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统计范文

2024-07-20

构建和谐统计范文(精选9篇)

构建和谐统计 第1篇

在这构建和谐社会之路上需要构建各方面的和谐, 在统计方面, 需要求真务实、服务社会。只有当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和谐社会才有可能构建, 和谐统计才算是成功。在统计工作中, 公平的主要内容可以落实到具体的统计指标上, 如用“基尼系数”反映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目前,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在这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统计工作中出现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 统计工作时常受到干扰, 统计数据质量受到质疑, 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下降等一些亟待解决的不和谐现象。作为政府管理的子系统, 统计部门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如何为构建公平的社会服务?各种问题的出现都需要我们创新思路, 从统计工作的内外环境着手, 以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强化和谐统计的创建, 进而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服务。在充分肯定民法公平在市场经济流转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 必须认识到, 民商法的公平观仅仅是形式上的, 停留在微观层面。社会的发展使民法无力克服由于自身缺陷而产生的难题。经济法采取一种更加务实的切入点, 追求更接近正义的公平。经济法的公平是在承认社会成员个体差异, 地区发展不绝对均衡, 着眼于现实差异的公平。公平, 在此我们所说的公平应该是制度、规则和习惯的公正、合理和有效。它的核心内容应包括:第一, 产权是否充分明晰界定, 每个人的财产占有关系是否平等;第二, 资源配置机制是否有效, 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信息机制和决策机制是否均衡、公正、有效;第三, 由伦理、道德、文化模式形成的习惯是否有助于提高效率。

公平, 作为人类法律追求的永恒价值目标, 其内涵却随时代发展而衍变。然而经过统计体制的检验, 却很少有统计的数据能够真正的存留下来。统计体制呼唤公平的垂直管理。若未来达到公平, 统计求真就需要创建综合考评体系。

为创建和谐统计, 需要加强统计基础建设, 夯实和谐统计基础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统计系统内部和谐, 力争做到公平在每一个统计人、每一个统计课题中凸显出来。

首先, 积极稳妥地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为调查队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确保改革后能够在公平的前提下, 使调查队的生存力和人员待遇不受影响。其次, 加强统计人员培训, 强化队伍建设。在公平的前提下, 采用多种途径稳定队伍、优化机制, 加强培训, 努力提高统计干部队伍素质, 进一步增强全体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乡镇基层统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最后, 加强统计文化建设, 活跃和谐统计氛围。针对统计系统工作条件比较艰苦, 任务重, 人手少, 待遇较差的现状, 在公平的前提下, 通过开展统计干部群体性的体育活动、统计文艺表演、主题演讲比赛、统计业务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跃统计系统内部工作氛围。

《统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是一切统计行为的准则, 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可靠保障, 必须努力建立健全与统计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统计法律制度, 加强依法统计, 使统计数据在立法、执法、公平中得到净化。建立一支精通统计执法业务的执法队伍, 规范统计执法行为, 开展全天候的统计执法, 做到统计行政执法制度化、经常化、程序化, 严肃执法, 维护统计法的权威。加强统计普法宣传, 积极营造诚信统计的社会环境。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统计法制宣传教育, 强化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通过普法宣传教育, 提高统计人员和社会各界遵守统计法的自觉性, 为依法统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 要加强统计指标和方法制度的宣传力度, 普及公众的统计常识, 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关注程度。

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完善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体系, 减少全面报表制度, 以灵活多样的调查方法, 跟踪观察复杂多变的统计对象。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能够反映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统计指标体系, 以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状况, 尤其是要科学准确反映和监测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增长方式转变的进展情况, 全面反映社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和教育、医疗、社保等状况, 客观反映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 描述和谐社会的目标及其实现程度。通过收集和审核基础工作, 采用数据评估、下算一级等方法, 多层面多角度把握统计数据质量, 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公信度, 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丰富统计产品载体, 采用统计分析、统计刊物、统计信息网、统计新闻发布等形式宣传统计成果, 要在反映和谐的发展格局、和谐的社会事业、和谐文化、和谐的社会关系及和谐体制机制等方面形成系列统计产品, 充分反映和谐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长期的任务, 构建和谐统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远目标, 构建公平前提条件下的和谐统计更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公平铸就和谐, 和谐凝聚力量, 力量成就伟业。

摘要: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和谐统计。在和谐统计之中, 公平作为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目标, 本文就在公平前提下构建和谐统计试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统计,公平

参考文献

[1]赵毅.西藏地区经济和谐程度实证分析[D].华东经济管理, 2009 (10) .

和谐统计就在前方 第2篇

《和谐统计就在前方》。

作为统计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感到荣幸,荣幸我能加入到这个大家庭,因为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这是一个奋斗的集体,这是一个充满爱的集体!

窗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苍茫大地即将批上油油绿装。今天,我们统计人在一起群策群力,不正昭示着统计事业蒸蒸日上,阔步迈入了新的春天吗?

