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策略范文

2024-09-03

临床护理策略范文(精选12篇)

临床护理策略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急性胰腺炎78例, 均为水肿型胰腺炎 (除外出血坏死型) , 其中男病员35例, 女病员43例, 年龄26~78岁, 平均年龄29岁78例患者中, 发病原因:饮酒、暴食29例, 胆管疾病27例, 高血脂症8例, ERCP术后1例, 病因不清1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剧痛、腹胀、腰痛、腹膜刺激征, 伴有或不伴有恶心、呕吐, 血、尿淀粉酶升高, 血象及血糖升高, 全身性和局部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在其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分别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一级护理, 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 禁食禁饮, 胃肠减压, 止痛, 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血容量, 补液调节水盐电解质酸碱平衡, 抑制胰液分泌、胰酶活性,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静脉给予营养支持, 如白蛋白、血浆、脂肪乳, 配合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等治疗, 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1.3 结果

本组痊愈77例 (98.72%) , 其中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1例, 非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71例, 早期中转手术4例 (5.13%) , 晚期中转手术2例 (2.56%) , 无死亡病例。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病房保持整洁、安静, 通风良好, 日光充足;床、桌、椅每天用健之素消毒液擦拭1次, 病室地面每日用健之素消毒液拖地2次, 限制陪客探视, 预防交叉感染。患者应卧床休息, 保证睡眠, 减轻胰腺负担, 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作好皮肤护理, 定时翻身, 预防褥疮, 指导家属作肢体被动运动和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及肌肉萎缩, 女性患者还应加强会阴部的护理, 避免大小便失禁, 增加感染机会。

2.2 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治疗费用高、病情反复波动, 护理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 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 有责任与家属一起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娴熟的操作技能, 细致周到的服务, 以获得病人的安全感, 支持和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4 营养支持护理

重症胰腺炎患者禁食时间长, 大量消化液丢失, 加之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 易出现负氮平衡, 应及早从周围静脉供给脂肪乳、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蛋白质, 静脉点滴速度宜慢, 选择血管应从远心端开始, 禁止在同一血管连续输液。肠道外营养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 很好的营养支持可使急性胰腺炎死亡率明显降低。脂肪乳、水溶性维生素、血浆、白蛋白等有利于补充代谢需要及重症胰腺炎的恢复。初期的营养支持应通过肠道外途径, 逐步过渡至肠道内营养。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注意水盐, 电解质酸碱平衡。

3 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胰液分泌过多, 由于应激反应, 腹腔神经丛受刺激, 渗液直接作用于肠管, 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肠麻痹, 肠梗阻, 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急性胰腺炎对生理扰乱大, 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 故病死率高。所以, 在护理中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尤其是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用药护理, 保证患者能及时、正确地用上药物;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关心体贴病人, 做好心理护理, 使患者能愉快的接受治疗, 积极地配合治疗,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确保早日痊愈。做好基础护理, 使患者舒适。总之,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做好周密的护理,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急性胰腺炎属中医“腹痛”“胃痛”“胰瘅”等范畴, 以湿热, 瘀积等实邪内结于肝胆脾胃为主, 主要治法为通腑化瘀, 疏肝利胆, 清热除湿, 消食导滞, 健脾和胃, 常以通腑攻下为主。方中大黄泻热通便, 荡涤肠胃, 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 并能软坚润燥, 共凑峻下热结之功。厚朴, 枳实行气散结, 消痞除满, 莱菔子下气除胀, 木香、延胡索行气消胀止痛。柴胡舒肝气消胀, 赤芍清热活血化瘀兼能润肠止痛, 防止肠梗阻致局部血瘀引起组织坏死。黄连、黄芩清热泻火解毒, 蒲公英清热解毒。以上药物共用共凑清热解毒, 通腑化瘀之功。在西医系统治疗 (抑制胰液分泌, 预防及治疗应激性溃疡, 抗感染及营养支持) 的基础上, 采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 可刺激肠蠕动, 松弛胆管括约肌, 降低胰管压力, 减少胃肠道内内毒素的吸收, 故主张早期中药保留灌肠, 药液的温度应与肠腔的温度接近, 一般来说37℃~38℃, 可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冷刺激,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加速药物的吸收.如果高于直肠局部3℃~4℃的灌肠液, 将刺激直肠黏膜, 灌肠后立即排便, 不利于药物保留, 另外灌肠时插入长度为25cm~35cm, 药液直接灌人乙状结肠以上的结肠内, 可延长灌肠液在患者肠道内的保留时问,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注重健康教育, 戒烟戒酒, 合理饮食和用药, 有效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如出现腹胀、腹痛症状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倪国华, 江娩南.成人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98~399.

[2]景华, 谭肩富, 王学文, 等.实用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9:121.

[3]曹晓敏, 马淑波.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8 (4) :105~105.

[4]郝艳军, 郑长青.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的护理55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5:10.

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 第2篇

第一章护理宗旨

一.护理理念

护理理念,即护理人员对护理的信念、理想和所认同的价值观,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是护理专业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发展的框架概念。是指导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和护理科普的思想基础。

护理理论的基本框架概念是人、环境、健康、护理。这四个框架概念是:

人:人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统一的独立整体,人是一个自然的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系统。人是由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无数子系统组成。人在不断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过程中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人有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理解、想象、感觉、表达情感、学习和处理的能力,与外界环境保持密切联系,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人在不同的生长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完成不同的任务,发展自己的价值体系。

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环境,通过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统调节达到平衡。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地理、气候等环境条件影响人们的健康,个体通过内环境调节使之平衡。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的制度、政策、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人际交往、经济状况、家庭等,自我鉴定《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人们在与环境动态过程中保持平衡,若不能平衡,就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健康:健康是健康—疾病—健康完好状态的连续体,是动态的,在这个连续体中,人处在不同的健康状态。健康和疾病是相互转换的。《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指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保持完好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护理:护理是护士与病人之间互动的过程,护士为个人、家庭、群体及社会提供护理。护理通过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实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贯穿于健康--死亡整个健康轴,为人(病人或健康人)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促进健康、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即使面对死亡的人也能得到安宁的死亡。从人的出生至死亡都需要护理。因此,护理应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协助病人达到独立,指导和教育病人,增强病人的应对及适应能力,寻求更健康的行为,达到完美的健康状态。

二.护理人员服务准则

护士在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护理理论框架概念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专业行为。护理人员必须遵循以下准则。

1、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应尊重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

2、护士为服务对象实施护理应不受种族、国籍、信仰、年龄、性别、政治或社会地位的影响,均应一视同仁。

3、护士的基本职责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使濒临死亡者能安祥、尊严地死亡。

4、护士应按服务对象个人、家庭及社区的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及社会人士共同合作,提供健康服务,开展健康教育。

5、护士的主要任务是照顾需要护理的人,执行护理工作时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规程,应努力确保护理对象的安全。

