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工作范文

2024-09-10

编辑出版工作范文(精选12篇)

编辑出版工作 第1篇

一、编辑创新的内涵

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创新是其中的灵魂与核心,可以推动编辑出版行业持续向前发展。而在编辑出版行业中,编辑工作者肩负着提升国家编辑行业软实力的重要责任。从本质上来看,编辑创新即为编辑在参与编辑出版工作中所体现的各项心理活动,分别包括设计创新、知识创新与理念创新。设计创新:即为按照编辑出版刊物的特征与内容来进行设计创新,以创新的设计来表达文字、图表等。知识创新:编辑利用已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对选题与内容进行改革,以新颖的内容吸引观众眼球。观念创新:编辑要抱着持续发展的态度来对待编辑工作持续变化的态势,树立起满足时代特征的新观念。以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创新。

二、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创新的价值

(一)明确编辑出版的价值取向

编辑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编辑出版的导向与特征,从本质上看,编辑的创新意识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决定了出版物的中心理念和选题方向。因此,编辑创新可以影响出版物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例如,当前一些工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肆意砍伐树木、排放废弃物、浪费资源,严重影响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门话题。编辑可以在出版工作中以“绿色文化”“生态文化”为选题,提出和谐发展的理念,启发人们关注环境保护和发展。这种创新意识不仅可以增强出版物的吸引力,还能够实现出版物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

(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增强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仅能够彰显出版物的文化价值,还能够实现其经济价值。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编辑创新对社会经济效益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当前的知识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进步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编辑出版工作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密切联系,编辑创新可以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进步,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三)增强出版物特色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对出版物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若要增强出版物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增强其品牌特色。品牌建设不仅是一种市场行为,还是一种企业价值观选择。出版物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形成品牌优势。而编辑创新则可以制定更富特色的选题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专业版块,再经过不断地强化与培育,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品牌文化。

三、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创新的途径

(一)编辑思维创新

编辑创新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化方法、控制法、系统法、模型化方法等。编辑创新并非只依靠抽象思维,还包括形象思维和顿悟思维,需要经过漫长的积累,进而实现质变的结果。若要实现思维创新,编辑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所谓的思维定势主要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学习、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格式化、习惯性思维模式。而创造性思维则要求挣脱常规思维框架,以全新的思维形式审视事件和事物。这就要求编辑在出版工作中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打破传统思维窠臼,综合考察、学习、借鉴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发散性思维获取有用信息,同时将其应用于编辑中,进而增强出版物的品牌特色,使其在编辑出版行业脱颖而出,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编辑知识创新

若要实现出版编辑创新,编辑人员就必须在出版过程中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学习和吸收、创造新知识,进而实现选题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应当根据国家的文化导向以及民族文化价值,积极吸收先进的、优秀的专业元素,并逐步抛弃陈旧、落后的内容。此外,还应当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出版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专业技术,尽快实现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更新。与此同时,编辑还应当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形势,积极学习新知识,以增强自身的行业判断力、辨别力、领悟力。进而增强选题的新颖性,为受众传播更加科学、前沿的信息。除此之外,编辑还应当积极学习和吸收新思想、新知识、新观点、新技术,为创新奠定基础,避免盲目创新和实践,增强创新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编辑出版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各界对出版物的要求日益多样化,若要提升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就必须及时实现出版物创新,而编辑对出版物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明确编辑创新对出版工作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锦荣.树立创新意识办出期刊特色[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15-116.

[2]宋咏堂,张敏.试论品牌科技期刊的编辑实践和编辑素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06):1074-1076.

[3]包湘蓉,侯萍.论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J].技术与市场,2010(08):127-128.

《贵州烟草科学》编辑出版工作汇报 第2篇

贵州省新闻出版局:

《贵州烟草科学》在贵州省新闻出版局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在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编委、编辑部全体同志和广大作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顺利地完成了《贵州烟草科学》2010年前两期的编辑出版和发行(235个单位或个人,1861份)工作。

在此,我代表《贵州烟草科学》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向贵州省新闻出版局的领导表示忠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下面我将半年来开展工作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如下汇报,不足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领导重视

措施得力

《贵州烟草科学》是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主管,由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贵州烟草学会、中烟贵州工业公司技术中心主办的省内唯一的烟草专业性学术性刊物。办刊宗旨是报道贵州(省外)烟草最新科技,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展示和宣传贵州烟草,为贵州“两烟”生产服务。

为了办好《贵州烟草科学》,省局(公司)领导和所领导多次组织召开相关联席会议商议,及时成立了《贵州烟草科学》编委会和编辑部(设在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并安排了具有一定烟草专业学术水平的技术人员(编辑出版水平不足)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并明确了主编、常务副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编辑的工作职责,同时配置了足够的经费,确保了刊物编辑出版工作 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贵州烟草科学》编辑部成立后,为了不辜负省局(公司)领导、所领导及贵州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支持和爱护,我们及时组织了编辑部全体同志认真学习了中国新闻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关于目前期刊出版有关问题的通知”、“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关于颁发《期刊年度核验暂行办法》的通知”等)。通过学习,我们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了对新闻出版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办刊方针和办刊宗旨。

在《贵州烟草科学》编辑出版前,我们盛情地邀请到了贵州省农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编辑排版专家(高红卫、陈

静、杨晓荣),来所为《贵州烟草科学》编辑开展了“如何办好科技期刊”的培训,充实了期刊编辑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我们还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全体编委会成员大会,并认真听取各编委的建设性意见,为办好《贵州烟草科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努力工作

初见成效

1、深入基层,培养作者群

为了办好《贵州烟草科学》,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2009年底、2010年初,我们在办理《贵州烟草》更名为《贵州烟草科学》相关手续的同时,积极准备并开展了与省内烟草系统(商业和工业)科研单位、产区单位、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省外烟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烟草科技工作者的沟通与联系,强化了约稿 工作。同时,编辑部还深入省内烟叶产区开展了“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的培训工作。目前稿件来源渠道畅通,稿件相对较为充足,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精心编排,保证刊物质量

编辑部以质量为核心,按中文核心期刊编排为标准,严把选稿、审稿、修改、校对、排版印刷等关口,确保有价值的稿件不漏选,大小错误不放过,论文格式符合规范,保证了刊物质量。

3、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在不断学习、深入实践编辑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贵州烟草科学》的需要和实际,及时制定了《贵州烟草科学》“编辑部管理制度”、“主编(常务副主编)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岗位职责”、“审稿原则及程序”、“投稿须知”和“来稿写作规范”,加强了制度建设。

四、存在困难

由于编辑部的同志都是半路出家,虽然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编辑水平,但是,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要办出一流的刊物,我们仍然感觉到有相当的压力。我们衷心希望能得到贵州省新闻出版局相关处室的大力支持。

我们坚信,只要按照贵州省新闻出版局领导的安排和要求开展工作、通过全体编委、编辑部同志和作者的共同努力,《贵州烟草科学》一定会越办越好。

《贵州烟草科学》编辑部

编辑出版工作 第3篇

编辑创新是编辑出版工作的灵魂,是编辑出版业不断前进的动力。编辑创新肩负着提高国家软实力和人民文化水平的重任。编辑创新从本质上讲,是编辑在参与编辑出版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主要体现在观念创新、知识创新和设计创新。

(一)编辑的观念创新

编辑观念创新是指编辑主体要适应编辑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科学、准确地把握编辑活动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意味着要勇于否定旧的,建立新的,并重新定位。观念创新需要以正确的方式构建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从而形成对新的编辑环境的准确认识。观念创新是不满于现状、敢于打破僵局、具有自省性的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只有既具备了创新品格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又有超越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和习惯的做法,才能够使编辑出版守正出新,保持鲜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编辑的观念创新是一个长远的视角,不局限于当前的编辑出版框架中,这就要求编辑有创新的品格,舍弃原有格局,建立一种全新的思维格局。文化体制的改革,就其本身来说是文化工作者更新观念,舍弃原有的不合理的旧制度、旧机制、旧体制格局,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机制、新体制和新格局。在形成新格局中,为了长远的利益,要勇于改变现状,甚至牺牲已有的利益关系。创新需要勇气,勇气来自观念的更新,只有观念的更新,新的格局才能形成。

观念创新也体现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换句话说就是对现有事物和思想的超越。一方面缩短与先进的差距,另一方面是与原有事物和思想拉开距离。编辑主体具备了这种创造性思维,就会在选题的确定、稿件的选择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分析、综合与决断,并能够时刻掌握最佳时机,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以新制胜,以新求进。

