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4-05-20

电力系统自动化(精选12篇)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1篇

1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概述

1) 配网自动化。配网自动化, 指的是综合利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以及计算机技术, 系统集成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图形信息、配电网数据等, 形成的一个完整的配网自动化系统, 实现电力系统配网管理的自动化, 进而大幅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一通常而言, 工业发达国家很重视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 这些国家的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比较快。现阶段, 中国的供电企业也开始大力研发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求的配网自动化产品, 仅仅从技术方面讲, 实现配网自动化已无障碍, 但别的因素导致国内的配网还没有实现自动化。

2) 智能化控制装置。智能电网的智能化控制装置主要用于电网的保护与控制, 一般提供人机接口, 主要用于系统的控制、监测等, 并与台站计算机组成一个完成的网络。用户不同, 则连接到智能控制装置的接口也不同, 这也是远程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电力系统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下, 则该智能化控制装置可以为电子式互感器、通信模拟系统、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从而实现对远程设备的控制, 最终为电力系统配网计算机分布式网络结构的实现创造可能。

3) 自动重组模式。电力系统配网的自动重组模式主要表现在其开关采用的是电动操作式负荷系统, 同时综合利用地计算机故障识别系统、监控系统能够等, 渠道传统的继电保护方式, 实现对配网系统的故障隔离等, 使系统快速恢复供电, 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多年的研发, 我国成功实现计算机就地控制功能与通信功能的分离, 为电力系统配网的实时调度、科学管理和通信通畅等营造良好的网络结构和管理条件。

2 与配网相关的信息系统

1) 配网GIS系统。配网GIS系统配备有统一的空间数字网络模型结构, 从而可以为配电网的有效管理、网络规划等提供图形拓扑与数据方面的支持;可实现对全局100Kv配电线路和电力设备的集中管理, 并实现全地区范围内的图形操作、配电网控制与管理、图纸打印与辅助停电管理等。此外, 该系统还可有辅助转供电方案设计功能。2) 电力营销系统。电力营销系统主要包括11个子系统, 也就是计量管理、扩充管理、超表管理、购电管理, 以及工作质量、客户服务、辅助觉得等, 能够为其它的配网信息系统提供电力设备和用户的数据资料。但是它的一个缺点是, 数据的录入需要由人工来完成, 所以, 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高。3) 计量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包含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各个计量点和采集终端, 可以通过统一的主站系统, 高效完成对变电站、专变和电厂等的发电侧、配电侧和售电侧等同统一的数据采集监控, 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线损四分分析、供电质量统计和客户节能评估等应用。4) 主网EHS。主网EHS主要是通过远程系统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采集, 然后由计算机系统负责数据信息的存储与分析、处理, 然后由人机联系系统对发电机、断路器等进行遥控、遥调等。

3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模式

现阶段, 按照故障处理形式分类,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分布智能模式, 一种是集中智能模式。

1) 集中智能模式。集中智能模式指的是通过把现场的断路器检测到的故障信息传到主站, 然后由主站负责根据算法来对故障进行定位等, 并通过电力系统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以及断路器等设备实现故障的隔离。故障隔离之后, 考虑负荷情况、网损情况等等, 计算出主站给出的最佳的恢复方案, 并通过断路器转供负荷。这种集中智能模式适用于任何结构的配电网, 其还可以处理多重故障等比较特殊的情况。

集中智能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a.系统出现故障时, 系统的运行和自动实现最优, 并通过灵活的调度, 根据操作人员的指令或者选择来预定系统运行的方式。b.把断路器的电流、电压等, 以及开关量等具体的数据传到主站或者控制中心, 由其负责电网的遥控, 具有上行和下达的通信功能。c.系统本身具有切除故障、判断故障的功能, 所以可与继电保护器重合闸、备自投等配合, 把故障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由于该模式的适用范围比较广, 适用于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等, 所以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智能模式。

2) 分布智能模式。分布智能模式指的是现场的断路器在无需通信, 以及不需要主站参与的情况下, 拥有网络重构与自动判断故障的能力。该系统的设备主要包括:断路器、FTU和重合开关等。通常, 这种模式又可分为电流计数器与电压时间型两种。这种智能模式的优点有:成本比较低、无需朱占参与等。但由于受到原理的限制和约束, 其缺点有:a.对用户和系统的冲击比较大, 处理故障的效率比较差;b.统一线路和下级重合器缺乏选择性;c.变电站重合闸次数和速断保护为定值, 不能调整。总的来说, 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可靠性比较低, 或者通信条件比较差的电力系统配网, 以及比较简单的网架结构。

3) 配网管理系统。电力系统配网管理系统是配网自动化的管理中心, 同时也是数据、图形、历史数据等的管理通中心, 主要有7部分内容组成:自动绘制、地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DMS平台等。a.故障的定位与隔离:DMS的基本功能便是故障的定位与隔离, 分析用户的投诉与自动报警, 在图形上显示停电的区域, 分列受到停电影响的电力设备, 并找出故障出现的原因, 把带有故障的设备与正常的设备分离开来, 尽可能快地抢修, 从而是用户尽快恢复通电。b.负荷管理:主要是大用户的负荷管理, 设定采集的时间, 对用户当天的负荷、电压等进行检测, 并通过有效的负荷管理手段, 了解用户的用电情况, 客观反映用于的实际用电情况, 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

4 结语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 如果会更好的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电能, 成为困扰电力企业的一个课题。而建立和完善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则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在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 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概念出发, 系统介绍了电力系统的配网自动化。

参考文献

[1]付启刚.浅谈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工业技术) , 2012.

[2]凌永彪.配电系统自动化实现过程中的几点建议[J].电网技术, 2009.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 第2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遥控系统;监控;调度;管理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同时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大大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所以电力调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如何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水平也成为了当前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电力调度自动化概述

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就是指借助电网运动化和数字化会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电网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人们的在用电量上有更高需求的同时也使得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个部件出现了问题就很有可能会使得整个电网有瘫痪的风险,这样就会出现大范围停电现象。

因为人民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为了保证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产生停电现象,所以就必须要对电力的供应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在停电之前贴出通知,电力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严格的控制。

1、电力调度系统的发展

在电力系统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期,最早是为了解决电网在工作中很难控制的一些问题,在那个阶段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系统信号进行及时的控制,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接点遥控或者是其他装置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对电网频率予以适当的调整和控制。

通常我们所说的电力系统自动化通常就是指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其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体现出其自身的优势,保证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上的电力供应。

2、电力调度自动化分析

在很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和研究之后,相关人员得出了如下结论。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中,要想有效的提高电力调度控制和管理的工作质量一定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只有这项工作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才能更好的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的工作中,它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的工作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电力企业在发展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在节能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行业的发展就成为了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而电力调度方面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

通常所指的电力调度是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以计算机作技术作为主要的依托,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条件,将电力调度作为调度工作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它的运行方式也是有着自身独到特点的。

2.1、信息采集与命令系统

该系统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系统的出现也是当今系统发展过程中一个刚刚起步的时期,在运行的过程中它主要是通过电厂、发电终端以及相关的设备对运行中相关的信息予以有效的整理,这样就可以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计算机集控平台,从而可以对系统进行有效的远程控制。

