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信息发布

2024-09-19

Web信息发布(精选7篇)

Web信息发布 第1篇

1项目论证

近年来, 第二炼钢厂对各生产单元进行了多次自动化技术改造, 逐步实现了转炉和铸机计算机控制, 改造后的自动化系统由转炉本体数据、辅助炼钢数据、SQL数据库及Web发布等部分组成。具体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随着自动化控制的发展, 工业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设备的PLC控制已经由单线/单机控制逐步向网络化控制过渡, 我们利用OPC技术, 通过WinCC建立S7PLC监控网络的方法, 利用OPC协议来组建整个系统架构。

采用Windows2008操作系统和SQLServer 2005数据库搭建数据库服务器, C#为编程工具。上位机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2000, 监控软件采用组态王实现工业自动化软件, 通过VB6.0编写的程序做为采集客户端将PLC数据传入实时数据库中。

2项目实施

炼钢信息网络实时采集及Web发布系统的实施由转炉部分和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两部分组成。

2.1 转炉部分

1) 利用PLC来控制氧枪仪表, 监控氧气信号的工作状态。

转炉、氧枪、散装料的仪表控制用PLC, 氧枪部分PLC主要监控氧枪气、水同路控制信号工作状态。

2) 安装5V继电器 (开关量) 来根据转炉倾角来判断出钢状态。

3) 安装雷达料位计监控散装料装入量。

4) 将转炉的吹炼时间、出钢时间、出钢温度、吹氩时间、氩前温度、氩后温度、铸机拉速等数据通过PLC传入实时数据库。

5) 通过天车称重采集系统将炉号、铁水重重、钢水重量、大包重量等数据存入实时数据库中。

2.2 计算机网络软件

网络由三座转炉的PLC控制器、三台连铸机系统的上位机、原料跨天车电子称系统服务器、铸锭跨天车电子称系统服务器、成份温度系统服务器、Web发布服务器、交换机和数据采集客户端构成以太网。

1) 用SQL Server2005做为实时数据服务器 (OPC采集器) 。

2) VB6.0编写的后台程序作为数据采集客户端。

3) 用C# (AJAX技术) 来做数据报表的发布平台。

数据采集和Web共享方案如下:

1) 使用VB6.0编写的后台程序用于采集成分温度系统、铁水sap系统、调度指挥翻牌系统、终点成分系统、原料跨、铸锭跨天车电子称重量的数据。

2) 然后用C#将基础数据进行整合, 处理, 发布。

3) 利用了当今比较先进的AJAX技术使PLC的上位机WINCC界面可以在网页上传输, 直接反映现场的实时数据。

4) 在转炉操作室、铸机操作室各设三台监控计算机, 操作工监控生产作业过程, 包括显示过程画面和实时数据, 同时可查看历史趋势图。

3项目效果

系统自投用以来, 运行稳定可靠, 具备了以下功能:

1) 令现场监控层里设备不统一、数据杂乱、监控点多且分散的状况趋向合理, 并使数据监视与控制得以有效的分开, 便于开发和维护。

2) 能够完成现场数据采集、实时和历史数据处理、报警和安全机制、流程控制、动画显示、趋势曲线和报表输出及生产监控网络等功能。

3) 替代了原有的iHistorian的OPC采集器, 直接通过VB6.0编写的后台程序从OPC Server中读取数据, 极大地节省了开支。

4) 在现场的终端提供了友好的人机界面, 实现了数据的集成, 方便了人工的操作, 使工人对现场设备运行情况有了直观、准确的了解。

5) 设计实现了实时数据报表和历史数据报表, 实时数据报表显示5S钟显示一次实时值, 历史数据报表可按日期、班次、炉号等条件筛选数据, 设置了查询和打印功能, 统计清晰方便。

6) 对用户权限做了细致的划分, 操作工只能使用系统功能, 不能修改参数设置;技术员除了操作工权限外还可以查看设备属性, 修改控制参数, 管理员则可以实现系统的全部功能, 配置系统参数。

摘要:简要介绍了当今信息领域的数据实时采集与WEB发布技术, 并以安阳钢铁集团公司第二炼钢厂的现有控制系统为例, 利用数据采集技术将分散的生产数据进行统一采集, 并通过网络发布, 为科学高效地管理生产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保障。

关键词:实时数据采集,WEB发布,炼钢

参考文献

[1]李胜先, 王全德, 陈义, 李祥和.Windows下基于主机的访问控制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 2005 (11) :21—23

[2]常青, 张卡.DDE与COM技术在组态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 2004 (11)

Web信息发布 第2篇

Web3D信息发布是指三维图形通过Internet传输到客户端终端进行显示与交互浏览,它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图形图像等技术,其软件开发与传统的PC程序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平台无关性、安全机制、高可靠性和内嵌网络支持[1]。基于Web平台实现实现的三维矿井巷道模型交互可视化方法同传统的图形工作站和PC机上的可视化交互平台相比较,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在Web环境下,实现巷道三维信息的可视化发布有两种技术:基于纯服务器三维图形数据引擎和基于客户端插件(Applet)。针对Web环境的应用,采用Java3D作为三维图形引擎。Web三维模型的可视化交互操作,需要解决巷道表面实体模型在虚拟场景空间的数据组织、Web服务器端三维图形的引擎和多用户的并发操作控制等关键问题。此外,在客户端主要考虑网络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用户的交互操作与服务器的协同性,为此,采用GWT-Ext集成技术进行客户端的软件架构。

2 服务器端三维图形引擎

2.1 Web三维巷道Servlet引擎

Servlet是用Java编写的Server端程序,它与协议和平台无关。Servlet具有所有Java语言的方便、可复用、安全性等优点[2]。Servlet运行于Java-enabled Web Server中。Java Servlet可以动态地扩展Server的能力,并采用请求-响应模式提供Web服务。简单地说,Servlet就是使用Java Servlet API及相关类和软件包的Java程序。Java Applet是运行在客户端(浏览器)的Java类,而Servlet是运行在Web服务器上的Applet。

基于纯服务器Web三维巷道的图形引擎部署在服务器端,而图形显示却是在客户端的网页上,这就需要客户端发送3D图形请求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根据三维模型生成图形,然后经过Internet传输到客户端的页面。因此,服务器端的Servlet需提供三维图形的生成以及响应远程客户端的交互操作指令。

Java 3D是由SUN Microsystems Inc开发的,使用Java编程语言实现基于客户端的交互式三维图形API[3],它的思想来源于现存的各种图形API及多种新技术,它包含了实现三维交互真实感图形的基本类和接口,用于实现三维动画的生成及多媒体程序和交互程序的编写,是Java语言在三维领域的扩展[4]。Java3D的图形生成首先要解决三维场景的空间数据如何组织,图1展示了巷道在虚拟场景中的空间数据的组织情况,图1中每条巷道的Appearance有颜色和材质属性,其中的Shape3D代表当前层位的巷道的所有三角形和中心线,Branch Group节点用Swith Group对象。

2.2 三维图形的生成

2.2.1 Web巷道三维几何体的构建

Java3D的几何形体的基本图元是点、线、面,根据三维地质巷道模型的数据需转化为Java3D几何实体类,实体在Java3D中均以数组方式组织。Shape3D类定义了所有几何体,它包含几何体的几何形状与Appearance(外观)颜色和材质等属性。生成方法如下:

(1)从三维巷道模型中获取每层的顶点数据vertex[]、索引数组index[]、颜色数组Colrs[]、法向量数组Normal[]和纹理数组TextUre[]及材质的各种颜色。

(2)利用IndexedTriangleArray类创建索引三角面数组实例GeoIDX_Tri_Arr。

(3)对GeoIDX_Tri_Arr赋值。

(4)创建外观。

(5)创建Shape3D。

为了方便几何实体的拾取及搜索,每个Shape3D以地层的层号来命名,即对Shape3D附加一个名字信息,Geo3D.setName(Integer.toString(Stratum_ID)),它表示该条巷道处于哪个地层的层位。

2.2.2 三维场景的生成

如图2所示巷道三维场景生成的基本步骤,其核心是把Web巷道三维几何体加入到虚拟场景中。

2.3 服务器端三维图像的产生

通过前面的步骤,在服务器端三维场景已经建立了,对于客户端来讲,它所请求的是为了获得场景中图像,亦即图形的显示应该是在客户端而不是在服务器端。因此,服务器端的Servlet程序必须把三维场景生成图像,然后把图像通过Internet传回客户端。这与常规的Java应用程序有很大的不同。

实现的原理:创建一个Off-Screen Canvas(离屏画布),并加入到虚拟空间,这样所有的渲染图像就在离屏幕画布上,不是显示在屏幕上了,而是相当于在内存创建了一幅图像。Off-Screen Canvas也可以理解是对屏幕内容进行截屏。另外,离屏画布还应该与真实屏幕的大小相同,这样就保证虚拟场景的图像与真实屏幕的大小一致。当服务器端接收到请求后,内存的图像应该传输到客户端,这里有2种方式实现传输,一种方法是通过I/O写到服务器的硬盘上,然后在网站页面上加载此图像文件;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数据流的方式进行传输,即把内存的图像数据直接通过HTTP协议以数据流的方式发送到客户端的网页页面,此种方法避免了I/O的操作,大大提高了速度。

3 客户端三维图形交互

3.1 GWT-EXT客户端Web架构

GWT-Ext是一个基于GWT(Google Web Toolkit)和Extjs开发的Web界面组件。它提供很多控件,在GWT-Ext中可使用的控件来自于ExtJS Javascript widget库。GWT是一种Java开发框架,可以开发和调试Ajax应用程序。在部署应用的时候,GWT编译器会把Java类转换为浏览器兼容的Java script和HTML。由于开发Ajax的传统程序语言是Java script,而Java script语言的缺乏模块化的特性,让共享、测试、重用A-jax组件非常困难和脆弱,因此,GWT–Ext利用面相对象的Java语言和Ext组件来开发Ajax应用程序,则更加高效且大缩短开发周期。

3.2 客户端对三维场景图像浏览的操作

Applet是嵌入到Web页面的小程序,Java3D Applet嵌入到网页后,三维场景即在本地客户端生成,相对于纯服务器三维图形引擎模式而言,它相当于把服务器端图形渲染的工作转移到本地客户端来实现,这种模式具有非常灵活的交互性并且网络架构非常简单。模型数据一旦经Internet从服务器端通过字节流的方式传输到本地后,图形的生成及交互操作均在本地完成,仅数据查询依赖于服务器,对于查询利用GWT RPC方式进行异步通信获取数据信息。Applet的实现如下:

(1)在Applet的ini函数中实现数据从服务器中获取数据,服务器中的数据已序列化,在此,仅需按原先的顺序逐一进行反序列化。

(2)生成三维场景,创建的画布是在线屏幕方式。

(3)增加基于鼠标的图形交互操作,以下程序实现了平移、旋转缩放。

4 结语

Web3D地质巷道信息发布系统以Java3D作为Web三维图形的引擎,利用基于Ajax异步通信技术的GWT-Ext进行Web架构,实现了客户端的三维信息浏览和流畅的交互操作。所有的界面由Java及GWT-Ext界面组建集成实现,由GWT-Ext编译转换为Java Scrip脚本,因此提供了非常高的交互操作功能并减轻了远程服务器端的工作负荷,节省了网络带宽。

参考文献

[1]高新瑞.Java、Java3D与计算机几何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8.

[2]DANIEL S.Java3D Programming(2nd ed)[M].Con-necticut:Manning Publications,2002.

[3]DENNIS J B.Getting Started with Java3D API[M/OL].http://Java.sun.com/developer/online Taining/Java3D/j3d.tutorial.ch1.pdf,1999.

Web信息发布 第3篇

随着安徽省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当下我省地震系统使用的公用信息发布系统存在界面不太人性化、处理信息种类有限、人机交互性不足等问题, 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面向对象编程框架下, 结合高性能数据库软件搭建安徽省地震局公用信息发布系统, 使其可以发布文字、图表、超链接等多媒体信息, 同时增加用户管理、信息管理、权限管理等模块, 提升系统安全性, 增强人机交互能力, 使其更适合安徽地震事业发展的需要, 更好的服务于安徽防震减灾事业。

1 开发环境选择及搭建

本研究采用java编程语言, 结合Tomcat6.0 WEB服务器, 后台数据库选用Mysql, 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的B/S架构系统, 完美支持jsp和servlets的Web服务器, 执行效率, 易于管理, 便于系统后续功能扩展。系统开发环境搭建流程如下:

(1) 安装JDK (Java Development Kit) 包括Java运行环境、Java工具和Java基础的类库;

(2) 安装My Eclipse (Java集成编译环境) ;

(3) 安装TOMCAT;

(4) 安装Mysql;

(5) 建立Servlet, 同时添加Servlet-api.Jar至Eclipse的引用库中。

2 系统设计

2.1 设计目标

安徽省地震局原有的公用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于“十五”期间, 前端采用HTML语言编写, 后台数据库设计相对简单, 存储量小, 仅能发布简单的文字信息, 这显然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防震减灾事业要求。本研究针对地震部门的实际需求, 设计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 丰富信息发布的种类; (2) 增加信息搜索功能; (3) 增加信息主题分类功能; (4) 增加用户注册管理功能。系统总体的设计思路是根据注册用户的角色自动分配用户权限, 并进入不同的页面,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来进行相应的操作。

2.2 系统架构

系统根据地震部门的实际需求, 整体架构分为四大模块:信息发布模块、用户注册模块、信息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其中信息发布模块主要用来添加各类信息;用户注册模块用来指导新用户完成注册程序, 同时添加图形验证功能, 增强系统注册安全性;信息管理模块用来管理各已发表的信息, 包括提供检索及高级检索功能, 能够综合运用作者名、单位部门、信息标题等关键字检索实现信息的快速提取;权限管理模块将所有用户分为管理员、省级用户、市级用户及县级用户, 通过不同的用户级别, 实现相应的系统功能。

2.3 工作流程

用户注册成功登录系统以后, 首先要选择发表信息的类别, 在相应的类别下完成信息的编辑发布, 不同权限的用户仅可以浏览或者回复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信息类别, 否则, 系统会提示权限不足。成功发布信息后, 用户可自行删除或修改已发表的信息。

2.4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的核心, 设计采用Mysql数据库, 支持原系统数据的导入, 系统中所有数据均保存在Mysql数据库中, 除了常规的对数据库内容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等功能外, 还预留可扩展模块, 同时全新设计关系表, 主要有reply表、topic表、unit.dept表、unit.user表等, 各表功能如下所示:

3 疑难问题解决

3.1 可移植性问题

传统的基于B/S架构的网络平台一般都建立在服务器或者工作站的操作系统 (server系列) 上面, 本研究通过对java代码的优化及对平台构建环境的深入理解, 可以将该平台移植到windows server系列、windows xp、window7的主机上面, 在适用性方面大大扩展, 在降低系统基本运行要求的同时, 提高了系统的生存能力。

3.2 中文乱码问题

系统开发过程中, 在windows xp平台工作正常, 而到windows7平台后, 出现了部分中文乱码, 具体表现为发布中文信息后, 用浏览器显示发布后的信息为乱码。经过仔细调试程序发现, 是由于数据库调用的字符集和HTML网页默认的字符集不统一的结果, 在统一了字符集为UTF-8后, 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3.3 图形验证码问题

笔者曾在VB.NET平台下重点研究过图形验证码问题, 此次系统开发, 在用户登录模块添加了图形验证功能, 设置四位数字验证字符, 通过添加噪点、干扰像素线、扭曲粘结验证字符以及通过drawimage () 函数给字符赋色等来增强验证码的反OCR识别能力, 进一步保证了系统安全性。

4 结语

系统采用B/S架构, java语言搭建用户界面框架, Mysql数据库系统作为后台支撑, 支持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 支持ie内核及非ie内核的浏览器操作, 界面友好, 可操作性强、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提高了地震系统内信息发布效率, 丰富了信息发布种类, 同时也使信息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参考文献

[1]张涛.ASP技术建立网络综合信息发布系统[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0 (1) .

[2]唐平.基于Web的信息发布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 2011 (11) .

[3]李英杰.基于WEB的图形验证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27) .

Web信息发布 第4篇

关键词:Web服务,语义Web服务发布,语义Web服务发现

0 引言

随着面向服务架构(SOA)[1]的发展和应用,Web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平台的、跨语言的、可扩展的、可靠及安全的服务。当用户提出服务请求后,如何根据请求快速自动发现并执行分布在Web上的相关服务,是语义Web被提出的动机所在。语义Web的目标是使机器自动化存取并处理Web上的数据。语义Web服务就是具有了语义支持的Web服务,能够实现Web服务的自动发现、自动调用和自动组合。

目前的语义Web服务就是将语义Web技术应用到Web服务领域,实现Web服务的自动发现、调用和组装,它的两大支撑技术是Web服务和语义Web。其中语义Web是由WWW的创始人Tim Berners-Lee在2001年正式提出的,同时他给出了语义Web中的层次结构关系。语义Web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把信息表示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形式,即带有语义。语义Web服务结合了语义Web和Web服务的优点,它对Web服务进行了语义扩展,从而实现服务之间的动态互操作,包括动态查找、匹配、调用以及监控等。基于语义的Web服务发现的研究是语义Web服务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1 基于语义的二维Web服务描述模型

Web服务的描述是Web服务发现的基础,本文的Web服务描述模型构建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基于用户的服务需求利用WSDL进行语法层面信息的描述;其次,进一步分析服务的需求和WSDL不足之处,利用OWL-S[3]在WS-DL基础上对Web服务语义层面信息进行描述,它们包括Web服务的属性和功能信息。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具有语义的Web服务描述模型,该模型是在吸收WSDL模型和OWL-S模型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的。

1.1 二维具有语义的Web服务描述模型

首先给出Web服务描述框架,如图一所示。

(1)WSDL文件:用于描述Web服务的语法信息,主要包含了的数据元的属性描述。

(2)Profile文件:用于描述Web服务的功能、特征和性能,以及定义IOPE的语义信息。

(3)Process文件:用于详细描述操作语义、工作流和数据流的语义信息。

(4)Grounding文件:用于描述访问该服务的通信协议、消息格式以及其它访问信息,它用来定义抽象描述到具体服务的映射关系。

1.2 二维具有语义的Web服务描述过程

由图一描述模型的介绍可以将一个Web服务抽象定义如下:

定义1一个服务可以表示为:

WSi(BaseInformationDescripi,SemanticInformationDescripi)

其中第一维BaseInformationDescripi是用WSDL描述的Web服务基本信息,包括服务的名称textDescription,它的值域为xsd:string;第二维SemanticInformationDescripi是在第一维的基础上产生并有所扩充的用OWL-S表示的具有语义信息的Web服务描述。

定义2在定义1中的SemanticInformationDescripi可以定义为一个多元组(serviceCategory,serviceContent,hasInput,hasOutput,hasPrecondition,hasEffect/hasResult),其中Input、Output、Precondition、Effect是对服务的功能描述。serviceCategory和serviceContent分别来自于具体的类别本体文件和领域本体文件。

(1)serviceCategory定义服务的类型,如销售型服务、查询型服务、物流型服务。它是一个基于某类别本体Web服务描述,取系统规定值。

(2)serviceContent定义服务具体内容,如对于销售型服务,ServiceContent里面就是销售产品列表。ServiceContent取于自定义的具体领域本体知识库。

(3)hasInput、hasOutput分别是输入输出参数集合。

(4)hasPrecondition是抽象过程的前提条件。

(5)hasEffect/hasResult是抽象过程的后驱结果。

定义2增加的serviceCategory和serviceContent两个参数,具体实施过程是在owl文件中的profile部分中增加两个serviceparameter:serviceCategory和serviceContent。serviceCategory来源于本体文件Category.owl,serviceContent来源于本体文件Content.owl,具体实现是在profile文档中增加参数ServiceCategory和ServiceContent。

2 基于语义的Web服务发布及发现过程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语义的Web服务发布及发现过程的系统框架,如图二所示。

由图二可以看出:

(1)用户在用户界面输入请求后,此请求分为发布服务请求和查找服务请求,这种请求是文本形式。

(2)通过请求解析器对文本形式的用户需求进行解析,生成XML格式的文档。如果是发布服务请求就生成Provide.xml,如果是查找服务请求就生成Request.xml。

(3)WSDL-OWL-S是一个Protege3.2.1+OWL-S Editor平台,负责把Provide.xml转化为ProvideProfile.owl和把Request.xml转化为RequestProfile.owl。

(4)如果是ProvideProfile.owl就转到(5),参照Pro-videProfile.owl中的Category项生成分布式的Web服务目录。如果是RequestProfile.owl就转到(6)。

(5)根据(4)生成的目录结合匹配引擎中的IO判断规则把该服务发布到UDDI[5]中并生成服务发布图,这里是用Tomcat模拟UDDI服务器。

(6)根据RequestProfile.owl,提取其中的textDe scription、serviceCategory、serviceContent和IOPE,然后Jena根据serviceCategory查询类别本体知识库(Category.owl)。根据serviceConten t查询Content.owl,在UDDI定位到具体领域的服务发布图的根结点处,再根据匹配引擎里的匹配算法依次判断二者的文本匹配度(textDescription匹配)和功能匹配度(IOPE匹配),最后按照匹配度进行排序。OWL-S API用于从OWL-S Profile中读取参数信息,返回给Java主程序。

(7)由排序后的Profile文件,找到其对应的Grounding文件,绑定到对应的WSDL文件,返回匹配后的结果。

3 实验验证及结果

本文最后在J2EE+Protege3.2.1+OWL-S Editor的实验平台上实现了上面设计的语义Web服务发现系统,按照用户输入的名称到系统后台找到相关的Profile文档,然后计算这些文档的IO集合类与用户输入输出的概念类的语义相似度,最后把这些Profile文档按照匹配度进行再一次排序后映射为WSDL文档显示出来。用户输入界面如图三所示:

匹配系统返回结果界面如图四所示:

上面的匹配过程是在前人匹配算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其不足之处,增加了匹配的精确度,分别从文本描述、功能描述两个方面来对请求服务和发布服务进行两级匹配比较;两级匹配完成之后,得到了一个请求服务与一个已发布服务的文本匹配度、功能匹配度;最后使用Borda[6]排序方案将匹配度进行排序。

该发现系统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上述发现系统的可行性。这里采用了Internet上已有的部分公共的Web服务库,结果表明功能匹配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请求服务的需求,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

4 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WSDL、OWL-S的不足,给出了基于语义的二维Web服务描述模型,从Web服务的语法和语义两个层面来描述其属性。该模型使用OWL-S弥补了WS-DL的语义缺乏,增加了OWL-S的语义内容,为后面的Web服务发布发现奠定了良好的语义基础。然后结合二维Web服务描述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语义的Web服务发布与发现系统框架。其中包括:基于语义的分布式Web服务发布过程和基于语义的Web服务二级匹配发现过程。

语义Web服务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特别是本体层和逻辑层的相关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基于语义支持的UDDI和基于本体的推理机的实现是语义服务发布和发现实现的必要条件,然而这些领域的研究是研究重点也是研究难点。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改进服务发布及发现算法,把OWL-S提供的更多内容融入其中。还有本文设计的服务发现系统有待进一步在更加真实开放的网络中进行试验研究,并做更加准确的定量分析。最后要考虑在服务发现搜索中的执行时间问题,当系统可以稳定地达到高的匹配率后努力减少计算成本,达到更高的搜索匹配效率。

总之,语义Web服务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同时也蕴含了相当大的研究难度。

参考文献

Web信息发布 第5篇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布系统

一、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通常Web发布系统技术支持包括ASP、VB、Java、Script、数据库技术、动态网技术等,开发工具有Photoshop、Fireworks MX、FlashMX、DreamweaverMX、Editplus3等。以某电网为例,Web发布系统的整体技术架构如右图1所示:

二、正向隔离装置技术与安全设计

(一)正向隔离装置技术

在系统应用过程中,安全I区的SCADA系统中诸如文本信息、二进制数据以及多媒体文件等正向文件、数据库等,要向安全III区的Web服务器中传输,并且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才能最终实现Web所发布的数据与SCADA系统数据保持一致。具体而言,正向隔离装置的技术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实现两个安全区之间非网络方式的数据交换,保证该过程的安全性,而且安全隔离装置内外的两个处理系统的连通是不同步的;实现表示层与应用层数据的单向传输,即从安全区III到其它两个安全区的TCP应签不得携带任何应用数据,而且要与单bit返回的唯一约束条件相符;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包括无IP地址透明工作方式、网络地址转换、混杂工作模式等,以保证接入标准应用的透明性;避免出现穿透性TCP联接,并且内网与外网两个应用网关之间的TCP联接要分解为两个应用网关,分别对应隔离装置内外两个网卡的两个TCP虚拟联接,内网与外网之间不得直接建立TCP联接。隔离装置的内外两个网卡基于非网络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且只允许数据单向传输;正向隔离装置可以进行应用层解析,并且支持应用层特殊标记的识别;可以对相关日志信息进行全面、完整的审计,比如时间、MAC、IP等等,可以完整的记录下进入内网的应用数据以及未通过装置被丢失的应用数据,便于后续审计备查;在出现非法入侵、设备异常、中断通信、数据丢失等问题时,可以通过串口或者网络口发出报警信息;基于证书的方式对管理人员的身份进行认证,管理界面以图形化的形式呈现,便于设备的维护管理与运行状态的监控;设置数据传输软件与API函数接口,为后续系统安全隔离的改造提供便利;具备功能完备的数据传输软件,从而保证了目标文件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并能够根据相关信息制定出相应的传输安全规则,比如源地址、源文件、目标目录、文件类型以及用户名等等;根据相应的安全规则检验文件传输请求的合法性,从而做出允许或禁止传输判断。数据交换启动类型为周期启动,可以实现从秒纺到年级的定时启动,也可以单次启动;数据交换的类型包括文件之间的交换、文件与数据库之间的交换以及数据库之间的交换等;安全裁剪内核系统具有较强的安全能力与抗击能力,要将TCP/IP协议栈与其它不需要的系统功能裁剪掉;此外,装置要具备两个内网的网络端口与两个外网的网络端口,运行接入模式可以任意选择,比如单进单出、双进单出或者双进双出等。

(二)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的安全设计共分为四层,其中第一层为账号密码安全,所有的系统应用人员均要经过系统管理员进行注册,建立了独立的账号与安全密码后方可登陆系统;第二层安全保护来自于系统自身的安全性能,基于Web的发布系统通常会基于.NET环境进行开发设计,尽管是网页操作,全是后台的代码均为二进制,不仅速度快,而且安全,可以较好的防御SQL注入或者上传木马等攻击手段;第三层保护为系统的安全设定,由于Web发布系统通常只是单纯的针对电力系统内部公用网络,其独立于外部网络,并且内部网络具备检测用户IP地址的功能,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用户是否可以进入系统,因此系统的安全设定又为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多一层的保障;最后一层保护来自于安全防护的部署,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修改Web发布服务器数据的接口程序,自动化主站系统数据库即会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将更新的数据发送至Web服务器中,Web服务器可以对数据库进行自主更新,这种工作模式不存在安全区之间交叉使用第三方存储介质的安全问题,并通过硬件防火墙可实现Web服务器与安全IV区的联接,因此Web服务器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三、系统功能设计

限于篇幅,此处仅针对一些重要的功能菜单进行简单介绍。

(一)栏目管理

栏目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管理系统功能菜单,比如添加、删除或对其排列顺序进行调整;还可以通过栏目管理对相关数据图表、接线图等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或者归类等。比如如果是变电站初次投运,可以通过栏目管理对变电站的相关管理参数进行添加或修改,比如变电站的名称、序号以及接线图等,还可以将其归类于一次接线图的栏目下,通常用户在登录后在一次接线图下即可看到相应的变电站接线图。

(二)权限设置与分配管理

可以将电网调度Web发布系统的用户账号的权限级别分为三个类别,即管理员组、普通用户组以及特殊用户组,而权限设置的主要作用就是由管理员利用该功能根据实际使用人员的权限进行系统权限的配置。其中系统普通用户通常为电力单位的相关领导、其它专业人员等,针对一些控股公司的用户则将其划分为特殊用户组。通常用户在登录系统后所显示的功能菜单类似,只是区域不同,所能访问的电网信息的范围也不同。此外,系统管理员可以利用分配管理功能全面控制用户的注册账号,比如新用户的注册,或进账号的注销等等,也可以利用分配管理功能对账号进行分类,某个账号在被分配至对应的用户组后,其默认权限即为该用户组的权限,此外,还可以通过该功能根据实际要求更改具体账号的访问权限。

