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环境水体范文

2024-07-29

外环境水体范文(精选7篇)

外环境水体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与种类

1.1.1 外环境水体

取自南京市中山陵燕雀湖,每个取样点分成相隔数米的位置,分别用灭菌采样瓶采集,共31份。

1.1.2 水产品

取自南京市下关区惠明桥水产品批发市场,共120份。

1.2 试剂与仪器

法国梅里埃ATB生化鉴定仪、ABI 7500Fast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弧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ID32E生化试剂条均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碱性蛋白胨水、TCBS选择性琼脂、庆大选择性琼脂由环凯公司生产。霍乱弧菌DNA多重荧光PCR试剂盒购自厦门百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霍乱弧菌诊断血清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均为有效期内使用。

1.3 检测方法

霍乱弧菌依据《霍乱防治手册》,其他弧菌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样本接种碱性蛋白胨水培养37℃8 h,取菌膜下表层培养物再次接种碱性蛋白胨水二次增菌培养37℃8 h,取二次增菌液培养物转种庆大选择性琼脂、TCBS选择性琼脂、弧菌科玛嘉显色琼脂培养37℃24 h,挑取可疑菌落转种双糖铁琼脂、营养琼脂,纯化的菌种进行生化及血清学检测,生化结果符合霍乱弧菌的菌株用四重荧光PCR方法进行分型与霍乱肠毒素检测。

2 结果

2.1 外环境水体、水产品致病菌检测情况

2011年采集南京市外环境水体、水产品样本共151份,检出致病性弧菌8种,共38株。外环境水体中检出3种致病性弧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最高,达16.2%;水产品中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检出率最高,达8.33%,其次为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7种其他致病性弧菌。见表1。

2.2 血清学方法检测霍乱弧菌

对分离出的11株霍乱弧菌经血清凝集试验均为自凝菌,无法分型。

2.3 多重荧光PCR方法对霍乱弧菌分型和毒力检测

对分离出的11株霍乱弧菌进行四重荧光PCR检测,分别针对霍乱弧菌hlyA基因、霍乱01菌群特异性基因01rfb、霍乱0139菌群特异性基因0139rfb和霍乱产毒基因ctxA,结果均为霍乱弧菌hlyA基因阳性、其他三种基因阴性,故均判定为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不携带霍乱肠毒素。

3 讨论

2011年对31份外环境水体检测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为主要污染菌,检出率达16.2%,其次为温和气单胞菌检出率为6.45%。人类感染气单胞菌主要以肠道感染为主,所感染的气单胞菌以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为主[4]。气单胞菌可产生肠毒素、溶血素、细胞毒素等,均有较强的致病性,免疫功能低下或合并慢性疾病患者易感染,且可发生肠道外感染,如心内膜炎、咽炎、肺炎、胆囊炎等,甚至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和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5]。目前,国外已将嗜水气单胞菌纳入腹泻病原菌的检测范围,是食品卫生检测的对象,下一步本实验室还将对所分离的菌株做进一步毒力基因测定和耐药性试验。

2011年对120份水产品检测,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检出率为8.33%,在所有检出的致病性弧菌中排列首位。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非01群霍乱弧菌致病的报告逐渐增多,在国内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是引起夏、秋季腹泻和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据报道其发病率有超过沙门菌、志贺菌[6]。霍乱弧菌致病关键因素是霍乱肠毒素(CT)和毒素共调菌毛(TCP)。霍乱毒素基因ctx AB并非为霍乱弧菌所固有,而是由霍乱弧菌染色体上的一种溶原性噬菌体基因组所携带,该单元可被诱导为形成新的子代噬菌体,整合入受体菌染色体上特异位点,会导致毒素基因在产毒株和非产毒的非致病性菌株间的水平转移。CT是由ctx AB基因编码;TCP作为定植因子,由tcp基因编码。研究表明,霍乱弧菌存在ctx A+tcp A+、ctx A-tcp A+、ctx A-tcp A-的致病相关基因模式,提示tcp是获得CTX因子的前提,tcp的表达对于CTX因子在有毒株和无毒株问的转移至关重要[7]。提示缺少CT的菌株可能通过与产毒性01、0139霍乱弧菌不同的机制引起人体腹泻。当菌株缺失部分或全部CTX毒力因子上的基因时,可能产生其他毒素,如NAG-特异性热稳定毒素、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志贺样毒素等,它们在致腹泻的机制中可能起到某种促进的作用。此次分离出的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经检测均不携带霍乱肠毒素,但未检测tcp及其他毒素,不排除有获得霍乱肠毒素及携带其他毒素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测,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制订有效的、针对性强的预防控制措施。

