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暗示论文范文

2024-05-17

课堂暗示论文范文(精选12篇)

课堂暗示论文 第1篇

一、仪表暗示

教师的面孔、衣着、举止等身体外部形态均属于仪表范畴。它是向学生表达有童义信号的符号系统, 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面暗示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 提高学习气氛, 正确评价体育课和体育教师。我们知道, 体育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 室外课, 更是需要有高度的纪律性、管理性、组织性。此时教师的面孔, 可以表现出严肃、认真;举止表现为文雅、礼貌的, 衣着表现出整洁的, 大方的等多种。反面暗示, 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造成学生的紧张和损伤。

学生从教师的仪表中, 不仅仅是简单的认识某位教师, 而且根据他们的经验、价值观和态度等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归类、分析, 最后来判断教师的内在心理状态, 然后做出应答反应。由于教师的仪表是学生最先得到的信息, 利用它产生出首感效应。因此, 教师应做到仪表端庄, 面容微笑而不造作, 身着合适的服装, 举止大方, 而且不落俗, 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榜样, 才不损害教师的形象。

二、表情暗示

表情是教学交往时面部的动力表现, 是沟通师生间技术、技能知识, 情感、思想、作风的一面镜子, 作用十分明显。俗话说:“眼睛是人的心灵窗户”, 在表情中眼神的作用最为突出, 在课中, 教师通过眼神, 目光方向, 眼与眼的接触频率等变化与学生进行沟通实现暗示交流。当教师运用亲切和蔼, 热情的目光捕捉学生的视线时, 表达了对学生的赞许, 鼓励和支持;当教师运用严厉、责备、气愤的目光时表达了对学生行为的不满, 严令其改正或收敛错误行为。

三、手势暗示

手势在体育教学中, 运用十分广泛, 有其不可缺少, 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常教学中手势有时候可以代替和弥补示范和语言信息的不足, 它不仅可以表达教师的情感和引起学生的注意, 同时, 不少手势已成为教学中的“固定”表示某一意思的符号。比如:“队伍靠拢”指中间某一同学, 两手一合, “向前来”手心向内招手, “向后退”手心向外推, 这些简单的手势, 学生立即就可以领会教师的意图, 从而按照教师的手势调整队形, 简单明了。

在学习某一新技术的动作时, 一般先由教师完整示范, 然后分解示范或讲解, 但有时一个完整技术动作难于分解或分解后体现不出技术动作的重难点时, 这样可以用手势指点出动作的运动路线及用力方向, 或用手臂的摆动来代替动作幅度与速率, 这时有利于学生建立技术动作的时空概念, 加深对技术动作的感知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手势还可表示高度、长度及各个方位等。

四、环境暗示

环境是体育教学中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运用环境暗示教育, 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使学生一进到校门就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 立志健身的心理趋向, 这种心理一旦变为行动, 其学习效果是很明显的。其次, 要科学地、合理地布置上课场地。做到点、线、面标志物清晰醒目, 调配器械, 控制距离, 并做好安全措施, 排除周围的不良因素的干扰, 尽量减少“新异”刺激, 创造一个清洁、宽敞、舒适、安全的活动环境, 以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增强安全感, 从而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来提高学生练习的质量和效果。总之, 环境暗示可以改造和制约学生的心理状态, 不同的环境将产生不同的效果。

五、结束语

以上几种暗示是日常教学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如果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那么在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 应对自如, 它不仅使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 同时, 创造出一定的效应,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顺利地达到课前制订的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在课中体会快乐。

参考文献

[1]扬牧野.暗示在教学中的运用[J].学校体育.1992 (.5) .

课堂暗示论文 第2篇

暗示是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所谓暗示,就是不直接、明白地表示自己的意思,而是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学生明白或者悟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能妥善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对启发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好处。

1.语言暗示。这种暗示不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的态度、观点和意见,而是借用其他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运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学生获得启示。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一些数学问题时,遇到困难,一时说不下去,老师可以进行暗示,或从另一角度给以提示。这种暗示课堂上随时可见。

2.行为暗示。就是用行为语言把教师的用意、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或明白教师教学中的用意所在。它包括面部表情、动作、说话态度。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老师的神情动作以及说话的音调、节奏等,把信息传送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样,既避免用语言表达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又能体现老师对某事的肯定或否定态度。在恰当的环境下,给学生以行为暗示能够起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在课堂提问时,笔者就采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来暗示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是在提问自己,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气氛非常热烈。当提问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时,笔者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期待和自己面临的挑战,更加投入问题的解决中。当问题比较简单时,笔者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差的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们,当他们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笔者往往用赞许的目光并配予适度的表扬,使他们获得自信,克服自卑心理。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做小动作,笔者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走到他旁边,用手轻轻地碰了他的肩膀,结果这个学生接着都很认真地听讲。事后这个学生告诉笔者:“老师轻碰肩膀有三个意思:一是给自己一个面子,二是叫我不要开小差,三是期待我能够把问题解决。”真想不到笔者的轻轻一碰,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笔者感觉到教师要采用含蓄的语言暗示学生,应该注意以下的几点: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一些学生采用口头语言暗示效果不佳的学生采用其它暗示的方法往往能够奏效;二要适度控制暗示的信息量,以学生能够感受到为准;三要注意传递的信息和方法多样、多变,例如我们不能老将难题暗示给优秀学生解决,否则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到“另一暗示”:“难题与我无关!”;四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暗示是积极的和善意的,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

3.表情暗示。就是用表情把所要说的话暗示出来。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某种过失,如做小动作,教师用表情透露出自己的看法,或摇摇头,或摆摆手,或皱皱眉,或让目光较长时间停留在学生身上。这时,学生就会自动停下手上动作,集中注意力听课,这说明暗示已经引起学生注意,起到积极作用。又如,学生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答案比较准确,令老师满意。老师一般用不着停下讲课用语言去表扬,只要面带微笑,点头示意学生坐下,便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心理暗示。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是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给学生的往往是严肃而冷冰冰的面孔,对一些学生而言,严谨的推理、精确的计算、多变的想象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为了扭转学生的消极心态,笔者采用趣味教学,试图暗示学生要以愉快的心情参与数学学习,收到一些良好效果。笔者经常采用趣味教学,原来以为仅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年的实践发现,趣味教学具有暗示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以愉快的心情参与数学学习的功效。

课堂教学中教师“暗示”的艺术 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师;暗示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6-0019-02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在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具体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自我调控,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配合默契,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引导学生学习中,教师的“暗示”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表情的暗示

