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旅游服务范文

2024-09-21

涉外旅游服务范文(精选11篇)

涉外旅游服务 第1篇

随着人类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辽宁旅游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积极发展辽宁的旅游行业尤其是对外旅游, 不仅可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还可以进一步加大辽宁对外开放的力度, 为对外开放提供新的窗口。涉外旅游服务中, 英语导游将肩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然而在从事涉外旅游接待服务的中会出现的一些语用失误, 将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响。本文将在托马斯的语用失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几年来其他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和观点, 设计调查问卷, 探究辽宁涉外英语导游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 并加以分析, 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根据语用失误的定义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理论, 本文将跨文化语用失误应该分为三类:语言语用失误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社交语用失误 (socio-pragmatic failure) 和行为语用失误 (pragma-behavioral failure) 。前两者属于言语层面, 后者属于非言语层面。

2 辽宁英语导游语用失误的问卷调查及原因分析

2.1 问卷调查的设计及结果

本文结合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理论与分类, 将调查问卷设计为3个部分共15道题, 分别调查语言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和行为语用失误出现的情况, 通过调查这3种语用失误出现的次数多少来总结辽宁英语导游容易出现哪一种语用失误并分析原因。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择了沈阳中国青年旅行社、沈阳康辉国际旅行社、沈阳海外国际旅行社、大连中国青年旅行社、大连铁道国际旅行社、大连东北国际旅行社、大连康辉国际旅行社这7家旅行社的50名英语导游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的英语导游在涉外旅游服务中的确存在语言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和行为语用失误这三种语用失误, 出现失误总数为262个, 占总数的34.9%。其中社交语用失误出现次数最多, 为119个 (平均每人2个还多一些) , 占总数的15.9%, 位于第二位的是语言语用失误, 为82个占10.9%, 出现次数最少的是行为语用失误次数最少仅有61个占总数的8.1%。由此可见, 辽宁地区英语导游涉外旅游服务中确实存在语用失误并且社交语用失误是导游最容易出现的语用失误。

2.2 原因分析

首先, 对于社交语用失误来说,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价值观念、民俗习惯等等都会造成这种情况的语用失误。

例如第3题:In tourist group, one tourist finished his lunch first and he just wanted to go out for a walk.You are the tour guide.

Tourist:I’m going out for a walk around here.

You:A) where are you going?B) It’s too late.You’d better go with someone else.C) Fine.See you later.

D) Oh, no.Have a rest here, please.

答案应该是C, 被调查的导游中有大部分选错了此题, 许多人选择了A。主要是因为价值观念差异造成的, 因为西方国家人与人之间是自由平等的关系, 应该互不干预不过分询问个人想法。而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 同时在人际交往中也乐于关心别人生活细节等问题。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这样的语用失误。

其次, 语言语用失误则是由母语负迁移、言语结构认知差异等造成的。

例如第8题:You are interpreting for a group of American tourists in the Imperial Palace in Shenyang.When you finished introducing one part, you’d like the whole group to follow you to the next part.What would you say to them?

A) Please follow me.B) This way, please.

最佳答案应该是B, 但大多数人选择了A。这就是母语对目标语言的影响, 当目标语言与母语语言习惯不同时, 就会自觉用母语习惯进行思维, 将母语格式套用到目标语言中去。

而第9题:

Tourist:Can you tell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hotel?

You:A) Yes, I can.B) Yes, take 136bus and…

答案应该是B, 也有一半以上的错误率。这道题主要体现了对于语言结构的机械理解, 是典型的语言语用失误。

最后, 对于行为语用失误, 主要是在非言语交际中, 也是由于文化不同, 导致非语言行为选择上的失误, 以致交际失败。

3 英语导游避免出现语用失误的策略

结合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辽宁英语导游在涉外旅游服务中要避免语用失误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

3.1 导游应加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为一名英语导游首先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带国内与国外团队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导游与游客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 如果导游使用英语时不自觉运用本民族国家的语言文化习惯来思考, 就很容易造成社交语用失误, 因此导游应该加强跨文化学习的意识, 在不断学习和精进导游业务和水平的同时, 多阅读相关书籍, 并在带团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行业内部也可以多组织辽宁省内英语导游进行经验交流, 还可以多多开展跨文化交际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导游不断自我提高的兴趣。

3.2 导游应加强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

目前省内的英语导游人才是旅游英语专业出身的只占了一部分, 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重视专业课程 (旅游方向) 的学习, 而对于语言的学习因为没有专门学习语言文化及文学课程重视和学习的都不够深入, 并且还有一部分是旅游专业出身, 只是经过短暂的语言培训而上岗的。这些导游语言本身的功底不深, 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语言语用失误, 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的出现, 在职的英语导游应该利用工作之余加强语言知识本身的学习, 同时加强对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有条件的应该参加一些英语培训或者进修英语专业本科或研究生。对于英语导游的培养机构, 也应该加强语言知识及背景的相关教学, 使输出的导游人才知识结构全面, 不断适应跨文化交流的发展需求。

除了以上2点之外, 英语导游要避免跨文化交际之中的语用失误还应该重视并加强了解文化差异、思维差异和价值观差异等等并且还有加强语用知识的学习, 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摘要:随着辽宁涉外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英语导游将肩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然而在从事涉外旅游接待服务的中会出现的一些语用失误, 将会对辽宁涉外旅游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对辽宁涉外英语导游出现的语用失误的进行初步分析, 并在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辽宁涉外导游存在的语用失误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辽宁英语导游,涉外服务,语用失误,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Lin, M.X.Pragmatic Failu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J].China Media Research, 2008, (4) .

[2]陆建平, 简庆闽.旅游英语中语用失误例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9) .

[3]王得杏.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 (4) .

[4]王爽.论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种类及成因[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1) .

[5]夏望秋.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成因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 2007, (6) .

