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

2024-08-21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精选11篇)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 第1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是信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它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综合性、实践性很强,通过对该门课程课堂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信息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组织实施的能力,对于信息管理专业开设这门课,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具有管理学、信息管理、程序设计、数据库等相关知识。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必须开设一定量的实践课程,通过查阅一些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设以及多年的教学,发现存在几方面的问题:(1)学生感觉理论太多,难于理解,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少的实践课程,但部分理论由于实验条件和时间的关系,难于在实践中来逐一模拟;(2)实践课程主要针对一些知识点的训练,学完该门课程之后,学生感到知识点非常多,实践较散,希望通过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把课程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能很好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虽然各高校均开设了一定量的实践课,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达不到课程教学目标。

1 课程能力培养

各高校的实验条件以及师资水平不同,对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动向有所不同,部分学校侧重于走管理路线,部分学校由于计算机方面的师资较强,实践环境条件较好,侧重于信息系统方向,本文主要针对信息系统方向,具体来说,该门课程实践主要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如下能力和素质:

(1)方法、技术和工具: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各阶段常用的工具的使用、认识相关技术和方法,比如:E-R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U/C矩阵、Visio工具建模、Power Designer建模、Rational Rose建模等。

(2)系统分析能力:做系统最难的部分在于系统分析,特别是需求分析,需求是开发系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做好需求分析,一切工作都没有意义。

(3)系统设计能力:需要做好功能模块的设计、代码设计、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输出输入设计、算法设计等。

(4)程序设计能力:需要熟练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如:VB、C++以及基于B/S开发的ASP、JSP等工具。

(5)数据库设计能力:能够掌握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熟悉SQL语句的使用。

(6)文档编写能力:文档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完成的重要文档有项目陈述报告、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体系结构设计报告、数据库设计报告、系统实现报告等;

(7)团队协作能力:一些系统比较大,非常复杂,这需要很多部门和很多人参与进来,团队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实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8)坚强的意志:做系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要求学生有连续作战的精神和毅力,甚至需要熬夜,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2 实践项目

针对学生所需具备的能力,需要开设一定量的实验教学课,进度可以根据所安排课时灵活调整,若课时不足,可以安排学生课外课时进行。实验除了验证性实验之外,还应有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期中设计性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1]。部分实验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对于信息管理专业,建议开设的实验如下:

(1)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通过所给案例,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组织)的关系,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2)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能够根据所给案例进行系统战略规划,掌握B S P方法。

(3)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根据所给案例对系统进行可行性、需求分析,掌握系统分析相关描述工具。

(4)数据库设计。从需求分析得到数据概念模型(E-R图表示)并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5)软件工程建模工具应用。能够使用Power Designer或Ration Rose工具进行建模。

(6)算法设计。利用程序流程图和N-S图进行模块算法设计。

(7)系统分析、设计、实施。根据所给案例进行小型系统分析、设计,实现一个简单演示系统,并完成相关文档。

3 实施效果

我校信管专业MIS课程理论安排36学时,实践教学安排36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在考核中的比重,开设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采用指导、开放等实验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由于MIS相关理论在不断完善,实验方法手段、实验技术不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MIS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参考文献

[1]http://jd.sjtu.edu.cn/BKPG/pjlt/pjjb/2007-01-26/1169823334d4181.html, 2011-3-10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 第2篇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门划时代的学科,其发展趋势必须要满足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会发展需求。就目前来看,该学科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该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降低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比如,在北京大学,该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信息存储及检索、计算机概论、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安全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虽然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不过却并没有开设ERP、CRM、SCM等课程,更没有配套的实践课程,学生缺乏实践操作,导致该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较差。

3.2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学结合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教学结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陈旧,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一味的理论讲解,很少会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缺乏互动。此外,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新型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致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将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使该专业的教与学之间出现严重分离。