(三)普通用户的主要功能

在普通用户登录系统后,所呈现的功能菜单包括一次接线图、曲线图索引、分区下网负荷、报表索引、电网潮流以及密码的修改等。其中一次接线图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网下辖变电站的一次接线图以及相关设备的运行数据信息,点击菜单下任意变电站的名称,对应的接线图、具体开关、刀闸的状态、母线电压、开关的有功与无功数据等等,均可以看到,并且一次接线图菜单还具备设备历史数据查阅功能,用户可以根据数据信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曲线图索引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网下辖的电网数据曲线图,比如总有功曲线、无功曲线、母线电压曲线以及分区负荷曲线等等,不同的用户所查看的曲线图内容不同,并且可以查看任意历史时期的历史曲线。分区下网负荷的主要作用是针对特殊用户所设置的,其功能菜单也是针对电网下级调度机构的实际需求单独开发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一张图表即可将特殊用户下辖的所有关口计量点一次设备的相关运行数据全面显示出来,包括有功、无功、电流、功率等等,特殊用户可以根据该图表,对其所管辖的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信息进行全程掌握。报表索引,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就是提供电网运行过程中生成的各种报表,比如日报、月报以及具有特殊需求的数据统计报表等,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打开任意时期的各类报表,并且具备导出功能,可将系统内的报表以Excel的形式导出系统,可以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工作。电网潮流功能菜单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网运行的潮流图,包括设备状态、负荷走向以及具体的参数信息等。

四、Web发布系统特点与运行效益

Web发布系统包括了访问账号控制、区域控制、功能定制、数据库自动更新等多项功能,不仅可以保证电网调度保密性的要求,而且为需求侧管理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保证了系统操作的安全性。通过实践应用可知,在县级等分支调度机构中采用Web发布系统,可以基本实现县调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相关功能,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调度的经济性,实现出县级分支调度机构向技术分析型调度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水平,改变了工作思维模式。此外,电力部门中的区域调度机构如果要单独建立一个自动化主站系统,即使按照最小的规模进行投资配置,其最低建设成本也在五十万左右,才能实现Web分区域发布系统的所有功能;而采用Web分区域发布系统来取代,则可节省大量投资,其效益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 本文所提出的Web发布系统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区域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部分基本功能, 对区域调度机构的运行方式、调度安排、负荷预测、经济调度、电网安全、故障处理等各方面都能提供强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士政.电网调度自动化与配网自动化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2]朱大新.电力系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8 (1l) .

Web信息发布 第6篇

随着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和电网发展的日益复杂,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经济调度等各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越来越多的部门和人员需要及时了解电网的实时运行信息。巴中电网由于各种原因, 自动化等二次系统发展缓慢, 巴中地调和4个所属县调仅地调有一套成熟的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 4个县调自动化系统还处于一片空白, 各县调了解电网运行主要还依靠电话询问方式, 电网调度基本处于“盲调”状态。随着巴中电网的高速发展和商业化运行水平的提高, 这种落后的调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且, 由于控股管理和调控一体的新型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模式尚不明确等各种原因, 巴中电业局多次申报县调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项目也未取得实效。在此严峻形势下, 通过Web发布为县级调度机构提供技术手段成了唯一的途径。

而巴中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原有的Web发布系统由于发布形式、内容单一, 无访问控制、区域划分、功能定制及数据库自动更新功能, 其发布内容不能满足用户全面掌握电网运行状况的需求;内网数据不分区域全盘发布的形式, 与地调调度机构电网调度保密性原则存在极大矛盾;数据库无法自动更新, 手动更新操作程序繁琐, 而且由于在安全区Ⅰ区和安全区Ⅲ区之间用U盘等第三方介质更新数据库也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所以, 对Web发布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研究, 通过技术改造和程序开发, 增加发布内容, 丰富发布形式, 增加用户控制和区域控制功能。

1 系统技术方案

1.1 开发设计采用的技术支持及开发工具

1) 技术支持:ASP、VB、Java Script、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模块化、动态网页技术、B/S结构、Microsoft IIS6.0。

2) 使用工具:Photoshop、Fire works MX、Flash MX、Dreamweaver MX、Editplus3。

1.2 系统总体技术架构

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1.3 正向隔离装置技术

在该系统应用过程中, 需要将安全Ⅰ区SCADA系统的正向文件 (如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多媒体文件) 、Oralce数据库等完整、正确地传输到位于安全Ⅲ区的Web服务器, 实现Web发布数据与SCADA系统数据的一致性。

正向隔离装置的技术实现方式如下。

1) 实现2个安全区之间的非网络方式的安全的数据交换, 并且保证安全隔离装置内外2个处理系统不同时连通。

2) 支持表示层与应用层数据完全单向传输, 即从安全区Ⅲ到安全区Ⅰ/Ⅱ的TCP应答禁止携带应用数据, 并且满足单bit返回唯一约束条件。

3) 支持以下多种工作模式:无IP地址透明工作方式 (虚拟主机IP地址、隐藏MAC地址) 、网络地址转换 (NAT) 、混杂工作模式, 保证标准应用的透明接入。

4) 基于MAC、IP、传输协议、传输端口以及通信方向的综合报文过滤与访问控制。

5) 防止穿透性TCP联接, 禁止内网、外网的2个应用网关之间直接建立TCP联接, 将内外2个应用网关之间的TCP联接分解成内外2个应用网关分别到隔离装置内外2个网卡的2个TCP虚拟联接。隔离装置内外2个网卡在装置内部是非网络连接, 且只允许数据单向传输。

6) 具有可定制的应用层解析功能, 支持应用层特殊标记识别。

7) 提供完备的日志审计功能, 如时间、IP、MAC、PORT等日志信息。对通过装置进入内网的应用数据及未通过装置而被丢失的应用数据进行完整的记录, 以便事后审计。

8) 具有报警功能, 但发生非法入侵、装置异常、通信中断或丢失应用数据时, 可通过串口或网络口输出报警信息。

9) 安全、方便的维护管理方式, 基于证书的管理人员认证, 图形化的管理界面。方便对装置进行设置、监视和控制运行。

10) 提供数据传输软件和API函数接口, 方便用户进行二次系统安全隔离的改造。

11) 数据传输软件能保证目标文件的正确、完整, 同源文件一致, 可以根据源地址、源文件、目标目录、文件类型、用户名等信息, 制定文件传输安全规则。根据规则, 对文件传输的请求进行检查, 允许或禁止文件的传输;在Unix平台中, 提供命令行方式, 交互式传输文件, 在Windows平台中, 提供图形界面, 方便用户传输文件。

数据交换的启动类型:周期启动包括秒级定时启动、分钟级定时启动、小时级定时启动、日级定时启动、月级定时启动、年级定时启动, 也可单次启动。数据交换支持的类型:文件到文件、文件到数据库、数据库到文件、数据库到数据库。

12) 安全裁剪内核系统的安全和抗击能力强, 必须裁剪掉TCP/IP协议栈和其他不需要的系统功能。

13) 装置必须具备内网网络端口2个、外网网络端口2个, 可以根据现场的安装情况, 选择支持“单进单出”、“双进单出”、“双进双出”等接入模式运行。

14) 支持双机热备, 提供装置的持续运行能力, 提供更高的可用性。

1.4 系统安全设计

1) 第1层保护:账号密码安全。任何使用系统的人员, 必须先经系统管理员注册后, 方可以使用, 每个用户有自己的安全密码。

2) 第2层保护:强大的系统安全。本系统使用.NET环境制作, 虽然是网页操作, 不过后台代码全部被生成二进制代码, 不仅速度大大提高, 而且代码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对于SQL注入、上传木马等攻击手段有较强的防御能力。

