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败归因范文

2024-07-22

学习成败归因范文(精选6篇)

学习成败归因 第1篇

维纳创立并不断完善的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 把归因、情感、行为紧密联系起来, 为当代归因方式对动机、行为的影响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使归因理论研究进入蓬勃发展的活跃时期, 成为社会认知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课题。归因理论被引入了教育研究和教学领域, 通过研究学习者学业成就归因的倾向及其相关效应, 为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依据。笔者认为归因理论对于小学教学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以该理论为指导, 对学习者实施归因训练, 对于改变其学习动机、态度以及行为可谓影响深远。本文以维纳心理归因理论为依据, 探索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归因的倾向, 寻找其规律性, 为今后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归因,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实现期望的教学目的。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甘肃省会宁县翟所乡中心小学6年级106名学生。

2. 研究工具:依据归因理论自编成绩归因问卷, 成绩按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考试为分析依据。

3. 研究方法:依据归因理论将影响学生成绩的内因和外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并按3个维度分析成绩归因。

4. 统计工具:SPSS11.5和Windows excel

二、结果分析

1. 学生对语文学习行为归因分析。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成绩优秀者将学习成功归因为:教师水平、学习方法、努力等;而学习困难学生则归因为: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努力等。同时2组学生普遍把情绪和辅导等因素置后, 都属于不稳定因素。另外还发现, 成绩优秀组失败者和困难组学生都认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对学习有较大的影响, 成绩优秀者对老师水平的评价较困难学生靠前。

2.3种不同纬度归因与学生成绩的相关及回归分析。分别将归因的3种不同纬度与语文学习成绩求相关, 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学习成绩与内归因和稳定性两个维度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

三、讨论

调查发现, 小学6年级学生总体上把语文学习成绩归因中的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认为是对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 这都属于内因。

同时还发现, 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都把辅导和情绪置后, 可以看出, 这2个属于不稳定因素, 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较小。另外还发现, 许多学生都把学习方法凸显出来, 这有利于学生减少成绩不满意所带来的压力。而恰恰优秀学生把教师水平这一稳定不可控的因素置前, 反应出教师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 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依据归因理论, 归因的变化可以引起动机的变化, 动机的变化则对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往往归因的变化就会引起行为上的相应变化, 所以, 学生会利用各种前提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归因, 从而引发情绪等因素变化, 影响其学习动机, 进而影响其今后的学习。因此, 有必要通过归因理论训练程序, 来改变学生不良归因倾向, 使之坚定信心, 引起行为的积极变化。因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改变单纯以学习成绩高低评价学生学习方法, 建立良好的归因模式。

1.把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学习过程中, 如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之认真听讲、认真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学习活动之前, 给予适当的指导, 指出活动的难度、条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动机等。以此来影响学生对自己成功和失败结果归因, 并进一步影响其成就行为。

3.对学困生要多给予学法指导, 课后多交流, 课堂上多互动,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志军.试论现代教学中的心理归因[J].中国教育学刊, 2001, (5) :31-34.

[2]韩仁生.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24 (2) :4-7.

[3]杨秀君, 孔克勤.抱负水平指导和归因训练对提高学习成功感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 2005, 28 (1) :99-103.

学习成败归因 第2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轻工业学院、新疆艺术学院、昌吉学院10所高校的大一至大三的乒乓球选项课学生500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搜集并阅读了大量有关归因分析的相关资料,以及大学生选项课的研究资料。

(2)问卷调查法

本文共发放问卷500份,问卷分两种,一种是“成功”问卷,即认为乒乓球选项课学习是成功的。一种是“失败”问卷,认为乒乓球选项课学习不成功,达不到学习的目的。问卷只发放500份,在发放过程中,学生只能选择一种问卷进行作答。共发放“成功”问卷341份,除去无效问卷,回收有效“成功”问卷328份,有效率为96.2%,其中男生问卷146人,女生问卷182人;共发放“失败”问卷159份,回收有效“失败”问卷155份,有效率为97.5%,其中男生79人,女生76人。总有效率为96.6%。

(3)数理统计法

所有样本经仔细检查后,输入计算机,采用的研究工具为大型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8.0进行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成功归因的分析

(1)成功的内部归因元素分析

调查发现,新疆普通高校大学生乒乓球选项课学习成功的内部动力源主要是学生感兴趣。89.73%的男学生认为乒乓球选项课学习成功的原因是感兴趣,其次是认为自己努力程度的结果。男大学生认为在各成功元素中,影响个人成功最小的是身体素质的影响,占29.45%,说明身体素质的好坏不是他们学习乒乓球成功的主要因素。女生普遍认为她们学习乒乓球成功的原因是感兴趣、自己的努力程度和身体素质好。同时,成功的女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没有成就感,认为学习成就感和心理素质不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这是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决定的,器材设备简单,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人都可以参加。

