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特征范文

2024-08-25

上市公司特征范文(精选11篇)

上市公司特征 第1篇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渐深入以及中国证监会专门出台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新疆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新疆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了跨越式大发展的时机。到2010年, 新疆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37家这远远超过了西北其他省份。新疆上市公司对新疆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 总结新疆上市公司目前的现状及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加清醒。本文将主要关注新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其相关问题。

一、样本的选取和变量的选择

(一) 数据来源和样本的选取

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均来自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 (CSMAR) , 该数据库是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TA) 通过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网站为高校及机构研究者提供数据下载和研究信息服务的系统。

2. 样本的选取。

本文选取了2010年12月31日以前在沪深两市上市的30家新疆上市公司, 为了使计算结果不受异常值的影响, 剔除了总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公司和被列为“ST”和“PT”公司以及金融公司。本文研究共需要的账务数据, 来自于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1998年之前的财务变动表。

(二) 度量融资结构的指标

反映融资结构的指标有多种, 可以根据作者研究的目的和侧重点不同来选择, 在参考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后, 我选择了以下四个指标来反映公司融资结构。它们是:

1. 总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这个指标反映了在企业的全部的资产中, 有多大比率是负债而来, 多大比例是所谓股东。

2. 长期有息负债率。长期有息负债率=长期有息负债/总资产, 其中, 长期有息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3. 短期有息负债率。短期有息负债率=短期有息负债/总资产, 其中:短期有息负债=短期借款+一年以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4. 全部资本化率。全部资本化率= (长期负债+短期借款) / (长期负债+短期借款+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 , 这个指标比总负债/总资产更能反映企业的债务融资情况。

二、新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征的总体分析

新疆上市公司1996年~2010年的融资结构数据分别见表1和图1。

注:内源融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折旧 (1998年及以后来自现金流量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 1998年以前来自财务变动表) 。外源融资包括股权融资 (股本+资本公积金) 和债权融资 (银行信贷+债券) , 其中:债券融资为应付债券, 银行信贷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和。资料来源:根据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 (CSMAR) 历年财务数据库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表1的数据绘制

以上数据显示, (1) 新疆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负债率变化主要集中在50%左右; (2) 总资产负债率和长期有息负债率以及短期有息负债率都呈现出先下降, 再缓慢上升的过程最后再逐渐下降的过程。从1996年到1998年之间, 所有的指标都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从1998年以后, 这三个指标均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再到2004年之后, 这三个指标又开始逐渐下降。在三个指标中, 长期有息负债率上升的幅度最小; (3) 在这四个指标中, 长期有息负债率变化趋势和其他三个指标存在明显的不同, 特别是在2004年, 其他三个指标几乎都达到了最低点, 而长期有息负债率却到达了最高点。可以说明, 新疆上市企业在2004年期间的长期有息负债增加而短期有息负债普遍有所减少。也可能是由于我国在2004年和2005年进行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 致使股票市场存在诸多制度体制方面原因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新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变化的上述特点与我国其他地区的企业在外部融资结构上, 权益融资的比重较大的表现是极为相似的。所以可以进一步得出一国经济发展阶段、制度和宏观经济变量, 会对一国整体的企业资本结构状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综合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第一, 新疆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偏低;

第二, 新疆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 内源融资的比例普遍很低, 外源融资占据绝对的比重几乎都是在80%以上, 甚至个别新疆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甚至完全依赖外源融资;

第三, 在外源融资中, 股权融资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债权融资2012年第6期中旬刊 (总第483期) 时代Times比重缓慢上升。通过以上数据分析, 在2010年股权融资比率高出股权融资比率10个百分点。

第四, 新疆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主要表现为短期流动负债比率普遍较高, 长期负债比例普遍较低。这充分说明新疆上市公司的净现金流量不足, 公司要使用过量的短期债务来保证正常的运营。一般而言, 短期负债占总负债一半的水平较为合理, 偏高的流动负债水平将增加上市公司在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 如利率上调、银根紧缩时, 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的可能性, 从而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通性风险, 是公司经营的潜在威胁。新疆上市公司前几年的外部资金来源表现出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双管齐下”的特征, 近期呈现股权融资大于债务融资的趋势。

三、新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策略

新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其自身发展, 还涉及到新疆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 可以说是两者的综合的体现。但是新疆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无论是和我国发达地区融资结构相比, 还是从新疆上市公司自身的完善来看, 新疆融资结构仍然不够合理, 有待优化。

(一) 建立有利的内部融资的制度

新疆上市公司在努力提高经营效益、扩大利润收入的同时, 也离不开国家和新疆自治区的支持。我国政府应建立合理财政和税收政策, 并规范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和利润滚存制度, 引导上市公司进行内部积累。比如, 进一步增加新疆上市公司利润用于内部融资的比例, 增加新疆上市公司优质的融资来源。同时, 新疆上市公司本身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扩张内部资本, 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 扩大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比例, 改善融资结构的构成, 优化公司融资结构。

(二)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扩大上市公司融资渠道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 企业债券融资额通常是股票市场的3到10倍, 而新疆上市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十分缓慢, 大大落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 这是近年新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增长而债券融资下降的外在动因, 因此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扩大融资渠道, 要把缺乏企业债金融Finance NO.06, 2012 (CumulativetyNO.483) 券的资本市场状况改变, 就要通过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从而扩大新疆上市公司融资渠道, 促进新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改善。

(三) 培育竞争优势, 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要优化新疆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必须培育上市公司的竞争优势, 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要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 首先, 要培育“龙头企业”,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避免上市公司目竞争的局面。培育新疆经济的“龙头企业”, 改变地区态势下的规模不经济, 使之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其次, 实现对高新技术的新要求, 加快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进程。新疆上市公司目前仍主要集中在建材、农业、商业等传统领域, 而新型竞争行业如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气候, 大规模资产重组进行产业转移仍迫在眉睫。为吸引、鼓励异地的优质公司来新疆进行购并和重组, 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还可制定和出台一些特别的优惠政策。最后, 要大力培育新疆上市公司的后备队伍, 促进新疆证券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谦.资本结构与公司控制权安排研究中[M].国际金融出版社, 2009.4.

[2]王娟、杨风林.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新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2.8.

[3]程崇祯.湖北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当代经济, 2002.11.

[4]卢正飞.北京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投资发展战略[J].北京社会科学, 2003.3.

“黑心”公司的特征 第2篇

1、一般前一个月的工资会在下个月的5号-10号才发给员工。

2、基本工资都很低,一种很低能的避税方式。

3、设立绩效奖,就是把你每月工资的30%留出来,等到一个季度后如果你的KPI达标就足额发给你,不然就扣掉这30%,而考核的标准往往是领导的心情是否好坏。

4、实行打考勤卡制度。

5、加班不给加班费,但嘴里还说:“其实公司是不鼓励加班的”。

6、年假不能和10/1春节长假一起休。

7、领导一面说要有成本意识,一面又吃公司、喝公司,连一瓶矿泉水都报销。

8、不尊重员工,好像员工在这里工作就是她/他的仆人一样,呼来唤去。

9、做事没计划、没系统,拍脑门做出决定,朝令夕改。

10、每周开“扯淡”例会。

11、一岗多职,也就是说你除了完成你本岗位的工作外,公司安排你其他的工作你也要去做,但工资不会给你双份。

12、要员工签订所谓的保密协议、敬业条款,但又不给补偿。

13、不相信自己的员工,认为员工都在挖公司墙角,而最大的蛀虫就是领导者本人。

14、领导者低能,连话都说不清楚,还中文加英文说话,但真正的全英文文件,看上去就跟文盲一样。

15、一般这种公司的领导者总是幻想着占领整个市场,也就是说总是想破坏已有的市场运作规则,把所有的市场份额都占领,钱都他一个人赚,把所有的市场环节都揽在自己的公司里面,但又不扩大经营规模。

猜你喜欢:

职场新人千万别当五种“花”

