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系统范文

2024-05-24

会诊系统范文(精选12篇)

会诊系统 第1篇

1 新版电子病历系统简介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子病历迅速进入人们的视线, 手写病历逐渐被医院所淘汰。在电子病历运用于临床之后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经过专业人员不断的改良, 使得新版电子病历系统更加完善,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1 特点

新版电子病历系统让患者和医生可以迅速、方便的打印、复制、传送患者的具体临床资料;还可以实现患者资料的共享, 为患者到不同医院治疗提供方便;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系统, 大量地存储患者的治疗资料、体检资料、用药资料等内容, 甚至可以独立地给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总而言之, 新版电子病历系统具有方便、快速、低成本以及存储容量大的特点。

1.2 优点

1.2.1 可以实现医学图像和生物信号的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改进, 医院也普遍与时俱进, 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数字化电子病历, 结合各种医学信息系统, 可以数字化处理患者的医学图象以及生物信号, 使得这些非标准化信息经过接口引擎转化为标准化信息, 并把这些标准化的医学信息整合到患者的电子病历中。

1.2.2 可以记录详细的医疗信息

在医学领域, 病历的作用非同小可, 是最有法律效率的医学记录。

由于手写病历书写潦草, 容易出现缺页漏页的现象, 加上医师的工作能力不同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语义模糊, 不利于医院和患者的保存。如果出现医疗纠纷, 手写病历的内容会被法院视为没有检查, 也没有询问患者的医疗行为, 被当作是医生的医疗过失, 这样就会使得医院处于比较被动的处境。

有了电子病历, 尤其是最新版本的功能齐全的电子病历, 要规范记录患者的病例完全是小菜一碟, 避免了医生出错的可能, 从而减少了对医院的不良影响, 便于维护医护人员和医生的合法权益。

2 我国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现状

我国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 由申请医院收集患者各种各样的临床资料;

第二步, 采用医疗行业的远程信息网, 把患者的病历、一些生物信号以及图像信息传递给一起会诊的专家与教授, 同时电话联系对方确定会诊时间, 做好会诊的相关事宜;

第三步, 参与会诊的专家需要事先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

第四步, 在约定的时间进行视频会议,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讨论, 形成最终的会诊意见, 再把会诊意见传回申请医院。

在当前医院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患者的图像信息基本都会传送失败;无法准确全面地上传患者的临床资料;动态的影像资料不能实时提取。为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对此会诊系统实行进一步的完善。

3 新版电子病历系统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融合

通过上文对新版电子病历系统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简单介绍, 可以看出后者的缺陷正是前者的长处。将两者融合使用, 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有助于资源的合理运用, 有效提升医疗会诊的质量, 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3.1 病历信息的完美融合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对于患者信息类型的传输极为有限, 使得接收的信息失去完整性, 导致接收方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全面, 对会诊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新版电子病历系统融合平台建立了临床数据中心, 医生可实时在线提取病人的病历信息, 全面了解病人的诊疗过程。同时, 在临床路径、合理用药、循证医学等知识库的辅助下, 医生的诊疗效率有所提高。两者相互融合, 会使得远程医疗会诊在远程通信、远程控制、视频上都可以实现兼容, 以便加快临床信息的快速传送与接收, 提高远程会诊的质量。

3.2 辅助决策支持

医院进行远程会诊重点在于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水平。如果申请方医生临床经验不足, 在会诊过程中就不能解读专家诊断的指令, 不能提供专家所需的详实数据。这样一来, 虽然得到了专家的会诊意见, 但整个会诊是被动的。

新版电子病历通过提取大量电子病历中的医疗信息建立相关的数据库, 再使用决策支持器对数据库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规则、关联等, 再使用这些规则、关联等对具体的病人情况进行分析, 给出决策辅助建议。换句话说电子病历具有强大的结果分析、提醒警示、数据综合分析等辅助决策功能, 正好可以弥补远程医疗诊断系统缺陷, 对临床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革新, 电子病历系统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 以适应人们的要求, 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要。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新版病历系统以及二者的融合, 可对临床治疗起到推动作用, 提高医师的工作效率, 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摘要:首先对我国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现状和新版电子病历这二者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 进而分析了两种系统的融合使用的可能性及其意义。新版电子病历可以弥补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不足, 为会诊的结果提供决策支持。二者的融合使用可对临床治疗起到推动作用, 可提高医师的工作效率, 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新版电子病历系统,融合分析,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参考文献

[1]罗娟, 唐晓东, 关晓峰等.新版电子病历系统融合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 2013 (06) :567-569.

会诊系统 第2篇

心电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以物理区域来区分,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方式,设在我院总院。

客户端硬件包括:心电图采集终端计算机、心电图分析终端、叫号显示电视机、报告自助打印设备、自助预约排队系统等。心电图采集设备为医院原有心电图机,有GE、光电、福田、DMS等多个品牌,通过数据接口与心电图采集终端计算机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所有设备均支持有线与无线网络连接两种模式。服务器存储与管理模块具有开放性,能够实现对文件数据、桌面数据库及大型异种数据库的访问,还能实现与高级语言的互连;此外,通过多服务器协同技术与事务处理的完整性控制技术,可支持并行操作。

“韩流”会诊中国保险 第3篇

但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中国保险市场对于引进来的外国资本具有“希望”的同时,也存在“警戒”的一面。

有关中国保险市场的弱点,主要体现在——

中国保险市场的相对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险市场相对落后而且市场结构也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公共保险比商业保险落后;寿险比财险落后;国际业务比国内业务落后。

保险费率及储备金标准不合理

中国现行的保险费率不是按照市场来决定的,而是统一引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人保公司规定的比率,同时也忽视了地域经济之间的差距,这些扰乱了保险市场正常的秩序。

而且总准备金的积累方式也不科学。按照国际惯例,总准备金计算应按照当年保费收入为基准被积累,但是,中国的总准备金积累方式与国际惯例不同——按企业税后利润发式积累,这样会加大中国保险业的经营风险。

营销方式的落后和基金运用的限制

在国外,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中介机构展开保险业,而在中国主要通过直接销售的方式,这样的展业方式效率不高。另外,保险企业的资金运用被严格的限制——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于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债券,但中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限于国债、银行存款及金融债券。

保险税率机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的保险税率不仅比别的国家高,而且也不是按照保险种类制定税率的,所以,有学者指出这种做法削弱了本土保险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如果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数量增大,那么,保险纳税问题将会成为新的话题。

远程医疗会诊流程建模及系统研究 第4篇

关键词:远程医疗会诊,Petri网,SSH架构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医学信息的发展,电子病历(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EPR)是数字化的病人全部医疗信息的有机集合,包括病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安全和服务等,主要涵盖了诊疗信息、医疗记录信息、用药信息、检查层面信息等完整的医疗信息。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的医院都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医院管理与诊疗活动的信息化,基于电子病历的远程医疗会诊可以实现异地会诊、共享人才资源,节省大量的财力和时间。但目前远程医疗会诊的模式,存在医疗专家资源有限,工作量大,时间不灵活等问题。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用信息沟通更为便捷,有助于加强信息沟通。本文利用Petri网技术为基础研究基于电子病历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充份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与专家资源,提高诊疗结论的准确性,以电子病历为载体,网络传输量小,可以进行非实时的远程医疗会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及会诊结论的可靠性。

1 远程医疗会诊流程设计

远程医疗会诊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主治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将电子病历上传致会诊系统,确认需要医疗专家会诊后,登录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提出会诊申表,管理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主治医生根据情况选择需要会诊的科室与会诊专家。会诊医疗专家获得通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系统,根据上传的电子病历进行在线会诊,提交会诊结果,由系统对该会诊的结果进行汇总,医生根据汇总结果得出会诊结论,如果汇总情况存在冲突或不确定性,则由远程医疗会诊部门协调进行电子会议会诊,并根据最终讨论结果得出会诊结论。

