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都市旅游范文

2024-07-17

重庆都市旅游范文(精选9篇)

重庆都市旅游 第1篇

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特别是“五个重庆”建设, 使城市环境越来越优美, 城市形象焕然一新。这些对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在全国仍处于中等水平, 重庆都市旅游的开发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2 重庆的都市旅游资源分类

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重庆独特的都市旅游资源。除了众所周知的山城、“火炉”、“雾都”、巴渝风情外, 还有为数不少的特色旅游资源: (1) 重庆组团式的城市布局, 形成了多个次级城市中心, 各中心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可以让游客领略到独特的城市布局观念。 (2) 山水城市造就的“桥都”。山水的阻隔让重庆修建了造型各异的桥梁, 打通了多条隧道。这些既反映了迅速发展的重庆, 又可以让游客领略“桥都”的魅力。 (3) 重庆火锅。重庆火锅名扬天下, 是海内外游客喜欢的美食。 (4) 重庆女孩。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重庆独特的气候和山水造就了重庆美女既娇柔又泼辣的性格, 重庆无数的美女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 抓住重庆的特色旅游资源, 是发展重庆都市旅游的基础。

3 全方位定位重庆都市旅游的形象

当前重庆都市旅游曾提出过许多形象定位, 比如:“山水城市”、“西部商都”、“抗战文化荟萃之地”、“活力之都”等, 这些都不能概括重庆都市旅游的形象。笔者认为重庆都市旅游形象应定位在“火热山城、魅力商都”。“火热”用来形容重庆人的性格以及重庆的气候、民俗等, “山城”说明了重庆的地形和城市风貌, “火热山城”可以代表重庆生机勃勃的发展现状;“魅力”是指重庆特色旅游产品、以及重庆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商都”是指直辖和西部大开发给重庆带来的巨大商机, 重庆已经成为了长江上游以及中国西部的工商业中心城市。

4 全面开发重庆都市旅游的功能

4.1 游览观光功能

重庆有独特的两江景色、灿烂的巴渝文化、漂亮的重庆夜景、山城民居、滨江路、现代化的建筑, 以及以歌乐山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园, 这些都是重庆都市旅游可以提供给观光游客的具有重庆特色的景点。

4.2 游乐、购物功能

重庆有“动感之都”的美誉, 加上重庆人豪放的性格, 重庆各种娱乐业蓬勃发展, 各种娱乐场所应有尽有, 重庆成了全国著名的“不夜城”。重庆也是一个购物的天堂, 知名的家乐福、华联、沃尔玛、太平洋、远东、美美等大型购物商场在重庆都有连锁店, 还有各区的步行街, 地下商场, 各种专卖店等。不同档次、不同类别的商品都可以在一个地方买到。

4.3 专门旅游功能

都市旅游的专门功能分为休闲、疗养、商务、会议、学习、度假等。重庆依山傍水, 森林环绕, 温泉资源丰富, 开发历史悠久, 拥有重庆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 西南医院、大坪医院等著名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 建议可以在靠近歌乐山、南山、缙云山等地修建疗养院。还可以依托重庆南温泉、北温泉、歌乐山森林公园和缙云山森林公园等都市旅游资源开办更多的休闲、度假场所。

摘要:本文针对直辖后重庆都市旅游发展的现状, 根据重庆都市旅游资源和游客需求, 抓住重庆特色都市旅游资源, 定位重庆都市旅游的形象, 探索重庆发展都市旅游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重庆,都市旅游,旅游开发

参考文献

[1]李琦.重庆都市旅游调查.重庆晚报, 2005年1月;

重庆山水都市导游词 第2篇

诶,咱们先来做个谜题,好不好?“双重喜庆”打个地名。对,很多朋友呀都告诉小罗正确答案。没错,正是大家所憧憬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重庆古称江州,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公元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后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重庆地跨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之间,总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下辖43个区县。生活在这一片热土上的民族多达49个,总人口3100万。重庆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连四川省,北接四川和陕西省。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汇集了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及其他大小支流上百条。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雨量充沛,湿度大。其独特的气候特点,使这里的气温又略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说道重庆的历史沿革,就不得不掰掰“三”这个数字了。概括起来,重庆有三次建都,三次直辖。第一次为商周时期巴国都地,第二次为元末大夏国国都,第三次则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那么三次直辖分别是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中共西南局和西南军委会驻地,为中央直辖市。最后就是在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

刚刚也提到了,重庆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想要好好了解和体验它的古文化,就不得不来重庆主城区内唯一的千年古镇瓷器口探一番究竟了。瓷器口古镇,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接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而得名。

瓷器口原名龙隐镇,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汶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在19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渐渐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龙隐镇”。现已发现古窑遗址20余处。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陪都期间,这里的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

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让茶馆生意兴隆,老板一高兴得到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重庆都市类报纸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第3篇

一、都市报面临的挑战

(一) 手机报横空出世

目前, 我国手机用户普及率之高已令世人侧目, 而手机上网用户早已突破4亿。从媒体理论上来看, 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 其指标简单而明确:它的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有多少;而对手机媒体而言, 它的优势恰恰就是用户资源。近年, 手机报的横空出世, 已具有了对纸质媒体新闻的速递作用, 尽管重庆手机报目前还存在诸多不足, 但它对纸质媒体的冲击却不容小觑。

(二) 广播竞争咄咄逼人

电视的竞争力已无须多言。随着私家车日渐增多, 车载多媒体普及率越来越高, 广播的声音也随之活跃起来。重庆有新闻广播电台、都市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电台和音乐广播电台等台、多波段供听众选择。在摆脱了过去的单一模式之后, 广播正以新崛起之势展开又一轮的媒体竞争。

(三) 网络带来更强劲的冲击

网络也在漫长的泡沫期后沉淀下来, 呈现出逐渐繁荣的新生面。重庆地区主要有华龙网和大渝网等网络媒体, 它们以快速、便捷的传播方式传播着新闻信息, 并实现新闻的滚动播出, 随时更新。随着电脑的普及, 人们从过去习惯于读报纸转变为从网络上获取新闻资讯。人们渐渐形成一种共识, 想知道什么了, 第一念头就是上网查阅。网络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对报纸形成强大冲击。

都市报正面临着四面夹击。

二、重庆都市报存在的问题

(一) 区域性限制

重庆都市报市场竞争的特点是“本地竞争”模式。报业市场主要由本地报纸所占领、主导和分割。由于办报思路仅仅是面向本地, 而不向区域外延伸, 往往造成重庆都市报乃至重庆报业整体在外地缺乏影响力;另一方面却导致重庆的本土报之间竞争激烈, 市内形成多报并存的格局。同时, 广告市场缺乏深度开发, 赢利水平降低, 想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变得十分艰难, 区域性限制比较严重。

反观其他省市, 区域强势媒体开始走出本地竞争模式, 由狭隘型、区域性向开拓型、广阔性华丽转身, 他们的脚迈向了区域外的市场。以《南方都市报》为例, 他们在2000年向广州以外的城市扩张, 成功地进入东莞、佛山、珠海、中山等地区, 渐渐成为当地读者的首选报纸, 他们的强势身影密集覆盖了小珠江三角城市群, 并实现了在当地的广告增幅达100%。在这一阶段, 外来的强势传媒一方面加剧了地方报业市场的竞争, 另一方面, 也把先进的办报理念和运作模式引入了当地报业市场, 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得以迅速实现。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入侵”, 而是可以带来多赢格局的良性互动。

(二) 新闻评论的缺失

新闻评论作为传媒的主要体裁之一, 历来为媒体所重视, 一直是开掘报纸深度, 提高报纸品质必不可少的内容, 也一直被读者视为衡量报纸高下的重要指标。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 媒体间的竞争无疑更加激烈,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都要参与信息的分享与传播, 报纸要与电视以及网络等新媒体共存必得有自己的“独家秘笈”, 物竞天择, 没有优势, 只能出局。利用传统的独家新闻报道获取优势的局面大势已去。那么, 传统纸媒的优势何在, 它何以摆脱声色光影的围堵?这时, 我们不难发现, 对同一信息的深度解读已经成为报纸凸现亮点, 获取读者的必需手段。是的, “深度解读”, 这就是纸媒的天然优势所在。对于一些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 一方面通过报道使人了解, 同时又配以高质量的评论, 深入挖掘新闻内涵, 直达它的本质、发展趋势, 从而引导舆论, 协调社会, 意义十分重要。

作为综合类报纸的都市报, 一般还具备贴近生活, 内容丰富的特点, 为新闻评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新闻评论在传媒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到2013年, “观点新闻”的提法已经抬头, 靠消息制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其实, 读者深度阅读的需求反映的是时代的变迁。2002年3月4日, 《南方都市报》率先在国内日报中推出了每天一个整版的“时评”, 应该说, 他们得了风气之先, 该报将时评版面放在了紧贴封面的A2版上, 可见其重视程度。后来, 时评版扩充成“社评”和“来论”两个版, 再后来又加上了“个论”版面, 成为都市报评论设置的划时代之举。正是由于对新闻评论的重视, 才使得《南方都市报》独树一帜, 大获成功。

重庆都市报整体缺乏评论意识, 评论的绝对数量少。《重庆时报》终年难见几篇评论, 《重庆晚报》、《重庆商报》的评论也十分稀少, 偶有一些评论但质量也难有刷新眼球的意义。笔者注意到, 近年来《重庆晨报》在为之做出努力, 评论有扩容之势, 且多有新锐、敏感之作。

(三) 同质化现象严重

由于重庆报业的区域性限制比较严重, 几家都市类报纸同质化突出, 对有限资源的竞争日益进入白热化。仅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内几家报纸而言, 面对的几乎是完全一样的目标读者和广告市场。长此以往, 可持续性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同质化导致目标受众的流失。美国舆论学家沃尔特·李普曼认为, “一份真正以读者忠诚为靠山的报纸, 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报纸, 才能给现代新闻业提供经济支持”。而广告学家威廉·阿伦斯也认为“争取一个新客户的代价大约是维持一个老客户花销的5—8倍。”而且丧失掉一个老客户所损失掉的利润很可能是该客户对这个企业的终身价值。从这里, 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对于报业来说, 寻找读者忠诚这座靠山是多么的重要。而读者忠诚会献给人云亦云、面目雷同的报纸吗?