3.3实践教学环节与产、学、研相脱节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 第3篇

关键词 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我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结合西部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了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方向和物流信息化方向,将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化,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当前物流业的行业地位在广西区域经济中越来越显突出,物流发展面临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的开发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等四大机遇,物流信息化人才需求量增大。因此面向物流领域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已成为我校“立足广西,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物流信息技术”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即在物流作业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与传输、存储与处理、定位与追踪为主线,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为核心,系统介绍条码技术、RFID技术、EDI技术、GPS、GIS技术等理论基础知识、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其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物流信息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具备规划、设计、开发和运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1 信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通常包括和物流业务活动相关的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具有一定挑战性,常见的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重复,更新较慢。课程部分章节内容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重复编排的现象,致使教学内容重复讲授,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不便于掌握较新的知识。此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较慢,现有的教材理论知识体系已经落后于物流企业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差,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缺乏物流技术类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动手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师虽然在部分章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受困于缺乏物流企业第一线的资料,导致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课程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没有充分确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导致大多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课程教学方式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考核方式片面。考核方式主要是依靠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少考虑考核方式如何有益于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体,大都附和重复、疲惫应付、无创意地接受。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导致学生的动手技能缺乏,不知如何將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4)实践教学设备匮乏。由于实验室经费有限,RFID设备、手持式条码扫描仪、固定式条码扫描仪等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设备采购数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需要。实践教学设备的匮乏是导致学生实践环节薄弱、动手能力差、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信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2.1 改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突出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运输系统(ITS)等技术的应用性,演示合理运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方法,加大多媒体光盘内容的比例,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多媒体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专业数据库等多种途径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大胆使用最新技术文章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趋势的相关文章。

2.2 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

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主,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一系列具体案例的讨论与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的学习氛围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分小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每个小组须形成一个统一意见,这就培养了学生有理有据地以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2.3 改进考核方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添一些新的考核方式,比如小论文写作方式等。小论文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考核方式。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图书馆数据库等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专业文献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通过论文写作的方式使专业知识进一步 “内在化”,该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理论转换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应尽量建设经济实用的实验室,提高学校物流信息技术设备利用率,降低采购和维护保养成本。另外还可以租赁物流企业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将实习地点从学校向物流企业第一线倾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结语

本文基于信息管理类课程教学任务与要求,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这不但是社会、企业对人才最真实的要求,而且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无疑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A081)“面向广西区域经济的信息管理类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姜显亮.提高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 王道平,王煦.现代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 第4篇

学生的培养质量决定于专业培养体系的建设,而专业的培养体系基本包括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两个部分。理论知识的培养是各高校根据教育部教支委针对当前该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规范制定了教学理论知识的培养方案,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各高校根据当前经济发展情况及社会对专业需求制定了各自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但是目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适应社会需求和动手能力方面略显不足,企业普遍反映学生所学知识面太泛,对专业方向定位不准,动手能力较差,实践技能达不到企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的要求。所以当今高校应该结合企业需求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实践体系。

1 社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2011年,德州学院对北京、济南、淄博、德州等城市的相关企事业单位150家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从企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岗位需求、人力能力需求、人才素质及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1,2,3]。

调查发现企业在选用信息管理类人才时,更注重以下基本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数据库管理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微机操作能力、企业战略思考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其中,沟通表达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有较好的信息意识,掌握快速合理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企业比较看重员工的素质为: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全局观念、洞察力、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对信息管理类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洞察力是信息管理人才信息素养的要求,全局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企业发展需求的素质,创新意识是时代对素质的要求。企业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对社会较快的适应能力,学习和应用环节脱节比较严重。企业反映,这是目前中国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通病。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多引导学生与社会接触。企业认为目前高校应当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同时应该加强校企之间关于学生培养的合作。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德州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置见表1: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有很多实践性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也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实践环节与学生的理论知识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难以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具体的应用;第二,实践性安排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实践;第三,没有根据企业需求及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衔接。在实践计划表中看起来实践课时占的课时比例也不少,但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生仍然没有感到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效果不明显。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体系重组

3.1 构建多维的实践教学体系[4,5,6]

