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范文

2024-08-02

春蚕范文(精选10篇)

春蚕 第1篇

《春蚕》是篇近15000字的短篇小说,算得上是高中最长的课文了。长文只能短教,对这样一篇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茅盾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的课文,既不能细嚼慢咽地教,也不能浮光掠影地教,因而,只能在高三学生读过不少小说的基础上,突出一个方面,集中深入地进行教学,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引导学生学有所得。这就是实践“一课有一得”的教学。

高三学生读小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深入作品的内部去探求作者创作的艺术匠心,而在作品的赏析中,这恰恰是最主要的。小说的任务是描写人物形象,特别是要塑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人物。情节的发展变化,与人物思想性格的特点紧密相关,主题依靠人物和情节来体现。《春蚕》里出场的都是正面人物。老通宝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主人公。他的养蚕过程构成了全部小说内容,这是作品的一条明线,然而操纵老通宝命运的既不是“老天爷有眼睛”“蚕是少见的好”,也不是勤俭和辛劳,而是作品的另一条暗线——由小轮船、船厂和桑叶行情、高利贷所组成的一张网。教学“一得”定在文学作品赏析的人物心理描写上,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先发背景材料引入新课,再要求学生快速通读课文,读完后发自学阅读练习材料,熟悉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当堂做完,教师抽查。

第二课时,由订正自学阅读练习引入新课,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老通宝这个典型形象,着重使学生理解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现方法,认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从而联系今天农村改革的形势,更深入地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教师先要求学生跳读有关描写老通宝心理描写的部分,划出印发的25条描写的语句,思考描写的角度。然后,教师示范分析作品怎样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描写老通宝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作品没有单独地交代时代背景,而是在老通宝的心理活动中作为老通宝思想性格的表现来展示,写出了老通宝对时事的理解和爱憎,并且正是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了老通宝负债破产的厄运。接着,学生比照教师的示范分析,分组专题分析其余的心理活动描写,每行前后排小组分析一个角度。讨论结束,教师作扼要归纳。最后,教师布置读写结合作文《简评“老通宝”》。

点评

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和可能常常充满矛盾。这一对矛盾如解决不好,不是降格以求,就是徒发宏愿。陆老师决心就《春蚕》一课实施赏析训练。他没有徒发宏愿。他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只突出了两个重点:明暗两线交织的情节结构和对老通宝的心理描写。他没有降格以求。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在两课时以内使学生阅读思考的潜力得到极大的发挥,从而达到了赏析的目的。

发背景材料、补充注释和自学阅读练习,这是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措施。这样就把教师要说的话压缩到几分钟以内,而把90%的时间都用于学生的活动,特别是练习的设计大大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思考,为迅速进入人物描写的赏析奠定了基础,也争取了时间。

接下来第二课时的设计继续保持着积极进取的态势。作品中穿插于字里行间的心理描写是那么多,文笔是那样灵活,蕴含的意趣又是那样耐人寻味。如何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导入其间进行赏析,仍然殊非易事。此时25条描写材料的印发,实在是个果断的决定。学生既然已经了解了全文概貌,而且通过“跳读”也浏览了有关的描写,那又何妨把这些散见于文中的材料集中起来交给学生呢?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赏析重点保持注意,也为充分讨论提供了方便。对于如何讨论,教案中的设计也相当周密。先归纳,再启发,作示范,给方法,分组包干,深入分析,稳扎稳打,层次分明而又符合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

相关链接

编著出版1至6册《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实验课本》。

春蚕的管理要点 第2篇

1、蚕前彻底消毒

养蚕前5~7d, 应对蚕室、蚕具、贮桑室、上蔟室里里外外周围环境彻底清洗和消毒。

2、蚕期细心消毒

每龄起蚕饷食前使用防病1号或石灰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于3龄饷食后给第二次桑时添食氯霉素可防治细菌性疾病。如发生病毒病, 每天撒新鲜石灰粉1~2次; 对僵病, 每天撒1次防僵粉。蚕室门口要经常撒鲜石灰, 喂叶前和除沙后, 要洗手, 换鞋入室。发现病蚕, 应及进淘汰, 防止混育感染。 同时隔1~2d用熏毒威消毒1次。贮桑室和养蚕室地面经常用0.3%有效氯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蚕茧出售后, 蚕室地面撒一层新鲜石灰粉, 用福尔马林喷洒蚕具, 或熏蒸消毒, 然后进行打扫, 清洗消毒。

3、调节蚕室气候

春蚕期常遇低温多湿环境, 未能满足蚕对温度的要求, 可在蚕室内用炭火升温, 能起到补温排湿的作用。若升温后, 湿度过低, 应煮水补湿。

4、改善通风条件

要定期打开门窗, 排除污浊空气, 引进新鲜空气。同时要蚕儿感温均匀, 发育整齐。小蚕室要求弱气流, 大蚕室要求通风换气良好。

5、适时除沙扩座

1龄不除沙, 2龄起除和眠除各1次, 3龄起除、中除和眠除各一次。大蚕食桑量大, 需勤除沙, 4龄期除沙3次, 5龄期每天除沙一次。每天除沙前先撒石灰粉, 喂1~2回叶, 待网下基本无蚕时除沙。结合除沙调整蚕座。