课堂上学生最关注的是教师的面孔,他们往往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上获得有关信息,以确定自己做出怎样的反应。教师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一个教师以冰冷、死板、毫无表情甚至漠视的面孔面对学生,就会压抑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怀疑和畏惧,以时刻警惕及十分紧张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这不但加大了师生间的距离,更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学习情绪和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表情温和、平易、亲切,以友善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用微笑给以肯定,即使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也应该以微笑示意,鼓励其认真思考。这样就会消除师生间因角色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师生间的感情畅通无阻,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以充分发挥。

二、眼神的暗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睛能输出大量信息、交流语言、融洽情感,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眼神来暗示,以产生积极作用。比如对正在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能用怀疑和审问的目光去审视,而应报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其充满信心,大胆地回答问题。上课时有学生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这时,不要大声喝斥,而应用会说话的眼睛去看或用提醒的目光注视一会儿,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改正之,从而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维护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其实,眼神是对学生的一种内在心理的感化教育,它为师生创造了一种和谐平静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能在自我反省中内化教师的要求。

三、动作的暗示

习惯性的动作也会给人以暗示。行动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准确、有力、稳健而得体的动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大大方方、坦坦荡荡,要表现出精神饱满,具有开拓力度,不要拘谨和畏缩。在讲课过程中配以适当合理的动作,如画龙点睛,会使师生间学习的交流顿时生辉。这里要特别注意运用手势或“手语”的技巧,列宁演讲的手势和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登机时的挥手整整影响了一代人以至今后所有有志有识之士。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手势,不但可以使教师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使有声语言更能传情达意,甚至可以代替教师的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语言或情感的交流,还可以使学生透过视觉获得具体形象,促其想象,增强美感。

四、风度的暗示

教师的风度体现了教师的情绪、性格、能力、意志等心理特征。这里首先表现的是教师的衣着,得当的衣着打扮可以对人的形体、容貌、仪态、风度起衬托作用,会使学生觉得教师容光焕发,富有学识和修养,使学生感到亲切明快,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学习。因此,教师的衣着应是朴素整洁而得体,要朴实中见高雅情趣,于整洁得体中丰富涵养,给学生以质朴美的熏陶和感染。其次是内在气质的外现。课堂上,教师要身体正直、挺拔、自然、轻松,这样能给学生以有力、洒脱和自信的暗示,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树立坚定信念及自信心,教师还要举止稳重大方,仪态端正,谈吐文雅谦虚,态度亲切和蔼,语言亲切,掷地有声,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力量、意志、修养、个性的美,产生心理舒适感,促使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形象优秀,颇有气度的教师往往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

五、语态的暗示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同的语态会给学生不同的影响。教师的语态亲切、适度、平等、谦虚,能使学生产生信任感;语态文雅、博彩、幽默,会使学生产生机智感,这些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语调的高低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听课情绪,在课堂气氛低落、情绪低迷、萎靡不振或精神分散时,可用激情的语言来警醒,用幽默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振作起来,集中精力认真学习等等。在学生做小动作、小声说话没注意听讲时,可用低声或短暂的沉默给学生以暗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过失,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六、板书的暗示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将学习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学生识记。因此,板书设计要讲究艺术,要使学生在爽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中获取知识。首先字体要美,教师要写一手工整、秀丽、大小适中的规范字,横撇竖捺笔笔带峰,优美、漂亮、刚劲有力的字体就是一面镜子,成为学生效仿的典范,形成一种书写风气,这不但增强了教师的威信,更能激励鞭策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设计要精,要有高度的凝练性、概括性,即简洁,要抓住课文中心,突出要点,揭示事物联系。简洁醒目的板书,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会形成较为持久的记忆。再次,板书设计要巧,要遵循美的规律,结构和谐,对称均衡,布局新颖,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轻松愉悦的艺术享受中学到知识。最后,板书书写可采用特殊标志以引起学生注意。例如适当使用彩色粉笔书写,在重点词语下面点上红点,在主要内容下面划线或在应引起注意的地方划重点符号等。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特殊反应,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暗示艺术的功能初探 第4篇

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高低的一个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持续高涨,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便是学习兴趣不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 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若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 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若学生对某一学科缺乏兴趣, 就会厌恶甚至放弃学习。课堂教学的作用之一便在于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

2.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不足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又一个问题,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持续开展。学生的学习需要他律, 也需要自律。他律的学习是高压下的结果, 靠外因的推动。教学中过多的他律就会导致学习中的动力缺失, 具体表现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成就感, 没有抱负和理想, 没有求知欲和上进心, 懒惰, 自制力差;学习的挫败感导致消极地应付学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简称PISA) 负责人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博士曾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场交流会上如是表示:“中国教育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外界的压力, 学生很难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 学生学习潜力未能充分开发

学习潜力是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体里的一股能量, 有效地利用它就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忽视它的存在就会使教学事倍功半。就我国目前的教育而言, 学生的学习潜力还远未被开发。原因正如人们所言:“中国的教育就是把泥鳅拉得跟黄鳝一样长, 教学就是按照一个规格和标准去要求学生。”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独特个体的存在, 看不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忽视了学习潜能, 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缺失自我, 教学效果止步不前。其实,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教学要看到这种能量的存在, 充分相信每个人均能借助自己灵魂的理性能力获得发展, 并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二、教学暗示艺术及其功能解析

针对以上问题,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若能深谙暗示心理效应, 懂得运用暗示教学艺术, 便可轻易化解。“教学暗示艺术是基于对人全面发展的考虑, 从人的本能出发, 借助教师的力量, 运用艺术的手段, 调动学生的潜能, 提升学习进程的一种方式。”[1]它运用了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 精心设计教学环境, 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和体力活动、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 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充分挖掘心理潜力,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毫不紧张的情况下学习。

1. 引起注意, 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暗示艺术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极为有效的方法。首先, 教学暗示艺术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感受到被关注了, 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学习上来。其次, 教学暗示艺术强调积极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微妙的暗示, 对学生不付诸压力, 不强求接受, 合理地、适当地运用目光、表情、手势、姿态等方式来表达暗示, 利于师生间情感的沟通, 便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再次, 教学暗示艺术强调通过多种形式来传达。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 采用放音乐、讲故事、做游戏、情境表演、视频呈现等方式将所教的知识渗透其中, 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某种满足感。

2. 传递期望, 提高自我效能感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感到一种“习得性无助”, 这是因为教师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 体会不到被关注和被肯定。教学中的暗示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被期待,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更重要的事情时, 他们会学得更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 他们会学得更好。教学暗示艺术正是通过教师一个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个赞许的眼神和一句句鼓励的话语, 传达暗示期待, 调动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将教师的期望和热情转化为自爱、自尊和自信, 帮助学生人格的发展, 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因此, 课堂中运用暗示艺术的根本在于教师要潜意识地传递一种积极期待, 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 多表扬, 少批评, 多肯定, 少否定, 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使学生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 放松身体, 提升潜能

