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施工质量范文

2024-05-28

路面施工质量范文(精选12篇)

路面施工质量 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交通量的不断增大, 许多公路在竣工不久就出现了早期破坏, 典型的破坏形式包括裂缝和车辙, 不仅影响了行车舒适性, 也给交通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对公路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良的施工质量不仅可以满足车辆行驶要求, 还可以减少后期维修和养护费用。本文就施工过程中的几点工序进行介绍, 并分析其对路面功能的影响。

1 影响路面功能的施工因素

1.1 材料的选择

在合理选配之前, 集料的选取尤为关键。集料选取应做到洁净、含水量低、无风化、杂质含量小, 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目前, 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集料很难达到规定的要求, 特别是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达不到要求。

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 集料中比较理想的颗粒形状接近球形或立方体。当集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较高时, 会使集料的空隙率增加, 不仅有损于集料的施工和易性, 而且不同程度地危害混合料的强度。存在于集料中或包裹在集料颗粒表明的泥土, 会妨碍集料与沥青间的粘结能力, 显著影响混合料的整体强度与耐久性, 应对其含量加以限制[1]。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集料被水污染的问题。贮料场雨后积水严重 (见图1) , 原材料受潮严重, 施工时不但浪费燃油增加成本, 而且对粒径较大的碎石难已烘干, 建议雨后及时排出贮料场内的积水。石灰露天堆放, 雨后易受潮, 施工时会导致石灰掺量较大的波动性, 影响混合料性能, 建议搭建木棚或者容罐贮存。机制砂受潮情况也比较严重 (见图2) , 细集料受潮后难以烘干, 不但浪费燃油, 而且影响除尘效果和称量的准确性, 从而严重影响混合料质量。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沥青路面大多使用的集料是由村镇集体或个人承包的采石场生产, 生产规模普遍较小, 有的甚至是露天堆场, 集料受到风吹雨淋, 排水设施不完善, 风化现象严重, 使用这样的道路材料, 即便拥有世界上先进的修筑公路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设备也是徒劳无功。道路工作者对于施工质量应从源头加以控制。

1.2 沥青混合料离析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在贮存、运输以及摊铺过程中易出现离析现象。路面施工中的离析是影响路面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摊铺过程通常需注意防止骨料离析[2], 骨料离析是指沥青混合料中的大粒径骨料分别聚集, 处于较为明显的不均匀混合状态, 一般是由机械方面的因素引起。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沥青混合料离析成因及改进方法。

高界高速公路路面3标下面层AC—25试验段铺筑均匀性的检测结果如下:

(1) 无核密度仪检测区域现场, 空隙率3%—7%仅占50%, 空隙率0%—3%占12.4%, 空隙率7%以上的占37.6%, 粗离析和细离析所占比重偏大。在检测区域均匀性分布结果中, 外侧ABG325摊铺机位置出现大片块状的离析区域。在位于中央分隔带边缘还出现一条粗离析带, 另外在两台摊铺机 (外侧ABG325摊铺机, 内侧陕西中大DT1600摊铺机) 搭接处也出现明显的细离析。

(2) 激光纹理仪检测结果中, 无离析面积占整个检测区域面积的54.6%, 轻微粗离析占的比重较大, 为41.8%, 中度粗离析占3.6%, 无严重离析。激光纹理仪构造深度检测结果显示, 检测区域表面出现比较明显的粗离析带, 分别位于中央分隔带边缘、路肩边缘和距离中央分隔带7m—8m处。

造成上述离析的原因主要有:

(1) 级配变异。拌和楼生产过程中, 矿粉添加量存在一定的波动现象, 使得混合料的性能产生变异。随机抽查了30盘混合料矿粉掺加比例, 见图3, 设计值为4%, 实际最大值为4.66%, 最小值为3.24%, 极差1.43%。一般情况下矿粉变化1%, 混合料空隙率变化1%左右

(2) 螺旋布料器得料位未稳定控制在螺旋布料器2/3高度以上, 导致熨平板挡板前混合料在全宽范围内未保持一致, 从而摊铺层出现因布料不均引起的离析现象。错误的布料方式如图4所示, 正确的布料方式如图5所示。

(3) 采用了两台不同类型的摊铺机, 靠近中分带一侧的陕西中大DT1600摊铺机熨平板仰角α未固定, 导致布料槽宽度变化 (如图6、图7所示) , 摊铺过程中易出现死料现象, 造成离析。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 控制级配。为及时掌握集料级配波动状况, 集料进场过程中须经常进行筛分, 检查各档集料的级配变异性;每台班结束后必须进行热料筛分, 分析合成矿料级配与生产配比之间的差异性, 及时进行调整;禁止使用受潮的矿粉, 减少矿粉添加量的变异。另外, 检查发现矿粉偏粗, 0.075 mm通过率81%, 建议加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检测和控制。

(2) 建议均采用陕西中大DT1600的摊铺机, 并按要求调整摊铺机。在布料器悬挂位置, 加装同方向的过渡叶片;在摊铺机螺旋1/2处, 加装反向螺旋叶片, 给摊铺机中部补料;加装螺旋叶片, 确保布料叶片边缘与物料挡板距离控制在20 cm左右;增加橡胶挡板, 防治粗集料滑落造成的级配离析;摊铺过程中, 调整料位器限高, 使得布料器须慢速、均匀、自动布料。

(3) 为了减少摊铺机搭接处的纵向离析现象, 两台摊铺机的间隔距离控制在5 m以内;摊铺下面层时两台摊铺机搭接宽度控制在20 cm左右, 防治漏摊现象的发生。

(4) 拌和楼筛孔3.5 mm/6 mm/11 mm/21 mm/32 mm, AC20只采用了4个仓, 混合料级配偏细。建议将21 mm筛孔改成19 mm, 中面层采用5个热料仓。

沥青混合料离析是危机路面功能的潜在隐患。由以上的工程资料可得出以下结论:中部偏细导致路面热稳度下降, 抗滑能力明显比两侧弱, 而中部是整个行车断面中承受行车荷载最大、最集中的部位, 因此易发生车辙及早期破坏;边部偏粗造成空隙率大, 易透水而导致水损害, 因此控制沥青混合料离析显得尤为重要。

1.3 平整度、压实度等关键质量的控制

平整度是控制公路路面质量的重要指标。面层平整度直接影响车辆行驶舒适性和行驶安全, 基层的平整度不仅决定与面层的粘结程度, 也决定了面层的平整度, 所以在摊铺面层时, 应清洁基层, 必要时采用人工清理, 效果更好。

碾压是影响平整度的重要因素。速度碾压应当慢而均匀, 且主动轮在前, 防止混合料被挤压隆起。碾压次数要严格控制, 衔接处要处理好, 碾压过程中起动、转向和倒退时要平稳, 不能打方向刹车。建议在沥青混合料铺筑过程中, 以控制现场混合料碾压温度为主, 压路机应紧跟慢碾, 充分发挥胶轮压路机作用, 避免过度使用钢轮压路机进行振动压实, 防止出现石料被压裂的过压现象。

压实度也是控制公路路面质量的重要指标, 且与平整度相互影响。压实度不足易导致路面通车后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继续压密, 空隙率不断减小, 产生压实变形, 平整度下降, 甚至形成车辙。另一方面, 压实度低可能造成设计空隙率较大, 据研究, 设计空隙率超过6%—8%就会透水, 易引起水破坏。因此施工中压实度应提高标准, 达到97%—98%。压实时应注意混合料的温度, 碾压温度越高, 压实效果越好, 压实度越易提高。因此, 除终压外, 其他各道碾压工序应紧跟摊铺机, 一气呵成。严格控制压实遍数和错轮宽度, 避免局部超压或漏压而导致的压实度不均匀。

高界高速公路路面3标沥青面层施工中, 调平层摊铺速度为 (4—5) m/min, 压路机与摊铺机之间的距离在50 m以上, 温度散失过快, 无法及时碾压, 严重影响了压实效果, 造成压实度普遍偏低。建议将摊铺速度控制在3 m/min以内, 确保高温碾压。

1.4 管理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 施工单位往往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忽视施工质量, 那么一套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就举足轻重。

从目前的状况看, 一些施工单位客观上, 技术力量不足或检测设备不完善;主观上, 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对施工质量不够重视。部分监理单位监管力度不够, 特别是技术力量不足, 对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因素认识不够, 控制不严。由此可见, 我国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上的不完善或实施不严格是造成一些路段施工质量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 目前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 都是以规范为标准对沥青路面质量加以控制的。规范所规定的内容实际上只是一个针对全国的基本标准, 一个最基本要求。要修筑高质量的沥青路面, 应该是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 应用目前沥青路面工程领域先进的技术, 以规范为基础, 提出结合工程实际, 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在施工过程中可进行动态管理, 一方面业主对施工单位实行按质支付[3], 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监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 这样, 各职其位, 各司其能, 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 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