根据普通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定位及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实践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孤立的,实践是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与社会服务的,但是现在地方性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德州学院也实行了一些社会服务政策,与浪潮集团联合招生、积极与实训单位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与实训单位的联系还仅限于让学生通过实训提高就业能力方面,并没有一个系统的,长期性的规划。在本文中拟探讨一种多维的教学实践体系,借助社会服务,构建一个能实现社会服务与学生创新培养的一体化,学校与企业,政府和社会能够良性互动的教学实践体系构建模型,如图1所示。

3.2 实践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重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实行宽口径的课程群设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授课中突出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确定师资队伍在产学研链条中的主导作用。在专业知识培养方面,应加强教师在专业方向的科研能力。为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让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融合一体,使企业技术人员成为专业教师的一员。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设计能力和对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及时介绍社会最新计算机类成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现德州学院已经设立创新中心,但是利用率还不高,规模较小,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学校成立创新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并通过创新中心进一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引进企业项目,联合开发。德州学院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进行了改革,初步建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践体系,如图2所示,保障了各门课程之间实践的连续性和交叉性[7]。

3.3 积极寻求切入点,建立利益驱动机制

高校与社会的合作是各取所需的结果,如果在合作的过程中没有利益驱动因素,那么这种合作不会深入也不会长久。相反,如果校企合作的相互的需求量越大,共同利益就越多,合作的基础的就越扎实。目前我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在浪潮集团顶岗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实质上已经达到了公司里面正式员工工作标准,但是对于在校学习的顶岗实习,公司节约了成本,利用学生的可塑性强的特点为公司的运营方式,经营方式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学生确实在公司里学到了学校所缺位的知识和技能。浪潮集团又和计算机系签定了下一步的顶岗实习协议,并且制定了联合招生的各项议程[8]。

4 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该专业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该专业从上述几个方面建立并不断地完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将大大提高专业的社会竞争力有极大的帮助。经过对2009级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教学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的兴趣,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动手能力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胡静芳,李步升.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8-11.

[2]蔡文青,梁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实验实训与实践教学,2009(4):37-39.

[3]赖文俊,欧阳庆,张建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17):154-156.

[4]张云鹏,朱红,李慧芳.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现状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18-20.

[5]王德林.网上创业式电子商务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131-133.

[6]卢淑静,周欢怀.基于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0(17):189-191.

[7]殷惠光,宋思运,朱炯.地方高校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和保障措施[J].江苏高教,2011(4):57-58.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 第5篇

计算思维概念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计算,也不应该仅仅涵盖计算机科学。它的本质是指在信息社会人们在面对大量的信息处理或计算的时候,应该通过非人工的方法实现,这其中包括,信息的表达和信息的转换两个过程。简单来说,计算思维就是利用计算机等工具实现信息的表达与转换等。同时,不能仅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去定义和理解计算思维,而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去认识计算思维。广义的理解计算思维,应该是指人们对于现实世界进行信息抽象并利用工具实现信息转换的一种思维方式。今日的计算思维是围绕计算机科学,而明日的计算思维或许会围绕化学、物理等学科,或许会产生新的学科,但核心一定是关于信息的表达和转换。显然,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目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培养“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因此,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应该将计算思维贯穿于素养的培养与知识讲授的教学过程中,但在实际的计算思维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①没有意识到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计算思维概念的出现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目的是培养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②重技术教育,轻思维训练和人文素养、伦理道德的培养。目前的信息素养教育过多地强调信息技能的学习,忽视了思维训练,学生缺乏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目标中。该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同时,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能力,特别是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学习信息的存储、加工、处理,对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主要就是数据的操作,具体而言就是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即按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这是初级技术也是信管专业的基本技术;更高级一点的技术则是对数据处理后的查询、分析、挖掘,即信管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但更着重于对数据的处理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完整的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第6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47-01

一、引言

MIS是一个由人、机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由于该课程理论复杂,实际操作困难,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讲授和学习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大障碍。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现状,我们需要找到症结所在并进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资料陈旧,缺乏针对性

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材、案例、实践系统等资料陈旧,针对性较弱。以MIS系统开发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内容较难理解和掌握。此外,已有的很多案例也是若干年一直讲述的,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方式单一,案例教学与实践环节较弱