年终,职场人面临三关大考验

浅析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分布特征 第3篇

一、年报披露时滞分布的总体状况

1993~2006年的14年中, 年报时滞总体上呈现震荡起伏的特征, 但从主要指标上看, 年报披露时滞在1997年以后呈现缩短的趋势, 均值基本在90天以内 (1997年以后平均为86.12天, 1997年以前平均为102.08天, 差异为15.96天) 。这一现象说明, 随着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 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中位数大部分也在90天以内, 说明有50%稍多一点的企业在3个月以内披露年报, 这为政策上适当缩短年报披露的限定报告期提供了有利条件。从1997年年报以后, 披露滞后时间最小值也同样下降5~10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披露滞后时间的标准差却仍然维持在20~30天之间。这表明近几年来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时间安排的“均衡披露”原则的制定与执行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 披露滞后时间的最大值方面, 除了在1997年年报中出现的最大值224天外, 最大值并没有出现较明显的变化, 始终大大超出约120天的规定。这说明尽管交易所和各级监管部门对年报披露采取了许多措施, 每年总有一些公司以种种理由推迟年报时间。

二、年报披露日在各月份之间的分布特征

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每年前四个月披露其上一年度财务报告, 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这一期限内完成了年报的披露工作。但是, 笔者将2003~2006年连续四年年报披露时间的月份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时间分布极不均衡, “前松后紧”仍是最近四年年报披露进度的重要特征。披露时间在月份分布上, 从一月到四月有逐渐密集的趋势。大部分上市公司倾向于较晚披露其年度报告, 甚至直至四月的最后期限大量集中披露。在全部样本中有85.76%的上市公司年报选择在三月 (37.85%) 和四月 (47.91%) 披露, 选择在一月 (3.15%) 和二月 (10.76%) 披露的仅为13.91%, 超过规定时间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是极少数 (0.17%) 。对于上市公司在最后期限集中“挤末班车”披露年报的问题, 证监会和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早在1998年年初就披露顺序和时间问题进行了具体安排, 原则上按照资产规模的大小, 在一到四月中均衡地安排年报在指定报刊上的刊登时间, 2001年两个交易所又正式实行了年报披露预约制度。但是, 统计结果显示即便到了最近的2003~2006年年报的披露进程中, “挤末班车”的问题并未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 四月份披露比例维持在50%左右。

三、年报披露日在单周内各日的分布特征

通过考察年报披露日在单周内各日的分布, 我们发现年报披露存在明显的“星期六”特征或称之为“非交易日”特征。从2003~2006年年报的披露情况统计结果看, 从周一到周六, 相对应的披露家数和频率分别是799 (14.70%) 、837 (15.40%) 、889 (16.36%) 、861 (15.84%) 、814 (14.98%) 、1235 (22.72%) 。在交易日 (星期一到星期五) , 平均每天公布年报数为12.3份;在非交易日 (星期六) , 平均每天公布年报数为18.2份。平均每个星期六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比非周六披露日的多出近6家。这说明证监会和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采取的强制性干预和指导, 并不足以使这种分布频率发生较大的改变。“星期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盈余水平不理想的上市公司, 为了减少坏消息对股价的影响, 倾向于避免在交易日公告其年报。因为根据上市公司定期报告 (年报、中报) 披露规则, 报告披露日, 公司股票只停牌半天, 然后恢复交易。而把坏消息放在周末非交易日披露, 有利于给投资者一个谨慎的缓冲余地, 以免造成股价较大的震荡。在没有法律、规章强制规定把坏消息放在非交易日公告的前提下, 上市公司能够这样安排, 说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性意识正在增强。

上市公司特征 第4篇

http://lvshi0000.blog.tianya.cn(冠军律师网)

公司吊销和公司注销的特征、区别及法律后果作者:冠军律师

一、公司吊销和公司注销的含义及区别:

1、吊销一般指被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撤销,是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一种行政处罚措施,主要针对被吊销单位的违法经营行为或者是营业执照过期未审等情况。

2、注销是企业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或者不愿经营下去而主动要求销户,不涉及违法现象。

3、注销和吊销都是一种法律行为,都会产生经营主体的经营资格不复存在的法律后果,但二者的行为性质及最终法律后果存在很大区别: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只是限制企业的经营资格,企业的主体资格仍然存在,仍然可以作为民事主体参加诉讼等民事活动。

注销导致企业主体资格的消灭,注销后企业终止民事权利能力,不能再从事任何民事活动。

二、公司吊销和公司注销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民事诉讼地位如何确定的函》 的有关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程序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法人才归于消灭。

因此,吊销企业营业执照并不能当然地导致企业的法人资格的消灭。在公司清算并注销登记之前,公司的股东不能够分配公司的财产,否则对公司财产造成的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所以,吊销企业营业执照这一行政处罚的实施并不影响企业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清算、并申请注销登记。

http://lvshi0000.blog.tianya.cn(冠军律师)http://blog.sina.com.cn/lymalawyer(冠军律师)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中州中路459号A座16楼

Email:lvshi0000@163.com

上市公司特征 第5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也是主要的金融市场信息来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就必须要保证其真实性,给予投资者和债权人一个真实的企业会计信息。但是遗憾的是,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在会计信息方面歪曲事实,恶意的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这样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不仅损害了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更扰乱了我们的资本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

所谓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主要指的是一种客观经济业务存在的一种形式,更是对上市公司会计活动的一种概括。而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就像是产品的质量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对于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定义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认为: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应该是其满足需求者的程度;而克劳斯从生产者角度对上市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定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应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产品符合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要求的程度。对于上述定义,笔者比较赞同克劳斯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2.1基本特征

。总体来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比性、及时性以及相关性、真实可靠性等。把这些特征归纳为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因为这些特征可以全面的反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本质。所谓的可比性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的呈现无论在任何空间和时间里,进行对比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及时性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要及时的上报、通报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拖延;相关性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所呈现的会计信息必须要与使用者的决策息息相关;真实可靠性最容易理解,所谓的真实可靠性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弄虚作假,这也是上市会计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特征。

2.2 其他特征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其他特征主要包括:谨慎性、明晰性以及实质重于形式等。之所以把这些特征列为其他特征,是因为这些特征并没有基本特征那么重要。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除了具备上述两大类特征之外,还要做到:(1)上市公司对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应该重点说明,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和重视;(2)会计信息所呈现的形式应该简单并容易被大家所理解;(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反映应该真实,不能过于夸大,以免影响使用者的判断。

2.3 基本特征与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

。总体来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处于主要地位,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其他特征则处于次要地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反映出市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其他特征则反映了市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次要要求。基本特征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亦离不开其他特征的辅助。二者共同存在最终可以反映出一个真实、有效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是总体进行归纳的话我们可以把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企业内部影响因素与外部影响因素。具体阐述如下:

3.1企业的内部影响因素

3.1.1 公司利益的驱动。目前,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驱动从而铤而走险,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违法和违规现象。

(1)上市的诱惑。很多企业在通过银行很难融资的情况下,发现上市之后可以获取更大的融资空间,因此不遗余力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上市。但是在上市的过程中为了可以达到上市的目的,有部分企业制造虚假证明文件,披露虚假会计信息,通过这样的手段挂牌上市。

(2)配股的诱惑。公司上市之后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往往会增大,不过我国《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的配股问题上有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不符合配股条件但是又想得到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往往会提交虚假的会计信息,夸大企业所获得的利润。

3.1.2 股权结构的影响。通过对目前上市公司的了解可以发现,当前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都是高度集中的,这些上市公司往往都是由第一大股东控股,并且操作公司的经营获得。当这些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基本都由控股公司控制的时候,其会计信息的披露往往会出现失真,以便迎合相关的会计政策。

3.1.3 内部监控的不力。(1)董事会制衡能力不足。 当前,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当中,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在工作效率和独立性方面存在的制衡能力不足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上市公司执行董事占有过大的比例。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往往由同一人兼任,董事会成员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大量重合等。过大的权利重合最终很容易致使董事会会议流于形式,导致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制衡能力不足。

(2)监事会监督能力低下。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的监事会具有检查公司财务的重要职责。但是,具体到某一上市公司的时候,监事会往往不能有效发挥其职责,对于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所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的予以纠正,造成了公司内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不力。

3.2 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

3.2.1 违规成本的低廉。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进行会计信息造假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而进行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并不高,只需要请专业的会计人员操作就可以完成,而完成这一过程只需要付给相关会计人员很低的报酬。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造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惩罚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3.2.2 政府监管的不力。除此之外,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方面也存在不足。虽然相关部门有责任对这些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但是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并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对于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没有认真的完成,只是马虎了事。再加上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给一些审计部门行贿送礼,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就更难到位了。

