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性状论文范文

2024-06-01

品种性状论文范文(精选11篇)

品种性状论文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进行。2008年供试材料为杂交后代稳定品系200份用于高产材料筛选, 编号86001~86200, 以生产应用品种垦稻12、空育131、合江19、龙粳8号4个品种作为对照。2009年以其中的21份材料与审定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编号6001~6021, 其中6001 (龙粳20) 、6002 (空育131) 、6003 (龙粳24) 、6004 (垦稻12) 为对照。

供试材料中早熟品种是指与对照品种空育131、龙粳20生育日数相仿或更早, 适宜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栽培的品种及品系, 中熟品种是与对照品种垦稻12生育日数相仿、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栽培的品种及品系, 其余为晚熟品种。

1.2 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包括叶龄、有效分蘖数、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平方米叶面积、干物重、穗重、千粒重、每穗粒数和株高。

1.3 数据处理

数据相关分析采用Excel中的相关分析, 方差分析采用DPS软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材料性状比较

2.1.1 供试水稻品种 (系) 间叶片数差异

叶片数调查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叶片数不同, 供试材料中, 早熟品种叶片数11~14片叶, 中熟品种12~14片叶, 晚熟品种13~14片叶, 叶片数变化幅度早熟品种 (3片叶) >中熟品种 (2片叶) >晚熟品种 (1片叶)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寒地稻区, 水稻品种以早熟品种为主, 早熟组积累的材料比较丰富多样, 供试材料的差异所致。

2.1.2 供试水稻品种 (系) 间叶龄增长速率差异

相同生长期内, 叶片数的变化可以表示叶龄的增长速率, 因此, 从4月28日~7月27日对18份材料进行叶龄调查, 共91 d, 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叶片数变化范围为11~14片叶, 说明不同品种的叶龄生长速率不同, 将供试品种按早熟、中熟、晚熟分类, 以叶片生长速率做图 (见图1) 。

从图1中可以看出, 品种、生育期与叶龄增长速率的品种多样性, 同一熟期的品种, 叶片数可以不同。如早熟组中叶龄生长速率较快的材料龙选86022, 龙选86039最多可以比生产上对照品种龙粳20、空育131多出2片叶。同一叶龄的品种, 生育期也不同。如龙选86039、龙选86022和龙选86117。

从分组上看, 早熟组的叶龄生长速率变化幅度大, 中熟次之, 晚熟变化最小。新复极差分析表明, 品种间叶龄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

2.1.3 供试水稻品种叶面积指数的差异

将5个高产品系和4个对照品种按叶面积从小到大排序, 对平方米上三叶面积和全面积做图 (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生产上所用的4个品种龙粳20、空育131、龙粳24、垦稻12其全叶面积33 749~41 463 cm2。而另5个品种, 全叶面积在48 603~52 152 cm2。生产上所用的4个品种的全叶面积和上三叶面积均小于5个后代高产品系。全叶面积极差达到19 003 cm2。变异度43.6%。

图中所列数据为各熟期的对照品种与产量前5名的品系;叶片数为7月27日测定

2.1.4 供试水稻品种间株高的差异

供试材料选用株高差异较大的供试品种。株高最高的123 cm, 最低的89 cm, 极差达到34 cm, 最高值超出生产常用的株高80~100 cm (见表1) 。

2.1.5 供试水稻品种间平均单穗重的差异

方差分析表明, 供试水稻品种间平均单穗重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 (见表2) 。平均单穗重1.59~3.57 g, 极差达到1.98 g, 大穗品种龙选86014、龙选86039平均单穗重分别是小穗品种龙选86049的2.25和1.92倍。按照成熟期划分龙选86014、龙选86039分别是晚熟和早熟品种。按照抽穗期划分龙选86014、龙选86039都是早熟品种。说明早熟品种仍然可以育出大穗品种。早熟与大穗是可以协调统一的。

2.1.6 供试水稻品种间分蘖数的差异

方差分析表明, 供试水稻品种间分蘖数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见表3) 。供试品种分蘖数20.0~36.7, 极差达到18.7, 最高值是最低值的1.84倍。

2.2 供试材料产量比较

将高产品种前5名和对照品种列于表4中。产量较高的品种均是穗重型品种, 平均穗重在3 g左右。产量最高的是龙选86042, 达到1 590.83 g·m-2, 其次是龙选86050, 达到1 503.30 g·m-2。龙粳8号平均单穗重只有1.45 g左右, 平均分蘖数34。其产量在所有供试品种中位于倒数第二名, 只有高产品种产量的60%左右。说明小穗多蘖品种, 不适合当前增温的气候条件。可见, 穗重型品种比穗数型品种占有产量优势。

3 结论与讨论

龙选86042和龙选86050熟期较晚, 平均株高高于对照25%, 叶面积指数高于对照28%, 单穗重高于对照79%, 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54%, 分蘖数少于对照20%, 产量较高 (高于对照48%) 。

龙选86022具有株高与对照相近, 单穗重较大, 熟期早, 叶面积指数大的特点。叶龄生长速率较大, 到7月27日可比对照品种多出2片叶。叶片宽而直立。可见龙选86022能够较快形成较大的叶面积, 从而实现高效率生产。其具体是由于植株形态产生的高效还是由于功能产生的高效,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于株高和单穗重的增加, 需要直接面对的就是植株的倒伏问题。从该研究的结果看。并没有因为穗小, 而产生较强的抗倒伏性。重穗型品种茎秆的抗折力明显提高, 综合的结果是倒伏指数并未比穗重型品种增加, 说明穗重型品种虽然植株较高, 但抗倒性并不差[2]。

黑龙江省的水稻育种经过前人的总结认为, 寒地水稻高产稳产的株型是穗数型, 但多穗的同时, 单穗重往往较低。一般认为株高80~90 cm比较适合, 该研究表明, 在当前气候变暖和生产条件下, 适应的高产水稻性状应该与以往有所不同[1]。

比较分析认为:株高是水稻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株高主要影响了水稻的空间利用率。在同样面积条件下, 株高越高, 群体所占用的空间越大。从数学角度分析, 在叶面积相同、叶片数也相同条件下, 株高越高, 其叶间距离越大, 越有利于叶片均匀受光, 通风透光条件越好, 有利于水稻光合产物的积累。或者说在不倒伏情况下, 株高越高越有利于水稻群体生物产量的增加。

叶面积指数越大越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相关系数达0.951。产量达到7 000 kg·hm-2的叶面积指数大多在7以上[3]。因此生产所用品种叶面积指数均较低, 成为限制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叶龄生长速率越大越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快速增长, 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使群体尽快达到合理的光合叶面积, 尽可能高效利用寒地有限的光温条件, 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穗重型品种比穗数型品种更容易达到高产。这不是对寒地穗数型品种的否定, 而是对气候变暖和生产水平提高的一种适应。

从叶片数、叶片生长速率、叶面积、生育期等可以看出水稻营养生长的多样性, 而营养生长是为水稻提供生殖生长的基础。因此, 可以为水稻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水稻的产量, 以差异较大的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品系作为供试材料, 以生产应用品种作对照, 进行产量筛选和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品种株高、叶面积指数、平均单穗重均低于供试高产品系。说明可以通过选择株高适宜、叶面积指数大、单穗重较大、叶龄生长速度快的品种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

关键词:水稻,产量,叶面积指数,穗重

参考文献

[1]李大林.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2) :16-19.

[2]马均, 马文波, 田彦华, 等.穗重型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研究[J].作物学报, 2004, 30 (2) :143-148.

品种性状论文 第2篇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亲本穗部性状差异较大的3个杂交组合,大头稻/呆长青(组合Ⅰ)、老来红/盐粳2号(组合Ⅱ)和呆长青/上海青(组合Ⅲ)的后裔世代的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离分析,得到了这些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结果表明:组合Ⅰ每穗总粒数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一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而组合Ⅱ、Ⅲ为一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Ⅱ、Ⅲ的单株有效穗数受一对主基因控制,组合Ⅰ则受两对主基因控制;组合Ⅰ、Ⅱ千粒重的遗传模型为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组合Ⅲ为一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每穗实粒数为两对主基因遗传模型.选用P1、P2、F1、B1、B2、F2六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相比于单个分离世代的分析方法,增加了试验的.精确度,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可鉴别多基因的存在.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性状、不同组合的育种策略.

作 者:李余生 王州飞 唐海娟 管荣展 张红生 LI Yus-heng WANG Zhou-fei TANG Hai-juan GUAN Rong-zhan ZHANG Hong-sheng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刊 名:中国水稻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年,卷(期):20(3)分类号:Q943 S330 S511.03关键词:产量相关性状 基因 遗传模型 粳稻 地方品种

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第3篇

关键词:花生;品质性状;聚类分析;欧氏距离;近红外光谱分析

中图分类号:S565.20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116-03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特别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花生是重要的食用蛋白源和食用植物油源[1]。过去50年来,我国花生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对农家品种、育成品种(系)、引入资源的搜集整理和鉴定,筛选出一大批优异种质,在育种或生产上发挥了较大作用[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花生育种目标也由以高产为主转向产量与品质并重,这对花生品质育种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花生育种工作中存在产量水平徘徊、品种适应性不够、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加强花生地方种质资源研究,拓宽品种遗传基础,保护品种多样性,对于促进花生育种及遗传改良等有重要意义[3]。江苏省花生种植历史悠久,地方品种资源丰富,优异种质较多。前人对国内已育成的200多个花生品种亲本系谱分析表明,作为直接或间接亲本育成5个新品种以上的种质仅有18个,其中18个主要骨干亲本有4个来自江苏省[1]。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物理测试技术,该技术具有检测快、成本低、无污染、不破坏样本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品质分析[4-8]。本研究利用DA7200型近红外光谱仪,连续2年对江苏省保存的花生地方品种资源进行品质分析,旨在了解不同花生资源品质特性,筛选优异种质,为花生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43份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资源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研究室提供,详见文献[9]。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于2012—2013年在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每个花生品种种2行,2粒播;行长2.5 m,行距0.4 m,株距0.2 m。栽培管理措施与大田相同,适时收获。

1.2.2 品质性状分析 将收获的花生种子剥壳,选取籽粒饱满、无破损的代表性种子待测。利用波通公司(Perten)生产的DA7200型近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检测,重复3次。检测品质指标包括4类: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含量(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二十四烷酸)、氨基酸含量(总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共20个性状。

1.2.3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材料品质性状遗传分化

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对143份供试材料的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等20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地方品种之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95%~23.39%,其中硬脂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粗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

2.1.1 粗脂肪含量 由表1可知,143份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平均为51.91%,最低为48.54%,最高为5621%;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小,变异系数仅为1.95%。由图1可知,143份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的粗脂肪含量主要分布在50%~54%,有135份,占供试材料的94.41%;粗脂肪含量低于50%的品种有4份;粗脂肪含量高于54%的品种有4份,其中粗脂肪含量大于55%的材料仅有1份。连续2年检测结果显示,花生品种赣榆小花生粗脂肪含量均大于56%。

2.1.2 蛋白质含量 由表1可知,143份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6.35%,最低为21.57%,最高为2905%;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小,变异系数仅为4.14%。由图1可知,143份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主要分布在24%~28%,有132份,占供试材料的92.31%;蛋白质含量低于24%的品种有5份;蛋白质含量高于28%的品种有6份。连续2年检测显示,花生品种如东破皮风的蛋白质含量均大于28%。

2.1.3 脂肪酸含量 由表1可知,143份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的油酸含量平均为46.19%,最低为32.68%,最高为5756%,变异系数为8.63%;亚油酸含量平均为36.06%,最低为25.93%,最高为49.80%,变异系数为10.02%;棕榈酸含量平均为10.64%,最低为9.00%,最高为12.52%,变异系数为4.91%;硬脂酸含量平均为1.34%,最低为0.31%,最高为2.31%,变异系数为23.39%;花生酸含量、山嵛酸含量、二十四烷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66%、8.34%、8.28%。

花生油酸含量越高,花生及其制品的耐储藏性越强,货架寿命越长。由图1可知,143份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油酸含量小于50%的材料有132份,占供试材料的92.31%;油酸含量大于50%的品种11份;油酸含量高于55%的品种1份。连续2年检测结果显示,花生品种丰县大二混子油酸含量均大于55%。

2.1.4 氨基酸含量 由表1可知,143份江蘇省花生地方品种的总氨基酸含量平均为24.04%,最低为19.79%,最高为33.86%;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小,变异系数仅为5.26%。由图1可知,花生总氨基酸含量主要分布在20%~25%之间,有130份,占供试材料的90.91%;总氨基酸含量低于20%的品种1份;总氨基酸含量高于25%的品种12份。连续2年检测结果显示,花生品种泗洪四粒洋总氨基酸含量均大于30%。

nlc202309011023

测定的10种氨基酸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平均为278%;脯氨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2.91%,其他氨基酸含量变异系数均小于10%。

2.2 基于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基于20个品质性状数据,采用类间平均链锁法对欧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建立聚类树状图。由图2可知,在欧氏距离(D)为15时可将143份花生地方品种划分为五大类群。表2给出了各类群中地方品种品质性状的平均表现。

第Ⅰ类群包含119个品种,属第一大类群,品种数占供试材料的83.22%,品质性状平均值和所有供试材料平均值非常接近。

第Ⅱ类群包含1个品种,即泗洪四粒洋。该品种精氨酸、总氨基酸含量均在所有供试材料中最高。

第Ⅲ类群包含3个品种,即扬州小花生、如皋西洋生、海门圆头花生。该类群粗脂肪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最高,油酸含量最低,亚油酸含量最高。

第Ⅳ类群包含19个品种,属第二大类群,品种数占供试材料的13.29%。该类群油酸含量低于供试材料平均值,亚油酸含量高于供試材料平均值。

第Ⅴ类群包含1个品种,即丰县大二混子。在所有供试材料中,该类群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含量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品质育种研究涉及的育种材料数量众多,尤其在低世代阶段,在品质性状测定方法上除了要求简便、快捷、经济地处理大量样品外,还要求所采用的检测技术最好是非破坏性的[5]。常规化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而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进行品质测定已经被广泛使用[4-8]。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对143份供试材料的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等20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筛选到一些较好的种质资源,如赣榆小花生粗脂肪含量大于56%,如东破皮风蛋白质含量大于28%,丰县大二混子油酸含量大于55%,泗洪四粒洋总氨基酸含量大于30%,为花生品质育种提供了亲本材料。

通过聚类分析既可看出类群间的相互关系,又可了解类群内品系的亲疏远近。花生地方品种资源丰富,通过聚类可更好地为育种时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品质性状聚类,将143份材料聚为五大类群,为花生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禹山林.中国花生品种及其系谱[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廖伯寿.中国花生油脂产业竞争力浅析[J]. 花生学报,2003,32(增刊1):11-15.

