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礼仪教育

2024-07-21

幼儿的礼仪教育(精选12篇)

幼儿的礼仪教育 第1篇

1. 促进幼儿的环境适应性。

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 是教人如何尊重人, 如何与他人相处。人是社会的人, 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智力开发, 而是要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 推动社会的发展, 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中生活, 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 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 才能做到自尊自爱, 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

2. 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

教育相对于学习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健康的下一代。儿童的礼仪教育, 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礼仪, 是对他人尊重并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体现。所以, 礼仪是健康人格的基石, 是个人的“品牌”, 是一张独特的“名片”。但这决不是靠说教能够做好的, 而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基础。因此, 我们要把礼仪教育作为日常教育的重点和养成教育的关键。开展幼儿礼仪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养,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3. 促进幼儿成长过程中个人素质的发展。

礼仪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优雅的穿着仪容, 优美的走姿、站姿、走姿不无渗透着美, 这种美不仅净化了社会环境, 而且也感染着幼儿个体。通过礼仪教育, 幼儿能做到知礼、达礼、崇礼、用礼, 塑造出全新的自我, 它能够充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1. 基本礼仪。

基本礼仪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礼仪, 如坐立仪态, 行走仪态, 手势以及礼貌用语等内容。这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用餐礼仪: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 (2) 仪容仪表: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卫生的习惯;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坐、站、走。 (3) 交往礼仪:在与人交往中, 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作客的礼节。

2. 公共场所礼仪。

幼儿在集体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 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 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 这是一个文明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三、幼儿礼仪教育采取的方法

1. 建立幼儿礼仪教育的环境。

(1) 幼儿园教学环境。幼儿园是幼儿教育中主要形成社会礼仪的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周围儿童的行为、班级群体的气氛、教师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发挥和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营造良好礼仪教育的环境与氛围, 定期创设礼仪环境。将幼儿礼仪教育融入到幼儿教育课程之中, 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 (2) 日常环境。日常环境包括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以及离开幼儿园的环境。这方面的礼仪教育一方面需要靠教师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礼仪培训, 一方面需要同幼儿家长良好沟通以及对家长进行一定引导。

2. 礼仪教学课程的研究。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 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 定期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并且在幼儿游戏中融入礼仪教学, 在幼儿最有兴趣的部分加入礼仪教学, 更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在礼仪教育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 让幼儿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哪些是好的礼仪行为, 帮助幼儿克服行为上的盲目性和形式上的机械模仿。

3. 礼仪教育应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幼儿因其年龄不同, 家庭环境不同, 对于礼仪教育的学习能力会有不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园礼仪教育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 切忌枯燥抽象, 形式单一。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手工制作、讨论交流、游戏体验等丰富多样的礼仪教育形式, 让幼儿感礼、知礼、践礼。并且因为不同家庭环境, 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 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 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时机, 通过移情教育、情境创设、观点采择、角色扮演等, 为幼儿提供练习和巩固礼仪行为的机会, 让幼儿学习礼仪知识, 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 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礼仪教育对于幼儿成长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不仅能够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为幼儿今后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作为一个文明古国,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 礼仪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其中一项重要衡量标准, 对人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而处于3到6岁的幼儿, 又正是模仿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幼儿的礼仪教育 第2篇

刘德梅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美誉,现代社会更离不开礼仪。因为礼仪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且礼仪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礼貌的简单层次,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所以无论是从弘扬传统还是从适应现代的角度看,礼仪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礼仪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根据新《纲要》的规定: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的。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记得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说过:“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在人生最早期,从出生到六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仅是智力,还有其它方面的心智潜能„„”在敏感期我们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就会得到与平时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蒙台梭利博士提出的: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所以,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有次去朋友家玩,吃饭的时候,和朋友觥筹交错。我一不留神,把饮料溅到蛋壳(朋友的儿子)脸上,我暗惊,这小子可要闹了,我甚至做好了尴尬的心理准备。没想到这小家伙眯着被溅到的眼睛,擦净脸面,微笑着说:“阿姨,没事的,我知道您是无意的,您和爸爸妈妈继续吃饭吧,我去用水冲冲就好了,嘿嘿。”说完,小家伙自己跑到卫生间去了。我顿时沉浸于小孩子的话语中,这样的话语和行为从一个小孩子身上体现出现出来,真让人吃惊。这时朋友笑了:“现

在的孩子啊,娇生惯养的太多了,在家被家长宠着,到了幼儿园,老师一管就又哭又闹,这样长此以往,说严重一点,孩子不就废了,以后怎么能在社会立足?”

朋友开怀的笑着,然后继续说:“在家里,我和他的妈妈言传声教,到了幼儿园老师又教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习惯的培养。咱这孩子真的是那个叫全面发展地茁壮成长了。”说完朋友又开怀的笑起来。

是的!早期,尤其是在学龄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这方面的教育,对孩子来说,真的是意义重大。我们要对孩子负责,夸大点说,也要对社会负责啊。所以呢,从小我们就教育孩子,待人处事的礼节,日常生活的常识和习惯。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一直都围绕立美课题进行“礼仪”教学。

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都要学会从孩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着手进行细节方面的潜移默化教育,比如: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卫生习惯,礼貌习惯、常规规范等等方面。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有人说: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无非就是让孩子懂礼貌,知书达理嘛。其实并不然,简单的说:礼仪就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尊老爱幼,这是礼仪;不浪费粮食,这是礼仪;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这也是礼仪;与人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理解,这还是礼仪;甚至说: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也是礼仪。所以说,培养教育孩子如何了解礼仪,学会礼仪,不能单纯的灌输某一个方面。完善的教育方法,个人以为,可以总结为一个词语:潜移默化。何为潜移默化呢?就是幼儿园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做好“礼仪”的榜样,身体力行的培养、教育孩子,让孩子从认识到熟悉,从熟悉到习惯。久而久之,“礼仪”就成为了孩子的好习惯,成为孩子们为人处事的准则。

