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4-06-18

文言文答题技巧(精选7篇)

文言文答题技巧 第1篇

一、全面浏览考题, 统筹考试全局

进入考场刚拿到试卷, 一般学生的心情都比较紧张, 这时不要匆忙作答, 可把考卷从头到尾通览一遍, 大体了解试题数目、类型、结构、占分比例, 哪些是难题, 哪些题容易, 统筹考试全局, 这样能稳定情绪, 使自己保持最佳的应试状态, 可以控制答题时间, 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 后面易题没时间做”, 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二、审题要细, 注意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

审题需要花时间, 考生不要吝啬这点时间, 要善于在审题上花时间, 防止因小失大。审题时, 要认真阅读题前的指导语, 从中领会答题的要求及有关事项, 默读题目, 把题目要求、题意、题型等读懂弄清, 抓住关键词, 找准突破口和答题的准确性, 可避免解题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加强解题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审题时, 应尽可能多念几遍, 甚至可利用铅笔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潜在条件及要求解决的问题一一标出, 做到边读题, 边打腹稿, 切忌用过去熟悉的题型去简单套用, 代替审题, 审题工作做好了, 答题就能迅速而准确。

做选择、填空题时, 要迅速将题目与学过的知识相联系, 有把握的可果断地写出答案, 因为小题的命题设计中往往包含着对考生知识运用熟练程度的考查, 不容费事犹豫, 小题分少, 却要认真对待, 不轻易放过每一分, 在没有把握答题, 需要猜测时候, 要充分利用题目线索, 或从已知条件中考虑, 做到“有知则猜”。

解大题至少要经过两遍审题, 抓住关键词, 下笔前可有段时间的停顿, 思考解题框架, 答题要条理清晰, 抓住重点要害, 步步深入, 言简意赅, 答大题的大忌是想什么就写什么, 除非十分有把握, 不要图快而套用以前的解题模式, 谨防思维定势把自己引入歧途。

三、掌握窍门, 增加分数

1. 缺步解答

如果我们遇到一个很难的问题, 确定啃不动, 可以将它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一个个子问题, 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能写几步就写几步, 最后结论虽然没有得出来, 但却有可能得到一大半的分数, 所以说“大题拿小分”是个好主意。

2. 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点的解题策略, 当某个问题不易解决时, 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 从抽象退到具体, 从复杂退到简单, 从整体退到部分, 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 总之, 退到一个你能解决的问题, 这样可能会为你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

3. 倒步解法

正难则反是重要的解题策略, 正向推有困难时就逆向推, 直接证有问题时就间接证, 如用反证法, 同一法等。

4. 辅助解答

一道题的完整解答, 既有实质的步骤, 也有次要的辅助步骤, 实质性步骤未找到之前, 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的。例如:准确作图, 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最值得变量;设轨迹的动点坐标, 进行数学归纳法或反证法的第一步, 等等。

书写也是辅助解答, “书写要工整, 卷面能得分”, 第一印象好会在阅读老师的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 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给分偏高。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第2篇

要学会圈圈点点,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 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 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之外,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解析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第3篇

一、筛选文中重点信息

“筛选文中重点信息”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重点信息。重点信息主要包括基本概念、重点概念、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这些句子一般包含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观点、道理和情感。找到这些重点信息,学生就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1.通读存疑

首先,在遇到阅读障碍时,学生可以先暂时跳过问题,并做上记号。阅读障碍通常有两种:第一,冷僻字词或典故。因为文中没给出注解,所以学生也未曾了解。但这类题目出现的概率较小;第二,冷僻、不曾见过的内容,但文章给出了注解,或给出了提示性内容。

2.筛选取要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要进行信息筛选,然后抓住重点字眼。

3.先看题再看文章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常出现有关原文内容的题目。这就要求考生拥有敏锐的双眼和强烈的语感,利用这些信息去理解全文。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要点”考查的是考生对全文的理解或对其中关键内容的理解。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通常,这类题型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题选项是对原文的概述。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都需要考生反复推敲、仔细体会,然后准确地分析文章内容,做出正确判断。

“概括中心”即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学生全面分析、透彻理解,概括某一事件或提炼某一道理,尤其是作者的态度。古人在写文章时,态度表现得很含蓄,所以这类试题难度很大,学生要注意以下三点:

1.分清主次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为人物传记,所以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分清传记中时间、地点的变化,人物间的关系,以及出现的事情。阅读材料中经常不止出现一个人、一件事,表达的也不只是一个意思,所以考生需要分清主次。

2.辨明因果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或人物传记,都会有因果关系。把握文章内容,理清因果联系是重中之重。

3.全面把握

要正确解答概括类的题目,学生就要仔细阅读全文,否则很难准确把握文意。在审题时,学生应注意题干给出的要求是“部分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如果是前者,学生需要把选项和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避免出错;如果是后者,学生就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力求全面准确。无论是哪一种,学生都要重视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4.仔细查对

做完题目后,学生要把题目选项放回原文中,和原文中的词句一一比对,特别要注意事件中的人物角色、行为事迹、人物观点等方面,两者间的差别有时就是把握全文的关键。

在分析了大量高考语文试卷后,笔者发现,解答概括类题目时,错误选项往往呈现出以下几种方式,考生可以多加留意:①望文生义。学生不顾文章整体内容,仅从字面意思理解,会做出错误的判断;②移花接木。题目中变动了时间、地点或人物,混淆考生视线。这就需要考生看清题目,注意细节;③费解难懂。题目选项故意表达得晦涩不明,或者与原文不符;④不分主次。学生把次要信息当作主要信息,对文章进行偏差性解读。这一点对于没找到中心思想的考生来说难以分辨。因此,在读题时,学生一定要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平时注重积累文言文字词

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白话文,简化了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等的运用,不在同一个语境下,就加大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积累重点词汇,掌握不同词汇的不同用法。另外,高中课本中选取的文言文都是被大家认可的好文章,文体简短精练,学生可以熟读或者背诵教材中的文言文。通过大量积累,学生一定能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语感和分析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至理名言。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第4篇

景物描写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有“凡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所以诗歌的各种题材中, 无论是抒发感慨的抒怀诗, 还是依依惜别的送别诗, 甚至是咏史诗都少不了景物描写, 那么诗歌鉴赏中关于写景部分的题型有哪些?又将如何解答呢?下面试做简单探讨:

对于诗歌中写景部分的考查总体上有如下三种:

一、直接考查意象类

意象就是熔铸了作者感情的物象, 也就是构成画面的景物。

1.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2. 答题思路:景物特点+主要意象

例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问题:诗的最后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写了无边无际的碧空、渐远渐逝的孤帆、奔流天际的长江。

二、考查意境类

意境就是整个画面的氛围、基调。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1. 提问方式:

(1)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2. 答题思路:

(1) 抓主要意象, 运用联想和想象, 描绘图景画面。

(2) 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3) 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感情。

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问题: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参考答案: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写了一片孤帆在碧空之下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边, 眼前只有一望无际的长江向天边奔流而去的情形 (抓意象, 绘画面) 展现了一幅壮阔孤寂 (概括氛围特点) 的画面, 表现了作者目送友人远去的惜别之情 (感情) 。

注:这类题的答法也适合景情关系的题

三、写景技巧型

写景技巧也就是在景物的选取上、景物的安排上、写景的手法上等方面的特点。具体可包括:视角层次 (远近高低等) 、感官 (视觉、嗅觉、听觉等) 、色彩 (鲜明、暗淡等) 、动静结合、工笔细描与粗笔勾勒结合、虚实结合等

1. 提问方式:

(1) 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或是怎样写景的?

2. 答题思路:

(1) 明确特点

(2) 特点的表现

(3) 概括氛围特点

(4) 表现的内容感情

例如: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问题: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这首诗既写了桃红、柳绿、落花等静景, 又写了莺啼的动景, 动静结合, 红绿色彩鲜明 (特点和表现) , 描绘了一幅幽静优美的春景图 (氛围) , 表现了山客闲适恬静的心情 (感情) 。

以上只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题型, 希望能够做到抛砖引玉, 对同学们的做题有所帮助。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二:“描写景物的特点”或“描写的景物特点”问法的细微差别

审题向来是做题的关键, 而同学们往往在考试或做题的过程中急于做题而忽视了对题干的审查, 殊不知, 有时一字之差, 答题的方向却是截然不同的。每一届的学生在诗歌鉴赏时做到类似于:请简要谈谈本诗“描写景物的特点”或“描写的景物特点”时, 都会混淆, 认为这两种问法是一样的, 为避免出现错误。下面, 我们就简要谈谈这两种不同问法的答题方向与方法。