(二)编辑的知识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变革速度加快,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知识经济、知识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引擎。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带来了文化发展繁荣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知识’创新‘知识’,就是要充分发挥编辑个体和整体的智慧,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优质高效地进行选题创新、内容创新”。按照民族的、国家的文化价值进行选择,选择优秀的,抛弃平庸的;剔除糟粕的,提取精华的;吸收先进的,特别是吸收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淘汰落后的、过时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达到知识的更新和创新,从而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舆论保障。

在信息化时代,不求学习无论是对编辑创新还是对整个编辑出版业的发展都有危害,知识的陈旧与信息的单一化,会阻碍编辑的辨别力、判断力,使得编辑失去悟性,失去灵性,失去智慧,其结果是好的选题策划不出,好的作品擦肩而过,好的作者也会流失掉。一些精品力作的双效益书稿总是留给那些有文化理性、有世界眼光、善于学习、肯于思考、勤于实践的编辑。编辑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更新知识,及时了解新信息、新论点、新技术、新成果,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观点开拓新的局面,不断提高自己知识创新的能力”。

(三)编辑的设计创新

编辑设计创新是指编辑依据出版物的内容和特点,利用点、线、面和文字、符号、色彩、纸张等元素的巧妙结合,经过美编的创意构思而形成的出版物版式、插图及封面的装帧等。编辑设计创新是出版物内容创新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编辑的设计创新是与其个性特色紧密相连的,良好的个性特色是一种智力资源,与创新能力和事业成功相辅相成。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绘图软件的开发应用,使装帧设计能力和个体的独创性得以充分发挥,情感、想象和个人才思得以充分体现。

在编辑创新能力的实践中,随着出版物专业结构与知识结构的不同,所要涉及的编辑内容理论和表现形态也会不同,其装帧设计与宣传营销设计的相对重要性也不相同。比如,美编既要依据责任编辑的意图和自己的构思,又要依据书稿中文字的内容、美学、视觉、功效等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而有所不同地进行创意构思。运用计算机的制作和美编个性创意的结合,综合运用美学、平面设计和其他相关知识,使各种技术巧妙地统一于出版物中,“彰显出版物的形式美,给读者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出版物的内容,使形式和内容相映衬、相统一,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在出版物的装帧设计中,责编与美编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搞清意图。这样才能够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才能设计出标新立异、引人注目的好作品。

二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地位

(一)引领文化的先行者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文化的灵魂在于创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创新是编辑创新的重要部分。编辑出版肩负着文化选择、文化积累、文化缔构、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等重任。我国实行责任编辑制度,其主要职责是从专业角度对稿件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进行审查,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意见。编辑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要求编辑把好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坚持出版的正确导向,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先进文化引领社会的责任。“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作为“软实力”已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编辑出版者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精神和文化价值,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髓,“摒弃那些‘伪文化-伪东方文化’,摒弃商业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肤浅、低俗的东西,给世界一种现代的、纯正的中华文化”。编辑只有以文化人的眼光、文化人的良知和责任感,站在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积累和发展的高度,站在世界文化积累和发展的高度,才能高瞻远瞩地策划出最好最受欢迎的选题,出版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品力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引领文化先行者的地位。

(二)打造独特风格的实践者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出版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果出版物没有特色、缺乏特征、失去特性,不能使消费者感到与其他出版单位的差别和优势,这样就会丧失掉大量的受众,就很难立于国内外出版市场之林,更难以达到成功。“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出版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要造就出版物的个性与特色,非有创造的精神不可”。因此,为了应对现在与未来的市场竞争,必须突出出版物的特色定位,打造出版物独特的风格。

编辑创新要求在编辑出版工作过程中树立不懈追求的创新品格,首先

要勇于否定自我,改变大众化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去开拓别人未曾涉足的风格,从而创造出自己的新优势。其次,要敢于打破常规,不迷信原有模式,从别人认为是荒诞的、怪癖的、不可思议的方式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摒弃糟粕,守正出新。打造编辑独特风格,既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更是编辑出版业不断自我更新、前进的要求,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是创新的萌芽,勇于尝试,并多思路地回答和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从而使自己拥有别人未有的独特风格,这也正是编辑创新的具体体现。

三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作用

(一)明确价值取向

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创造意义、批判和超越精神,而现代编辑思想的价值取向与出版物的文化品位是紧密相连的,编辑创新又是编辑思想的主导,并指引着编辑工作的方法,因此,编辑创新的价值取向是整个编辑出版的风向标。

编辑创新意识是一种价值意识取向,代表着整个编辑出版工作的先进文化和学术思潮,表现出一种自觉的、积极的进取意向,对编辑观念的形成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以个体为主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在编辑具体活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自主意识。编辑创新意识还具有主动性,并在具有文化和社会价值意义的编辑出版工作中体现出来,能够主动地与有价值的意识形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其最大价值。例如,人类在工业发展进程中,向大自然无休止地开采矿产资源,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承载能力下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不平衡的事件时有发生。生态问题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他们从文化和社会价值出发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生态文化”“绿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最后形成国家发展战略。将文化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引导人们关注、保护生态,追求绿色生活、低碳生活,推动社会和谐科学发展。总而言之,编辑创新潜意识的主动追求,可以通过出版物得以外化和具体化,作品编辑的越完美,编辑创新意识就越明显,这样不但树立了作品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还会使作品广受欢迎,为社会所关注。

要做好编辑出版工作就要把编辑创新放在首位,编辑创新可以使出版作品的价值取向更符合受众的口味,满足读者需求。编辑创新浓缩了当代最新思想文化成果,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编辑出版工作的闪光点,也如实地反映出当代文化发展的价值品质。把创新思想融入到编辑工作中,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出版物展现着鲜明的独特性、时代性和艺术性,其思想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都被广大受众所喜爱。

(二)推进经济发展

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不仅表现出其文化价值,而且表现出文化自身的经济性,它代表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作用,代表着整个新闻出版业的实体价值。法国前文化部长郎哥曾说过“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可见,文化与经济不再是分裂开来的,而是已经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文化对经济的超越亦越来越明显。

为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编辑创新就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全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不能只依赖于传统的纸质出版,而要充分利用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媒介技术和传播优势,将同一出版物在不同媒体上进行立体化同时传播,以追求庞大的受众面,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出版物是一种以货币交换的商品,表现出编辑创新的经济属性。编辑创新理念一旦成形并成熟,便会尽可能地创造市场,取得市场的认可。在编辑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成本控制、营销发行、宣传策略和服务手段等方面,只有始终贯彻编辑创新,才能够实现出版物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编辑创新在经济上有巨大的内在潜力,把编辑创新意识与出版物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是促进编辑出版工作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没有创新意识的引导,就难以达到成功。从编辑出版的大环境看,文化体制的改革,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企业重组、兼并、上市和多元化投资,文化企业实力增强,文化经济增速加快。编辑对文化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三)创建品牌特色

创建出版品牌是出版社竭力追求的目标,建立品牌特色是编辑创新的主要功能之一。一个出版社要想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需要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在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历史积累上做文章,制订长远的发展和选题规划。编辑要围绕选题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板块。编辑应坚守专业特色,不出与自己专业特色无关的书,持之以恒,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编辑应坚守创新理念,把建立品牌特色的行动实施到底。一个出版社的选题特色,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育和强化会形成一种品牌。品牌建设既是一种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层面上的选择,也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层面上的选择具有坚定的编辑创新意识,这种选择是毅力与智慧相融合的结果。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媒体分众时代,只有领先读者定位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打造出能经久不衰的品牌才是长远之计。像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以顶尖的学术品位、强大的作者队伍、上乘的图书品质为出版社的核心价值而历久不衰,世界上许多著名学者为能在剑桥和牛津出书而感到自豪。这就是品牌的效应。

历史创造了文化,文化推动了历史。作为一名编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文化创新的任务,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文化自身的进步。让文化的核心价值在编辑创新中得到体现和升华。

编辑出版工作 第4篇

1. 创新意识的内容:

(1) 关于政治思想方面的创新工作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国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因此百姓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追求上, 对精神方面的享受也有了更多的需要, 这就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更多的要求。想要搞好新闻工作, 首先要做好政治思想方面的工作, 即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 要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解决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工作者, 要有勇于创新的素质和敏锐的新闻嗅觉, 同时还要有政治责任心, 对自己创作的东西负责, 对新闻工作负责。既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 也要不断开拓创新, 努力推动编辑出版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2) 编辑的立体意识

