射前先说:“我打针时请您配合我, 这样我的操作会更准确, 您也不会太疼。”再如, 操作完毕后对患者的合作态度说一声“谢谢”。所有的赞赏必须做到真诚、明确、具体, 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2) 倾听。如何倾听患者说话是影响护患关系的一项重要技巧。倾听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表现出乐意听的动作, 如点头, 身体前倾等。在患者情绪低落时, 一般最好是倾听而不是指导, 是顺应而不是控制, 是去理解而不是影响患者说话, 这样才有利于与患者的交流, 在出现矛盾时便于化解。

护理课堂教学论文 第10篇

1 护理教育理念的更新

随着护理模式及人们对健康含义的改变, 护理理念从“护理疾病”转变为“保障人类健康的护理”, 护士的工作场所不仅是医院, 已经扩大到家庭、地区、社会。护士从单一的打针、发药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保健、宣传、康复为一体的整体护理, 这已成为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护理教育应顺应这一趋势, 培养适应整体护理高素质、精技术实用型人才是我们的目标。强化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分析、自学、表达、应急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能尽早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2 加强人文社科知识, 适应整体护理的需求

1980年, 美国波士顿大学护理专家来华讲学, 首次把护理程序的概念引入我国;1994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专家袁剑云博士来华讲学, 提出了系统整体护理模式, 并引导国内多家医院创办了模式病房, 开展整体护理工作, 为中国护理与国际先进护理接轨奠定了基础。由于我国传统的护理教育是在功能制护理的基础上建立的, 这种用培养医生的方法来培养护士的教学模式, 导致护士的知识结构具有明显的缺陷, 如人文社科基础薄弱, 心理、社会、保健、健康教育知识缺乏, 沟通能力差等。这种状况显然不适应人民健康保健的需求, 不适应整体护理开展的需求。要解决这一问题, 培养出现代护理人才, 满足人类健康需要, 真正做到整体护理的全面推行就应系统改革护理教育, 改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 使每一个护理人员从接受护理知识教育的第1天起, 就开始树立整体护理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1]。

3 培养目标与特色

3.1 目标

培养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 建立整体护理的思维能力, 突出整体护理核心地位,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更加热爱护理专业。

3.2 高护专业的主要特色

①高护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涉及人文社科、医学基础、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 是整体护理最重要的部分;②高护专业必须突出技术应用性特色;③高护专业必须突出人文特色;④高护专业必须突出适应社区护理的特色;⑤高护专业必须突出其护理特色, 如何做好临床急救护理及如何应对急性传染病的护理。

4 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医学院需要不断转变服务理念, 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 将整体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结合, 制订专门服务, 即接待病人热心、解释工作耐心、听取意见虚心、整体护理专心。Martha Rogers主张护理是一门科学, 同时也是具有艺术性的一门职业, 护理学是一门具有固有性的、不可还原的关于人类和环境间存在的力学场的学问。病人存在于周围环境构成的力学场之中, 无形中受到护士的影响, 所以要求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充满热情、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及管理能力, 让病人恢复健康或者具有自己管理自己健康的能力。

4.1 加强人文社科知识学习

在原课程的基础上, 取消了与护理专业临床应用和后续课程学习联系不密切的课程, 如物理、生物, 合并了内容重复相近的课程 (解剖与组胚合并, 护理伦理与护士素质合并) , 新增加了与整体护理发展需要紧密相关的新课和专题讲座, 包括护士素质学、健康教育学、急重症护理学、临床护理人文、护理美学、社会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学习学、医学哲学等。新的课程体系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 更好地适应现代护理工作和未来发展需要的特点。

4.2 课程内容的整合

所谓整合, 就是强调系统的整体协调, 发挥综合优势, 整合就是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的有关教学内容, 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合并。使相关内容结构性好, 整体协调, 形成与培养目标一致的新型课程环节, 以发挥综合优势。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精讲、相同内容合并法, 为了便于同学的掌握, 将各学科护理分系统讲授, 相同的护理措施合类讲授, 如:各科出血性疾病、手术前后的护理等基本是相同的, 不做重复讲授。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也减少同学的学习负担, 使同学们能抓住重点, 掌握了护理上的共性, 便于记忆。

4.3 教学方法的改进

以病案引导讲授, 对个别章节, 重点、难点多以病案引导。首先选一部分真实且有一定难度的病案, 让同学从症状、体征上进行护理诊断, 诊断后给病人制订护理计划、护理措施, 一套完整方案由同学拟定, 而后讨论, 最后老师讲授与总结。教学整个过程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老师为主导,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通过对病案分析、讨论、总结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保证毕业生能很快适应临床开展整体护理的需要, 我们特别重视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如组织学生临床教学见习, 培养实施健康教育的技能;到病房与病人交谈, 训练采集病史进行护理评估的能力;提供各种模拟病例, 训练学生做护理诊断的能力, 练习各种护理文件的填写, 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整体护理及一般临床护理中的常用表格文件。这些教学方法全面培养锻炼了学生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 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特点, 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4.4 教学手段的改进