3.2.3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缺乏。一些会计事务所为了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对于一些上市公司提出的虚假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得不答应。这个会计事务所不做虚假会计信息,那么很可能另外一个会计事务所就会承接这个工作。思量来去,一些会计事务所答应为这些上市公司造假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大家都要生存,生存就需要客户。所以,会计事务所派往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在某些方面来说是缺乏独立性的,必须要听从于公司领导的意见。

四、结语

鉴于上述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计信息质量:(1)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进一步规范;(2)加大监督的力度,主要是保证会计信息达到质量特征的各种监督措施;(3)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4)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素质。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钟齐.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3,(02)

[2] 盛岚.强化会计监督,杜绝会计造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浅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第6篇

一、大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

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年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 这不仅让我们对会计工作的未来充满期待,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十二五”期间, 自治区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重点, 继续深入开展会计执法检查;完善自治区会计地方立法工作, 择机修订《内蒙古自治区会计条例》;二是以拓展注册会计师执业领域、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为着力点, 制定相关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推动自治区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快发展;三是继续采取措施推动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 使会计改革的成果更多地应用到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中, 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四是继续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和提高会计队伍素质, 完善高级会计师和正高级会计师考评工作, 并着手进行第二批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工作, 推动自治区会计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性

目前人们最关心的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成果及财务状况,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虚假会计信息, 将影响国家的财政税收, 在一定程度上扰乱经济秩序, 使宏观和微观决策依据受到影响。今后将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作为会计工作的重点, 通过推动法律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完善, 加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等措施, 做到“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 不做假账, 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通过三种机制发挥投资者保护作用:治理机制、定价机制和风险降低机制。首先,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充分发挥其治理作用而保护投资者利益。这种机制表现在:可以使以业绩为基础的高管薪酬契约更有效;使CEO更换对业绩的敏感性更强;更好地约束高管理的酌量性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减少管理层侵犯股东利益、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和机会。通过会计信息的治理作用, 能够提升公司投资的有效性和公司的财务价值, 同时也会保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价值。其次,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其定价作用也能对保护投资者起到保护作用。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强, 则越有利于外部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 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强, 就越有利于分析师和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测, 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第三, 会计信息的重要功能是缓解股东与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 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作为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 信息不对称风险的降低意味着投资者投资风险的降低。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是要求会计信息必须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相符合, 也就是要求上市公司在加工、收集、传递、处理会计信息的整个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各种特点, 从而确保公司各相关部门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一般来说,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具有两个基本标志, 也就是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什么是预测价值, 是指会计信息可以帮助使用者对从前、现在和将来事项进行评价, 从而预测它的发展趋势, 对基于这种评价和预测所做出的决策产生良性影响。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让信息使用者对过去的预测和评价结果给予纠正或证实, 促使信息使用者对过去的决策进行改变或维持。

2.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对会计信息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必须要遵守的准则, 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遵循会计要素定义的要求, 不能对用户的判断造成错误引导, 更不得允许有重大遗漏的发生。财务报表应当真是全面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 至于那些重要的经济业务必须单独进行反映。

3.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就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准确的反映公司各项经济活动包括的经济内容。作为会计信息的生命, 缺乏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减弱, 严重的还会对社会和广大公众造成危害, 对广大利益群体造成损害。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而不是孤立和静止的。所以,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 主要是因为会计信息是经济的会计反映, 会计信息的反映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经验、品德等有关, 又与会计准则、制度、程序、方法等紧密相连。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 我们不难了解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以及如何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相信通过笔者的介绍, 大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对营造良好的金融秩序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会计工作既是经济管理的基础, 同时也是财政管理的基础。一个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会计工作加以记录和反映。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 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实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都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介绍, 分析和阐述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以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参考文献

[1]谭志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其关系分析[J].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6年08期

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特征研究 第7篇

二、上市公司稳健性特征研究

(一) 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研究

相比西方国家,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研究也就是这近十几年来才开始的。李增泉和卢文彬(2003)、王毅春和孙林岩(2006)、徐凯(2008)通过实证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总体上是具有稳健性特征的。陈旭东和黄登仕(2006)则实证发现会计稳健性在1998年后逐渐增强,从2001年起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稳健性的特征,且会计稳健性具有行业特征,在制造业尤其明显。杜颖洁(2009)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在1998年至2007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尽管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总体上是具有稳健性特征的,但进一步研究发现,整体回归中的“稳健性”主要是由于亏损公司更倾向于确认坏消息的结果,并未真正表现出会计稳健性的特征(李远鹏,2006;宋玉和李卓,2006;曲晓辉和邱月华,2007)。而王晶(2009)认为1999年年至2007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出来的条件稳健性不是亏损公司“洗大澡”造成的假象。毛新述和戴德明(2009)则没有发现盈余稳健性的提高与上市公司的大清洗行为之间的显著关系。李世刚(2008)实证发现只亏损一年的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了会计稳健性,连续亏损两年和三年的上市公司的实际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会计稳健性,即亏损公司的“洗大澡”行为会导致短期内的条件稳健性增强,但从长期来看亏损公司采取了激进而非稳健的会计政策。由此可见,我国研究者们对会计稳健性的真实性问题仍存在争议。李远鹏(2006)和宋玉和李卓(2006)、曲晓辉和邱月华(2007)控制了亏损公司的影响,单独对盈利公司进一步检验发现盈利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没有表现出稳健性,得出整体回归的“稳健性”主要是由于亏损公司“洗大澡”造成的结论。吴东辉指出,这三篇文章实际上并未证明条件稳健性完全是“洗大澡”这种盈余管理方式引起的。Basu(1997)定义的稳健性指的是会计盈余对负面的消息(损失)更为敏感,按这三篇文章做法,实际上是将亏损的公司剔除,但在亏损的公司中,完全可能是会计盈余对负面消息(损失)的确认导致亏损,即稳健性的存在导致了亏损。因此,剔除亏损的公司实际上也可能将一部分有稳健性特征的企业排除了。吴东辉认为,要证明条件稳健性的存在是由“洗大澡”的亏损公司引起的,需要证明这些公司会计盈余中不存在非对称的及时性,这点在他们的论文中未得到验证。

(二) 会计稳健性的动因分析

(1)债务契约约束。在债务契约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面临着非对称收益,当企业经营好时,债权人仅能得到本金和利息,而不能获得额外的收益,但当债务人资不抵债时,债权人却要承担不能收回投资的损失。因此债权人更关注企业的最低价值,而稳健性能够降低股东对资产和利润的高估,确保了会计盈余和留存收益的可实现性,限制了股利的超额发放。这就起到了保障债权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冲突。因此,稳健性原则可以作为缓解债务契约下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风险的有效机制。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债务契约与稳健性之间的经验证据。从银行贷款比例来看,随着银行贷款比例的上升,公司会计信息的稳健程度提高(王毅春和孙林岩,2006)。而银行贷款比例较低时,国有控股股东的利益会受到政府更多的重视,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的稳健性较低;随着银行贷款比例的上升,国有银行的利益在公司中的重要性上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稳健性不存在显著差异(朱凯和陈信元,2006)。从债务的期限来看,由于短期负债对债务人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公司通常面临着短期内大额还款付息的压力,增加了银行收回贷款的风险,银行就会对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要求较高,因此,短期借款比例高的公司比短期借款比例低的公司会计政策更趋稳健。而在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不健全的环境下,声誉较好的企业恰好是那些具有“政治关系”能够获得较多长期借款的企业,银行对这些企业债务约束力度变小,对会计稳健性的要求也会降低,因此,长期借款比例较低的公司相对于长期借款比例较高的公司会计政策更加稳健(刘运国等,2010)。陈信元等(2007)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的会计信息稳健程度较银行改革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拥有较多银行借款的公司。同时,他们还发现,银行改革对公司信息特征的影响还与公司的其他治理机制和产权性质有关。对于缺乏良好的治理机制的公司,如处于外部治理环境较差地区的公司或者聘请小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公司,其会计信息稳健程度在银行改革前后的变动要更大,尤其是其中具有较高银行借款的公司。此外,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稳健程度在银行改革前后的变动要大于非国有企业。在债务契约与稳健性水平这一关系上,学者们从债务契约的不同特征进行的研究得到了相当一致的结果,用较强的实证证据支持了债务契约是稳健性产生的内在原因之一。(2)外部监管。我国学者对外部监管方面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准则上。自1992年以来,我国大体上经历了四次比较大规模的会计制度改革。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明确了稳健性原则,但只允许企业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998年实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充分强调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如计提四项减值准备等。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扩大了稳健性的范围,如计提八项减值准备等。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全面趋同,进一步扩大了稳健性原则运用的范围,但同时也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范围。有很多学者试图研究这四次强制性的会计制度变迁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我国资本市场中特殊的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导致的会计与证券监管是我国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强化的外在制度原因(毛新述和戴德明,2008)。胡念梅和翁健英(2010)研究表明只有稳健会计规则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提高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王亮飞(2007)认为2001年之前,盈余稳健性的实质是上市公司对监管的迎合和对利润的操纵;而2001年之后,随着证券监管力度的加大和会计改革的深入,良性的盈余稳健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释放。曲晓辉和邱月华(2007)发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实施并未实质性增强1998年至2000期间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水平,《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则显著提升了2001年至2004期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水平(齐艳,2009;唐妤,2009;王晶,2009;郑丹丹,2009)。王军会和赵西卜(2009)进一步认为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整体会计盈余稳健性下降,是由于亏损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大幅下降,而盈利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上升造成的。唐妤(2009)将应计项目分为非操控性应计项目与操控性应计项目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后发现,2007年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稳健性降低,主要是来源于操控性应计项目。总体看来,我国大部分学者们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均发现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有所下降,但对于造成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下降的原因,学者们还没有给出一致的解释。