[3]刘立峰,耿立格,王静华,等. 河北省花生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分化[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2):190-194.

[4]康月琼,郝 风,柴 勇,等. 油菜品质近红外检测模型建立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144-148.

[5]林家永.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玉米品质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粮油学报,2010,25(4):108-115.

[6]高居荣,韩秀兰,孙彩玲,等. DA7200近红外仪在小麦品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 实验室科学,2009,2(1):173-176.

[7]禹山林,朱雨杰,闵 平,等. 傅立叶近红外漫反射非破坏性测定花生种子蛋白质及含油量[J]. 花生学报,2003,32(增刊1):138-143.

[8]党 照,赵 利.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测定胡麻种质资源品质[J].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2):110-113.

[9]王晓军,孙东雷,王宗标,等. 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77-80.王彦杰,毕少杰,洪秀杰,等. 不同浓度沼液浸种和喷施对谷子生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119-121.

野三元的品种性状及繁育要点 第4篇

1 原种品种性状

1.1 催青情况

野三元原种为二化性四眠杂交原种, 中系卵色为灰绿色, 卵壳淡黄。日系卵色深褐色, 卵壳白色。催青经过11 d, 按二化性品种标准催青。中系转青较齐, 一日孵化率95%。日系转青不齐, 苗蚁多, 一日孵化率为85%, 实用孵化率为95%, 中日系对交, 中系较日系迟出库2d。

1.2 发育经过

中系在1-3龄27 ℃、4-5龄25 ℃下, 全龄经过24 d10 h, 25℃温度保护下蜇中经过14-15 d。日系在与中系同温条件下, 全令经过25 d, 蜇中经过16 d。

1.3 饲养情况

野三元中系蚁蚕黑褐色, 趋密性强, 食桑较活泼, 1-2龄眠性较齐, 3-4龄眠性非常齐。幼虫2龄后即表现为野蚕斑纹, 蚕体粗状, 呈短纺锤形, 熟蚕涌且多为中午上簇, 上簇易上, 易结上营茧, 茧形长椭圆形, 茧形大、茧层薄、易削。野三元日系蚁蚕褐色, 逸散性不强, 食桑活泼且量大, 各龄眠性齐一, 幼虫素斑, 蚕体粗壮食桑快, 缩皱中等。但大蚕期在饥饿情况下易逸散。

1.4 制种情况

野三元中系发蛾齐涌, 交配性能好, 不易散对, 雌蛾拆对后产卵特快, 投蛾后4-5 h基本产完, 产附好, 产出率高, 残存卵很少, 但雌蛾逸散性强。野三元日系发蛾齐, 交配性能较好, 交配超过4 h易散对, 雌蛾产卵较快, 属正常现象, 但雌蛾也爱逸散。中日系雌蛾生命力强, 产卵完至15 h左右, 雌蛾仍很活泼。中日系新鲜雄蛾表现为蛾尿多, 野性强, 特活泼, 飞跑力特强, 雄蛾多在半夜感光前即出。

2 饲养繁育注意要点

2.1 温湿度

野三元1-2龄温度以27~28 ℃饲养, 3龄26℃, 4-5龄25 ℃为宜。因野三元中系较日系食桑慢, 量小, 故在饲养过程中中系温度应比日系适当偏高。日系蚕体较大, 壮蚕期应特别注意加强通风换气。簇中保护温度以24~26 ℃为宜。为提高营茧率, 前期宜稍高, 此品种熟蚕尿多, 因而簇中应保持干燥, 注意通风, 防闷热, 特别是塑料折簇要注意稀上, 防止产生不结茧蚕。

2.2叶质要求

野三元中系在稚蚕期用叶宜适熟偏嫩, 但也应忌食过嫩叶, 各龄饷食用叶注意给适熟偏嫩叶, 壮蚕期应给充分适熟叶, 日系稚蚕期用叶宜适熟偏老, 壮蚕期忌食偏嫩叶, 5龄第4 d后, 若蚕体太大, 应注意控制食量。

2.3眠期处理

野三元小蚕期发育快, 中系因蚕体黑, 迟眠蚕与眠蚕不易分辨, 应早加眠网, 做好提青分批工作, 大蚕期眠性齐, 入眠快, 注意观察蚕体, 做好眠前饱食, 防止入眠“盖被子”。日系大蚕期特别是四眠易发生不蜕皮蚕及封口蚕, 应特别注意起眠时蚕室湿度, 加大补湿量。起眠时饷食宜稍早, 否则, 起蚕向四周逸散。

2.4防病方面

该品种对真菌病, 细菌病及农药中毒抗性较强。但应注意对血液性脓病的防治, 大蚕期注意隔离淘汰弱小蚕, 迟眠、迟起蚕。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多用石灰等消毒隔离材料。日系因蚕体大, 应注意蚕座湿度的控制, 勤除沙, 多用焦糠等干燥材料。

2.5制种方面

品种性状论文 第5篇

关键词:菜用甘薯;产量性状;光合速率;品种选育;参考指标

中图分类号:S531.0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134-02

菜用甘薯的嫩茎叶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均衡、保健作用强、口感风味好的新鲜绿色保健型蔬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受欢迎,在中国香港菜用甘薯被誉为“蔬菜皇后”,日本尊其为“长寿菜”,美国把它列为“航天食品”,医学界已将其列入抗癌蔬菜之一[1]。甘薯的茎尖和嫩叶富含黏蛋白、纤维素、维生素、果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肠胃蠕动和肠管中毒物的排泄,防止便秘,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医疗保健功能[2]。菜用甘薯栽培方便,适应性广,稳产高产,采收期长,抗逆性强,且很少受或不受十字花科害虫危害,是较理想的无公害蔬菜[3]。在沿海多台风地区,甘薯抗风耐涝,可缓解强风暴雨后的蔬菜供应紧张局面。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甘薯嫩茎尖畅销,经济效益较高,而在北方地区菜用甘薯发展缓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品安全及其保健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在城市郊区发展菜用甘薯有很好前景。本研究通过光合速率测定和综合性状调查,鉴定新育成或新引进菜用甘薯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品质性状及综合表现,评价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以期为菜用甘薯品种鉴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菜用甘薯品种选用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系宁菜薯f18-1(该品系在2012—2013年国家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良好)、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菜用甘薯品种福菜薯18号和台湾菜用甘薯品种台农71。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

本试验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100株,小区面积10m2。2011年5月30日定植,7月6日打顶,此后按照生长状况每隔7~8d采摘1次,共采摘10次,最后一次采摘时间为9月27日。调查每次采摘嫩茎尖鲜产和干质量等性状。

1.2.2光合指标测定

光合指标使用美国CID公司生产的CI一30IPS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心叶下第1片完全展开的功能叶,每个小区测3株。测定条件:(28±2)℃,空气CO2浓度为(290±10)μmol/(m2·s),内部光强为(500±1)μmol/(m2·s)。

1.2.3性狀调查

1.2.3.1地上部质量性状

参照文献[4]的方法测定顶叶形状、顶叶色、叶色、叶脉色、叶片大小、株型等6项形态指标。

1.2.3.2地上部数量性状

每隔7~8d采收菜用甘薯嫩茎尖,嫩茎尖以纤维化程度低、容易折断为标准,以小区为单位采收。每小区进行产量及干质量测定,随机抽查20株甘薯茎尖测量其茎长、叶柄长度等。嫩茎尖单株条数:计算小区全部鲜嫩茎尖条数,再根据定植株数计算单株条数平均值。

嫩茎尖长度:用直尺量叶心到摘断茎基部处的长度。嫩茎尖节间距:用直尺量摘断茎尖基部处的第1节间长度。嫩茎尖的叶柄长度:用直尺量摘断茎尖基部处的第1片叶的叶柄长度。

1.2.3.3食味品尝

采摘嫩茎尖后,经漂洗,投放于沸水漂烫3~4min,捞起。由5~8名试验人员品尝,并根据相关指标进行打分,采用5分制评价标准。

2结果与分析

2.1菜用甘薯地上部质量性状

由表1可见,3个菜用甘薯品种株型为半直立型或直立型,顶叶形为心形或心带齿,顶叶色、叶基色、茎色均为绿色,台农71叶面积较小。

2.2菜用甘薯地上部数量性状及其相关性

2.2.1地上部数量性状

不同采摘时期菜用甘薯单株茎尖数、嫩茎尖长、嫩叶柄长等性状差异较大[5]。由表2可见,不同菜用甘薯品种农艺数量性状差异较大,表2为10次采摘的平均数据。3个菜用甘薯品种的单株茎尖数为6.5~8.1条/株,台农71最少,其他2个品种相当;嫩茎尖长为7.1~9.5cm,台农71最短,福菜薯18号次之,宁菜薯f18-1最长;嫩叶柄长为7.3~10.7cm,台农71最短,福菜薯18号次之,宁菜薯f18-1最长;嫩节间距为1.9~2.8cm,台农71最短,福菜薯18号次之,宁菜薯f18-1最长。

2.2.2茎尖产量

由表3可知,宁菜薯f18-1茎尖总产量最高,为56.61t/hm2。方差分析表明,宁菜薯f18-1茎尖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品种。福菜薯18号茎尖总产量次之,为39.03t/hm2,比台农71显著增产。台农71茎尖总产量最低,为25.55t/hm2。

2.2.3不同菜用甘薯品种干率分析

每次采摘时,随机抽取100个茎尖进行称质量、烘干。对3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干率测定,结果表明宁菜薯f18-1干率最低,为9.5%;福菜薯18号干率次之,为10.2%;台农71干率最高,为11.0%。宁菜薯f18-1含水量高,熟食口感嫩、黏软,烹调时间短;台农71含水量低,烹调时间宜适当延长。

2.3菜用甘薯食味分析

由表4可见,在3个菜用甘薯种质的嫩茎尖食味评价方面,台农71综合评分最低,在遇到虫害或采收间隔期长时有苦涩味,且烫后绿色保持时间短,加工后易变褐。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不易褐变,口感较好。

2.4不同品种菜用甘薯的光合特性差异

光合作用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光合速率(Pn)是衡量内外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常用指标,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释放量。气孔导度(Cond)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直接影响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的大小,从而影响光合速率。如表5所示,宁菜薯f18-1光合速率最高,达12.30μmol/(m2·s),台农71光合速率最低,仅为7.60μmol/(m2·s),方差分析表明宁菜薯f18-1与其他2品种的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台农71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最低,与其他2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福菜薯18号和宁菜薯f18-1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

nlc202309040607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与台农71相比,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茎尖产量较高。由光合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正相关,这和程建峰等[6]认为提高单叶净光合速率能提高产量的结果一致;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呈正相关。光合特性指标可用作菜用甘薯品种育种的一个参考指标。

菜用甘薯不仅栽培方便,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采收期长,可缓解叶菜夏季伏缺问题,而且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高于常规叶用蔬菜[7-10]。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综合性状表现好,值得大力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甘学德,宋付平,黄洁,等.14份菜用甘薯种质在海南的试验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149-154.

[2]李水凤,[HJ1.4mm]陈琦,茅国夫,等.菜用甘薯新品种引进及性状比较试验[J].中国种业,2013(1):55-56.

[3]曹清河,刘义峰,李强,等.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07(10):41-43.

[4]张允刚,房伯平.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1-104.

[5]王庆南,赵荷娟,程润东,等.菜用甘薯台农71的分枝发生规律及其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6(6):84-85,206.

[6]程建峰,沈允钢.作物高光效之管见[J].作物学报,2010,36(8):1235-1247.

[7]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等.菜用甘薯品种宁菜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107-108.

[8]刘得明,曹健生,解道斌,等.7个淀粉型甘薯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93-94.

[9]孙健,王洪云,钮福祥,等.不同品种紫甘薯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323-324.

[10]王庆南,戎新祥,赵荷娟,等.菜用甘薯研究进展及开發利用前景[J].南京农专学报,2003,19(1):20-23.

