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2024-09-19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精选12篇)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1篇

1 节能减排

1.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改善我国环境问题与能源发展问题之间的矛盾, 主要讲产业结构进行转变。我国能源的主要以第一为主, 加快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换速度, 在专业化分工方面和提高国家的社会效率方面进行提升, 注重服务行业的发展, 以满足广大人们的需求和方便群众为目标。提升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注重高新技术的发展, 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 培养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 是我国走向高新技术的生产道路上。另外, 对于传统的产业进行优化升级, 淘汰一些落后的、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单位。对于一些生产设备, 将一些落后生产效率底下、过于老化的生产设备进行淘汰更新。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变, 提高我国环境问题与能源污染问题之间矛盾的解决速度。

1.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与能源发展问题, 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园区的建造, 构建生态产业链, 对于废弃物品提高利用率。对于一些产业废物进行循环利用, 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传统的废物回收利用到源头的减少废物的产生。另外, 加大企业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资金投入, 从根本上做到废物“零排放”。

1.3 节电与余热发电

随着社会的发展, 节约用电成为了社会上的人人都知道的话题, 在节约用电的前提下, 提升电能的生产也是十分重要的, 将一些废弃的物品、废弃的材料回收利用, 进行发电成为了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在节约用电方面主要因为一些大型厂矿的用电设备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耗电现象, 所以, 我们可以用过对设备的更换和对于一些消耗能源的重复利用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对于一些大型工厂, 我们可以将一些设备上所产生的余热进行利用发电, 另外, 在工业生产工程中, 一些大气污染物、大气废气等排放到空中, 对大气造成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 而且还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 如果将大气废气进行合理的收集利用, 将其转化为电能, 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1.4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考核机制

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之间的矛盾还需要加强做组织的领导,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组织的领导需要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制定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 使我国的节约型道路按照指定的规定发展。另外, 加大资金管理和资金投入, 国家重点扶持循环经济的项目, 建立良好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

2 推广煤炭的清洁生产和清洁利用

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 能源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以煤炭为主, 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处于煤富油少的状态, 而煤炭则是一种重要的储备能源, 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由于我国的开采技术现对落后, 这就导致了我国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 造成许多煤炭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使得我国的煤炭开采率底下, 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 煤炭的消耗量巨大, 但是由于开采率底下, 导致了煤炭资源的浪费, 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 我们现在应该加强对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来调整我国以后的产业结构。所以要利用煤炭能源进行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率和清洁能源的开发, 在国家能源政策允许的情况下, 最大程度的降低环境成本。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的身心健康。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当今社会最理想的能源。但是也收到了一些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比如说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 投入的资金和管理力度等。所以, 我们应该降低清洁能源的成本, 提高清洁能源的开采效率。寻找更多的新型能源和开采办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可再生资源将会成为未来地球上的主流能源。

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如何解决我国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调节能源机构, 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措施, 使得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效率高速提升, 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减少废气污染物的排放,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能源,环境保护,节能

参考文献

[1]叶大均.能源概论[J].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6.

[2]刘琳.新能源[M].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5, 1.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2篇

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我国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探讨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能源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发展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党“十七大”报告上“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对能源与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 者:晏承为 张艳妍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4) 分类号:X24 关键词:生态文明   产业结构   循环经济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3篇

关键词:新源汽车 发展现状 发展问题 传统能源

中图分类号:V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1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问题成为关系着一个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问题,被整个国际社会所广为关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在石油消耗中,汽车燃油消耗占据了石油消耗的重要比例,也是近年来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但石油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的,其存储量极为有限。据估计,目前所探明的石油储量仅能支撑到2050年左右,石油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各国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该文就传统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1 传统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问题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虽然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是世界各国的长期目标,但短期看来,传统能源汽车依然将会占据主流,因此在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能源汽车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在节能技术方面,近几年传统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汽油机、柴油机技术的研究,高效载重汽车及其发动机技术的研究,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技术的研究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节能技术也是我国当前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研究的重点。目前,在均质压燃发动机技术、非活塞式内燃机技术、高效传动技术几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效的提高了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水平,此外在用车节油方面也有所研究,如汽车维护保养、机油添加剂等,也对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有一定促进作用。

1.2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早在“八五”期间就已经开始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持续鼓励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尤其是“863”计划中,更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多个重大项目,有效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五大类。我国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即传统燃料与电能的混合能源汽车,这类汽车相较于传统能源汽车来说节油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且不需要专门的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较大的商业化运营前景,如上汽开发的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荣威550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即已经顺利上市,一汽双电机重混合动力轿车和中度混合动力客车也开始投入运行。据统计,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25个试点城市就有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2013年3月预计示范推广规模达到3.97万辆。而全球范围来看,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700万台,我国大力扶持的纯电动车由于受技术和产业配套的影响,至今销量一直较低,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将会成为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主流。

2 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传统能源汽车在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有效的降低了传统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水平,提高了节能效率。不过从目前看来,我国内燃机技术方面的研究同国际发达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柴油机多次喷射技术、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高压共轨道燃油喷射技术等方面。在高效载重汽车方面,我国目前应用于高效载重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落后,尤其是大功率高效柴油机技术方面,高效载重汽车品种相对较少,缺乏系列化高效载重汽车的研发能力。此外,由于应用于轿车和轻型车的轻型高速柴油机技术研发方面的不足,以及柴油品质方面的问题,我国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程度还远远不足。

2.2 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在传统汽车内燃机技术无法满足石油消耗和碳排放需求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经过数年的努力,全球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从政策等各方面给于扶持,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但当前新能源汽车依然身处推广困难的困撞之中。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依然过高,在我国,既便是政府补贴后的售价同传统汽车相比也依然没有竞争上的优势,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售价往往高于传统燃油车两三倍,而同类型纯电动车售价更高达传统燃油车的三四倍甚至更多。究其原因,与零配件未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等有关。另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如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服务的充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既便是在试点城市也存在布点不均的问题,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服务范围覆盖能力,此外城市用地资源紧张,也影响了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此外,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还有待解决,如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还存在技术上的缺陷、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还不完善等,另外保障新能源汽车稳定运行的一些关键技术也还未掌握。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3 结语

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被全球各国提到了战略高度。汽车作为重要的传统能源消耗产品,降低汽车的传统能源消耗,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节能与环保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传统能源汽车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提高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与规模化,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范围,不断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张发龙,陈春菊,闫忠孝.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刍议[J].价值工程,2012(23).