2 工作流建模技术

针对图1所示的会诊流程,本文采用工作流技术进行系统建模。工作流流程中,文档、信息或任务按照预定的规则,以网络为载体流转,实现组织成员间的协调工作以达到完成业务的目标。工作流模型中包含文字、图表、符号、关系式以及实体模式等表示方法。这些信息包括过程的开始和完成条件、构成过程的活动以及进行活动间导航的规则、用户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可能被调用的应用、工作流机制的引用关系,以及所有与工作流相关的数据定义。

目前工作流建模方法有很多种,Petri网是一种常用的基于状态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它明确定义了工作流中各模型元素的状态,而且它的演进过程也是受状态驱动。使用基于状态的建模方法进行工作流过程定义要优于其它建模方法。Pertri网理论的首次提出是在1962年,德国科学家Carl Adam Petri提出其理论。Petri网由三种类型的节点组成:节点库所P(Place)为某个节点变迁T(Transition)的运行条件,用圆来表示;变迁T用矩形表示;从一个变迁到一个库所或从一个库所到一个变迁的弧(用有向边来表示)。用·t表示变迁T的输入位置集;t·表示变迁T的输出位置集。在一个过程中;用库所表示状态,弧表示流。

定义1三元组(S,T,F)称为Petri网,其中:

1)S={s1,s2,........sn}是有限个库所集合;

2)T={t1,t2,........tn}是有限个变迁集合;

3)S∩T=ø;

4)S∪T≠ø;

5)F⊆(S×T)∪(T×S)。

F是弧的集合,F称为Petri网的流关系,有时为了描述方便,也将F分为两部分:Fi=F∩S×T和F0=F∩T×S分别称为输入流和输出流。Petri网是严格定义的数学对象,可用于动态的行为分析。基于Petri网的建模技术带有并发性、异步性、分布性、非确定性和并行性等特性,既提供丰富的系统描述手段和系统行为分析技术,又为计算机科学提供了坚实的概念基础。

定义2一个Petri网P N=(P,T,F)被称为工作流网的充要条件是:

1)只有一个源库所i∈P(·i=ø);

2)只有一个宿库所o∈P(o·=ø);

3)对于每一个节点x∈P∪T处于i~o的路径上。

并且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遵循以下两条规则:(1)只有当某个变迁t的每一个输入库所p处于有标记状态时,变迁t才能被激活;(2)当某个变迁t被激活后,它的每一个输入库所p都将消耗一个标记,而它的每一个输出库所p都将产生一个标记。并非所有的工作流网表示的工作流都是完善的,只有健壮的工作流网才能很好地模拟工作流。从以上这两个对Petri网的约束条件不难看出:第一个条件是使工作流网必须具有一个起始点和一个终止点,进入起始库所的令牌代表着一个过程实例的开始,而进入终止库所的令牌则意味着一个过程实例的结束;第二个条件使得工作流网中不存在孤立状态的活动与条件,所谓孤立,是指经过该变迁或库所不存在由i到o的通路,所有的活动与条件都位于由起始点到终止点的通路上。

3 医疗专家在线会诊工作流模型设计

在会诊流程的工作流中,每个工作流过程/实例是由若干个过程构成,过程是工作流实例的活动单元,其中库所对应着过程中的条件,变迁对应着过程中的可执行活动,库所中的对象代表一个过程实例的状态。工作流中的活动被描述为Petri网中一个变迁节点;活动执行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分别被描述为Petri网的前置库所节点和后继库所节点;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流转则用Petri网的有向弧表示;过程实例的状态由库所中的对象代表。根据工作流的特点,一般可将活动触发控制类型分为四类:

1)自动触发(A):变迁被使能的同时就被触发。此类变迁的执行者是程序或工作流内部组件,无须与人进行交互;

2)人工触发(P):由执行人员直接操作,完成人机交互;

3)消息触发(M):由系统外部消息事件来触发变迁的执行,如新的数据提交、电子邮件或短信息等;

4)时间触发(T):由控制时间的定时器来触发使能的活动。

本项目中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采用人工触发与消息触发相结合的方式,构成不同的会诊流程,以适应在会诊过程中的复杂的流程。针对图1所设计的远程医疗会诊流程,应用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网技术建立协同工作流模型,给出基于电子病历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

4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1 系统的分层设计

系统采用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架构的J2EE分层架构设计。如图3所示,系统由JSP组件与ActionForm组件组成表现层,响应用户的交互,由ActionServlet和Action组成控制层进行控制转发,调用相应的业务层,由DALFactory、数据访问DAL层、POJO类组成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数据访问层由Hibernate框架封装,实现数据访问与数据存储相分离,降低程序的偶合性,为使得整个系统支持多种异构数据库类型,在数据库访问层增加DALFactory负责创建数据库对象,调用不同的数据库。篇幅所限,文中仅给出用户管理的分层详细设计,如图4所示。

在业务层与数据访问层存在依赖关系,用户管理中根据请求,调用相应的UserAction,通过Spring的依赖注入管理依赖关系。UserAction依赖UseBiz接口,UserBiz接口依赖UserDAO接口,UserBizImpl类继承UserBiz接口完成具体的业务实现,UserDAOHibImpl类继承UserDAO接口和BaseHibernateDAO,完成具体的数据访问实现。在程序中不创建对象,而描述创建它们的方式,在代码中不直接与对象和服务连接,通过配置文件中描述组件需要的服务,完成依赖注入。具体配置信息如下:

系统中的很多功能需要在很多类中实现共享,为此利用Spring的AOP功能,将它将那些影响多个类的行为封装到可重用的模块中,applicationContext.xml其日志处理配置如下:

5 结束语

本文应用对现在远程会诊的工作特点分析,可以根据电子病历进行,提出了以工作流建模技术设计了远程会诊平台的系统工作流模型,并进行了工作流模型设计,系统采用基于J2EE的SSH的框架结构设计,表现层利用Struts实现,数据层采用Hibernate实现,业务层采用Spring实现,使用依赖注入技术使得系统具有弱偶合性,表现层、数据层、业务层分离,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本系统已通过验收,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投入使用,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刘怡,张子刚,张戡.工作流模型研究述评[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448-449.

[2]孙卫琴.精通Hibernate:Java对象持久化技术祥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2-110.

[3]郭广军,羊四清,戴经国,等.基于Struts框架的Web应用开发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9):209-211.

[4]彭宝琴,罗晓沛.基于J2EE轻量级框架组合的消费信贷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3):647-649.

[5]欧阳俊,杨贯中,杨柳.一种基于Petri网的审批业务工作流模型[J].计算机应用,2005(3):65-68.