(1)在教学方法上,管理信息系统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上,主要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没有实际操作的考核。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死记硬背,没有做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更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2)目前教学大多以讲授理论为主,在内容的讲授上一般是基础理论加技术加应用,现有MIS教材中,完整的开发案例较少,加之教师实际开发系统的经验不足,很难从社会实践中收集到合适的案例。学生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知之甚少,已有的一些案例对企业背景介绍也不够详细,使学生理解困难,无法做到透彻地分析。(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但是在我国高校的MIS教学中,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

(三)师资力量知识结构单一

大多数管理信息系统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的系统开发能力。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即便是经过了专业培训或者有过系统开发经验的教师,也很难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将理念与方法传授给学生。

(四)学生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学习盲从、动手能力差、案例分析不透彻、缺乏兴趣等。

综上所述,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改革,找到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投入实践,加速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一)编写符合学生使用的教材,改进培养目标

首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专业的不同确定教材重点。其次,内容要突出专业特色,尤其是在案例选取上,要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重视实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践的学科,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鉴于大多数学生对企业实际运行缺乏了解,教学中应采用社会调研、案例分析、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环节中突出社会系统的一面,淡化技术系统的要求。内容安排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到企业中体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并积极发现问题,分组进行MIS战略规划;(2)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教师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流程重组;(3)上机实验,利用现有的MIS软件,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按规定的业务流程,完成相应的业务处理;(4)信息处理,组织学生搜集并分析一些企业现有的数据,鼓励指导学生找出能帮助企业管理改进的规律;(5)课程设计,学生自行选择企业,以小组的方式动手开发一个简单的MIS。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吸取知识,学生做不到深入理解。因此课程的教学应根据各部分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以下几种形式:

1.组织课堂讨论。这种方式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先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原理性讲述,然后让学生查阅资料,分组组织课堂讨论。而教师的角色是一名研讨活动的组织者,确保研讨活动的每一环节都顺利进行,并且要对学生观点进行总结评价,并适时的给出建议。

2.课堂教学与实例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案例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案例。在日常教学中,应针对每章的教学内容,搜集整理出典型案例,建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库。

3.学生作业和考核。以学生自主创建的系统为作业,完成各个环节的内容。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分为两部分: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在试卷题目设置上倾向于对分析实际问题。对于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的考核,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探索。

(四)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水平

教师要密切关注管理理念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掌握信息系统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探索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跟踪学科发展,编写合适的教材,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实践,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人才做好准备

四、结束语

本文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进行了教学现状分析,针对存在问题,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考核方法的建立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策。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教师应不断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大力培养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波.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4

[3]刘晓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2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 第7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教学环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以下简称信管专业) 重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人才市场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实操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发展中关注的领域, 构建合理结构、良好效果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多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均忽略了该专业交叉学科的特点,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训不到位。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存在问题: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且课程教学各自为政, 课程知识集成和综合不够;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教学环节间缺少衔接, 知识的认知和应用不能很好地嵌套, 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不到更好地训练;实践教学模式仍沿用传统的大班模式, 使得老师不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对西安工业大学信管专业大二、大三在校学生和2014届信管专业毕业生和正在求职的2015届毕业生的12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 80%的学生认为在校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其主要原因在于:实践课程教学效果欠佳, 形式单一, 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实践机会少, 师资力量偏弱, 部分教师专业技术应用经验缺乏。

1.2 实践教学环节不健全

当前实践教学活动中, 学生参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都是根据学校制定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安排逐步展开, 实践教学考核大多通过网络、教科书或者同学间相互摘抄有关内容, 拼凑出大同小异、高度相似的实践总结报告。此种教学模式和手段, 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 使得学生创新能力缺乏锻炼。实践课程过于依附理论教学, 实践环节缺乏自我创新的综合类、设计类实践训练, 而以验证性、规范性的训练为主。

考核机制失效, 监督机制缺乏。目前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状况, 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实践课程成绩评定、考核多是以学生所完成实践报告为主, 同时考虑学生出勤率给出考核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做出积极的评价, 但是, 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实践操作过程做出评判。再加上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督, 从而大大影响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 也不能对学生的实操技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2 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思路