6、护士应尊重护理对象的个人信仰、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尊重并保护其隐私权。

7、护士应为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及改善社区人群健康,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而作出努力。

8、护士执行职责时,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并诚信、慎独、自重,与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一切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灵活地运用和积极地改善现有资源,提供优质护理。

9、护士履行职责时,应以科研成果的理论为依据,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解决病人与护理有关的健康问题

10、护士应接受终生教育,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积极开展科研,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毕生。

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策略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内科临床护理;护理质量;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24-01

随着医院体制的改革,护理人员不仅是医生的助手,而且还是医生的搭档,这就要求内科护理人员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职业技能。与此同时内科护理的总体体系发展也在整个护理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科护理有着与其他护理不同之处,内科护理主要以药物控制和心理交流为主,同时内科的病症多种多样,这就存在着内科护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影响因素

1.1缺乏现代化的护理观念:当前,随着人们对于医疗卫生越发重视,对于内科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医院工作的很多护理人员并不具备现代化的护理观念,尤其是临床护理的整体意识及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面难以满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当前,很多医护人员认为对于患者的护理主要依靠执行医嘱和准确进行技术操作,但这些陈旧的临床护理理念已经不能够满足患者需要,从而难以确保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1.2社会环境制约: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很多社会大众逐渐认识到内科临床护理对自身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对内科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再加上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养生及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对于临床护理中出现的护患纠纷学会采用法律途径进行解决,由此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医护人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加强内科护理管理,不断提高内科护理的质量,以减少护患纠纷,确保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

1.3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临床护理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十分高的工作,要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没有必要的护理专业功底是不现实的。在当前我国医院,尤其是一些小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医嘱执行的效果。医嘱执行的准确程度和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制约着整个医疗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是限制临床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

1.4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足:一直以来,我国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广受诟病。在医院患者经常遇到一些态度很差的医护人员,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临床护理质量难以提升的硬伤所在。究其原因,这和我国医院实行的护士聘任制度不无关系。我国大多数医院,大多数护士都是一些没有实践经验的专科毕业生,在她们走上岗位之前,往往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这些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难以满足患者的健康和心理需求。更有甚者,这些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少对护理工作严格办事的认识,导致工作中护理记录不及时甚至缺失大量存在,这些情况都为医疗事故埋下了祸根,造成医患纠纷隐患。

2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策略

2.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是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各个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护人员的培训机制,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具体来说,对于刚毕业的新来护理人员,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工作实践有很大的差别。医院应该针对这些新手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她们的护理意识,可以在工作中让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一对一”进行指导,以帮助她们尽快适应到新的工作中去。同时,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任何人企图凭借现有的知识一劳永逸,是不现实的。医院应当主动提供护理方面的最新动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门学习,更新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护理环境,做到与时俱进。

2.2细化临床护理等级,引入层级管理: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高低不同,这是客观事实。然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却相差甚远,不同程度的患者所需求的护理等级也是不同的。现实中,有好多医院在收治病人的时候,对于患者的病患程度评估不够,在分配医护人员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医护人员的能力。赶鸭子上架式的工作分配,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信心,导致医护人员无所适从,最终降低了护理的质量。层级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内科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引进层级管理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目前医院的医护人员根据能力以及经验分为专科护士长、专科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以及辅助护士四个等级。通过层级管理,目的就是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医院的护理资源,使得护士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实现护理人员与病患需求的充分结合,达到医护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一种多方受益的良性管理模式。

2.3医护人员慎独精神的培养: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十分特别,是患者生命和健康的直接服务者,责任重大。因此,要对患者生命和健康负责,医护人员的慎独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所谓慎独精神是和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心、医德、内心信念与自制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医护工作者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的基础。医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特殊性,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充分尊重。并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做好护理工作。

3结果

通过实行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策略,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

4讨论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医院的经营也越发困难,而要想提高医院的形象及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的形象。医护人员是与患者联系最多的人群,他们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疾病治疗满意度,因此,医院应当实行一系列的措施强化护理人员的现代化护理意识,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实行护理知识及护理技巧培训,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诊断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现代化护理技巧,必然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从而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的满足患者需要。

参考文献

[1]贾友兰,白芳荣.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要点分析[J].中外医疗,2009,85(31):87-88.

[2]梁淑英,李桂琴,石慧,张海先.我院内科常见护理纠纷及防范[J].包头医学,2011,35(01):63-64.

提高口腔科临床护理质量策略研究 第4篇

关键词:腔科,临床护理,质量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家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医学观念也在不断转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烈, 前往口腔门诊预防牙病和进行诊治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 提高口腔科临床护理质量极为重要。提高口腔科临床护理质量, 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康复、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而且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信心和医院整体的竞争力。

1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奠定护理质量基础

对现岗人员加强培训, 鼓励参加继续教育;积极组织开展“护理之星”评议活动, 根据工作质量、服务满意度、考核成绩、科室互评等各项内容进行综合评议, 评选季度护理明星。积极发挥护士长的主观能动性,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增加“护理会诊制度”、“静脉配置中心管理制度”、“发热诊室消毒隔离制度”、“护士长夜查房制度”、“护理员制度”、“社区专访护士岗位职责”等等, 规范工作标准及权限。

2 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护理工作中, 重视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 针对患者患病的怀疑期、悔恨期、恐惧期、抑郁期、幻想期、妥协振作期和绝望期不同心理变化过程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和方法, 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勇敢的面对现实, 坚强的与病魔作斗争, 树立生命的尊严。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多地巡视患者, 耐心向患者解释, 要求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做到“五个一”服务, 即第一时间将病人接到床边, 说好第一句话, 落实第一顿饭, 送上第一壶水, 做好第一次入院宣教并送上爱心联系卡, 入院次日再次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 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 重复了解病人心理特征、需求及个性, 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抓三基培训, 提高专业技能

对新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重点进行护理工作制度、病历书写、服务礼仪及护理安全等理论教育及各项基础操作示教培训。对全院护士开展周期性业务学习, 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不同要求, 分层次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理论考试;同时进一步加强护理操作技能培训, 组织护士长和科室操作小能手进行集中培训和考核。护士要和患者能够合理而又亲切的沟通, 力求将操作技术做的更熟、更精、更准、语言更加人性化。

由于口腔疾病的诊治工作大部分都是在门诊中进行, 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医护比例不协调、工作量大病人多的情况, 一名护士往往需要配合多位医生同时工作, 以此, 医护人员的配合效率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做好护理配合工作, 那么就必须充分注重合理安排工作环节, 利用护理每个病人的时间差来配合医生工作。护理人员要做到“三快一灵”。灵是耳灵, 要随时注意其他病人的呼唤和要求, 及时护理他们。三快就是眼快、手快、脚快。

此外, 应该加强质量监控, 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建设, 成立了相应的质控小组, 分别定期对护士仪表、护士长管理、危重症护理、病历书写等方面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和考核, 每季召开质控会, 对检查结果进行质量分析、通报, 提出整改意见。口腔科每月进行科室自查, 遵循PDCA的管理方法, 使管理质量得到持续的改进和发展。