由于都市报以大众化作为自己的定位标准, 所以这里主要从报道格调的角度对同质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且主要分析社会新闻的报道格调。除社会性趣闻外, 我们主要来分析各报是侧重正面的社会新闻还是负面的, 特别是观察各报对于负面的社会新闻的重视程度, 这样, 我们便不难发现一些值得警惕的苗头。因为像打架斗殴、骗财骗色等形形色色的负面社会新闻, 都是具有某种“刺激性”的信息, 历来被当做吸引眼球的招数。统计发现, 各报的社会新闻在绝对数量即总数上有所差别, 但从报道侧重点来看, 各报大多侧重负面类社会新闻报道, 这种偏好使其格调不高, 呈现出新闻市俗化、娱乐化特性。报媒品质终归到底是报纸从业人员素质的体现。

(四) 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不平衡与职业道德的危机

新闻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平衡, 包括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一些新闻从业者, 丢弃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媒体良心, 假新闻、有偿新闻、马屁新闻层出不穷。

新闻职业道德, 应该是新闻人之魂, 它以新闻人的职业信念、职业尊严、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等作为价值核心。不能为了“出新闻”恨不得天天有灾难, 一遇车祸线索, 唯恐事故不大, 死人不多。这样的“职业心态”实在堪忧。“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也成为业界一个公开的秘密。“有偿新闻”, 主要是指媒体人向采访对象收取或索要财物而形成的“新闻”行为, 其本质是用媒介话语权交换物质利益, 公器私用;“有偿不闻”则指记者做负面报道时, 由于收取了被曝光一方的好处而进行避重就轻、混淆是非甚至黑白颠倒的报道, 或者干脆就不报道。这些暗流、潜规则极大地伤害到媒体、媒体人的公信力。

三、应对策略

(一) 争创品牌报纸, 加强报纸形象建设

在全国都市报同质化竞争的大前提下, 重庆都市报也不可避免陷入此怪圈。要想解决新闻同质化问题, 重庆都市报应抓好报纸的品牌和形象建设。毋庸置疑, 报纸品牌凝聚着一家报社的办报理念、办报质量和办报实力, 它既是报纸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更是读者甄别报纸优劣高低的标准。当今受众对报纸的需求并不仅仅是信息需求, 更多的还是出于感情和信赖的需要。报纸在一般的品牌定位, 设计, 包装, 策划以外, 最重要的是要把新闻做好, 要有足够多的原创作品。新闻作品的原创性无疑是报纸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 尤其是在当前信息重复, 纸媒重叠, 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 能否拿出自己独家的高质量新闻, 这才是真功夫。

(二) 做好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亦称深入报道, 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 追踪其来龙去脉, 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都市类报纸要想树立自己的权威, 应充分考虑到读者中知识分子的阅读特点, 即他们对能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报道普遍关注, 对有思想、有深度、能给人启发与思索的报纸情有独钟。因此都市报应专门开设深度报道专版、专栏来满足他们的这一特殊需求。深度报道的深刻与否最终要由读者来检验和判断。这也是纸媒可以一展拳脚“深度试水”的用武之地。

加强新闻评论自然是报纸深度报道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对新闻的深层解读和评议反映媒体立场, 引导舆论, 既符合媒体作为观点纸的自身规律, 又能达到主流媒体传播和引导主流价值观的要求, 同时也是摆脱新闻同质化困境的一种方式。

(三) 按受众偏好来细分市场、确定目标人群

面对重庆都市报区域性的限制, 报纸要做到的是细分市场、确定自己的目标受众。每个读者群体都有自己特定的要求, 而报纸必须把准目标受众的脉。忽视读者的要求等于放弃自身的存在。读者的偏好、阅读习惯等构成了报纸确定版面内容和形式的基本依据和基础, 需要加以仔细分析和探究。一张报纸要想满足所有读者的喜欢是不可能的, 想让读者喜欢所有版面也是妄想。而报纸的一个个版面或专栏, 受到读者喜爱或认可的只能是某一个 (些) 版面或者栏目。“认同感”让读者形成对报纸的印象, 从而建立起牢固的关系。但是要清醒认识到读者是因为喜欢报纸的某些内容并且购买整张报纸的, 这不能不归功于细分读者市场。

每一张报纸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读者定位, 像杭州的《钱江晚报》、上海的《文汇报》都抓住知识分子这个核心读者群, 而不是放弃优势盲目扩大受众面。按规律办事, 而不靠头脑发热。据了解, 《钱江晚报》所设定的办报特色是不猎奇, 重品位, 从尊重读者的人格出发, 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定位准确, 立足自身, 有特色才能有优势, 什么都抓有可能什么都抓不好。从报纸的可持续发展来看, 都市报必然应该在市场竞争中选择一个稳定的核心读者群, 确立自己的“靠山”。重庆都市类报纸是不是做到了各有各的靠山,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 人才订单培养与储备

针对从业人员素质不平衡和职业道德降低的情况, 我们有必要做好人才订单培养与储备工作。为了解决高等院校新闻专业有人用不上, 都市报想用而没有人的矛盾, 都市报应当与高等院校联手进行人才的订单培养。报媒根据自己需要的人才提出明确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 有针对性地把这些订单培养的人才安置到他们将来工作的岗位进行实习, 掌握实践经验。这样的订单人才一旦走上工作岗位, 就可以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轻松自如接手任务。这样一来既可以缩短学生的工作适应期, 也相应地减少了单位的重复培训费用。

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都市报雄厚的人才资源是打造报业核心竞争力的智力支撑。在高速成长中的都市报, 在急剧扩张的过程中, 人才频繁流动,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必然会影响到报纸质量与发展后劲。因此, 适当地进行人才储备同样是都市报长期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建设。

人才储备, 人才培养都将会成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都市报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地要具备全局性战略眼光, 舍此不能走出困境, 更何谈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阶段, 作为尚不成熟的都市报, 不能不面临着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双重压力。本文针对中国都市报在当下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 试图通过对重庆都市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分析造成都市报举步维艰的原因, 并提出应对策略。

重庆山水都市导游词 第4篇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去了解重庆,认识重庆,爱上重庆。重庆位于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之间,即中国的西南部四川盆地。为嘉陵江和长江所环绕,幅员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辖40个区县,有49个民族,人口3144万。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雨量充沛,温润多阴,湿度大。从而使得重庆女生的皮肤特别好,所以重庆出美女,是全国都闻

名的。

重庆还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江州,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公园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重庆曾经历三次建都,第一次为商周时期巴国都地,第二次为元末大夏国国都,第三次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故又称三都之地。重庆也曾经历三次直辖,即1939年行政院直辖,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直辖,最后就是在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也是西部唯一的直

辖市。

刚刚也提到了,重庆市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想要好好了解和体验这重庆的古文化,就不得不来重庆主城区内唯一的千年古镇瓷器口。瓷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

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瓷器口原名龙隐镇,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汶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渐渐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龙隐镇”。现

已发现古窑遗址20余处。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大家是不是越听越心动,想去品尝品尝呢?就请你们跟我下车,一起去体会一下吧。

来自**的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家乡,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抬头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今天迎来了你们来自**的朋友,我是大家的朋友——**。很高兴担任这次三峡移民考察和大足石刻之旅,带领大家去感受重庆直辖五年的沧桑巨变,领略大足石刻的博大精深。1997年3月14日,是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重庆成为了中国第四个直辖市。此次重庆“直辖”,三峡工程是“催化剂”,百万移民是直接动因。艰巨的历史任务,重庆人欣然接受,勇敢地挑起了“直辖”重任。

三峡工程,移民百万,什么概念?数量太大,相当于5个摩纳哥,10个图瓦卢,100个凡蒂冈;时间太短,三期移民,2009年全部结束;困难太多,库区有2座城市,11座县城,116个集镇及一大批工厂企业,风景名胜等需要搬迁。

世界难题,难在哪里?难在经费?不,经费可以筹集。难在交通?不,交通可以组织。难在家园?不,家园可以重建……千难万难,最根本是难在人的观念。大宁河畔84岁的黄老太的态度是:“我生是宁河的人,死是宁河的鬼,一生一世不离开这里!”移民干部多次踏访,老人神情木然,不予理睬。事实上,一面故土难舍,乃是人之本性,是一种十分

自然的现象。“金窝银窝离不开自己的草窝”,这一千古流传的俗语,是前人总结的。从古至今,上至皇帝重臣,下至寻常百姓,概莫能外。博学多才的李白可谓潇洒大气,但仍发出“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的感叹,文韬武略的曹呸可谓位尊九五,但同样“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引起了千万游子的共鸣。重庆的移民,可是喝着长江水,唱着三峡歌成长的。突然要远离故土,能不眷恋吗?思乡是一种美德。有个不思乡的人,能爱家?能爱国吗?

