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手段

2024-07-25

初中物理教学手段(精选12篇)

初中物理教学手段 第1篇

一、我国西部地区初中物理电教手段应用的现状分析

西部地区不能笼统全部带过, 在我国西部地区, 有一些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较快, 同时在教育发展方面也教好, 可以和东部地区相媲美, 比如西部地区的陕中、陕南、四川、成都等地, 以及一些大型城市, 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都比较多, 而一些西部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却比较落后, 在教育方面的硬件设施方面就也比较匮乏。对于这部分教育条件落后地区的初中物理教学电教手段应用现状分析如下:

1、地方经济发展缓慢, 在电教设备方面投入不足, 导致无设备可用。有些地区的现实情况是确实没有相应的电教化设备, 而有些地方的情况是学校里有一个或者几个电教化教室, 但主要是作为公开课讲课用的,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在电教化教室中上课。

2、教师对电教化教学了解甚少, 导致不懂得利用电教化设备来辅助教学。西部一些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低, 导致教师本身对于电教化教学的理解和应用就不是很了解, 更不会去主动学习, 这方面是导致初中物理教学中缺少电教化教学方式的主观原因。

3、对于新型的电教手段应用不熟练, 甚至不会应用。有电教设备的某些地区, 由于教师水平较低, 与外界交流较少, 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即便有新的电教设备的引入, 也无法自行学会使用, 或者是应用不熟练。由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要求计算机操作熟练, 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另外, 有很多地区根本没有多媒体设备, 而其他的一些电教设备的应用也很少。

4、不能很好地将网络资源和电教手段进行结合利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有很多知识内容需要教师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来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 而在一些西部地区教学中, 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而是仅仅以课本为主, 以教会学生们书本上的知识为己任, 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高, 并且很难真正理解物理的意义和应用, 影响了这些地区学生们在物理方面的学习水平。

二、初中物理电教化教学的具体应用及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电教化教学能够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西部地区的教育相关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该积极认识到一点, 而物理电教化教学的具体应用以及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应用电教化, 可以更加充实课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一般是结合课本来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理论和概念, 或者是结合板书, 来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补充, 然而如果利用电教化教学, 不管是利用幻灯片或者是多媒体, 都可以大大节省教师板书的实践, 也可以节省教师解释一些概念的时间, 还可以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 如果将这些生硬的解释时间和板书时间置换成给学生看更多的背景知识、科学家介绍等, 能够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

2、在初中物理的理论教学中,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物理中大部分理论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知识, 并且有些知识是无法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来验证的, 比如初中物理中的 “雨的形成”, 虽然学生们能理解水汽蒸发在高空凝聚, 从而形成雨, 但无法看到具象的雨的形成过程。这时, 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这一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关于 “雨的形成”的三维动画资料就直观地展现出了雨的形成的全过程,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学知识。

3、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 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初中学生处在好奇心比较强的阶段, 实验课程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课程, 而物理实验课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启发。

4、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更明确的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知识是不体现重难点的, 但是教师可以利用电教设备, 将教学中的重点或者难点进行显目的标注, 另外还可以结合图片、知识拓展等让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印象更加深刻。这样, 学生就能够找到物理学习的基本方面, 把需要了解的较难的知识和需要掌握会用的简单的知识做好分类, 就不会觉得物理是一门很难的课程了。

三、总结

中学物理电教化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在西部很多地区, 这些作用并没有被重视, 这也就导致西部地区在物理电教化教学应用中的不足。西部相关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思路, 加强对于校内电教资源的投入, 培训教师更好地利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 从而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跟上东部地区同阶段学校的步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也就能够利用电教化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让西部的学生也能更多的开拓视野。

摘要:电教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然而我国西部很多地区在电教化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 体现在物理教学方面也就出现了相应的短板。本文主要结合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方面的电教化情况, 来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 以期西部地区还没有广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电教手段的学校和教师引起重视。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电教手段,运用研究

参考文献

[1]索颖.电教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2 (11)

[2]李亚勋.浅谈电教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 (8)

初中物理教学手段 第2篇

【摘要】:电教媒体技术虽然在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运用还不是太广泛,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和社会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学校硬件(如幻灯、投影、电子计算机)设备的投入不断加大,我们还是想方设法把电教媒体技术运用在化学教学之中。本文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电教媒体技术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化学实验效果、辅助学习总结、深化反馈检测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举煅烧石灰石、稀释浓硫酸、O2的实验装置课件、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等实例说明了采用电教媒体技术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采取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电教媒体;教学过程;教学难点;措施

