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技术推广范文

2024-07-13

农机技术推广范文(精选12篇)

农机技术推广 第1篇

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职能界定是主要是根据我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的生产需求以及满足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将国家先进的农业技术、器械和成果通过建立试验基地、教授培训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 来帮助农民在农业经济生产活动中接受、认识最后掌握这些先进的农机技术、器械和成果, 让这些先进的农机技术能够一步一步从点到面的不断发展, 来影响整个农业经济的生产活动的过程。所以我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 降低农村经济的日常生产消耗, 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 提高农民的收入, 帮助各级乡镇政府来提高地方的整体生活水平。其中农机的推广工作是整个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能够帮助农业经济快速的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 最终提高将先进科学技术更好的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发挥经济效力。

农机推广一直都是我国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而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的先锋军, 是最先也是最快的将我国先进的农机技术转化为地方先进生产里的重要力量。做好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是保证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落实党和政府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 为农服务这一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从传统粗放式发展到集约式, 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化升级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的必然之路。

二、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设促进农机为农服务, 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1) 完善农机推广工作要针对你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结构未来的调整趋势, 为农民的未来服务。农机的推广的未来规划, 和要推广的项目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要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为标准。因为农机推广对农村经济发展来说, 不仅仅是其中一项工作, 而是需要服务于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体系建设, 因为他不仅仅会影响农村的社会经济活动, 而且会对整个农村的个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农机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支出, 所以在进行农机推广的工作中, 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结构, 地理环境, 农村人口的现状和未来地方农业发展的要求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进行。这些都是制约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因数, 只有在推广的过程中考虑到这些因数的作用, 才能真正的做到让农机为农服务, 而不是成为农民的负担。

2) 农机推广工作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推广机构, 健全基层农机推广体制, 让农民无后顾之忧。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建立的农机推广机构进行推广的。所以这个机构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稳定, 让农民能够在购买农机之后, 有一个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以一个县级农机推广机构为例就需要大量的高级和中级技术人员, 和很多的技术储备人才, 来保证农机推广机构能够长期对农民进行服务。

一个普通的县级农机推广站就需要五人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乡镇的农机推广站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也需要在两三人左右, 这样才能在农民需要的时候最快最好的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在管理体制上, 基本上是以一个县为单位, 县级的农机推广机构在主导, 乡镇的农机推广机构为下属整体推广体系, 同时政府在其中要做好保障, 对农机推广机构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

3) 完善农机推广的服务体系, 保证农民的整体利益。政府在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机推广体系之后, 同样要注重建立一套与之相配套的农机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之间购机户直接的机械联合和技术联合, 建立一些互助服务组织, 提高农机的整体使用效率, 做到从小规模, 个体化到大规模, 集团化的过渡, 提高农民的整体收益, 降低农民购机之后的风险。同时积极推进现代化的农机服务体系的建立, 把因特网和信息化这个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农机服务中去, 同时以现有的示范基地为基本点, 进行农机的培训工作, 让农民能够进一步了解农机的具体使用和作用。

4) 政府应该完善对农机财政扶持力度, 提高对农民购机的补贴。我国的农民相对来说在经济实力上和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将购买农机的全部费用都由农民完全进行负担的话, 是对我国农民的一个巨大的财政压力。所以政府在其中就要占有重要的地位, 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补贴制度。包括:购机补贴、信贷优惠政策、农机保险等多方面, 多种形式的补贴机制。整个补贴机制的建立要以政府的财政补贴为引导, 通过自愿的原则让农民进行投入的原则之上。同时这个机制的建立不应该是一个短暂的政绩工程, 而是应该是一个长效的补贴机制。政府应该扩大对农机补贴的范围和数额。重点支持一些相对比较先进的农机推广项目, 来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5) 政府应该利用国家对农机的各种补助, 主动结合本地的资源和农业习惯来帮助农民来升级他们的机械, 实现农业装备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出多种类, 多方位, 多层次的不同类型农机推广项目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农民的需求, 同时在完成农业机械的基础上不断的推进其他行业的农机项目, 为农业的全面机械化和现代化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 只要党和政府坚持以农为本的思想, 积极推进各种改革和扶持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的做到让农机推广工作为农服务。

摘要:农业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必要标志。所以进入新世纪,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求农业尽快实现现代化和产业化。而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必备物质就是农业的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和改进能够不断让农业产品快速的转化为必要的社会生存力。本文主要是阐述在农业机械化水平需要大发展的今天如何做好农机的推广工作, 来真正做到促进农机能够为农民服务,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机推广,为农服务,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锋.发挥农机技术推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农业与技术, 2012.

[2]李学宏.浅谈农机技术推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农家之友, 2010.

农机技术推广 第2篇

如何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和推广队伍的作用,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本刊就与此相关问题,专访了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宪研究员。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长期从事农机化行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熟悉业务,对农机化热点问题也很关注。想请您谈谈对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看法。

刘宪:农机农艺融合的确是农机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个老问题。40多年前,我国农机工作者就开始研发水稻插秧机,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当时研究重点是如何实现用机械模仿和替代人力插秧,没有从水稻栽培方式改变的整体上进行系统研究,导致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开发应用进展缓慢。后来,日本在学习借鉴我国技术的基础上搞水稻生产机械化,注意全面考虑水稻品种、水土肥、秧苗规模化生产等因素,育秧、机插秧和收获一体化研究,成为了当今稻作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产的水稻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也因此行销世界。美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收获机械化的成功实现,也没有单打一,同样是走农机农艺融合的路子。纵观世界农机化发展的成就,无一不是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典范。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成为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特别是我们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

农机化是用先进技术装备农业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载体。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不仅包括农业机械技术,也包括农艺技术,是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连通器”。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技术推广是主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推广是农机化工作的核心业务,在农业机械化事业全局中占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中处于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地位。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和推广工作者肩负的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必须看到: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近年来,水稻育秧技术与机插秧技术配套问题日渐突出;玉米的栽培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与机械化作业相互适应的问题急待解决;油菜、甘蔗、棉花机械化收获呼唤适宜的品种和机械化技术;马铃薯、花生等根茎类机械化、丘陵

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农机化水平提高缓慢问题,都与农机农艺不融合不配套有很大关系。“十二五”农机农艺融合度低的问题如果继续存在,提高薄弱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将难以实现,建设现代农业将成为一句空话。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宏观环境越来越好。

一是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特别是病虫害、杂草的专业化防治对机械化需求增加,水稻、玉米、棉花、甘蔗和马铃薯等大宗作物收获的机械化要求迫切。许多农业科研机构顺应发展要求,着手研究农机农艺融合方面的课题。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机械化农业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机械化农业时代的到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对农机农艺融合的拉动前所未有。三是耕地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转移趋势明显。国土整治、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呈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为农机农艺一体的机械化作业模式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四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04到2010年的7个“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国务院、农业部出台若干意见和工作部署,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宏观环境越来越好。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职责义不容辞。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提出“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意见》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以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实现重大装备技术突破等为重点”。《意见》在“主要任务”中提出:“建立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以国务院文件形式专题论述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充分彰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是农机化工作者职责所在。是我们农机化技术推广系统的同志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 农机农艺融合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作物品种、栽培制