3) 第3层保护:系统安全设定。本系统仅针对电力系统内部发布, 与外部网络完全独立, 且内部网络有检测用户IP地址, 并根据用户IP地址判定是否可以使用该系统的功能。

4) 第4层保护:安全防护部署。通过修改Web发布服务器数据接口程序, 实现了自动化主站系统数据库通过正向隔离装置自动向Web服务器发送更新数据, Web服务器自主更新数据库, 消除了在安全区Ⅰ区和安全区Ⅲ区之间交叉使用U盘等第三方存储介质的安全隐患, 同时Web服务器通过硬件防火墙与安全区Ⅳ区相联, 其安全防护措施符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的相关规定, 极大地提高了Web服务器的安全性。

2 系统功能设计

如图2所示, 电网调度自动化Web分区域发布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由高级设置、一次接线图等构成, 下面将重要功能菜单做简要介绍。

2.1 栏目管理

栏目管理可对系统功能菜单进行添加、删除, 也可对功能菜单进行排列顺序调整等操作。更进一步可对任何接线图、数据图表等进行添加、删除、归类等操作, 如新投运变电站之后, 就可以在栏目管理下添加该变电站名字、序号、接线图等参数, 并归类到一次接线图栏目下, 一般用户登录之后即可在一次接线图下浏览该变电站接线图。

2.2 权限设置

电网调度自动化Web分区域发布系统的用户账号分为3个权限级别, 分别是管理员组、一般人员组、控股公司用户组, 其对应权限由管理员通过权限设置功能进行配置。其中一般人员组包括电业局局领导、生产部门领导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控股公司用户组包括巴州、南江、平昌、通江等4个控股公司用户, 一般人员组所有用户登录之后功能菜单完全一致, 所不同的是根据其区域划分所能访问的电网信息范围不同。如巴州公司用户组登录之后, 点击一次接线图菜单, 就只能浏览巴州电网所辖变电站接线图。

同理, 点击曲线图索引、分区下网负荷、报表索引等菜单也只能浏览巴州电网所属曲线图、报表等。而这些设置都通过权限设置功能来实现。

2.3 分配管理

分配管理主要作用是对用户账号进行控制, 如新用户注册、删除账号等, 更进一步可将某账号分配到具体用户组。账号分配到具体用户组之后, 其默认权限为该用户组权限, 同时可根据具体需求对账号进行权限更改。

2.4 一般用户功能介绍

一般用户登录之后系统工作区功能菜单包括一次接线图、曲线图索引、分区下网负荷、报表索引、电网潮流、其他图表和密码修改等, 其作用分别介绍如下。

2.4.1 一次接线图

一次接线图功能菜单主要提供巴中电网所辖变电站一次接线图及具体设备运行数据信息。如点击该菜单下任一变电站, 即可显示该变电站接线图和具体开关、刀闸状态, 母线电压、开关有功、无功数据等。同时, 通过鼠标左键单击, 还可进一步查看该设备的历史数据, 便于用户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变化过程。

2.4.2 曲线图索引

曲线图索引功能菜单主要提供巴中电网所辖各种电网数据曲线图, 如总有功曲线、无功曲线、分区负荷曲线、母线电压曲线等。各用户可根据具体权限查看需要了解的曲线图, 同时可选择任意历史时期, 查看历史曲线。

2.4.3 分区下网负荷

分区下网负荷功能菜单是根据县级调度机构的实际需求单独开发的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功能, 该功能主要是根据控股公司所辖具体变电站, 在一张图表内将显示该公司分区下网所有关口计量点一次设备的有功、无功、电流和功率因素等运行数据。县级调度机构人员可通过该表, 掌握所辖电网运行实施数据信息。

2.4.4 报表索引

报表索引功能菜单主要提供电网运行的各种日报表、月报表以及根据用户具体需求定制的各种数据统计报表。报表日期可任意选择打开, 同时支持另存为Excel文档, 方便相关专业统计、分析电网运行情况。

2.4.5 电网潮流

电网潮流功能菜单主要提供电网运行的潮流图, 如设备状态、负荷走向、具体数据等。

2.4.6 其他图表

其他图表功能菜单主要提供如地理接线图、配网接线图浏览, 以及其他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数据图表等。

3 系统开发应用及成果

系统开发建成之后已经在巴中电业局完成部署, 运行近1年来系统稳定可靠, 维护简单, 已经初显成效。

3.1 功能效益

在巴中电业局所辖4个县级控股公司均无成熟可用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 自动化专业发展几乎一片空白的情况下, 通过访问Web分区域发布系统, 各县级调度机构能准确、及时掌握所辖电网运行状况, 大大提高各相关专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其突出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方式运行

各县级调度机构方式运行专业可通过访问Web发布系统准确掌握其所辖变电站电网运行、负荷变化等实时情况, 对即将超载运行线路等关键设备及时调整运行方式, 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3.1.2 负荷预测

各县级调度机构负荷预测专业在现阶段采用的方式是:每隔1 h分别向各变电站电话询问负荷情况, 人工统计并计算。这样的结果是, 不仅工作量特别大, 而且由于收集数据一天只有24个点 (负荷预测要求的是每15 min一个点, 合计一天96个点) , 再加上巴中电网规模较小, 负荷预测的基数较小, 最终造成负荷预测准确率严重偏低, 不利于电网经济调度的要求。而Web分区域发布系统建设完成之后, 负荷预测专业可随时通过访问系统掌握所需分区总负荷数据统计, 其数据可细化到每一分钟, 并且可根据需要自动统计, 从而大大减少人工统计数据的工作量, 数据准确性也大幅提高, 最终负荷预测准确率也必然得到显著提高。

3.2 安全效益

通过Web分区域发布系统, 电力各级部门尤其是县级调度机构, 能准确、及时掌握电网动态, 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及时分析、处理电网故障, 从而大大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3.3 经济效益

县级调度机构若要建设一套实现上述Web分区域发布系统所有功能的县调自动化主站系统, 按最小投资的规模配置 (32路接入量、2台前置服务器、2台数据服务器、2台调度工作站、1台维护工作站及其他最低标准配套设备) , 每套系统建设费用至少需要50万元。而通过Web分区域发布系统代替县调自动化主站系统, 共可节省投资200万元以上。

4 结语

该系统自2009年9月底投入使用以来, 得到了领导层、局属各部门、控股公司使用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同。领导层可通过该系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巴中电网运行情况, 为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准确、及时处理电网运行故障提供了可靠依据。

该系统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县调自动化主站系统的部分基本功能, 对县级调度机构的运行方式、调度安排、负荷预测、经济调度、电网安全、故障处理等各方面都能提供强力技术支持。随着该系统的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 在类似巴中电力系统内部尤其是三县一区控股公司的使用前景将非常广阔。

摘要:巴中电业局电网调度Web分区域发布系统采用B/S结构网络浏览模式, 将巴中电网变电站接线图、曲线图、数据报表、潮流图及其他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数据图表通过Web在电力系统内部网络发布, 便于电业局领导、各部门、尤其是无县调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县级调度机构及时、准确掌握电网运行情况。同时, 分区域进行权限控制的发布技术完美解决了地调调度保密性原则和不同终端访问用户的数据需求之间的矛盾。该系统运行1年多以来, 为巴中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尤其是在县级调度机构自动化水平发展落后的情况下, 丰富了县级调度机构的技术手段, 显著提升了县级电网的运行水平。