2.1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

打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以实践教学课程为单元, 根据实践教学总体培养目标, 设计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老师结成实践课程教学团队, 将分散的实践教学单元有效地融合和嵌套, 以达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培养。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开展包括软件模拟、社会实践、行业实习、参与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目前, 一些学校、企业针对信管专业教学特点, 开发除了大量的实验、实践教学系统和软件, 如“企业ERP模拟经营系统”“物流管理系统模拟教学软件”等。学生通过对这些软件、系统的使用,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调查发现, 学生对这些模拟软件也有较大的操作兴趣。

2.2 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

提高社会实践效果。社会实践是增加学生接触实际企业环境的机会, 社会实践活动在所有高校实践教学中予以实施, 除了学校组织少部分同学参加统一实践外, 大多学生采取自主联系单位, 自主社会实践的模式, 并最终由单位出具实践证明, 效果差强人意。因此,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这方面内容。对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 开展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需求分析环节的重要渠道。例如:任课教师可在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专门设置一些专题调研活动, 通过对合作企业已有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设计过程等全面了解, 使得学生能全面、直观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和开发存在的问题, 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都是以任课教师为主的命题式实践流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总是以老师的意愿和思路来完成实践教学活动, 然而实验室环境毕竟与企业、社会环境有着较大差异, 更为复杂, 这就使得学生在工作以后, 无法有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 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主, 而不是大量验证性的实践活动。

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应该以项目组形式安排任务, 并且要建立明确的组织分工, 明确任务, 全体成员共同合作、协作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在考核环节, 采取自评与被评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将个人实践教学成绩与小组整体成绩挂钩, 激发和培养项目组成员间协作、互助。并要鼓励团队提出超越教课书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选题。

优化考核方式, 促进考核效果。对于实践课程、活动的考核不能只看结果, 应当注重对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要将ISO9000的管理思想融入其中, 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中。任课教师可通过签到、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观察、记录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 以此监督和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的控制和参与,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此外, 在成绩的评定上, 要做到多层面的考核, 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例如:可以采取小组答辩的方式, 要求学生制作汇报文档, 指定汇报人, 并提问, 最终成绩由答辩成绩、报告成绩、平时成绩等构成。

3 结语

信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通过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专业实操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教学有别于理论课程教学, 应重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不仅要加强对实践过程的全程监控, 更要优化考核模式, 从多方面综合、科学地评定实践教学成绩,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已到达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小川, 李梁, 刘加玲, 等.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践教学, 2008 (8) :19-20.

[2]杜鹃.信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8) :215-216.

[3]赵卫东, 郭琳.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 :153-154.

[4]孙敏, 丁一凡.独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10) :360, 362.

[5]钱进, 叶飞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现代情报, 2009 (8) :199-202.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 第8篇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于起步较晚, 实践教学理论不足, 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可归结为如下四个方面。

1.1 缺乏对实践教学的关注与重视

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过于看重理论教学。首先, 在课时安排上, 实践教学课时较少, 明显少于理论教学课时;其次, 在考核机制中, 忽视了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 致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学习没有过多关注;最后, 实践教学中师资安排不合理, 教师数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僧多粥少现象较明显, 使得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

1.2 课程内容相对滞后, 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专业课程的开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普遍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不能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而且,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材比较陈旧, 课本教学内容相对过时, 无法满足社会对信息人才的实际需求。

1.3 实践教学体系比较杂乱, 没有章法

一方面, 实践教学教师一般选择自主编写教材, 各个教师思想不统一, 致使教材的编写比较杂乱无章、教材中内容出现重叠;另一方面, 有些教材编写老师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跟进信息发展的眼界, 并不能很好的实现教材内容与当前信息发展的结合, 无法满足教材的与时俱进要求。这些原因导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局限于过去, 无法跟进时代发展需求, 不能很快适应社会的发展。