6、做到适时上蔟

过早停桑上蔟, 不但结茧小而薄, 而且入箔营茧迟, 其所排泄的尿易污染早结的好茧, 从而增加 “污染茧”。反之, 过迟上蔟, 也会出现“双宫茧”、“畸形茧”等下茧。故此, 熟蚕上蔟适时, 蚕能及时吐丝结茧、吐丝量多、茧质优、产茧量高。同时, 上蔟稀疏均匀, 可以免结“双宫茧”、“畸形茧”、“污染茧”等。

7、适时采、售茧

春蚕上蔟后5~6d, 当蛹体呈棕黄色才可采摘。采茧时宜将“双宫茧”、“畸形茧”、“污染茧” 等下茧选出, 分开出售。

春蚕作文300字 第3篇

大概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旁边有一个铺子在卖蚕,由于好奇心驱使着我,我毫不犹豫的买回了一包。我那时不知道蚕是那么神圣的生物,把它们弄死一只又一只,最后,就只剩下一只蚕了。从那以后,我每天疯狂的寻找桑叶,渐渐的.,蚕儿长大了。不知过了多久,蚕儿不吃不喝,开始做茧了。一条条金光闪闪的丝儿从它的嘴里喷出来。

一天的早晨,一只飞蛾出来了,它是那样丑陋,又是那样美丽。产出卵以后,就死了。蚕是多么可爱的动物啊,它的一生都是为了他人,为了我们人类。它吃进了桑叶,吐出来了蚕丝,最后,产下卵之后,它的一生也就结束了。像它们这样默默奉献于人类,难道它们不可爱,不受人尊敬吗?

蚕,你的精神打动了我,你的精神开导了我。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超越“春蚕论”和“蜡烛论” 第4篇

文化育人跳出“春蚕论”和“蜡烛论”的怪圈,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倡导教师弘扬敬业精神和爱生情愫,在文化育人的征途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文化育人主张学校是师生共同构筑的成长乐园,而不是悲剧故事的表演舞台。为此,学校在为每一个学生铺设无障碍成长通道的同时,也竭诚尽力为每一位教师搭建通往幸福人生的桥梁。

教师是精神稻田的耕耘者。由于职业定位的原因,每一位教师心里都清楚,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物质保障,但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最大的精神追求应是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个追求,并把它定为新课改的目标之一。

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存在两个认识误区。一是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大学教育阶段已经完成了,在大学所受的专业教育的内容、范围和深度,远远超出于中小学教材学科教学的要求,教师在知识储备上已经绰绰有余,无需再成长。二是认为教学业绩不断提高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如学生的升学比率和就业状况,能够证明教师的专业成就和专业成长。

一、专业思想

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理性认识和系统看法以及情感投注,就是专业思想。现职的每一位教师,他们在走上教书育人的岗位之前,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既有性质的差异,又有层次的差异。有些被迫进入教师行业的人,则不仅认识有偏颇甚至错误,而且在感情上也可能是老大不情愿乃至厌恶的。

不管教师的来历如何,当他们置身校园之后,与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朝夕相处,与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智慧碰撞,大部分教师会由不喜欢到喜欢,由躁动不安到心平气和。我有几个同事的子女,大学毕业后在珠三角打拼,被父亲逼着回家参加教师招聘考试,有一个甚至临场脱逃,后经笔试、面试总算进入中学任教。开始一两年,总是嚷嚷着要放弃教鞭离开家乡,但几经磨炼,终于改变心猿意马的职业状态,真心地喜欢上了这个行业。最近笔者阅读了他的一篇教学论文,写得很是像模像样。这种类型教师的心路历程,具有普遍性,包括师范院校毕业生有相当一批人都是这么走过风雨岁月的。

当教师的灵魂停泊于校园之后,他会向着更高远的目标飞翔,最终实现诗意地栖居。教师的这个成长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业模型”。第一阶段,教师把教书育人作当作一份职业,是谋生的手段,是养家糊口的需要。此时,他们的行为依据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凡事按照学校的职责分工去做,一般能够尽职尽责。第二阶段,教师把教书育人当作一个专业,由安心工作晋级到专心工作,体会到教书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才能的最好舞台。此时,他们的行为依据是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的行为规范。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勇于探索,是这批教师的精神生态。第三阶段,教师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教育工作已经是他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不再是外在于他的职业或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已融入他的价值体系中,一切行为都是自律的。上海的程红兵,美国的克拉克等的教育经历完整地体现“三业模型”,而我们熟知的斯霞、于漪、魏书生、李吉林等都到达诗意栖居的最高境界。

二、专业能力

教师最主要的专业能力是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学能力的用武之地在课堂,看教师如何组织、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教育能力对班主任的要求更突出,看教师如何激励、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远离假丑恶。教研能力是每个教师都需要的,既是教师成长的标志,又是教师持续成长的推力。