家里有小孩子的朋友应该不难发现,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以后,经常会说,“我们XX老师说的,我们XX老师说了,”等等诸如此类。可见,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们心中的早期偶像之一。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

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所以,教师要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抓住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发挥我们老师的表率作用跟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

三、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工作应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当然,并不是凭幼儿园的一己之力就能培养出孩子的“礼仪”,这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共育。所以值得注意的一个误区:家长不能单纯的认为上几堂礼仪教育的课就能解决问题,这是硬性的教育,不能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来说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如何开展幼儿的礼仪教育 第3篇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礼仪教育

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礼仪规范。对孩子们来说,很多礼仪规范内容深奥复杂,难以理解,不容易记住,所以在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给孩子讲德育故事,跟孩子讲礼仪,并让孩子上台来表演,让孩子实际操作。事实上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没有人教,当我在讲德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当我在给孩子讲礼仪时,孩子们听得也很认真,当孩子上台表演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跟人打招呼,如何接电话等等时,孩子表演都非常棒,孩子们也学得很开心。还可以通过儿歌、歌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把道理简单化,便于幼儿理解和记住。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通过孩子与家长和老师自编及收集的过程使孩子们知道了哪些是礼仪,礼仪都有哪些行为。也了解了礼仪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快乐。如:《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到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接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请”“对不起”“别客气”等礼貌用语要常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如通过音乐游戏《坐汽车》知道要给奶奶让座。《你是我的好朋友》通过游戏使用了“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比如我在组织小班家庭礼仪活动“拜访客人”时,先以故事《小熊请客》导人,给孩子们一个大致的印象:拜访客人时要讲礼貌。我又给孩子们一个正确的示范,然后请小朋友们情境表演《拜访客人》,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情境表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来表演,而且非常认真。表演结束后,孩子们又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到底谁做得好”。

幼儿通过情境表演和行为辨析讨论后,真正明白了“该怎么做”“我这样做是对的”“他这样做是不对的需要改正”。还可以让孩子们争做“礼貌花”,对孩子们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值日生”,相应的我们可以当“小小礼貌花”,每天让孩子们轮流担任“小小礼貌花”。如早上的问早问好,要求孩子们要鞠躬问好,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觉得陌生,不好意思,几乎没有人鞠躬,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也觉得有点尴尬。怎样让孩子们体会到鞠躬的礼仪呢?于是,老师可以采取主动先向孩子鞠躬,老师是孩子的榜样,这样可以消除孩子们的羞怯情绪,而且还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孩子们再也不会不好意思了,大多数孩子也能主动地鞠躬敬礼了,有些家长也会跟着孩子向老师鞠躬。“小小礼貌花”的活动中每个孩子以身作则,主动敬礼。礼仪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二、创设室内外环境和活动区来感染幼儿讲礼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方向。在教室门口布置了一个“我是礼仪小标兵”专栏。每月的主题活动墙饰也有一个礼仪活动的内容。而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美工角、娃娃家、小超市等活动角为孩子提供了礼仪实践的机会,如:游戏操作活动中我在手工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用这些材料共同完成一幅水果的组画。孩子会主动承担,进行分配,经过讨论、商量、分工,每人操作一种材料,最后共同完成,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孩子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便养成了很好的礼仪。又如: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的一块空地上种蔬菜,既让孩子们观察认识了各种蔬菜的生长过程及特点,同时了解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许多孩子还由此改掉了不吃绿叶蔬菜的习惯。

三、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进行礼仪教育

节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融在自然、社会环境里,如果只把孩子限定在幼儿园内,他们对节日的理解会受到限制。我们在节日中带领孩子走进社会,感受节日氛围,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节日文化,通过让幼儿走进节日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并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庆祝妇女节时老师在幼儿园课堂内事先对孩子进行节日爱妈妈的教育,并教会幼儿简单的手工制作本领。从教育的手段看,我们从礼貌(招呼)、分享(礼物)、独立性(完成做花)、尊敬长辈(给妈妈送花)、行为习惯(整理废物)、大胆表演等不同层面对孩子进行培养,使每个孩子在社区家庭这个空间中,来自然地展现个性,学会用语言交往的技能,陶冶良好的情感。“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是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契机,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蚕豆,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体验了劳动带来的快乐!看着自己剥好的蚕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劳动过后的喜悦和自豪,激发了幼儿爱劳动的强烈意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了解到了五一劳动节真正的含义,感受到了劳动者的光荣!

四、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培养礼仪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做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堪称为幼儿表率,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得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家庭中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就要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练习和锻炼,例如可以主动请邻居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以礼貌相待。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就不带孩子去作客,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还可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起。让孩子做家务,可以让他学会感恩。也会让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第三个,促进孩子的人际关系。第四个,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做事的承担能力,这也是现在孩子最缺乏的,所以家长也要在生活中训练孩子做家务。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小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的进行轻松的教育,每天都顺带的进行教育,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第4篇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途径

一、礼仪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开展

( 一) 营造礼仪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第一, 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幼儿礼仪教育。通过广播站每日宣传文明礼仪的名言警句以及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 还要讲述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耳熟能详的名人故事, 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 让幼儿每天都能在文明礼仪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 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良好的道德质量。

第二, 开展文明礼仪周活动。每周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收集一些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宣传教育图片, 在室外张贴一些文明礼仪的宣传标语, 活动以 “文明礼仪大家谈”为主题, 从家长、幼儿以及教师不同的方面来畅谈对于文明礼仪的认识, 并从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等方面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 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使幼儿对文明礼仪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与行为。

第三,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心理特点以及礼仪教育的具体内容, 在园内布置一些文明礼仪相关的语言提示, 如 “老师辛苦了” “谢谢你” “不客气” “请自觉排队”“请随手关灯”等, 主要以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为主, 在宣传栏设置以感恩教育与爱心教育为主的专栏, 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 使孩子们从小懂得帮助他人以及尊重他人, 要学会感恩与知足。孩子在处处充满文明礼貌的环境氛围中成长学习, 会受到很大的启迪与熏陶, 使文明礼仪深入内心。