2.2、信息传输环节

信息传输是整个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信息传输工作中,因为信息传输技术的不科学而引发了许多的工作控制失误,给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是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电磁波通信等新方式的产生,信息传输控制工作逐渐得到改善与优化,为整个电网调度系统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指导基础。

2.3、信息收集、处理和控制环节

为了实现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从技术标准、管理策略方面入手,为实现对整个电网进行监测和控制功能,需要在工作中收集分散在各个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实时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及时的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将结构显示给调度员,产生相关的系统控制方法。

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1、西门子SPECTRUM系统。

该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基于32比特SUN点的SPACE或IBMMRS6000工作站硬件平台,引入软总线概念,服务器之间及内部各进程与实用程序问的信息交换实现标准化开发的。

采用了分布式组件、面向对象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配电公司、城市电力司和工业用户。

2、CAE系统。

该系统采用64比特ALPHAI作站、客户I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双以太网构成的EMS硬件平台,选用分布式应用环境开发研制的,集DAC、SYS、APP、COM于一体。

该系统功能分布于各节点,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流,防止通信瓶颈问题。

3、VALMET系统。

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可连接SUN、IBM、PHA工作站该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应用软件三个服务器。

三、自动化系统技术的产生背景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网络分布也越来越广。

电力系统网络的运营与维护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传统的人工抄表、监测技术已经不再满足目前日益发达的电力系统现状。

自动化系统能够对目前应用的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对在系统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与处理,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四、电力系统应用互联现状

目前,我国应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CC一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它由部分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合作而成,充分利用了标准化技术为软件提供接口,此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实时数据采集的方式,在不同的服务器分布相对的应用功能,即使在某一区域发生故障,也不会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已经体现出更多的成熟的特点,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中。

SD一6000~量管理系统具有统一的支持平台,具有较大屏幕与调度自动拨号功能,在信息的传递时具有高实时性与超高质量的人机界面,是目前国内相对先进的的EMS系统,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已经得到应用。

OPEN一2000,量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监控与数据采集功能、自动发电控制技术功能等软件,把调度与管理等应用于一体,具有开放型与分布式的特点,适合于省高调等新一代管理系统。

此系统维护方便,已经在我国部分的市调项目上得以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五、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模块化与分布式。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

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2、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

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六、结束语

电力企业逐渐涌入了市场化的发展大潮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和竞争者都在实际的工作中引入了调度自动化系统,这样就可以对信息进行查询等操作,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是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还是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1杨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综述[J].科技信息.2010(23)

浅议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3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系统自动化

一、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

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从软硬件上分层分级考虑了变电站的控制与防误操作,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及控制与操作的可靠性。综合自动化站可采用远方、当地、就地3级控制,而常规站只能通过控制屏KK把手控制;常规站电气联锁设计联系复杂,在实际使用中,设备提供的接点有限且各电压等级间的联系很不方便,使得闭锁回路的设计出现多余闭锁及闭锁不到的情况。综合自动化站可方便地实现多级操作闭锁,可靠性高。

1.常规站,人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其结果就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处理。人接受信息的速度有一定限制,对于变化快的信息,有时来不及反应,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处理。而且个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经验、责任心等因素都会影响信息的处理,可以说常规站人处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不高的。运行的实践证明,值班人员的误判断、误处理常有发生。综合自动化站的核心为系统监控主机,用成熟可靠的计算机系统实现整个变电站的控制与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监视、事件记录等功能,可靠性高且功能齐全。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简化了变电站的运行操作,可方便地实现各种类型步骤复杂的顺控操作,且操作安全快速,对于全控的变电站,线路的倒闸操作几分钟便可完成;而常规站实现同样的操作往往需要几个小时,且仍存在误操作的隐患。

3.常规变电站控制一般采用强电一对一的控制方式,信息及控制命令都是通过控制电缆传输。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命令的传输由模拟式变成数字指令,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各保护小间与主控室之间采用光缆传输,提高了信息传输回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分散式布置,控制电缆长度大为缩减,在相同控制电缆截面时,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电压降减少,有利于断路器的准确动作。规划院最近将全国5个500 kV站作为综合自动化的试点,也从侧面反应电力系统业内人士对自动化监控系统可靠性的认同。

二、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建立DMS系统,通过DMS系统,一,可以提高电气综合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需要;二,使电气设备保护控制得到优化,消除大面积停电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三,能够建立快速电气事故处理机制,使故障停电时间减到最短,对生产装置的影响也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以及电流。电压、电量、功率等各种运行参数,实现电力平衡、负荷监控、精确计量和节约用电等多种功能;四,改变了现行的运行操作及变电值班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方式,达到大幅度减员增效的目的。

三、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几点思考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一个集传统技术改造与现代技术进步于一体的技术总体推进过程。虽然,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已经进入以计算机技术和监控技术开发为主要标志内的阶段,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需求大、电网建设复杂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开始较晚的国家来说,在追赶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早日全面实现。

四、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新技术

1.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数(包含多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多种运行方式和故障方式并存)的动态大系统。

(2)具有多目标寻优和在多种运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的鲁棒性要求。

(3)不仅需要本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也需要异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的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有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

2.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的提出

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输配电技术来提高电压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的时候,一种改变传统输电能力的新技术——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悄然兴起。

所谓“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又称“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简称FACTS,就是在输电系统的重要部位,采用具有单独或综合功能的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相位差、电抗等)进行调整控制,使输电更加可靠,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能和电能质量,并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2)FACTS的核心装置之一——ASVC的研究现状

各种FACTS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开关作用和所组成逆变器的逆变作用。ASVC是包含了FACTS装置的各种核心技术且结构比较简单的一种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

ASVC由二相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构成,其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与所接电网的三相电压同步。它不仅可校正稳态运行电压,而且可以在故障后的恢复期间稳定电压,因此对电网电压的控制能力很强。与旋转同步调相机相比,ASVC的调节范围大,反应速度快,不会发生响应迟缓,没有转动设备的机械惯性、机械损耗和旋转噪声,并且因为ASVC是一种固态装置,所以能响应网络中的暂态也能响应稳态变化,因此其控制能力大大优于同步调相机。

(3)DFACTS的研究态势

随着高科技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敏感,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使用寿命也与之越来越息息相关。可以说,信息时代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DFACTS是指应用于配电系统中的灵活交流技术,它是Hingorani于1988年针对配电网中供电质量提出的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对供电质量的各种问题采用综合的解决办法,在配电网和大量商业用户的供电端使用新型电力电子控制器。

五、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面临着空前的变革。多媒体技术、智能控制将迅速进入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会推动电力系统监测的发展,也会推动电力系统控制向更高水平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 第4篇

1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力系统包括电力系统和电工二次系统。电力系统是指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所需要的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器、母线和用电设备等互相连接而成的系统;电工二次系统是指对电工一次系统进行监视、控制、保护和调度所需要的自动化监控设备、继电保护装置、远动和通信设备等组成的辅助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电力系统一般是指电工二次系统,其定义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指采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并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个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自动监视、协调、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健康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能质量。随着科学技术和自动化运用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经历了以下若干发展阶段:手工阶段,电力工业的发展初期,由于限于当时落后的技术水平和发电,供电条件,一般采用人工在发电机、电器设备的开关设备旁就近监视设备运行,并进行相应的手工操作;简单自动装备阶段,随着用电量的增加以及相应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电力行业开始出现并应用具有单一工程的自动装置,如继电保护、断路器自动操作等;传统调度中心阶段,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设置电网中心,统一调度电厂和处理电网的异常和事故,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现代调度的初级阶段,出现了远动装置,实现了“四遥”,满足了实时快速便捷的调度要求,初步实现了调度的自动化;综合自动化阶段,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电网建设的逐步成熟,单一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已难以满足人们对电能高质、可靠与安全的需要。