本次检测从水产品中还检出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等其他致病性弧菌。其中副溶血弧菌7株,分离自花螺、龙虾和扇贝,分离率仅次于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患者腹泻、肠痉挛、恶心、呕吐、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创伤弧菌检出2株,分离自海螺和章鱼。创伤弧菌能够引起胃肠炎、伤口感染和原发性败血症,通常人类感染是因为食用生或半生的受污染海产品。创伤弧菌是美国海产品消费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美国州际贝类卫生委员会(ISSC)规定,收获后经处理的牡蛎中创伤弧菌限量不超过30 CFU/g[8]。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对于海产品等的食用量增加,生吃水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人群暴露的机会和规模都呈上升的趋势,造成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致泻性弧菌成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同时,食品加工存在生熟不分、加热不透现象,饮食卫生环节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外环境,尤其是水产品的监测,掌握病原菌分布特点,研究其与人群发病的关系,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危害。依据此次监测结果显示,生食水产品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市民食用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尽量避免生食、半生食,又做到刀板、食具、容器生熟分开,操作过程中防止交叉污染,并防止由此引起的食物中毒。

参考文献

[1]邱波,王本利.一起食物中毒分离出溶藻弧菌的病原学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4,20(11):65-66.

[2]秦树民,冯艳洁.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引起的类霍乱样腹泻[J].中国卫生检验,2008,18(6):1202.

[3]白丽娜,张敬党.一起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360-1362.

[4]Altwegg M,Geiss H K.Aeromonas as a human pathogen[J].Crit Rev Microbiol,1989,16(1):253-286.

[5]蒲增惠,于红霞.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中气单胞菌的分离与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6):379-380.

[6]Kan B,Xu J G.New problems of cholera surveillance[J].Disease Surveillance,2006,19(1):16-17.

[7]王鸣,李孝权.2001至2005年广州地区霍乱弧菌相关基因体征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4):257-261.

融雪剂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第2篇

融雪剂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摘要:论述了融雪剂使用后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建议:在使用融雪剂后,应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监控监测,及时掌控水体水质变化情况,和融雪剂对周边环境及人体产生的危害.作 者:丁清波    戴浩    Ding Qingbo    Dai Hao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23001 期 刊: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Journal:INSTRUMENTATION ANALYSIS MONITORING 年,卷(期):, “”(2) 分类号:X87 关键词:融雪剂    地下水    地表水   

 

江河网箱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第3篇

1 江河网箱养殖的特点

(1) 江河网箱是通过箱体内外水流的不断交换, 使网箱内形成一个适宜鱼类生长发育的小生态环境, 这种方式能充分利用江河水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如水体流动性较好、溶氧较高、日照大、温差小、鱼类生长周期长等优点, 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管理方便等特点。

(2) 江河水域水体流量较大, 易受天然旱涝因素影响, 因此江河网箱多以船体网箱和类似的金属网箱为主。船体网箱即利用大型船体的船仓开挖成金属网箱, 并对通过网箱的水流水速进行调控, 从而解决了江河网箱养鱼的防洪防涝等问题。

(3) 江河网箱养殖是当前政策支持发展的主流方向。据统计, 1hm2江河网箱的渔产量相当于400hm2池塘的渔产量, 江河网箱养殖节约耕地, 且不与农业和畜牧业争水, 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因此, 很多地方政府鼓励发展江河网箱养殖。

2 江河网箱养鱼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2.1 对水体营养的影响

江河网箱养殖基本都是投饲养鱼的方式。饲料的主要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和钙、磷等无机盐类。按投喂100kg的饲料量计算, 约有13~15kg的饲料直接散失于水体中, 只有85~87kg的饲料被鱼摄食。在摄食的饲料中, 约有25~35kg饲料被鱼体用于增加体重;41.6~48.0kg的饲料被鱼体用于维持生命, 其排泄物以氮的形式进人水体;10.4~12.0kg的饲料未被鱼类消化吸收, 以鱼粪的形式进人水体中。通常配合饲料由于加工工艺、投饵技术、鱼的摄食能力和养殖水域条件等原因, 约有13%~15%未被鱼摄食, 作为残饵直接散失于水中。被鱼类摄食部分的饲料, 其消化、吸收率一般仅70%左右, 粪、尿占30%左右。因此, 当饲料系数为2时, 每生产1t鱼, 约有80kg饲料有机物进入水域 (其中残饵30kg、粪尿50kg) 。鱼类一般含氮2.5%~3.5%、磷0.3%~0.9%左右, 人工配合饲料一般含氮4%~6%、磷0.8%~1.2%左右。粗略计算, 当饲料系数为2时, 每生产1t鱼, 要消耗2饲料, 其中氮约100kg、磷约20kg, 而1t鱼体沉积的氮为30kg、磷为6kg, 所以将有约70kg氮和14kg磷通过各种形式进入水体。由此可见, 江河网箱养鱼后, 饲料大部分转化为鱼体组织, 少部分成为残饵和排泄物散失在水中, 从而对水域水体营养产生直接的影响。