3 结论

影响路面质量的因素很多, 且这些因素是不确定的。其中影响因素之一的施工过程也不例外, 复杂, 多变, 但又非常重要。本人认为公路建设也应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先破坏后治理的观点应该遭到摈弃。在追求利益的同时, 也应保证施工质量, 完全寄希望于后期维修和养护, 不仅增大资金投入, 影响交通运营, 也未必取得好的效果, 甚至于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李立寒, 张南鹭.道路建筑材料.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王少波.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因素及施工技术措施.工程应用, 2008; (11) :43

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 第2篇

1 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现状

在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保证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受到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与《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目前我国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主要通过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施工中质量控制及施工后质量控制三个环节,其中施工前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公路施工所需要的原材料或制品进行仔细的验收,确保所进原材料符合本次施工的相关要求,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仍然要参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结束后进入验收阶段,在验收的过程中依据规范标准要求的标准指标,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从而提高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

2 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要想保证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工程的质量,首先要明确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对以往同类工程中所产生的质量事故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影响工程质量问题的直接原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对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还可以有效的防患于未然。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即对施工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和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首先要根据各种指标的控制图,对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检测数据的信息采集工作,并将其绘入控制图后进行异常分析。如果信息数据显示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其次是在路面施工的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还是监理单位的工程质量监理,都是对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或者已完工的施工项目进行质量检查才能发现问题,在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2.1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指标与控制图的选择

首先在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施工的稳定性,同时还要对其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次是要根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及相应的技术指标与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控制图。在实际选择的过程中,只有根据国家制定的规范标准,按照控制图的指标性能特点与功能进行选择,采用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参数目标值作为依据,经过试验检测所得的数值在报警范围之内,通过有效的选择施工质量控制指标,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公路混凝土沥青施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保证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2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持续改进与应用

在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质量控制图,再根据质量控制图对其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异常的判断,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必须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持续有效的改进。因此在施工的程中,针对每一个控制指标所选定的控制图,随时对施工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具体的控制。再把每个步骤中所检测到的数据信息绘入控制图,通过与控制图的信息比对,如果数据信息一致表明施工情况一切正常,即可进行下一轮的担质量控制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必须将其改进后,才可以进行下一轮的质量控制工作。

2.3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

在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人员素质、施工管理水平,施工机械等因素均会对施工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以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图控制的技术标准最好依据预备数据信息来确定,尽可能全面的收集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方面的质量数据,采用图控的方式将技术质量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进行处理,从而确定技术指标的参照值,当参照值的范围与预备数据的标准范围相交时,其相交的范围即为最终的标准,当参照值范围大于预备数据的标准范围低限值时,则以检测的标准范围为最终标准,如果参照值范围小于预备数据标准范围高限值时,必须调整施工技术参数,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合理的配置相关的机械设备,合理分配技术人员、针对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要点,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质量控制,并做好信息的记录与反馈工作,经过系统的分析与加工后,将信息输入到相应的控制模型中,如与要求的标准不一致,则需要调整施工工艺,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跟踪检查的方法,收集全面的施工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公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防治改性沥青路面开裂的施工措施浅析

★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 水利工程冬季施工质量控制探讨论文

★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 沥青路面施工方案内容

★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对策研究论文

★ 关于工程项目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讨论

★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探讨 第3篇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耐久性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05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公路运输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沟通城镇、乡村,并能够深入到城乡的各个角落;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省,见效快等特点,从而决定了公路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从而确立了公路运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同时,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坚实、耐久、抗裂、抗车辙、抗滑、抗水损等多方面性能,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沥青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季节性施工不合理。首先,应特别重视夏季施工的准备工作,尤其在雨季,路面潮湿,如不能及时抢修,坑洞的扩大和路面损毁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这样会致使不少沟槽顶面沥青路面出现沉陷、开裂等现象。其次,冬季施工过程中,在周围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沥青混合料在拌和、摊铺、碾压过程中表面温度会出现降低。由于温度的转变是由外向内逐步进行的,中底部的温度相对较高,当压实时,中底部沥青混合料产生了纵向的位移差,而出现了较大的剪应力,当上部面层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因无构造钢筋约束,面层即出现裂缝,导致公路路面裂缝、坑槽、松散等病害。

2)施加压力过大或者碾压段过长,就会造成压实过度,导致混凝土的可压实性变差和强度降低,严重的还会对路基造成损害。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土类材料的强度和所能达到的干密度有明显影响,延迟时间越长,混合料强度和干密度的损失就越大,压实延迟时间越长,压实度就越低,强度损失就越大。过长的延迟压实和随着时间的延长,造成构造深度降低,甚至泛油,可使产生的疲劳破坏所需的荷载反复作用的次数大量增加。

3)大部分城市建设,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以致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能力不足、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承载负荷过重等问题。但目前随着城市不断扩容、经济活动加速,车辆急剧增加,“少花钱多办事”暴露出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再加上许多超期服役道路得不到及时养护维修,无法合理有效的解决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难以彻底解决道路坑洞等病害。

4)控制不力、管理不善,局部路段沥青用量过多,集料偏细或摊铺不均匀以及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骨料的砂石中杂质(尘土、金属、难熔融的弹性体、纸/纤维标签等)过多都会使沥青变软,粘度降低,导致沥青路面的整体强度减小,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从而产生严重的推挤、掉粒,甚至出现松散等早期破坏;我国部分沥青公路修建时过分强调平整度,为了达到过高的平整度而牺牲了对密实度的要求,致使强度降低,稠度过低,碾压时则易出现波浪,形成局部区域空隙率过大,最终导致路面渗水。

2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意见及建议

2.1刚性基层质量的控制

1)在摊铺稳定碎石基层前一定要对底基层进行全面的检测,首先对下承层进行全面的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外,还要对底基层上的松散及起皮地方要彻底清除,决不能留下软弱夹层,并随时分析、调整粗细集料是否均匀,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标准,严禁出现摊铺材料中的粗细颗粒分布不均匀等现象。

2)整平过程应掌握好“宁高勿低,宁铲勿补”的原则,如果是路拌法施工,且温度较高时,一定要注重基层结构的类型选择、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碾压遍数及成型标准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控制,以免裂缝扩展造成渗水,影响保温效果和连接安全;从拌和机内加水拌和到完成压实工作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h。

2.2要加强对路基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和重要施工的质量检查

路基填料時,需进行土质分析、CBR值、标准击实等试验,配备测量复核仪器,控制线型,填筑厚度,填筑密实度;对于技术复杂项目或路段,应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详细勘察地基承载力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加固措施;桥台背、涵台背、挡墙背回填在施工中易发生质量通病,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碾压时应控制好填料的含水量,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并及时抽检压实度,防患于未然。

2.3按照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加强质量跟踪和控制

合理控制施工工艺是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又一个关键环节。一般应从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检查混合料含水量,碎石级配、避免应力过大或碾压时间过长等方面对在建工程的施工工艺进行检查。另外,还应加强半刚性基层初期养护、压实度和强度检测的科学性研究。

2.4合理选择适宜的沥青混合料

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被称为沥青的三大技术指标,要求矿粉含量不宜超过沥青含量,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沥青用量十分重要,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必须严格按马歇尔试验指标,采用具有活性矿粉以改善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沥青混合料的采用应根据各种沥青混合料的特性和面层各层所应起的作用合理选择适宜的沥青混合料。适当减薄沥青路面沥青面层的厚度,能明显增强面层的抗车辙能力。

2.5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沥青路面施工是公路工程施工中一道关键工序,同时也是一个团体性较强的工作,每个岗位的工作完成以后,信息才能提供给下一个工作岗位进行操作,如果上一个岗位的员工由于工作失误就会对长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故定期对其进行岗位培训或岗前培训即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聘用、兼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担任顾问,引进技术人才,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更好地发挥人才强企的关键作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适应原料、改进工艺的能力。

3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各种车辆迅速增加,对交通设施需求及潜力不断增大,修建稳定性好、寿命长、耐久性强的公路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严格控制沥青质量,防止不均匀沉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齐太金.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浅析[M].交通标准化,2006,07.

[2]黄应征.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9,36.