四川南路椒栽培品种及其性状观测 第6篇

1 四川南路花椒栽培品种与栽培类型

本文所述的南路花椒各栽培品种、栽培类型均为芸香科 (Rutacea) 花椒属 (Zanthoxylum) 的花椒, 由于长期的生态适应、自然和人为选择, 该种形成了多个具有较显著的形态或生物学差异的栽培品种及栽培类型。

1.1 不同栽培品种及其特征描述

1.1.1 正路椒。

正路椒, 又名贡椒、子母椒、娃娃椒、黎椒。主要在四川省汉源、甘洛、越西、冕宁、喜德、昭觉等地, 海拔1 500~2 500 m的缓坡地上较为集中连片栽培。汉源、越西等地的部分区域产出的“正路椒”麻味浓烈、持久, 香气纯正浓郁, 曾有“贡椒”之美誉, 是南路花椒的主栽品种之一。

正路椒株高2~5 m, 树势中等偏上, 树姿半开张。主干不明显, 灰褐色至灰绿色, 幼树多为灰绿色, 表皮粗糙, 皮孔极多且大, 皮刺较少, 大多脱落, 刺座厚、圆柱状;主枝灰褐色至灰绿色, 部分幼树主枝银灰色, 表皮粗糙、皮孔多而大, 皮刺多、刺座厚、较圆;二至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 皮孔多、大小中等, 皮刺多, 狭长而尖锐;一年生枝多为褐色、灰褐色或红褐色, 有横裂纹, 皮孔较小、密度中等, 皮刺多、狭长尖锐状;新芽、新梢紫红色, 有鳞状蜡质, 皮孔较小、密度中等, 皮刺紫红色、多, 刺座宽扁;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 叶轴背面有刺, 刺短而弯曲, 呈鸡爪状, 互生;小叶5~11片, 对生, 深绿色, 卵圆形或长卵圆形, 叶面蜡质厚、略内卷, 除顶小叶叶柄较长外, 其余小叶叶柄极短或无, 部分小叶背面中脉上有短而弯曲的刺, 叶缘锯齿状、腺点较明显、密度中等;雌雄同株或异株;结果枝较短;伞房状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单性花, 花被片一轮、紫红色 (基部少量绿色) , 柱头2~4枚;果穗较紧凑, 主果梗下有1~2级分支, 分果梗淡紫红色、有灰白色短绒毛;果粒较大, 暗紫红色或暗红紫色, 圆形, 外果皮厚且富有油润光泽, 油腺点大而凸出。干椒皮暗紫红色至暗红褐色, 内果皮淡黄色, 种子扁圆形。

萌芽期一般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 花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 果 (膨大) 期5—7月, (种子) 成熟期8—9月。果粒易裂、出皮率高;果皮麻味浓烈、持久, 香气纯正浓郁, 品质优良。正路椒喜肥、耐旱、不耐涝, 易受天牛、蚧壳虫以及根腐病、干基腐病和膏药病等的危害。

1.1.2 灵山正路椒。

灵山正路椒是凉山州冕宁县林业局从正路椒中优选出的一个新品种, 适宜在海拔1 000~2 600 m的四川西南山地及周边自然条件相近区域栽培 (尤以海拔2 200~2 600 m地区平均单株产量最高) 。

灵山正路椒, 株高2~5 m, 树势中等偏上, 树姿半开张。主干不明显, 主干、主枝灰绿色至灰褐色, 皮孔极多, 大而突出, 皮刺多, 刺座多圆锥状;二至三年生枝灰褐色, 皮孔极多, 大小中等, 如密集的孢子状附着在表皮上;一年生枝褐色, 枝条倾斜向上, 皮刺多, 表皮有横裂纹;新梢紫红色, 有灰白蜡层, 刺紫红色;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 叶轴绿色略带紫红色, 背面有互生的短而弯曲的小刺, 正面有紫红色细长的刺;小叶5~9片、卵圆形、深绿色、蜡质较厚, 叶面略内卷, 中脉凹陷, 叶缘钝锯齿状、分布着大量腺点;雌雄异株;结果枝较短, 褐色至灰褐色, 有横裂纹, 皮刺较多、较小;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 多腋生, 单性花, 小花被片5~8片、一轮排列、紫红色, 柱头2~4枚, 多为3枚;果穗较大, 主果梗有2~3次分枝, 分果梗较长, 果粒数较多, 果实红色无杂色, 颗粒较大、外果皮较厚、油腺点凸出、精油含量高。干椒皮红褐色、褐色, 内果皮米黄色[1,2,3]。

萌芽期一般为3月中旬, 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 果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果实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果实易开裂, 出皮率高;麻味浓烈、持久, 香气浓郁无异味, 品质优良。灵山正路椒耐寒性较强, 较耐干旱和瘠薄;对花椒主要病虫害的抗性中等。

1.1.3 大红袍。

大红袍花椒在凉山州以及甘孜州、雅安市的南部地区均有栽培, 但多为零星分布。大红袍果粒较大, 香气和麻味略次于正路椒, 因其树势较强、抗逆性和结实性较好, 故在生产上也常被用作砧木。

大红袍株高3~7 m, 树势较强, 树姿半开张。主干不明显, 主枝、主干灰绿色至灰褐色, 主干皮孔极多、多呈横向短线型, 皮刺刺座宽、扁且较少、大多脱落, 主枝皮孔密度大, 中等大小, 皮刺密度中等;二至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 皮孔较多、大小中等, 皮刺密度中等;一年生枝灰色或褐色, 皮孔较多而小, 皮刺密度中等;新芽、新梢绿色 (顶部略带紫红色) , 皮刺密度中等偏多、绿色、狭长, 皮孔较小、密度中等偏上;奇数羽状复叶、互生, 叶轴绿色略带紫红色, 有少量灰白色绒毛, 正反面均有刺, 正面刺细而尖锐、紫红色, 背面刺短而弯曲呈鸡爪状、互生;小叶5~13片, 多为7片或9片, 对生、绿色、卵圆形、叶面蜡质薄, 叶片中脉凹陷、内卷, 顶小叶叶柄较长, 其余小叶叶柄极短或无, 叶缘浅锯齿状、有腺点;雌雄同株或异株;结果枝较短、褐色, 皮刺较多、狭长尖锐状;圆锥花絮, 单性花, 花被片绿色、一轮排列, 柱头2~4枚, 多为3枚, 小部分有4枚;果穗较紧凑, 果梗鲜红色或鲜红紫色、有绒毛, 果实鲜红色或鲜红紫色、无明显油润光泽、腺点较大且较多, 果粒圆形、较大。干椒皮暗紫红色、红褐色, 内果皮淡黄色, 种子扁圆形[4,5,6]。

萌芽期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 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 果期6—9月, 成熟期8—9月;整株表皮较光滑, 枝、干、叶、幼果均有香味;果皮易开裂, 出皮率较正路椒略低;果皮麻味和香气较浓, 品质中等;大红袍喜肥、耐旱、不耐涝, 易受天牛、蚧壳虫和膏药病等的危害。

1.1.4 狗屎椒。

狗屎椒, 又称狗椒子、野花椒, 四川省南部产区均有零星栽培, 但多为半野生半栽培状态。狗屎椒树势较强, 树姿半开张。主干不明显, 主枝、主干光滑, 多为绿色、灰绿色, 皮孔极多, 主干皮孔大、主枝皮孔大小中等, 皮刺为灰黑色, 主干刺较少、主枝刺较多, 且刺座宽扁状;二至三年生枝为灰绿色至灰褐色, 皮孔密度中等、大小中等, 皮刺密度中等;一年生枝为灰褐色、灰黑色, 表皮上有横纹, 皮孔少而小, 皮刺密度中等;新芽、新梢绿色 (顶端略带紫红色) , 皮孔小且少, 皮刺少;小叶5~15片, 叶片较小, 对生、绿色、卵圆形、革质, 叶面略内卷, 中脉及侧脉均有明显凹陷, 顶小叶叶柄长, 其余小叶叶柄极短或无, 叶缘浅锯齿状、有腺点;雌雄异株;结果枝长度中等、灰黑色、皮刺较少且小,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 叶轴背面有小刺, 刺短而弯曲呈鸡爪状;圆锥花序, 花序轴绿色 (部分略带紫红色) 、有灰白色绒毛, 单性花, 花被片5~8片、绿色 (部分被片顶端有少量的淡紫红色) 、一轮排列, 柱头2~5枚, 多为4、5枚, 少部分为2枚或3枚;果穗较紧凑, 果梗淡紫红色、有灰白色短绒毛, 果实圆形、淡紫红色、颗粒较大、油腺点多、大且突出、精油含量高, 外果皮薄, 种子扁圆形、颗粒大。干椒皮淡红色, 内果皮米白色。

狗屎椒萌芽期一般为4月上旬至下旬, 花期为5月上旬至下旬, 果期6—9月, 成熟期9—10月。狗屎椒树势强, 整株表皮较光滑、绿色至灰绿色, 主干刺少;新芽、新梢、花序均为绿色 (部分略带少量淡紫红色) , 为与其他品种最显著的区别特征。果皮易开裂, 出皮率较低, 麻味较浓, 叶和果实均有特殊气味 (尚可接受的异味) , 果实品质较差, 常被用作牛、羊肉调味料。狗屎椒喜肥、较耐湿, 结实性较好, 对蚧壳虫、天牛、根腐病、干基腐病具有较明显的抗性。

1.1.5 油椒。

油椒, 又称南椒、迟椒等, 主要在甘孜州南部地区的河谷地区以及山地的缓坡地栽培, 为九龙县的地方特色和主栽品种。该县乃渠等地所产油椒因其麻味浓烈、持久, 香味纯正、浓郁, 历史上亦有“贡椒”之称。油椒的植物学性状与正路椒较为相近, 抗逆性较强, 且能适应较高海拔地区栽培。油椒依据其物候期和果穗紧密程度的明显差异, 可分为团状油椒和散状油椒2个栽培类型。

(1) 团状油椒。团状油椒,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株高2~5 m, 部分植株可达7 m。树势中等偏上, 树姿半开张。主枝、主干灰绿色至灰褐色, 皮孔极多、大而突出, 皮刺较少, 大多脱落;二至三年生枝皮色灰绿色至灰褐色, 皮孔大小中等、密度中等, 皮刺较多;一年生枝多为褐色, 表皮有横裂纹, 皮孔多、大小中等, 皮刺较多、小;新梢紫红色, 有磷状蜡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背面有刺、刺互生、短而弯曲呈鸡爪状, 小叶5~11片, 多为7片或9片, 卵圆形、绿色、蜡质, 叶面略内卷、中脉及侧脉均凹陷, 叶背面中脉上有互生的短而弯曲的小刺, 叶缘钝锯齿状、密布腺点;结果枝较短;伞房状聚散花序或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 单性花, 小花花序轴紫红色、较短, 花被片5~8片、紫红色、一轮排列, 雌蕊柱头2~4枚, 多为3枚或4枚;果穗较小、紧凑, 果实暗紫红色, 表面油润有光泽, 果粒大、圆形至椭圆形, 外果皮较厚、表面油腺点多、大而凸出、精油含量高, 出皮率较高。干椒皮为紫红色到暗棕红色, 内果皮米黄色。

萌芽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 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 果期6—7月中旬, 果实成熟期8—10月。

(2) 散状油椒。散状油椒,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株高2~5 m。树势中等偏上, 树姿半开张。主枝、主干灰绿色至灰褐色, 皮孔极多、大而突出, 皮刺较少, 大多脱落;二至三年生枝皮色灰绿色至灰褐色, 皮孔大小中等、密度中等, 皮刺较多;一年生枝多为灰绿色至灰褐色, 表皮有横裂纹, 皮孔较少而且小, 皮刺小、较多;新梢紫红色, 有磷状蜡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 叶轴背面有刺、互生, 刺短而弯曲呈鸡爪状, 小叶5~11片, 多为7片或9片、卵圆形、深绿色、蜡质厚, 叶面略内卷, 中脉及侧脉均有明显的凹陷, 叶背面中脉上有互生的短而弯曲的小刺, 叶缘锯齿状, 叶缘和叶面上均分布有腺点;结果枝较短、多为褐色、灰褐色或灰黑色, 皮刺较多、小;伞房状聚散花序或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 单性花, 花序轴绿色略带紫红色、较长, 小花被片5~8片、紫红色、一轮排列, 雌蕊柱头2~4枚, 多为3枚或4枚;果穗大、较松散, 果实暗紫红色, 表面油润有光泽, 果粒大、圆形至椭圆形, 外果皮厚、油腺点多、大而凸出、精油含量高、出皮率较高。干椒皮暗紫红色到暗棕红色, 内果皮米黄色。

萌芽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 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 果期6月至7月下旬, 果实成熟期8月至10月中旬。

团状油椒与散状油椒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物候期比后者早7 d左右, 果穗较后者小且紧凑。

1.1.6 高脚黄。

高脚黄, 主要分布在凉山州和甘孜州南部地区, 多为半野生、半栽培状态。株高3~7 m, 落叶小乔木, 其抗逆性强、结实性好, 在海拔2 000~3 000 m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其树体高大, 整株皮刺较少、较小;果皮较薄、较易开裂、出皮率较低;麻味香味一般、回味略苦。高脚黄喜肥、耐瘠薄、耐旱、不耐涝, 对花椒常见病虫害如天牛、蚧壳虫、根腐病、干基腐病、膏药病等均具有较强的抗性。根据果穗的紧凑程度、果粒大小和物候期的明显差异, 高脚黄又可分为2种不同的栽培类型, 即果穗较紧凑、物候期较晚的晚熟高脚黄以及果穗较松散、物候期较早的早熟高脚黄。