涉外旅游调查报告 第2篇

一、前言

加强旅游企业的亚运商机策划意识。策划经济是亚运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只有策划得当,才能抓住亚运商机,才能在发展亚运经济中取得更为直接的效益。树立机遇意识,着力打造和提升各旅游地形象品牌。最大限度地扩大旅游业的机会,争取成功的效果。旅游业应该抢抓机遇,及早出击,先声夺人,快速树立各地亚运旅游形象品牌,在未来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显著有利位置,做大、做强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加快培养高质量的涉外旅游人才。发展入境旅游,突出的矛盾是涉外旅游人才的严重不足。建议在全国高校、中等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突出加强关于涉外旅游的电子商务。信息和多语种翻译以及导游、领队人才的精心培养,为我国涉外旅游和新世纪国际旅游的迅猛发展储存、聚集一批高质量的各类涉外旅游人才。

未了解涉外旅游的市场占有率,评估东华理工大学的环境,制定响应的营销策略,预先进行东华理工大学及各高校市场调查大有必要。

本次市场调查将围绕市场环境、消费者、竞争者为中心来进行。

二、调查目的要求详细了解东华理工大学及各高校市场各方面情况,为该活动的扩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方案提供依据,特撰写此市场调研计划书。

1、全面摸清涉外旅游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渗透率、美誉度和忠诚度。

2、全面了解东华理工大学及各高校涉外旅游的现状。

3、全面了解目前涉外旅游主要竞争对手、广告、促销等营销策略。

4、了解东华理工大学及各高校消费者的观点、习惯。

5、了解东华理工大学及各高校在校学生的人口统计学资料,预测涉外旅游市场容量及潜力。

三、调查内容

市场调研的内容要根据市场调查的目的来确定。市场调研分为内、外调研两个部分,此次市场调研主要运用外部调研,其主要内容有:

(一)行业市场环境调查

主要的调研内容有:

1、涉外旅游市场的容量及发展潜力;

2、东华理工大学及各高校该行业的营销特点及行业竞争状况;

3、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对该行业发展的影响;

4、当前东华理工大学及各高校对涉外旅游的态度及运营状况;

(二)消费者调查

主要的调研内容有:

1、消费者对涉外旅游的地点状态(看过什么景色、到过什么地点、选地点的标准等)与消费心理(必须品、偏爱、经济、便利、精彩等)。

2、消费者对涉外旅游的了解程度(包括时间、地点、等);

3、消费者对时间的意识、对景点及竞争景点的观念及景点的忠诚度;

4、消费者平均月开支及消费比例的统计;

5、消费者理想旅游景点的描述。

(三)竞争者调查

主要的调研内容:

1、主要竞争者的地点及景点设计;

2、主要竞争者的营销方式与营销策略;

3、主要竞争者市场概况;

4、旅游景点在主要竞争者的经销网络状态;

四、调研对象及抽样

因为涉外旅游在高校的独特性,全体在校学生都是调查对象,但因为家庭经济背景的差异,全校学生月生活支出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消费购买习惯的差异性,因此他(她)们在选择涉外旅游的地点、时间、价格上都会有所不同。为了准确、快速的得出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决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先按其住宿条件的不同分为两层(住宿条件基本上能反映各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公寓学生与普通宿舍学生,然后再进行随机抽样。

消费者样本要求:

1、家庭成员中没有人在涉外旅游的工作单位

2、家庭成员中没有人在市场调查公司或广告公司工作。

3、消费者没有在最近半年中接受过类似产品的市场调查测试。

4、消费者所学专业不能为市场营销、调查或广告类。

五、调查员的规定

1、仪表端正、大方。

2、举止谈吐得体,态度亲切、热情。

3、具有认真负责、积极的工作精神及职业热情。

4、访员要具有把握谈话气氛的能力。

5、访员专业素质好。

六、人员安排

根据我们的调研方案,在东华理工大学及市区进行本次调研需要的人员有三种:调研督导、调查人员、复核员。具体配置如下:

调研督导:1名

调查人员: 5名(其中3名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2名对经销商进行深度访谈)

复核员:1—2名

七、市场调查方法及具体实施

1、对消费者以问卷调查为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在完成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调查人员的培训等相关工作后,就可以开展具体的问卷调查了。把调查问卷平均分发给各调查人员,统一选择中餐或晚餐后这段时间开始进行调查(因为此时学生们多刚呆在宿舍里,便于集中调查,能够给本次调查节约时间和成本)。调查员在进入各宿舍时说明来意,并特别声明在调查结束后将赠送被调查者精美礼物一份以吸引被调查者的积极参与、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查结果。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应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记得一定要求其在调查问卷上写明学生姓名、所在班级、寝室、电话号码,以便以后的问卷复核。调查员可以在当时收回问卷,也可以第二天收回(这有力于被调查者充分考虑,得出更真实有效的结果)。

2、对经销商以深度访谈为主:

由于调查形式的不同,对调查者所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差异。与经销商进行深度访谈的调查者(访员)相对于实施问卷调查的调查者而言,其专业水平要求更高一些。因为时间较长,调查员对经销商进行深度访谈以前一般要预约好时间,访谈前调查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列出调查所要了解的所有问题。调查者在访谈过程中应占据主导地位,把握着整个谈话的方向,能够准确筛选谈话并内容快速做好笔记以得到真实有效的调查结果。

3、通过网上查询或资料查询调查东华理工及市区人口统计资料:

调查者查找资料时应注意其权威性及时效性,以尽量减少误差。因为其简易性,该工作可直接由复核员完成。

八、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

市场调研大致来说可分为准备、实施和结果处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它一般分为界定调研问题、设计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或调研提纲三个部分。

2、实施阶段:根据调研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由调研人员广泛地收集与调查活动有关的信息。

3、结果处理阶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和分析,并将调研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调研报告表述出来。

在客户确认项目后,有计划的安排调研工作的各项日程,用以规范和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实施。按调研的实施程序,可分七个小项来对时间进行具体安排:

调研方案、问卷的设计

调研方案、问卷的修改、确认

实地访问阶段

数据预处理阶段

数据统计分析阶段

调研报告撰写阶段

十、附录

参与人员:齐灵元、刘少成、陈宇星、郭成泉、査燕飞、杨鑫、董超

项目负责人:齐灵元

调查方案、问卷的设计:待定

调查方案、问卷的修改:待定

调查人员:待定

调查数据处理:待定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待定

调查报告撰写:待定

论证人员:待定

调查计划书撰写: 齐灵元

高校涉外旅游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第3篇

一、涉外旅游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的高速增长, 我国的旅游行业也日渐升温。就目前高校对涉外旅游专业的教学情况而言, 远远脱离了社会对涉外人才的高标准要求, 这与我国对导游人才的培养方式以及相关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是有一定关系的,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环境的封闭性。