思维方式决定思想结果, 因此一个编辑拥有好的思维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编辑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编辑的思维方式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编辑的意识不应该被局限在某一领域或者方面, 其意识形态应该是立体的, 即多维度、发散性思维。编辑的立体意识主要有四个方面, 分别是市场意识、创造性思维意识、受众意识、干预意识。

市场意识:虽然新闻事业具有其特殊性, 但新闻事业同样离不开市场机制掌控, 因此竞争不可避免。如果想在竞争中谋求发展, 就需要编辑具有市场意识, 即有搜集、处理市场信息的意识, 市场营销意识以及市场策划意识。市场意识要求编辑不但要有好的新闻创新与策划, 同时要有良好的业务工作能力。

创造性思维意识:创造性思维意识对编辑的编稿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你的创作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求编辑有一颗睿智的头脑, 能够有效地整合多方面的信息资讯, 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新闻, 并且要求新闻内容不会盲目地跟从, 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

受众意识:一方面编辑要了解受众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尽最大努力满足其要求。能够对受众关注关心的事件和话题给出合理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内容, 提高稿件的质量, 努力为受众提供一份丰盛精神大餐。另一方面要求编辑能够广范地采纳社会中的有识之士的建议和意见, 让受众能够参与编辑工作。

干预意识: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就必须有干预意识, 能够大胆批判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惩恶扬善, 做好新闻的舆论监督工作。编辑要对各类不正之风进行批评, 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迅速地查办。对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谴责, 让受众充分认识其本质。

2. 创新意识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创新是改变世界的原动力, 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而要做好编辑出版工作, 就要求编辑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工作需要新的思想和意识来作为指导, 确保编辑出版成果的质量。

(1) 创新意识在编辑工作中的地位

引领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灵魂, 也是文化最本质的特征, 因此要做好编辑创新就要做到文化上的创新。编辑工作就是要以专业的眼光审视稿件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并针对相关问题做出修改和改正。积极弘扬民族文化, 推动我国道德风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编辑只有做好新闻工作, 认真负责地做好选题和出版工作, 才能保持引领文化先行者的地位。

别出心裁、勇于实践:编辑出版不同于其他行业, 很容易形成跟风的恶习, 盲目的跟从一些自身并不清楚的观点和言论。因此, 要做好编辑工作, 就要有创新的勇气, 编辑出版的作品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见解, 不盲从, 本着对自己作品负责的态度, 勇于创新实践, 通过不断的创新, 形成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打造自己的优势。不能被行业里的条条框框所限制, 能够跳出固有模式的限制, 以新的角度和看法看待并解决问题。摒弃糟粕, 推陈出新。

(2) 编辑创新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

编辑创新的价值取向是整个编辑出版的风向标, 指导着全部的编辑出版工作。创新意识是一种价值意识取向, 代表着整个编辑出版工作的先进文化和学术思潮, 对编辑观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编辑创新可以使出版物的价值取向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更好地保证出版作品的质量。

编辑创新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文化方面, 在经济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和经济通过编辑创新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 并相互作用。因此, 在新时期里, 编辑创新工作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随着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 编辑对文化经济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

结论:本文通过对编辑创新的内容和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论述, 详细地介绍了编辑创新的立体意识的内涵, 以及编辑创新引领文化价值取向等问题, 希望本文的一些观点和见解能够推动编辑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宝霞.浅析创新意识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07)

[2]赵锦荣.树立创新意识办出期刊特色[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4)

出版社编辑部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我是公务员编辑部员工郝永进。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2012年就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半年是一个中点,在这里我总结一下这半年的工作,找找问题,总结经验,为下半年的工作做一下指导与规划。

应该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际操作,我觉得自己对工作的了解和认识都在不断地加深,这半年的工作是充实和忙碌的。

从1月份事业单位的书籍开始,到国家版最新版的改动,再到多个省版教材的接连出版,我基本上接触到了全部的工作内容,对工作也逐渐地有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认识。先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出版图书目录

2012年上半年(1—6月),我负责出版的图书主要有以下几本:

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及历年真题》(已出版)

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尚未出版)

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2013最新版国家版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部分(已出版)

江苏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河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已出版)

贵州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申论标准预测试卷及历年真题》(已出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已出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专用教材一本通》(尚未出版)

二、图书质量总结

图书质量总体以良为主,偶有优秀与合格,未有不合格。

三、工作中的进步

1.熟悉图书的全部出版流程。

2.对所负责图书,能够独立进行策划操作,或进行大幅调整,创新内容和体例。

3.各科知识储备有所提高。

四、工作中的不足

下面再就我个人的问题谈谈工作,说说工作中的问题,以便在将来工作中加以避免,总结好的经验,予以指导未来。【以下问题仅针对我和公共基础知识而言】

1.过于迷信真题,以致使错误遗漏。由于试卷的组成中有真题,真题又是经过多次校对的,所以,在这部分的审查的工作中,往往较为忽略。从而使有些错误溜走。

2.善始未能善终,留有瑕疵。一本书从开始到结束,整体上算是完美。但是在终审后,尤其是需要添加新的内容的时候,往往由于着急,匆匆组织材料,没有从整体上考虑,没有做多次校对,以致里面留有错误,这个问题以后必须要避免。

3.知识的宽度和深度需要继续加强。公基的性质决定了公基的编写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宽度,一定的知识积累。公基这些部分,经济常识和行政常识是我最为欠缺的,法律有所掌握,但是深度需要加强。其他部分,所依靠的底子来源于高中、大学所学课程,但是没有做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拿来主义”。参考同行业的书籍及教辅教材类书籍,从中寻求灵感,为新书的策划和改进努力。具体来讲,就是要对比不同公司的书籍,找出其存在缺点与优点,分析其改动的意义所在,为己所用,保障自己的思路不至于枯竭。

2.端正工作态度,克服迷信真题、套版的弊端,尽力将书做得完美。对于每一本书籍和试卷,都要仔细认真审查。如果时间不够,做重点审查,使看的每一部分都有成效,如此下来几个回合,整个卷子就相当于重新认真看过一遍。

3.善始善终,做好收尾工作。对于新添加的内容,也要仔细校对,不要着急,安下心来认真校对,使每一本书籍都力争完美。

4.学习充电,使自己的知识储备的广度和宽度达到公基要求。具体就是要看看行政管理和经济常识的基本知识教材,使宽度上达到要求;然后,法律上要注意法条的具体解释,让自己的知识的深度达到给考生讲解的要求。政治、人文、科技方面要多读书,多积累,多观察,注意新的动向所在,做到与考试同步,与时代同步。

编辑出版工作 第6篇

关键词:数据出版时代;编辑工作;改进;策略

数字出版是利用数字技术对出版的内容进行编辑与加工,再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工具进行出版发行,在其编辑的内容、管理和传播都全部被数字化,数字出版的产业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不断的飞速发展。现在随着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技术和版权制度在不断的完善,数字出版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理念和生产模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传统出版编辑工作的理念、方式、手段和工作对象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当今这个数字出版时代,必须要不断的更新编辑工作的理念和做功能拓展的工作。

一、当前数据时代传统出版编辑工作状况

目前,各种新兴科技在不断的涌现,也在不断地发展。比如,哪些智能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科技、社交化媒体及云计算技术发展的都特别块,这也使得全球数据总量递增进而让整个社会进入产生数据、并被数据包围的时代。在相关的数据中,各个行业和职能领域而人们运用大量的数据体现了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当然,数据也已成为数字出版时代去执行各种行动的一个主要依据,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分析,是很难去挖掘数据的潜在市场价值,然而对于传统出版业也是这样,也是无法逃脱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对于编辑来说,它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出版流程,就必须更积极主动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各种杂乱数据堆积的全媒体数字时代中,我国传统出版编辑数据的开发应用能力、思想观念以及知识构成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很难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尤其是由于数字出版的巨大冲击使得部分编辑难以从过去的纸质媒体中走出来,况且,他们也不愿意接触各种新兴技术更甚者抵触新兴技术手段,以至于走入思想误区。但在各种杂乱数据堆聚的全媒体数字时代,我国传统出版编辑数据的开发应用能力、思想观念以及知识构成都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很难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在现在的媒体时代,出版行业越来越依赖数据,并且这些数据都往往涉及到读者的心理有效、政治、科技、经济及文化等领域,因为如果编辑缺少相关知识就无法有效把握数据的走向以及潜在价值,所以说,大数据是带来一堆缺乏分析和提取的最原始的数据材料,而不是带来精准的、清晰的、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以及目标读者和服务。

二、影响数字出版编辑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数字化出版编辑工作开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受产业发展思路影响

