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

2024-07-22

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精选12篇)

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 第1篇

一、把溺爱当成关爱

关爱学生是教师高尚的品德之一, 但是关爱不等同于溺爱。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就一直在探讨“溺爱”的危害, 放到学校教育中来说, 溺爱是更加的让我们的教育走错了方向, 很多老师都狠狠的走向了这个极端。老师对学生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 做着事事为学生着想的行为, 看似是没有错的。但是学生还是在长大的阶段, 他们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在不断成长和健全的过程, 他们总会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 我们不能放任他们自由, 有错而不纠正, 甚至当他们犯下错误时, 教师替他们扛下责任或者编造一些谎言。这样做, 只会让学生们从小就消失了责任感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把包办当成帮助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如何的认知这个世界, 而是重在认知的基础上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和改造和创造新世界。“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学生们的年龄比较小, 身体和心理都还是处在发育的状态, 班主任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不代表教师们就需要全权代劳。如果真是这样, 那对学生真正学习到的知识、生活的本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都是严重的阻碍。所以, 我们必须要给学生一些空间, 让他们学会自己如何去做, 如何去管理自己。独立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 高分低能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结局。

三、把纵容当成宽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献身教育的人, 都应当容忍学生的弱点, 如果对这些学生的弱点仔细观察和思考, 会发现这些弱点无关紧要。因此, 教师不应当生气、愤怒和对他们加以惩罚。班主任老师都应该大度、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的过失;心存善意地看待事情的发展, 对于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尚未成熟的学生, 班主任要多给学生一些微笑, 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 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尊重, 少一些约束, 这都是班主任应该做的。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 某些班主任对于学生“宽容”过度, 导致某些班级纪律松散, 班风不正;某些学生善恶不辨, 美丑不分;“非主流”甚至是丑恶的文化意识占据了某些学生的思想阵地, 如此一来, 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了, 学生的素质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笔者认为, 对学生的宽容绝不是“纵容”, 更不是“放羊”式的大撒手, 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 因此, 班主任应做到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 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 该管的一定要管好, 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 这样,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把体罚当成惩罚

我们一直坚信的观点就是“严师出高徒”。而“严”, 我们常常理解为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严格、对学生的惩罚异常严厉。这完全是误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被广泛的发扬了。“严”, 是惩戒的一种解释, 但是不能任意妄为。惩戒的最终目的, 是让学生能够自己意识到错误, 并且改正自己。不能以损害学生们的人格尊严为教育的惩戒手段, 因为“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理所当然的也应该是教育要教会学生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避免地要犯下或大或小的错误, 班主任老师必须让学生明白, 犯了错误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就要受到相应的惩戒。但班主任老师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错误的性质以及违反者的个性特征、年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惩戒方式, 以达到真正教育规范学生的根本目的。现实情况却令人寒心:学生偶尔犯点小错误, 某些班主任怕学校扣班级的“量化分”, 而影响其“政治”前途和“经济”利益, “温柔”班主任对学生“讽刺挖苦”、“恶语相加”、“侮辱谩骂”;“暴躁”班主任对学生“拳脚相加”, 动辄罚学生抄写作业五十遍, 或让学生在教室外站一天, 或让学生在操场跑五十圈, 或让学生打扫全校卫生区, 等等。这些班主任把体罚或变相体罚当成惩戒, 把“打骂”学生作为单一的惩戒方式, 严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背离了教育的根本宗旨。

面对以上, 各种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现的误区, 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更让我们对这些误区的出现, 不能视而不见。我们的班主任需要从自身做起, 提高自己的个人品德修养和综合专业素养, 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日常学生管理事务, 坚持客观全面的看问题。对于学生, 老师的爱是无处不在的, 但是溺爱只会让孩子失去更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给他们一份信任, 他们会还你一个美好的结局。所谓的包办, 更是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多给他们一些空间, 班主任多多引导和帮助, 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老师对学生的宽容, 就像对学生的爱一样, 需要有一个度, 站在班主任的这个位置, 就要有能够控制好大局的能力, 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不放松对恶劣行为学生的严肃批评教育。体罚, 当然是最不可取的教育方式, 体罚不能够让孩子自愿的去接受知识或者认同老师的观点, 所以正确的方法很重要, 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来开导学生, 必将事半功倍。

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打击,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 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因此, 宽严相济, 恩威并施, 和风细雨, 多让学生自我感知, 自我批评, 自我发展, 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 应让那些政治觉悟高、教学业绩突出、身体素质好的老师担此重任。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工作,教育误区

参考文献

[1]郑景梅, 谌启标.角色理论视野中的班主任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 2009, (04) .

[2]邵山.班本意识:班主任专业化中的应有之义[J].班主任, 2008, (12) .