( 二) 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要加强对幼儿的礼仪教育, 就要使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 包括幼儿的入园、进餐、学习、睡眠、户外活动、游戏、入厕等一系列的活动。只有在幼儿日常的各项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才能使幼儿更好更快的形成良好的、持续性的行为习惯, 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 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中入手, 老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培养, 使幼儿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形象, 将礼仪教育生活化, 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 幼儿从小班便开始学习鞠躬礼, 在入园时, 幼儿要主动向老师问好并行鞠躬礼; 在进餐时, 要排队有秩序的进行, 在得到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帮助时要及时的说谢谢;在午睡时要保持安静, 午睡起床后有秩序的做礼仪操; 创造一些游戏角色, 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体验角色的情感并学会换位思考, 将做客、进餐等日常活动进行角色扮演, 使幼儿在各类不同的角色中学会不同的礼仪知识, 学会不同角色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 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礼仪习惯。通过多方面全方位地渗透礼仪教育, 使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第二, 在幼儿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除了要注重对礼仪知识的宣传教育之外, 更要注重的是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 使幼儿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习礼仪知识, 并深入的体会礼仪教育的意义。具体来说, 老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角色游戏、唱礼仪儿歌、讲礼仪故事、礼仪知识比赛等不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情景教育, 使幼儿在实践的体验中更加深刻的理解礼仪的重要性与意义。也可以开展 “感恩月”“关爱月”等主题活动, 使幼儿从中学会尊重关爱他人、感恩父母以及感恩老师等。还可以每周进行文明礼仪评比活动, 每周评比选出 “最文明宝宝” “最礼貌宝宝” “最懂事宝宝”等, 以此来激励鼓励孩子。

二、家园共育化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

要开展幼儿的礼仪教育, 不仅需要幼儿园各方面的努力, 还需要家长的配合, 在幼儿园与家庭的合力下才能达到最佳的礼仪教育效果。具体来说,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开展家园共育化的幼儿礼仪教育。首先, 定期召开家长会, 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宣传礼仪文明的重要性, 使家长形成礼仪文明教育的意识, 帮助家长树立一个正确科学的礼仪教育观, 组织家庭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会, 各个家庭间分享典型案例, 树立典型现象, 这样才能使幼儿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与进步, 促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其次, 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出游活动或者亲子活动, 在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 不仅能够使家长更加清楚的了解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细则, 也能够使家长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示范与榜样。最后, 引导家长在带领孩子参加日常各种社交活动时, 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使孩子见到长辈学会热情大方并使用礼貌文明用语, 进一步规范孩子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习惯, 促使孩子良好人格质量的形成。

三、结语

幼儿礼仪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与教训, 积极地创新与探索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促进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人格质量, 使孩子的身心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英.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10) .

[2]纪秀琴.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意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2, (01) .

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第5篇

1.1有助于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

从古至今,我国都非常注重培养人的美德,且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盛名。在我国古代典故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卧冰求鲤”、“孔融让梨”等故事中,涉及到的每个人物都具有一定的美德,或知恩图报,或孝顺谦让。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将这些典故向幼儿们进行讲述,让他们能够从故事中认识到中华民族美德,并逐渐理解礼仪的含义,这样就有助于将中华民族的美德不断的传承下去。

1.2提升幼儿的交际能力

在幼儿时期,作为交往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礼仪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只有当幼儿在懂得礼仪的基础上,其才能与长辈以及同龄人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如果一个人不懂礼仪,其给别人的印象分就会大打折扣,同时这也不利于其与他人之间进行友好的相处。古人孔子有言:“不知礼,无以立。”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为: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礼貌礼仪,则没有能够立身的地方。因此可以看出对于人来说,礼仪学习意义非凡。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行为举止,并明白正确的`礼仪表达是怎样的。只有学会尊重他人,自身才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尊重,因此教师需要在幼儿教育中,积极的促使幼儿与他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交际关系。

1.3促使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礼仪教育,还能避免现实生活中出现较多的小公主、小皇帝的现象。通过礼仪教育,幼儿就能明白如何感恩,同时促使自己的身心均能获得健康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些青少面误入歧途,均与其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具有很大的联系。并且由于年龄的增长,其自身的恶习没有获得良好的改正,从而对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礼仪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幼儿的身心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

2幼儿教育中礼仪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2.1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融入礼仪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一般涉及到很多的日常活动,且每天幼儿们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也会受到的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在幼儿教育中有效的实施礼仪教育,就必须在日常活动中融入一定的礼仪教育。幼儿园的老师首先需要培养幼儿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洗手;吃饭时不能到处张望;睡觉时间不能大声吵闹;玩具用完了需要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个人的物品用完之后需要整齐归放等。早上或者傍晚在幼儿园看到老师,需要向老师问好,如“早上好”、“晚上好”等。日常出行不让父母抱着等。通过这些小习惯的逐渐培养,幼儿就能慢慢的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2.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促使礼仪教育获得有效的实施,幼儿教师还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转变,并对礼仪教育加强宣传,同时积极的开展和组织一些内容丰富的特色教学活动,并为幼儿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礼仪的环境,这样就能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始终贯穿礼仪教育。例如,在礼仪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广播,增设一些专题内容,来达到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礼仪教育的专项活动,并利用自己的亲身行为将文明礼仪传授给幼儿们,这样一来,幼儿就能耳濡目染,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从而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2.3在幼儿的整个教育中贯穿礼仪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在开展礼仪教育时,还应注意在幼儿的整个教育活动中都贯穿礼仪教育,并且要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将礼仪教育的内容加以融入和渗透,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就能对自己的行为自觉的进行约束,同时还能将不良的行为习惯加以改正,从而学会做一个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幼儿在参加自己喜欢的教学活动,或者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也需要将其中包含的礼仪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并将礼仪教育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帮助幼儿们掌握更多的、更正确的礼仪。

2.4通过实践帮助幼儿巩固礼仪知识

在礼仪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礼仪教育除了进行礼仪知识方面的教育之外,还涉及到加强的实践性以及操作性内容。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向幼儿们讲解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们加强实践和操作,这样幼儿们才能掌握真正的礼仪知识和行为。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文明的程度也逐渐提升。而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礼仪教育的也有了更高重视。因此各个学校都需要加强学生们的礼仪教育。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礼仪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幼儿们掌握一定的礼仪知识,从而实现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琳.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傅媛蕾.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价值工程,20xx(35):176-178.