[2]姜凯.十二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攻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4).

[3]孙丽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7).

能源问题、环境污染与“节能减排” 第4篇

关键词: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节能减排

一、能源概述及能源问题

能源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 统称为能源。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需要各种形式的能量, 例如, 在高炉中熔化铁矿石需要热能, 开动机器需要机械能, 使用电器需要电能等等, 总之,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能源息息相关。

世界能源问题从长远和全球的观点来看, 所谓“能源问题”, 就是化石能源短缺或接近枯竭的问题, 确切地说就是“石油问题”。什么是“石油问题”?若突然截断石油来源, 很多国家的经济将处于瘫痪状态。没有人比日本人更能理解什么是“石油问题”和石油究竟意味着什么, 因为其99%的石油消费都依赖进口, 而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甚至日用品都与石油密切相关。

能源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中国能源问题, 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改革没有出路, 很难委曲求全的时候了。”

20世纪90年代初期, 我国的能源尚可自给自足, 因为我国有自己的煤, 自己的油田, 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及生物能源 (主要是沼气) 。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油价上涨也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总体平稳增长。然而, 若无远虑, 必有后患。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 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 石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根据国研中心的研究报告, 到2020年, 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限为4.5亿吨, 上限为6.1亿吨, 而预计届时国内的产量只有1.8亿到2亿吨, 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至少将达到55%以上, 与目前美国58%的对外依存度大体相当。显然中国的能源和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 已经严重约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例如, 工业“三废”不加处理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 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 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放射性泄露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等。

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方, 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 中国占了5个。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据我国专家偏保守的估计, 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据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归因百分比为30%以上。

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有待解决。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70———76分贝之间;据40多个城市监测, 92.8%的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70分贝的极限值;多数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也呈逐渐恶化趋势, 全国2/3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堆存量以平均每年2000万吨的速度增长。1992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6.2亿吨, 堆存量达到59.2亿吨, 占地5.5万公顷。城市垃圾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 1992年达到8262万吨, 造成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固体废物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扬尘污染大气, 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堆存物污染农田, 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并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

三、中国应对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的措施———节能减排

与国际经济接轨, 中国面临巨大压力。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但同时也令人担忧———发展中消耗了太多的能源和原材料。比如, 中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 是日本的7倍, 是美国的近6倍, 或许更令人尴尬的结果是, 比印度还多3倍。这种增长基本上是靠外延扩大再生产, 靠拼资源、拼能源取得的。这种以高物耗、高能耗、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 如不彻底改变, 既难以持久, 也无法同他国竞争。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 我们必须要有措施和对策。

第一、开源。我们的煤炭储量很丰富, 但要提高其开发利用的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 (中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8.6%, 日本的10.3%) , 这些资源更不能再廉价出卖, 因为它是非可再生资源, 储量也是有限的;大力发展水电和生物能等可再生的能源,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 居世界第一, 但绝大部分还未开发利用, 生物能的利用率还很低, 中国农村的麦杆等农业副产品基本上是放火烧掉了, 这样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 它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 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将可能是摆脱能源危机的最终出路。

第二、节能减排, 实施清洁生产和提倡文明消费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工业化国家利用化石能源发展工业, 不能盲目地加速地增加私家汽车……, 否则, 中国必将提前遭受能源危机的冲击!只有实施清洁生产和大力提倡文明消费,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公众既是消费者, 又是生产者, 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革, 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 公众是否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 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 一张白纸, 一张贺年卡, 全国加起来将是多么巨大的数字, 相当于保护多大的一片森林!如果全国照明灯具全部改换成节能灯, 那么全国一年可节电约600亿度, 而要生产这么多电, 则需要300亿公斤煤炭。推进节能减排, 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 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 还需要社会各界, 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5篇

[摘要]随着生态、绿色、环保、可持续理念的深入,为了全面落实这一理念,发展农村能源成为重要内容,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并且经过实践证明,能源建设对生态环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此,笔者以农村地区为背景,就能源建设对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农村能源生态环境重要意义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24-01

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能源消耗也随之提升。其中,农村能源消费占据2/3;但是农村能源消耗呈现利用率差、粗放等问题,使得大量能源被浪费,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通过能源建设维护生态环境,这对农村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能源定义与构成

农村能源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农村发展差距较大国家,而像发达国家,城市与农村没有较大差距。因此,他们并没有农村能源这一理念。其中能源主要包含:生活、农业生产、工业加工、消费等内容。现阶段,农村能源包含:生物质能、矿物质能、水能、太阳能等。其中生物质能主要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形成的生物质,能够燃烧的固体、液体燃料。例如:煤炭、薪柴等。生物质能源也是现阶段农村地区重要的辅助能源之一,但是这种能源燃烧对环境具有一定破坏。

二、发展农村能源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生物质能源如果消耗量较大,将导致大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一旦环境受到污染,不仅对人们身体健康不利,更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经济进步。现阶段,农村主要通过燃烧农作物秸秆、薪柴等搜集能源。但是这种方法使用率较差、造成能源消耗大,不利于环境保护。对此,发展农村能源,优化农村结构,提高沼气使用效率,增加比重进而取缔生物质能源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成为重要内容。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难题。在这种形势下,寻找可再生资源成为农村建设当务之急。因此,各级政府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将发展农村能源列入工作内容中,构建可行性能源开发、利用措施,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能源规划,有利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

三、农村能源发展够构建方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一)确定任务目标

想要实现农村能源建设、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根本目标,首先需要通过典型示范引导进行带动整个区域发展。在典型示范引导上分为:第一,高质量目标规划典型。基于不同区域农村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规划,例如:绿化程度、水电等方面,明确发展导向,进入实现技术创新。第二,精细化培养。结合资金投入、政策方针、技术完善等方法为培养典型奠定基础。第三,分层完善典型。通过县乡两级进行分层抓典型方法,一年奠定基础,两年优化,三年走向高领域为目标,进而完成目标。例如:屏边在建设生态小康示范村过程中,将主要内容放在该圈、改厕上,统一目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区域城市化发展。