数字出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场产业革命,它必须借助于产业政策的指导,才能在已经高度饱和的传统出版市场开辟出新的空间,由于不同的产业发展思路会衍生出不同的产业政策,以至于会对整个出版产业链带来影响。当然编辑工作是出版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也会因为不同的产业政策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所以,只有在明晰的发展思路主导下制定的产业政策才能为数字出版设计出科学完整的“路线图”,为出版企业向数字化转型提供模板。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出版的编辑工作将得到更加具体的指导,其工作职责、范围和要求将更加明确,从而为编辑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

2.受制度环境影响

传统出版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的严格的制度来保障编辑工作的质量,这些制度都会涉及到选题、组稿、审稿、发稿、校对、发行等多个环节,从而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现如今,编辑工作制度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涉及到工作的认定、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这也使得传统的编辑工作面临着严重的思路的转变。在当今的数字化时期制度环境的优劣对编辑工作的质量的产生是有直接影响的,在优良的环境制度下,各种制度都设计的合理,在运行中也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从而也能推断编辑工作的发展,反之制度环境将成为制约编辑工作正常开展的不利因素,阻碍出版企业的发展。

3. 受出版编辑人员素质影响

对于编辑工作来说,最重要的核心是人,而编辑人员素质更是评价编辑工作的核心指标,数字出版时代与传统出版时代的编辑工作的最大区别在于对编辑人员的要求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对比传统的出版编辑人员更注重重案头、偏文字的特点,相对来说对编辑人员的要求也会更高,不仅要具备传统出版便捷的素质,还要具备有互联网思维,能娴熟运用数字技术、了解数字发行市场,并将之与传统出版编辑技能有效结合。有这些,我们可以得出数字出版时代,编辑人员的素质是决定着编辑工作的成败,我们可以得出,编辑工作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是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的体现。

4. 受出版资源配置影响

对于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充分的资源保障,这其中呢,也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作者资源、内容资源、平台资源等。在编辑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和出版企业不但要保证资源供应,还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不仅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互补,更要让资源保障体系在推动编辑工作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和出版企业面对资源有限的局面,那么就必须用好用活现有资源,这样数字出版编辑工作才能正常开展,如果无法实现和学配置,那么数字出版编辑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这也会让编辑人员的角色转变、能力提升和职能拓展将失去必要条件。

三、加强改进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的策略

1.更新理念,明确数字出版编辑工作的发展定位

数字出版跨媒体平台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不同媒体加速融合。对于这种融合,反过来说,极大的影响了数字出版的产品线和内容提供。這不仅是认知层面带来的全新理念也是技术层面的革新。在编辑工作中,工作理念必须以内容为第一要素向以读者为第一要素转变。在莫种程度上,可以说出版行业正在从“内容中心时代”向“平台中心时代”或“读者中心时代”转变,这也意味着编辑工作的边界在不断的扩大,内涵也在不断的提升。现在编辑工作的定位有了很大的改变,已经不再是单纯根据编辑自身素养和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的总体把握对文化进行编创与传播,它还包括信息收集、内容整合处理、传播媒介协调运用等多项工作。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在当今的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只有完成单一性向综合性的跨越,才能保持在出版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2.以读者需求为向导倡导个性化服务

在每个出版单位中,数字出版时代都可以通过搜集、分析相关数据获得目标读者的数据,与此同时也推出定制产品,这样的话,各出版单位的竞争也就成为了用户体验效果竞争,所以,以读者的需求为向导倡导个性化服务显得非常重要。之前推出的大数据的定制化服务和精准化营销的编辑模式便于传统编辑提升出版效率、准确把握读者的需求动向以及针对性开发产品。所以出版单位不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互联网也可以在移动终端建立数字化平台。这大大便利于读者获得出版信息定制个性化内容也便利于了解读者反馈的数据进而改进服务和产品同时也能为读者订制所需的个性化产品。这种无缝对接、支付的数字化平台还便于消费者在线购物优化读者体验进而真正达到以读者需求为向导的目的。

3.拓展职能,实现数字出版编辑工作的科学转型

数字出版时代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也就是能将媒介技术、内容资源和增值环节有效结合起来的人才。这也就预示着编辑工作将从传统的平面化、单一化、流程化向立体化、多元化、模块化转型,编辑职能将得到极大拓展。那么具体体现在2方面。一方面是编辑个人层面,另一方面,是出版企业层面,在编辑个人层面中,编辑人员要不断的把握数字出版产业的动态,了解数字出版技术,熟悉数字出版的生产流程,掌握数字营销手段。这也要具备根据不同的戒子和平台重新整合出版内容的能力,能就产品的呈现形式、功能要求、设计成本、呈现效果、升级空间等与技术人员进行深度沟通,能够将消费心理学与数字营销手段结合起来开展精准营销,提升营销效率。在出版企业层面,出版企业要推动编制转变思路,提升数字出版企业层面,使出版企业进行出版流程的再造。必须强化编辑队伍训练,通过理论授课和案例分析让编辑掌握数字出版的理念、技术、流程。除此之外,出版企业还必须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时为数字出版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为编辑职业技能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4.营造氛围,培育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文化

数字出版时代的产品周期在不断的加快,读者的选择也变得多样化,这使得编辑工作长期处在高强度和高风险的状态中,稍微有点疏漏便会造成产品瑕疵。面对现在社会上负面消息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只有有效的利用观念更新、体制机制转变、人才培养等条件,积极营造氛围,培育出先进的编辑文化,才能保证编辑队伍坚守职业道德,才能实现编辑工作的各项职能。具体来说,编辑文化可以分为4个方面,一是责任担当的文化,二是终身学习的文化,三是开拓创新的文化,四是守成的文化。在责任担当的文化中,编辑的实质是文化创造活动,教育是编辑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编辑队伍只有始终抱有这份责任担当,才能使编辑工作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在终身学习的文化中,理念和技术革新为代表的数字出版时代,对于传统出版编辑来说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学习新知识、激发新思维。这种学习是动态的、开放的、持续性的,它将成为编辑队伍的工作组成部分并伴随其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在开拓创新的文化中,创新是数字出版的特征,也是编辑工作开展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 于友先.  编辑工作要努力适应新闻出版的新时代[J]. 中国编辑. 2009 .

[2] 逯卫光.  传统出版社积极应对数字出版时代的路径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论数字时代出版编辑工作的转型 第7篇

1.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编辑的工作状况

目前各种新兴科技不断涌现并得到飞速发展,数据成为行动的主要依据,并对生产率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数字出版涉及网络技术、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经济学、心理学、传播学、出版等方面的内容,需要的是掌握多种知识的复合型编辑人才。目前很多传统编辑对产业关注程度不够,对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了解甚少,对数字多媒体产品内容的表达形态、阅读方式、传播形式和销售方式都不熟悉。同时,当前的数字出版多数是依赖与技术商、平台商和运营商合作,许多编辑在产品加工、发布推广、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2. 传统出版编辑工作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挑战

(1)读者多元化需求带来的挑战。传统出版模式中,读者主要根据需求选择图书品种,而出版单位也是根据市场调研和图书选题预测开发图书产品。但是,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呈爆炸式的迅速发展,读者的个人生活品味逐步提高,对图书等产品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模式。因此,在数字时代能够根据读者要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产品,使得定制出版成为可能。由于移动终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图书的需求和信息的摄入呈现出微信息、碎片化的发展趋势,采取省时快捷的阅读方式,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成年人中,有53.1%的读者能够接受付费下载的阅读方式,这说明出版单位定制出版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在价值。

(2)编辑流程立体化带来的挑战。传统的编辑流程包括选择出版的内容与题材,进行有效的组稿和选择分析,进行初稿之后的审稿。从整体角度和出版发行角度出发,编辑加工属于一种线性编辑工作模式。目前,单一、静止、平面化的数据资料无法科学、准确地预测市场动态,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出版物的生命力。数字出版时代,要求编辑除了具备基础的编辑出版素养和技能之外,还需具备敏锐的数据分析和资源挖掘能力,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操作整个出版流程,使整个出版流程的针对性和互动性更强,信息共享程度更高,市场信息反馈速度更快,立体化程度更加明显。

(3)产品多媒体化开发带来的挑战。人们欣赏数字产品工具的多元化,使得出版社需要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出版产业链,以方便读者对不同内容进行选择。多媒体出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为产品开发带来更加可观的价值,而且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友好的交互界面,便于用户检索。