每一位初人教坛的教师,其专业能力都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没有人生而知之,不学而能,也没有不会教的教师。就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一样,也要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成长。在教学能力成长的时间表上,某些学校提出这样的要求:一年站稳讲台,两年站好讲台,三年站活讲台。关于教育能力提高,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上海市某学校的万玮老师。他接手一个班之后,不懂学生心理特征,凭主观愿望行事,结果班级频频“出事”,学生成绩滑坡,纪律散漫,被学校撤去班主任职务。这时,他出口埋怨学生,意志消沉,要打退堂鼓,但他最终选择反思,总结出教育工作的永恒真理是爱学生,其次是教育智慧和艺术,即他定义的“兵法”。工作七年之后,他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写出《班主任兵法》一书,风行全国,数次再版。李镇西的《倾听花开的声音》,既是一部学生成长史,也是一部班主任成长史。关于教研能力,新课程最推崇的是校本教研,是教师力所能及、条件便利、切实有效的教研方式。校本教研具体形式有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探索兴趣与工作需要,进行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或叙事研究。在实践探究和专家帮助下,教师校本教研在研究目的的确定、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过程的操控、研究成果的表述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把教师的专业能力各要素综合起来考察,我们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可以提出综合性的有梯度的奋斗目标。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分层级:合格教师一骨干教师一学科带头人一特级教师。教师要自我定位和自我定向,明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将自身的教育潜能尽情挥洒,实现专业成长的理想追求。

三、专业感悟

教师的专业感悟包括两重含义,其是一教育理念感悟,其二是教育生命感悟。教育工作不仅需要童心和童真,也合作教育、创新教育、多元智力等;包括教学理念,如发展性教学理论、情商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等。教师掌握这些教育理念,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参悟,在参悟指引下进行尝试,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波浪前进。

教育生命感悟是永恒的实践,却是最新的话题。过去的教师是黄牛拉车,俯首向前。现在要求教师抬头看路,看风景,低头思考,思故我。自从北师大肖川教授、中国人大黄克剑教授、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等人提出生命化教育主张以来,上海、南京、福建等地的教师们陆续开展课题研究,推动生命化教育由理论殿堂走向教育实践。教师的教育生命感悟要形成如下意识,即生命态的学生、生命态的教师和生命态的知识。学生的心灵是如此丰富,学生的生命是如此多姿,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生命。教师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教师举手投足的需要爱心和激情,还需要慧心和感悟。教师在某种意义上说,要向虔诚的宗教教徒学习,具备参禅悟道的耐心、执着和韧性。教师参禅悟道即参教育理念之禅机,悟教育生命之价值。

人类社会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演进之中,它是人类文化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展开和变迁。教育理论的研究循着由体制层面向文化层面过渡,由操作层面向观念层面过渡的路经朝前延伸。按照顾明远、孟繁华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一书的介绍,教师应当了解的教育理念包括宏观教育理念,如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等;包括一般教育理念,如一瞬间,都可能在学生的生命图案上烙下印记。厚此薄彼的学生观、视为容器的学生观,都有悖于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生命价值因燃烧而熠熠发光,但他的生命潜能是永不枯竭的,所以教师的生命之火不会熄灭而会永存。教师的生命源泉来自对教师生命的尊重和信任。生命态的知识意味着知识是生命活动的成果,又是生命成长的养料。知识要转化为生命机体的一部分,必须经过生命主体的自我加工或自主建构,因此,知识传授要以了解生命和尊重生命为前提。

二春蚕饲养技术 第5篇

1 饲养二春蚕的好处

一是增加发种量。二春蚕一般占一春蚕的70%以上。可饲养12张/hm2以上, 年平均发种可达52.5~60.0张/hm2, 提高了单位面积的饲养量和产茧量。二是气候相对夏蚕及中秋蚕适宜。二春蚕时桑叶质优良, 大田农作物未到农药使用高峰期, 保证了蚕作的安全, 适宜饲养。三是二春蚕比中秋蚕产量高, 茧质优。2003年丰县二春蚕平均产量570kg/hm2, 比中秋蚕的502.5kg/hm2增67.5kg/hm2, 增长13.3%。2004年全县二春蚕平均产量636kg/hm2, 比中秋蚕的591kg/hm2增45kg/hm2, 增长7.6%。实践证明二春蚕产量远高于中秋蚕, 而且二春蚕的茧质也明显好于中秋蚕。四是由于推迟了夏伐时间, 黄化叶及硬化叶少, 叶质较好, 并且减轻了某些桑树病虫害, 如桑象虫、桑天牛等。五是饲养二春蚕后, 可以将两季秋蚕合并为一季秋蚕, 8月25日左右出库, 这样可以利用秋季最佳气候条件避免加温。二秋并一秋可以减少饲养环境中病原物, 大大降低秋蚕发病率。

2 二春蚕的饲养技术

2.1 适时出库

一春蚕一般比常规出库时间提前2~3d, 二春蚕出库一般在5月22~23日, 6月初收蚁, 确保6月底前上蔟。这样既能避开大蚕高温多湿或高温闷热等不良环境, 又能提早夏伐。

