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管理范文

2024-07-25

初中教学管理范文(精选12篇)

初中教学管理 第1篇

一、运用兴趣记忆,提升词汇积累

德国数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然,兴趣是进行一切学习的源动力。兴趣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是推动主体发现新知、学习新知的能力。当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的时候,注意力则会自然而然的集中,思维则会随之活跃起来。学生们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友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各种因素对学生有不同的态度。

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自己对单词的理解、解读,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含有趣味性的语言传递给同学们。在激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把知识完美的吸收,并且运用自如。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归纳记忆”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再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自然而然的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学习新知识。课堂上,当学习swimming这个单词的时候,可以引入以前学过的单词, 如“talking”“walking”“eating”,因为这类词都是“动作”,无论是“交谈”“走路”以及“吃东西”都是发生的动作,因此,通过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来引出“游泳”这个单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在学习牛津教材7年级上册的“volleyball”这个单词的时候,可以先讲大部分的带有“ball”的词都是表示“球”的意思,接着让同学们举例说明,看看他们知道有什么样的“球类”,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会说“basketball(篮球)”,有的会说“football( 足球)”等等。当同学们都能踊跃的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是兴趣完全被激发起来的时候,这时候自然而然的引入“排球 (volleyball)”这个单词,不但会很容易的被同学们接受,还不会“学完就忘”。

通过兴趣激发这一方法,会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并且加强学生们对单词的“印象”,通过接下来的不断练习,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英语成绩。

二、运用四位一体,增强词汇记忆

不论是英语单词还是英语的语序、语法,想要记住这门与汉语与众不同的语言,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个要素。这四要素对于单词的记忆和词汇量的积累来说,尤为重要。现在还有一部分的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上使用的“我说你听”教授方式,课后在晦涩的、生硬的记忆。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对单词的掌握能力。因此,应该提倡四位一体的词汇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在讲解一个新单词的时候,先准确的读给学生,让他们仔细听好发音,不要告诉他们什么意思,让学生自己先猜一猜。在读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情绪融入到这个词里,当学生们不知道意思时,他们会因为好奇心而交头接耳的重复这个词的发音,这时,不要制止学生们,把握好时机,利用他们的好奇心,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讲解。就拿牛津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的“performer”这个单词来说,教师首先要有一个标准的发音“[p??f?:m?(r)]”,接着,可以让同学们根据“er”这个表示“做……的人”的词根,来猜测这个词的意思。

然后,把握住刚讲解完单词之后的一段黄金时间,让同学们大声的读出来,不仅要读这个单词的发音,还有其词义、词性。通过反复的朗读记忆,加深同学们对单词的理解。最后一项,是整个单词教学的收尾环节,更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锻炼学生对刚学习的单词的写作能力。学生们不仅要读对,还要写对。在写单词的过程中,还会加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与理解。

三、创设语境教学,在运用中积累词汇

语境教学记忆法,顾名思义,就是指单词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去学习, 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通过学以致用, 来加深对新单词的理解和掌握。举个例子,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Going shopping”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用所学的新单词“quite”“expensive”等造句,教师可以通过“The pretty wallet is quite expensive.”这样的一个句子,来加深学生对新单词的记忆。使学生记忆“pretty”等新词时就容易得多了。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用学生们学习过的单词进行造句,不能为了新知识的讲授而一味的运用学生们没学过的单词,这样会适得其反。

除了这样的造句之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一定的语境, 如通过情景对话、短剧表演等形式营造真实的对话氛围等,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魅力。通过以上记忆方法,能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愉快的接受单词的学习。

初中教学管理 第2篇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一些老师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法和竞争法。我首先把一些优秀的作文给他们阅读,并给他们讲解这些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作文中的亮点,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更好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其他同学,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

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我所教的初一的几个学生竞无师自通的写出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议论文来,叫我校的许多老师惊讶不已。这些正是我对优秀型学生采用了上面两种写作教学方法的结果。

第二类,良好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学生。

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去年春季,我校举行了作文比赛,要求每班选出三名代表参加,在初二年级十一名选手中选前十名进行奖励,结果我派出的六名选手全部获奖,分别排在第四、六、七、名的位置,在这些学生中,有二名是新培养出来的新秀。这一事实说明,语文老师发现被埋没了的学生是何等重要。我认为对优良型学生的培养,关键是善于发现班内的写作人才,否则语文老师会面对着有培养的人才而说没人才可培养。