“描写景物的特点”意即描写景物时用到的方法和技巧, 主要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感官方面的视觉、嗅觉、听觉等, 色彩方面的鲜明、绚丽、灰暗等, 观察角度方面的仰视、俯视、远看、近观等。

“描写的景物特点”则主要就所描写的景物营造的情景的氛围特点而言, 或孤寂冷清, 或恬静优美, 或雄浑壮阔, 或优美宁静, 或萧瑟凄凉, 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 从而概括得出。

下面就举例来具体看一下这两种题的答题方向与区别:

例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 回答问题

苏轼以“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诗, 其实, 杜诗中也有不少“以诗为画”之作, 这两首绝句就是如此, 请简要赏析这两首诗在写景上各有什么特点。

绝句二首 (其一) %绝句二首 (其二)

杜甫杜甫

迟日江山丽, %江碧鸟逾白,

春风花草香。山青花欲燃。

泥融飞燕子, 今春看又过,

沙暖睡鸳鸯。何日是归年?

分析:这道题属于“描写景物的特点”型。第一首中前两句作者从整体上写了春日温暖大地、春风吹拂、花草飘香的景象, 三四句具体写了春暖泥融、飞燕衔泥搭巢, 沙滩变暖、鸳鸯在上酣睡的情景, 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相结合。其中“迟日江山丽”与“沙暖睡鸳鸯”是静景, “泥融飞燕子”整体上是动景, 做到了动静结合。第二首写景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色彩上, 绿、白、红色彩对比鲜明。

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回答问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 直待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

诗歌首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分析:这道题属于“描写的景物特点”型。首句中写到了华美的小船系在岸边的杨柳树下, 静静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上, 整幅画面宁静优美。

以上是对这两种题的简单分析,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诗歌鉴赏题中关于写景部分的答题策略以及“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描写的景物特点”问法的细微差别。

关于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第5篇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

若要在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的”解释的⑥了。

语境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

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

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文言文答题技巧 第6篇

关键词:有的放矢;反复练习;因人而异;有序记忆;通读全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创造文学作品、记载人文历史、编纂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书面语言。在中国古代,所有的书籍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写而成的,文言文的教学自然就成了古代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即使是在如此发达的现代,文言文依旧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文言文语言环境的缺失以及学生们文言文功底相当薄弱的实际状况,让文言文逐渐成为了语文教学以及应试中除作文之外的第二大难题。初三阶段是孩子们升入高中前的重要时期,如何在这段时间里更快地提高学生在综合卷中文言文部分的得分率,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对这个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试题类型烂熟于心,复习过程有的放矢

对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以及考试大纲仔细分析之后,笔者发现中考文言文考核部分一般会出五种类型的题目:实词含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句子翻译、课内选文理解试题以及课外选文理解试题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试题。语文老师们应当将这几种试题类型记牢、记清,在带领学生复习文言文部分的知识的时候,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精力平均分,应当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复习工作。否则,只会让学生和老师都深感疲惫,却看不到成绩的提升,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语文老师的工作热情。

二、反复练习、夯实基础

在我们课内所学的文言文中,有一部分文章的难度系数确实很高,如:《醉翁亭记》《与朱元思书》等。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理解文章大意,更别提背诵课文和理解特定词的意义了。在这种情况下,反复的诵读与训练就必不可少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反复的朗读之下,学生们就能逐渐明白文章所讲述的内容。这种方法对平时训练时遇到的难懂的课外文言文同样适用。当然,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候就需要语文老师来对学生们进行有目的性的指导与教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较快地增强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更可以在这样的训练中积累知识点和应试经验,可谓一举多得。

三、因人而异,一对一指导建议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在初三阶段,时间紧张,老师们不可能花更多的时间来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不过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建议却是非常可行的。比如:某一个学生在词类活用方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困难,语文老师就可以在课下对该同学进行指导,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老师也是凡人,他们不可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试着用老师建议的方法重新理解所学的知识。

