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建筑企业范文

2024-06-05

上市建筑企业范文(精选9篇)

上市建筑企业 第1篇

一、建筑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建筑行业上市企业面临的风险非常复杂, 由于其资金周转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在企业的运营当中会遇到很多不可控的风险。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高额利润, 往往会忽视这些风险, 在财务风险控制中更是不予重视, 所以积累了诸多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四方面:

(一) 财务质量持续下滑

建筑行业企业所参与的经营活动与整个房地产工业的景气程度息息相关, 对宏观经济的敏感度比较高, 所以说容易受到经济水平下行的影响。近几年中国经济出现下行, 房地产行业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导致建筑行业企业的财务质量出现持续下滑的趋势。建筑行业上市公司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盈利能力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压力, 最近几年的盈利水平持续出现下滑的态势, 给未来的经营带来非常明显的影响;此外, 上市公司的亏损情况也变得比以前更加严重, 2009年只有5家上市公司亏损, 但是到了2011年, 亏损上市公司达到9家。可见, 我国建筑类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状况己成为一大隐患。

(二) 偿债能力存在隐患

从财务偿债能力的安全角度出发, 一般认为上市公司流动比率指标在2以下较为安全, 如果在此数值之上, 则说明该公司在短期来说比较安全, 能够承担偿债压力, 企业可以正常运营。但是从建筑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 最近这些年的偿债能力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最近几年, 建筑行业上市企业在流动比率指标上出现下降趋势, 一般维持在1.2左右, 即使是那些超过2的上市公司, 该指标也不是很理想, 而且超过的公司不会超过7个;在2011年, 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该指标都在1.4以下。由此可知, 近几年来这一类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企业的风险日益严重, 甚至对上市公司的运营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外, 最近三年在应收款项的表现上也不尽如人意, 平均水平达到1.5亿元, 占公司的总资产的8%。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 建筑行业上市公司在资产管理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还有一个影响企业财务质量的是企业的长期负债问题。从数据来看, 建筑行业上市企业的表现也不是很理想, 基本上呈现出长期负债比率过低的特点。从表中可以看出, 近三年的平均数值太低, 反映出企业负债太过于偏重短期。在这样的条件下, 企业想要自如地对公司财务进行有效安排会出现很高的难度, 风险过高。偿债能力指标, 如表1所示:

(三) 融资结构过于偏重外部融资

从下表的数据可以看出, 该类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业不是很合理, 表现出很明显的不对称。一般而言, 企业在融资的时候首先会选择从内部进行, 以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 而建筑行业上市公司则表现出与其他企业不一样的特点。外部融资过高, 占的比重太大;在外部融资中, 企业偏向发行股权进行融资。融资结构, 如表2所示。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忽视自身的融资潜力, 过于偏重从外部进行融资, 其结果自然就是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偿债压力, 更为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此外, 这样的选择如果继续下去, 会影响到企业股价。

(四) 资本规模普遍较小

此外, 通过对我国建筑行业上市公司的规模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其公司规模不是很大, 在2011年作者选取的样本企业的平均总资产近20余亿, 将近一半的企业没有超过十亿, 说明建筑行业上市公司的总体抗风险能力也不是很强。一般来说, 建筑行业的上市公司因为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对资金的需求会比较高, 企业规模如果不是很理想的话, 很难抵御风险。从这个角度看, 可以发现中国建筑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抵抗能力并不是很强。

二、完善建筑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 优化资本结构, 提高偿债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 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选择不是很合理, 过于偏向外部融资, 所以说建筑行业上市公司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完善, 优化结构, 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保证企业能够安全运营

1. 拓展融资渠道。

从一般的企业选择来说, 肯定是从企业内部进行融资所耗费的费用最优, 然后才是通过负债的方式, 相对而言肯定是发行股权耗费最大, 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最大。从这个角度看, 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内部的能量, 让企业能够减少外部融资的高额成本。此外, 即便是通过外部进行融资, 企业的手段也比较少, 因为我国的融资环境并不是很好, 渠道单一, 要不就是股票发行或者从银行获得贷款。要缓解企业在融资方面的约束, 就必须想方设法拓展资金来源, 实行多元化融资。

2. 确定合适的融资杠杆。

对于企业来说, 合适的融资结构是影响公司安全与收益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如果运用不得当, 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需要进行非常明智的选择。上面的分析已经说明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融资杠杆并不合理, 需要进行完善以保障企业的安全。建筑企业应该依照运营情况来科学负债, 科学安排杠杆以最大化地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

3. 科学安排长短期债务。

除了上述两个问题以外, 企业在具体的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安排上更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以实现企业资金的高效利用。上面的数据说明企业的短期债务比重相对比较高, 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偿债风险, 所以要提高长期负债的比重。企业一定要结合短期的需求, 尽可能地用长期负债的合理安排实现资金的短期使用, 只有做到这一点, 才能真正实现偿债能力的提高。

(二) 强化资本运营水平, 保证资产利用效率

企业除了要处理好资金的偿债能力以外, 对于资金的运用更应该予以重视, 提高资本的运营管理水平, 保证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资金的周转效率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完善, 包括应收账款的周转、现金的周转等, 作为资金周转效率并不是很高的建筑企业, 上市公司应该从多角度实现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1. 提高资产运营的监控制度。

要实现对资金的高效利用, 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和监控制度。首先应该有专业的管理部门, 制定严格的监控制度。一方面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分解任务到相关机构, 对不同的资产进行分项管理, 保证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各分项能够受到公司的严格管理和考核。另外, 在程序上业要保证科学,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程序都要实现全程高效管理。

2. 优化流动资产的管理水平。

要实现对流动资产的重点管理, 尤其是在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是非常司空见惯的事情, 绝大部分的建筑行业企业都会遇到应收账款过高的困难。建筑企业要随时掌握应收账款的第一手材料,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无论是在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上, 还是在客户的信用评级上, 都需要有企业自己的一套严格的制度, 否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 加大投资管理力度, 实现最佳投资回报

企业的财务管理, 除了偿债管理和运营管理以外, 还需要对闲置资金的投资进行有效的关注, 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效率。对于企业来说, 可以把资金投放到实业当中, 也可以将资金投放到金融市场当中, 以获得理想的回报。对于建筑行业企业来说, 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风险。建筑企业计划进行投资之前, 要进行科学论证, 实现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保证投资选择科学性。

1. 科学分析投资风险, 做到有的放矢。

近几年, 因为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 一些建筑企业将资金投放到其他行业当中。因为一个全新的投资领域面临的风险非常之大, 无法保证投资回报, 所以说企业在投资之前需要对投资项目潜在的风险和各方面的问题进行非常全面和理想的研究, 才能实现资金的安全利用。企业在做决策之前, 一定要运用科学的预测手段进行可行性分析, 排除掉一些不可抗力风险和可抗风险, 运用财务分析当中的一些科学的分析手段如净现值法等实现对项目的财务分析。

2. 完善企业风险预防手段。

建筑行业在投资到本行业相关产业时, 要注意对具体的建筑相关风险进行提前的预防和管理。一方面加大在生产等方面的防范, 实现事前的预防;一方面建立一套在风险出现时候的强有力降低风险的方法和制度, 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力量和制度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再有, 建筑行业企业应该加大在保险方面的投入, 以保证在出现风险的时候降低企业的赔偿压力, 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3. 多元化企业投资组合。

在进行投资选择的时候, 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风险, 所以在进行投资选择的时候, 可以建立一套多元化投资思路。在进行闲置资金投资的时候, 想方设法降低风险, 实现分散化投资;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 应当尽量规避将投资放到一个方向,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总风险不会太高, 同时实现收益。

参考文献

[1].卢闯, 黄鹤.企业财务战略与财务控制[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 2009 (16) .

[3].尹平, 陆宇健, 马志娟.股份制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4].魏淑红.如何加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5) .

企业上市基本知识、企业上市流程 第2篇

(二):企业上市流程

来源:品搜招远 时间:2009-10-7 7:36:20

第一节 聘请中介机构

1、股票发行上市一般需要聘请以下中介机构:

(1)保荐机构(股票承销机构);

(2)会计师事务所;

(3)律师事务所;

(4)资产评估机构(如需要评估)。

2、保荐机构主要工作:

(1)协助企业拟定改制重组方案和设立股份公司;

(2)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

(3)对公司主要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进行辅导和专业培训,帮助其了解与股票发行上市有关的法律法规,知悉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4)帮助发行人完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明确业务发展目标和募集资金投向等;

(5)组织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制作发行申请文件,并依法对公开发行募集文件进行全面核查,向中国证监会尽职推荐并出具发行保荐报告;

(6)组织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中国证监会的审核反馈意见进行回复或整改;

(7)负责证券发行的主承销工作,组织承销团承销;

(8)与发行人共同组织路演、询价和定价工作;

(9)在发行人证券上市后,持续督导发行人履行规范运作、信守承诺、信息披露等义务。

3、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工作:

(1)负责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并出具三年及一期的审计报告;

(2)负责企业资本验证,并出具有关验资报告;

(3)负责企业盈利预测报告审核,并出具盈利预测审核报告;

(4)负责企业内部控制鉴证,并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5)负责核验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明细项目和金额;

(6)对发行人主要税种纳税情况出具专项意见;

(7)对发行人原始财务报表与申报财务报表的差异情况出具专项意见;

(8)提供与发行上市有关的财务会计咨询服务。

4、律师事务所主要工作:

(1)对改制重组方案的合法性进行论证;

(2)指导股份公司的设立或变更;

(3)对企业发行上市涉及的法律事项进行审查并协助企业规范、调整和完善;

(4)对发行主体的历史沿革、股权结构、资产、组织机构运作、独立性、税务等公司全面的法律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判断;

(5)对股票发行上市的各种法律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判断;

(6)协助和指导发行人起草公司章程等公司法律文件;

(7)出具法律意见书;

(8)出具律师工作报告;

(9)对有关申请文件提供鉴证意见。

5、资产评估机构主要工作:

对企业的全部资产进行评估,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

第二节 中介机构尽职调查

保荐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问题诊断、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学习上市公司必备知识,完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明确业务发展目标和募集资金投向,对照发行上市条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准备首次公开发行申请文件。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

1、发行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改制与设立情况、历史沿革、发起人股东的出资情况、重大股权变动、重大重组情况、主要股东情况、员工情况、独立情况、内部职工股情况、商业信用情况;

2、业务与技术调查,包括行业情况及竞争情况、采购情况、生产情况、销售情况、核心技术人员、技术与研发情况、同业竞争情况、关联方与关联交易情况等;

3、高管人员调查,包括其经历与操守、胜任能力与勤勉尽责、薪酬及兼职、报告期内高管人员变动、高管人员持股及其对外投资情况等;