桥梁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第4篇

关键词:桥梁,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0前言

近年来因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呈现出增多态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日渐引起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一线实务人员的密切关注,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也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鉴于此,为切实把握我国现代道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对我国道路桥梁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改良,对有关技术问题展开系统而科学的研究分析。

1道路桥梁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简析

在现有的道路桥梁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背景之下,桥梁路面施工主要质量问题的直接表现形式是路面结构的不平整以及路面破损现象等。路面结构的不平整现象发生概率最高[1],究其原因,通常与道路路基结构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控制失当,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事实上,桥梁路面结构存在的不平整现象,对道路桥梁的稳定性具有深刻影响,对汽车驾驶人员的行车安全状态以及汽车乘坐者的舒适度有着严重影响,一旦桥梁路面存在不平整现象,满负荷使用又会对路面结构的损坏起到加速和促进作用。一般将导致道路桥梁工程路面结构发生不平整现象的原因归结为3类。

(1)施工技术实务人员在开展施工作业行为的过程中,未能严格遵照施工技术指导规范展开具体的施工技术操作行为[2]。在单纯追求施工过程中速度和进度特征的条件下,未能实现对路面施工平整度技术指标的有效控制。同时,也有可能因为沥青混凝土摊铺以及压实技术过程的操作不当,引致路面建设工程未能顺利达到预定的平整度指标。

(2)公路桥梁的路面结构发生破损,依据我国道路桥梁技术领域相关技术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我国大陆地区城市区域内的绝大数量比例的公路交通桥梁设施,在使用时间达到一定长度的背景下,都会难以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路面损坏或者是路面裂缝问题,其原因与路基夯实不当、施工材料配比不科学[3]、沥青混凝土铺设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合理以及施工材料的热胀冷缩现象等密切相关。

(3)在道路桥梁路面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如果实际选取应用的施工辅助材料的理化性质未能实现与铺设沥青混凝土建材之间的性能兼容,势必会对路面沥青铺设结构的使用性能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道路桥梁的路面沥青结构发生比较明显的裂缝现象。

2道路桥梁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2.1路基路面位置的填充及压实技术处理

在道路桥梁工程的路面施工实务过程中,路基路面挖掘的2种主要的技术实现形式是横向通道掘进,以及纵向全宽掘进,在实际的施工作业实务过程中,2种挖掘方式也可以结合运用。在开展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路基挖掘工作完成之后,技术施工人员必须针对路床结构展开仔细而彻底地清理操作,并在完成相关清理技术操作过程的基础上,针对路基土层实际具备的土质技术状态,展开科学有序的技术检测行为,切实依照技术检测过程中获取的相关技术结果,完成填筑路基技术过程。

在实际开展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当确保混合填料的状态[4],同时针对土层的填筑厚度展开精确控制。为扎实保证土层的压实技术效果,道路压实工作应在土层填筑过程中分层、分别开展,并以此保证路基回填结构的质地均匀性。要对路基结构中的含水量特征充分关注,为确保路基填充及压实施工技术处理的质量水平提供充分支持。

2.2切实改良路基结构的防护技术措施

缘于开展道路桥梁施工作业行为本身,会对施工实践地质点位的地层结构的平衡性特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地层结构平衡状态在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力,且这种作用力本身就会对道路桥梁的路基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作用。因此,道路表面结构和桥梁路基,往往会难以避免地承受来自周边区位地层以及综合性自然地质结构因素的共同影响,并因此出现一定表现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蚀现象,在这样的实务背景下,针对路基建筑结构施加一定程度的防护措施,具有较为充分的现实意义。

通常情况下,针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路面路基实施防护性技术改造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切实防止因地表水冲刷作用,引致的道路桥梁路面路基施工技术结构的破坏现象。鉴于此,石砌场工防护技术形态,也就顺利地成为了路基防护技术实务领域的一种极其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应用。这一技术形态是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针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路基坡面施工技术点位完成的施工技术防护目标,通过利用混凝土预制块或是连片性带孔墙行护坡[5],完成路堑边坡技术防护施工操作。但是,在这一防护性施工应用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混凝土建筑材料以及石砌场工防护坡等建筑辅助结构,本身具有较高的制造和运输成本,所以在考量施工技术实践总体成本规模的现实背景下,可以引入草型护坡施工技术,完成路基结构的防护性改良施工,并以此实现路基防护及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环境和谐性的特质。

3结论

针对桥梁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问题,从现状分析和质量控制实现策略的双重角度展开了具体分析。有理由相信,做好道路桥梁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对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的稳定有序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凯兵.道路桥梁工程中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6,(01):186.

[2]方锦.桥隧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措施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10):128.

[3]郭锐.公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施工技术,2015,(S1):440-441.

[4]于进辉.如何有效控制桥梁隧道路面的施工质量[J].江西建材,2014,(24):218-185.

浅析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第5篇

浅析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道路工程施工中一道关键工序,作者根据从事施工的工作体验出发,谈及该类路面施工中拌和、运输和摊铺碾压的工艺控制及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 者:李建 作者单位:无锡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总公司(无锡市解放南路721号),江苏,无锡,214002刊 名:城市建设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2010“”(1)分类号:U4关键词:路面沥青混凝土 施工 质量控制

浅析水泥路面改造施工质量控制 第6篇

关键词水泥路面;改造施工;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42-0118-01

水泥路面建成通车后,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过程,为保证路面的行驶功能,保持通车,必须进行必要的养护和管理工作。路面建设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年,如果路面结构能够按设计使用年限正常发挥作用,养护与管理工作要长达二十年,甚至更长。所以水泥路面的改造工作是公路工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在路面建成后早期,路面状况良好,随时间增长,病害逐渐出现,并呈加速发展的趋势。所以,病害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就要考虑采取改造手段来恢复路面的行驶功能。以下论文主要介绍水泥路面施工改造中原料的选择及其具体施工方法,以期对于改造施工质量的提高有所裨益。

1水泥路面改造施工中原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水泥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抗冲击振动性能、疲劳寿命、稳定性和耐久性等关键性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所用水泥应满足抗折强度高、耐疲劳、收缩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的要求。常用的路用水泥有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重交通路面宜使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旋窃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正常施工条件下,宜使用普通型水泥,不宜使用R型水泥。

2)外加剂的选择。混凝土外加剂已被列为混凝土混合料的必备成分。外加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水泥用量的5%,常用的外加剂有引气剂、减水剂、促凝剂、早强剂、防冻剂及阻锈剂等。有抗(盐)冻要求地区、桥面、路线石、路肩及贫泥凝土基层必须使用引气剂,无抗敖(凉)要求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面混凝土中应使用引气剂。引气剂的作用是改善和易性,减少泌水,提高抗渗性,抗冻性PR时有减水作用,增强耐力性,减少干缩和温缩变形、缓解了碱集料反应和化学侵蚀膨胀。为改善所拌混凝土和易性(水灰比低时和易性差)需使用减水剂。如木质素等减水剂(简称M剂)、茶系减水剂(NF、MF)、水溶性树脂(密胺树脂)类减水剂(SN)等。

2水泥路面施工改造的具体施工方法

2.1需要改造地点的检查

需要改造地点最重要的是基层,基层的宽度、路拱与标高、表面平整度和压实度,均应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如有不符之处,应予整修,否则,将使面层的厚度变化过大,而增加其造价或减少其使用寿命。半刚性基层的整修时机很重要,过迟难以修整且很费工。当在旧砂石路面上铺筑混凝土路面时,所有旧路面的坑洞、松散等损坏,以及路供横坡或宽度不符合要求之处,均应事先翻修调整压实。混凝土摊铺前,基层表面应洒水润湿,以免混凝土底部的水分被干燥的基层吸去,变得疏松以致产生细裂缝,有时也可在基层和混凝土之间铺设薄层沥青混合料或塑料薄膜。

2.2施工器械的选用

根据施工路线的长短和所采用的运输工具,混凝土可集中于一个场地拌制,也可以在沿线选择几个场地,随改造工程进展情况迁移,拌和场地的选择首先要考虑使运送混合料的运距最短;同时拌和场还要接近水源和电源。此外,拌和场应有足够的面积,以供堆放砂石材料和建水泥库房。根据技术设计要求与当地材料供应情况,做好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试验,进行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拌和设备按拌和过程的生产方式可以分为间歇式搅拌楼和连续式搅拌楼。间歇楼是每锅单独称料的,因此,搅拌精确度高于连续搅拌楼,弃料少,宜优先选配间歇搅拌楼。实践证明,也可使用连续式搅拌楼,它亦能够达到滑模摊铺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要求。连续搅拌楼应配备两个搅拌锅或一个长度足以搅拌均匀的搅拌锅,并应在搅拌锅上配备电视监控设备。前者是为了保证拌合物匀质性和熟化程度,后者是为了保障安全。

2.3施工细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填缝料的填补:填缝料常因高温被挤出而失落,日久老化而失去弹性。因此,一般在冬季缝隙增宽时增补或更新填缝料,使缝隙填料保持饱满不渗水,避免杂物等不可压缩的材料混入。

1)裂缝的修补。对较小裂缝,应及时将裂缝内的尘土清除干净,再灌填沥青砂封缝;或用环氧树脂胶结。对严重的裂缝,宜先将松动部分凿掉并清除干净后,在干燥情况下,用液体沥青涂刷缝壁,再填入沥青砂捣实、烫平,并以细砂覆盖。裂缝的修补工作宜在秋末冬初缝隙较宽时进行。