(4)内容来源多样化带来的挑战。传统的出版内容往往是从大致的市场读者需求出发,缺乏时代性和新颖性,常常会出现出版发行后市场消费额较差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写的内容缺乏新颖与创意,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要求。而数字时代的编辑出版则完全不同,出版编辑通过搜集、分析读者的网络行为数据和资料,能够明确目标读者的图书需求倾向,定位出读者的目标消费群体、购买能力及爱好等,进而使出版内容的针对性更强,编辑获得内容资源的方法更加多元化。

3.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编辑工作的转型

(1)打造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模式。数字时代出版单位的竞争是用户体验效果的竞争,各出版单位通过搜集、分析相关数据获得目标读者的信息资料,进而定制产品,打造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模式。数字时代的定制化服务和科学化营销模式有利于传统出版编辑提升出版效率、精准掌握读者需求动向以及开发针对性的产品,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或社交媒体建立数字化平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也便于编辑通过读者反馈的数据改进服务和产品。

(2)以数据分析结果为出版决策的依据。科学的市场数据分析结果是出版决策的依据。编辑实施选题策划时,首先应充分利用论坛、微博话题和微信朋友圈等手段获取对购买者需求状况、目标市场容量以及购买者倾向等数据资料,并进行科学分析,然后作出是否出版的决定。其次,对收集到的资料要系统分析,深度挖掘潜在的数据,并作出科学的市场发展趋势判断。这样,编辑自身就需要不断提升数据收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此外,编辑对市场相关信息的获取,还可通过外包的形式,如与互联网数据公司合作获取信息。

(3)掌握优质的出版内容和作者资源。掌握优质的出版内容和作者资源是确保出版行业长远发展的有效方法。传统出版行业因其较长的发展历史,拥有自己的创作团队、出版资源、目标市场、品牌优势及广大读者,编辑应有效利用和整合上述资源,并严格遵守内容为主的原则。数字时代,出版行业在强化自身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要及时使用最新的数据技术,严格把关文化产品,为读者提供满足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在目前的文化产品市场中,只有整合资源能力更强的出版单位,才能有效控制市场,获得利润。

总之,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出版编辑应根据我国出版编辑工作的实际,在进一步强化自身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掌握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探索符合我国出版编辑行业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促进我国出版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兰兰,王莹.浅谈传统编辑生存在数字出版时代[J].辽宁经济,2012,(6):88-89.

试论出版工作责任编辑的重要责任 第8篇

《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 对“责任”这个词的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 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

从实践层面看, 责任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责任意识, 是“想干事”;责任能力, 是“能干事”;责任行为, 是“真干事”;责任制度, 是“可干事”;责任成果, 是“干成事”。这五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责任编辑制度

我国在出版工作中实行责任编辑制度,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

1952年10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第五条规定:“编辑过程中的每一工作步骤完成时, 所有有关负责人都须签字, 以明确责任。”此规定虽未提出“责任编辑”一词, 但强调编辑的责任是十分明确的。1954年4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图书版本纪录的规定》规定:“除作者、编辑者、翻译者姓名外, 需要时可以载明负责的校订者、责任编辑、优秀的装帧设计者、插图者及校对者的姓名。”可见那时“责任编辑”已成为我国出版工作中的术语。1978年7月, 国务院批转的《国家出版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报告》提出要“恢复总编辑、主任编辑、责任编辑三级审稿制”。1980年4月, 中宣部转发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制定的《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凡采用的书稿出版时, 作者、编辑者、译者以及集体编著书稿的主编或执笔者都应署名。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装帧设计也可以署名。”1997年6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第九条规定:“坚持责任编辑制度。”根据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订的《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度, 保障出版物刊载的内容符合本条例的规定。”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对在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

对于责任编辑的含义及其任职资格,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2月颁布、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第四条给出了明确规定:

“凡在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必须在到岗2年内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并按本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否则, 不得继续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

在出版单位担任责任编辑的人员必须在到岗前取得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并办理注册手续, 领取责任编辑证书。

本规定所称责任编辑是指在出版单位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符合出版要求, 专门负责对拟出版的作品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和加工整理并在出版物上署名的编辑人员。”

下面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谈谈责任编辑的责任。

三、从出版流程看责任编辑的重要责任

我国出版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是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在整个编辑出版业务流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工作的质量决定出版物的质量, 是实现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

我国对责任编辑的责任在有关出版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

(一) 责任编辑分内应做的事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责任编辑专门负责对拟出版的作品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和加工整理, 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符合出版要求。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九条规定:责任编辑除负责初审工作外, 还要负责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和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 体例更严谨, 材料更准确, 语言文字更通达, 逻辑更严密, 消除一般技术性差错, 防止出现原则性错误;并负责对编辑、设计、排版、校对、印刷等出版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其中初审的职责为:在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 主要负责从专业的角度对稿件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进行审查, 把好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要写出初审报告, 并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

由此可见, 责任编辑分内应做的事是保证出版物的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质量中的前两项 (即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 符合出版要求, 并对后两项 (即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 进行监督。

2004年12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规定:

“第三条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4项, 分为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内容、编校、设计、印制4项均合格的图书, 其质量属合格。内容、编校、设计、印制4项中有1项不合格的图书, 其质量属不合格。

第四条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二十六条规定的图书, 其内容质量属合格。不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二十六条规定的图书, 其内容质量属不合格。

第五条差错率不超过1/10000的图书, 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1/10000的图书, 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的判定以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制定的行业标准为依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按照本规定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执行。

第六条图书的整体设计和封面 (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 、扉页、插图等设计均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 其设计质量属合格。图书的整体设计和封面 (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 、扉页、插图等设计中有1项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的, 其设计质量属不合格。

第七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行业标准《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 (CY/T 2-1999) 规定的图书, 其印制质量属合格。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行业标准《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 (CY/T2-1999) 规定的图书, 其印制质量属不合格。”

责任编辑必须充分了解出版物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的合格标准, 尤其是要掌握《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二十六条规定和《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增强责任意识, 提高责任能力, 扎扎实实做好分内应做的事情。

(二) 责任编辑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应当承担的过失

2004年12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规定:

“第十五条对图书内容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二十六条规定的,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实施处罚。

第十六条对出版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出版单位, 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予以警告, 可以根据情节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经检查属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 差错率在1/10000以上5/10000以下的, 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 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差错率在5/10000以上的, 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继续发行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 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对于印制质量不合格的图书, 出版单位必须及时予以收回、调换。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继续发行印制质量不合格图书的, 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一年内造成三种以上图书不合格或者连续两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三年之内不得从事出版编辑工作。”

以上是《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出版不合格图书的出版社及直接责任者的处理规定。在实际工作中, 不同出版社对不合格图书的直接责任者的处理会有所不同。

四、从职业角度看责任编辑的重要责任

从职业角度看, 责任编辑的责任主要有: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业务责任和经济责任。

(一) 政治责任

编辑出版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责任编辑作为编辑出版工作的直接参与者, 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 树立较强的政治责任意识, 严格把好政治关。

要把好政治关, 首先要懂政治、讲政治。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严格遵守党的出版方针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对图书出版的有关规章制度, 使编辑的图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的大局服务。其次, 要有基本的政治素养。责任编辑要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遇到涉及政治原则的问题, 要保持高度警觉, 善于及时发现和防止错误的政治内容在出版物中出现, 如发现西方推崇的“宪政”“普世价值”等敏感字眼时要高度警觉。

政治责任是责任编辑的首要责任, 是有一票否决权的。一个政治错误, 就足以使一家出版社付出难以预计的甚至是以生存为代价的成本。把好政治关, 是办好一个出版社的前提, 责任编辑要积极承担所负的政治责任。

(二)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在社会方面分内应做的事以及因未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过失。要弄清责任编辑的社会责任, 就要先了解责任编辑所具有的社会作用。责任编辑不仅仅是文字加工匠, 还是能动地沟通作者与读者的人, 而且这种沟通总是带有目的性的。责任编辑也正是通过这种有目的的沟通和互动, 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广大读者的思想文化观念、人生观、道德观甚至潜意识。因此, 作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媒介和桥梁,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建设者和知识传播者, 责任编辑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责任编辑的社会责任主要有两种: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责任编辑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 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出版物具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双重属性, 但精神产品属性占主导地位。出版物对人们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甚至人生观、价值观都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因此, 责任编辑必须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 不仅要追求“一字之师”的严谨, 更要注重出版物内容的社会效益, 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责任。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责任编辑的重要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应该在立足本国原有优秀文化的基础上, 充分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外来文化和传统, 促进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当然, 在这个过程当中, 责任编辑要正确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考验, 正确面对当前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尖锐的考验, 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治方向, 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构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 业务责任