4 健全护理工作制度, 规范护理管理

修订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等各项规范, 要求口腔科人人掌握, 使工作中有据可依, 有章可循。医院护理部以抽查、提高、考核的形式检查各项制度、职责、规范落实情况, 使护理工作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多渠道收集反馈意见, 完善护理工作。病区设意见本、意见箱, 每月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征求患者意见,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家属和患者的座谈会, 及时总结反馈意见, 将患者和家属的反馈意见作为口腔科改进自身服务的突破口, 根据整改意见来有的放矢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改善不合理服务环节。

5 紧紧围绕“患者满意”的理念, 贴心服务, 感动服务, 认真做好每件小事

病房都配备了便民服务盒和爱心小礼盒, 便民服务盒内放置了老花镜、放大镜、针线盒以及牙签等, 爱心小礼盒内放置了糖果、点心等, 应低血糖病人急需;病房外放置了爱心小贴纸及笔, 家属可以用爱心贴纸写一些鼓励的话给病人, 加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每间病房门口都配备快速手消毒液, 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发生;感动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区泳贤.口腔门诊基础护理质量持续管理体会[J].海南医学, 2009 (S1) :123~125.

[2]吴福学, 马纯.医院基础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1996 (2) :133~136.

[3]侯会周, 朱天林.中医院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及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2 (4) :107~109.

[4]徐贤, 张霞, 刘云丽, 等.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实用医药杂志, 2002 (8) :117~119.

临床护理风险试题 第5篇

一.填空题:(10分,每题1分)

1. 在体温单( )℃之间的相应时间格内用( )纵向填写入院、分娩、手术、转入、出院、死亡等项目。

2. 体温单上时间的书写按( ),死亡时间以( )的方式表述。

3.体温单住院日期第1日及跨年度第1日需填写( ),每页体温单的第1日及跨月的第1日需填写( )。

4. 体温在( )以下者,可在35℃横线下用蓝黑或碳素墨水笔写上“不升”两字,不与下次测试的( )相连。

5.( )、( )、体温≥( )℃)需要测试四次温。

6.当体温高于( )℃ 时给予物理降温,30分钟后测量的体温用( )表示。

7.患者无大便,以( )表示,大便失禁以( )表示,人工肛门用( )表示。

8. 手术清点记录,须由( )护士、( )护士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署全名。

9. 过敏试验结果需( )名护士判断,记录在临时医嘱单或病人的门诊手册上,用( )墨水将(+或-)记录于药名后,两名白衣护士均签全名。

10.护理日夜交班报告至少在科室保存( ),不纳入( )保存。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关于体温单的记录描述错误的是( )。

A.手术后日数自手术当日开始计数,连续填写14天

B.如在14天内又做手术,则第二次手术日数作为分子,第一次手术日数作为分母填写, 连续写至末次手术的第14天

C.患者因做特殊检查或其他原因而未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时,应补试并填入体温单相应栏内

D.患者如特殊情况必须外出者,须经医师批准书写医嘱并记录在交接班报告上(或护理记录单)

E. 外出期间,白衣护士不测试和绘制体温、脉搏、呼吸,返院后的体温、脉搏与外出前不相连 2. 白衣护士为患者刘某进行灌肠治疗,其自行排便1次,灌肠后又排便2次,在体温单上应如何记录( )。

A.1/E B.2/E C.1/E D.2/E E.1/E

3.关于病危患者护理记录叙述错误的是( )。

A. 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

B. 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C. 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

D. 出入水量24小时总结两次,用蓝黑墨水占4格划两条横线,分别注明“12小时总结”或“24小时总结”。 E. 根据患者情况决定记录频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病情稳定后每4小时至少记录1次

4. 关于医嘱叙述错误的是( )

A.医嘱由医师直接书写在医嘱单上或输入微机,白衣护士不得转抄转录

B. 医嘱内容应当准确、清楚,每项医嘱应当只包含一个内容

C. 医嘱不得涂改, 需要取消时,应当使用红色笔标注“取消”字样并签名

D. 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

E. 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白衣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当于6小时内据实补记医嘱。

5. 患者的`出量记录不包括( )

A.尿量 B.痰量 C.引流量、D.呕吐量 E.出汗量

9.护理文件书写的原则不包括( )

A、客观 B 真实 C、准确 D、及时 E、重点突出

10、体温单上关于小便的记录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记录当日24小时 B、尿失禁用*表示 C、尿频用FU表示 D、导尿用C表示E、留置导尿用C/D表示

三、判断:(20分,每题1分)

1. 以“×”表示腋温,以“●”表示肛温,以“○ ”表示口温( )

2. . 短绌脉的测试为二人同时进行,一人用听诊器听心率,一人测脉搏。心率以红圈“○”表示,脉搏以红点“● ”表示,并以红线分别将“○”与“● ”连接。在心率和脉搏两曲线之间用红色笔画斜线构成图像( )

3.过敏试验判断结果必须是两位白衣护士核对,均签全名,在抢救时可一人核对,签全名。( )

4.出入水量24小时总结一次,按出入量类别分别记录于病情观察栏内。( )

5.应用电子病例,首次记录24小时完成,一级护病情变化随时写,二级护从入院开始或转为二级护记录一次,三级护可以不用记录。( )

6.护理交班报告书写顺序为死亡、出院、转出、入院、转入、病重(病危)当日手术、病情变化、次日手术及特殊治疗。( )

7.体温骤然上升≥2℃,或突然下降≥2℃都要进行复试。( )

8.下达医嘱时要注明下达时间,并具体到秒。( )

9.危重护理记录单适用于病重、病危、病情发生变化、需要监护的患者、( )

10.手术护理记录在病人手术结束12小时内完成。( )

11.全部的护理文件白天用蓝黑笔,晚上用红笔。( )

12.试用期白衣护士书写护理记录应由本科注册白衣护士审阅并签字。( )

13.书写出现错字时,用红笔在错字上画双横线,在画线的错字上方用同色笔更正。( )

14. 物理降温后的体温与物理降温前的体温相连。( )

15. 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用“+”表示,对光反射迟钝用“+”表示。( )

16.手术记录单物品栏中的以大写数字表示清单的手术器械。( )

17.体重每周测量一次,特殊情况遵医嘱。因故不能测量者,应注明原因,例如:“卧床”。( )

18.需要改诊断时,原诊断加括号,更改后的诊断写在括号后面,例如:(待查)肝脓肿,换体温单时,括号部分不填写。( )

19.危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是指白衣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重、病危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 )

20.体温单主要由白衣护士填写,出院后体温单排列在病例的最前面。( )

四、简答题:(50分,每题10分)

1、体温单楣栏项目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2、危重护理记录单填写的内容有哪些?