“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 通过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 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事或接受一定的意见。”[2]教学中的暗示是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环境中进行的, 学生处在身心的放松状态, 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是一种享受。身体放松能极大地开启人的潜意识, 为学生个人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适时地采用心理暗示可以使个人的潜力活化, 使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转化为实践的教学成效。大量研究表明, “兴趣、情感等和认识是相通的, 认识是情趣的基础, 情趣是认识的重要推动力。烦恼、紧张、害怕、反感、压抑等消极情绪是抑制智力的;心境愉悦、心平气和、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则能强化智力活动”。[3]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暗示艺术也能使学生处于超强记忆和最佳思维状态, 达到全面激发他们的心智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心理暗示让学生处在舒适的环境中, 身心放松, 产生“假消极状态”, 然后教师立足在知识教学基础上, 开发学生思维, 激活潜在能量, 再借以启发诱导, 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暗示艺术的策略

1. 教师要有利用心理暗示调控课堂教学的意向

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暗示艺术?它要求教师首先应当承认课堂教学互动中确有心理暗示效应存在, 并相信它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后需要学习与研究心理暗示, 了解心理暗示产生的条件、运行的机制, 并且在特定的课堂情景中创造性地应用, 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 实现心理暗示效应与教学互动的无痕链接。教师要从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出发, 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 并把他们运用于教学过程。教师要有利用心理暗示调控教学的意向, 在课堂中有意识、无意识地通过暗示手段, 开发教学资源。与此同时, 教师要明确利用心理暗示促进有效教学互动是一门艺术, 是一门需要孜孜不倦钻研的艺术。

2. 教师要有把握课堂教学暗示艺术的技巧

首先, 教学暗示艺术的开展在于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 师友型关系是暗示教学顺利开展的保证。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在于教师的去“权威性”, 即通过教学用语的暗示, 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与受尊重, 通过教师眼神、表情、手势等的暗示, 产生师生间的个体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其次, 教师要学会营构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中设计多样的教学互动暗示与学生交流, 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对接, 在互动中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良性教学互动的结果必然会创设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再次, 教师需要学会多种暗示技巧的综合运用。如在语言的表达中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 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 用丰富的语言暗示鼓励学生、吸引学生, 用形象的体态语暗示牵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借助语言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及“弦外之音”来让学生体悟, 行无声有行之教。

3. 教师要有反省教学暗示艺术产生效应的能力

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互之间产生的暗示无时无刻不存在, 但有些暗示可以起作用, 有些暗示并没有发生作用;有些暗示是积极的, 有些暗示是消极的;有些暗示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有些暗示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有些暗示在这一环节起作用, 有些暗示只针对某类学生起作用。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反思课堂教学, 反省教学过程中教学暗示艺术运用得恰当与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有不可预知的情况产生, 有不可把握的问题出现, 教师要懂得及时归纳和总结, 并不断提升自身水平, 把握暗示技巧, 使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黄俊.教学暗示艺术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A) , 2011 (12) .

[2]孙建芳.让潜能在暗示中升华[J].各界文论, 2006 (12) .

暗示体广告中的影射式暗示广告 第5篇

这是一种言及此而射及彼的修辞术。借此手段形成影射式广告。如:1.没有好的刹车,你还是不要发动。——美国刹车制造公司广告2.如果不是最好的,那它又有什么用呢?——××油漆公司广告3.躲在屋子里直打哆嗦才是最愚蠢的。——多福牌取暖器广告4.只有内行的人才去找“皇帝”。——皇帝威士忌广告5.和领袖在一起无后顾之忧。——××金融信托公司广告6.有创新才有“超级”。——超级办公用品公司广告例①的言外之意是:我的刹车是最好的刹车;例②的言外之意是:我公司的油漆最好;例③的言外之意是:只有买多福牌取暖器才是最聪明的举措;例④的言外之意是:你若买我的酒,便是内行,否则,便是外行;例⑤的言外之意义是:我公司处于“领袖”地位;例⑥的言外之意是:我公司是个“创新”的公司。影射式暗示术,由于它含有深层修辞意义,所谓言外有意,弦外有音,是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人所乐于追求的。

课堂暗示论文 第6篇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隐性评价;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言语;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说都是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传授和接收过程中去的,虽说根据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传统中老师在课堂中 “主宰”地位意识早已被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所取代,但教师的教学行为无疑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是可预测、可设计的,而另一些则无法掌控,甚至是教师无意识地产生的。在如此“若隐若现”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对学生做出有目的的引导和暗示,产生显性或隐形的评价,从而对学生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那么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具体是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哪些方面呢?为什么将它们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促进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呢?中职英语教师又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两项教学方法的作用呢?

一、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相结合应遵循的原则

(一)愉悦而不紧张的原则。暗示教学法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部分都在享受。现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情感等等和认知活动是相互影响且相互制约的。消极情绪会促生出消极的心理暗示,而这是抑制智力发展的;积极情绪则会成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并强化治理的发展和认知活动。当然,暗示教学法需要的是各种能够帮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行为,以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二)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原则。课堂上,必须建立教师和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态度要永远和蔼可亲,爱护和鼓励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注意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消除一切可能的“消极暗示”和直接伤人的显性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接受暗示,并从中获得知识、受到感染,产生积极情绪反应。

二、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结合运用

据统计,很多初中生就是因为英语或数学这两门基础学科学得不好而失去了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经历中考失利后进不了分数线高的普高才进入职高。所以,不少职业高中的学生多少有一定自卑,冷漠等消极心理。如何有机地将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结合起来,帮助中职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呢?

具体到中职英语课堂中来,老师在教授简单的单词、口语句子的过程中若采取暗示教学法,即可避免在新授过程中的重复且无聊的简单诵读背记,转而启发学生用他们已掌握的发音规则来猜测单词的读音和句子的音调;教师在评价学生当堂产出效果时若采用隐性评价,亦可避免对基础已经不是很好的中职学生自尊心的再次打击,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错误,如此,还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教授lake 这个词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暗示结合隐性评价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如“传统教学方法与暗示教学法结合隐性评价的教学效果比较表”。

从简单的日常口语,到相对复杂的职场情境对话,我们都可以运用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新授时的导入和巩固复习时的评价,使本来胆小羞怯、不愿张口的中职学生更自信地走向未来的职业岗位。

当然,我们教育教学的总的原则是因材施教,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和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职学校英语课程的教材、教学的进度以及企业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即便采取如此的方式会加大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和加深教学的专注度,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方式的优点,提高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学的质量。

传统教学方法与暗示教学法结合隐性评价的教学效果比较表

參考文献:

[1] 孙玲,徐文彬.新本质观下的课堂评价知识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 (10) .

[2] 何爱霞,李如密.潜在课程理论研究评述[J].江西教育科研,1997, (5) .