门诊会诊制度. 第5篇

一、会诊对象

1、一般情况下,门诊病人就诊2个专科或在一个专科

就诊2次以上尚未明确诊断者。

2、门诊病人所患疾病诊断较为明确,但病情涉及多学

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者。

二、会诊申请

1、首诊科室接诊医师认为有必要进行会诊,在征得病

人或其家属同意后,向门诊部办公室提出申请,填写会诊预约单,病人或其家属持预约单到门诊部办公室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2、门诊部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疑难病例会诊工作,根据

患者的病情及要求,负责确定会诊时间与会诊专家。

三、会诊要求

1、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结合医院具体

情况,会诊专家即各科每月医疗派班表上确定的人选,因特殊情况该专家不能参加时,由专科门诊组长出面协调,安排其他专家代替;如病情特殊,门诊部办公室也可通过专科科室主任另外指定会诊专家人选。

2、参加会诊的专家数量不得少于2名,且职称要求在副主任医师以上。接到会诊通知后,专家必须在约

定的时间准时参加会诊。

3、会诊病人必须携带门诊病历、检查报告、化验结果

等全部资料如约提前抵达指定地点,等候会诊专家问诊与体查。

四、会诊程序

1、会诊由门诊部主任负责协调主持。

2、首诊专科医师报告病情与诊察经过,提出会诊目的。

3、请病人进入会诊室,如实表述病史,接受专家体格

检查。

4、专家集中讨论,病人及其家属回避。

5、会诊完毕,主持人委托适当的专家将会诊意见转告

病人,并热情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如有保护性医疗方面的考虑,会诊意见或结论只向病人家属反馈。

五、会诊追踪

1、门诊部须对会诊后病人的去向、治疗效果进行追踪

了解,对病人或其家属进行电话随访,收集病人或其家属对会诊工作的反馈意见。

2、门诊部须定期总结门诊疑难病例会诊工作,及时发

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会诊工作,提高会诊质量。

门诊办公室

“会诊”医疗网站 第6篇

自从2004年妻子怀了孕,王航就开始了与医院打交道的漫长历程。一开始,他要陪妻子一次次地去做孕期检查。孩子出生后,头两年小病不断,他有时凌晨5点钟就要去医院排队挂号,好不容易熬到上班时间开始放号,却得知医生今天停诊。

这样的经历,让王航这个互联网职业经理人感到“崩溃”。出于职业习惯,他上网查过,发现大多数医院的官方网站都不提供医生出诊的相关信息,即使提供,也不会有及时的更新。他不理解为什么医院不能把这些基本信息放到一个人们都看得见的平台上。于是,王航开始琢磨是不是要做一个网站,将这些信息聚合在一起,好方便患者就医。

于是,2006年,王航从奇虎网副总裁的位置上辞职,和几个哥们儿一起,创办“好大夫在线”网站。由于创业时资金有限,一开始,王航与合伙人要亲自跑各大医院,在门诊挂号处的大牌子下,手抄医生的个人信息与出诊时间,回来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到网上。那时候,没有人上网去查找和评论医生,网站上前500个对医生的评论,都是他们在医院“现场采访”得来的。

医疗网站兴起

“我们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做一个医院的‘大众点评网’。比如你要看心血管病,那么去好大夫网上一查,就能知道全国最好的心血管医院是哪家,它的哪位医生最受欢迎,以及他们的出诊时间。这个排名,都是患者投票的,不牵涉到商业利益。此外,我们只做公立医院,因为中国最好的医生都集中在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也是在公立医院。”王航解释说。

在国内,与好大夫网站前后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39网”“家庭医生在线”等一批健康医疗类网站。在努力打造自身特色的同时,这些网站的普遍做法,都是都让一批医生在网上与患者互动,包括网上电话咨询服务。

位于广州的家庭医生在线网站,汇聚了华南地区的医疗资源。该网站总编郑文艺解释说,“由于有一份已经创办30余年的《家庭医生》这本杂志作为依托,我们在医疗界积累了丰富资源,有很好的口碑。所以很多医生会主动来开设个人频道,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好大夫’不大一样。”这一点得到了王航的确认,他强调说,好大夫网站是主要依赖患者的,医生们是在患者的推动下来上网和患者沟通。

“以好大夫为代表的医疗网站的出现,是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如果不是因为有‘看病难’这个问题,就不会诞生这样的网站。”北京协和医院的骨科医生余可谊这样评价。他解释说,在美国,如果是感冒发烧这样的小问题,家庭医生就可以解决。如果得了大病,会在家庭医生的推荐指导下,转诊到相关的医院或医生。但在中国,由家庭医生帮助转诊的这个环节是缺失的,当病人想寻找治疗某个病最好的医院时,他是盲目的。此时,医疗网站就起到了一个辅导患者就诊、帮助转诊的功用。谁为网上医疗信息把关

随着医疗网站成为一个产业,问题也随之而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肖医生曾遇到过一个40岁患肾上腺瘤的男性病人。这位病人开口便问:“大夫,我还能活过三个月吗?”削医生愣住了,对方接着说:“我看网上说,所有得肾上腺瘤的,三个月必死……”对此,肖医生说,“现在患者都喜欢在网上预查病情,但谁来保证网站的质量呢?

上海财经大学的刘长喜与王学成今年初发表了《互联网在健康传播、病患医疗决策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一文,对上海中心城区的449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5%的人对网上的健康医疗信息感到“比较满意”,没有任何人选择“很满意”,说明互联网健康医疗信息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而调查对象最不满意的问题,主要是医疗健康信息广告成分太多。这样的情况在美国也存在。根据美国对结肠直肠癌病人互联网信息使用情况的一项研究发现,有一半的此类疾病相关信息链接都是商业导向的,只有不到1%的信息由专业团体提供。

此外,上海财经大学的这项调查也显示,有27.8%的,人在利用健康信息进行医疗诊断时出现过误诊情况。而网上信息不专业、不准确是误诊的最主要原因,占69.4%,其次为虚假信息与欺骗性广告。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医疗健康类网站信息鱼龙混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网站需要用民营医院的广告来养活自己。美国最大的医疗网站Webmed,主要收入之一是药厂的广告。但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处方药不能在大众媒介上向公众直接做广告。因此,国内医疗健康网站的利润来源,除了网上咨询电话的收费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各种民营医院的广告。而好大夫网站由于拒绝民营医院的广告,至今还没有盈利。

此外,由民营医院自己主办的医疗网站更有着强烈的广告目的,在网上随便一搜,这类网站不计其数。从黑龙江省桦甸市来北京求医的刘先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我在网上和电话里和他们联系,问到一定程度,他们就劝我买这个药、买那个药,一听就知道是骗钱的,政府也不管管这些黑网站。”

在监管上,2009年7月开始实施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只规定了医疗网站不许进行网上诊断与治疗,但对医疗网站提供的具体内容与服务,并没有强制性约束与具体监督措施。

医疗网站需要医生“坐堂”

余可谊曾接待过一个从非洲赞比亚回国的病人。这位中国人在当地造成了颈椎骨折,在赞比亚的医院治疗后,恢复的不是很好。他上网四处寻医,便在好大夫网站上遇到了余可谊。由于当时网络条件有限,患者无法上传影像学资料,无法得知病人的更多详细情况,余可谊只好给出一些原则性意见和安慰,并让他等回国后再来医院就诊。过了一两个月,这位病人果然来找他。余可谊发现,虽然他的骨头愈合了,但颈椎发生了变形后突。后来,这位病人在协和医院做了手术,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网络大大缩短了病人与医生之间的距离。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不管是美国还是非洲,只要能上网,你就能和你所想找的医生联系上。所以互联网在医学里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泛。”余可谊说。

对于医生来说,在医疗网站上和患者互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医生的负担,一般是慢性病、市场竞争比较大的科室医生会比较活跃。“在网上和患者互动,给医生带来的实际好处就是病人数量的增多。但很多大型三甲医院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并不缺病人,一些已成名的医生工作已经满负荷,所以他们并不会特别在意这一点。”余可谊解释说。

因此,上网与患者互动,很多时候,要凭医生本人的兴趣。王航介绍说,好大夫网站大约收录了30万名医生,但真正活跃的,大约占50%~60%,每天都登录网站和患者互动的,只有5万名左右。