(三) 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

(1)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因素包括公司所有权性质、董事会特征等也会对会计盈余稳健性产生影响。赵莹等(2007)通过构建一个公司综合治理变量,发现综合治理水平越高的公司其财务报告的稳健性水平也越高。娄权(2004)发现独立董事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的会计盈余稳健性。赵德武等(2008)发现独立董事监督力对盈余稳健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随公司治理的改善而增强;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数规模和会计专业能力,薪酬和声誉的影响则相对最小。曹宇等(2005)和董红星(2009)发现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存在较强的控制权时,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有所下降。朱茶芬和李志文(2008)认为,国家控股上市公司对应着较低的会计稳健性。杜兴强等(2009)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联系降低了会计稳健性。徐凯(2008)发现国家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法人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修宗峰(2008)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中,会计盈余稳健性较低;而股权制衡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会计盈余有较高的稳健性。(2)制度环境。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相似,我国学者也发现制度环境会对会计盈余稳健性产生影响。分权改革后,地方政府有很强的激励追求政绩最大化。在政府干预市场严重的地区,企业家会发现努力经营的结果不比寻租和掠夺小股东的来得更好,他们会转而寻思如何掏空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差强人意的情况下,用激进的会计信息来掩饰业绩的动机就会明显增加,因此,在政府干预强度大的地区,上市公司会计较不稳健。同时与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相比,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较不稳健(王建峰,2008)。李豫湘和杨健全(2010)发现政府对市场干预与公司稳健性负相关,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法律环境越差的地区,其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稳健性也越差。(3)其他方面。除了公司治理和制度环境角度,我国也有部分学者从其他方面来寻找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陈旭东和黄登仕(2007)发现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在整个生命周期大致呈现U型分布。徐华新和孙铮(2008)发现企业会计稳健性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而变化,即在股市上行周期,企业会计政策的稳健性减弱,而在股市下行周期,企业会计政策的稳健性增强。李美美(2009)认为当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市场上比较活跃的资产的市价会随着经济扩张而上涨,若此类资产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此时就会报告更多的好消息,从而可能会降低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的计量。反之,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可能会提高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的计量。总体而言,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均表支持公司治理水平高,能够对会计稳健性产生正面影响。同时,在我国,由于政府同时控制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内部各种机制协调国有股东与国有银行之间的利益冲突,削弱了银行对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稳健性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这就使得我国的资本市场不仅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稳健性需求特征,同时控股股东性质也会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稳健性产生重要影响。

(四)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会计稳健性产生的经济后果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二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学者对会计稳健性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代冰彬等(2007)发现稳健性因素能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张洁慧(2008)发现稳健性能有效地帮助投资者规避可能的风险,但是也可能会造成他们低估企业价值而错失投资机会。李远鹏和牛建军(2007)认为和激进的会计政策一样,稳健的会计政策同样导致了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错误预期。而研究稳健性对企业经济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明确稳健性的收益和成本,我们才能确定最优的稳健性程度。遗憾的是,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不足以提供全面、有说服力的实证证据。

三、结论

上市公司特征 第8篇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 (David Durand) 是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他在1952年的研究成果是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他在零税率的条件下提出了三种见解:净收益理论 (NI) , 净经营收益理论 (NOI) , 传统理论。1958年6月, 莫迪尼亚尼 (Modigliani) 和米勒 (Miller) 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经典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 提出公司资本结构的MM模型, 企业融资和资本结构问题引起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创始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但是MM理论众多的抽象、严格的假设条件无疑限制了MM理论的实际应用。它的最大贡献在于它为资本结构理论起了奠基作用。MM模型之后, 学者们沿着MM模型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更为深入地探究, 逐步放宽模型的假设, 就税收、破产成本, 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 并相继提出了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多种有关资本结构的理论和模型, 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

西方融资理论和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 我国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早期的研究中, 黄少安和张岗, 阎达五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刘星, 魏锋和詹宇对中国的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行了检验, 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决策时, 首选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 以股权融资为主, 债权融资又以短期债务为主。近几年, 袁卫秋 (2004) 检验静态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在我国市场的适用性, 发现啄食顺序理论不宜用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征, 而静态权衡理论可用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征。张兆国、宋丽梦、和张庆 (2005)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 结果发现经营者持股比例与股权代理成本有较显著负相关性;负债融资比例、法人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与股权代理成本有不显著的负相关性;国家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均与股权代理成本有较显著的正相关性。张兆国、闫炳乾、和何成风 (2006) 通过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治理效应, 结果发现主营业务利润率、经营费用率、和资产利用率三个指标比公司价值指标能够更好地解释公司绩效;国家股比例对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越来越不显著;法人股比例和负债融资对公司绩效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流通股与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股权集中度和经营者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较显著正向影响;留存收益对公司的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内源融资比例依然偏低

内源融资的一大来源是上市公司内部的现金流量, 主要包括折旧和未分配利润 (即留存收益) 两部分。内源融资具有资本成本低的优点。如表一可见, 发达国家的融资比例中, 美国, 加拿大, 德国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比例均超过50%, 最低的日本也有34%的比例。由此可见, 内源融资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比例却相对很低, 近几年维持在20%上下, 远远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上市公司。

资料来源:裴平,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二) 股权融资比例偏高

一般情况下, 在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三种方式中, 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最高, 这意味着股权融资规模应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才有利于降低成本, 企业才能更有效的运转。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比例却明显偏高, 2008年以前一直维持在50%上下。以2007年为例, 股权融资在融资总额中的占比为58.2%, 有悖于资本结构的融资优序理论。但由于2008年股票市场的低迷, 股权融资比例大幅降低, 只占融资总额的24%。但这只是一个特殊情况。随着市场逐渐恢复, 股权融资又有抬头之势。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2007》, 学林出版社。

(三) 债券融资比例偏低, 但逐步趋向于合理水平

债券融资不但融资成本低, 不稀释股东权益, 而且具有杠杆作用, 只需支付固定的利息收入, 不会过多瓜分公司盈利, 因此受到企业青睐, 成为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首选。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券融资额一般是股权融资额的3至10倍, 且企业债券成为资本市场上比重最大的种类。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券融资比例偏低。如表二所示, 以2006年为例,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融资额为5594.3亿元, 而同期的企业债券融资额仅为3938.3亿元。债券融资比例依然偏低。但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 债券融资比例不断提高。以2008年为例, 债权融资总额达到9327.5万元, 较2007年大幅上升67.5%, 而同期股权融资总额仅为2962.42亿元, 债券股权融资比值为3.15, 在正常比值之间。虽然由于2008年股票市场在泡沫破裂和经济减速的双重冲击下经历了深幅调整, 但是债券市场趋于成熟的因素不可忽视。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 股票市场趋于稳定, 债券融资比例必将逐步趋向合理。

