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认证范文

2024-07-29

IT认证范文(精选4篇)

IT认证 第1篇

我国部分开放市场以来, 几乎每个非垄断行业均机械地重复着这条可怕的轨迹。华为总裁N年前就曾发表过如下的见解:政府对企业最好的帮助就是什么也不要做, 前提是, 政府需要在企业之外提供环境条件 (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 , 而企业经营, 那始终不应该是政府的干预范畴。荒谬的是, 政策监管恰恰纠结于经营领域, 甚至政府以公司名义直接介入经营, 但却对制度的荒废置若罔闻。

与所有行业发展轨迹一样, 随着IT认证培训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 竞争秩序不可避免地趋于混乱。由于大批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个体短期内纷纷涌入, 政府被迫采取强硬处罚措施, 以最大限度控制市场不再继续恶化。但是, 监管一方的体制性制约, 既无法阻止事态的恶化, 也很难对违规产生真正的威慑。与此同时, 一些有计划跨入门槛或希望在该行业寻求发展的机构与个体, 则不得不面对因程序正义而导致的责众之虞。市场内生性失控, 迫切需要外力的干预。而在病入膏肓以前, 人们还得将这个糟糕的游戏玩下去。

在认证培训市场, 应景式的政府间合作、政府与企业组织合作, 以及数量庞大但鱼龙混杂的民办中间机构, 将一块新鲜蛋糕反复蒸煮, 不仅鸡肋般无味, 还蒸发掉了营养。除了制造越来越多的假证、废证, 认证培训这个原本清澈的价值洼地已经陷入巨大的危机陷阱——政府、机构与学员之间的彼此信任感事实上已经荡然无存, 各怀目的的参与者对未来莫衷一是。

全国IT人才供应年增缺口逾100万人, 包括软件外包、软件测试、硬件技术、网络技术、游戏动漫、通信技术等众多细分领域。IT产业结构正从外包制造中心向创造出口中心转型, 国内对技术人员的要求逐渐开始兼顾基础研发和应用开发, 使得不少培训机构倾向于同高等院校展开合作, 尝试将职业培训 (包括认证) 嵌入院校体系。

眼下比较流行的模式是,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通过应用项目开发, 打通学员与企业的供需链。悉尼大学校长麦克斯宾塞便认为, 大学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院校教育到职业培训, 等同于从方法论向方法的延展。基础教育是整个民族的生存大计, 此前的教改试图从调整门槛的角度修正因程序正义而削弱的效率, 教育产业化不排除是其中最原始的赌博方式。在部分恢复了义务教育的原貌之后, 大学的扩招却将更多年轻人的美好愿景消灭在萌芽期, 职业培训则从最初的潮流概念转化为真实需求。

鉴于本科生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比例的逐年提高, 以及对年轻人择业与就业观转化趋势的分析研究, 参加工作已经不再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在“生存或发展”这个古老而永恒的命题中, 任何形式的培训始终不应忽略人的核心诉求:学会生存。2009年11月份, 全国公务员考试将现实阴霾进一步扩大。超过100万人的竞技场, 人们毫不意外地看到众多大学毕业生或准大学毕业生, 为克服七十分之一的体制门槛行色匆匆, 其充满彷徨和幻想的热情堪比上世纪90年代初赶赴高考的青年学子。

作为对基础教育的延伸, 职业培训应将权重的天平向应用实践倾斜, 尤其是产业风向标之一的IT培训市场。高科技是一门永不完美的技术, 互联网生成之后, 繁荣的背后始终潜伏着巨大的阴影, 不仅因为摩尔定律这样的产业属性, 还有大众对高科技简化诉求的期待——最深奥的不一定最合适, 但最合适的一定最简单——技术的宗旨就是让人类行为不断变得方便快捷。

因此, 认证培训的目的必须与该宗旨契合:它能帮助那些帮助人们的人学会如何帮助, 并为此提供符合标准的认证。

例如, 中国电信、中国石化、中国铝业、联想集团、民生银行等国内300多家大型企业陆续分阶段实施ERP系统, 其中对SAP认证专家的需求量至少10000名, 而目前整个中国符合该标准的只有3000多人。人才引进是短期解渴, 人才保留或者人才培训才是终极挑战。为了缓解企业对SAP人才的需求, 有政府背景的专门机构继续推行定向委培计划, 根据客户要求另外增设在职周末班。尽管培养学生的数量相当有限, 但经过认证的对象有能力直接推进应用实践, 可以认为他们是“不需要经过实习的毕业生”。

一些院校也在推进职业培训, 其中许多是社会机构与院校的合作形式, 比较常见的是面向电子商务、网络、数据库等泛专业化的课程——在高科技领域, 这些内容已经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而在更细分的市场领域, 比如动漫、游戏等, 目前并无名义上的培训课程, 而只存在于其他培训计划的附属科目。

显然, 与SAP、IBM、英特尔这样的企业级认证专业培训不同, 院校平台的所谓职业培训, 更像是对教学大纲的职业化补充——它的意义尚停留在使大学教育感觉比较接近应用, 却不是真正的应用, 它无法提供学员娴熟上岗的竞争力。这与不少地方政府所宣传的就业培训 (或辅导) 还不太一样, 尽管后者主要面向城镇待岗或下岗人员, 择业领域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 (毕竟, 更专业化的工业培训暂时还不可能由政府提供有效帮助) , 但至少比泛IT培训更能让人获得实际效果。

显然, 政府就业培训与院校就业培训, 门槛和出路均有巨大差异, 概念的混淆很容易使真相被忽略:IT圈中, 大量隐形失业现象与认证培训火热局面形成极具讽刺的落差, 有业界人士谓之“没有产出的投入”。同时, 劣质机构不顾行业发展、扰乱市场稳定的逐利之举, 也削弱了培训的权威性, 其中最不堪的便是动辄面向世界的乌托邦。

国际合作大行其道, 不仅带来了职业培训理念的转变, 也产生了倾向性的局限——取得合作并不代表培训机构的整体实力, 学员真正看重的往往是外方合作机构的国际背景。不兼容是国际化面临的焦点难题, 讲师薪酬、成果考核、教学方法、管理服务各项要求的系统性转变非短期可达。关键在于, 国际化仅仅解了方法上的问题, 而整个社会包括一般公众, 缺少的是对国际自身伦理的冷静审视。

国际化之谬

美国掌控研发、印度整合技术, 留给中国的是什么——搬运。美元的升值将使得这一本就尴尬的地位越来越像极了皇帝的新装。

在这个既非裁判员、也非运动员的竞赛场上, 中国已经沦落为场外黄牛党的边缘角色——运气好, 可以高价卖给一个傻冒 (而多半是中国人自己) ;运气不好, 折本甚至弃票, 还可能面临被拘役罚款的风险 (亏本之后再遭遇反倾销) 。或许近2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某些组织提供了借口, 生产与就业历来忧戚相关, 特别是我国产业经济形态的单一化, 以及分配制度层面的不合理, 导致整个就业市场的心态失衡, 其不良惯性必然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在今年400万人 (不计“被就业”和其他虚假陈报的数字) 的基础上, 2010年的新增失业率仍会继续扩大, 假如社会随处可见大学生失业, 笼统归咎于经济环境因素则不再具有说服力。

IT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自然增大, 仅以C++入门课程构建的中国式IT专业培训机构却雨后春笋般随处冒泡——踏过自由市场的准入门槛, 只要懂得ABCD的商人就有胆开课教雅思, 学会上网发邮件的领导也敢自称通信专家。本应是政府监管的责任, 教育产业化的利益显然扭曲了监管。没有利益就没有市场的语境, 在现时的中国改写为“没有利益就没有监管”。