[3]高桂梅.农村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现象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xx.

[4]姬娜娜.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J].学周刊,20xx(21):102-103.

初探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 第6篇

【关键词】礼仪教育;时间观念;弥补过失

一、试着让孩子去体会感受,学会弥补过失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礼仪文化传统。当前,随着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在物质文明不断加强的同时,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孩子本性善良,但难免也会好心办坏事。扬扬是一位聪明好动的孩子平时最爱画画,可他经常爱在小朋友的手帕上、家人的衣服上、干净的墙上画画,使大家都对他有意见。而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正在损害他人的东西。于是我就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他想一想:“如果有人把你花很多时间精心搭起来的宝塔给拆散了,你会怎么想?如果有人把你心爱的书给撕破了你会有什么感觉?这也是别人心里的想法。”并且让小朋友为他出主意,一起商量应该把画画在什么地方。事后,扬扬明白了礼仪的重要。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与发展的机会必须具备和谐的与其他人一起生活的能力。而良好的礼仪教养正是形成这种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试着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与榜样相比,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地打动人的心扉”。幼儿可塑性强,且善于模仿,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讲究礼仪规范。教师要注意言传与身教的统一,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礼仪榜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礼仪教育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手工制作、讨论交流、游戏体验等丰富多样的礼仪教育形式,让幼儿感礼、知礼、践礼。

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因此,幼儿园礼仪教育重在践行。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时机,通过移情教育、情境创设、观点采择、角色扮演等,为幼儿提供练习和巩固礼仪行为的机会,让幼儿学习礼仪知识,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结合生活场景,营造一体化的礼仪教育环境为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时时处处渗透礼仪教育,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如创设礼仪文化长廊,介绍各种礼仪,创设礼仪漫画坊,让幼儿用漫画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眼中的文明行为等。

教师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多采取随机教育的方式,即当幼儿表现出不文明的行为后,教师会随时、随地开展礼仪教育,教育的即时性强,灵活性大,指向明确。但是,随机教育仅仅发生在教师可观察到的范围内,这种对特定事件的指导往往只对一部分或个别幼儿具有教育意义,无法兼顾到每个幼儿。就随机教育的具体方法而言,教师多用语言提醒,讲道理,制止幼儿的不文明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很多时候,孩子对我们教师说的话、做的事都看在眼里,他们对教师有崇拜心理,会以我们为榜样,模仿我们的举止,所以我们要当幼儿的榜样,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

三、试着让孩子去感悟情感,学会感恩感谢

写信其实是一种交流情感的最好方式,这其中获得的乐趣是现代通讯工具所不能替代的。让孩子学会写感谢信更有利于孩子用心去与他人交往。由于孩子年龄小,不会用过多的文字去书写,因此我就引导孩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真诚的表达自己的谢意。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邮局参观,邮局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且很耐心的向小朋友介绍了内部的设施及每天的工作情况。回园后,小朋友们都说邮局里的叔叔阿姨就像老师一样,觉得很喜欢他们。于是,我就启发孩子试着给他们写一封感谢信。孩子们围在一起讨论的很起劲。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先把叔叔阿姨的样子画下来,然后在下面画上一张自己的笑脸表示感谢。一封非常简单的感谢信写好了,虽然很幼稚很粗糙,但当我看到孩子们很有诚意的亲自把它交到邮局工作人员的手上时,我知道孩子们正在逐步学会感谢。我想,懂得感谢会表达自己的谢意也应该是礼仪教育的一向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要求:“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彻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寻求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将有力促进对幼儿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佩蓉.《佩蓉姐教儿童礼仪》.根基教育机构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2]黄芹.《幼儿礼仪学堂》

[3]艾伯利.《我的第一本礼仪书》.南海出版公司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幼儿礼仪教育培养的策略实践 第7篇

一、礼仪教育活动丰富化

(1) 礼仪教育展示板要光鲜亮丽。礼仪活动的展示板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彰显特色, 把礼仪活动中精彩亮丽的画面用独特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就为幼儿礼仪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 礼仪活动争取最优化。幼儿礼仪教育活动最好以节日活动等形式为载体, 让幼儿从娱乐中学会礼仪教育。不同的年级应制定各自不同的礼仪活动计划, 教师要对礼仪策划过程的细节安排有所了解, 积累相关资料, 努力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 争取每一次礼仪活动都能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所帮助。

(3) 礼仪操要分层明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设不同层次的礼仪操, 挖掘幼儿亮点, 形成独特的班级区域特色, 如小班的毛巾操;中班的苏醒操;大班的开肩操等, 这些礼仪操都各具特色, 幼儿可在特设场景和音乐下领悟礼仪的乐趣。

二、生活中的礼仪教育

(1) 晨间活动培养幼儿的礼仪习惯。学校教育中幼儿的晨间谈话活动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不仅能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能给幼儿和教师提供一个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的好机会。例如, 学校可以安排特定的老师, 在活动室门口面带微笑地拥抱每一个入园的孩子, 给幼儿带来亲切感和安全感, 这就能舒展幼儿的心灵, 让家长也更放心。