党和国家深深理解移民们的故乡情结,专门成立移民开发局,抽调精兵强将,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把“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作为认为目标。三峡移民,为你,党和国家领导不知来了多少回!全国专家、学者不知来了多少回!这意义移民们能百分之百地理解;这份量,移民们能够完完全全地掂量。

“舍小家,顾大家,舍自家,顾国家“,移民们想通了,移得情愿,移得开心,移得满意。如今,走进三峡库区,移民新城灿若星河,田野、果园瓜果飘香,乡镇企业,个体商业星罗棋布。谁能说这不是重庆直辖市五年的最大变化呢? 考试大编辑整理 来源:考试大

各位尊敬的客人:大家好!欢迎来到重庆旅游。我叫╳ ╳ ╳,是╳ ╳ ╳旅行社的专职导游,持证号码是 ╳ ╳ ╳号。乘坐的车辆是╳ ╳ ╳公司的旅游车,驾驶员是╳ ╳ ╳。今天我们能为大家服务,感到十分高兴和非常荣幸。我们的责任是是安排和照顾好大家载重庆的吃、住、行、游、购、娱,努力维护好大家共同利益。希望大家的此次旅行愉快和顺利。

另外,为了保证大家安全,按照重庆市旅游局的规定,驾驶员开车期间不使用手机,他的手机由我暂时保管。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有什么不对之处和服务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敬请大家指出,我们一定会改进,同时也欢迎大家投诉,重庆市旅游投诉电话号码是:╳ ╳ ╳ ╳ ╳ ╳ ╳ ╳。

重庆给游客第一印象和最深印象是什么呢?到过重庆的都会这样回答:重庆的山、重庆的水、重庆的城、重庆的夜、重庆的火锅、重庆的美女等等。不错,这都是重庆最有代表性的,但这还不是重庆的全部。

重庆是中国内陆的特大城市,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我们这座城市,自然地理独特,人文地理鲜明。到这里来的每一个人几乎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在中国,你无法找到一个城市能和重庆类似。在重庆,你不难体验到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和撞击。

到重庆旅游,定会让你觉得不亏此行,因为重庆是一座大气磅礴的“山水之城”,是一座时尚韵律的“动感之城”,是一座热情奔放的“激情之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之城”,是一座朝气勃勃的“青春之城”。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道了解重庆、认识重庆。

一、山水之城——重庆山环水抱的地形地貌和城市禀赋 重庆被称为“山水之城”,是因为重庆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分布着典型的石林、峰林、溶洞、峡谷等喀斯特景观。整个重庆市层峦迭嶂,起伏不平。重庆主城和很多区县城市完全坐落在山上,是一座典型的“山城”。

重庆除了山多,再就是水多。重庆境内江河纵横,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km,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入长江。长江干流重庆段,汇集了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大宁河等五大支流及上百条小河流,加上长寿湖、小南海、青龙湖等湖泊,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在5,000亿m3左右,每km2水面积全国第一。我们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重庆整个城市都屹立于水中。

重庆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暖,湿润多阴,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春夏之交总是晚上下雨,白天放晴,这种独特的气候景象造就了充满诗意的“巴山

夜雨”。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重庆作《夜雨寄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重庆夜雨的气候特色。“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成为深情思念的意境和重庆诗意栖息地的象,重庆市市花被定为山茶花,因为重庆山多水多、水分充足、空气湿润的非常适合山茶花生长。重庆的各公众场所、风景区、庭院、楼台普遍种植,山茶花以其鲜艳夺目的色泽和热情奔放的花姿夺得了她 重庆市民厚爱。重庆市市树为具有顽强。

(四)美女如云大舞台,惹人艳羡大风景。重庆盛产美女,是一个仅凭美女就能让人流连的城市。解放碑步行街是世界上聚集漂亮女孩和看漂亮女孩的人群最多的地方,“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形容解放碑美女之多。那儿是花的海洋,步行街像巨大的竞美台,整条街涌动着群群美女,让人眼花缭乱。美容专家靳羽西女士也说,全国最漂亮的女人在重庆。重庆有一个很流行的词语叫“打望”,指解放碑街心的长凳上搜索扫描的眼光,通俗的说法叫眼睛过生,文雅的表述叫秀色可餐。重庆女孩子个个身材苗条,肌肤细嫩,天生水灵,天生柔媚。重庆女孩是那种充满活力的女孩,时而温柔如水,时而热情似火,不仅有女人的细腻,还带有一点男人的阳刚之气性格。她们敢爱敢恨的品格在全国有口皆碑。她们个性直率、泼辣大胆、大方豪爽、开朗能干、为人心直口快,具有北方的性格、南方的姣美。她们会很义气,即使是淑女也能大声与你划拳;她们敢穿,敢打

扮,敢标新立异,穿衣服总是那么前卫,那么紧跟时尚,甚至领导潮流。

重庆女孩长得漂亮又性格豪爽的原因,是因为地理环境的润育、饮食文化的熏陶、移民城市的优势。重庆像个天然美容院,女孩不靠化妆品保持水份,众多的江河和大量的温泉水,以及湿润的气候,具有天然保湿功能,湿润空气使皮肤长期处于保湿状中。重庆坡高路陡,到处都要爬坡下坎,想不锻炼都不行,造就了重庆女孩的好身材和健美活力,这种自然健美,不需要减肥,根本不担心发体。重庆女人是世上最有吸引力的女人。美女如云是重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激情之城—— 重庆人耿直和豪爽的性格

(一)人的性格就是城市风格,耿直豪爽,气势恢宏。重庆人世居巴渝山地,其性格打上了高山大河自然地貌的烙印。地域特点造成了重庆人性格的豪气和大方:大山大川让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气候环境塑造了重庆人脾气刚健火爆:这里空气滋润,日子滋润,一捏就能出水,这里阳光火爆,脾气火爆,一点就能燃烧。人文传统决定了重庆人血脉中张扬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当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元军下四川,准备夺重庆,然后顺江而下灭,(二)“麻、辣、烫、鲜、脆”一锅煮,火锅文化代表着城市文化。重庆火锅起源于江边船夫的生活,其文化精髓就是重庆的码头文化。码头文化是一种兼收并蓄、张扬豪放的文化,而重庆火锅就是满足这

种文化需求的生活方式,因此它的人气越来越旺,传播也越来越广。吃重庆火锅,关键就在于吃出一种大家乐的气氛,吃出一种无拘无束,自我满足的情景。重庆火锅已经得到了世人的认同与喜爱,遍及全国,名噪天下,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最具大众化的一道美食名品,成为重庆饮食文化的烫金“名片”。以重庆火锅为代表的重庆菜,已经成为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了。重庆人从外地返渝,下车离船或走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火锅店大吃一顿。吃正宗的重庆火锅,只能在重庆吃,特别是街头巷尾的小店更具风味。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经常可以看到重庆人背后吹电扇,胸前烫火锅,吃得很过瘾的场景。吃火锅就像蒸桑拿,吃的过程大汗淋淋,吃完之后浑身通泰,神清气爽。重庆人好吃会吃,在全国闻名。重庆人把“吃”变成了一种融入自然山水的体验,叫做“山水特色餐饮”。重庆人最爱去吃的地方要么到山上,要么去水边。南山、歌乐山和两江滨江路美食与美景相连,坐在江边或者轮船饭店上,看着美轮美奂的夜景,品尝着鲜辣爽口的美食,在山水田园中就餐,不亦快哉!重庆人喜欢刺激,不墨守成规,喜欢创新,厨师不爱照菜谱做菜,民间厨师常常创造各种新菜品,在重庆传播,然后流传到大江南北。重庆好吃的东西大多了,如著名的重庆菜就有:鸡有辣子鸡、泉水鸡、瓦块鸡、口水鸡、竹笋鸡、安平鸡、烧公鸡、叫花鸡、棒棒鸡、土匪鸡、山菌烧山鸡、黔江鸡杂等;鸭有啤酒鸭、香坛鸭、樟茶鸭、虫草鸭、老鸭汤、泡坛醉鸭等;鱼有干烧鱼、脆皮

鱼、麻辣鱼、水煮鱼、来凤鱼、酸菜鱼、火锅鱼、泰安鱼、酸汤鱼、乌江鱼、白渡鱼、豆花鱼、三妹鱼、邮亭鲫鱼等;还有干煸鳝段,辣子田螺,毛血旺、香辣蟹、泡椒牛蛙、鹅掌门、什么兔、城口烧腊肉等民间特色菜。

如果想尝尝重庆小吃,那就最好到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口水鸡、鸡丝豆腐脑、东东包、凉面、川北凉粉、卤水鸭掌、酸辣粉等,过桥抄手、担担面、鸡油汤圆、醪糟等名小吃让你吃够了还会兜着走,只恨自己的肚子不够大。吃重庆菜有一种痛快的感觉,重庆是一个让人馋得流口水的城市。

重庆是一个适宜生活和观光的地方:重庆美女多,养眼!火锅辣,养嘴!空气湿度大,养颜!山路多,养身!四周山林多,养性!……

四、“古老之城”——重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

重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重庆为中心三峡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200万年前,在巫山就有被命名为“巫山人”的古猿人生存,他们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地球上最远古的原始人类之一。重庆东部的“大溪文化”和西部的“铜梁文化”就是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三峡地区诞生了灿烂三峡文化,同时也孕育了享有盛名的巴渝文化。

重庆的历史就是三次建都、三次开放和三度直辖的历史。三次建都:第一次建都是在公元前11世纪,巴人在重庆建立了古代巴国的首都,称“江州”。因嘉陵江在此汇入长江,嘉陵江古称为渝水,隋朝在这里设臵了渝州,所以重庆简称为“渝”。

又因这里是南宋天子宋光宗赵敦的潜藩之地,在这里臵府就称做“重庆府”,以志双重喜庆。“重庆”之名延续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第二次是元末明玉珍建都重庆,国号大夏。第三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中国战时首都,1940年宣布为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华民族抗战救亡的大后方基地。

三次开放:第一次开放是列强在1891年《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强迫重庆开埠,重庆正式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西方列强通向四川乃至西南的“门户”。在中国偏僻内陆地区中,重庆是开放最早的城市。这次开放使重庆形成工业中心和交通中心,成为内陆的中心城市。第二次开放是1937年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被迫开放,大量的企业和人才的涌入,使重庆在民族保卫战的过程中完成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重庆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第三次开放是1978年后重庆主动加入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这次自觉地开放加速了重庆现代化的进程,重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特大城市。