3、出入量的项目都包括哪些?

4、手术记录单的书写要点有哪些?

临床护理策略 第6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91-02

脑出血疾病属于神经内科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脑出血主要指的是因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管的破裂而导致的疾病。脑出血疾病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突发性、病情发展的速度较快、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该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且会导致患者生活的质量不断降低。本文主要就82例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男女比例为46:36;患者年龄在55~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5±7.38)岁;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身体的状况、病情进行检查、分析,给患者量身制定具体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工作人员应根据标准的流程利用表格式护理路径来给患者提供更贴心、有预见性、优质的护理,且应定时检查患者的各项指标,并将记录工作做好,进而给后期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1]。另外,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护理路径来指引、帮助患者完成具体的检查、治疗,且将健康教育的工作做好,给患者及患者家属介绍进行相关检查、积极配合治疗的意义,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护理人员还应该做好查房的工作,检查、评估患者治疗之后的治疗、恢复情况,若出现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3评定标准

经护理后,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实行打分制:≥85分为非常满意;60分~85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各项指标采用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临床疗效情况对照

两组护理后临床疗效情况对照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5%,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情况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97.56%,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的满意度87.80%,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情况对照(n/%)

组别例数(n)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研究组4128(68.29)12(29.27)1(2.44)97.56*对照组4126(63.41)10(24.39)5(12.20)87.80注: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组例数×100%,表中,*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导致脑出血疾病产生的因素较多,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常规的护理通常不能满足具体的护理要求,因此目前临床中多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将患者当作中心的一种新护理方法,该护理模式中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但需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且其出院时的健康护理工作也必须做好,使患者从入院、出院得到一体化的化护理服务。另外,护理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之中,不仅要参照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而且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护理方案,让护理工作的效用得到较好发挥,从而增患者生活的质量[2]。

研究表明,经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5%,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97.56%,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的满意度87.80%,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改善护理的整体质量,增强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及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而且还可以使致残率、死亡率大幅降低,取得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可以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參考文献

[1]敖永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38(81):592-594.

临床护理策略 第7篇

(1) 一般资料: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中, >60岁且有呼吸困难患者348例, 其中男221例, 平均年龄74.28±8.869。女127例, 平均年龄72.48±8.218岁。

(2) 观察指标:收集所有合并呼吸困难的住院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呼吸困难症状在老年患者中普遍存在, 呼吸系统疾病是引发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在348例患者中, 表现为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158例 (45.40%) ,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88例 (25.28%) , 伴水肿 (下肢多见) 52例 (14.94%) , 伴发热29例 (8.33%) , 伴意识障碍18例 (5.17%) , 伴一侧胸痛3例 (0.86%) 。

3 护理措施

(1) 评估与记录:全面收集患者的主、客观资料, 评估并记录其病史, 心理-社会状况、个人生活史、临床表现、跌倒风险、压疮风险、生活自理能力、营养状况等。根据评估情况, 积极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 缓解症状、改善健康状态、阻止疾病进展。

(2) 病情观察:要密切观察呼吸困难和发绀程度,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急骤变化时, 可能引起失眠、精神错乱、狂躁或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昏迷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3) 一般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 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饮食宜进食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 防便秘、腹胀。宜少食多餐, 减少用餐时的疲劳, 进食前后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促进食欲。

(4) 氧疗的护理:选择正确的氧疗是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有效措施。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者, 宜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 每分钟1~2L, 浓度为25%~29%。心源性呼吸困难, 吸氧流量每分钟5~6L, 持续1~2d。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是改善通气, 防止和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前提。咳嗽:每2~4h进行数次深呼吸, 爆发性咳嗽;雾化: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沐舒坦、糜蛋白酶等促进排痰;负压吸引排痰, 动作轻柔,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病情观察:痰的颜色、性质和量, 咳嗽情况;采取有效的排痰措施: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胸部叩击和震动排痰, 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6) 有效的心理护理:焦虑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表现为忧虑、多疑、担心预后不佳等。护士应以轻柔敏捷的操作, 舒适的基础护理, 适时的健康教育, 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和有效的心理语言护理, 使患者摆脱多疑、恐惧、悲观和绝望的不良心理状态, 并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不良因素, 指导并鼓励其配合治疗。注意生命体征的检测:生命体征能反应机体内环境的变化情况, 严密监测体温、脉搏, 呼吸的频率、节率, 血压及用药后反应, 对于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7) 呼吸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和縮唇呼气训练。适合稳定期的病人, 能改变浅而快的呼吸为深而慢的有效呼吸。

(8) 充分了解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 认识到患者的不良情绪, 承认其感受, 对患者表示理解。主动向患者介绍环境及同室病友, 消除患者是陌生和紧张感。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 使其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了解坚持治疗也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学习。

4 讨论

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客观表现为呼吸活动用力, 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率异常。呼吸困难是临床上危害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症状表现之一, 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为慢性疾病, 治疗周期比较长, 且出现久治不愈的现象, 老年人容易合并紧张、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 患者脾气暴躁和心情抑郁, 为临床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所以, 临床上需仔细观察和沟通, 了解老年患者呼吸困难的表现与所患疾病的特点, 才能准确把握, 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 并及时提供恰当的医疗护理措施, 积极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疾病, 为疾病的尽早康复创造条件。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老年患者呼吸困难的护理, 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对>60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呼吸困难的患者的患病情况, 了解呼吸困难症状与所患疾病的相关性。结果:348例合并呼吸困难的患者中以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常见, 其次是中毒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血液性呼吸困难等。结论:呼吸困难是老年患者常见症状之一, 不同疾病的呼吸困难处理方法不同, 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监测, 针对不同病因予以相应的护理应对策略。

关键词:呼吸困难,护理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孙婧婷, 唐颖, 李晓丹, 等.心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影响中[J].国老年学杂志, 2014, 21:280-281.

临床护理策略 第8篇

关键词: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临床护理,策略

据统计, 肺癌是全球头号癌症杀手。在中国, 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极高。如果肺癌合并糖尿病, 两种疾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更是打击很大,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 加重病情, 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血糖控制、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焦点。该研究就2009年12月—2013年2月期间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化疗期间特殊的临床特点,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和远动指导、低血糖反应纠正、血糖控制与检测、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用药指导等措施的护理, 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期间的患者35例, 其中男患者22例, 年龄55~65岁, 女患者13例 , 年龄53~69岁, 平均年龄为61岁。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积极、乐观的心情对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大部分都会情绪悲观绝望, 对于化疗更是存在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2]。因此良好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对患者付出更多的关心, 给予鼓励和安慰。及时积极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注意交流, 学会察言观色。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应使其树立信心, 减轻恐惧, 给予精神支持。在用药过程中, 应多询问患者情况, 告诉他们化疗的作用, 副作用等。可以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同类成功治疗的患者,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1.2.2饮食和远动护理饮食应控制每天糖的摄入 , 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为主, 限制水果摄入, 遵循少量多次、按时按量的原则[3]。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 有利于降低血糖, 但是肺癌患者体质较差, 运动量不宜过大, 可以进行有氧运动, 循序渐进, 并且需要家属的陪同。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 对饮食和运动实行个体化方案, 控制疾病的恶化。