2.2 对江河鱼类的影响

江河网箱养殖对天然鱼类群落的直接影响表现在鱼群逃出污染自然水域, 特别是部分外来鱼类品种从网箱中出逃或有意移植的鱼类对土著鱼类群落的影响。在广西南宁市邕江河段近年发现有埃及胡子鲶、食人鲳、清道夫、巴鲨鱼等外来鱼种, 曾一度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 调查表明, 它们主要是江河网箱或水族馆出逃到江河中的鱼类, 这些外来鱼种通过掠食或摄食竞争, 可造成当地种群灭绝、与当地种群杂交、掺杂基因库、破坏生境和引发流行病等。

网箱养殖可能导致天然鱼类种群生长率、丰度和成活率改变。Penezak等的研究表明, 网箱养殖引起的富营养化可导致波兰白鱼 (Coregonidae) 资源的减少。Smith和Kilamb等注意到沟鲇网箱附近可大量捕捞猎食性和非猎食性鱼类, 同时发现由于网箱养殖, 有些鱼类的生长率和成活率提高了。

2.3 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

浮游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般认为网箱养鱼增加了水体外源营养物质的输入, 因此增加了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的生产力。江河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以硅藻、隐藻、裸藻为主, 种类组成有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等, 一般水库和湖泊以硅藻和绿藻为主。韩志泉等指出浮游植物数量与总氮、总磷、氮磷比都呈显著相关, 水中的总磷每增加0.01mg/L, 浮游植物数量就要增加35.3个/L, 浮游动物数量与总氮呈显著相关, 水中总氮每增加0.01mg/L, 浮游动物数量也要增加10.6个/L。由于江河水域的流动性, 网箱下游的浮游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均较网箱上游高, 浮游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种类数量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此外, 网箱养殖也增加了江河水体浮游生物的生物量。

2.4 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网箱养殖区及其邻近区域大量营养物质的堆积, 造成网箱下方沉积物处于缺氧或低氧状态, 使底栖动物在数量上下降, 但在种类上没有显著变化。韩志泉等运用相关性分析得出, 底栖动物数量与底泥中总氮有显著相关, 底泥中总氮量每增加0.01mg/L, 底栖动物数量 (指水蚯蚓) 就要增加279条。在某些情况下, 江河网箱养殖对底栖动物不存在多大影响。Cornel等指出, 网箱下沉积物增加或变肥, 对底栖动物没有直接影响, 因为这一区域没有这类群落, 可能是由于低氧或环境不宜。

2.5 对江河底质的影响

由于粪便和残饵的沉淀, 江河网箱养鱼会对底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其影响强度比水体静止的水库、湖泊网箱小得多。江河网箱养鱼对底质直接影响是有机物的积累及底质向缺氧状态转变, 可能导致底质化学特性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改变。观察发现, 随着与网箱区距离的缩短, 有机碳、硫化物和磷酸盐的含量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在网箱区内达到最高。这些积累的有机物量的变化主要受残饵和鱼类排泄物的影响, 硫化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硫酸盐还原菌对水中硫酸盐的还原作用而放出有毒气体H2S, 网箱下方的沉积物中氮、磷含量和耗氧量明显增加。

3 江河网箱养殖的几点建议

对江河网箱养殖对江河水体影响强度相对较小, 在人多地少的背景下, 充分利用闲置的水资源, 造福一方, 其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在部分流速较慢、水体富营养化比较突出的江河, 如果缺乏科学规划, 超负荷养殖, 反而得不偿失, 药物、饲料不断排入江河, 造成水体生态失衡。为此, 笔者建议在开发江河网箱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规划网箱养殖区域和规模。只有根据江河的自然条件如水质状况、水体的流速、江河底质等多方面因素, 科学分析、合理确定水域的负载力, 实行严格的养殖证制度, 使本水域的网箱养殖规模在能承受的安全范围内, 适度养殖。建议养殖根据水位的变动情况, 适时移动网箱位置, 以降低网箱养殖对江河水体的影响强度。

(2) 从国外引进的品种放流到网箱水域, 很可能导致外来品种入侵事故, 不仅影响土著性鱼类的生长、繁殖, 还会给土著性鱼类资源造成威胁。建议渔业管理部门加强网箱养殖对江河影响的管理力度, 外来品种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杂交品种的养殖必须经过申报审批。