2)麻孔、剥落、局部磨损和坑洞的修补。先将尘土碎屑清除干净,再用水泥砂浆或硫磺水泥填补。硫磺水泥强度高,能与多种材料粘结,快硬、不需养生,并有耐酸抗渗作用。有时也可用掺有浓度聚乙酸乙烯乳液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或先涂敷环氧树脂或水泥浆,然后用掺有早强剂的混凝土填补。大面积磨耗的处理:当磨损、剥落面积较大时,可用坚硬石料进行双层沥青表面处治。粘层油应用较稠的沥青,用量应稍多,以免剥落。对已磨光的路面,国外常铺上防滑沥青砂封层,或者用割槽机将路面割出小横槽,以恢复抗滑力。

3)断裂的修理。根据断裂位置把混凝土板凿成长方形槽,刷洗干净后,用水泥砂浆涂抹槽壁和底面,然后以混凝土填补。较彻底的办法是将凹槽壁凿至贯通整个板厚,并在凹槽边缘板厚中央打孔插入钢筋,钢筋一半伸出洞外,用最大粒径为10mm 的细石混凝土填孔并捣实。待细石混凝土硬结后,再将凹槽边壁润湿,涂刷水泥浆一道,然后将与原来相同的混凝土浇入槽中夯捣密实。

4)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加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之后,行车轴载和轴次大大增加,可能会出现某些损坏,从而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需要加强。为了使混凝土路面加厚设计符合实际,既能适应结构强度要求,又不造成浪费,对旧混凝土路面强度特性和力学参数应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定,以便获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有关力学参数,包括基础回弹模量、混凝土面板的抗折强度和抗折弹性模量。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模量的评定简称为强度评定。

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其使用性能会因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不断作用而逐渐变坏。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将增加车辆的运行费用,包括泛油、轮胎和保修材料的消耗及行程时间等费用。因而,在路面使用期内,还需继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以养护或改建,使之保持一定的使用性能。以上论文粗浅的分析了水泥路面改造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梁晓晔.水泥路面断析现象浅析[J].山西建筑,2004,08:119-120.

[2]宁春丽.县乡公路水泥路面改造施工质量控制[J].科学之友,2010,23:43-44.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第7篇

1.1 沥青混凝土拌合场质量控制

1.1.1 选拌制设备,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按生产能力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

大型的生产率为400T/H以上, 都属于固定式, 适用于集中工程及城市道路工程;中型的生产率为30-350T/H, 可以是固定式或半固定式。小刑的生产率为30T/H以下, 多为移动式, 适用于工程量小的公路施工或一般养路作业。以拌和机为中心的沥青拌合厂, 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性能和生产能力是一个主要方面, 保证拌和楼的生产能力与工程规模相互匹配, 拌和楼必须具备全过程自动控制, 能够分析数据、核定生产量, 能够进行拌和质量分析, 最好具备匹配的二级除尘装置。选好了拌和机, 再优选沥青加热设备、矿粉的外加剂添加设备及装载机等附属设备, 从它们的性能和供需能力上确保与拌和机配套, 以满足拌和机生产要求为准。

1.1.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用集料和沥青面层用集料质量控制与管理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用集料和沥青面层用集料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沥青路面使用性能, 因此选择和优化好集料料源、生产规模 (产量) 、吸尘设施、场地建设 (细集料防雨设施) 等要求外, 重点从集料的粘附性、冻融劈裂试验和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砂当量、针片状含量和磨光值对集料进行优化, 为沥青路面施工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保障。

1.1.3 水泥结合料质量控制

水泥对水泥混合料强度的影响非常显著, 控制好水泥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能够严格进行施工检验, 没有发现厂源不稳定的现象。水泥的强度、初凝、终凝、氧化镁和三氧化硫等技术指标基本符合相关规范和招标文件要求。

1.1.4 拌制工艺上着手保证成品质量, 在

生产中, 做好生产配合比的设计, 保证目标配合比在拌和中得以实现是关键

要保证冷热料供料平衡, 拌和楼不待料、溢料少, 就要处理好冷料转速与流量关系、筛网孔径选择、热料仓供料比例的确定等方面。先从热料仓供料抓起, 采取措施保证各仓均衡储料;保证原料稳定的组成和供料比例。接着抓温度及拌和时间的控制, 保证沥青、集料及混合料拌和、储存、出场温度, 严格控制每一盘的干、湿拌和总时间。

1.2 沥青混凝土前场施工工艺控制 (现场铺筑的控制)

1.2.1 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进场施工前, 先进行上一道工序的验收, 进行高程测量、沉降稳定检验等检查验收工作, 检查下封层的完整性, 清理基层表面污染、杂物, 进行水冲洗。这里必须强调的是, 在水冲洗的时间安排上要尽量提前, 确保施工时基层干燥。

1.2.2 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车辆的安排上必须满足运力要求, 车辆载重量应大于15t, 运料前打扫干净车槽, 并涂1:3油水混合液, 车槽侧面打温度检查孔, 备覆盖成品混合料的油毡布。在混合料装车时指挥驾驶人员前后移动车辆, 分三堆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时, 运输车辆要在离摊铺机30cm处停车, 停车时不能撞击摊铺机。

1.2.3 摊铺时的质量控制

先从摊铺机性能抓起, 全套摊铺设备尽量用相同品牌, 型号尽量相同, 新旧差别要小, 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懂得摊铺机的主要构造并能作相应的调整。在供料系统上, 受料斗空板不能每一车料收一次, 要利用刮板输送器和料斗阀门控制好进入摊铺室的供料量, 布料高度一般占2/3, 并确保沿螺旋全长布料一致。要选择合适的料斗阀门开度, 使其与供料速度恰当配合, 进而达到刮板输料器连续、均匀地供料。在预压整平系统上, 如振捣梁预先捣实、熨平装置整面熨平, 则密实度低;如振捣熨平装置同时进行振实整面熨平, 则密实度也低;要利用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调平路拱;要及时调整熨平板和拱度等结构参数, 确定松铺系数, 调整布料器高度、夯锤频率及供料系统。在摊铺速度的选定上一般不得小于1.5m/分, 以保证碾压温度不致降至低于完成碾压充分的时间 (即在80℃以前的时间) , 但是如摊铺速度过快, 则混合料疏度不均、预压密度不一、表面出现拉沟, 直接造成预压效果差 (小于80%) , 所以上面层最好<3m/min、中下≤4m/min。在摊铺时恒定连续好, 不能时停时开, 防止混合料冷凝及产生台阶状不平。最后一道工序是碾压, 常用的压实机械有静压、轮胎、振动三种。碾压则分三种, 分别为初压、复压和终压, 初压要求整平、稳定;复压要求密实、稳定、成型;终压则要求消除轮迹。初压、用双驱双钢轮7-10t静压;复压要求提高密实度并揉压以减少表面细裂纹和孔隙, 根据其具体要求一般采用11~13t振动和20~25t轮胎, 根据相关报告, 25t轮胎施工能达到密实度95%, 振动设备施工则能达到96~98%;终压采用宽幅钢轮2~2.2m、重16t的碾压设备。碾压要掌握好碾压时间, 碾压有效时间是从开始摊铺到温度下降到80℃之间的时间, 混合料开始摊铺后温度下降最快, 大约每分钟4~5度, 所以在摊铺开始后要紧跟摊铺机作业, 争取有足够的压实时间。

1.2.4 施工中, 往轮碾上喷洒水的时侯,

要注意控制喷洒量, 以防降低混合料温度, 要采用雾状喷洒器。在混合料接缝处或冷热搭接处, 要采用横缝横压。

1.3 施工后质量检测方法

1.3.1 工程质量检测程序及组织

施工过程中,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自检并通知建设单位 (或工程监理单位) 进行验收, 并形成验收文件;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 应在施工单位自行验收合格后, 通知建设单位 (或工程监理单位) 验收, 重要的分部分项应请设计单位参加验收;单位工程完工后, 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检查、评定, 符合验收标准后, 向建设单位提交验收申请。

1.3.2 建设工程施工盾量检查评定验收的墓本内容

分部分项工程内容的抽样检查;施工质量保证资料的检查, 包括施工全过程的技术质量管理资料, 其中又以原材料、施工检测、测量复核及功能性试验资料为重点检查内容;工程外观质量的检查, 特别注意, 当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 应按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处理后更霭按程序严格验收。

4 裂缝的处理

4.1 裂缝的防治也应分类对严重的裂

缝、龟裂由于路面基层温缩, 干缩引起的缝宽在3mm以上应剔除缝内尘土或杂物及松动的缝隙边缘, 或沿裂缝开槽后用压缩空气吹净, 采用砂粒或细砂加氯丁橡胶粉热拌沥青 (进口沥青) 混合料填充, 捣实并用烧热铁铲对缝面铲平, 随即撒砂, 扫匀, 也可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封。

4.2 因土基、路面基层的病害或强度不

足引的裂缝类破损首先应处理土基或基层, 然后再复路面。因压实度不足出现的裂缝在3mm以下路面未出现沉陷且稳定的采用封层喷布进口沥青0.8-kg/m2, 撒3-5mm石屑或粗砂, 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实。低温潮湿季节可采用乳化沥青封层修理。