在我看来,构建和谐统计就是要树立实事求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忠诚统计的思想道德体系和职业道德规范;要营造团结、互助、友爱、民主的环境,充分挖掘每一个人的价值,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舞台。

具体实施要体现八个字:关心、提高、激励、凝聚。

第一:关心

所谓关心,就是应当解决统计人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给每个职工以集体的温暖,为大家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过去的一年,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种温暖。办公设备更新换代,人员调配更加合理,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大家可以回想,在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度假村我们泛舟嬉戏,怡然垂钓,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民风朴实的来恩基地我们唇枪舌剑、对答如流,数据知识试比高;在工作繁重、身体劳累的时候,来一次全身检查,告诉大家!兄弟姐妹们,该注意身体了!

一件件小事,串起了局领导对大家的关爱和体恤,也串出了统计人对和谐的不懈努力!

第二:提高

所谓提高,就是要建立一个提高统计人思想、政治、文化各方面素质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江泽民同志曾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理论、学历史、学科技、学管理、学法律,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这些重要讲话,对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意义重大。一年多来,我局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统计知识竞赛,专业知识系列讲座,送一本好书等活动,无一不是倡学的好思路、无一不是劝学的好方法。建立这个氛围,需要领导关心,方式多样,长抓不懈,更需要大家踏踏实实,学以致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针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定计划、紧落实、保长效,正如古人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三:激励

所谓激励,就是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激励统计人创新,激励统计人敬业,激励统计人认真地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这种激励,要有物质的激励,也要有精神的激励。这种激励,要赏罚并举,更要公平公正。这种激励,要长久坚持,更要与时俱进。统计工作者一年365天,天天和数字打交道,数字的世界是枯燥的、数字的世界是平凡的、数字的世界也是快乐的,无私的统计人需要赢得尊重和鼓励。

第四:凝聚

所谓凝聚就是指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影响。我们要努力要形成一个能够凝聚人心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环境,要把最有利于统计人利益的实现、最有利于统计人利益的维护、最有利于统计人利益的发展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凝聚统计人,首先要建立共同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要打造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338.com查看)善打硬仗的队伍,就是要构建和谐统计。其次要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集体,要求我们的领导要自信,有远见,信念坚定,不循规蹈矩。作为领导者,要把管理的目光投向自己,不断的规范自己、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树表率,立威信,讲亲和,凝聚一个团队,这显得尤为重要。最后要为员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著名的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通过使职工承担的工作内容更有挑战性,来满足他们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需要;通过为职工提供学习的机会,来满足他们希望不断提高自身价值、不断成长的需要;通过公平合理的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来满足他们希望不断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通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的安排,来满足他们希望与人交往、沟通的需要。

因为统计,我们相识相知;因为统计,我们结伴同行;因为统计,我们肝胆相照;因为统计,我们荣辱与共。我相信统计人不仅能用数字描绘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彩画卷,也一定能用数字奏响和谐的乐章。英国著名浪漫派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有这样一句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稍做改动,作为我这次演讲的结束语——“我们携手走来了,和谐统计还会远吗?”。

新时代背景下乡镇和谐统计的构建 第3篇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和谐统计构建;分析;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展和谐统计建设是时代的需要,可以促进统计部门发挥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镇统计出现一些不和谐问题,对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干扰,导致统计数据在真实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受到社会的质疑。因此,乡镇统计部门一定要结合时代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统计工作,保证统计数据的科学有效、及时准确,实现统计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构建和谐统计,对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内部和谐是构建和谐统计的重要前提

1.立足本职工作,创新工作理念

新时期下,乡镇的 社会形态以及经济格局也出现明显的变化,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统计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国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爱岗敬业、努力实践。同时,统计人员还要具备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科学的判断和预估,为了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统计部门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促进统计人员深层了解和谐统计的内涵。统计人员还要保证统计方法和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实现学以致用,加强团结友爱,提高统计部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发挥作用。

2.遵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氛围

和谐统计的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因此,在开展统计工作的过程中,要发挥制度的作用,通过科学以及高效的制度约束统计人员的行为。同时,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容易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个人在生活条件以及工作技能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上级领导一定要构建和谐的管理氛围,关心统计人员在生活以及工作中遇见的困难,实现宽严相济、疏堵结合,进而优化统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其工作效率。

3.加强民主建设,提供有效支持

民主是奠定和谐统计基础的关键途径,乡镇统计部门在开展各项统计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遵照民主的原则,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体现科学发展观。同时,只有顺应民意才是体现群众的力量,促使统计人员对服务的深刻理解,保证各项数据的质量可靠、客观准确。对于和谐统计而言,民主可以为统计工作提供有效支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强化。

4.完善人才机制,实现科学保障

只有建立合理科学的人才机制,才能发挥人才的主动性,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在工作中,乡镇统计部门一定要制定科学的用人方针,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提供给人才发挥价值和能力的空间,传播和谐以及向上的正能量。同时,构建合理科学的人才机制,也可以为人才互通提供便利条件,实现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有效的激励人才,实现人尽其才。

