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现场范文

2024-06-17

工业现场范文(精选12篇)

工业现场 第1篇

关键词:现场总线,技术研究,通信技术

现场总线是对信息系统的支持网络, 而互操作特性所要求的决不仅仅是信号处理而是信息处理。因此, 现场总线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业控制系统基础结构。一般认为现场总线就是集控制、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一体的互连网络, 可用于各种生产自动化现场智能仪表仪器、控制器、执行机构间数字化、串行、双向、多点的相互连接, 被看做一个由数字通信设备和监控设备组成的用于现场仪表与控制室主机系统之间的一种开放、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

1 现场总线的结构

1.1 现场总线的基本系统

框架现场总线首先是一种系统结构, 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出设备连接方式, 由于现场总线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基本系统框架, 这就使工程技术人员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实现系统控制功能和控制目标上, 从而大大地缩短了工程的设计和安装周期,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降低了系统的造价。此外, 由于现场总线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控制系统技术, 这就为解决智能控制的各种问题和实现现代敏捷制造、CIMS等提供基本的技术保证。同时, 由于系统采用了标准的DDL和管理平台, 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系统测试费用, 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1.2 现场总线与一般工业通用总线的区别

工业系统为了解决系统的通信问题, 在现场总线出现前就根据计算远程终端和通信的技术, 提出了比较通用的工业系统信号传输接口和协议, 即工业通用总线, 并已经发展为今天的工业通用串行总线。现场总线与一般工业通用数字传输总线的基本区别在于:

(1) 一般工业数字传输总线只包含数字通信部分;而现场总线则包括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三大部分。

(2) 一般工业数字传输总线只提供数字通信通道;而现场总线则提供了完整的开放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

(3)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使用一般工业数字传输总线技术时, 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及与控制方式有关的问题必须由设计者解决;而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时, 有关系统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标准的设计者可以不必考虑。现场总线技术与一般工业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数字通信接口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场总线提供了构成系统结构的全部所需技术;而一般通信接口技术仅仅提供了设备之间的数字通信技术。实际上, 控制系统的设计者也完全可以使用一般数字通信接口技术, 结合控制系统的实际需要独立地解决有关网络控制的问题。但这种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一般不具备通用性。同时,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由此可见, 现场总线所提供的是一种技术集成, 从而简化了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 不仅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在设备和系统制造商与用户之间提供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2 现场总线中的通信技术

对于现场总线系统, 各种信息的传输占有重要的意义, 现场总线技术中以信息传输为主要目的, 系统最关心的是信息能否正确传输, 要求其通信系统具有较好的信息安全性和可靠性。现场总线技术中的通信系统是信息传输的基本工具。在现场总线系统中, 通信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信息传输通道, 从而使整个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网络, 这就是网络控制中的网络物理支持系统。到目前为止, 任何一种现场总线技术中的通信技术都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 并提供全部所需的软、硬件功能。因此, 当使用现场总线技术设计工业控制系统时, 所使用的通信系统对设计者和用户来说是透明的和开放的, 这就大大降低了工程设计费用并节省了系统设计和调试时间。现场总线的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OSI参考模型所需要的底层功能。所谓底层功能, 是指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底层功能是实现信号传输的物理接口,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信接口。

(2) OSI参考模型所需要的高层功能。高层功能的作用是实现通信双方对信息的正确提取, 以便实现对所接收到的信息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3) 实现参考模型所需要的统一的、标准的通信软件。在通信系统中, 通信协议的实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因此, 每一种现场总线技术都应提供良好的通信系统软件, 以便使硬件设备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4) 实现参考模型所需要的统一、标准的硬件模块。硬件模块是指能支持现场总线通信协议的模块化硬件设备。一般地, 为实现系统连接简单, 任何一种现场总线技术中都采用统一、标准的通信接口技术。也就是说, 系统中所有设备均采用统一的通信接口和协议。

3 工业控制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内容

工业控制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 工业控制现场总线技术包括如下内容。

3.1 简单可靠的通信系统

目前工业控制总线均采用基于OSI参考模型的串行通信、总线连接的通信系统, 如二线传输、光纤传输系统等。这种总线通信方式可以提高设备连接的标准化水平, 降低系统信息传输部分的造价, 提高系统的自诊断和可维护水平, 简化信息传输系统的维护方法。

3.2 完备的设备描述语言 (DDL) 和系统管理平台

设备描述语言是控制系统设备标准化的重要标志。设备描述语言的目的是为系统控制和信息处理提供一个基本工具, 同时也为系统管理平台提供系统运行控制和管理的现代测控技术及应用基础。这里“完备”是指符合OSI参考模型, 具有开放性、互换性和互操作性。

3.3 完备的系统安全控制标准

这里所说的系统安全控制标准不是指设备所应当符合的各种工业安全标准, 而是指总线框架系统所具有的安全控制标准。

参考文献

[1]谢松云, 张建, 王公望, 等.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J].测控技术, 1999, (8) .

隔离器件在工业现场的应用 第2篇

生产过程监视和控制要用到多种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及相应执行机构。过程中的信号既有微弱到毫伏级的小信号,又有数十伏的大信号,甚至还有高达数千伏、数百安培的信号要处理。从频率上讲,有直流低频范围的,也有高频/脉冲尖峰。设备仪表间的互相干扰就成为系统调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除了电磁屏蔽之外,解决各种设备仪表的“地”,即信号参考点的电位差,将成为重要课题。因为不同设备、仪表的信号要互传互送,那就存在信号参考点问题。换句话说,要使信号完整传送,理想化的`情况是所有设备仪表的信号有一个共同的参考点,即共有一个“地”。进一步讲,所有设备仪表信号的参考点之间电位差为“零”。但是在实际环境中,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面除了各个设备仪表“地”之间的连线电阻产生的电压降之外,尚有各种设备仪表在不同环境受到的干扰不同,以及导线接点经受风吹雨淋导致接点质量下降等诸多因素,致使各个“地”之间有差别。以示意图一为例。

图一PLC与外接仪表示意图

图中标明有两个现场设备1#、2#仪表向PLC传送信号以及PLC向两台现场设备3#、4#仪表发出信号。假定传送信号均为0-10VDC。理想情况下PLC及两个现场设备1#、2#仪表“地”电位完全相等,传送过程中又没有干扰。这样从PLC输入来看,接收正确。但如前所述,两个现场设备通常有“地”电位差。举例来讲,1#设备“地”与PLC“地”同电位,2#设备比它们的“地”电位高0.1V,这样1#设备给PLC的信号为0-10V,而2#设备给PLC的为0.1V-10.1V,误差就产生了.同时1#、2#设备的“地”线在PLC汇合联接,将0.1V电压施加在PLC地线条上,可能损坏PLC局部“地”线。同时显示错误的数据。由此引起的问题在现场调试中屡有出现。例如某大型建材公司生产线监控系统使用美国AB-PLC外接国内某厂家手操器。AB-PLC的每个数据采集板由八个通道组成,八个通道共用一个12位A/D,模拟量经过变换后由12个光耦隔离器实现与主机隔离。它的八个通道输入之间没有隔离,致使在输入信号时,每个通道单独输入到采集板均正常。但是同时输入两个或多于两个外部信号时,显示数字乱跳故障无法排除。又如航天某部门使用K型热偶作为传感器测试发动机各点温度。同上述相似,仅测试一个点时正常。但是向主机接入两点或两点以上温度信号时,显示的温度值明显错误。这两种情况在使用隔离器后,都正常了。

隔离器之所以能起到这个作用,就是它具有使输入/输出在电气上完全隔离的特点。换句话讲,输入/输出之间没有共同“地”,外来信号不管是0-10V,或带着共模干扰电压的0-10V经隔离后均为0-10V。即隔离后新建立的“地”与外部设备仪表“地”没关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也实现了输入到PLC主机的多个外接设备仪表信号之间隔离,即它们之间没有“地”的关系。

上面谈了输入信号和PLC信号的隔离,同样PLC向外部设备输出信号也有类似现象问题。显然采用隔离器就能解决问题。

这类电压/电压隔离器及电压/电流隔离转换器的产品型号是WS1521、WS1522。

1.不管PLC向外部设备仪表发送信号,还是外部设备仪表向其他设备发送信号,有一种情况经常遇到:要求一个信号即能向显示仪表输送信号,又能传送给诸如变频器之类的设备。这就有可能在两个设备之间产生干扰,若要彻底解决干扰问题,推荐使用隔离式信号分配器,它的二个输出之间也是隔离的。它能实现输入信号与外部设备隔离,同时实现接收信号设备之间隔离。如图二。