1.4 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实践教学师资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信管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 相关师资力量都是来源于相似专业, 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并不能与该专业完美结合;其次, 很多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应用并不多, 他们往往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参与教学的, 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 促进学生的与时俱进发展;再次, 信息技术与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陈旧的教学内容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最后, 很大一部分学校, 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对实验室资源的利用, 使很大一部分学校资源荒置浪费, 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1 深化改革, 设置比较先进的实践课程体系

首先, 深化改革要从提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入手, 学校应该增加该课程的学习时间和所占学分比例。其次, 采用小班实践教学制, 增加实践教学的教师人数, 保证小班学习下的每一个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 开设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时代发展理念与发展需求课程, 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定向培养, 逐渐提升自身适应社会, 走向工作岗位的能力。

2.2 统一思想,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实现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必须从教材的编写入手。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应该从信息基础知识的实践、信息核心技能的实践、信息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以及信息拓展应用能力的实践四个方向着手, 教师们在编写实践教学教材时要统一编写思想和观念, 同时跟进时代发展现状, 编写出适合时代发展需求, 满足学生实践要求的教科书。

2.3 与时俱进, 创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当前信管专业的授课教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的, 他们的理论知识较丰富, 但实践知识则相对不足。为此, 可以采用“双师型”师资教学的方式来改善。所谓的“双师”, 一个是指当前的授课教师, 也就是学校内部的老师;另一个则是指在社会上实践很久的优秀信管人才, 也就是来自校外的老师。在“双师”的教育培养下, 学生能够更好的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并掌握社会发展动态, 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此外, 重视对学习实验室的利用, 提升教师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实践教学水平。

2.4 宏观统筹, 建设科学发展的质量监控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质量的控制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基础技能的掌握, 这个可以通过平时的上机测试来完成;其次是专业技能的掌握, 这就需要教师们严格把关, 采用随机抽取题目、单独测试的方式对学生水平进行考核;再次是综合实践应用水平的质量控制, 可以通过大型的课程设计来监控, 最好保证每个学生单独一个课题进行设计;最后, 要对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进行监控。

3 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一门专业, 在实践教学中要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 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本文中对该专业进行的改革与创新的探索是开启社会与专业发展通道的一把钥匙, 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摘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干扰了该专业的发展与应用, 本文从这些问题着手进行研究, 提出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措施来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措施,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江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 21 (4) :142-144.

[2]钱进, 叶飞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现代情报, 2009, 29 (8) :199-202.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 第9篇

如何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人才、提升信管专业毕业生的竞争优势,必然是信管专业亟待研究的课题。由此看来,加强信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信管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1 目前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生对信管专业的性质、理论体系认识不够清晰,觉得比较茫然。从教育部规定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信管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信息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管理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应能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应用和评价等。有人认为该专业是偏向计算机领域,将“信管专业”理解为计算机软件专业;也有人认为该专业是属于经济与管理领域,把“信管专业”等同于管理专业。这些不确切的认识将直接导致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不能充分贯彻培养目标的偏差[2]。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信管人才的需求直接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因此信管专业的学科性质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也决定了该专业部分课程的设置也应当紧随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目前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只是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开设课程。并没有在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开设新的课程,更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安排。而往往这些课程的知识正是提升学生社会竞争的优势所在。

同时,在信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有“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部分课程仅限于课堂理论的讲解,很少安排相应的实验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节奏。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专业方向要求结合不够紧密。特别是年轻教师往往因为没有工作经历或所学非信管专业,加上无法准确把握专业教学方向,导致不能很好的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知识的筛选。目前,部分院校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上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只是对所讲授的课程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实验与实验之间没有联系,基本是处于松散状态,实践教学计划没有系统性[3]。对于实践成绩的考核没有建立比较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一般都是由任教老师进行评定。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可以很好的激励学生的实践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 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信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放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来考虑。同时要关注社会发展对信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1 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学科专业,所学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课程的内容需要及时更新。目前很多院校所设置的课程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要求,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为此,需要在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并预测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和能力要求,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并能适时的调整。通过跟踪信息行业、软件行业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积极调整教学方案,这样既可以紧跟社会的发展,又可以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把握科研方向。通过教学计划的及时调整,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又提升了教学层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开拓了视野。