二、外部和谐是构建和谐统计的表现形式

1.保证数据真实,强化自身形象

乡镇统计部门要保证数据的准确客观,为社会以及上级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同时,统计部门还要理性分析有关乡镇经济的有价值信息,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如果无法保证数据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就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容易导致决策失误,进而带来经济损失,为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想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乡镇统计部门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加强法律建设,实现统计工作有法可依,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失误。第二,加强法规普及,统计部门要结合自身特点,在社会范围内举办普法活动,通过广播、网络以及公益广告的途径开展普法宣传,强化相关人员的遵法意识,进而为和谐统计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树立法律权威,要具体工作中,要对违反相关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伪造资料、篡改资料、虚报、拒报、瞒报以及迟报等行为要给予严肃处理。同时,统计人员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按照相关法规开展工作,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严肃处理各种违规办事行为,保证工作优质、高效以及廉洁。

2.提高服务质量,体现和谐本质

准确、精确以及快速是构建和谐统计的质量基础,是强化服务质量的前提,其中准确主要是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精确主要是指统计数据要具备一定深度,可以为上级决策提供有价值以及可靠的依据;快速主要是指及时的将统计数据提供给上级部门。因此,乡镇统计部门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职业思维,在开展统计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抱着传统的固化模式而一成不变,要实现工作的灵活开展,善于发现问题,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以及预测能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优化服务质量,体现和谐统计的本质,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支撑。

三、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统计是乡镇统计部门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工作。因此,乡镇统计部门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时代特点,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爱岗敬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态度投入到统计工作中,进而实现构建和谐统计的目标,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范志权. 转型期中国乡城流动人口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田歌.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构建和谐统计 第4篇

一、物理课堂教学“六步走”模式

第一步:预习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学或交流, 知道要学哪些知识, 并根据知识目标, 对识记的知识进行记忆;对要求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初步了解该知识的认知过程, 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学生预习时, 设计自学提纲, 使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思。

第二步:分配任务;在学生把应该学习的知识预习完之后, 把每一个知识点分配给各个小组。

第三步:完成任务:每个小组都有了任务, 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 把自己的主要知识点研究透彻, 有实验的要完成实验。

第四步:展现拔高:各小组把自己的任务通过演示实验、讲解等方式表演给大家, 让所有的学生对这些知识能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第五步:穿插巩固:对其他组的问题存在不理解的同学再通过“问”其他同学, 争取最大数量的同学对所有的知识都能理解和掌握。

第六步:达标测评:教师按照本节要求, 出示一些典型练习题, 来检验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并巩固本节知识。

二、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1.预习是“六步走”模式的基础。在运用“六步走”模式教学时, 如果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 则在预习这一环节上稍多花一些时间,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 教师要设计好预习提纲, 预习提纲要有导向作用, 使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疑点上, 而且提纲中的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思考、探索具有启发效应。学生如果预习不好, 下面的环节根本不能进行, 所以, 预习是“六步走”模式的基础。

2.讨论交流是“六步走”模式的关键。通常, 只凭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要完全达到教学目的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的力量, 如在完成任务阶段, 教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 适时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给每组正在交流的同学, 创设思维的情境, 启发学生对预习内容、实验现象及结果各抒己见;同学们之间也相互切磋、相互补充、相互启发。讨论使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

3.达标练习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中, 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题, 使练习的内容既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又具有典型性, 以便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达到既强化已学知识, 又能促进学生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亢奋状态。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 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学习的偏差和失误进行矫正和补救。

4.学生积极主动才能确保六步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因为这样的课堂, 老师对于知识的讲解基本上就没有了, 通过学生自己的预习和交流, 和老师的交流, 对知识已有了比较深的认识, 所以必须积极主动地对同学们讲解、演示、表演、辩论等, 才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 在老师的帮助下, 学生的表现大方, 自然, 不比老师差。

三、合理实施“六步走”模式, 构建和谐课堂

合理分组, 使合作学习能顺利进行。一般来讲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即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活动经验、智力情况将学生合理分组, 使每一组的同学均有优、中、差三类学生, 且比例适当, 对于同组间学生情况却又大致相同, 使每组内的同学既能优势互补, 又能保证同组间平等竞争。

合理分工, 确保合作学习有效进行。即在小组合作学习, 组内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各负其责, 且相互协作, 才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每一位同学必须学会合作, 学会倾听, 学会思考, 学会选择, 学会创新, 从而使合作学习和谐推进。

合理竞争, 培养团队意识。为防止优生垄断课堂的现象, 可采用捆绑式的方法, 即在提问时尽量提问中、下等学生, 以他们回答的正确率来衡量每组的合作质量, 这就要求各组同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想法设法帮助学困同学, 从而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精选内容, 注重学生与教材的和谐。教材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 是连接师生知识的桥梁。但由于教材知识本身系统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不可避免地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产生矛盾, 妨碍学生的认知。因此, 用好教材, 促进学生与教材的和谐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贴近生活实际, 精选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 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教学, 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 激发探究欲望, 还能降低学习难度,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还能引发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共鸣,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使教学内容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和谐统一, 让教材的知识结构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透, 掌握得牢, 应用得活, 提升得快。

提高和谐意识 构建和谐课堂 第5篇

和谐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标, 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发展需求, 在和谐基础上产生“谐振效应”, 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模式, 它的主阵地在课堂。经验告诉我们,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师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情绪是高涨的, 思维是活跃的。师生在和谐的课堂中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中, 才能有更多的人得到发展。那么, 在教学中, 应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呢?