第三类,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抄写。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

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还收效甚微,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而山区中学不跟班教学的模式,又把这一大部分学生推进了写作教学被遗忘了的角落,这正是造成山区中学的学生写作水平特别低下的原因之一。

第四类,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 20%左右,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我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也曾转化了不少这类型学生。在转化这种低下型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又影响了班内写作水平中间的大多类同学,他们会感到既被优秀生所压抑,又被后进生所追赶的压力,因而产生一定要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

浅谈初中美术初中美术绘画教学 第3篇

一、准备阶段:

1、学会观察。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中学生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中学生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中学生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首先.要培养中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中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中学生观察的能力。在中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如不作提示或启发,则中学生的观察往往是肤浅的、零乱的,教师可用语言组织和帮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写生画《树》为例:带中学生去公园观察树,采用对比观察法,先引导中学生比较说出各种树的大致形状,如问:“松树远看像什么?冬青树像什么?”这样在比较中中学生很快注意到对象的主要特征;再启发中学生比较观察这两种树的高矮、颜色的不同等。还可以从远距离观察到近距离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使中学生在老师的充分引导下逐步学会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静到动的观察方法。

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

在观察阶段的基础上,应引导中学生去理解、感受美的事物,从而提高中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为绘画创作活动打下另一个基础。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中学生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中学生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其次,用对话法指导中学生欣赏作品。例如欣賞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可引导中学生从内容、形式方面进行局部和整体的欣赏。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题,而且要教中学生提问题。如从内容方面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姿态?从画面上能看出这是一天的什么时间吗?”从形式方面提问:“画面上有哪些线条?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用了哪几种颜色?”教师用问题引导中学生思考,帮助中学生总结,可清理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

二、绘画创作阶段:

此阶段是中学生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而成的。要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中学生生活经验,引导中学生进行绘画构思。

中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可充分引导中学生联想起以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中学生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中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中学生日常学习中感知过的,他们能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中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

让中学生把自己所构思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绘画技能练习和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所想的不一定能完全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以使中学生的练习和表现更进一步。

首先,不同能力的中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中学生,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如画《活动人》,即请中学生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的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只是让中学生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中学生提出不同的绘画要求。

其次,为中学生提供大量的绘画工具,让中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需求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中学生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除蜡笔、水彩笔外,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中学生的绘画工具,让中学生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能提高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使中学生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中学生自己作品的特色来。例如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了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中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中学生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的新颖性对中学生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了手指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中学生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例如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中学生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中学生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中学生随手捡了枯树技、石块、小棒等废物几个人商量地开始画了,中学生的兴趣性明显增强了,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精神。

三、评价作品阶段:

评价中学生的作品,我主要是从中学生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1、中学生自评。

就是让中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中学生的作品和想法,只有当中学生的讲述遇到困难时,教师才可以适当指导。例如在《画音乐》讲评中,有的中学生用抽象的图案或冷暖色块、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一时难以表述,教师可引导他说:“你用的这种颜色是冷的还是暖的?感觉怎样?”“这些线条起伏真大,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好像谁在跳舞?”逐步让中学生学会讲述自己的感受。

2、中学生互评、欣赏。

初中教学管理 第4篇

一、初中文化史教学迎来“春天”

课程改革以后, 社会学科的教材改变了以往以政治史为主的内容编排体系, 力求体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力求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历史的原貌。这样, 为了突出体现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的进程, 突出文明的传承作用, 增加了很多文化史方面的内容, 文化史也随之成为了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 社会学科新课改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这一点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二) 里有明确地说明, 如在新课程的课程性质里就明确提到:“《历史与社会》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 进一步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活动, 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在课程理念的表述上, 也提到:“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 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那么, 若能在历史课堂中加强对文化史的教学, 该教学内容的成功将对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健康人格的养成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学科改革的背景, 对初中文化史教学进行改革, 加强对初中文化史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初中文化史教学“乍暖还寒”