&

工业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和控制 第3篇

【关键词】工业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

对工业建筑的施工现场技术进行控制和管理,对于工业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工业建筑的用地都是与民用建筑相连接的,所以必须要处理好技术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工业建筑的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对施工现场进度管理控制的内容

对工业建筑的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内容主要是:要根据相关的文件要求要求,制定出施工的总体计划,在工程的监理工程师审核通过以后,再按照计划进行具体实施,而且必须要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的工作。在对设计施工规划时,要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季度、月、日等,这样可以按照具体的分工来进行施工,这样也方便了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通过实际施工和计划施工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是否达到施工的标准,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以免在最后完工的时候留下安全隐患。

2.对施工现场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进度计划不完善。目前,在很多的工程建设中,项目监理只是将进度计划记忆在脑中,但是却没有具体的将其落实,而进度计划的表现形式仅为横道图或者网络图,无相应的资源配置计划,无法确保进度计划的实现。

(2)对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影响进度的因素考虑不充分。在工程施工中,往往会存在各种影响进度的因素,如果没有提前对其进行考虑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这可能会严重影响到施工进度。

(3)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以及管理水平有限。完善的管理制定是实现施工进度的重要制定保证,同时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存在不足的话,也会严重影响到施工的进度。

3.解决施工现场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对于工业建筑施工现场进度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措施完善这些不足,更好的实现施工现场进度的控制,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3.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在工程项目开始施工之前,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计划对于整个工程的项目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做好施工进度的计划编制工作,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施工的进度,在编制施工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首先要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了解,特别是一些施工的要点,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把握。

(2)要对一些关于工程工期的条款进行仔细的研究,要根据总的进度要求,来把工程进行细化。

(3)把握好对项目的分解,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分解,可以更好地对施工的进度进行合理划分,进而保证工期的正常完工,而且还可以为工程价款的结算提供依据。

(4)根据工程整体的施工情况,对施工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5)对每一个施工程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进行分析,通过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来保证工程的高效运转。

(6)对建筑的设计进行进行检查,一方面是防止出现差错,另一方面是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控制分析。

3.2加强对施工进度的计划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施工的规划进度,必须要做好对施工进度的规划管理,把握好整个工程的施工信息,这是做好工程施工编制计划的基础内容。所以要给施工计划编制人员提供准确的工程信息,而且为了更好地确保工程按照规定的计划完工,还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进而可以加强对总工期的有效控制。

3.3把握好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

(1)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安全管理的制度有效的落实,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在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时,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规定标准进行管理,保证每一个环节施工的安全,对一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施工时的环境因素、管理人员的水平等,都会对施工的进度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要把握好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因素,根据这些影响的因素来采取应急的预案。

3.4创建良好的施工环境

施工的环境也是影响工程进度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要创建良好的施工环境。把握好整个施工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这样才能针对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施工环境离不仅与施工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当地的政府以及周围生活的居民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负责协调工作,解决一些居民与施工方的矛盾问题,从人们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讲解工程施工带来的益处。作为居民也要以大局为重,支持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因为一些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占用到居民用地,这就要求施工方做出相应的补助,而居民也要予以一定的支持理解,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

3.5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水平

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因为他们对一些规章制度更为了解,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切实履行好自身的工作职责,把安全施工的要求有效的落实,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控制。

而且除此之外施工方还要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其提供一些学习的机会,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这样可以按照实际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调整技术,来更好地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而保证工程施工可以在规定的工期内完工。

4.结语

对于施工现场管理来说,做好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和工程质量的提高,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一些烂尾工程的现象也不断的出现,所以必须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控制,更好地提高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覃海燕.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4(13):75-76.

工业现场高维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第4篇

随着数据获取技术的发展, 能够实现大数据量、高速、高维数据获取的科学仪器已被应用到生产现场, 如中、近、远红外光谱仪被用于环境检测[1,2,3]及大气科学[4], 核磁共振光谱仪被用于医疗一线[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被用于煤层自然发火领域[6], 高光谱技术被用于遥感遥测及矿藏勘探[7,8]等。然而, 采用这些仪器后, 如何有效利用大量、实时的海量数据, 将现场获取的数据快速传输到监控现场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9-11]采用FPGA、ARM等芯片设计了高速的数据采集系统, 但该系统未解决高维光谱数据[12]的高速采集及传输问题。本文选用TMS320C6713BDSP芯片作为核心处理芯片, 设计了针对光谱等高维数据的采集系统, 采用C语言编程, 实现了数据预处理、前端仪器控制以及上位机通信功能。

1 系统总体设计

高维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DSP作为下位机的微控制器, DSP内嵌高维数据预处理模块, 对高维数据进行预处理后按照指定的通信方式发送至上位机, 上位机对数据进行接收、保存、分析和显示。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DSP芯片选型

TMS320C6713B DSP芯片具有以下特性: (1) 时钟频率高达300 MHz, 最高处理速度可达1 800 MFLOPS/2 400 MIPS, 内核采用超长指令字结构, 能同时执行8条指令, CPU的功能单元中有专用于浮点运算的ALU和乘法器; (2) 支持外部ROM、主机接口HPI和仿真器3种启动方式; (3) 内核、外设分别采用不同电压供电, 功耗低; (4) 外设丰富, 包括264KB的RAM、2个多通道缓冲串行口McBSP、16个可独立编程的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1个16位主机接口HPI、2个32位通用计时器、2个I2C总线、1个锁相环PLL和1个32位的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

TMS320C6713B携带专用的浮点运算单元, 浮点运算能力强, 运算速度快, 特别适用于高维数据处理, 片上集成的外设大大降低了DSP外围电路设计的复杂程度。

2.2 DSP模块电路设计

DSP模块电路包括TMS320C6713B的电源电路、外部时钟电路、复位电路、仿真接口、程序ROM、外部RAM等, 如图2所示。

电源电路:由于工业现场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为了提高电源电路的稳定性, 节省元器件所占用的空间, 经比较, 选用集电源监视、自动复位、手动复位于一体, 且能够实现双电压输出的电源管理芯片TPS70345来设计TMS320C6713B的供电系统。

时钟电路:DSP时钟源来自外部晶振, 使用1个25MHz的外部有源晶振作为TMS320C6713B的时钟输入, 将CLKMODE0通过1kΩ的上拉电阻接至3.3V电压。EMIF模块的接口时钟源既可来自外部输入, 也可使用经PLL分频后的内部时钟源SYSCLK3。设计电路时为使用外部时钟源预留了接口, 以方便测试时使用。

复位电路:TPS70345集成了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功能, 复位信号均由芯片的RESET引脚产生, 低电平有效。由于RESET引脚为开漏极输出, 因此在复位结束后经过1个250kΩ的上拉电阻接至高电平。当TPS70345检测到RESET引脚的外部逻辑状态由低变高后, 还要经过120ms的延时才能输出高电平, 而TMS320C6713B要求复位脉冲的持续时间不小于150ms, 因此, 必须至少再提供30ms的延时。本文在上拉电阻与处理器的复位引脚之间并联1个2μF的电容, 利用其构成的一阶阻容电路来实现延时。

仿真接口:TMS320C6713B集成有标准的JTAG仿真接口, 仿真器通过1个14针的插座与DSP的JTAG模块进行通信。上电复位结束后, DSP根据EMU1, EMU0的逻辑状态决定JTAG模块是工作于边界扫描模式还是仿真模式, 当2个引脚都是低电平时, JTAG进入边界扫描模式。本文使用仿真模式, 因此, 必须通过上拉电阻将EMU1, EMU0接至高电平。

程序ROM:将TMS320C6713B的启动方式设置为外部ROM启动。其启动过程:复位信号RESET由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后, DSP的CPU仍处于复位状态, 此时, 外部存储器接口模块CE1空间前1KB的程序代码会以EDMA方式被复制到DSP内部RAM的0x0地址, 这个过程完全由EDMA自动完成。代码复制结束后, CPU退出复位状态, 开始从地址0x0处执行程序。

外部RAM:在TMS320C6713B的CE0空间扩展1个16 MB的RAM, RAM选用HY57V2816-20FTP芯片。

2.3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因为要采样的模拟信号是高维信号, 一般其频率较低, 要求采样精度达到小数点后第4位即可, 所以, 选用AD7682作为高维数据采集系统的模数转换器。