一、用情感融洽师生关系

在我们周围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些年轻教师, 尤其是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很受学生欢迎, 他们的身边常常聚拢着一群学生。学生有什么高兴、苦恼的事, 也都愿意向他们诉说。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他们没有多少教师的架子, 学生愿意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 愿意向他们敞开心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 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 没有情感,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在国外, 夸美纽斯主张让学生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提到师爱的重要, 我们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也都深深地知道: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 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

“博学、微笑、宽容、鼓励”, 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八字法宝。作为一名教师, 拥有丰富的知识固然是一种美;而能够热爱学生, 真诚地关心、帮助学生, 能乐于与学生交朋友, 更是一种美, 一种永恒的美。所以, 教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课堂上, 教师一张真诚的笑脸, 一个信任的眼神, 一句鼓励的话语, 一次平等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兴趣, 使教与学互相交融,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变形式协调生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 是知识的权威, 无论是在课堂时间的占有上, 还是在对知识的把握度上, 都由教师一人说了算。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传统教育强调“独立思考”, 新课程理念倡导“互助、合作”。如今, 教师角色已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生生关系的协调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互帮互学, 取长补短, 求得同学间的“和谐”,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 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 让课堂充满生机。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故意设置了学习的障碍, 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增强了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 提高了合作的效率, 造就了灵动的课堂。

三、怀爱心强化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和爱是从两个侧面来规范教育形象:爱是发自内心的, 爱是教育良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毫无疑问的;服务就不同, 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 服务于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我们曾口口声声声称我们的工作都是为了孩子,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为了一切孩子”, 但平心而论, 我们做得还很不够。服务的观念、服务的意识要求教师真心真意地去看待每一个孩子, 让每一个孩子都满意,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备课时, 我们要尽量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接受能力;上课时, 我们要真心地当好配角, 全心全意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 我们除了要帮他们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树立奋斗的目标, 明确努力的方向外, 更要从教师“教”的角度去找一找存在不足的原因, 找一找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我们能把这真诚的服务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最终就能实现从服务迈向爱的飞跃。

和谐产生美,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 就像一幅图画的美在于它色调、构图等方面的和谐, 一首歌曲的美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和谐是一种能让人身心愉悦的平衡状态, 和谐的教学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 从而水到渠成地达到各项教学目标。和谐的课堂一定能育出芬芳桃李。

摘要: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师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情绪是高涨的, 思维是活跃的。师生在和谐的课堂中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中, 才能有更多的人得到发展。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 第6篇

1 医患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 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 和谐是主流, 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 有医疗资源不足,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 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 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 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医患之间缺乏信任, 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 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 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 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

1.2 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 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 由于医患沟通不够, 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2/3。

1.3 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 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

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 但有些医生却只重视“病”不重视人;在有些医疗机构, 医疗活动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 忽视医生与患者的交流。

1.4 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

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 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 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 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 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

1.5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

场经济的步伐, 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 是医患矛盾尖锐最根本的原因。资料显示, 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 全民参加医疗保险, 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 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 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

2 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对医疗机构来说,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眼睛向内, 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 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 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 从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方面查找原因, 制定措施。近些年来, 我们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从思路到规划, 从举措到实施, 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 积极转变服务模式, 提高服务质量, 把患者的满意作为医院的追求。从我院的实践看,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从六个方面加强医疗服务工作, 用保障人民健康来促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是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 寻找服务创新点。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多元化发展医疗服务事业, 医疗服务体制正面临着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在更加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 患者在就医的时候不仅仅关注医院的医疗水平, 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医院除了拼技术、拼设备等硬实力外, 不能忽视管理模式和服务水平等软实力的竞争。如何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 改变以往“患者来医院是看病, 医院对患者是只管治病”的陈旧观念, 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 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 将是现代化医院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值得认真思考、研究和探索。医院应就如何尊重、理解、关怀患者等方面采取措施, 寻求服务创新点, 通过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

二是坚持社会效益准则, 打造诚信医院。各级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严禁各种“开单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 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 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 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花费情况, 让患者放心;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患者就诊过程中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 杜绝药商在医院带钱促销药品的现象;实行医患协议制度, 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接受“吃请”;聘请社会监督员, 监督医院的医德医风。