在网上与患者互动,也令余可谊“意外”获益。很多人在微博上咨询他,平时如何锻炼,才能预防脊柱问题?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建议可以多游泳和做“小燕飞”以锻炼腰背肌。后来,一些人就在微博上回复他说,听从他的建议,对保护脊柱果然有帮助。他由此就想到,游泳与做“小燕飞”对脊柱的益处究竟有多大,医学上并无系统的研究,而这正是他科研上值得研究的点,通过网络,就可以搜集病人资料,用于研究。王航也说,“有的医生为了研究某一个病,会在我们网站上特意注明,欢迎患有某种病的病人前来就诊。因此,医疗网站对医生们的好处就是,可以带来他们想要的病人。”

都江堰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直通北京 第7篇

据悉, 这4套远程会诊系统将分别建在都江堰市卫生局、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都江堰市中医院, 覆盖了都江堰市核心的医疗体系。通过东软远程会诊系统, 都江堰的各级医院可以对四川地震灾区发生的疑难病例, 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从而大大降低了灾区病人的医疗费用, 大大缩短了病人的看病时间, 提高整个灾区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 使得灾区的病人也能享受到全国优秀的医疗专家会诊和治疗。有关专家称, 该系统的建成将为都江堰市医疗系统的全面恢复过程中发挥突出的作用。

东软医疗远程会诊系统曾经于2008年出色地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医疗保障工作, 使得该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被正式纳入奥运医疗保障体系之中。都江堰远程会诊系统的建立, 将为都江堰市乃至四川地区医疗机构全面恢复正常的诊疗工作并有效地提升诊疗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会诊系统 第8篇

最初的远程诊断系统于20世纪60年代在医学领域得到了临床应用。在国外, 由于普遍采用单一品种集约化、精细化的养殖模式, 配套的疾病防治技术工艺和产品比较完善, 并且受限于水产养殖业的规模, 并没有开展疾病远程诊断系统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 除远程医疗外, 这一系统的应用已经扩展到畜禽养殖、种植业领域[4,5]。而针对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品种多、地域广的现实国情, 利用互联网构建一个能够覆盖乡、镇等主要养殖区, 并能够集聚国内优质技术和人才资源的水产疾病远程会诊系统, 将是解决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疾病频发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1 水产疾病远程会诊系统的构成

完整的水产疾病远程会诊系统构建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的技术支撑, 集成了水产疾病临床诊断技术、生物学技术等多学科技术, 其主要的技术构成与人类医学远程诊断系统的构建技术[6,7]比较相似。系统中按实现功能的不同, 包括了中心站、地区分站、终端站、流动式终端站、会诊系统中心网站等主要部分 (图1) 。

1.1中心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现已建成我国北方地区水产疾病远程诊断中心站。中心站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独立的光纤网络满足开展远程会诊时进行实时诊断和高清信号传送的需求。用于保障高清视、音频采集和传输的设备有:高清录播服务器、高清视频终端、液晶显示器、高清摄像头等。用于实施诊断的仪器设备有荧光显微镜、荧光倒置显微镜、荧光体视显微镜和多人共览显微镜等, 这些显微设备均连接有专用高清摄像头, 可将显微图像实时转化为高清视频信号, 并通过服务器接入互联网。

1.2地区分站

在会诊系统中, 分站能接收来自养殖现场的疾病样品开展诊断, 向中心站传送高质量音、视频信号, 同时可接收来自中心站的高清信号。其基本设备配备包括与中心站兼容的高性能电脑、高清摄像头、视频与音频终端, 以及用于开展临床诊断的各种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超净工作台和专用网络等设备。

1.3终端站

终端站是会诊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其设备配备要求相对简单, 只需必要的视频、图像采集设备和性能较高的个人电脑, 并能够流畅接入互联网即可。

1.4流动式终端站

借鉴人类医学远程会诊车应用的成功经验[8,9], 该套系统将装备水产疾病诊断车一台, 建立车载式的流动终端站。该流动终端站装备有满足水产疾病现场诊断所需的显微镜等专业设备、备用电源、视频图像采集设备、小型会议与教学设备、互联网无线接入设备和常备水产药品, 可与中心站保持实时无线联络。

1.5会诊系统中心网站

中心网站隶属于会诊系统中心站, 配备有数据服务器、20Mb带宽光纤网络和公网独立IP地址, 能够保证使用人随时访问会诊系统各类信息。

2 水产疾病远程会诊系统的功能实现

一个完整的水产疾病远程诊断流程是一线养殖人员发现疾病后, 通过终端站联网Internet网络呼叫地区分站, 分站登陆会诊系统中心网站首页呼叫中心站, 接到呼叫信号后中心站召集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随即进行远程会诊。终端站也可直接登陆会诊系统中心网站呼叫中心站开启会诊系统。在这一过程中会诊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2.1中心站及中心网站

中心站是整套远程会诊系统的核心, 是保障会诊系统正常运行并得以实现全部功能的指挥和控制中心。其配属设备可以保证多通道音频流和分辨率达到1024×768高清视频流的连续传递, 用以保障异地会诊的实时性、连续性和高保真性。在实施诊断时, 中心站可与分站在互联网上通过IP-H323协议进行互联, 同时中心站通过MCU控制器还能实现与7个分站或终端站同时在线, 扩大诊断结果的受益面, 并可进行一般的远程示范和培训。

中心网站是整个系统的门户网站, 网页中嵌合了远程会诊的呼叫按钮, 授权的分站和终端站用户可直接通过该按钮呼叫中心站开启远程会诊。中心网站同时集成了基于MySQL数据库系统开发的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数据库、水产经济动物疾病数据库和水产药物数据库。其中生物学数据库包括我国各种水产经济动物的种类、分类地位、分布地区、生活习性、生长特性、繁育技术、养殖工艺等数据;疾病数据库包括了以上各种水产经济动物的疾病种类、发病症状、流行病学特征、病原、病原特性、诊断技术及防治方法等数据;水产药物数据库汇总了水产用药国家标准、技术规范, 介绍可用药物种类、特性、适用症状与生产企业。以上信息普通用户可通过中心网站 (www.aqua120.org) 首页链接进行相关检索。

2.2分站与终端站

分站是远程会诊系统网络的重要分枝结点, 在远程诊断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上传下达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在疾病发生的即时, 就可以接诊来自养殖现场的疾病样品并开展初步的诊断分析工作, 同时呼叫中心站对样品进行远程、精确的会诊。而在系统发挥远程教学和交流功能时, 分站又成为某一养殖区域的终端站, 能够汇集养殖一线的从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与中心站实现沟通。为满足以上要求并发挥相应的示范效应, 分站一般应设在县一级的水产推广站、兽医站或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中。

终端站是远程会诊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 也是水产疾病发生第一现场与诊断专家实时、远程互联的终端平台。我国的大多数水产养殖企业位于相对偏远的地区, 因此终端站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即时反映疾病发生时第一现场的真实情况, 并登陆网站呼叫分站和中心站开启远程会诊, 无需像分站一样进行深入、精细的解剖诊断。终端站的设施设备要求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便于推广, 扩大远程会诊系统的覆盖面, 可设在村一级的养殖现场和中小养殖企业中。

2.3流动式终端站

流动式终端站是远程会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隶属于中心站, 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可与中心站保持实时无线联络。主要功能是将远程会诊系统的覆盖范围延伸至固定式分站和终端站无法触及的养殖地区, 有助于远程会诊系统覆盖我国大部分的水产养殖产区。此外, 流动式终端站装备了先进的诊断设备和常用药物, 肩负着应急诊断和处理水产病害重大突发事件的功能, 在病发的第一时间可迅速直达现场进行准确检测和科学防治。