在方案设计、材料购买、施工工艺上,全部实行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进行,以生态小康示范村为榜样进行建设。使人们走进村时,能够脚踩柏油马路、路旁两侧绿植环绕、呼吸这新鲜空气,白墙红砖,宽敞明亮。每家每户养殖、种植实行规范化管理。此外,修建广场、公园、花园等生态绿色景观,实现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营造和谐的生态小康示范村。

(二)科学创新方案

各区域管理单位重视农村能源发展,将其列入工作计划中、列入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将其作为工作考核标准,由农业副县长、政府管理人员为负责人,充分凸显农村能源发展的重要性。乡政府与县领导在日常工作检查过程中,将农村能源建设列入检查内容中,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并做出指导。

实行动态跟踪和服。主要集中与:第一,注重技术服务,加大农村沼气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扩大团队建设。可以通过培训班、实践活动等形式加强能源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培养骨干人员,完善队伍。第二,注重新产品推广、服务。做好林业、畜牧业、农业协调发展,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将种植技术与能源生态相融合,提供人性化服务,实现生态农业发展。第三,注重产品销售。想要使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农产品得到推广销售,不仅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也可以与一些大型商场、果蔬销售市场合作,扩大销售,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做好宣传。构建舆论环境,注重各级宣传工作。主动向领导宣传,如实汇报、积极交流,使领导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农村发展状态,进而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做好临近区域宣传,协调配合。做好农民宣传,使村民都能够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从根本上做好协调发展,实现能源生态发展。

(三)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法律制度

环境保护,成为当下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但是只凭借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公民的参与。因此,公众参与相关制度,也被列入我国法律制度中,让公民能够充分行使环境参与权,进而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2014年,我国环境保护法进行了大修改,而公众参与制度,则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视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作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从生态环境入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确保环境公平。将其作为农村和谐发展的核心,增加经济投入,从根本上禁止做出不利于环境保护行为。实行政府、企业、社会多样化的投入体系,着重开展林业建设;实行多样化的生态林业保护,实现农业、渔业、林业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而实现能源资源有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结合发达国家农村能源发展成功经验得出: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发展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法。健全有关法律制度,从法律角度上规划农村能源发展,进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例如:丹麦法律制度规定:公用事业用电要从风电场或是可再生能源购进;禁止燃烧农物秸秆等行为,为能源发展埋下希望的种子,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成功经验,将其列入法律制度中,加强执法,进而实现能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四)科学种植,做好化学物质处理

宣?鞑馔潦┓剩?结合本地区土壤特点、温度气候、灌溉情况、光照等情况,进行适量施肥、浇水、光改。有机肥与化肥融合利用,实行液体肥、叶面肥等专用化肥。另一方面,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好化学物质处理,将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融合,提升防治技术。

三、结语

综合分析,现阶段,我国已开始投入农村能源发展中,并且效果显著。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要从根本问题入手,充分认识到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而做好能源建设。笔者分别从:农村能源定义与构成、发展农村能源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构建方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农村能源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起到帮助性作用,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6篇

摘要 能源、环境与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经济发展在带来区域经济快速繁荣的同时,往往造成当地社会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陕西作为我国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在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受到脆弱生态环境的约束,本文以此为例进行可持续发展预警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通过设计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出可持续发展预警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编写出计算运行程序,运用Matlab7.1软件中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将有关数据信息和预警模型有机结合,探讨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与应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能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在2000-2014年间分别处于重警、中警、轻警和无警四种状态,基本符合陕西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所设计的预警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出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预警方法具有较强的仿真能力,能提高可持续发展预警的准确性,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能源-环境-经济;BP人工神经网络;预警

中图分类号 F4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5-0133-06

论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建设问题 第7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能源建设,问题

搞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一是建立建全组织机构;二是加强对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领导;三是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四是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五是加强农村能源产业和服务体系建设,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六是加大对科技、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训;七是不断地深化改革, 端正指导思想, 加强法制建设方向;八是抓点带面不断开拓新领域, 使新能源和农村能源的建设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1 农村能源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建设

农村环境问题, 是当今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环境质量的恶化, 对农业生物、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环境问题可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 农村地区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这两类环境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能源不但给农村提供了动力, 而且带来了生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但也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如新柴的消耗量方面, 19世纪以前, 由于需求量不大, 砍伐情况并不严重, 保持了生态的平衡, 没有产生污染现象。而在最近的百多年来,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 使得生物质能源供不应求, 使生态和污染方面都出现了问题。由于矿物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 也为农村带来了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由于能源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对农村和能源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健康等都造成严重的危害和重大的损失。

2 矿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农村环境的重要影响

矿物能源的开发, 包含了开采、贮运、加工、转换到消费。在这全过程中, 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如煤在开采过程中, 首先是开采占地, 它破坏了地表的生态系统, 影响了农业生产。另外井工开采易造成地表的沉降或裂缝并改变水体形态及渗漏而影响农田灌溉, 同时也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开采时的排污以液体、气体、固体同时存在, 如酸性矿井水、泥浆、瓦斯、煤矸石等。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 特别经数次堆放, 会造成自燃、流失等大气污染, 在煤炭的燃烧利用过程中, 又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和灰渣,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又如水陆石油的开发会造成海水域的严重污染, 影响水产业的发展和造成农田的污染。石油在燃烧时也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 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采伐对环境的影响, 如导致资源的枯竭,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平衡;秸杆等大量燃烧, 导致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等。如木柴在燃烧时会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不充分时会排放大量尘烟和颗粒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 自然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自然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海洋能等。由于不同的能源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 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 如水能在开发利用发电时造成的河川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库区大面积淹没及周围生态、自然环境、地表、土质、农业生物等影响。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在用地热发电时, 由于开发利用过程中废热污染和排放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汞等。特别是其中的硫化氢在高浓度时会致人死亡。利用潮汐能发电时会造成海域的污染等。在太阳能大规模集中开发利用的地区, 可能会造成太阳能的回流, 影响局部环境的变化, 如气候变化和生态失衡。太阳能电池在生产过程中, 需要采用大量的有毒和可燃性气体, 如三氢四磷、四硫化硅等。会对居民带来危害。开发利用风能发电时, 会造成噪声的危害等。