虽然说如今我们初中文化史的教学已经迎来了可喜的“春天”, 但在日常教学中, 有些教师还是常常会把文化史的课上成文学鉴赏课或者是艺术鉴赏课, 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 但实际上没有上出历史课的味道, 多的是一些文化个体知识的无效堆积, 没有把这些知识放到历史大背景下进行原因与影响方面的深度探讨, 因而课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比如有老师在上《盛世文化》及《文人的世界》两目内容时, 就拼命地挖掘文学、艺术本身, 收集了许许多多精美的图片, 给人的感觉是课堂上很是美轮美奂, 但缺少引领学生对那个时代出现文化繁荣或是文人特征的深入探讨, 以至于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明显缺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部分教师在文化史的教学上已经误入了“雷区”, 急需“紧急救援”。

三、初中文化史教学趋向“暖春”对策

那么, 如何才能在初中文化史的教学过程中, 既不失社会学科教学的科学性, 又不失趣味性呢?笔者认为需要对文化史的教学进行适当地包装,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周彬在《课堂密码》一书中提到的:“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的确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外在于学科知识的方法, 姑且称之为外包装与广告效应。”那么,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包装, 提高学科教学的趣味性, 打造高效而又富有情趣的课堂, 避免教学误入“雷区”呢?笔者通过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活动, 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策略,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精心运用图文材料, 在文化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笔者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告别野蛮》一课的教学中, 对于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一目, 先是通过一段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了一系列博物馆中商代精美的青铜器, 接着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了闻名于世的商代青铜文明的代表司母戊大方鼎的制造过程, 在学生理解了商代青铜文明的特点, 对于“青铜文明的高度发展正是当时国力强盛的象征”这一观点产生了情感认同后, 又设计了绘制“我喜欢的青铜器”的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发挥想象, 认真做画, 并写明创意, 还设计了推销自己作品的广告词。学生作品种类繁多, 造型多样, 还在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上大做文章, 力求表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2. 创设情境, 使文化史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 而对于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 甚至厌倦。而利用幻灯、挂图、录像等直观教具, 或歌曲、朗诵的文字语言的描绘, 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 渲染课堂气氛, 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 并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 容易引起思想的共鸣。”因而, 教师在进行文化史的教学过程中, 可对一些有历史人物典故的内容或原创或适当改编, 配以音乐或相应图文的介入, 引领学生进行现场模拟, 这样可活跃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一目时, 就可播放春秋战国时的古乐曲或是呈现各学派代表人物图片及主张, 然后请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各位代表人物, 设想来到某国国君那里推销自己的学说, 展开辩论。

3.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特长, 对文化史的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譬如, 若有教师喜欢书法并懂书法的话, 就可在讲述汉字的字体演变的时候, 对汉字起源和字体的演变一一道来, 在介绍某些著名碑帖的同时, 亲自在黑板上创作各种书体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将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同样的道理, 如果是有音乐特长的老师在教文化史中音乐方面的知识点时, 就完全可以唱起来, 有美术特长的教师在教美术方面的知识点时完全可以在课堂中画起来。

当然, 充分发挥有美术、音乐等特长的学生在美术、音乐等艺术史知识教学中的作用, 往往也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 广泛挖掘文化史中的人文因素进行文化史教学。

在当今世界的竞争中, 最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实现培养人才的这一目标, 对学生进行文化史教学, 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文化史内容中有大量的古代名人及其言行事迹, 从而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方面, 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例如, 从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习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求实务真的治学态度;从李白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使学生为他们的傲傲铮骨而感动;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长城的修建到大运河的开通, 使学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发掘, 使历史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使学生走近历史人物, 溶进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 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传统美德, 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总而言之, 文化史是一门综合程度很高的人文学科, 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之外, 还需有其它的学科知识, 才能够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通晓古今, 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也只有当教师自身的知识涵养达到一定程度时, 才能引领学生一起进入较为理想的教学氛围, 才能帮助学生既体悟到文化的博大精深, 又了解其发展变化的各个时代特征。而要想达到这种目标,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 不断实践, 不断思考, 在学习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才能和学生一起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奋勇前进, 担负起培育“四有新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 [S].