3 水产疾病远程会诊系统的产业促进作用

本文介绍的水产疾病远程会诊系统已经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完成了中心站的建设, 并在山东省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等地建成了4个分站和终端站, 这些分站和终端站均是基于IP-H323协议通过互联网与中心站互联。同时, 在黄、渤海沿岸的主要水产养殖区在建和拟建5个分站, 远期目标是在我国北方沿海县一级区域内至少建成1个分站。从运行初期的效果看, 中心网站日平均访问量120人次左右, 各分站和中心站日平均处理3宗疾病案例, 疾病样品以刺参、鲆鲽类等北方沿海地区大宗养殖品种为主。实际运行中, 首先由分站实施解剖诊断、显微镜检, 再通过会诊系统将诊断图像信息传至中心站, 由专家进行分析确诊并制定防治方案, 再回传分站告知养殖户, 由此显著缩短了疾病确诊的时间, 赢得了治疗时间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工业化养殖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10]。水产疾病远程会诊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交叉结合所产生的新技术, 适用于高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 能够有效提高水产疾病诊断的时效性和准确率。此外, 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可以突破研究单位与一线养殖企业的时空局限, 使疾病讯息的传递更为便捷和迅速, 从而辅助科技人员从事水产疾病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 并加快最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虽然已建成的这套系统已经开始使用, 但其目前的主要功能仅集中于我国北方地区海水养殖的疾病诊断与防治。整套系统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与预期目标仍存在差距, 需要不断完成后续工作。应该看到, 通过该套系统的建设, 对我国水产健康养殖和疾病的科学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 能够推动行业技术工艺水平的整体进步。

摘要:综合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视频会议系统、显微图像采集等多学科技术, 并集成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数据库、疾病病原数据库和水产药物数据库, 构建了我国北方水产疾病远程会诊系统。系统包括中心站、地区分站、会诊终端站、流动式终端站、技术专家组以及基层技术人员。利用该系统可实现中心站、分站与养殖企业间的水产疾病异地实时诊断, 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同时, 这套系统还可用于水产养殖技术工艺、疾病发生及防治等信息的远程教育、学术交流、远程传输、数据共享和在线检索等功能。

关键词:水产养殖,远程会诊,系统构建,病害防治,病原,数据库

参考文献

[1]邹瑷徽.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 2006, 8:44.

[2]农业部渔业局养殖课题组.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问题研究[J].中国水产, 2006 (4) :12-13, 17.

[3]陈爱平, 朱泽闻, 王立新, 等.2006年中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报告 (一) [J].科学养鱼, 2007 (7) :48-49.

[4]任争毅, 潘娟娟, 顾沛雯, 等.设施园艺病虫害远程诊断与监控系统的构建[J].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9 (3) :62-65, 162.

[5]胡肄衣, 王立方, 陆昌华, 等.应用ASP.NET开发畜禽疾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J].计算机与农业, 2003 (1) :20-22.

[6]Dennis Balance.The network and its role in digital imaging and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imaging[J].Veterinary Radiology&Ultrasound, 2008, 49 (1) :S29-S32.

[7]刘立庄, 王凯, 周秦武, 等.基于远程医疗的视频通信系统[J].中园医疗器械杂志, 2002, 26 (1) :14-16.

[8]李立新, 谭祖春, 苏永林, 等.车载式无线远程会诊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27 (3) :72-73.

[9]李立新, 杨阳, 罗亭, 等.远程医疗会诊车应用情况及改进建议[J].中国数字医学, 2009, 4 (6) :50-51.

会诊系统 第9篇

1 系统整体构架设计

在本研究中,采用三级会诊架构的模式,如图1所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作为远程会诊中心,向下对接包括顺义医院在内的多家远程会诊分中心。每个分中心,可以进一步向下辐射对接多家基层医院。会诊分中心和基层医院都可以直接面向患者服务,根据患者需要,向上级医院(会诊分中心或会诊中心)发起会诊请求。会诊中心,主要利用自身专家资源,为下级医院(会诊分中心或基层医院),提供远程影像会诊服务。

2 远程会诊数据接入的方式

为了实现远程会诊平台与医院现有影像信息系统或影像设备的对接,本研究采用了基于“前置网关服务器”的解决方案。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差异,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模式,如图2所示:

(1)对于已经具备PACS系统的医院,通过部署“前置网关服务器”,实现与医院PACS系统的无缝对接,对病人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共享。通过DICOM3.0协议中的DICOM Q/R协议,实现PACS系统与前置网关服务器的对接,影像的双向传输。通过Web Service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如HIS、电子病历等的对接,实现患者基本信息、检查信息等的获取。

(2)对于不具备PACS系统的基层医院,通过“前置网关服务器”,可以与符合DICOM标准的影像设备直接连接。这里,前置网关服务器起到了部分PACS系统的功能。在实现远程会诊的同时,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影像数字化管理水平。

3 会诊流程

远程影像会诊的主要流程包括会诊申请、资料传输、会诊管理、音视频实时交互等。具体会诊流程如下:

下级医院的医生发现疑难病例,需要上级医院专家协助诊断时,申请会诊医生将患者影像从PACS系统发送至远程会诊系统,或通过光盘导入至远程会诊系统中。同时申请会诊医生需完成远程会诊的申请,并填写相关信息。当提交会诊申请后,系统将自动发送短信提醒给上级医院的医政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收到远程会诊的通知短信后,登录会诊平台,根据病情将病例分配给相关的应诊专家。专家将相应收到短信提醒,专家登录会诊平台,平台将缺省显示待会诊病例。利用会诊平台提供的影像阅片功能,进行诊断,直接在网上填写会诊指导意见,并提交。申请会诊医生在接收到应诊专家的意见后,可以根据是否同意或仍有疑问,申请发起实时会诊。实时会诊过程中,可同时完成影像浏览与处理以及音视频实时交流功能。方便会诊医生、应诊专家结合对影像同步操作,进行全方位沟通,以达成一致意见。经会诊专家确认和医政管理人员审核后,会诊结束。

4 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远程会诊过程中影像质量,避免各种因素对图像质量的潜在影响,本研究制定了严格的质控标准,并将其付诸实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影像设备质控:为了保证影像设备能够生成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对所有参与本研究的影像设备在进行摄影前都进行了校准与调试,使之符合国家及欧共体相关标准的要求。

(2)摄影技术质控:为了保证参加本研究的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操作标准的一致性,避免由于摄影技术参数选择的差异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依托于北京市卫生局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的技术支撑,分别对X线摄影、CT、磁共振的摄影及操作技术进行了规范与统一,其成果已经作为北京市医疗机构间影像资料共享的指南。

(3)远程会诊系统的质控:主要包括压缩算法的选择、显示设备的选择及传输协议的选择。为了确保医学影像的时间与空间一致性的要求,在影像远程传输的过程中,采用了DICOM 3.0标准,非DICOM格式的影像,将自动转换为符合会诊要求的DICOM格式标准影像。图像压缩统一选择无损压缩算法,既有利于加速图像传输的速度,又确保了图像解压缩后与原有图像质量的一致性。显示设备均选择符合DICOM标准的医学影像显示器。

5 应用实例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顺义区医院部署了远程会诊平台(海纳医信公司),利用公共通信网络访问前置服务器,所有数据均采用光盘进行导入。会诊流程及质量控制体系均符合上述要求。2011年至今,共完成远程会诊200例,神经、胸腹部、骨关节等系统疾病均有所涉及,会诊成功率为100%。

6 讨论与展望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并客观上要求创立新的医疗模式与方法来适应当前医改的新要求。区域医疗与远程医疗在合理优化医疗资源、实现医学信息共享、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像信息作为客观的医学指标,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学影像远程会诊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手段,因此建立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信息管理平台的时机已经成熟[4]。