开展晨检活动, 展开讲卫生、懂礼貌等文明礼仪教育, 幼儿就会在无意之中体验到礼仪教育。在长期的活动过程中幼儿就能自觉主动地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逐步树立礼仪行为的意识。

早操也是晨间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的早操活动可以安排得个性化一些, 全面促进孩子们的发展。可根据不同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 将礼仪儿歌编排到早操中, 如:入园歌、离园歌等。

(2) 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在幼儿日常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礼仪教育, 这是幼儿获取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各科教学内容中渗透礼仪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和行为习惯, 促进幼儿全面地发展。幼儿的思维相对来说是直观的、具体形象的, 所以幼儿的礼仪知识可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玩游戏、看录像等形式获得。

(3) 家庭中孩子礼仪的培养。家庭中的幼儿礼仪教育要以父母为榜样, 树立良好的行为典范。幼儿的模仿性很强,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就是主要的模仿对象, 因此在现实家庭生活中, 家庭各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尊重, 这样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就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幼儿父母平时敬老爱幼, 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 那么幼儿就会受到这种善良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家庭的礼节和规范都不一样, 只有遵守这些规范, 才能创造出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 才能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家长应经常性地让孩子融入社会大课堂中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幼儿就能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 如, 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不乱丢垃圾等。若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能与教师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幼儿的礼仪教育将会更加容易。

总之, 幼儿的礼仪教育策略多种多样, 我们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思想作指导, 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 落实素质教育, 不能错过幼儿礼仪教育培养的关键期。但是, 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不是短期内就能形成的, 需要在不断地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养成。只有学校幼儿园和社会家庭共同对幼儿的礼仪行为进行教育, 礼仪教育才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摘要:目前在幼儿教育中, 幼儿礼仪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究竟怎样的礼仪教育才能为广大幼儿喜爱并乐于接受呢?本文针对幼儿礼仪教育策略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旨在促进幼儿发展, 并培养其良好的礼仪行为和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礼仪教育,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陈亚.幼儿园应对祖辈教养状况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7.

幼儿礼仪教育的四点思考 第8篇

一、融礼仪教育于幼儿游戏中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也是孩子的主要“工作”。通过游戏, 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 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游戏丰富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例如:爱心体验活动——大带小, 让他们学会关心小弟弟、小妹妹, 并且在关心弟、妹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约束, 懂得榜样示范, 培养他们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品质。游戏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交往的机会, 激发了小班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我们把礼仪培养与游戏活动相结合, 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 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为更好地给孩子们创造活动空间,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笔者利用区角游戏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礼仪。本班创设了“娃娃家”、“图书角”、“音乐角”、“积木角”等。孩子们在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时, 渗透待客、做客礼仪, 让幼儿懂得如何接待客人。在“图书角”玩游戏的孩子, 笔者观察到他们在阅读时会出现扔书、撕书、抢书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 笔者专门设计了“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一堂课, 让幼儿知道书是我们的好朋友, 看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和帮助, 懂得要用正确的方法看书, 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并且做到文明看书。幼儿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学得礼仪, 并且将其运用于生活。在读、听、看中学习正确的道德行为, 在学、做、改、再做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融礼仪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故事是幼儿十分喜爱的形式, 幼儿是很喜欢听故事的。我们通过讲故事和儿歌的形式来讲解礼仪知识, 逐步实现幼儿对礼仪的情感认同。我们通过书、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 认清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例如中班故事《七彩虾》:虾公公误以为彩虹是七彩虾, 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 心里很着急, 想尽办法来安慰虾公公。这个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小青鱼爱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富有同情心的品格, 给幼儿讲这种故事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家长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 激发幼儿的兴趣, 使孩子在听故事、学儿歌、欣赏图片、看动画片时受到教育, 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融礼仪教育于环境布置中

教育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内容, 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当幼儿在这些不会“说话”的校园建筑中学习、活动时, 实际也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礼仪教育。幼儿园环境应处处渗透礼仪教育的内容。幼儿园开学初就应围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这一主题来创设园内环境, 请幼儿搜集有关礼貌行为的画报、图片, 经老师整理、装饰, 张贴在教室主墙上, 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在楼梯、过道、活动室外墙等醒目处张贴文明礼仪宣传语,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布置活动室主题墙, 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绘制的“礼仪画”有趣又富有深意, 不仅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 成人也被深深吸引,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 针对孩子年龄小、容易受榜样感染的特点, 广大教师注重言传身教, 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四、融礼仪教育于实践活动中

在实践活动中, 进行幼儿礼仪教育是一个有效的过程。因为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 对于抽象的说教他们是很难接受的, 而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进行礼仪学习, 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 我们可以给幼儿创设一定的实践情境, 在实践活动中习得礼仪。

例如:教师可以经常到幼儿家中家访, 检验幼儿的待客礼仪;组织幼儿到超市购物, 到小班帮弟弟妹妹做事, 到社区捡垃圾;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评选一周小标兵等。为了巩固幼儿的行为, 每学期本班都会举行一次礼仪诗歌朗诵比赛, 参赛的幼儿必须以礼仪为题材选择参赛内容, 结合幼儿的选材内容和表现情况, 评选出最佳表现奖。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礼仪知识。此外, 每天选三位幼儿当值日生, 每桌一位小组长, 来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以及幼儿自我管理和组织的能力;开展礼仪小标兵评选活动, 每个月评选一次, 对表现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使成功的幼儿更加自信, 做得不够好的幼儿也能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进步。