度、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农民传统种植方式等诸多方面。从农机化技术推广角度看,您认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

刘宪: 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践证明: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技术集成,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也是农机化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在部农机化管理司和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任务,不断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和新设备推广力度,在实施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落实购机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应该看到,目前农机农艺融合度低、各方关注不够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搞农机和搞农艺的人马各自为战、互不关联,农机农艺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例如,育种目标较多注重提高产量,新品种审定一般不注重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传统农业栽培技术的设计主要建立在手工劳动的方式上,较少关注适应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农业生产缺乏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宽行窄行宽窄行,密植稀植密稀植”若干个栽培方式多项排列组合。园艺式多样化的栽培思路有其优点,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作物生长,但增加了农机具开发的难度和使用成本,不适合大面积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农机装备研发人员深入农业生产实际不够,对不同种植区域作物品种形态、物性关注不多,闭门造车。“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农机农艺一体化的要求确定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从农机化技术推广角度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索解决的途径:

——加强实证研究,弄清问题症结所在。

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农民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影响,我国各地的农业种植品种多样、种植模式各异、收获要求不一,这不但直接影响机械化的使用,而且还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种植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种植模式不同,农机生产企业为满足市场的短期需求,所生产的机具种类多、批量小、价格高,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低,从而制约了企业的科技投入和发展。例如:山东省现有玉米栽培模式中存在着十几种玉米种植行距,其中约60%能够适用目前的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行距设置繁多,栽培模式各异对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影响很大,科学规范行距成为推动玉米收获环节农机农艺融合的关键。我国油菜

生产也有类似情况,特别是南方地区移栽油菜,株型大、分枝多,角果易开裂,多熟制都给机械化收获造成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必须组织实证研究,建议选择水稻种植(插秧)、玉米收获、棉花、甘蔗全程机械化等生产环节组织农业科学家和农机专家联合调研。掌握栽培模式和机具的现状,研究提出生产路线和技术模式,制定相应的作业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方式。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完善种植技术体系,引导农机企业生产开发新产品,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新机具,突破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发展桎梏。

——总结借鉴农机农艺融合的成功经验。

农业机械是农艺技术的载体,先进的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应用,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方面农垦国营农场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农垦农机化发展水平高、速度快,既有体制机制和投入方面的优势,也是农机农艺融合紧密的结果。许多农场始终围绕农业发展的全局推进农机化,按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要求,及时装备、革新、改装农机具。不断完善作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每个环节农机农艺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实现了良性循环。可见农机农艺融合不是做不到,关键在于是否有意识地去做。要善于总结学习农机农艺融合的先进经验。在水稻生产方面,江苏省一些市县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玉米生产上,山东省一些市县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连、天津等一些大城市在发展设施农业中推广物理农业新技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这些地区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之所以能够突破,关键是找到了解决农机农艺融合问题的途径,形成了满足生产需要的发展模式。

——不断创新农机农艺融合体制机制。

农机农艺融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需要对症下药,辨症施治。首先是领导重视,要在决策层建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领导机构,各行业的领导共同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在管理机制创新方面,要转变观念,改变农机农艺部门“隔行如隔山、老死不相往来”的思维定势,突破部门分割的局限,多联系勤沟通,互相理解支持配合,农机化

管理和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主动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沟通机制,对品种、种植方式、机具配备等影响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经常进行会商,提出针对性强的工作意见和具体措施。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已经和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沟通,2012年将按照部领导的要求开展合作,选择几个方向,联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建议粮食高产创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增粮行动等重大项目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要包括与之配套的机械化技术内容,农机农艺措施一起制定,一起布置,一起检查落实,共同应对和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建设和机械化发展中的难题;在经营机制创新方面,要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在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形式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作业;在科研和推广机制创新方面,要改变农机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相分离的科研和推广方式,建议在行业科技项目中增加农机农艺融合的课题,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队伍中增加农机化专家和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比例,汇集各学科的科技人员协同工作。争取在 “十二五”期间建立集品种、栽培和农机化技术为一体的研发和推广模式。

记者: 目前,全国共有9.8万余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全国已形成从部到省、市、县、乡五级农机推广网络。这样一个完善的网络和人数众多的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民的作用。请您谈谈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过程中,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工作的着力点应在放哪里?

刘宪: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农业劳动力和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随着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使这些先进技术尽快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对加快推广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等机械化技术,推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保护耕地资源、提升地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进农机节能减排,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十一五”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践证明,大量使用机器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各种资源利用率。因此,“十二五”要从有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角度出发,设计或选择农机农艺融合的方案。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应在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首要任务是加强业务学习,不仅要精通工程技术,还要钻研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了解品种和动植物生长规律,完善知识结构;要改变思维定势,突破

部门和专业分工的局限,多接触多沟通,按照农艺要求推广农机化新技术,组织机械化生产;既要推广种植业领域农机化技术,又要加快养殖业、设施园艺、农产品初加工和其它农业产业农机化技术推广。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耕作制度和经济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加快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秸秆还田、玉米精量播种等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选择若干作物,制订具体的示范标准,配合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区建设,建立一批具有当地特点的示范区,扩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示范范围和领域,推进农机农艺示范活动的深入开展。

——以玉米机械化为突破口,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现实途径。

玉米生产农艺技术与农机化技术融合度低的问题十分典型。我国玉米栽培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机械化生产方式明显地受到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制约,制订种植与收获技术模式相协调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已成为推动玉米机械化生产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期间,要认真总结各地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的做法,在推广良种的同时推广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玉米栽培既要考虑充分利用光热和水资源,也要从有利于发挥玉米收获机械作用的目标出发,重点解决农艺配套和品种选择问题,推广科学合理的种植规范,关键是规范行距,实行统一的玉米机械化种植,合理配套玉米收获机械,大幅度提高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率和经济效益。农业部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已经会同玉米育种、栽培专家和有关部门着手开展工作,通过开展这项工作,探索建立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的途径和方法,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建立玉米机械化种植作业技术体系方面有所进展和突破。

——以农机手培训为切入点,推广普及农机农艺融合的实用技术。

建议农机与农业等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宣传培训活动,把农机与农艺作为一个产业技术整体,修订编写教材,改进教具,通过大力组织实施对农民的培训,让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机手,更多地学习和掌握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相配套、相促进的技术。例如,近几年农业科学抗旱中采用的免耕播种、小麦机播中配套的机械化镇压保墒、节水灌溉等抗旱技术等等。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农机农艺融合的新知识新技术,走出一条靠农民创造、靠市场运作、靠服务完善的路子。只有农民的主体

作用和市场的推动作用得到更大更有效的发挥,农机农艺融合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近年来,中德现代化示范农场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引进德国农机农艺一体化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果,要认真总结借鉴,在适宜的地区宣传推广。

——以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加快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