4.3 对轻微裂缝或反射裂缝, 在高温季

节可采用喷洒沥青撒料压人法修理, 或进行小面积封层, 在低温潮湿季节可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封层或采用相应的级配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由于路面裂缝的形成, 不规则, 分布不匀处治后给路面的美观带来影响。裂缝、网裂的处理最容易改变原有路面的摩擦系数, 在阴雨天气对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因素。我们路面养护工作, 只要天天月月年年, 处理裂缝, 不让裂缝出现不让水流人路面, 就能有预防性的减少路面的其它病害出现, 才能降低养护成本, 提高路好率。真正把“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路面养护方针落到实处。

摘要:近年来随着沥青路面的增多, 质量的控制引起了重视, 我们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 从选材到工艺控制、现场施工和施工后控制都加以严格的控制。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第8篇

一、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沥青路面施工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受环境影响较大等特点, 因此无论是在前期的设计规划还是在后期的施工中都需要明确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求。通过强化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施工技术控制, 可以进一步明确人工、材料、设备的管理职责, 能够将公路施工、原材料采购、设备使用管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效地保证了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 达到对施工时间缩短和施工效率增加等目标。同时沥青路面中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施工技术控制产生的经济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是因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施工技术在提升公路工程设计规划质量以及施工精度的前提下, 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周期, 提升施工效率, 提高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的经济效益, 降低其他无关因素对于施工的影响, 因此科学有效地开展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施工技术控制, 对于沥青路面施工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

1. 沥青混合料的成分及配比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成分决定着沥青料的综合性能, 对于不同最大粒径混合料的级配关系直接影响到沥青料性能相差甚远。华南理工大学公路工程试验室使用结合料为PG60/70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试验, 通过采用肯塔堡飞散试验和沥青析漏试验来确定最佳的沥青配比。实验表明OGFC-10、OGFC-14、OGFC-20相应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理想沥青配比分别为4.9%、4.8%、5.1%、6.2%、5.1%、5.0%。同时沥青料中成分的颗粒细度也对于渗透性有着较大影响, 因为沥青料中成分的颗粒细度不同, 沥青料的空隙大小、空隙的形状以及孔径比。因此当沥青料中成分的颗粒细度越高, 沥青料成分分布越不均匀的时候, 那么水在沥青料中的渗透性能越差。

2. 异物的堵塞

沥青路面由于空隙较大, 就使得空隙容易被灰尘、砂石及轮胎磨耗物等物质堵塞空隙, 使得其耐久性远低于密实混凝土。加强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 在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后才能予以验收。合理控制沥青砼路面不同层级之间的施工缝隙的大小以及基层砼浇筑过程, 对于可能造成沥青砼路面应力发生急剧变化的因素进行控制, 避免出现因为摊铺以及碾压过程中因为沥青料不均匀带来的粗糙度影响。

3. 缺乏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

当前我国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尚处于质量检验阶段, 相关的检测标准多数是针对施工之后的质量检测, 在施工质量前期以及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 无法实时反馈施工质量信息, 在质量控制上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较难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进行动态控制及纠偏。在施工中, 不同的材料选择、混合料级配、摊铺温度、压实度都会产生不同的施工效果, 如果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对于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那么还势必会造成路面施工质量降低。从当前出现的沥青路面损坏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沥青路面在材料选择、施工设备等方面都达到较优, 但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缺乏科学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4. 缺乏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监督

当前我国沥青路面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寿命, 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监督。具体表现为:一是沥青路面施工企业缺乏有效的分工, 没有形成较强的质量管理意识, 未能够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二是相关政府部门对于沥青路面体系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不够, 在沥青路面体系施工前期的企业资质考核、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以及施工后期的验收等均为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执行。因此为了提升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就必须加强沥青路面体系施工质量管理。

5. 组织结构不完善, 组织分工不明确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 委托方、建设方、监理方以及设计方要加强沟通合作, 在施工整个过程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沥青施工中组织结构不完善, 组织分工不明确等现象依然存在。各方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在管理上也是各行其是, 设计方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就开始设计, 或者是采用类似的设计方案, 建设方私自变动方案, 施工偷工减料, 监理方没有尽到自己的监理职责等等, 此类现象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屡见不鲜。

三、促进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实施的策略

1. 加强对沥青混合料的配置与使用

沥青混合料的成分决定着大孔隙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因此对于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质量及矿料级配应该按照相关标准, 从而使得沥青混合料能够满足实际施工需要。对于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宜采用破碎砾石、矿渣等原料,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 而且原料的供应商必须是有正规生产资格的采石场以及矿企;对于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可采用自然沙砾、人工砂及石块粉末, 这样就可以提高细集料与沥青能够较好地粘结在一起;可以采用矿粉、水泥、石灰粉等粉末状物质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填充料, 既实现了废物利用, 也提高了沥青混合料配比质量, 这样一来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2. 及时清理, 减少异物的堵塞

在进行路面清理的时候, 要将施工模具内的垃圾杂物清扫干净, 同时保证整个模具处于湿润状态。其次在沥青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为了避免沥青因为提前失水而发生皲裂, 应该在沥青混凝土浇筑后的6小时内及时进行浇水, 进行水基养护。同时为了保证在施工后沥青混凝土路面能时刻保持湿润的状态, 就需要采取专门的洒水设备进行洒水作业, 为了保证洒水作业的有效性, 要求洒水作业每天都要进行, 并且根据环境进行调整, 对于温度较高的天气要增加洒水次数。而如果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洒水作业, 尽管此环境下混凝土的水分逸散速度较慢, 但是也应该及时观察, 发现有失水干燥迹象应该立即进行加水。

3. 建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应该从“人”、“机械设备”、“材料”、“方法”控制方面建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人”的因素是影响施工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施工质量控制中应该强化竞争机制、奖惩机制建设, 全面发掘出“人”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机械设备对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影响是间接的, 因此在前期的规划设计以及方案制定中, 在工程资金允许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自动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实用可靠、易操作的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中, 技术人员应该定期对于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以及维护保养, 从而保证机械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材料是公路工程建设的基础, 如果材料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那么公路工程建设就会存在较大质量问题, 相关建设标准可能就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在材料的质量控制方面, 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对于材料进行试验, 对于试验合格的产品才能够被使用;工程施工的“方法”涉及到工程施工中的全部环节, 包括技术方案以及施工管理等。在施工方案的制定中应该充分协调各专业、各施工流程之间的关系, 在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做到施工方案简单易行、成本最低。

4. 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监督

沥青路面施工整体要求较高, 为了达到相关的施工标准应该加强对于施工过程的记录, 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施工技术难点都应该进行详细的记录, 并且上报给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 从而实现对施工进度、质量的有效控制。对当前的施工进度与预期施工进度之间的差距进行描述, 从而确定下一步的施工计划, 以保证施工进度能够按期完成。同时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只能够提升施工方案存在的问题, 而不能够未经主管人员批准擅自修改设计方案, 需要对方案进行修正的时候应该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共同进行讨论, 直到拿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以及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而技术人员要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上报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在施工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 如方案变更、施工暂停等与施工紧密相连的因素要进行跟进处理。

5. 完善组织结构, 明确组织分工

对于沥青路面施工来说, 通过完善组织结构可以细分各负责人的工作职责, 从而将整个项目进行细分, 并且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保证主管人员都有自己清楚的的工作范围, 从而避免因为工作责任交叉带来的“扯皮”、“推卸责任”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根据不同子项目的特点以及类型, 对于项目的重难点、薄弱环节进行有力的监控, 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同时在施工中, 对于施工有影响的时间都要求进行记录, 并且进行存档、备案。在施工中将技术资料、施工材料、施工方案等均纳入到统一的质量控制体系之下, 落实责任人负责机制, 从而实现对整体工程的有效监管。

四、结语

SMA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第9篇

现以某旧路改造工程为例, 2008年某旧路改造工程, 在加铺层的上层采用4cm改性沥青SMA-16型路面结构, 路面施工于2008年10月结束。自交付运行状况良好。

1 SMA的施工控制

1.1 施工前准备工作

SMA施工前除按普通沥青混合料进行常规检查外, 还应检查以下几个方面:1.1.1木质纤维必须在室内架空堆放, 严格防潮, 保持干燥。1.1.2对于现场加工SBS改性沥青的工程, 改性剂SBS的存放时间不宜太长, 以防止老化。1.1.3对木质纤维添加设备进行计量标定, 木质纤维添加设备不得受潮。1.1.4改性沥青运输温度不低于150摄氏度, 保温贮存温度不低于140摄氏度, 不得长时间存放, 对现场加工的改性沥青必须不间断地搅拌, 以防改性剂离析。1.1.5制作好的改性沥青的温度应该满足沥青泵疏松及喷嘴喷出的要求, 在满足施工的前提下, 沥青的加热温度不应太高, 一般控制在170℃~180℃之间。