据悉, 因为不规范操作, 南京有三家培训机构被永久性取消授权资格。我国对IT培训市场从一开始就忽视规范管理, 没有倡导质量型集约式发展, 反而过分注重数量型粗放式的发展, 一旦当局即兴整顿, 李鬼们要么仓皇脱逃, 要么狗急跳墙——这个市场, 其实一直处在没有最终责任的荒唐状态。

或许受这种现象驱动, 培训业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寻求外围的背书, 国际化便是最能取信于人、树立专业正义的手段。

就全球IT认证而言, 微软、思科、甲骨文是中国受众广为熟悉、趋之若骛的品种。其中, 甲骨文认证对学员的特别提示包括——想要从事数据库管理及开发工作的院校学生及相关专业人员, 考取OCP证书必须具有一定数据库基础知识, 而主要培训方式将通过演示和动手实践活动来强化基本概念。而新一代的微软认证, 吸引了最多的参考认证群体, 通过微软认证更具有普遍意义——除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跨国企业对员工的严格要求也成为事实上的行业通行证。

不难看出, 真正的专业认证不仅对参与者的基础有一定要求, 更讲究参与的科学方式和职业积累, 并以明确的技术指向提有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我国, 据称的近万家认证机构 (大部分称为“代理中介”似更恰当, 因其本身不具备培训资质和课程基础) 中, 能达成上述要求的凤毛麟角。一方面是受限于组织本身对市场的影响力薄弱, 另一方面, 基于国民教育体制的分类行业管制和组织的赢利导向等复杂原因, 同样压制了其发展的规划。短视和短期行为, 反而不会受到根本打击。

“国际化培训、全球化择业”虽如同海市蜃楼, 但“职业化办证”却明白无误地向公众表明:众闹闹, 我也闹闹, 一切都是胡闹闹。进入21世纪, 国际化在中国主宰了产业舆情和生态, 并成功地隔绝了主流批判者的腾挪空间。即使温家宝总理在欧盟“承认中国市场化地位”的要求未获承诺, 仍不能阻止国民社会全面国际化改造的冲动。反观在国际化诉求更强烈的欧美地区, 包括哈佛、剑桥这样的顶尖学府则认为, 国际化潮流将极大地削弱人文主旨和商业伦理。

中国的最大问题存在于中国内部——向外寻求理论或实践的支撑, 作为方法之一是可行的, 但不可忽略认识上的自我批判。如果认证培训无法拥有原生态的自我修正能力和改革动力, 国际化最终带给中国的将是灾难。

零和游戏圈

据一些非官方的认证圈内人士透露, 几十人的师资和运营团队、跨省分支机构、一年培训几千名高管、短期创造上亿元收入……这是认证培训的最佳设想模式。

与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多年来密切合作的一家机构负责人在获得不公开身份的承诺下表示, 其实自从民办教育和培训市场放开以后, 民间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就注定成为其他参与者的困局。在这个圈子里, 政府永远是最大赢家, 机构则视与政府关系深浅获得不同程度的收益, 学员或考生基本上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潜力和能力——除了一张证书。当然, 如果将参与各方包括政府机构看作一个整体, 这个圈子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能玩一场零和游戏, 其未来的命运不会比当前的资本市场好多少。

其他参与者必须承担的付出, 除了机构运营产生的正常成本, 还有政企之间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所产生的不可估算的费用, 包括牌照、挂靠、管理等行政说法和摊派、赞助、提留等非产业名目。如果高昂的物质成本尚可勉强接受, 那么未来预期的贬值, 将成为参与者心中永远的痛——学习时间和职业规划。

任何能够交换时间和金钱的标底, 必须拥有价值。但是很不幸,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差不多是一个毫无价值的圈子:不仅供方没有价值, 需方因无法从供方获取价值而同样没有价值。国内业界公认比较成功的北大青鸟认为, 计算机行业的更新换代太快, 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中, 有很多理论基础课程及应用课程都是跟不上信息业发展速度的, 学生们工作之后往往不能立即上手。

显然, 造成零价值现实的原因决不仅仅如此。从培训机构的立场, 能够解决的问题不会超出机构自身所能动用的资源, 其局限性是必然, 北大青鸟无论规模达到何种程度, 也不能替代授权方;换成颁发认证的企业, 最大的和最显而易见的不足在于其对专业外市场的无关性, 例如SAP只会关心那些可能成为其客户项目的应用, 除此之外哪怕是其现有业务也难以构成其改良的动因;而当我们将眼光投向双重角色的政府主管部门, 悖论如影随形。

学员有哪些选择余地?他可以选择不同专业的细分认证和同一领域的不同认证, 还可以选择那些资质更强、市场面向更广的认证, 也保有对现实进行抨击或者向主管部门举报建议等权利。当然这一切只能等到他拒绝选择、并沉入社区成为泄愤者的那一刻。

启蒙哲学宗师恩斯特.马赫曾经这样说, 世界仅仅由我们的感觉构成, 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和有可能完成的一切科学和哲学, 同日常生活中的朴素实在论相比, 都是短暂的产物。不难判断, 以产业化名义实行去教育化的认证培训市场正以变异的形式构成这个时代的主流感觉, 为社会提示的信号在于, 教育精神正在迷失, 危险无处不见。

回到之前的机构运营模式, 在向主管部门缴纳了足够的行政费用, 并达成非商业化的利益分配约定之后, 认证机构的目标只剩下一个目标:生源。

不要以为只有大学在扩招, 其实大量的民间认证培训机构也在扩招。授权加盟是一条最普遍的游戏规则, 商业三步曲就是:渠道宣传——询价与协议——交易招生, 明眼人很快察觉, 就业推荐并不是必然流程。每个环节都与学员无关, 因为学员只有一个任务是“交钱”, 甚至连学习和考试都不必进入流程, 以至于即使圈内人也不乏怀疑:这样的模式能够坚持多久?当门槛名存实亡之际, 认证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最终获得认证的人员构成中, 真学实考的或许不会超过半数。一项网上的随机调查表明, 三成的考生仅仅是出于未雨绸缪的打算而去寻找认证, 而认证取得者当中则有近五成是为了非专业目的, 个中缘由极尽复杂。

无论怎样, 信任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石, 在某种意义上, 法律、道德和伦理构成的国家社会前设, 需要长期永续建立在信任之上的改良。在认证培训这个市场, 首先是政府主管部门对认证的不信任, 其次是机构对认证的定位有着并不纯粹的动机, 而学员自身的认识和体验与他们此前的想象存在太多出入。可以预见, 零和游戏圈必将面对真正的裂变, 排在第一位的目标无疑就是重建各方的彼此信任。

可怕的简化

与认证休戚相关的是认证颁发企业的商业行动, 以及该行动所可能引发的行业变化。与Sun的并购, 让甲骨文拥有了横跨软件与硬件的话语权, 其企业认证的影响力自然水涨船高。用户正变得越来越担忧, 他们害怕甲骨文的并购战略可能会扼杀全行业的创新, 并把最新技术与高昂价格捆绑在一起。流传甚多的形容大概是:一旦与魔鬼达成协议, 你就很难脱身了——因为换用其他同类产品的代价太大了——虽然甲骨文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企业计算领域在过去5年里发生了大量并购交易, 其中微软并购了79家公司, IBM并购了60家公司, EMC并购了40家公司, 惠普并购了34家公司……直接后果就是, 总规模高达1万亿美元的技术市场, 现在已经被10多个跨国巨头所控制。或许这种现状自然引出新的需求:客户们希望尽可能减少供应商的数量, 以便简化技术采购工作。