[2]周彬.课堂密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初中教学管理 第5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仍表现为:考什么就教什么,近几年话题作文成为作文主导,从高考流向中考,从初三涌向初一,学生被迫放弃了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感悟,失去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创新力;受“文以载道”的思想影响,教师要求学生作文思想不仅正确,而且深刻,学生只好编故事、套情节,去渲染自己内心一点也没有的高尚情操,导致作文文非真文,言非真言,人非真人;作文教学中教师偏重于讲写的方法技巧,学生也偏重于学写的方法技巧,学生掌握了作文的方法技巧,却不能写出好文章。

反思作文教学现状,要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益,实现学生作文回归生活,重建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是关键,实施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策略是保证。

一、重建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

理念一:作文主体回归学生

作文教学是以教师的作文指导为主,还是以学生的作文实践为主,是作文教学必须思考和应予回答的问题。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是以学生为本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我、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写作不仅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生活,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产生写作的兴趣,从而达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真”。一句话,作文教学应以学生的作文实践为主要活动,学生是作文的真正主体,作文教学应该回归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来。

理念二:作文本源回归生活

作文离开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好比“关在屋子里放风筝,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风筝是无法起飞的”。生活中,真正的作文产生过程常常是这样的:亲历事情有所感,觉得要写出来告诉别人;观察到一些事物景象,读到一些书有所思、想把它记下来;或是通过想象,将现实生活的所悟,用虚构的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写作过程告诉我们,生活才是作文的本源,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文教学应当回归到学生因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为兴趣、为运用而写的生活状态上来,即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当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之后,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享受。

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学生就应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作文教学目标上,把写作确定为学生与人沟通,表达思想感情,满足生活的需要。作文意识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作文表现生活的本能,积累丰富的情感、思想。作文内容上,把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总之,作文本源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随着融入生活的广度的拓展,深度的开掘,随着学生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的成长而得以真正的提高。

理念三:素养提升回归实践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写作素养,写作素养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具体而言包括思想修养、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写作习惯等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综合形成写作素养。写作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写作实践来实现,最典型的例证就是一个小说家可能没有多少写作理论,但他以丰富的写作实践,提升了写作能力。小说家的写作实践启发我们,写作素养的提升,写作实践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真正唯一有效的途径。长期的量的实践积累可以引发学生写作素养质的转变和提高。

初中教学管理方法点滴谈 第6篇

一、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中学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质量文化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重视学校物质层质量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物质层质量文化的营造,要符合其育人环境的特点,体现出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心地位,既要表现出庄重、严整的教学氛围,又要能体现出青春的活力与雅静的美,还要体现出精益求精、追求完善的精神。因此,中学物质层质量文化的营造要围绕环境育人这一中心,结合本校的质量目标、质量价值追求、学风、校风等特点,进行整体规划、体系设计。

2.要重视向度层质量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

重视向度层质量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等。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使学校的质量精神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使维护学校的质量和形象成为学校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使在质量上做出贡献的人得到奖励,造成损失的人受到惩罚。

3.要重视学校精神层质量价值体系,提高质量文化建设实效

重视学校精神层质量价值体系,包括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针、质量价值观、质量目标、学风、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貌。通过精神层质量文化建设,使教职工明确人才质量的标准以及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树立起“质量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进而使学校的管理人员改进质量管理的作风和习惯,使整个学校遵循统一的质量管理方式和共同认可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倡质量改进中的集体协作和配合精神,鼓励员工大胆揭露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建设质量防范措施和质量改进意见,使质量文化建设取得应有的实效。

二、加强科学管理

1.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

抓教案。因为教学内容、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学过程也必须随之而变。教学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在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方面,首先要以教案为突破口,在改革教法上下工夫,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让新思想、新观念走进课堂,注重教案的创新性。

抓反思。随着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者应把教师的教学反思纳入到教学常规管理中。采取每节课后反思,写好教学后记附于该节教案后,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同年级组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教师个人应写好学月总结,分析一个月来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上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有哪些突出问题等,制订下个月的改进方案,提出自我奋斗的目标。期末将每个教师的教学后记收集起来展示评比,对教学设计有创新、有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应予以表彰。