AD7682的电源供电范围为2.3~5.5V, 由于模拟、数字部分可单独供电, 所以, 为了能够直接与TMS320C6713B的I/O口连接, 使用3.3V电源为其数字接口供电。为了简化外围电路, 使用2.5V内部电压基准, 模拟部分的电源电压应不小于3.0V, 若使用4.096V基准, 则电源电压必须大于4.6V。为方便在不同环境中使用不同的内部基准, 设计电路时为AD转换器的模拟部分提供了3.3, 5V两种电源, 使用时可通过跳线进行选择。模拟信号采用单端输入方式, 4个通道均以COM作为参考, COM接地。AD7682通过SPI方式与TMS320C6713B通信, 其数字信号线均接至处理器的McBSP1模块, 其中DSP的FSX信号作为ADC的片选信号, CLKX担当同步时钟。AD7682与TMS320C6713B接口电路如图3所示。

2.4 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嵌入式以太网中TCP/IP协议的实现方法一般有2种: (1) 由软件完成协议规定的数据包装或解析, 以太网控制器负责与外部网络进行连接; (2) 使用硬件上固化有网络协议栈的芯片, 设计人员只需实现处理器与该芯片的数据交换即可。后一种实现方式目前支持的处理器类型有限, 且价格昂贵, 因此, 选用第一种方案, 即硬件、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以太网通信功能。考虑到应用的普及性及成本问题, 选用RTL8019AS作为以太网控制器。

RTL8019AS被映射至TMS320C6713B的CE2空间, 由CE2担任片选使能信号, 工作方式采用跳线模式, 数据操作位为16位。由于RTL8019AS 5V的接口电压与DSP 3.3V的I/O口电压不匹配, 因此, 连接物理电路时必须考虑电平转换问题。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都是由DSP到RTL8019AS单向传输的, 且RTL8019AS能够正确识别3.3V的高电平, 故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可直接相连。数据总线是双向信号线, 当DSP发送数据时, 情况和地址/控制总线一样, 但当DSP接收数据时, 则会因RTL8019AS的逻辑高电平大于其I/O接口的电压而造成处理器损坏。因此, 二者的数据总线连接时中间必须进行电平转换。

本文选用SN74LVC16245A来实现电平转换。SN74LVC16245A是16位同相总线收发器, 内部分A、B两个总线, 工作电压为1.65~3.6V, 支持的输入电平可高达5.5V, 适用于3.3/5V混合电压电路, 总线上的数据传输方向可由DIR引脚控制[14]。SN74LVC16245A的A总线与DSP数据总线连接, B总线与RTL8019AS数据总线连接, 总线上的数据传输方向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当DSP发送数据时信号由A向B传输, 接收数据时信号由B向A传输, 即当DSP写RTL8019AS时, DIR必须为高电平, 读时必须为低电平。TMS320C6713B中EMIF接口的异步存储器输出的使能信号AOE正好符合上述控制信号的时序要求, 因此, 使用AOE来控制总线收发器的数据传输方向。

RTL8019AS与上位机之间采用双绞线连接, 以太网芯片与RJ45接口之间使用1个10Base-T以太网隔离变压器实现阻抗匹配和隔离外界干扰的目的。TMS320C6713B与RTL8019AS的连接如图4所示。

3 系统软件设计

高维数据采集系统软件主要包括5大模块:DSP系统初始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通信模块、上位机模块。系统软件模块组成如图5所示。

系统开机后首先进行初始化, 然后由TMS320C6713B控制高维信号采集仪器, 对高维信号进行预处理, 并通过TCP/IP协议或串行通信方式将预处理数据送至上位机, 上位机负责程序接收、保存并显示数据。下位机的软件编译是在CCS (Code Composer Studio) 开发环境中完成的。系统软件流程如图6所示。

4 结语

以工业现场高维数据采集为工程应用背景, 以TMS320C6713BDSP作为下位机核心, 并选择合适的外围器件设计了高维数据采集系统;采用C语言编程, 实现了下位机软件程序开发;采用LabVIEW开发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 较好地实现了高维光谱数据采集功能。目前, 该系统已在石油探测录井、煤炭自然发火等领域的多组分混合气体检测中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该系统有效解决了高维光谱数据的高速采集及传输问题。

参考文献

[1]童晶晶, 高闽光, 刘志明, 等.红外光谱法测量城市空气中CH4浓度[J].激光与红外, 2010, 40 (2) :166-168.

[2]徐亮, 刘建国, 高闽光, 等.FTIR监测北京地区CO2和CH4及其变化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 27 (5) :889-891.

[3]高闽光, 刘文清, 张天舒, 等.FTIR被动遥测热烟羽中污染气体[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 26 (1) :47-50.

[4]刘文清, 崔志成, 刘建国, 等.大气痕量气体测量的光谱学和化学技术[J].量子电子学报, 2004, 21 (2) :202-210.

[5]LEE D, LEE W, LEE Y, et al.Sparse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highthroughput data analysis[J].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 2011, 109 (1) :1-8.

[6]梁运涛, 汤晓君, 罗海珠, 等.煤层自然发火特征气体的光谱定量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 (9) :2480-2484.

[7]徐元进.面向找矿的高光谱遥感岩矿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2009.

[8]罗征宇, 孙林.基于高光谱影像的渤海海冰遥感监测研究[J].测绘科学, 2012, 37 (1) :54-55.

[9]杨卫, 李飞, 张皎, 等.基于NIOSⅡ的高速多路数据采集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1, 19 (2) :465-467.

[10]石繁荣, 黄玉清.基于FPGA的主从式高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 2011, 37 (5) :82-85.

[11]陈曦.基于ARM9和FPGA的高速便携式数据采集前端的设计[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河南省饲料工业发展现场会致辞 第5篇

尊敬的刘满仓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农村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全省饲料工业发展现场会在周口召开。这不仅是对全省饲料工业发展成绩的检阅,也是对我市饲料工业发展的鼓励和鞭策。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和省内外知名企业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周口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农业大市,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周口发展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把三农问题的解决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今年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都到周口代表团参加审议、讨论,殷切希望周口探索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为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今年我市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求,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建设为抓手,把农业产业化做为协调三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我市以产业化为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正在迅猛推进。

我市饲料工业也是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中兴起的新型产业,它立足我市资源优势的实际,着力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农业的增值增效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对促进我市的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饲料工业对农业产业化以及新型农业现代建设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为我市饲料工业注入新的活力,指明新的方向。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市也是一个拥有6000年文明史的胜地,境内有太昊伏羲陵、平粮台遗址、孔子弦歌台、老子故里太清宫等旅游景点,其中太昊伏羲陵、老子故里太清宫为4A级旅游景点,2009年我市正式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我们诚挚欢迎各位在会议期间,不仅对我市饲料工业给予指导帮助,同时,也对我市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

工业现场 第6篇

关键词:生产现场管理科学方法管理理念先进技术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061-01

1 人员管理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是第一位

在我国工业企业中,对于人员的管理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出现员工工作积极性低,工作态度消极,凝聚力差等方面问题,造成工作拖拉、效率低,生产秩序混乱,直接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应抓的工作:(1)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管理者通过会议把自己想法和要求贯彻到员工的思想中,统一员工的思想后,明确了员工工作的方向。另外,会议要求的事情会后要认真抓落实,出现问题马上处理,要说到做到,这样管理者才有威信,说话才“给力”。(2)抓骨干、带整体。在生产现场管理时,充分调动骨干力量的积极性。非常重要,骨干是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通过骨干力量,可以带动落后人员,从而带动生产管理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整体工作向前推进。(3)使用关心爱护与约束和严管的办法。你要关心爱护所管区域员工工作、生活。对于工作认真、积极,任劳任怨的员工,从精神上给予鼓励、物质给予奖励、让员工体现自我价值;生活有困难时帮助解决。但是,同时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行为约束,运用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达到企业凝聚力、向心力。(4)運用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制定工作目标,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厂规厂法、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检办法,设立考核领导小组,定期对每个员工进行考核,公布考核结果,此结果与工资挂钩。在工作中能够认真操作,现场操控能力强,设备运行良好,产出的产品产量高、质量好时,收入就高,否则,收入就低。从而激励了每个员工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5)把品行好,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放在重要岗位上。把人员素质高、品德好、,业务能力较强,任劳任怨;有钻研创新精神;平时考核评比成绩好的员工,推荐到重要岗位上工作,通过他们可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2 设备管理是生产现场管理的核心