比信任缺失更可怕的问题瞬间发生:市场对某些厂商将过分依赖, 客户同供应商协商价格或换用其他厂商的替代技术变得越来越困难。

斯坦福精神与心理学专家保罗瓦茨拉维克等人对问题的解决提出过后悖论主义式的思考:为了解决问题, 人们似乎总在重复“用制造新的问题去解决原先的问题”的可怕错误。不妨设想一下:为了解决认证培训市场的混乱, 监管部门实行市场禁入——的确可以从现象层面减少混乱, 因为机构数量被有效控制在固定规模之下, 但是, 这种解决之道同样制造了新的问题:参与者的选择只会日趋减少、现有机构的垄断倾向则可能愈演愈烈, 而垄断将要造成的破坏力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这在保罗等人看来, 无异于“可怕的简化”。

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此前对全球最大IT交易展开调查时就提出了这种与依赖性有关的担忧。由于控制了过于庞大的资源, 甲骨文只能通过收购Sun的资产才能继续获得增长, 而万一甲骨文开发适用于手机和超便携上网本应用软件的计划正式推进, 整个软件行业都可能会因此发生变化。甲骨文股票价格在近5年内几乎翻倍, 即使遭受金融风暴的打击, 拉里.埃利森所持250亿美元股票价格仍然远远超过比尔盖茨目前所持股票的价值。华尔街分析师们认为, 甲骨文的收购战略与其股价变动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 一系列的收购使得甲骨文更像是其客户的战略供应商。

这种商业格局在将来的某个时刻, 必然反映到企业认证市场——谁能想象一个仅剩甲骨文认证的软件人才市场呢?尽管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任何朝这种状况接近的微弱趋向, 都足以让整个行业不寒而栗。

简化本应是解决方案之一。经济学泰斗萨缪尔森为美国、也为世界留下的学术遗产, 不仅有经济学理论, 还包括他学术中的人文精神。《经济学》的目标就是让经济学变得“可以理解, 让人享受”, 他与斯蒂芬.霍金对于《时间简史》的理解如出一辙:对深奥理论的解释, 最终是为了让人们获得通俗易懂的感知。

全球经济危机为商业实践和经济改良提供了复杂而高价值的研究模型, 也引发了社会大众对国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深层质疑——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的巨大断层, 是否存在通过职业培训实现“化危机为契机”的可能。

作为一个自由派学者, 萨缪尔森被认为是新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政府积极有为, 批判放任经济环境下的“繁荣总是昙花一现”。他在出任肯尼迪总统经济顾问期间推动的减少个人所得税法案, 为美国赢得了长达15年的经济繁荣。其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为此做了公允的评价——在普通经济学家仍沉浸在计算或分析简单经济学问题时, 优秀的经济学家则提供人们分析事物的工具和思考的方法, 在这一点上, 没有人能超越萨缪尔森。

眼下最致命的, 或许不是缺乏解决方案, 而是缺乏解决的意愿。政府能否真正做到利益隔离后的无为而治?机构能否抱持行业优化的态度和肃已先于肃人的行动?参与者是否回归以专业诉求为就业与认证的导向?还有更不确定性的问题:大众究竟还剩下多少信任的勇气?难道我们真的要遭遇可怕的简化?

业界形形色色的现象和趋势, 与当前的学界颇为游离, 而由于市场总是聚焦于业绩和功利, 鲜少关注教育资源后备与学术基础, 似有错位之嫌。发达国家对基础储备的重视极高, 反而市场化根基尚浅的我国对此缺乏真正的重视, 不能不让人对未来担忧。央视公开透露的信息中, 即使印度和马来西亚大学生的国际适应力都超过中国2倍。未来30年对中国而言, 无论教育还是培训, 远比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硅谷计划更有价值。

辅助资料1:CCIE全球认证

截至2009年10月, 不包括已失效的证书, 全球CCIE总人数为20782人, 其中中国为3608人。按CCIE类型区分, 各类CCIE人数为:

Routing and Switching CCIEs (路由和交换类) CCIE:17891

Security CCIEs (安全类) CCIE:2337

Service Provider CCIEs (电信运营商类) CCIE:1625

Storage Networking CCIEs (存储网络类) CCIE:148

Voice CCIEs (语音类) CCIE:1082

Wireless CCIEs (无线类) CCIE:15

许多CCIE都选择再通过另外一类资格考试, 截止2009年第三季度末, 全世界拥有多类CCIE认证的人员有2264人, 通过多类CCIE的人数统计如下:

Routing and Switching和Security类:751

Routing and Switching和Service Provider类:656

Routing and Switching和Storage Networking类:34

Routing and Switching和Voice类:289

拥有3个以上类别的CCIE有384人。该趋势自2007年以后逐渐扩展, CCIE认证也在寻求更为广泛的适应力, 以保持与快速变化的网络世界同步。

辅助资料2:甲骨文课程

◇Database Administration Fundamentals I

数据库体系结构的整体概念, 以及Oracle9i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彼此互动、创建一个能正常运行的数据库、有效和高效管理各种不同的结构, 从而构造出一个设计良好、能正常运行的数据库、学习采用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工具来执行相同的DBA任务的指示和命令。

◇Database Administration Fundamentals II

讨论和介绍潜在的网络安全性风险、Oracle公司针对这些问题的可选安全性解决方案。讨论和介绍最常见的错误、在Oracle网络环境中排除故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备份和恢复方法, 还将考察和介绍多种不同的备份、故障、复原、恢复情况以及恢复方法。

◇Database Performance Tuning

确保良好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 以及用于优化Oracle9i数据库的方法, 通过实际优化获得实践经验、利用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配备Diagnostics Packs和Tuning Packs、在实际管理一个Oracle数据库的过程中确认、排除和解决一些常见的与性能相关的问题。

◇Introduction to Oracle9i SQL

关系数据库和对象关系数据库的概念以及SQL编程语言, 包括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对象并存储、提取和操作数据, 利用ROLLUP、CUBE、集合运算符和分层提取等高级方法来提取数据, 使用iSQL*Plus工具来编写SQL和SQL*Plus脚本文件, 从而生成类似报告的输出结果。

辅助资料3:新一代Microsoft认证

由三个系列及四种认证所组成的新一代Microsoft认证提供了更为简易的基础结构, 可供IT经理用来验证技术性、专业性以及结构设计性等方面的技能, 并提供一个关联性更强、更富有弹性、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技能展现方式。

◇适用对象

具有DOS Windows和一定英语水平的在职人员各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及要求获得网络技术知识的人员。

◇等级划分

MCP:至少精通一种微软产品技术, 具备所需的专业技能;

MCSE:具备使用高级的Microsoft Windows平台和Microsoft服务器产品, 为企业提供成功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商业解决方案的能力;

MCSD:具备使用微软产品为企业提供成功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商业解决方案的能力;

M C D B A:拥有领导企业成功地设计、实现和管理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所需的技能;

MCT:由微软确认具有指导的资格和技术的认证, 为计算机专业人员提供以微软正式教程MOC为指导的课程, 用微软技术开发、支持和实现解决方案;

MCAD:开发并维护部门级应用程序、组件、Web或桌面系统客户端及后端数据服务, 涵盖了从需求实现到解决方案建立、部署与维护在内的各种任务。

延伸阅读:关于教育

严复对于大学的阐述, 包含了“兼收并蓄, 广纳众流, 以成其大”这样的人文精神, 蔡元培则进一步表述为“大学者,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教育先辈道出了大学的灵魂, 并在旧习积弊的中国创造了北大这样的维新主义先锋, 使得大学精神历史性地在这个古老国度落地生根。