1.2.3低血糖反应护理患者在化疗期间由于食欲以及恶心呕吐情况、使用降糖药等较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早期及时补充葡萄糖, 患者出汗, 心率加快, 面色苍白等情况可有所缓解。但是延误治疗会出现严重的脑损伤, 甚至死亡。所以根据患者的情况, 密切观察、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值调整给药方案。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 应立即让患者平卧休息, 静推50%葡萄糖注射液40~60 ml或口服葡萄糖水200 ml告知患者及家属出现低血糖反应可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1.2.4血糖的监测护理在化疗期间血糖的监测和控制对治疗肺癌合并糖尿病非常重要。由于化疗的刺激易引起血糖的变化, 因此应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每日三餐前检测指尖血糖, 同时还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范围内。

1.2.5感染预防与控制患者化疗期间较易引起骨髓抑制, 导致白细胞降低, 血小板减少, 感染的几率很大。患者在化疗前应检测血细胞, 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口腔感染情况, 保持清洁, 预防感冒。同时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易引起血管炎和化疗药物外渗, 应针对性的给予护理措施, 如:尽量避免用钢针直接输入化疗药物, 留置针化疗当天拔除, 减少血管长时间刺激;有计划安排输液部位;一旦发现药物外渗或疑有外渗, 应立即停止输入, 抽吸外渗药液等。对于感染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

1.2.6用药指导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用药非常重要 , 如降糖药的使用:一般认为对长效降糖药物应于早晨服用;双胍类药物宜在进餐时或餐后服用, 避免引起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对于化疗期间需要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除注意饮食外, 还应密切注意监测血糖, 及时调整降糖方案, 保持血糖稳定。

2 结果

该组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期间患者35例经过心理护理、饮食和远动指导、低血糖反应纠正、血糖控制与检测、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护理, 用药指导, 有效33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4.29%。

3 讨论

目前,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肺癌在我国发生率极高, 而且肺癌患者中有不少患者伴有糖尿病和血糖异常升高的现象。这类患者病情复杂、预后差, 化疗是主要手段之一。而在化疗期间的护理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护理、饮食和远动指导、低血糖反应纠正、血糖控制与检测、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护理。通过细致、正确的综合护理, 使患者重新建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显著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使治疗效果大幅度地提升, 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赵伟, 胡晓娜, 潘春燕.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4 (2) :822-823.

[2]陈凤莲, 陈小红, 邱惠芳.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6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7) :62-64.

临床护理策略 第9篇

1 护理人文关怀的涵义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素质包含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文知识包括历史、艺术、哲学、文学、美学等, 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升华。人文关怀是人文素质的体现, 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 关心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 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护理人文关怀可理解为一种护理工作态度、能力或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复杂行为[1]。从最初的“母爱”情怀到南丁格尔精神, 护理体现着对广大患者的人性关爱, 对人生命价值的尊重, 对护理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弘扬。患者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个体, 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是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因此, 护士应将所学人文社会学知识内化后, 自觉给予患者同情、理解、关爱和生命的尊重, 以体现护理的核心价值———人文关怀[2]。

2 护理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大力加强护理人文关怀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在卫生部倡导以“夯实基础护理, 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从基础护理服务到专业技术服务, 乃至医院的管理层面, 处处呼唤人文关怀精神, 要求临床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的、优质的护理服务, 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 感受到护士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感受到护士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倡导责任制整体护理, 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核心, 是整体护理的重点, 是整体护理质量的保证[3]。没有人文关怀这一核心内容, 整体护理只能流于形式, 无法达到优质护理。由此可见, 人文关怀也是优质护理的核心, 是护理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对优质护理起着理论统领、思想引导、凝聚人心的作用。南丁格尔认为“护理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的确, 护理学科是船, 人文是帆, 二者共同引领着护理服务向质量优质方向前行。

3 护理人文关怀缺失的根源

3.1 护士人文关怀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 我国护理教育对人文知识教育重视不够, 人文社科课程比例相对较低, 且多为教育部规定的“两课”;护理人文课程设置各院校的随意性较大, 人文核心课程不确定。我国从事人文社科课程或护理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缺乏医学知识或护理实践经验, 不能将护理知识和人文知识有机地结合, 人文课程教学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介绍, 未达到人文精神的内化。在护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缺乏人文关怀教育的渗透, 使学生形成重专业轻人文的职业心理定势, 培养出来的护士难以树立人文护理理念, 造成人文底蕴先天不足。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临床实践又加剧了这种不足。究其根源, 是护理行业未明确将人文社科教育纳入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中。此外, 由于继续教育经费有限, 领导不够重视, 人文教育缺失, 致使护士人文关怀意识淡薄。

3.2 护士“三重三轻”的工作理念

在临床实践中, 护理工作重治疗轻护理, 重技术轻人文, 重功利轻素质。护士只重视治疗所需的护理工作, 忽略患者所需的关怀照顾, 更谈不上主动为患者提供身心方面的照顾与帮助, 致使护理中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科学技术面前失去了光彩。护士在不经意伤害患者身心或漠视患者的非人文态度和行为, 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不满, 甚至引起医疗纠纷。究其原因, 是人文护理缺失的结果。笔者刚刚完成的“全国护士从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在被调查的护士 (n=3 311) 中, 面对医患利益冲突时, 护士把“医院利益”和“自己利益”放在首位的占62.1%, 说明很多护士是从功利的角度看待问题, 认为“医院的整体利益”应优先于“患者利益”。在利益冲突面前, 多数护士的服务动机发生了偏移, 淡化人文关怀意识, 是制约优质护理服务的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3.3 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缺失

护理管理相对滞后, 对护士的关怀相对欠缺, 没有从制度上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纳入护理管理中, 缺乏有效的措施制约护士的行为, 以至多数的医疗纠纷起因是医护人员的态度而不是技术。护理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内隐性与不稳定性[4], 需要建立和完善具有科学性、效率性和可操作性的评级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和评价体系, 引导和激励护士在工作中对人文关怀的重视, 避免护理人文关怀沦落为“良心活”。

4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策略

4.1 人文关怀能力的系统培训

我院护理部为了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规定, 在理念层面上培养护士人文关怀意识。护理部科学地安排了华森关怀理论、护理伦理学、人际沟通、护理人文关怀技能等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培训, 使护士扩展、优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补充欠缺的知识, 让护士明确什么是关怀行为, 什么是非关怀行为, 以实现护理人性化。在实践层面上培养护士人文关怀技能。管理者注重人文关怀思想与实践的结合, 以便更有效地培养护士的关怀能力。体现在护患互相尊重和信任;提供高效、便捷、可承受的护理服务;重视疾病, 更重视人;重治疗的同时也注重对患者的关怀;重视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 尊重其选择;善待知情不同意;尽可能在操作中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同时, 要求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长与护士之间互相督促和监督。以患者为中心, 用人文的、整体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活动, 逐渐将人文知识内化为护士的品质、性格和工作态度, 形成护理的人文核心, 提高服务质量。