4、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调查,包括公司章程及其规范运行情况、组织结构和“三会”运作情况、独立董事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内部控制环境、业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会计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的监督等;

5、财务与会计调查,包括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评估报告、内控鉴证报告、财务比率分析、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毛利、期间费用、非经常性损益、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债务、现金流量、或有负债、合并报表的范围、纳税情况、盈利预测等;

6、业务发展目标调查,包括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业务发展目标、募集资金投向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关系等;

7、募集资金运用调查,包括历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本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募集资金投向产生的关联交易等;

8、风险因素及其他重要事项调查,包括风险因素、重大合同、诉讼和担保、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其他中介机构执业情况等。

第三节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

1、新设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程序:

(1)主发起人拟订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方案,确定设立方式、发起人数量、注册资本和股本规模、业务范围、邀请发起人等;

(2)对拟出资资产进行资产审计、评估;

(3)签订发起人协议书,明确各自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4)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

(5)由全体发起人指定代表或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6)涉及国有股权的需取得国资部门国有股权设置的批复意见,涉及外商投资的企业需取得商务部门的批复意见,公司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履行相关报批手续;

(7)发起人按公司章程规定缴纳出资,并依法办理以非货币性财产出资的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8)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

(9)召开创立大会,选举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

(10)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2、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程序: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作出同意变更公司组织形式的决议;

(2)对拟出资资产进行资产评估或审计;

(3)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签订《股东协议书》约定有关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事项及股东的权利义务等;

(4)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

(5)由全体发起人指定代表或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6)涉及国有股权的需取得国资部门国有股权设置的批复意见,涉及外商投资的企业需取得商务部门的批复意见,公司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履行相关报批手续;

(7)发起人按公司章程规定缴纳出资,并依法办理以非货币性财产出资的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8)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

(9)召开创立大会,选举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

(10)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第四节 辅导

辅导机构辅导的主要内容:

1、核查辅导对象在公司设立、改制重组、股权设置和转让、增资扩股、资产评估、资本验证等方面是否合法、有效,产权关系是否明晰,股权结构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2、督促辅导对象实现独立运营,做到业务、资产、人员、财务、机构独立完整,主营业务突出,形成核心竞争力;

3、核查辅导对象是否按规定妥善处置了商标、专利、土地、房屋等的法律权属问题;

4、督促规范辅导对象与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的关系;

5、督促辅导对象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内部决策和控制制度,形成有效的财务投资以及内部约束和激励制度;

6、督促辅导对象建立健全公司财务会计管理体系,杜绝会计虚假;

7、督促辅导对象形成明确的业务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计划,并制定可行的募股资金投向及其他投资项目的规划;

8、针对辅导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书面考试的内容,并接受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督;

9、对辅导对象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协助辅导对象开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准备工作。

第五节 申请文件的申报

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制作申请文件,保荐机构进行内核并负责向中国证监会尽职推荐。

1、发行人制作申请文件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建立相关工作底稿;

(2)关于本次发行上市事宜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会议;

(3)取得政府部门的相关批文或文件;

(4)中介机构出具相关专业意见;

(5)准备好各类申请文件的原件或做好鉴证,并汇总制作申请文件。

2、申请文件主要包括:

(1)招股说明书与发行公告: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招股说明书摘要(申报稿);发行公告(发行前提供);

(2)发行人关于本次发行的申请及授权文件:发行人关于本次发行的申请报告;发行人董事会有关本次发行的决议;发行人股东大会有关本次发行的决议;

(3)保荐人关于本次发行的文件:发行保荐书;

(4)会计师关于本次发行的文件: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及审核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经注册会计师核验的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

(5)发行人律师关于本次发行的文件:法律意见书;律师工作报告;

(6)发行人的设立文件:发行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发起人协议;发起人或主要股东的营业执照或有关身份证明文件;发行人公司章程(草案);

(7)关于本次发行募集资金运用的文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发行人拟收购资产(或股权)的财务报表、资产评估报告及审计报告;发行人拟收购资产(或股权)的合同或合同草案;

(8)与财务会计资料相关的其他文件:发行人关于最近三年及一期的纳税情况的说明;成立不满三年的股份有限公司需报送的财务资料包括最近三年原企业或股份公司的原始财务报表、原始财务报表与申报财务报表的差异比较表、注册会计师对差异情况出具的意见;成立已满三年的股份有限公司需报送的财务资料包括最近三年原始财务报表、原始财务报表与申报财务报表的差异比较表、注册会计师对差异情况出具的意见;发行人设立时和最近三年及一期的资产评估报告(含土地评估报告);发行人的历次验资报告;发行人大股东或控股股东最近一年及一期的原始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

(9)其他文件:产权和特许经营权证书;有关消除或避免同业竞争的协议以及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出具的相关承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国有股权设置批复文件及商务部出具的外资股确认文件;发行人生产经营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证明文件(重污染行业的发行人需提供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重要合同;重组协议;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协议;重大关联交易协议;其他重要商务合同;保荐协议和承销协议;发行人全体董事对发行申请文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承诺书;特定行业(或企业)的管理部门出具的相关意见。

第六节 申请文件的审核

1、受理申请文件

保荐机构履行完成对发行人上市前的辅导工作,并且发行人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制作了申请文件后,保荐机构就可以推荐企业并向证监会申报申请文件。证监会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资料不全的,发行人要在30天内补正提交。

2、初审

证监会受理申请文件后,对发行人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同时征求发行人注册地省级人民政府是否同意发行人发行股票的意见,并就发行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管理的规定征求国家发改委的意见,并在30日内将初审反馈意见函告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保荐机构组织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反馈的审核意见进行回复或整改,自收到反馈意见之日起10日内将补充完善的申请文件报至证监会。

3、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证监会对根据初审意见补充完善的申请文件进一步审核,并在受理申请文件后60 日内,将初审报告和申请文件提交发行审核委员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发审会”)审核。发审会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开展审核工作,委员会进行充分讨论后,以投票方式对股票发行申请进行表决,提出审核意见。

4、核准发行

依据发审会的审核意见,证监会对发行人的发行申请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予以核准的,出具核准公开发行的文件。不予核准的,出具书面意见,说明不予核准的理由。证监会一般自受理申请文件之日起3 个月内作出决定(注:3个月不包括反馈时间、需实地核查时间及发审委审核的时间)。

发行申请未被核准的企业,接到中国证监会书面决定之日起60日内,可提出复议申请。中国证监会收到复议申请后60日内,对复议申请作出决定。

在审核过程中收到的举报信必须处理完毕,方能提请发审会讨论发行申请;在发审会后收到的举报信必须处理完毕,方可核准发行。

第七节 路演、询价与定价

发行申请经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中国证监会进行核准,企业在指定报刊上刊登招股说明书摘要及发行公告等信息,证券公司与发行人进行路演,向投资者推介和询价,并根据询价结果协商确定发行价格。

1、路演

路演是一系列股票发行推介活动的总称,根本目的是促进股票成功发行。路演过程中,企业及保荐机构在主要的路演地对可能的投资者进行巡回推介活动,加深投资者对即将发行的股票的认知程度,并从中了解投资人的投资意向,发现投资需求和价值定位,确保股票的成功发行。

企业在新股发行前,必须通过互联网采用网上直播(至少包括图像直播和文字直播)方式向投资者进行公司推介的活动,也可辅以现场推介。发行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和保荐机构的项目负责人必须出席公司推介活动,公司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则不限。证监会对路演的公告刊登及路演电子文件的报备等事宜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2005年推出询价制度后,发行人应在公告招股意向书后开始进行推介和询价。从目前首发公司的推介情况来看,发行人和保荐机构通常会选择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城市进行推介,分别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与询价对象进行现场沟通,发行人和保荐机构有关人员回答机构投资者的问题。

2、询价

首发股票询价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发行人刊登招股意向书,同时刊登初步询价公告,披露初步询价和推介的具体安排;

(2)初步询价公告刊登后,保荐机构向参与初步询价的询价对象提供投资价值研究报告,询价对象在研究发行人内在投资价值和市场状况的基础上独立报价,并将报价依据和报价结果提交保荐机构;

(3)初步询价结束后,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根据询价对象的报价结果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及相应的市盈率区间;

(4)发行价格区间确定后,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应将拟定的发行价格区间或发行价格及依据、初步询价结果公告及网下发行公告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备案;

(5)发行价格区间报备后,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刊登初步询价结果公告及网下发行公告;

(6)累计投标询价和网下配售期间,保荐机构负责组织网下累计投标申购,接受申购报价单,冻结申购资金,进行簿记建档。网上资金申购定价发行与网下配售同时进行,即在网下配售阶段,询价对象以外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申购发行人的股票;

(7)保荐机构聘请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申购冻结资金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同时还需聘请律师事务所对询价对象的询价、配售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规定等进行见证,并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

(8)申购缴款结束后,保荐机构对申购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发行人协商确定发行价格和发行股数,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应将发行价格及其确定依据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备案;

(9)发行价格报备后,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对发行价格以上的全部有效申购进行同比例配售。配售比例为拟向询价对象配售的股份数量除以发行价格以上的有效申购总量;

(10)股票配售完成后,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刊登网下配售结果公告。

3、定价

目前,我国的股票发行定价属于固定价格方式,即在发行前由主承销商和发行人根据市盈率法来确定新股发行价。

新股发行价等于每股税后利润乘以发行市盈率,因此目前我国新股的发行价主要取决于每股税后利润和发行市盈率这两个因素。市盈率是股票市场价格与每股税后利润的比率,也是确定发行价格的重要因素。发行公司在确定市盈率时,应考虑所属行业的发展前景、同行业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现以及近期二级市场的规模供求关系和总体走势等因素,以利于一二级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平衡发展。

总的来说,经营业绩好、行业前景佳、发展潜力大的公司,其每股税后利润多,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格也高,从而能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反之,则发行价格低,募集资金少。

第八节 发行与上市

根据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方式公开发行股票,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在登记结算公司办理股份的托管与登记,挂牌上市,上市后由保荐机构按规定负责持续督导。

1、拟上市公司领取证监会的核准通知后,即可与交易所联系安排股票发行与上市的有关事宜。不同的发行方式下,公司在股票发行期间需要完成的工作有细微的差别,依时间顺序公司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

(1)准备和报送发行申请资料、文件;

(2)申请股票发行;

(3)披露招股意向书摘要及发行公告;

(4)发行结束后领取新股发行结果;

(5)申购资金的验资(市值配售发行方式不需要此环节);

(6)参与摇号抽签(不同的发行方式略有不同);

(7)披露摇号抽签结果;

(8)准备办理股份登记及股票上市申请文件。

2、发行结束后,拟上市公司需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

(1)变更公司注册登记;

(2)办理股份登记手续;

(3)申请上市;

(4)签订上市协议书;

(5)在股票上市前5个交易日内披露上市公告书;