然而, 一个世纪以后的现在, 各地招生办习惯于传达这样一种观点:中国高等教育按照考分一刀切的招生模式, 是一种现行体制下的平衡选择, 其意义在于保证了程序正义。不论考生是何种政治身份、家庭背景, 这条一度被称为“独木桥”的路径始终敞开, 尽管并不那么宽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样承认教育程序正义的合理性, 而全球几乎所有知名大学官方的意见则是:大学应该反璞归真, 即大学不应承载大学以外的其他使命。

IT认证 第2篇

Linux是——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它主要用于基于Intel X86系列CPU的计算机上,并以高效性和灵活性著称,具有多任务、多用户的能力。Linux之所以受到广大计算机爱好者的喜爱,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它属于自由软件,用户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获得它和它的源代码,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进行必要的修改,无偿对它使用,无约束地继续传播。另一个原因是,想拥有Unix操作系统或想要学习Unix操作系统的人都可以从Linux中获益。

Red Hat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技术厂家,其产品Red HatLinux也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Linux。Red Hat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北力n利福尼亚。在全球拥有22个分部。对于Red Hat来说,开放源代码已经不只是一个软件模型,这正是Red Hat的商业模式。因为Red Hat坚信只有协作,企业才能创造出非凡质量和价值的产品。

根据Red Hat网站公开的资料显示:在Red Hat的300名工程师中,有6名来自于全世界最顶尖的10名Linux核心开发者,7名来自全球最出色10名Linux开发工具工程师。全世界,也许只有Red Hat能够把Linux和开源技术以及企业级的培训、技术支持和咨询融合得如此美妙。Red Hat的培训及认证被认为是Linux认证的标准。

Certification杂志的最新调查显示,RHCE(Red Hat认证工程师)认证被公认为总体质量最高的国际汀认证。

立足Linux,面向Internet时代。个人应用,Internet接入设备,企业解决方案,Linux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Linux操作系统越来越受到了大型厂商、专业公司、政府机构的关注。目前掌握Linux的专业人才在高级人才市场上炙手可热。

为什么要选择Linux认证培训?

#中国加入WTO后,知识产权保护将逐步规范,使得更多企业转向成本较低的Linux操作平台。

#Windows XP高昂的价格和升级收费政策使企业和个人用户转向自由开放的Linux操作系统;

#据IDC统计,Linux在服务器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27%,其增长率超过Windows操作系统4个百分点,同时中国人才市场也亟需Linux方面的专业人才,

#Linux领域最权威的国际认证RHCE证书,是最具含金量的国际IT职业证书之一,它能向潜在的雇主证明您在Linux方面独特的专业技能,获得更多提升和提薪的机会,

#RHCE极具挑战力的测试方式,使得确实拥有真正能力和非常聪明的人才能获得该项认证,

一、RedHat课程介绍

Red Hat考虑到学员基础水平的不同,特提供了两种课程安排:速成课程和标准课程。速成课程针对老练的系统管理员,标准课程则定位于那些缺乏经验的学员。

(一)标准课程

1、RH033RedHatLinux基础课程

通过针对从未使用过Linux或者UNIX命令行使用经验,但想进一步了解如何使用和优化他们计算机上的Red HatLinux的学习者。 2、RHl33RedHatLinux系统管理 本课程将教授Red Hat Linux系统管理的能力,通过学习将能够对现存网络上的计算机进行管理和设置。

3、RH253RedHatLinux网络及安全管理

本课程为Linux和/或UNIX系统管理员培训Red HatLinux网络服务设置及安全管理。

(二)速成课程

RH300RHCE速成课程:

本课程为培养Red Hat认证工程师而设置的短期培训班。学员应具备相应的基础,该课程将有4天的培训时间,第5天将是RHCE认证考试。

二、RH302 RHCE认证考试

RHCE(Red Hat certified Engineer)是Red Hat认证工程师的简称,始于1999年3月,是市场上第一个面向Linux的认证考试,也是公认的Linux领域最高水平的认证考试。毫无疑问,RHCE是业界公认的最难考的认证考试之一,也正因此,使它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在Linux所拥有的市场份额下,人力资源经理会立即承认它。

Becky Nagel在他的“2002年10个最热门的认证”一文中将RHCE排在第六位。他对RHCE如此评论:“正如Hettema所说:‘在过去的5年中Linux是一个热门的认证’。但为什么RHCE会脱颖而出呢?毫无疑问,部分归因于推出它的企业:Red Hat所拥有Linux版本的最大市场份额。但我们认为认证人围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测试应试者实际技能的水平,因此使该认证成为——个很难获得的认证。如果您是一位RHCE,您应该对您的能力充满信心。 ”

通过本考试的考生可获得RHCE证书。认证考试包括3个部分,在1天内考完。三个部分中两个必须在实际环境中完成。第一部分考生必须在2.5小时内完成4个实际的Linux系统故障排除测试。第二部分包括1个小时的多重选择题。第三部分为服务器安装和网络服务器配置测试,在2.5小时内完成。考试的三个部分中每一个部分满分都是100分,考生的平均成绩必须在80分以上,并且每一部分的成绩不能低于50分才能通过考试。

取得RHCE证书可以同时获得国际证书、专用标志使用权、T-shirt、贴纸等。

IT认证 第3篇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一些国际标准化管理认证体系对国内企业的吸引力也日益加强。目前在信息技术离岸外包 (ITO) 领域最为重要的国际认证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简称CMM/CMMI, 为了简化本文中将CMM/CMMI统称为CMMI) 。中国ITO产业从无到有, 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 2012年, 软件业实现出口368亿美元, 同比增长18%, ITO增长54%, 对软件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60%。但至今, 中国仍未超越印度被市场接受为外包首选地。有关研究显示, 制约这些潜在客户发包到中国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风险的顾虑[1]。潜在的客户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衡量承接方提供高效率和高品质服务的能力 (Davison2004) [2], 以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纪律性 (process discipline) , 包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的程度[3]。此外, 在美国杜克大学和汉密尔顿于2006年做的联合调查表明, 美国公司在做离岸外包决策时最为关注的问题是接包方的服务质量和运作效率 (Couto et al.2006) [4]。

如果说, 效率和质量的确影响了甚至是决定了潜在发包商的决策, 那么承包商就需要一种机制来将自己的真实能力传达给发包方。这些公司需要并利用认证来作为市场信号来校正信息不对称 (Gopal and Gao 2009) [5]。印度作为全球最大软件离岸外包产业的承接国, 其吸引客户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在于他们获取CMMI等国际认证在企业数量上和通过认证的时间上都远优于其他承接国。我国政府也正是认识到了国际认证在吸引离岸外包中的重要性, 从中央到地方都颁布了相关财政支持和奖励政策以促进软件企业通过CMMI认证。从2000年我国第一家通过CMM的企业至今, CMMI在中国已经发展了整整12个年头。在企业努力和政府激励的双重推进下, 中国企业近年来通过CMMI的数量激增, 特别是2009年的增幅竟达到143%。然而, 这繁荣的认证格局却引发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疑问———扎堆的CMMI认证是否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是否能达到企业和政府的预期效果, 政府是否应继续提供认证资助,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 本文追本溯源从企业进行CMMI认证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 以期能为政府和相关企业提出有益的建议。