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原因分析

(一) 上市公司实际业绩不佳, 缺乏有效的内部融资机制, 导致内部融资比例偏低

内部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的主要来源是公司的盈利。而导致内部融资结构比例偏低可以贵乃为两个方面:第一, 虽然2003年以来, 中国经济飞速增长, 企业盈利水平也跟着水涨船高。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上市公司相比,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利润增长中有一部分是虚增, 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就会发现, 不少上市公司为了业绩增长, 在兼顾主营业务的同时, 将资本逐渐倾斜于投资活动, 而非企业内部的资本积累。同时, 大部分上市公司不分配或少分配股利, 虚增了一部分利润。第二, 由于缺乏有效的内融机制企业, 大部分的利润往往以不同形式转移给股东, 管理层和员工, 而非增加融资规模。从而没有形成有效的积累。最终导致内部融资结构偏低。

(二) 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不高, 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较少, 导致股权融资比例较高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比例偏高, 首先是因为我国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不高:其一, 大部分上市公司享受着政府给予的各种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导致实际税负降低, 从而降低了融资的实际成本。另一方面, 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低, 甚至不分配, 即使分配股利, 也偏好股票股利, 而较少采取现金股利的方式分配。因此, 低股利支付率就意味着较低的融资成本。二是股权融资具有软约束。公司如果进行债券融资, 必须按约定的期限还本付息, 无法或不按约定的期限还本付息, 将遭到冻结存款、封存资产等强制执行的结果, 必然会影响公司的信誉, 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按期还本付息是一种“硬约束”。而股权融资相对于债务融资, 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 再加上没有定性的股利支付方面的压力, 公司处在“软约束”之中。这种宽松的环境下, 使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

(三) 上市公司融资缺乏成熟的债券融资市场,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规模

债券融资成本低于股票融资成本, 且债券利息在税前支出, 因此企业举债可以合理避税, 增加企业税后利润。因此, 企业融资青睐于债券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并非如此。首先,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平衡, 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其次, 我国的政策法规对上市公司发行债券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并且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在债券市场融资, 致使债券融资规模较小。

(四)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且缺乏有职业素养的经理人员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规范股东、董事、经理人之间权力义务的分配, 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简而言之, 融资结构其实可以看成是企业各利益关系人相互博弈的一种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博弈。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的制度相当合理, 企业有着非常完善的治理结构。股东对企业有着相当大的控制权, 企业经理人的行为受到一系列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从而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经理人的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我国上市公司大都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公司上市后, 领导体制、决策过程依旧, 管理制度、经营机制没有完全超越旧体制。由于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经理人员便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而违背股东的意愿。因为增加债务会增加企业破产风险, 使经理人员的薪酬降低。所以, 经理人员偏好于股权融资, 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建议

(一) 拓宽融资渠道, 重构融资结构,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融资结构体系

1. 增加内源资本积累, 进一步加大内源融资规模。

因为内源融资有其独特的优势, 所以要培养企业优先选择内源融资的环境。首先在宏观的法规政策上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进行内源资本扩张, 提高内源融资比例;同时企业自身应加强运营效率, 降低成本, 提高收益水平, 增强企业内部自我补给的能力。

2. 扶持机构投资者, 加强对股权融资的监管, 提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发达的股票市场不但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 也是上市公司进行外部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股票市场中, 价格放映了企业的价值。其作用不可忽视。第一, 应大力培育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具有专业的理财队伍, 理性的投资行为, 并兼具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成本优势, 其发展壮大将改善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起到稳定市场, 活跃交易的作用;第二, 鼓励机构投资者之间交叉持股, 形成公司间有效的制衡机制, 达到优化股权机构的作用;第三, 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监督管理, 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发行人的融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适当提高准入门槛等。改变再融资成为上市公司恶意“圈钱”手段的现状, 强化其优化融资结构的作用。

3. 继续发展债券市场, 促进债券利率市场化, 适当放宽债券发行条件。

近几年, 债券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 为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合理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 要继续发展债券市场, 逐步提高企业的债务融资比例。其一, 深化债券利率改革, 取消企业债券利率与银行利率挂钩的做法。实现企业债券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自动地确定利率水平的市场化利率机制。另外, 要逐步推进企业债券发行改革, 根据市场发展设置发行债券的条件, 建立政府有效监管下的企业债券市场体系, 建设成熟的债券市场, 继续提高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比例。

(二) 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和经理人员的选拔与培养体系

1. 创新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 国有股和公众股在同一市场流通, 打破了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局面, 为股东和市场有效地激励和约束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了条件。实行多元化股权结构、同股同权对于形成上市公司的监督激励机制有着积极作用。如提高经理人的绩效工资比例, 建立经理报酬与公司利润的高度挂钩制度, 或采用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等方法, 可以将公司股东, 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趋于一致, 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等同于股东利益最大化, 促使经营者形成理性的企业融资行为, 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2. 深化独立董事机制对经理人的监督作用。

由于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中内部任职, 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 因而可以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 有效的起到监督作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经理人的融资行为。很多西方发达国家, 如美国就是采取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有效的制衡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 使所有者和经营者达到一定程度的利益趋同, 同样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 最终达到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作用。

摘要: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 由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其比重关系。根据现代资本结构的研究成果认为, 企业融资的最优顺序应为: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却与其相反。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最新的数据资料, 数字化地归纳了其融资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最后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症下药”,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

参考文献

【1】朱雨良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财经200610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

【3】陆正飞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融资结构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张兆国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效应[J]会计研究200110

【5】林伟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行为分析[J]投资与证券200610

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特征的变化趋势 第9篇

首席财务官 (CFO) 是现代公司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高级管理职位之一, 在设计和实施公司重大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金融市场和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早期引入的是苏联的总会计师制度。2002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将“总会计师”的英文表述改为“CFO”, 并在其章程中指出“总会计师涵盖财务主管、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以及未设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的财务部门负责人”。2008年初保监会财会部财务监管处出台的《保险公司首席财务官任职资格规定 (意见稿) 》规定保险公司首席财务官应由董事会任命, 应向董事会和总经理报告工作, 对职责范围内所负责的决策事项有一票否决权, 这是国内官方文件中对首席财务官角色定义的一次突破。

二、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特征的动态变化趋势

本文通过分析2005~2010年连续6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 对首席财务官个人特征信息披露完整的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在6年期间内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以系统地认识我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基本情况及动态变化趋势。研究样本数量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8.62%~87.95%, 具有代表性。文中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相关资料来源于巨潮网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及CSMAR数据库。

1. 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名称向财务总监转化的趋势明显。

“首席财务官”这一称谓源自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很多企业也引入了西方的财务制度, 但直接采用首席财务官这一称谓的上市公司仍不足4.5%, 更多的上市公司采用的是“财务总监”这一称谓。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5~2010年间首席财务官名称类型的统计, 采用财务总监称谓的公司逐年增加, 从2005年的55.18%上升到2010年的71.58%。

首席财务官名称变化的主要原因: (1) 首席财务官工作内容的变化促使其在企业中的定位发生了变化。首席财务官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财务管理者, 而是企业战略制定中的价值整合者。 (2) 上市公司的财务战略发生了变化, 随着上市公司业务发展的国际化。旧有的财务战略已无法适应其发展需求, 新财务发展战略促使首席财务官的名称发生了变化。

2. 首席财务官中女性占比略有上升。

据2005~2010年相关统计表明, 首席财务官中男性始终占有很大比例, 平均占比为73.05%, 女性的平均占比为26.95%;但2005~2010年女性占比由26.37%上升29.47%。

首席财务官不仅仅是财务专家, 更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 肩负股东的受托责任, 企业的财务报告责任和生产经营责任都需要任职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般来说, 女性需要兼任家庭和职业的双重角色, 分配到这两重角色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从这一方面来看, 男性在担任首席财务官的角色时具有相对优势。但是, 随着社会认知的改变, 企业发展的新需求,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胜任这一岗位。