2.2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层次和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检验,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行业发展来看,实践教学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中去,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和资源。让学生在实际的企业背景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把握前沿发展动态,促进教学方法的提高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4]。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培养出社会需要、能够胜任信息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师资能力的高低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教学团队要有合理的师资结构,既要有较强科研能力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同时又要有能迅速掌握最新技术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5]。科研和教学是高校教师的两项基本工作,只有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才能提高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教学水平。

2.4 实践环节教学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总结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又一次提升;目前对实践能力考核的方式还很单一,实践成绩的评定有很大的主观性。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书面形式为主,难以有效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无法考核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同时也无法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

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只限于某次的测试或者成果,要将对学生的考核贯穿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去。同时要有多人参与考核,不能仅限于任课老师。要让任课老师、学生自己、实习单位等都参与对学生的考核。

3 结束语

信管专业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随着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与新的管理思想的提出,信管专业的教学内容要相应更新,教学方法也要相应改进。要及时了解信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加完善有效。同时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制度,即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检验,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信管人才。

摘要:通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分析了目前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计划的制定、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宏德.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7,(11).

[2]谭观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情报探索,2006,(1).

[3]王员云,王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与发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0).

[4]龙朝阳,靳晓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9).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各医疗机构需要越来越多的医疗信息化专业人才, 尤其是既熟悉医疗卫生业务, 又精通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人才[1]。为满足社会对医疗信息化人才的需要, 我校成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以下简称“信管”) , 为社会输送满足医疗信息化需要的实践性专业人才[2]。

1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管理学基本理论、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医药学基础知识, 具备计算机及其网络应用与维护能力, 掌握医药、医院、公共卫生等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实现技术, 能够对医疗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 一些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师资结构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专业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应聘到学校工作, 没有工作背景,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另外, 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较快, 部分教师掌握的知识已经老化, 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3]。

2.2 课程设置滞后, 实践学时不足

课程的设置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生的就业。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医疗信息化的建设,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速, 需要开设院校针对社会的具体需要, 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及相应的实践学时。

2.3 缺少学生可自由使用的专业实验室

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及非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专业实验室不是开放的, 学生只能在实验课上使用实验室, 一旦实验课上没有完成实验, 课下可能由于缺少实验环境等原因, 导致学生没有办法继续实验。

3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经验, 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外进修、攻读博士学位;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医院信息中心或者医疗信息化公司学习或者顶岗锻炼;引进具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信管专业教师;外聘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专家为青年教师或者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指导。

3.2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满足社会的需要,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教学计划需要及时调整。在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开设能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课程, 设置合理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 并且删除在当前及未来的工作中很少用到或几乎不用的一些课程, 尽量做到“所学即所用”。

3.3 定期开放专业实验室

通过调查发现, 每次实验课上都有部分同学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为满足专业学生实验的需要, 需要定期开放专业实验室。对于缺少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的同学可以在实验室开放期间, 来进行专业课程的实验。

3.4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实习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又一重要途径, 通过充分的调研中医药院校以及非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并结合社会对医疗信息化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 与医院、医疗软件公司、医疗事业单位、软件公司等建立定点实习合作, 将其设定为学生实践教学的基地, 处于实习期的学生可以去实践教学基地实习, 并通过此次实习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5 重视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学生四年本科学习的成果。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阶段, 需着重向学生强调一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4]。通过前期对学生医疗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及维护等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能够很容易的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4 结束语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 直接影响学生的竞争力。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需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 并不断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培养出满足社会对医疗信息化需求的专业人才, 不断促进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甜宇, 孙艳秋, 燕燕.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在区域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5 (6) .

[2]孙艳秋, 燕燕, 王甜宇.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 (4) .