农机技术推广 第3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新技术;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19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始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人类进入了现代社会,农业生产的作用仍不容忽视,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研发以及推广部门需要明确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使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所用。本文首先总结了比较典型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而后提出进一步推广这些新技术的手段。

1农业机械新技术

1.1旋耕机技术

旋耕机是一组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旋转进而达到切土碎土目的的刀片,这组刀片被均匀配置在旋耕机的一根横轴上。旋耕机主要用于水田、果园以及蔬菜地的耕作。用于土地表层的耕作机器主要有中耕机、镇压器以及钉齿耙等等。

1.2液压技术

液压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中时,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微机实时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为技术基础。液压技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改善了机械系统动态性、系统柔性和动力学特性,增强了人机交互性,使系统变得更舒适、更人性,实现系统参数的监控以及故障预报,实现能量转换和匹配,大大提高了机器操作的效率。

1.3联合耕作机械技术

联合耕作机械的形式不是固定的,可以是由两种工作部件组合而成,比如由铧式犁犁体和立轴式旋耕两种部件组合而成的耕耙犁,也可以是铧式犁-钉齿耙或者铧式犁-旋耕机,上面所举出的例子在农业机械生产中的各阶段生产项目当中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1.4水井钻机技术

水井钻机技术有3种形式,即复合式、冲击式以及回转式。在以上三种形式中,回转式水井钻机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回转式钻井是由钻机装置和循环洗井装置两部分组成。而复合式钻井技术是在回转式钻井上装上冲击结构,它的工作方式仍然是以回转式钻机工作方式为基础,开凿卵石层的时候,需要用冲击式钻井通过该层,所以复合式钻井可以应用的领域更多。冲击式钻机主要是利用钻头上下往复的运动来粉碎冲击岩石层,被广泛应用于卵石层或者是比较坚硬的岩石层方面,冲击式钻井技术也有它的缺点,它不能够自动清除岩石碎屑,会导致碎屑堆积,一般用于250米以下的浅井开凿,冲击式钻井的施工工作效率比较低。

2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对策分析

农机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农机推广部门还要对部门本身加大培训力度,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注意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2.1争取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

国家一直十分重视三农工作,近年来我国三农工作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所以政府部门更要积极配合国家和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努力做好三农工作。作为农机推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以当地农机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抓手,和当地政府共同探讨发展当地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围绕当地农民实际需求开展工作,力争把实用、先进、高效的农机化新技术传递给农户。

作为农机化推广部门要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百姓家中,了解实际情况,定期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基层了解农民所需,解决农户遇到的困难;要结合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各地特色和生产条件合理开展农机化工作;要经常召开农机作业现场会,并积极邀请政府领导,让大家参与其中,真正了解农机化的发展过程和百姓所需,以获得百姓的配合和政府的支持。

2.2建章立制,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待工作要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严于律己。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作用。将市、乡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调动乡(镇)农机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工作尽心、尽力、尽责,保證各项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完成,农机信息能及时传送。

2.3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要经常组织农机人员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必要的手段鼓励农机推广人员学习各项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农机推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推广工作提供源动力。农机推广人员的个人素质是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关键,农机推广人员的素质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农机推广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培训、提升农机推广人员素质。首先,加强人员新技术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培训。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要不断安排推广人员进行脱岗学习与考察,拓展农机推广人员视野和知识面,适应农业新局面以及新形势的需求;其次,借用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聘请高级专家、教授,为其农机推广服务。吸引广大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进行工作,不断为农机推广注入新鲜血液,提升农机推广人员整体素质。

2.4加强信息化建设,培养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发展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普及农机信息化至关重要,所以农机推广部门要加大信息化培训队伍,致力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常翊.吉林敦化:举办农机新技术培训班[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08).

[2]陈雪芳.围绕农业增产增收积极推广农机新技术[J].新疆农机化,2004,(04).

农机技术推广 第4篇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之前, 农业部《农业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 (农科教发[2012]4号) 和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关于开展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调研活动的通知》 (农机推 (推) 发[2012]47号) 文件已下发至全国各省、市、县。一场覆盖全国基层农机体系的调查就此拉开帷幕。

5天之后, 时任农业部副部长姚林在《农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实施农技推广法, 关键要深化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同年12月23日, 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专题会议, 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精神, 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 部署加快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会上,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再度强调, 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基层农技服务水平。

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被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

改革成果

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颁发了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发[2006]30号) , 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08制定了《关于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 (粤府[2008]24号) 等文件, 正式启动广东省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并成立了以农业厅为主导, 林业、水利、渔业共同组成的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

2009年广东省人大把该工作列为重点建议, 进一步加快全省基层农技改革与建设进度。

根据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提供的资料显示, 改革前广东省有独立农机推广机构70个, 其余县 (市、区) 农机推广职能由农机 (业) 局下设推广站或推广股承担, 只有推广站牌子, 没有独立法人。改革后独立设置农机推广机构41个, 综合设置29个, 目前己有57个完成改革。改革后均明确了公益性职能, 实现全额拨款, 理顺了管理体制。

人员队伍建设方面, 在参与改革完成的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中, 80%实行了人员聘用管理制度, 88%实行人员准入制度。2006年以来, 广东省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共新进大学生44人。办公场地方面, 改革后全省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中, 50个有独立办公场所, 29个有试验示范基地, 6个设立了村级服务站点。

改革后广东省基层农机推广机构逐步完成制度建设, 90%以上的机构制定了推广责任制、考评机制和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目前广东省共有乡镇农机推广机构981个, 其中独立设置农机站422个, 综合设置516个, 区域设置43个;归口县农业 (机) 主管部门管理229个, 乡镇政府为主管理628个, 县乡双重管理124个;全额拨款706个, 占72%, 差额拨款178个, 占18%, 自收自支96个, 占10%;有独立办公场地128个, 占13%, 有完善的办公设备40个。

尴尬的基层推广现状

广东省农机推广机构近年来经过多次改革, 有部、省改革, 也有地级市开展的改革。几经改革之后, 全省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已基本确立, 但也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是机构设置不一。经过近些年来的机构改革, 目前广东省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设置比较混乱, 即有独立设置的推广站, 有跟安监机构一起设置加挂推广站牌子, 有跟农技综合设置的站, 还有些是在农机局内设的推广站。机构设置的混乱使得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有边缘化的趋势。虽然随着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机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是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却有不断边缘化的趋势。由于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缺少必要的专项经费, 缺乏必要的推广手段和方式方法, 自身建设都不能满足, 更别说充分发挥农机推广作用了。目前, 部分与农机安全监理一起成立的站, 均以安监为主要业务, 推广为次要业务。基层对农机推广的作用普遍认识不到位, 部分地区认识农机推广应该是企业行为, 是市场行业, 因此对农机推广不重视, 不投入, 有的基层县领导甚至不知道还有农机推广这一机构存在。

其次是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实际需求相比, 农机推广投入经费严重不足。现在各级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只有人员经费, 几乎没有规定的工作经费。据不完全统计, 县级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有财政保障的还不到一半, 个别地方有工作经费也只是杯水车薪, 难以适应新时期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而乡镇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几乎都没有专项推广工作经费, 导致正常的农机推广工作无法开展, 使得现有的农机推广人员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如何破冰基层推广体系