因此, 在开发利用自然能源时, 必须充分考虑对局部环境的危害, 并制订出预防措施。

4 几个重要的能源环境问题

(1) 气候变化。近百年来, 地球气候已发生明显变化, 主要是全球变暖, 其原因就是温室效应。而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温室效应带来的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极地冰雪的部分融化、海水变暖和膨胀, 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居民的安全受到危协。另外带来的是干旱和沙漠化的扩大、旱涝频率上升和虫害增加等。

(2) 酸雨的出现。

(3) 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造成的。酸雨的出现, 造成土壤酸化, 肥力减退, 农作物减产, 森林衰亡, 植被枯死, 水体酸化和水产的影响等。

(4) 臭氧层破坏。主要原因是氟里昂的大量使用, 矿物能源的消费和生产化肥产生的氧化氮造成的可导致过量辐射的影响。

(5) 烟雾。烟雾是燃烧含碳量高的燃料造成的烟雾污染, 主要是煤的矿物能源消费排放的影响污染物占百分之八十, 烟雾能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 严重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 也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新能源农村能源大世纪.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8篇

已有的对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度的研究中焦点大多集中在相互之间发展的一致性上, 而没有将综合发展水平考虑在内。实际上, 能源、经济、环境两两之间的协调度或三者之间的协调度在相互正向影响并保证各自综合发展水平最优的状态下才算协调。所以本文考虑了综合发展水平的因素, 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 整合几种协调系数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考虑3E系统的复杂多样化, 建立了基于回归分析法的协调系数法。

3E系统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3E系统的复杂性, 采用单一的线性指标难以真实的描述各个子系统的状况。 因此, 本文从广度与深度两个方向, 从结构、总量、质量三个维度建立以北京市为层面的3E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源系统指标体系, 如表1 所示。经济系统指标体系, 如表2 所示。环境系统指标体系, 如表3 所示。

研究方法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在进行综合评估过程中, 首先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中心化 (Z - Score) 无量纲法对3E数据进行处理, 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j为第j项指标观测值的样本均值;x*ij称为标准观测值。

主成份分析法

在计算3E各子系统发展水平时, 本文采用主成份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主要采用降维的思想, 通过研究指标体系内在的结构关系, 把具有一定关联的多指标重新组合, 融合成若干个包含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 (≥ 90%) 的超级指标。计算步骤如下:

(1)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且ijr的计算公式为:

(2) 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可以得出特征向量。

(3) 计算主成份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4) 计算主成份荷载

在完成上述主成份分析的计算步骤下, 根据提取的各指标权重可以计算出各子系统发展水平, 如下计算公式:

基于回归分析法的协调系数计算模型

本文考虑了3E多元问题的复杂性, 总结协调系数法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优化。为了将定性的问题定量化,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来计算两系统之间的依赖程度。

模糊隶属度函数公式为:

采用SPSS软件对系统i和系统j进行分析, 建立回归函数:

w (i, j) 表示系统i与系统j的协调度。此时, 若w (i/j) 与w (j/i) 的值越相近, 则系统之间协调系数越高。比如当w (i/j) =0.4, w (j/i) =0.4时, 系统i与系统j的协调系数为1;当w (i/j) =0.9, w (j/i) =0.9时, 系统i与系统j的协调系数也为1。由于没有考虑综合发展水平, 致使两者的协调系数都为1, 显然前者并不能定义为协调。因此, 本文在计算协调度时也将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考虑在内。定义如下:

Xi, τ表示系统i在第t年的得分, Xj, τ表示系统j在第t年度的得分;α, β为权重, 且α+β1=。对于存在负值的综合发展水平可以利用“改进的功效系数”作如下变换:

最后, 建立如下函数关系式:

因此得出3E协调度的数学模型:

北京市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度评估

本文选取北京市2003年~2013年的数据进行计算, 所采用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年鉴》、《北京市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

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本文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 对北京市2003~2013年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下面以能源子系统的计算过程为例。

如表5所示, 成份1和成份2的累计贡献率为91.147%>90%, 所以提取成份1和成份2为能源系统的主成份。

通过因子荷载矩阵可以得出成份1和成份2的特征向量, 根据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向量可以得到主成份Y1和Y2。通过主成份的得分可以计算出能源系统的发展水平。

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的计算步骤一样。

最终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

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度计算

本文将协调系数取值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区间:

采用优化的协调系数法首先对能源、经济和环境二元的协调度进行计算, 然后对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度进行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和图1可以看出北京市2003~2013年间3E协调度一直没有达到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状态, 整体趋势呈“M”型发展, 说明近十年北京市的3E协调度在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波动较大。首先, 在2003年处于弱协调状态, 从2003年到2006年协调状况逐渐好转, 2006年到达中度协调状态。说明北京市为准备2008年奥运会制定各种政策从而改善了北京市的环境状况, 在奥运会之前的这段时间北京市3E协调度达到中度协调状态。从2007年3E协调系数开始不断下滑, 在2007年北京市3E协调度由中度协调变为弱协调, 在随后的两年, 更是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北京市举办奥运会的这段时间外来人口急剧增多、能源消耗量加大且经济增长不明显, 给北京市资源、环境和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一直到2010年3E协调度又恢复到中度协调状态。2011年开始执行十二五规划之后3E协调度一直处于中度协调, 说明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对北京市3E协调发展有促进作用。