(3) 对江河水质进行监测, 内容包括p 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有毒物等, 建立定期的测报制度, 既保护江河水质环境, 又对养殖户的利益提供保障。

(4) 加强对养殖户的环保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 禁止使用违禁渔药, 严格控制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等直接排入江河, 自觉树立“人人有责, 从我做起”的观念。

摘要:近年来, 江河网箱养鱼的规模越来越大, 残饵和鱼类自身的代谢产物等对养殖水域的水环境产生了相应的影响。针对江河网箱养殖的特点, 就其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健康发展江河网箱养殖的建议。

关键词:江河,网箱养殖,水体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潇波, 郑志勇, 高殿森.网箱养鱼对水环境影响研究及展望[J].北方环境, 2004, 29 (4) :50-52

[2]黄德祥, 张继凯.论水域的渔业污染与自净[J].重庆水产, 2003 (4) :29-31

[3]PENCZAK T.GALICKA W, MOLINSKI M, et al.The enrichment of a mesotrophic lake by carbon,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from the cageaquacutulre of rainbow trout, Salmo Gairdneri[J].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82 (10) :371-393.

[4]张家波, 王明学.横冲库湾投饵网箱养鱼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水利渔业, 1997 (6) :12-16.

[5]李德尚, 能邦喜, 李琪, 等.水库对投饵网箱养鱼的负荷力[J].水生生物学报1994, 18 (3) :223-289.

外环境水体 第4篇

(1) 景观水体面积不断减少。随着城镇化的加快, 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于是大量抢占城市水环境用地, 致使城市景观水体面积不断减少。

(2) 水体污染严重。在点源、面源和内源的共同作用下,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水体已丧失了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功能, 大中城市几乎找不到达到Ⅲ类标准水质, 而Ⅴ类、劣Ⅴ类水体比比皆是, 全国93%的公园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3) 景观功能被削弱。水体水质的下降削弱了水体的美观水平。

2 水体景观审美意义

2.1 水的颜色形成的审美意义

在水体景观设计过程中, 水的颜色能表现出水的质感。例如, 水与不同的动物、植物以及相关物体形成反射, 能构建一种多样、多变的以及多元化的水景观。水在无污染情况下, 是一种无色性液体, 在现代环境景观艺术设计中, 可以根据设计的场景、问题、季节变化等特点进行颜色变化, 从而给人们呈现不同感受。例如, 莲花在生长过程中, 特别在旺盛季节, 莲花随着太阳的不断变换, 与莲花、莲叶等形成不同颜色与艺术形式。在夜晚, 夏天设计的喷泉灯、冬天设计的冰灯都呈现出不同色彩。人们在这种设计形式上, 再利用音乐以及不同灯的变换形成不同效果, 从而给人们展现一种壮观的艺术形式。所以, 在现代艺术环境设计中, 利用水体的颜色变化能形成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并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

2.2 水的形态形成的审美意义

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 是一种流动的液体。但要改变水的形态, 一般借助于蓄水池的形状。在现代艺术环境设计期间, 利用一些固定形态设计水, 并创造出一种平静、湍流的以及多种变化的景观。例如, 水体景观中的瀑布设计、喷泉设计以及游泳池设计等, 这些水景观形态都是借助与周围的建筑物以及框架来实现, 从而实现了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结合方式, 并形成了水体环境之美。又如, 水在池塘中进行设计期间, 要体现出水的形态, 主要根据池塘的物体形状进行设计, 然后利用相关建筑物以及艺术形式来建立, 从而实现不同的水形态美。

2.3 水的声音形成的审美意义

水是一种生生不息、不断运作的液体, 在宇宙不断变化发展中, 水成为长久性的发展形态, 也是一种典型的美学设计素材。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 要体现水景观的审美创造, 不仅要根据颜色、形态进行设计, 还要根据水流的声音来进行设计。例如, 小溪、瀑布、喷泉等水体展现的声音特性, 通过不同的声音表达, 能表现出婉转、清脆以及激流勇进的水体声音变化, 并给人在听觉上形成一种审美形式。在水体景观设计期间, 人们利用水体的转移、水体的流动, 根据这种表达形式, 能够在听觉、心理上实现变换并产生不同的听觉感受。

3 景观水体水质处理方法

3.1 人工增氧技术

其主要措施是在水域中建造人工瀑布、喷泉、溪流等水景观, 利用机械动力, 促使水体流动, 通过富氧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3.2 物理化学法

用机械动力促使水域中的水体流动, 在流动过程中增加化学处理的环节, 加入少量的絮凝剂, 通过快速过滤装置, 既去除了一部分悬浮物、漂浮物、油脂和有机物质, 又可达到去除部分氮、磷的目的。