关于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第9篇

由于社会现状,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过于溺爱,造成孩子独霸、专横、为我独尊……不懂得礼貌和尊重他人。多数父母和教师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轻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加之社会种种不良现象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心灵状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的确,吐一口痰,说一句脏话,仪表不整,行为不文明等在一些家长和教师眼中确实是不起眼的事,可他们未曾想过,成人对这些小事置之不理,孩子就会习以为常,集小成大,聚少成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这些不良习惯阻碍了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小就应该培养幼儿礼仪行为习惯。为此我针对我园幼儿一日生活中每一个不良行为的纠正,以及对好的行为礼仪的培养。努力探索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当中。通过幼儿礼仪、教师礼仪、幼儿园礼仪的研究。不仅研究幼儿行为,同时探讨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和家长素质的提高,以至于整个幼儿园礼仪环境的改变。把尊重概念体现在研究过程中。使大家体会到尊重与被尊重,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共同营造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打下基础。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幼儿园3-6岁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幼儿礼仪行为习惯。

(三)研究过程

1.环境氛围对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纲要》提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各班的主题墙的布置上。如小班洗手间墙上贴有“文明好宝宝”的图画,并配有小儿歌,寝室有“安静睡眠不打扰他人”的图。中班幼儿的作品有“礼貌的小白兔,热情好客的小鸡”的形象展示在活动室。大班幼儿主题墙“遵守规则”“我们一起升国旗”的图片展示,这样的环境设计使幼儿无意识中受到教育。其次,利用文字、图片等形式来提醒幼儿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最后体现在幼儿所处的人文环境上,教师时时处处为幼儿营造民主的心理环境上,利用自身的榜样与无形之中向幼儿展示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2.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教育,是幼儿礼仪教育养成的基础。《纲要》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时处处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时机。如早晨入园、晚上离园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丰富的晨间活动使幼儿学会了整理玩具和图书,与他人交往等,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就餐时间训练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游戏活动则培养了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处。

3.参与主题活动是培养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渗透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如:大班组织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参观小学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参加升起仪式。让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激发入小学的愿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公共场所礼仪、爱国礼仪。中班结合区域活动“欢迎来我家”练习使用礼貌用语、与小伙伴友好交往、与爸爸妈妈友好相处的礼仪,帮助幼儿形成了一系列的礼仪习惯,小班通过《我是好宝宝》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模仿操中通过模仿小花猫走路、洗洗小手宝宝睡觉,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排队洗手、安静睡眠,轻轻走路等,热情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礼仪。

4.家园协作是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关键。幼儿园教育如果离开家庭的教育支持与配合就会使我们幼儿园工作的效果不明显,培养的好习惯得不到巩固和加强。试想在幼儿园教师要求幼儿饭前便后洗手,而回到家后家长却没有要求,没有巩固这一习惯那只会事倍功半。因此,通过家长参与活动、宣教的多种形式与家长互相交流沟通。交流教育经验,互相协调教育方法,从而使家园教育步调一致。

(四)社会活动是幼儿礼仪行为教育养成的有利保障

《纲要》规定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联系与合作。幼儿园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我园结合实际充分开发社区资源,如带幼儿走进社区去寻找、发现文明(文明的行为、文明的标志)等走进社区主题活动。通过幼儿的眼睛看、小嘴巴说、唱,小手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我们请社区的工作人员、医生、劳模走进幼儿园,为幼儿讲述社区的故事,带幼儿进社区实践—捡垃圾、植树、帮助孤寡老人打扫等让幼儿亲自体验感受劳动的乐趣、助人的快乐,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充分挖掘典型教育事例是幼儿礼仪教育养成的提升

典型事例的宣传作用是促进每一名幼儿发展,提高教师、幼儿、家长积极性的必要手段。通过评选幼儿典型、教师典型、家长典型等。彰显教育活动的激励作用,传达正能量。并把这些典型事例的相关内容公布于幼儿园主题墙上。如:“拾金不昧好孩子”“有礼貌的好宝宝”“助人为乐小模范”“等等感染幼儿、教师、家长,激发幼儿荣誉感。通过共同努力,以营造一体化的幼儿园礼仪教育大环境。

谈谈幼儿礼仪教育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文明礼貌

礼仪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 注重仪表形象, 养成文明习惯, 掌握交往礼仪, 融洽人际关系, 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而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礼仪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3~6岁的幼儿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和关键时期, 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 必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 对培养其健全人格起到重要作用。所以, 幼儿的良好礼仪是其终身受益的品质, 重视对幼儿独立性、自制力、专注力、秩序感、合作意识等品质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我国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 有的幼儿父母也是独生子女, 所以, 礼仪教育更应该从小抓起, 不仅是幼儿老师要教, 幼儿家长也要时时刻刻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件细小的事情, 对幼儿进行随机的礼仪教育。

一、加强礼仪教育的意义

1.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的品质

如果幼儿能更早些懂得尊重他人, 理解他人,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就会更容易被别人接纳, 受大家欢迎, 就会有更多的朋友, 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其带来相应的更好的发展机会, 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2. 更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

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是幼儿学习的基本保障。如果每个幼儿有良好的礼仪教育, 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的工作或生活的时候, 就会有礼貌地先征求别人的意见。由此可见,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也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一种捷径。

3.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当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遇到烦心事时, 可以和老师或小朋友倾诉、分享, 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况, 这种良好的心理状况就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落实礼仪教育的方法

1.与家长共同合作,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在幼儿园我们应对幼儿加强礼貌用语的教育, 并且家长也应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见了熟人要主动问好, 分别时要主动说“再见”;在爸爸妈妈工作、学习和休息时尽量不要去打扰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等长辈谈话时不要去插嘴;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不经允许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字等, 这些礼貌行为是值得肯定和培养的, 在家每位家长也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最基本的礼仪教育。所谓家有家规, 在生活中, 家长应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

2.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幼儿的礼仪教育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注意时刻提醒孩子向人问好, 对于做得好的幼儿, 应该多给予表扬。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讲礼貌的习惯要靠每一位家长坚持不懈地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练习和锻炼, 例如主动请隔壁的小伙伴们来家里玩耍, 教他们彼此之间以礼相待, 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 就不带孩子去别人家作客或不让别人家的孩子到自己家里来玩, 这样会使孩子失去很多锻炼和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机会。此外, 还可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培养基本礼仪。让孩子做家务, 第一, 可以让他学会感恩;第二, 可以让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第三, 可以促进孩子的人际交往品质的培养;第四, 可以培养和提升孩子的意志力, 使其勇于对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