[3]张芹, 段作章.国内关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 2008, (21) .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注意的几个误区 第2篇

宕昌县理川中学

张全明

随着中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意见》的贯彻,学校德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相比得到了极大地优化。为形成真正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格局,建立完善的现代中小学德育体系,学校德育工作就应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重他律轻自律

自律是主体对自己实践活动的一种意志约束,它具有自觉性、自教性、内控性等特点,是自主、自觉地自我教育。学生一旦养成自律意识和习惯,在道德品质上就会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从而形成稳定、持久、良好的品德。

他律则依靠外力使人接受一定的道德规范,是把受教育者作为道德容器的一种灌输式德育方式。因为其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约束性等特点,这种德育方式往往收效快,就短期来看效果明显,也易被作为主要的德育方式。然而,一旦外部强制力、约束力消除,德育主体的思想和行为可能又会出现反复。缺乏长期持久的效应是道德他律最大的缺点。要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要求德育工作者一方面重视他律教育,因为就今天的实际来看,反复的道德灌输和约束仍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学生自律意识地培养和自律习惯地养成。在活动中,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教育学生辨事理,分真伪,识善恶美丑,激起 学生个人的道德需求并最终内化为自身品德,从而形成自律、自教、自治的意识,实现他律向自律地转化。

误区二:重智育轻德育

由于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片面的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大部分民众仍把考上大学作为成才的重要标志;大多数家长则紧盯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和学校的办学水平(升学率)。无怪乎在一次级别很高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上,不少代表(校长)感叹——素质教育难搞。这感叹包含着知错难改的尴尬。升学率高的学校及校领导周围是掌声、礼遇、充足的资金和生源,升学率低的学校及校领导面对的是批评、冷遇、生源和资金不足的窘境。而学校德育一方面很难出显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很难量化考评,由此,中小学工作中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不合理现象也就显得正常了。有人说,品德不合格是危险品,智力不合格是次品。在重智育轻德育的这种教育模式下造就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会很有一部分合格的甚至超标准的危险品。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未成年人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比率从2001年的60%上升到2005年的74%,而从1998年到2003年间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平均下降了2岁。面对这惊人而痛心的数据,对未成年人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力度是迫切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德育和智育并举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误区三:重生德轻师德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德育的两个基本要素,但在学校德育实际中,往往相对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学生处、政教处、党团队组织等内设机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基本都有各自的学生管理规定和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来约束学生行为以追求思想上的进步,但对于教师的品德教育则缺乏有力的制度和规范约束。德育过程应该是教育者,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如果教育者总是居高临下,在德育过程中充满“霸气”,还能以情育人,以理塑人,以行正人吗?这种道德权威和道德驯化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把师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他认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加强教师师德不仅是以德治国的体现,更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对教师师德的教育。

误区四:重道德教育轻心理疏导

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心理疏导,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但在德育实践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一些中小学往往只注重品德教育而忽视心理疏导的作用,甚至心理问题德育化。品德教育旨在使个体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和立场,具有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这对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无疑非常有用。但道德教育并不是万能的,由于教育体制、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人的原因,致使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0%左右。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厌 学,青春期适应不良、自我意识混乱、考试焦虑、孤独、社交恐怖,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等心理问题。单纯地道德说教是无力解决的,适时适当地心理疏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若单单依靠全国取得资格证的哪几千名心理咨询师只能是杯水车薪(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来看,我国至少需40万名心理咨询师)。就目前实际来看,在学校德育实践中,一方面要分清学生身上的问题是品德问题还是心理健康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德育的同时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德育工作者应不仅是德育能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更应是心理疏导的行家里手,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误区五:重学校教育轻家庭和社会教育

德育是一种综合各种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复杂工作。学生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事物都对他们产生着影响,因此,搞好德育,学校固然责无旁贷,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有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实际上,家庭的熏陶,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社会风气,德育氛围,电视等传媒对学生地影响也越来越大,只有德育工作社会化,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协调,才能形成合力,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那种仅靠学校就想搞好德育的孤岛式英雄主义只是停留在笛福的小说中而已。

高校档案服务利用工作中的几个误区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档案 服务利用 误区

收集归档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工作,但收集不是最终的目的,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档案服务利用才是高校档案工作的根本所在。所以,作为高校档案馆,在做好档案收集这项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为学校提供优质、快捷的档案服务利用工作,另一方面要满足社会对学校信息日益增长的要求,主动架起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做好档案服务社会的工作。但从目前高校档案服务利用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服务对象对这项工作存在一定的误区。

误区一:档案资料可以随时外借

有些同志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可能从来没有进过档案库房,所以档案工作不可避免地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当然,他们对具体档案管理办法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例如,有的同志询问:档案是不是和图书一样可以随时外借?我们只知道有图书借阅证,却没听说过档案借阅证。这就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档案资料是不能外借的,如果确实需要外借档案资料,则需办理相关手续。档案资料为什么不能外借?第一,档案是学校历史的记忆和沉淀,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第二,档案资料一般都是唯一的,具有不可再生性;第三,档案外借易于发生涂改现象,使档案资料的凭证作用失去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的学校在档案外借的过程中就发生过档案涂改现象,险些使学校蒙受巨大财产损失。所以,作为高校档案馆,应该大力加强档案管理,严防档案外借现象的发生,特别是一些涉及学校重大资产投资、基本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档案资料,坚决杜绝外借,以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误区二:档案资料可以随意查询