2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高阶段,是电力行业不断加强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的突出成就,当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以下设备和部件:

2.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当前电力系统中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构成为:电力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其是实现调度自动化的基础和前提;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与调度、电力市场运营与可靠性、发电厂运营决策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核心与关键,对自动化系统的质量与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2.2 电力系统频率与有功功率自动控制(调速器)

调速器是一种自动调节装置,主要用于减少机组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自动调节装置,其可以使机器转速保持定值或接近定值。调速器必须满足以下稳定性条件:

1)当机组转速与设定值出现偏差时,调速器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同时又必须有一经常作用的恢复力使调速器回复初始状态。离心调速器中的弹簧就是产生恢复力的零件。这样的调速器称静态稳定的调速器。但是静态稳定的调速器也可能在调节过程中出现动态不稳定性,当调节动作过度而出现反向调节时,实际调节动作会形成一个振荡过程。使振荡能很快衰减的调速器,称为动态稳定的调速器,否则是动态不稳定的调速器,后者不能保证机器正常工作。

2)在调节系统中增加阻尼是提高动态稳定性的一种方法。调节系统中的阻尼,例如运动副中的摩擦,使调速器具有一定的不灵敏性,即当被控制轴的转速稍微偏离设定值时,调速器不产生相应的动作。目前,广泛使用的微机调速器中,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控制的并联智能PID步进式电液调速器得到广泛应用。调速器具有转速和加速度检测、转速调节、导叶开度限制、机组频率跟踪控制、变参数变结构、自诊断和稳定性功能,具备对机组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可远方自动或手动控制的功能,调速器能通过MB口与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连接,对机组实现网络监视与控制。

2.3 系统电压与无功率自动控制(调压器)

调压器分为手动自耦调压器和晶闸管调压器两种。晶闸管调压器:是一种以晶闸管(电力电子功率器件)为基础,以智能数字控制电路为核心的电源功率控制电器又称晶闸管调压器、可控硅调压器、晶闸管调整器、电力调整器、电力调压器、功率控制器等,具有效率高、无机械噪声和磨损、响应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等诸多优点。

2.4 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2.5 配电网自动化

配电网长期以来只能采用手工操作进行控制,自9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实现了一批功能独立的孤岛自动化,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必然走向基于先进通信技术的网络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主要包括馈线自动化、自动制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及配电网分析软件,它是配电自动化的基础部分。与传统的孤岛自动化相比,基于信息技术的配电网自动化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大量的智能终端、通信技术和丰富的后台软件。针对我国配电网的具体情况,配电网自动化应当分期分批逐步发展完善,最终实现对配电系统资源的综合利用。

此外电力系统自动化还应包括电力系统远动装置、发电厂(站)综合自动化、同步发电机的自动并列装置和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继电保护装置、通信系统等,这些设备和部件是构成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础和关键,对这些部件的认识和了解是认识和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础和前提。

电力系统自动化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电力行业展示出其独有的魅力,自动化元器件性能的改进提高,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起重要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应实践的逐步增加,电力自动化系统已经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应用和操作阶段,与传统的操作相比较,电力自动化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设备结构简单、便于运行维护和高效等优点,同时电力自动化系统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和亟待改善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相关研究。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自动化系统,调速器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第5篇

(学科专业代码:080802)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学术队伍 研究方向一:风电控制与继电保护技术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风能的利用,关键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风力机制造技术,而风力机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是风力机制造及风力机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风力机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以风能领域内的检测和控制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讯技术、测量技术等来研究系统的检测、控制、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风力机制造及风力机有效运行中,由于检测及被控对象的严重非线性、数学模型不确定、系统的工作点变化剧烈等因素,以使传统的检测和控制方法难以满足要求。由于传统检测和控制往往只考虑控制系统和受控对象所组成的“独立”体系,而忽略了环境所施加的影响,而现代大型风力机复杂的检测、控制和决策问题,必然把外界环境和对象以及检测、控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和设计。另外对于控制任务或控制目标,传统控制只着眼于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实际上检测与控制任务或目标有多重性和时变性,而且还包括任务所含信息的处理过程,即任务的集合处理。面对复杂的对象、复杂的环境和复杂的任务,用传统的检测与控制理论和方法去解决是不可能的,为使我国的风能利用及风力机制造技术朝着大型化、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就必须研究和使用新的检测和控制手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是保护电力网用电设备安全的重要设施,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的故障如不能快速准确地切除而引起故障扩大甚至系统失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对继电保护在线路故障时的动作特性进行预先分析仿真、研究, 以及事故后进行准确的校验、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方向二: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与保护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首先,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提高电网运行的自动化水平,重点研究适合于互联电网和电力市场环境下的调度自动化技术和配电自动化系统以及先进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完善高速数据网络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建成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体系,研究发电厂监控和优化运行技术,状态检修技术,提高电厂的生产自动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具有新疆特色的科学、实用、先进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运行自动化、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自动化。

再则,风能以其无污染,可再生,蕴量丰富的优势,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在对风力发电进行探索、研究。随着风机容量的不断增加,风力发电场也由陆地拓向了海洋。这使得传统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需要一定的修改。风力发电机大部分采用多种形式的发电机,风能具有随机性、受季节影响的特点。风力发电对所接入的电网冲击如何,影响有多大,是否会导致电力系统不稳定等因素都是必须考虑的。因此,含风力发电的自动化系统研究也势在必行。

新疆风能资源丰富,风电装机容量也位于全国之首,就风电系统稳定性而言,风力发电的原动力是

--0--

风。风机由于其自身机械强度的限制,若风速在其允许范围内,风机则可以投入电网进行发电,若风速超出其限制,则要停止风机运行,这种风机的投切对电网是一种干扰,当风机的容量达到相当规模时,这种干扰则比较严重,同样风机故障也会对电网造成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对风机的投切和风机的故障对电网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找到风电在电网中的最佳配置容量及改造风电控制设备和配置相应的继电保护,以使对电网干扰达到最小,为风电场规划和风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依据和指导。

研究方向三:电力系统优化与仿真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降低网损,减少无功设备投资,降低燃煤耗量,电网经济运行越来越重要,但是电力网结构复杂,设备众多,覆盖面广,必须针对现场实际特点找到有效的优化控制方案,首先进行计算机分析计算仿真,再应用于实际电网.因电网覆盖面大,必须全网综合考虑,不能盲目投资和改造设备,为此进行电力系统理论推导和优化计算、分析仿真,可以节约资金,避免浪费和无谓的投入。同时也可尽快缩短与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差距,尽快实现新疆电网高质量高水平的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

主要应用国内外大型软件或编制软件进行优化仿真计算,根据潮流计算、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进行优化控制方案制定。同时将供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如何实现按需供热,并使热量按需分配运用电力系统优化理论和潮流优化算法软件进行模拟类比仿真。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行端正,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及相近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