在能源、经济、环境二元关系中, 能源和环境协调度虽有变化, 但是波动相对不大, 基本都在弱协调和中度协调。能源和经济协调度整体走势呈上升趋势, 2003年处于中度不协调状态, 在之后的三年期间能源和经济协调系数不断上升, 达到中度协调状态。在2007年协调系数有较大幅度下降, 随后两年期间虽有所上升, 但是上升幅度并不大, 三年期间一直处于弱协调状态。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能源的消耗和经济的发展不成比例, 能源消费量过多, 经济的增长速度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所以三年期间一直处于弱协调状态。2010年以来, 能源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 能源和经济协调系数有大幅度上升, 在随后的几年中一直处于良好协调状态。而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度呈“三段式”发展, 第一段在2003~2007年, 这几年期间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度属于中度协调, 说明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呈基本协调状态。第二段在2008~2009年, 期间环境和经济协调系数急剧下降, 环境和经济呈中度不协调状态。说明经济和环境有一方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导致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平衡或者环境和经济都处于低迷时期。到2010年环境和经济协调度又有了很大的好转, 2010~2013年属于第三段, 在这段期间协调系数比前几年有所上升, 2010年和2011年处于中度协调, 后两年处于弱协调。环境和经济协调度在第三时期虽然比第二时期发展状态好, 但是也在下降, 由中度协调到弱协调, 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北京市2003~2013年3E系统的协调状况。利用主成份法对3E系统进行优化筛选, 通过优化的模糊协调系数法对3E系统协调度进行测算。从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3E协调度整体趋势呈“M”型。其中能源和环境协调度发展趋势波动较小, 可见近十年北京市的能源结构一直在不断优化, 在每个时期都能和环境达到基本协调状态。能源和经济的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说明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 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两者在不断磨合中曲折上升。而环境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度波动较大, 环境和经济的问题是七个子问题中最严重的, 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平衡发展仍然是未来北京市政府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3E系统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同时又是不可避免的矛盾,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北京市可持续发展。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鼓励新能源消费。北京市煤炭消费由2003年的41%到2013年的23%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原油消费占比一直在20%以上。天然气消费占比由2003年的5%到2013年16%。说明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向主要工业国家以油气为主的消费结构靠近, 但是对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 要加大科技创新, 大力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北京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 GDP总量不断攀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一方面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淘汰落后产能, 以促进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9篇

能源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长期以来,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当关键性的角色。2010年,西部能源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8.92%,比2005年增长14.5%,而西部地区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80825.1亿元,比2005年增长142.7%,经济增速远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联动作用在“十一五”期间已经日益显著。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西部地区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总体上仍处于粗放型阶段,在大规模的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出现了区域环境质量的退化与破坏。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平均为95.3%,而西部地区仅为91.4%;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185.1万吨,其中西部地区占比达到37.4%,高于东部地区的30.7%和中部地区的23.4%;而西部地区全年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区域GDP的比重为1.45%,低于东部地区的1.59%。

在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西部地区如何实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将能源和环境要素引入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中,通过建立一个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对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和各要素总产出贡献率进行分省区核算,从能源开发和环境质量2个方面来考察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1 文献回顾

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为了回应罗马俱乐部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测,开始将资源和环境因素引入到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研究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例如Solow(1974)运用Ramsey模型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罗默等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模式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技术变化为核心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随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济学者开始将资源和环境因素引入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基于不同的内生经济增长机制的假设,探讨资源环境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例如,Robson(1980)将可耗竭资源引入Uzawa模型,发现技术进步和资源的耗竭之间存在对称的关系[2,3];Aghion和Howitt(1998)则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环境污染和可耗竭资源的新熊彼特模型,认为可持续增长在没有外生技术增长的条件下是不存在的,即强调技术进步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性[4]。Jorgenson(2000)提出了著名的KLEM模型,即把能源和其他原材料作为中间投入品,与资本和劳动一起引入生产函数,对美国二战后的经济增长和生产率进行分析。国内对于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外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相关模型的扩展来研究中国问题。例如王海建(2000)利用Lucas的人力资本积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将耗竭性资源纳入生产函数,并考虑环境污染的外在性对跨时效用影响,得到资源消耗模型的平衡增长解,且讨论了人均消费与环境质量在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模型的平衡增长解[12]。考虑到国内相关研究未考虑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还忽视了环保投资对环境污染的改善能力,张彬、左晖(2007)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发现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环保投资效率及其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贡献率,降低能源强度并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13]。陈诗一(2009)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讨论了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工业总体上已经实现了以技术驱动为特征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能源和资本是技术进步以外主要驱动中国工业增长的源泉,劳动和排放增长贡献较低。

在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实证研究领域,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侧重于考察能源利用效率或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齐绍洲等(2007)分析了东西部地区能源强度差异与经济增长差异的关系[8]。(2)集中考察某些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并预测相应的拐点位置,如林伯强等(2009)发现我国EKC的理论预测拐点应在2020年出现,但是实证检验并没有支持这一观点[9]。(3)关于环境效率的研究。涂正革等(2011)采用SBM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工业的环境效率,发现在资源环境约束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下,全国环境效率微降;并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比较了各区域的环境效率[11]。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能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大多是集中在能源消耗或由此产生CO2排放增多时的经济增长状况的研究,而基于能源开发视角研究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问题的文献还较少。基于此,本文采用把资本、劳动、能源和环境作为投入要素的处理方法,综合考察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开发、环境质量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问题。

2 西部能源开发、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关联关系的统计分析

2.1 数据来源

在研究能源、环境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文献中,较多地采用污染集中度、污染物排放量如(陈诗一2009)[2]两类变量来表示环境质量状况。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及能源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影响程度,本文选取工业SO2排放量S来代表环境质量状况,这也符合我国政府“十二五”规划中减少SO2排放量的总体目标要求。对于其他指标的选定,本文用西部各省人均GDP代表总产出Y;利用西部各省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资本存量K;用历年西部各省能源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表示劳动投入量L;能源投入量E则选取西部各省历年能源生产总量来表示。

由于西藏的情况比较特殊,其数据的完整收集也较困难,因此我们将其排除在样本之外。而重庆1997年之前缺乏单独统计数据,所以本文在分析时将重庆的数据并入四川。因此,本文研究样本包括了1990~2010年10个西部省份(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的210个面板观察数据,各变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及西部各省统计年鉴。