2.2 收蚁时间与饲养量

二春蚕应掌握在6月8日左右收蚁, 6月底上蔟。二春蚕的饲养量以头次春蚕饲养量的7~8成为宜, 长势较好的桑园饲养18.75~22.50张/hm2。

2.3 注意消毒防病

一是二春蚕是接着一春蚕之后饲养的一批蚕, 蚕期间隔短, 有的农户还存在套养现象, 蚕室及周围环境中病原物相对较多, 因此致病力强, 如不严格消毒, 极易造成蚕病暴发。特别是共育室消毒更要全面彻底, 消毒后严格管理, 防止二次污染。二是小蚕期由于高温多湿要每天早上撒1次防僵粉防止曲霉病发生;大蚕期遇梅雨季节应多用新鲜石灰粉等干燥材料, 防止病毒病的发生;5龄期第1、第3、第5、第7天添食氟哌酸等药剂防治细菌病;5龄期第2、第4、第6天体喷或添食灭蚕蝇, 防治蝇蛆病;上蔟前添食蜕皮激素、氟哌酸和灭蚕蝇混合液, 能有效预防死笼茧和蛆孔茧, 以提高蚕茧内在质量。

2.4 坚持小蚕专室专具共育

育好小蚕半丰收, 搞好小蚕共育尤其重要。二春蚕的小蚕一定要专室、专具、专用桑园统一共育。门窗要用黑布遮盖, 保证蚕室内光线柔和均匀, 并经常将蚕匾两头对调。切叶大小要均匀, 一般1~2龄蚕用桑切成蚕体长1.5~2.0倍的方块。给桑均匀, 蚕座的边角要给到。二春蚕生长发育快, 因此要超前扩座、匀座。由于两批春蚕存在套养现象, 为了防止相互传染发病, 一定要提倡小蚕共育, 保证小蚕体质强健、发育齐一。

2.5 贯彻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

二春蚕大蚕期赶上四夏大忙, 劳力紧张, 而此时又是蚕桑生产最忙的时候, 要合理安排劳力。大蚕饲养应采用条桑育或斜面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既可以节省用工, 又使桑叶新鲜, 蚕儿健壮, 少发病, 产量高。

2.6 做好防高温工作

二春蚕大蚕期外温较高, 尤其是室外大棚内温度更高, 因此要做好防高温工作, 棚上要多盖覆盖物, 保证棚内凉爽。

2.7 蔟中管理

二春蚕上蔟期间正遇梅雨季节, 温度高、湿度大, 一定要做好降温排湿工作, 必要时要进行机械排湿, 否则会影响茧质和解舒率。

3 桑园管理技术

桑树在一春蚕期间不摘心, 采叶时每根条顶端至少留1叶1心, 让其继续生长, 每根老条上部要留足2~3根新生粗壮条。下部的其他新梢及三眼叶全部采去, 用于一春蚕条桑育。这样桑树能够正常生长, 为二春蚕提供足够的桑叶。在一春蚕的大眠前后, 桑园带水追施尿素300~375kg/hm2。当桑树新梢长至8片叶时, 桑树要全部摘心, 有利于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与大蚕条桑育。二春蚕大眠以后, 要做到边采桑边伐条, 6月底前夏伐工作要全部结束。饲养二春蚕期间, 如桑园发生虫害, 以人工捕捉为主, 再结合划片分区用1 500倍的桑虫净治虫, 切不可大面积用药治虫, 确保蚕作安全。夏伐后仍用800~1 000倍的甲胺磷进行光拳治虫。夏伐后, 桑园施肥要及时, 追施尿素450kg/hm2加碳铵750kg/hm2再加磷肥750kg/hm2, 混合施入。为了恢复桑树的长势, 丰产桑园连续饲养2年二春蚕, 第3年春蚕结束, 立即夏伐, 以后每养2年二春蚕隔1年不养, 以恢复树势。当新梢生长至10cm时, 应疏芽, 每株成年桑留足健壮无病的枝条10~12根, 以利养分集中, 利于新梢生长。

4 注意事项

(1) 养足一春适养二春。一春蚕是一年最适宜饲养的一批蚕, 一定要在充分利用桑叶的前提下, 养足一春蚕适养二春蚕。部分蚕农减少一春蚕饲养量, 人为留叶饲养二春蚕, 影响了一春蚕的效益。同时, 为了保证桑树的持续高产、稳产, 一般二春蚕饲养2年停养1年。

(2) 桑园管理跟不上、树老化、长势差的农户, 不提倡养二春蚕。

(3) 6月份气温高, 雨水充足, 桑树长势旺盛, 桑叶中含水率较高, 蚕座中湿度较大, 要勤除沙, 做好防僵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建明, 伏大春, 江凤朝.二春蚕饲养技术要点[J].江苏蚕业, 2007 (4) :17-18.