(3)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第一外国语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2.培养方式

(1)结合硕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道德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

(2)采用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硕士研究生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本学科范围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在硕士生培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硕士生应通过课程学习加深理论基础,扩大知识面。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一般应以授课和自学相结合。

(4)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关键和核心。硕士学位论文要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导师的作用在于指导研究方向,启发硕士生深入思考、正确分析与判断,充分发挥硕士生的创

造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5)在指导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硕士点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和其他高校、研究单位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吸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6)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研究生的特点,认真制定培养计划,检查并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并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导师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7)导师所在硕士点在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论文工作及论文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上应积极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并起到质量监控的作用,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电气工程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对研究生质量把关的作用。

3.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在职人员为三至四年)。

三、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38学分其中: 公共学位课

专业外语 基础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

须修 3门; 8学分 须修 1门; 1学分 须修 4门; 9 学分 须修 3门; 6学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须参加12次;2学分 教学实践或社会调查(学术活动)2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须修 1门; 2学分 须修 4门; 8学分

四 —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四 — 2硕士研究生前沿讲座课(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

1.讲座课或讨论班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1)学院组织的由在读研究生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为主的学术报告和讨论会(2)聘请国内外名校专家和教授举行的科技讲座。2.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硕士生在校期间除了必要的课程学习,还须完成讲座选听必修环节2学分,要求硕士生应选听12次以上学术讲座(含讨论班)并提交心得体会,学位论文选题报告1次,要求硕士生应在2年内完成选题报告,并按规定填写选题报告表。

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工作之一。硕士论文的质量反映了硕士生是否掌握坚实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是硕士生能否被授予硕士学位的关键。

2.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在电力科学或电力专门技术上作出具有一定创新的研究成果,并在理论上或实际上对电力学科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较大的意义。为保证论文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工作量,用于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应不得少于一学年。

3.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文献阅读、科研调查、选题报告、理论分析、软件设计、实验工作、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选题的准备工作在第2学期课程学习的同时就应着手进行。力争在第3学期末,最迟在第4学期应正式做选题报告并提交论文工作计划。硕士生所在硕士点应组织开题答辩并对选题进

行审查和把关,硕士论文基本完成后,修改并正式提交论文,方可报学院批准进行论文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

七、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硕士生应参与本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提出的对电工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较大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课题,或者是高水平的横向课题。培养科研能力。

2.硕士生在正式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前,在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期间应尽可能多地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积极参加科研项目。硕士学位论文应是在硕士生已发表的有关论文和待发表的有关论文或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汇总、概括、深化和提高,论文或成果应达到学校规定的条件。

八、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实践能力培养应在第2学期开始课程学习的同时就应着手进行。由硕士点负责助教实践安排和助岗实践安排,由导师负责科研培训并安排工作计划。第4学期末提交实践及科研培训报告。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6篇

【关键词】供电系统;自动化;电力调度

在我国目前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电力系统使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让电力系统变得自动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电网系统的工作效率。在各项革新的技术中,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保护技术以及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技术革新,它们让我国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得到了大幅的增强,也让电网系统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更好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保障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一、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保护

(一)供电自动化的实施目的

在以前电网的建设中,由于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够,在具体的建设中又没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导致了供电能力比较低下的后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开始了对电网结构的改造,目的是为了让电网系统的供电网络能够实现自动化供电、自动化保护。在经过一个阶段的改造以后,初步实现了目标,不过在新的时代下,对供电网络又有了新的要求,主要是在保证电力质量的前提下,将整个供电网络的供电能力加强,同时让日常管理自动化,提高供电效率,减少供电成本,为供电网络提供自动化的保护功能,增强供电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自动化保护系统的构成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保护。与过去的变电站相比,现代的变电站会使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对本地监控和调度进行自动控制,然后通过监测保护功能对设备进行监控,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记录,以便日后进行质量查验。因此这个系统的使用解放了人力成本,而且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

2环网故障定位。这个系统是指当电网系统出现故障时,迅速对故障部位进行定位和监测,并且根据数据对故障进行判断,如果是程度较轻的事故会予以立即排除,如果故障较为严重,会将故障部位的供电系统切断,等待人力进行修复。

3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将电网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如配电、用电等信息进行集成,然后将数据传输到管理系统当中进行处理,数据的采集和信息的管理都是自动化处理,可以实时提供设备的管理情况,一旦发现问题时便会快速进行解决。

(三)配电自动化在供电企业中应用的意义

配电自动化对我国电力能源的优化使用,缓解供电压力,以及更好的提供电力服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供电质量,实施配电自动化,降低了能源损耗和供电风险,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有利于发送供电质量。(2)有利于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也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自动化的动作模式,通过对配电网的监控,能够有效地减轻倒闸操作的工作量,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安全性。(3)有利于不断提高供电能力,开拓电力市场实施配电自动化,能正确判断故障位置,自动隔离故障,自动恢复供电,将故障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大大提高了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事故处理的效率。

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也进行了不断的革新和改善,而电力调度系统的发展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电力调动系统将目前最新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远动技术进行了应用,让电力的调度更加的数字化、科学化,增加了电力设备的安全性。不过由于我国在电力系统的建设起步较晚,因此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技术水平还不够高。而且由于实际操作经验还不够丰富,操作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都能满足系统的发展需要,因此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电网系统中还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我国需要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上发掘更大的潜力,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管理水平,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上的培训,同时加大对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工作,让操作人员与电力设备的发展能够匹配起来,最终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模块化

分布式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实现模块化和分布式的双向设计。由于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它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体系结构。

2智能化

在电网发展过程中,智能化作为其必然趋势,必然在社会的需求下促使电网智能化的早日实现。电力调度系统智能化,就是通过先进的调度数据集成技术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使其能够进一步的综合利用。

3可视化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安全分析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将数字、图形、表格和文字通过图形技术和显示技术有效的转换为直观图形信息,这样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人员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功能,通过对电网故障准确、快速的判断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更利于电网运行的安全和可靠。

4无人化

在采用了先进的远程控制装置以后,对变电站的监控已经实现了无人化。无人化监控时设备可以对当前电力系统的数据状态进行监测,保证设备始终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当电网系统出现故障时,监控系统会立即予以发现,然后发出警告信号,以便维修人员能尽快进入故障部位进行处理,增强了电网系统发现故障的迅速性与准确性,保障了电网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5综合自动化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调度系统的全面、综合的管理能力,所以要想实现调度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实现,从而构建全方位的调度数据库系统,有效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综合化的管理水平。

三、结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对电力资源的使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目前电力系统总体状况还是比较落后,因此国家开始关注电力系统的改革与完善,尤其是对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保护及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加大了投入力度。电力企业要在这个关键阶段对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从根本上提高电力系统的技术水平,保障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建国,高宗和,杨志宏.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13).

[2]张云延,娄华薇.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站结构及主要功能的实现,2008,(10).