档案资料既然不能随意外借,那是不是可以随意查询?答案也是否定的。对于档案资料的查询利用,同样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本校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查询本部门归档的文件材料,如需查询其它部门归档的文件材料,须经归档部门领导批准。校外单位人员如需查阅学校档案,须持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查询。所有查档人员,必须保守档案秘密,保证档案安全,不得替换、损坏、涂改或擅自复制转借档案,更不得将档案带出档案馆,违者将追究一定的责任。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2008年联合颁发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就明确规定,对于任意损坏、擅自涂改档案等行为,将依法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P13)当然,查档人员严格遵守档案查询借阅规定只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作为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把好查档借阅关,不能外借的一律不外借,一般人员不能查阅的坚决禁止查阅,千万不要因为碍于情面而做出损害学校利益的事情。

误区三: 档案证明可以任意出具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 [1](P11)这一规定有两层含义。第一,在高校,除了档案馆以外,其它任何部门都无权出具档案证明,这就赋予了档案工作一定的权威性;第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既然把出具档案证明的权力赋予了档案馆,那么档案馆就应该慎重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严格把好关。但在实际档案工作中,经常会遇上这样的事情:有的人拿着外面部门的相关资料要求出具档案证明,更有甚者凭口头叙述要求出具档案证明。在这些人看来,出具档案证明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既然档案馆有这个权力,就可以任意行使。但事实上,所谓档案证明,是指依据档案馆现有档案资料出具的相关证明,例如学历、学位证明等等。档案证明是以现有档案资料为依托的,一定要有真凭实据,切忌空穴来风。如果从档案馆能查询出相关文件材料,就可以出具档案证明,反之,如果在档案馆不能查询出相关文件材料,就坚决不能出具档案证明,这是出具档案证明必须坚守的准则。否则,就是滥用手中的权力,制作假证明,这也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误区四:加盖档案专用章的档案复制件无效

上面已经提及过,一般情况下,档案只能查阅,不能借出,更不能抽取,如果要利用档案资料相关内容,唯一的途径是摘录或复制。当然,我们知道,复制件是不具备资料证明效力的。所以,在档案馆查询利用的资料如果是作证明用,都必须加盖档案专用章。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和部门不承认加盖档案专用章复制件的证明效力,强调一定要原件。所以很多学生在查询成绩时告诉档案工作人员,用人单位不承认加盖档案专用章的成绩单复制件。从这里可以看出,很多人对档案的查询利用规定是一无所知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在档案的公布和利用章节中特别提出:“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1](P11)

总之,面对档案服务利用工作中的误区,作为档案工作人员,一方面必须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档案工作,从而更好地查询利用档案,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资料的价值,另一方面,必须更加努力地做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工作,指导查档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正确地利用档案。

参考文献:

略论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 第4篇

误区一:班主任的话绝对权威, 不容更改。有些班主任认为自己说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 是收不回来的, 具有绝对权威、不容更改。即使事后发现不合适, 也没有勇气承认并改正, 怕影响自己的威信及以后对学生的管理。我认为大可不必,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相当的认知力和判断力, 对于班主任说的不太合适的话和制定的不太合理的管理制度, 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相反, 学生更喜欢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错误的班主任,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这样的班主任会得到学生加倍的尊重和信任, 会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误区二:只重结果, 忽视思想。中职学生行为规范差, 问题偏多, 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犯有错误的学生, 班主任常常会将时间花在追究问题发生的详细过程上, 最后, 要么就是生硬地对照班规校规来个处理, 要么就是请家长。这样不能触动学生的灵魂, 引不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教育的效果不佳。

我有一个学生, 自控能力很差, 爱冲动。曾经因为打架叫过家长, 也写过保证书。有一段时间很老实, 我还曾经沾沾自喜。但是, 最近上电机变压器课时, 他在课上和同桌说话, 老师点了他几次名他都不改, 反而和老师大声的顶撞起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狠狠批评了一顿, 按惯例让他叫家长。我看出来, 他并不服气。正巧赶上我班召开迎“五一”文艺汇演, 我想了一招, 在联欢会上, 我说:“大家都知道某某歌儿唱的很棒, 要不要请他来一个!”在大家的掌声中, 他很自信地走出来唱了起来, 这时我走到学生中间, 和学生们围在一起聊天, 说笑, 我们都故意不听也不看他。最后, 他没唱完就很失望地下来了。过后, 他来找我, 一见我就说:“老师, 我知道您的真正用意了, 看到你们在下面说笑, 您不知道我当时在台上唱歌有多难受, 我现在才知道我上课说话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更别说公开顶撞老师了, 我现在就去找刘老师赔礼道歉去。”

其实, 班主任对已经很清楚的事实, 就不要再去纠缠什么、追问什么, 而是应该和犯错的学生一起来分析或者换位思考,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他的做法有什么不当?后患是什么?正确的解决方法应该是什么?尤其需要对学生挑明利害关系的是, 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妥当在哪里, 对他今后走上社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 都要逐一讲清楚, 让学生感到班主任确实是在帮助他。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真情最终总是能打动人心的。