3.3 微生物法

该法是向水中投加具有降解污染物质作用的微生物, 通常投加的微生物为光合细菌。

3.4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其除污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湿地中的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一系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途径净化污水。湿地系统成熟后, 微生物在基质表面和植物根系大量生长而形成生物膜。水流经生物膜时, 大量颗粒物被基质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水体中大部分有机物质最终被异氧微生物转化为生物体及CO2和H2O, 新生的有机体最终通过基质的定期更换从系统中去排出。城市小型景观水体的主要污染物质为有机物及氮磷等营养物质, 人工湿地在针对有效去除有机物质的同时, 也可以达到除磷脱氮的目的。

4 结语

设计师将水作为景观因素, 并实现良好的造景模式。水体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 不仅是人类发展和谐环境的重要形式, 还是实践与发展的多元化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娜.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设计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2] 刘建伟, 周晓, 吕臣, 魏源送.三种挺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J].湿地科学, 2015 (1)

外环境水体 第5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灰色混凝土建筑感到疲倦, 对现代景观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景观设计的水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满足人民群众, 亲水性的需要, 目前住宅区的城市广场环境设计越来越多的水, 在水功能应用环境上, 出现了一个亲水家园和大量的喷泉广场。人们按照生活用水的水质特点, 已成为都市人的生活的追求。水是人类与自然, 水景园林艺术的联系, 是最有吸引力的因素。

2水景设计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水景的形状, 声音和色彩设计是三个要素。所谓的形状是指在造型水景。水景中的溪流、瀑布、池塘、喷泉形式, 游泳池等, 水功能形式可分为静水和动水。模型也可以分为以规则为基础和不规则型。水景设计的形状是最重要的因素。对设计的形状水景灵感来自于大自然, 有许多方面形成与水韵之美的各种性质。所谓的声音是所有水体类型, 如潺潺流水声, 喷涌的泉水流, 语音。所谓的彩色纹理也可以称为水与动植物和岸边的反映, 结合构成了移动水景。特别是近年来, 光线更加辉煌使水景迷人的艺术。

3水景设计中体现美的艺术环境设计

水景设计要点的基本原则:第一, 满足功能需求。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人们观看, 所以它必须能带来美丽, 供人们美观, 使所有旨在满足审美价值。水功能还可以适应不同的亲水性、休闲、娱乐、健身功能的人。第二, 要符合环境的完整性。水功能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根据其大气, 建筑功能要求, 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要达到协调。以下主要通过水、形状、声音、颜色根据有关水景设计美学艺术的谈话。

3.1水的形态特征

所谓的形态是指形式和水的形状。水本身没有固定的形状, 它们决定观看蓄水的物体的形状, 水质, 一个固定的环境效应。水的形态, 形状, 高度差和物质的变化, 创造了水的千姿百态, 有的平静如镜, 有的激流奔腾吹灭。水流始终是性格, 水流显示生生气体在历史上一直被人称赞, 这样生生的气体含有在宇宙沉思生命的本质, 以成为审美特征的典型之一。

景观设计, 水景是溪流, 瀑布, 池塘, 喷泉的主要形式, 游泳池等。为了与周围的池塘植物, 画廊框架, 建设和垂直其他组成要素, 例如, 池平面形成鲜明对比。中环池安排这些垂直要素, 如众星捧月让池更加突出。表面艺术实践的意义, 但它包含了“顺其自然”的哲学。

3.2水声音的特性

水体的转移, 形成了健全的流通, 通过人的听觉诱发不同的心情, 传达一种听觉感官享受, 让人们体味无穷魅力的声音。水功能的景观, 往往是通过水从不同的做法滴水, 模拟自然的泉水, 形成一个特殊的声音效果。泉水汩汩, 传播给人类, 是耳语, 娓娓道来的意境美, 滋润人的心灵。例如:在流布局, 与曲线的一些夸大性质, 如一个流中的一些障碍在底部布局设计, 将有效地提高水的动态, 有轻微的一些空白上静态的东西, 也可以是水, 冥想视而不见的增加, 您可以享受声音悦耳动听。

景观水设计增加了人们的亲水性和休闲性。在休闲的成人和儿童的喜悦是相同的享受。世界水溅水形式的人民公园的不同部分, 是作为一个社会建设, 人民充分享受冲厕, 冲浪, 滑水, 游泳及所有水上运动。在城市中心的一条小溪, 银像水柱, 舞蹈和音乐喷泉, 使城市人民幸福心理和精神的飞越自由。

3.3水的颜色特征

所谓的颜色也可称为水的质感。她经常与水, 植物和动物, 岸边反射并存, 构成了生动和谐的水景。水是一种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结晶, 它包含了干净纯洁、清澈已被作为道德和人格精神境界的人称赞。池颜色根据季节和时间不同, 叶片在水中漂浮的睡莲池, 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风格是很难描述。泳池也有很好的反射效果。

摘要:水是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赏水、亲水的需要。目前各地的住宅小区建设、城市公共建筑周边环境设计中都加大了水景、水体的应用。水是人类与自然的联系纽带, 水景更是景观艺术中最富魅力的一种要素, 它使环境有了灵气, 使环境与人类更加接近。从审美意义着手, 对现代环境设计中水体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体景观,环境设计,艺术美感,审美

参考文献

[1]刘焱浅.谈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水景设计[J].中国水运 (学术版) , 2007, (3) .