三是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 促进医患沟通。为加强医患沟通, 医疗机构要对医患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 做到“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种方式”。一个要求, 就是医务人员要有诚信, 对患者或家属要尊重, 具有同情心和耐心;两个技巧, 就是多听患者的询问, 多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 关心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三个掌握, 就是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医疗费用情况和患者的社会心理;四个留意, 就是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受教育程度和对沟通的感受、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沟通的期望值;五个避免, 就是避免强求患者即时接受、避免使用刺激语言或词语、避免使用患者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改变患者观点和避免压抑患者人情绪;六种方式, 就是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和实物对照形象比喻沟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 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 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医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 及时受理和处理患者投诉, 定期收集患者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 及时改进。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要体恤患者的痛苦, 同情患者的困难, 尊重患者的想法, 打消患者的顾虑, 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

四是提供精湛、优质的技术服务, 让患者放心。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发展变化,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但要有好的服务态度, 还要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 要不断地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 同人类的各种疾病作斗争, 用高新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医师对患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真正为患者着想, 诚心实意地为患者服务, 把为患者解除痛苦视为终生最高追求。

五是严格医院质量管理, 确保医疗安全。医学是一个尚未完全被人类认知的科学, 还有一些需要人类不断探索的领域, 有一些疾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 或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而疾病对于患者来说, 却是危及生命的头等大事。因此, 在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 还必须努力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 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

六是建立医疗告知制度, 增进医患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要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公示, 坚持住院患者费用清单制。大力推行“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新模式。做到让患者对诊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做何种检查项目、自己的经治医师“五个明白”;对诊疗程序、诊治专家、手术应履行的手续、诊治项目和价格、服务承诺“五个知道”;进而对检查、诊疗、用药、收费、服务“五个放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

构建和谐统计 第7篇

一、不能让统计味让位于数学味

该课教师执教的学校处于城市边缘地区, 数学学习困难生多, 任课老师认为学生在学习本课存在着如下三个难点:对权的理解;对权的三种表现形式的理解与计算;f (xiwx) 中2n+1个数据的处理.一堂课解决三个难点不容易, 所以教师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这三个难点的突破上, 整节课透渗出浓浓的数据运算技能教学与训练数学味.

这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仅是它工具性了.其实, 本课还应渗透: (1) 样本估计总体; (2) 平均数统计量的意义.后者在本节课的渗透更是当务之急.其理由如下.

对一个统计量的认识包含着统计量的意义, 统计量的应用, 统计量的合理使用三个方面.平均数这一概念与中位数、众数两个概念比, 显然有点“先天不足”, 这个不足来自于“平均分配”这一知识的负迁移.

小学生首次接触“平均数”是在三年级下学期, 在学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之后, 借助平均分配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理解.其配套的练习仅是计算若干个数的平均数.

五年级下学期、六年级的下学期是小学生第二、三次相遇平均数, 平均数的出现是为了学习中位数与众数, 起衬托作用.相应的配套练习是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为什么有时候用中位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用众数作出决策等.

如此小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建立更多的是在数学意义上的, 而不是统计意义的.至于平均数与平均分配的不同在于它是虚拟数, 它如何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为什么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 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指标, 这一切对于确定性 (线性) 思维占强势, 不确定性 (决策性) 思维还处于萌牙阶段的小学生是不易理解的, 当然小学也没有提及.

本课是学生第四次学习中接触平均数, 如果不在此明晰上述的统计意义, 恐怕以后也不会有人想到要提及.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次“归队”, 让学生在统计意义上理解平均数.

如何“归队”, 20.1.1平均数 (第一课时) 可考虑设计类似下面的问题情境:

某个九年制学校, 从小学一级至初三年级, 每年级8个教学班, 每班均有48名学生.

(1) 中午所有学生都在学校食堂吃饭, 请你设计一种方法帮师傅估计一下要准备的饭量;

(2) 学校总务处就学生的饭量问题做了抽样调查, 结果如下:

请你预测一下, 中午学校食堂要煮的饭量.

其中问题 (1) 是让学生体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不涉及权的意义;问题 (2) 感受权的意义, 体会求加权平均数的求法.

设计目的是在解决第 (1) 问时, 把平均数关于它是虚拟数, 它如何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可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指标等的统计意义交待清楚.并由问题 (2) 引出加权平均的概念.

现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安排了统计内容的学习, 往往涉及的概念都基本相同, 如集中量数, 同是学习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但每个学段学习的着重点应不同, 教师多思考学生知道了什么, 还不知道什么, 教师应带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走多远, 这些方面多作考虑.其二, 统计课一定要有统计味.中学数学中所蕴含的统计思想主要包括随机思想、统计调查思想、假设思想、量化的思想等, 这些与确定的数学有很大的不同.浓而单纯的数学味将不利让学生形成统计观点.

二、生活味、统计味、数学味的和谐统一

统计课往往要以实际问题为背景, 以相关概念为工具, 以掌握统计知识, 形成统计技能, 树立统计观念为目标, 一堂好的统计课应该是生活味、统计味、数学味的和谐统一.开篇的引例往往能为一堂课定下基调, 下面列举的四个实例均是为引出权的概念而设计的引例, 就此谈谈本人的拙见.

实例一: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与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求这个市三个郊县的平均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 (精确到0.01) .