我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大多只在课堂内进行, 几乎不走出校门进行实践教育, 很少接触外界环境的学生没有对接受知识的方式提出更高要求的能力和想法。这也正是我国的办学实际。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现有的水平与大环境对学生的高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一现实问题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 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封闭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弊端。

2.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导游业不同于其他专业, 针对导游的教育, 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更多的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真正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从而锻炼做导游的潜质。我国的涉外旅游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单一的课堂教学造成学生只会闭门造车, 教学脱离了实践, 这种“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深深阻碍了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发展潜力。

3. 师资力量薄弱。

造成涉外旅游专业毕业生很难满足本专业对学生专业水平要求的原因不止存在于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的问题上, 有一部分原因还存在于师资力量薄弱上。很多学校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身上, 却忽略了对教师的培养, 实际上, 对教师进行较高素质的培养是很必要的, 一方面,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谓所学通通传授给他们的学生, 另一方面, 只有在接触新的事物中才更容易创新, 有更好的点子, 设计出更优秀的教学模式来。

4. 旅游专业与外语教学不统一。

涉外旅游专业的课程是由旅游专业和外语专业两方面组成的, 两者是合二为一的。然而, 目前我国的教学方式是旅游专业的老师教旅游专业的课程, 外语专业的教师讲授外语专业的课程, 两者是独立的, 并没有做到有机的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没有统一为一个整体, 更不能够达到对专业人士所要求的标准。

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措施

我国的旅游管理类传统的导游专业分设了涉外导游专业方向, 从我国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 目前很难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毕业生很难满足旅行社接待国外来客的要求。诸多方面的弱势造成了我国涉外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的弊端以及就业方向的不利。为此, 本文现就涉外旅游专业的实际情况试图分析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措施。

1. 跟踪市场需求。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输送到社会, 为社会服务, 为大众服务。为此, 培养哪种方向的人才取决于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升温, 很多国外友人也越来越看重中国的旅游胜地, 对中国涉外旅游专业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 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更好地适应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适应市场需求。

2. 改革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国的旅游业发展, 培养出更具有涉外导游能力的人才, 我们要坚持做到对涉外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 开发双语教材。取消传统的旅游与课程教学与外语课程教学分离的教学模式, 首先从课本入手, 将旅游专业与外语专业课程有机结合, 开发出双语教材, 让学生真正从学习中得到实践。其次, 扩大课程内容。为培养出更专业的涉外导游, 就要对其进行各地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知识的教授, 同时还要兼顾外语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使毕业生具备涉外旅游专业的各个方面知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 高校采用的课本内容相对单一, 很多相关知识并没有被涉猎其中, 为此, 就课本内容的设定而言, 要扩大课程内容, 全方位多角度去培养涉外旅游专业人才。

3. 完善实践教学。

加强学生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开展校企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环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初期实习, 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的实习活动。让学生走进校门就要懂得面对社会, 了解涉外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 以参观的心态去接触旅游行业, 体会作为旅游者在旅游中对导游的要求, 对旅游企业有更直接的体验, 通过参观, 让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更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中期实习, 针对二年级学生开展的实习活动。在初期实习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去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有效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时间深入到旅游相关企业中, 更多地去接触导游, 接触旅游景点, 深入学习旅游行业的相关知识, 同时, 注重锻炼将自己的所学真正运用到生活实际。末期实习, 主要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的实习活动。毕业班学生的实习活动要与社会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 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旅行社和旅游过程中各个管理环节, 培养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讲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 为真正地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4. 构建双语师资队伍。

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有教师、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发挥主体作用。为了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就要把涉外专业的专业课程、外语课程、实践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校可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 联系国内外的旅游业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可能, 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学习活动。

5. 注重与国外合作办学。

中国的旅游业在出入境旅游中都很火热, 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范”的导游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引导。更多了解和学习国外的旅游行业以及行业内部的发展优势, 来引导我国的发展行业, 并努力从中得到创新, 更好地应用于国内旅游专业教学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范晓迪.论旅游高职教育中的双语教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6, (07) .

[2]费斯威.高职双语教学的核心内涵及教材开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01) .

涉外旅游专业求职信 第4篇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申请信。我是湖南环境生物学院06级外国旅游专业的学生。

大学三年是宝贵的时光。在这三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大二上学期拿到了导游资格证。因为喜欢英语,大三上学期拿到了英语导游资格证。在我校,通过自学获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文凭。我知道教育是不够的。在校期间,我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在衡阳CYTS、世纪风情等旅行社兼职,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得到进一步的锻炼。20xx年5月,我进入湖南国泰假日旅行社当导游,学到了很多知识。面试官一般喜欢问“你为什么离开原来的单位”或者是单位嫌弃你还是你嫌弃单位?”我觉得这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就我而言,国泰假日旅行社非常好,我很钦佩李,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谢国泰航空给我一个锻炼的平台。但是我想更好的实现我的目标。想进入国际旅行社,不断挑战自己锻炼自己。我知道华天国际旅行社是一家非常好的旅行社,对导游的要求很高。要求高了才能更好的进步,有了进步才能为公司创造效益。现在导游多,供过于求。旅行社选导游,导游选旅行社,需要互相磨合。希望大家看完我的简历,能觉得我还能给我一个机会。真的希望自己能成为华天国际旅行社的一员,向前辈们学习。

也许你的公司需要两年或两年以上招聘导游的经验。我知道经验永远学不会,只能一步一步做好事情。跟团的突发事件是不可预知的,只能慎重考虑。我喜欢旅游业,非常热爱导游工作。我会尽力做好我的工作。再次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我的简历并等待您的回复。

求职人:

涉外旅游服务 第5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涉外旅游专业 培养模式 探索

0 引言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7年10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第一大目的地,中国将会接待1.37亿的游客,但只有0.4亿的游客能够享受专业服务。由此可以看出,旅游行业将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特别需要的是具有国际知识视野、有文化底蕴、具有国际水准的经营管理人才。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得以迅速发展。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中、高层涉外旅游人才,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是从事旅游教学的各位同仁应共同探讨的课题。