[3]钱进, 叶飞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现代情报, 2009, 29 (8) .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 第11篇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为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满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需求, 黄河水利委员会 (以下简称“黄委”) 决定在人事管理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 采用成熟的HRP系统构建黄委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使用服务器+客户端模式进行具体操作, 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顶层设计、分级管理。

为保证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够满足实际管理需求, 方便上级人事部门掌握下属单位及整体人力资源真实情况, 同时预防出现各自为政、数据打架的现象, 黄委决定采用顶层设计, 建立一个数据库, 有统一数据格式、应用系统和登录界面。为此, 黄委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具体要求, 然后由软件公司根据目标和要求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完善和优化。黄委的顶层设计保证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际需要, 加快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为便于日常管理, 黄委结合人事管理权限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分解管理工作, 做到谁使用、谁建设、谁管理, 本单位负责本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建设与更新维护, 有下属单位的单位同时负责指导监督下属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建设与更新维护。这样既保证了系统建设和维护能够按时顺利完成, 又能够满足各级人事部门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

2. 数据标准、信息权威。

采用一个数据库, 格式的统一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 不允许录入其他格式的信息。比如, 涉及到日期格式的信息一般采用YYYY-MM-DD格式, 不论是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 还是任职时间、现级别提拔时间等。这种数据的标准化也方便了后期的使用, 如果我们需要导出一份花名册, 直接从系统导出就可以, 不需要再进行格式的调整。数据标准化有利于数据的查询、统计等使用, 扩大了数据的使用范围, 各项人事管理工作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获取一些数据, 而这种频繁使用又在无形之中检查、校对系统中的各种数据, 间接地形成了权威性。

3. 查询方便。

在机构、人员信息录入系统之后, 人事管理需要的各种信息均可以通过系统的查询功能获得, 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事管理工作。以往需要到档案室查阅人事档案才能获得的信息, 现在只需要登录系统通过查询功能即可获得, 有力地支持了人事管理工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查询功能也可以实现部分统计功能, 通过使用简单查询或通用查询将符合设定条件的信息罗列出来, 间接实现了统计功能。比如统计工人人数, 只需将查询条件人员身份设置为工人即可, 所有工人都会查询出来。另外, 系统内置了部分登记表模版, 在需要时可以根据本单位具体要求导出、打印所需的登记表, 免去了查阅、填写等工作, 既减少了工作量, 又保证了工作的质量。

4. 统计便捷。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在成功建立之后, 又经过各级信息员的不断更新完善, 系统中的基础数据已经相对比较准确完备, 能够真实反映人力资源现状。每年年末进行的人事统计工作正基于这一系统数据, 使用单机版统计软件对数据统计以完成人事统计工作。在需要获取最新的统计数据时, 由于系统中的信息是实时的, 可以使用系统内置的部分统计表样对系统数据进行统计, 生成的统计报表。另一方面, 系统支持自定义统计报表,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实际需要自定义统计报表, 然后对系统数据进行统计, 生成我们需要的统计报表。相对于年末的人事统计报表来说, 实时生成的统计报表更具有准确性和真实性, 因而能够为人事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5. 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由于系统的统计功能比较强大, 可以充分运用这一功能, 根据工作实际需求进行一些统计, 然后认真分析统计结果, 发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 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

二、改进措施

在使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过程中, 给我们的具体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方便了人事管理工作, 免去了烦琐的书面统计工作。同时, 我们也发现一些需改进的地方。

1. 系统需要完善、优化。

在实际运行中, 我们发现如果同时登录人数过多, 系统容易出现速度变慢, 严重时会导致无法操作。这一方面是与服务器硬件设备有关, 服务器不能承受庞大的访问量, 另一方面就是系统程序运行不够合理。由于服务器硬件设备更新需要审批, 而且获得同意的几率较低, 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日常维护过程中能对系统进行一些优化, 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 系统的使用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上手, 人性化方面需要改进。

作为一款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软件, 一些应用需要培训才能掌握, 多数统计则需要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才能使用, 这就对系统使用人员要求较高。需要在人性化方面作出一些改进, 使工作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使用系统的技能, 顺利上手, 方便开展工作。

3. 统计功能需要进一步增强。

根据工作需要, 目前已经将人事统计所需的统计报表植入系统, 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事统计工作的需要。但是, 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不能对下属单位分别取数以完成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种类仅限于人事统计工作设计的报表等。

上一篇:数学建模方法下一篇:构建生命化的化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