目前,由于我校电教设备已配备有幻灯、投影、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及电子计算机等。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谈几点做法和不足以及采取的措施。

一、电教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㈠、使用电教媒体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在化学课堂教学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使其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以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 1 置身其中的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比如,在讲“煅烧石灰石”时,运用多媒体的缩影作用,把开发、煅烧石灰石、技术人员检验煅烧后生成物的成分以及于谦的名诗《石灰吟》,用图像、声音、文字动态地展示整个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煅烧、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讲“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将课本中古画放大复印,上课时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模型的展示、挂图及活动挂图的合理运用,均是一些简单却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媒体。

但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如果一味地追求使用媒体,整个课堂教学变成视频图像,或频繁地更换媒体,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也无需都被电脑取代。如讲“煅烧石灰石”和“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只把煅烧石灰石的过程和古画作为教学情境在教学前引入,达到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中去就可以了。

㈡、使用电教设备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果

投影是在投影仪上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经过投影可以得到形象放大、清晰、真实的实验现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演示的实验效果。实验现象经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使教师中远离展示台的同学也能清楚的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不太明显,如果通过投影放大,可以清楚的展示在屏幕上。一般我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都是从侧面观察实验现象,而有些实验则需要俯视仪器内部才能较全面的观察到化学变化中的各种变化。使用投影仪竖直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侧视观察到的现象,投影仪水平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俯视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不同的角度观察,方便快捷。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一般是在烧杯中进行,水面与学生的视线持平,学生从侧面很难观察到完整的实验现象,我采用投影仪水平投影,学生可俯视水面,能很好的观察实验现象。计算机可以对有毒害物质出现的实验或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进行模拟,可以避免毒害物质对师生身体的损害,减少实验消耗: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创设教学情景, 可以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 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下列错误操作都可用动画来模拟: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发生装置的爆炸;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水倒吸试管炸裂; 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 的试管时, 液体冲出管外等。学生看了错误操作的动画演示, 对错误操作的原因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这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或者实验中涉及有毒气体的,我们可以事先 做好实验的实录,到时再播放。

但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说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

㈢、电教设备辅助学习总结

在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九年级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㈣、利用电教设备可以深化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 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把试题审核一下,试题不仅要包括化学课程标准的全部知识点,而且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帮助,这样,就要求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可是,现在许多教师不具备这种能力。还有,在使用计算机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如问学生期望的问题,用赞美的信息肯定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容易接受。

二、使用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九年级化学教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九年级化学教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利用电教媒体自身优势,把电、光、声、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局部和整体、外表和内质之间进行转化,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 理。例如,在讲授初中化学第二章《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这节课时,我运用两台投影仪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在投影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教师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是这种情况,那么其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通过投影解题,学生饶有兴趣,急于学到新知识。如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时,利用电脑动画模拟“氢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水分子”的过程。

但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既要注意画面的设计,不追求过分刺激而忽视教学效果;同时又要注意,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片面追求化难为易,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敏捷和深刻性的培养,应在丰富的计算机表象基础上,给学生思维设置一些坡度,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如讲授《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和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时,我先让学生想象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和“氢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水分子”的过程,等学生做出不同的回答以后,再出示投影和电脑动画。

总之,我只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化学教学和教学难点突破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新课程改革和实验向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中,不论是中小学硬件设施,还是教师的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相关配套的软件资源,都相对不足,因而不能很完善地为实验课程改革服务。因此,要实现在多媒体环境下对化学教学取得更大的效果,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并真诚地献身于这场改革之中。

参考文献:

[1]范宁,左靖,钱玲.教育游戏中兴趣体验的激发与维持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5):72-75.[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作者简介:

初中物理教学手段 第3篇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有效教学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还是依靠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敢尝试新教学手段与方式,则无法满足富有时代气息、充满新想法的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突显思想品德教学的时代感。