1 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现状

选择就读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大都属于外向型性格,热情、活泼、好动,善言谈,对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但是,通过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英语及小语种的训练可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的优秀人才。这部分学生综合能力较强,表现在活动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专业学生。

2 当前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高职教育在本科与中职的夹缝中生存,招生难成为所有学校共同的难题,用人单位也认为培养的专业人才达不到行业和社会的要求。原因分析如下:

2.1 认识上存在偏颇。我国社会文化中一直以来就存在根深蒂固地鄙薄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许多家长对旅游专业的认识存在歧义,认为旅游行业就如“昙花一现”,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就读本专业的学生也大多认为从事基层服务工作身份卑微,地位低。

2.2 师资力量薄弱。旅游学科的发展在我国只有十来年的历史,加之属于边缘学科,学科深度发展不够,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偏重于书本理论知识讲解;另一部分则是从其他学科“半路出家”转行过来的,既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也缺乏旅游工作的实际经验。在教学模式上,受旧有的教育思维模式局限,不利于操作性强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3 重理论轻实践。从现有的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来看,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偏多,而实践课相对较少。教师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职业工作却要求学生会做。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模拟实训室供学生操练一学期或一年,但设施投入不足,设备落后于生产服务实际。因此有“重理论、轻实践”之嫌疑。

2.4 重考证,轻质量。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考取助理酒店管理师、导游资格证、酒店服务员资格证等就成为高职学生学习期间的一股朝流和追求目标。一些地方鉴定部门对证书标准制定偏低,证书质量把关不严,也导致了学生出现重考证,轻质量的不良现象,学生无真才实学。恶性循环中导致学生就业率较低。

3 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现行培养模式的探索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院校置身于全新的职教市场,其重点就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涉外旅游专业的新模式,寻找发展的新思路。

3.1 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学校可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在学历教育上,制定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优惠政策,要求专业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其理论水平;同时为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可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涉外旅游企业实习,积极从企业选调、选聘有实践经验的技能人员充实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加强知识“渗透”。结合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可改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课堂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案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锻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2 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有扎实语言基础、良好中西文化素养、熟练运用英语及小语种口语技能,掌握涉外旅游企业(涉外饭店、国际旅行社等)管理与服务技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训课。学生在轮岗中定位着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体验着角色赋予的职责内涵。这种理论——实践——理论的多次反复,将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3.3 在实作中提高审美创新能力。旅游活动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而且是一种文化含量高的审美消费。无论是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景点的参观,还是宾馆的房间布局、餐厅的杯盘碗勺,无不通过文化特征来显示,服务员的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诱导旅游者产生难以忘怀的美感。涉外旅游服务是一种心理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是通过对顾客心理的把握来满足顾客的多种需求的过程。管理者和服务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管理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势必影响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准,进而影响顾客的旅行体验。

3.4 在能力培养中提高综合素质。人的素质含有知识和能力。涉外旅游专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包括管理、组织、应变、创新、判断、交际、语言等能力的灵活运用。高职学院可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和载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特别要以技能活动月为媒介,将专业学习融入到文化活动中去,展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完善其综合素质。

3.5 广开门路,做好就业安置工作。目前,我国旅游酒店业中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极度缺乏。根据当前难就业的严峻形势,学校要找准高职教育与市场的切合点,应多渠道的为学生做好就业安置工作。一是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对学生实行“定单培养”,由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选拔在校学生、组织实施教学、开展实习实训、进行考核上岗等教育教学环节,这种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满足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在安置过程中学院应主动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式,开设就业讲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等;三是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签订实习就业合同。通过实习,单位对学生已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无论是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四是引导学生自主择业,学生可利用家长亲友的社会关系,多渠道地寻求就业岗位。同时,对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毕业生,鼓励其“当老板”,开办旅行社、旅游公司或到国外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建新.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 确立教育管理新思路.职业技术教育.2006(2).

[2]王昆欣.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旅游学刊.2008(1).

涉外旅游专业人才教育思路探析 第6篇

涉外旅游专业业务素质是指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参加实践活动所获取的涉外旅游知识、技能和技巧, 并逐步形成能满足游客不同需要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

1.1 涉外旅游专业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

涉外旅游专业学生需懂得我国的旅游政策法规, 国际商务工作的基本政策、法律和国际惯例以及旅游职业道德规范。

1.2 涉外旅游专业的服务游客技能

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要具有超乎常人的观察力、注意力、判断力、记忆力、思维和想象能力, 及时发现和了解游客所需、所想, 以便更好地服务游客。

1.3 涉外旅游业中的市场营销

涉外旅游业和市场营销紧密相联。涉外旅游业中涉及旅游资源的经营、管理和营销, 这就决定了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要懂得一定的市场营销知识, 比如商品流转、营销成本的核算以及商业物价和财税金融等基本知识, 从而能够进行商业采购与推销、展销、商业调查以及营销策划和信息获取。

1.4 涉外旅游中的酒店管理

要求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具有较强的酒店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能力;能够在高星级酒店中掌握经营管理和实际操作的高级技能型、应用型管理人才。

1.5 涉外旅游业中的语言应用

培养学生掌握涉外旅游行业管理与服务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运用所学专业英语进行涉外导游、涉外酒店服务, 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 具有分析和解决管理经营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关于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涉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密不可分。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 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历练, 从而成为优秀的涉外旅游专业从业人员。

2.1 创新涉外旅游业中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运用体现时代特征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 ,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设各种旅游服务活动的模拟课, 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及其他教学手段, 通过旅游服务活动的示范与演练, 综合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旅游专业知识, 使学生具备涉外旅游业中所需的实际旅游服务能力。

2.2 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下的涉外旅游业人才培养要求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 对涉外旅游业发展所需人才的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 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有效运用知识、掌握必备技术手段、善于利用信息创造价值以及具备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

2.3 信息时代下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考

信息时代, 对我国涉外旅游业的发展来说,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若是能够抓住网络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机遇, 大力进行人才培养创新, 必然会大大提高我国涉外旅游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2.4 信息时代下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