2.2 西部地区分省投入产出数据统计分析

为了分析不同能源开发水平和工业SO2排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影响,本文根据西部各省1990~2010年能源产量和工业SO2排放量总体趋势,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把西部10个省分成了能源贫乏区(甘肃、宁夏、青海、广西和云南)和能源富集区(陕西、新疆、内蒙古、四川和贵州)以及工业SO2低排放区(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云南)和高排放区(陕西、内蒙古、广西、四川和贵州),各区域投入数据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能源富集区的能源产量和工业SO2排放量的平均水平都比能源贫乏区高的多,但它们的人均GDP和吸纳的劳动力差异却相对比较小,这说明西部资源富集区域的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还没有形成。同时,西部地区工业SO2低排放组的能源产量平均水平为3266万吨标准煤,高排放组的能源产量平均水平为7221万吨标准煤,两者相差2倍多,而低排放组人均GDP平均为7353元,高排放组的人均GDP平均为7601元,人均GDP的差距非常微小,这也表明了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而导致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出现巨大差异。

2.3 西部地区能源开发、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

90年代以来,西部各省经济均取得了快速增长,但不同区域的能源开发、环境质量以及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一致。为了具体分析各省区的差异状况,本文利用1990~2010年西部各省区人均GDP(元)、能源总产量(万吨标准煤)及工业SO2排放量(百吨)数据绘制出西部能源富集区和能源贫乏区相关变量发展趋势图。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1990年以来能源富集区和能源贫乏区人均GDP和能源产量均逐年增加,尤其是能源富集区在2003年以后能源产量与人均GDP保持稳步高增长态势,这表明能源开发对西部各省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对能源富集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能源贫乏区。同时,西部能源富集区和贫乏区的工业SO2排放量持续增长的态势在“十一五”期间出现了逆转,尤其是能源富集区的工业SO2排放量在2007年以后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措施已经初见成效,西部各省区在经济发展同时已经开始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3 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环境质量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构建

目前,国内研究中关于能源、环境变量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1)将能源与污染排放一起作为投入要素,与资本和劳动一起引入生产函数(Ramanathan,2005;陈诗一,2009);(2)把污染看作非期望产出,与期望产出(如GDP)一起引入生产过程 (刘玉海,2011)。本文根据Jorgenson(2000)提出的KLEM模型,建立了如下西部分省区生产函数:

Yit=f(Kit,Lit,Eit,Qit,t) (1)

式中,Y代表总产出,K、L、E、Q分别代表资本、劳动、能源开发和工业SO2排放4个投入要素;其中,i代表西部各个省区(i=1,2,…,10),t为时间趋势变量,表示技术进步。

对(1)式两端同时微分并除以Y,可以得到西部各省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索洛残差表达式:

ΤFΡ=Y˙-akΚ˙-alL˙-aeE˙-aqQ˙(2)

式中,变量Κ˙L˙E˙Q˙分别表示各个投入要素的增长率,ak、al、ae、aq分别代表其产出弹性,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假定下,这些产出弹性就等于各自的产出份额,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则近似于技术进步率。公式(2)同时也可以用来进行相应的各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核算。对计算得到的各省的TFP增长率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西部整体的TFP增长率,这比利用总量生产函数更能准确反映西部工业生产率变化的全貌。

为了估算出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系数,本文选择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模型构建如下:

lnYit=C+μi+υt+β0t+β1lnKit+β2Lit+β3Eit+β4Sit+εit (3)

其中,Y代表人均GDP,K、L、E和S分别对应资本、劳动、能源开发和工业SO2排放;βi为需要估计的回归系数,μi对应于各省截面效应,υt表示时间效应;εit为误差项;下标i和t分别代表省份和时间。

对模型(3)进行估计前,首先必须通过F统计量检验是否存在个体效应,若存在个体效应,则需进行Hausman检验选择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法。在对模型(3)进行估算后,就可以利用得到的各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量来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公式如下:

αj=lnYitlnXit=βi(4)

3.2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3.2.1 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的估算

本文运用Eviews 6.0软件对(3)式构造的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2。

从回归结果来看,模型调整后的R2系数为0.9453,说明本文对西部地区生产函数随机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且F统计量P值为零,表明模型整体显著;由各参数估计量的P值水平可知,时间趋势项T代表的技术进步、资本K及能源开发E均在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劳动L在5%的水平下显著,只有代表环境质量的工业SO2排放量统计不显著。从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来看,技术水平、资本和能源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它们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能源开发次之,技术水平的影响最小。劳动力投入要素的系数为负,说明劳动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上述随机效应模型回归过程中所得到的系数就是用于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所需要的各要素产出弹性。

3.2.2 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核算及其分解

表3给出了基于生产函数计算的西部各省1991~20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核算和要素贡献份额结果。这里,代表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是根据公式(2)计算而得,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等于要素增长率和所估计的该要素的产出弹性之积,且各要素产出弹性恰好为其回归系数,它们与TFP增长率加总就等于整个西部地区的总产出增长率,因此本文的核算隐含了技术进步和4种要素对产出的贡献份额,由此可以判断推动西部经济增长的真实源泉,特别是本文所关心的能源开发和工业SO2排放代表环境质量的增长效应。

从表3中看出,能源富集地区如陕西、内蒙古和四川不仅经济增长快,而且TFP增长率代表的技术进步居于西部地区前列,而能源贫乏区如云南、广西和宁夏不仅总产出增长率低,而且TFP增长率也在西部地区排名靠后。从增长源泉来看,西部各省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都是资本要素,说明其增长方式仍是资本推动模式;能源开发对陕西、新疆、内蒙古这样的能源富集省份经济发展贡献较为显著,说明西部地区资源大开发战略已经有效地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长;西部能源富集地区技术进步率较低的省区,如新疆的工业SO2排放对总产出的影响还较大,而技术进步率较高的省区,如四川和陕西的工业SO2排放对总产出的影响不明显,这说明能源产业技术进步对于环境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关联关系;西部地区的劳动贡献份额为负,表现出增长阻力的作用,这说明西部各省虽然劳动力数量丰富,但劳动力的素质却有待提高,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质量的提高,再加上可能存在隐性失业,劳动力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总体看来,西部地区自90年代以来总产出增长率确实有显著提高,但经济增长方式仍有待提高,有必要进一步由外延扩张型转变为内涵发展型增长。