根据当前的研究,建设好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系统的主要矛盾点并不在于其技术可行性,DICOM 3.0已经成为影像远程传输的国际标准,并在国内外远程会诊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5,6,7]。目前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相关配套的规范、流程、制度等方面。根据本研究的应用实践,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远程会诊的管理模式及具体的业务流程。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往往局限于少数大医院,因此建立覆盖一定区域的远程会诊系统更加符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即形成以大型医疗机构为核心的医学中心,带动中小型医疗机构的发展[8,9]。因此在实现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前,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论证好大、中、小型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确保流程设计具备可操作性。(2)注重影像学科自身的特点,加强质控管理。医学影像是人体病变的客观体现,然而在进行远程传输及存储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容易引起临床诊断的误判与误读[10]。因此需要加强远程会诊过程中多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成像设备自身的质控、摄影技术的质控及远程会诊系统自身设备的质控。在本研究中针对上述问题都进行了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与标准,确保了影像自身的客观性与准确性。(3)加强医政管理,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医学影像远程会诊本身作为一种医疗行为,其过程必然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与管理。因此在进行会诊过程中,必须将医政管理的要求体现出来。在本研究的设计过程中,增加了医政管理人员审批这一环节。当然,还有一些政策层面的因素,例如会诊医生的管理、会诊过程的收费等,本研究受条件限制未能涉及。但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需要进行探索,才能保证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系统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医学影像区域医疗及远程医学是适应当前医改的要求发展起来,并在国内部分医疗机构进行了应用,虽然当前还存在不同的问题,但随着各种规范、机制及政策的不断完善,其必将会成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诊断模式。从而在解决我国不同地域医疗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合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逐步提高医疗质量、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晖,谷水,张世红,等.北京市区域PACS和远程影像管理平台建设思路[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1):21-24.

[2]王学建,胡建,曹军,等.数字影像会诊系统的创建及初步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6):503-505.

[3]叶志前,唐保昌,刘进,等.基于B/S模式的远程影像会诊系统设计和开发[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8,32(2):120-123.

[4]鲍永华,周敏,许顺良.PACS的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10):64-65.

[5]Kalinski T,Zw nitzer R,Ro ner M,et al.Digital Imaging and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as standard in digitalpathology[J].Histopathology,2012,61(1):132-134.

[6]Puech PA,Boussel L,Belfkih S,et al.DicomWorks:softwarefor reviewing DICOM studies and promoting low-costteleradiology[J].J Digit Imaging,2007,20(2):122-130.

[7]Weisser G,Engelmann U,Ruggiero S,et al.Teleradiology applicationswith DICOM-e-mail[J].Eur Radiol,2007,17(5):1331-1340.

[8]吴正启,陈晓芳.区域超声影像远程会诊网络平台的构建及质量控制[J].信息化研究,2010,36(1):9-11.

[9]Ranschaert ER,Binkhuysen FH.European Teleradiologynow and in the future:results of an online survey[J].InsightsImaging,2013,4(1):93-102.

会诊系统 第10篇

关键词:远程医疗,影像会诊,B/S,PACS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特别是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医学诊断活动中越来越依赖于医学影像,医学影像已经成为很多疾病诊断的硬标准。在远程会诊中,医学影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但是远程影像会诊在推广使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实时和非实时会诊关系混乱,会诊终端设备差异化大,医疗数据和影像传输受到网络限制等。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小组结合网络通信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重点分析了实时会诊和非实时会诊的活动流程,研究医学影像在远程会诊活动中的传输、管理和显示,以及会诊系统与医院已存在的信息化产品如PACS系统、HIS系统之间的整合。

1 系统功能和设计目标

远程会诊可分为实时会诊和非实时会诊。实时动态会诊指病人及家属可以向医学专家“面对面”地进行咨询的会诊方式。通过视频电视会议系统或者摄像头使双方医疗专家彼此进行面对面的交谈。通过该方式,病人的主管医师可以与会诊专家就病人情况进行直接的交流。非实时会诊是医学专家通过阅读和研究远程传输的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文字、数据、医学影像等)对异地患者进行的非现场直播会诊,最后专家提供手写的会诊意见,并传送给病人及家属[4]。非实时会诊中,病人及家属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可向医疗专家进行咨询,同时医疗专家也是以同样的方式给用户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这种方式比较灵活,适用于非急性病患者。

远程影像诊断系统采用实时和非实时相结合远程会诊方式。申请医生通过网页提交申请信息(包括病人的基本资料、病历、体征、检查结果以及医学影像),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实时诊断,如需要实时诊断,可在申请时选择音频或者视频方式。会诊申请提交之后系统会把申请资料转交给被申请专家,让其决定是否受理会诊并确定会诊时间。会诊被受理之后,根据申请者的要求,如果选择了音视频交互,在会诊时双方可以在约定的时间通过通信子系统进行音视频交互和文字交流。

远程影像诊断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如下[5]:

(1)远程传输要求:支持TCP/IP等网络协议,可以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图像数据DICOM传输及交换。

(2)标准规范要求:全面支持DICOM有关医学影像网络发布的标准。

(3)实时交互要求:系统必须支持实时音视频交互。

(4)会诊流程要求:会诊流程必须清晰,需要符合实际会诊的复杂要求,如多方会诊、转诊、会诊专家邀请其他人参与会诊等需求。

(5)安全性要求:应有严格的安全措施来保障登录进本系统的人为合法授权者,并对何人浏览了何图像做出安全记录,对终端用户应有不同的登录和浏览权限设置,对浏览终端应有自动脱离措施。

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模式的选择是应用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构建不适当可能会导致复杂性增加而灵活性缺少,使用户体验效率低下、不尽人意。系统架构模式有客户端(Client)/服务器(Server)模式,即C/S模式或胖客户端;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Server)架构模式,即B/S模式或瘦客户端。

在部署和可管理性方面,瘦客户端应用程序比传统的胖客户端应用程序更具优势。C/S模式不但部署不方便和维护性差,也存在远程通讯不便的缺点,要通过因特网突破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防火墙需要更高的技术,而且容易引起安全性问题。出于病人资料保护和医院现有系统的安全,医院对网络的访问控制非常严格,很多主机不允许突破防火墙,只开放浏览器访问。更重要的是,远程会诊终端设施差异性大,每个需要使用系统的客户端依然需要安装一个客户软件,这不利于部署和推广。远程会诊系统中需要考虑到远程会诊系统中需要,使用B/S模式更符合实际要求。

系统由web服务器、DICOM影像采集存储设备、ftp组件以及与web浏览器交互的控件(数字摄像头、PACS VIEW控件、与DICOM影像组件交互的控件、IC交互等)等组成。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3开发,数据库服务器采用oracle9i,WEB服务器采用IIS6.0,架构如图1所示[8]。

远程诊断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集成各种功能的网络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会议电视系统加上医学诊断。在远程诊断中,要得到正确的诊断结果,没有医学影像的传递是不可能的。因此,建立一个集成的分布式远程诊断服务网络应建立在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特别是图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ACS)的基础上,通过Internet实现两个或多个医院间的远程医疗服务。基于web的远程影像诊断系统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3 具体实现

3.1 会诊流程

远程影像诊断系统会诊流程中主要包括会诊申请、资料传输、会诊管理、音视频实时交互、帐户管理等。具体会诊流程如下:申请医生登陆系统后,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专家,提交会诊申请。会诊申请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和病史摘要。病人检查单据的扫描文件和相关影像文件则通过两种方式上传,如果文件比较小的,则直接和申请单一起发送到会诊中心服务器端;如果文件比较大的,则开通FTP组件,进行上传。申请方可以要求进行实时交互,进行“面对面”的会诊。上述流程结束后,会诊申请中的专家或专家组可以浏览到会诊申请单,并且从会诊中心通过FTP下载影像资料。专家如果觉得病人的资料不全,可以在本系统中给出交流意见,让申请方继续补充相关材料后再进行诊断。如果申请单中选择异步交互,则专家在浏览病人信息后,在本系统中根据不同科室所生成的会诊意见单中填写本次会诊的诊断意见;如果申请单中选择进行“面对面”的实时会诊,则专家或专家组确定会诊时间,由会诊中心进行协调,开展音视频会诊。