简单来说, 业务责任就是把好业务关和没把好业务关要承担的过失。上述第三大点对业务责任已有具体介绍。这里要强调的是, 要把好业务关, 责任编辑首先要练好编辑基本功, 要有熟练的编辑技巧, 不能眼高手低, 理论上侃侃而谈, 而实际编稿时却错漏百出;其次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熟悉学科的发展情况, 关注学科发展热点和焦点;最后, 要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 熟悉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要, 使编辑的图书读者看得懂、喜欢读、愿意买, 从而实现“双效”。

(四) 经济责任

出版物精神产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出版物除了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 还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现在的出版社大都转为企业, 要做强做优做大必须靠经济效益的增加, 主要通过扩大出版物的销售、获得合理的利润来实现。责任编辑身处出版社的龙头位置, 担负着出版物的研发重任, 也担负着出版社的赢利责任。责任编辑的经济责任就是要取得经济效益以及因未取得经济效益而应承担的过失。

上述责任编辑的四种责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它们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共同构成责任编辑的责任体系。其中, 政治责任是首要责任, 是重中之重;社会责任也可以看作是政治责任的一个组成部分;业务责任是责任编辑最基本的责任, 它对图书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责任则是为整个出版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因此, 责任编辑的四种责任直接关系着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 关系到整个出版工作的成功与否。

摘要:我国在出版工作中实行责任编辑制度, 责任编辑的责任在有关出版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责任编辑的责任主要有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业务责任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是首要责任, 是重中之重;社会责任也可以看作是政治责任的一个组成部分;业务责任是责任编辑最基本的责任, 它对图书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责任是为整个出版工作提供物质保障。责任编辑的四种责任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辩证统一, 共同构成责任编辑的责任体系。本文从编辑出版业务流程和编辑职业两个角度对责任编辑的责任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出版工作,责任编辑,图书质量,责任,责任体系

参考文献

[1]唐渊.责任决定一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卢旭.基于出版流程的责任编辑负责制思考[J].中国出版, 2012 (6) .

编辑出版工作 第9篇

关键词:数字出版,编辑工作,挑战,应对策略

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背景下, 媒介融合趋势已十分明显, 且不可逆转。在新媒体冲击下, 传统媒体出版发行量正在直线下降, 出版业走数字出版路线已成为主流趋势。数字出版丰富了出版形态, 扩宽了市场份额, 给出版业持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但也提高了编辑工作难度。数字出版改革了传统出版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 编辑想要适应新出版环境, 必须找准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的定位, 根据编辑工作的新要求, 来提升自身编辑力, 分析当前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提出解决对策, 促进编辑工作的高效完成。

1数字出版的特征与内涵

数字出版是新时代的产物, 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普及的结果, 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模式, 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 融合了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形式。数字出版中信息处理与接收往往需借助计算机或终端设备或移动设备, 内容多为数字化形式和多媒体形式, 信息量非常大。从现代媒体发展格局来看, 数字出版已成为当前新兴出版业态[1]。数字出版的特征是:内容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且这种出版方式, 成本低廉, 互动性强, 传输方便, 存储量大, 能节约大量纸张具有低碳环保优势。传统出版方式中, 实体出版销售, 会产生中间费用增加成本。而数字出版内容通过网络即可完成传输, 其优势十分明显[2]。全球知名平面媒体都在相继转型电子阅读领域, 例如, 《PCWorld》、《新闻周刊》 等等, 这都是数字出版成功的典型案例。数字出版内容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制作, 形式更加多元, 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字。除了文字与图片外, 还会融入影像、影音, 构建了一种多媒体化出版模式。另外, 数字内容可由移动终端接收, 所以携带方便, 能够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

2我国数字出版发展趋势

新时代背景下, 很显然数字媒体已成为主流媒体形式, 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中已正式将数字出版作为八大战略之一, 新闻出版总署专门成立了科技与数字出版司, 工信部也制定了数字出版行业标准。“十一五”期间, 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基本显现, “十二五”规划中毫无疑问发展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重要战略任务[3]。根据我国《2013— 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2009年时期中国数字出版产值达到799亿元左右, 与数字出版起步时产值增长近4倍, 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增长率。2010年, 数字出版产值超过1 058亿元, 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后, 数字出版得到空前发展, 政策环境良好, 产值再创新高, 全年收入达到1 369亿元。 虽我国数字出版业起步晚, 发展却十分迅速, 发展速度让人始料未及, 尤其是近几年电子书、图书图片覆盖范围大幅度扩张, 产值已达到367.34亿元[4]。 不可否认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但由于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起步较晚, 发展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从目前来看, 我国数字出版并不规范, 缺乏统一行业标准, 版权保护问题更为突出, 这严重制约数字出版持续发展, 且行业人才结构方面存在问题, 导致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缓慢, 已逐渐开始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因此, 出版企业应认清当前出版业发展格局, 积极走数字出版线路, 进一步改革人才结构, 提高编辑素质, 适应新要求, 新环境。

3数字出版给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

21世纪是一个数字时代, 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带来了深远影响, 不论是出版形式还是载体或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不仅使出版流程、 内容加工、生产模式、消费形式发生改变, 更改变了编辑工作环境, 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除了要具备基本传统出版业务技能与政治素质外, 还要具备一定信息意识、信息技术、计算机操作能力, 能够适应新的媒体环境, 能够胜任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新要求。通过对数字出版环境的分析, 可以知道数字出版时代对编辑工作职能的影响非常明显, 从媒体属性、编辑对象、 编辑环境、编辑手段来看, 都与传统出版模式存在差异, 所以编辑职业素质要求也要发生改变[5]。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对编辑人员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编辑人员要具备一定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敢于尝试新事物, 才能生产出读者需求的产品。 此外, 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人员还要具备一定资源整合能力。数字出版信息量大多比较分散。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将分散的信息要素组合成有价值的内容, 以提高内容品质。另外, 新形势下编辑工作对编辑人员多渠道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数字出版模式下信息来源越来越丰富, 要求编辑具备多渠道信息捕捉、利用能力, 能够利用新渠道获取信息。但现实情况, 很多编辑人员不适应新工作环境和要求, 缺乏信息意识, 缺乏数字化技术能力, 对数字出版的新要求持观望或拒绝态度, 甚至存在排斥思想。工作思维仍停留在老模式当中, 造成出版物选题盲目, 脱离市场实际情况, 无法取得预期经济效益。为了应对数字出版给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 应提高编辑人员素质, 使其具备新技能、新知识。

4数字出版给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的应对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 数字出版模式下, 编辑工作已发生变化, 应对新挑战, 必须提升编辑力, 以适应新环境。本文针对数字出版给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的应对策略展开研究和分析。

4.1强化基本编辑力

虽然新环境下, 编辑工作发生改变, 但并不意味着传统编辑职能就此消失, 提升基本编辑力, 发挥编辑工作基本职能, 使传承编辑融入数字出版, 是保障出版物质量的前提条件。从数字环境来看, 新编辑工作需要立足于策划、优选、把关。因此, 编辑工作开展中编辑人员要基于这几方面进行提升。从编辑工作策划职能来看, 策划职能发挥将直接影响出版物传播效果。策划中编辑人员要了解读者需求, 收集市场信息, 主动向读者靠拢, 提高传播主动性。从优选职能来看, 毫无疑问是编辑工作的核心。优选中编辑要对信息进行把关、取舍。因此, 编辑人员在思想品味上, 要对受众进行考虑选择内容, 提升信息传播价值, 以吸引受众。

4.2更新编辑理念

编辑工作开展中想要适应新环境, 迎接新挑战就必须更新编辑理念。显然传统编辑理念已不能适应数字化环境, 只有在新理念引导下, 学习新知识, 接受新事物, 才能适应数字出版的需求。因此, 编辑人员应正确认识当前出版业的发展格局, 积极适应数字出版业务, 主动学习数字出版技能与知识, 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找准产品定位, 全面考虑新出版环境对出版物提出的要求, 考虑不同媒介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不能适应新环境就意味着被淘汰, 更新理念、更新技能势在必行, 这是编辑人员要做的首要任务。

4.3熟悉掌握数字编辑技术

数字编辑技术是数字出版中编辑工作开展的基础, 涉及信息收集、选题策划、加工制作等多个环节, 而这些环节中都需要对数字编辑技术进行应用。因此, 掌握数字编辑技术是数字出版中编辑人员的必备技能, 是展开高质量编辑工作的基础。未来出版编辑工作基本将围绕计算机完成, 所以编辑人员要熟练操作计算机, 学习计算机技术, 熟悉网络知识, 能够进行多媒体制作, 懂得利用多媒体渠道进行图书宣传与营销。人才素质决定工作质量, 加强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4.4增强政治素质