3.2.3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差异

为了分析各省区对整个西部TFP增长率的贡献差异,本文基于公式(2)的计算方法,利用分省区产值占西部的份额作为权重,对这些增长率进行加权平均,求得西部1991~2010年期间TFP的平均增长率为5.59%。本文认为根据各省技术进步具体特征估算值更可靠,因为它充分考虑西部各省TFP增长率对了产出增长的异质性。这也正是本文采取分省区面板数据的目的所在。此外,本文根据各省TFP增长率与其产出份额计算出相应的平均TFP增长份额,并遵从由小到大的顺序得到的柱形图3。

图3显示出各省(区)对整个西部总量TFP增长贡献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各省TFP增长及其产出份额综合影响所致。其中,陕西省的TFP增长率6.23%虽低于四川6.37%但其产出份额很大,所以出现对整个西部的TFP增长率贡献高于四川,排在第一位;相反,贵州虽然TFP增长5.51%很高,但由于其经济规模很小,造成其对西部TFP的贡献最小。总体来看,对整个西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做出最大贡献的是陕西、四川和内蒙古等能源富集和低排放为特征的省份,而云南、甘肃和广西等能源贫乏省份TFP增长率较小,对整个西部总量生产率的贡献也小。因此,为了促进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必要充分发挥能源富集区的资源优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进节能减排技术,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发展差距。这正好回答了本文第二个问题。

4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本文基于1991~2010年的西部地区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讨论了西部地区在能源产量和工业SO2排放分组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根据各省1991~2010年能源产量和工业SO2排放量总体趋势,遵从由低到高的顺序把西部10个省分成了能源贫乏区和能源富集区以及工业SO2低排放区和高排放区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而导致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出现巨大差异,西部资源富集区域的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2)通过构建各省生产函数的随机效应面板模型,估算出西部在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各要素产出弹性;基于此,对西部各省区的总产出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证明:①西部地区总体增长方式正逐步实现集约型转变,90年代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仅次于资本投入高增长的第二动力。②对整个西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做出最大贡献的是陕西、四川和内蒙古等能源富集和工业SO2低排放为特征的省份,而云南、甘肃和广西等能源贫乏省份工业SO2排放较小,但是TFP增长率也较小,从而对整个西部总产量生产率的贡献也小。③从增长源泉来看,西部各省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都是资本要素,说明其增长方式仍是资本推动模式,能源开发对陕西、新疆、内蒙古这样的能源富集省份经济发展贡献总体来说相对较大;劳动对西部各省区的总产出贡献份额为负,表现出增长阻碍的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建议为:为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除了继续发挥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西部整体技术水平,还应利用能源富集区的资源优势,扩大能源深加工,增加能源的附加值,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贡献率,引进节能减排技术,注重生态环保效应;此外,应重视教育发展及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克服西部劳动的增长阻力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依据西部地区1990~2010年的能源产量和工业SO2排放量数据,将西部地区分成能源富集区和能源贫乏区以及高SO2排放区和低SO2排放区,初步分析了各分区内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然后通过构建西部分省区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对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估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西部地区要素贡献率分解核算。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步增强;但是资本和能源对西部地区能源富集省份经济发展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仍没有完全摆脱资本推动型的增长路径;而劳动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则为负,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阻碍。此外,不同能源开发程度和环境质量特征的省区对西部整个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和增长率的要素贡献率仍存在较大差距。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10篇

1 传统的能源汽车能源消耗问题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浅析

1.1 传统的能源汽车能源消耗问题

能源是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的重要保证, 却少了能源无论是国防军事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能源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在世界能源中, 大多的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其中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等能源每年的消耗都成几何级数增长, 而汽车的燃油消耗大多都是石油资源, 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 汽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汽车的能源消耗也占据了石油能源消耗的大部分。然而石油资源并不是可再生资源, 而是一种有着固定储量的资源, 在过量消耗的过程中, 石油资源的存储数量也在逐渐的减少。目前, 世界上探明的石油储量仅够世界各国消耗到2050年左右, 而石油资源的过量消耗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同时, 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开始被人们所加以重视, 节能减排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所共同认知的普遍政策。在这样的前提下, 世界各国开始通过发展新型的能源汽车来避免对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 而这也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新型能源汽车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延长石油资源的使用期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研究后, 新能源汽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以改进和完善, 从而更好的提高我国汽车能源的使用效率。

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使用, 能够有效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 新能源汽车包括了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多种类型, 在投入使用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短期来看, 传统能源汽车依然会是汽车发展的主流, 世界上每个国家在应用新能源汽车时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这也是传统能源汽车不可替代的原因之一。同时, 传统的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的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 近年来传统能源汽车也在朝着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 其中发动机技术以及汽车的排放再利用技术的应用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技术上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同时均质压燃发动机技术、非活塞式内燃机技术、高效传动技术几个方面的研究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针对汽车的节油功能以及技术上也有了新的改进和完善, 这也说明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会占据一定的市场。

1.2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 早在“八五”期间就已经开始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 我国持续鼓励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 尤其是“863”计划中, 更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多个重大项目, 有效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五大类。我国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 即传统燃料与电能的混合能源汽车, 这类汽车相较于传统能源汽车来说节油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且不需要专门的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有较大的商业化运营前景。

2 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传统能源汽车在能源的消耗上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 特别是能耗以及尾气排放方面。目前, 我国在燃机技术方面的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这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高效载重汽车方面, 我国目前应用于高效载重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落后, 尤其是大功率高效柴油机技术方面, 高效载重汽车品种相对较少, 缺乏系列化高效载重汽车的研发能力。此外, 由于应用于轿车和轻型车的轻型高速柴油机技术研发方面的不足, 以及柴油品质方面的问题, 我国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程度还远远不足。

2.2 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 在传统汽车内燃机技术无法满足石油消耗和碳排放需求的情况下,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经过数年的努力, 全球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并从政策等各方面给于扶持, 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 但当前新能源汽车依然身处推广困难的困境之中。一方面, 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依然过高, 在我国, 既便是政府补贴后的售价同传统汽车相比也依然没有竞争上的优势, 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售价往往高于传统燃油车两三倍, 而同类型纯电动车售价更高达传统燃油车的三四倍甚至更多。究其原因, 与零配件未能实现批量化生产, 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等有关。另一方面,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 如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服务的充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 既便是在试点城市也存在布点不均的问题, 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服务范围覆盖能力, 此外城市用地资源紧张, 也影响了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 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此外, 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还有待解决, 如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还存在技术上的缺陷、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还不完善等, 另外保障新能源汽车稳定运行的一些关键技术也还未掌握。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 都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结束语

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被全球各国提到了战略高度。汽车作为重要的传统能源消耗产品, 降低汽车的传统能源消耗, 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对节能与环保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 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传统能源汽车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 提高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效率, 另一方面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究, 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与规模化, 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范围, 不断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张发龙, 陈春菊, 闫忠孝.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刍议[J].价值工程, 2012 (23) .