[3] 魏忠凤.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 刘北荣.课堂评价要抛砖引玉—一道复习题的教学与反思[J].云南教育,2004, (31) .

[5] 赵连顺.隐性评价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评价[J].教学与管理,2007, (6) .

[6] 孙德芳.课堂评价的问题、原理与取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 (6).

[7] 白凌娥.课堂评价的特色[J].陕西教育,2007, (6) .

[8] 汤亚宁.课堂评价案例点评[J].中小学管理,2006, (2) .

[9] 吴思孝.隐性评价—教师评价的另一视角[J].教学与管理,2003, (3) .

[10] 马文芬.低年级语文课堂评价案例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7, (4) .

[11] 邓凡茂.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12] 来永国.发展性课堂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3] 杨海燕.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4] 蒋国琴.重视非规范评价,构建和谐课堂[J].吉林教育,2007, (11).

[15] 张虹.提高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从生物课堂看心理暗示的技巧和作用 第7篇

一、人为何会受心理暗示

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 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 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 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 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 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但是, 人不是神, 没有万能的自我, 更没有完美的自我, 这样一来, “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 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 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 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人的心理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有意识的, 符合理性的;一个是潜意识的, 不符合理性的。意识和潜意识都可以对人的行为造成影响。而且通常在互相作用影响着人的行为。而潜意识服从于意识。当人的行为需要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时, 意识便会压制潜意识, 从而使我们的行为向着符合社会及道德要求的方向发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在考试的时候, 很多人的潜意识都有“抄袭”的倾向, 但是我们的意识“抄袭是不道德”的会压制潜意识, 从而让我们最终做出不抄袭的行动。

二、在教学中心理暗示的有利条件

1. 中学生心智幼稚

在中学生这个阶段, 对他们来说“认同感”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因为心智不成熟, 不足以支持自己独立地思考一些问题, 也让自己没勇气坚持自己的一些观点。所以他们很迫切的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与认可。暗示作用的人格基础是脆弱的。如94班的一位叫莫××同学, 平时上课经常打瞌睡, 但学习方法好, 肯开动脑筋, 因此每次成绩都比较优秀。有次, 期末考试后, 他来问成绩, 这时, 想测测他的自信程度, 于是就故造悬念说:“来的正好, 正要找你谈谈, 平时念在你成绩好的份上, 上课打瞌睡, 就没有批评你, 现在可好, 这次考试连60分都没上, 看你往后怎么办?”孩子并没有怀疑老师在骗他, 这下问题严重了, 他连忙说:“老师, 我错了, 是因为上课睡觉是会耽误学习, 造成知识存在着漏洞, 我保证, 调整作息时间, 上课睡觉再不会出现了”。其实这孩子成绩上了95分, 从道理上来说, 他应该很清楚自己试卷作答情况, 95分的成绩的孩子, 应该确信自己。但事实上, 他在老师面前是那样的不自信。这恰恰说明, 这年龄段的孩子, 由于心智的不成熟, 提供了可塑造的好机会。

2. 崇拜权威

心理学认为:暗示的成功, 需要一个必要的条件, 那就是受暗示者, 必须存在着针对外来的暗示者的自卑———觉得自己不如暗示者, 觉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 自己应该向其讨教, 自己必须接受他的判断, 自己必须接受暗示者的影响。而且, 我们会发现,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这种对于自主判断的部分放弃, 是有一定适应意义的。这可以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 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在学校, 学生和老师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 这为老师实施心理暗示提供成功的机会。如在平时教学中你会常常看到学生们为某道题的答案正与错而争论不休, 明明有的学生答案是对, 其他同学就是不相信, 最后得到老师的认可后才心服口服。有人作过实验, 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 第一组在朗读前, 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 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 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 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 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3. 教学的需要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者, 注意个性化的发展, 要求老师, 要能把知识融进不同的教学方式中, 通过娴熟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知识海洋中去寻觅知识。心理暗示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中不可缺少方法和手段:课堂意境的创设、新课的引入、知识的承上启下等都需要运用心理暗示。例如在一课中我创建了如下一个画面:“有飞动的蝴蝶、绽放的荷花、还有一个旋转的能显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 它告诉了学生, 动物的生活需要物质与能量, 植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所有的生物都是如此, 意境很快让学生走进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课堂中;又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教材开头就例举发生在身边的信息种种, “同样, 我们的生命始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 一个受精卵能够发育成我们现在的身体, 也是因为受精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 在暗示中激发学生了对“信息”探究的热情和学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好奇心。课堂中的心理暗示就好比人口渴, 喝水与喝茶一样, 从生理意义上都是补充水分, 但在水中沏入茶叶, 则单调的水变成淡淡的醇香茶味。喝水, 三下并两下, 喝足为快;而茶, 却要细品, 不仅能生津止渴, 而且越品越香, 使之品出了茶道、品出了茶文化。教学中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水中的清香茶叶, 沁人心脾, 回味无穷。

二、教学中“心理暗示”的技巧尝试

1.语言暗示

心理学认为, 人们都有一种倾向, 即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自主的”地位, 不愿意受别人的干涉或控制。从这个观点看, 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劝说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比如, 假设课堂中直接要求学生去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进行比较, 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会按要求去完成, 这样将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如果设计“孩子们请你们闭上眼睛, 随同老师去植物王国”的趣味法施教,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我轻轻地跟同学们说:“孩子们, 请你们闭上眼睛, 老师带你们去植物王国”“我们先来到水底植物世界, 透过水底通道的玻璃, 你看到藻类植物了吗?形态怎样?想一想它们是怎样生活的?”稍许, “请同学们回到陆地上来, 我们一起去森林:你看这绿毯似的植物什么?仔细瞧瞧”, 接着又问, “你们在繁茂的森林中能找到蕨类植物吗”, 这样学生们会在比较放松的环境中随同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去思去完成了对上述三类植物的比较。

暗示是指教师不直接点明怎样思考, 而是间接地、从旁地、曲折地进行, 或言在此意在彼的启发, 或旁敲侧击的, 或迂回曲折的诱导, 或在问题的峰回路转处巧设标志, 使其洞天叠出、曲径通幽, 或让学生从旧知孕育出新知的生长点, 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与之有联系的相似点、相关点, 受到启发, 展开联想, 产生灵感, 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例如讲“血液循环”时, 让学生回答“左心房连接的血管是动脉血管还是静脉血管, 其中流动的是动脉血, 还是静脉血”这一问题, 当学生答不上来时, 教师可采用暗示的方式进行启发:“和左心房相连的血管的血液流向何处?它的另一端连接的是什么器官?这个器官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学生便会茅塞顿开, 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精心设计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学暗示语言, 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 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2.体态暗示