3.2 会诊管理

在本系统中设定了三个角色以配合上述会诊流程,实现会诊管理。角色分别为:

申请医生:申请医生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口令登录会诊中心主页,他(或她)可以随时通过系统页面查询其名下的会诊状态或调阅这个会诊的资料。如果需要远程医疗服务,医生首先填写和提交会诊申请表单,向中心或某个专家请求诊断。在会诊前,申请医生可以修改、补充或取消已申请的会诊。

管理员:中心管理员审核用户申请,添加会诊专家及相应信息。管理员打开服务器端的管理页面时,如果有会诊申请,则会显示提示信息。管理人员通过会诊申请管理对用户的会诊申请进行相应审核。专家会诊完成后,管理员对会诊的电子资料进行分类存档。

会诊专家:专家工作流程主要是查看会诊申请的远程诊断病例,并作出诊断意见。如果此次会诊要求实时交流,则可以通过宽待网络传输视频、音频、病人电子病历和无损压缩的医学影像等信息,供专家分析病情。会诊专家和申请方可以相互讨论,得出最佳诊疗方案。会诊参与专家形成会诊报告,并上传到会诊中心。

为了支持多方会诊、转诊等复杂流程,在一个会诊中会诊专家又分为主邀专家和次邀专家。如果一个会诊中只有一个专家,那该专家就为主邀专家。如果在一个会诊中有多个专家参与会诊,这时申请者需要确定一个专家为主邀专家,对会诊进行审核和安排。主邀专家可以把会诊转给其他人会诊,可以邀请其他人参与会诊,而次邀专家没有这个权限。

3.3 功能模块

远程影像诊断系统实现主要涉及的模块包括:用户登录和注册模块、会诊申请模块、会诊管理模块、会诊交互模块、会诊报告模块。另外还包括一些外围的支持模块,如新闻系统、论坛、病案管理、资源下载中心、论文交流等。下面重点对会诊申请模块、会诊报告模块、会诊交互模块做简单的介绍:

3.3.1 会诊申请模块

申请医生首先选择会诊专家/专家组或者专家医院,选择专家时可以根据专家医院或者科室信息搜索会诊中心注册的专家,了解该专家的详细信息后,向该专家发出会诊申请。

选择完会诊专家/专家组后,申请医生需要填写会诊的基本资料,包括申请标题、申请描述、申请目的、是否需要实时交互等;填写病人的病历信息,包括病人基本信息、主诉、病史摘要等。医生申请单填写完毕后,提交到远程会诊中心。为了方便申请人填写申请单,病人的基本信息可以从DICOM图像中提取,系统可以打开一张DICOM图像,从中提取出相关信息自动填写到申请单中。

最后向会诊中心上传相关图像信息和文件信息。如果文件比较大,会诊申请端由web服务得到FTP的网络地址、登陆FTP的用户名和密码、端口号等,然后将病人的检查图像和相关扫描文件打包上传到会诊中心。会诊申请的主界面如图3所示:

4.3.2 会诊实时交流模块

远程影像诊断系统实时通讯子系统采用G.723.1和H.263协议,分别对音、视频信号进行处理,使用RTP/RTCP协议保证音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传输质量,使用UDP协议传输音视频流和文字数据流。系统的总体架构又分为网络通信模块、视频模块、音频模块、文字模块和系统控制模块。

4.3.3 会诊报告模

通过充分的交流之后,会诊专家对病人情况做出诊断,需要书写会诊报告单,打印、签名,再扫描到上传系统中。系统为了方便专家书写报告,设计了会诊报告模版。报告模版分为系统模版和用户模版,专家可以把系统模版的一些跟自己相关的项添加到自己的用户模版中,也可以创建自己的模版。

5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在目前阶段非常切合实际需求的远程影像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基于.NET平台,采用B/S瘦客户端模式,设计一套完整的实时和非实时会诊操作流程,以点对点的方式开展远程医疗活动。该设计方案更贴近医患会诊习惯,操作方便,责权分明,符合实际会诊的要求。

系统采用了地面宽带的通讯手段,实施系统需要的网络条件更容易得到满足。由于采用了基于DICOM协议的图像获取及无损的图像压缩算法,以及与本地PACS系统的无缝连接,影像专家进行会诊如同在自己医院进行诊断。以WEB化为核心技术路线,一方面保证了专家中心的低成本扩展,另一方面减少了系统维护的难度。

当前,我国的远程诊疗事业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开发远程影像会诊系统无疑将极具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系统本身还存在许多缺陷,有待于弥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开展一些工作,以满足将来不断出现的新需求[9]。

(1)增加系统功能目前系统的功能尚不完善,在开展会诊业务时,可以增加远程教育、医疗咨询和社区辅助等功能。

(2)系统标准化和与医院信息系统的交互开发时考虑到这些具体的问题,采用了业界通用的技术和标准,预留了相应的接口,便于今后系统的修改和扩展。

(3)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为满足医疗行业高安全性的要求,面对层出不穷的攻击手段和方法,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

(4)远程会诊的费用机制和法律约束目前这一块区域依旧是远程会诊要克服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傅征,连平.远程医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2]Jun-Feng Tian.The design of telediagnosis system model based on mobile agent.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2002.Proceedings.2002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2,4(4-5):1737-1741

[3]Stamford,P.,Bickford,T.,Hsiao,H.,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telemedicine in a rural emergency department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Magazine.IEEE1999,July-Aug,18(4):45-52

[4]吴敏,童家乐.零距离医学模式——远程医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9-10

[5]Lage A.L.,Martins J.S.B.,Oliveira J.,et al.A quality of service framework for tele-medicine applications.WebMedia and L A-W e b,2004,Proceedings2004,18-20

[6]保慧,吴永明.基于NET Framework的智能客户端——新一代无接触部署方式.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22(5):133-135

[7]张世兵,刘强,黄小瑜.基于SOA和Smart Client的应用集成框架的研究和应用.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23(7):13-16

[8]Stephen Walther,etc.ASP.NET技术内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粉刺——中西医会诊   第11篇

粉刺一般在25岁以后可以逐渐减少和消失,也有极个别不易痊愈者。30岁以后仍有粉刺,要注意是否因经常接触工业油脂,如焦馏油、机器油、石蜡等所引起的“职业性痤疮”。有些人以为只要结了婚,粉刺便会消失,其实不尽然。据观察,有些早婚青年,结婚后许多年仍有粉刺,而另外一些终身未婚的人,到一定年龄,其粉刺便自然消失了。

粉刺多生长在颜面、上胸部、背部等皮脂发达的地方。虽然多数无自觉症状,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太大;但因其病程长,而且生长在面部者较多,故而给不少青年人带来烦恼。有的常常用手挤捏或自行涂些外用汕膏试图消除之,结果,不仅没有治好粉刺,反而使粉刺更为严重,或发生感染,化脓、结痴而遗留下色素沉着。

防治粉刺的正确方法是:

一、保持面部及全身皮肤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洗1~2次睑,以便皮脂排出畅通。洗时注意不要用力摩擦,防止损伤皮肤,尽量不用肥皂,或用硫磺香皂。脂类化妆品要少用。