在教学中, 根据教学条件, 准备多种教学工具, 如投影片、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目前我校基本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课堂利用率高, 可以给学生增加知识容量。多媒体教学使原来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动态直观, 帮助学生理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没有多媒体的教室采用模型、挂图等, 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2003年在护理本科班进行两种教学方法的问卷调查, 有97%的同学对多媒体教学反映好, 大家一致认为直观性强、图像清晰、内容丰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多媒体教学多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使原来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动态直观, 能使学生更多地得到感性认识, 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掌握学习内容, 许多学生希望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得以保持和继续完善。

5 体会

在整体护理全面推行的今天, 观念需要更新, 理论需要普及, 护理教育的改革更显得举足轻重。护理教育的系列改革, 必将成为整体护理科学运作深入开展的基本保证。如何做一名好教师, 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首先必须有丰富专业知识, 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同时, 还要提倡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及严谨的治学方式。我深深地体会到:①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②调动同学对本专业的兴趣性, 活跃课堂气氛, 如课堂提问、病案分析等;③讲授内容要新颖, 介绍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新知识;④认真备课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部分, 个人与集体备课相结合;⑤思考题不是问答题, 一定要有思考性, 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⑥经常听同学反馈意见, 定时征求学生或学生班长的反馈意见;⑥教师之间互相听课, 取长补短, 找出薄弱环节, 共同探讨。自己要善于总结, 找不足、找差距, 总结才能不断提高。

21世纪高等教育将更加注意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 但是我国的护理教育与医学教育之间缺乏专业的独立性、独特性和区别性。作为医学院校, 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结合学校现状, 办出学校特色, 我们要不断发挥优势, 把握机遇, 开拓进取, 不断创新, 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护理专业应不断增加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同时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学科进行整合突出护理学的特点,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而培养更多的人才[2]。

摘要:介绍护理教学中贯穿整体护理理念, 包括确立整体护理教育理念, 制订培养目标与特色, 加强人文社科知识教育以适应整体护理的需求等。

关键词:整体护理,护理理念,护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秀惠, 罗萍, 范晓君.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差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 (5) :58-59.

浅析中职外科护理课堂教学重点 第11篇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重点

学校培养出来的护士应该具有“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成为一名能独立进行科学思维,采取合理的方法决策和行动,贯彻护理程序,使病人得到关心、照顾、护理、康复的合格护理人员。

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渐把教学的重心从知识的讲解转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开阔,这样,护士的工作质量才能提高,才能更好地对护理对象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教学应抓住知识、思维、方法、精神四个重点,从而有利于突出护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 以教会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为重点

(一) 思考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教学大纲是学习与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教师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做好授课计划。外科护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知识的全面性。

(二) 思考教育目标领域

教育目标领域中有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

在认知领域上,教师需要全面系统地引领学生科学地学习,把识记、理解、应用三者结合起来,对重点、难点、疑点要讲透。运用“启发、引导、解释”等教学技术,找切入点、选角度、按顺序、分层次、列要点、分析综合、演绎归纳, 引领学生对知识理解、转化和灵活应用。

在情感领域上,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学习的接受、对学习问题的反应、对护理专业和护理工作价值等的接受和反应等问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完善学生的各种态度、价值观、鉴别力的水平。

在精神运动领域上,教师要引领学生对各种实践操作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应用设备。教师在备课时,要合理考虑讲授的难易度,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经济,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和服务护理人才,是教师变传统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的一个新的挑战。

(三) 思考教育的整体观

注重整体,是教师施教中的一种理念。护生将来的工作是根据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来实施整体护理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外科护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能领会和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征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整体护理,并配合医生完成各种抢救和治疗。教师在施教时,要在整个课堂贯穿整体护理的观念。

二、 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为重点

(一) 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从学科结构出发寻找教学途径,认识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主要的学习方法、态度。老师要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把需要学习的内容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整合,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经过认真分析、综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 教无定法,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过程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例如,教师在展示学习的新课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新学的内容里有我已知的知识吗?是哪个系统的疾病?这个系统的疾病有什么共同的临床表现?让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课题,把事物与背景区分开来。在寻找线索阶段,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病人有什么病史?体检的情况如何?通过思考,可以发现病人的问题。在确认阶段,进一步寻找资料来确认病人需要的护理内容,根据病人的需要,写出护理计划,对病人实施护理,并进行护理评价等等,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