即教师借助体态进行点拨的方法。体态也是一种语言, 它是与语言交流相对应而言的, 也称非语言交流。它主要包括面部表情, 手和脚的移动, 人际间的距离, 讲话的速度、音量等。研究表明, 体态语言的交流作用和效果不但远远大于语言交流的作用和效果, 也是任何语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

(1) 动作暗示。动作暗示是教师借助形象生动的动作、手势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方式。例如讲“蚯蚓运动”时用右手手掌手臂表示蚯蚓的身体, 左手表示蚯蚓的环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刚毛的作用, 使之一伸一缩的运动;同时, 让学生同教师一起比划。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快更牢的掌握“晶状体在看近物和远物的曲度变化”规律, 老师双手合掌, 看近物指腕靠拢, 看远物指腕拉开, 指腕反复的靠拢和拉开, 这样就使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 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2) 目光暗示。目光暗示:是教师以目光为载体, 十分巧妙地把教师要表达的十分复杂的愿望、态度、情感迅速传递给学生的点拨方式。例如, 上课铃一响, 学生便向教室鱼贯而入, 此时教室里嬉闹谈笑声还会此起彼伏。教师走上讲台若以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 或紧盯调皮的学生, 教室就会立即安静下来, 学生马上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再譬如, 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 若给予信任的目光, 学生便会信心百倍;学生紧张时, 教师若给予鼓励的目光, 学生便会勇气倍增;学生回答问题成功时, 教师若投之以赞许的目光, 学生会因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幸福万分。

(3) 表情暗示。面部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的显示, 是人的内心世界最灵敏、最复杂、最准确、最微妙的“晴雨表”。马卡连柯曾说过, “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表情暗示正是教师借助面部表情潜在的调控作用, 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十分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段。例如,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因思维定向出现差错, 教师若用迷惑的表情加以暗示点拨, 学生会十分敏锐地调整思维角度, 另辟蹊径, 走出误区, 找到正确的思路。

3.符号暗示

符号暗示, 是教师以符号代语言的方法。例如, 教师讲到疑点之处, 为了引起学生的深思, 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讲到动情处, 为调动学生情绪, 激发学生情感, 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讲遗传基因时, 挖掘结构关系时, 可借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了理清知识层次、为了表达物质的流向等就会用“→”。如“各种环境中的动物”有生活在水中的→生活在陆地穴居生活的→飞翔生活的→在陆地上奔跑的还有食性差异诸方面, 让学生随着箭头深入每个环境、哪些动物、适应性、结构特征等, 使知识条理化, 认知规律化。箭头的妙处还在于, 像是一条隐线, 能牵着学生的思维、能拴住学生的心;像一块磁铁, 能吸住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暗示论文 第8篇

一、通过语言暗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语言暗示是指不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的态度、观点和意见,而是借用其他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运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达,使学生获得启示。教师在课堂上来点幽默,亦谐亦趣,课堂上便有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所以,教师的语言是给予学生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遇到困难,一时说不下去的时候,教师可进行暗示,或从另一角度给以提示,这种暗示会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讲评作业时,教师应尽量避免采用点名批评的方式,这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除了口头语言暗示外,教师也可以采取书面语言暗示。如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和试卷时写道:“你进步真大!”“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对于退步的学生,可采用激励性语言:“这次作业老师真不敢相信是你写的!”“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比这次好。”

学生晓军化学测验得了57分,我却在试卷上批了“57~90”,晓军一脸茫然,不解其意,我便把晓军找了过来:“你看,这道题做错了,主要是你上课没能认真听讲,将概念搞错了。如果你上课能专心听讲,完全可以得到70分,不是吗?” 晓军信服地点点头。“再来看这道题,我记得同样类型的题,你在作业中也错过,后来改对了。 这次考试怎么又错了呢?这说明你平时订正作业不认真。如果你上次能认真订正的话,这道题你完全可以做对,而你就可以考到80分。我说得不错吧?”晓军再次信服地点了点头:“我上次改作业是拿别人的作业本抄了一遍。”“再看看这道题,你把题目要求审错了,如果细心一点, 你就可以得到90分了,你说呢?”晓军脸红了: “以后,我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备一本作业纠错本,再改掉粗心的毛病,我能考到90分的。” 教师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同时,也可以摧毁一个天才。教师通过某些语言暗示,能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前进动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行为暗示,引导学生励志上进

马年春节,我收到了以前的学生晓娟发来的短信:“每一天总想把最美好、最真诚的祝福送给您,我挚爱的文友。”晓娟曾是中途转到我班的学生,据说,在她先前就读的学校,她让好几任班主任摇头叹息。至今我还记得她转入我班第一天的情形:她站在座位旁猛地甩了一下长发,扫视着全班,直到把所有的目光都击退后才坐下。接下来,她就因在课堂上吹泡泡糖而令数学老师生气,把在物理课上照镜子当做平面镜反射实验而令物理老师无奈,而将实验台上的试剂倒入雪碧瓶中也让我灰心……当我把她叫进办公室时,她不以为然,把脸转向墙角。或许出于无奈,我对她采取了冷处理:“你回去反思一下你今天的在校表现,写好后明天一早交给我!”

出乎我的意料,她第二天按时交上来的自我反思,居然写了1000多字,细细品读后发现还颇有几分文采。看来,她蛮有写作的天分。于是,我把我近期发表的30多篇文章全部复印下来,装订成册后交给了她,并附言道:老师的爱好与你一样,希望与你做个文友。你大概还不知道吧,尽管我是个化学老师,可我也是个文学爱好者,相继发表了数百篇作品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认真研究她的心理, 为她设下了一个又一个“方程式”,然后一个一个地去解答。在周记中,她写道:“老师,感谢您对我的宽容!说真的,我知道我的这种性格不是一天养成的,爸妈也反感我的任性、娇气。造成的原因在于爸妈常年在外地工作,我在上中学之前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们百般溺爱, 事事顺我,寸步不离地保护着我,甚至让我没有了玩伴。现在我才发现我的世界有多么的恐怖, 老师,您写给我的‘忘掉过去的我,做好现在的我’,让我好感动!其实,我最大的兴趣就是文学。我多么希望能写得像您那样好,不知您能不能收下我这个学生?”我表示,很乐意帮助她提高写作水平,相信她能文品俱臻。从此以后,晓娟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同学间有了她的微笑,黑板报上有了她的涂鸦,报刊上也有了她的墨宝,中考时,她被一所优质高中高分录取,现在武汉一所大学读她喜欢的文学专业。

看来,教师以高尚人格魅力奠基的行为暗示确实能够起到语言暗示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三、通过情绪暗示,触发学生顿悟错误