3. 首席财务官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Wiersema等认为高管团队受教育水平越高, 有效信息获取率就越高, 在变化的环境中更具适应能力。在复杂的经济与信息环境中, 越来越高的有效过滤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促使首席财务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005~2010年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学历逐渐提高, 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逐渐减少, 大专以下学历从2005年的1.96%下降至2010年的1.55%;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占比逐渐增加, 硕士学历占比从2005年的28.85%上升到2010年的33.67%, 博士学历占比从2005年的1.96%上升到2010年的2%;虽然本科学历占比也有所减少, 但仍以本科学历为主, 本科学历占比均保持在41%以上 (见表1) 。

4. 首席财务官技术职称高级化趋势明显。

披露首席财务官技术职称的公司中, 中高级职称占比高达97%以上, 其中中级职称从2005年的48.16%下降到2010年的47.66%, 副高级职称从2005年的48.16%上升到2010年的48.31%, 正高级职称从2005年的1.34%上升到2010年的2.26% (见表2) 。

5. 首席财务官职责范围不断扩大, 兼任职务增多。

首席财务官作为高管团队中的一员, 其职责范围不断向战略、计划、信息、投资等非传统财务方面扩大。兼任董事、董事会秘书等多项职责的首席财务官占比从2005年的36.72%上升到2010年的43.46%, 这表明越来越多的首席财务官在履行财务管理职责的同时, 还参与到公司其他管理岗位中。

首席财务官技术职称的提高一方面源于其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源于上市公司对其专业化程度要求的提高。高阶理论假定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个人或团队都是有限理性的, 只能根据对现实的有限理解制定相应的组织战略。因此, 高管团队对战略选择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层管理者对现实环境和条件认知的准确性。要提高认知的准确性, 首席财务官的专业化程度必然要求越来越高的技术职称以支撑其履行新职能的需要。

6. 首席财务官中40~50岁年龄段人数占比有所上升。

2005~2010年40~50岁年龄段的首席财务官人数占比均值最大;首席财务官年龄在30岁以下的上市公司均不足1%;年龄在60岁以上的上市公司均不足2%。30~40岁年龄段的占比下降较快, 从2005年的33.48%下降到2010年的27.1%;而40~50岁年龄段的占比上升迅速, 从2005年的45.82%上升到2010年的56.6%。任职首席财务官的平均年龄由2005年的42.71%上升到2010年的43.76% (见表3) 。

高层管理者年龄越大, 对财务和工作保障的重视程度越高, 做出决策时与年轻者比较更缺乏信心, 更倾向于规避风险, 更加保守;而年轻的管理者更愿意通过积极创新来提高报酬率, 更愿意承担风险。首席财务官的倾向对公司的财务发展战略影响深远, 过于保守或过于激进都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同时此项工作对人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身体素质等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在40~50岁年龄段的首席财务官其认知能力、实践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身体素质等能达到很好的融合, 更能做出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决策。因此, 首席财务官中40~50岁年龄段人数的占比呈上升趋势。

7. 首席财务官持股数增长迅猛。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越是一致, 经营者就越有动力为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工作, 从而会提高对公司创业战略的支持力度, 而管理者持股能够使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相一致。公司对首席财务官的股权激励就是为了让其在公司经营战略的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席财务官平均持股数增速非常快, 从2005年的123 203股/人增加到2010年的1 367 878股/人, 增幅达到10倍多。首席财务官的最大持股数, 从2005年的7 902 964股/人增加到2010年的113 858 640股/人, 增幅达1 340.71% (见表4) 。据统计, 2005年首席财务官持股数最大的公司是七喜控股, 持股总数为7 902 964股, 2010年常宝股份首席财务官持股数最多, 达到113 858 640股。

首席财务官持股数的快速增加表明其地位在公司中迅速提高。现任首席财务官在公司战略制定中的参与程度超过80%, 他们支持公司整体业务制造的监督、衡量、评估等等。首席财务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财务工作者, 而是公司高管团队的必要成员, 同时也是公司的所有者之一, 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8. 首席财务官年薪逐年大幅增长。

自2005年起, 90%以上的上市公司披露了首席财务官的年度现金薪酬。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平均年薪增加速度非常快, 2005年平均年薪为155 637元, 2010年平均年薪达到357 577元, 增幅达到129.75%;最高年薪从2005年的1 453 600元 (华菱钢铁) 增加到2010年的6 081 600元 (中国平安) , 增幅达到318.38%;最低年薪从2005年的12 791元增加到2010年的34 600元, 增幅达到170.5% (见表5) 。

在代理理论中, 薪酬激励既是对首席财务官过去工作的肯定和补偿, 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管自身价值和发展前景。从首席财务官年薪迅速增加的趋势可以看出:首席财务官在上市公司经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首席财务官在上市公司中的职责范围越来越大, 地位越来越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 首席财务官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与国际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小, 首席财务官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

摘要:首席财务官 (CFO) 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特征的动态变化及其趋势, 对其职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2005~2010年连续6年披露的年度报告, 对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首席财务官的名称、兼任职务、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持股情况和年薪等特征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职责范围,技术职称,年薪

参考文献

[1].杨晓华.中外首席财务官 (CFO) 职能定位发展综述.华东经济管理, 2007;21

[2].田茂永.中国CFO生存状况调查.首席财务官, 2010;7

[3].李源.价值整合者未来CFO的新角色.中外管理, 2010;6

[4].Wiersema, M.F., Bantel, K.A..Top manage-ment team demography and corporate strategic chang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2;35

[5].陈守明, 郑洪亮.高阶理论的认知逻辑及其管理实践含意.经济论坛, 2009;16

[6].孙俊华, 贾良定.高层管理团队与企业战略关系研究述评.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26

上市公司特征 第10篇

关键词:酒店行业;治理特征;盈余质量;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021-04

1 概 述

自我国加入WTO十多年以来,国际大型酒店旅游类企业长驱直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雄厚的软实力使我国传统的酒店企业一时难以招架;在此情形下,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把转变经济发展结构、大力促进服务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到战略发展的层面,鼓励服务产业走出去。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未来趋势,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我国酒店旅游类企业如何提高自身优势、如何软硬实力并举、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所有酒店旅游类企业管理层共同思考的问题。

衡量一家企业竞争实力如何,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技术,二是制度,三是文化。可见,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硬件”条件的比拼,更是“软件”实力的竞争。公司治理特征是公司制度的一种外在体现,其中股权结构是公司的“先天体现”,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高管薪酬、职工参与治理和组织效率均是各种规章制度作用的效果。

在公司治理的盈余质量之衡量方面,由OECD所公布的公司治理原则可得知:公司治理不应只注重到短期的获利力,稳健、长期的利润才是企业永续经营的条件。

因此,本文通过构建盈余质量修正系数模型来修正公司账面盈余质量(EPS),之后以修正后的公司盈余质量和公司治理特征构建回归模型,通过统计研究,分析会计盈余质量和治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关系。

2 文献综述

2.1 公司治理概念及其特征

公司治理的定义各有不同,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迄今没有形成一致性的认识。如Mayer Colin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公司治理是“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随市场经济中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又如我国学者吴敬琏从管理学的角度认为:所谓公司治理,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系列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

公司治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①责权分明,各司其职。公司治理结构的领导体制由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各个机构相互配合,促使公司有效运行;

②委托—代理,纵向授权。公司中,各层级之间是由一组委托一代理关系连接起来的;

③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存。在公司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公司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通过对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的激励约束过程来实现的。由于代理人可能发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这两种情况下,委托人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失。为了尽可能避免损失,委托人有必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2.2 企业盈余质量定义及其度量指标

企业盈余质量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与后续发展能力等企业内部效益方面以及社会效益。不仅是企业經营状况的静态描述,而且是涵盖持续发展等理念的动态表征。也不仅仅表现为企业对于自身经济利益(经济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还表现在为对社会效益的贡献。

公司盈余的衡量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公司的账面绩效,比如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

另一类是公司的市场绩效,即公司的股票收益、托宾Q值。

但是,至今都没有定论说哪一种方法更为合适。从股东的角度来看,用股票收益来衡量比账面价值更为合适,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直观而且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最为相关。

然而我国资本市场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股票价格的波动并不能真正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3 实证分析

3.1 样本选取

本文所选定的行业是酒店旅游行业的上市公司,笔者通过CCER数据库的行业分类,发现餐饮、旅馆和旅游类的上市公司共有43家, 为了确保回归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笔者剔除了2012~2014年中,被ST或者ST*的企业,最终得到38家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见表1。