(6)上市首日参加上市仪式。

上市建筑企业 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对策

由于安然事件的影响, 美国在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之后我国沪深两市也于2006年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财政部等五部门在2008年4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鼓励并要求企业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发布内部控制实施路线图, 要求在2011年1月1日, 我国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开始执行内部控制指引, 2012年1月1日国内上市的公司开始执行内部控制指引。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不断增多和深入,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依靠建立外部指标体系等方法来评价公司内控情况, 但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内控缺陷的研究更是几乎没有。杨有红 (2009) 认为, 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保证其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其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本文选用2011~2013年间的建筑施工企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研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的现状。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现状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设计和运行上存在的不完善和有缺憾的地方。企业通过自我评价报告对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披露对于投资者, 企业自身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文选取了52家上市建筑施工企业, 通过“巨潮咨询网站”手工搜集和整理研究了这些公司从2011年到2013年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及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情况。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

通过对这些公司3年的数据研究发现:

1.2011年52家公司中有17家公司未发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012年有8家公司未发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13年有7家公司未发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从2011年到2013年未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数量在逐年减少, 这说明建筑施工企业公司的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在逐年加强,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逐年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公司自我意识的提升, 但更可能的是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国内上市公司都要执行内部控制指引。

2. 在这些发布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中, 对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披露却并不理想

在3年的156个公司数据中, 100%的公司不存在重大缺陷, 仅有4家公司承认存在重要缺陷, 而对于一般缺陷的披露也不尽人意, 尽管有些公司承认存在一般缺陷, 但对于一般缺陷的描述却不够精确:2011年, 仅有14家公司明确承认本公司存在一般缺陷, 但能够清楚说明一般缺陷数量的只有3家;2012年, 有27家公司表明本公司存在一般缺陷, 但明确一般缺陷数量的只有6家;2013年, 21家公司表明公司存在一般缺陷, 明确一般缺陷数量的只有3家。

这些数据表明, 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公司可能由于担心披露缺陷对于公司的形象有损而拒不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情况, 而只提供一个模糊的, 大概的数据。此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内部控制缺陷采用的认定标准差异性较大, 从而导致各个公司的可比性较差。这也是本次研究中发现的第三个问题。

3. 各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缺陷所采用的认定指标差异性较大

由于本次研究是只选择了建筑施工企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公司应当采用类似的认定指标从而使得各公司更具可比性。但是研究却发现并非如此。在所有的156个样本中, 仅有45.51%的公司有着明确的缺陷认定标准:2011年明确披露所使用的认定指标的公司只有8家, 2012年为23家, 2013年为40家。我们整理了一下这些公司对于缺陷的认定标准, 将这些标准分为“定性”和“定量+定性”两类, 具体数据如下:

我们从表中看到, 2011年的时候, 8家明确认定缺陷标准的公司中有6家使用了定性的标准体系, 到了2012年的时候, 明确认定标准的公司数量增加到了23家, 且标准体系逐渐由定性转为定性结合定量的方式, 而2013年, 明确缺陷标准的公司增加到了40家, 并且37家 (92.5%) 公司使用了定性结合定量的指标体系。尽管不同的公司对于同一标准体系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上市公司在缺陷标准认定上逐渐趋于规范化。

二、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披露正在趋于规范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规范化的进程中, 还是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 为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 我们还需要进行如下工作:

1. 强化建筑施工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从上述数据分析, 我们看到以上三个问题在2012年的时候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 这不仅仅是企业自我意识的提高, 还应该考虑到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发布内部控制实施路线 (下转第51页) 图, 要求在2011年1月1日, 我国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开始执行内部控制指引带来的主要影响。加强监管可以消除一些企业打擦边球的思想, 同时也要对于那些传递虚假信息的公司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力保上市公司披露的缺陷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因此,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 进一步加强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指引及相关规范的执行力度将会极大的推进企业的信息披露程度。

2. 建立统一的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包括财务报告,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和定量, 定性认定标准。但从上述统计中看出, 上市公司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各有不同, 甚至有的不披露认定标准。这与我国监管机构对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要求过于简单有关, 由于现行规定的不完善使得上市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 因此监管机构应该建立起统一的缺陷认定标准并且加强对于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的推广和相关培训, 使得关联人员对于内控缺陷披露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从而保证这些认定标准能够较好的落实而不是空喊口号。

3. 提高企业的自我披露意识

有了以上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相关标准的完善还不够, 我们还应该从源头上进行改进。任何法律要求和相关标准的执行者都是企业本身, 如果企业自身意识不强, 对于相关法律和规定认识不够准确, 那么以上两个措施都无从谈起。很多企业认为, 披露内控缺陷是对公司不利的一种行为, 害怕会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国家应该通过加强培训教育, 强化问责和鼓励机制使企业认识到披露缺陷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表现。

4. 发挥资本市场的调节作用

我们都知道“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目前市场这只手之所以没有较好的发挥作用, 是由于市场还无法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反应。投资者对于企业披露的缺陷报告存在误读, 因此造成上市公司披露缺陷报告无利可图, 缺乏披露动机。因此, 应当积极引导投资者正确解读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和缺陷报告, 充分发挥市场的正常调节作用, 调动公司的缺陷披露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有红, 陈凌云.2007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 2000, (12) :31-40.

[2]林斌, 刘春丽, 舒伟, 魏广剡.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 2012, (25) :9-16.

[3]田高良, 齐保垒, 李留闯.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 2010, (4) :134-141.

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要求及上市程序 第4篇

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需符合下列三个测试要求之一

1、盈利测试

3年税后盈利 ≥ 5,000万港元

首2年税后盈利3,000万港元,近1年税后盈利2,000万港元

2、市值/收入测试

市值 ≥ 40亿港元;

及最近1年收入 ≥ 5亿港元

3、市值/收入测试/现金流量测试

市值 ≥ 20亿港元;

及最近1年收入 ≥ 5亿港元;

及前3年累计现金流入 ≥ 1亿港元

营业纪录要求 1、3年(如符合市值/收入测试,可短于3年)

2、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下管理运作

3、最近1年须在基本相同的拥有权及控制权下运作

管理层要求及股东承诺

1、管理层要求:

必须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必须设立审核委员会

2、股东须承诺:

上市文件披露至上市后首6个月内不会出售其在公司的权益

3、管理层承诺:

在上市后12个月内,不出售其在公司的权益,以导致其不再是公司的控股股东,维持最少30%的公司权益

会计师报告

必须按照「香港财务汇报准则」或「国际财务汇报准则」编制

联交所于某些情况下可接受以「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或其他准则编制的账目 在一般情况下,会计师报告至少涵盖在上市文件公布前最后三个完整的财政

会计师报告所呈报的最后一个财务会计期的结算日不得与招股章程日期相隔超过六个月

公司管治

须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须有合资格的注册会计师 须设立审核委员会 须聘任一名合规顾问,任期由首次上市之日起,至其在首次上市之日起计首个完整财政 财务业绩报告送交股东日止

认可司法地区

香港、百慕达、开曼群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属第二上市,其他司法地区亦可获考虑

最低公众持股量

1、上市时公众持股量不低于5,000万港元;

2、上市时公众持有的股份数量占发行人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5%以上;

3、如果上市时的市值超过100亿港元,联交所可能会将公众持股量降到15%至25%之间

其他要求

1、控股股东或董事可进行与公司有竞争的业务,但必须全面披露

2、不可以选择纯以配售形式上市

3、公开认购部分须全部包销

4、公司上市后首6个月内不能发行新股

公司上市主要程序

准备期

1、公司决定上市

根据未来发展策略,招开董事会和股东会,决定在香港上市。

2、第一次中介协调会

公司与承销商、会计师、评估师召开第一次上市会议,与各中介机构通力协作,直至挂牌上市。

3、尽职调查

承销商、会计师、律师分别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未来前景、主要风险因素、法律事宜等进行审慎调查,以确保各类公开文件内容正确无误。

4、重组

承销商、会计师、律师向公司提供专业建议,结合未来发展方向,将公司的业务、结构、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使之成为符合上市规定、吸引投资者的新实体。

5、文件制作

承销商、会计师、律师编写各类上市所需档,如招股说明书、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等。

6、提交A1表

承销商协助公司向联交所上市科提交上市初步申请档。

审批期

1、回答有关问题及提交其他上市文件

提交A1表后,联交所将提出问题要求公司回答,承销商与各中介机构协助完成该项工作。

2、聆讯

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对拟上市公司是否符合上市资格举行听证会,经批准后,公司和承销商可以开始一系列的股票发行宣传工作。

宣传期

1、分析员研究报告

通常由承销商的行业分析员编写,分析员通过拜访公司髙级管理人员,了解公司业务、财务等状况,编写出向投资者、基金经理进行推荐的报告,其工作完全独立于承销商的尽职调查工作,一般于提交A1表之后开始准备,路演之前发表。

2、路演

承销商为公司组织的路演推介工作,一般分为午餐推介会和一对一会议两种形式,通常由承销商陪同公司髙级管理层走访香港、新加坡、东京及欧美主要大城市。

发行期

1、累计投标

根据发行时的市场状况决定一个价格区间,然后邀请投资者在价格区间预先表示认购意向,最后以认购结果决定最终发行价。

2、配售及公开招股 通常在香港上市时,股票发行分为配售和公开招股两部分。配售指向全球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定向发售;公开招股指向香港的公众公开发售。

3、定价及挂牌上市

根据累计认购订单结果及发行时的市场状况寻找一个理想平衡点,订立最终的股票发行价格。通常在挂牌当天,在联交所交易大堂会举行一个简单而隆重的挂牌仪式。

在香港上市的优点

当公司决定申请上市后,还要选择在合适的市场上市。以下载述了以香港为上市地的一些优点: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是国际公认的金融中心,业界精英云集,已有众多中国内地企业及跨国公司在交易所上市集资。

建立国际化运营平台

香港没有外汇管制,资金流出入不受限制;香港税率低、基础设施一流、政府廉洁高效。在香港上市,有助于内地发行人建立国际化运作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

本土市场理论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是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市场。一些在香港及另一主要

海外交易所双重上市的内地企业,其绝大部分的股份买卖在香港市场进行。香港的证券市场既达到国际标准,又是内地企业上市的本土市场。

健全的法律体制

香港的法律体制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法制健全。这为筹集资金的公司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国际会计准则

除《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外,在个别情况下,香港交易所也会接纳新申请人采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及其它会计准则。

完善的监管架构

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力求符合国际标准,对上市发行人提出高水准的披露规定。我们对企业管治要求严格,确保投资者能够从发行人获取适时及具透明度的资料,以便评价公司的状况及前景。