1.2 SMA的制拌

生产SMA采用的间歇式沥青拌和机额定生产能力为200t/h, 实际生产能力为133t~155t/h。在采用间歇式沥青拌和机时, SMA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生产的主要区别是:1.2.1木质纤维的分散拌匀非常重要, 干拌时间延长5s~15s, 加入沥青后的拌合时间延长5s~10s, 总生产时间延长15s~25s。1.2.2由于沥青可能离析, SMA不应在贮料仓储备时间过长, 贮料仓里SMA的数量不宜过多。1.2.3采用人工添加木质素纤维易产生由于人为因素而少加或多加的现象, 从而影响到SMA的使用品质;采用机械添加木质素纤维应防止疏松管道堵塞。1.2.4由于SMA使用了SBS改性沥青, 拌合温度比拌普通沥青混合料提高了10~20℃。沥青加热温度掌握在170-180℃;矿料加热温度为185~195℃;矿粉和纤维不加热;混合料出料温度控制在170~180℃ (实际施工时的温度范围) , 当混合料超过195℃时, 予以放弃。实践证明, 这样的温度施工没有困难。

1.3 SMA的摊铺和碾压成型

SMA的摊铺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同。由于使用了SBS改性沥青及纤维稳定剂, 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宜为160~180℃, 温度低于140摄氏度的混合料禁止使用。当路表温度低于15摄氏度时, 不宜摊铺改性沥青SMA;SMA的摊铺厚度应根据试验路的数据来确定 (SMA的松铺系数通常在1.15~1.20之间) 。

SMA的碾压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碾压温度越高越好, 摊铺后应立即压实, 不得等候。压路机应以2km~4km/h的速度进行均匀的碾压, 碾压按初压 (1遍) 、复压 (2遍) 、终压 (1遍) 三阶段进行, 终压温度一般控制在110~130℃ (实际施工时的范围) , 终压时不得振动。在碾压过程中, 可以发现混合料能在高温状态下用振动压路机碾压而不产生推拥, 碾压成型后表面有足够的构造深度又基本上不透水 (经测定, SMA路面构造深度在0.9~1.25之间) 。SMA的碾压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碾压相比, 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3.1为了防止混合料粘轮, 可在钢轮表面均匀洒水使其保持潮湿, 水中掺少量的清洗剂或其他适当的材料。但要防止过量洒水引起混合料温度的骤降。1.3.2压路机碾压时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4轮宽, 碾压工作面长度30m~50m。1.3.3SMA面层一旦达到足够的密度后, 碾压即应停止, 过度碾压可能导致沥青马蹄脂结合料挤压到路表面, 影响构造深度。工作中应密切注意路表情况, 防止过度碾压。1.3.4由于SMA混合料使用了SBS改性沥青且沥青含量高, 因而粘度大, 不得使用轮胎式压路机碾压, 以防止粘轮及轮胎揉搓造成沥青马蹄脂挤到表面而达不到压缩效果。

1.4 SMA混合料沥青含量的控制

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难点在于保证其坚硬的矿物骨架和合适的沥青用量。沥青用量过多, 将造成粗骨料之间的分离, 易产生油斑;沥青用量过少, 混合料将难以压实, 空隙率过高, 骨料之间的沥青膜过薄, 从而影响其耐久性。因此,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每天SMA混合料的沥青用量, 每天分上、下午在后场各取一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 及时了解以混合料拌合均匀、纤维均匀分布在混合料后、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 拌合时间视实际情况可相应增减。

1.5 油斑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在SMA路面摊铺、碾压成型过程中, 路面可能会出现油斑。产生油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5.1运输距离较远, SMA混合料中骨料与沥青产生离析;1.5.2SMA混合料温度不高, 改性沥青发生老化;1.5.3纤维掺加剂拌合不均匀;1.5.4拌合时间太短, SMA混合料拌合不够充分;1.5.5用油量过高;1.5.6压路机碾压遍数过多, 使路面超压;1.5.7拌和料 (特别是纤维掺加剂) 及路表含有一定的水分;1.5.8摊铺机等料时间过长及运料车积压过多, 发生沥青析漏。

摊铺中出现的油斑应及时铲除并用热疗填补, 碾压中出现的油斑, 应及时在油斑区域撒机制砂。当摊铺时遇雨或下层潮湿时, 严禁进行摊铺工作。

2 SMA的施工现场控制

2.1 重视施工前期的监控

质检人员应提出看法和意见, 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前期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控。现场指出问题并协助施工负责人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2 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

质检除把握好各工序的质量验收, 还对施工过程中较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向施工负责人建议, 尽可能地将隐藏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事故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使施工单位不返工或尽量少返工。注意预防的问题, 及时指出施工中的不足, 使施工负责人施工中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有明确的认识, 为确保施工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及时检测, 把握工程质量

为了确保SMA沥青罩面的施工质量,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现场试验室的条件, 对沥青路面平整度、密实度、厚度、弯沉、摩擦系数、构造深度、油石比等进行检测, 做到当天施工当天进行钻芯取样, 第二天出报告, 对前一天的施工质量进行评定, 指导第二天的施工, 如发现钻芯取样后测定的密实度效果没有预期的理想, 第二天及时调碾压顺序及遍数, 使密实度达到满意的效果。

2.4 施工现场实行跟踪监控

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巡视, 跟踪检测, 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有极个别的地段混合料摊铺后没有及时碾压, 经现场质检人员及时干预后问题才得以解决, 避免了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质检人员应经常对后场堆料进行巡视, 要求承包商将各种材料分别堆放在整齐, 对细集料做好防雨工作, 一旦发现细集料受潮, 及要求施工负责人进行处理。质检人员一般开拌后就在拌和操作间现场观察拌和情况, 逐盘打印各个热料仓的材料质量、矿料质量及一盘混合料的总质量, 及时计算出矿料级配, 与标准配合比进行对照。控制拌和时间, 检查出料温度,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例如, 由于拌和机只有四种拌和进料仓, 且仓门开启快、关闭慢, 这样造成用量少的细集料偏多, 拌和料配合比不能满足要求, 通过及时调整冷料仓进行比例, 保证了配合比的设计要求。

通过现场巡视, 对发现运输车辆有剩余废料及油水混合物过多的情况, 及时阻止运料车运入施工现场, 并予以清除。检查出厂混合料的温度, 对不满足温度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坚决予以废料, 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摘要:SMA路面施工温度控制对于公路改性沥青路面, 施工温度应提高多少, 要视改性剂的品种和剂量而定。以某旧路改造为例, 分析并提出了SMA沥青混合料在拌和、摊铺及碾压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SMA施工质量,路面平整度,木质素纤维,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豆仁国.浅谈SMA-13的设计[J].安徽建筑;2005 (3)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探析 第10篇

1 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还不完善, 逐渐影响到公路的正常使用。在所有路面建设中, 因为沥青具有的平整度高、无接缝、施工工期短以及行车舒适度好等特点并广泛应用于路面施工, 但是由于我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良莠不齐, 导致路面施工质量不理想, 使得路面出现早期损坏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1]。造成路面出现早期损坏以及使用寿命降低等现象的原因很多, 如自然环境、行车荷载量增加等。但是, 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因为路面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序和工艺管理不严格, 施工管理控制不规范, 路面施工质量低下。另外, 现在我国存在很多“面子工程”, 即某些官员只是为获取政绩而修建的公路, 对施工质量要求低下, 使得施工过程中存在违反施工规律、违背施工规范等现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监管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工序缺乏监管力度, 造成路面施工质量低下。再加上我国公路施工质量检测系统相对缺失,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给予调整和修正。因此, 想要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提升路面施工寿命, 保证路面行车舒适度, 就需要加强对其施工质量的管理。

2 明确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 想要控制好施工质量, 首先就应该确定其施工质量评价指标。质量评价指标作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逐渐受到公路建设各参建方的重视, 已经被应用到实际施工作业中。评价指标按照施工时间可以分为施工前、中、后三个阶段, 即前期材料与设备的检查、中期质量管理以及竣工期的验收和质量检查。

2.1 施工原材料特性指标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与原材料质量有关, 加强对施工原材料的管理控制, 是保证路面施工质量的前提。沥青路面施工原材料主要包括沥青、填料、集料以及外加剂等[2]。

1) 沥青胶结料。对于沥青材料质量特异性指标QMC各不相同, 主要是因为材料分析体系不同, 沥青体系可以分为针入度分级、性能分级以及粘度分级。我国在沥青路面施工时评价沥青胶结料质量如何的依据主要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评价内容主要为针入度、延度以及软化点等。

2) 集料与其他材料。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MQC为密度、砂当量、棱角性;粗集料MQC为磨光值 (表层) 、压碎值、密度以及软石含量等。在我国性能指标中对集料等质量特性指标进行了规定, 如表1所示。