阳台上的春蚕 第6篇

一天父亲看到街上有卖蚕宝宝的小贩, 父亲以一个老蚕农的口气说:“早春是养蚕的好时光, 春蚕的茧形大, 茧丝纤度粗, 丝质好着哩!”父亲在老家养了多年的蚕, 靠养蚕盖了房子, 供我读书, 还给姐妹们办了喜事。父亲养蚕时教会我唱儿歌“蚕宝宝, 脱衣裳, 脱了一件变了样, 脱了四件黑衣裳, 变成一个花姑娘。”多年过去, 往事仍然历历在目。

我把小贩手上的蚕宝宝全部买回了家, 蚕宝宝黑黑的头和身子, 如同小蚂蚁一般。小区里有几棵桑树, 父亲跑下楼, 没多久便摘来了许多嫩嫩的桑叶。父亲将桑叶切成丝, 又剁成渣, 均匀地撒在密密麻麻的蚕体上。父亲说养蚕一定要细心, 急躁不得, 正是养蚕成就了父亲一生温和沉静的性格。

早春的蚕宝宝长得很快, 身体已经泛出花白。装蚕宝宝的纸盒子显得有些空间不足, 父亲找来竹匾为蚕宝宝安了一个新家。天晴时父亲会把竹匾移到阳台上, 然后坐在藤椅上, 慈母般注视着他亲手养大的蚕儿。看着蚕儿吃桑叶的贪婪样, 父亲露出了笑容。午后的阳光洒在父亲身上, 父亲的白发在阳光照耀下刺痛了我的双眼, 从不服老的父亲也苍老了许多。

女儿一放学就把整片桑叶铺在蚕体上, 不一会儿阳台上就发出悦耳的沙沙声, 犹如春雨落下, 蚕儿在沙沙声中生长, 食量也大了起来。小区里桑树屈指可数, 父亲只好骑着电动自行车到郊外去摘桑叶, 摘到的桑叶被父亲冷藏在冰箱里。我要父亲一次多摘一些桑叶, 父亲说:“蚕叶在冰箱里放久了也会不新鲜, 还不如自己往郊外多跑几次, 蚕儿就能吃到新鲜桑叶了。”

柞蚕春蚕保苗场的建立 第7篇

(1) 圃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高燥, 土质肥沃、土层较厚、有排灌条件、离预栽地较近的地方做苗圃。 (2) 整地做床。深耕30厘米后平整地面, 做成苗床。苗床宽1米左右, 长度随具体情况而定。干旱、水利条件差的地方应做平床, 一般条件下, 因柞树抗旱性较强, 适合做高床, 床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 床与床之间留有0.5米宽的人行道, 以便作业, 整床时施足基肥。 (3) 加施菌根土。柞树根系根毛很少, 通过与真菌共生, 利用菌丝帮助柞树根系吸收部分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 促使苗木旺盛生长。

2. 树种选择

宜选择叶质好、发芽早、树势旺的尖柞 (麻栎) 、辽东柞等树种。

3. 橡实采集与贮藏

于9月下旬橡实自然成熟落地时收集, 收集后及时播种或进行沙藏, 于翌年春季播种。部分橡实有落地即发芽生根的习性, 可即采、即播。收集后的橡实要调查食心虫为害情况, 虫口率较高时, 要用50%敌敌畏乳油, 以种、药比1∶0.3%的比例拌种, 闷种1昼夜, 杀死食心虫幼虫。

4. 播种育苗

(1) 催芽。将选好的橡实播种前10~15天, 用清水浸泡1~2天, 然后捞出放在席子上晾干, 再堆成堆, 在堆上洒少量水, 上面盖湿草帘。以后每天喷水润种, 直到橡实露白时即可播种。 (2) 播种。在做好的苗床内, 顺床播种, 行距25~30厘米, 床宽l米, 可播3~4行。沟深5~6厘米, 每米长的沟可播50粒橡实, 覆土3~5厘米后轻轻镇压。 (3) 出苗后管理。苗木出土后适时中耕、除草、灌溉、施肥、间苗、遮阴等抚育管理。 (4) 移栽。苗木在苗圃内生长两年后, 即可出圃移栽, 春、夏、秋均可栽植, 一般晚秋树液停止流动后栽植较好。移栽坑的直径40厘米, 坑底施菌根土, 将苗木放于菌根土中, 每坑3~4株, 覆土、踏实即可。栽后应加强管理, 防旱保墒, 在休眠期进行根刈剪伐, 提高成活率。

5. 出苗后抚育管理

低温灾害后春蚕高产的关键饲养技术 第8篇

1 做好蚕种补催青工作

1.1 领种前准备。领种工具必须彻底清洗消毒。领种时蚕种不要堆积过高, 防止日晒雨淋、农药污染和剧烈震动, 同时要做好遮光保护工作。

1.2 温湿度调节。

领种前, 先将小蚕室升温补湿, 温度升至21~22℃, 湿度78%~80%。蚕种领回后, 逐渐升高温度, 每小时升温1~2℃到24~24.5℃止, 湿度为84%~89%。第3天早晨收蚁前升至25.5~26℃, 湿度为94%~90%。要严防蚕室内温度激变或温湿差过大, 切忌火炉直接加温靠近蚕匾而烘死蚕卵。

1.3 蚕种摊放。

蚕种领回后立即拆盒将其摊在垫有蚕座纸的蚕匾里, 动作要轻, 做到粒粒摊平, 不可堆积。上面盖一只软而平的压卵网, 以防卵粒滚动, 再在其上覆盖一只不滴水的湿匾或室内挂湿布。