Web信息发布 第7篇

在此之后, 出于对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强官民互动的考虑, 一系列政务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发展。凭借其权威性、互动性、即时性、亲民性等特点, 广泛受到政府部门、媒体、网民等多方面的欢迎, 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的新阵地, 开创出“微博问政”的新形势, 并逐渐成为鼓舞人心、乃至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从微博到政务微博

微博, 即微型博客 (Micro-Blog) ,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用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作为Web2.0时代的代表产物, 微博的出现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改变了“媒体-受众-媒体”的传统传播模式, 增强了受众间的互相传播, 大大提高了网民发布、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同时, 其具有的“关注”功能对于使用者而言能够更加主动和人性化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也因其不同“圈子”的清晰标识, 使受众更易被分群。同类受众的相对集中, 使微博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凸显。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 微博在近年来中国网络问政的热潮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 其产物便是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Government Affairs Micro-blog) 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随着2009年中国第一家政务微博“湖南桃源县官方微博”的成功开办, 不同地区, 不同部门, 形式多样的政务微博先后上线。据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 截至2012年2月, 我国的政务微博总数为50561个, 年增长率达到776.58%。如今, 微博已经逐渐从一个单纯的个性社交工具变成了监督、问政的新平台。政务微博数量的增加, 质量的提高, 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政务微时代”, 网络上的“政”能量日趋强大。

相较于传统大众媒体和政府官方网站, 政务微博除了秉承Web2.0时代微博的诸多特性以外, 更有着身份权威, 信息可信度高, 官民交流简便等优势。目前, 大多政务微博主要具备信息发布、舆论引导、舆情监测、投诉受理等功能, 是社会管理者整合电子政务资源、提高办公效率、汇集民智的又一次社会管理的创新。

1.2 从“政能量”到“正能量”

可以说, Web2.0时代草根化、平民化的网络世界在政务微博的“入侵”后形成了新的舆论格局。这股网络世界的“政能量”历经两年多的积淀正不断成长壮大, 凭借着其官方性、权威性的身份特征很快变成粉丝众多的意见领袖, 并进行着议程的设置, 舆论的引导。这股“政能量”的壮大就犹如湖面的涟漪一样, 一圈一圈越来越大地泛开, 利用有限的成本达到了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所谓“正能量”, 原为天文学专有名词, 而国内媒体在报道中频繁使用“点燃正能量”这样的口号, 从而使其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学用词, 泛指一切给予人希望和力量, 使人行动的动力和感情。本文“政能量”, 就引申自“正能量”一词。

实现从微博时代的“政能量”到社会管理的“正能量”, 这是网络时代的需要, 也是社会管理的需要。而如何使政务微博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如何使其具有更为积极的正面力量, 这需要政府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2 基于案例对当前政务微博使用现状的分析

笔者以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官方微博“南京发布”为例, 通过实习、问卷调查和专访等方式, 对政务微博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论如下。

2.1 审慎把关——规避不实谣言的“保护伞”

既然是媒体, 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新闻把关人 (gatekeeper) 以及一系列新闻审查制度, 对于一个拥有上百万关注度的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官方微博而言, 新闻审查制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笔者在进行采访时, 相关管理者也非常强调“把关”的重要性, “我们只有将把关流程化、制度化, 才能规避潜在的舆论风险, 维护我们城市的形象、政府的形象、以及‘南京发布’的形象。”

传统媒介观认为, 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 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而进行的取舍选择和加工。“南京发布”作为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 区别于许多以盈利为目的产业化进程中的媒体, 有着更多的政治色彩, 当然在新闻选题把关审查的方面也更加严格 (见图1) 。

面对网络上真假难辨的信息和上百万粉丝的关注, 流程化、制度化的信息发布机制保证了“南京发布”上信息的准确与权威, 成为规避舆论风险的“保护伞”。最大程度保证了“南京发布”信息的真实性, 维护了官方微博的形象, 也维护了南京的城市形象。

2.2 应对“突发”, 彰显城市管理的智慧

“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间发生的, 带有异常性质, 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一般而言, 它具有突发性、异常性、破坏性、紧迫性和社会冲击力等特点[1]。”发生突发事件时, 部分网民、甚至是媒体的盲目转发则会引发“暂时性集体失明”, 而越是模糊和重大的信息, 其不实谣言的危害就越大, 此时只有政府管理的政务微博才可以凭借自己的权威身份, 第一时间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求证, 防止谣言的扩散, 稳定社会秩序。

笔者根据“南京发布”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经历做了初步的统计, 并以时间和公众关注度 (以微博转发和评论量为主要指标) 为变量, 绘制了“公众应对突发事件关注度走势图” (见图2) , 笔者暂将曲线图称为“山”字走势。

笔者将重大事件发生后受到的社会关注度分为三个阶段, 每一阶段分别有一个关注高峰期。前两个高峰, 分别由新媒体和大众媒体推动, 第三个高峰, 新媒体中的意见领袖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作为政务微博, 在上述三个不同阶段里, 应发布的信息及所承担的发布责任是有所区别的。以“南京发布”为例, 7月6日南京地铁一号线发生触网事故导致停车, “南京发布”应对突发事件, 在“第一阶段”里及时澄清事实, 在“第二阶段”里综合各类信息, 发布贴士类新闻, 处理较为得当。

但是, 包括“南京发布”在内的多家政务微博往往很关注突发事件的前两个高峰期, 尤其是能够在事发生后很短时间内及时通报现场情况, 并作出解释, 有效消减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但却忽视了最后一个阶段, 对于舆论引导和事后的社会反思不够重视, 事件的后续报道也显得后劲不足。

笔者认为, 第一、二阶段的及时报道固然重要, 但第三阶段的跟踪和引导则更为突出。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并具有很强公共性的事件, 如果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 引导社会舆论, 那么整个社会就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不同于媒体对于经济利益的考量, 政务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后续报道和反思则更需凸显出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2.3 市场化评价体系下“娱乐特性”与“官方身份”的博弈

美国著名媒体研究者尼尔·波兹曼指出, “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 其结果是我们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样的预言在传媒产业如此发达的现今社会似乎正在成为现实。微博作为一种依托于网络平台迅速发展的大众媒体, 区别于传统媒体, 不可避免地有着更多的娱乐元素, 并且凭借着其“病毒扩散”式的信息传递模式, 这样的娱乐性让更多微博使用者接受并且乐在其中。尽管存在着担忧甚至是反对的声音, 但这样的“娱乐化”依然不断发展, 这缘于它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度, 而在媒体产业, 关注度更是利益的代名词。

作为政务微博, 理应更加认真客观地传递政府信息和民众夙愿, 这明显和微博的娱乐特性有着一定的冲突。但是在通常情况下, 社会对于政务微博影响力的调查往往以微博的粉丝数量、评论数量、转发率等作为参考指标, 但这些标准本身就是基于市场角度衡量的, 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促使政务微博尽快融入全民娱乐的浪潮。从传播学角度分析, 信息发布方和接收方只有处在更为接近的符号环境中才能进行更加有效的信息传递。在娱乐化的语言环境里, 政务微博要想搏得更多人的关注来增强自己的舆论影响力, 就无可避免地要俯下身子、摘掉帽子、放下架子, 用一种更加亲民的方式与大众沟通。