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 沥青路面混合料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根据我国现行规范中规定, 我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可以分为生产质量控制和铺筑质量控制两个部分, 其中生产质量控制主要是在沥青混合料拌合时期, 此阶段主要是对施工温度、混合料级配以及沥青含量等进行控制, 明确其体积参数和性能指标。另外, 取样阶段应该是在材料运输车以及拌合厂进行。铺筑质量控制是在运输、摊铺以及压实过程中, 主要针对施工温度、渗水系数、沥青层压实度以及平整度等进行管理。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取样时大部分选择在运输或者搅拌过程中, 在铺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摊铺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以及温度变化, 影响施工质量。

2) 沥青路面混合料离析程度过程控制。对于沥青路面混合料的离析过程, 根据集料不同可以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两个离析过程, 其中粗集料离析又可根据离析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离析。在对公路路面施工质量进行评定时可以选择用密度差、孔隙率差 (密实度差) 、结构深度、级配偏差值以及沥青用量偏差值等指标等方式来进行, 其中孔隙率测定中标准密度应该选择用最大理论密度。另外, 沥青混合料级配偏差值与沥青用量的检验应在初压前摊铺机后进行取样;构造深度比需要在碾压后对沥青表层进行测试。

2.3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验收评定

1) 施工质量交工检查。沥青路面施工中, 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为依据, 在施工完毕后要求选择路段来进行自检, 包括路面压实度、渗水系数以及弯沉值等。其中, 要求路段长度为1 km~3 km, 以此为检定距离来进行全线自检。要求在对沥青路面各项进行自检时, 对压实度、弯沉值、厚度等主要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 根据结果来确定路面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 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评定必须要在自检以及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为充分体现出沥青混合物料对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 可以在验收评定时增加质量特性指标, 例如沥青含量、孔隙率、平整度、压实度以及构造深度 (仅上面层) 等, 更全面的来检验路面施工质量是否合格[3]。

3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实施策略分析

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施工原材料, 加强对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 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管理, 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对沥青混合料的控制管理, 并且要结合施工环境、设备等其他因素, 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 做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3.1 沥青原材料质量控制

对沥青质量的控制首先应该加强对招标的管理工作, 即在进行项目招标时, 应将沥青产品技术性能放在第一位, 而不是单纯的以价格论好坏, 避免竞标者为中标恶意降低标价, 在中标后提供材料以次充好, 从中谋取利益。其次, 加强进货管理, 部分供应商在中标以后对材料的供应不能严格按照签订的合同内容来执行, 所提供的材料性能很有可能不达标。针对这一点, 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供应商所提供材料的检测, 如基质沥青、改性沥青等由工厂加工材料必须要按照合同要求对各种检查文件和报告进行核定, 如果资料不全或者检测结果不合格者拒绝接收。另外对于到达现场的资料, 一律需要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来对其进行检查, 如果检测结果出现分歧, 则将结果反馈给业主, 并寻找双方认同的检测机构重新进行检测。最后, 加强材料的日常管理, 对进场的合格沥青材料, 需要进行妥善保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随时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并且可以留样以备复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差别较大的情况时, 可随时进行抽样检查。另外, 监理单位可以会同施工单位对沥青材料进行监督检查, 并与业主、中心实验室以及专家组等形成一个整体, 加强对材料的管理。

3.2 沥青混合料质量管理

对于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管理可以分为拌合、运输、摊铺以及碾压四个过程的管理。

1) 拌合过程质量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需要根据施工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 目前拌合系统主要包括冷矿料配料系统、烘干加热系统、热矿料的筛分、储存、计量系统、矿粉攻击与计量系统以及沥青攻击与称量系统, 拌合系统的选择应该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基础。

2) 运输过程质量控制。首先, 运输车在装料时要通过多次移位, 并要分多次来进行装料, 避免出现离析情况。同时还应选择用帆布来对其进行覆盖, 如果外界环境过低则需添加棉被来进行保温。其次, 在进行摊铺施工时, 要求运输车在摊铺机右前方直线位置保持10 cm~30 cm距离, 在施工正式开始时方可移动, 尽量保证两车平移使其距离不要过大亦不可相撞。然后, 为避免混合料粘结于运输车车厢, 需要在车厢侧板和底板涂抹隔离层, 但是底板不能留有余液。在混合料到达施工现场时, 要检查混合料温度, 如果温度过高、过低或者是雨淋等都应放弃使用。最后, 在进行卸料时必须要完全卸干净, 对残留的物料要及时进行清除, 避免硬结。

3) 摊铺过程质量控制。摊铺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摊铺机的选择、摊铺机参数设定、摊铺均匀性以及接缝处理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摊铺机的性能越来越广泛。在摊铺过程中可以选择高性能摊铺机, 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匹配物料水平, 并且可以对摊铺厚度、宽度、速度进行设定, 并保证其可以进行连续稳定输料。

4) 碾压过程质量控制。沥青路面碾压效果与碾压设备的选择具有莫大的关系, 并且与摊铺层对碾压的抗阻关系也具有密切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性能更为完全的压路机被发明和应用, 如智能压路机, 其配有全球自动定位系统, 并且在碾压轮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和刚度传感器, 其可以实时监测到路面温度以及被压材料的刚度, 然后根据设定转化为密度并绘制出温度、密度彩色图谱。

4 结语

道路施工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路面施工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行车舒适度。沥青路面是现在广泛应用的路面, 想要提升其施工质量, 就需要我们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针对实际现状制定质量检测体系, 并对沥青材料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以此来不断提升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新军, 郝培文.SBS聚合物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配伍性研究[J].公路, 2010 (7) :67-68.

[2]郭大进, 沙爱民, 孙建华, 等.运用红外热像仪改善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效果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10 (5) :89-92.

[3]鹿中山, 杨树萍.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3) :11-15.

公路施工中路面垫层施工质量控制 第11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垫层;质量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问题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公路路面施工中的垫层作为一个重要的路面施工环节,对于连接路基和路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实现防水和降低路面荷载的作用,还对路基的稳定性和路面的使用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路面施工中的垫层质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垫层介绍

要想实现对路面垫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就必须要先明确相关的垫层的概念,一般来说,路面垫层指的是在路面以下的结构层,这种结构层的最大的应用优势和意义在于能够实路面下方的有效排水和水隔离,从而保证路基的质量,缓解路面压力。

在对垫层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选择碎石作为材料,还可以选择砂砾作为材料,因此根据材料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垫层分为碎石垫层和沙砾垫层两大类。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要求的不同以及公路等级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施工垫层材料,目前我国的一级以上公路主要采用的是级配碎石作为垫层材料,而二级以下的公路则采用的是沙砾材料作为垫层。

2、使用条件

虽然在公路路面工程的施工中,垫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中,还应该注意垫层的使用条件,以便更好的发挥其优势,对于一些不适用垫层的施工环节,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

2.1如果公路工程所处位置的气候特点比较湿冷或者存在冷冻季节,那么公路工程中采用垫层可以适当的减少这类天气对路基造成的危害。

2.2根据公里的路面垫层的材料性质的不同,可以将材料分为粒料和无机结合料两种,在使用不同的材料时,对于材料的密度和颗粒的大小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即如果是粒料,那么其直径应该在0.074mm以下,入股是无机材料,那么整体的材料的颗粒量则应该在五分之一以下。

根据垫层的应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垫层分为刚性和柔性两种,所谓刚性材料就是强度较大的垫层,一般来说是由混凝土材料振捣而成的,所谓柔性材料,就是一些碎石和灰土材料混合后的强度比较弱的垫层材料。

2.3在具体的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还应该根据垫层的实际使用需要,对其厚度进行调整,即要根据不同的气候情况以及强度要求适当的增减厚度。

3、材料要求

在选择路面垫层材料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的是对垫层材料的性质的控制,因为不同的垫层材料的功能和性状都是不同的,因此也就会产生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效果,对于路面和路基的保护作用也就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为了实现对合适的垫层材料的选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石材,即要对砂砾材料的清洁度和试块的颗粒大小进行严格的控制,存在过大的粉尘的碎石材料是严禁使用的。

其次,要对材料的渗透系数进行检测和评估,由于材料的渗透系数一定程度上受到材料的颗粒大小的影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完成了对颗粒直径的控制。一般来说,渗透系数较高的材料不易存水,可以实现较好的防冻效果,而渗透系数较小的材料则可以实现对裂缝的预防。

4、质量要求

要想实现对路面垫层的材料的质量控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公路的路面要承受较大的强度,所以在实际的垫层施工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抗剪强度的测试,以便能够保证车辆的运行过程中的辙槽减轻。第二,在垫层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好相关的弹性检测,以更好的分散公路使用中承受的荷载。第三,要对垫层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的排水性进行严格的控制。

5、施工要求

在施工前就要注意路基检测,高程、横度、弯沉、平整度等都是一些主要检坡测指标。然而,对于弯沉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路段,施工方必须要在施工之前对其进行处理,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路基的标高,如果它超过了设计的要求,是可以被允许的,但是必须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