1.4 黑暗保护。

蚕种摊好后, 立即关闭好门窗并挂黑布帘, 保持室内绝对黑暗, 以利于蚕卵胚胎正常发育, 提高一日孵化率。否则, 会使发育早的蚕种见光孵化造成饿蚕, 体质下降易诱发蚕病。

2 做好叶与蚕平衡工作

为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确保叶与蚕平衡, 促进良桑饱食, 针对春蚕期的特殊气候, 做好以下工作。

2.1 注重叶面施肥。

选傍晚择风力较小的时候进行, 避免晴天中午及高温烈日下喷洒, 喷后遇降雨要补喷;每隔5~7d喷1次, 连续2~3次。选择使用尿素0.2%~0.5%, 磷酸二氢钾0.2%, 过磷酸钙0.5%~1%或桑园专用叶面肥, 一般每亩用量100~120kg水溶液肥料。

2.2 适时桑树摘芯。

摘芯时间应掌握在大量用叶前13d左右为宜, 一般在2龄眠中3龄开叶时摘芯。摘芯程度一般以摘去顶芽为宜。摘芯应尽量安排在晴天进行, 以便人工操作及桑树伤口愈合。

2.3 及时淘汰末批蚕。大蚕期如出现缺叶, 要及时淘汰末批蚕, 以保证生产的蚕茧茧质。

3 严格消毒防病

3.1 保持良好的卫生防病习惯。蚕室门口铺新鲜石灰粉, 蚕室、贮桑室地面及盛桑用具保持清洁。

3.2 做好提青分批和隔离, 及时淘汰迟眠蚕和弱小蚕。

3.3 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工作。

(1) 撒防僵粉:蚁蚕定座后, 各龄起蚕饷食前和盛食期均要撒一次防僵粉, 将眠蚕和熟蚕禁止使用。要求每日清晨撒防僵粉1次。

(2) 撒石灰粉:每天傍晚撒1次新鲜石灰粉, 如发现病蚕, 每日早晚给桑前各撒1次, 经10min左右再给桑。石灰要现化现用, 稍带一点微热为好。

(3) 熏烟消毒。用熏毒威或烟力宝从4龄开始隔日熏烟, 如发生僵病每天熏1次。

(4) 药物添食。为防治细菌病采取添食诺氟沙星, 为预防蝇蛆病采取添食灭蚕蝇药。

摘要:春蚕饲养以前, 如遇到连续低温灾害气候, 直接影响春茧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努力抓好补催青、叶与蚕平衡和消毒防病等关键环节, 可以有效提高春茧产量, 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春蚕到死丝方尽 第9篇

据老爷爷说,这些蚕才刚刚孵化出两天,它们很小,身上黑漆漆的,样子不是很好看,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蚂蚁呢,因此这种刚刚孵化出来的蚕就叫蚁蚕。我拿了几片桑叶放在纸盒里,便去做作业了。没想到第二天我一看,桑叶全被这些小家伙消灭了,真没想到,它们的胃口真大呀。

蚕儿长得很快,身上的颜色也逐渐变淡了,渐渐的变成了乳白色,不再像以前那样黑乎乎的了,变得漂亮起来。一天天过去蚕儿越长越大,可是蚕儿吃的却少了,整天一动不动,“难道蚕死了?”我想,后来通过查资料,我才知道原来蚕在“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

日子一天天过去,昔日的蚕宝宝变成了一些又白又胖的大蚕,它们的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蚕儿已经脱了五次皮,长成了熟蚕。可我却开始担心起来,如果蚕变成蛾就死了呢,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这些蚕死,不过转念一想,“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自然现象,蚕为人们奉献了自己,它们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应被我赞颂呀。果然,没过几天,五条蚕便开始相继在纸盒角落里自己吐丝做起茧的支架来,不过只是一些凌乱的茧丝层,蚕儿结制茧网后,为了加厚茧网内层,它们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然后吐出S型的丝,出现茧的基本轮廓,称为结茧衣。蚕的茧衣形成后,茧内的空间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儿们继续吐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8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几天后我一看,几个白花花的蚕茧形成了,因为对蚕茧很好奇,我便伸手摸了一下蚕茧,尽管是蚕丝做的,却很硬。我想,这时的蚕在茧里一定很痛苦吧,毕竟由蚕变到蛾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那么剪开蚕茧,蚕还会不会变成蛾呢?这个疑问在脑海中浮现,而且这时茧里的蚕是什么样子呢?不如做一个实验来证明吧!

我找来家里最小的剪刀,小心翼翼地在茧的上端剪了一个圆,不过还真硬呐,费了好大劲,我才把第一个茧剪开(要最大保证不伤害到茧里的蚕),我往蚕茧里看,茧内是一个淡黄色的“纺棰”,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那是一个蚕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原来是这样啊,然后我又剪开了第二个蚕茧。接下开就让我慢慢等待吧,等待蚕化蛾的那一刻。大约过了十多天,一天早晨我发现一只蛾“惊现”在养蚕盒里,我再看看被我剪开的两个蚕蛹,我惊奇的发现其中一个蚕蛹已经空了,难道这只蛾是被我剪开蚕茧的那只蛹变的吗?是不是就算剪开了蚕茧,蛹也能变成蛾呢?又过了几天,盒子里相繼出现了四只蛾,几天后,盒子里有一些黑黑的小粒,那便是蚕卵。这时我想,即使被剪开蚕茧,蛹也能变成蚕茧,而且功能正常(但也存在偶然性)。蚕茧起到保护作用的,蚕在里面化蛹羽化变成蛾子,因为有了这个茧,就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它就可以正常羽化.蚕茧阻挡了雨水的冲刷和天敌的干扰。

我知道,蚕在产下卵后,就会死去。蚕儿用尽所有力气,换来了几个小时的飞舞,它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它们的精神和品质传颂千古,它们这种勇于奉献的精神是多少人学习的榜样!我也明白,凡事只有自己亲自去实践,才能探究出事物的本性!