情绪具有感染性和蔓延性:若教师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愿意与教师亲近沟通;若教师情绪低落,会使学生情绪低迷, 不愿与教师交流互动;若教师情绪急躁,则会使学生更加躁动,甚至对抗。所以,教师一方面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可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利用情绪暗示,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在20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我每年都会遇到一些名副其实的“学困生”。一次,班上来了一位名叫晓宇的插班生,这学生经常与同学打骂,与老师顶嘴,一点儿也不想学习,当然成绩也非常差。一提起他,任课老师都认为晓宇已是病入膏肓、朽木一块,但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只能硬着头皮教育他。当时我还兼管着化学实验室,为了看管他,便经常“带”着他准备实验器材,发现他动手能力还是挺强的,折断个玻璃管、给橡皮塞打个洞什么的,都做得有板有眼。在师生关系融洽的基础上,我经常找他聊天、谈心,帮他认识自己的缺点,有时还陪他一起听课,他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正当我暗自为他的进步高兴的时候,他却在期末考试前一个中午闯了祸。班上的一位学生从楼下跑上来,他趁机用脚一挡,结果这位学生一下子倒在地上,头碰到了门旁边的一个水泥角上,鲜血直流。我与晓宇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叫他们赶紧来学校,他的父亲到校了解情况后,就一脚把他踢倒在地。我急忙上前护着他: “您别打了,这事一半是我的错,是我没有把孩子教好! ”说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这一情绪反应真的触痛了晓宇,他泪流满面地说: “爸爸,老师,请原谅我,给我一次改正的机会吧!”打这以后,晓宇真的在变了。以后,我有意识地督促他、鼓励他、帮助他。经过我的一次次努力,他也不断地进步。毕业后应征入伍,被评为“优秀士兵”。去年元旦他给我寄来了一张贺卡,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老师,是您的真情感染了我,相信我会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的。

教师的真情如同一颗春天的种子,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在学生的心里悄悄地萌发。

四、通过表情暗示,促进学生自律自强

表情暗示是用表情把所要说的话暗示出来。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某种过失,如做小动作,教师用表情透露出自己的看法,或摇摇头, 或摆摆手,或皱皱眉,或让目光较长时间停留在学生身上。这时,学生就会自动停下手上动作, 集中注意力听课,这说明暗示已经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起到了积极作用。又如,学生上课回答教师的提问,答案比较准确,令教师满意,教师一般用不着停下讲课用语言去表扬,只要面带微笑,点头示意学生坐下,便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课堂提问环节,我喜欢采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来暗示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就是在提问自己,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气氛就非常热烈。当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时,我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期待和自己面临的挑战,更加投入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比较简单时,我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差的学生,使他们感觉到教师并没有遗忘他们,当他们能够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我往往用赞许的目光并结合适度的表扬,使他们获得自信,克服自卑心理。一次,学生晓润做小动作,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走到他旁边,用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五秒,结果晓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都很认真地听讲。事后晓润告诉我:老师的目光停留在我身上,一是给自己一个面子; 二是叫我思想不要开小差;三是期待我能够把问题解决。真想不到我的表情暗示,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心理暗示是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做一个有心人,正确、灵活地运用心理暗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育人于无形之中,就一定会达到教育无痕的境界,因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大”(苏霍姆林斯基语)。

摘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倘若能够运用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情绪暗示、表情暗示等方式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在学生犯错时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引导学生顿悟,对于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课堂上巧用心理暗示的几点做法 第9篇

一、赏识期望,语言暗示

运用期望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语言暗示。教师的语言是给予学生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学生喜欢受到赏识,期望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积极的语言暗示是融合师生情感、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例如,在每一次开展课堂活动时,我都会记录学生各个方面的优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扬。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我的表扬,从而强化自己的良好表现。这样,学生能够从教师有意无意的表情、态度、语气中感受到亲切、温暖与良好的期待。在检查学生英语课文背诵时,我选择能主动举手并在全班面前流利背诵的学生成为“背诵组组长”,协助教师检查组员的背诵,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为了激励所有学生都来参加,我实施“背诵组组长”轮换制度,学生背诵英语的兴趣被激发了,争当“背诵组组长”,背诵英语的好习惯也就渐渐养成了。教师的语言是一根神奇的指挥棒,可以给学生以激励。教师越赏识学生,学生越信赖教师、亲近教师,从而调动自身各种积极因素,实现教师所期望的进步。

二、寓教于乐,行为暗示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寓教于乐,让课堂动起来。动则活,动则灵,动则成,动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趣”字。

课堂中要充满趣味,游戏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应该先动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鲜明的身体语言,让学生全方面、多角度、多感官地深入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例如,在教牛津英语3A中的动物单词时,教师可身体力行地模仿一些小动物的姿势或叫声,如cat (meow),dog (woof),monkey (将手弯曲抓抓脑勺、挠挠痒),panda(将手上举做熊猫走路的可爱状)等。在教颜色的单词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衣服穿着的不同颜色发指令,教师示范游戏规则,边说英语边做动作,学生了解后开始模仿,边说边做,做得特别好的学生还可以当“little teacher”(小教师)发指令。身体语言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形象生动,易于模仿,学生也很感兴趣。这些明了的体态语,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有时教师的行为举止比语言暗示更为有效。

三、创设情境,情境暗示

情境教学遵循反映论原理,教师应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趣和潜在智能,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培养。英语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并非母语,这就需要教师利用PPT、视频、教具等来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暗示,融入情境,获得情感体验。

教师要积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我尽量创造和模拟真实情境,通过暗示引导,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语言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以牛津英语3A M3U2 Clothes为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和学生们生活相关的衣物单词,如coat,sweater,hat,gloves等,学会运用“I need...”句型。教学时间临近西方节日圣诞节,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圣诞节向圣诞老人许愿,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衣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反馈奖励,评价暗示

教师应对学生的英语输出给出及时反馈及鼓励,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奖励。教师的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以达到“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应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开展英语课堂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表达和表现,给予真挚的鼓励,学生就会期待与教师、同学、周围人有更多的英语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教师还可以用评价星或评价章来激励学生,通过评价心理暗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授予评价星,评价星可以累计。每周,我结合评价星累计的情况,进行班级英语Big Star评比。每周英语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会被推选为班级的Big Star,该称号需要抵扣学生之前获得的相应星数,该学生下周的课堂表现星数会重新开始累计,其他学生下周的星数必然领先于已抵扣星数的学生。这样不停循环,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至少能获得一次Big Star的称号,其得到的自我暗示就是“我在班级中的英语领先”。有效的评价心理暗示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鼓励作用,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课堂暗示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心理暗示,语文课堂,应用