设备管理的好坏是制约生产线是否正常运行的关键。企业重视人的管理而忽视设备管理。有人认为设备是机械好管,殊不知;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生产线就会处于瘫痪状态;这样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设备管理有计划、有措施、有制度。设备管理:包括维护保养、巡查、巡检等都要制定可行计划,并有严格设备管理制度,做好维护保养、巡检、巡查,统称“一维二巡”制。(2)设备管理要推广“点检法”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在企业设备管理中,不断引进先进设备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如“点检法”杜绝跑、冒、滴、漏、堵现象的发生,减少停车、减少了故障、减少消耗,使产品质量稳定,使生产效率提高。(3)总结完善设备使用性能。对设备运行情况要及时总结,对经常出现故障的设备,以及操作不方便,安全无法保障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根据设备存在问题,制定一个可行技改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完善设备的使用性能。(4)抓落实,保证维护保养,技术改造质量。根据维护保养检修技改方案。认真抓好两个环节,一是要落实责任人、责任明晰,杜绝维护保养检修技改质量粗放,对设备现场的维护、保养、巡查、巡检非常重要。管理者应该把此项工作当作大事抓。现场有管理者、技术人员跟踪检查、记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环节达到技术标准,质量标准,为生产线正常平稳运转打下良好基础。

3 严格抓好原材料进厂质量关,降低生产成本

多年来,由于受市场管理不规范的冲击,各种假冒伪劣原材料混入工厂,进厂原材料的验收制度不健全,造成进厂原材料质量差,使生产成本降不下来。

根据当年生产量,而制定实际的原材料包括各种物资和配件购入计划、明确质量标准,制定并履行原材料各种物资和配件,进货验收制度、可追溯制度。不合格的产品杜绝进厂,减少各种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原材料的采购要提前作准备,确保生产期生加工量的供应。

4 建立具有活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新措施

每个企业都有很全的规章制度,技术管理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可是在实践中,由于落实的不好,责任不明确,相互推委,很多管理者怕得罪人,造成制度运行不好,标准,规范,规程成了摆设,奖罚不分明。最后造成企业员工士气不高,工作积极性低,生产程序混乱,生产线运行不顺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1)运用新制度和规程、标准、采取新措施来保证生产运行顺畅。除了制定实施可行各项规章制度,各种规程,技术标准和必须的应急措施外,落实是关键,层层抓落实,还要跟奖罚相结合。认真执行各种制度、规程、标准的要奖,否则就处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不怕得罪人,严格执行规章、标准、规程,对所管区域人员、设备、安全、质量、环境,全面负起责任。(2)定期考核,让员工有危机感。制定定期考核员工办法,根据每个员工工作中表现,划出优良差,实行末尾淘汰制,后3名人员进入学习班,学习期间无工资待遇,这样使员工工作中有危机感,如果工作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后三名不仅进学习班甚至责令辞职,此办法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3)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选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对员工业务技能操作水平、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全员即懂工艺流程,工作原理,设备构造,又懂安全,又会操作,并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生产出安全的产品打基础

工业废水采样流量现场测定方法探讨 第7篇

废水流量的测定应与水质采样工作结合起来进行, 即最好在采样同时进行污水流量的测定。测流点除要尽量靠近排污源和采水点外, 尚要考虑以下情况。

1.1 用流速仪测流时

(A) 排水道为明渠时。测流点应避开紊流段, 在渠形比较规范, 流速均匀的渠段内侧。当渠宽小于1米时, 深小于半米时于渠心水下2/3处测一点;渠深0.5-1.0米的于渠心水深1/2处测一点;渠宽大于1.5米, 水深大于1米的大渠测流时先用测绳固定两岸边各0.5米处布一垂直测线, 其余以第隔1-2米布一垂直测线, 于垂线处水下0.3米处及渠底0.3米处各测一点。而后按垂线划分的断面小块面积和小块两侧线上测得的平均流速计算流量。

式中:Fi为测流断面上被分割的面积 (m2) 。

Ri为相应部分上的平均流速。 (米/秒)

(B) 排水道成矩形、园形的暗管时, 在地下井口测时, 必须把流速仪伸八管内1.5-2.0管径处, 同时要避开变径和变径处3-5米以上。

1.2 用浮子测流时

要选择具有一定的水流坡度, 没有弯曲, 水流断面比较规整, 水深较小渠段或暗管内进行。

1.3 用堰板测流时

亦应避开紊流地段, 于渠面较窄处测。使用堰板测流时必须使堰板前后的水位有一定落差, 使堰水流呈自流。

2 测流频次

一般情况下应与污水采样监测次数相对应, 即在采集时, 同时测流, 若求得排污口或污染工艺的较精确的排水量, 或排水量时空变化时, 测流次数要相应增加, 测流次数的确定最好采用统计学的差别法来验证。

3 污水流量的计算方法

3.1 流速仪测流法

适用于水深大于10-15厘米, 流速不小于0.05米/秒, 横断面规正的直形沟渠和暗管、测量延续时间每次不少于十个信号。

计算公式:Q=V*S

式中:Q为废水流量;V为断面处平均流速;S为测流处的过水断面积。

3.2 插板法

根据堰口形状, 可分为三角堰、矩形堰和梯形堰等。

三角堰板适用于水头在0.05~0.3米, 流量小于70升/秒, D>2h的情况下使用。

矩形堰板适用于0.05≤h≤0.6米, 0.2≤b≤2米, 0.24≤D≤1.13米的情况下使用。

梯形堰板选用于0.02≤h≤0.4米, 0.2≤b≤2米, 0.2≤D≤1.1米的条件。 (梯形堰口斜边坡度通常为75°30')

计算公式:

式中:Q为流过堰口的水量 (升/秒) ;h为水头高 (厘米) ;b为堰口底宽厘米) ;C为随水头高h而变化的系数

3.3 浮标法

计算公式:Q=KSV (m3/秒)

式中:V为水面流速 (米/秒) ;S为水流断面积 (m3) ;K为浮标系数

水深0.3米~1.0米的普通污水渠K=0.55~0.75;长满水草的污水渠K=0.45~0.65;特宽的污水渠K=0.8~0.9

式中:L为上下断面的距离 (米) ;t为浮标流经上下断面的时间 (秒)

投放浮标的数目, 视渠宽而定。渠宽小于3米, 投放1~2个, 渠宽3~5米, 投放2~3个, 渠宽5~10米, 每隔3米投放一个。投放浮标的次数, 应视测量结果而定, 一般情况下, 不少于三次。

3.4 容积法

有条件的应利用渗漏量微小或基本不漏水的形状规正的污水池测量;排污量甚小的污水流, 可用容器接水测量。

式中:V为容器体积 (米3)

t为装水相应时间 (秒)

3.5 排水系数法

对流量精度不高, 测流有困难的情况下使用。即多用于污染源的普查阶段。

3.6 排水系数法

对流量精度不高, 测流有困难的情况下使用。即多用于污染源的普查阶段。

式中:Mi为某产品的产量 (产品单位)

Ui为某产品单位产量排水系数 (吨/单位产品)

Qn为生产用新鲜水年实际消耗量 (吨)

工业废水的流量测定是污染源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所以, 我们必须结合工矿企业的污水排放现场的实际状况, 认真选定采样方法和流量测定方法, 科学合理进行监测。

摘要:工业废水的采样流量测定是污染源调查和污染源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采样测流的准确与否, 直接影响到监测分析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影响到企业排污总量的真实结果。所以必须认真对待, 合理监测。

关键词:工业废水,采样,流程,现场测定

参考文献

[1]焦金虎, 刘全义等编工业污染源调查与研究.