春蚕 第10篇

《春蚕》是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刘德海先生创作的“人生篇”中的一首优秀琵琶作品。刘德海先生认为, 以往的琵琶曲大多是风花雪月、借景抒情, 很少直接表达人生这个永恒的主题。基于这样的现状, 刘德海先生创作了“人生篇”五首乐曲。其中《春蚕》这首作品是借“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情操, 表达作者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决心, 以其鲜明的新疆民族风格, 新颖丰富的演奏法和极富特色的音乐,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对《春蚕》演奏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右手演奏技术的运用

(一) 轮指的运用

轮指是琵琶演奏中极为重要, 极具特色的指法。在《春蚕》中乐曲一开始运用轮指来表现牧羊人用鹰骨笛吹出的旋律, 与汉族地区清秀雅致而温润的音色有明显对比, 新疆塔吉克族的笛子没有笛膜, 发音干涩锐利, 而且这段音乐的情绪庄严肃穆, 所以, 乐曲一开始, 在轮指的应用上应选用干扁, 硬朗的音色, 且左手不加任何的揉弦, 就好像一副直嗓子卖命的呼喊, 此为风眼。其特点是以掌关节运动为主, 手指垂直用力, 大指、食指和虎口之间成扁尖形, 发音的颗粒感强, 音色坚实有力。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它的回声 (第二乐句) 。轮指的音量陡减, 速度加快, 不宜强调颗粒性而应突出起线条的感觉;另外触弦的位置应离复手远一些, 指甲入弦也浅一些, 以造成一种朦胧缥缈的音响效果, 似在远方飘摇而至此为龙眼.

这是一段很有特色的轮指旋律,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融合, 将琵琶技术中最基本的轮指演奏出新的感觉, 使之与西域音乐风格完美结合。

(二) 摭份的运用

摭与分是右手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技法, 在《春蚕》中也有大量的运用。摭是大指勾弦同时食指抹弦;分是大指挑弦同时食指弹弦, 两者均为双音。摭和分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组合使用。

1. 分弦

这里用的两个分弦, 演奏中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力量感, 在弹时不仅触弦速度要快, 胳膊的提拉动作也要快。在此, 胳膊提拉的辅助动作是非常必要的, 否则不足以表现那种爆发力十足的分弦效果。

2. 摭分

这是一段快速摭分, 其速度已接近快速弹挑的速度, 是持续地带爆发力的发音, 这对手指的开发是一个近乎极限的挑战, 也是对传统摭分的大突破。在练习此技巧时, 为了消除肌肉持续紧张运指的阻滞, 须引入“松”“紧”转换的方法, 才能解决好这一技术难题。由于其旋律全部在大指上, 为了突出大指的旋律, 在触弦位置上应有所区别, 即食指在上, 大指在下, 以突出大指的旋律和音色的坚挺感。

3. 双摭和三摭

双摭的运用:演奏是右手三个手指指尖迅速过弦, 每个手指小关节都用力抓弦, 同时胳膊做快速提拉动作, 发音坚实有力。右手双摭的同时, 左手又一个大幅度的滑音, 以表现人在沙漠中艰难性进的滞涩感。

三摭的运用:这段三摭全部都是泛音, 音色朦胧, 音量不大却很有穿透力。大、中、名、小指的吃弦要浅一些, 过弦速度要快, 四根弦同时作响, 整齐划一, 音量均匀, 尤其是右手的无名指。演奏时还应注意左、右手的配合同步, 力求泛音的音色明亮、圆润。

(三) 扫拂弦的运用

扫拂基本上是弹、挑动作的扩大, 要求扫拂在一手指为主的动作基础上再配上臂腕的协调动作, 使手指急速的从弦上一划而过, 一达到“四弦一声如裂帛”的音响效果。

这是全曲的尾声。拂扫的运用要有武扫的气势, 具有爆发力。扫拂动作迅速有力, 音响充满张力, 来表现悲壮而具有震撼力的主题。

这里用的是肉扫, 所谓肉扫就是不用指甲触弦, 而是用大指小鱼肚肌的部位快速的由右至左划过四根弦, 发出“砰砰”的音响效果。右手的演奏位置可以稍高一些.使弦的振动略大一些, 这样肉扫的发音会较为松弛, 共鸣大。这种富有特色的肉扫丰富了琵琶的音乐语言, 增强了音乐表现力。