外环境水体 第6篇

随着河流、湖泊等水体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 国内主要河流和湖泊水体相继开展了对溶解氧的监测[5,6]。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位于江西境内, 汇集赣江、修水、鄱江 (饶河) 、信江、抚河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近年来, 随着该省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 鄱阳湖与其密切相关的区域面临严重的水生态安全的威胁, 水质持续下降, 水质日渐富营养化[7]。作为维持水体生态环境动态平衡的重要环境因子DO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8]。本文针对鄱阳湖由中营养向富营养转化的环境现状, 通过对鄱阳湖水体中2007-2011年的DO浓度及营养盐含量数据的统计, 分析DO与生态环境因素及营养盐转化的相关性, 探讨影响鄱阳湖水体溶解氧浓度的主要生态环境因素, 研究结论对鄱阳湖水环境的保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及样点分布

年度数据收集为2007至2011年对鄱阳湖表层水体溶解氧的监测数据, 实验采样点位如图1所示, 在鄱阳湖区, 根据水体经纬度及区域环境条件, 因丰枯水期鄱阳湖的水淹没区不一样, 故布点有所差异, 枯水期布点30个, 丰水期增设13个。

1.2 样品测定方法

水样的测定按照国家标准方法[9]测定水质, pH、DO在现场用HACH便携式现场分析仪进行测定, 水温用酒精温度计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进行。氨氮 (NH4+-N) 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 硝酸盐氮 (NO3--N) 采用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氮 (TN) 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P的测定方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11893-1989) , 采用重量法测定悬浮物SS (GB/T 11901-89) , 所有样品均测定3次, 相对偏差控制在10%以内, 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的最后结果。

2 结果与讨论

2.1 溶解氧现状以及年内变化趋势

鄱阳湖近五年同一水期, 溶解氧最高值为2011年的枯水期, 为11.91mg/L;最低值为2009年的丰水期, 为5.2mg/L。2009年丰水期气温偏高, 很多地方遭特大暴雨袭击, 引发洪涝灾害, 造起水体混浊, 从而造成了5.2 mg/L的谷值。除2010年溶解氧变化为枯水期 (10.91mg/L) →丰水期 (7.75 mg/L) →平水期 (7.19mg/L) , 其余均从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呈递减趋势, 其中2007年和2009年最具代表性, 分别是11.44、8.62、7.37和11.47、7.48、6.08 mg/L。2008年、2011年平水期与丰水期差距不大。如图2所示, 这与鄱阳湖的“丰水一片, 枯水一线”的地理水文特征[10]有很大的关系;与冬季相对较低的温度以及较短较弱的光照时间关系也很大。

取2007-2011五年数据平均值进行溶解氧的年内变化分析, 由图3可知, 鄱阳湖的DO浓度年内表现出夏季低, 冬季高的特点, 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1-5月, 由于温度回升幅度较大, 溶解氧从11.88mg/L几乎呈线性降至7.18mg/L, 下降趋势很明显, 直至夏季开始稳定, 5-8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在7.18~6.99mg/L之间变化, 变化幅度较小, 在9月份达到了谷值, 为5.4mg/L, 从9月开始溶解氧浓度则逐步上升。

2.2 溶解氧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受温度、pH值、高锰酸盐、悬浮物、营养物质、生物量、水体分层、波浪以及水底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11,12]。现取该江段几种主要监测水质指标 (pH, 水温, TN, SS, TP, NH4+, NO3-) , 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 整理得到如下表1所示。

注:*是表示在0.05的水平上呈显著相关, **是表示在0.01的水平上呈显著相关。

由表1可知:溶解氧和水体的pH值总体上呈明显的正相关。溶解氧与pH的相关性与丰枯水期无关, 两者相关性一致。经近五年来月平均值数据查证, 当DO处于低谷为5.4mg/L时, pH为6.64;而当DO达到最高峰11.88 mg/L时, pH也随之达到最高点7.73。这是因为水中溶解氧的大小会影响水的氧化还原性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且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会对DO和pH产生一定的影响[13]。王庆安等人指出水体中DO和pH的变化不仅是相关的, 而且是协同的, 是其各种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反映[14]。