(1) 晚熟高脚黄。晚熟高脚黄, 树势强, 树姿开张。主干明显, 主干灰色、灰绿色, 表皮光滑, 皮孔多、大、呈竖线型, 有极少的刺或无刺, 主枝灰色、灰绿色至灰褐色, 皮孔多、呈竖线型, 有少量皮刺, 皮刺宽扁、深灰褐色;二至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 皮孔少, 皮刺少、宽扁状;一年生枝灰黑色至黑褐色, 表皮有横纹, 皮孔密度中等偏上、大小中等, 皮刺小而少、褐色或灰褐色;新芽绿色, 新梢紫红色, 皮刺宽扁、紫红色、密度中等, 皮孔较少且小;奇数羽状复叶、互生, 叶轴绿色、背面有极小弯曲的刺;小叶5~13片、对生、深绿色、卵圆形、革质, 顶小叶叶柄长, 其余小叶叶柄极短或无, 叶面较平展, 中脉及侧脉均凹陷, 叶缘细锯齿状, 叶缘及叶面均有腺点;结果枝较长、灰黑色、皮刺较多且小;圆锥花序, 单性花, 小花花被片绿色、一轮排列, 柱头2~5枚, 多为3枚或4枚, 少量为2枚或5枚;果穗紧凑、二次分支少, 果梗短、呈淡紫红色, 果实颜色红橙色、橙红色, 果粒圆形、略小, 外果皮较薄、油腺点较多而凸出、精油含量较高。干椒皮褐色、红褐色, 内果皮米黄色。

萌芽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 花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 果期一般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 果实 (种子) 成熟期为8—9月。

(2) 早熟高脚黄。早熟高脚黄, 树势强, 树姿开张。主干明显, 主干灰色、灰绿色, 表皮光滑, 皮孔多、大、呈竖线型, 有极少的刺或无刺, 主枝灰色、灰绿色至灰褐色, 皮孔多、呈竖线型, 有少量皮刺, 皮刺宽扁、深灰褐色;二至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 皮孔少, 皮刺少、宽扁状;一年生枝灰褐色至灰黑色, 表皮有横纹, 皮孔密度中等偏上、大小中等, 皮刺小而少、褐色或灰褐色;新芽为绿色, 新梢紫红色, 皮刺宽扁、紫红色、密度中等, 皮孔较少且小;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绿色, 小叶5~13片、卵圆形、深绿色、革质, 顶小叶叶柄长, 其余小叶叶柄极短或无, 叶面内卷, 中脉及侧脉均凹陷, 叶缘细锯齿状, 叶缘及叶面均分布有腺点;结果枝较长、灰黑色, 皮刺较多、小;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 单性花, 小花被片绿色、一轮排列, 柱头2~5枚, 多为3枚或4枚, 少量2枚或5枚;果穗较松散、二次分枝少, 果梗较长、淡紫红色, 果粒橙黄色至橙红色, 颗粒较小, 果皮薄、易开裂、出皮率低;油腺点小, 精油含量较低。

萌芽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 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 果期6月上旬至7月下旬, 成熟期8月至9月上旬。

相同生境下, “晚熟高脚黄”与“早熟高脚黄”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物候期较后者晚10~15 d, 结果枝平均长度显著短于后者, 果穗较紧凑, 颗径较后者大20%~30%。

1.2 不同栽培类型及其特征描述

1.2.1 栽培类型I。

栽培类型I在南部地区干热河谷地带有零星栽培, 形态特征与正路椒相近, 该栽培型与南路花椒其他品种的对比观测点为汉源县清溪镇新黎村 (北纬29°36.1865′, 东经102°36.3728′, 海拔2 018 m) 。

栽培类型I, 树势中等, 树姿半开张。主干不明显, 主枝、主干深灰色至灰褐色, 表皮光滑, 整株少刺, 皮刺宽扁状且短, 皮孔多、大小中等;二至三年生枝灰褐色, 皮孔少、大小中等, 皮刺极少;一年生枝灰色、褐色或者灰褐色, 皮孔小、较多, 皮刺少且小、褐色;新梢绿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 部分复叶叶轴正面有狭长的紫红色刺;小叶5~9片、绿色、卵圆形、蜡质较薄, 叶面略内卷、中脉凹陷, 叶缘常呈金黄色、细锯齿状、腺点明显, 叶片较小、有清凉刺激性香气;结果枝较短;圆锥花序, 单性花, 花被片一轮排列、紫红色, 柱头2~4枚;果穗较小, 果梗、果粒鲜红色、红紫色, 表面富有油润光泽, 果粒圆形、大小中等、外果皮厚、油腺点较多、大且凸出、精油含量高。干椒皮红褐色、褐色, 内果皮淡黄色。

萌芽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 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 果期6月至7月中旬, 成熟期7月下旬至8月;果皮易开裂、出皮率高;麻味浓烈、持续时间较长, 略有可接受的异味。耐旱不耐涝, 对根腐病、天牛、蚧壳虫等花椒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抗性较差, 对干基腐病、膏药病等具有较强的抗性。

1.2.2栽培类型Ⅱ。

该栽培类型在南部山区的山地、台地、溪边以及河谷沿岸均有零星发现, 多为半野生、半栽培状态, 性状特征与大红袍相近。其与南路花椒其他品种的对比观测点为汉源县清溪镇新黎村 (北纬29°36.1874′, 东经102°36.3735′, 海拔2 080 m) 。

该栽培类型树势中等偏上, 树姿半开张。主枝、主干灰绿色至灰黑色, 皮孔密度中等、呈短横线型, 皮刺较少且小、灰黑色;二至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 皮孔密度中等、大小中等, 皮刺较少、狭长尖锐;一年生枝褐色, 皮孔密度中等、较小, 皮刺褐色、较小;新芽、新梢绿色, 顶端略带紫红色, 皮孔、皮刺少;奇数羽状复叶、互生, 叶轴绿色略带紫红色、被有灰白色短绒毛, 叶轴两边有狭翅、两面均有刺, 正面刺暗紫红色、狭长, 背面刺互生、短而弯曲呈鸡爪状;小叶5~9片, 深绿色、长卵圆形、纸质, 顶小叶叶柄极长, 其余小叶叶柄极短或无, 叶片较大、叶片叶缘处略内卷、中脉及侧脉均有明显凹陷, 叶缘锯齿状、有腺点、腺点密度中等;结果枝较短;圆锥花序, 单性花, 柱头2~4枚, 花被片一轮排列、绿色 (顶端略带紫红色) ;果穗较松散, 果梗较长, 果粒小、圆形、鲜红色但无明显光泽, 外果皮较薄。干椒皮红褐色、内果皮淡黄色。

栽培类型Ⅱ萌芽期一般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 花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 果期为5月中旬至9月, 成熟期8—9月;整株表皮较光滑、皮孔较少;抽梢能力较弱;结实性较强, 但果穗较小;果皮易开裂, 出皮率低;果实麻味中等, 有浓郁异味。该栽培类型对蚧壳虫、根腐病、膏药病、干基腐病等的危害具有较强的抗性;耐寒、耐瘠薄、不耐湿。

1.2.3 栽培类型Ⅲ。

该栽培类型在南部山区的林缘、山地、溪边以及河谷沿岸地带均有零星发现, 多为野生或半野生、半栽培状态, 性状与狗屎椒部分近似, 该栽培型与南路花椒其他品种的对比观测点为汉源县清溪镇新黎村 (北纬29°36.184 4′, 东经102°36.375 3′, 海拔2 013 m) 。

该栽培类型的树势较弱, 树姿半开张。主枝、主干灰色、灰黑色或灰褐色, 皮孔多而且大, 皮刺较少, 表皮较光滑;二至三年生枝灰黑色, 皮孔密度中等、大小中等, 皮刺狭长尖锐, 刺座宽扁状;一年生枝为深灰褐色, 皮孔多、较小, 皮刺较少;奇数羽状复叶、互生, 叶轴正反面均有刺, 背面刺短而弯曲、互生, 正面刺细而狭长;小叶3~9片, 多为7片或9片, 浅绿色带黄色、卵圆形、纸质、较薄, 叶片较小、中脉及侧脉均凹陷, 叶缘锯齿状、分布着大量的腺点, 顶小叶叶柄较长;结果枝较短、灰黑色、皮刺较少且小;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 单性花, 小花绿色, 花被片一轮排列, 柱头2~3枚;果穗较小, 果实鲜紫红色, 果梗暗紫红色、较长、被有少量灰白色绒毛;果粒圆形、较小、腺点少、表面较光滑, 干椒皮红紫色, 内果皮米黄色。萌芽期一般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 花期为5月上旬至下旬, 果期6—9月, 果实 (种子) 成熟期8—9月。该栽培型的抽梢和成枝能力弱;结实率低, 外果皮较薄, 出皮率低, 麻味较淡, 有较浓的异味, 品质较差。该栽培型对天牛、蚧壳虫、膏药病、根腐病、干基腐病等危害具有较强的抗性, 耐瘠薄、较耐涝。

2 综合分析与评价

2.1 花椒品种和栽培类型

南部产区所观测到花椒 (Z.bungeanum Maxim) 的多个栽培品种 (cultivated variety) 和栽培类型 (cultivated type) , 均为花椒 (种) 在不同生态环境下通过长期的生态适应、自然选择和人为驯化栽培形成的地方品种。对于其中性状差异明显、具有相对统一、固定的名称或叫法的 (如正路椒、大红袍、高脚黄、狗屎椒等) , 笔者将其归为不同的品种;同时, 对于调查中发现的和已知品种具有较显著的形态及 (或) 生物学上的差异, 并由人工栽培的未命名的单株或群体, 笔者暂将其归为不同的栽培类型。各品种和栽培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2 性状观测方法

对各品种或栽培类型的性状观测, 主要采用定点观测与大面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汉源观测点设在清溪镇新黎村 (北纬29°36′, 东经102°36′, 海拔2 013~2 084 m) , 越西观测点位于越保安藏族乡保安村 (北纬29°19′, 东经102°56′, 海拔2 082~2 135 m) 。各观测点均选择在相同或相似生境中, 定点、定株、连续观测, 采用了统一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因此各品种的特征、性状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2.3 性状描述

本文对于可测量或分级的性状, 如大部分植物学性状等, 尽可能地进行了量化描述或分级;对于部分性状, 如叶、果实的麻味、香气等, 受限于测试条件, 主要以感官评判为主, 并原则上以多数人群的喜、恶作为品质评价指标之一, 对花椒的品质评价方法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4 性状评价

对于适应性和抗逆性等性状, 课题除了进行定点观察外, 还进行了多点、大面积对比调查, 并对椒农进行了走访, 但对部分性状, 如区域适应性、对部分偶发性病虫害的抗性等, 试验和观测数据尚显不足, 还需作进一步的试验观测。

参考文献

[1]张祺云, 庞显莲, 李德荣, 等.四川花椒常见栽培品种的特性与分布[J].中国西部科技, 2012, 10 (35) :43-80.

[2]姜成英, 柴发熹, 苏永祥.甘肃省主要花椒栽培品种综合评价初探[J].甘肃林业科技, 2005, 30 (4) :27-29.

[3]杜晋城, 代仕高, 王泽亮, 等.不同海拔高度对灵山正路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 2015, 2 (33) :97-100.

[4]赵琼慧, 杨柳璐, 杨志武, 等.四川花椒感官指标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 (4) :86-89.

[5]吴银明, 李佩洪, 杨琳, 等.四川花椒种质资源调查与资源圃的建立[J].四川林业科技, 2011, 32 (6) :68-72.

四川西路花椒栽培品种及其性状观测 第7篇

1 四川西路花椒栽培品种 (类型) 及其性状

1.1 六月椒

四川西部地区的汶川、茂县、黑水、理县、金川等地均有栽培, 主要分布在海拔1 800~2 600 m的高山、半高山地区, 尤以海拔2 000~2 400 m较为适宜, 因其果实成熟期为农历6月, 故名“六月椒”, 为西路花椒的主栽品种和代表品种。

树势中等偏上, 抽梢能力强, 树姿半开张。整株表皮光滑, 主枝、主干灰绿色至灰褐色, 表面光滑, 皮刺较少、多向下弯曲, 主干皮孔极多、较大, 主枝皮孔少、较大;二、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 皮孔较大、较多, 皮刺较多、刺座宽扁;一年生枝褐色, 皮孔较少、小, 皮刺较多、褐色或棕褐色;新芽绿色, 新梢绿色略带紫红色, 刺狭长、紫红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绿色略带紫红色, 两边有狭翅, 背面有刺、互生、短而弯曲呈鸡爪状;小叶5~9片、对生、深绿色、宽卵圆形, 叶面蜡质厚、略向背面卷曲、中脉略凹陷, 叶缘锯齿状、分布有较多腺点;雌雄同株或异株;结果枝短;伞房状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 单性花, 花被片紫红色、一轮排列、柱头2~4枚 (多为3~4枚) 、较长;果穗大、较松散, 主果梗下有多级分支, 果柄较长、红色, 果粒近圆形、鲜红色、颗粒大、果皮较厚、油腺点大而凸出;干椒皮紫红色至暗紫红色, 内果皮米黄色[1]。

萌芽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 花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 果期5月至6月上旬, 成熟期7—8月;果实易裂, 开口大, 出皮率高;麻味浓烈、持久, 香味纯正、浓郁, 品质优良。六月椒耐瘠薄, 耐旱、不耐涝, 对蚧壳虫、天牛、膏药病、干基腐病、根腐病的抗、耐性较差。

1.2 栽培类型I

整株表皮光滑、少刺, 性状与六月椒相近似, 常混栽于六月椒椒园中。该类型与西路其他品种 (类型) 的对比观测点位于汶川县龙溪乡大门村 (北纬31°34′00.42″, 东经103°29′58.14″, 海拔2 225 m) 。