3. 培养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必须从家长做起

子女的礼仪行为大多数从父母与其他成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模仿而来, 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从家长做起, 父母在家里, 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父母所说的、所做的一切, 都会间接或直接影响到自己孩子的言行举止。有人说“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 孩子这一张“白纸”画得好还是坏, 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坏习惯就会慢慢地形成, 如果发现孩子不礼貌的行为, 就对孩子进行打骂, 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 相反会起到反作用。每一位孩子都有一个很强的叛逆心理过程, 家长不能用诱惑、强制的手段来要求孩子讲礼貌, 例如完成了某个礼貌行为就给一个糖吃, 没有完成礼貌行为就不给其买玩具等。这样做, 只能使孩子一时做出有礼貌的样子, 而不能持之以恒, 更不能使他们懂得礼仪、礼貌的实质。

探究幼儿礼仪教育培养的策略实践 第11篇

关键词 礼仪教育;实践培养;幼儿

1 礼仪的基本概念

1.1礼仪的概念:礼仪指的是为了可以让各种各样的人可以愉快的相处在一起,让家庭及社会生活可以正常进行,在交往的过程中就必须有一样是大家所一起共同遵守的规范或法则。简单表明礼仪就是表示礼貌所有的具体礼节,其中包括了言行、举止方面等细节内容。

使各种人相处在一起能愉快融洽,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进行,交往中必须有一种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则、规范。简单地说,礼仪就是表示礼貌的具体礼节,包括言行举止的诸方面细节。

1.2幼儿礼仪:幼儿礼仪指的就是幼儿在社会活动、家庭生活、幼儿园学习中所一定要遵守的一些较为简单的行为规范。

2 关于礼仪区域的展开过程

2.1特色区域的创造:多些鼓励每一个不同的班级,根据自身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发现亮点,开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班级。比如,有一些幼儿园会开创出以下的特色:茶文化班、插画艺术班、经典朗读班、故事班等等。这其中还包括了各类棋艺班。一些小班还会使用简单的木偶,利用木偶来创造情景剧,充分利用了孩子的爱玩天性及想像力,让幼儿接受并喜欢,以礼貌、礼仪的教育为根本和重点,让幼儿在表演的时候主动构建起良好的文明的氛围,提高了孩子的表演能力、语言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信心。

2.2过程操作的关注:一些区域性的材料不单单是给幼儿观看,更多是要培养孩子与材料的接触过程,从感知到操作,再到具体的体验和体会的过程,在每一步的操作过程中明确礼仪的重要性和所学习的目标,学习与小伙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此形成社会性的能力以及品质。

2.3分析目标的完成度:礼仪教育是要求教师同时具有两颗心:爱心、耐心。所以在区域操作的时候,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时时刻刻都关注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的礼仪目标的完成,关心幼儿及其同伴互帮互助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发现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及时用身体的动作或语言对孩子进行提示。

3 礼仪实践的培养

3.1组织礼仪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礼仪主题活动进行安排,每月不同的年龄轮组进行策划一次大型的礼仪活动,关注整个礼仪的策划过程以及细节方面的安排以及过程性的资料的收集、积累。比如:西餐礼仪学习(到西餐厅用餐);公共场所礼仪学习(到公园游玩、参观博物馆)、节日礼仪(母亲节为自己妈妈制作小礼物、送康乃馨;父亲节为爸爸画一幅画等等),还有参加一些捐款、植树等等。根据一系列的活动提升教师的组织能力以及活动的实用性。

举例说明:以下是一些反而的例子:孩子不与人打招呼;不习惯说“谢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对于这样的情况要有一定的教育方案才可教育幼儿。

(1)要让幼儿知道礼貌的重要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有不礼貌的行为出现时一般都只是批评或是训斥,而忽略了孩子可能根本都不知道什么是礼貌。教师和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在不同的场合并根据不同的对象教会孩子具体做法。比如早上时要主动向人问题;分别的时候要注意说“再见”;让别人帮助的时候要说“请”;对长辈要用敬语“您”等等;不要打断别人说话;不要乱动别人家里的东西等等。

(2)重复练习,养成习惯:好习惯的养成是要经过反复的练习的,要让幼儿在知道礼貌的前提下不断的加强。教师可以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的时候注意让他们将礼貌带入至学习中与生活中。

(3)活动案例举例。活动名称、材料:凳子变干净;干净凳子1张、脏凳子1张(两张凳子质地、颜色、大小高矮相同),水盆1只,抹布若干块。

活动目的:通過教和学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情感。丰富幼儿有关凳子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教会抹凳子的技能,培养幼儿爱护公物的礼仪。

活动过程:1)用游戏的口吻让幼儿仔细观察,两张凳子有什么不一样。2)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让脏凳子变干净?教师在肯定幼儿正确回答的基础上展示抹布,并问:“这有什么用?”教师亲自示范运用诗歌(抹凳子的面和背,横档抹一下,最后抹它的腿)讲解洗抹的方法。3)实际操作:老师的两只手能让凳子变成干净。小朋友也有两只手,也让它们变干净好吗?这里有抹布,每人一块,抹好后自己的凳子后将抹布放到水里洗一洗,让小朋友边抹边念儿歌。

3.2礼仪区域目标的透析:按照礼仪主题的内容来划分成各种各样的区域,例如:美工劳作区、科学区、生活区、语言区、益智区等等不同方面的礼仪区域,投放各种具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明确礼仪的要求以及目标,幼儿通过和材料的互动和实际操作,从游戏中得到感知的体验,在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与小伙伴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达到形成良好学习以及行为习惯的品质。