误区三:“行困生”和“学困生”一无是处。我班有这样三个学生, 平时非常懒散。迟到、早退、不上晚自习, 不打扫卫生, 学习成绩很差, 让我头疼之极, 我甚至认为拿着放大镜也找不出他们任何优点。有一天, 我的几个学生簇拥着一个人来到我的办公室, 这个人一见到我就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老师, 真谢谢您培养出来这么好的学生!”我一看感谢信才知道, 我班的这三个学生捡到一个包, 有手机有银行卡等, 并把包送到了失主的单位。当时我非常震惊, 说实话, 我真不敢相信这样的好事是他们三个人做的。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我对“行困生”和“学困生”的看法, 学校、班级对他们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扬和奖励, 这三个学生现在有了很强的自信心, 并在各个方面都有个很大进步。

总之, 班主任工作是极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作为班主任只要站在讲台上, 首先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 要身体力行, 在言行举止上, 要做学生的表率。同时, 也要清楚地认识到, 对于中职学生的管理, 绝对不是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 而是要经过一个反反复复的教育过程, 需要教师的耐心和信心。也就是说, 要让学生走出谷底, 首先要班主任本身走出误区, 提高自身素质, 高质量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使我们的每一名中职学生都学有所成、健康成长!

摘要:中职院校班主任能否认知并及时矫正自己在工作中的误区, 是能否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条件。本文根据几年来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得失, 对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进行了粗浅的剖析。

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几个亮点 第5篇

《规定》明确,“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堪称规定全篇中最可圈可点的句子。中小学时期是人成长的关键,人的一生成败如否与中小学时期关系巨大。这个时期,能遇良师乃三生之幸,如又能偶会优秀班主任则是天大福报,用我们本地的两句俗话来讲,是“祖宗菩萨坐得高”、“前世做了大好事”!班主任不仅是传授课业之师,更是人生德行之师;班主任不仅是课业上的尖子,更是德行方面的楷模;班主任不仅要自己课业拔萃、品德超群,还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让他们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个要求过高。末学以为,这个标准恰如其分,不仅班主任应该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其他老师亦应如此,学校管理人员犹应率先垂范。当下,在学校里面,德行表现最糟糕的可能是管理人员。有的人只想升官发财、邀功买好,极少顾及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一些领导热衷于单位升格,哪还有心事抓教育教学,哪还配做老师的表率、学生的导师?不知教育部有没有《校长工作规定》,如果没有的话,建议抓紧制定;如果有,则建议规定,学校不搞行政级别(有的中学比教育局高一级,教育局长只能到学校任副校长;在官本位极其突出的当代,叫教育局如何有效地行使教育行政管理?),校长要做全体师生员工的表率。

二、突出了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在中小学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规定》进一步步明确,“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对班主任在中小学诸多岗位中的重要性,对从事班主任工作在中小学教师诸多职责中的重要性,创造性地作了明确的界定。这有益于提高社会、学校及广大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有益于强化广大教师当好班主任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同时强调班主任应以班主任工作为主业,把班主任工作摆到班主任老师诸多职责的重要位置,这无疑是《规定》的重大突破与贡献。先前特别是末学担任班主任的时代,班主任工作不说是主业,就是要与其他工作平分秋色都不行,有时几乎就是搭彩。《规定》如此明确,非常切合实际,应该受到广大老师、家长的欢迎。

二、提高了班主任的经济待遇

教师的待遇普遍低下,班主任的待遇随之而低,也就极其自然。所以,在一些学校,班主任工作不愿干、难干好。

《规定》一方面明确“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另一方面要求“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这体现了按劳计酬的公平原则,对于改善班主任经济待遇,调动广大教师担任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三、授予了班主任相应的教育权利。

《规定》还强调,“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以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班主任和所有教师约定俗成的权利。《规定》以条文的方式明确,这便是法律授权,对于班主任行使教育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不过,对于“适当方式”犹有必要明确,一者避免班主任滥用权利,二者避免班主任不好掌握。

四、对班主任的培训提到了重要位置。

《规定》要求对班主任进行专门培训,甚至要求先培训后上岗,在末学的印象中,亦属重大创新。我们那时候也就毕业前与几个同学一起当过几天实习班主任,刚从大学毕业,便被塞到班主任位置,确实是难以胜任。要现在的孩子一毕业就去当班主任,肯定情况更糟。所以,强调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非常必要。

五、对班主任工作实行专门考核与奖励。

《规定》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予以表彰奖励。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 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组织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班主任工作诚如《规定》中所言,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岗位重要、职责重要。所以,建立专门的评价体系与奖惩制度,对于促进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建设一支品学兼优能力突出的班主任队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影响。

如果说《规定》还须尽善尽美的话,对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中的人身权利如何保障,应予明确;对《规定》中涉及的班主任的各项权利如何落实,权利受到侵害如何救济,亦应予以明确。末学感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机构真正依法履行职责的寥寥,有的就成了养老院、福利院,实在令人失望。督导机构应该在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执行上,发挥应有的检查、督促、处罚职能,为班主任权利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他相关部门,亦应在自身的职能范围内,为班主任工作保驾护航。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几个重点 第6篇