3.2 指标、变量选取

在修正系数模型中,本文引用(杨琼,2009)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 软件输入了26 个从理论上分析将对会计盈余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变量,筛选出五个相对差距较大且从理论上对会计盈余未来持续增长能力有较强解释力的因子指标,分别是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衡量盈余持续性),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衡量盈余现金保障性),销售增长率(衡量企业成长性),自有资金比率(衡量收益安全性),总资产周转率(企业综合运营效率)。

在公司治理特征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的回归模型中,具体变量,见表2。

3.3 假设的建立

CR5指数,是指当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其比例较高,就表明其大股东越能够影响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议,从而对于公司的经营决策、人员安排和利润分配方案等重大事件可以及时作出决策安排。

故,提出假设1:

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正相关。

在股权构成理论中,股票分为流通股票和非流通股票。怀心强(2007)年在对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特征与相关性研究分析中,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流通股比例占总股本比例越小,公司盈余质量越好。

故,本文提出假设2:

流通股比例与盈余质量负相关。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所处核心地位,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就取决于董事会的治理。董事会规模对董事会运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董事会规模过大,董事会成员间会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尤其在董事会成员们所持有股份较少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故本文提出假设3:

董事会规模与盈余质量负相关。

酒店旅游业企业发展初期,企业创始人往往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不存在两权分离。随着经营管理活动日益复杂,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渐渐出现两权分离的现象。聘请企业外部具有专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经理人员参与企业高层管理,在理论上有利于公司盈余质量的改进。

故,本文提出假设4:

董事长及总经理二职合一与盈余质量负相关。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一套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不管是理论上分析还是经验分析结果都表明,公司的业绩水平与公司经理人员努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大多数情况下,经理人员的努力程度又与其收入水平是正相关的。本文选择了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GGXC)作为衡量指标。指标越高说明激励强度越大,高管就越努力工作。

故本文提出假设5:

高管薪酬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

根据“理性经济人理论”,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与其获取的报酬成正比。因此,本文选择员工平均工资作为衡量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特征变量。

故,本文提出假设6:

员工人均工资与盈余质量正相关。

职能部门协调效率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并无具体指标来衡量,在本文中,采用管理费用率(GLFL),也就是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来代替。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一个企业收入管理费用的高低必然与企业的组织效率相关。

故,本文提出假设7:

职能部门的协调效率越高,就越好。

3.4 模型建立

3.4.1 盈余质量修正模型的建立

本文对盈余质量修正模型的建立,引用(杨琼,2009)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输入了26个从理论上分析将对会计盈余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变量,筛选出五个相对差距较大且从理论上对会计盈余未来持续增长能力有较强解释力的因子指标。见表3。

对于表3中所示的权重数值,通过以下步骤予以确认:

第一步,根据选取的数据计算出每年各单项指标平均数XK的数值。

第二步,以年限为类别,用算数平均法分别计算每年各指标标准差SK。

第三步,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差系数,它反映各指标的相对变异程度:

VK= SK/XK(k=1,2,3,4,5)

第四步,对标准差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权数:

WK= VK/∑VK

第五步,对每年计算出来的权数进行平均处理,以此作为各基本评价指标的权重值WK。

笔者稍微调整了最终权数并得出各指标比重,见表4。

将各指标权重指数代入,见表5。

其中:单项指标得分=比重+(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每分的比率差。

综合得分=∑单项指标得分

λ=综合得分/100

最后:CEPS==EPS×λ

3.4.2 公司治理特征和盈余质量相关性模型的建立

在公司治理特征和盈余质量相关关系的模型中,本文笔者引入修正的每股盈余(CEPS)作为被解释变量,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流通股比例(ELI)、董事会规模(DS)、两职兼任状况(T)、高管薪酬(GGXC)、职工参与治理特征(RJSR)、职能部门协调效率(XTXL)作为解释变量,资产规模(SIZE)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CEPS=a+β1CR5+β2ELI+β3DS+β4T+β5GGXC+β6RJSR+ β7XTXL+β8SIZE

根据假设,与CR5、GGXC、RJSR和XTXL显著正相关,所以 β1、β5、β6、β7系数应该为正;并且,与ELI、DS、T显著负相关,因此β2、β3、β4系数应该为负。

3.5 描述性分析

通过盈余质量修正模型所确定的修正系数计算出修正的每股盈余,计算公式为CEPS=EPS*γ,然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修正后的每股盈余最小值为0.49,最大值为3.9701,表明餐饮行业上市公司中,两级分化较为严重。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中,最大值为85.59%,最小值为10.37%,且平均值为49.50%,表明在餐饮行业,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股权较为集中。对于高管薪酬(GGXC),最大值为5854900,最小值为316000,表明餐饮行业中,高管薪酬差距较大,这或许与公司盈余相关的缘故。

而對于职能部门协调效率这一特征变量,最大值为15.1 351,表明每发生一元的管理费用能创造15.1 351元销售收入,而最小值为1.4 834远远低于平均水平9.4 161。

3.6 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运用SPSS.17统计软件,建立餐饮行业公司治理特征和会计盈余质量相关性模型,并将各变量代如模型中,得出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

EP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残差分布直方图,如图1所示。

通过对多元回归模型方程的系列分析可见:

①模型方程的拟和优度一般。复相关系数R值较小,R2=0.200完成了回归方程的建立。F=13.301(sig=0.000)显著。

②Dubin-Waston=1.902≈2可以认为不存在自相关。

③表6中利用方差膨胀因子(VIF)进行检验多重共线性,方差膨胀因子均不超过10时,该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在容许界限之内,因此可以认为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④多元线性回歸分析残差分析图可知,残差基本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

由以上分析可最终确定的回归方程为:

CEPS=0.131CR5-0.453ELI-0.047DS-0.572T+0.274GGXC +0.037RJSR+0.031XTXL+0.01SIZ-0.217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前三名薪酬、员工参与治理特征、职能部门协调效率与CEPS呈现正相关关系;流通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两职兼任情况与CEPS呈现负相关关系。

至此,假设1——假设7成立。

4 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

本文通过构建盈余质量修正模型,确定了修正系数的数值,同时通过公式CEPS=EPS*γ确定了各样本中的CEPS。之后将CEPS作为被解释变量,前五大股东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流通股比例(ELI)、董事会规模(DS)两职兼任状况(T)、高管薪酬(GGXC)、职工参与治理特征(RJSR)、职能部门协调效率(XTXL)作为解释变量,资产规模(SIZE)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得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前三名薪酬、员工参与治理特征、职能部门协调效率与CEPS呈现正相关关系;流通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两职兼任情况与CEPS呈现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4.1 本文的不足之处

在回归分析中,虽然回归分析结果与假设基本一致,但是本文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①员工参与治理特征变量和职能部门协调效率与CEPS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只在10%内通过显著性检验,与理论逻辑的推理相差较大。可能原因是现阶段,我国酒店餐饮企业在员工参与度和职能部门协调效率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比如员工的参与度没有在工资薪酬上予以“体现”。

②虽然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比例、董事会规模与CEPS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本文没有考虑到两者之间曲线关系,应该将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构建一元二次函数,讨论其曲线关系。

4.2 提高我国酒店行业治理情况的对策

通过对持股比例、流通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两职兼任状况、高管薪酬、职工参与治理特征、职能部门协调效率与盈余质量的回归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我国酒店行业治理情况。

4.2.1 完善薪资考核体系

由上文可知,员工参与治理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显著性不强。笔者通过与有关企业管理层了解沟通后,现阶段公司对员工的考核体系未将参与公司治理情况纳入,影响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积极性。

4.2.2 建立职能部门沟通机制

在回归分析中,职能部门协调效率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职能部门的有效、及时沟通能提供公司整体治理效率、效果。完善的沟通机制能避免各职能部门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决策不及时性,压缩决策时间。

4.2.3 提高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

股东持股比例影响股权结构,分散的股权结构不仅不利于公司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同时还有可能成为“资本巨鳄”狙击的对象,不利于公司股价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Mayer.Colin. Corporate Governance Market and Transition Economics[J].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Shanghai, October.

[2] Bhagat.S, Black.B.The Un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Board Composi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J].Business Lawyer,1999,(54).

[3] 李斌,闫丽荣,郜亮亮.董事会特征与研究——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 验分析[J].财贸经济,2005,(12).