三次直辖:第一次直辖在1935年,重庆被国民政府升格为直辖市。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重庆仍为直辖市。第二次直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成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所在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54年大区撤消,重庆成为四川省辖市。第三次直辖在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再次被确立为中央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五、“青春之城”——最年轻的直辖市朝气勃勃、奋发有为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特殊直辖市。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100万,辖40个区县,一半为贫困县。和京、津、沪截然不同,重庆是世界上农民最多的城市。像重庆这样由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大工业带动大农业,是一个世界罕见的难题。直辖后,中央交给重庆四件大事:国企改革、农村脱贫、生态保护、三峡移民。这四件事没有那一件事轻松。历史选择了重庆,重庆没有辜负历史。直辖8年来,重庆农村贫困人口已从366万减少到65万,贫困县已全部成建制脱贫;三峡重庆库区搬迁安臵移民今年突破100万,提前一年完成三期移民安臵任务,为三峡工程三期蓄水创造条件。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重庆市找到了一条既有直辖共性,又有别于京津沪的建市思路——以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战略定位,实现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一体共发展共繁荣。关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其内涵概括可以概括为:“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所谓“三中心”,就是要在长江上游形成商贸、金融、科教文化三个中心;“两枢纽”,就是要建成辐射西南,汇接全国的交通、通信两大枢纽;“一基地”,就是要建成中国西部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

基地。

重庆是一个充满生机而又日新月异的现代工业城市。重庆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城市和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真正使重庆很早就成为有影响的中国大城市的正是门类齐全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继近代史长江沿线开放最深的通商口岸城市之后,重庆又成了中国的军工基地。上个世纪,重庆轧出了中国第一条重型钢轨、第一批无缝钢管,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辆吉普车。而今,重庆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摩托车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超过二分之一;是全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长安集团也已连续多年占居中国微型汽车龙头老大的地位。拥有亚洲最大的铝加工厂,又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性机械工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仪表基地。重庆创造出一批享誉全国的知名企业和名牌品牌:太极集团、四川维尼纶厂、庆铃汽车股份公司、长安汽车集团、嘉陵集团、建设集团、力帆集团、宗申集团、隆鑫集团、重啤集团等。工业曾经创造了20世纪重庆的光荣和辉煌。工业在21世纪的今天又义不容辞地撑托着这个城市的希望与梦想。

重庆是一个物产丰富、繁华热闹的大都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和中国西南地区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商品流通兴旺发达,商业设施、市场网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解放碑商圈流光溢彩,商厦林立,仅渝中半岛超过20层以上的高楼不少于300幢。重庆还是全国大城市

中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是我国南方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黄连、金银花、杜仲、元胡等产量居全国之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产量居全国第一,是著名的“黄连之乡”。荣昌猪为全国三大猪种之首,有“华夏国宝”之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全国最大的长毛兔生产基地。涪陵榨菜誉满全国,是著名的“榨菜之乡”。

另外,重庆的雕刻、版画、龙灯、楹联、川江号子等民间文艺独具特色。铜梁龙灯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以大道具、大动作、大场面来体现大气势,烘托出热烈的喜庆气氛,誉满海内外。綦江农民版画,受到美术界的高度评价,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版画之乡”。

重庆著名的大专院校有: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农学院、解放军第三军医大、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学院、四川外语学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通信工程学院等。美国《财富》杂志将重庆列为中国第四大投资热点,联合国也将重庆评为中国西部最具发展前途的城市。重庆就像是停泊在长江中上游一只巨大的江轮,正在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六、重庆旅游你不能不看的景点

重庆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西部一颗耀眼的明珠。目前,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全国历史文

化名镇3个,国家森林公园18个,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处,国家级(AAAA级以上)旅游区17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个,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处,全国重点寺庙3处。此外,还有各类市级旅游资源区(点)366处。

到重庆旅游,有几个景点你不能不看,否则抱憾终身: 一是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不能不游。长江三峡是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世界著名的大峡谷,也是中国最火爆的旅游胜地和长盛不衰的黄金旅游线。长江纳百川容千流,穿山越谷,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在重庆至湖北境内形成了雄奇俊秀的三峡数百里山水画廊。瞿塘峡两山夹谷,在奉节形成“夔门天下雄”绝景,气势雄奇壮观。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绝,景色幽深秀丽,是绝妙的风景长卷。西陵峡奇险壮观,山灵水秀。三峡沿线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例如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等。三峡二期工程蓄水成库,水位达到海拔135米,更增“高峡平湖”胜景。

二为千秋仰止的红岩文化不能不看。“红岩文化”是重庆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品,它包括: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字处桂园、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曾家岩五十号周公馆、红岩魂广场、渣滓洞和白公馆等。一部《红岩》小说使一个城市享誉大江南北,一个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影响如此久远,在中国都是不多的。回顾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了解到江姐、陈然、小萝卜头、“监狱之

花”、挺进报,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里面发生的感天动地的故事,是一辈又一辈一人的梦想。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齐名的“红岩精神”,在中华大地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为鬼斧神工的大足石刻不可不去。大足石刻是唐宋时期石刻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品,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在距重庆市中心130公里的大足县,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共计摩崖造像100余处,5万余尊。大足石刻与大同云岗和洛阳龙门的摩崖造像、敦煌千佛洞、天水的麦积山石刻迥然不同,它是中国唯一一处儒家、佛教和儒教三教合一的造像,体现的是神界与世俗的有机统一和真、善、美的传统美德,由此可见其珍贵。再由于中国的几大石刻均在北方,自然环境相对较差,只有大足地处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的田园风光之中,因此,国际游客把大足石刻誉为“田野里的艺术宫殿”、“东方的石刻圣经”,也说明了其独特。

四为类型多样的温泉不能不玩。重庆的地热水资源十分丰富,主城都市圈储热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可建成200口温泉;重庆温泉历来有名,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现有的天然温泉20多处,南北东西四大温泉早已蜚声中外。重庆温泉非常适合养生保健,温泉地热水日涌水量单井最高可达2.8万立方米/日,温度一般都在45℃以上。目前,重庆正在加快开发建设“休闲度假的型”统景温泉基地、“休闲型”天赐温泉基地、“洗浴保健型”梨树湾温泉基地三个具有世界级品质的旅游资源,争取达到国家旅游

区5A级标准,把重庆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温泉之都”。

各位朋友,重庆概况就介绍到这里。当你站在朝天门码头俯看长江,再仰望山城,你会被一种气势所震撼,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重庆绝对是一个雄性的城市,一个充满自信的城市!让我们为明天的重庆祝福吧:愿它像长江一样奔腾不息、勇往直前!请大家记住,游览重庆的关键词是:山城、都市、三峡、大足、美女、温泉、夜景、火锅、红岩、温泉,这是重庆的十张靓丽“名片”。

我为自己能够(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在这里而自豪和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重庆的市民感到无比的荣光,也真诚地祝福大家在重庆游玩开心和尽兴,留下美好的印象,也希望大家能够热爱喜欢我们这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第5篇

1 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土地利用状况

1.1 研究区概况

重庆都市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 境内自西向东有绍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等山脉, 均为东北西南走向, 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共9个行政辖区, 是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的城市核心区、重庆市区域经济“增长极”。都市核心区幅员面积5473km2, 2007年建成区面积为422.39km2, 规划至201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km2。

1.2 土地集约利用现状

通过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 (表1) , 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所占比例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可见, 居住用地所占比例已超过我国国家最高标准的4%, 工业用地所占比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道路广场用地比重略低于国家最高标准, 绿地比例远低于国家最低要求。从城市内部用地结构来看, 都市核心区的用地结构不尽合理, 存在着各类用地比例失调、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评价原则

评价原则为:①综合性原则。评价方法和指标必须从多方面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反映土地利用追求综合效益的思想[1]。②区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各区域城市实际情况, 并根据不同的区域进行灵活调整。③以人为本原则。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利用适宜人们居住的特点。④动态导向性原则。在指标体系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调整。⑤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与选取的指标要简单明确, 易于收集, 统计口径一致, 指标要具备较强的独立性。此外, 要优先采用容易获取的统计数据作为评价指标。

注:资料来源于《重庆市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年;国家标准取自《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73—90) 。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出发, 以重庆市都市区作为评价对象, 根据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结合国内目前有关土地评价的各种方法, 设计出包括目标层A、准则层B和元素层C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择了4个层次[2]10个因子, 并采用AHP法与Delphi法相结合, 确定重庆市各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见表2。

3 城市集约评价方法

3.1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其模型公式为:undefined。式中, Li为第i个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 Xij为第i个城市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分值, Wij为第j个城市第个指标的权重, i为评价城市的个数, j为指标的个数, n为指标数量。

3.2 指标标准化处理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复合系统, 各评价指标的计量单位都不尽相同, 且数据差异大, 原始数据无法建立统一的综合评价模型。

为了消除数据间的单位和量纲, 需要对每个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选取相关指标和负相关指标:undefined (正相关指标) , undefined (负相关指标) 。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反映了一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能力[3]。重庆市都市9个区的原始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 根据评价指标标准值以及权重值, 采用以上公式计算, 代入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最终得到重庆市都市区9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 (表3) 。

4.3 评价结果分析与讨论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低, 内部挖潜巨大:为了便于分析, 将重庆市都市区9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按分值高低进行了排序。根据重庆市都市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 利用spss13.0软件对都市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 (图1) 。根据聚类结果, 按其分布特点, 将都市区分为以下3种类型:Ⅰ级集约利用区, 包括渝中区、江北区、大渡口区;Ⅱ级集约利用区, 包括九龙坡区、南岸区、沙坪坝区;Ⅲ级集约利用区, 包括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