三、 以教会学生“解决问题”为重点

知识是需要灵活运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并逐一解答。例如,学习“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这一章时,关键词为“消化性”、“溃疡”、“病人”、“护理”。“消化性”属于消化系统的疾病,学习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病人是否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呕血”等消化系统的共同症状。除此以外,我们还要考虑特殊症状,是否有潜在的并发症等。“病人”是一个需要我们用“新的医学模式”思维考虑的问题,要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考虑。我们要按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进行。在学习过程中,把问题分化得越细,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清晰。

四、 以教会学生“提高精神境界”为重点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贴近岗位”,使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意识。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更好地适应病人的需要,尊重患者,富有同情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出护理差错和事故”,“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全身心的、全程的优质服务”,“为促进人类健康而努力”等意识,这也是教书育人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服务至善”的护理理念,使每一位学生都明白护理文化的新理念。

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来达成。教师指导学生达到三定位,包括:精神定位,具有“仁爱、精诚、奉献、无私、信任、责任感”等崇高的职业情操;形象定位,具有“人性化、亲情化、优雅、和蔼、温暖、活力”等良好的形象,树立护士良好的公益形象;服务定位,具有“安全、敬业、主动、积极、热情、周到、方便、快捷、高效、详尽、全面”等全方位服务的形式。

竞争机制进一步转变了医院医疗服务理念,“质量和服务”将是护理服务的核心。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知识、思维、方法和精神四个教育重点培养护生,才能培养出新一代有文化、适应行业需求的护理新人,从而有利于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兴华,黄怀宇主编.成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主出版社, 2005

[3]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刘运国,黄健主编.卫生人员培训管理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关文范,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附属卫校学校外科护理学教师。

护理课堂教学论文 第12篇

关键词:护理程序,ESP教学理论,护理英语

1 概述

1.1 护理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护理英语是一门以护理专业知识为基础的专业英语课程。目前很多学校的护理专业开设该课程, 特别是英语护理和涉外护理方向。通过学习护理英语,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使有一定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到国外工作或涉外医院工作。正是基于对就业的促进, 护理英语教学被大家所重视。但是通过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护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1.1 师资问题

在绝大多数学校承担护理英语教学的教师是外语专业教师, 虽然他们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但是护理专业知识相对匮乏, 往往不能很好地解释或讲授比较专业的护理英语课程。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还时常沿用传统的英语授课方式, 把护理英语课讲成了大学英语课。而现在课堂教学大多为大班授课, 教师除讲授外, 很少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培养, 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只会看不会说、不会听“哑巴”英语现象。因此, 要改变教学现状就必须从师资入手, 让英语专业教师学习专业知识。但这种方法很多学校都尝试过, 其结果并不理想, 毕竟专业知识不是短时间可以掌握的。

1.1.2 教材问题

目前国内的护理英语教材种类繁多, 很多教材编写质量非常好, 内容涵盖了听说读写等环节, 但是学生通过学习, 通过国外用人单位笔试的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 很多护理英语教材选用的是一些科普性文章, 所涉及问题几乎与大学英语教材类似, 没有深入到专业内容去提问。而国外用人单位在招聘考试时多采用国外护士资格考试试题, 如CGFNS (美国外国护校毕业生国际委员会) 的试题。国外护理在理念和处理护理问题时的方法步骤与我国护理专业内容有一定差别, 学生想出国就业, 就必须去专门的机构培训。这样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又增加了其经济负担。所以, 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就业要求的重要内容。

1.1.3 课程标准问题

课程标准是规定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较详细、明确, 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所谓课程标准, 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与表述, 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课程标准通常包括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 主要有内容标准 (划定学习领域) 和表现标准 (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同时, 对不同程度同一课程的标准也应不同。但目前很多学校在护理英语教学中, 主要依据教学大纲, 而课程标准即便制定也是根据教材, 完全失去了课程标准的意义。一个合适的课程标准要针对所教授的对象制定, 因材施教, 教材讲授的内容应与课程标准一致, 通过教师的各种授课方法和手段, 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制定的目标。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 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有经常与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其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1.2 护理程序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符合逻辑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及工作方法[1], 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 实行系统的、全面的整体护理, 并且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过程[2]。

1.3 ESP教学理念

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即专门用途英语,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 50多年中它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发展非常迅速。ESP强调从专业的需求出发, 探求一种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ESP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与学习目的和需求相统一。