对于天然的混合砂砾或未筛分碎石,可直接采用摊铺碾压的方式,而对于分级准备的材料,则应该使用拌和机拌合均匀,然后才能摊铺。当然,在把垫层进行摊铺之前,要清除路基上的杂物浮土,然后放好的桩位挂线施工,并且,路面上应当撒上一层水,用来温润路面。

对于垫层,采用机械摊铺的方式进行。在摊铺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局部离折的情况,那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采用机械摊铺,在摊铺过程中应避免离折,对于局部发生离折的部位,施工方应该通过补充拌和保证其均匀性。但是,对于离析现象严重的路面,就应当对其整个局部进行换料,从而满足施工的需要。摊铺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保证摊铺的厚度均匀,并且能够连续不断的进行摊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路面的美观,同时,路面的平整性也有了很好的保证。

通常情况下,压实是用自重10~12t的振动压路机,在在20~22t激振力下进行碾压,这样,可以使路面的路拱和初始密实度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可以想象的是,出事的压实度不均匀,必然会导致最终局部的压实度不均匀,因为,一定要保证初始的压实度在一个合格的范围内。但是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进行摊铺,应该用推土机完全排压后再对路面进行平整,然后再继续进行碾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证公路具有充足的含水量,这样才能保证亚视的效果足够好。在碾压完成之后,每段路在完成碾压后最好在上面铺一层石粉或者中砂,防止雨水侵蚀路基土方以有利于垫层成型。垫层铺筑后,应等垫层结板后再进行培路肩工作,以排除水渗透进垫层。针对路基排水沟,间距应为五到十米,以消除积水隐患。质检员进行检测的试验资料需交经监理工程师审批。

6、结语

综上所述,路面垫层施工具有严格程序和步骤,是保证公路施工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基于路面垫层不同的功能需求,选择合格且规范的材料,才能保障路面的使用寿命。弯沉不合设计要求是垫层施工中常遇到的瓶颈,根源在于材料过差,垫层过薄。解决措施即为加铺基层:首先换填弯沉过大的点,再补强一层基层。期间须注意加铺的厚度和掺和的问题,以铺筑试验路段的方法确定含灰量大小和后期养护,再辅之以交通管制,路面垫层的管理和养护情况就能予以改善,从而彻底解决公路垫层施工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润宝.论路面垫层的施工质量在道路施工中的控制[J].民营科技,2009(12)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探析 第12篇

关键词:沥青路面,公路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违反施工规律、违背施工规范、赶工期等现象,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其他监管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某些关键工序和重要控制指标监管缺位, 导致路面质量失控;同时, 施工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在机械设备上投入不足, 设备性能落后, 而且施工中还存在有意识按规范中负指标控制路面厚度等现象, 这些不良现象都将导致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和耐久性的降低。

一、产生质量通病的施工原因

1.1施工原材料的选择

沥青是现代公路建设的主要材料之一, 沥青的优点是灰尘少, 成本低, 抗压力强。选择沥青原材料时, 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地理环境情况、经济状况而决定, 否则就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1.2路面施工环节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 公路施工设备陈旧、技术低下, 操作人员不按照配合比、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碾压温度等关键工艺指标进行施工, 这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而公路路面的早期损坏, 都与人为因素有关。路面基层作为传递车辆荷载的主要承重层, 其稳定性和抗压性直接决定了公路质量。因此, 我们一定要把路面施工的质量管理作为工作重点, 预防路面出现网状开裂和下陷的问题。

1.3养护管理

路面的养护情况对路面的整体质量也有一定影响, 如果养护不及时、措施不完善, 发现问题时没有及时处理, 都会引发质量问题。

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过程监控技术的目的及意义

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可不是简单的管理就行了, 而是要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 完善施工技术, 采取施工全过程控制的方法, 运用科学的统计知识, 结合施工材料, 综合执行的一项工作。要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必须依据科学的统计手段, 建立施工信息库, 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 一旦发现问题, 便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 保证施工能顺利开展, 从而有效提高路面的施工水平。

三、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技术

3.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 要注意温度的控制以及石油和其它材料的配比, 不同的矿料、矿粉和沥青要按照相关技术规定, 严格控制配比。沥青混合料拌和的温度应保持在150℃~165℃, 混合料超过200℃的时候要放弃该材料, 而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时, 温度不得低于140℃~150℃。油石比的控制要利用电子称量器, 对各种材料进行分别称量。现代拌合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 只需要输入数据, 进行统一操作控制就可以完成。为保证沥青材料质量, 工地试验室要随时抽检油石比及矿料级配。所有已经拌合好的沥青混合料, 要保证无花白, 无结团成块, 以及严重的分离现象, 不合格的沥青混凝土料不得投入使用。

除了从技术方面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外, 拌合设备的质量也是关键。在选择拌合设备时, 要确定其拌合能力是否与公路建设的实际生产能力与生产规模相匹配, 而整个拌合过程也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测, 确保能够对拌合的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拌合设备选择完成后, 再对沥青加热设备、装载机以及矿粉的投加等设备进行优选, 根据它们的实际生产能力和供需功能进行选择, 保证其与混合料拌和机进行配套, 以便满足生产需求。

3.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沥青混合料一般是采用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 在运输前, 应先清理车箱, 在车箱底板与内壁上涂薄薄的一层油水混合液, 这样可以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箱的粘连。混合料装箱时, 要保证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 这能有效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装好料的汽车用油布覆盖, 保摊铺温度。运输的时间控制在0.5h以内。

3.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沥青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要进行摊铺, 施工中我们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首先, 摊铺机熨平板的仰角要准确, 运行的速度要稳定, 不能时快时慢, 找平装置也要正常运行。摊铺过程中, 摊铺机应以在试验阶段确定的摊铺速度振动、振捣频率稳定进行, 中途不得停顿和变更方向。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后还没有压实的情况下, 施工人员不得踩踏。如果在雨天施工, 或者施工环境温度小于10℃时, 就不得进行沥青摊铺。一旦沥青混合料遭受雨淋或由于温度较低而导致凝固, 就不得再投入使用。

摊铺质量技术控制, 首先要保证摊铺基准钢丝线放样的准确性和基准线设置的合理性, 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公路的后期施工, 在放样前, 一定要利用各种先进的、精度较高的仪器对水准点多次核实, 以预防因时间、地质条件变化而导致路面下沉后出现的高程差异, 核对准确无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施工。在放样时要注意因基准钢丝线的张拉力不够、桩距过大或放样划线不准以及摊铺机的不良振动等引起的钢丝架设高度差问题, 确保公路的平整度。支钢丝线的支柱钢筋间距不能过大, 钢丝线宜比设计高程高1~2mm, 保证钢丝线的高程准确, 以便于钢丝线用紧线器拉紧。

3.4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摊铺工艺进行的同时要做好碾压工作, 施工人员及时对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查, 并采取碾压措施, 发现路面不规则的角度时可人工进行修正, 随后进行充分均匀地压实。沥青混合料压实以试验段确定的碾压组合及程序进行, 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

由于各公路路面施工的设计厚度和各单位碾压设备不同, 碾压开始前要进行充分试验。首先在碾压前关闭振动, 后退时打开振动, 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 发现不足要及时修复;复压紧跟在初压后进行, 不能随意停止或改变方向、路线等;终压在复压之后, 通常我们采用双钢轮压路机, 碾压无明显的轮胎痕迹即为完成。

3.5接缝技术控制

接缝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 如有两台摊铺机同时施工时, 就应采取纵向热接缝, 冷接缝一般在横向接缝技术中采用。但接缝是导致路面平整度不足的原因之一, 因此应尽可能减少, 如果必须采取接缝处理, 应确保其连接紧密平顺, 每次接缝完成后要注意平整度检测, 不合格的应及时返工。

四、质量控制技术实施的基础

4.1确定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目前, 针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控制, 确定了最大理论密度测定方法和无破损检测方法, 用于控制路面的压实均匀度;也制定了现场钻孔抽样方式, 用以保证抽芯的代表性;同时应进行科学的原材料配比技术指导。工程建设过程中, 施工人员要定期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沥青抽提及集料筛分试验, 重点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及混合料级配, 并向业主提供检测报告,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 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

4.2确定工程质量管理的检测技术

采用无核密度仪、激光纹理仪等无损检测设备分别以压实度、表面构造深度变异作为离析程度的判断标准, 分析压实度与施工质量的关系, 用以判断沥青混合料离析程度。采用以压实度、构造深度与变异性为主的指标体系, 评价各路段的施工质量与控制水平。

五、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及病害的防治设计面很广、影响因素很多。但其关键因素在于项目的管理水平、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关材料的质量、设备的合理配置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等方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众多优点决定了, 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 他仍将是道路的首选结构形式, 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随着科学技术、施工工艺的发展、装备水平的提高、施工经验的积累,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会不断取得飞跃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海波, 杨文婷, 洪沛.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分析[J].森林工程.2004 (03)

[2]刘桂强.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其防治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 (03)

[3]赵保平.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4 (02)

上一篇:优化动手下一篇:主体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