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到来, 使旅游竞争日益加剧, 人才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在这种形势下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具体的创新举措有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等。所谓理念创新, 是指思想的不断解放和理念的不断更新, 将人才本身看作是一种能动的、可开发的资源, 对于人才的培养要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 实现人才培养的双赢。方法创新是指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涉外旅游业人才培养服务, 比如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在线人才招聘及培训等业务。模式创新有如下举措: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将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高度接轨;建立二元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旅游人才的再学习与再培训制度。技术创新, 是说在信息时代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采用网络教学、电化教学、多媒体等手段, 将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运用到旅游人才的培养中。内容创新是指, 在信息时代旅游对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对业务技能的培养, 而应根据信息时代对旅游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建立包括业务技能培训、基础技能培训、职业操守培训、团队意识培训、自我学习提高培训等内容的综合培养内容体系。

涉外旅游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 以其广泛的市场需求、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办学质量正逐步被社会、企业和学生所认可, 并不断发展。

摘要:涉外旅游专业旨在培养既具有涉外旅游基础知识与理论, 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 适应社会需求的涉外旅游管理、涉外领队服务、涉外导游服务、涉外酒店服务以及相关行业管理与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专业素质过硬, 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

关键词:涉外旅游专业,人才教育,思路

参考文献

黑龙江省涉外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第7篇

一、黑龙江省发展涉外旅游的优势

1.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优势十分明显, 具体来说有“八大”:有大森林。森林覆盖率达43.6%, 有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 居全国首位;有大冰雪。冰雪旅游具有很好的基础;有大界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条大界江, 长达2300多公里, 在各边境省区独一无二;有大湖泊。黑龙江省大大小小640个湖泊星罗棋布;有大湿地。434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全国八分之一;有大熔岩。作为第四纪火山多发区, 黑龙江省境内有16个火山群, 80多座火山;有大油田。大庆油田是开展新兴工业旅游的一块重要招牌;有大农场。黑龙江省垦区有110多个农牧场。

2.政策优势

黑龙江省一直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 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在资金上加大投入, 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旅游综合环境。黑龙江省政府为努力把黑龙江省建设成旅游强省,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旅游精品建设, 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积极开拓旅游市场。三是全面推进诚信旅游建设, 树立龙江旅游新形象。四是启动边境旅游异地办照业务。从2009年3月31日起, 黑龙江省黑河市、牡丹江市所属绥芬河市、东宁县成为此次开放的3家边境旅游异地办照试点城市。这将增强国内游客到黑龙江边境旅游的吸引力, 使得特色鲜明的黑龙江旅游与俄罗斯风情游形成叠加效应。

二、黑龙江省发展涉外旅游存在的问题

1.入境游客人均花费较低, 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入境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 平均逗留天数较少。黑龙江省入境旅游者在观光游览和体闲娱乐方面的消费比重很低, 仅占4.3%, 游客往往是直奔主题而去, 缺乏对黑龙江整体形象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也显露出黑龙江入境旅游市场存有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 对入境游客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2.面临强大的国际国内竞争

从国际上看, 由边贸热带动起来的俄罗斯跨国旅游热潮, 由于受到来自日本、台湾等东南亚、东亚国家地区轻工产品闯入, 而受到打击, 发展的强劲势头受挫;俄罗斯从黑龙江省入境的游人, 近年来大量地向中国辽宁沿海地区扩散, 而在黑龙江省滞留时间相对减少;韩国的游客也受到了来自吉林省的强有力的竞争而有所分流;日本游客在我国东北的旅游重心也有南迁的倾向。

3.过分依赖区域条件, 市场发展还很不均衡

入境旅游者大都以近程旅游市场为主, 俄罗斯、日本、韩国游客占入境旅游者总数的85.92%, 其他国家的旅游者过少。

4.发展水平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 黑龙江省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 推出众多的旅游产品, 但总体来看始终是老模式, 缺乏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提高发展, 没有形成新的对市场发展具有较强吸引力拉动力的产品。

三、黑龙江省涉外旅游发展的对策

1.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市场

打特色旅游牌, 突出冰雪、森林、湖泊、湿地、火山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全面展示粗犷豪放的生态风光和原始纯净的生态环境。包装设计别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提高特色旅游产品在国内重点客源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有针对性地拓展国际旅游客源市场

为增强市场信心, 吸引海内外游客, 黑龙江省旅游部门精心策划了新三大旅游目的地形象:“黑龙江——国际滑雪旅游胜地”、“黑龙江——世界冰雪旅游名都”、“黑龙江——中国养生度假避暑天堂”, 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市场特征采取不同的策略。

(1) 俄罗斯市场

在巩固边境购物游的基础上, 以休闲度假和城市观光为主打产品, 开发休闲度假游客源市场。同时以修学观光和夏令营、冬令营等为主打旅游产品, 加强对俄青少年客源市场开发。

(2) 日本、韩国市场

对日本市场, 重点推出哈尔滨至牡丹江东部黄金生态文化旅游线, 哈尔滨至黑河以及哈尔滨至伊春的北部旅游线。对韩国市场, 充分利用黑龙江与韩国的经济文化和民族间的密切关系, 开发哈尔滨——牡丹江——长白山“缅怀之旅”;积极开发中韩俄跨国游。

(3) 港澳台及东南亚市场

香港客源市场增长乏力, 澳门市场持续走低, 与此相反, 台湾市场、东南亚市场显现出了较强的增长势头。因此, 应重点培育和发展台湾市场及极富发展潜力的东南亚客源市场, 同时努力争取港澳市场。要大力开发有黑龙江特色的冰雪、森林旅游项目,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与策划。

(4) 以美、德、英、加、法为重点的欧美市场

虽然美、德、英、加、法等欧美客源市场基数相对较小, 但其发展速度很快, 可通过旅游产品交易会等方式进行宣传, 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进行市场营销, 实现客源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要做好宣传推广, 提升黑龙江在美加德法澳等国家的知名度, 增加欧美及大洋洲游客的到访份额。