树势较强, 抽梢能力较强, 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 主枝、主干灰色至灰褐色, 皮孔较多、呈横线型, 主干皮刺极少, 主枝皮刺较少、刺宽扁;二、三年生枝灰褐色, 皮孔较少、小, 皮刺较多、刺狭长;一年生枝棕黄色至褐色, 皮孔较少、较小, 皮刺较少、刺宽扁状;新梢深紫红色、被蜡质, 皮孔较少, 皮刺较多、较小、深紫红色, 部分新梢顶端呈下垂状态;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 叶轴绿色略带紫红色、有灰白色绒毛、背面有互生、短而弯曲的刺;小叶3~7片、对生、绿色、卵圆形, 叶尖渐尖, 叶面纸质、向背面卷曲、中脉及侧脉均凹陷、两面均被有绒毛, 叶缘锯齿状、腺点较少、呈褶皱状向背面卷曲;雌雄异株或同株;结果枝较长;圆锥花序或聚伞状花序, 顶生或腋生, 花序轴密被绒毛, 单性花, 花被片酒红色、一轮排列, 柱头2~5枚 (多为3~4枚) 、较长;果穗较大、松散, 主果梗下有多级分支, 果柄较长, 整个果穗呈披散下垂状, 果粒圆形、鲜红色、颗粒较小、外果皮较厚、油腺点大、多、凸出;干椒皮褐色、红褐色, 内果皮米黄色。

栽培类型I物候期较六月椒早15 d左右, 萌芽期3月, 花期4月, 果期5月至6月上旬, 成熟期7月至8月中旬;果实易裂, 开口较大, 出皮率较高;麻味浓烈、持久, 香味纯正、浓郁;对膏药病、根腐病、干基腐病、蚧壳虫等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耐性, 但易受天牛的危害。

1.3 栽培类型II

零星分布在海拔2 200 m左右的高山缓坡地带, 性状与六月椒稍相近, 其对比观测点在汶川县龙溪乡大门村 (北纬31°34′03.22″, 东经103°29′56.76″, 海拔2 206 m) 。

树势中等, 树姿半开张。整株刺多, 主枝、主干灰色至灰褐色, 主干不明显、皮孔较少、较大、皮刺较少, 主枝皮刺较多;二、三年生枝灰褐色, 皮孔较少、较小, 皮刺较多、棕黄色、宽扁、向上弯曲、多呈翅状对生;一年生枝绿色至褐色, 皮孔较多、较大, 皮刺极多、深褐色、对生、小、尖锐、向上弯曲;新梢绿色、被蜡质, 皮孔较少、较大, 皮刺极多、深褐色;奇数羽状复叶, 叶轴两面均有刺, 正面刺细长, 背面刺短而弯曲、互生;小叶3~11片 (多7、9片) 、绿色、卵圆形, 叶尖钝尖, 叶面纸质、略内卷、中脉及侧脉均凹陷、背面有绒毛, 叶缘近全缘、凹陷程度低、腺点较多;雌雄异株或同株;结果枝长;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 单性花, 花被片酒红色略带绿色、一轮排列, 柱头2~5枚 (多为3、4枚) 、长;果穗较小、较松散, 主果梗下多级分支, 小果梗长, 果实浅红色、颗粒大、油腺点多、大而凸出、果皮较厚;干椒皮褐色, 内果皮浅黄色。

栽培类型II物候期与栽培类型I相同, 较六月椒早15 d左右;结实性较强;果实易裂, 开口大, 出皮率高;麻味浓烈、持久, 香味较浓、略带异味;对根腐病、干基腐病、膏药病等病害抗、耐性强, 对天牛、蚧壳虫等虫害抗、耐性较强。

1.4 白眼椒

又称背儿椒, 因成熟果粒旁有明显的未发育成熟的花椒颗粒而得名, 树体较六月椒稍小, 在海拔1 800~2 400 m地区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 尤以海拔2 000~2 200 m最为适宜, 其对比观测点为阿坝州汶川县龙溪乡大门村 (北纬31°33′53.76″, 东经103°29′58.43″, 海拔2 181 m) 。

树势中等, 树姿半开张。主枝、主干灰绿色至灰褐色, 表皮较光滑, 皮孔多而大, 皮刺较少;二、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 皮孔较多、较大, 皮刺较多、狭长、尖锐;一年生枝深褐色, 皮刺较少、狭长, 皮孔少、小;新梢绿色略带紫红色, 有灰白蜡质, 皮刺较少、紫红色、狭长、尖锐;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 叶轴绿色、与小叶叶柄连接处为紫红色, 部分叶轴两面均具有紫红色、细长的刺, 小叶3~9片 (多为7、9片) 、绿色、宽卵圆形, 叶面蜡质、略向背面卷曲、中脉及侧脉明显凹陷、背面中脉有互生、短而弯曲的刺, 叶缘锯齿状、分布有腺点, 顶小叶叶柄极长、其余小叶叶柄极短或无;雌雄异株或同株;结果枝短;伞房状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 单性花, 花被片绿色、一轮排列, 柱头2~4枚;果穗大、极松散, 主果梗下有多级分支, 果柄长、鲜红色, 果实颗粒大、近圆形、多为单生或双生、膨大期颜色绿色偏白、果熟期为鲜红色、油腺点多、大而凸出、果皮厚;干椒皮红褐色, 内果皮淡黄色[2]。

物候期与六月椒相近;果实易裂, 开口大, 出皮率高;麻味尚浓、持久, 香味浓郁、略可接受的带异味。白眼椒喜肥、耐旱不耐涝, 耐寒性较差, 在海拔2 400 m以上, 植株易受冻害出现枯梢或死亡现象;对根腐病、干基腐病、流胶病、蚧壳虫等病虫害抗、耐性较强, 但对膏药病、天牛等病虫害抗、耐性较差。

1.5 七月椒

川西地区的汶川、茂县、黑水等地的河谷、高山、半高山地区均有零星栽培, 在海拔1 600~2 800 m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 因其果实成熟期为农历7月, 故名“七月椒”。

树势强, 树姿半开张。整株表皮粗糙、皮孔较多, 主枝、主干均为灰绿色至灰褐色, 皮孔极多且大、呈竖线型, 皮刺较多、刺座厚、略圆, 主干刺多退化脱落;二、三年生枝绿色至灰绿色, 皮孔较多、较大, 皮刺棕褐色、较多;一年生枝灰绿色至褐色, 皮孔小而少, 皮刺较少;新芽绿色, 新梢绿色略带棕黄色、有灰白色蜡质;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 叶轴紫红色、被绒毛、两侧无翅、背面有互生、短而弯曲的小刺;小叶5~11片 (多为7、9片) 、绿色、宽卵圆形, 叶面纸质、略内卷、中脉及侧脉均凹陷、背面有灰白色绒毛, 部分小叶背面中脉上有互生、短而弯曲的小刺, 除顶小叶柄较长外其余小叶叶柄极短或无, 叶缘锯齿状、凹陷处有较多腺点;雌雄同株或异株;结果枝短;圆锥花絮或伞房状聚伞花序, 顶生或腋生, 单性花, 花序轴绿色略带紫红色、被灰白色绒毛, 花被片深紫红色、一轮排列, 柱头2~5枚 (多4、5枚) 、较长;果穗大、较紧凑, 果梗绿色略带紫红色、有多级分支、果柄较短, 果实淡红色、有油润光泽、颗粒较大、油腺点大而突出、精油含量较高、果皮较薄;干椒皮红褐色, 内果皮米黄色。

萌芽期3月上旬至3月下旬, 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 果期5月下旬至7月, 成熟期农历7月;果实易裂, 开口较大, 出皮率较高;麻味尚浓烈、持久, 香味尚浓、有较浓异味, 常用于牛羊肉烹饪。七月椒, 适应范围广, 抗寒、耐旱性强, 耐涝性较强;对根腐病、干基腐病、膏药病、蚧壳虫等病虫害抗、耐性强, 对天牛抗性较强。

1.6 八月椒

川西地区河谷、高山地带均有零星栽培, 因其果实成熟期为农历8月, 故名“八月椒”。

树势中等, 树姿半开张。表皮光滑, 主枝、主干灰绿色至灰褐色, 主干皮孔多、大, 主枝皮孔少、较大, 皮刺较少;二、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 皮孔较多、较大, 皮刺少、狭长、尖锐、刺座扁平;一年生枝褐色至灰褐色, 皮刺多, 皮孔较多;新芽、新梢绿色略带紫红色, 被大量绒毛, 皮刺狭长、紫红色略带绿色;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 叶轴被大量灰白色绒毛, 小叶3~9片、较薄、草绿色、卵圆形, 叶面纸质、平展、正反面均被灰白色绒毛, 中脉、侧脉均凹陷, 小叶背面中脉上有刺、刺短而弯曲成鸡爪状、互生, 叶缘锯齿状、有少量腺点;雌雄同株或异株;结果枝较短;伞房状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 花序轴密被绒毛, 单性花, 花被片一轮排列、顶端紫红色, 柱头3~5枚 (多为4~5枚) 、长1 mm左右;果穗较小、极其松散, 主果梗下有4级分支, 果柄较长;果粒浅红色、圆形、较小、油腺点较大、多而凸出、外果皮薄;干椒皮为淡暗紫红色, 内果皮浅黄色[3]。

萌芽期4月初至4月中下旬, 初花期5月上旬, 盛花期5月中旬, 果期6—8月, 果实成熟期为农历8月;果实易裂, 开口较大, 出皮率低;麻味尚浓烈、持久, 香味淡有浓郁的异味, 常用于牛羊肉等的烹饪。八月椒结实性强;耐旱、耐瘠薄, 耐涝、耐寒性较好;对根腐病、膏药病等病害抗、耐性强, 对天牛、蚧壳虫等虫害抗、耐性较强。

1.7 栽培类型III

品种未知, 性状与八月椒相近。调查中期, 植株受天牛危害死亡, 只观察到花期性状, 其对比观测点在阿坝州汶川县龙溪乡大门村 (北纬31°33′48.33″, 东经103°29′23.79″, 海拔2 199 m) 。

树势强, 抽梢能力强, 小乔木, 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 主枝、主干灰色至灰褐色, 表皮较粗糙, 皮刺较少、多脱落、略向下弯曲、刺座厚近圆柱形, 皮孔多、大;二、三年生枝灰褐色, 皮孔少, 皮刺多、狭长、尖锐、刺座宽扁;一年生枝灰绿色至褐色, 皮孔较少、小, 皮刺较少;新梢绿色略带棕黄色、密被绒毛, 有灰白蜡质, 刺少、狭长;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 叶轴及小叶两面均密被绒毛, 小叶5~9片 (多为5、7片) 、浅绿色、卵圆形、纸质、中脉凹陷、略内卷, 叶缘细锯齿状、分布有腺点;雌雄同株或异株;结果枝较短;伞房状聚伞花序, 单性花, 花被片深紫红色、一轮排列, 柱头2~5枚 (多为4~5枚) 。

物候期较八月椒早7 d左右。栽培类型III喜肥、耐旱、耐瘠薄、不耐涝, 对根腐病、干基腐病、膏药病、蚧壳虫等病虫害具有较强抗、耐性, 但对天牛抗性较差。

1.8 大木椒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在川西地区多分布在海拔1 800~2 600 m的高山缓坡地带。

树势较强, 树体高大, 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 主枝、主干光滑、灰绿色至灰褐色, 皮孔多、较大, 皮刺少;二、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 皮孔少、小, 皮刺极少;一年生枝灰绿色至褐色, 皮孔极少且小, 皮刺较多;新芽绿色、被灰白色绒毛, 新梢紫红色, 皮刺紫红色、宽扁状;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 叶轴绿色略带紫红色、密被绒毛、正反面均具有狭长而尖锐的刺;小叶5~9片、较厚、浓绿色、卵圆形, 叶面纸质、略内卷、正反面均密被绒毛、中脉凹陷, 叶缘锯齿状、腺点明显但较少;雌雄同株或异株;结果枝较短;圆锥花序或聚伞状花序, 顶生或腋生, 花被片紫红色、一轮排列, 柱头3~6枚 (多为4~5枚) ;果穗大而松散, 主果梗下有多级分支, 果柄较长;果实红色、近圆形、果粒较大、油腺点较大、较多、凸出、果皮较薄;干椒皮褐色, 内果皮米黄色[4]。

萌芽期4月上旬, 花芽萌动期4月中旬, 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果期6—7月, 成熟期8—9月;麻味较浓烈、持久, 香味浓郁、略带异味。大木椒结实性强;耐旱不耐涝, 对根腐病、膏药病、干基腐病、天牛、蚧壳虫等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耐性。

1.9 狗屎椒

川西各花椒产区均有零星分布, 多为野生或半野生半栽培状态, 其对比观测点在汶川县龙溪乡大门村 (北纬31°33′57.95″, 东经103°29′59.51″, 海拔2 218 m) 。

树势较强, 树姿半开张。主枝、主干灰色至灰褐色, 表皮上有凹陷的竖纹, 皮刺少、刺座厚而窄, 主干皮孔多、较大, 主枝皮孔较多、较大;二、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 皮孔较多、较大, 皮刺宽扁;一年生枝灰绿色至褐色, 皮孔少、小, 皮刺少、狭长而尖锐;新芽绿色, 新梢绿色略带棕黄色、密被灰白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 叶轴密被绒毛且两面均有刺, 背面刺互生、短而弯曲呈鸡爪状, 正面刺狭长, 小叶5~11片 (多为7、9片) 、浅绿色、卵圆形、较薄, 叶面纸质、略内卷、两面均密被绒毛、中脉及侧脉略凹陷, 叶缘锯齿状、有较多腺点;雌雄同株或异株;结果枝较长;聚伞状花序或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 花被片一轮排列、紫红色, 柱头3~5枚 (多为3~4枚) 、长1 mm左右;果穗大、较松散, 主果梗下有多级分支 (3~4级) , 果柄短;果实淡红色、圆形、颗粒较小、单生或双生、极少三生、油腺点较大、明显、凸出、果皮薄;干椒皮褐色、红褐色, 内果皮米白色。