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研究 第7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力工程建设中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自动化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但能进一步保障着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着更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等。新的历史时期,电力系统的搭建和充实离不开成熟和创新的自动化技术,在对电力系统职能化控制等技术的研究以及有效运用中,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电力系统对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代电力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承担着保障电能有效供应的重要角色,自动化技术将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发挥着更加巨大的作用。

2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长时期的历史尝试,并结合当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创新。

2.1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不同自动控制技术种类的配合度不断提升,在保证基础控制的条件下,实现更加综合有效的自动控制功能;二是多机模型的运用受到青睐,使得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及处理得以更加快速和高效,推动者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更好更快发展;三是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在指导理论方面更加重视实用性,现代控制理论得到深入发展;四是现代化自动控制技术的操控人员具备更加高层次的职业素养,业务操作能力也更强,临时应变的能力得到提升;五是最优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

2.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程度的加强,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将不断提升。在新的时期,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首先向着自动化服务性质进行转变,而不仅仅重视经济价值的实现;其次,自动化技术中软硬件设备更加具有创新科技含量,系统中的设备及装置反应更加灵敏,操作流程更加简洁高效;此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综合性将得到良好体现;最后,电力系统中整体安全的监控将受到严格的重视,电力系统的发展将更加全面化。

3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3.1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是指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建立起现代化的电网调度系统,并实现对电网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和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电力系统设备和装置故障的及时检测和相关处理。此外,现代电力系统中,电网调度的自动化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电力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和损害程度,并通过相关的技术实现对能源的节约利用,有效加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分为五级,从高到低分别为国家电网、大区、省级、地区和县级调度。

3.2 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最具典型性的电网技术,发电、调度、输变电、配电及用户等,是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环节,通过制定全局性的智能控制措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实现电网工程中稳定控制、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柔性交流输电等系统的高效运行,从而提升电网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3.3 变电站的自动化

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只要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有机结合,分析和处理变电站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据此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决策,在此基础上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平稳。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实现电力操作流程的简化,并加强电力设备故障识别能力。在现代化的电力工程建设中,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逐渐显现出自身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4 PLC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在当下,工业环境中的电能供应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PLC作为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能够通过可编程序实现逻辑的运算和控制等,在电力系统中应用PLC技术能够实现对电网设备多层次的控制,加强电力供应能力。

火力发电系统中主要通过顺序控制以及开关量控制的方式形成辅助系统,进而规范火力发电工艺流程。目前,在我国大型的火电企业中,PLC控制系统正大力支撑着辅助系统发挥作用,有效协调不同模块之间的配合度。开关量控制是应用较为多的工业控制,在对PLC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对控制的输入及输出点数可以不做出限制,通过PLC技术进行开关量控制是现代市场各个行业广泛应用的技术。

此外,闭环过程控制和数据处理也是PLC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的体现。其中,闭环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流量、压力等不断变化的模拟量的闭环控制,数据处理则主要体现在大型控制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PLC技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继电接触控制技术,通过内部存储中的运算、控制、记录等手段,改善传统控制系统中接线复杂、可靠性低、耗能高现象,在新的时期,PLC技术将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得到更加深入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晗,张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及其前景[J].科技传播,2013(04):138+127.

[2]张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J].自动化应用,2013(03):5-7.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探析 第8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调控,保护,项目,分析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城网和农网大规模改造以及大型工矿企业的升级, 变电站对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能够综合监控整个电网的运行状况, 监控一次设备的状态, 实现“四遥”以及历史记录、报表、事故分析等等。然而电力系统要想实现调度真正自动化, 就必须结合计算机。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全新也是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尝试, 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也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 每一次有新技术出现或者是产生新成果, 都会首先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 可以说,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甚至可以说电力系统自动化基本上是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来推进的。

电力系统由发电、供电、用电三大系统组成, 配电网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系统之一。电力企业向电力用户输送电能通过配电网实现。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使得人们对电力系统的认识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电力企业正在向电力市场自由化的方向发生变革。

2 变电站遥视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 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 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变电站的遥视技术系统融合了网络视频和数据采集两大主要功能, 集遥视系统、安全保卫系统、消防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动力监测系统五大功能子系统于一身, 构建多级监控网络系统构架, 各级用户都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其下属变电站的情况。一旦变电站内部发生安全或者设备数据的报警, 系统可对发生的情况及时作出反应, 并可通过系统中的调度视频会议功能, 及时进行可视化调度处理, 便于应急指挥, 摆脱了传统系统相互独立、各自应用的非智能化模式, 实现变电站多层次、立体化的安防自动化系统遥视系统的设计原则是:建立以变电站为对象, 以监控中心来实施监视和控制, 并服务于各级主要生产管理部门的多级视频图像监控网络, 并辅以适当的警戒功能以实现变电站“五遥”, 为变电站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创造条件。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 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 节省投资, 使系统发挥良好的经济效应。

3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原则

3.1 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

在现有的系统资源的基础上, 尽量不作大的变动, 对网络构架进行整改利用。只是在各单位之间采用光纤连接, 其他营业厅收费点和银行的网络不作变动。

3.2 组件化原则

在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 我们都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分析、分解、整合业务, 并体现在程序代码中, 从而提高系统的易于理解性和可维护性, 同时, 我们根据业务分类、访问方式、接口要求、访问频度, 将系统应用分离封装成合理的组件, 通过核心组件将应用组件整合起来, 降低应用组件之间的偶合性, 通过核心组建, 提高系统整体的紧凑型、弹性和可组合性, 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3 易用性原则

对于收费系统, 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和稳定性。要系统运行的更加稳定, 就需要把系统设计的更加简洁, 网络通道传输的数据量越少越不容易出错。收费业务越好用, 操作人员越不容易操作错误。

3.4 系统安全性

一卡通收费系统就是一个庞大的通信和业务处理的系统。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不容忽视, 采用什么样的通信平台至关重要。其大量数据来源于电业局, 水公司、煤气公司收费数据库。所以, 系统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数据库开放带来的数据库安全问题。采用防火墙、其他隔离方式对收费数据隔离必不可少。数据库安全问题应当从网络安全和应用系统登录合法性验证两方面考虑。

3.5 高可靠性和可用性

整套系统考虑到了应用软件系统安全 (包括身份认证、业务功能权限、业务数据权限) 、主机与数据库安全 (包括软件和信息保护、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审计与留痕、系统状态检查、网络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网络工作站对病毒的防护和服务器病毒防治) 、系统备份和容灾 (包括系统备份与恢复、系统级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备份策略) 、管理级的安全 (提供系统配置控制台, 提供系统安全策略配置, 分级用户授权管理) 等。

3.6 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功能可扩展。在保证系统数据标准一致性前提下, 通过系统的业务组合, 有效地在不同应用对象上实现新功能。通过开放性的软件设计技术和开放的软件结构, 提供二次开发的环境, 满足不同应用对象对特定功能的要求, 并实现新功能组件和系统的对接与应用共享。开放性接口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以后在整改和内容扩充时, 就可以不变动程序, 或者在原业务不变的基础上扩展新的功能。

3.7 数据开放

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 系统必须对外开放数据, 进行收费业务。数据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系统自身数据对外开放, 在水、电、气三个单位之间, 本单位对其它相关单位提供收费业务接口服务;二是通过数据接口取得其它相关单位开放的收费系统的数据。