(2)成功的外部归因元素分析

对新疆普通高校大学生乒乓球学习成功因素的外部源分析,结果发现:男生主要把学习成功的外部因素归为教师教学的认真程度,这部分占30.14%,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足够的学习时间,分别占28.77%和22.60%。学校的重视程度不是促使男生乒乓球选项课成功的主要因素。女生认为是整体的教学质量(占62.09%),教师的认真程度(占60.99%),是他们成功学习的主要因素;另外,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女生成功学习的重要条件,这主要是由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氛围不是他们学习成功的主要影响元素。

2.失败归因的分析

(1)失败的内部归因元素分析

对于新疆普通高校大学生乒乓球选项课学习失败的.内部源调查,结果发现,男大学生对于乒乓球选项课学习失败的原因内部源元素影响普遍较小,内部元素分析排在第一位的是乒乓球学习好坏对自己无所谓,占21.25%,其次是不感兴趣,占18.99%。说明使男大学生学习乒乓球失败的主要因是外部源因素。女大学生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源元素的结果,86.84%的女大学生认为乒乓球学习的好坏对我无所谓,考试及格就行,另外,有61.84%的女大学生认为我的乒乓球学习能力差,没有学习天赋;59.21%的女大学生对乒乓球不感兴趣,为了容易拿学分才选乒乓球。所以,大部分女大学生把乒乓球选项课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这些内部源元素。

(2)失败的外部归因元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新疆普通高校男大学生把乒乓球选项课学习失败主要归因于外部源元素。82.28%的学生认为不能保证课外练习时间,这是导致乒乓球选项课学习失败的主要元素。其次是考核难度、标准的影响,占70.89%。学生认为考核难度大、标准高。另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态度不佳,选这部分的男生占失败调查人数的45.57%。女大学生把主要原因归结为内部源影响,所以,对外部源的影响主观认为普遍较低,32.89%的女生认为考核难度大、标准高,排在影响女生学习失败的外部源元素中的第一位,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占18.42%,另外,学习氛围和学习方法的问题不是导致乒乓球学习失败的主要因素。

三、结论

1.从影响程度上看,男大学生乒乓球选项课学习成功的内部归因大于外部归因,失败的学习外部归因大于内部归因,这表明男大学生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因素;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因素。女大学生乒乓球选项课学习的成功的外部归因大于内部归因,失败的归因内部归因大于外部归因,表明女生更倾向于把成功学习归结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上,而把失败归结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上。

2.研究发现,不管学习成败,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当学生对乒乓球选项课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因素分析的结果是成功时把兴趣与能力合为1个因素,失败时则把兴趣与努力合为1个因素。对此的解释是:大学生成功时对乒乓球选项课感兴趣,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失败时对乒乓球选项课不感兴趣,同时也不愿付出努力。

3.研究还发现,大学生很少把乒乓球选项课学习成功归于学习难度这个原因,而在失败时乒乓球选项课学习难度归因较高,这说明乒乓球选项课学习成功者有较强的自信心,而乒乓球选项课学习失败者善于保护自信心。另外,乒乓球的选项课学习和韦纳归因纬度的运气归因不显著,表明乒乓球选项课学习与运气没有多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05.

[2]曾永忠。中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归因前因研究:认知的原因及归因倾向[J]。体育科学,,24(02):66-69.

[3]郭春阳,赵诚民。体育运动中归因研究的发展及现状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02):106-108.

[4]张立双,王洪彪。体育运动领域中归因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J]。体育与科学,,24(01):44-48.

[5]张平。中学生体育学习成败归因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3(02):42-44.

学习成败归因 第3篇

1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所谓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动结果原因的知觉或判断.归因理论是一种以认知的观点 看待动机的理论.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出现了许多归因模式和理论,其中韦纳(B·Wein er)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最为引人注目,韦纳在海德(F·Heider)和罗特(J·B·Rotter)提出 的单 维度归因观点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归因结构理论,系統探讨了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

韦纳对以往行为结果进行总结,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方面:能力、努力程度、任务 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和外部环境,并将这些原因因素按其特性分为三个维度:内在性、稳 定性、可控性.其中,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的 、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运气属于外部的 、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韦纳认为,三个维度六个因素之间相互搭配,共同作用.稳定 性归因会影响对将来成败的期望,如果个体将一个事件的结果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 那么这一结果被期望将来还会出现;如果个体将一个事件的结果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如运 气,那么这种结果可能会改变,也可能不变.根据这些,个体对先前行为结果的归因会对个 体随后的行为产生影响.