无论传统传播, 还是数字出版都对编辑政治素质有着一定要求, 出版编辑者不仅要具备基本文字能力和文化素质, 还要具备较高政治素质。数字出版编辑不仅具有特定特点, 还包含了传统出版编辑所具有的一切性质。因此,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一样政治性是第一性, 必须坚持引导正确舆论导向。 出版编辑要适应新媒体环境, 认清政治局势, 不断增强政治敏感, 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积极发挥社会职能, 正确引导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 避免错误言论。在这种情况下, 出版企业就要对编辑人员进行定期、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党的宣传, 树立正确政治观。同时, 还应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增强出版编辑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从而使每一位编辑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够认真负责, 恪尽职守, 降低工作错误率。

5结束语

通过正文分析, 可以知道新时代背景下, 出版业发生革命性变化, 数字出版将成为主流, 出版企业应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但实际上,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间存在较大差异性, 新的编辑环境使工作内容与方式发生变化。因此, 编辑人员想要展开高质量的工作, 必须不断自我提升, 学会适应新环境, 新要求, 所以编辑人员应更新理念, 更新技术, 以应对数字出版给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党蔚, 赵丽芳.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数字化转型的反思与救赎[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4.

[2]李令, 王慧文.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编辑的发展之路[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3, 4 (18) :167-168.

[3]王小娟.新媒体语境下出版业编辑工作的变化与应对策略分析[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 2013 (9) :50-51.

[4]张菁菁.我国报业全媒体化的现状、困境及路径选择[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1) :99.

编辑出版工作 第10篇

1 数据化时代出版编辑工作的概述

1)出版编辑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出版编辑工作的内容大致包括有选题策划、组稿、审稿、装帧、付印等。数据化时代背景下出版编辑工作内容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产品需呈现数据化特点。与传统编辑工作呈现的纸质成果不同的是,新时代下推出产品需利用先进数字技术、能够在各种电子载体中使用的数据化产品。其二,工作流程信息化。数据化时代为编辑工作流程带来了技术,使得各个流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如卡片制作、数据计算等均呈现出信息化特点。其三,传播渠道多样化。由于数字时代为出版工作带来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如网络和各种终端等,为产品推广和营销带来了便利。

2)出版编辑工作的发展趋势。数据化时代对出版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编辑工作作为出版行业中的重要工作,面对数据化时代,出版编辑理念、工作人员的能力、团队发展等均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2 数据化时代出版编辑工作的困境

1)意识观念落后。数据化时代为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其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这些思想和技术等远远超出了编辑工作人员的适应能力。出现该现象主要由于当前人们对更新新思想和理念的认识不清,误认为只要不影响工作,思想和技术等没有更新的必要。意识观念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辑工作的发展。

2)出版编辑队伍技术水平有限。数据化时代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技术性要求,同时由于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要求编辑人员能够紧跟技术要求,将先进的技术有效应用。目前,编辑队伍中缺少了技术应用和研发的人才,同时多数工作人员自身能力限制,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熟练和掌握技术。技术水平的限制制约了编辑工作的发展。

3)出版编辑工作缺少营销手段。营销作为整个编辑工作的终端,在传统编辑工作其重要性并不高。但数据化时代到来后,营销成为了实现该工作价值的重要环节。纵观目前编辑工作的基本情况来看,对营销渠道和手段等的重视程度仍不够高,常常表现为重视产品的生产而忽视营销手段的研究,容易导致许多书籍产品出现滞销现象。

4)出版编辑技术手段滞后。数据化时代为编辑工作的选题、组稿、编辑、设计和印刷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均提出了发展方向。现代化技术对编辑人员的技术掌握能力和应用技术的领悟能力提出了要求。目前,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编辑技术手段较为滞后,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偏低。

3 数字时代出版编辑工作的发展趋势

1)科学观念引导出版编辑工作。为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出版编辑工作首先需要形成科学的观念。转变观念需从强化理论学习入手,具体表现为,其一,组织各种培训和讲座。邀请编辑领域的专家和教授讲解数据化新政策和新技术等,让编辑人员了解当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其二,出版社组织各种活动,如读书比赛、知识竞答、演讲等。通过活动形式促使编辑人员积极了解新时代的编辑工作,感受和领悟自身观念的落后。

2)提高出版编辑工作队伍的技术水平。编辑工作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需要从实践入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各省组建技术研究小组,主要负责对引进技术进行研究、研发特殊技术以及在各个出版社进行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另外,定期对各个出版社的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和指导。其二,出版社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不论在人才招聘还是培养方面,侧重于先进技术角度,通过技术型人才的纳入和培养提高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其三,出版社内部着重培养技术型团队。主要由技术型人才组建而成,负责编辑人员技术的更新指导和各项先进技术的研究等。总之,通过队伍技术水平的提升逐步适应数据化时代提出技术要求。

3)出版编辑与营销走向一体化。出版编辑与营销实现一体化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之一,充分利用了营销和传播手段的先进性和多样化特点。针对目前编辑人员缺乏营销意识和手段,需要制定一些的营销策略。其一,提高编辑人员的营销意识,数据化时代为出版编辑工作带来了推广和宣传的渠道和手段。为推动编辑工作的发展,还需要从提高营销意识入手,强化营销的重要性。其二,加大对市场进行调查,以市场需求作为行动导向。在调查中利用各种数据终端,通过调查了解人们对出版产品的各种不同需求。其三,将传统与数据化时代的营销方式相结合,大力推广出版编辑产品,逐步在各种市场领域形成一定的趋势,为编辑工作发展提供动力。

4)实现出版编辑技术的现代化。数据化时代对编辑技术的现代化提出了要求,对于编辑工作人员而言,需要掌握现代化的编辑技术、提高自身的编辑力。其一,加大对编辑技术的革新。现阶段传统编辑技术仍占主流,因此,需要革新传统编辑技术,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其二,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国外引进最前沿的技术,如信息检索、数据库编辑等,在出版编辑行业推广和发展,为编辑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其三,引导编辑工作人员掌握数据化技能。通过专业的计算机、多媒体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有效应用理论知识,进而组建各种数字资料库,提高编辑人员的数据化技能。总之,通过分析来看,理念、人才队伍、出版编辑流程和编辑技术等是当前出版编辑工作面临的困境,从困境中走出才是该项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还需要采用科学观念、增强队伍力量、与营销形成一体化、实现编辑技术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马媛媛.数字出版时代传统编辑的复合型发展趋势[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4(3):32-33.

[2]彭宁.数字时代下的教育类图书编辑创新[J].出版广角,2015(12):11-13.

编辑出版工作 第11篇

[关键词]全媒时代;编辑工作;特点

引言

在互联网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全媒时代就此诞生。即使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关于全媒时代无统一的定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出版业已经朝着新的方向发展。无论出版业朝着哪一方向前进,编辑工作仍旧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分析传统编辑工作的时候发现,编辑工作在传统出版业中的流程如图1所示。随着全媒时代的到来,编辑为适应时代发展编辑工作就需要具有新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变革。

1.全媒时代出版的概述

从本质上来说,出版数字化其实就是出版内容的数字化。在出版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将数字出版与数字媒体相互结合,可以形成多功能优势,其中必然含有检索功能、快捷读者体验以及超链接功能。事实上,数字媒体利用到数字出版中,其实就是一种跨行业的表现。而这种跨行业的应用受到不同特性的影响,就此产生全媒时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形成一种全新的媒体出版。但是全媒体的发展并不是排斥传统媒体。在全媒体的发展下,与不同形式的媒体相互融合与补充[1]。也就是,全媒时代并不是内容在不同形式媒体上简单的翻版,而是对不同媒体手中展开调查研究,细分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取舍。正是基于此,全媒时代这种特点与发展战略性的眼光,促使其超越跨媒体出版。

2.全媒时代编辑工作角色

为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当前较为重要的事务就是要对编辑提出新的要求。与此同时,编辑在时应当大众变化后,还需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可见,全媒时代出版编辑工作角色与过去会产较大的不同。首先,编辑的划分。在全媒时代下,传统编辑会产生新的编辑,如策划或导演型。从编辑加工的媒体类型会出现论坛编辑与博客编辑。其次,对编辑要求越来越高。在全媒时代发展下,受众对出版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编辑的策划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并且编辑的其他各方面能力必须尽早具备。再次,编辑的信息整合能力要求提高。在全媒时代下,编辑需要提高自信息整合能力,为受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务。最后,传统的信息把关功能不再显露。编辑在传统信息把關功能方面,需要更加的隐蔽,同时还需要与受众进行及时互动。另外,在信息时代影响下,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营销在市场中占据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全媒时代下,营销将会成为全媒时代规划阶段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3.全媒时代出版编辑应对策略