二、忌食刺激性食物。尤其忌酒,亦应戒烟。营养学家认为,多吃脂肪可加重粉刺病情,多吃糖可增加粉刺的感染率,因此主张饮食清淡。但蛋白质可以多吃。

三、保持大便通畅。通便和调理肠胃功能,对治疗粉刺有一定效果。所以,平时要多食蔬菜、瓜果类富含纤维索的食品。

四、西药治疗。口服维生素A、B2、B6C,可以调理皮脂代谢,减轻毛囊口角化,使皮脂排泄通畅。但仅用维生素往往很难迅速收效,故还可加用以下药物治疗:

1硫酸锌片(每片0.2克,相当于锌离子45毫克)每日2~8次,每次一片,连服四周为一疗程,有一定疗效。

2四环素可抑制粉刺棒状杆菌生长,从而

抑制游离脂肪酸的产生。适用于“脓胞性痤疮”。一般一疗程为八星期;前三天,每天4~8片,以后每天1~2片,分四次服。

五、局部药物治疗

1复方硫磺洗剂。沉酶硫磺3克,硫酸锌3克,10%樟脑酒糟25毫升,甘油5毫升,水加至100毫升。用以外擦患处,有去脂、消炎、杀菌、防感染的作用。

2白色洗剂。含硫酸钾4克,硫酸锌4克,水加至100毫升。外擦有一定效果。

3其他外用药。如2%硫磺霜剂,0.05%维生素甲酸霜剂,2%霉琐辛酊剂等,可经医生指导选用。

六、中医中药疗法:中医中药对粉刺的治疗颇为有效,主要分内、外二种治疗法。

1内治法;主要靠辨证施治,这里仅介绍常用的一味《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10克、黄连2克,黄柏6克、桑白皮10克、生甘草3克、麦冬6克、赤芍6克、黄芩6克、丹皮6克;一天一剂,分二次煎服。

2外治法:颠倒散,即大黄、硫磺各等份,研细末,共合一处,再研匀,晚问以凉开水调敷,清晨去。或用三黄洗剂,即大黄、黄柏,黄芩、苦参等分共研细末,取其粉剂15克,加水100毫升,另加石碳酸1毫升,临用时摇匀,外搽患处,每日4~5次。

江苏省中医院许履和医师特为痤疮患者提供一良方。此方是许老多年用于临床的有效方。

会诊系统 第12篇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多年以前曾预言:“未来医疗活动中,医生将面对计算机,根据屏幕显示的从远方传来的病人的各种信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而如今,预言已正在变成现实。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化,与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加之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完善,远程会诊时代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所谓远程会诊,是运用计算机、通讯、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言和图像资料的远程传输和互动。实现专家、患者以及医务人员之间的异地“面对面”的会诊。专家远程会诊是一种现实需求,这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医疗和保健需求能否得以满足,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新的重要指标。近期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做着探索性建设,但总的看,效果欠佳,进度缓慢。究其原因,是受“两高一难”的制约。即高建设投入、高运营成本和社会优化医疗资源整合难。由工信部、卫生部、民政部关注并指导的“健康快车”专家远程会诊系统遵循“低成本、高成效、广受益、易推广”的原则,一改以往政府投资、高额运营的做法,大胆创新,采用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运营的模式。即政府搭台,医疗机构、网络运营商、设备提供商和医疗专家团队共建共赢,百姓受益,从而走出了“两高一难”的瓶颈。它已经成为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现实情况下,破解“看良医难”问题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借鉴“健康快车”专家远程会诊系统这一成功案例,笔者认为,建设好实用、长效的专家远程会诊系统应具备以下五个要件:

一、组建好“三平台、一团队”

三个平台是社区诊室平台、视频会诊系统平台、管理中心平台,一团队是远程会诊专家团队,他们之间是这样一种辩证的有机结合,社区会诊平台设在社区医院,负责接收患者递交申请,传送数字化病历资料,并配以陪诊医生(协助医患双方的问诊与陈述);管理中心平台受理患者申请、审核病历资料、匹配应诊专家、协调会诊时段;专家团队依据病情分类应诊;视频会诊系统依托因特网和远程会诊软件平台完成会诊的音、视频保障和全程录制及数据存储工作。不难看出,专家团队是高端医疗资源之源,社区医院是低端介入之窗,管理中心为医患穿针引线,视频会诊系统搭建会诊平台。

二、机制要创新

传统的远程医疗会诊是以政府买单,医院增加服务项目的模式为多,缺乏市场机制和长效保障。而“健康快车”专家远程会诊系统按照市场经济下产业发展的规律,多元化投资、建设与运营,重在打造“服务链”,发展“产业链”。

三、利用信息化,整合高端医疗资源,服务下延

注意充分利用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实现医患异地视频对话,使百姓便捷、低价接受优化整合后的高端医疗服务,助推医改,利国利民。

四、“三低一高”

由于引进了多元化投资运营机制,可实现政府投入低(引导);医疗成本低(社区诊室只需配置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机即可);患者就医成本低(就近申请);医疗水平高(高端专家会诊)。

五、选用明智、务实、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参与

以“健康快车”为例,“长城宽带”(以下简称“长宽”)参与了建设与运营。长宽与医疗行业本不搭界,但他们为什么能主动参与并成功呢?该系统项目主持人,原国信办、民政部社区信息化专家畅树海是这样诠释的:

1、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长宽是处于上升期的企业,要把企业发展到鼎盛阶段,必须有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通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使企业、政府、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远程会诊其结果是社会、企业都受益,是长宽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佳体现。

2、“口碑”胜过广告

俗话讲,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长宽是社区驻地网的运营商,消费群体在居民社区。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方式来赢得社区百姓的好“口碑”,在如今广告信誉危机的时期,比广告效果更好、成本更低。远程会诊为社区百姓排解求良医之难,长此以往,能不获得好“口碑”吗。

3、居安思危

任何企业的发展历程都是倒马蹄型的,“鼎盛时期看衰落”,从战略上讲,与社会各界合作、推进多元化创新发展才是企业的必由之路。远程会诊如同“突击队”,为长宽向创新型企业转换开拓了新模式和先例。

4、抓住机遇

健康是中国人以至全人类的三大需求之一,尽管医疗行业门坎高,但是长宽借新医改的东风,选择群众急需的远程会诊切入医疗产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5、同根同脉

长宽的根在居民社区,社区远程会诊的根也在居民社区,两者同根相连;长宽的脉是社区网络,社区远程会诊依赖的也是社区网络,两者一脉相承。这种同根同脉、有明显专业优势的事情长宽不做,更待何时?

六、小结

经过一段实践,发现“健康快车”专家远程会诊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色:

1、有备来应诊

常规的医生接待病人均处于无备状态下,应诊的医生事前并不了解求诊者的病况、病史,只能利用门诊的短暂时间做出一些判断,而远程预约会诊,医生事前已获取了管理中心上传来的患者信息,有充足的时间审视病史、判断病因、推敲方案。遇有疑难问题,还可查阅资料和案例,是胸有成竹的有备应诊。所以统计资料表明,这种会诊误诊率大大低于常规门诊,患者受益匪浅。

2、专家选患者

常规求医,患者挂专家号,往往由于知识所限,出现选错专家,专家看小病的现象很普遍,极大地浪费了专家资源和患者的资金。而该系统是专家选患者,专家们可提前看到患者们的相关资料。然后专家依据各自的医学专长,选择会诊对象。这样就使患者的病症与专家的特长相对接,凸显诊治效果。

3、诊中获培训

该系统给社区医院的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带来了福音。参加会诊的专家大多数是教授,他们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社区医院的医生在远程会诊的陪诊过程中,一边与专家讨论患者的病情,一边向专家请教,就像现场实习一样,每每收获甚丰。如同接受着大医院研究生、博士生的教育,从而间接地提升了社区医生的诊治水平。

4、绿色化医疗

上一篇:未来的农村下一篇:武汉市水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