4.2 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落实

人文关怀的“现代性”体现在对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关注[5]。因此, 人文关怀决不是一个微笑、一句问候等简单的内容与形式就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要取信于患者, 护理管理者必须狠抓治疗性措施的落实, 加强对患者病情细致、周到、及时的观察, 加强对科学、合理地解释患者的疑问等护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同时, 注重护患互相尊重和信任, 重视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心理护理, 增强护士的专业关怀能力, 提高护士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4.3 转变护理管理理念, 增设人文关怀制度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是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是护理服务的主体, 没有护士的满意就不可能有其他方面的满意。所以, 我院护理管理者在组织护士学习人文关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纳入护理管理中, 注重与护士情感的沟通, 提高护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提升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使其将这种美好的情感移情到患者身上,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此外, 增设人文关怀管理制度, 如评级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 引导和激励护士在工作中对人文关怀的重视。采用“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有机结合的管理方法, 约束、规范和激励护士的人文关怀行为, 使医院形成一种以护理人文关怀为精神内核的大环境和大氛围, 促进和推动护理人文知识的内化,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摘要:优质护理服务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改善护理服务, 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举措。人文关怀是优质护理的内在要求, 对优质护理服务起着理论统领、思想引导、凝聚人心的作用。人文关怀的缺失限制了优质护理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建议在理念层面培养护士人文关怀精神, 在实践层面培养护士人文关怀技能, 建立人文关怀制度, 提升护士人文关怀能力, 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优质护理,人文关怀,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Jean W.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nursing[M].Colorado:Colorado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 1985.

[2]黄小静, 贾启艾.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人文考量[J].护理研究, 2011, 25 (6) :1505-1507.

[3]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J].护理研究, 2003, 17 (9A) :993-995.

[4]刘玉晶, 姜安丽.国内外护理人文关怀测评工具的分析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1) :1045-1047.

临床护理策略 第10篇

1 精神科护理存在的伦理问题

1.1 护理人员的道德意识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护理伦理道德要求护理人员珍视患者的生命, 尊重患者的尊严, 不管是什么病症的患者都要尊重其权利, 为患者个人、患者家庭和公众的生活提供较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在现代实际护理生活中, 因为在医院值班的护理人员工作较为紧张并且忙碌, 再加上护理人员对护理伦理道德规范和原则标准认识不全面, 护理人员对护理伦理实际知识的课程学习未充分重视, 无暇顾及或是不能花太多时间结合护理工作实际进行考虑, 导致大多数护理人员依然缺乏对护理伦理常识和基本内容的了解, 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上会出现不符合正常护理伦理规范的护理行为[2]。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例如, 因为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 患者受到护理人员的忽视, 态度过于冷漠, 相关医学病症的回答过于强硬, 没有人情味, 护理工作出现拖沓现象。部分护理人员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存在认知上的片面性, 没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和医德行为, 还缺乏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的指引, 在工作中认为只要患者能配合按时服药, 不乱跑、不受伤就是最好的工作标准, 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缺乏沟通, 对患者管理上采取简单过激行为, 这样不但无法从根源上消除心结, 还伤害了患者的自尊心, 带来新的心理创伤, 最终会导致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关系更加紧张甚至对立。

1.2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与伦理要求的差距

临床护理工作要求具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仅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还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可操作性, 并且临床护理和整个医疗活动之间的配合是决定患者成功痊愈的关键步骤。临床护理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患者疾病的诊治和后续康复的成败,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对待患者时要保持极度的热忱, 在护理的技术水平上要做到精益求精, 护理人员同样要处理好同事关系, 同事之间交往要真诚, 要尽全力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3]。

同时由于精神科患者住院时间较长, 患者在后期的康复保健护理工作中主要依靠口服药物来进行康复治疗[4], 对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急救技术的锻炼机会较少并且对护理人员在该方面的技术要求不高, 再加上部分护理人员不思进取, 不求上进,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注重对护理技术和经验的总结, 往往会造成护理技术的不过关,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还会给患者增加痛苦, 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缺乏预见性, 一旦病情复发或是病情出现危机, 很容易延误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 从而引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冲突甚至会加剧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

1.3 患者隐私知情权在实际中存在的伦理冲突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被赋予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患者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 有权利要求医务人员对其疾病的病症和相关的治疗过程进行保密, 还可以要求医务人员对其个人隐私进行保密, 同时在患者接受治疗时, 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治疗和用药以及后期的护理工作, 患者都有完全的知情权。精神科的患者在治疗或者是后期的护理工作中, 往往会由于其病症的特殊性, 在涉及患者隐私权或者是知情权问题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甚至会出现泄露患者病情的现象。例如, 对不听话不配合治疗的患者进行强制性药物灌输;对情绪异常兴奋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等, 或由于精神科患者家属陪护不到位, 会出现患者自杀、外出或者伤人等意外事件发生时不能及时阻止并告知其家属。

1.4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和医德下降之间的伦理冲突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 精神科患者由于复杂的精神疾病往往会被掩盖身体上的其他病症, 这就给精神科患者的病情观察分析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 由于精神科疾病的控制, 部分精神患者容易产生幻觉, 并发生妄图自杀、自残或是私自外出和伤害他人的情况。在实际过程中, 许多家属认为只要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就万事大吉, 将患者的一切生活交给医院和医护人员。一旦患者出现任何问题, 家属就会召集其亲属在医院大喊大闹, 缺少就医道德素质, 还无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以及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5]。

1.5 医院在管理方面上存在的伦理问题

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为直接反映了医院管理质量的好坏, 如果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积极的医院管理相关制度和体系, 就能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但是在现代医院实际管理中还是会出现伦理缺失现象, 从医院角度进行分析, 是由于医院管理不够严格, 医务人员思想还不够端正并且职业操守深度还不够, 对医务人员的作风检查监督还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在患者进行就医时仍然存在不规范收费、重复检查等医疗服务商品倾向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群众对医院满意度下降, 从而直接影响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从客观上分析, 社会各阶层人群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而且关于精神科治疗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 护理人员短缺, 会影响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提高[6]。上述的种种因素都对客观了解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和就医秩序, 以及患者文明就医等产生很大负面作用。

2 对精神科护理伦理问题的管理策略

2.1 尊重患者的权力

精神障碍患者主要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和常人不同的表现, 例如, 患者人格上的障碍、出现人格分裂或者丧失部分人格、患者的自制力缺失和自控力下降等问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要尊重患者的基本权利, 自觉地遵守相关法规原则, 切实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伦理问题, 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从而有效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