溶解氧与水温呈显著的负相关。鄱阳湖区四季分明, 年内气温的变化明显, 由图3可知鄱阳湖区溶解氧季节性差异较大。溶解氧在低温的枯水期均比温度稍高的丰水期、平水期高。当温度较高溶解氧较小时, 水温与溶解氧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枯水期为-0.781, 而在温度较高的丰水期则达到了-0.813。水温对表层水体DO浓度的影响表现为[15]: (1) 温度决定了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2) 水体温度分层现象的存在阻碍了上、下水层的交换, 也就影响了表层以下水体的DO浓度; (3) 温度是影响藻类生长的关键因子, 从而影响溶氧量。

悬浮物是指悬浮于水体中的泥沙、有机物和微生物等难溶于水的胶体或固体微粒, 是水体的重要参数, 也是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16]。悬浮物与溶解氧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0.289。悬浮物是造成水浑浊的主要原因, 水浑浊后干扰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且水体中的有机悬浮物沉积后易厌氧发酵, 使水质恶化。因此溶解氧随悬浮物的增大而减小。

本研究结果 (表1) 表明:DO与氨氮的相关系数为-0.555, 与硝氮的相关系数为0.364, 氨氮在0.05水平上呈显著相关。郑爱榕等[17]在大亚湾海域的研究表明, 在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高的情况下, 水体中氨氮向硝氮转化, 硝氮含量也同步提高;而在缺氧条件下, 即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时, 硝态氮向氨态氮转化, 水体中氨态氮含量提高。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TN和TP是水生生物主要的营养元素, 为反映水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溶解氧与总氮、总磷呈负相关, 且与总磷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其与总磷在枯水期的相关性达到了-0.555, 呈显著负相关。由于磷与生物生长密切相关, 氮磷含量高, 水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旺盛, 水中的溶解氧得到了充分的补充。且在氧充足的状态下, 沉积物也可释放正磷酸盐, 这是由于有机物的矿化会消耗大量的氧从而降低了表层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 因而上覆水层溶解氧丰富时, 沉积物可以释放大量磷酸盐[18]。故从理论上说, 溶解氧与总磷有很大的关系。而以上分析丰枯水期DO与水温的相关性不同的原因则是在枯水期氮磷等营养盐值相对升高, 对溶解氧相关性明显增大不少, 因此削弱了水温对溶解氧的影响。

2.3 溶解氧影响因素分析

鄱阳湖水体中DO的主要来源是大气中氧的溶解, 还有水体生物 (主要是浮游植物) 在光合作用时产生的氧气。鄱阳湖溶解氧的饱和度很大, 溶解氧含量较高, 全湖多年平均值为8.2mg/L, 大部分区域高于我国湖泊I级清洁水 (8.0mg/L) 的标准, 完全可以满足鱼类呼吸的需要, 也有利于有机物矿化营养盐的再生。除丰水期某些地方之外, 饱和度很高, 在枯水期过饱和现象很明显, 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溶解氧过高, 会引起鱼类的气泡病。以下对一些自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鄱阳湖水是由五大河系流入的, 流动性好, 在有水流动的情况下, 空气中的氧气不断溶入水中, 超过饱和度的溶氧也会逸入大气中, 因而在水面上溶氧量较大。“无风三尺浪”, 鄱阳湖的风浪较大, 水面波动激烈, 加上湖面宽阔与大气接触充分, 使得溶氧过程加快, 所以水中溶氧量常接近于饱和状态。

浮游植物作为水体的初级生产者, Karlia等研究表明:水体中溶解氧的76.9%来源于浮游生物光合作用, 在溶解氧消耗中有57.5%被浮游生物自身利用[19]。在藻类丰富的水体, 其溶解氧 (DO) 浓度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种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呈一定规律的周期性变化[20], 甚至可达空气氧饱和度的3倍[21]。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是鄱阳湖溶氧量较大的重要原因, 鄱阳湖区域广阔, 以及湖口、河湾处水草丛生, 水生物繁茂, 光合作用产氧能力较强, 促成这些地区溶氧量接近于饱和。

3 结语

(1) 鄱阳湖溶解氧值存在季节性变化, 年内变化明显, 枯水期溶解氧最高, 平水期其次, 丰水期最低。最高值达到11.91mg/L, 最低为5.2mg/L。

(2) 水温, pH, 藻类, 营养盐均对溶解氧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水温是影响溶解氧的关键因素, 营养盐在枯水期时削弱了水温对溶解氧的影响, pH与溶解氧有协同作用。