一、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作为一种特异心理学现象早就存在且被一些智慧者巧妙地运用, 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一次成功的心理暗示应用。时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 保加利亚心理治疗医生G·洛扎诺夫运用这一方法成功地治疗了一些由考试导致信心不足的心理疾病患者。随后他将这一方法发展成为“暗示教学法”。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这样定义:“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 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气氛等有利条件, 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 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教育中运用暗示手段, 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 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 以此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这是教育者有意识的活动, 但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不被受暗示者感知和意识到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任何一种教育教学现象, 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 其教育效果越大。”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心理暗示法正符合了这个要求。

二、课堂特点

2001年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的丰富性特点, 改变固有的旧观念, 让语文课堂丰富起来, “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相关资源引入实际教学中, 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由单一走向多元, 由枯燥走向生动, 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变少慢差费的状态, 唯有源头活水, 方能渠清如许。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学生的个体体验也是多样化的, 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关注不同的声音, 具备民主化特点。同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点要求语文课堂注重学生的体验性, 我们的教师不能让个别声音代替大众感受, 淹没大众的声音, 让语文课堂充分地具备体验性民主特点, 关注个体差异, 促进整体发展。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条理念提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改变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局面, 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课堂,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所以语文课堂还应具备学生的主体性特点。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就注定了它是开放的,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的开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化, 让我们的学生开阔视野, 由点点联系到点线、面面联系, 形成交叉性网络,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真正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 语文课堂在新理念下应具备丰富性、体验性民主、学生主体性、开放性四大特点。

三、理性依据

通过对心理暗示法的分析可以知道其在课堂上的功能主要是在场暗示下激发动机进而开发学生潜力。马斯洛层次需要研究表明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心理暗示法得以理性应用的条件。人都是渴望成功并得到别人的认可, 这种内在动机是普遍存在的, 但巨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习的内驱力不够。心理暗示法则可以在一定场内把各种暗示因素组织起来, 带动学生动机的内驱力, 从而形成很强的动机需求。语文课堂就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二元化的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定的场中很容易进入场内角色定位, 完成在场的角色选择, 具备所在场的角色特点, 这其实就是个体已经进入了暗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中。而语文课堂的特殊性与心理暗示法进行了很好的对接, 为心理暗示法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平台, 教师是这个平台上的“导演”, 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场内具有足够的民主与自由。语文课堂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可以使“导演”任意安排“灯光”“背景音乐”“烟雾” (暗示手段) 等等, 进而完成预定目标。

四、策略例析

心理暗示策略中最基础的是语言暗示、体态暗示, 这里不一一详述。

1. 情境暗示

洛扎诺夫说:“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 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作为特定情境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最易设定的场, 所以李镇西把课堂转设在岷江之滨、草地上、田埂旁……在特殊的情境下, 学生心情放松, 特定心理反应和无意识心理倾向协调发挥作用去感染学生, 从而增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2. 行为暗示

主要通过学生的体验完成。一些课程老师的讲授未必有学生的直接体验效果好, 如话剧类课文。所以很多老师编排了课本剧, 让学生亲身体验剧中人物角色所富含的丰富情感, 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的主题。这种感受要比外界语言的刺激深刻, 学生的反馈也很好。魏书生也经常在书写标题时故意写错, 然后让学生挑错, 再找一名易写错字的学生去板书正确的字, 加深其印象。

3. 角色暗示

生活中个人的角色定位是很强的, 在不同场中又转换着不同的角色且具备这种角色的特点。每个人都给自己一定的角色暗示, 深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休老师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角色暗示, 他面对的是一群性格古怪的问题学生, 平时根本无心学习, 于是他成立了合唱队, 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个角色, 让迷失的心回到合唱队这个场中, 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归属, 渴望实现自我, 于是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魏书生在上课前总是用一个词“商量”来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 转变教师的角色, 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的暗示。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的思考与言说——一位教育学者的演讲录[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12

[2]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慢性腹泻暗示什么 第11篇

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的腹泻与其导致的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有关。腹泻呈顽固性、间歇性,发作时间可为几天至几周;间歇期可为数周至数月,腹泻昼夜均可发生,约50%o的腹泻病人同时有脂肪泻。

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肠道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大便频繁甚至腹泻,大便一般呈糊状,含较多未消化食物。

肝痛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癌并不少见。肝癌患者的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肠粘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刺激下产生肠毒素,促使肥大细胞增生,释放组织胺,使肠粘膜变性水肿,通透性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肠腔引起腹泻。

大肠痛 大肠癌多数发生在中年以后,位于左侧结肠者常为环状生长,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有糜烂、溃疡、坏死时,可表现为腹泻、血便和里急后重,尤其是肿瘤位于直肠者,主要表现为血便、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

克罗恩病 又称节段性肠炎,发病年龄主要在20~40岁,起病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逐渐加重,人便稀或水样,常无脓血。病变肠段的炎症、蠕动增加及继发肠道吸收不良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多为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呈持续性。

溃疡性结肠炎 该病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可急可缓,症状轻重不等,腹泻是在炎症刺激下,水、钠吸收障碍所致。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数频繁,粪便多为糊状,混有粘液、脓血。

引起慢性腹泻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肠结核、肠道真菌感染、慢性细菌性痢疾、药物等。出现腹泻时,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较为典型,则比较容易诊断;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不典型,就比较容易误诊,有时误诊会长达数月或数年。

论气功与暗示 第12篇

一、暗示的特点

什么叫暗示?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通过含蓄、间接的方法发出某种信息,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明显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或表现,为的是让人接受一定的意见和信念,或按一定的方式行动。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能受到暗示的影响。成语“望梅止渴”和“杯弓蛇影”的故事,便是暗示的典型例子。

产生暗示这种心理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个体是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接受某种信息的。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情况下,个体会不自觉地、不加批判的、无条件地接受某种信息。含蓄、间接的方法可能是促使个体出现无对抗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出现无对抗的心态,使特定的信息跃过了主体认识活动中认知体系的审察、监控和制约,并迅速唤起了记忆中相关的表象和体验。在通常情况下,主体对客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刺激——认知体系审察——反应”这样的过程。中枢的认知审察,有时是显在的,有时则是隐约、潜在的,但肯定都要通过个体独特的认知体系的审察。而在发生暗示时,主体的认知体系却失去作用。或者说,被压入心理的底层。这时主体会根据接受的特定信息,迅速唤起记忆中相关的表象和体验,从而产生种种心理、生理乃至行为的反应。

暗示信息既可以通过感知觉活动转化为某种心理状态、生理活动和行为,也可以通过语言这个第二信号的刺激,在引起心理活动的同时,直接影响生理机能和行为。这是因为人的第二信号能成为大脑皮层的刺激物,复制非条件反射的刺激作用而影响于机体的各个方面。我们知道,词不但可以同具体事物建立联系,还可以同事物的表象建立联系。这样,语言就能唤起和组织人的表象活动,而人们也就可以通过语言进行自我暗示和对他人发出暗示。