再融资便利

上市6个月之后,上市发行人就可以进行新股融资。先进的交易、结算及交收措施

香港的证券及银行业以健全、稳健着称;交易所拥有先进、完善的交易、结算及交收设施。

文化相同、地理接近

香港与内地往来十分便捷,语言文化基本相同,便于上市发行人与投资者及监管机构沟通。

香港主板上市基本要求

(I)财务要求:

主板新申请人须具备不少于3个财政的营业记录,并须符合下列三项财务准则其中一项:

一、盈利测试: 股东应占盈利:过去三个财政至少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盈利至少2,000万盈利,及前两年累计盈利至少3,000 万港元); 市值:上市时至少达2亿港元。

二、市值/收入测试: 市值:上市时至少达40亿港元;

收入:最近一个经审计财政至少5亿港元。

三、市值/收入测试/现金流量测试: 市值:上市时至少达20亿港元;

收入:最近一个经审计财政至少5亿港元

现金流量:前3个财政来自营运业务的现金流入合计至少1亿港元

注:联交所可接纳为期较短的营业纪录,并/或修订或豁免上述的溢利或其他财务准则规定。有关详情请参阅“股本证券的特别上市规定”一节。

(II)可接受的司法地区

《上市规则》中订明,于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百慕达及开曼群岛此四个司法权区注册成立的公司符合提出上市申请的资格要求。

自2006年10月以来,上市委员会又继续通过正式议决接纳以下司法权区:澳洲、巴西、英属维尔京群岛、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加拿大安大回略省、塞浦路斯、法国、德国、格恩西、马恩岛、意大利、日本、泽西岛、大韩民国、卢森堡、新加坡、英国、美国加州、美国特拉华州。

注册在以上司法地区之外的申请人寻求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联交所将根据每个案例的实际情况来考核,申请人要表明其能为股东提供的保障水准至少相当于香港提供的保障水准。

(III)会计准则:

新申请人的账目必须按《香港财务汇报准则》或《国际财务汇报准则》编制。

经营银行业务的公司必须同时遵守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出的《本地注册认可机构披露财务资料》。

如属海外注册成立的主板新申请人,在若干情况下,联交所可接纳其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或其他会计准则编制的账目。

(IV)是否适合上市:

必须是联交所认为适合上市的发行人及业务。

如发行人或其集团(投资公司除外)全部或大部分的资产为现金或短期证券,则其一般不会被视为适合上市,除非其所从事或主要从事的业务是证券经纪业务。

(V)营业纪录及管理层:

新申请人须在大致相若的拥有权及管理层管理下具备至少3个财政的营业纪录,即: 1.在至少前3个财政管理层大致维持不变;及

2.在至少最近一个经审计财政拥有权和控制权大致维持不变。

豁免:

在市值/收入测试下,如新申请人能证明下述情况,联交所可接纳新申请人在管理层大致相若的条件下具备为期较短的营业纪录:

1.董事及管理层在新申请人所属业务及行业中拥有足够(至少三年)及令人满意的经验;及 2.在最近一个经审计财政管理层大致维持不变。

(VI)最低市值:

新申请人上市时证券预期市值至少为2亿港元

(VII)公众持股的市值:

新申请人预期证券上市时由公众人士持有的股份的市值须至少为5,000万港元

(VIII)公众持股量:

无论任何时候公众人士持有的股份须占发行人已发行股本至少25%。若发行人拥有一类或以上的证券,其上市时由公众人士持有的证券总数必须占发行人已发行股本总额至少25%;但正在申请上市的证券类别占发行人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百分比不得少于15%,上市时的预期市值也不得少于5,000万港元。

如发行人预期上市时市值超过100亿港元,则联交所可酌情接纳一个介乎15%至25%之间的较低百分比。

(IX)股东分布:

持有有关证券的公众股东须至少为300人;

持股量最高的三名公众股东实益持有的股数不得占证券上市时公众持股量逾50%。

(X)招股机制

若公众人士对新申请人证券的需求可能甚大,新申请人不得仅以配售形式上市。

《主板上市规则》载有首次公开招股有关股份分配的若干程序。有关详情请参阅《主板上市规则》《第18项应用指引》「证券的首次公开招股」

(XI)招股价:

《主板上市规则》没有规定招股价,但新股不得以低于面值发行。

筹资成本

香港创业版市场上市,要求募股资金能够达到5000万—1亿港元,而筹资成本为10%--15%,甚至更高。上市后的运营成本包括中介机构(香港认可牌照)、保荐人、外部的法律顾问、财务总监等机构和人力成本是非常高的,远远超过内地。上市方式

目前,已在香港挂牌上市的内地公司有两种形式:一是以H股上市形式,二是以红筹股上市形式。H股与红筹股的不同点在于公司注册地点不同,在中国内地注册成立的公司称为H股;另一种公司注册地不在中国内地,而在香港、百慕大、开曼群岛等地,但其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内地,称为红筹股。这两种公司上市的模式分别被称之为H股形式与红筹股形式。

(一)H股模式

首先必须在内地有证券资格的专业机构参与,已完成股份制的改造,然后才能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基本程序,一般上市的基本程序如下:

1、以H股公司方式在主板上市

中国内地企业直接以H股方式到香港的主板上市,除香港联交所的上述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内地部门的要求。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7月14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方可申请到境外上市,包括企业的净资产不能少于4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能少于6仟万元人民币,并有增长势头,按合理预期市赢率计算,筹资额不少于5仟万美元。必须注意的是,企业除必须符合香港主板上市要求外,还须满足这些要求方能到香港申请上市。

2、以H股方式在创业板上市

中国证监会1999年9月21日发布了《境内企业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审批与监管指引》。

3、香港联交所的其他规定

发行人必须是中国正式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所有H股必须由公众人士持有,除非联交所使其酌情决定权而另行准许;最少两名执行董事需经常居于香港(除非联交所的豁免);国内发起人则受中国《公司法》规定,自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起三年不得转让股权;上市后保荐人须留任一年以上(香港创业板须留任二年以上)。

4、H股情况下的中国监管部门审批

国内监管部门审批涉及中国证监会(含国际部、办公厅、主席助理等)和各级发改委机构。鉴于部分机构的审批(审核)并无公开的法规、条例可循,或并无公开明确的程序,从而通过该环节的时间难以预测。

5、香港监管部门审批

从2003年4月开始,香港上市公司审批程序实行了“双重架构”政策,即香港联交所及香港证监会分别向拟上市公司提出有关上市的问题。此架构无疑造成了上市过程的复杂化,增加了各中介机构的工作量。该情形极有可能拖延上市进度。

(二)红筹股模式

国务院于1997年6月20日发出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一般称之为《红筹指引》)。然而,现时按有关规定成功申请来港上市的情况并不普遍。必须注意的是,涉及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并不一定涉及红筹指引。就此证监会于2000年6月9日发出了《关于涉及境内权益的海外公司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

1、红筹模式的优点

红筹模式上市股份流通性最佳,控股股东于6个月所定期后,可自由流通,更重要的是因其可流通而使其股份价值高于不可流通的内资股(比较H股模式而言),从而可以利用股份作为收购兼并时的对价,极为有利于公司的资本运营

上市规则对盈利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不需要达到中国证监会的“4-5-6”标准。因不涉及中国证监会的审批,时间进程较快。

2、红筹模式操作上的可行性

由于红筹模式具有上述优点,因此被民营企业所青睐,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合适,红筹模式针对以下企业较为使用:

(1)现有股东在境外控股公司中占有控股地位,国内业务的控制权和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符合香港上市规则的要求。

(2)境外控股公司收购境内业务单位,是集团重组的一部分;而境内业务单位具有三年连续业绩,因此其业绩连续性也符合香港上市规则要求。

(3)由于在组建境外控股公司时,现有股东(尤其是管理层股东)最好是非现金投入,从而不存在国内居民对境外投资时的外汇合法来源问题。

二、香港股市的发行上市方式

股票发行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两大类。在香港,发行人可委托经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认可的保荐人承担代理发行和包销的业务。香港证券市场允许上市发行人采取以下任何一种方式安排股本证券市场。

(一)发售以供认购(Offer for Subscription)发售以供认购即公开招股,由申请上市的公司发行本身证券,按已指定认购价格与公众申请认购。上市公司须提交一份招股章程(Prospectus)予有关当局,并且要有投资银行负责全面包销。

(二)发售现有证券(Offer for Sale)发售现有证券即公开发售,由一名交易所会员,向公众发售已发行或该名会员已同意认购的证券。

(三)配售(Placing)

配售是由发行人或中间人将证券主要出售予经其选择或批准的人士,或主要供该等人士认购。上市的步骤

重组阶段(一般需时一至三个月): 1.聘请专业中介机构

(包括保荐人、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2.审查及评估

(上述专业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及评估)3.集团重组

(拟上市公司和专业中介机构共同商讨及落实上市重组的架构,使适合上市及配合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

前期工作阶段(一般需时二至四个月时间): 1.审计及编制会计师报告

(会计师编制拟上市公司过去业绩及财务状况之报告)2.编撰上市文件

(保荐人草拟招股章程及各上市文件)

若以H股公司形式上市,向中国证监会提供保荐人报告及公司境外上市申请

上市过程(审批阶段)(一般需时二至四个月时间):

1.呈交上市申请表及有关文件予联交所并回答联交所就上市之查询 2.若以H股形式上市,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申请企业的境外上市 3.联交所上市委员会进行上市聆讯

上市过程(发行阶段)(一般需时二至四个月): 1.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批准上市申请

2.保荐人连同公关公司向投资者推介拟上市公司 3.刊发招股章程 4.接受公众认购申请 5.正式挂牌上市

上市工作的主要中介机构及其角色为何?

保荐人:整个繁复上市过程的统筹者和领导者,向拟上市公司提供上市的专业财务意见,助其处理上市各项事务;同时担当拟上市公司与联交所、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及各专业中介机构之间的主要沟通渠道,确保拟上市公司适合上市,其重要资料已在招股文件中全面及准确地披露,及拟上市公司的所有董事明白作为上市公司董事的责任等。其功能还包括设计股票推销策略,组织承销团等。

申报会计师:负责准备会计师报告,此报告将刊载在招股章程内。

法律顾问:法例规定须委任一位香港律师为拟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并须委任另一位香港律师为保荐人及承销商提供法律意见。此外,如公司于内地有业务,亦须委任一名中国律师提供中国法律意见。假若公司于海外注册成立,须额外委任一间于司法区域开业的海外律师行。资产评估师:负责为公司的土地及物业权益作出评估,估值报告刊载于招股章程内。财经公关公司:协助上市的市场推广工作,增加投资者及公众对公司的人士及兴趣。

上市所需时间和费用若干?