机构分散、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整体功能不强, 是目前各级专业技术推广机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突出问题, 要在科学界定职能的前提下, 有步骤地加以改革调整。尤其要加大投入力度, 改善农机推广体系工作条件, 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将部分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市、县及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用于县级及区域农机推广机构的装备水平的提高, 逐步实现推广手段和设施现代化。抢抓机遇, 全面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条件建设。

省农机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只有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机构、队伍、运行机构和条件建设, 建立“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良好的工作条件”的“五有”公益性基层推广体系, 才能真正发挥好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要建立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机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每年要根据年度农机推广服务内容制订培训计划, 以农机学校或农机推广中心作为培训基地, 对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技术素质, 以确保农机推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尤其要建立人员培训长效机制, 制定分层分类定期培训规划, 创造培训条件, 丰富培训内容, 完善培训方式, 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本领。要进一步优化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 提高基层推广人员专业素质, 解决农机化技术关键环节与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粮食高产技术对现代农机装备的需求, 拓宽农机技术推广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要实施好乡镇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 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政策, 保障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建设, 切实提升基层推广服务能力, 实现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第三要加强对基层农机推广项目建设, 不断增强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民间技术服务组织在抓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的基础上, 鼓励和引导民间建立不同形式的村级农机服务组织, 积极扶持农机大户, 带动农机服务组织开展有偿社会服务;培育农机服务产业, 使农机服务向市场化、专业化、技术型、效益型方向发展。

农机技术推广科技信息技术论文 第5篇

2、科技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中的应用

2.1 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有若干的组成部分,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遥远的感知技术。首先是感知技术,这之中就包涵GPS技术。GPS技术是一种定位技术,通过卫星对地面上的目标进行定位,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这种技术已经运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农机上运用GPS技术可以使农机实施对各个农机的位置和作业情况进行跟踪,以便农机可以更好地掌握生产情况,对农业生产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部署,使农机作业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农机整体的生产效率。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都是通过人工对农田进行相关的审查,对农田的作物生长状况、农田土壤水分生长环境、病虫害进行评估和处理的。但是这样的方法缺少及时性,而且人为因素对田地调查结果的影响较大。现在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对农田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检测,这样的监控数据不仅实施性强,对各项数据的检测也较为详细具体,可以检测到人工检测不到的项目,以便对农业生产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农机中加入这种技术可以更好的把握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传感器可以进行更加精确的播种,灭害和预防,提高生产的效率。地理信息交互技术,这是农场的数据处理中心。其核心技术是将农机的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整个数字化系统进行实时的更新,以便管理者更好地对农机的信息进行掌控,对整个农业生产进行及时的科学调整。对于企业来说,要结合当前的市场需要,生产能实际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农机,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农机技术之中。

2.2 网络物联技术

网络物联技术包涵各个方面,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链接,使农机在农业生产情况可以快速的到达管理者手中,以便快速做出处理。通过这样的网络可以对农机的各个地方实现远程的生产操作,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此外,在整个系统中可以建立自己的数据处理系统,降低整个农机对人的依赖,真正达到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企业可以根据这一点对当前的农机进行网络化的改造,使农机可以更方便的连接网络。也可以研发相应的网络技术对相关的生产单位进行技术支持。

2.3 精准化技术

精准化技术是建立在精准传感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这其中就包括精准播种技术、精准整地技术等。这些都对现有的农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传感器方面要达到相应的要求,还要在现在的技术上进行改进,提高基础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准性,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生产的要求。精准技术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技术,要真正实现它,就要整合网络技术遥感技术。通过遥感技术对农田的情况进行把握,通过掌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生产安排,通过网络下发到各个生产单位。在农机上可以通过精准的传感器对生产进行更精准的操作,但这种精准的操作也对农机的质量和操作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要在这方面对当前的农机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

3、结语

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 第6篇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对策;研究分析;农业科技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44-1

农机技术的推广是将机械化的科学技术及农机化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不断的实验、引进、宣传、示范、培训以及传授实现推广应用的一种社会化的服务,是帮助农民更好地认识及掌握基本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关键内容,同时,通过农机技术的推广,还可以将相关的技术很好地应用在农业生产和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推广新型技术和设备。农机新技术以及农机新工具在相关的农业生产之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和改进农业生产方式,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作物的生产量。机械施肥较于人工施肥而言,其功效和肥效都得到了提升了。

1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加快农机技术的推广,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一方面是改革及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相关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1.1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为相关技术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农村产业化经济会不断促进新型技术和设备的生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需要大力的发展和推广农机技术;另一个方面,农业产业化也将会不断促进农业生产转向农业产品的加工及转化,全面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就可以加快农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更好地顺应时代的需求。

1.2加快农机技术的推广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任何新型的农业技术以及工艺,要想得到广泛的运用和推广,首要就是需要加快其相关的推广,只有加快了农机技术的推广,才能够不断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的质量,为农民的致富增收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2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

2.1贯彻执行关于农机技术的推广条例规定

将党和国家针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及改革的主要政策方针真正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认真抓好农机技术的推广要求,将所有的工作落实到位,力求全面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2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一方面,针对农机技术推广的资金问题,相关的政府单位需要从财政的预算当中逐年对农机推广的投入比例,并且监督金的实际应用;另一个方面,还需要从地方的财政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当中,将扶贫款项挤出一部分来进行相关的农业投资,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科学推广的资金,并且有计划地向全社会来筹集建设的资金,力求完善体制建设和相关的制度,全方位解决农业技术推广过程当中的相关资金问题。

2.3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

第一,国家需要从相关的政策对农户的农机技术应用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其可以更好地使用相关的农业新技术和新型工艺,针对新型的机械设备等,也可以进行良好的运用;第二,改进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及运行的方式,根据农民对于农机技术以及新型机具的认识以及了解等,结合实际的经济状况,对其中相关的制度和推广运营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并且实行技术的指导,力求层层推进、整体深入;第三,相关的农机部门,也需要争取到银行、财政以及科委等部门的支持和协调,完善其中的管理工作,不断进行相应的新型技术培训以及推广,力求将所有的部门都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共同协作、共同奋进的整体,并且进行全面工作;第四,选择投资比较少并且见效比较快的农机新型技术和新型的工具工艺,运用显著的经济效益,来不断加快农户的应用欲望,进而达到深化改革以及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目的和效果;第五,将过去的相关工作之中技术服务以及信息的相关关系和信息、物资的服务、产品的销售加工等等,都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工作的整体,办好每一家每一户不能够很好地落实的事情,进而有效并且合理地保护了农户对于农业的新型技术以及新型设备工艺使用的积极性,例如在实践的工作当中创办相关的农业以及乡(镇)的服务公司,将技术以及产品的推广建设以及使用销售经营等结合起来。

2.4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素质

包含相关的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操作技能等素质物提升,针对农机技术的推广人员,还需要针对其思想的作风、技术以及心理等进行培训,要求其在这些方面都有着过硬的本领,同时,还需要树立起几个基本的观念,即多多接触新型的技术设备工艺、对于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摒弃已经过时的技术工艺、推广的面要大并且形式要多。

3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推广农机技术的主要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深层次探析了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的重点和要点,并且针对推广农机技术的主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力求全面的提升相关的工作,为农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世华.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浅析[J].种业导刊,2011,(8):34-35.