二、气功与暗示的共同点

暗示本是生活中自然出现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但人们可以根据它的发生特点,采取具体操作程序以复制这种心理现象。这便是暗示法的运用。暗示法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暗示两种。他暗示是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施加的暗示,他暗示必须通过自我暗示才能产生作用。

气功中的意念存想活动,具有明显的自我暗示性质,能产生与自我暗示近似的作用。两者具有如下几个共同点:

1、运演过程均要求全身高度放松,心态恬静。

2、运演之前和整个运演过程,均要求绝对保持无对抗的心态,要坚信大脑发出的指令性意念,不能有任何怀疑,不允许进行理性思考,就是认准这个意念存想活动,一定会产生明显效应。气功修持强调“信则灵”,认为“信、愿、行”三者缺一不可,而信奉第一,就是严格要求练功过程一定要保持无对抗的心态。

3、均反对意志直接干预意念存想活动。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表现,是主体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而自动努力的一种心理过程。气功和自我暗示均强调要顺其自然,要相信良好效应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不得强求,不可施加意志力来强化意念运作过程。否则效果则适得其反。

4、均通过语言提示的信息对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明显影响。暗示法还能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明显影响。

比如说,《道枢·修真拾玄篇》记有这样一个功法,“默存丹田如火轮,甚转不倦”。修炼时首先要全身放松,安静,然后存想丹田处有一火轮正在轻轻地、有规律地、不停地旋转,其热量正不断向周身辐射。此时修炼者不但要无条件地接受这个信息,而且还要让这个信息在体内不断发挥作用,随着持续的运演,主体便会逐渐产生温热感、通畅感和舒适感。在这个运作过程中,不允许用意志力随意加强加快火轮的旋转,否则将严重破坏功境。据此看来,气功的意念存想活动产生效应,同自我暗示法是十分相近的。

三、气功与暗示的区别

气功的意念存想活动与自我暗示确有不少共同点,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许多重要区别。

1、从运用语言产生作用的途径和效应看,自我暗示运用的指令性语言,直接进入潜意识领域,它不要求产生即时效应,而是期待产生累积效应。比如被称为“自我暗示之父”的法国埃弥儿·柯尔,曾有一句经典性暗示语言,他说:“每一天,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他要求操练者每天早晨把这句话轻轻诵念20遍,操练时其他什么也不想,只是自然地让这个信息直接进入潜意识的领域,让它在潜态里慢慢发生微妙的作用。因之,它没有要求产生即时效应,而是期待通过一定时日的累积而产生良好效应。气功的意念存想则不同。如以唐孙思邈的“禅观法”为例,该法要求修炼时,设想天空五彩祥云慢慢进入脑海,然后逐渐下移漫及胸腹乃至双下肢。存想运演过程始终是在主体显意识(自我意识)的制导下进行,在这个心理体验的过程中,能即时产生疏通经络、活跃气血的良好效应,而通过长期修炼,更能产生强身健脑的累积效应。

2、从运用语言的具体操作过程来看,自我暗示法的操作过程比较简单,一般说,它仅要求单一的语句重复吟诵,埃弥尔·柯尔就曾说过:“你必须注意,必须简单,必须不激起你的兴奋感和意志力。”气功的意念存想活动则不同。相对来说,其操作过程要复杂一些。因为气功的意念存想,特别重视想象性的心理体验,整个操作过程也就是不断进行想象性心理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进行想象性的感受。如上述的“禅观法”,运演中就要让自己“内视”到“五彩祥云”(视觉感受),体味到“五彩祥云”在体内慢慢移动的情况(动觉感受),感受到“五彩祥云”在脏腑经脉中弥漫、渗透、浸润的滋味(触觉感受)等等。自我暗示法则没有这样的想象性心理体验过程。

3、从运用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看,暗示法运用语言包含的内容覆盖面广,包括个体的生理机能和心理、行为变化,其语言形式则是采用高度概括的和全局性的语言。比如前述的经典暗示语言,“每一天,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便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而气功的意念存想活动,其内容只是指向个体自身的脏腑机能和经脉活动,其语言形式则采用具象性和有明确指向性的语言,比如上文提到的火轮在丹田部位旋转和五彩祥云在体内移动、弥漫,都体现了这种特点。

4、从运用语言同其他运演手段的关系看,自我暗示总是采用单一的语言引导这一手段,而气功则不同。它除了单一的语言引导之外,还常将意念存想活动和吐纳运动结合起来,以此强化做功的效应。比如传统优秀功法“京黑先生行气法”,便要求呼气和吸气时都结合意念存想,“觉气如云行体中,经营周身,濡润形体,灌溉皮肤,五脏六腑悉皆充满”这样的协同运作,能大大激发脏腑机能和经脉气血活动。

总之,气功的意念存想活动与自我暗示虽然具有若干共同点,但更有自身的独特运用规律。看不到这一点,便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四、气功不只是暗示

气功有暗示,气功中的意念存想活动具有同暗示近似的作用,这是事实。但暗示并不是气功的唯一做功手段。气功修持是一个包括调身、调息、调心在内的Wudang Magazine玄学丹功综合训练过程。气功效应也是多种运演手段协同产生的综合效应。有些人过分强调暗示在气功中的作用,甚至将暗示手法涵盖气功修持的全部,这实在是对气功的莫大误解。

古人在长期的练功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有效的练功方法,意念存想导引,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此外,像意守法和吐纳法,也是重要的修炼方法,但跟暗示就没有关系。意守法是自我意识将注意力指向个体没有思想内涵的特定生理部位(如腹脐),然后默默地守着,不断地引导主体进入深层次的虚静境界。这个过程没有暗示的作用。吐纳法利用呼吸运动产生的震动波、谐震波和内压力,对机体的脏腑经脉进行激惹,也跟暗示法没有关系。像“六字诀”,它通过长呼气并轻念六个不同的字音,从而产生激惹脏腑和排浊的作用,其运作过程就不具有暗示性质。只是吐纳运动与意念存想相结合,如前述“京黑先生行气法”,才具有暗示的性质,产生类似暗示的作用。

除了意守法和吐纳法,像内视法、内听法、数息法、随息法等等,也都跟暗示没有关系。逆运视觉功能内视体内特定的部位或线路,逆听觉功能内听没有声音的呼吸气息,数没有思想意义的数字,把注意力吸引到数字上来,自我意识把注意力引导到呼吸出入的气息,跟随气息到达腹脐部位(实际是跟随呼吸动觉组成的呼吸动觉移动线),这些方法都不具暗示性质,它们产生的作用,并不是由暗示引起的。

上一篇:系统审批下一篇:小学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