有关企业进行认证动因, 除了上面提到的纠正信息不对称的发信号的观点外, 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有一种观点从制度理论的角度, 认为企业进行认证是为了在其所属的产业领域获取正统性 (legitimacy) 即市场准入证, 而不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最后, 早前也有研究认为企业进行认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进程运作效率, 即企业期望在达到认证所要求的规范运营管理模式的同时来改善企业的生产力并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绩效。该理论侧重强调认证是为了获得内部效率而不是基于市场原因。

本研究试图利用这三种不同的理论, 建立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和若干研究假说, 用以解释企业自愿进行CMMI认证的动因。我们利用对中国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来检验研究假说, 提出一些旨在促进企业理性进行国际认证和推动中国ITO产业整体改善的政策建议。

2 理论背景和研究假设

2.1 发信号和认证

现有文献很多是从发信号理论的角度研究认证的, 认为绝大多数市场被认为其潜在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 而认证则提供了有关证明实力的信号, 使企业从其他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King (2005) [6]利用发信号理论研究制造业领域企业对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需求, 并指出已经有环境管理制度的企业更倾向于获取该认证。Toffel (2006) 所做的类似研究也表明, 越是拥有较好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制造型企业越是希望获得该认证, 这些研究为发信号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本文同样采用发信号理论来验证中国ITO领域对CMMI认证的需求。该领域由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存在地理和文化上的差异再加上组织结构上的差异, 更强化了其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具体来说, 在这一领域的信息不对称意味着潜在的客户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判断境外厂商的能力。同样的, 承包商也缺乏可靠的信号将自己真是的能力传递给发包商。因此, 就需要一个第三方媒介同时为客户和供应商提供可靠的信号。Spence (1973) [7]分析了信号在决定是否要获得大学学位时所起的作用, 并认为信号的价值取决于不同个体获取该信号的成本。高素质的候选人能以很低的边际成本获取信号 (如大学毕业证) , 就有获取的意愿。而低素质的候选人会发现获得该信号的边际成本太高, 可能就会选择放弃。因此, 该信号就为潜在雇主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让高素质的候选人将自身与该领域的其他候选人区别开来。同理, 对ITO双方有价值的信号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即获取该信号的成本必须足够低, 以至于高品质供应商能够承受, 但也必须足够高以至于低品质供应商无法负担, 才能有效区分高品质和低品质供应商。而发展和选择像CMMI这样的主动性管理的认证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信号的需求供应商的品质通常是指企业的实力水平, 是一个企业产品/服务质量、规模、进程管理、运营效率等的综合。因此实力更强的企业应该能够比其他的企业更容易也更愿意获得认证。但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认证是昂贵的, 据希赛 (CSAI) 调查, 在中国进行CMMI5级认证仅所需的咨询费就高达71.3万。当对拥有相同内部效率和其他特征, 但是出口量不同的企业进行考察。尽管其获得认证的边际成本和企业规模相同, 但是具有较高出口量的企业将有一个更强的收入基数来从认证中获得收益。换句话说, 如果认证导致了提价, 那么具有较高出口量的企业将获得相对其投资的更大的经济利益, 并更愿意获得该认证, 因为其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将自己区别与其他企业的信号 (Heras et al.2002) [8]。此外, 我们还要关注企业所处的区域性对认证的影响。普遍认为非中心城市的企业较之中心城市的企业, 其获得发包商关注的机会较少, 同时缔约的机会也相应减少。因此非中心城市的企业更需要一个信号来吸引发包方的关注。据此, 我们基于发信号理论提出如下假设:

H1a企业的实力越强, 其获得认证的倾向就越强烈。

H1b出口对企业越重要, 其获得认证的倾向就越强烈。

H1c非中心城市的企业, 其获得认证的倾向就越强烈。

2.2 软件进程, 效率和认证

获取认证的一个显著动机是预期或期望从进程的标准化和优化中获利, 这表明企业为获取认证而努力的过程中将会显著提高运营效率。事实上, 该推论已被用于各种工艺进程的研究中, 如全面质量管理、ISO9001和六西格玛 (Six Sigma) 质量管理[9]。具体来说, 选择与进程有关的认证其背后的动机是基于规范化的考虑, 即通过采取规范的进程管理将显著提升公司的服务或产品质量和/或生产力。因此, 在预计会有这些收益的情况下, 企业愿意承担获取认证的前期成本。企业在愿意获取认证的程度是由更好的实力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决定的。因此, 越是有实力的企业越是缺乏进行认证的动力, 而低品质的企业获得认证的意愿要更强烈。效率理论并不涉及任何需求方对供应方认证决策的影响 (Herbsleb et al.1997) [10]。

早前有关ISO认证影响的研究已发现, 通过ISO9000的企业其内部效率有显著提高[11]。此外, 对基于软件进程的CMMI认证对绩效影响的研究中, 更多的是集中项目层次的收益而不是企业层面的收益。Krishnan等在2000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CM-MI标准规定的项目层次的进程与软件公司在运作软件项目时对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选择呈正相关。与此相呼应, Harter等在2000年证实了CMMI与项目周期和生产力呈正相关。在对一系列的软件项目开发的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Herbsleb等于1997年在报告中指出, 生产率提高了35%且缺陷率降低了39%。其他的一些案例研究也证实了CMM认证对生产力、准确性以及成本预算都有积极影响 (Eickelmann 2003) [12];提高质量 (Keeni 2000) [13];提高雇员生产率和士气 (Herbsleb 1997) 。因此, CMMI认证被认为能显著改善企业的供应能力。因此, 本文依据效率理论做出另一种假设:

H2提高企业绩效的期望越高, 其获取认证的倾向越强烈

2.3 制度理论和认证

制度理论作为研究运营管理文献中不同现象的理论视角已经越来越受欢迎。制度理论注重研究组织的同构性 (isomorphism) , 即当某一流程在流程集合或例行程序中被所有的组织都选择时, 就会逐渐获得该领域的合法地位。由于反对主要集中在经济诱因的决策模型, 制度理论假定组织即使在没有任何经济利益的情况下也会为了合法性而采取某些行动 (Di Maggio and Powell 1983) [14]。能有效激励企业采用新模式的力量可能来自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利益相关方如客户或投资人, 或是管理机构 (regulatory agencies) 如政府、评审委员会和监管机构。

制度理论的核心原则之一就是企业采用某一模式来获取其所在领域的合法地位。企业的合法性产生完全在需求方面。在ITO领域, 西方国家高度看重CMMI认证价值, 因为它提供给客户了一些可能不容易获取的必要信息。在很多情况下, CMMI认证是美国和欧洲市场上招投标的一个先决条件 (Keeni 2000) 。因此, 企业获取认证的动机可能完全出自于需要获得出口通行证的压力。具体而言, 制度学说认为企业如果接触到出口市场规范的机会越高, 那么其就更倾向于选择其中的规范性操作或制度, 这与以前Corbett (2006) [15]的研究相一致。因此, 在其他方面相同但出口量大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其所在领域通行的标准并获取认证。就企业的成本结构而言, 没有明确理由解释为什么平均成本较低的企业发现更容易获得认证, 或是能从认证中获得更大收益。行业的制度规范被行业内所有的企业遵守执行, 其独立与某个企业目前的客户的要求。因此, 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3a出口量越大的企业, 其获取认证的倾向越强烈

H3b企业所在区域已认证的比例越高, 其获取认证的倾向越强烈

运用以上的学说结构, 我们更加细致地分析了认真是否的确是向潜在客户发出的有效信号, 或是否还存在如效率理论或制度理论所指出的其他因素产生的干扰影响。此外, 我们能将依据所有理论提出的预测影响集合在一起, 更加全面地分析各种假设, 这将允许我们对这些解释认证决策的理论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是仅对个别理论进行的研究无法做到的。