由拟上市公司签定保荐人起,一般至少需时六至九个月。

中介人费用,包括保荐人、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平均至少约一千万港元,另加包销费用,约为筹资额的2.5%至4%。换言之,筹资额愈高,费用愈高。

上市过程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最通常遇到的问题一般由香港和内地两地的营商习惯、司法制度、会计制度等有差异而引起,有的民企原以为企业有盈利,符合上市条件,结果经香港会计制度调整后变得没盈利,企业最终上市不成。

内地产权未规范化亦造成问题。中国的土地向来属集体拥有或国有,后来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政策,令土地的价格上涨,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费用随之升高,一些企业因此并未办理取得土地使用权或房产权的手续。另外,企业可能根本不了解土地权的问题,在乡镇有个厂房,便以为拥有这块地的使用权,但原来乡镇的土地归集体拥有,并没有土地权登记,在没有合法性的情况下,工厂的土地估值便变为零。如拟上市公司没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或房产证,可能导致该公司的业务受到极大的影响,除非它能证明这方面对公司的业务影响不大,否则香港联交所为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不会轻易批准其上市申请。

此外,税务问题、关连交易问题(指上市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与其关连人士达成的交易)等,都是民企申请上市时可能遇到而需解决的事项。

有什么需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一)找可靠能干的保荐人

找一个可靠老实的保荐人很重要,保荐人是上市事宜的牵头人、成事与否的关键:「有些保荐人明知有问题都答应帮公司搞上市,抱着试试的态度,结果上市难产,为公司带来严重的金钱和时间损失。要做到「主观判断,客观分析」。

另外,在找保荐人的时候,要留意是否对口,如果企业的规模小,就不宜找大的商业银行作保荐人,因为对方根本不会感兴趣;相反,如果企业的规模大,则不宜找规模小的保荐人,因为对方力有不逮。需视乎自身的规模,挑选适合的保荐人很重要。

(二)找顾问帮忙

民企没上市的经验,又不懂香港的上市条例和情况,兼忙于本身的业务,宜找顾问扮演统筹角色,帮忙找保荐人、会计师、律师等。虽然保荐人扮演牵头人的角色,但它一般只看大方向,顾问则可以连细微的事情也顾及。顾问一般会收一笔固定的费用,如果上市成功,再按筹资额收取佣金。

(三)全心全意

上市这个决定包含很多问题,涉及的时间和费用实在庞大,企业一定要考虑清楚才作出决定,当决定后,便要全心全意去做,否则很易蒙受时间和金钱的损失。

(四)上创业板需留意

上香港创业板的企业不需有过去业务的盈利纪录,但一般须有最少两年的活跃业务纪录(在若干特殊情况下可为一年),及详细的业务计划,并在上市后的当年及随后两年的财政每季度披露业务计划的进展和业绩,及继续委任一名保荐人为其持续财务顾问,规条相当繁复,考虑上创业板的企业需留意。

(五)学习遵守上市条例

民企上市之后并不代表事情告一段落,公司的董事宜继续学习当董事的责任和如何遵守上市条例,虽然香港当局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聘请公司秘书提供这方面的意见,但最重要是公司董事自己多熟习,否则很易出问题。

香港筹资能力高

在香港首次上市时筹得的钱和费用相比,民企可能觉得香港的上市贵用不低,但香港是容易让企业在第二及第三轮集资时筹到钱的地方,这主要因为不少投资基金驻香港,而且对中国感兴趣的投资机构研究队伍全都驻香港,投资者认识内地公司的机会自是大很多─有认识才敢投资,所以在香港上市,不要只看上市第一轮筹到的钱和费用,因为那只是起步,还有第二及第三轮的筹资能力,如果企业能证明到其能力,它们在香港筹资的能力可以很高。

附 录

企业在港上市的条件

既选了在港上市融资,民企还需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你的企业符合在港上市的条件吗?以下分三方面的条件讲:

(一)在香港主板上市的要求

香港联合交易所(香港联交所)制定了《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以规管主板上市的各项要求,以下仅列出部份基本要求(详尽的香港主板上市要求请参考香港交易所网址.hk):

持续的管理层

拟上市公司须有最少三年的营运纪录,在这段期间,公司须在大致相同的管理层管理下运作。

股权结构

在最近一个经审核的财政内股权不能有重大变动。

财务要求

拟上市公司须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财务要求:(1)盈利:

-过去3年股东应占盈利达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2,000万港元,其前两年合计达3,000万港元)

-上市时市值至少达2亿港元;(2)市值/收入/现金流量:-上市时市值至少达20亿港元;

-最近一个经审核财政的收入至少达5亿港元;

-经营业务有现金流入,于前3个财政合计至少达1亿港元(3)市值/收入:

-上市时市值至少达40亿港元

-最近一个经审核财政的收入至少达5亿港元

会计师报告

会计师报告采用香港和国际会计准则,报告内最近期的财政期间的截止日期不得早于招股章程刊发日期前6个月。

上市市值

拟上市公司的预期市值须至少达2亿港元。

中国证监会要求(只限以H股形式上市)如果公司成立的地点在内地,而以这公司作为主体上市则须符合中国证监会要求。中国证监会在1997年7月14日颁布了《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第1.3条规定,内地H股企业须符合三项要求方可到境外上市(包括香港主板):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集资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和最近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

(二)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要求

香港联交所亦制定了《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创业板证券上市规则》以规管创业板上市的各项要求,以下仅列出部份基本要求(详尽的香港创业板上市要求请参考香港交易所网址.hk):

对于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并无盈利或其他财务标准要求

持续管理层及控股权

拟上市公司须有至少两年的活跃业务纪录,在这段时间,公司需拥有持续的管理层及股权架构不能有重大变动。在符合若干条件下,上述活跃业务纪录可减少至一年。

单一主营业务

拟上市公司在上述一年或两年的活跃业务纪录期内积极经营一种单一主营业务,故综合性企业或拥有多种业务的企业不能在创业板上市。

业务目标声明

拟上市公司须在招股章程内详细说明未来整体业务目标和计划,及解释上市后当年及随后两年的财政将如何达成此等目标和计划。

上市后的保荐期

上市后当年及随后两年的财政须继续委任一位保荐人为其财务顾问。

会计师报告

会计师报告采用香港和国际会计准则,报告内最近期的财政期间的截止日期不得早于招股章程刊发日期前六个月。

(三)市场要求

中国建筑IPO择时上市问题透视 第5篇

一、中国建筑上市简介

2009年7月31日,中国建筑(601668)挂牌上市,首发120亿A股,发行价为4.18元/股,募集总资金501.6亿元,超募96.5亿元,成为2009年A股市场最大的一单IPO。问题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此。中国建筑上市后成为全球总市值最高的建筑类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高达51.29倍,是上海证券交易股票平均市盈率的两倍,位列8年来A股主板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第四位。

中国建筑上市时机的决策需要考虑诸多因素。2008年5月30日,中国建筑招股说明书提交证监会审批,2008年6月5日正式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A股首发申请获批。然而为什么公司将上市融资计划暂时搁置,一年过后,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8年5月份我国股市处于低谷,而2009年7月底,我国股市正处在全年上涨的时段。这两者之间有多大联系?公司是在等待好的上市时机吗?

二、中国建筑IPO上市时机的选择

从股票发行过程来看,中国建筑IPO获得巨大的成功。这次IPO成功的原因在于中国建筑及其承销商利用公司的实力和影响力,在股价被高估时选择上市。

第一,就中国建筑本身来讲,其拥有上市的雄厚实力。“中国建筑”于2007年12月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石油集团、宝钢集团和中化集团等4家企业发起设立,注册资本180亿元,是中国最大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和中国最大国际承包商,其实力雄厚,是所属行业的领头羊,具备了A股上市的实力。中国建筑招股书显示,2005-2008年,中国建筑营业收入分别为1 046亿元、1 332亿元、1 683亿元和2 021亿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24.5%;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95亿元、24.12亿元、38.92亿元和27.45亿元,CAGR为25.3%。2009年1-6月,中国建筑实现营业收入1 113.28亿元,净利润23.46亿元。正因为中国建筑的房地产业务未来将有较好的成长性,配售对象参与发行申购的热情才如此之高。

第二,中国建筑上市把握住了宏观环境的影响。2008年因为国际金融危机、雪灾、地震和奥运会期间停工等特殊因素的影响,对中国建筑利润影响较大。中国建筑选择在2009年上市正是其把握住了时机——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回暖,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已恢复正常增长。2009年整个市场对房地产业务看好,中国建筑的发行刚好搭上这班顺风车,成为机构热捧的对象。从路演到询价,宏观经济乃至于房地产领域未来的扩张都是其推销的重点,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这一投其所好的推介获得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中国建筑非常高的发行市盈率更能反映其未来的发展态势。

第三,中国建筑上市体现了投资者信心的变化。股票的市场价格会随着投资者信心的变化而波动,这就会影响到公司IPO上市时机的选择,因为发行方会等到投资者信心高涨时才会进行IPO。成功的择时上市还需要一个条件,即投资者认为其他上市公司对IPO价值的判断同样存在高估的倾向。中国建筑上市的2009年,房地产复苏甚至强势上涨的势头凸显,A股房地产板块持续飙涨,带动了整体估值的跃升。中国建筑在整个市场股票价值被高估时获得巨大的成功。

第四,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市场择时上市行为,管理层充分利用市场时机来获得IPO的巨大成功。当公司股价被市场高估时,理性的管理者会利用投资者高涨的投资情绪和被高估的股价,通过发行股票筹集更多的资金。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公司选择在股价低迷时推迟发行股票,然后等待更好市场时机才上市。择时行为对企业财务杠杆具有长远影响,市值账面比与杠杆率负相关,择时上市影响了公司的资本结构。

三、案例引发的启示

通过中国建筑上市案例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时具有时机选择行为。但是由于最佳融资时机可能只是一段很短的时间,上市公司在进行最佳融资时机选择时很难进行判断,而这段时间的把握对计划融资的公司有时是非常重要和有利的,因此有必要对最佳融资时机进行研究。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时机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公司融资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十分必要。融资准备工作需从“内外”两方面入手。

(一)公司内部方面。

上市公司要做好内部建设,对企业自身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成员应包括管理、营销以及技术人才。2.对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正确认识,企业要结合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地位以及所拥有的产品技术对其近年的营业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合理预期公司未来的营业额和营业利润增长空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3.完善的融资策略,企业要考虑融资的时机、所需资金的数量、融资采取的方式等,不但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考虑融资数量和资金投入的时机,而且融资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和各种融资渠道的风险、成本综合考虑。4.充足的营运资金,公司融资时应该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以应对日常开支需求和必要的融资费用开支。5.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二)公司外部方面。