信息化发展,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作为文化选择的主体和信息筛选的主要人员,编辑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鉴别能力与文化选择能力。应对全媒时代,编辑不仅吸取传统文化的优势,还需要在网络发展时代下,具备更优秀的职业素质与编辑理念,并不断加强学习。

3.1熟悉不同类型媒体要求与特点

全媒体时代需要综合性的眼光来运用,表现出来的形式和涉及范围必然比传统出版媒体更为广泛,同时传播的工具有很多中,有的时候是同一媒体有不同的组合。针对此种情况,编辑唯有熟悉不同媒体特点和信息资源使用的要求,才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媒体的优势,促使不同媒体面对相同的传播内容可以产生出不同的宣传作用。

3.2掌握新媒体出版技能

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表现形式多样化的情况下,新媒体展现出强大的即时沟通性。在全媒体时代下,编辑必须熟悉不同媒体的要求和特点,并在最短的时间掌握不同媒体编辑与出版技能。在此过程中,编辑应当认识到网络平台具有的优势。编辑不可将网络平台简单的认作为纸质内容的电子形式。而应当在编辑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认识到其具有巨大信息量、检索功能、超链接功能与互动交流功能等,促使网络成为全媒时代的代表。当然,为满足这种需要,编辑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数据库整理专业知识与技能。

3.3提高信息整合力

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全媒时代就此诞生。但是就全媒时代的特点和全媒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其最需要的应当是对信息的整合和信息的挖掘。事实上,就现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如果编辑具有内容资源集约整合的能力,也就说明具备了信息市场操控的可能性[2]。因此,在全媒时代,编辑必须不断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同时还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发现并深度挖掘信息,即时的公布。

3.4成为“导演型”编辑

在全媒时代,即便对编辑没有具体的要求,而为满足发展的需要,编辑应当成为导演型的编辑,具有相应的策划能力。唯有具备策划能力,编辑才可以充分利用技术和人力资源,完成一个策划项目。与此同时,如果编辑对不同的技术都通晓,就可以针对已经选好的题目来收集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编辑需要监督,可以促使同一内容获得多种形式的表现和利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全媒体时代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已经发生改变,并且产生新的特点。面对新的发展时代,编辑需要认清当前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准确定位自己的职责,继而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市场的变更。

参考文献

[1]周莉华.新媒体环境下出版企业持续资源整合研究[J].出版广角,2014,19(9):72-73.

[2]刘世文.作者隐退,非物质化,非线性和超文本——论新媒体艺术创作的深刻变革[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33-37.

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的新特点 第12篇

1 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的新特点

全媒体时代的出版行业包括两个方面, 一种是较为传统的纸质方法, 另一种是现代化的数字手段, 主要通过手机、阅读器、以及互联网等移动终端来实现同步出版。全媒体时代带给编辑工作的变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编辑工作内容及流程的变化

传统的纸质出版模式中, 编辑工作流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体现出整体性。全媒体时代下, 数字信息技术的运用, 将编辑工作内容与平台被分割开来, 主要特点有:开拓多种信息传播渠道、整合动态信息、实现多媒体的发布。对于同一作品, 编辑与记者要对其的文字及图片进行记录收集, 并导入数据库中, 之后经过再次的处理, 才能利用各种多媒体方式索取需要的内容, 最终生产出适用于市场的终端产品, 提高出版行业经济效益。其工作流程也是较为自由, 可以同时进行, 也可前后倒置。

1.2 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

在全媒体的影响下, 读者对于阅读的途径、内容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希望拓宽阅读渠道, 拥有多种阅读方式;还需要不断提高阅读信息的准确度, 及信息的及时性;更需要拥有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 从而对阅读进行更加积极热情的反馈。阅读需求变得更加的立体化与个性化, 因此, 就需要不断创新编辑工作方式及内容, 充分满足读者需求。

1.3 编辑工作成果特征更加显著

全媒体发展趋势下, 编辑的工作的成果具有十分明显的特征性。主要表现不仅在内容方面:读者之间的文章传阅更加方便, 而且相较于纸质出版物, 更加容易携带, 具有更高的检索性, 而且价格更加实惠, 更易保存, 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社会需求;在刊物内容方面, 也具备更强的适应性。

2 编辑工作的创新途径

2.1 树立起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意识

从某些出版社的成功案例中可以得出:21世纪, 服务理念的树立, 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了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需要, 服务理念必须尽早引入普及到出版行业中。以21 世纪出版社为例, 该出版社在一些供婴儿练习爬行的地板拼图上, 设置一些有益智作用的挂图以及童话故事, 将图书和儿童用品充分结合。又比如四川少儿出版社, 该出版社的可爱宝宝挂图, 一张可爱的宝宝照片组成一张挂图, 不但可以愉悦孕妇心情, 还有助于新生儿认识各种人类外形, 十分的简单实用, 仅仅上市1 个月就有13 万张的发行量。由此可以看出, 少儿刊物的出版必将回归儿童本真, 也标志着我国少儿出版社将由教育理念转变为服务理念。服务作为21 世纪的朝阳词汇, 象征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在出版行业, 人性化的读者服务的理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媒体时代的编辑必须树立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才能充分满足读者需求, 提高读者对于编辑成果的满意度。

2.2 重视发挥经济杠杆的效力

传统的少儿出版编辑大多只能依靠自身的感觉、见识、记忆, 能力、以及预测等, 短暂、粗略的分析来自各个渠道、各个时间的稿件, 对于其中所提供的信息并没有充分了解与归纳便直接成书, 匆匆推向市场, 因此编辑成果质量不高。现阶段, 市场对于当代少儿出版的影响越来越大, 少儿图书各式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时, 少儿图书编辑必须开始关注及重视市场经济杠杆所发挥的效力, 适应市场, 满足市场不能成为简单空喊的口号。因此, 少儿编辑应该更加用心关注儿童教育;以更加敏锐的视角发现各类稿件的可挖掘性, 选择发掘出最适合少儿阅读、适应市场需求的选题;理性的了解及掌握少儿图书市场中各类畅销书的走向以及优缺点;图书广告语的策划编写必须与图书的亮点相契合的;严格审核稿件, 找出其中适用于少儿阅读的文章, 进行宣传连载, 拉动各类少儿图书的发行;不间断的跟踪了解图书的销售情况;收集各类读者信息, 并从中统计出市场反馈, 为将来更好地开发与策划图书打下坚实基础。

2.3 保持平和的心态

出版行业属于文化的范畴, 一旦出版没有了文化, 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出版行业对与社会所做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与积淀。出版编辑担当者传承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尚使命, 因此必须树立起“有功古人, 津逮后者”的远大志向。虽然各类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编辑工作发生变化, 但只要出版编辑坚定自身编辑操守, 提升编辑品味, 就一定可以坚守住少儿图书这块纯洁的净土。少儿图书编辑在利益与道义的天平面前, 必须坚定自身, 不可被短暂的利益所诱惑, 坚持以自身道义为重。戒骄戒躁, 从容冷静地面对一切现实变化, 找出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积极应对解决, 不断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少儿图书, 为我国少儿出版社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确保我国少年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少儿图书编辑应时刻保持开放谦虚的心态, 加强与国内外各出版社同行间的联系, 时刻了解掌握国内外图书出版行业最新动态及出版行业的未来走势, 还应熟悉国家对于出版行业的法律条例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还可以亲身走到各大图书市场、图书馆, 收集最新的图书信息。积极与作者沟通, 建立起良好和睦的关系, 以最真诚的心态及足够的实力赢得作者, 确保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总结

综上所述, 全媒体时代的编辑工作更加的灵活多样, 出版编辑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树立起更加人性化服务意识, 加强出版行业间的沟通交流, 具备更加敏锐的市场观察力, 才能适应全媒体时代出版环境的变化, 提高自身编辑水平, 促进出版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洪美云.全媒体时代出版编辑的应对策略研究[J].传播与版权, 2015 (02) :33-35.

[2]卫乐文, 姚永春.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的新特点[J].出版广角, 2015 (05) :98-100.

上一篇:企业最佳资本结构下一篇:语文阅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