3 研究设计和实证分析

3.1 样本收集

为了验证上述研究假设, 本研究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首先设计了调查问卷草案, 就调查问卷初稿与业内专家访谈征询意见, 主要目的是筛选出有意义又可测度的指标。被深度访谈对象有:经验丰富的承接软件研发外包经验的企业管理层、国家科技部和工信部的有关工作人员以及高校相关领域的学者。根据访谈和文献研究, 笔者修改了调查问卷, 并再次呈送多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 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用于正式调查的问卷。

本研究以承接国际IT外包的大中型企业或新兴企业为样本, 选定软件外包承接企业的项目经理作为调查对象。为了方便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本次调研采用了电子邮件的方式, 即通过在科技部和工信部的工作人员, 将问卷以电子邮件形式发放给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 请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并将问卷交给联系人, 然后联系人再将问卷发送电子邮件寄回给笔者。这种方式共发出问卷200份, 最终回收问卷159份, 其中有效问卷153份, 问卷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分别达到79.5%和76.5%。

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 样本成立时间普遍较长, 有63%的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 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实力强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所收集的样本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地, 共74家企业占了样本总量的60%, 此外南京企业占了4%, 深圳企业占了3%, 其他城市的企业占了样本总量的33%。需要补充的是, 本文在后续的数据分析中将样本按所在城市分为两类: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其中, 北京和上海划分为中心城市是没有异议的, 但考虑到大连在中国软件外包市场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大连企业也作为中心城市样本统计。

3.2 变量设计

本研究采用了利克特 (Likert) 5度量表法计量尺度, 问卷所使用的问题项主要来自已有的成熟量表, 并根据研究背景和实地调研访谈做了适当调整以更符合本研究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杳结果编码和对相关公开资料整理两种途径来测量理论假说中包含的变量。外部资料数据来源是中国工业信息部、中国外包网、中国软件协会以及创立CMMI认证标准的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 (SEI) 等机构的官方网站发布的相关数据。

(1) 企业认证情况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企业进行CMMI认证的情况, 以企业是否通过CMMI认证评估作为虚拟变量来衡量, 把通过CMMI3级以上的认证编码为1, 尚未申请或正在申请认证但尚未通过等情况编码为0。这样的测量强调认证结果, 目的是保证测量的质量。问卷中包括通过认证的具体时间的信息。我们通过企业网站或认证机构的官方网站对问卷中报告的认证情况进行了核实, 结果表明问卷提供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

(2) 发信号动因

发信号动因通过检索和整理统计资料来测量。其本文借鉴Corbett的研究方法, 将企业实力这一变量的测量方式做一个二步设计, 即首先判断企业是否属于《中国软件收入百强企业》, 若属于则编码为1, 若不属于则进一步判断该企业的规模和存续时间, 若企业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且存续时间在10年以上的编码为1, 否则编码为0;企业的出口量以企业承建离岸外包项目占其所有业务比例的虚拟变量来测量, 离岸外包项目占大部分的编码为, 占小部分的为0;企业在中心城市的为0, 在非中心城市的为1。

(3) 提高绩效动因

提高绩效动因的测量数据来自问卷调查。有关企业对绩效的关注程度共设了9项个主观判断题, 信度检验Cronbach'sα系数为0.871 (建议大于0.8) 。在具体分析中本文结合了专家的意见, 选择企业对“降低成本”、“增强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增强项目估计和控制力”等五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为测试指标, 非常重视为5, 非常不重视为1。为进一步简化数据,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表征提高企业绩效动因的主要因素进一步进行提炼。因子分析KMO测度为0.835 (0.8以上为好) , Varimax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3.954和0.732, 解释了93.72%的变异量, 其中第一个因子解释了79.08%的变异量。因此, 本文选择第一个因子值作为提高绩效动因的具体测量。

(4) 规范性动因

规范性动因通过检索和整理统计资料来测量。企业的出口量以企业承建离岸外包项目的总额在全国同行业中的排名的虚拟变量来测量, 排名前100名的编码为1, 其他编码为0;企业所在区域的认证程度由区域内认证的企业数量来测量, 认证的企业总数高于全国平均值的编码为1, 低于全国平均值或与之持平的编码为0。

(5) 控制变量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16], 本文选择了两个控制变量。ⅰ所有制性质, 以内资和外资企业作为虚拟变量, 外资企业编码为1, 内资企业编码为0。ⅱ企业所在政府是否对CMMI认证提供资金资助 (或奖励) , 有资助为编码为1, 无资助为0。

3.3 实证分析

本研究采用PASW (SPSS 18.0) 对153份有效问卷中的数据及部分外部数据进行分析。为避免不正确的测量模型导致的混淆结果, 本文对变量各题项的相关系数进行信度检验, Cronbach'sα的值均大于0.7, 表明收集到的数据对各变量的测量具有较好的信度。通过主成分法因子分析, 本研究的各项变量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 KMO值均大于0.7, 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效度。

由于因变量企业认证情况为虚拟编码的二分定性变量, 本文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本研究的理论假说。

(1) 整体模型的检验结果

为了全面判断各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本假说第一次检验将不对自变量进行筛选, 即引入控制变量后, 纳入所有的解释变量来估计模型, 全部自变量进入模型后-2LL为25.638,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然后按照P小于0.1、OR大于1的条件筛选变量, 再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篇幅所限, 回归结果不再列出) , 第二次回归后的-2LL为18.257, 拟合优度变好。

鉴于对数似然值 (-2LL) 对样品数目很敏感, 作为补充和参照, 本文引入Hosmer-Lemeshow检验对筛选后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 参见表2和表3。Hosemer-Lemeshow检验以卡方分布为标准, 但检验的方向与常规检验不同, 要求其卡方值低于临界值而不是高于临界值。取显著性水平0.05, 考虑到自由度数目为7, 利用CHIINV函数计算得到卡方临界值16.91898。作为Hosmer-Lemeshow检验的卡方值5.163<14.067, 检验通过。后面的P.值0.376大于0.05, 据此可以知本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

表3是对应于Hosmer-Lemeshow检验的随机性表, 在正常情况下, 要求观测值 (observed) 与期望值 (expected) 逐渐趋于接近。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 相应于“CMMI认证=否”, 期望值逐渐减少到0, 与观测值趋于接近;相应于“CMMI认证=是”, 期望值逐渐增加到18, 与观测值也趋于接近, 说明本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2) 发信号理论假设检验结果

关于企业是否进行CMMI认证, 发信号理论假设企业的实力、是否以出口为主, 以及企业的地理位置是主要诱因。表3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发信号理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发信号理论有两个假设企业是否以出口为主 (H1a) 和企业实力 (H1b) 都得到了支持 (P<0.05) , 且对因变量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OR均大于3) 。但发信号理论有关非中心城市企业认证需求强烈的假设 (H1c) 则没有得到支持 (p=0.206, 大于0.05) 。

(3) 效率理论假设检验结果

根据表1的回归结果, 效率理论有关企业认证是为了追求提高企业绩效的假设 (H2) 未得到支持 (P=0.824, 大于0.05) 。

(4) 制度理论假设检验结果

制度理论假设企业的出口量以及所在区域同行业的认证强度会影响企业进行认证。表1的回归结果支持了制度理论的企业出口量越大, 认证倾向越强烈的 (H3a) 假设 (P=0.029, P<0.05) 。但制度理论的另一个假设, 即企业所在区域认证强度越大, 认证倾向越强烈 (H3b) 则仅得到了部分支持 (P=0.085, 0.1>P>0.5) 。