2.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管理创新

在管理机制方面,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建立一种激励创新的机制,从而创设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创新的管理制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向自己发问。任何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学习前人的知识,就是要把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再发现、再体验,教师要有这个意识,由已知不断引出未知,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管理方法方面,课堂教学管理应提倡全过程管理,注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提倡全方位管理,不仅要抓教的管理,关注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学效果,还要抓学的管理,关心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

3.提高教学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作为教学管理者不仅应有教师职业的基本知识,还应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在深厚的知识功底的基础上提高能力。为使教学管理科学化,适应开放的学校系统,教学管理者应需加强条件性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以条件性知识为依托,增强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要加强提炼,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与教育科学理论相联系,上升为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今后的教学。

4.提高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性管理意识

教学的创新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创新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引导、支持和保障,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制度又会促进和深化教师教学的创新,使教学创新不断发展。

教学管理者不仅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而且要将教师不自觉的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这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来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教育思想要转变,教学活动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衡量一节好课、评价一节好课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教学管理者应以新教学观来透视、分析、管理今天的教学。教学管理有必要采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如规范教学行为,变革教学中不合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教学常规管理首先体现在依法治教,按照规定的计划、大纲、教材管好教学,必须科学规范,教学质量提高以有序的管理为基础,常规管理是有序管理的根本。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教学管理工作也是随着时间、环境、条件不断更新发展的。但“千变万化不离其宗”,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使教学管理更好地促进教师、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与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

初中教学管理 第7篇

欢迎广大初中教师、校长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积极投稿、荐稿!

投稿要求:

论文稿件须为未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原创作品。要求观点鲜明,论题集中,论述清晰,内容充实,文字规范,有一定现实针对性。其中理论性文章要求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能运用新材料、新方法,得出新结论或归纳出新经验;应用性论文(含经验总结)要求指导思想、观点、方法正确科学,对策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学校通讯要求内容真实、客观,文字精炼、准确、生动,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充分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成果、活动亮点以及师生风采等。

文题20字以内,可带副题;摘要200字以内,关键词2至5条。同时请注明姓名、单位全称、职称职务以及办公室电话、手机、电子信箱、QQ等联系方式。

初中教学管理及优化策略 第8篇

地方教研室要发挥教研的多种职能, 提高初中教学质量

1. 发挥培训培养职能, 提高初中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从旧大纲旧教材到新课标新教材, 要适应改革的需要, 要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以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前提, 而初中教师素质的提高又显得尤为迫切。培训、培养初中教师, 提高其素质是教研机构当前的一大重要任务。

教研部门对教师培训, 有别于教师的一般进修和学业培训。除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外, 它主要是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增强教师直接作用于课堂并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力度。因此, 从教研角度开展培训活动对教师形成教学技能技巧、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直接作用。

2. 发挥教学管理职能, 促进初中教学效果提高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特有的三种基本因素”。课堂教学则是这三种基本因素产生有机联系的载体。所以, 教研室对学校业务指导重点是, 导教、导研、导课堂规律及其结构的优化。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最直接的途径。

3.发挥评价职能, 实现教研对初中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质量实施评价是教研室的又一职能, 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侧重实现阶段性目标的过程, 后者侧重于阶段性目标的结果。其评价目的对教师的阶段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阶段学习质量作出优劣判断, 并通过信息反馈, 让学校了解教学管理中的弱环节, 及时增添管理措施;让教师了解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针对问题, 调节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素质特点和学习状况, 改进学法, 长善救失, 弥漏补缺;通过评价让学科教研员掌握学科的质量状况针对教学实际问题, 提出对策, 以实际教研对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监控。

学校要实施一定的策略,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课堂中要体现“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开启学生智力, 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教育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因此, 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要育人。要提高学生明是非、懂事理的能力;要教给学生与人相处的技能和技巧,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传授学生与困难、不良情绪作战的技能技巧, 形成积极的处事态度, 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对于各种类型的差生, 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学习差的学生, 分析原因, 制定改进的措施, 并授予有效学习的方法、技能;对于品质差的学生, 要根据知、情、意、行方面的问题, 寻找相应的教育措施;对人际关系差的学生, 要授予他们与人相处的技能技巧, 善用换位思维方式来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对自信心差的学生, 要善于发现其长处和优点, 并得以展露表现, 增强他们自信心。