从图1可见, 重庆市都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显著区域差异特征。在主城9区中, 最集约区为渝中区, 综合指数为0.8418;其次为大渡口区, 为0.7023;集约度最低的是巴南区, 为0.3011, 差距较大。在布局上呈环状放射分布, 集约利用程度从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人口更加集中的行政工商中心向次发达、次集中的外围逐渐降低。主城9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平均综合指数为0.5219, 有Ⅱ级集约利用区的沙坪坝区和Ⅲ级集约利用区位于平均值之下, 说明这些区域土地开发潜力大, 是重庆市都市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方面说明都市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 需要加大城市存量土地的投入, 提高土地利用的强度和效率;另一方面也说明都市区建设用地效益不高, 存在“重外延扩展, 轻内部挖掘”的弊病, 土地集约利用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土地利用投入强度、产出效益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由表3可知, 各城市的土地利用强度和结构与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等因素差距不大。因为土地经济投入产出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正相关, 土地投入水平影响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4], 所以从土地投入上看, 多数城市土地投入程度得分在0.1以下。其中渝中区得分最高, 为0.1570;巴南区得分最低, 仅为0.0138。这充分说明了都市区多数城市土地投入强度不够, 城市的地均固定资产投入与人均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此外, 主要是土地利用经济产出因素, 1/2以上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得分都不到最高值渝中区的1/2, 表明多数城市的土地产出能力都偏低, 这也显示出在投入产出方面尚有潜力可挖。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 (代表经济发展水平) 进行相关分析 (图2) , 相关系数为0.716, 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即人均生产总值越高的城市, 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越高;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城市, 其城市土地往往处于粗放利用阶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从图2还可以看出, 这两条曲线的走势基本吻合, 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在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区域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增多、投资增加和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 城市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在一定限度内也会提高[5]。

5 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策

5.1 合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合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要求土地资源在产业中合理分配, 并使土地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佳[6], 这就要求土地利用结构最合理, 土地的边际产出率取决于土地的利用方式。所以, 必须在重庆市都市区整个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布局的背景下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使土地利用规划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相适应;并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产业结构布局, 扭转产业结构“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 发挥不同地区的特点, 达到区域间的互补。长期以来, 重庆市都市区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都是各自为政, 城市建设不按土地规划的用地安排进行, 造成了城市土地布局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耕地减少快等问题, 导致城市土地利用粗放、集约度低。因此, 城市发展要走集约化道路, 必须合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协调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 科学合理地引导城市的用地规模。

5.2 盘活存量, 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盘活城市土地资产, 实行旧城区改造, 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个很重要方面[7]。由于历史原因, 重庆市都市区旧城改造的数量多、难度大,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 与重庆作为直辖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一些老城区建筑陈旧、基础设施不配套, 影响了城市综合聚集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 部分行政机关和效益不佳的工业企业占据了城市的中心地带, 这些都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不利于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可见, 要促进重庆都市区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换, 必须积极开展城市土地整理工作, 结合“退二进三”和“退城进园”的方式对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进行重新组合, 通过旧城改造和土地置换来盘活存量土地。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旧城区的挖潜改造成本投入远大于新区开发, 在城市发展道路选择上往往注重新区的开发建设, 忽视了对旧城区的改造。为此, 在城市土地利用上要实行必要的政策倾斜, 积极鼓励旧城区改造。

5.3 强化市场机制和监控机制, 促进集约用地

土地市场是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根本途径。都市核心区的土地市场己开始逐步形成, 但是还存在政府主导作用不强、土地供应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不足, 造成土地总体利用效益不够高、个别区域土地闲置, 不利于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因此, 当前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另一方面则要强化市场机制, 改变土地市场的薄弱现状, 充

分发挥土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同时, 完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 及时公开供地计划、公告、结果、实际开发利用情况等动态信息;加强对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减少和违法用地等情况的监测, 以促进节约和集约用地。

5.4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 城市环境问题尤其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环境问题, 且环境污染逐渐由单一要素的污染向多要素、复合型污染转化;在时空上由一维向多维立体空间蔓延, 生态破坏也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剧。就重庆市都市区而言, 环境保护各项指标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如城市环保投资额、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等。因此,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 我们需要在加大城市环境保护治理投资力度、增加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等方面挖掘城市集约用地潜力, 建设生态城市。

6 结语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虽然我国一些城市在该项课题上进行了部分研究, 但目前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了重庆都市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通过计算, 说明重庆市主城9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各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聚类分析, 讨论了差异的原因, 指出了土地利用投入强度、产出效益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揭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 并提出了都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通过对重庆市都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为宏观指导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摘要: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都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 并根据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 指出土地利用投入强度、产出效益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揭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重庆市都市区

参考文献

[1]洪增林, 薛惠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1) ∶106-110.

[2]杨东朗, 安晓丽.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 2007, 27 (3) ∶470-475.

[3]王雨晴, 宋戈.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 2006, 26 (6) ∶743-748.

[4]刘力, 邱道持, 粟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5) ∶887-890.

[5]李付宽, 任学慧, 李澜涛, 等.城市化进程中辽宁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资源与产业, 2009, 11 (1) ∶46-50.

[6]刘明亮, 沈彦.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10) ∶164-166.

重庆都市旅游 第6篇

网络出版时间:2014/9/13 9:58:53

近年来, 重庆市渝北区“三农”工作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走规模化、差异化、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努力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积极探索“临空农业”发展新模式, 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强化农业单位效益评估考核机制为抓手, 倒逼农业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渝北区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1 现状与成效

1.1 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 以明月山、铜锣山、龙王洞山脉为主体, 以11个镇为节点, 形成“一区三带十基地”都市农业布局, 集中连片打造万亩杨梅、万亩葡萄、万亩歪嘴李、万亩柑橘、万亩梨园、万亩高山设施蔬菜等十大万亩特色产业基地, 整体推进效果良好。国家农业园区、“醉美风情葡萄谷”、“七彩香村”、“花漾渔村”、“十里荷花走廊”、“梅林田园”等一大批项目顺利实施, 使渝北区农业发展初步呈现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势头。

1.2 产业进一步融合

依托产业基地开发毛哥休闲泡菜、阿兴记嘟嘟兔、有友泡椒凤爪等20余个特色休闲食品;坚持“以农促旅”, 每年举办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赏雪的“四季欢歌”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带动农民年增收3亿元以上, 统景印盒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1.3 农村经营体制逐步完善

坚持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用工业化思路建设农业, 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 积极探索“大园区+大业主”、“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大胆创新“土地入股+保底分红”、“订单收购+按股分红”、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利益联结机制, 增强了农业的内在活力, 推动了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目前渝北区已发展大小家庭农场85家、专业大户5200户、新型股份合作社38个、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9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 新增流转土地1600 hm2,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41%。

1.4 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加大

先后出台了《关于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和《渝北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扶持办法》, 建立了设施用地、金融服务、科技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整合农业、水利、交通、旅游等涉农资金, 集中向“一区三带十基地”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倾斜, 2013年各项整合资金达3亿元, 保证了各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2 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2.1 有利条件

2.1.1 区位优势好, 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渝北区为重庆主城区之一, 因靠近行政中心和中央商务区, 坐拥空港, 内外交通便利, 是重庆唯一水陆空立体交通汇集地。境内地貌类型多样,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适宜发展多种形态的都市农业。渝北区具有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9.3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51.95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18元, 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迈过万元大关, 在重庆市各区县排列第14位, 主城九区排列第7位。同时,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信息通讯系统、城镇水电系统都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1.2 结构调整到位, 区域化布局初步完成

重发挥本地区比较优势,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种植业积极调减粮食面积, 因地制宜发展水果、蔬菜、花卉、苗木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大力发展特种养殖和名特优新水产养殖业, 渝北区名特优新水产养殖面积1333 hm2。已经建成渝北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明月山高山设施蔬菜休闲观光农业带、铜锣山万亩风情葡萄沟休闲观光农业带、龙王洞山伏季水果休闲观光农业带, 以及“一镇一品”的十大基地, 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区域特色格局。

2.1.3 硬件设施改善、乡村旅游市场基本形成

完善和提升居民新村、产业基地和乡村旅游基地等重点区域交通配套。农村道路通畅, 通达率均达到95%以上。建成苟溪桥水库等一批骨干水利设施, 统筹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建成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区。除龙兴外的10个镇, 分别新发展1个200 hm2以上的特色农业基地, 建成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 推广“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已经形成了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市场。

2.2 制约因素

同时, 渝北区都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如农业受自然资源与市场因素的双重约束加大, 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业整体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素质不高, 优势产业重点不突出, 区域分工不明显, 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农业生产的环境质量下降, 农业的运行机制、管理方法等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等。这些都是在发展都市农业的进程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 对策与建议

从国外的情况看, 荷兰是以创汇经济功能为主的都市农业, 重点发展具有设施园艺技术辐射、园艺产品集散、农业生态观光功能和地区专业分工的都市农业生产体系;日本都市农业发展重点是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多样化农业, 属于综合功能的都市农业, 重点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功能, 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农业”;德国都市农业属于生活社会功能型的都市农业, 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法国都市农业属于环保生态功能为主的都市农业, 是以大田作物为主, 采取较大规模的专业化农场生产, 逐步减少小型农场。综合国内外成功经验, 结合渝北区实际,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发展渝北区现代都市农业。

3.1 开发生活功能, 发展休闲农业

到农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了解农业知识, 体验农耕文化, 把渝北区的都市农业建成既要有赏心的自然氛围, 又要有悦目的田园景观, 既能驻足观看, 又可亲身体验, 寓健身于劳动之中, 益醒脑于休闲之间, 集中打造一个休闲度假、体验和观光的农业大公园, 如兴隆镇“西部农谷”, 让市民不出重庆就能领略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风光;玉峰山打造以“森林养生、生态休闲”为特色的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乡村休闲、温泉疗养、会务商务、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 逐步使渝北区的都市农业成为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2 开发示范功能, 发展科技农业

渝北区有很好的农业科技资源, 理应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起示范带动作用, 要围绕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 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 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农产品。要大力发展创意型农业, 搞好农产品的文化注入, 面对高端消费群, 完成农产品的工艺化过程, 提高农产品的观赏性和附加值。要发展体现先进技术与经营理念的农业科技园, 在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同时, 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