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并且还需要在临床护理中不断地进行反复实践。由于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紧张并且忙碌, 再加上护理人员对护理伦理道德规范和原则标准的认识不全面, 护理人员对护理伦理实际知识课程学习不够, 无暇顾及或者是不能花太多时间结合相关的护理工作进行实践, 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性和局限性。做好护理工作, 将护理的教育工作纳入教育计划, 制定相关有效的措施, 医院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强化教育活动, 使护理人员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服务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7]。

2.3 扎实的业务技术是实现护理道德的基础

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人员要具有高于其他患者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 时刻处在对工作高度负责状态, 对待这类特殊患者需要熟练的护理技术, 要能迅速判断出患者病情并遵循医嘱帮助患者缓解病痛。目前医院的护理部门普遍存在护理队伍年轻化并且护理人员经验少和专业技能较差等问题, 所以对护理人员要进行相关专业的技能知识培训、考核, 有计划地安排护理人员到医院的各个综合部门进行急救知识学习, 建立医院护士终身学习制度, 护士可以在护理过程中边护理边学习,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技能, 实现更高的知识标准,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4 伦理道德建立和就医环境建立

可以在医院设立伦理委员会或者是专门的伦理道德的规范部门, 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伦理道德水平进行抽查[8], 针对在抽查中出现的不足, 提出修正意见。公开医院的医疗护理相关收费标准, 做好患者每日消费清单整理发放工作, 让患者家属和本人了解每日治疗步骤和用药, 这也是避免乱收费等违反医德行为的有效措施。规范医院各种诊断护理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将实际制度标准落实在每个部门, 还要注重保护患者知情权和个人隐私, 增强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的宣讲和普及的教育工作, 协同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讲和教育工作。

3 结语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要突出对护理伦理道德的管理, 加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认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 提升护理人员应对突发护理伦理问题的解决和应变能力。但是, 目前临床护理道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护理人员的期望, 这就需要大部分护理教育工作者和护理教育管理者积极参与制定相关护理实践要求和实践内容, 为护理伦理临床教育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策略, 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加优越的环境。

摘要: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 特别是对一些延长人类生命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开发, 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和伦理观受到极大的冲击, 特别是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以来, 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得到了普遍重视, 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护理人员的仪表、举止、语言得到了规范, 专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服务态度明显改善, 护理质量体现了专业内涵, 患者满意度逐渐提高。现对精神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患者的伦理问题和管理的策略进行探讨, 使临床能够严格遵循临床护理原则, 加强伦理知识教育, 提高精神科伦理观念及伦理管理策略。临床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是不容侵犯的, 因此应避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伦理冲突事件的发生。学习临床精神科护理知识, 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护理实践中去, 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 避免伦理问题的发生, 减少医患之间和护患之间冲突的发生。本文重点从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切入, 针对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管理策略。

关键词:临床护理,伦理问题,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唐艳华, 陈海金, 刘晓英, 等.不同学历护生实习前护理伦理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4, 7 (14) :724-726.

[2]金晓艳, 刘晓玲, 岳丽.护理伦理观念下以人为本的护患关系的建立[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3 (25) :324-325.

[3]王罕琪, 俞今晶, 张晨, 等.护理人员护理伦理知识及应对伦理问题能力的调查[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 5 (26) :580-582.

[4]高丽娟, 张立忠, 李辉.浅谈护理语言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的效应[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2 (6) :266-267.

[5]武俊香.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规避[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6 (24) :740.

[6]刘辉, 李维, 周志超.基于文献计量的护理伦理困境与决策研究状况及热点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2 (14) :1269-1273.

[7]高静, 吴晨曦, 杨翔宇, 等.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6 (48) :488-491.

临床护理策略 第11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教学;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学生经过系统的医学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及相关学科的学习之后,为其提供一个把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中的媒介。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护理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质量[1]。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开展以来,在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其中的护理学生是否也能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形成优质护理服务的思维是很重要的,因为护理学生是我们护理的未来,从幼苗开始抓起,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才能不断壮大。下面就如何将优质护理服务植入我们的临床护理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1.对护理实习学生的综合评估

护理实习学生来自不同的院校,且包括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他们在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知识、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有所不同,对临床护理带教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在实习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对其进行评估,包括其心理状态,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个性特征,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设想,期望值等并设置临床教学环境量表包括个性化、创新性、专注性、人性化、任务明确性、满意度六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实习计划,最大程度地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2.规范系统的临床教学目标的制定

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临床护理要着重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即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施护理程序时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及理解帮助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其成为独立、有创造性、可持续发展的个体。所以在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要有规范系统的教学目标,带教老师要有优质护理服务方面的经验,使实习学生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学习中的重要性,老师带教有依据,学生实习有方向,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培养。临床教学是将现代教育理念具体化的过程。临床教学目标应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各个方面与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场所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使师生共同以此为依据,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创新临床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学生看老师如何对病人进行优质服务。

临床护理教学以逻辑的严谨性来体现科学的严肃性,而护理实践则在大量的现实变量中自我变通,创造性发挥教学的规范化和虚拟化,在实践中被经验和应用型操作所改变。因此,临床教师的带教模式应将护理学理论与教育学理论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激发同学兴趣;开座谈会,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优质护理服务的心得和感受;PBL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优质护理服务中有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4.临床带教老师的重要作用及要求

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临床带教老师是关键。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优质护士是临床带教老师的首选,合格的带教老师能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良好的人格魅力包括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品格因素包括道德、品行、人格和作风等。护理教师优秀的品格可影响和感染每位护生。是激发和调动他们积极性的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手段,可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才能的临床带教老师能解决各种难题,使人产生敬佩感。掌握丰富知识和技术的临床带教老师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因为由知识构成的影响力可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人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因此选择合格的临床带教老师在优质护理服务的教学中显得异常重要。同时老师要对对临床护理学生给予人性化关怀,了解其个人的感受,对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2],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5.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

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可分为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和对护理学生的评价。对临床带教老师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及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目标是建立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具体包括关注护理实习生的强度,护理临床教学中每项工作(带教态度、带教内容、带教方法、带教效果)的质量,对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肯定临床带教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使护理教学质量呈阶梯式上升。

对护理学生的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层面,包括书面考试、技术操作、优质护理服务的评价,以及自我批评,老师评价,患者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沟通能力的评价。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努力的方向。

6.临床护理教学的反馈

对护理实习生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反馈采取积极的措施,著名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戴明循环(PDCA循环)中即强调积极处理的重要性,如不处理,一切都成为徒劳。对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进行全程督导,对于提出的反馈意见及时讨论,找到解决方案,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开展临床护理教学老师座谈会,学生出科小结会,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护理实习生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使临床带教工作得到双赢。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有利保证,是护理学生临床实习取得成功的保证,通过对护理学生的综合全面的评估,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秀称职的带教老师的培养,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护理实习生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方面的培养会不断得到提升,真正了解护理工作是“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工作[3]。

参考文献:

[1]刘义兰,王桂兰,赵光红.现代护理教育[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65.