[2] 路战远.对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2.

[3] 翁志红.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探讨[J].福建农机,2008,(2):18-19.

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农机化新技术 第7篇

因此, 依据我县农业生产现状, 加强农机农艺结合, 因地制宜, 加快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 将是我县实现“八连增”之后, 继续保持粮食产量稳产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1.深耕、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

(1) 深耕的好处:

首先能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的底墒;二能加强土壤的透气性, 从而提高了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三有利于消除杂草和病虫害;四促进根系发育, 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五可深层施肥, 有利于逐步熟化下层土壤, 增加根系吸收营养范围。

(2) 怎样进行深耕:

实施深耕要逐渐加深耕层, 切忌将深土层的生土全部翻入耕层;深耕的同时, 应配施有机肥、加大施肥量, 加速土壤肥力的恢复, 如果翻耕前后持续干旱, 要注意浇水造墒。此外, 要做到耕翻和耙耢、镇压相结合, 做到深浅轮耕, 应旋耕 2~3 年再深耕翻1年, 破除犁底层。耕翻后要及时耙压。

尤其是采用秸秆还田和旋耕机旋耕地块, 由于耕层土壤悬松, 容易造成失墒较快、小麦播种过深, 降低产量。所以必须耕翻后尽快耙耢、镇压。小麦播后镇压能有效提高小麦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质量。因此, 一定要重视小麦播种后的镇压作业。

深耕技术指标及主要机具:

深耕深度:一般在18~24 cm为宜;

深耕机具:一般为铧式犁, 能满足耕深要求即可。

目前, 市场上按犁数分有三至五铧犁, 按照单犁耕幅可分为轻型犁 (25 cm) 和重型犁 (35 cm) , 根据土地规模和配套动力而定 (配套动力最好85马力以上) 。

(3) 深松作业:

机械化深松是利用深松铲疏松土壤, 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不反转土壤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技术。机械化深松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培肥地力, 促进根系生长, 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起到涝能蓄水, 旱能提墒的效果。

我县是农业大县, 由于长期采用小型拖拉机耕地和大中型拖拉机旋耕作业, 造成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坚实度高、透水性差, 大大减弱了耕作层和心土层之间水分与肥力的流通, 遇到雨水集中时, 犁底层的隔水作用, 使雨水不能及时渗透蓄集到心土层, 从而形成地表泾流, 在干旱天气, 坚硬密实的犁底层又使底层水分难以向耕层移动, 土壤自我调节水分能力差使农作物的根系难于穿插发育, 因而, 是粮食增产的一大障碍。实施机械化深松作业可有效打破坚硬的犁底层, 明显改善这一状况, 提高防涝抗旱能力。

(4) 深松时间:

在午秋耕整地时间均可进行深松作业, 秋季深松有利于蓄纳秋冬雨雪, 周期一般2~3年进行一次。

(5) 深松深度:

深度的确定要因地制宜, 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 一般为30~45 cm。

(6) 深松方式:

分为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全方位深松用于全面松动土壤。间隔深松用于创造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在深松后不能随即播种, 且要注意及时耙压, 防止失墒。

(7) 作业机具:

深松机具从类型上分为单机和联合作业机, 从方式上分为全方位深松机和间隔深松机, 可按照农艺要求选用。提倡采用深松联合整地机一次进地完成深松作业, 并达到待播状态。拖拉机功率应根据不同耕深、土壤比阻与深松机相匹配, 并考虑耕作幅宽与拖拉机轮距相匹配。

2.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技术

(1) 定义:

由小麦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械一次性作业, 满足小麦播种对旋耕、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项农艺要求。能够同时进行旋耕、施肥、播种、覆盖、镇压等多项作业的机具即为旋耕施肥播种机, 简称旋播机。

(2) 作业要点:

机具要调整到保持前后、左右都水平的状态, 以保证耕深和播深一致。耕深、播深、行距、播种量要调整到农艺要求技术指标状态。

(3) 排肥器只适于施颗粒肥, 禁止使用失效结块肥和混肥。

肥层与种子之间的土壤隔离层应大于5 cm。

同时旋耕播种时旋耕深度小于10 cm。

3.玉米机械化直播 (板茬播种) 和联合收获技术

(1) 玉米机械化直播 (板茬播种) 技术:

是指在小麦收获后, 不经过耕地、整地, 通过专用玉米播种机直接在麦茬地播种夏玉米。采用直播技术是实现夏玉米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玉米机械化直播技术主要采用两种作业方式:

带状旋耕施肥播种技术是在镇压轮可分行镇压的旋播机上只保留玉米播种腿后3排 (6把) 刀和镇压轮, 拆下其余旋耕刀和镇压轮, 呈带状旋耕15 cm左右宽度, 其余仍为板茬地, 进行旋耕、深施化肥、玉米播种、苗带镇压一次性作业的农机化技术。此技术可在小麦秸秆 (或粉碎后) 覆盖地表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玉米播种。

专用玉米播种机板茬地作业:采用专用玉米点播机在麦茬地直接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作业过程。

如果播种机采用的是外槽轮方式播种, 可通过调整播种盒内外槽轮长度和花篮插板调整玉米播量和株距。如果播种机采用的是转盘或仓转式穴播方式, 可通过调整更换齿轮的方法变更株距以调整玉米播量。

播种行距要保证在50~70 cm, 以60 cm为宜。以满足后期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时的要求。

(2) 玉米联合收获技术:

一次完成摘穗 (剥皮) 、收集果穗 (或摘穗、剥皮、脱粒, 但此时籽粒湿度应为23%以下) , 同时对玉米秸杆进行处理 (切段青贮或粉碎还田) 等项作业的为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具有这种联合作业功能的机具称为玉米联合收获机。

市场提供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背负式机型、自走式机型、互换割台机型、牵引式机型。按收获方式有摘穗型和脱粒型。

目前我县采用的玉米联合收获模式主要有:

机械摘穗+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包括机械摘穗→果穗输送至集箱→秸秆粉碎还田三个主要连续作业环节。主要采用摘穗型玉米联合收获机 (带秸秆粉碎还田机) 。这种模式要求玉米行距在50~70 cm为宜, 60 cm效果最佳。

机械脱粒+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包括玉米收割→喂入→脱粒→清选→集粮→秸秆粉碎还田六个连续作业环节。主要采用脱粒型玉米联合收获机 (不带秸秆粉碎还田机) 。

4.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1) 秸秆还田的好处:

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培养地力、防止焚烧污染、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实现秸秆还田的机械化途径和机具:

通过大型拖拉机配套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将小麦或玉米秸秆打碎并覆盖于地表。

通过安装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秸秆粉碎抛洒装置将小麦秸秆粉碎后抛洒于地表。

通过玉米联合收获机上的秸秆粉碎装置, 在收获玉米时直接将秸秆粉碎散落于地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绝对不能用旋耕机代替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玉米秸秆的粉碎还田, 因为旋耕机上的旋耕刀片不能有效切割玉米秸秆, 从而造成土壤的过分疏松严重影响小麦出苗。

(3) 玉米秸秆还田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补施氮肥, 秸秆还田后, 一般补氮肥为5~10 kg/亩;二是粉细深翻, 秸秆粉碎长度宜小于10 cm, 均匀撒于地表, 然后深翻入土, 以利播种;三是播种后镇压, 避免小麦吊根现象;四是适时浇水;五是翻埋前消灭病原体。

二、推荐农机化作业工艺路线

1.小麦收获后播种玉米

路线1:小麦联合收割——秸秆 (粉碎) 覆盖还田——带状旋耕施肥播种玉米——苗带镇压。

路线2:小麦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 (或打捆、移走) ——板茬施肥穴播玉米——覆土——苗带镇压。

2.玉米收获后播种小麦

路线1: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果穗——秸秆粉碎还田——深耕——旋耕——耙压——播种小麦——镇压。

路线2: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果穗——秸秆粉碎还田——旋耕两遍——耙压——播种小麦——镇压。

农机农艺结合搞好农机推广 第8篇

1 农机农艺结合是现代农业发展所必须

现代化的农业是科技协作的农业, 在生产条件方面, 主要有2大因素:农机与农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中, 越来越注重农机与农艺的协同发展, 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都必须有系统化、规范性的农业科学知识和农机新技术的支撑。现代农艺是以操作简单、节省成本、稳定生产和提高产量为目标。而现代农机则是为农业作物的生长、收割或是加工等提供所必需的生产工具, 并以此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减少劳动力投入, 降低生产成本。农机与农艺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才能使农艺的技术得到有效的实施和发挥, 让农业机械能发挥更好的效能, 使得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提高。

2 农机与农艺结合, 推动农机推广

要想做好农机推广工作, 必须先做好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工作。而有效的农机农艺结合, 也可以推动农机的推广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2.1 增强农机农艺知识学习

在农机与农艺结合的过程中,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对从事农业者进行相关的农机与农艺知识的培养。要向他们普及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 比如什么土壤适合什么样的农作物, 各种作物的最佳播种时间是什么时候, 各个品种适合的播种量是多少等。这样, 农业工作者就可以更好地掌握种植技术, 进行科学播种, 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对农业工作者进行培训和讲课, 开办专家咨询讲座等, 还可以为农村的图书室购买一些与农艺相关的书籍, 为农业工作者的农艺知识学习提供条件和便利。另外, 还要向农业工作者讲述农机具的使用方法, 向他们普及各类农业机械的操作方式和操作流程。这样, 便于农业工作者能顺利使用农机进行机械化种植, 便于将农业向规模化、区域化转变, 也有利于农业生产更加高产、高效。通过以上这些,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2.2 结合农艺要求, 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农机的生产研制是为了满足农艺的要求, 所以, 要针对农艺要求, 在农业生产中引进或者研制出新的农业机械。例如, 对于小麦的增产栽培技术, 就只有通过机械化来解决, 而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正是满足了对这一农艺的要求。所以, 在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 一定要结合农艺的具体要求, 来引进或是研制新型农机, 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另外, 还可以鼓励农机使用大户或是种粮大户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建设新型的农机服务体系, 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以及规模化, 形成规范、高效的服务体系, 提高农机服务的水平, 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3 建设农机农艺一体化, 促进农机推广

3.1 建设农机农艺一体化的必要性

农艺的发展离不开农机的支撑, 农机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农艺质量, 所以, 农机推广必须建立在农机农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设农机一体化, 可以更好地将农机与农艺紧密联系在一起, 农机研究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农艺需求, 进行农机的创新研究。这样不仅利于农机创新的进行, 还可以不断提高农机研制水平。而农机的不断发展和农机技术的不断提高, 也可以为农艺生产提供必要条件。高效率的农机是农艺发展所必须, 也是现代农业规模化、高产量的必要保障。

3.2 如何建设农机农艺一体化

对此, 可以建设农艺农机相结合的一体化农业示范园区, 有效展示农机农艺相结合的优良成果。此外, 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农艺研究与农机协会, 将两者联结起来, 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研究提供技术讨论与交流的平台。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聚集农艺与农机的科学力量, 推进农机农艺一体化, 更好地促进农机推广。通海县的乡镇已将农科站和农机站合并, 成立了农业技术农机工作站, 两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 在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突出贡献。农机推广站可以为农艺研究提供所需条件, 农艺研究可以促进新型农机的引进和研究。所以, 将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 建设农机农艺一体化, 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也可以促进农机推广。

4 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农机推广

要把农机与农艺结合落到实处, 进行农机推广不是纸上谈兵, 而是需要项目实践, 通过项目实践来提升农业工作人员的农艺知识与农机操作能力。各地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完成项目实践来探索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最佳方式。通过项目实践, 农业工作人员不仅可以掌握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和栽培技术, 也可以学习到土壤的知识以及种植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另外, 工作人员也可以学习到农业机械的操作流程, 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农机使用的熟练程度, 掌握农机操作知识和在日常生产使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还可以掌握日常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常识, 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更加顺利、便捷。

5 结语

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 可以使农业生产的组织更加协调、生产配合更加密切、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而做好农机推广, 则可以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使农业更快、更好的向规模化、集中化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变, 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

摘要:伴随着我国不断出台的惠农政策, 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 将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 相辅相成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给农作物的生产提供更好的条件, 使小规模的农业种植向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 也必须大力推广农机, 将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本文就以如何将农机与农艺结合以及农机推广等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机,农艺,结合,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世武, 陈志, 杨敏丽.农机农艺结合问题研究[J].中同农机化, 2011 (4) .

[2]康丽清.农机农艺融合助推农机化发展[J].农业工程, 2012 (12) .