3.8 应用接口可扩展

在一个先进技术平台上构建的应用系统, 具有应用的开放性。对外提供应用接口函数, 以及引用其它系统接口函数, 是应用开放性的具体体现。由于一卡通收费系统是涉及到三个单位 (水、电、气) 的专业系统, 另外还有银行收费、电话交费等多个交费方式, 因此, 要求系统能够开放应用接口, 从多个系统取得信息资源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4 电力系统安全管理

4.1 身份识别与验证:

为提高收费系统安全等级, 建议采用IC卡和数字证书技术识别收费员身份, 专人专卡, 采用数字证书限制特定的计算机收费终端访问服务器与验证服务器, 使系统具有关键操作防抵赖性。

4.2 敏感数据保护:

对于收费员帐号、密码等灵感数据加密保护, 这些数据无论在传输还是在存储过程中都采用密文方式, 即使被窃取加密后的信息也无法获取相关信息。

4.3 操作数据防篡改:

对数据的修改要做权限的限制, 不能随意增加、删除验证管理密码有效性审计:通过应用程序检查收费员、管理人员登录密码的长度、复杂度, 避免密码太短、太简单等情况出现 (如:密码为“123456”、姓名的汉语拼音) 。用户行为审计:确保用户操作可审计、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识别用户非正常操作、杜绝恶意操作。

4.4 系统在线监控:

管理人员可以在线实时监控当前已经收费员登录情况、收费数据源接口运行情况, 实时察看某个指定收费员的操作日志、明细数据等, 如果发现收费终端有不规范操作, 可强行断开其网络连接、中断其收费资格。

4.5 支持外部接口:

为保证收费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应支持以下接口:第三方收费终端;银行代收;银行代扣方式;其它收费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涛.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结合探究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2 (06) .

[2]蒋宏图, 袁越, 杨昕霖.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 (08) .

[3]黄小鉥, 翟长国, 向兵, 王丙文.基于CIM引擎的EMS界面动态生成管理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 (11) .

[4]马强, 荆铭, 延峰, 韩少晓, 管荑.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的标准化设计与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 (11) .

[5]邢建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应用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J].硅谷, 2012 (22) .

[6]刘跃峰.3/2主接线变电站设备在线轮试方法[J].云南电力技术, 2011 (06) .

[7]周建平, 林韩, 温步瀛.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灰关联理论的输电网规划方案综合决策[J].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1 (09) .

[8]冯进兵.分层递阶控制理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J].电子世界, 2012 (22) .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研究 第9篇

当前,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 使得城镇与农村的能源需求量逐年增大。其中电能作为当前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的重要能源, 其应用范围广, 需求量大, 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最重要能源。而电能需求又呈现出时段差异, 在用电高峰时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压力过大, 运行不稳的情况。近些年, 随着我国电力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在科研上有了重大的突破, 并且不断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 使得电力系统实现了配电自动化控制。配电自动化系统 (DAS) 是一种可以使配电企业在远方以实时方式监视、协调和操作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其内容包括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视 (SCADA系统)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需求侧管理 (DSM) 几个部分。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使配电工作以最优的模式运行, 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电企业与用户的需求, 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即可以高效服务与用电户, 还可保证供电企业的利益需求。

2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主要内容

2.1 线路检测控制与故障诊断处理自动化

线路检测控制与故障诊断处理自动化是配电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内容之一。通过遥控技术以及远程遥感技术实现对智能电网的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控制可以实现对电网进行故障监测, 并针对问题进行问题诊断, 还可以进行一般故障的自动修复。如不能进行自动修复, 还可以实现对故障系统的远程隔离, 使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供电。由于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有了这样的功能, 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力检修工作人员, 并且检修工作的速度与效率较以往人工阶段都有较大提高。使得电力系统可以更有序、更平稳地运行。

2.2 配电系统管理自动化

配电系统的管理一直以来是个复杂、繁琐的工作, 但是有了配电系统自动化, 就可以使控制人员在控制中心进行工作。控制中心是由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组成, 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实现配电的自动化管理。很多工作都是交由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这样即精准高效, 又不易出错, 对于特殊需求, 还可以由管理人员进行操控, 这样就可以提高配电工作的效率, 提高管理效率。

对于配电系统管理自动化来说又分为安全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管理自动化。

安全管理自动化是指系统能够及时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 使电力企业、终端用户尽可能减少损失。安全管理的自动化即可以保证电网的平稳运行, 又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尽量避免出现突然断电的情况, 避免出现影响用户用电的情况。信息管理自动化是对整个供电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集中的、系统的管理。具体包括及时收集、监控、检测系统运行中的相关数据, 并统一汇总到信息处理中心, 由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或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发现配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进行配电工作的调整。

3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前景分析

3.1 电网自我保护能力逐渐提升

目前, 我国的电网系统虽然能够实现很多自动化功能, 但是在自我保护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 仍有很大空间, 可以逐步提高电网的自我保护能力。未来, 将会在故障的检测、自我修复能力上有进一步提升, 这将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3.2 电能质量逐步提升

电能质量是用电户对电能需求的重要指标, 因此, 未来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将在电能质量方面进一步探索新技术, 使电网能够在更稳定灵活的基础上提高电能的质量, 保证电网的可靠性。

3.3 配电系统集成性提升

建立完善的、集成的配电系统一直以来是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的主要技术, 在未来, 可以通过建立主站式一体配电系统来提高配电系统的集成性,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资源, 形成整个系统的一体化。

4 总结

配电系统自动化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配电系统自动化可以解决供电方与用电方的供需矛盾问题, 促进我国电力系统进入良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配电系统的自动化需要对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很好的利用, 同时, 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配电系统的自动化能够降低电力系统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同时也能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作为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 还需继续探索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应用技术, 以使其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辉, 孙褆.逐步实现配电自动化探讨[J].湖北电力, 2011 (05) .

[2]卢进, 高纪湘.浅谈我国的配电自动化[J].大众用电, 2012 (09) .

[3]白秀生.关于配电自动化问题的分析[J].现代技能开发, 2023 (05) .

[4]蒋胜安.配电自动化技术[J].大众用电, 2003 (10) .

[5]王焱劼.浅谈农网配电自动化发展方向[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3 (06) .

[6]方先存, 刘仁金.农村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方案研究——皖西农网的现状、配电自动化面临的技术问题[J].皖西学院学报, 2013 (05) .

[7]黄华标.对配电自动化发展趋势及其实现方法的初步探讨[J].广西节能, 2013 (03) .

[8]刘健.韩国配电自动化的启示[J].电力设备, 2013 (01) .

[9]马伟峰.巩义市的配电自动化方案[J].农村电气化, 2014 (04) .