建筑业上市民企财务风险管理探究 第6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飞越式的进步。就我们日常看到的而言, 高速公路、高铁轨道等的出现为人们的交通出行提供着便利, 高楼大厦、居民楼舍的建设更为人们的工作、住房解除了烦恼, 水利设施、防洪建筑给人民带来了安全的环境, 以上这些都是建筑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可以说, 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人身安全是与建筑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我国的建筑发展迅速, 从总产值指标来看, 从1980 年的286.93 亿元增加到2014 年的176713.42 亿元, 年增加额从1980 年的195.5 亿元增加到2014 年的44725 亿元, 我国建筑业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大支柱。

经过国企改革之后, 在市场不断经济化、市场透明的背景下, 民营建筑企业迅速发展, 是建筑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和国有企业仍有一定的差距, 但其影响力仍不可小觑。从经营成果上看, 民营建筑企业的营业收入从2004 年的493 亿元到2011 年的3361 亿元, 在前60 强中, 其市场份额由8.14% 上升到了12.5%。从区域上看, 民营建筑企业以江浙为中心扩展到了山东、河北等各省, 发展迅速。

虽然建筑业上市民企发展很快, 但其真实处境也并非繁花似锦。我国的民营上市建筑公司仍面临着以下困境, 如总体规模相比国有建筑企业仍偏小, 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同时还面临着国有企业通过降价或权利垄断等的恶意竞争。

二、财务风险相关理论的界定

(一)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合理或经营失误、融资不当, 使得企业投资者的收益下降甚至企业无法偿还负债的风险。从广义上来看, 财务风险指的是损失和收益双重的不确定性, 而狭义的风险指的是盈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有五大类型, 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生产经营风险、存货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建筑业上市民企的财务风险主要有无力偿还债务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和再筹资风险。

(二) 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识别是指上市公司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 利用各种手段及工具, 提前找出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 避免风险的发生。对建筑业上市民企来说, 要根据企业所在的市场、国家政策以及经济环境来判断导致损失的原因, 不仅要识别出那些已经显现的风险因素, 更要找到那些隐藏的风险因素, 这是对企业高管的考验。

(三) 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充分了解认识到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 通过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方法, 来对各类风险进行预测、识别、控制以及处理风险, 用最低的成本来保证企业运作的稳定性以及收益性的财务运作程序。财务风险管理从全方位角度, 用最经济的方法来防范与解决风险, 为企业的稳定运营, 资金周转的安全、以及收益的实现提供着保证, 对企业稳步扩张有着积极的作用, 可以使企业战胜风险, 提高收益, 增强实力。

三、建筑业上市民企的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我国的民营上市建筑公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比如管理成员能力有限, 融资渠道单一难以抵御经营风险, 对国家政策相对不了解等都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问题。

(一) 外部环境

1. 自然环境。整个建筑行业面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洪水等, 都会发生难以预估的风险, 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产品的质量以及工期等产生不利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建筑行业来说, 是财务风险最基本的来源之一。

2. 社会经济环镜。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特别是精神享受成为主流, 可以说人们的生活观念、时尚追求, 也是财务风险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如何, 对建筑业的态度如何, 以及执行力度等等, 也会对建筑业形成较大的冲击;宏观政策的改变, 对不同行业的支持或打压态度, 都会引起资本的重新配置, 对建筑企业的筹资等财务活动造成影响。

3. 政治法律环境。建筑企业所在国家的法律制度是否完善, 市场运行是否规范, 对经济的影响很大。国家的宏观调控法案, 纳税政策, 新旧法规的更替, 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还有节能减排, 污染治理等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 行业风险。一方面, 随着我国加入WTO, 全球化程度逐渐加深, 建筑市场的开发程度也越来越大, 有越来越多的国外著名建筑企业进入我国, 使得本土建筑企业竞争加剧。另一方面, 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 人们对建筑产品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而且进入建筑行业的门槛较低, 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一领域, 使得竞争更为激烈。

(二) 内部环境

1. 形象风险。建筑业上市民企相比国有企业而言信誉度一般较低, 在这过程中合同的如期履行、产品的质量如何、工期是否及时等等, 都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特征。在项目期间如果出现不履行合同、偷工减料、超出工期等问题, 就会导致企业形象大跌, 影响企业口碑。因此, 企业必须树立长期眼光, 打造金牌口碑。

2. 人才风险。对建筑企业来说, 需要一部分高素质、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人才。目前上市建筑企业招募人才相对比较有竞争优势, 但民营企业相对来说仍处于较弱的地位, 没有国有企业那样的口碑以及信誉度, 在整个国际市场竞争中仍稍显实力不足, 很难吸收或留住那些高、精、尖的人才, 而对现在企业来说, 人才是第一位的, 所以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危机。

3. 技术风险。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 以及我国对环保等相关政策的出台, 对建筑产品在环保、节能、安全、无害等方面提出了众多的要求, 企业必须革新施工工艺, 在研发以及生产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经历来达到社会的要求。一旦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就面临着淘汰的危机。

4. 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资金的管理和运作问题, 导致资金链断烈, 流动资产周转困难, 经营风险扩大。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1) 在进行投标决策时, 成本- 效益分析错误, 低价中标使得项目入不敷出, 项目亏损; (2) 坏账频繁发生, 不良资产增加, 无法收回或按时收回应收账款, 财务状况恶化; (3) 企业超能力来承揽项目, 使得资金严重短缺。

5. 投标风险。建筑业上市民企承揽工程的主要手段是投标, 意味着从购买标书就开始承担风险。首先是信息失误风险。在投标开始前, 为获得及时的信息或得到的是错误信息, 投标失误。其次是中介与代理风险。中介人员为牟取私利, 提供错误信息诱使交易成立, 造成损失;代理人成本过高或水平太低, 使得承包商利益受损。此外还有报价风险等等。

四、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方法

(一)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完整的相互制衡关系: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按照各自相应的职责负责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各部门各司其职, 不得越权。

(二) 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编制项目的资金预算制度, 并将资金预算细化到年、月, 要求各工程、各部门按照资金预算方案严格把控资金的使用。在工程进行期间, 要求各项目根据实际资金的使用及时编制使用计划, 并上报给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审批。建立结算制度, 回收剩余资金。当项目完成时, 按照项目预算和实际支出, 收回剩余资金, 结算工程费用。

(三) 加强成本控制。建立严格的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制度。首先, 将成本在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部门进行分解, 按照市场行情, 确定各生产要素的成本, 为各工程核算成本, 还要将部门费用核查清楚, 做好管理费用核算。在人工成本方面, 要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加强成本控制。

(四) 强化产品质量。质量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就是效益, 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果建筑企业没有质量作保证, 那么损失的不仅是口碑、利润, 甚至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使企业倒闭。所以, 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培训和预防措施。在生产上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接受政府质监部门的检查, 杜绝偷工减料现象的存在。

(五) 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按照《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 试行) 》, 并结合实际情况, 建筑业上市民企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主要有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 其中, 偿债、营运能力为主。偿债能力指标有资产负债率 (长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变现能力) 、速动比率 (立即还债的能力) 、现金比率 (即使付现能力) 。营运能力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变现能力) 、存货周转率 (存货资产变现能力) 、不良资产率。盈利能力指标有工程结算利润率 (收益能力) 、成本费用率 (成本费用水平) 、总资产收益率 (收益占投入资源的比率) 。发展能力指标有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利润稳定增长趋势) 和总资产增长率 (资产经营规模扩张速度) 。

(六)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为了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建筑业上市民企应测量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和资金的循环周转是否顺利。企业可以制定详细的应收账款管理规定, 明确回收的日期以及专门的负责人, 建立防范机制, 加速资金回笼, 减少坏账的发生。当应收账款逾期未还时, 加速催收过程, 安排专门的负责人与欠款者定期沟通, 避免失效, 发生坏账。另外, 也要预提坏账准备, 避免风险突然发生。

(七) 加强存货管理。对建筑业上市民企而言, 存货在流动资产和全资资产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防范风险,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降低资金占用, 提高存货周转率, 是存货的成本- 收益达到最优,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确保存货管理制度被有效的执行。

(八) 筹资方式合理化。建筑业上市民企有两种筹资方式: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股权筹资风险低, 能增加企业的实收资本, 但是分散股权, 对控股人存在影响。债务筹资成本低, 而且要定期还本付息, 但能利用财务杠杆, 提高资本收益率。建筑业上市民企要在筹资风险和成本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来进行筹资。

(九) 筹资渠道多样化。风险回避不仅仅可以降低风险, 采用适当的方法还可以降低风险为零, 建筑业上市民企不仅可以采取债务融资, 还能采取股权融资、留存收益转股本的方法来分散风险, 降低公司财务风险。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业现状的了解, 分析了建筑业上市民企财务风险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提出了控制风险的详细方法。具体上, 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资金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并以此为标准, 完善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 存货的管理办法, 采用合理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从各个方面, 为建筑业上市民企提供了控制风险的有效方法。

摘要:近年来, 建筑业上市民企在数量激增、规模扩张, 发展迅速的同时, 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在如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很多公司纷纷宣告破产, 建筑业上市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财务风险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内外部因素, 对如何控制风险给出了可靠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建筑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指标

参考文献

[1]朱荣.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7.

[2]颜赛燕.论建筑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J].财会通讯, 2010 (05) .

上市建筑企业 第7篇

资本是企业经营的血液, 任何企业的正常运作都不能缺少资本;它既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前提条件, 又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企业经营所需的资本有两种来源, 一种是自有资本即权益资本, 一种是借入资本即债务资本, 所谓资本结构就是指这两种资本的构成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它直接控制着企业的财务风险, 它的选择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能力、融资成本和市场价值, 而且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 影响着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间的代理契约关系。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建筑企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建筑业的规模、总产值、增加值以及总收入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建筑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 仍存在着诸如资本结构不够完善、企业风险偏高、盈利能力弱等问题, 这些都制约着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如何在新的环境下使建筑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维持其稳定健康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建筑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

基于资本结构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 本文以54家A股建筑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根据其2007-2009年的财务报表数据, 对建筑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一) 资产负债率现状。

资本结构通常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我国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 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为60%时较为适当。通过表1可知样本数据的年份统计特征:建筑业上市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分别为67.72%、65.47%、63.20%, 各年虽然变化不大, 略呈下降趋势, 但资产负债率总体较高, 三年均值高达65%, 表明我国建筑企业仍有较大的权益融资空间。

通过图1可知其层次统计特征:2010年建筑业54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最小值为15.89%, 最大值为88.78%, 平均值为63.2%。建筑业54家上市公司中, 资产负债率居于70%-80%之间的企业有14家, 资产负债率居于60%-70%之间的企业有13家, 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的有11家。总体而言, 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负债水平较高, 同时企业间的资产负债率差异较大, 最高达94.12%, 最低为15.89%, 标准差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建筑业上市公司比较依赖债务融资, 从财务杠杆角度来说, 负债能给企业带来抵税效益和杠杆利益, 使企业有着更高的市场价值, 但高额的负债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时时威胁着企业的利益。因此, 建筑业上市公司应分析利弊, 选择合理的负债水平来提升企业价值。