四、文学常识不用怕,有序记忆拿下它

很多学生反映文学常识很难记清记全,作者的字、号,尤其是朝代很容易记混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将教材中十几篇文言文以及古诗词的作者简单资料以及一些篇目的出处等要点记录下来,再按照朝代先后的顺序梳理,比如:在记忆《曹刿论战》这一篇文章的文学常识时,就可以这样记:《曹刿论战》出自《左传》,作者左丘明是鲁国史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把握时机及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接着再记录年代紧跟其后的文章的文学常识,将十几篇文章都用这样的方式并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来,并注意留下一定的空白位置,以便随时增减内容,这样就会让文学常识的记忆系统化、有序化,学生们做到事事心中有数,自然应付自如,会轻松拿下试题中文学常识的分数。

五、实词解释多又杂,齐心协力记清它

实词解释是文言文考核中很大的一部分,包括通假字的辨

识、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毫无疑问,这一类问题的考核是文言文考试中最繁琐最杂乱的知识点。不过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在书中都会有注解,只是整理起来工作量太大。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几人为一小组,每人整理一本书的实词,发挥集体的力量,省时省力地完成整理,最后,大家将结果汇总并共享劳动成果。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可以加深对书本上实词解释的理解与记忆,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情感也会加深。而一词多义的学习则要靠平时的积累。在日常的复习中,应当做好笔记,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量”的积累终将会带来“质”的改变,在理解和记录了众多一词多义的例子后,学生们就会慢慢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在考试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较为准确地得出答案。

六、在通读全文中领悟文章大意

在中考中,文言文方面的考核不仅包括教材中的文言诗词,还会有一篇课外文言文阅读。在做课外文言文阅读时,很多学生会直接看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来寻找原文中相关的地方,仅仅根据对这一小段文章的理解来对文言文句子翻译、单个文言文词语的解释等问题进行回答。这样做虽然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为下面的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写作留下更多的时间,但这种“断章取义”的做法产生的结果,往往会因为答题不全面、不完整而得到较低的分数。因此,在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复习中着重培养学生全篇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在做文言文部分的试题时,首先要通篇阅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言文,理解全文大致在讲什么内容,然后再开始对照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逐步改掉“断章取义”的不良答题习惯。

初三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通过这一块跳板进入更高等级的学校,学习更加丰富的知识。笔者认为这一阶段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是否能升入更好的高中学校,影响孩子们未来的走向。中考又要临近,学生家长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在接下来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更快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得分能力,老师们作为“授业解惑”的教师,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起责任,积极思索,为学生们解决疑难,指点方向。希望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努力,为梦想和未来奋斗拼搏!

参考文献:

[1]赵海翔.撩开文言文神秘的面纱:初中文言文教学心得,中学教学参考,2011(34).

[2]黄慧丽.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周卫东.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新课程学习,2013(6).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 第7篇

第一部分 考场诊断

要提高生物答题的得分率,首先要知道在哪些地方出现了失误。从历年高考阅卷分析来看,生物高考选择题常见的错误有:知识、概念含糊不清:审题不清;思维定式;题干陷阱。而非选择题的失分主要体现在:字迹不清;错字及别字:不正确的涂改:专业术语用错,位置颠倒或者重复:表达不准确,抓不住重点:对新情境应变能力弱,不能有效捕获题干的有效信息: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技巧缺乏: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生物学问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不清晰: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或推理的能力欠缺。针对以上的失分情况,我们应在平时的训练中采取相应的审题及答题技巧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部分 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具有知识面广、题小量大、题型多样、评分客观公正等特点,一直是高考的主要题型。由于选择题位于高考试卷的开始部分,这部分内容解答得是否顺利对考生的考试状态影响很大;同时该部分占试卷总分值比例较高,对考生高考成绩的影响很大:但选择题题型稳定、题目难度逐年降低,比较容易通过强化训练养成一定的答题技巧,提高高考成绩。下面介绍几种选择题中常见答题技巧:

1.直选法和排除法比较常见,不再多说。

2.转化法。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生僻,或试题呈现形式发生变化等,可通过将题中信息转化为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常用的转化法有将图表转化为文字、将文字转化为图表、图与图之间的转化、文字之间的转化等。

3.对比法。这种方法适于解决选项相近或类似的选择题。通过比较选项所涉及的相似、相近、易混的概念、原理、方法、结构、功能等,排除似是而非的选项:此外,当排除两个选项后,在剩余两个选项中犹豫不决,不知道究竟应该选哪个时也常常采用这类方法。