3.3 发挥区位优势, 发展临空农业

与其他区县相比, 渝北区与江北国际机场相邻, 是天然的航空都市区。渝北区2013年提出了打造临空都市区, 发展临空经济的目标, 更要注重将本地农业优势与机场优势紧密融合在一起, 加快发展临空农业, 放眼全球市场, 瞄准高端客户。2013年重庆华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统景印盒地区的“歪嘴李”率先尝到了临空农业的甜头, 一样的李子, 从早晨出发, 晚上抵达, 搭乘飞机转了一圈, 价格就成倍增长。因此,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端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深精加工、休闲特色旅游、航空食品、农业科技会展等临空都市农业, “让更多的农产品像‘歪嘴李’一样‘飞’出去”, 将是渝北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3.4 发挥口岸优势, 发展临空物流

重庆都市旅游 第7篇

一、封面比较

特刊的封面, 在整个特刊中起着统筹引领的作用, 封面做得是否精彩, 决定了这份特刊吸引读者的程度。特刊封面的构成要素包括报头、主标题、言论和图像等。 (1)

时报特刊的封面, 极小的报头位于天头线下方, 版面有意使其弱化。浓墨书写的“这一年”三个超大字竖写于素净如宣纸的封面, 大气抢眼, 形成了整版的冲击点。三个字均呈透视效果, 巧妙地突出了新闻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这”字后面是指向“14:28”的钟表, “一”字后面是垮塌的民房, “年”字后面是灾民信心满怀的笑容。简洁的版式强化了主题, 对信息进行了成功的浓缩处理, 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晚报特刊的封面, 居于上半版中央的一张黑白中图上, 剪切了若干平民的笑脸。编辑在选择图片时, 规避了震后满目疮痍的情景, 融合了更多的情感元素。“心路”两字压在图片左上角上, 初步揭示主题。图片的左下角那棵绿色的小树是生命力的象征。下半版中央是特刊寄语, 再下是《重庆晚报》深蓝色的报头, 报头下的五个时钟都指向14:28, 从清晰到模糊再到清晰。但是, 不足之处在于, 上下两个半版被均分设计, 主图不抢眼, 未能有效形成视觉中心。另外, 深蓝色的报头在整个版面中显得突兀, 与版面基调不搭配。

晨报特刊的封面, 一堵深咖啡色的象征家园的砖墙占据了整个版面, 墙内环绕的绿色线圈给人以生的希望。浓重的黑体大型“川”字强势占据上半版, 与其右边上下罗列的字体稍小的“不息”一起构成了此刊的主题“川不息”。一株绿色小苗点缀于“川”字间。下半版的评论《四川精神川流不息》进一步阐释了主题。版面设计沉重中透着希望, 重点突出, 主题鲜明。

商报特刊的封面背景是浓黑色。版面右上方, “汶川”两字的结构呈支离破碎状, 几个剪影人在两字间呈全力撑扶状。版面左上方, 毛笔书写的“创造”二字点出特刊主题, 紧接其下的是一篇评论, 但是字体过小、颜色纯度不够, 影响读者阅读。下半版中央是排成五行的述评, 其下是一支红烛。整个封面设计压抑、沉重, 主次对比不明显、缺乏视觉中心。

对比四份特刊的封面, 晚报的设计稳重有余但缺乏新意;商报的设计压抑且紊乱, 主题不突出;晨报的设计相对较有新意, 合理利用绿色线条与图片传达意境;时报的设计删繁就简, 舍弃了可有可无的形象与细节, 成功营造了视觉强势, 是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高度融合。

二、报道主题的比较

时报特刊的主题是“这一年”。侧重于提醒读者关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疏忽与过失, 尤其重视生者目前面临的迷茫与不幸。

晚报一贯善于温情叙事, 此次亦然。特刊选取的主题是“心路”, 介绍抗灾人物一年来的心路历程。

商报特刊在“创造”这个令人振奋的主题下, 力图全面介绍灾区重建工作的主要方面。如家园、心理和文化重建工作等, 也介绍了地震后当地的政风变化。

晨报特刊的主题是“川不息”。即:四川精神, 川流不息。所有的报道都是围绕着灾区大力重建旅游景点展开。不足之处在于, 报道全都见景不见人, 没有从人性角度审视灾难、关注灾难中的生命, 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媒体应有的人文关怀。

总体来看, 晚报侧重于“讲故事”, 以情动人;时报集中报道重建工作中人们面对的困难与困惑, 冷静深刻;商报为灾区重建工作“打气”;晨报介绍灾区旅游景点。相对来说, 笔者认为在灾区重建工作进行之际, 时报站得更高、角度更新, 提醒读者在悲痛之余冷静地看待重建工作, 起到了传媒的监督功能。

三、信息总量的比较

重庆四大都市报“5·12”特刊中的信息总量比较 (单位:条) (如下表) :

报纸的新闻信息量, 是指一份报纸蕴涵的全部信息的数量。 (2) 报纸的信息量越大越能吸引读者。信息量大, 涉及面广, 读者才容易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在此, 我们衡量报纸信息量大小的指标为:稿件总条数与单条稿件信息含量。

晚报特刊的报道模式是统一的。一篇报道讲述一个故事, 非常注重配发与主人公相关的资料。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记者报道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 但叙事角度过于单一, 对人物挖掘不够, 报道显得随波逐流, 缺乏新意, 导致单条新闻信息量偏小。如:特刊分别用整版报道了几位曾备受“热炒”的人物:“芭蕾女孩”和“敬礼娃娃”等人, 很多信息是其他媒体已提及的。

时报特刊的报道角度多、范围较广。既解读政策, 又报道工作进展;既有宏观分析, 又关注个体故事。注重用调查报道的方式将重建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展现在读者面前。尤其是每篇报道力求新的报道角度, 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对“总理让路女孩”的报道, 关注的不是其他媒体一再重复的“爱心”, 而是背后的“隐患”。面对灾难, 冷静思考、客观分析、不炒剩饭, 这是许多其他媒体报道中较缺失的。

商报特刊的内容力图涉及灾后重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信念、家园、教育、经济、文化、心理重建、意识变化与政风改进等。报道面铺得过大导致蜻蜓点水, 每个问题都谈得不深刻。同一个版面内报道同一问题时, 几篇稿件的角度又明显不同, 导致版面逻辑混乱。商报的报道也有其特点:特别注重资料整合, 配发专栏评论或记者手记等;版面选稿时注重长短篇的搭配, 详略得当, 版面也显得错落有致。

晨报特刊的信息量最少。近一半的版面被广告占据, 新闻报道只有19条, 一条介绍一个灾区重建的旅游景点, 同时, 笔者注意到, 这些文章写得过硬, 缺乏吸引力。

四、版面编排与图片使用的比较

重庆四大都市报“5·12”特刊中的版面编排与图片使用的比较 (如下表) :

时报特刊的图片数量最多, 拍摄角度也最灵活, 表现力很强。大部分版面的上半版通常有一张主打大幅新闻图片, 下半版安排文字, 同时配发一张小图, 使版面主次分明。为了使特刊各个版面既体现整体与协调效果, 又能显得灵活多变, 个别版面编排在遵循庄重的前提下, 打破了常规、张扬了个性。如第七版, 文字背景是一幅占据了整版的青川地震遗址公园的图片, 被弱化处理的苍茫天空下, 仰拍的四个触目惊心的十字架, 显得沉重而肃穆。图片很好地配合了文字营造出的悲凉情绪。

晚报特刊版式很规律。一种是整版刊登一个长篇报道, 同时配发一张人物大幅近照和一个小照片;另一种是纵向均分整个版面, 每个报道占据一块版面, 再为每个报道配发一张小图片。整个特刊的版式设计虽然较为统一, 但明显缺乏灵活。

晨报特刊的版面设计最为单调。通常是每版的上半个版 (下半个版通常是广告) 介绍一个灾区的旅游景点, 在正文上方, 配发两张极小的矩形图片, 再在版面中央配发一张中等大小的图片。另外, 由于广告挤占了版面, 使新闻图片被压缩得较小, 部分拍摄角度较好的图片上版后视觉效果锐减, 不少版面上大面积的广告明显比新闻图片显得强势。

重庆商报的每个版都被约3厘米宽的浓黑图框环绕, 图框上印有灾区视觉符号, 另外, 每版的主打照片色调一般偏沉, 这些因素使版面看起来沉重、压抑。每版配发的中小图数量差别较大, 少则一幅, 多则四五幅, 文字报道篇幅长短差别较大, 使版式过乱。

五、广告占版面积的比较

重庆四大都市报“5·12”特刊中的广告占版面积的比较 (如下表) :

注:重庆商报为对开大版

四家报纸就是否刊登广告或者怎样刊登广告, 处理方式大相径庭。

时报和晚报特刊的24个版均无广告, 使读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新闻上。

商报与时报的特刊均为16个版, 商报刊登的广告面积占到了31%, 晨报刊登的广告面积更是达到了44%。笔者认为, 灾难报道版面中刊登广告特别要注意广告量的控制以及内容与形式, 切忌引起读者的反感。商报特刊的广告通常通栏位于下半版, 设计较简约庄重, 尽量不与新闻内容争抢读者注意力, 一般都是用较温情的文字阐述支持灾区重建之意。反观晨报特刊, 广告大幅占据版面, 内容与形式近于平日, 各种医疗广告占绝大多数。其中一个版, 上半个版介绍“伤怀都江堰”, 下半个版则是“平胸‘铁女郎’渴望爱情”的丰胸广告, 一个性感女人袒露酥胸的图片分外醒目。这样的版面编排降低了报纸品位, 也容易令读者反感。

六、思考与总结

“同题竞争”下必须要有差异化的选择。当今社会透明度不断提高、新闻资源的共享性也随之提高, 媒体常就同题展开竞争。 (3) 对于同城媒体来说, 同题竞争显得更加激烈。就同一主题推出特刊时, 媒体应当力求同中求异, 探索独特的报道思想、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