电力系统信息自动化管理 第10篇

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性的配置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保障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电力资源的自我优化和自动调配,是电力行业长期以来需考虑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电力行业带来新的技术的同时,也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无法承担经济所需的电子资源,无法有效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效的电能管理。借助于网络信息化技术,电力系统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在管理方式上的进步为电力企业的自动化管理提供了途径。

1 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现状

1.1 信息自动化软件功能较弱

信息自动化软件是电力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操作软件,对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起着直接性的作用。信息自动化软件的功能强大与否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能否发挥出正常性能,对电力系统在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软件功能的丰富性和实用性是电力系统日常功能的基础,是电力系统所需要实现的各个操作的控制开关[1]。在实际中,由于信息自动化软件功能较弱,软件系统在安全性上较差,各个基本控制功能缺乏,直接导致电力系统在日常的操作中处于低水平运作,无法发挥出信息化系统下高速工作的工作效率。在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系统上,往往使用由计算机软硬件和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模式,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收集、信息传输。数据分析、日常维护、后台运营等功能。但是这种管理模式未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即把电力系统各个子环节有机联系起来,整合为一个系统,使电力系统从终端到各个分公司之间,实现电力数据的交互。在电力系统的管理软件上,由于各个分支管理部分的分散性,导致了电力系统的信息交互不及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系统上存在着管理盲区,在信息自动化管理软件上,有着先天性的缺陷,这个缺陷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动态化发展而增加相应的管理功能,实现管理软件的自动化和信息化、高速化管理方式。

1.2 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不平衡

电力系统在管理水平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辽阔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导致在电力资源上调配水平不一。在东部地区,电力资源的配置和优化较为科学和合理。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在人口分布上较为分散,导致电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水平较低,在配置方式上不够合理,对电能资源的浪费较大。电力系统管理水平的不平衡性上导致我国电力系统在整体上落后,局部先进的现状。对我国电力系统的整体性的优化配置起限制作用,不利于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的发挥,不利于电力系统在电力资源上的整体性调配,不利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电力信息化系统之间的信息数据的交互,使电力信息系统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制约了电力系统管理的作用,制约了电力系统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1.3 电力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

信息化技术作为20世纪兴起的新兴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信息化技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管理上。但是由于当时经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普遍不够高,在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电力系统的信息收集水平较低,在电力系统的信息收集上仍以人工收集为主,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使用较少。这是由于电力系统的密切性较低,导致了电力系统的信息过度分散,在收集时较为困难。由于电力系统信息化软件功能的限制,导致在筛选电力系统的信息之时,往往无法有效地过滤出无用的信息,加重了电力系统的数据库存储数据的压力。

(2)在管理方式上,仍以人工为主,缺乏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在信息的调用上,缺乏系统化的调用,导致了电力系统在工作上虽然应用了先进的管理设备,但是在信息化模式上,无法有效使用。

(3)在电力系统的整体性上,仍以各部门分管的方式为主,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性较差,导致了信息化下的电力管理系统信息自动化较差。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由于职能不清,导致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系统和人工管理模式直接脱节,使两者之间的联系较少。

2 优化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2.1 基于WEB技术的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模式

WEB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21世纪获得了广泛的应用。WEB技术在电力信息化系统中主要起着电力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电力信息的收集和命令下达的作用。使用了WEB技术的电力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把繁琐的管理功能变为简单的管理方式,使电力系统在信息化上高度集成,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实现了电力系统在信息收集上的高效性,在信息处理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保障了电网满足用户用电的需求,保障了电力系统对国民经济的支持性,降低了电力系统管理人员在管理上的工作强度,减轻了电力系统对传统人工的依赖。在电力系统中使用WEB信息技术,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相应的设计处理[2]。使用WEB技术主要是为了实现电力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提升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因此使用了WEB信息技术的电力系统在工作模式上分为三层,即数据层、管理层和信息集成层。所有的电力数据经传感器收集后经过信息集成层向数据层传输,再由管理层分析处理。其中中央服务器位于管理层中,对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起着监督的作用。中介服务器位于信息集成层,它的主要功能是收发信息,并对数据层下发的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工作上,数据层向信息集成层下达收集信息的命令,命令到达信息集成层后,经中介服务器识别处理后,再下发到信息集成层的各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通过传感器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数据的收集。在数据收集完成之后,再把信息传递给中介服务器,中介服务期立即向数据层进行信息的传递;数据层在收到数据后,先进行储存,然后把数据传送到管理层,经管理层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后,再把处理结果反馈到整个电力系统中,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2.2 优化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的控制功能

电力系统的使用需要长时间的优化,要在电力系统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功能的提升。在电力系统软件的主界面设计上,要以人性化管理为设计目标,要具有良好的人机互动体验。界面要求美观、大方,各个功能的布局要合理,常用功能要放在显眼位置,并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在系统的设计上要把运行速度和处理速度进行优化,在保障电力系统功能多样性的前提下,保障系统运行的流畅度。在电力系统的线路规划上,要合理布局,要保障信息的收集和数据传输的流畅性,要能够保证数据的动态更新。在日常的运行中,要及时地对电力系统的设备进行检修,要把信息的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要建立完善的防御系统,要能够具有相应的抗计算机病毒、反击黑客的能力。

3 结语

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需要长时间的优化和配置,在电力资源上的科学配置,需要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人民用电需求的增加,在电力系统上,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的应用,都要求电力系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摘要:通过对电力系统信息化和自动化在管理上的分析研究,探讨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信息化、自动化、专业化是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保证电力系统用电的安全性,使电力系统在管理上趋向于正规化和专业化。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对电力资源可以起到优化配置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数据传输

参考文献

[1]冉亮.电力信息自动化系统中Web技术时间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27,129.

[2]钱小军.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J].机电信息,2012(9):32-33.

[3]栾兆文,王洪涛.电力系统信息管理自动化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999,21(5):20-24.

[4]王苏,林风,张长银.一种网络化保护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的设计思想[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22):59-61.

[5]李勋,龚庆武,杨群瑛.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保护设备故障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9):88-91.

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自动化;发展;趋势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电力系统自动化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电力系统的范围逐渐扩大,电力系统装机容量以及供电区域也在不断的延展,电力系统在科技的应用下越来越发杂和多变,这就对电能质量、供电方式、供电运行可靠性以及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不断创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可靠性的不断提高,电气控制和电气保护设备也在不斷的发展,这些都为电气网络化的实现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推动着该领域其他衍生技术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发展。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标准的逐渐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电力系统电气部分的综合化,必将随着自动化网络的不断扩大而实现。

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2.1 变电站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主要环节。变电站的自动化和传统变电站工作相比,对人工监视和人工操作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并且对于变电站的监控范围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对于变电站的的运行以及工作效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常见的自动化应用中常见的采用计算机技术来代替电力信号电缆,不断的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和屏幕化,从运行管理和记录的统计全面实现自动化。

2.2 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在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中按级别可以分为国家、地区、省级、和县级的电网调度,电网调度自动化实现了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实时采集,能够对电力系统状态进行科学的估计和分析,电力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并且逐渐适应了电力市场中的运营需求。

2.3 配电自动化系统。连接用户和供电部门的纽带是配电系统,配电系统的管理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和高效运行,目前来说我国配电网覆盖区域大,在空间和布局上有不同的要求,其中配电设施、地下管线以及各种相应设施都需要具体根据地理位置进行施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技术服务器连接了网桥和实时服务器,及时地接收实时数据,并且输送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客户机,保证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工作站与一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工作站以紧藕合方式联动运行。通过网桥将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网与实时网隔离,在保证实现两网之间的实时数据、电网结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行控制参数等能够有效交换传送送前提下安全隔离。还实现配电圈调度、监视控制、网络拓扑分析、短路电流计算、潮流计算、短期负荷预测、凭功优化等。