[2]姜凯.十二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攻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1 (4) .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前沿 第11篇

关键词 石油价格 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分析

一、文献综述

从19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开始到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西方国家陷入了高通胀和高失业率的滞胀泥潭之中,经济严重萧条,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机构和学者开始对石油价格,GDP,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进行研究。中国原油定价机制经过了数次变动,80年代以前是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石油价格机制,1981到1998年实行向市场机制过渡的双轨制,1998年之后石油价格向市场决定机制逐步转变,2000年调整为与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挂钩,2009年1月1日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的间接接轨,以一定时期内国际各种原油价格的平均水平为基础。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关系,石油价格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被众多学者所研究。焦建玲(2005)通过计量经济模型与实证分析方法得出中国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近似成比例关系,我国原油价格变动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小且缓慢,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国内的影响迅速且剧烈。魏一鸣等(2009)使用投资组合理论和多样化指数方法研究石油进口风险问题,认为进口石油产品的特殊风险和海运风险比进口原油的风险低,进口石油产品的盈利率比进口原油高。LiminDu等(2010)使用VAR模型研究发现,世界原油价格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价格指数存在非线性的影响。

(三)序列之间因果关系及其检验方法

三、数据来源及实证分析

(一)序列平稳性检验

(三)因果关系分析

从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选取滞后阶数为3的情况下,长期内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短期内则只存在WTI原油价格到大庆原油价格的单向因果关系。

(四)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WTI原油价格滞后一周和三周价格在1%显著水平下影响自身价格变化,大庆石油滞后一周价格在1%水平上影响影响WTI原油价格。从数量上看,大庆原油滞后一周价格变化1%,WTI原油价格变动0.248%;小于WTI原油价格滞后一周和滞后三周对自身价格0.337%和0.165%。

四、结果讨论与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我国原油价格的变动短期内不会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无论短期和长期都会对我国石油价格产生影响,且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原油价格的影响剧烈,国内原油价格对国外原油价格影响微小。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并不包含反映国内供给需求的变量,在国内原油价格不能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价格盯准国际原油价格容易造成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扭曲,价格不能起到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我国的原油定价机制和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缺陷,应该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充分考虑本国的供需状况,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焦建玲.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分析模型及其实证研究[A].2005.

[2]韩志勇,魏一鸣,焦建玲.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12):18-21.

[3]GangWu,Lan-CuiLiu,Yi-MingWei.ComparisonofChina’soilimportrisk:Resultsbasedonportfoliotheoryanddiversificationindexapproach.EnergyPolicy2009(37):3557-3565.

[4]LiminDu,YananHe,ChuWei.TherelationshipbetweenoilpriceshocksandChina’smacro-economy:Anempiricalanalysis.EnergyPolicy2010(38):4142-4151.

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第12篇

1 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中的问题

1.1 人们缺乏对清洁能源的认识

随着我国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普遍增长,然而人们对于清洁能源的认识还仅限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少数几种形式。除了一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清洁能源并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清晰认识,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一些决策者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清洁能源的重要性,致使清洁能源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3]。

1.2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政策对清洁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还不够,这个问题在清洁能源的推行过程中已逐渐暴露出来。我国近年来清洁能源发展的重点还放在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上,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使用量较低,特别是生物能源、核能和氢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作清洁能源决策时缺乏经验,从而造成政策支持不够,对清洁能源发展的宣传工作也不到位,这使得到清洁能源的发展在多方面收到限制。

1.3 清洁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

我国清洁能源资源富集区主要集中经济欠发达的西北、西南地区,电网建设规划落后于国家清洁能源发展规划,能源规模仅能够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早期规划中未考虑到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并网输送等问题。随着风电、水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1.4 清洁能源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由于清洁能源开发难度大,成本较高,我国的清洁能源核心技术严重缺失,许多技术都必须靠从国外引进。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支出,我国的清洁技术主要还停留在科研阶段,缺乏市场作用下的良性竞争,可转化成资本的技术较少。

2 可行性建议措施

2.1 加大清洁能源的宣传力度

清洁能源要快速健康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无疑是必需的。我们一方面通过学校、媒体大力宣传清洁能源发展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相关部门、人员展开培训,让人们和决策者都对清洁能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2 政策落实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十三五”规划和《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已经明确了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地方政府应该把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规模纳入政绩考核制度中,这样迫使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清洁能源资源,才能保证到2020年实现清洁能源发展目标。

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资金和人才的流向,加快清洁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3 大力开发新型清洁能源

生物能和氢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相比太阳能和核能开发难度小,使用更安全,是近年来发展比较热的能源,特别是生物质作为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用来生产电能、热能、燃气和燃油等四种能源商品。表1列出了生物柴油与常规柴油的几种主要燃料特性对比,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生物柴油具有闪点高、凝点的和燃值高的特点。所以说,生物质能源作为未来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能源,其大力发展对我国能源结构将起到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2.4 提高能源利用率

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不代表完全放弃化石燃料的利用,如果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也是相当于变相的发展了清洁能源。由于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3 结语

我国对清洁能源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财政支出也不断增加,但是在其发展和利用过程中仍存在宣传少、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我们来说,清洁能源的发展仍重耳道远,只有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保证清洁能源快速稳步发展。

摘要:21世纪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改善环境质量是支撑未来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大改革,是国家坚持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节能减排,清洁技术

参考文献

[1]舒畅.关于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相关问题的探讨[J].能源技术经济,2011,23(9):20-23.

[2]付丽苹,刘爱东.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驱动力及对策研究[J].经济学家,2012,7(14):46-52.

上一篇:公路运输结构下一篇:语文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