[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

浅谈工业建筑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第8篇

开工前应该收集建筑红线内的地下管线、地下建筑物、电缆沟等相关信息资料, 让施工负责人首先了解这些信息, 防止土方开挖出现问题, 曾经出现过因为开挖, 挖坏地下设施的情况, 如果是高压电缆、水管道、蒸汽管道、燃气管道等会出现严重财产和人身事故, 所以, 应高度重视。

(1) 开工前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设施资料收集:1) 地下设施资料:承钢烧结余热发电项目施工红线内, 南侧有地下电缆沟通过;北侧有输送皮带的基础;中间有小直径水管通过等, 有这些资料, 施工时才会制定相应的方案, 避免出现问题。再就是还要知道是否有地下河流、古墓、地下水位等。2) 土壤地质条件的资料:在勘察设计院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 还要对红线内土壤地质做调查。3) 地形地貌的资料:所在城市规划图、建设区域的地形地貌、水准点、控制点、勘测高程、高差等。 (2) 施工现场自然条件的资料:1) 准确了解施工现场的各种气象条件, 对施工进度的调整预测、施工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2) 气象方面的资料: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 冻土层厚度如陕西延长隆星化工兰炭尾气发电项目的地区神木县锦界开发区, 冻土层厚度146厘米, 地下水管道施工应该重视;5度以下、0度以下的平均天数、日期;雨季雨量、风速风力风向、雷雨等及其天数、时间。3) 水文资料:取水地点及位置;河流的流量、流速;地下水水位、水量;航道深度、水质等。 (3) 施工现场所在区域施工资源方面的资料:了解本地区与施工资源方面的资料, 对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质量影响很大。1) 与施工相关的地方建筑企业的资料:本地区的混凝土搅拌站、金属加工厂、钢材市场、砂石厂、砖瓦厂等企业生产规律、产量、运输情况、价格、付款方式等。2) 资源的规格型号、供应能力等。3) 交通运输条件的资料:运输途径、条件、价格等。4) 水电等资源的资料:水务公司, 管径、压力、流量等;供电公司资料, 容量、电压等级、距离等。

2 施工现场的清理

施工现场内的地上、地下设施, 需要开工前拆除、清理, 多数有建设单位来完成, 也有委托施工单位完成, 施工单位施工时要注意:先了解所有资料, 制定方案, 查阅拆除物件的资料, 拆除施工必须要相应的资质。拆除施工前, 水、电、燃气、蒸汽等介质, 要专业人员处理, 并办理相关手续。施工拆除后的垃圾要运出现场, 运输时, 遵守交通、环保、卫生等部门的规定, 要按照允许的路线行驶, 采用封闭车辆运输, 防止溢出散落, 并防止杨尘。

3 三通一平

水通、电通、路通是三通, 一平是平整现场土地。施工红线内建筑物拆除运出场外后, 场地的标高应根据设计标高、容易排水、施工需要来确定。

场地平整后, 按照施工总平面图进行供水、排水、供电线路敷设、临时道路修建等, 办理相关供电、供汽、供水、市政、交通等部门的相关手续。有条件的最好做到: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道路和平整场地七通一平。

4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于划分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 必须科学合理规划, 考虑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场地内道路畅通运输方便;材料堆放场地尽量靠近施工或加工地点;施工机械位置合理;施工运输道路、供水、排水畅通;供电线路及变电所和配电室安全可靠;围墙和出入口位置方便;生活区域舒适方便;符合安全规定;符合消防要求;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等。

5 测量放线

现场测量放线的目的是把图纸的总图概况测量标注在实际场地上, 用各种标志表现出来, 以便作为施工依据。在土方开挖前, 在施工现场内核准高程坐标控制网或高程控制点。放线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1) 测量仪器的检验和校正, 对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如:GPS工程测量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 (2) 结合设计交底, 掌握工程总图和工程全貌、设计意图, 掌握现场基本情况, 确定主轴线之间的关系, 确定地上地下的标高和测量精度要求。 (3) 水准点和红线的校核, 业主方及相关部门给出的建筑红线, 使用前要校核。水准点也要校核。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或有异议, 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处理, 确认无误后, 方可作为终依据。

以上准备工作做好后, 制定建筑物定位和放线实施方案。根据图纸及相关文件,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 制定测量、放线案方案。确定平面图、各种标高、沉降观测、竣工测量的各项目。构建物定位放线是关键环节, 必须保证精度, 绝对不能出现差错, 一旦出现差错, 后果极其严重, 应高度重视。测量合格后, 申请业主、监理和相关部门验线。

6 临建设施施工

(1) 为节约成本, 首先考虑建设工程中, 永久性工程作为施工用房, 条件允许, 首先安排这类工程施工。 (2) 各种临建设施数量、标准、位置符合已经批准的图纸及文件, 符合地方及国家规定, 临建房应满足以下条件:1) 房屋间距、标准符合卫生要求, 防火要求;办公用房布局合理;住宿用房通风干燥, 防止雨水、污水流入, 必须设置开启式窗子, 设置外开门, 保证必要的空间;厕所、垃圾站等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厂等距离生活及办公区30以外;仓库位置及安全距离符合要求, 满足不同材料、设备的存放条件;2) 污水、垃圾处理符合环境要求。3) 道路、围挡、大门等符合要求, 车辆进出畅通, 进出方便, 有利于安全保卫工作;消防通道畅通。4) 临建房材料、布置、结构等, 符合消防要求, 符合当地环境条件。

7 结语

笔者担任项目经理期间, 非常重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多个现场提前进驻, 认真对待以上6方面工作, 在工程管理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摘要:施工现场的准备, 是开工后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 把准备工作做充分, 做扎实, 施工高峰期避免出现材料、位置的变动, 给整个现场造成被动, 影响工期与质量。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 从几个方面阐述工业建筑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施工现场资料的搜集,平面布置,测量放线,临建设施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09) .

工业现场 第9篇

边坡岩土层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结果的合理与否。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手段和方法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也具备了系统的理论依据, 但是, 在实际的工程实践活动中, 由于室内试验方法固有的局限性, 在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上还是有很多不足。原位剪切试验因其保证了试样的原状性, 且其剪切断面较大, 试验结果相对更为可靠。本文对岩、土复合边坡岩、土接触面和岩体内软弱结构面进行的原位剪切试验进行详细论述, 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一、边坡特征及地质背景

试验工点位于某煤矿工业场地内, 场地四周均将开挖成坡, 工业场地四周边坡出露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残坡积层、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粗砂岩、灰绿色砂岩和泥质砂岩夹泥岩、紫红色砂质泥岩和砂岩夹泥岩。分析现场情况, 老滑坡体主要是沿下部紫红色砂质泥岩顶部的滑动, 因此, 对该层的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

二、试验原理

实验遵循的原理是库仑定理, 即:

式中, τ为抗剪强度, σ为法向应力, φ为内摩擦角, c为粘聚力。只要求出τ、σ, 就可求出岩土的φ和c值。

实验在如图1所示的凹槽内进行, 每组实验不少于三个试样。每组试样施加不同的法向应力, 当试样垂向变形趋于稳定后, 施加剪应力, 剪应力方向与滑动面方向应一致, 当切向应力不再增加或迅速回落而切向位移迅速加大后, 认为试样破坏。若要测的残余抗剪强度, 使试样先复原, 反复施加剪应力, 得出最小剪应力。试验装置图如2所示。

1-切向千斤顶;2-刚性垫板;3-试样;4-剪切盒;5-刚性垫板;6-接液压泵;7-加载垫板;8-滚动滑板;9-位移计;10-法向千斤顶;11-反力地锚;12-槽壁;13-刚梁

三、试验概况

1. 实验方案

在工业场地主沟北段东侧、东沟南侧及主沟中段东侧建立试验场地, 在滑坡前部开挖试坑, 在紫红色砂质泥岩 (照片1、照片2) 处进行现场原位大型直剪试验。每个试样直剪试验完成后, 在原法向压力作用下, 先使试样恢复原来位置, 进而进行残余强度测试试验。其中, 紫红色砂质泥岩进行了两组试验, 共完成9个试样, 试验深度约3m和5m。试样尺寸为:50cm×50cm×30cm。

2. 设备准备

本次试验设备主要包括:千斤顶 (两个) 、百分表 (四个) 、剪切盒、盖板 (两块) 、滚排轴、反力装置 (利用施工现场的铁轨、槽钢、钢板、枕木等工具, 在钢轨或槽钢上堆放沙袋完成反力系统) 、切割机、镐、铁锹、钢垫板、钢卷尺、水平尺、记录表、插座、花线等。

四、实验结果

1. 直剪试验

在紫红色砂质泥岩处进行了两组试验, 一组试样干燥, 共4个样;另一组试坑试验期间, 因受雨、雪天气及坡体地下水渗出影响, 试坑中积水较多, 试样受雨水影响较为显著, 共5个试样, 其试验结果统计结果见表1, τ-σ曲线见图3、4。

直剪强度指标计算结果见表2。

2. 残剪试验

上述每个试样直剪试验完成后, 在原法向压力作用下, 先使试样恢复原来位置, 进而进行残余强度测试试验。其中, 紫红色砂质泥岩处共进行了2组、9个试样, 试验结果统计见表3, τ-σ曲线见图5、6;

残剪强度指标计算结果见表4。

结论

分别对紫红色泥岩在天然状态、浸水状态下各进行了两组直剪试验和残剪试验, 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 紫红色泥岩在天然状态下和浸水状态下的抗剪强度指标值分别是c天=110.3k Pa、φ天=45.03°, c浸=73.18k Pa、φ浸=36.09°;在不改变法向应力情况下, 使试样复原, 进行了残剪试验, 得出残剪强度指标值分别是c天=90.26k Pa、φ天=37.2°, c浸=43.88 k Pa、φ浸=34.76°;

(2) 紫红色砂质泥岩在场地内非常普遍, 遇水情况下强度会迅速降低:在各级法向应力作用下, 剪应力下降幅值都达到30%以上;强度指标方面, 内摩擦角下降幅值达到20%, 内聚力下降幅值达到33%;证实了该层强度受水影响显著, 对边坡 (滑坡) 稳定非常不利;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在滑坡治理和防护方面排水措施的重要意义;

(3) 残剪强度较直剪强度下降明显, 但各指标下降幅值不同。粘聚力下降显著, 而内摩擦角下降幅值不大, 内在原因可能是:粘聚力是由颗粒间粘结或胶结引起的剪阻力, 一旦试样结构破坏, 会迅速下降;而内摩擦角是由法向应力和颗粒间摩擦引起的, 受结构破坏影响并没有粘聚力显著。

参考文献

[1]杨喆, 林杜军, 李寅良, 等.边坡岩土体抗剪强度原位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 2012, (8) , 18-22.