2.4 空间资源管理系统。电力企业具有空间性、复杂性,不管是从发电、输电、配电还是用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得到重视,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力企业空间设备管理和电力生产、运营管理上,具体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的完善电力企业管理方式,充分应用空间资源规划,其中SRP是一套专业的系统,SRP是一套针对动态行业的系统,是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有机结合和延伸,由此来适应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

2.5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以及电厂监控系统的发展在计算机以及PC技术的应用为电厂的自动监控系统和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基础,国产的工业计算机和引进的PC机技术为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厂监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装置的简化,提高了产品性能,功能扩展能力更强。

3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力自动化领域逐渐融入多媒体技术和智能控制等高科技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力系统检测也有极大的发展和推动。

3.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在提高,对供电系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系统中由于电力系统较为复杂,内部涉及方面较多所以很难做到统一,这就需要对电力内部资源进行整合,改善电力资源内部各个部门,促进电力系统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电力系统的一体化发展,保证内部平台开放、信息共享以及高效利用。

3.2 电力互感器作为输电线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一定比例关系对输电线路中的高电压以及高电流进行控制,使得这些高电压电流能够用仪表直接进行测量,但是这种电力互感器有一定的缺点就是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造成绝缘难度的增大,设备体积和质量也就随着要求的提高不断增大,另外电力互感器在输电线路中会出现饱和现象,这是由于信号的动态范围较小造成的,在已有的应用中主要的现象需要克服的就是温度对材料的影响,温度对材料的性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材料的稳定性出现问题。

3.3 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电力系统的设备监测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十分重要,其中包括汽轮机、发电机、断路器、变压器以及开关等设备进行连续长期的在线监测,自动化的在线监测可以同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的变化趋势,通过变化趋势IDUI故障或者故障出现的隐患进行判断,对于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周期有所延长,更好地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程度。

3.4 未来的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计算机然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软件的智能体,软件智能体作为软件设计的进一步抽象结果适用于广泛的分布式网络计算环境而发展起来的软件技术方向。空间智能化处于分布式网络计算环境中,实现空间数据的智能获取、处理、存储、搜索、表现等。

4 结语

电力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电力应用以及自动化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更重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提高电力系统应用可靠性,保证供电安全、效率和数据共享,在实现电力安全应用的同时实现经济性。

参考文献:

[1]王亚芳,王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及其前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

[2]刘嵩松.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及其前景[J].中国科技纵横,2014.[3]娄进.浅谈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广东科技,2012.

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第12篇

在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的迅速推持下, 现代电子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好的延伸, 如今的科技水平变化巨大, 在如此高速发展的环境下, 电力供电的安全稳定性成了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如今现代电子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完善, 加上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改善, 扩宽了电力系统供电的网络应用范围。电子系统技术在此过程中完美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结合, 使电力系统的监督得到很大地完善[1]。只需要将录好的数据信息和数据记录使用网络传送到要接受资料的电脑上, 就可以简单实现环节的具体操作。

1 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况

(1) 扩大电网规模。随着电子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 不但促进了现代人们供电系统的完善, 而且还促使我国经济建设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并在其过程中成功地奠定了经济发展技术基础。电力供电系统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其有效的促进了整体系统的运作。自动化技术非常的复杂并且其综合性较强, 它与很多种理论技术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2]。在电力系统的能源管理上以及电力行业环境质量问题上,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在现代化信息和自动化技术的矛盾上, 它也做到了很好的消除。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随着本身的发展趋势, 其已经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3]。在计算机等技术的引导下,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使用电力自动化的目的主要作用于, 要在有限资源和环保的严格制约下, 来促使经济可以得到迅速发展。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现如今的发展不能影响到儿孙后代的生存质量和环境优劣。全球变暖的趋势还在不断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呈现在人们面前就是最为有利的证据。我国工业发展迅速, 致使电网的规模也要进行不断扩张才能满足需求。我国电力的系统全部都是归国家所管理, 国家管理可以很好地将全国各地的电网进行联系, 并将所有地方的电网容纳成一个整体的电网系统。这个电网系统拥有很多特点, 并且系统很庞大。它是由成百台的设备做形成的, 必须保证电子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前沿性和高端性才能对其进行数据的分析以及功能操作。构造模型是电力系统在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时候要做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可是由于整个电力系统设备多、系统复杂, 而且体积庞大, 对构建模型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且也是由于其体积庞大的原因, 制约条件以及所要考虑的问题都增加了很多, 从而导致计算变得尤为困难; (2) 远距离的供电功能。我国土地面积大, 地形分布复杂, 很多地方处在高山之上, 由于成本太高以及很多环境的影响, 很多地方开展不了供电电线的实施[3]。经过研究表明, 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建设一定数量的供电电线, 通过柔性供电的技术等一些其他技术的应用来增加供电量。但是这样的供电方式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支撑, 所以在现代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中, 给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现实中的应用

(1) 自动化电网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电网系统中起源很早, 它的应用造就了现代化电网技术自动化。电网系统自动化技术一般都是电网的主要系统和运行装置。其最大的用处在于能够调整对现代电网的运行, 并能做到监控现代电网的正常运行以及分析和解决电网所出现的事故。

(2) 发电厂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自动发电系统、动力设备自动化系统以及自动电量控制体系都是发电厂具备的自动化技术。中国主要分为水电力发电和火力发电[4]。其实不管是水电力发电亦或者火电力发电甚至是其他发电方法, 在自动化技术系统中都是能够找到彼此相同的地方, 不过, 相对比的来看, 一帮情况下水力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技术要高于火电厂。

(3) 变电站的系统自动化技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都是变电站的系统自动化的组成部分, 其通过一系列的监控、检测以及保护等措施对变电站中一些比较重要的设备以及机械实施自动化。现如今, 计算机发展迅速, 随着其监控技术与变电站运行相结合, 我国的变电站系统正迅速的往自动化方向移动, 并且还会更以往一样继续采用无人监控的工作形式。实现并达到真正的机械自动化。

3 电力系统发展前景

(1) 综合自动化的现代电力。通过整体系统的优化来形成基础实现现代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 实现了共享信息资源, 提高了自动化技术水平, 并且在往后现代电力系统中也会得到持续发展, 将传统分散型系统进行集成化, 利用发达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将其变成一个整体的信息综合系统。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监控方面的走向。努力系统化发展的实施, 从而取代其单一的设备零件。拿多种自动化技术来研究分析模型, 运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来完成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3) 现代电力技术的发展基础和需求。根据需要, 自动化系统可以进行随意调配, 对电力系统以及自动化设备造成的落后情况进行研究[5]。由于我国的电量需求很大, 而且电力系统的发展比较晚, 所以尽管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经和网络系统、监控系统结合, 还是要不断的去完善现代化电力技术水平, 并且提高电力系统的技术。

4 总结

现代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仍然在向着更好的方面迅速发展, 并且在我国的很多领域都要应用到它, 由于我国面积庞大, 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同样庞大, 因此现代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应该多学习发达国家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吸收他们的对于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经验, 在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实施。努力提高我国现代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 使我国的用电服务和用电环境得到既科学有安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威.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其控制方法[J].河南科技, 2014 (01) :97.

[2]许林冲.浅论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8) :181.

[3]王珊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探讨[J].科技风, 2011 (05) :20.

[4]张作刚.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 2008 (04) :124-125.

上一篇:沈从文《边城》人性美下一篇:测量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