2. 自主学习策略

学生能否自主学习是其能否积极参与教学, 能否实现教学状况优化的重要策略。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讨论与设计, 学生能自主地确立学习目标。我们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确立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保证在课堂中有效地组织探究合作学习。

(2)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钥匙。学校专门在开学初两周内对学生上学法指导课。

(3) 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合作与独立、合作与竞争的一致。要求作业独立、思考独立, 不同质成员间加强合作, 同质成员间平等竞争。

(4) 引导学生对自身认知策略、学习活动、学习结果进行自我监控。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哪些是有效的, 那些是需要改进的, 使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特点, 以提高学习效率。

(5) 建立一种新型班级管模式。要向自主学习方向转变, 班级管理模式应做相应的调整。我校逐步行成以学生为导向的纪律约束模式, 建立积极的自主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传统管理中, 班主任采用的是一种“武断纪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班主任的管理角色是警察、法官和陪审员, 享有“官兵捉强盗”的权利。这种管理行为虽然阻止了当时的违规行为, 但并没有教会学生今后如何约束自己。它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有责任管理自己的行为, 创设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这会对课堂带来很大的冲击。班级管理者有必要致力于引导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思想、选择、行为的合理性并为之负责, 以成功地建构自主学习的生态环境。以学生为导向的纪律约束管理模式, 把班级理的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约束自己。该模式的特点是:注重问题的解决、师生权利共享、反思式的提问和行为纠正。

3. 情感共振策略

初中教学管理 第9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选项,教学课程,建设措施

音乐选项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 结合学校音乐教学总体要求和音乐课程自身规律,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音乐课程, 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 重新组班上课。在教学中, 重视音乐技能与音乐体验相结合, 在各音乐教学实践项目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 重视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通过音乐选项教学得到音乐技能的提高, 在音乐舞台上大胆展现自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重庆七中音乐教研组根据学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结合各音乐教师的专业情况, 决定以初中音乐选项教学为音乐教学的突破口, 立足学生的音乐兴趣, 保护学生的音乐心理, 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项目, 在提高自己音乐技能的同时, 也能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 陶冶情操, 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具体实施措施分三步进行。

一、选项师资到位, 积极准备;了解学生情况, 做好调查

音乐教研组首先建立方案, 准备材料, 学习相关理论, 提高理论修养, 明确人员分工。结合我校音乐专职教师的专业方向, 拟定合唱、钢琴、舞蹈、口风琴、陶笛五个音乐项目。

新学期伊始, 音乐教研组和学校各部门协同努力, 对“选项教学”网上选课、调整选项等方面的操作细节、管理条例等进行了细化和调整。编订了《重庆七中2017级音乐选项教学学生须知》、《重庆七中选项教学网上选课流程》、《初2017级音乐选项教师安排》、向班主任细致解说工作流程和要点, 以最大的努力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初2017级学生为主, 在全年级音乐课上进行选项教学的实践。首先进行前期宣传, 包括各选项教学教师介绍, 各音乐选项的展示及报名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 选定音乐选项, 选择然后进行网络报名及分组, 确定教师所教项目及学生所选项目。

(一) 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 开展初中音乐选项教学工作

1.音乐选项班级建制

音乐选项教学实行走班制教学。我校初2015级共九个班, 分成三个时段共同开展选项教学。这样每个选项班人数较少, 利于更好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而共同开展音乐选项教学也便于班级的管理。

2.选项教学内容的选择

选项教学中渗透音乐课标内容, 在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 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选择教材内容的时候, 注意和音乐教材上的内容相结合。紧跟音乐教学大纲要求, 完成音乐教学目标, 把中外经典名曲融入到校本教材中。另外, 也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 选择其他内容健康, 学生喜爱的一些流行歌曲。如陶笛课堂上吹奏的《森林狂想曲》, 合唱课堂上唱起的《菊花台》等等。

3.注意因材施教。

音乐各选项有各自的特点, 学生进行选择的时候, 大多数只是从自己的喜好入手, 所以在音乐选项能力上面参差不齐。一些音乐选项我们首先从学生人数上进行了限制, 钢琴学生不超过十人, 舞蹈学生不超过十五人。另外, 选项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方案, 注意因材施教, 提高音乐专项技能, 让学生增强音乐自信心, 能大胆勇敢表现自己的音乐才能。