狗屎椒春季芽萌动期4月中下旬, 花芽萌动期4月下旬, 初花期5月上旬, 盛花期5月中旬, 果期7—8月, 成熟期9—10月;果实易裂, 开口较小, 出皮率较低;麻味尚浓, 有浓郁的异味, 品质较差;结实性强;抗寒、抗旱性较强, 但不耐涝;对膏药病、根腐病、干基腐病、蚧壳虫、红蜘蛛、黄蜘蛛等病虫害抗、耐性强, 但对天牛抗性较差。

1.1 0 大红袍

多为小乔木, 黑水县传统主栽和代表品种之一, 多在河谷地带栽培, 在海拔1 800~2 300 m的地区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 尤以海拔2 000 m左右较为适宜, 近年来逐渐被六月椒替代。

树势较弱, 成枝力不强;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 主枝、主干灰色至灰褐色, 皮孔较多、大, 皮刺少;二、三年生枝灰色至灰黑色, 皮孔小、较少, 皮刺较多、窄而狭长;一年生枝灰色, 皮刺多、小、狭长而尖锐, 皮孔较少、小;新梢绿色, 刺少、紫红色, 皮孔少;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 叶轴绿色、被绒毛、两面均有狭长的刺、背面刺互生, 小叶3~9片、黄绿色、卵圆形、纸质、较薄, 叶面略内卷、背面有少量绒毛、中脉及侧脉略凹陷、背面中脉有互生、短而弯曲的小刺, 叶缘近全缘、分布有少量腺点;雌雄同株或异株;结果枝较短;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 单性花、花被片绿色略带紫红色、一轮排列, 柱头2~4枚、长约1 mm;果穗较大、松散, 果柄较短、淡红色, 果粒淡红色、圆形、较大、腺点较多而凸出、果皮薄;干椒皮浅红褐色, 内果皮米白色[5,6]。

萌芽期4月上旬, 花期4月中旬至5月, 果期6—7月, 成熟期8月至9月上旬;果实较易裂, 出皮率低;麻味尚浓、较持久, 香味较浓、有尚可接受的异味。耐旱、耐瘠薄, 耐涝性较好, 对根腐病抗、耐性较强, 对膏药病、流胶病、根腐病、蚧壳虫、天牛等病虫害抗、耐性较差。

1.1 1 正路椒

在汶川、茂县、理县等地有零星栽培, 当地人称为南椒, 金川、马尔康栽培面积较大, 为当地主栽和代表品种之一, 当地人称为狗屎椒, 其性状与南路正路椒性状极为相近, 只存在部分数量性状上的差异, 故笔者将其与汉源、冕宁等地的正路椒归为同一个品种。

树势中等, 树姿半开张。表皮粗糙, 有明显的横裂纹。主枝、主干灰绿色至灰褐色, 皮孔多而大, 主干皮刺少、刺座厚, 主枝皮刺较多;二、三年生枝褐色至灰褐色, 皮孔较多、较大, 皮刺多;一年生枝褐色、灰褐色, 皮孔少、小, 皮刺狭长、较多;新芽、新梢紫红色, 新梢被蜡质, 皮刺紫红色, 皮孔较多、小;奇数羽状复叶, 叶轴绿色略带紫红色、两面均有刺、背面刺短而弯曲呈鸡爪状、互生、正面刺狭长尖锐;小叶5~11片、深绿色、卵圆形或长卵圆形, 叶面蜡质厚、略内卷、中脉凹陷、新梢小叶背面中脉上多有刺、刺短而弯曲、互生, 叶缘锯齿状、腺点较多;雌雄同株或异株;结果枝短;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 单性花, 花被片紫红色、一轮排列, 柱头2~4枚 (多为2~3枚) 、较短;果穗较小、紧凑, 果梗红色、次级分支少, 果柄极短, 果粒较大、颜色较南路正路椒鲜艳、为鲜紫红色或鲜红紫色, 油腺点大、凸出, 果皮厚;干椒皮暗红褐色, 内果皮淡黄色。

花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 果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 果期6—7月, 成熟期8—9月;果实易裂、出皮率高;麻味浓烈、持久, 香味纯正、较浓郁。西路正路椒, 喜肥、耐旱、不耐涝, 对根腐病、膏药病、天牛、蚧壳虫等病虫害的抗、耐性较差[7]。

2 讨论

2.1 关于花椒栽培品种和类型

四川西部产区共观测到花椒 (Z.bungeanum Maxim) 栽培品种 (cultivated variety) 和栽培类型 (cultivated type) 11个。与四川南路花椒品种、类型的分类方法 (已另文刊发) 一致, 对其中性状差异明显、具有相对统一、固定的名称或叫法的 (如六月椒、七月椒、大木椒等) 将其归为不同的品种, 对于和已知品种具有较显著的形态及 (或) 生物学差异、并由人工栽培的未命名的单株或群体, 笔者暂将其归类为不同的栽培类型。

2.2 关于性状观测和记录方法

2.2.1 观测点的选择和建立。

选择在资源品种 (类型) 分布相对集中, 地理、气候环境适宜多数品种、类型正常生长的区域设立对比观测点。在四川西部产区, 共设立了4个定点观测点:汶川县龙溪乡大门村 (北纬31°33′57.95″, 东经103°29′59.51″, 海拔2 181~2 225 m) 、茂县刁林寨刁林村 (北纬31°45′56.87″, 东经103°45′26.08″, 海拔2 147~2 190 m) 、茂县飞虹乡深沟村 (北纬31°51′07.17″, 东经103°43′56.83″, 海拔2 413~2 462 m) 和黑水县红岩乡红岩村观测点 (北纬32°04′17.99″, 东经103°06′54.07″, 海拔2 106~2 156 m) 。各观测点均选择在相同或相似生境中, 在已有资源材料的基础上, 采用移栽和嫁接的方法建立对比观测点。

2.2.2 观测及记录方法。

在大面积走访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连续多年的定点、定株、连续观测, 并采用了统一的观测和记录方法完成。对于可测量或分级的性状, 均尽可能地进行了实测和分级;对于适应性、抗逆性等性状, 除了进行定点观察外, 还进行了多点、大面积的走访和对比调查。因此, 各品种的特征、性状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2.3 关于性状描述

受限于篇幅, 本文仅对各资源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了概述。受测试条件的限制, 对部分性状, 如麻味、香气等, 主要以感官评判为主。关于花椒品质, 原则上以多数人群的喜恶作为评判依据, 仅作为种质资源性状评价的参考, 不代表花椒产品在流通中的品质评价。

摘要:在对四川西路花椒栽培品种、栽培类型广泛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连续多年、多点观测、记录, 共发现花椒栽培品种、栽培类型11个, 本文对其主要性状, 特别是区别性状进行了详细描述。

关键词:花椒种质资源,栽培品种,栽培类型,性状观测

参考文献

[1]尚贤毅, 谭晓风.甘肃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调查[J].经济林研究, 2009, 27 (2) :93-96.

[2]吴宗兴, 周荣乾, 彭树松, 等.阿坝州大红袍花椒生物学性状的调查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 1997, 3 (8) :61-65.

[3]吴银明, 李佩洪, 杨琳, 等.四川花椒种质资源调查与资源圃的建立[J].四川林业科技, 2011, 32 (6) :68-72.

[4]王宏伟.珍贵植物资源:花椒[J].天津农业科学, 2011, 17 (2) :126-128.

[5]姜成英, 柴发熹, 苏永祥.甘肃省主要花椒栽培品种综合评价初探[J].甘肃林业科技, 2005, 30 (4) :27-29.

[6]张祺云, 庞显莲, 李德荣, 等.四川花椒常见栽培品种的特性与分布[J].中国西部科技, 2012, 10 (35) :43-80.

天福油桃品种性状与栽培技术研究 第8篇

1.1 果实性状

该品种中熟, 果实桃形, 平均单果重129.5g;大小均匀, 果顶略尖, 缝合线深, 两侧对称, 果皮红黄色;果肉黄色, 质地脆, 味酸甜;果核中大, 粘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 可食率93.3%;果实生育期90d左右, 耐贮藏, 常温下可贮藏10d左右, 比中油5号长5~6d。

1.2 植物学特性

天福油桃树姿半开张。树势旺盛, 长、中、短果枝均能结果, 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花芽分化良好, 以复花芽居多, 花芽起始节位低, 花朵五瓣, 花粉多, 自花结实率高, 丰产性好。

1.3 生长结果习性

天福油桃树势强健, 成枝力强。枝条较粗壮, 叶片面积大, 在土壤肥沃的地方要注意控长。第1次快速生长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 第2次生长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天福油桃在当年即可形成花芽, 第2年少量坐果, 第3年在控长和喷施15%多效唑及管理到位情况下即可丰产, 株产可达12~25kg。

1.4 物候期

天福油桃在3月上旬开花, 4月5日进入果实彭大期, 6月10日左右果实成熟上市, 平均单果重129.5g, 最大单果重达170g, 果实发育期65~70d。

1.5 抗性表现

从历年来的生长结果看, 天福油桃很适宜当地气候条件, 220~1000m海拔地域均能种植, 冬春遇大旱也能正常开花结果, 夏秋高温干旱未见大量落叶, 当地冬季低温能完全满足花芽分化对低温量的需求;喜光不耐阴, 在植株生长旺盛, 枝叶茂密, 树冠开张角度小的情况下, 果实采光不够, 着色不均匀, 呈青、黄、紫红色斑果;果实生长彭大期雨水过多或排水不良, 有裂果现象。

2 早结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2.1 建园

2.1.1 园地选择。

园地选择交通方便、光照良好的平地或宜果坡地建园。天福油桃根系需氧量大, 不耐涝, 建园时应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砾质土, p H值5~6为最适宜, p H值低于4, 高于8不宜种。

2.1.2 改土建园。

天福油桃栽培一般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土地建园, 如在土壤瘠薄和土壤结构较差的条件下建园, 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先按4m×3m的行、株距放线, 深挖80㎝见方的定植坑。每亩施入垃圾、杂草、农家肥等有机肥约3000~5000kg或生物有机肥50~75kg, 与泥土分层回填高出原地面20~25㎝, 在其上开浅穴栽苗。在秋末落叶后或初春萌动之前定植油桃苗, 亩栽55株。栽苗时, 先剪除苗木破伤的根, 再放入定植穴中, 让根系自然舒展, 采用“三覆三压一提苗”的方法分层回填细土压紧, 然后灌足定根水, 以利成活, 每株浇水10~15kg, 如土壤干燥应多浇, 以土壤能随水自然下沉为宜。待水渗完后覆土, 覆土可以做成20㎝高的锅盖形, 以防止树杆摇动。在干旱和低温地域覆土后树盘还须盖上1m2的地膜, 以保持水份, 提高地温, 提高苗木成活率。

2.2 肥水管理

2.2.1 幼树施肥。

天福油桃幼苗定植后的1~2年为幼树抚育期, 以营养生长为主。在施肥上做到“淡肥勤施、前促后控”, 3~8月, 每月施一次腐熟清粪水, 每株施入10kg左右, 并加入50g磷酸二氢钾混施或0.05~0.1kg高浓缩复合肥 (如60%的百农肥晶、45%的洋丰复合肥和45%的奥特尔复合肥等) 。

2.2.2 结果树施肥。

3年后, 天福油桃进入初结果期和盛果期, 全年施基肥和追肥4至5次。

1) 基肥。基肥在每年9~10月施入, 最迟要11月10日前施入, 沿树冠滴水线处挖l~2个长约1m, 深、宽各0.3m的施肥沟或用挖坑机挖4~6个深、宽各0.3m的鱼鳞坑, 每株施腐熟桐麸和油菜麸肥1~2kg、钙镁磷肥0.5~0.8kg拌施, 施肥后覆土灌水。

2) 追肥。追肥分别在天福油桃的萌芽期、硬核期和采果期挖浅穴或浅沟施肥, 每株施腐熟人畜水肥30~50kg, 加复合肥 (品种同前) 0.3kg拌施, 同时适时进行根外追肥。在3~8月天福油桃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期, 叶面喷施0.4%禾露 (或尿素) +0.2%高效活力硼+0.4%磷酸二氢+0.2%黄金钾+0.3%高效纯钙混合肥液, 每隔20d喷一次。

2.2.3 水分管理。

天福油桃较耐旱, 但不耐涝。因此, 在梅雨季节, 要及时排水防涝, 盛夏高温伏旱期应适时灌水, 并用杂草覆盖树盘, 保湿抗旱。

2.3 整形修剪

天福油桃具有喜光性较强的特点, 一般多采用“自然开心形”整形。

2.3.1 整形。

在苗木定植后的当年冬季或开春萌动之前, 在苗木主干50~70㎝处剪顶定干, 并在其下约20㎝处, 选留3~4个分布不同方位的壮芽, 让其抽发成3个主枝, 其余的芽抹除, 待3个主枝长到30~40㎝时进行摘心, 促使老熟;每个主枝上选留5~7个分布均匀向两侧的壮芽 (背上和背下芽抹除) 培养成副主枝, 副主枝长到30~40㎝时进行摘心, 促使老熟;以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培养结果母枝和结果枝;同时, 在春、夏季新梢生长期, 适时抹芽除萌, 并对直立的徒长枝进行拉枝和扭梢, 以开张分枝角度及缓和树势, 有利开花结果;这样当年就可以培养树冠成形, 第二年就可始果投产, 达到早结的目的。