2 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2.1 学生的归因方式影响学习动机

学生学业的成功与否是老师和家长极为关注的话题,因此,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败都有意识 或无意识的分析其原因,这样,有的学生由于分析不合理,就会影响学习动机,可见,对学 业成败恰当合理的归因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韦纳认为,原因的稳定性归因影 响着将来成败的期望,同时原因因素的三个维度会引起相应的情绪与情感反应.学生对自己 学业成败的归因一般会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模式.积极的模式如:学生对自己的成功容 易归因于稳定性因素如个体的能力强,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自豪、自信等积极的情绪,增强 了成功的期望,并且能积极的挑战下一个任务;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性因素如努力 程度,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因为缺少努力,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内疚的情绪,认为只要努力 了,就可以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成功维持较高的期望,使其增强 坚持性,趋向成功.而消极的模式如:有的学生自信心不够,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比 如运气好或他人的帮助,这样会缺少情绪刺激,形成低自我效能感,会对下次任务没有十足 的把握;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无能等,则降低了成功的期望,缺乏持之以恒的信 念,容易回避任务.由此看来,积极的归因模式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消极的 归因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习动机,反而会降低成功的期望,因此,要鼓励和帮助学生针对自 己的实际情况建立恰当合理的归因模式.

2.2 教师的归因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恰当合理的对学生的成败进行归因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当学生的学习成绩 下降时,教师对此表示不满,教育学生是缺乏努力的结果,让学生感到内疚,这种内疚往往 会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学生不正确的归因难 以维持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有意识、无意识的对学生的学习结 果加以归因,这种归因有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抑制了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时,批评学 生基础不扎实,把学生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这样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沮丧感,不利于学 生潜能的发挥,学生则表现出逃避学习等消极行为.此外,当作业很容易时,对学生的成功 加以表扬,而对学生的失败不加以批评,甚至提供过多的帮助,也有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恶 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归因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功.

3 从成败归因理论层面谈如何激发和培养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动机

3.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来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心理以及学习状况都有一定的了解,根据韦纳归因 理论,教师可以预测学生在学习成败后的学习倾向.教师要因材施教,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 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案.根据韦纳的归因分析,若将成功归因于稳定 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比如能力,将进一步强化成就动机,相反则无助于强化;若 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弱化学习动机,相反则会强化学习动机 .例如,对在一次考试中都取得较好成绩的甲、乙两名学生进行分析,若甲生把取得的成功 归因于能力,而乙生则归因于运气,这样,就可以预测,甲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更强的学 习动机,这是因为能力虽属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因素,但却能保持信心,有助于强 化成就动机;而运气属于外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它会使学生心存幻想,希望有下一次的 好运.同理,对考试失败的甲、乙两名同学进行归因分析,若甲归因于努力不够,而乙归因 于能力,则在以后的学习中,则甲有可能超过乙.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因材 施教,预测学生的学习倾向,在恰当的时候积极鼓励学生,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

3.2 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 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而要提高学 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积极的归因训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韦纳指出稳定性归因会影响对将来成败的期望,进而影响个体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变化 ,这些都会影响其行为动机和行为的进程.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归因理论来指导学生进行积极 的归因,特别是对于比较难学的物理学科来说,比如引导学生多从努力方面进行归因,因为 努力不同于能力、任务难度、运气等方面,它可以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 认识到,学业的成败与他们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并引导学生对学业的失败多做努力方面的 归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和家长的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往往教师的一句鼓励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生来说,精神 鼓励很重要,尤其是对那些物理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给他们适当的鼓励,会收到很好 的效果,让他们体验成功和得到肯定的愉悦,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活动成败的原因除了稳定的因素外,还有不稳定的因素,比如身心状 态和外部环境等,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将来的行为.我们可以把教 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视为外部环境,如果教师讲的枯燥乏味,这样几乎不能激发学生的 学生动机,即使学生想学也不是真正的从内心里想学;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有 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欲 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穿插生动具体的小实验、讲述 神奇的故事、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成功与失败,因此,给学生提供具体、科学的归因指导,才能使成败归因 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学习成败归因 第4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本校2006、2007级护理、药剂、口腔工艺、中西医结合等专业10个班的487名学生,其中男生103人,女生384人。调查问卷参考相关资料自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成败归因的3个主要因子及各项目描述。