(3) 鄱阳湖面积辽阔, 大水面曝气时间较长, 是鄱阳湖表层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摘要:根据2007年至2011年对鄱阳湖表层水体的监测数据, 对鄱阳湖进行了溶解氧的现状分析以及年内变化趋势分析, 同时也对溶解氧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溶解氧含量介于5.2mg/L与11.91mg/L之间, 按照DO的水质标准, 鄱阳湖主要为Ⅰ, Ⅱ类水, 少部分地区水质在Ⅲ类水或Ⅲ类以下。鄱阳湖区溶解氧在时间上基本上是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逐渐增加, 其中枯水期溶解氧含量相对偏高。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 溶解氧与水温呈显著的相关, 与pH值有协同作用;溶解氧与总氮总磷呈负相关, 其中与总磷的相关性更显著, 与硝氮呈正相关, 与氨氮呈显著负相关;营养盐的增加会削弱水温对溶解氧的作用, 大水面作用是鄱阳湖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外环境水体 第7篇

目前常用的城市水体环境治理和修复技术包括三类: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工程量小、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 是近年来水体环境修复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大部分的城市河道都已沦为排污河, 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疯长、重金属含量超标等严重后果, 甚至部分城市的水体完全变成了黑臭水, 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 因此开展城市水体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2 城市水体修复技术

目前, 国内外关于城市水体环境治理和修复的主要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类: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的主要修复手段包括:底泥置换、水体置换、曝气增氧等, 通过将污染物移除水体环境, 使被污染的水域恢复原有状态, 因为相应的工程量大, 所以此种方法需要的成本较高, 推荐在部分重污染地段使用。化学修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针对污染物类型和特点, 有针对性地向已污染的水体投放化学处理剂, 通过化学反应使污染物絮凝、沉淀、分解, 达到降低污染水体中污染物含量的目的, 但是该技术投放的化学药剂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推荐在污染类型已知, 成分单一, 水域较封闭的环境使用。

3 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物来源分析

要想治理和修复城市水体环境问题, 首先要摸清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物来源和成分。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物是各不相同的, 一般和城市水体的外部环境有关。根据污染物来源不同, 城市河道的污染来源分为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

外源污染是指污染物来源于水体的外部, 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等, 是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也是城市水体污染治理的最主要的内容。内源污染是指污染物来源于水体内部, 主要来自底泥污染物的释放、水生动物代谢产物和水生生物残体等, 内源污染在整个污染因素中占的比重比较小, 是生态修复所要考虑的问题。总的来说, 城市水体环境治理与修复的思路可分为两条:针对外部污染, 要尽可能的减少或阻断外源污染物进入城市水体环境;针对内部污染, 要建立合适的种群结构, 减缓内源污染的释放速度或增强河水对污染物净化的能力。

4 生物修复技术

河流对于外来的污染物有一定的自净作用, 这种自净作用主要是通过河流中的土著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实现的, 当然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界的污染物来源太多超过了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河流的水质就会变差, 甚至变成黑臭河流, 微生物也不适合这种环境下生存, 会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 严重的会导致微生物群落大量消失, 这就更加不利河流的自我恢复。面对这种情况, 在工程技术上一般采用两条途径来改善污染现状, 一是向水体中投加营养物质或者曝气增氧, 通过这个方式来增加微生物的活性, 促进微生物繁殖和生长;二是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类型, 向水体中投放针对性降解能力强的高效降解菌。

微生物强化法就是要通过强化微生物, 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修复受污染的水体。常用的强化手段包括增加被污染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调节水体的pH值, 投放营养物质等, 来促进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增强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吸收和降解, 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曝气增氧法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强化法, 原理是通过曝气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 进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种方法对于黑臭河流的治理效果十分明显。在工程实践中发现, 曝气不单单能增加水体中的氧含量, 还能通过水体的上下扰动, 带动底泥进入水体, 使沉积在河流底部难以处理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实现微生物的降解。对于只遭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流, 通过曝气增氧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大部分河流还可能存在受到工业废水污染的情况, 因此处理难度大, 为了提高生物修复效果, 常在曝气的同时还向河道投放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 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总的来看: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工程量小、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 是近年来水体环境修复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5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水体环境持续恶化, 水体污染程度不断加剧, 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加强城市水体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打造城市景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修复技术相比于其他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效率高等明显优点, 是今后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微生物在水体污染物降解中发挥了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 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由于污染水体的污染物来源广, 成分复杂, 单一技术处理效果不甚理想, 多技术联用也可能是未来工程实现的首选。

摘要:指出了城市水体环境对于城市景观塑造、城市总体形象及城市居民的生活都有重大的影响, 对当前城市水体的几种主要修复技术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体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上一篇: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下一篇:健康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