3.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随着国际旅游市场需求向个性化、休闲化、时尚化发展变化的趋势, 发展国际旅游, 一个地区只有景色迷人的旅游景区 (点) 是远远不够的, 黑龙江必须下大力气, 作好整体规划, 加大旅游产品开发深度, 一是围绕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一条龙运作, 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在“食”和“住”上要注重档次和质量的提高。在“行”和“游”上, 要从方便性和快捷性上努力, 黑龙江一是要打通主干道, 保证方便快捷, 最大限度地缩短时空距离。二是要修建旅游专线公路, 让旅客方便、快捷地进出景区。三是发展“水、陆、空”立体交通, 形成“水上巴士、陆上快车、空中走廊”齐头并进的交通枢纽网络, 以保证游客快进快出。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要突出黑龙江省的地域特色, 可以结合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等进行深度开发。娱乐活动要立足地方特色, 将民族传统项目与时尚流行相结合, 提高产品的参与性、娱乐性, 增加吸引力。通过各大环节的改进和完善, 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创收能力, 进而增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国春.黑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 (11) .

[2]王朗玲.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思考[J].黑龙江省社会科学, 2006, (2) .

[3]赵莲.黑龙江省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 2009, (3) .

高职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8篇

一、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现状

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大多性格热情、活泼开朗、好动、善攀谈,对理论知识缺少兴趣。但是,教师要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强英语及小语种训练,才能培养成为需要的优秀人才。教师要发挥他们的综合能力、活动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实现全科学习成绩提高和专业素养提升。

二、当前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够 深刻 。

我国社会文化一直轻视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 很多家长对旅游专业的认识存在偏颇,觉得旅游行业如昙花一现,吃的是青春饭。就读这个专业的学生觉得从事基层服务工作,身份不高,地位低。

2.师 资 力 量 薄 弱 。

旅游专业的发展在我国时间不长,又是边缘学科,学科深度发展不够,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缺乏经验,侧重书本知识讲解,还有的教师半路转行过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和旅游工作经验。从教学模式来说,受到旧的教育思维束缚,没有操作性强的专业能力学习,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重 视 理 论 轻 视实 践 。

涉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教师重视讲解理论知识,职业工作要求学生做。很多高职学校都设置了模拟实训室,给学生操练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但是因为设施投入等问题,设备落后于生产实际,所以学生有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的嫌疑。

4.重 视 考 证 轻 视 质 量 。

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 很多高职学生喜欢考助理酒店管理师、导游资格证、酒店服务员资格证等,成为潮流。一些地方鉴定部门标准低,让学生重视考证,轻视质量,学生缺少真的才学,这样就业率就低。

三、高职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必须重视全身心投入职教市场,重视培养涉外旅游专业人才,不断探索涉外旅游专业模式,寻找发展路径。

1.重 视 师 资 建 设 ,改 进教学方 法 。

学校可以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结合的办法, 专职和兼职的办法, 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学历教育中,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拓展知识面,提升理论水平。同时,教师为提高实践能力,定期到涉外旅游企业实习,并积极从企业选调、选聘优秀的技能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渗透和指导。结合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积极使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引导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让 学 生 接 受 实 践 的考 量 。

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性很强, 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具备好的中西文化素养,熟练运用英语及小语种能力,掌握涉外旅游企业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大量能调动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训课。学生在轮岗中定位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体会角色的内涵。教师带领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的多次反复中,逐渐强化学生操作能力。

3.在 实 际 工 作 中 提 升 学 生的 审 美 创 新 才 能 。

旅游活动是审美的享受,也是文化含量高的审美消费。教师要重视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景点参观、宾馆房间布置等,重视文化特征显示,重视服务员的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给人的审美享受,让旅游者难以忘怀。涉外旅游服务是心理学知识具体运用的专业,要满足顾客心理需求,重视管理员和服务员的审美修养,重视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运用,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准,给顾客留下美好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4.在 能 力 培 养 中 提 升 综 合 素 质 。

人的素质有知识和能力。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要求学生有管理、组织、应变、创新、交际、语言等灵活运用能力。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可以开展社团活动,发挥社团作用,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开展技能活动月活动,重视将专业知识学习融入文化活动中,展示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快乐学习中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发挥创造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5.拓 展 思 路 ,安 排 好 就 业 工 作 。

我国涉外旅游管理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缺乏。教师根据当前就业形势,找准高职教育和市场的切合点,多渠道为学生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办学,对学生实行订单培养,签订培养协议,制订培养计划,选拔学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进行考核上岗等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校企共同参与、协调协作、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教师在安置过程中可以主动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式,开展就业讲座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招聘活动。此外,教师可以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签订就业合同。通过实习等单位对学生进行长时间考量后,不管从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择业,利用家长亲戚的关系,多渠道获取就业机会,对工作能力强、有经济条件的学生,学校可以鼓励其当老板,开办旅行社、旅游公司或者到国外工作等。

涉外旅游服务 第9篇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7年10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第一大目的地, 中国将会接待1.37亿的游客, 但只有0.4亿的游客能够享受专业服务。由此可以看出, 旅游行业将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 特别需要的是具有国际知识视野、有文化底蕴、具有国际水准的经营管理人才。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得以迅速发展。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中、高层涉外旅游人才, 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拥有精湛的专业技能, 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是从事旅游教学的各位同仁应共同探讨的课题。

1 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现状

选择就读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 大都属于外向型性格, 热情、活泼、好动, 善言谈, 对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但是, 通过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语及小语种的训练可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的优秀人才。这部分学生综合能力较强, 表现在活动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专业学生。

2 当前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 高职教育在本科与中职的夹缝中生存, 招生难成为所有学校共同的难题, 用人单位也认为培养的专业人才达不到行业和社会的要求。原因分析如下:

2.1 认识上存在偏颇。

我国社会文化中一直以来就存在根深蒂固地鄙薄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许多家长对旅游专业的认识存在歧义, 认为旅游行业就如“昙花一现”, 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就读本专业的学生也大多认为从事基层服务工作身份卑微, 地位低。

2.2 师资力量薄弱。

旅游学科的发展在我国只有十来年的历史, 加之属于边缘学科, 学科深度发展不够,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 偏重于书本理论知识讲解;另一部分则是从其他学科“半路出家”转行过来的, 既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 也缺乏旅游工作的实际经验。在教学模式上, 受旧有的教育思维模式局限, 不利于操作性强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3 重理论轻实践。