一、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放在首位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习惯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关键期。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好习惯就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伴随我们一生。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时时、事事、处处将养成良好习惯贯穿于工作之始终。从学生的点滴抓起,从工作的方方面面抓起,用自己的智慧和细心去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孩子的点滴变化,引导学生、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抓紧、抓实

一个有思想的人必定是一个灵魂高尚的人。思想的正确可以帮助我们端正态度,明辨是非,使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偏离前进的目标。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切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做到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真正接受你的教育,从心底佩服你,要做学生学习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朋友。学生的心灵就像一片从未开垦过的净土,而我们班主任老师就是一位耕者,只有用心耕耘,才能收获到不一样的收获。也只有将思想工作做实,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行为和思想高尚的人。

三、把家校联系工作做出成效

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需要家庭、社会共同来承担,因此班主任要千方百计做好此项工作。争取到家庭教育这支力量就会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如虎添翼。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自觉担负起责任,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能够促成教育的顺利进行。由此看来,班主任一定要架好学校与家庭这座橋梁,平时多与家长交流、沟通,解答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困惑,与家长处理好关系,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浅谈时下群文工作的几个误区 第7篇

一是形式上存在误区,一部分人认为,群众文化活动不搞则已,要搞必须轰轰烈烈,讲究大场面、大手笔,好像只有搞广场文艺演出才算群众文化活动。殊不觉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村头文化乃至家庭文化和街头文化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形式,而且是群众参与度最广泛、群众最易接受的最佳活动形式。我们不要一味地追求高雅,更要注重雅俗共赏。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要有气势恢宏、人气旺盛的大型文艺演出,更要有诸如书画摄影展览、器乐合奏独奏、家庭才艺展示、民间鼓书说唱、中秋元霄晚会、街头技艺表演等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只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显示出群众文化活动的巨大魅力,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走进群众文化新天地,才能让文化生活渗透入更多的群众日常生活中。多举办一些免费或低收费的辅导、培训、讲座让更多的群众参与享受社会文化生活的成果。现在有的地方社区文化已从个别家庭的参与逐步发展为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怎样引导、组织好社区的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让他们共享社会文化、艺术、科技资源,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二是对象的问题。群文的对象是群众,可谁是我们的重点对象?现在活跃在群文活动里的多是老大妈,我认为基层社区是我们的重点对象,要以点带面开展工作。培养群众文化的基层骨干队伍,依托他们在基层社区和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各社区全面启动并建立了文化活动骨干队伍。不单老年人,还有未成年人,成年人,都要纳入我们的服务发展对象。尽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当今社会,实现个人的文化生活途径有很多,电视,网络,各种娱乐场所,但是也正是这些途径让人与人之间交流更少了,更陌生了,生活更空虚了,甚至印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缺乏团体的合作与交流是它们的弱项,而群众文化活动可一解决这一问题。许多事实表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腐朽、落后的东西就会乘机而入,导致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黄赌毒现象滋生蔓延,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解决稳定、发展的问题,就必须形成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和谐文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是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普及了还要提高,没有精品的文化是低层次的、低水平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没有影响力和辐射力。因此我们要有品牌意识,要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供应,以各类文艺创作和生产单位为骨干,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帮助,加强文化馆(站)业务创作班子、群众文化艺术社团、民间群众文艺创作群体三支队伍的建设,促进创作繁荣,为人民群众打造紧扣时代脉搏、富有时代意义的精神产品。各文化场馆要开展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努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让辖区居民喜闻乐见,热情参与,在寓教于乐中充分享受公益文化的魅力。要进一步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群众文化网络和吸引、引进、发掘、培育文化人才机制,构筑文化人才高地,重点扶持和培育区级社团。能形成“大众参与文化”、“大众服务文化”、“大众活动,活动大众”的局面。

四观念问题。场地有限,阵地无限。馆舍不能一味只追求面值设备的档次,应将我们的工作内容对象尽量延伸,工厂、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家庭、团体等等。文化馆体系要对街道、社区文化进行业务辅导,并抓好场馆阵地活动,提高场馆设施使用率,抓好文化工作的常态,采取以人为本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如,在职工业余时间、节假日都应精心安排综合性文化活动为群众服务,并在场馆开放时间上适当延长,香港的文体活动场馆开放时间多是每天早7点至晚10点。办公时间是8点30分至18点15分,我们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我们还要加大对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扶持,现在很多团体面临缺乏排练活动场所,缺乏资金购买设备,演出服饰,缺乏提高水平的能力。我认为文化馆应担负起组织,协调作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可以要求对被扶持的团体无偿或低价格地在社区、工厂进行演出活动,或到群众中培养人才作为他们的义务。

浅议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误区” 第8篇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误区,成长

每一位班主任都像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一样有成长的过程和经历,成长中难免因为经验不足而踏足一些“误区”。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成长经历, 对班主任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误区”进行简单探讨。