4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第二部分综合发信号理论本研究第一部分综合发信号理论、效率理论和制度理论对企业进行CMMI认证的动因提出了假设。第三部分建立了企业进行CMMI认证动因模型, 并对上述理论的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 (检验结果汇总见表4) 。

4.1 研究结果讨论

本研究的模型检验结果支持了发信号理论和制度理论。从这些支持的假设中, 我们发现影响企业进行CMMI认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出口对企业是否重要, 以及企业是否有能力承担认证所需的费用。发信号理论的假设H1a、H1b, 以及基于制度理论的假设H3a, 共同证明了有实力的出口型企业对CMMI认证的需求。H1c是基于发信号理论对位于非中心城市企业认证倾向的假设, 其没有得到实证数据的支持。但这不是否定认证是纠正信息不对称机制的信号, 而仅仅表明, 没有出口业务 (或实力不强) 的企业不需要 (或无力承担) 这个信号。但是, 为什么同样是有关企业地理位置的假设H3b就得到了模型检验结果的部分支持呢?这主要和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有关。外包示范城市大都不属于中心城市, 但其以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实力强的外包企业入驻, 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17], 同时还对所辖企业进行CMMI认证提供了资金奖励。因此, 外包示范城市的CMMI认证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 其中的企业认证倾向也较高。模型中控制变量“是否有政府资助”的检验结果也证明了, 政府资助对企业是否进行认证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P=0.001, OR=2.675) 。此外, 实证结果对制度理论的支持, 更进一步说明了认证具有信号价值。因为制度理论认为, 在市场上的合法性, 本身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信号, 因为它使企业潜在客户所面临的风险水平降低, 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本研究中, 效率理论的假设没有得到支持, 这似乎与其他组织的研究结果相悖[18]。如CSAI的调查报告显示, 企业希望通过CMMI认证来提高实力的比例高达41.26%。这可能是与问卷的设计有关, 本文的调查问卷不是直接询问企业认证的目的, 而是将企业对提高绩效关注的情况和其认证的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检验结果证明企业进行提高绩效的愿望和其是否进行CMMI认证无关 (P>0.05) 。

综上, 本文认为企业进行CMMI认证的动因, 就是向国外的潜在客户展示自己实力, 扩大出口提高缔约率。

4.2 政策与管理启示

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为ITO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各地也纷纷出台服务外包规划与之配合。其中, 绝大部分的地方规划都提到要鼓励/支持本地软件企业进行CM-MI认证, 有的甚至将认证企业数目的增长明确列入规划。这些鼓励政策, 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对CMMI认证的热情, 很多企业都将通过认证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虽然, 从国外已有的研究以及对中国企业做的相关调查表明, 进行CMMI认证的确可以扩大出口, 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产品质量也有一定提高,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 仅仅通过认证, 以及认证企业数量的增长是很难带来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发展的。而正确理解CMMI认证的动因, 则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 也有助于企业选择适当的认证策略。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 我们给出以下政策建议和管理启示。

对于决策者来说, 应将CMMI的认证资助改为相应的辅导。因为, 政府的资助会弱化CMMI的信号功能。CMMI最重要的功能是一种证明企业实力的信号, CMMI高昂的认证成本完全可以阻挡实力弱的企业通过认证, 但是政府的资助将会降低这一成本。当一些不具备相当实力的企业在政府的资助下获取认证后, CMMI的信号功能将被削弱。事实也表明, 近几年随着中国获得CMMI认证企业的增加, CMMI扩大企业出口量的效应也在降低, 有的国外客户甚至因中国CMMI认证企业数量增长过快而不再信任中国CMMI的认证质量。据此, 本文认为政府对CMMI认证的鼓励应当从对认证的资助改为相应的培训和经验交流, 指导软件企业按照CMMI的流程运行, 以切实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对于软件企业而言, 应从实力和实际需要出发, 慎重进行CMMI认证。因为, (1) CMMI的信号功能有弱化趋势, 在经过近几年的认证热潮后, 中国企业通过认证的数目大大增加, CMMI扩大出口的效应也随之减弱。 (2) CMMI提高绩效的效应无法短期显现, 虽然实施CMMI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和产品质量, 但这需要企业各部门的长期努力和配合, 尤其那些具有一定规模且成立时间较长的企业, 更不可能通过几个月的咨询就得到全面改善。因此, 软件企业不要盲目跟风进行CMMI认证, 而应借鉴CMMI的方法改进软件企业的管理, 逐步提高企业实力, 然后根据需要 (是否以出口为主) 来决定是否进行认证。

摘要:综合发信号理论、效率理论以及制度理论, 建立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和若干研究假说, 用以解释企业自愿进行CMMI认证的动因。利用对中国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来检验研究假说。检验结果支持了发信号理论, 即CMMI是企业向潜在客户证明自己实力的信号。建议政府对CMMI认证不提供资金资助, 而应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以切实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IT认证 第4篇

IT认证证书越来越多,到底考哪一个更有价值呢?

一位应聘网络管理员的大学生在面试时,出示自己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FOXBASE)证书以证明能力,令工作人员哭笑不得,应聘者自己也弄不清到底得到什么认证才有能力做网络管理员。很多人想通过获得IT行业证书这个“敲门砖”改变生活。可面对名目繁多的IT认证证书,往往花大代价考出的证书与所谋求的职位不相符,盲目浪费精力和金钱。

说到IT行业内的认证证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各大企业的认证,如微软,IBM,SUN,CISCO(思科)等认证考试,主要是针对某个特殊技术,具有特殊性;一种是国家有关机构举行的考试认证,是考核某人在一个领域是否达到一定标准,具有广泛性,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等。下面,让我们走近一些目前比较流行的IT企业认证考试,了解它们的特点、适合人群、含金量等,读者可以认准了再考。

IBM认证:物美价廉面向学生

IBM的认证体系,从最初的OS/2开始,主要有IBM eServer iSeries,AIX and IBM eServer pSeries,IBM DB2 Information Management,IBM WebSphere,XML,Lotus,e-business,Linux等系列认证。内容涉及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和应用开发各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认证体系。

2005年,IBM全球专业认证的平均考试费用为每门人民币1000元。由于IBM专业认证考试项目是IBM中国高校合作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培训课程主要在高校开展。为了减轻在校就读大学生的经济负担,IBM大学合作部资助中国高校学生的认证考试费用。考试费与其他认证不菲的考试费相比低很多。其中,非学分课程考试每门150元,学分课程考试每门75元。考取一个证书只需百来元,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一族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与其他IT认证不同,IBM主要和合作伙伴大学开展认证工作。考生如果想报名考试或培训,可以直接和相应大学的IBM大学合作部联系。

微软认证:权威新体系正形成2005年10月25日微软(Microsoft)正式公布了全新的认证体系和时间计划表,这是自1992年MCP认证体系建立以来最大的变动。新认证体系主要明确地分为了三个层次的认证等级:微软技术系列认证,微软专业人员系列认证和微软架构师系列认证。

Technology(技术)等级证书,不限制条件,通过一至三门考试即可获得相应证书,代表考生具备了掌握微软技术的核心技术技能的能力,新体系中的MCTS认证就属于这个等级。

Professional(专业)等级证书,划分有IT Professional认证和Professional Developer认证,认证证明考生具备成功从事某项工作所需的综合技能。需要先持有 Technology Specialist 的证书,再参加1至3门的考试即可获得相应证书。