2 护理程序与ESP教学理念结合在护理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师资和教材方面

为提高护理英语教学效果, 选择学校英语水平较高的护理专业教师教授护理英语课程, 并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 包括选派教师外出进修, 开展内部教研讨论, 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 根据课程标准和行业需求编写适合的教材。

2.2 课程标准的制定

我校护理英语课程针对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学生开设, 课程设置和普通护理专业有所不同, 学生在校期间, 英语开设有大学英语听说、大学英语精读和泛读课程。护理专业课采取双语教学, 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各项能力相对较好。护理英语开设在第四学期, 每周2学时, 共32学时, 其中理论24学时, 实践8学时。基于学生基本情况我们制定专门的护理英语课程标准, 内容涵盖听、说、读、写4个方面, 将学生所达到的标准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理论教学涵盖医院的认识和入院、基本解剖和生理学知识、常用护理技术、常见疾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内容。实训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模拟, 针对一些对话较多的授课任务展开, 如入院评估的交流, 健康指导时的交流, 护理操作前的交流以及交班等。另外, 实训包括写作实训, 内容为护理工作过程中常用的表格书写, 如入院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生命体征记录单等。通过执行课程标准, 希望学生掌握基本的医院交流用语, 能用英语进行护患、医护交流, 能看懂护理专业论文并能进行文献检索。通过课程标准的实施, 获得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2.3 实施方法和过程

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 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其中护理程序与ESP教学理念结合就是比较成熟且得到较好评价的教学方法。

(1) 护理程序, 有一定护理专业知识的学生对其都不陌生, 护理专业课基本上是按照“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讲授的, 这个程序是处理疾病最科学的方法。而以往的护理英语专业文章都是很笼统地介绍某个疾病, 更像一篇科普文章, 不适合专业学生学习。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美国注册护士考试、国外医院招聘考试等所涉及的疾病, 选择出如冠心病、高血压、肺癌、糖尿病等多发病作为授课的主题, 教师参照国外的专业书籍把这些内容按照护理程序进行编排, 形成一篇非常专业的阅读文章让学生学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 学生可以完成课后作业。课后习题选择CGFNS的试题和NCLEX-RN (美国注册护士资格考试) 中相关内容供学生练习。通过教授课文, 学生学到专业知识, 并通过护理评估过程学会信息的收集, 此时, 我们还设计了情景模拟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后专业习题练习及教师讲解, 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这就是护理程序应用于护理英语教学中的优点。

(2) ESP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被广泛研究, 说明它在行业英语教学中有一定优势, 同样也适合护理英语教学。英语对话能在英语课本中找到不同情形下发生的各种各样的, 但是对学习护理专业英语不一定都适用, 如何能在较少的授课学时内让学生应用行业英语交流是个挑战。ESP教学理念为这个挑战提供了捷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交流是有一定特点的, 所接触的人群也比较固定, 那么如何与这些人群交流就成为针对性的学习内容。首先护理工作中接触较多的是患者及其家属、医生及其他护理人员。总结发现, 护理工作主要交流内容是:与患者交流收集患者的主观资料和一般信息, 给患者指导用药及讲解药物的有关知识, 进行健康指导;与医生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与其他护理人员进行交班。针对总结的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为学生编排了专门用途的对话, 让学生练习听说, 使学生能在工作中进行交流。

总之, 我们针对学生特点、授课内容和课程标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程序与ESP教学理念结合是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较为实用的方法之一。

3 教学方法实施效果评价

(1) 我校在2011级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学生中开始实施护理程序与ESP教学理念结合教学法, 并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2010级学生进行成绩和教评对比, 结果见表1、表2。

4 讨论

4.1 学生反馈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制订教学计划, 并采用护理程序与ESP教学理念结合教学方法在护理专业英语方向护理英语教学中实施以来, 通过表2学生对教师的教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 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喜欢。首先, 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模式, 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ESP教学理念的引入更是让学生受益匪浅, 在涉外单位招聘中我校英护班学生对答如流, 表现出较强的交流和口语能力。其次, 以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护理英语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模式与国际接轨, 尤其是CGFNS和NCLEX-RN习题的涉足, 使很多学生参加涉外医院招聘的笔试信心满满, 成绩良好。我校先后有多名学生通过招聘考试赴国外就业。

4.2 效果反馈

将2011级与2010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 成绩包括期末笔试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由表1可以看出, 2011级学生成绩明显好于2010级。证明我们采用的这种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能促进学生学习护理英语, 知识掌握更好。

4.3 其他效果

该教学方法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增强了师生间互动, 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效果起到促进作用。此外, 实施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大量备课, 通过教学, 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魏彦芬, 沈宁, 赵书元.对6所医院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605.

上一篇:美术高考的几点体会下一篇: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