[2]罗丽娟, 赵法锁, 陈新建, 等.巨型黄土滑坡剪出口滑带土的原位剪切试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9.07, 459-464.

时间比例算法在流程工业现场的应用 第10篇

目前, 位于化工自动化最底层的控制器仍然是以PID为主流。PID方法是一种基于过程参数的控制算法, 其控制原理简单、实现方便, 但在控制对象非线性时变、给定突变、大时滞系统等情况下, 过程模型难以确定, 参数调整往往比较困难, 即使可行也因调整时间过长、超调量过大, 使控制效果不佳, 因此, 使用先进的控制理论来弥补PID控制方法的不足, 成为目前国内外自动控制方面的一个主要课题。

1 过程控制器的概述

浙江中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在2006年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 研发了基于对象控制的新型过程控制器, 填补了无纸记录仪和DCS之间的面向对象的小型控制系统的空白。

过程控制器是一款可编程的多回路控制器, 主要型号分为C3900系列和一体化PLC (U6-200 系列) 。过程控制器内部最多包含8 个单回路PID控制模块、3 个程序控制模块、6 个ON/OFF控制模块、RLZ温度专用算法, 可实现单回路控制、多回路控制, 每个回路除可以作为普通的PID回路外还可以结合运算、函数功能, 设置成三冲量、串级、比率、分程、自动选择、非线性控制、位式控制及用户定制等多种复杂的控制方案, 其控制输出信号可以通过继电器触点、直流电流模拟信号输出给执行器。

2 以下通过在不同工艺情况下的几个成功案例, 来简要说明一下时间比例算法在流程工业现场的运用

案例一:盐城瓯华化工硝化反应釜温度控制

现场情况:用户现场是很典型的温度控制手段, 热水和冷却水切换进入夹套对反应釜釜温进行控制。操作工一般按经验来控制釜温, 釜温的控制也跟操作工的熟练程度有关, 经验较好的操作工一般能控制到 (40~42) ℃, 一般的操作工可能会控制在 (38~42) ℃。

工艺情况:投入固体料后定量加入硝酸, 搅拌后进行升温操作, 在夹套能通过热水, 到温度升到38℃就可以滴加硫酸, 硫酸是用户事先打入的高位槽中的, 滴加速度一般控制在24.6L/h, 此流速是经过计算得到的, 一般14 个小时将高位槽内的硫酸均速地加入到反应釜,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不是很剧烈, 但一般温度低于 (37~38) ℃后滴加硫酸后将不再反应。

用户操作工一般的操作方法:加热到38℃后关闭热水阀, 让热水在夹套内与反应釜换热一段时间后基本上达到38.5℃后就开始滴硫酸, 开始滴加后反应釜温会缓慢上升, 看温度的变化情况调节夹套出口阀位, 一般开两圈, 大概的阀位在30% 左右, 用户调温的另一个参照为夹套出口温度, 测量手段用手直接摸来感觉温度情况。

现场调试情况:通过一天的观察, 了解了用户的人工操作情况, 查看用户操作的一些关键点。接下去就是实施过程, 想到的第一种方案是通过串级控制的方式, 将釜温做为主控, 夹套出口温度做为副控, 经过试验验证失败, 分析原因为夹套出口温度存在着较大的滞后, 将温度下移至夹套可能效果更好, 但基于用户无法现场动火更改测点, 此方案被放弃;想到的第二种方案是U6 中的针对温度的专用算法RLZ算法, 但RLZ算法需要在全开全关一整个过程中看其测量值的变化而自整定参数, 但因为一千多升容量的夹套的大滞后全开和全关变化的整个过程, 工艺条件无法满足, 所以该方法未尝试便已被放弃;想到的第三种方案是尝试通过能量守恒的这个大方向, 反应釜放出的热量与夹套加入的冷却水的冷量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基于这种总体方向接下去就是考虑使用何种方法实施, 根据以往对PH控制的经验, 想到用时间比例算法与AO通道进行串联, 对温度区间进行分割, 根据之前的调试了解了夹套大概的滞后时间, 将其做为确定时间比例周期, 刚开始控制效果不是很理想, 但大体确定可控, 就调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参数设定上是有缺陷的, 1、时间比例周期太小, 一开始设定是30 秒;2、温度区间分得不够细 (几个节点是39.5、40、40.5、41、42) , ;3、时间比例输出跳跃性大 (0、5、10、15、20、30) ;4、阀位设定过大, 加入量过大而导致冷量的累积过大, 到后段不可控;5、没有考虑夹套出口温度的变化。根据分析, 对时间比例的可行性表示肯定态度, 就之前失败原因进行一一修改:1、将时间比例周期改到40 秒;2、对温度区间进行第一步细化, 共分九段;3、将时间比例输出设置得更平稳 (0、3、5、7、9、11、15、20) , 考虑到温度超过42℃后一直全开会导致过调, 结合之前的分析和操作工调温的经验, 将开阀时间定为一半时间全开, 在后面的测试中得到应证;4、阀位限定在最大25%, 当温度高于42℃时阀位自动开到100%;5、因为控制是开环控制, 必须将几种极端情况进行考虑, 当夹套温度高过38℃时认为夹套内还是之前加热过的热水, 此时加大阀门的开度, 在原基础上加5%, 以加快对热水的中和, 当夹套温度低于30℃时认为夹套的温度可能已经过调了, 将时间比例输出为0, 不再加冷却水。

通过以上的处理, 当开始滴加硫酸时将时间比例投入后, 观察用户一个生产周期 (28个小时) 温度控制在始终保持在 (40~41.5) ℃之间。控制曲线如图1 所示。

案例二:浙大高分子实验室温度控制

时间比例算法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办法闭环控制, 所以要考虑到的极端或特殊的情况要全面, 如果有一个没有想到就会造成不可控的情况出现, 所以也一直在摸索, 必须将开环变为闭环才是真正实现有效控制的最好方法。浙大高分子实验室温度控制项目的实施真是解决了闭环问题, 该项目是研究弹性体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目前广泛应用于橡胶轮胎的生产中, 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就考虑了的闭环, 主要通过表达式完成对升温速率的运算从而得到设定温度值SV, 将此温度作为PID的设定温度, 过程侧量值PV与设定值SV通过PID运算, 将其运算输出的值 (PID.OUT) 作为时间比例算法中占空比的来源, 借助于占空比对加热丝进行通断控制, 运用PID与时间比例复合使用, 使整个控制过程达到闭环控制, 从而真正达到对加热速度的有效控制。

案例三:廊坊国药集团单滴定反应釜PH控制

众所周知PH有两大特性:滞后性和非线性, 正因为这两大特性, 所以控制难度非常大, 特别是在工业现场更是一大难题。常见的控制方法有非线性函数、PID+ 复杂算法、非线性增益、时间比例算法等, 针对不同的工艺现场有不同的用法, 而该控制方案主要阐述的是时间比例算法在反应釜单滴定这种常用的工艺中的应用。控制思想与温度控制的思想相类似, 但与温度控制不同的是难点在于时间周期的判断和周期滴加时间的选取。通过现场勘察, 几个工艺流程手动操作了解下来, 工艺情况是在3000L的反应釜内, 在 Φ10 滴加管道上安装有气动切断阀, 滴加管道直接伸入反应釜中部以下, 一般反应液会在反应三分之二左右, 在反应釜另一侧使用梅特勒顶插式PH计检测PH值, 控制要求是将反应釜内部PH值从母液的13.5 左右通过5% 左右的盐酸溶液滴加精确得控制到9.15, 中间时间没有具体要求, 一般控制在两小时内。现场测试情况从滴定碱液到反应釜后通过搅拌后反应大概的时候是40 秒, 所以最后确定时间周期设为40 秒, 将9.20-9.15 作为死区, 然后对PH值进行分区, 将13.5至9.20分成8个区间, 越接近9.20分得越细, 通过几个流程的测试并对区间及占空比值的修正, 最后控制的效果为9.15+0.1。