临床护理策略 第12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肝癌,护理,疗效

目前, 肝癌是我国常见且多发的恶性肿瘤, 其特点有起病隐匿, 潜伏期长, 恶性程度高, 侵袭性强, 易转移, 预后差等。肝癌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 很多患者对自己健康情况不够重视或当地医疗水平不够, 大多都已发展到肝癌晚期。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在国际上还无特效治疗方法, 主要以放疗、化疗为主, 但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极大。近年来将中药治疗结合化疗、介入治疗等治疗方法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肝癌晚期患者中有很多对治疗失去信心, 加上身体虚弱、放化疗不良反

*通讯作者应, 患者易忧郁、焦虑, 食欲减退及疲劳虚弱。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策略, 辨证施护, 减轻了患者的病痛, 提高了生存质量。本组统计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科收治肝癌病例112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肝癌疗效较好, 现将临床总结及相关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统计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科收治肝癌病例112例, 男65例, 女47例。112例患者经组织活检、B超、CT、MRI及血清甲胎蛋白 (AFP) 测定等确诊为肝癌, 符合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病例作观察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能配合研究, 随访观察。均为合理有效病例。

1.2 中医治疗

1.2.1 中药与介入及微创介入相结合治疗肝癌:

贾瑜[1]研究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对TACE术后白细胞计数减少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中草药升白汤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 减少不良反应, 从而提高疗效。康宝金等[2]采用疏肝健脾软坚消结的中药结合TACE治疗肝癌52例, 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 在对照组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入中药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优于单纯TACE治疗组。章继民等[3]用健脾复肝汤配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3l例。结果生存质量方面, 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提高率为54.84%, 对照组为24.24%, 带瘤生存时间方面, 两组比较, 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果显示在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前后血象变化、短期综合评价方面,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在放化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 提高了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1.2.2 中药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肝癌:

黄智芬[4]等用健脾消积汤结合西药治疗晚期肝癌30例, 结果显示中药健脾消积汤具有稳定瘤体、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从而提高患者带瘤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田义洲, 李虹, 黄立萍等用艾迪注射液联合中药复方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30例, 结果表明艾迪注射液能抑制杀灭癌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癌细胞在分化及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能有效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

手术后及采用化疗药物前后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日常活动等, 手术及介入前应调整患者到最佳状态包括吸氧、调节血压, 术后定期检查伤口及换药如有异常变化情况立即汇报给医师。应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如药物过敏, 毒性反应等, 如有发现此类情况需立即汇报给医师。尽量限制中医上有“发性”的食品的摄入。

1.3.2 疼痛护理:

西医护理:对于肝癌晚期患者及肝癌术后患者, 疼痛的护理尤为重要。根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 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疼痛的进一步加重, 减少患者的痛苦。在晚期患者中, 随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癌痛, 应当依据疼痛性质及程度制定适当方案减轻疼痛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轻度疼痛的患者, 我们要给予精神方面的鼓励, 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重度疼痛患者我们可给予适当的止疼药物, 依据疼痛分度从解热镇痛药物到阿片类药物逐级制定镇痛方案。中医护理:中医学针灸博大精深, 采用针灸法在相应部位进针, 通过穴位的刺激进行针对性治疗。然后结合中药内调外敷, 联合运用能够加强治疗的效果。

1.3.3 出血护理:

肝癌患者因为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在护理工作中需注意患者此类临床表现如有加重趋势或新发出血灶立即报给医师, 给予相应止血药物必要时输入血制品, 如含丰富凝血因子血浆、红细胞悬液等。肝癌破裂出血可以血管栓塞必要时手术止血。与此同时还要及早应用中药, 保护肝脏, 减少肝癌出血的发生。

1.3.4 胃肠道反应护理。

西医护理:化疗药物等产生成胃肠道症状, 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评估呕吐频率、性质、呕吐物性质, 对于轻度呕吐患者, 常规给予静脉补充电解质、胶体物质等, 以防止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重度呕吐患者, 医师给予中枢性及外周性止吐药物治疗, 必要时给予肾上腺激素治疗。呕吐症状缓解后可给予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饮食。中医护理:足底穴位甲氧氯普胺针灸、中医贴剂在止吐方面有较好疗效。此外, 很多中药的止吐药物在放化疗过程中起到一定止吐及调节胃肠道作用, 也有显著疗效。

1.3.5 心理护理:

肝癌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忧郁、绝望等心理障碍,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护,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少患者因个体差异对自身病情接受能力较差, 加上治疗周期长、花费费用较多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对于此类患者及时给予专业心理医师治疗。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 除了正确的实施中西药物治疗外, 也需要耐心的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树立自信心, 找到自我价值, 使其了解通过合理治疗、饮食及休息可使病情长期保持稳定并能显著延长生命时间。心理护理在治疗肝癌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中西医不同的理论机制,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知识进行心理护理配合治疗, 能较快的改善患者症状, 缓解病情,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肝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2 结果

本组肝癌患者112例, 经过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 有效89例, 无效23例, 有效率79.46%。大大减少某些并发症发生, 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在放化疗、介入等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 能很好提高疗效, 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量。

3 讨论

肝癌是我国常见且多发的恶性肿瘤, 很多患者对自己健康情况不够重视或当地医疗水平不够, 约90%都已发展到肝癌晚期, 临床治疗及护理面临着巨大困难。很多中药因其独特的抑制、杀灭癌细胞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进癌细胞再分化及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等作用被国内外认可。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疗效分析显示放疗、介入、化疗、栓塞和中医药等均能改善预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机护理手段在肝癌的诊治及护理中疗效卓越, 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较单纯采用中医或西医效果要好。但对于中西医如何进行最优化结合以及药物剂量需要根据治疗肝癌药物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标志物的指导而定, 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在晚期肝癌诊治与护理的过程中,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 将中医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与现代西医医疗技术有机结合, 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各种治疗手段与辨证施护, 可以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 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不良反应, 减少肝癌转移和复发, 从而真正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中医理论知识结合现代科学知识, 取中西医临床经验之长, 用中医护理的长处和优点来补充西医护理的不足, 更好的发展和补充西医护理的技术理论,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我们认为, 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不同特点, 中西医治疗及护理需个体化。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有效的技术护理结合心理护理, 对调整患者心态有重要作用, 全面、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全面、综合的中西医治疗, 有计划有步骤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改了患者的生存状况,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参考文献

[1]贾瑜.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术后白细胞计数减少病人的疗效[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9, 6 (1) :55-56.

[2]康宝金, 江开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5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5) :48-49.

[3]章继民, 马高祥, 赵瑛.用健脾复肝汤配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3l例[J].实用中西医临床, 2008, 8 (2) :20-22.

上一篇:保护乡土文化下一篇:中国的战略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