特刊封面的包装很重要。特刊的封面在整个特刊中起着概括、引领的作用。封面设计得是否精彩、抢眼, 决定了同题竞争中吸引读者的程度。因此, 特刊应力求封面的精彩纷呈, 在编排手段、版面空间和布局结构上, 敢于进行有益的探索, 使内容与形式更完美地统一。

特刊应重视拓展稿件来源。对于报社来说, 办特刊意味着需要采写的稿件数量会陡然增加, 这就对报社获取稿件来源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上文中笔者曾提到, 除了重庆时报整合使用了4篇新华社稿件外, 另外3份特刊的稿件都是完全靠本社记者采写完成。报社自采稿件固然能体现该报社采写新闻的能力、明确传递该报新闻理念, 但清一色的自采稿件显得稿件来源单一、信息通道不畅。笔者认为, 重庆都市报亟须大力拓展稿件来源。

如:合理利用新华社权威稿件会增加报道的深度、厚度, 提升整个特刊的含金量。另外, 还可以与其他媒体交换稿件, 或通过策划活动、购买稿件等方式迅速培育和扩大新闻来源, 使版面内容更加丰富。

媒体可以通过办好特刊来树立良好形象。地震一周年特刊在记录灾区一年来各方面变化的同时, 也会反映出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有利于塑造媒体形象, 将媒体影响力延伸到版面之外。

这4份特刊中, 重庆晚报通过温和地讲述新闻故事, 向读者展示了晚报一贯提倡的“责任传媒”理念;重庆时报秉持其新锐传媒的竞争理念, 报道视角独特、深入, 再次重申了其“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口号;重庆商报力求为灾区重建工作鼓足精神, 舆论导向积极而明确;上文已分析重庆晨报的报道视角单一、信息量又大受广告冲击, 广告内容与版式和赈灾基调不符合, 总体来说传播效果不好, 导致晨报未能在此次竞争中取得优势。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四家主流都市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时报》和《重庆商报》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特刊, 总结每家特刊的特色与不足, 从而思考在激烈的同城竞争中, 都市报如何通过办好特刊赢得竞争优势。

注释

1[1]何亚萍:《谈报纸特刊的封面设计》, 《新闻导刊》, 2008 (3) 。

2[2]郭栋敏:《加大报纸的信息量》, 《军事记者》, 2007 (8) 。

重庆都市旅游 第8篇

一、发展定位与目标

渝北临空都市农业发展定位,首先要与“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相契合。结合实际,以高端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高端休闲旅游和仓储物流为补充,即围绕“临空农业+都市农业”双引擎驱动这一新特征,以高端农产品生产为基础,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以高端休闲旅游为特色,以仓储物流为补充,全力构建集约化、集成化、集群化的临空都市农业产业发展新体系,力争用5年时间,着力将渝北建成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临空都市农业示范区”。

二、发展战略与布局

坚持将“临空农业+都市农业”双引擎驱动模式纳入渝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科学地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功能互补式规划方案,并以一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让临空都市农业作为临空都市区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期存在并得到不断发展。重点实施“123”发展战略布局:

“1”即做大“一个平台”——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拓展区。

该园区定位为“西部农谷”和高科技农业孵化平台,一方面着力建设集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统筹城乡示范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以异国文化风貌为特色的重庆主城1000万人的农业大公园;另一方面依托该平台,对引进的或自主研发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成果转化和孵化。

“2”即建设“两港”一—农产品航空物流港、农业智能服务港。

——航空物流港建设在临空物流区内,主要包括建设航空物联网、优质农产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等。

——农业智能服务港建设在临空会展区内,主要包括建设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农业产业化技术会展中心、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创意农产品设计中心和产权交易中心等。

“3”即打造“三类基地”——现代农业种源基地、都市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现代农业种源基地: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三大工程”,以隆生、阿兴记等企业为依托,建立原种猪、原种兔、名特水产等良种繁育场,以西南大学、市中药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草莓、蓝莓、大樱桃、灵芝、石桷等组培中心或快繁中心,着力将渝北建成西部现代农业种源高地。

——都市农业示范基地:龙王洞山产业带立体气候明显,适合发展梨、蓝莓、杨梅等特色农产品;铜锣山产业带区位优势独特,适合发展葡萄、草莓等特色农产品;明月山产业带中高山气候明显,适合发展高山设施蔬菜、大樱桃、名贵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具体而言,茨竹镇应以高山养生、避暑,兴隆镇应以森林养生、采摘,大湾镇应以湖滨垂钓、度假,古路镇应以红枫休闲、养老,龙兴镇应以民俗文化休闲,石船镇应以生态农业体验,玉峰山镇应以商务会务、度假,木耳镇应以“香”植物农耕体验,统景镇应以“泉、花、果”养生、体验,大盛镇应以中药材养生、体验,洛碛镇应以探险、采摘体验为特色,逐步走上差异化发展之路。

——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以天友、有友、阿兴记、常青藤、望梅等企业为依托,大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航空食品、高端休闲食品、梨橙汁、杨梅饮料、杨梅酒、蓝莓饮料、精氨酸、生物化妆品、生物医药制品、葡萄酒、灵芝孢子粉等精深加工。

三、发展模式与产品选择

(一)模式选择

——品牌高效型农业。坚持定位高端、产品高档、产业高效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培育品种优良、市场领先的特色农产品,发展技术前沿,功能多元,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优势产业。大力扶持“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和品牌打造,鼓励特色农产品申请商标注册和原产地标识认证,着力提高渝北农产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休闲观光型农业。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文化博览型、健康养生型等农业旅游新业态。加快建设一批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市民农园、现代农庄、家庭农牧场、森林公园,以及泡菜、杨梅、果酒、牛奶等特色农产品博览园,樱花、李花、桃花、梨花、油菜花等色彩农业观光园,名优鱼休闲垂钓、精品水果采摘等特色体验园。

——现代设施型农业。广泛应用工程、生物、信息等现代技术和装备,在优势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智能型连体大棚、温室、滴灌喷灌、种子种苗组培、农业机械化等高标准现代化农业设施。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无土栽培、生物防控、嫁接育苗、反季节果蔬栽培等高新技术。以珍稀观赏树木、特种果蔬、花草为重点,建设一批设施园艺农业标准园。

——特色种苗型农业。围绕发展特色、生态、优质、安全、高效农产品要求,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农林牧渔业良种育苗的技术研发。加快种苗研发成果的转化步伐,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兴建名贵中药材、特色水果、特色蔬菜、名优水产、畜禽、林木、花卉等新品种(苗种)繁育基地。

——精品创意型农业。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和创意理念,推动农业生产与手工、绘画、摄影、雕刻、印染等文化艺术有机融合,开发消费者喜爱的名特新精细美农产品。以花卉、水果为重点,通过包装创意、栽培创意、用途创意、亲情创意等手段,开发适销对路创意高端的农产品。

——生态循环型农业。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力度,加快推广节约型、环保型生产方式和节能体系。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进畜牧生产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转变,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积极推广节水灌溉、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广泛开展林下养殖,大力发展种养联动的循环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二)产品选择

选择农产品需要遵循六个原则:一是要直接面向消费者。产品要跨过诸多行销环节,直接服务消费者,如通过网络销售,这类产品主要是对时间依附价值高的农产品,如生物化妆品、生物医药制品。二是要配送全球市场。经济全球化把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串在一起,渝北也不能独善其身,产业引进必须具有全球眼光,以全球市场为依托,确保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才能保证庞大的市场订单,如梨橙汁、蓝梅饮料等产品。三是更新周期要短。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十年磨一剑”,而是不断得到惊喜,就需要引进更新周期短的产业、产品,比如航空食品、乳制品。四是要对物流不敏感。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低,技术密集型产品、资金密集型产品、知识密集型产品都是对物流不敏感的,同时这类产品往往附加值很高,如灵芝孢子粉等。五是增长速度快、利润率高。如果酒。六是与网络连接的产品。如化妆品、中药材制品。

综上所述,渝北农业产业应发展对时间依附价值高的特色高效农业,重点发展航空食品、生物医药制品、化妆品、名贵中药材制剂等精深加工产品。

四、保障措施

(一)积极构建“五位一体”的临空都市农业发展机制。

一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小巨人计划”,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到区外、市外、国外开辟种养业基地和市场。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采取奖励补助等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采取项目补助、融资担保、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办法,支持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技术、设施设备、劳动力、农业补贴等要素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优势特色产业同步发展,推动加工产品向品牌化、优质化、安全化、礼品化、酒店(含飞机)用品化方向发展。完善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加工配送及冷链设施。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鼓励重点农业流通企业建设镇街直营店和农产品配送中心,构建农村双向流通网络。二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推行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健全区、镇、村三级检验检测体系,支持、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站(点),搞好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抓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探索建立退出机制。牢固树立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引导市场主体争创农业名牌。积极创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三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病虫害统防统治、农田灌排等公益性服务;支持农民合作社、防汛抗旱专业队、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等创新服务模式,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到户。四是构建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渝北区临空都市农业人才供需动态信息系统及网络平台,发布农业人才紧缺与过剩的农业人才就业指导目录,推进农业人才配置的国际化、信息化和高效化。针对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不同层次的需要,认真开展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增强他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实际能力;把培植种养加大户与开发乡土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在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强有力扶持和服务,努力把乡土人才培育成大户,把大户培养成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致富带头人。五是构建适合临空都市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调整财政投资比例,加大对临空都市农业的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临空都市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资金直接用于相关企业和项目建设。按照政府主导、担保放大、银行投放的原则,设立渝北区农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专门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涉农不良贷款最终损失的风险补偿。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鼓励开发组合型保险、重点项目保险产品。

(二)积极探索有利于临空都市农业发展的土地制度。

一是留足发展空间。目前,渝北区80%以上的农村土地都属于“四山保护区”或“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用地难是制约渝北临空都市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应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修订完善“四山保护区”、“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规划,为临空都市农业发展留足发展用空间。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区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探索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三是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国发3号文件规定可以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研究制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享有转让、出租抵押等一系列权利,允许采取作价入股、土地租赁、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依法流转,充分保障临空都市农业项目建设用地需要。