1.2 方法

分班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87份,收回有效问卷473份,有效回收率为97.13%。对回收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2.1 效度检验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对问卷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后,成败归因的KMO值分别0.75、0.80,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分析,KMO取值大于0.60,可以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显著(χ2值分别为1 003.07)、1 691.05,相伴概率均为0.00),因此拒绝其零假设,适合于因子分析。碎石图显示经因子分析后提取的因子是合理的,各维度的因子累积贡献率均大于50.00%,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各因子的因子负荷界于0.49~0.88之间,有较高负荷值(大于0.40),反映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2.2 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折半信度和内在一致性信度进行测定。问卷的折半信度系数为0.87;通过计算克隆巴赫一致性信度系数得到同质性信度,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0,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3 结果及分析

3.1 成功归因问卷的统计结果

根据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对照各因子的题项内容与前文论述,将成功归因分问卷提取3个因子:能力归因、努力归因、外部原因。经过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数据显示:学生在能力归因方面的平均分为3.25,在努力归因方面的平均分为3.88,在外部原因方面的平均分为2.81。从总体上看成功归因的平均得分为3.21,属于较低的动机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努力归因,其次为能力归因,最低得分的是外部原因,这表明,学生在德育课学习中获得成功时,产生的是努力、能力等个体自身的归因,而较少进行自身以外的归因。

3.2 失败归因问卷的统计结果

经过因子分析,将失败归因分问卷提取3个因子:能力归因、努力归因、外部原因。经过数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数据显示:学生在能力归因方面的平均分为2.63,在努力归因方面的平均分为3.49,在外部原因方面的平均分为2.30。从总体上看失败归因的平均得分为2.81,属于较低的动机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努力归因,其次为能力归因,最低得分的是外部原因,这表明,学生在德育课学习中失败时,产生的是努力归因,而较少进行自身以外的归因。

4 讨论

从成功归因和失败归因的统计结果看,学生在德育课学习成功或失败时,多进行努力归因。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观点,学生的这种归因方式是积极、正确的归因,将有助于学生克服骄傲自满或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但为什么学生在德育课学习中有正确认识、归因,却不愿付出实际行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1)医学生对德育课重视程度不高。认为上职校关键是要把专业课学好,因此,对德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认为德育课都是一些空理论,今后没有多大用;有的学生认为课本上讲的和社会上的事根本就不一样,学不学就那么一回事。由于认知内驱力不足,实用主义倾向严重,所以学生根本不愿把时间花费在德育课学习上。

(2)一些学生心态浮躁,目光短浅,德育课学习打擦边球。中职学校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人群复杂多样,有部分学生纯粹是为了拿个文凭,平时学习无动力、激情,考查、考试准备、复习不积极,根本不愿把时间花费在德育课学习上。

(3)学校实行素质教育,为综合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组织的各种活动太多也影响到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程。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在这种氛围中混水摸鱼,忽视德育课学习。

(4)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动机。调查显示,学生能不能认真听课是影响德育课学习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能不能让学生有兴趣听课又跟教师讲课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讲课生动、活泼,学生就愿意认真听,学习效果就好;相反,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就不愿意认真听,学习效果就不好。

5 建议

(1)加强对学生学习德育课重要性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德育课的实用功能,让学生真正觉得学有所用,从而重视德育课程。德育课给学生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培养观察、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的能力,使其懂得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掌握哲学原理来指导自己学习、生活、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德育课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德育课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严肃对待学业。德育课教师,不但要做教育专家,还要做心理专家,多与学生谈心,针对学生当前状况开出“药方”,调节和治疗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与困惑,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学习。

(3)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从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德育课教学,摒弃传统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方式,采用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成学生思维、人格个性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如运用讨论、辩论、社会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

(4)表彰德育行为优秀的学生。建议学校设立“德育行为文明奖”,奖励那些德育行为突出的学生。对于在校3年德育成绩特别优秀、行为突出、专业成绩好的学生,学校可对其进行奖励或推荐到高一级学校学习,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争当优秀生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德育课,学习动机,成败归因,调查

参考文献

学习成败归因 第5篇

行为成败归因论 作者: 张光琼  发布日期: -8-7  访问数: 26

行为成败归因论。

社会心理学家威纳70年代提出了归因论。威纳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一般人常将自己行为成败归因于以下六个方面: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及其他因素(如他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归因方式不同,会影响今后学习动机的强弱。归因方式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有人认为求成型的学生习惯于作积极的归因,避败型的学生习惯于作消极的归因。

积极归因的模式是:

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是:

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考试成败归因分析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归因风格,原因分析,考试成绩