(四) 勾搭和指摇的运用

这段的指摇一开始用了缠在中指的胶布在三弦上触弦, 要求力度轻, 声音虚, 音色柔和朦胧, 然后利用左手渐快的打带弦的密集音响, 掩盖右手换弦的痕迹, 指摇转到四弦上, 随着音量的扩大做渐强的同时, 食指也加进来, 然后再由指摇过渡到双弹挑最后到强有力的扫弦把音乐推向高潮。

(五) 双划音的运用

此谱例是七连音的双划音, 中指在前, 食指在后共得七音。演奏上要求中指和食指叉开固定四根弦的位置, 触弦时手型框架不要改变, 直着推过去, 在靠近复手的位置触弦, 求得坚硬坚挺的音响效果结束全曲, 象征着生命的无限。

二、左手演奏技术的分析

(一) 吟揉的运用

吟揉是琵琶左手演奏的基本技巧之一, 是润色性的技术, 其名称是从古琴演奏技法借用过来的。

这里的5 (sol) 是前面的#4 (升fa) 拉弦而得的, 用双摭弹的同时, 左手按弦压力增大, 揉弦快而小, 运用这种感情色彩很浓的重揉, 使听者感到一种揪心的紧张和莫名的心酸感。

此处左手的双弦轮指强烈有力, 左手揉弦急迫湍促, 幅度较大, 使旋律的进行有一种紧张度, 并且使声音更加宽厚, 激昂, 令人振奋, 感人肺腑。

(二) 滑音的运用

琵琶的滑音由“抹滑”及“张力滑”两部分组成, 他们的演奏方法各异。“抹滑”是借鉴古琴里的演奏手法, 以左手手指在相, 品位上紧贴弦做上、下滑动的演奏技术, 利用弦的长短变化而产生的滑音效果, 也称绰注。“张力滑”是左手手指将弦左拉右推, 运用不同的缓急, 大小的屈伸动作, 是琴弦张力发生变化的滑音效果, 通常称做推拉音。

7 (si) 到l (do) 的张力滑音效果给人一种在戈壁滩上行进之感, 喻示人生奋斗的艰辛, 体现出浓厚的感情色彩。

三、特殊音响的运用

(一) 弱音的运用

此谱例的弱音是用小指指甲面抵住一弦, 弹二弦时再用小指的肉肚贴住二弦。要求小指贴弦的力度恰到好处, 轻了起不到弱音效果, 重了会使弹出的音发死而缺乏弹性。弱音同时运用了弹挑的奏法, 是为了能够模仿出新疆乐器热瓦甫坚实挺拔的拨子演奏效果, 要求手指诚凤眼手形状。

(二) 上弦音的运用

1. 引子中, 上弦音在轮指线条之外轻轻奏响, 暗示着一种神秘辽远的氛围。

2. 乐曲中段轻松的民间歌舞音乐中的上弦音则是做为一种音色的点缀镶嵌于乐句之间, 表现一种生活的情趣。

3. 乐曲尾声前的散板乐段中的上弦音与左手打带音配合山口外拨弦, 一纤弱剔透的音色表现蚕丝给人的心理感觉。

4. 尾声中, 同是上弦音与左手拨弦, 却不再是弱不禁风的

游丝, 坚强不屈的性格塑造使柔弱纤细的拨弦也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似荒漠中的小草, 虽然微笑却不可忽视, 在天地间迎风挺立。

(三) 山口上摸拨的运用

(山口外两条弦橇拨)

这种音响也是刘先生的新发明。在左手打、带音的同时, 右手中指 (或食指) 在山口上摸拨拴在轴上的两根弦, 发出纤细的音响, 犹如轻柔的吐丝声, 在品上是做不出这种音响效果的。

结言

《春蚕》采用双遮、双弹、剔、打、拉、抹等多变的技法。使人联想到在无垠的大漠之上, 落日的余晖之中一行骆驼队伍在蹒跚行进的意境, 寓意作者在事业道路上的奋进与艰辛。《春蚕》以其丰富多样的左右手弹奏技术, 表现了音乐深刻的内涵, 通过纤细、微弱的蚕丝来赞叹开辟伟大的丝绸之路的壮举, 颂扬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参考文献

[1].刘刚《 (春蚕) 解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年11月, 第一版, ISBN7-81096-128-4

[2].樊薇.《论刘德海 (人生篇) 演奏技巧的运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年11月, 第一版, ISBN7-81096-128-4

[3].杨靖.《刘德海教学与艺术思想衍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年11月, 第一版, ISBN7-81096-128-4

[4].兰维薇.《刘德海式琵琶语汇在现代音乐中的运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年11月, 第一版, ISBN7-81096-128-4

[5].满瑞星.《一代圣手---在刘德海自己艺术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年11月, 第一版, ISBN7-81096-128-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春蚕】相关文章:

春蚕优美散文08-08

浅谈春蚕范文05-19

春蚕精神谱范文05-21

春蚕的寓意范文05-21

春蚕矛盾赏析范文05-27

矛盾春蚕解析范文06-03

春蚕的教学方案示例06-29

春蚕到死范文05-17

春蚕语文a版范文05-26

上一篇:隐喻理论的多维度分析下一篇: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技术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