(二)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学生的情况反馈, 选项教学的老师们积极调整了自己的教学内容, 除了一些经典曲目的演唱, 演奏外, 还加入了有流行音乐元素的内容, 如合唱选项加入了音乐剧的欣赏与表演;钢琴选项加入了四首连弹, 双钢琴的演奏。音乐教研组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 要求选项教学老师教学语言精炼, 教学风格活泼, 让课堂更有生气。

二、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音乐才能, 搭建自信的舞台

经过一学年的音乐选项教学学习, 学生越来越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他们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 在音乐选项课堂上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这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奠定了基础。

音乐选项教学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素养, 才能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选项教学方式强调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收获了自信和快乐, 感受了音乐带来的愉悦。学生经过阶段性的选项教学学习, 音乐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音乐的兴趣和自信心越来越强。各音乐选项的汇报音乐会展示了学生在教学中取得的各个音乐项目的进步, 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结语

初中音乐选项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它为师生们提供了音乐个性化成长的平台。学生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音乐项目, 既是饱含了音乐的梦想, 又是对选项教学老师的信任和鼓励。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重庆七中音乐选项课堂激发出无数从外到内的变化, 还报给校园无数新的体验、新的愉悦、新的梦想、新的精彩。我们呵护着同学们在音乐课堂上的的选择与梦想, 我们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潜能, 我们正共同描绘出音乐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钟道.浅谈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J].音乐时空, 2014, 07.

[2]张红娥.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J].中华少年, 2012, 08.

初中教学管理 第10篇

一、教学方法对教学效率的影响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形势下,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教学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指的是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革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能动性。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能够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能够逐渐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优良习惯,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脾益。

教学效率主要受到教学方法的影响, 第一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新课标思想的影响下, 为了高效高质的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不能再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 而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提高教学质量;第二, 教师采用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动手动脑环节衔接不好

在教学前教师一般都组织安排好实验教学的过程, 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 而实验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关于理论知识而不是实验过程的, 因此学生在做实验时回答问题, 只需要调动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而不需要再去思考, 实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实验教学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 而动手操作如果缺少动脑思考, 那么就只是机械地重复教师的实验过程,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则无从谈起。

(二) 学生缺乏自主能动性

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和步骤, 都是教师在教学前制定好的, 而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也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的, 学生只能被动模仿教师的实验过程, 没有时间去质疑和思考这么做的原因, 即使学生对实验有着自己的理解, 也没有机会将其付诸实践。这样的实验教学将消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让学生养成人云亦云、不思进取的习惯,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 实验教学过于重视结果

传统实验教学往往重视结果, 教学目的是为了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理论, 但实际上实验过程更加重要。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方式, 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发挥, 让实验教学成为不需要动脑思考, 只需要机械听讲和记忆就能够学好的科目。这种教学方式摧残了学生的个性和智慧, 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四)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科学全面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 一般只看重学生的实验结果是否达到了要求, 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展现出的实验态度、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等不予评价, 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就“承包”了实验, 其他学生只在旁边观察, 实验教学并未让每位同学都感受到动手操作的乐趣, 这种教学方式会诱发学生的惰性。

三、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 采用更加开放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是尊重学生需求和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主动性, 改革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开放式的生物实验教学, 重点在于教学资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开放。例如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节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带领学生们到附近的公园观察植物, 让学生自己探索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之间的差别, 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初中生物实验有很多种形式, 如制作性实验、观察性实验等, 学生必须首先建立起对实验的兴趣,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初中生物教师来说, 应该转变传统的单纯给学生演示的实验教学方法, 而是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将演示性实验逐步向制作性实验转变。例如在《种子的萌发》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的花盆里自己种植一些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并不一定要得到果实, 而是要观察植株的生长变化过程,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实验的乐趣, 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重视课外活动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活动, 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例如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到户外采集植物植株做标本,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能够学习到很多生物知识, 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四、结语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扩展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菲.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才智.2015, (4) :59.

[2]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 :105.