一、班级管理中“身体力行,事事亲为”可能会事倍功半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 笔者曾经对工作充满无限激情,对未来充 满憧憬 ,班级工作 中每一次 通知、每一 次卫生工作的布置、每一次校园活动都“事事亲为”,但结果却不理想。首先自身疲于奔波,总认为有做不完的工作;其次与学生产生隔阂,班级干部不愿多与自己交流。经过与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交流与自身反思后我发现, 原来班主任工作并不是“身体力行,事事亲为”,靠着蛮干就能做好的。“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敢于放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从而解放自身,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既可以培养班干部 的个人能 力 ,又可以给 予班干部 信任感 ,从而师生关 系融洽 , 班干部、 学生愿意 给予班主 任信任 , 便于与学生 交流 ,更易及时 把握班级 信息 ,有利于班 主任工作 及时开展。

二、在学生养成教育中只注重“身教”并不足以达成目的

研究表明:只要坚持四个星期就可以养成习惯。因此,对新入学的学生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一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对于从没有过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笔者来说,刚开始时深受“言传不如身教”思想的影响,工作中重“身教”轻“言传”。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事实并不如想象得那么美好,学生并没有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通过与学生代表交谈与多方请教后才得知,自己对“言传不如身教”理解不足,应该“言传”与“身教”并重。尤其当下独生子女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时,多数独生子女或多或少会从小养成以个人为中心,对周围人和事疏于关注的习惯。所以老师在“身教”前应先“言传”,甚至要反复“言传”,以达到引起学生关注的目的。

三、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不分场合、不分时机,往往会适得其反

刚参加工作那会, 笔者认为年轻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太注意方法与场合,也不注意教育时机。出发点是好的,本着“防微杜渐”的思想认识及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展开思想教育工作。可结果事与愿违,不仅没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而且使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裂痕,甚至与学生发生冲突。通过求教后才懂得教育要抓住时机,准确抓住时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加深了解,才能发现问题,抓住教育时机,了解越深入、越细致,教育机会越多,教育内容越丰富。 (2)教育时机是有一定规律的,了解规律才能更好地抓住各种不同时机。如当学生有进步或取得成绩时,班主任要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和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较好效果;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班主任要抓住实施教育的有利时机。兴趣在学生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驱使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参加实践和探索自己的需要,这时学生对外界的影响因素较容易接受, 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效果比较明显。只有懂得如何抓住不同时机,因“时机”施教,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把握不好师生关系不利于班主任工作展开

优秀的班主任一定会非常重视师生关系, 这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根本。不论是一味强调“师道尊严”的“强力型”师生关系,还是“零距离”的“亲民型”师生关系,在班主任工作中都不是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一味强调“师道尊严”,对学生的所有问题采用强力手段,可能会暂时抹平一些问题和矛盾,但“压力越大反弹力越强”,一旦遇到反弹,极易破坏师生关系;“零距离”的师生关系容易与学生交流,但正因为没有距离,此时的老师反而更易为学生所伤。合理地处理师生关系,把握良好的“度”,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掌握的。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几个“注重” 第9篇

一、注重“人性”的唤醒与补救

当今社会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 拜金主义盛行, 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似乎只有金钱与利益了, 作为一个人本应该具备的“人性”也似乎正在逐步走向衰亡, 与同学关系紧张, 与家庭对立, 对老师不敬, 对社会无责任感, 打架斗殴事件频发。一个班级中“人性”泯灭或缺失的学生不用太多, 有三、五个就够让人头疼的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得不关注这一问题。所谓“人性”, 顾名思义指只有人才具备的特性, 比如言语、情感、文字、音乐, 思考、交流、感悟、创造等等。面对那些横冲直撞、面对那些无所事事的另类学生, 班主任要挖根源, 要引导他们懂得交流的可贵, 呵护千金难买的亲情, 珍惜师生情、同学情, 学会思考与分析, 能够近忧远虑, 能够改革创新, 唤醒学生作为“人”的体面意识、自我尊重意识、争取进步的意识, 把丢掉的作为“人”的更高界别的特性找回来, 班级的和谐不言而喻。

二、注重“规矩”的认同与实践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 小到一个班级, 没有一定之规, 谈何共进取。没有约束, 就是一盘散沙, 任何目标和任务都无法实现。一个国家有法律法规来约束公民, 同样, 作为一个班级, 也需要有校规班规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班主任就是班级纪律的坚定执行者和严格监督者。所谓“他律”, “他律”的效果是明显的, “自律”的效果才是长期的、永恒的, “自律”是“他律”的结果或者升华。班主任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抓好班级纪律, 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自觉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今天自觉遵守学校各类规章制度, 明天才能自觉遵守法律, 绝不越雷池一步。学生认同了这一点, 并自愿把“自律”付之于日常的行动, 良好班风必然形成, 更可贵的是, 培养了这种良好的习惯, 也是将来学生走上社会能够很快被社会所接受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一生将大受裨益。

三、注重“品德”的培养与提升

品德反映了人的价值观、自我意识与评价方向, 与人格密切相关。可以说, 品德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品味、人生发展。班主任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不仅能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让每位学生感到他们是这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学生品德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在这一历程中还能历练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更为容易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与特长, 使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 不断品尝成功的滋味。良好的品德是学生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是学生充满七彩人生的三原色, 不具有良好的品德, 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说, 培养学生的品德, 也是班主任工作中应给予关注的又一重要方面。