归因就是原因归属, 即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归因风格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归因认知方式及由此产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1]。目前测量归因风格使用较多的、最具权威性的问卷是彼得森和塞利格曼 (1982年) 编制的归因风格问卷 (Attribution Style Questionnaire, ASQ) 。归因风格在个体生活、工作、学习、决策和职业选择等方面都有所体现[2], 学生在分析自己考试成败原因时也会受自身归因风格的影响。但也有研究表明, 归因风格不能预测个体在特定现实情境中的归因[1], 也就是说学生在分析具体成败原因时, 可能与一贯的归因风格不完全一致, 于是有研究者设计了原因维度量表, 测量特定情境下发生的真实事件的原因维度知觉。本文以微生物与免疫学某次考试为例, 研究归因风格、原因分析在考试成败归因分析中的应用。

1 对象

我院2013级三年制护理专业3个班全体学生, 共109人, 全部为女生。3个班微生物与免疫学 (简称“微免”) 均由笔者负责授课。

2 方法

2.1 问卷及试卷

2.1.1 中文归因风格问卷[2]

问卷由涉及个人的12个不同假设情境事件组成, 包括6个积极事件和6个消极事件, 要求学生想象这些事件碰巧发生在自己身上, 每个情境都是先写出一个主要原因然后回答3个问题。3个问题分别测量原因的3个维度, 即内在性 (关于内外因的) 、稳定性和普遍性。在积极事件中, 每个维度得分为1~7分, 3个维度的总分为3~21分, 分数越高越偏向乐观归因风格;而消极事件则相反, 分数越高越偏向悲观归因风格。由于对两类情境的评分顺序相反, 所以两类事件采用独立评分。总体归因风格是积极归因总分减去消极归因总分, 得分为-18~18分。分数越高, 总体归因风格越趋向乐观, 正值表示具有偏向乐观的总体归因风格, 负值表示具有偏向悲观的总体归因风格。

2.1.2 考试成败原因分析问卷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及与学生访谈所了解的信息, 编制该问卷。问卷包括学生考试成功或失败可能的原因, 是一份简化的原因维度量表。首先学生需自我评价本次考试为成功或失败, 然后分别回答相关问题。每个原因有1~5个选项, 依次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学生选择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即认为其认可该原因。

2.1.3 阶段测试试卷

笔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学内容编制微免阶段测试试卷。

2.2 实施及分析方法

首先利用微免阶段测试试卷进行考试, 第二周阅卷完毕后利用中文归因风格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然后发放试卷和微免考试成败原因分析问卷, 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录入及整理, 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

3 结果

3.1 学生考试成绩及考试成败自我评价 (见表1)

由表1可见, 自我评价为“考试成功”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全体学生的平均成绩, 且明显高于自我评价为“考试失败”学生的平均成绩, 说明学生基本能客观评价自己本次考试的成败。

3.2 不同学生的归因风格 (见表2)

由表2可知, 学生总体归因风格、积极事件归因风格均倾向乐观, 且两类学生没有明显差异。消极事件归因风格介于乐观与悲观之间, 略倾向悲观, 且两类学生没有明显差异。内在性方面, 两类学生在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归因时都倾向内因。在积极事件归因时, 评价为“考试成功”的学生比评价为“考试失败”的学生更倾向内因, 差异有显著性。

3.3 考试成败原因分析 (见表3)

评价为“考试成功”的学生对成功原因进行分析, 前5位依次是复习大纲全面、教师讲得好、考试前认真复习、考试题目简单、考试状态好。其中复习大纲全面、教师讲得好、考试题目简单是外因, 考试前认真复习、考试状态好是内因。评价为“考试失败”的学生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前5位依次是学科内容很难、考试前未认真复习、学习能力差、平时未认真学习、考试题目较难。其中考试前未认真复习、学习能力差、平时未认真学习是内因, 学科内容很难、考试题目较难是外因。

4 分析与讨论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学生归因风格与其对本次考试成败原因的分析并不完全一致。评价为“考试成功”的学生, 对积极事件的归因风格偏向乐观, 且偏向内因;对考试成功原因进行分析时, 虽然内外因均存在, 但更倾向外因, 与其积极事件归因风格不完全一致。评价为“考试失败”的学生对消极事件的归因风格是略偏悲观的, 且偏向内因;对考试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时, 虽然内外因均存在, 但更倾向内因, 与其消极事件归因风格基本一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特定现实情境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 不能单纯用归因风格去预测个体在特定现实情境中的归因, 应该综合考虑其对特定现实情境的具体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评价为“考试成功”的学生在积极事件的归因上更倾向内因, 但考试成功原因分析却与其一贯风格不一致,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测量学生归因风格、对考试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以便采用适当的归因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归因, 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 (修订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上一篇:补课现状下一篇:专题片策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