农机技术推广 第9篇

从6月1日开始, 国家制定的《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在全国范围开始实施, 肇庆市农机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积极贯彻实施和执行《规定》赋予的责任与义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了《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并于6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规定》明确了对内燃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修理者的修理、更换、退货责任, 在对农机三包、责任免除、争议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的同时, 赋予了农机化主管部门新的管理职责。《规定》的贯彻实施, 对于维护农机产品用户的合法权益、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肇庆市农业局农机化办、肇庆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目前已经将宣传贯彻实施《规定》作为推动该市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加强组织领导, 抓好落实,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规定》主要内容、增强贯彻落实规定意识和能力的同时, 制定和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 着重加强对农机质量的监管, 开展补贴农机具质量跟踪调查、质量保障督导、质量投诉监督工作, 及时受理对农机产品的质量投诉, 简化工作程序, 缩短处理时间和提高时效, 为农民和农机用户排忧解难。

农机技术推广 第10篇

淮南农场已整体列入淮南市东部城区规划,近年来,有不少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相继在农场开工建设,如高铁淮南东站、淮南朝阳东路、蚌埠一淮南高速公路、206国道和淮南东城经济开发区等项目。已占用土地面积约3 500亩(1亩=1/15 hm2,下同)。预计下阶段新客站站前开发,高塘湖、滨湖新城区开发,住宅区开发以及朝阳东路两侧开发用地约5 000亩。随着土地继续开发使用,淮南农场土地耕作面积会逐渐减少。但由于受用地指标控制及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制约,应该说农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淮南农场的主导产业。因此,强化农机管理,推进新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仍是淮南农场农业工作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淮南农场现有种植面积1.7万亩左右,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30台、拖拉机配套农具600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70台、谷物烘干设备12台和动力排灌机械200台,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9万kW。麦稻两季年完成机耕面积3.4万亩,机械收割面积3.4万亩,机械播种面积2.6万亩。机械化作业程度分别达到机械耕作面积1 00%、机械收割面积100%和机械播种面积90%以上。较农机体制改革前动力机械增加了2倍以上,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作业条件,有力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2 加强农机化管理推动农机化技术进步提高服务水平

(1)积极推进淮南农场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提升和进步,努力提高农场农业生产效率,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节本增效、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作用。认真学习执行农垦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及《安徽农垦实施农机准入制意见》、《安徽农垦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安徽农垦农业机械设备报废更新暂行办法》和《农垦机务区建设,农机保管技术规范》等方面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基层,认真贯彻执行。

(2)为管好私营分散的农业机械,确保家庭农场能够及时安全高效的收种,农场每年根据场情多次以场文件形式下发给各农业分场农机管理意见,并于每年午收夏种及秋收秋种期间组织人员深入各分场检查督促安全作业、安全操作情况,反复对机手宣传《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安徽省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让大多数机手能够更加理解农机安全生产操作、作业的必要性,坚决杜绝无证上岗。

(3)要求农机户必须加强农机具保养、维修和更新,提高作业质量,按要求、规定和标准进行作业。宣传教育家庭农场及机手要有农场整体意识,服从统一安排、统一调配,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机车为家庭农场作业时,要求家庭农场必须跟班到田头地块,对作业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农机作业收费关系到家庭农场和农机户的切身利益,根据燃油的市场价格,机械作业的市场价格及农场地块大小和作物倒伏情况制定指导价,在家庭农场和机手户中间出现矛盾时给予协调解决。由于制定了指导价,从而避免了矛盾,保证了双方的利益。并在完成本场的作业任务后,又组织机手到兄弟农场帮助作业。在为兄弟单位抢收抢种的同时,机手也有了创收。

(5)对于新增的农业机械,及时通报提示,为机主办理牌证等各项手续,有效地减少了“黑车非驾”现象,及时的将农机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农机安全生产得到了有效保障。

3 推广新技术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1)近几年,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业机械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宣传、引导、鼓励职工购买农业生产急需、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和服务到位的产品。加强调控协调、指导职工购置大中型、高性能和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农业机械。努力引进推广多功能、智能化和经济型农业机械装备设施,通过示范、试点引领带动,加快实现从全程机械化到全面机械化的转变。

(2)淮南农场农机管理工作在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上做了大量工作,曾先后成功的推广使用了收割水稻的挠型割刀,免耕深松犁,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购置了方捆打捆机进行试验示范,成功摸索了小麦秸秆综合利用与秸秆粉碎还田相结合的技术新途径,并连续几年在东风联合收割机上自制改装了底割刀装置,成功解决了该型机收割水稻时留茬过高问题,提高了收割质量及功效,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农业机械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3)加强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技术在秸秆粉碎及秸秆处理方面的研究。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以及效益为目的,只有充分发挥整体功能,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试验、示范过程中,认识到小麦秸秆还田技术和机械打捆技术在现实情况下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秸秆粉碎机粉碎的秸秆对旱田效果明显,但对水稻田的作业应用则难度较大,大量的秸秆在耕作后,由于放水耙田,造成人工插秧或机械插秧存在漂浮现象。机械秸秆打捆从理论上说,秸秆的综合利用有很多途径,可以氨化养牛,可以种植蘑菇,可以作生物质燃烧发电等,但是目前要么没有市场,要么不经济,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打捆,打出的秸秆无法存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等。关键是耽误农时,“午收”夏种时间短,抢农时急,同时作业成本又较大,费时费钱,所以推广起来有一定困难。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让职工树立秸秆还田改良土壤,节能环保增效的科学意识;政府重视协调,解决秸秆处理的最佳途径;补贴与作业挂钩,调动种植户和机手的积极性。

4 机械插秧技术、效率与优势

在种植结构调整后,水稻是淮南农场的农业支柱产业,目前淮南农场有3种水稻种植模式,即机械直播籽粒式、机械插秧式和人工栽秧式。淮南农场现有水稻种植面积1.7万亩,其中水稻旱直播近1万亩,机械插秧3 000余亩,人工手插秧6 000亩,目前淮南农场水稻插秧和旱直播基本上是各占一半左右。

机械插秧与人工插秧分析对比如下。

(1)作业效率优势。机械插秧可以节省时间,又插在高产期间内,作业效率高。而人工插秧作业时间长,缓苗时间长,费时费力。

(2)质量优势。插秧机的株行距可调,均匀一致。而人工插秧的株行距、宽窄不一致,单位面积保苗不足,人工插秧人为的减产面积多。

(3)作业费优势。与传统的手插秧相比,机插秧可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优势,粗略计算,在淮南本地人工插秧成本费用在120~140元/亩,而机插秧成本费用在80~100元/亩,总体来看机插秧比人工插秧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4)产量优势,机插秧深浅度、密度和均匀度明显优于人工插秧,机械插秧适合水稻生长的生物性要求,因为机插的秧苗浅、稳,水稻返青快、分蘖多,根系比较发达、不易倒伏,通风通光条件好,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实现稳产、高产。但机械插秧必须解决小苗育秧环境以及育秧成本问题。

(5)水稻旱直播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但生长时间长,产量不高,且影响下季种植,风险大。建议加大宣传、引导。增强调控力度,指导家庭农场种植户创新经营模式。种植那些安全可靠、适应性强和高产高效的作物,不能为了省力怕麻烦而造成损失。

5 机务区建设管理

为认真贯彻落实垦农[2011]27号《关于农垦机务区建设,农机保管技术规范措施》文件精神,使农机具始终保持最佳技术状况,确保使用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作业服务,达到双赢的目的,本着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淮南农场经研究拟定了机务区组建地址及农机保管技术措施。机务区选址以朝阳东路为界,设立两个机务区,机务一区和机务二区。机务一区设立在朝阳东路北侧(具体位置待定),占地20~25亩,主要停放保管朝阳东路以北场属范围内各种经营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户拥有的农业机械。机务二区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地址朝阳东路南侧,占地20亩左右,设置库房65间,门面、修理、加油、配件用房25间,机库34间,门卫、办公室5间。农机具大院占地约12亩左右,可停放农机具50台。下一步将逐渐完善、设置、规范、管理与服务,更好地为家庭农场农机户提供良好的停放与保管维修环境,确保机务区农机大院发挥最大的优势和效益。