(二) 融资来源结构现状。

按资金的取得方式不同,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股权筹资 (留存收益) , 既不会影响原有股东的利益, 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也无负债筹资的偿债压力。按资本结构优序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筹资实践, 内部筹资是首选, 但在我国建筑企业并非如此。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 建筑业上市公司倾向于外部融资, 2008年至2010年期间, 外部融资占融资总额的均值为89.28%, 建筑业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表现为外部债务融资、股权融资, 最后是内源融资, 与优序融资理论相悖。必须注意的是内部融资比率过低, 将导致企业的发展缺乏主动性, 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 建筑业上市公司必须努力提高盈利能力, 增加内部积累以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

(三) 负债融资期限结构现状。

一般而言, 流动负债占总债务的一半较为合适。若比率偏高, 会导致上市公司在金融市场的环境发生变化, 如银行利率上升时出现资金周转的困难, 这样会增加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由表2数据可知建筑业上市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的流动负债率平均值分别为89.97%、86.75%、85.56%, 三年均值高达87.43%, 虽然平均流动负债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并不是很明显。三年的长期负债率平均值分别为10.03%、13.25%、14.44%, 长期负债占负债资本的比重非常小, 三年都没有超过15%。由此可见建筑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严重失衡, 负债融资主要为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这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现金周转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四) 负债融资来源结构现状。

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规模很小, 2008年、2009年、2010年应付债券占负债比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83%、2.63%、5.26%, 虽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在企业债务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很低, 三年的平均比重仅为3.24%, 可见, 企业在负债融资中对银行借款的依赖性很高, 债源结构很不合理, 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方式单一。对于高负债率的建筑企业来说, 过度依赖银行借款融资是极为不利的, 企业应拓展融资渠道, 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 尽可能增加负债融资中债券融资的比例, 充分利用债券融资的优势和作用。

三、优化建筑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若干思路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 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还不够完善, 既有悖于优序融资顺序, 即内部融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也有别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特点, 而且在负债融资中偏好银行借款, 尤其是短期借款, 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从而对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造成了威胁。因此, 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完善建筑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一) 加大权益融资力度, 优化融资结构。

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不合理, 权益融资比率偏低, 债务融资比率过高, 隐藏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要改善这一状况, 企业必须加大权益融资力度, 提高权益融资比率。在股票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 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需要大量资本的时候, 可以适当的运用配股或增发新股来筹集资本;二是在日常经营中要注重利润的积累, 合理提取留存收益, 提高权益比率;三是积极开拓建立产业投资基金这一融资渠道,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房地产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 建筑行业也可尝试建立这种融资渠道。

(二) 实施多元化融资, 改善负债结构。

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严重失衡:一是负债期限结构安排不够妥当, 流动负债比率已经超过85%;二是债源结构很不协调, 企业债券所占份额极低, 银行借款占据主导地位, 融资渠道狭窄。负债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资本结构, 因此优化资本结构要从优化负债结构出发, 优化负债结构必须扩展融资渠道, 实施多元化融资:首先, 要增大债券融资力度, 建筑业上市公司要充分利用债券市场积极发行企业债券, 直接向社会筹集更多的资本;同时要积极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过渡。其次, 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减少流动负债, 改变负债期限选择中的短期倾向, 适当增加企业长期负债比例, 实现负债结构合理化。

(三) 促进资产负债水平动态最优化。

资本结构的理论和实务都已证明, 行业和产品的周期不同所要求的资本结构也有差异。建筑企业资本结构应与项目的经营周期相协调, 当建筑企业有良好的投资项目时, 可以增加负债的比例, 一方面可以为项目融资, 另一方面可以向市场传递公司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信息;反之, 则缩小负债比例。因此, 资本结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建筑业上市公司应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 并采取相应的融资策略和融资规模, 促进资本结构的动态最优化, 以此提升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潘鹏芬.上市建筑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 2011.

企业上市决策探讨 第8篇

关键词:企业上市,决策,探讨

截至2012年11月, 我国已有A股上市公司2453家, 在中国证监会排队企业479家, 我国企业上市热潮可谓是一浪热过一浪, 未来我国企业上市将更加络绎不绝。但我国仍有相当多的企业对企业上市认识不清, 有的企业坚决不上市以致错失发展良机, 有的企业在券商的怂恿之下盲目上市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的企业上市意愿强烈却苦于不知如何决策, 笔者作为一次港股上退市的深度参与者和一次A股上市的主持者, 试图利用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 从企业作为上市运作主体的这个角度来探讨一下企业上市的决策问题, 以资其他企业借鉴。

企业上市既是一次重大的融资活动, 更是一个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步骤, 一般由企业董事会研究报股东会审批通过。这一研究和审批过程就是企业上市的决策过程, 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上市与否

1.1 必要性分析

IPO理论认为, 公司上市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 融资效应。上市使企业得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融资, 并利用证券市场丰富的金融工具再融资, 有助于企业通过并购做大做强。上市融资可以享受权益融资的好处, 即企业不用还本付息, 且不存在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引发的财务风险, 同时通过牺牲可控的所有者权益可以控制更多的资产实现以小博大的杠杆效果。同时企业上市之后, 企业可以交替使用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 既保持资本结构稳健和财务风险可控, 又能利用更加宽敞的渠道, 更加多样的品种, 更加灵活的方式, 来持续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2) 财富效应。资本市场使股东财富产生杠杆效应并具有明确价格。世界500强, 没有一家不是上市公司。以微软为例, 微软创立于1975年, 上市前的1985年, 其总收入为1.62亿美元。1986年3月, 股票发行上市为其增值扩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现今, 微软已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其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美元。

(3) 广告效应。企业能上市本身就是质量和实力的体现, 成为公众公司, 知名度提高, 积聚无形资产 (广泛的投资者、吸引人才、易于信贷) , 有利于消费者、供应商及合作者的品牌认同, 有利于当地政府的支持, 有利于异地扩张。

(4) 竞争效应。企业上市有利于在行业内取得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时机和条件, 从而异军突起。

(5) 治理结构改善效应。通过上市建立规范的治理体系、引入独立董事和职业经理人、实施股权开放和股权激励, 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有助于公司更加健康更加长远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家族制的民营企业来说, 意义更加非同寻常, 不仅能够实现去家族化, 而且有助于解决接班人问题。

上市融资适用于盈利性较好或成长性较好的企业, 只要企业的发展战略有与上述五个效应有不谋而合之处, 企业就可以选择上市, 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2 可行性分析

企业除了考虑应不应上市之外, 还应考量自身情况是否符合上市条件。上市的基本条件一般包括营业历史、盈利、资产、最低市值、公众持股比例、独立性等方面, 如中国A股主板上市要求最近3年累计盈利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 公众持股比例占25%以上, 若股本总额超过4亿股, 则占10%以上, 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 具有持续盈利能力, 财务状况良好, 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 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等。不同国家和地区, 不同市场的上市条件不同。如果企业确定了上市目标却不符合上市条件, 就应想方设法通过发展的手段使企业达成上市的条件。

2 在哪上市

上市地点的选择, 不是简单的选择一个交易所, 而是选择股东和市场, 使企业的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发展相得益彰。企业无论是选择境内上市还是境外上市, 一般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 拟上市地政府政策的支持、投资者对中国及中国企业的认同度;

(2) 上市条件的差异, 包括企业对公司治理的适应, 充分了解上市地的游戏规则并符合其要求;

(3) 一级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能力 (估值水平) 、二级市场的流通性和市场活跃程度;

(4) 上市发行成本和上市后维持成本, 还有上市后法律监管的严厉程度是否能够承受;

(5) 上市程序和时间的差异, 主要是简便和快捷程度。

按照上述标准, A股相对于香港、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市场有着对国内企业认同度高得、发行成本和维护成本低, 发行时间长, 估值水平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3 何时上市

一般而言, 上市和融资是连在一起的, 因此同样的股票发行量能够达到最大融资规模的时间就是最佳上市时机, 达到最佳上市时机的条件取决于外部市场的估值水平和企业本身的发展阶段。

从外部看, 如果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市场疲软, 再好的商品也卖不出好价, 同样股票市场低迷的时候, 上市筹集资金就会相对较少, 此时发行股票上市的公司自然会少;相反在宏观经济向好、投资者热情高涨、股票市场行情火爆的时候, 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提高, 尤其是热点行业更是如此, 所以选择在此时上市融资, 股票会卖一个好价钱, 企业会融到更多的资金。

从内部看, 上市时机取决于企业发展的阶段和外部融资需求的紧迫程度。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发展一般经历种子期、发展期、扩张期和成熟期。除了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外, 在种子期, 企业资金一般来源于天使投资、政府补助和民间借贷, 进入发展期, 可以引入风险投资和银行借贷, 到了扩张期, 企业就可以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及再融资, 一旦进入成熟期, 通常要考虑资本退出, 融资也选倾向于负债方式。

能够在内外部因素都匹配时融资固然最佳, 如若不能, 为了争取早日上市, 牺牲一点股价或少发行一些股份都是在所难免的, 同时也是非常值得的。

4 上市方式

企业上市方式多种多样, 归纳起来包括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类。直接上市主要是指IPO上市, 这一方式程序比较复杂, 需要经过监管机构审批、成本较高、需要聘请的中介机构较多、花费的时间较长, 但有三大好处:公司能够按照尽可能高的价格发行股票、公司可以获得较大的声誉、股票发行的范围更广。因此, 大多数企业上市通常选择这一方式。间接方式则主要包括买壳上市、重大资产重组等。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买壳上市又称“后门上市”或“逆向收购”, 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 然后注入自己的有关业务和资产, 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买壳上市的优势在于: (1) 相对条件宽松, 历时较短, 审核相对比较简单; (2) 中介费用较低, 只需向证券公司支付财务顾问费, 没有承销费支出, 在审计、评估、法律顾问费方面也较直接上市低。但买壳上市也有劣势: (1) 不能立即募集资金; (2) 资产重组过程可能造成潜在损失; (3) 可能被壳公司历史遗留问题拖累。其他上市方式如存托凭证、可转换债券实际应用较少, 而且往往是已上市公司再融资时采取的方式。

5 发行方案

股票发行方案是指股票向投资者发售的具体安排。严格意义上看, 发行方案由企业和保荐人协商制定, 经证监会或交易所核准后方可实施, 但企业通常应在上市决策阶段就应有一个周全的考虑, 这主要包括发行股票数量和比例、发行价格、承销方式等。因为这涉及控制权的稀释、改制时股权结构的安排、与募投项目的配合、经营业绩的计划等诸多方面, 如果不经事先的周密计划, 恐影响后续环节的推进。比如发行股票的数量, 其上限取决于丧失控制权的对应比例, 其下限取决于法定最低发行比例, 而发行股票的价格则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密切相关。