包括“南京发布”在内的多数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政务微博都深谙此道, 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年轻化的制作团队, 娱乐化的语言风格似乎成为大多政务微博吸引关注的“三板斧”。“南京发布”的相关管理人员在接受笔者采访时, 就提出了“情绪化媒体”这个概念, 认为政务微博要有街坊味, 不要有风尘味。所谓情绪化媒体, 主要是新闻事实的“软化发布”, 而微博上灵活多变的语言风格和数十种表情功能为情绪化表达提供了可能。笔者认为, 用网友乐于接受的播报方式发布新闻, 一方面可以吸引受众的关注,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管理者的人情味, 唯有如此, 政务微博才能让普通民众获得归属感, 才可能有“街坊味”。但是, 也不能一味追求吸引眼球, 而忘记自己的官博身份, 这就是所谓的不能有“风尘味”。

在市场化背景之下, 新媒体娱乐的特性与政务微博官方身份之间的博弈, 是场持久战, 更是一个互相理解与妥协的过程。其间如何平衡, 还需管理者的不断探索和尝试。

3 从“政能量”到“正能量”的实现路径

针对政务微博目前存在的不足,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以期更好地推动政务微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实现从“政能量”到“正能量”转变。

3.1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重视言论引导责任

重大事件及时权威发布是政务微博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面对突发事件, 政务微博的管理者必须建立健全应对机制, 开发明确的处理流程, 如此才能保证发布的信息及时、准确。尤其在涉及民生的热点话题上, 政务微博不能失语, 而应成为网络讨论的引导者, 利用自身的亲民形象和权威身份去化解可能带来的舆论压力。

此外, 因为政务微博代表的是政府形象, 有着引导社会言论的责任, 因此要本着求真的原则对网络上的话语进行引导和正面宣传。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发挥优势。政务微博是权威信息资源的独家占有和发布者, 而网络上众多媒体发布的信息往往以记者采写和二手转载为主, 不够全面的同时也参杂着较为主观的立场, 因此政务微博应发挥引导优势, 实现热点引导、正确引导、理性引导。第二, 善用事实。事实构成真实, 运用决定效果。人们在接受事实中就能辨真伪, 解疑惑。第三, 及时发声。先入为主是舆论的特征之一。在搞清事实、判明性质后, 要及时发言, 有针对性地谈看法, 抢占先机, 避免失语。第四, 俯下身子。虚拟环境之中人人平等。要俯下身子, 创新形式, 实现平等的交流与互动[2]。

3.2 加强和不同部门、不同媒介、不同人群的互动, 多渠道扩大影响

想要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的各项功能, 仅依靠一个或几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整合各部门资源, 依靠各部门的紧密联系和及时沟通。要重视政务微群的作用, 通过粉丝、转发、评论等微博功能实现信息共享。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还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角色, 紧密配合, 协调合作, 充分发挥网络特长为民服务。

除政府部门内部的互动, 政务微博还应该加强与当地媒体的互动。充分发挥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比如电视媒体的直观, 平面媒体的详细, 网络媒体的迅速等, 开展线上和线下多种活动, 拓展政府部门在不同媒体受众中的话语权。比如, 在2012年6月初, “南京发布”与“南京手机报”达成合作, “南京发布”上每天的政策解读、大城小事、民俗风情、美食推荐等新鲜资讯会和每天两期的“南京手机报”一起准时“飞到”市民的口袋里。这是互联网与手机终端这两种新媒体的强强联合, 也是政务微博与媒体机构进行的有效尝试, 可以为政务微博的后续发展提供借鉴。

3.3 了解当前社会焦点、热点, 坚持与时俱进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 与网络分不开, 更与社会分不开。因此管理者应该及时关注社会焦点、热点, 并予以正面引导。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 管理者更应不断了解和学习, 坚持与时俱进, 从而使政务微博至始至终保持蓬勃的活力。

笔者认为, 政务微博的管理者应化被动为主动, 积极地搜索并响应言论。政务微博要善于利用微博的检索功能, 主动关注当地的社会热点, 关注各行各业的意见领袖, 倾听网民对热点事件的观点, 把握舆论的发展方向, 占据舆论的主动权。了解社会热点, 探知群众诉求, 是基层政府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积极迅速地处理微博诉求, 挖掘网民潜在意愿, 是党政部门适应微博时代的新兴社会管理模式, 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的重要方式。

微博时代, 民众拥有表达自我观点的平台。网络舆论同时迅速发展, 主动搜索获取民意, 响应舆论, 关注社会热点, 坚持与时俱进, 是党政部门主动走近民意, 重视群众意见的新举措, 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途径之一[3]。

4 结论

本文以“南京发布”为例, 结合调查问卷、采访等多种方式, 由点及面阐述了当前中国政务微博的使用情况。实际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政务微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民众对于这一新兴网络问政平台的出现也持有乐观和期待的态度, 对于其中的不足, 社会普遍持包容和理解的心态。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 很多政务微博凭借着权威的信息发布, 及时的资讯呈现, 生活化的语言风格等开创了官民互动的新局面, 体现了网络世界里的“政能量”。

传播学中“教养理论” (Cultivation) 认为:受众通过与媒介的接触, 可以建立起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在如今以Web2.0为主导的信息时代背景之下, 这一点显得越发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受众很难不接受无处不在的大众媒介培植起来的世界图景。而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部门, 媒介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文化建设的开展, 政务微博便是代表。从“媒介空间”的角度分析, 对媒介资源的掌控是构建城市政治空间的有效手段[4]。Web2.0时代给处于城市不同经济文化链条, 具有不同强弱态势的受众群体一种有利于缩小“知沟”的平等言论渠道, 民意通过在渠道内的汇聚, 成为改革创新的源动力, 而普通民众政治参与程度的提高便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助推剂, 这恰恰是政务微博这股“政能量”的“威力”所在。

本质来说, 政务微博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兴“交往媒介”。马克思和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交往观认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活动过程。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5]。”人们在满足了物质层面上的需求后, 便产生了精神层面上的需求, “交往的需求”就是其中之一。政府选择“微博”作为问政工具的行为, 反映了社会发展现状和人民思想现状, 这本身就是一种新技术推动下的“交往革命”[6]。这样的“交往革命”, 其实是一种科技对社会的反哺, 也是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积极反馈。网民之间的互动、官民之间的互动、舆论场之间的互动, 无处不需要“政能量”的涉足与引导。随着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 以Web2.0为主导的传媒技术不断革新, 政务微博的逐渐成熟和相关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 这样的“政能量”将会逐步转变成为鼓舞人心、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而这看似简单的转化背后, 需要的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管理者集体的智慧以及力图改变的决心。

摘要:自2009年中国政务微博问世以来, 政府部门开办微博的热潮延续至今, 在网络这个舆论阵地上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政能量”。而对这股“政能量”的有效管理及合理运用, 势必促使其进一步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正能量”。本文以“南京发布”为例, 阐释了当前政务微博的使用现状, 剖析了相关部门对政务微博的管理及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优化建议, 以期促使政务微博进一步从网络上的“政能量”向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转变。

关键词:政务微博,“政能量”,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蓝鸿文.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现代新闻采访新问题探索之三[J].新闻界, 1999 (8) .

[2]徐华西, 网络舆论引导之思考, 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192301/192359/192362/15320774.html.

[3]窦含章, 李未柠.政府如何开微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1.

[4]方玲玲.媒介空间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

[5]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7.

上一篇: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下一篇:风险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