【评析】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

实例二:小明的爸爸与两位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 投资一个亿, 按所投资金的比例大小确定董事长, 小明的爸爸投资额5千万, 那么该由谁来当董事长呢? (学生答:小明的爸爸) 因为他所占的股份最大, 也即“权”最大.

【评析】生活味浓, 但此“权”非彼“权”, 不能由此直接建立“加权平均的概念.

实例三: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 分三项计算: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 期中考试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50%.如果小强的三项成绩 (百分制) 依次是95分、90分、85分, 小强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评析】情景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这里的“权”实际上是“外赋权”, 学生容易理解“权”的含义, 但权以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又不能直接导出加权平均数的一般计算公式.

实例四:某区A、B、C三所学校的学生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 各校平均成绩分别为:90分、80分、76分.

(1) 小明说这三所学校所有参赛学生平均成绩为82分.请你判断小明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正确, 请说明理由, 如果不正确, 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就可以求出所有参赛学生的平均分?

(2) 如果这三所学校参赛人数和各校参赛选手的平均成绩如下:

试求这三所学校所有参赛学生的平均成绩. (精确到0.1分)

【评析】情景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 能直接引入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问题 (1) 亮点还在于能让学生感受统计量的意义———经历这里的平均数能否代表三所学校学生的平均成绩.且让学生补充各种形式的条件, 为权的多种表达形式埋下伏笔;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数学的演绎推理, 是一个执因索果的过程.这种设计应该是生活味、统计味、数学味结合得比较好的引例.但应该注意的是, 这里的权是“内在权”, 学生在理解“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不是那么直接, 这点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问题 (2) , 控制不好容易让数学味浓于统计味, 能否A、B、C三校学生的成绩不是以选手平均成绩的形式给出, 而是以一组数据的形式给出.

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构建 第8篇

素质能力框架是指某职位的能力维度、数量和名称, 它是明确素质能力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明确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 确定其层次结构, 可以明确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模型构建的方向, 减少素质能力模型建立的工作量, 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模型研究的效率, 还能使整个统计事业的发展与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模型要素结合的更为紧密。

二、素质能力模型基本构成要素

素质是指决定一个人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 广义上包括技能和知识, 具体是指一个人能做什么 (技能、知识) 、想做什么 (角色定位、自我认知) 和会怎么做 (价值观、品质、动机) 的内在特质的组合。目前, 有关素质能力的理论模型主要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冰山模型主要有五种类型的素质能力: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知识和技能;洋葱模型则包括由内至外的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等能力要素, 表层的是知识和技巧, 有表层到里层, 越来越深入, 最里层、核心的是动机和特质。

在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的基础上, 我国学者结合我国情况, 整合两种模型的能力素质要素, 开发出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维要素模型, 还有结合岗位任职要求, 开发的基本条件、专业能力、基本素质三维要素模型, 其中基本条件中包括知识、专业、工作经验等, 基本素质包括了职业素养等。

三、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构建方法与步骤

当前, 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期, 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正经历重大调整、发展理念也经历巨大创新。在此情境下, 我国统计事业也面临着重大变革。在社会环境或策略变化太快的情况下, 采取西方较为成熟的关键行为事件法来研究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就可能具有片面性, 将可能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故此, 为全面研究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维度, 本课题采取关键行为事件访谈、趋势驱动法、战略演绎法、岗位工作模型/职责推演法、通用模型标杆法等建模方法, 全方位的研究了基层统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维度,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第一步:采取环境趋势分析法, 分析我国社会环境变化对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要求, 提炼其素质能力维度;

第二步:采取战略演绎法, 分析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目标、统计使命、统计精神、统计理念及统计价值观, 提炼其素质能力维度;

第三步:采用工作分析法, 根据基层统计工作岗位职责要求, 分析基层统计工作的性质、工作特征等, 提炼其素质能力维度;

第四步:采取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 通过对基层统计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成功和失败事件访谈, 特别是他们在事件中的角色与表现以及事件的最终结果等, 从中总结、归纳被访对象的思想、情感, 了解其动机、个性以及自我认知能力等, 进而归纳、提炼其素质能力维度;

第五步:采取专题研讨法、标杆法、层次分析法等, 结合素质能力通用模型, 归纳形成其素质能力框架。

四、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的构建

1. 新时期下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维度

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入手, 利用PEST外部环境分析模型, 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其对基层统计工作的要求, 进而从结果、过程、行为能力三方面分析新时期下基层统计工作的绩效维度, 分析结果如表1:

根据新时期下基层统计工作的绩效维度, 通过专题研讨, 明确:⑴在结果绩效维度方面, 要求基层统计人员需具备相应的诚实正直素质、质量意识、责任心、业务能力 (演绎归纳能力) 、组织理解力;⑵在过程性绩效维度方面, 要求基层统计人员具备相应的成就导向、执行能力、适应性、创新发展能力;⑶在行为能力绩效维度方面, 要求基层统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主动性、逻辑能力、承受压力能力、服务意识、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等。