2.3.2 修剪

1) 幼树的修剪。以长放为主, 留作结果用的长枝一般不短截, 多留果枝, 骨干枝的延长枝留50~70㎝短截。

2) 盛果期的修剪。应适当重剪, 对骨干枝要回缩更新, 采取疏缩结合, 去弱留强, 并注意从基部培养更新枝。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油桃新梢生长旺盛, 除搞好整形修剪控梢外还要辅以药剂控梢促花, 新梢抽发长度在60㎝以上的油桃树, 于夏季喷1~2次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在7月中旬用200倍PBO, 连续2次, 以控制其生长, 促进花芽分化。如果采用土施多效唑, 施用时间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至第二年春季新梢萌发前, 施用方法一般是将多效唑与少量细土混合均匀撒于树下或在树冠外围开10~15cm的浅沟, 将多效唑稀释后均匀施入沟内后覆土, 施用量一般每平方米树冠施用0.12g (纯量) 即可。

2.5 果实管理

1) 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 在天福油桃开花结果期, 采取综合保花保果措施培育大果。首先, 在油桃花期喷施2%的“九二0”溶液+0.2%的高效活力硼+0.3%的尿素 (或禾露叶面肥) 混合肥液, 可提高坐果率和增大桃果。在桃果硬核期前, 喷布2%“比久”+0.4%磷酸二氢+0.2%黄金钾+0.3%高效纯钙混合肥液或2%“比久”+0.2%高钾高钙2至3次, 可有效预防桃果烂顶, 并使果形圆正、色泽鲜艳。其次, 于4月下旬, 在桃果能分大小时疏果留果。先疏去病虫果、畸形果, 然后按20:1的叶果比, 疏去小果和多余的果, 同一枝结双果的, 疏一个留一个。

2) 果实套袋。果实套袋, 除可预防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炭疽病、褐腐病等危害外, 还可改善果实着色, 增加果皮光洁度, 减少果实纤维和紫红素。套袋在疏果后进行, 一般掌握在当地主要蛀果害虫进果以前完成, 在天峨要在4月上旬进行。用旧报纸自制纸袋做成三角形袋或方形袋, 一端开口, 套于果上, 把底部收紧, 用细丝线固定到枝上, 或用专用套袋纸套袋, 在果实着色期将纸袋从底部撕开。

2.6 病虫害防治

危害天福油桃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穿孔病、流胶 (油) 病和桃蚜、桃蛀螟、食心虫、桃红颈天牛等。

1) 冬季清园。在冬季人工刮除树干 (枝) 上的翘皮和越冬虫卵、枯枝落叶, 并集中烧毁。同时, 在发芽前刷白树干, 并对树冠喷施1~2次3~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防治多种越冬病虫。

2) 在油桃开花发芽至落叶前的生长期, 及时喷施40%氧化乐果或杀虫葳800倍液防治桃蚜, 用2.5%的敌杀死或一号功1000倍液防治食心虫、桃蛀螟等对桃树造成伤口的害虫。春芽萌动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一次, 消灭越冬病源, 落花后每隔10d左右喷一次500倍的50%托布津或25%多菌灵等防治炭疽病、穿孔病、流胶 (油) 病等病, 共喷3~4次, 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尽量喷到叶及绿枝上。红颈天牛防治是在7~8月, 在树干及大枝上寻找有虫粪处, 发现有新鲜虫粪, 用刀挖除蛀道内幼虫。或向蛀孔内注射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敌敌畏800倍液。

摘要:天峨县地处桂西北,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非常适合桃的生长发育, 据统计:到2010年, 该县桃发展面积已达0.969万亩, 年产2093t, 主要品种有中油5号油桃和水蜜桃类, 由于成熟期均集中在5、6月份, 常造成果农销售难问题, 果农增产不增收。为了挖掘适合当地栽培发展的优良品种, 2009年作者从当地农户种植的油桃园发现了一株中晚熟 (6月10日左右成熟) 油桃树, 经过两年多的选育, 从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品种, 该品种具有果实外观艳丽, 果大均匀, 果肉脆甜, 口感好、风味佳等特点。

品种性状论文 第9篇

一、葡萄

雨水红、夏黑、巨玫瑰、甜香蜜 (极抗无核) 、南抗1号、维纳斯无核、无核王子、无核早红, 希姆劳特、巨峰、藤稔、紫珍香、黑峰、醉金香、香悦、天缘奇、高妻、金手指。

二、柑橘

(1) 小果型:沙糖橘、米哈妮、改良冰糖橘、金橘。 (2) 杂柑类:爱媛38号、爱媛30、春见、濑户佳、天香、南香、天草、不知火、津之香、口之津32号、口之津31号、少核默科特。 (3) 优选蜜橘类:大分早生、大分1号、大分4号、上野早生、日南1号、山下红、大浦、宫川、肥之署、福本脐橙、改良 (无核) 冰糖橙、铃木脐橙、林娜脐橙。 (4) 血橙:卡拉卡拉血橙、华硕脐血橙、塔罗哥血橙。 (5) 椪柑:新生系3号、太田椪柑、台湾85-1椪柑。 (6) 其它:铜水72-1锦橙、江津78-1、北碚447。

三、柚

红心蜜柚、琯溪蜜柚、硕丰红心柚、铜平红心柚、强德勒红心柚、矮晚柚。

四、柠檬

尤力克柠檬。

五、桃

(1) 甜油桃:中油11号、中油12号、中油13号、南方金蜜 (郑1-3) 、中油4号、中油5号、南方早红。 (2) 硬桃:春蜜 (中桃2号) 、春红 (中桃1号) 、春美 (中桃3号) 、红春丰 (五月金) 、新川中岛、沙红桃、皮球桃、白花香桃。 (3) 红肉桃:早熟红肉蜜桃、美国加州甜桃。 (4) 观赏桃:满天红、柳叶桃、碧桃、寿桃。

六、枇杷

大五星枇杷、金丰1号枇杷、红灯笼枇杷、龙泉1号、黄丰、早钟6号。

七、梨

爱甘水、圆黄、早生喜水、南水、喜水、六月雪、翠冠、蜂蜜梨、早香蜜梨。

八、甜柿

阳丰、新次郎、富有、禅寺丸。

九、无花果

布兰瑞克、玛斯义.陶芬。

十、樱桃

乌皮樱桃 (黑珍珠) 、红秀珠樱。

十一、板栗

铜汉板栗、浅刺大板栗。

十二、核桃

云南抛壳核桃。

十三、枣

南脆梨枣、冬枣、大雪枣。

十四、杏

金太阳、凯特。

十五、其他

石榴、银杏、果桑、金银花、香椿苗、花椒苗、大批量的砧木苗等。

以上苗木量大价优, 保证品种纯度98%以上, 假一赔十。本公司长期办理保湿邮寄业务, 快件发货;单笔业务满100元以上免邮费, 100元以下加收20元邮费;每个品种50元以上起售。

品种性状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樱桃番茄;设施栽培;桂中地区;品种比较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22

樱桃番茄即圣女果,又称小西红柿,因形状像樱桃而得名[1-2];在国外又有‘小金果、‘爱情之果之称[3]。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不仅色泽艳丽、形态优美,而且味道适口、营养丰富,除了含番茄所有的营养成分之外,其维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7倍[4-6],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7]。为了满足人们对其不断提高的品质要求,适应本地区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引进了多个樱桃番茄新品种,本研究对其果实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樱桃番茄品种分别为高档黄果小番茄(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粉果小番茄(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红艳、金艳、紫水晶、日红、绿天使、粉色丽人、圣玛丽(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设在柳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温室大棚内。采用轻基质穴盘育苗[8],2012年8月20日温汤浸种8 h,30 ℃恒温箱催芽,8月22日播种,9月20日定植于5 184 m2玻璃温室大棚内。采用“环保泡沫箱+有机栽培基质”方式进行栽培。

试验采用随机顺序排列方式,不设重复,单行定植,行距1.2 m,株距35 cm,植株生长中后期,每隔10~15 d,每667 m2淋施复合肥10 kg。采用单秆整枝法[9],搭架栽培,8穗果后打顶,其他管理同常规。于2013年2月10日测定果实性状,每个品种随机抽取20个果实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 色

参试的樱桃番茄品种日红、红艳、圣玛丽为红色,粉色丽人、粉果小番茄为粉红色,绿天使成熟时为绿色、稍透明,紫水晶为紫色,金艳为金黄色,高档黄果小番茄为黄色(表1)。

2.2 果实形状与单果质量

果实形状按果形指数(纵径/横径:H/D)大小分级:扁平(H/D≤0.70),扁圆(H/D =0.71~0.86),圆(H/D =0.87~1.00),高圆(H/D =1.01~1.50),长圆(H/D≥1.51)[10]。

由表1可知,9个品种的樱桃番茄果形指数在0.91~1.32之间,仅日红与绿天使表现为圆形,其余品种均为高圆形。单果质量最大的品种是金艳,为32.2 g,其次为绿天使,其余品种的单果质量集中在15~30 g之间,大小适中(表1)。

2.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风味

在所有参试品种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排在前两位的为粉果小番茄(9.76)和高档黄果小番茄(9.59),口感最好,没有酸味。圣玛丽、日红、粉色丽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8.0以上,口感较好。紫水晶、红艳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接近于8.0,口感较好。绿天使及金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在7.0以下,口感微酸(表1)。

2.4 脐腐病发生程度

脐腐病的发生受果实采收时间及果实成熟时空气湿度影响较大,本试验9个参试品种均未出现脐腐病。

2.5 裂果程度

樱桃番茄的裂果程度与果实硬度及水分管理、大棚温湿度关系密切[11],在所有参试品种中,除粉果小番茄、高档黄果小番茄、日红有少量裂果外,其余品种的果实硬度均较大,未出现裂果现象,耐贮运。

3 结论与讨论

独特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使水果番茄产业成为广西特殊果蔬种植的支柱[12],产品销往全国各地[13]。广西田阳县已经成为樱桃番茄的重要产地,有自己的主栽品种[14]。因此,筛选出适宜桂中地区温室栽培的樱桃番茄品种尤为重要。对9个樱桃番茄品种的果实性状比较研究发现,口感最好的为粉果小番茄、高档黄果小番茄,但这两个品种均有少量裂果现象。其次为圣玛丽、日红、粉色丽人,品质较好,日红有少量裂果现象。在高档蔬菜生产基地或种植者对果实品质要求较高时,可选择上述几个品种栽培。从园区的销售情况来看,农业及生态旅游基地,可适当选择外观奇特的品种如高档黄果小番茄、紫水晶、绿天使、金艳进行适量种植,可受到游客特别是采摘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刘菊英,杨新华.樱桃番茄栽培技术要点[J].农友之家:理论版,2010(10):17,87.

[2] 王国友,郭长菊,苏良田,等. 麦茬樱桃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7):23.

[3] 李惠娟,鲁勇,万聚锋.樱桃番茄嫁接防治番茄青枯病技术[J].蔬菜,2011(4):31-32.

[4] 李寒梅.樱桃番茄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7.

[5] 郑红玲,司玉芹,李绪太,等. P-99粉红樱桃番茄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6):55.

[6] 陈华,王建共,卢成达,等.旱地春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0(4):85-87.

[7] 钟靖荣.无公害樱桃番茄栽培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0):54,112.

[8] 孙春雨,陈文,曹启龙.蔬菜轻基质穴盘无土育苗[J].农民致富之友,2008(5):9.

[9] 李莉,马丽.温室大棚番茄栽植方式与整枝方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5):80-85.

[10] 杜永臣. 番茄育种研究主要进展[C]// 中国园艺学会. 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成都:中国园艺学会,2002:145-154.

[11] 孙世荣,王朝生.设施番茄栽培与产量相关的几个问题[J].吉林蔬菜,2009(1):64-65.

[12] 赵汉卿,黄向云,赵汉武.广西水果番茄栽培现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105.

[13] 王益奎,黎炎,赵兴爱,等.广西番茄的生产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11(5):4-6.

[14] 李文嘉,黎炎,王益奎.广西田阳县番茄生产现状及主栽品种[J].中国蔬菜,2011(7):32-34.