6 农机管理及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破旧机具的不断增加,致使农机作业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和提高,新机手未经培训上岗素质偏低,加之机具老化机械性能下降,增加了安全生产隐患。作业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农机经营收入下降,制约了农机可持续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和新技术难以得到及时推广和应用。

7 农机化技术进步的思路与方向

(1)对全新的技术要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坚持走科技兴农、科技兴机的道路。通过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谋求在农业生产中实现节种、节肥、节水、节药、节油和增产增收的巨大效益。同时农机化要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调整技术结构,强调技术换代,进一步完善水旱田机具的补套配套,加快机具的换代步伐。为实现全程机械化向全面机械化方向发展而努力。

(2)大力推进农机技术创新,适应农业生产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强完善农机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农机服务创新,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机管理、经营、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农机化运营效益。着力推进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工程,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水平。

(3)根据本场的农业生产需求,调整配套农业机械,充实部分农机具,管理大中小型机具,合理配套,不断提高农机装备配套率和使用效率。水稻生产作业机械化是淮南农场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推广使用的难关,要在水稻的育秧和栽插播种上寻求突破,提高水稻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开创水稻生产作业全程机械化新局面。

(4)农机管理工作必须在稳定和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基础上才能执行管理职能,完善规章制度。全面加强对农机生产、作业、维修、安全监理、技术质量、人员培训、新技术推广、更新换代和服务收费等的管理。要使各项管理工作做到认真到位,必须提高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依靠科学的管理,提高农机化的发展速度。

(5)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农场扶持、农机部门引导、职工个人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多元化投入机制的新格局,同时在投入机制中要引入激励政策,通过有实力的农机公司给予购机借贷、售后强服务以及采取奖励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购置“高、新、优、适”的机具,强化农机投资方向的引导,使农机更新换代进入指导性发展新阶段。使农机投资和新技术推广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为农业和农机化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阜新地区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阜新地区;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64-1

1 围绕产业需求,推广先进农机装备

阜新市紧紧围绕重点作物、重要农时和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研发和推广工作力度,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领域由大田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水田作物、棚菜生产、以及畜牧业、养殖业等多方面扩展,实施面积不断扩大。到2011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到20.11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130.4%;农机总动力达到222.59万kW,比2007年增长了39.6%;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87万台,比2007年增长了31.3%;机引农具达到8.7万台,比2007年增长了35.9%。全市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1%,比2007年增长了14.5个百分点,为阜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2 实施项目牵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主动攻关,争取项目支持,促进技术推广。先后实施推广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棚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全程机械化、花生全程机械化、秸秆利用机械化、水稻工厂式育秧、膜下滴灌等10余项先进农机新技术,并完成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荣获省农业科技贡献一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创造了条件。

3 突出技术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及深松技术

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及深松技术,通过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省农机局连续两年在阜新市实施《百萬亩农田保护性耕作整体推进》工程,项目涉及全市54个乡镇、295个村,落实资金4000万元,占全省的一半。全市累计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39.7万hm2,列全省第一位,促进粮食增产37.5万t,增加农民收入5.6亿元,节约投入1.5亿元,节本增效总额达到了7.1亿元,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有效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及扬尘,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阜新地区改善耕地质量、实现农业抗旱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这项技术已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实施效果和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4 结合产业需要,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

结合阜新市花生种植实际,大力推广花生播种、收获等机具,全面提高花生全程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农机具直补政策,将补贴资金向花生生产所需机具和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倾斜。到2011年末,累计推广各类花生播种机、收获机、摘果机等机具6000余台(套),花生机械化播种和收获面积分别达14.2万hm2和14.3万hm2,有力促进了全市花生作业水平的提高。通过大力推广花生全程机械化技术,共减少生产投入3.3亿元,增加效益1.3亿元,节本增效总额达4.6亿元,全市花生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实施规模及质量均列全省第一,为阜新市打造辽宁花生生产第一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5 突破薄弱环节,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

阜新市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进适合本地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械。到2011年末,全市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260台,玉米机收面积达4万hm2,比2007年增长74.3%,玉米机收水平达到15.4%,比201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目前,阜新市玉米种植的整地、播种、药剂灭草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到2011年底全市共完成机械整地作业42.1万hm2,比2007年增长54.6%;共完成机械播种38.3万hm2,比2007年增长33.8%,机播水平达到了92%;完成机械收获19万hm2,比2007年增长184.7%。

6 加大试验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技术

结合阜新市十年九旱的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农田抗旱增产能力,农机部门与水利、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了333.3hm2(5000亩)的玉米膜下滴灌试验示范区。2012年,为了做好滴灌节水农业工程项目的实施,市农机部门通过学习和考察,根据阜新市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适合阜新地区的机具配套方案及现有机具的改进措施,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到目前为止,全市共落实膜下滴灌面积2.5万hm2,其中玉米0.6万hm2,花生0.9万hm2,果树及其他作物1万hm2。落实滴灌覆膜播种机1225台,其中花生覆膜播种机624台,玉米覆膜播种机541台,其他经济作物播种机60台。举办滴灌节水农机技术培训班72期,其中技术讲解培训班47期,现场演示培训班25期,培训农机管理人员及农机技术骨干4400人次,发放培训教材7200余份,技术光盘4200余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翠圆,郭清珠,黄祖兵.农机技术推广的问题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6期.

[2] 张惠军.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农业,2011年06期.

[3] 王功伟.突破农机技术推广瓶颈的几项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年04期.

[4] 李长江.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A].吉林省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把农机补贴落实到农机推广中 第12篇

1. 农机补贴促进本地农机推广

结合本地实际和农机推广工作的需要制定农机补贴政策, 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结构安排补贴项目, 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凤城市红旗镇的支柱产业是冷棚甜瓜和苗木, 我们就把小型耙地机和起苗机、小型打药机等作为主要的推广机型。在材料宣传和技术指导也侧重于这些方面, 从而更好的适应红旗镇的农业产业化的需要。2010年红旗镇农民共享受国家补贴机械106台, 累计享受补贴资金32万元。

2. 引进先进补贴机具

红旗镇农机站根据本地的实际, 提早计划, 向上一级农机部门争取补贴项目,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性能好的新机具, 并在推广过程中注重投资少、见效快、产品精良、综合效益显著的先进农机产品, 不摆空架子, 走形式。老百姓是不会轻易拿出钱, 盲目购买农机具的, 因为他们的钱都是血汗钱。我们先发展几个农机典型户, 以点带面。让老百姓看到实惠后, 工作自然好做了。同时合理使用市一级的农机购置补贴, 让补贴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市一级的补贴资金数额有限, 合理使用市财政每年列入农机补贴的资金可使有限的补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3. 认真落实农机补贴

上一篇:教师命题的技巧下一篇:信号模拟试验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