3.3礼仪网站的建设与更新: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幼儿教育也应该运用网络媒体技术,创造自己幼儿园的网站,并在课题网站寻起各种栏目,如:以年级为个体的礼仪主题生成、活动策划、礼仪操的展示、礼仪教学设计、儿歌创编、活动策划等等。每个班组的教师按照课题定时定时的完成各个表格的记录、上传,做到由繁化简、规范的成效。

4 关于礼仪环境氛围的营造

4.1动态环境:动态的环境具有一定的隐性作用。将原来的静态环境变成幼儿会积极参与至其中的动态环境,环境的建设要以教学的活动和礼仪的素质教育为根本,引导孩子产生一定的思考,促进孩子与环境产生互动。举例说明:各个班可以充分的利用班里的区域、墙体、地面,进行三位合一,立体的多面形式,从而发挥环境的重要的育人作用,努力打造出礼仪和谐文化的氛围。

4.2环境美化:环境美化可以让气氛变得活跃和浓郁起来。幼儿园应该将所创建的与礼仪的教育有机结合并与之相适应,在楼道、显眼的位置、特色的橱窗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对礼仪的知识进行宣传,多开展一些实用性的活动,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5 精彩礼仪活动的展示

5.1礼仪活动的优化:以节日为基本,礼仪为辅助,制定好每个不周年龄段的礼仪活动计划,并关注细节的安排以及资料的积累,提升幼儿教师的活动以及组织能力的实效性,培养教师与幼儿双赢的礼仪的行为习惯。让所有的礼仪课的课题丢都可以成为宣传的窗口。

5.2礼仪展出的亮化:对于礼仪所展现出的展板,是可以做好很多工作的,可以做出特色和亮点,使用竖立起的特色的展板,将礼仪活动中的精彩的点滴与内容都展现出来,为幼儿打造出一个具有良好礼仪教育氛围。

5.3突出礼仪方面的操节:通过韵律礼仪操的基础开创一系列的操节。例如:小小班的毛巾操、小班的亲子瑜伽礼仪操、中班的苏醒操、大班的开肩操等等具有特色的礼仪操。配合好道具以及特色的音乐和场景等,引导幼儿全心全意的关注礼仪的修心及健身。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礼仪教育是一项很繁琐且困难的工作,幼儿园只有根据自身的特殊,多角度、多力度的开展各种礼仪教育的活动,才能让孩子在游戏和娱乐的同时学会各种各样的礼仪,帮助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世红,辜廷玉,万中,林波,幼儿礼仪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04)

[2]周东峰,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幼儿德育工作[J],学前教育研究,1995(03)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 第12篇

大而言之,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基本的礼仪;小而言之, 在幼儿园、学校等各种公共场所, 在各种节日活动中, 以及在家庭里都有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当中, 并非人人都能自觉遵守和运用这些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规范。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 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 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礼仪素养十分必要。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 幼儿的礼仪素养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礼仪教育对于健全幼儿人格, 提高幼儿思想品质, 从小培养幼儿得体的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 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不仅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阶段, 更是塑造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使幼儿从小开始学礼、知礼、懂礼、用礼, 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 为其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幼儿园里, 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 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 幼儿是教师的影子。由于幼儿对教师具有高度崇拜的心理, 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都愿意模仿和学习。

因此, 在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之前, 幼儿教师要求孩子做到的, 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力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做幼儿的楷模。在幼儿教育工作中, 幼儿教师要爱生如子, 关心幼儿, 以理服人, 不体罚孩子;对待单位同事, 要团结谦让、互敬互帮, 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 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只要是在岗, 幼儿教师就要做到衣着整洁、精神饱满, 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 主动、有礼貌地与幼儿打招呼, 积极热情地与家长沟通。当孩子们看到老师这么有礼貌时, 他们也会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和老师、小朋友交流, 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礼仪习惯。

二、注重日常礼仪渗透, 细化礼仪内容

幼儿美好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 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幼儿教师要把礼仪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幼儿提供学习多种社会礼仪的契机, 帮助幼儿在生活中积累社会经验, 学习做人和生活。

因此, 幼儿教师在幼儿入园、进餐、如厕、游戏、午睡、户外活动、教育活动等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情境, 制订各项行为规则, 把礼仪内容细化到各环节中。如幼儿入园时, 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 与父母说再见等;进餐时, 要求幼儿做到文明用餐, 保持桌面干净, 爱惜粮食, 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餐后自觉收拾餐具, 饭后养成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如厕时, 要求幼儿互相礼让, 随手冲便池, 便后洗手并节约用水;喝水时, 自觉排队接水;午睡时, 要求幼儿安静入睡, 不要打扰其他小朋友, 上床时将鞋子、衣服摆放整齐, 起床时自觉整理床铺;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和教育活动时, 要求幼儿讲话文明, 不争抢玩具, 小朋友之间懂得谦让, 并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 形成友好的同伴关系。

三、将礼仪教育列入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之中

幼儿教育课程体系对幼儿实施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 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手段。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要从引导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入手,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学会礼仪常识, 并在活动中身体力行, 成为一个讲礼仪的小大人。

四、家园礼仪教育要相互配合、统一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 受父母的亲情关系影响, 他们往往接受来自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我国古人就提倡“教子以德”, 因此许多教育家与名人更是强调在家庭中重视礼仪教育。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 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 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为此, 我们要对家长做好思想工作, 引导家长以身示范, 做好榜样。

因此, 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 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 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各项礼仪的表现情况, 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减少和消除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表现的巨大反差, 最终达到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相一致。

五、加强幼儿礼仪实践活动

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理解能力差, 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对他们来说, 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 在说理的同时, 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让他们去做, 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去练习, 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 加深印象。如组织幼儿在幼儿园内捡垃圾、擦拭自己的小椅子;组织幼儿排礼仪小品、观看礼仪小品等等, 教育效果都不错。

上一篇:检验毕业论文下一篇:主题词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