摘 要:为了筛选出适宜桂中地区温室栽培的优质、特色番茄新品种,提高番茄生产种植效益,本试验对引进的9个樱桃番茄品种从形态特征、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风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粉果小番茄、高档黄果小番茄口感最好,圣玛丽、日红、粉色丽人次之。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栽培目的选择不同的品种。

关键词:樱桃番茄;设施栽培;桂中地区;品种比较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22

樱桃番茄即圣女果,又称小西红柿,因形状像樱桃而得名[1-2];在国外又有‘小金果、‘爱情之果之称[3]。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不仅色泽艳丽、形态优美,而且味道适口、营养丰富,除了含番茄所有的营养成分之外,其维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7倍[4-6],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7]。为了满足人们对其不断提高的品质要求,适应本地区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引进了多个樱桃番茄新品种,本研究对其果实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樱桃番茄品种分别为高档黄果小番茄(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粉果小番茄(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红艳、金艳、紫水晶、日红、绿天使、粉色丽人、圣玛丽(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设在柳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温室大棚内。采用轻基质穴盘育苗[8],2012年8月20日温汤浸种8 h,30 ℃恒温箱催芽,8月22日播种,9月20日定植于5 184 m2玻璃温室大棚内。采用“环保泡沫箱+有机栽培基质”方式进行栽培。

试验采用随机顺序排列方式,不设重复,单行定植,行距1.2 m,株距35 cm,植株生长中后期,每隔10~15 d,每667 m2淋施复合肥10 kg。采用单秆整枝法[9],搭架栽培,8穗果后打顶,其他管理同常规。于2013年2月10日测定果实性状,每个品种随机抽取20个果实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 色

参试的樱桃番茄品种日红、红艳、圣玛丽为红色,粉色丽人、粉果小番茄为粉红色,绿天使成熟时为绿色、稍透明,紫水晶为紫色,金艳为金黄色,高档黄果小番茄为黄色(表1)。

2.2 果实形状与单果质量

果实形状按果形指数(纵径/横径:H/D)大小分级:扁平(H/D≤0.70),扁圆(H/D =0.71~0.86),圆(H/D =0.87~1.00),高圆(H/D =1.01~1.50),长圆(H/D≥1.51)[10]。

由表1可知,9个品种的樱桃番茄果形指数在0.91~1.32之间,仅日红与绿天使表现为圆形,其余品种均为高圆形。单果质量最大的品种是金艳,为32.2 g,其次为绿天使,其余品种的单果质量集中在15~30 g之间,大小适中(表1)。

2.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风味

在所有参试品种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排在前两位的为粉果小番茄(9.76)和高档黄果小番茄(9.59),口感最好,没有酸味。圣玛丽、日红、粉色丽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8.0以上,口感较好。紫水晶、红艳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接近于8.0,口感较好。绿天使及金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在7.0以下,口感微酸(表1)。

2.4 脐腐病发生程度

脐腐病的发生受果实采收时间及果实成熟时空气湿度影响较大,本试验9个参试品种均未出现脐腐病。

2.5 裂果程度

樱桃番茄的裂果程度与果实硬度及水分管理、大棚温湿度关系密切[11],在所有参试品种中,除粉果小番茄、高档黄果小番茄、日红有少量裂果外,其余品种的果实硬度均较大,未出现裂果现象,耐贮运。

3 结论与讨论

独特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使水果番茄产业成为广西特殊果蔬种植的支柱[12],产品销往全国各地[13]。广西田阳县已经成为樱桃番茄的重要产地,有自己的主栽品种[14]。因此,筛选出适宜桂中地区温室栽培的樱桃番茄品种尤为重要。对9个樱桃番茄品种的果实性状比较研究发现,口感最好的为粉果小番茄、高档黄果小番茄,但这两个品种均有少量裂果现象。其次为圣玛丽、日红、粉色丽人,品质较好,日红有少量裂果现象。在高档蔬菜生产基地或种植者对果实品质要求较高时,可选择上述几个品种栽培。从园区的销售情况来看,农业及生态旅游基地,可适当选择外观奇特的品种如高档黄果小番茄、紫水晶、绿天使、金艳进行适量种植,可受到游客特别是采摘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刘菊英,杨新华.樱桃番茄栽培技术要点[J].农友之家:理论版,2010(10):17,87.

[2] 王国友,郭长菊,苏良田,等. 麦茬樱桃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7):23.

[3] 李惠娟,鲁勇,万聚锋.樱桃番茄嫁接防治番茄青枯病技术[J].蔬菜,2011(4):31-32.

[4] 李寒梅.樱桃番茄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7.

[5] 郑红玲,司玉芹,李绪太,等. P-99粉红樱桃番茄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6):55.

[6] 陈华,王建共,卢成达,等.旱地春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0(4):85-87.

[7] 钟靖荣.无公害樱桃番茄栽培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0):54,112.

[8] 孙春雨,陈文,曹启龙.蔬菜轻基质穴盘无土育苗[J].农民致富之友,2008(5):9.

[9] 李莉,马丽.温室大棚番茄栽植方式与整枝方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5):80-85.

[10] 杜永臣. 番茄育种研究主要进展[C]// 中国园艺学会. 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成都:中国园艺学会,2002:145-154.

[11] 孙世荣,王朝生.设施番茄栽培与产量相关的几个问题[J].吉林蔬菜,2009(1):64-65.

[12] 赵汉卿,黄向云,赵汉武.广西水果番茄栽培现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105.

[13] 王益奎,黎炎,赵兴爱,等.广西番茄的生产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11(5):4-6.

[14] 李文嘉,黎炎,王益奎.广西田阳县番茄生产现状及主栽品种[J].中国蔬菜,2011(7):32-34.

摘 要:为了筛选出适宜桂中地区温室栽培的优质、特色番茄新品种,提高番茄生产种植效益,本试验对引进的9个樱桃番茄品种从形态特征、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风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粉果小番茄、高档黄果小番茄口感最好,圣玛丽、日红、粉色丽人次之。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栽培目的选择不同的品种。

关键词:樱桃番茄;设施栽培;桂中地区;品种比较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22

樱桃番茄即圣女果,又称小西红柿,因形状像樱桃而得名[1-2];在国外又有‘小金果、‘爱情之果之称[3]。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不仅色泽艳丽、形态优美,而且味道适口、营养丰富,除了含番茄所有的营养成分之外,其维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7倍[4-6],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7]。为了满足人们对其不断提高的品质要求,适应本地区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引进了多个樱桃番茄新品种,本研究对其果实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樱桃番茄品种分别为高档黄果小番茄(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粉果小番茄(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红艳、金艳、紫水晶、日红、绿天使、粉色丽人、圣玛丽(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设在柳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温室大棚内。采用轻基质穴盘育苗[8],2012年8月20日温汤浸种8 h,30 ℃恒温箱催芽,8月22日播种,9月20日定植于5 184 m2玻璃温室大棚内。采用“环保泡沫箱+有机栽培基质”方式进行栽培。

试验采用随机顺序排列方式,不设重复,单行定植,行距1.2 m,株距35 cm,植株生长中后期,每隔10~15 d,每667 m2淋施复合肥10 kg。采用单秆整枝法[9],搭架栽培,8穗果后打顶,其他管理同常规。于2013年2月10日测定果实性状,每个品种随机抽取20个果实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 色

参试的樱桃番茄品种日红、红艳、圣玛丽为红色,粉色丽人、粉果小番茄为粉红色,绿天使成熟时为绿色、稍透明,紫水晶为紫色,金艳为金黄色,高档黄果小番茄为黄色(表1)。

2.2 果实形状与单果质量

果实形状按果形指数(纵径/横径:H/D)大小分级:扁平(H/D≤0.70),扁圆(H/D =0.71~0.86),圆(H/D =0.87~1.00),高圆(H/D =1.01~1.50),长圆(H/D≥1.51)[10]。

由表1可知,9个品种的樱桃番茄果形指数在0.91~1.32之间,仅日红与绿天使表现为圆形,其余品种均为高圆形。单果质量最大的品种是金艳,为32.2 g,其次为绿天使,其余品种的单果质量集中在15~30 g之间,大小适中(表1)。

2.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风味

在所有参试品种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排在前两位的为粉果小番茄(9.76)和高档黄果小番茄(9.59),口感最好,没有酸味。圣玛丽、日红、粉色丽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8.0以上,口感较好。紫水晶、红艳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接近于8.0,口感较好。绿天使及金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在7.0以下,口感微酸(表1)。

2.4 脐腐病发生程度

脐腐病的发生受果实采收时间及果实成熟时空气湿度影响较大,本试验9个参试品种均未出现脐腐病。

2.5 裂果程度

樱桃番茄的裂果程度与果实硬度及水分管理、大棚温湿度关系密切[11],在所有参试品种中,除粉果小番茄、高档黄果小番茄、日红有少量裂果外,其余品种的果实硬度均较大,未出现裂果现象,耐贮运。

3 结论与讨论

独特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使水果番茄产业成为广西特殊果蔬种植的支柱[12],产品销往全国各地[13]。广西田阳县已经成为樱桃番茄的重要产地,有自己的主栽品种[14]。因此,筛选出适宜桂中地区温室栽培的樱桃番茄品种尤为重要。对9个樱桃番茄品种的果实性状比较研究发现,口感最好的为粉果小番茄、高档黄果小番茄,但这两个品种均有少量裂果现象。其次为圣玛丽、日红、粉色丽人,品质较好,日红有少量裂果现象。在高档蔬菜生产基地或种植者对果实品质要求较高时,可选择上述几个品种栽培。从园区的销售情况来看,农业及生态旅游基地,可适当选择外观奇特的品种如高档黄果小番茄、紫水晶、绿天使、金艳进行适量种植,可受到游客特别是采摘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刘菊英,杨新华.樱桃番茄栽培技术要点[J].农友之家:理论版,2010(10):17,87.

[2] 王国友,郭长菊,苏良田,等. 麦茬樱桃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7):23.

[3] 李惠娟,鲁勇,万聚锋.樱桃番茄嫁接防治番茄青枯病技术[J].蔬菜,2011(4):31-32.

[4] 李寒梅.樱桃番茄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7.

[5] 郑红玲,司玉芹,李绪太,等. P-99粉红樱桃番茄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6):55.

[6] 陈华,王建共,卢成达,等.旱地春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0(4):85-87.

[7] 钟靖荣.无公害樱桃番茄栽培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0):54,112.

[8] 孙春雨,陈文,曹启龙.蔬菜轻基质穴盘无土育苗[J].农民致富之友,2008(5):9.

[9] 李莉,马丽.温室大棚番茄栽植方式与整枝方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5):80-85.

[10] 杜永臣. 番茄育种研究主要进展[C]// 中国园艺学会. 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成都:中国园艺学会,2002:145-154.

[11] 孙世荣,王朝生.设施番茄栽培与产量相关的几个问题[J].吉林蔬菜,2009(1):64-65.

[12] 赵汉卿,黄向云,赵汉武.广西水果番茄栽培现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105.

[13] 王益奎,黎炎,赵兴爱,等.广西番茄的生产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11(5):4-6.

品种性状论文 第11篇

一、葡萄

雨水红、夏黑、巨玫瑰、甜香蜜 (极抗无核) 、南抗1号、维纳斯无核、无核王子、无核早红, 希姆劳特、巨峰、藤稔、紫珍香、黑峰、醉金香、香悦、天缘奇、高妻、金手指。

二、柑橘

(1) 小果型:沙糖橘、米哈妮、改良冰糖橘、金橘。 (2) 杂柑类:爱媛38号、爱媛30、春见、濑户佳、天香、南香、天草、不知火、津之香、口之津32号、口之津31号、少核默科特。 (3) 优选蜜橘类:大分早生、大分1号、大分4号、上野早生、日南1号、山下红、大浦、宫川、肥之署、福本脐橙、改良 (无核) 冰糖橙、铃木脐橙、林娜脐橙。 (4) 血橙:卡拉卡拉血橙、华硕脐血橙、塔罗哥血橙。 (5) 椪柑:新生系3号、太田椪柑、台湾85-1椪柑。 (6) 其它:铜水72-1锦橙、江津78-1、北碚447。

三、柚

红心蜜柚、琯溪蜜柚、硕丰红心柚、铜平红心柚、强德勒红心柚、矮晚柚。

四、柠檬

尤力克柠檬。

五、桃

(1) 甜油桃:中油11号、中油12号、中油13号、南方金蜜 (郑1-3) 、中油4号、中油5号、南方早红。 (2) 硬桃:春蜜 (中桃2号) 、春红 (中桃1号) 、春美 (中桃3号) 、红春丰 (五月金) 、新川中岛、沙红桃、皮球桃、白花香桃。 (3) 红肉桃:早熟红肉蜜桃、美国加州甜桃。 (4) 观赏桃:满天红、柳叶桃、碧桃、寿桃。

六、枇杷

大五星枇杷、金丰1号枇杷、红灯笼枇杷、龙泉1号、黄丰、早钟6号。

七、梨

爱甘水、圆黄、早生喜水、南水、喜水、六月雪、翠冠、蜂蜜梨、早香蜜梨。

八、甜柿

阳丰、新次郎、富有、禅寺丸。

九、无花果

布兰瑞克、玛斯义.陶芬。

十、樱桃

乌皮樱桃 (黑珍珠) 、红秀珠樱。

十一、板栗

铜汉板栗、浅刺大板栗。

十二、核桃

云南抛壳核桃。

十三、枣

南脆梨枣、冬枣、大雪枣。

十四、杏

金太阳、凯特。

十五、其他

石榴、银杏、果桑、金银花、香椿苗、花椒苗、大批量的砧木苗等。

以上苗木量大价优, 保证品种纯度98%以上, 假一赔十。本公司长期办理保湿邮寄业务, 快件发货;单笔业务满100元以上免邮费, 100元以下加收20元邮费;每个品种50元以上起售。

标准苗圃规范化育苗, 寻征区域代理, 可合作参与项目投标 (利润均沾) 。请发短信或来电告知:地址、邮编、姓名, 免费索取《品种选育推广》品种详细介绍资料。

地址:重庆铜梁县城南门车站客车出口旁 邮编:402560

电子邮箱:666 cqls@163.com QQ:260762407 公司网址:www.hxgy.org

联系方式:陈小平 (农技师) 13668099236 张兴文 (生产负责人) :13896156087

技术顾问:邱文华13668099248 (农业局经作站农技师)

开户行:工商行重庆铜梁县支行 账号:3100 0950 0902 2505 261

户名:重庆绿硕果树苗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邮政银行:6065 3801 3220 0092 05 户名:陈小平

上一篇:受众时代下一篇:搞好中考英语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