(三)努力实现“四个统一”。

重庆都市旅游 第9篇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报告中温总理提到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 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 及有关产业振兴方面的内容。可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自直辖以来, 重庆始终坚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以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移民迁建等为契机, 积极营造承接产业的良好环境, 国际国内产业向重庆转移产业规模逐年增长、层次逐步提升。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 提出了“围绕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庆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着力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先进要素, 培育先进生产力, 加快把重庆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任务。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就是必须加快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构建内陆开放经济产业结构新格局。

重庆都市区包括渝中、南岸、大渡口、九龙坡、沙坪坝、江北6个主城区及北碚、渝北、巴南3个外围区, 面积5473.81km2, 占重庆市总面积的6.64%。都市区2007年有人口590.51万, GDP1812.42亿元, 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所以, 对都市区产业结构的研究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庆都市区9个分区的区域规模不同, 经济总量、人口、幅员各方面也有显著差别, 所以直接进行市场绝对份额比较显然无法得出结果, 也无法比较出的各自优势行业所在。在这里, 笔者引入了区位商这个十分有用的区域经济分析的工具。通过区位商指标就可以排除了区域规模差异因素, 有利于显示真正的区域优势行业, 可以真实地反映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主导经济部门的作用及其变化特点。本文选取了重庆都市区作为研究对象, 对重庆都市区9个区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进行了静态分析, 对2002~2007年连续六年的非农产业区位商进行了动态分析, 从而对重庆都市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研究。

二、区位商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一) 区位商。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看, 我们可以通过区位商 (LQ) 来测定一个小区域工业产业部门在大区域范围内的相对集中程度, 从而确定该小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 并最终反映各小区域的对外经济联系格局。在具体运用中, 区位商常常被解释为:一个小区域内某种产业产值在该小区域所有产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所有小区域该产业产值占所有小区域所有产业该指标的比重之比。

undefined

其中:i是指i个地区 (i=1, 2, 3, …, n) ;

j是指第j个行业 (j=1, 2, 3, …, m) ;

Lij是指第i个地区, 第j个行业的产出;

LQij是指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

(二) 非农产业区位商。

非农产业区位指的是某一地区非农产业产值 (第二三产业) 在该地区所有产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非农产业产值占全国所有产业产值的比重之比。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undefined

其中:Q为非农产业区位商;

Yi2+Yi3为i地区第二三产业的产值之和;

Yi为i地区的生产总值;

Y2+Y3为全国第二三产业的产值之和;

Y为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当Q>1, 表明该地区非农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超过全国水平, 意味着非农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 具有相对规模优势, 发展较快, 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Q值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 比较优势越大。同时也意味着该地区非农产业的产出除满足本区域需求外, 还对外提供区位商值大于1的部分的产品或服务。在考察确定主导产业时, 一般只有区位商大于1的部门才能构成该地区的基础部门, 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当Q<1, 则表明该地区非农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 其规模具有比较弱势。Q值越小, 比较弱势越明显, 意味着该地区非农产业的产出不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 还需要由区域外供给区位商值小于1的那部分产品或服务。

当Q=1时, 表明该地区非农产业专业化程度和全国水平一致, 也意味着非农产业供需平衡, 无需对外进行贸易。

三、利用非农产业区位商对重庆都市区产业结构的分析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重庆都市区, 包括:渝中区、南岸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研究的工具主要是非农产业区位商。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2008》和《重庆市统计年鉴》 (2002~2008) 。

(一) 重庆都市区2007年分区非农产业区位商的静态分析。

重庆都市区2007年分区非农产业区位商反映的是:在2007年, 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各区的产业结构和非农产业发展状况。通过对重庆都市区2007年分区非农产业区位商的静态分析, 我们可以对重庆都市区分区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和《重庆统计年鉴2008》数据整理。

根据表1, 我们可以得出2007年重庆都市区的产业结构情况:

1.重庆市都市区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基本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9个区中, 只有巴南区的非农产业区位商小于1, 其他8个区的非农产业区位商均大于1, 渝中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分别居第一、二、三位。除巴南区的非农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需要其他地区对其提供非农产业的产品和服务, 其他的地区非农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当。由此可知, 重庆市都市区的非农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发展水平较高, 可以对外输出产品和服务, 而农产品基本上靠其他地区供给。下图为重庆都市区2007年分区的非农产业区位商比较示意图 (图1) :

2.重庆都市区非农产业所占比重大。全国的非农产业比重平均水平是88.74%, 即第二、三产业产值之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8.74%。相对于全国水平, 重庆市都市区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渝中区的非农产业比重达到了100.00%, 即是说:渝中区完全是靠非农产业支撑其经济的发展。其次是江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南岸区, 其非农产业所占比重也非常高。北碚区、渝北区的非农产业相对发展不及其他都市区, 但是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仍然是非农产业比较占优势的地区。只有巴南区非农产业比重为85.06%, 低于全国水平, 说明其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一些, 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农业属于该区的优势产业。

3.重庆都市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全国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平均比重是48.64%, 在重庆都市区, 除了渝中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只有9.08%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 其他8个区第二产业产值均高于全国水平, 充分说明了重庆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的工业优势所在。尤其是大渡口区, 以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78.65%遥遥领先。

4.重庆都市区分区的第三产业发展差距非常大。渝中区的第三产业产值占该区总产值的90.92%, 由此可见渝中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第三产业, 而第一产业产值为零。全国第二产业比重为40.10%, 江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的第二产业比重分别是51.99%、47.81%、46.13%, 高于全国第二产业比重。大渡口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和巴南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大渡口区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远低于全国水平, 说明了大渡口区是以第二产业为主,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

(二) 重庆都市区2002~2007年分区非农产业区位商的动态分析。

所谓动态分析, 就是对重庆都市区2002~2007年分区非农产业区位商进行分析研究, 以此了解重庆都市区在这连续的6年间, 产业结构水平和产业变动调整情况。重庆市都市区2002~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计算结果如表2。根据表2, 我们可以绘制出下面的折线图 (图2) , 用以更直观地研究2002~2007年重庆市分区产业的非农产业区位商的变化及走势 (图2) :

据《重庆统计年鉴》 (2002~2008) 数据整理。

由图2、表2,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2002年至2007年重庆都市区总体非农产业一直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从总体上来看, 重庆都市区的非农产业区位商大都大于1, 说明了从2002年至2007年重庆都市区总体非农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超过全国水平, 具有相对规模优势, 发展较快, 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也意味着重庆非农产业的产出除满足本区域需求外还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在很大层面上, 其原因是由于重庆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综合配套能力较强, 且整体工业经济效益较好, 从而使得重庆非农产业还是具备相当竞争优势的。

2.重庆市都市区非农产业的发展不平衡, 但差距在逐渐缩小。渝中区、江北区等相对发展水平较高, 巴南区、渝北区发展相对落后。但是, 我们从图形中也可以看出, 在2002~2007年六年间, 6条代表6个区的折线在渐渐向中间靠拢, 这表明重庆都市区的非农产业是一个越来越均衡、和谐的趋势, 也就是说, 都市区非农产业结构在朝着一个区区差距缩小的结构而进行着调整。非农产业区位商较高的渝中区, 其区位商值虽然一直保持优势状态, 但略有下滑走向, 从2002年的1.1593下降到2007年的1.1269。而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的渝北区, 其区位商从2002年的0.9582上升到2007年的1.0582, 与全国相比也有了一定的优势, 以及巴南区区位商从2002年的0.8477上升到2007年的0.9585, 说明其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已经接近全国水平。重庆都市区各区非农产业的比重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非农产业处于比较落后状态的渝北区和巴南区作了非常大的产业调整, 非农产业在这六年中得到了大力发展, 非农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 非农产业区位商逐年攀升。

四、结论及建议

(一) 保持都市区良好的优势产业发展态势, 注重各区均衡发展。

重庆都市区非农产业区位商总体发展水平高, 但分区的发展水平还不很均衡, 巴南区、渝北区和北碚区相对还需要提高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目前, 渝中区以商贸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业为主的传统第三产业发展良好, 金融保险业、科技信息业、文化服务业、旅游业、中介服务业、医疗保健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成为渝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渡口区是一个以工业为主体的地区, 那么大渡口区就应该继续发挥其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优势, 重视重钢非钢产业 (2007年重钢非钢产业产值达30亿元) , 重视园区经济和重视房地产业发展。对于巴南区等非农产业区位商较低的地区, 应该一方面加强非农产业的建设, 另一方面要发挥第一产业的优势, 在农业发展上下功夫, 在农产品的布局、品种、规模等进一步优化。

(二) 继续发挥重庆都市区工业优势, 并制定相关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

从总体来说, 在全市工业结构中, 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大、高新技术产业比例偏低、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 工业行业普遍存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等问题。重庆市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对传统产业实施改造提高, 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此外, 主城区化工企业影响城市环境, 危及公共安全。都市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工业发展过于主城区化, 所以笔者建议相关政策制定者要注意这个严峻的形势, 工业的发展应该拓宽范围, 而不仅仅在重庆市都市区。振兴产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要制定切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 温家宝总理就强调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

(三) 加强农民工培训, 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

重庆市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这样的结果是, 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非农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所以, 必须重视农民工培训集团的建立, 推进重庆工业化、城镇化, 以满足开放型经济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摘要:本文选取了重庆都市区作为研究对象, 对重庆都市区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进行了静态分析, 对2002~2007年连续六年的非农产业区位商进行了动态分析, 从而对重庆都市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力图说明重庆都市区优势产业的变动及趋向, 明确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以及薄弱环节所在, 从而判断和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非农产业,区位商,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 2008

[2].重庆市统计年鉴 (2002~2008)

[3].重庆市政府网, http://www.cq.gov.cn

[4].重庆统计信息网, http://www.cqtj.gov.cn

上一篇:现浇泡沫轻质土下一篇:突发环境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