3 结束语

工业现场工艺纷繁复杂, 针对不同工艺, 通过不同的控制思想, 可以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只要我们努力去发现, 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工业现场总能找到一款适合现场的控制方法, 而时间比例算法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其运用领域非常广泛。

摘要:本文以中控U6-200一体化PLC与C3900多功能智能控制器在流程工业现场控制中的成功应用为例, 阐述了整体实施过程中的控制思想和整体配置及解决方案, 同时介绍了实施步骤、应用案例等。

工业现场 第11篇

【关键词】 西门子S7-300可编程控制器;PROFIBUSDP现场总线;KDF2滤嘴成型机

1 系统介绍

KDF2滤棒成型机组通过二次开松、增塑剂添加、卷制成形、刀盘切断和排列装盘的过程生产滤棒。机组结构由开松机AF2、成型机KDF2和装盘机HCF-80三个单元组成。 其控制和传动系统采用了西门子公司的S7-300 PLC和TP270触摸式控制屏,分别用MPI和DP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通讯控制。

2 控制系统策略

2.1 主电机的调速系统

原机主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并用专用的控制板驱动,现改为交流异步电动机通过PLC和变频器控制,其调速由PLC与变频器调速器共同完成。用一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监视变频器状态,并根据程序控制变频器输出。其控制系统性能更具有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速度精度高、调速范围宽、加减速性能好、免维护等优势,这就有效的保证了滤棒生产的质量,使其不受驱动系统的影响。

2.2 开/停机及拼纸接头的剔除

KDF2滤棒成型机在开/停机及有拼纸接头时需要剔除剔除滤棒,由此本文根据采用的S7-300 PLC的CPU 315-2DP 和高速模块FM352的特点,充分利用其高速、精确的计算特点,来计算滤棒剔除支数。根据生产质量要求,在开机时通过剔除阀将开始一部分滤棒剔除,跑条停机时要将后面的滤棒剔除。另外,在盘纸拼接后将有接纸头的滤棒剔除。通过此方法来剔除,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原材料的浪费,也使生产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3 盘纸更换

KDF2滤棒成型机原机在盘纸拼接时采用降速拼接。每次降速都会造成车速的大幅度变化,从而使滤棒吸阻、圆周和硬度达不到合格要求,影响了滤棒的质量。为消除这种影响,采用不降速拼接的方法。不降速拼接采用伺服控制系统,用一台伺服电机控制换纸辊。需要换纸时,驱动辊仍然保持高速,由换纸辊电机驱动器驱动换纸辊加速到与主机同步速度,通过控制电路发出拼接信号进行拼接。控制系统在机械结构上做了适当调整使控制变得更为简洁,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同步拼接。

2.4 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机采用FM355-2西门子专门的温度模块和固态继电器对需要温度控制的各点进行回路控制,主要对上胶系统、纸、烙铁等部分的辅料或设备进行温度调节,温度模块采用PID调节,保证温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

3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分成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在硬件方面针对系统要求进行设计,在软件方面则按需要编制了速度计算模块、报警和故障模块、增塑剂计算模块、生产时间计时模块、控制盘纸模块等FC块及生产数据的数据块DB块。

3.1 硬件设计与组态

本系统硬件设计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作为上位控制中心,两组PLC及触摸屏通过PROFIBUS-DP总线进行通讯连接,系统中各设备状态、参数显示与设置通过MPI由上位机TP270来完成。用两组西门子S7-300 PLC来控制整机,一组替代原机的KDF2成型机和AF2开松机的继电逻辑控制,另一组取代原HCF装盘机使用的金钟PLC。

对上述硬件按要求进行组态,用S7-300组建一个PROFIBUS网络。两台PLC之间采用PROFIBUS-DP联网,实现装盘机与成型机之间的连锁关系、数据传输和故障显示。触摸屏TP270与主机PLC的DP口通讯,通过人机界面对话,进行各种工艺参数的设定与显示。主机PL C是PROFIBUS -DP的主站,装盘机PLC和触摸屏TP270分别占据其他两个站。

3.2软件设计:软件设计由触摸屏程序和S7-300 PLC软件程序組成。

3.2.1触摸屏程序:触摸屏程序由 Protool组态软件完成。人机界面采用中文菜单,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功能较强。

触摸屏采用西门子-TP270可实现生产状态实时显示、故障监控及温度和速度设定,并增加了单班生产滤棒支数、生产的滤棒盒数、生产时间和待机时间的显示。

3.2.2 S7-300 PLC软件程序:S7-300 PLC软件程序采用了模块化结构设计,将所需实现的各主要功能编制成为S7-300中的用户功能块(FC块),在主程序循环模块(组织块OB1)中调用这些已经编制好的子程序。由于编制的用户功能模块很多,限于篇幅,在这里不能一一做出介绍。以下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用户功能模块。

①数据块组(Group of Data-Blocks):数据块组由一系列数据块组成。这些数据块除了一部分是S7-300程序中FB(功能块的一种)所要求的之外,其他的数据块都是用户自定义的,这是因为生产中机组的一些系统和生产数据必须被预设或保存。程序运行中所大量使用中间参数也需要不可重复的地址空间,所以将大部分的数据(特别是在触摸屏上显示的参数)编制成保持型DB块。

②主程序循环模块(组织块OB1):OB1组织块是系统与用户程序之间的界面。PLC系统调用OB1组织块,OB1组织块调用其他用户程序(FB、FC等)。OB1组织块是系统自动地循环扫描的唯一的一个块,所有需要连续执行的用户程序都要从OB1出发开始调用。OB1组织块中不安排具体的逻辑运算、不执行具体的控制任务,这些工作安排在FB、FC中完成,而OB1负责安排调用。

③速度计算模块(FB for Speed):在采集速度信号、计算车速、进行盘纸剔除控制时,我们采用了计算更为快速、精准的西门子FM352高速布尔模块,该处理器是西门子最新开发专门用于高速信号的功能模块,循环周期1us,输入最大频率200KHZ。其速度采集、计算程序编制在FB3块中,当放置在主机皮带轮上的传感器检测到速度脉冲后,高速模块将得到的车速脉冲反馈经过计算,然后输出到主CPU,CPU再将车速输出给上位机。

4 结语

该项控制系统用西门子S7-300 PLC取代了原机大量的元器件和硬件电路,使得电器的可靠性、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把现场设备与控制器连接成网络系统,从而实现了现场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使得整机的结构更加简洁,现场配线大为减少,布局更为美观,检修维护更为简单、方便。因此,该控制系统全面提高了原机组的总体性能,运行效率高、滤棒质量温定、节约了原辅材料,使KDF2型纤维滤棒成型机具有新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长春卷烟厂)

浅谈航天工业设计部门现场管理 第12篇

航天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特殊性。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进步, 航天的特色管理也不断发展, 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规范航天产品研制流程、提高航天产品质量, 作为创新体系的核心和预研创新总体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研究发展中心 (以下简称研发中心) 率先在航天设计部门中开展现场管理工作。

当前, 现场管理主要面向制造业、服务业及建筑业, 而设计部门相比于生产车间、服务部门和建筑工地, 涉及更多的人员、技术、文件和制度方面的管理, 设计部门现场管理的内容新、范围广、难度大。研发中心第四研究室 (以下简称四室) 是研发中心总体技术研究室, 本文以四室作为推进现场, 从人员技术能力、目视化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等方面开展设计部门的现场管理, 对航天产品型号研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1 现场管理推进要素

1.1 发挥领导作用, 切实监督, 营造氛围

研发中心领导在现场管理中发挥首要作用, 推进具有研发特色的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确立现场目标、合理配置资源、营造和谐氛围等途径, 切实贯彻“以顾客为中心, 提升效率和效能, 节省时间、节约资源、优化节拍”的原则, 有效提升现场的综合管理水平。

各级领导着力于营造现场文化氛围, 激励创新热情、激发创新思维、积累创新成果、凝聚创新人才。通过文化体系建设, 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 增强项目团队的凝聚力, 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同时, 通过网络、看板、报刊等方式, “周例会”、“项目调度会”、“主任访谈日”等制度, 领导定时了解项目进展与基层情况, 及时了解现场管理的动态情况, 尽量发挥领导能力, 深入现场进行调研, 倾听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了解员工需求, 及时做出反馈, 形成了良性沟通机制。