从现有的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来看, 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偏多, 而实践课相对较少。教师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 而职业工作却要求学生会做。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模拟实训室供学生操练一学期或一年, 但设施投入不足, 设备落后于生产服务实际。因此有“重理论、轻实践”之嫌疑。

2.4 重考证, 轻质量。

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 考取助理酒店管理师、导游资格证、酒店服务员资格证等就成为高职学生学习期间的一股朝流和追求目标。一些地方鉴定部门对证书标准制定偏低, 证书质量把关不严, 也导致了学生出现重考证, 轻质量的不良现象, 学生无真才实学。恶性循环中导致学生就业率较低。

3 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现行培养模式的探索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院校置身于全新的职教市场, 其重点就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涉外旅游专业的新模式, 寻找发展的新思路。

3.1 加强师资建设, 改革教学方法。

学校可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在学历教育上, 制定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优惠政策, 要求专业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拓宽知识面, 提高其理论水平;同时为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可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涉外旅游企业实习, 积极从企业选调、选聘有实践经验的技能人员充实师资队伍, 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加强知识“渗透”。结合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 可改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课堂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案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 锻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 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2 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爬滚打”。

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性强,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语言基础、良好中西文化素养、熟练运用英语及小语种口语技能, 掌握涉外旅游企业 (涉外饭店、国际旅行社等) 管理与服务技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 精心设计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训课。学生在轮岗中定位着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体验着角色赋予的职责内涵。这种理论———实践———理论的多次反复, 将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3.3 在实作中提高审美创新能力。

旅游活动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 而且是一种文化含量高的审美消费。无论是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景点的参观, 还是宾馆的房间布局、餐厅的杯盘碗勺, 无不通过文化特征来显示, 服务员的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诱导旅游者产生难以忘怀的美感。涉外旅游服务是一种心理学知识的具体运用, 是通过对顾客心理的把握来满足顾客的多种需求的过程。管理者和服务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管理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势必影响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准, 进而影响顾客的旅行体验。

3.4 在能力培养中提高综合素质。

人的素质含有知识和能力。涉外旅游专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包括管理、组织、应变、创新、判断、交际、语言等能力的灵活运用。高职学院可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和载体,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特别要以技能活动月为媒介, 将专业学习融入到文化活动中去, 展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不断提高能力水平, 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完善其综合素质。

3.5 广开门路, 做好就业安置工作。

目前, 我国旅游酒店业中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极度缺乏。根据当前难就业的严峻形势, 学校要找准高职教育与市场的切合点, 应多渠道的为学生做好就业安置工作。一是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对学生实行“定单培养”, 由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选拔在校学生、组织实施教学、开展实习实训、进行考核上岗等教育教学环节, 这种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满足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在安置过程中学院应主动收集就业信息, 了解就业形式, 开设就业讲座,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等;三是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 签订实习就业合同。通过实习, 单位对学生已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 无论是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四是引导学生自主择业, 学生可利用家长亲友的社会关系, 多渠道地寻求就业岗位。同时, 对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毕业生, 鼓励其“当老板”, 开办旅行社、旅游公司或到国外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建新.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确立教育管理新思路.职业技术教育.2006[2].

[2]王昆欣.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旅游学刊.2008[1].

涉外旅游服务 第10篇

关键词: 涉外旅游;京津冀协同发展;职业教育;校企结合

旅游产业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我们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依托京津冀旅游市场,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培养涉外旅游人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正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京津冀一体化下的旅游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旅游产业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产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1年11月 国务院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其战略定位是: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区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到2020年,区域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上升為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大旅游圈正式形成。

二、京津冀地区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世界旅游经济增长过快,城市经济的发展难以脱离人才培养而直接独立存在,人才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目前,众多院校尚未深入思考如何有效培养涉外复合型人才。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相关制度保障体系依然欠缺完善,理论认识系统性较差,多数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实施基本都是盲目各自为政。但是,区域涉外发展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意识还不够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公众对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涉外旅游人才的急迫性意识还不够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进行不断调整并进行资源整合。人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人才培养对经济发展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紧迫性。所以,建立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意识,是企业尤其是旅游企业刻不容缓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2、京津冀地域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旅游职业人力资源培养却相对滞后,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旅游服务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涉外市场的开发和运行相对薄弱。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旅游业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应积极宣传,进行培训,让更多人参与到旅游业的开发与服务中来。

3、外语在旅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可程度不高。地区在外语高职院校涉外人才培养中参与度十分欠缺,外语院校和专业所受公众支持作用难以明显发挥其。长久以来,不利于发展我国经济以及实施高职教育工作,培养涉外复合技术人才,极易形成严重消极影响。

三、探索高职双语教学模式,编写旅游专业双语教材

京津冀高职院校的涉外旅游专业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孕育而生,它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旅游人才的培养是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职业能力中外语应用能力成为制约旅游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

多年来,外语学习出现了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学生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认为专业课程才是职业能力的体现。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国际化,外语应用能力越来越成为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教材上应充分发挥自身师资优势,开发校本教材、本土教材,以实用性为原则,选编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增加多媒体试听辅助,降低语言难度,针对学生实际状况,编写适合本校旅游专业的双语教材。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彰显高职教育特色,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强化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岗位体验的模式,突出其本身的专业特色,为培养涉外旅游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加强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空间,旅游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室设备练习英语听说读写的同时,还可以学习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并得到老师的指导。高职学院要大力加强实训设备的购置和软件的提升,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使用计算机完成相关学习内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高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学生送到企业,把岗位当作课堂,充分弥补教学资源的滞后缺陷,从而不断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学生就业的零距离上岗。

五、企业和学校教学人员“岗位交叉”的互动教学模式

涉外旅游专业的教学人员要实现多样化,学校教师一定要走向企业,走向社会,走向岗位,而不能拘泥于课堂之中,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熟悉一线企业业务,并带入课堂。我们更要向企业要经验,让企业各岗位的骨干走到课堂中来,向学生讲授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办法。以讲座、授课、座谈会等形式开展,结合专业人士多年经验和心得,教学形式可灵活多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國的国际旅游业将迎来一个井喷期,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涉外旅游企业需要大批具有很强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较好的导游、旅游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涉外旅游人才。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通过完善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强化区域高职院校外语教育工作,深化培养涉外旅游人才,加强队伍沟通交流,促进市场发展多元化,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敏.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涉外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J].社科论坛.2015.