初中写作教学的分类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写作 教学 问题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首先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已发表过的文章给他们阅读,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

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曾经有好几个学生升学后成了高一级学校文学社的主要负责人。

第二类,优良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千里马”。

第三类,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移植。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

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

第四类,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20%左右,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

初中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它绝不能靠一种、二种“特效”方法来解决大部分同学怕写作文的问题,只有运用分类教学法,对学生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写作教学,抓住各种类型中的主要问题,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落到实处,苦干二年、三年,我们才能取得写作教学上的丰硕成果。

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第12篇

一、学校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学校一些制度不规范, 缺乏可行性。在学校制度的制度上, 领导缺乏实践考察和必要的讨论研究, 不符合本校实际。另外, 学校管理某些方面不严格, 个别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日志填写不规范。

造成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就在于: 一方面, 领导对于这些制度的本质认识不够, 认为这些制度只是形式, 随意性很大。另一方面, 学校对教师计划的检查不够, 或者只是年末或期末总体检查, 教师造假现象存在。

2. 个别教师不注重备课, 在上课过程中问题较多。个别学校对于学校教师教案的检查工作不够重视, 或者对教案的质量检查不到位, 这就造成课前备课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学校监督力度不够, 教师对备课写教案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老教师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 不用再写教案, 有的老师是长期懒散形成习惯, 也有的老师业务能力不够, 只能够照抄教材。

3. 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因为教师自身素质以及对待工作态度, 课前备课不充分, 这就造成了上课过程中, 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环节设计不严谨, 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等现象的产生。

产生原因: 教师没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觉得自己经验丰富, 岂不知事物都是在发展的, 我们的教学手段也是发展的。时下微课、反转课堂非常流行, 但是好多教师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些教学方法。另外, 少数教师敬业精神较差, 不肯钻研教材, 得过且过, 不求上进。

二、面对以上问题, 寻根求源, 制定合理可行的学校规章制度

1. 在教学设计方面。在备课方面提出要求, 要求每个教师在上课前两天备课。备课内容要备教材、备学情、备学生活动, 还要有设计意图; 让老师进行单元备课, 针对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描述。而其余部分就可以简要概述。

2. 课堂教学。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 要目的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德育目标, 但是教学目标的重点仍然是知识目标。在上课过程中, 严格遵守素质教育理念, 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老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3. 作业方面。在学生作业布置上, 教师可以遵循学生自身特点, 进行分层对待,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师布置任务。作业收上来以后, 教师要及时批改, 及时督促学生改正错误, 帮助他们找出出错原因, 鼓励学生整理错题本。对优秀的作业及时适当进行表扬, 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4.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的完成, 要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 客观地评价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评价方面, 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思, 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反应, 教师教学设计的优缺点都要公平全面的进行书写。根据反思, 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

5. 课外辅导。建立课外兴趣小组,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树立自信心。及时与家长沟通, 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6. 考核。在学生学习情况考核方面, 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每次考核结束后, 及时帮助学生找出不足和改进措施。在教师考核方面, 学校各层领导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及时进行教学交流, 参与教研活动, 了解掌握好教学工作动态。出现问题, 及时纠正。重点抓好课前备课工作, 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素质

1. 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精神, 有机会多送老师外出学习, 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敬业精神, 通过师德考核等办法督促教师认真踏实做好学校教学工作。

2. 注重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学艺术的提高。以新课标为目标, 新教学理念为引导, 鼓励教师集体备课, 电子备课, 运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3. 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一方面, 多让骨干教师外出参加省级、市级培训学习, 吸取外部先进教学方法, 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另一方面, 注重骨干教师从“教学型”转化为“教研型”, 鼓励教师大胆探索, 勇于进取的精神。

4. 加强教师考核制度。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 把教师考核划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方面。在教师考核中, 根据学校领导意见, 综合同事评分和学生评分进行师德修养的考核。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以定量为主, 采取重实效、看进步的量化积分考核办法, 形成符合本校校情和教师工作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

总之, 学校教学的成败在于教师, 而教师的发展在于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而制度的建立更应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搜集和改进, 不求做到人人满意, 但愿人人遵守, 这样教育就有希望了。

参考文献

[1]刘家成, 黄万东.浅谈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校外教育, 2014.

[2]韦玮.中学教学管理改革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02.

上一篇: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下一篇:创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