[4] 盖凯程,李俊丽.现代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效率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5,(4).

[5] 怀心强.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特征的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 报,2007,(2).

[6] 杨琼.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09,(8).

上市公司特征 第11篇

21世纪是以人才为根本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价值日渐凸显。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在此环境下,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目标实现所做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在我国,财务高管的薪酬激励机制一直处于不完善的状态。一方面是长期以来高管薪酬水平偏低、激励方式单一、有效激励不足,造成人才流失,极大地制约了公司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个别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天价薪酬门”事件屡屡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随着我国财务高管在企业中重要性的加强,在明确其地位和责任的同时,需要明确影响薪酬的各种因素,合理制定薪酬,这样才能使财务高管的权、责、利相互对等与相互制衡。所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

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一般来说,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财务高管的薪酬水平较高。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以及我国财务高管制度建设这两个方面,但是对于一些不易被量化处理的因素,比如财务高管个人特征因素、公司的行业、地区等研究的比较少,但是它们对于财务高管的薪酬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故本文选取了万德数据库和新浪财经上披露的262家上市公司财务高管的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描述分析

(一)年龄。

由于财务高管这一职位需要较多经验,因此年龄较大的居多。从各个年龄区间的平均年薪差额来看,31—40岁与41—50岁的平均年薪差额最大;从人数比例来看,41—50岁的财务高管占样本总数的58%,可见财务高管的年轻化程度并不高。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经验也会更加丰富,所以对应的薪酬也就越来越高,并逐渐趋于稳定。但是目前财务高管的薪酬增长模式比较单一,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能获得高薪。

万元

(二)性别。

在公布财务高管性别的262家上市公司中,男性的比例高达70%,并且其平均年薪为67.84万元,女性财务高管的平均年薪为46.22万元,可见财务高管这一职位更偏向于男性。在毛艳敏的文章中,通过研究2014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前100家中国企业和前100家外国企业会计高管的资料,也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高管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的结论。

万元

(三)学历。

在调查的262家上市公司中,一共有25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财务高管的学历。其中硕士和本科学历的比例高达81%,可见财务高管对学历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中等学历上;博士的比例仅为5%,原因可能是博士属于研究型人才,而上市公司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处理财务实务的实践型人才,故博士学历并不适用于市场需要,这一点与我们预期的薪酬与学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符。

万元

(四)股东。

在公布财务高管是否是股东的262家上市公司中,有35%的财务高管是公司股东,并且从表4中可以明显看出,是公司股东的财务高管薪酬更高。作为公司股东,当公司盈利的时候,股东也会得到一定的分红,所以他们更看重公司的业绩,并为此付诸努力。随着公司业绩的上升,他们的薪酬也会随之提高。

万元

(五)董事。

在公布财务高管是否是董事的262家上市公司中,有27%的财务高管是公司董事。从薪酬的整体水平上看,作为公司董事的财务高管,其平均年薪更高。如果财务高管担任公司董事,那么在经营方面肯定会朝着盈利的方向努力,公司业绩得以提升,他们的薪酬水平当然也会随之提升。可见是否担任上市公司董事对财务高管的薪酬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万元

(六)兼职。

在公布财务高管是否兼职的262家上市公司中,有55%的财务高管在总公司或者子公司、分公司有兼职。目前,一人兼多职的情况在许多上市公司中都很常见,比如董事长兼总经理,财务高管也会相应的担任一些职务。那么有兼职的财务高管薪酬也会随着兼职职务的数量和重要性而提升,所以其平均年薪会比没有兼职的高。

万元

(七)职称。

与学历的披露情况类似,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高管的职称情况并不全面。在调查的262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57家明确披露了财务高管的职称情况。从表7中可见,有超过一半的财务高管拥有高级职称。至于拥有中级职称的财务高管的平均年薪比拥有初级职称的低,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不详细的信息比较多,使得整体数据存在较大误差。排除掉这种误差,从表中可以看出,职称越高,薪酬越高。财务高管是一个兼具智慧与能力的职位,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里,高职称意味着高职位、高薪酬。

万元

(八)证书。

262家上市公司中一共找到86家有明确的财务高管证书信息的公司。其中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最多,高达73%;其次是注册税务师和英国特许国际会计师证书,大约有8%;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国际项目管理职业证书、伦敦工商协会高级会计职称及美国注册会计师证书持有人数比较少。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证书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高管来说,确实是相当重要的。当然也有一些和注册会计师含金量类似的证书,比如国际特许会计师证书或者其他类似的国际会计师证书等,也可以起到代替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作用。

(九)地区。

我们将所调查的262家上市公司所在的地区划分为中、西、东部,东部地区的公司比较多,占据了样本总量的一大半。从平均年薪看,最高的是东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最低的是中部地区;从最大值看,每个地区的最大值也是按照东部、西部、中部的顺序递减的。东部地区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其产业发展也比较完备,属于我国的发达地区,财务高管薪酬由当地的高物价水平确定;至于西部地区的薪酬比中部的高,原因可能是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西部建设,所以为了吸引人才,我国可能加强了对西部地区人才的薪酬激励。

万元

(十)行业。

我们将所调查的262家上市公司分成了四个行业,分别是服务业、机械电子制造业、轻纺工业和资源加工工业。从均值来看,轻纺工业的财务高管薪酬最高,达到了78.35万元;资源加工工业的最低,为53.17万元。从最大值来看,服务业的薪酬最高,特别是其中的房地产业,其薪酬的最高水平达到了538万元。从最小值来看,机械电子制造业的薪酬最低,特别是技术硬件与设备,其薪酬仅为2.72万元。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轻纺工业是第二产业中发展较好的行业,故而财务高管的薪酬水平最高;而出现服务业中的房地产业财务高管薪酬高达538万元的现象,很可能与我国目前房地产业的经济泡沫有关。

万元

三、结论

经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高管的个人特征因素与薪酬呈一定的相关关系:男性财务高管的平均年薪高于女性财务高管;年龄集中在51—60岁之间的财务高管薪酬水平最高,说明财务高管的年轻化程度不高;学历与薪酬呈正相关关系,目前来说,财务高管的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与硕士学历之间;担任公司股东和董事的财务高管,平均年薪会更高一些;身兼多职的财务高管平均年薪也相对较高;相比于其他行业,轻纺工业的财务高管平均年薪总体水平最高,但是房地产业作为服务业的一个分支,其薪酬水平是四个产业中的最高者,这可能跟我国目前房地产业的泡沫性有关;东部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其平均年薪的总体水平最高。从对以上影响因素与上市公司财务高管薪酬的描述性分析中,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公司的建议。

建议公司平等对待不同性别的财务高管;公司应加强对财务高管的股权激励,目前我国的公司薪酬激励制度并不是很完善,而且财务高管是直接与公司资金打交道的职工,在财务高管薪酬激励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公司应该对财务高管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提高财务高管的工作积极性和公司业绩。

(二)对个人的建议。

在本次的调查中发现财务高管的学历水平大多集中在本科和硕士学历之间,根据目前的社会现状,我国财务人员高学历的居多,我们推测今后公司对财务高管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因此建议公司财务高管多多申请在职研究生或者参加高校培训,了解目前社会对财务高管能力的需求现状和发展空间,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满足公司和社会对财务工作能力的要求。对于尚未成为公司财务高管的人员,不仅要在工作中增强自己的工作经验,更要随时随地学习和完善自己。从我国目前的地区发展水平看,东部一直是人才争相前往的地区,其满足了人们对薪酬水平的追求。但是因为我国政策的支持,西部地区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人才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所以建议年轻的工作者在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前提下,衡量不同地区的发展前景,做出合适的选择。轻纺工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稳定,其薪酬水平是四个行业中最高的。虽然房地产业的利润空间比较大,能在短时间内赚取高收益,但是却伴随着极大的风险性和泡沫性,所以建议人们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劲松,张璐.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4,(11).

[2]祁怀鹏.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市公司特征】相关文章:

上市公司增长的行业特征论文04-15

上市公司子公司05-24

国企上市公司05-10

山东上市公司05-11

上市公司财务06-13

上市公司会计06-23

我国上市公司07-05

纺织上市公司08-05

交叉上市公司08-20

金融上市公司09-04

上一篇:盐酸环丙沙星下一篇:肝包虫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