[2] 吴东敏.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职英语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探究[J].青春岁月.2015.

[3] 常成,王红霞.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探索.2015(06).

[4] 闫杰.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商贸人才.2016(7).

涉外旅游服务 第11篇

一、涉外酒店岗位技能要求分析

作为涉外酒店,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让外国朋友宾至如归。而这一切离不开酒店员工良好的外语水平和完美的服务技能。因此,涉外酒店服务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技能。

外语服务是涉外酒店和顾客沟通的必要条件,只有明白顾客需求,才能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涉外酒店服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作为酒店从业人员,理应掌握岗位相关基本知识。例如前厅接待人员要熟悉酒店信息系统,能为客人办理入住等基本手续,能解决客人提出的相关问题;客房服务人员要掌握基础的客房清洁知识等;餐饮服务人员要能为客人提供预订服务、点菜服务、席间服务和结账服务等;康乐服务人员要熟悉酒店康乐设备设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涉外酒店服务人员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因为他们直接代表着中国的形象。要树立良好的职业素质,就要爱岗敬业,诚信进取;要吃苦耐劳,讲求合作;要善于观察,随机应变;要思维缜密,勇于创新;要善于沟通,懂得协调。

二、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涉外酒店岗位技能现状

1. 整体情况

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推动下迅速发展壮大的涉外酒店,是树立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其岗位工作人员必须是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人才。根据市场调研,海南大部分涉外酒店人才职业素质偏高,专业技能较强。具体体现在:(1)有强烈的涉外酒店服务意识,能够熟练掌握涉外酒店各相关岗位基本的知识和能力技能;(2)有良好的职业形象,懂得基本的涉外礼仪知识,具有彬彬有礼的对客态度;(3)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招待不同背景顾客的技巧,能巧妙使用语言进行沟通;(4)心理素质强,遇事能泠静处理、随机应变,能站在顾客角度分析问题,预测并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

除此之外,海南大部分涉外酒店能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客人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例如:(1)懂得鸡尾酒调制,具有咖啡制作、常见饮品制作、酒水推荐的能力;(2)懂得中国茶艺,具有茶艺操作、茶叶品评和推荐的能力;(3)懂得插花艺术,具有各种花卉、色彩搭配的审美艺术和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4)懂得会展服务与策划,具有各种类型的会议策划、组织和服务能力。

通过调研发现:海南涉外酒店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储备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和输送密不可分。这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要求,遵循通过人才培养来服务区域经济的理念,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外语+技能”的培养模式最受涉外酒店的欢迎,因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符合涉外酒店岗位技能的要求。二是几乎所有涉外酒店都把员工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放在第一位,最看重的就是职业道德优秀,不惧辛苦,踏实肯干的员工。三是酒店也十分注重员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是员工面对新岗位、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否很好地适应、处理并且走向成功的关键。

2. 部分涉外酒店人才存在的问题

(1)外语基础知识薄弱。目前海南有部分涉外酒店人员知识层次不高,只是初中或是中专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社会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这些员工普遍存在外语听说能力差,只会一些最简单的、常用的口语,在和外国朋友交流的时候,常常会言不达意,甚至失语,不知所措,更不用说进行对细致化的服务,满足客人的特殊要求。有些员工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往往由于心理素质较差,在真正与客人交流时常常会紧张害怕,致使服务质量下降。(2)对外国文化了解不深。外语的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所以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涉外酒店人员不仅要有流利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外国文化常识。调查发现,目前海南有部分涉外酒店员工对外国文化缺乏了解,甚至根本就不了解,所以在实际交际中经常会用语错误,导致产生误解,甚至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3)职业素质不够高。由于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这些涉外酒店人员存在职业素质不够高的问题。一些员工缺乏对服务工作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工作很被动,缺乏应有的爱岗敬业精神,服务意识淡薄,对工作敷衍了事,缺乏服务技巧,遇事不能冷静、正确地处理,工作效率不高。

三、院校对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涉外酒店岗位技能需求的应对措施

从市场反映来看,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涉外酒店人才还是有限,所以许多酒店便将目光瞄向了外语类院校,尤其是高职外语院校。因为在企业看来,高职外语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满足涉外酒店对外语的需求,又能符合其对职业技能的要求。那么作为高职外语院校究竟该如何应对这种市场需求呢?

1. 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达成学校教育与企业用工的有效衔接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院校应本着立足海南,服务海南的思想,努力为海南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涉外酒店人才,加强与涉外酒店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明确涉外酒店人才培养的岗位定位和技能要求,更好地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订单培养这一过程中,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大优化了课程内容,完善了教学管理,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和水平,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企业的文化氛围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

2.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开展校企合作是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拓宽及提供就业机会的必经之路。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与就业市场和企业需求接轨,才能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需要的就是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的人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能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又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实际工作氛围,通过实践的锻炼,在实践中增长能力和才干。其次,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实习,学生增加了实际工作经验,企业考察了学生,学生了解了企业,很容易形成双向选择。

3. 加强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实践教学就必不可少。尤其是外语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其学习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更加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同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实践教学可在校内语音室、技能实训室、文化实训室等开展。要尽量有效地设计实践模块,多层次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训。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较好地消化理解所学知识,同时明确岗位技能的要求。

4. 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手段,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直接来源。在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程设置应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对接,课程设置要着重突出实践性和职业品德教育。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学生真正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所以院校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要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讨实践性强、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方法,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上。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迎来了新机遇,海南涉外酒店也定将不断发展壮大,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将不断提高,院校也应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涉外酒店岗位技能人才,从而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创建更好的国际语言环境,为海南涉外酒店的国际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魏有珩.浅谈如何提高涉外酒店英语服务水平[J].网友世界,2013,(22).

上一篇:教育奥运会下一篇:AHP模糊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