6 募投项目

募投项目的核心是上市募集资金的使用, 在招股说明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是发审委关注的核心之一, 其效果与拟上市企业能否顺利过会密切相关, 同时确定募投项目就是描绘上市故事, 彰显发展前景, 只有一个好的上市故事才能赢得较高的发行价, 因此企业从决策开始就应高度重视。选择募投项目应把握以下几点: (1) 原则上应当用于主营业务, 不支持财务性投资、新业务领域投资和参股其他企业。 (2) 应与自身现有生产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相适应, 不宜拼凑项目进行融资。 (3) 应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 (4) 要和细分行业研究结合起来, 应与行业的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相一致。 (5) 要符合产业政策并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不存在项目执行受阻的情形。

7 股权激励

上市前实施股权激励, 其意义不止在于稳定和激励管理层, 还能吸引外部投资者并增强信心, 另外, 如果没有股权激励, 恐怕连合适的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都吸引不到, 还可能有不胜任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在上市进程中捣乱。因此, 必须在上市之前把员工的利益都照顾到、协调好。在实施时, 一定要考虑周全: (1) 激励范围, 除了常规的董事、高管和核心人员外, 还要考虑到创业元老、职工持股、职工安置等问题, 以免伤害士气; (2) 激励价格, 既要处理好激励价格和引进外部投资价格的关系, 也要处理好股权支付成本和未来经营业绩的关系; (3) 实施程序和条件, 一定要比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执行, 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 尽可能维持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对稳定, 同时产权持有人一定要清晰, 不能搞代持。

8 引进投资

由于引进外部投资可以解决资金短缺、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实现股权变现、引进先进技术、加速国际化进程, 提升企业价值等, 因此广受拟上市企业青睐。在引进投资过程中要注意: (1) 股权结构要进行科学的设计, 在绝不丧失控制权的前提下, 引进更知名更专业的投资机构, 既保持股权结构的相对稳定, 也保持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对稳定; (2) 股份定价是焦点, 溢价可以低一点, 但决不能贱卖; (3) 决不能签署对赌协议, 这样既不符合上市条件, 也不符合企业利益; (4) 投资机构的身份一定要合法, 不能有信托、代持等产权不明晰的情形。把握好这四点, 旨在保障引进投资起到应有的作用。

由于自身的利益需要, 通常保荐人都会劝导企业进行上市, 以此来赚取辅导保荐费和承销费用。因此, 企业在征求保荐人意见的同时, 也应保持必要的独立性, 企业可参照上述六个方面做出科学审慎的决策。

参考文献

[1]石建勋, 陆军荣.中国企业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路径案例与操作方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刘建华, 温元凯.融资:奔向香港资本市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

[3]徐春立.企业资本结构战略规划[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

[4]杰伊.巴尼 (Jay B.Barney) , 威廉.赫斯特里 (WilliamS.Hesterly) , 李新春.战略管理 (中国版) (原书第3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连锁企业的上市“围城” 第9篇

与此同时,福建永辉超市副董事长沈敬武也于近日透露,该公司现正筹备上市,相信今年下半年会有进展。据悉,永辉超市的上市时间锁定在第三季度。

金融危机下,仍有不少企业成功与资本市场联姻。可见资本市场对连锁题材概念股的追捧,历经数年后热情依然居高不下。2010年,毫无疑问,连锁企业争相上市的现象仍将持续。

不过,值得重视的是,经历了前几年对上市盲目热情后,也有相当一部分连锁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对资本市场的追逐是否有必要。这是行业和企业更为成熟的一种可喜体现。

“围城”内:看上去很美

从商业零售上市公司的报表来看,大约9成公司净利润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长江证券零售行业研究员邵稳重表示,从2009年3季度最新数据上看,虽然零售业重点上市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仅同比增长11.48%,仍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扣除投资收益后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7.36%,已经基本上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速。

同时,消费者信心也开始逐渐恢复。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08年10月出现下滑以来,在2009年3月最低达到86,为2003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从2009年4月开始,该指数开始出现回升,9月该指数已经达到88.1,为200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从经济数据看,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我国整体消费增速回升。1 1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39亿元,同比增长15.8%,同时,1 1月份CPI也由10月同比下降0.5%转为同比上涨0.6%,结束了自2月以来一直为负的局面,未来我国CPI将稳步回升,CPI转正使通缩压力逐步过渡为通胀压力。商务部预测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为15.6%,显示消费行业处于复苏之中。2009年第四季度将是零售业该年内业绩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

零售业上市公司受投资机构的关注度也明显提升。近期,不少券商发布了2010年度A股市场投资策略报告,普遍看好消费。一些机构预计2010年零售业上市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增速在16%以上,净利润增速在25%。邵稳重也认为,2010年上市的零售企业的同店增长将恢复到6%~15%,经营毛利率将同比提升0.5%~1%,预计连锁上市零售企业2010年的收入增长15%~20%、利润增长25%~30%。

而百货作为中高端消费行业,在经济复苏期的盈利弹性较大,有望率先受益。另外,新一轮通胀来临,超市企业有望接过百货企业接力棒,成为零售行业内最大的受益者。

“围城”外:跃跃欲试者众

上世纪90年代,政府扶持了一大批传统百货公司在内地上市。但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其业绩持续增长能力较差,经营现状不理想,因而导致近十年连锁商业企业一度不被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看好。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从1997年至2003年,上市的商业企业寥寥无几。一直到2003年后,以物美、国美等为代表的民营零售企业相继在港上市,由此拉开了中国零售业资本市场的大征途。而2007年一年造就了十几家商业上市公司,更诞生了众多的零售新贵。从此,民营连锁企业开始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主力军,其中包括步步高、新华都、苏宁电器、茂业国际、百丽等。

2009年10月20日,人人乐通过证监会审批。尽管此前有人质疑人人乐财务上、人事上均有所谓问题,但最终还是没有影响其上市。其发布招股意向书显示,公司计划发行1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为4亿股。该股已于2010年1月13日正式登陆深交所,按照发行价计算,上市后人人乐实际控制人何金明家族身价高达80.94亿元,何金明跻身中国零售业财富新贵。

同样是2009年10月26日,上海本地知名百货企业徐家汇商城也通过证监会审批,将在深交所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而湖南知名零售商家润已于2009年7月17日登陆深交所,这是继IPO重启后上市的第三家企业,而早于2008年4月登陆美国OTCBB的庆客隆超市近期也正式转入纳斯达克主板,这些都充分显示出连锁业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上市的连锁企业以专卖连锁居多,如谭木匠、361°、利邦以及探路者等。而2010年至2011年,除了人人乐上市已尘埃落定,还有福建永辉、新合作商贸、红星美凯龙、山西美特好等数十家连锁企业正向资本市场发起总攻。

需要提醒的是,连锁企业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不能按公司既定计划上市,也要能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不受影响。因为,谭木匠早在2007年就通过了上市聆讯,也在2009年末才最终圆梦。而人人乐的上市历程也经历了数年时间,个中曲折亦是不少。

重新认知后的淡定

上市后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尽管去年在宏观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仍融资近10亿元,股价保持在行业前十名左右,但在步步高董事长王填看来,现在没以前轻松,“我过去快乐多了。”他甚至表示,上市就像“围城”一样,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在一次行业会议上,他半开玩笑地告诫同行说:“其实进到里面(上市)以后会发现,这里面并不好玩。”

王填并不是在“无病呻吟”,而是切实的体会。另外一些企业老总也有类似的观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企业老总告诉记者,庆客隆上市后,其董事长王壮一的压力也非常大,因为投资者需要不断看到回报。

王填形象地将这种压力描述为“有人在背后拿鞭子抽你”,他把上市比喻为一个游戏,必须有能力才去玩。比如说,进入资本市场后,企业如何在投资者和市场之间达到平衡?如果投资者投资后希望一年或两三年企业复合增长率达到30%,怎么实现?投资者希望的是他们所投资的企业的销售和盈利能够同步增长,但事实上这非常难。

不过,王填的另一番话也代表了已经上市的零售企业的普遍观点,“我们也积极为公司发展在谋划,无论是业态还是管理团队,既然选择了进入资本市场这条路,我们一定会坚定走下去,而且会越走越好。”

一些零售企业更是开始重新审视上市的必要性,记者熟悉的十余家区域零售商,大多都有上市的实力,但目前都按捺下了急促实施的冲动。之前有过上市计划的辽宁兴隆大家庭董事长李维龙现在已摒弃了这个念头,他在很多场合都特别强调自己的企业不上市,因为他认为,上市公司跟普通公司没关系,只是对少数股东和老总有关系。河北惠友商业集团董事长张健也曾表示,惠友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但暂时不考虑,因为短期内不缺钱,没必要过早进入资本市场。

这是企业对资本市场有了更新、更深层次的重新认知后的成熟与淡定,这种淡定是行业保持持续发展的福音。

即将上市和拟上市的连锁企业

●新合作商贸

未来一两个月,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将敲定新的战略投资者。2010年初,在完成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后,它的目标是“在A股或者香港主板上市”。

●大润发与欧尚

润泰集团投资的大润发计划或将与法国欧尚集团合并,最快2010年将在香港挂牌上市。

●红星美凯龙

2007年,华平投资15亿元入股红星美凯龙,随后,红星美凯龙开始酝酿上市计划。红星美凯龙董事长兼CEO车建新透露,公司将于2010年在A股上市。

●开心人大药房

2008年1月,江西开心人大药房成功引入国际战略投资,由美国花旗银行控股的日本日兴集团注入的1亿元资金到位,这标志着开心人大药房正式走上融资上市之路。

●摩登百货

证券业内人士称,摩登百货尚处上市准备初期,确切上市时间还无法估计。

●北人集团

北人集团据报道原定于2008年内完成A股上市,但目前还没有下文。

●丽婴房

丽婴房在2007年就表示正在努力实现A股上市。

●好孩子

“好孩子”正计划上市,但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表示,好孩子还会进行第四次大的融资,但具体在何地上市、融资多少都未到公布的时候。

●岁宝百货

岁宝百货上市筹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2009年上市的时间应该是要推迟了。

●光友集团

3年期限将至,光友薯业的上市计划而今却卡壳在了子公司土地产权转化的问题上。11月25日,光友集团董事长邹光友透露:“今年难以实现之前制定的上市目标,原因在于旗下全资子公司南阳光友薯业在土地产权问题上出现了问题。”

●健之佳

2008年,云南健之佳率先迈出上市筹备第一步,企业成功转身,由此前的“药业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连锁店股份有限公司”。

●秋水伊人

2008年公司进行“上市企业运作”规划,“秋水伊人”老板兼艺术总监应翠剑曾表示争取2012年在中国上市。

●加贝物流

上一篇:鼻孢子虫病下一篇:下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