Architect(架构师)等级证书,该系列是微软的顶级证书,证明考生是IT架构领域的顶级专家。比如说该系列中的MCA认证(Microsoft Certified Architect微软认证构架师),其要求非常严格,要求考生具备10年IT行业的工作经验,从事3年架构师工作经验,考试评估的周期达1个星期之久,考试费用高达10000美元。证书有时间限制,并且引入了再认证的概念。

随着微软Visual Studio 2005, SQL Server 2005和BizTalk Server 2006的正式发行,新一代的微软认证体系将会在2006年下半年慢慢成形,现在还比较陌生的MCTS、MCITP、MCPD认证将会和MCSE认证一样熟悉。

一位业内人士说,微软认证在国外IT认证中知名度是最高的,参加考试和通过认证的人数也是最多的,因为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微软所占的市场份额是最大的,所以,通过微软认证相对而言具有普遍意义。使用微软的产品的工作,比如维护windows server system,需要服务器管理相应的认证。

思科认证:培训体系金字塔

思科(Cisco)的培训体系可以用金字塔来表示,认证体系由两个方向架构,网络安装和技术支持方向(Network Installation and Support Track)和网络工程设计方向(Network Engineering and Design Track)。每一个方向又分为三个技术等级,即Associate,Professional和Expert。Associate是金字塔最下层的基础,Professional是中间部分,Ex?鄄pert则是塔尖。最下面的是CCNA(思科认证网络支持工程师),Cisco认证体系的一个基础认证,必须先有CCNA资格才能考CCNP),同时它也可以说是所有Cisco认证中被考得最多的一个。最上面的是CCIE(思科认证互联网专家)。CCIE是Cisco证书考试中最早的一个,始于1994年,也是业界中含金量最高的证书之一,同时也是最难取得的证书之一。参加CCIE考试前,并不需要获得Cisco的其他证书,但必须通过笔试(CCIE writ?鄄er),才能参加Cisco试验室操作考试(CCIE lab)。后来Cisco公司根据需要增加了许多比CCIE更容易获得的证书。

据悉,思科公司近日在思科(CISCO)的一系列资格认证中增加了两个新的存储认证的头衔:思科存储网络设计专家(Cisco Storage Networking Design Specialist)和思科存储网络支持专家(Cisco Storage Networking Support Specialist)。

Oracle认证:数据库认证属老大

Oracle公司不仅在全球最先推出了RDBMS,并且事实上掌握着这个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某种程度上Oracle己经成为了 RDBMS的代名词。Oracle认证专家——OCP,是由Oracle公司授权国际考试认证中心对考生进行的资格认证。考生按考试标准要求参加3—5门课程的考试。

数据库管理员认证(OCPDBA)是目前很受欢迎的一项权威专业认证,由Oracle公司颁布并实施。获得该证书需要通过5门认证考试。目前OCP认证考试分为:Database Administrator,数据库管理员考试认证,简称DBA。数据库管理员负责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的管理、备份及数据库崩溃后的恢复问题; Database Operator数据库操作员认证考试,简称DBO。数据库操作员主要是基于Windows NT的Oracle 8数据库管理,能够熟练应用OEM等工具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及日常的管理工作;Database Developer数据库开发员认证考试,简称DEV。数据库开发员应能熟练掌握用Developer/2000的工具建立各种Forms应用程序,建立各种标准的以及自定义的报表;Java Developer:Java开发人员考试;Application Consultant:Oracle产品应用咨询顾问。其中,Oracle DBA是最吃香,但也是最难考的一个认证。目前OCP每门考试的费用为125美元。Sybase认证考试:九十个国家得承认

Sybase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专注信息管理和信息移动技术的企业级软件供应商。该公司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高度保密性和准确性为特色,Sybase的CPD证书在全球九十个国家均可得到承认。获得该证书,即被证明具有一流的数据保护与纠错能力,是数据库相关人员工作就业的又一张王牌。

2004年Sybase公司在中国正式联合推出CPD认证考试。Sybase认证考试分为Associate和 Professional两级,包括:CPD-Associate(Sybase Certified PowerBuilder Developer-Associate),要求有一定的PowerBuilder开发经验,系统地、熟练地掌握了基于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PowerBuilder应用开发相关的概念;CASA-Associate(Sybase Certified Adaptive Server Administrator-Associate),要求具有Sybase Adaptive Server Enterprise 11.5在应用设计、系统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技能。

CSD-Associate(Sybase Certified SQL Developer-Associate),要求能够设计有效的应用,并能编写出符合企业规则的、进行数据操作的、有效的SQL程序;CPD-Professional(Sybase Certified PowerBuilder Developer-Professional)要求具有更深层次的PowerBuilder应用开发经验,能够设计出有效的、可重用的、易维护的程序; CASA-Professional(Sybase Certified Adaptive Server Administrator

-Professional),要求系统掌握并精通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系统性能调整及其优化、故障诊断和排错等方面的概念。

SUN认证:拿到证书好就业

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简称Sun)是开放式网络计算领域的领导者,是全球最大的UNIX系统供应商;1995年Sun公司创造了Java编程语言, 历经10年风雨Java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软件开发领域的主流技术,被列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三大要点之一。所以Sun公司所举办的认证考试,必然成为 Java和UNIX在全球信息界公认的标准。拥有相关证书,特别是J2EE企业设计师等实用性强的一些高端认证,无疑就获得了宽广的就业空间和强大的就业竞争力。

Sun推出的专业认证包括下列三种:Java认证考试,Solaris系统管理认证考试和Solaris网络管理认证考试。Java认证主要面对Java程序员。同时,该认证是业界惟一经Sun授权的Java认证。SUN在这方面的认证软件开发专业证书分为六类,分别为 JAVA程序员(SCJP)、JAVA开发员(SCJD)、WEB组件开发人员(SCWCD)、商业组件开发人员(SCBCD)、企业架构师(SCEA)和SUN J2EE 企业设计师认证。Solaris系统管理认证考试对Solaris/Sun OS系统管理员,Sun推出Certified Solaris Administrator(CSA)。CSA分别为两个等级,测试对Solaris系统管理的了解程度。Solaris网络管理认证考试测试使用者对于 Solaris网络管理能力,Sun推出Certified Network Administrator(CNA)。内容包括基本网络概念、Routing and Subnet、Security、Performance、DNS、NIS 等。

几乎每家知名的IT企业都有自己产品的认证。比如NOVELL认证,Adobe认证,HP认证,Intel认证,Prometric认证等等。不同的认证证书代表了培训机构、企业和考证者对市场不同的理解。

“2000年时,微软MSCE认证非常火,号称有这个证找工作月薪不低于6000元,这个薪水在2000年是很高的了。当时我跟风花了6000块钱考了,只是背考试题目。现在这个认证考的人已经很少,我也不再盲目考证了。” 复旦大学研究生会信息部部长李同学说。在IT领域没有任何一种认证证书是“万金油”。由于IT业自身特点的要求,其分工非常精细,比如有互联网、数据库、办公软件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安

装调试与维修、图形图像处理等多个不同领域。随着IT业的发展,新的领域还将不断出现,新的计算机认证证书也会应运而生,旧有的证书也会不断更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IT认证】相关文章:

泰尔认证-产品认证若干问题汇总解答07-31

认证技术05-06

广播认证05-17

公证认证06-08

中央认证06-08

认证能力06-16

有机认证06-25

职业认证06-26

认证解析07-03

认证方法07-17

上一篇:科学的思想论文下一篇:操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