1.2 秉承企业使命愿景, 建立星级现场目标

研发中心以“创新引院”为己任, 以“牵引、辐射、带动、创新”为使命, 坚持立足自主创新, 加强系统集成, 牵引技术发展, 拓展优势领域, 培育领军人物, 打造一流队伍, 通过多年的沉淀积累, 在继承我国传统航天精神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四室秉承研发中心使命、愿景及核心价值观, 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 确定室年度计划和目标, 深入落实研发中心核心价值体系。围绕研发中心发展目标, 现场管理工作计划重点从提高设计能力、提升过程质量、规范工作环境、提升履约能力、加强人员管理等方面展开, 通过目标详实化, 保证现场管理的可行性。

1.3 健全组织机构, 有效推进现场管理工作

为提高现场规范化管理水平, 保证现场的持续改进, 研发中心建立现场管理组织机构如图1 所示。其中, 小组组长、小组副组长负责提出现场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确定星级现场管理工作目标、组织制定现场管理工作各方职责、质量技术处负责指导现场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协调配备相关资源, 科研处及中心办公室配合。

另外, 为保证现场管理工作的正确、有序推进, 在四室内部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由室主任负责制定现场管理工作策划、推进现场管理工作开展;现场管理总干事及各管理员负责组织学习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内容与常用工具和方法、贯彻执行现场管理制度、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并制定改进方案, 确保现场管理的目标达成。

2 现场管理措施

2.1 提高设计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1以能力匹配为导向的技能评价模式。

四室按照设计岗位的不同对员工做出明确的岗位技能要求, 设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本岗位专业技能, 还要掌握和熟悉其它岗位技能。通过轮岗制, 增进员工的设计经验, 培养员工一专多能的作业能力;通过主副岗制度, 使一个岗位对应多位能胜任该项工作员工, 加强了现场作业的灵活性。同时明确了部门各职务要求, 不同职务需具备设计、创新、质量、技术、安全等相关方面的工作能力。

2分层分类、人性化的特色培训机制。

作为国家人才创新示范基地的领头部门, 四室秉承“支撑全室发展、助推员工成长”的培训理念, 充分结合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 以员工职业发展为核心, 以培训管理制度为基础, 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几个方面建构了一套分层分类的员工培训管理机制。通过组织开展有效的培训项目, 不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为现场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3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改进活动。

四室积极开展多样化活动, 鼓励员工开展技术改进, 在管理方法和措施、优化工作流程、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案, 对科研、管理及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再设计”劳动竞赛、“洋葱俱乐部”、“影子团队”设计小组、“创新大学堂”培训、“星火”培训、现场管理、QC活动、QFD活动、六西格玛活动、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活动, 使设计过程中很多环节得到合理优化, 提升了团队的专业技能, 充分体现并弘扬了“前瞻、激情、开放、超越、执着、敏锐”的创新理念。

4制定文件模板, 提升工作效率。

现场文件的有效管理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四室制定了系统的文件管理流程, 明确了文件的制定、发布、培训、保存和更新要求。现场文件主要包括技术标准类文件和管理类文件。技术标准类文件是为实现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等目标所应执行的文件编制标准;管理类文件是室务管理方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管理方面的论文、著作等。通过有效的文件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技术储备、防止错误再发生。

2.2 推行“6S”及目视化管理, 规范工作环境

四室通过第三层次制度文件建立了系统的管理机制, 通过责任人、管理员和监督员督促实施, 通过奖惩措施强化执行, 制作了6S视图规定页便于员工按章落实。另外, 通过组织培训、现场指导、标杆评比等多样化形式, 深化落实6S要求。

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及时迅速传递工作信息, 根据视觉化、透明化和界限化的原则, 四室采取统一、简约、鲜明的目视化管理。例如, 在工作现场建立了公共看板墙, 看板墙上包含现场布局图、作业流程图、规章制度、文化理念以及员工风采等内容, 直观、清晰了解现场工作规程, 增强了现场的文化氛围;在办公室显著区域布置了计划达成推移图 (见图2) , 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新项目申报数”、“成果数量”、“人均计划数”、“计划论文发表数”等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并通过右侧柱状图一目了然, 直接传递计划信息;自行开发“质量看板”软件, 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看板软件, 每日更新质量案例, 使员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快速完成质量案例的学习;各工程组设立了综合管理板, 管理板包含员工去向信息及组内待办工作事项, 加强班组规范化管理,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3 多手段并举, 有效管控过程质量

过程质量控制以文件和产品过程质量为重点,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实现质量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本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应用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举措和先进的控制方法, 如“技术状态控制”、“举一反三”、“量化控制”、“质量案例库”等, 为确保项目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四室严格执行技术状态控制规定, 在技术状态确定后,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出现技术状态变化时, 应考虑更改带来的影响, 遵循“论证充分、各方认可、试验验证、审批完备、落实到位”的五项原则开展技术状态更改工作, 确保技术状态更改在受控条件下进行, 并具备可追溯性。

2举一反三工作坚持“全面、正确、及时和闭环落实”的工作原则。为避免问题的重复发生, 在其他型号设计、生产、试验和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并且已经归零的质量问题或针对已发生问题的确切原因和机理, 对所负责型号中同批次或同类型产品进行分析、检查, 对可能存在的类似情况和可能发生问题的产品, 及时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的举一反三工作。

3按照《量化控制手册》, 部门从设计源头上明确量化控制要点和控制流程, 梳理量化工作内容, 如拧紧力矩、数据包等。按要求做到了需求量化、流程量化、工作要求量化、过程记录量化。从顶层文件输入、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外协产品质量控制、大型试验质量控制、出厂检查、总装/总测、飞行试验过程、质量问题归零等方面, 积极推进“量化控制”。

4为总结质量问题经验, 指导后续工作, 四室建立了质量案例库, 对曾经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和汇总, 内容包括问题概述、原因分析、采取措施和启示, 作为后续设计工作的关注点。

2.4 依托丰富管理手段, 确保计划按时完成

以项目研制计划为主要管理对象, 针对研制各阶段工作, 现场采取了多要素计划编制、动态网络计划、计划执行监控等计划管理手段, 配合使用计划管理工具Project和AVIDM。采用AVIDM对任务进行分解和下发, 通过完成AVIDM计划对项目进程实施动态考核。通过Project软件对项目实施进行策划, 生成年度计划、大型地面试验计划等网络图, 对关键计划节点及进度直观把控。

另外, 四室通过实行调度例会制度、调度责任令制度等, 定期组织召开综合调度会, 通过紧前调度, 及时发现并预知重大共性问题、资源冲突等情况, 提前谋划, 从全局出发进行综合协调和平衡, 指出下一步工作重点和难点, 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例如, 在某项目产品光纤惯组的研制过程中, 时代光电公司在调度会上反映缺少钨渗铜配重材料的货源, 直接影响到项目进展。项目领导统筹规划, 充分调动各相关方, 积极寻找可调配资源, 从703 所协调到钨渗铜配重材料, 用到了光纤惯组上, 解决了供应商的困难, 使得项目顺利进行。

3 取得的成果

经过建设星级现场的探索与实践, 四室在质量、效率与效能、履约、员工素质、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员工素质显著提升, 设计能力明显提高, 掌握了多种先进的质量设计方法, 取得了多项QC、QFD成果, 客户数量逐年增加, 研制成本逐年降低 (举例见表1、图3、图4) 。2015 年12 月, 全国现场管理星级评价表彰大会召开, 研发中心四室荣获五星级现场, 成为了荣获此殊荣的全国首家设计类现场。

4 结语

航天工业设计部门的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管理工作, 本文以研发中心四室作为推进现场, 从推进要素、管理措施及取得的成果等方面充分开展了设计部门现场管理工作, 展示了中国航天先进、创新的管理方法, 开创了全国设计类现场管理的先河, 为推动中国航天产品全面质量管理做出卓越贡献。

摘要:在航天工业设计部门内开展现场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性, 本文重点介绍了航天设计部门现场管理工作的推进要素、实施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 为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指明方向。

关键词:设计部门,现场管理,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万展强, 等.企业现场管理准则[M].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3, 8.

[2]王璐.践行现场管理准则助力企业转型发展[J].中国质量, 2014 (2) .

[3]现场管理过程中质量文化的建设[J].中国质量, 2014 (2) .

上一篇:哲学道路下一篇:加油站雷电防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