四、注重“心理”的健康与辅导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又健康, 对孩子百般呵护, 穿最好的, 吃最好的, 关注了外在形象, 也关注了身体健康, 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孩子们心里想些什么, 他们无从得知。随着年级的增高, 课业负担不可避免地加重, 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家长的期望值有时不够务实, 导致子女的恐惧与对立;青春期的来临, 叛逆心理不断滋长, 家庭、学校的教育方式不够恰当灵活。家长和学校可能关注的往往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两个育人环境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均存在着很大的缺失与不足。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教师当前的又一重要课程, 尤其是班主任。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一节心理健康课就能达到良好效果的。它需要多名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努力, 当然班主任要起主要作用, 密切观察学生的言行, 留意他们的各种变化, 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技巧。在学校一天, 学生和班主任见面的机会和时间最多也最长, 班主任最了解学生, 即便是心理方面的问题, 班主任也应该能够及时发现。班主任有及时发现问题又能及时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 这就要求班主任担负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 使学生不断进步, 健康成长, 而且是身心两健。

在此不得不重点提到的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大多学生都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以自我为中心, 在他们眼里, 好像根本没有做不到的, 他们根本没有经历过失败的打击, 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 偶遇挫折, 意志马上土崩瓦解。所以当今出现学生跳楼、服毒等自杀现象就不足为奇了。这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极差, 不能很好地处理困难、挫折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更不懂得如何化解困难, 更不可能有迎难而上的大丈夫气概, 以至于造成严重后果。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 就要把挫折教育作为一节重要课程, 让学生去感受困难, 勇于面对挫折, 增强他们应对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使每一位学生不仅有健康的身体, 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班主任角色的重要性有目共睹, 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人人认同, 四个“注重”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未必就没有难度, 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拥有博爱之心、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使命感以及较强的管理能力。班主任懂得爱学生, 就要帮助学生谋划一生;班主任懂得爱自己, 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因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 就要为学生的现在、将来负责;班主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 就要为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体现负责;班主任拥有崇高的使命感, 就会为学生甘愿付出而无悔;班主任拥有崇高的使命感, 就会为不辱使命而尽心竭力。班主任拥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班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此这般, 班工作的成效才是真实可信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 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相当一部分掌握在班主任手里———绝没有夸大其词。

摘要:新时期已经来临, 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学校办学质量的好与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一个班级管理的优与劣。班主任不仅博爱、敬业, 还要有智慧, 对班级的管理不仅要严格, 还要富有科学性。一个出色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应该是有策略的, 更应该是富有实效的。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注重“人性”的唤醒与补救、注重“规矩”的认同与实践、注重“品德”的培养与提升、注重“心理”的健康与辅导, 班工作成效就应当是明显的。

“语言赏析”的几个误区 第10篇

一、不辨文体

常常会在课堂中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阅读课文, 将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找出来,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这说明语文课上, 教师关注语言已成为一种自觉, 是可喜的现象。至少表明, 教师的“语文意识”不断增强, 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目标已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想通过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关注和品味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问题是, 现在不论什么文体的课文都用此类问题来让学生“赏析”一番就不伦不类了。如果是散文、诗歌小说类文章的阅读还算适宜的话那么对于平实的说明文、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则未必可行, 甚至显得荒唐。即便是文学性强的文章, 未必就有学生心中真正“喜欢的句子”有些文章的句子也许学生未必“喜欢”, 但未必不是别具深味的表达这种“赏析语言”的路子, 可能导致这样的后果: (一) 会使学生认为好文章是由优美的词句堆砌起来的 (二) 违心地迎合教师的“口味” (三) 认识不到丰富多彩的文章个性。就是教师自身在这种雷同的话语表述中, 也失去了个性和魅力。

二、目标的单向度

时下, 课堂中好多的“语言赏析”都有一种类似情况, 就是只停留在“词句的理解”这一层面, 没有顾及到“规则”运用等层面。现代语文心理学研究证明, 阅读学习中的言语技能有不同的层级按由低到高的划分顺序是:字词识别 (辨别) →词义理解 (概念) →语感运用 (一般规则) →篇章分析 (高级规则) 。中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的教学当然要注重“字词识别”和“词义理解”的层级, 但更应有意于“语感运用”和“篇章分析两个层级。如, 句子的长短、整散顺序, 句子的衔接、连贯, 语篇的结构、思路等等。只有把“赏析”提升到这样的层面, 才能培养学生的“以篇达类”、“举一反三”的能力。当然, 一篇课文中包含着多种概念和规则, 课堂教学中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概念和规则都要求学生学习。针对具体的课文, 选择特定的规则又有好多学问。

三、概念化倾向

“语言赏析”, 本是一种领悟、体验和评价, 借以明了特定的内容。美的语言就是在适当的时间, 适当的地点, 用特定的话语的一种表达。可常见到的是, “语言赏析”的概念化、贴标签倾向。教学朱自清《背影》, 学生还未细品“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中的“不”一词, 就匆忙得出“对父亲的思念”这样的结论。岂不知, 正是这个“不”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有父子间的隔阂, 甚至一段时间的“对立”;也有作者希望得到父亲原谅宽恕的心理。甚至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 学生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否则就和理解“我和父亲已经二年多没有见面了”没有区别。“语言赏析”的概念化, 原因是教师对文本涉及的写作背景没有更深的了解。