2. 我国统计事业发展下的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维度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重视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于统计工作提出“不出假数, 真实可信”的要求。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 我国统计逐步形成“忠诚统计、乐于奉献, 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依法统计、严守秘密, 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的统计精神。32字统计精神是我国统计文化的核心, 也是统计工作的灵魂。同时, 结合当前形势发展,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2010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提高统计能力,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提高统计公信力”的统计总体工作目标, 提出了“不出假数、真实可信、准确完整”的统计理念和价值观。

“不出假数、真实可信”必然要求基层统计人员具备求真务实的素质, 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32字统计精神较为明确的基层统计人员应具备忠诚、奉献、求真务实、法律意识、服务意识等素质能力维度。而统计工作近期总体目标则进一步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提出了要求。归纳起来, 我国统计工作的发展目标、文化理念要求基层统计人员需具备求真务实、专业技能、忠诚、奉献、法律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等素质能力维度。

3. 基层统计工作性质下的素质能力维度

首先, 统计工作是一项业务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专业技能对其工作绩效影响较大, 基层统计工作实践也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各行各业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更好的要求。故此, 基层统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专业技能是基层统计人员的一个重要素质能力维度。另外, 统计工作的专业性也致使基层统计人员在成长过程需遵循“学习曲线”规律, 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统计人员必须经历一个实践期, 必须基本一定的工作经验。

其次, 从基层统计工作对象、工作环境来看, 工作较为枯燥无味, 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基层统计工作面对的是数字, 和数据打交道的时间较多。同时, 基层统计工作面对各相关业务部门, 还有面对各级领导, 既要从事于本身的统计业务工作, 又要配合完成当地党委、政府的安排的其他工作。基层工作这种特点导致基层统计人员工作压力较大, 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故此,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严谨”的意识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统计人员的必备素质。

再次, 从基层统计工作量及人员数量配备来看, 我国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量较大, 基本上是人少事多。基层统计工作的这种特点要求基层统计人员要有爱岗敬业、忠诚奉献、踏实工作的精神。

最后, 从基层统计工作待遇条件来看, 基层统计工作又是“工作辛苦、生活清苦、条件艰苦”的“三苦”工作, 待遇较差, 发展空间较小。对于这种待遇条件, 就要求基层统计人员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充分认识到工作生活的意义, 才能做到任劳任怨, 努力工作, 才能在这种过程中体现和实现统计人的价值。

基层统计工作的性质对于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基层统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与知识、健康的心理、严谨的意识、忠诚奉献、工作踏实等素质能力, 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满足工作要求。

4. 关键行为分析下的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维度

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是提炼和构建素质能力模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d提出来的。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察技术, 要求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 并且让被访者详尽地描述整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时间、相关人物、涉及的范围以及影响层面等, 具体包括:这个情境是怎样引起的?牵涉到哪些人?被访谈者当时是怎么想的, 感觉如何?在当时的情境中想完成什么, 实际上又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然后, 对访谈内容进行内容分析, 来确定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素质能力。作为建立素质能力模型最主要的方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了研究结果的支持。

遵循关键行为访谈法的步骤和要求, 根据基层统计工作岗位要求, 在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中, 分别从绩效优秀和绩效普通的员工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员工进行调查访谈。因本次访谈主要目的提炼初步的素质能力维度, 故本次访谈人数有限, 仅有30人。

经过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 主要通过行为访谈报告提炼能力特征, 对行为事件访谈报告内容进行分析, 归纳、统计出各种特征出现频次。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 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忠诚 (原则性、实事求是) 、敬业奉献、责任感排在前五位, 而对应的国际意识、风险意识、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谦虚谨慎、平等待人等主要特征频度较低, 排在统计表中的后几位。

5. 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的形成

根据以上诸多方面的分析, 结合2003年原国家人事部发布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以及Hay集团公司1996年开发出21项素质能力词典, 从政治素质与职业素养、专业及管理技能、基本条件等三个维度来确定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

政治素质与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忠诚、奉献、责任感、组织理解力、诚实正直、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成就导向等素质能力维度。

专业及管理技能主要包括:调查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演绎归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心理调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素质能力维度。

基本条件主要包括:统计理论及相关宏微观经济学知识、相关统计法规政策知识、从事统计的实际工作经历与经验等。

五、工作展望

通过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的构建, 明确基层统计人员基本素质能力维度, 可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拟定调查问卷, 展开调查与验证, 将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维度要素化、行为化, 形成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模型, 用于基层统计人员培训开发、招募甄选﹑绩效管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德水:中国统计面临的新形势[J].浙江统计, 2005 (12)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烟草和谐发展 第9篇

1 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促进和谐烟草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烟草的重要基础。

劳动关系作为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是影响和谐烟草的关键因素之一。劳动关系的和谐, 不仅是和谐烟草发展的前提, 也是整个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一个劳动关系失衡、职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的行业乃至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的。