4.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指跳出常规思维模式,以另类角度从不同侧面思考问题,这样有时会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法类似于数学中的“反证法”,适用于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解答行不通或很复杂的试题。

二、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生物教学中,笔者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对非选择题的解答感到困惑、迷惘,如不知道题目问什么,不知道该答什么,不知道如何分析题目中的图表,不知道如何表述答案才能避免失分等。非选择题作为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在理科综合或单科卷中所占分值较大。因此,掌握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就显得至关重要。非选择题可依据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的分类,但从考生易归纳、解题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将其分为四类较简单、清晰、明了,分类如下:图表题、文字表述题、实验题、信息题。下面就这四类分别进行分析。

1.图表题

高中生物的图表类常见题型分三大类:

1.1 形态、结构图题。这类题常通过展示生物局部形态结构,并结合相关的生理过程进行考查,如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从历届高考试题来看,这类题的图形来源于教材,但与教材不完全相同。解答这类试题需掌握解题方法:(1)认真阅读题干的文字叙述和图像所包含的信息,辨认图中所反映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2)将题干中的信息与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思考:(3)组织语言,用准确的文字进行表述。

1.2 坐标图题。坐标图题包括曲线图和柱形图两大类。遇到曲线图的时候:第一步是看坐标,注意观察横、纵坐标,理解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含义和关系。通常情况下,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第二步是看关键点。找出曲线中的关键点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如起点、转折点、最高点、最低点、交叉点和终点等。第三步是看曲线变化趋势,分析曲线上升、下降所表示的含义,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主要原因是什么。第四步是将曲线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与教材相结合,并联系相应知识点,找到解题的切刀点。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回答。遇到柱形图的解题思路与解曲线图相似。

1.3 表格题。表格题是生物学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其他图表题的基础。它以表格中给出的数据为载体,解题时要通过比较数据大小或将数据转化为图形等方式进行分析。

2.文字表述题

在解文字表述题时,学生往往因文字冗长而抓不住要点,受思维定式限制,仅凭经验解题,导致偏离题目要求,以致失分严重。

解答这类题目可分3步走:一是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常常也就是题目的题眼。二是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要注意的是,一道试题常常不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有的试题,甚至每个小题都会考查两三个知识点,这要求我们不单单是对每一个小题,甚至对每一个设问都要能定位清楚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从近两年高考命题分析来看,如果一道大题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常常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深入扩展和发散:如果一道大题考查多个知识点,常常难度不大,许多时候都是要求用教材上的原话作答。三是答案遵循“从题干和教材原话”中去寻找和组织。从历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命制情况分析来看,除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归纳的试题答案外,许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来自相关内容在教材上的原话,或者题干、设问中词语、语句组合而成。

3.实验题

实验的内容分基础实验和设计实验,其中基础实验包括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拿到实验题的时候:首先要纵观全题,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其次要确定变量和控制变量,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其中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同原则等。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通常有四步。即分组编号、分组处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论是唯一的,如果是探究性实验,要分析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论。

4.信息题。

信息题中所给的信息通常都有一定的隐蔽性、干扰性,所给信息和要解答的问题与课本知识之间通常会有一定的“距离”,其分析与解答的方法与常规题有所不同。一般可采用“四步解法”。第一步:阅读理解发现信息。弄清题中描述了什么事件?要解决哪些生物学问题?第二步:提炼信息发现规律。结合提出的问题,挖掘题干中隐含的信息,并区别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干扰信息,从中找出规律。信息题所提供的大多是一个全新的自然科学背景,如提供一段文字材料、图解、曲线、图表资料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资料,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地提取出与所要解答的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是解题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三步:运用信息联想迁移。充分发挥联想,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知识牵线搭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第四步:类比推理解答问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或提出符合材料的观点、做出相应解答。

总之,无论哪种类型的非选择题,答题时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和专业名词,尽量做到表述科学、准确、严谨、规范、简练,能突出重点和得分点,不拖泥带水,同时书写要工整清晰,不乱涂乱改,无错别字等。

因此,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如果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进行上述审题和答题技巧的训练,从而养成科学规范的解题思路,在高考时就能够成竹在胸,提高得分率,取得理想成绩,最终在高考中胜出。

上一篇: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下一篇:轻型载货汽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