食物搭配的几个误区 第11篇

1.豆浆冲鸡蛋

若用豆浆冲鸡蛋,鸡蛋中的粘液性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从而失去其应有的营养价值。

2.小葱拌豆腐

用小葱拌豆腐,豆腐中的钙与葱中的草酸,会结合成白色沉淀物——草酸钙,易造成人体对钙质吸收困难。

3.水果与海鲜同吃

海味中的鱼、虾、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且易使海味中的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胃而引起不适,使人出现肚子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含鞣酸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因此,这些水果不宜与海鲜同时食用,如果要吃,建议您最好间隔两个小时。

4.酒和胡萝卜同吃

最近,美国食品专家告诫人们:酒与胡萝卜同食是很危险的。专家指出,因为胡萝卜中丰富的β胡萝卜素与酒精一同进入人体,就会在肝脏中产生毒素,从而引起肝病。特别是在饮用胡萝卜汁后不要马上去饮酒。

5.吃肉又喝茶

有的人在吃肉食、海味等高蛋白食物后,不久就喝茶,以为能帮助消化。殊不知,茶叶中的大量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这样既容易形成便秘,又会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6.咸鱼和西红柿、乳酸饮料同吃

伤不起的几个误区 第12篇

一、教案唯一化

教案是一堂课的魂, 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长期以来, 集体备课由于观念不明确, 组员一味图省事, 出现了轮流备课, 结果是你用我的过程教, 我用你的思路讲, 这样下去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 失去自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所“统”, 有所不“统”。比如教学进度、练习、考试等这些就应该统一, 但教案是绝对不能统一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 以及各自的教学风格, 他们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 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 一个好的设想, 并不是每个人照搬都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要有活力, 年轻人有活跃的思维, 老教师有丰富经验, 双方要取长补短。如果教师都成了一个模子, 那样的教师还有什么个性呢?这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 而且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己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集体教案进行修改补充, 加入适合自己的东西, 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 又体现个人风格, 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二、课件中心化

我们观摩名师的课堂, 总惊讶于他们手段的高超, 那些语言文字描写的山泉叮咚, 云雾的变化, 场面的惊险, 就连一些忧伤、激昂等情绪, 都能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细细揣摩才发现, 他们有精彩的课件, 这些课件的神奇, 起的作用之大, 颇让我们有找到打开宝藏钥匙的感觉, 也树立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好的课堂建立在精彩的课件上。于是, 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要上课了, 首先忙的是找课件, 百度, 搜狗, 一阵忙乎, 比较之后, 下载。再根据课件的出示顺序, 安排自己的课堂步奏, 一切便大功告成了。这样的效果怎么样呢?就好比穿着最好的游泳衣, 却一天也没有下过游泳池, 就走上了赛道, 其结果可想而知, 以课件为中心, 是高估了课件的作用, 无论什么时候, 课件都是一堂课的辅助, 教材的研读、学情的分析才是主角。我们要善于发现名师的本质, 少在表面做一些东施效颦的事。

三、学习盲目化

现在的数学流派很多, 各领风骚, 我们青年教师常常有走入花丛、乱花迷眼之感, 且每位名师的教学方法, 风格都不一样, 有的抓预习, 从课前预习出发, 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的善于创造课堂意境, 让学生心领神会……课课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课课都是精彩。

对于我们来说, 学谁, 怎么学是最大的困惑, 怎么办?大部分青年教师的选择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 怎么模仿?一般都是这样做:今天我上什么课?就搜索相关的名师的教案, 再依葫芦画瓢, 课堂也能有几许亮点, 但细细思索这样的课堂是缺乏思考与个性的课堂, 总是别人的影子, 摆脱不了模仿的痕迹。这是因为我们在说别人的话, 上自己的课, 总难免磕磕碰碰。甚至有像风像雾又像雨的不确定。所以,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 怎么名师在公开课上使用的一个设计, 就让学生茅塞顿开, 就能打开思路, 而自己的课堂却不起作用, 甚至相反呢?曾有这样的例子:一位名师上公开课, 一位学生解题不流畅, 这位老师很有耐心, 一遍又一遍……直到学生能够完全掌握解题方法。那耐心的等候, 鼓励的话语, 让学生打心眼里敬佩, 课堂上, 该生专注的样子, 让人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可换成我们青年教师的等候, 却只有学生越来越紧张, 老师也不得不缩短教学设计, 结果师生都有点手忙脚乱。

模仿不得要领, 或学出个东施来, 我认为应该思考怎么学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 生旦净末丑你适合哪个角色, 再从耀眼的名师中, 选择与自己风格相似的, 读他的书, 研究他的教学案例, 揣摩他的教学理念。在模仿中注重思考, 调整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方法, 揉进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相信就能在学习中, 有所进步, 在模仿中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上一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下一篇:运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