1.2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是适应烟草行业经济关系及劳动关系变化的迫切需要。

烟草行业逐渐从计划经济到垄断经营, 再到目前以网络建设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变的过程中, 它的劳动关系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营方式、用工制度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和市场化的特点。一些不适应烟草和谐发展的劳动关系给烟草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迫切需要行业内建立健全和谐的劳动关系。

1.3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是促进烟草行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

烟草行业作为社会的细胞,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是市场经济基本微观体系, 离开了行业的财富创造功能, 也就失去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 劳动关系不和谐, 劳动者与行业之间矛盾重重, 行业就可能失去基本的生存条件, 更谈不上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就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使生产要素的聚合效应充分发挥出来, 以促进烟草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4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是推进烟草行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快烟草行业稳步快速发展, 需要形成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 需要健全完善的劳动关系制度。只有这样, 行业的决策者与广大干部职工两个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烟草改革发展的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2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

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工会组织首先就要理解和懂得它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具体标准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严格依法执行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用工行为规范。 (2) 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3) 依法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 (4) 尊重和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 (5) 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6) 维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 (7) 建立健全工会组织。

3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力度, 着力提升烟草和谐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3.1 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和谐的法制环境。

构建和谐烟草离不开法治, 也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 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 使一切烟草经营活动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 形成有效的构建和谐烟草的工作机制。并在职工中普及法制教育, 提高广大职工学法、懂法、用法意识和水平。

3.2 加强民主管理, 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构建和谐烟草的过程中, 我们充分发扬民主, 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切实增强班子集体的工作合力。

3.3 加强安全经营生产, 构建和谐的安全环境。

3.4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构建和谐的人才环境。

烟草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烟草的重要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实现职工的自身价值, 全面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中, 积极推进“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人才观,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 努力形成人人进取, 团结协作, 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3.5 加强精神文明创建, 构建和谐的精神环境。

烟草职工如果没有良好的文明规范, 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没有统一的思想和认识, 也就无法实现烟草的和谐与发展。为此, 我局坚持以文化铸魂, 不断更新职工的思想观念, 强化文明行为的养成, 着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

4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烟草和谐发展中二者统一共存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烟草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中, 我们深深感到, 要使烟草和谐发展, 就要始终抓好“五个一”工程, 即“把握一个关键、夯实一个基础、激活一个动力、围绕一个主线、着眼一个目标”, 就是要牢牢把握好劳动关系和谐这个关键, 不断夯实队伍稳定这个基础, 努力激活改革这个内动力, 始终围绕谋求发展这个主线, 坚持着眼于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个更本目标。

4.1 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烟草的关键。

当前,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 劳动关系呈现出日趋复杂多变的态势。我们要树立和落实工会维权观, 充分发挥好工会的职能作用, 坚持把工作的重点定位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点上, 既让企业自觉规范管理行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又让广大职工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做到制度约束与荣誉激励有机结合。在致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环节上, 工会要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努力建立起顺畅高效的新型劳动关系调节机制, 切实维护职工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4.2 队伍稳定是构建和谐烟草的基础。保持职

工队伍稳定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 其本质要求是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进而使全体职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烟草要实现和谐发展, 诚信经营, 就要始终把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职工利益、确保企业稳定放在第一位。同时, 要加强制度建设, 努力把经营管理工作导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以人为本抓稳定, 以稳定为前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为构建和谐烟草提供有力保障。

4.3 深化改革是构建和谐烟草的内动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 烟草也不例外, 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需要烟草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去应对。具体到单位, 一是要抓好卷烟网络建设, 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要抓好机制创新, 要结合实际, 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及评价标准, 提高运行效率。三是要抓好制度完善。要通过“四定”改革工作, 重点要建立以岗位价值为衡量依据的绩效评价和薪酬体系, 形成科学合理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而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最终使企业运转协调、充满活力, 不断发展。

4.4 谋求发展是构建和谐烟草的主线。

从本质上讲, 和谐烟草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因此, 加快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就成为构建和谐的一条主线。具体来说, 就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烟草的科学内涵,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结合行业实际和发展目标,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深化改革, 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 理顺卷烟网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大全员教育培训力度, 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建设学习型企业,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在经营活动中讲究诚信, 努力服务好零售户。

4.5 提高效益是构建和谐烟草的更本目标。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企业失去了效益, 职工没有了收益, 和谐也就没有了根本。在构建和谐烟草的实践中, 我们必须把促进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作为根本目标, 抓好抓实, 抓出成效。着眼于“做实”和“效益”这两个基点, 坚持在工作思路上求实, 在工作成果上求效, 坚持对内抓管理, 对外求效益促发展, 维护好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为国家提供丰实的财政收入。

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烟草要发展离不开“和谐”两个字。每个烟草人都要积极投身到构建和谐烟草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去,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用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烟草的和谐发展。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借党的“十七大”的东风, 用和谐理念统领任烟的发展, 并适应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环境, 完善管理体制, 健全任烟诚信机制, 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创造更大效益, 回报社会和人民。

上一篇:语文教学改革设想下一篇:假阳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