一、交互白板教学,促进交互学习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电教手段进入了各教学领域,打破了时空限制,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重要的电教手段之一,有强大的综合功能,可呈现更多的知识容量,如可整合链接、图片、视频等多样媒体资源,使知识呈现方式更具有交互性,可让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师生、生本的多向互动,打破单向交流局面,改变滞后的教学模式。同样,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也可适当运用电子白板,不局限于教材,给学生展示更鲜活多样的知识,也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提高信息收集、整理与加工等综合能力,无形中受到思想熏陶,形成良好品质。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要“鱼”还是要“渔”》时,需要进行漫画呈现、学生课前调查、成果汇报等交互性活动。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的话,可在配有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网络教室组织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机会,促进师生、生本多向交流与互动。比如教师用电子白板呈现《“鱼”和“渔”》的漫画,思考:漫画表现了怎样的道理?倘若“鱼”代表知识,想想“渔”代表什么?以趣味漫画吸引学生,自然引出新知。而后引导同学们阅读有关文章,说说在学习方法上,自己有哪些成果体会,有哪些不足与问题,又该如何改进?学生阅读后,再相互交流,教师用电子白板记录学生答问的要点。而后将学生电脑锁定状态解除,使其上网查阅记忆方法与技巧。再展示若干数字或词语,几秒后用拉幕功能遮盖住,比比哪位同学记的又快又准。最后,还可进入问卷系统,进行自我分析与审视,填写表格,教师再针对学生常见的不良习惯,提出改进建议。

二、活动教学法,创造自主天地

由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看,为更好地满足初中生的发展需求,适应时代要求,整合了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法规法律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关内容、问题与生动事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好的顺应上述改变,教师不能总是平铺直叙式的单一说教,还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力求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其中,活动教学法是有效方法,以活动为基础,可突破静态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得到情感体验,真正“动起来”,由理论到亲身实践,发掘知识本质,符合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可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另外,在活动教学中,学生是执行者与参与者,教师主要是从旁指导与引导,课堂不再是教师独演的舞台,而是学生活动与探究的天地。

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尝试活动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及自身调控能力,选取恰当的活动形式,合理设计课堂辩论、做游戏、采访访谈、情境表演、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发言等富有趣味、活泼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参与热情。如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第1框:《学会休闲》时,设计多样活动,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比如“我是小导游”活动,让学生回忆自己曾旅游过而且令人怀念的地方,请几位学生当当“小导游”介绍这个地方,并说说自己在旅游途中的收获,大家一起谈谈休闲的意义与功效;组织“休闲的方式大家聊”的活动,学生结合实际罗列各种休闲方式与种类,教师引导学生区分消极与积极的休闲方式,提升品位。

三、幽默教学法,打造活跃课堂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理论知识是比较严肃的,但这并不表示语言必须严谨,教师在保证语言准确精炼的同时,还可用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就如捷克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与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所说的那样:“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语言就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幽默手段与艺术,使教学方式更生动活泼,从而吸引学生,引发热情。

一方面,在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时,配合灵巧的比喻、风趣的双关、引入深思的笑话、幽默故事或寓言、趣味诗词或对联、诙谐的歇后语等等,避免了纯理论灌输,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也会更生动有趣。如教学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时,穿插“同类反应法则”的心理学实验故事,让学生更深刻的明白“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另一方面,借助幽默艺术,让本来令人尴尬之事,也得到巧妙化解,引入发笑的同时也促人深思。比如开学不久的作业检查中,发现有些同学抄袭他人作业,面对这一问题,课堂以幽默方式引出:“新学期才开始,不少同学就又‘重操(抄)旧业了啊。”此时,同学们会有点疑惑不解,教师继续说道:“操,抄也。”于是学生们大笑起来,也明白问题所在,其效果是直接批评不能比拟的。

总之,要想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程,乐于接受思想教育内容,得到思想启迪与情感熏陶,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教师则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实践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有效借助电教手段创新初中作文教学 第4篇

近年来, 我们将电教手段与中学作 文教学进 行有机整合,通过近两年的实验、实践,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能力得到了大面积提高。以下是我们的几点成功的探索与体会。

一、 借助电教手段让学生爱上网络阅读, 为写好作文积累“资本”

眼下的初中作文教 学中 ,最令教师头疼的是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叙。许多学生的作文要么空话套话假话连篇,上不着天下不接地; 要么东拼西凑 , 四处“裁 剪”, 随意“嫁接”;要么三言两语,草草收场。此种现象在初中生作文中尤为严重。经过全面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 这主要还是由于学生缺乏作文的“资本”,缺乏写好作文所必需的材料和有效组合材料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教师,我们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累起丰厚的作文“资本”。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涉猎面广了,视野开阔了,写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但由于受社会环境, 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许多学生往往心浮气躁,难以真正静下心来读书,学生大都读书少,阅读面狭窄。有鉴于此, 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借助电教手段的优势,多管齐下, 激发学生的网络阅读兴趣,指导、帮助他们广泛积累写作“资本”,全面提升写作能力。首先,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带着任务和议题去畅游网络,广泛阅读、搜集、积累、汲取,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合作共享。其次, 转换师生角色, 由学生轮流担任网络阅读小老师, 负责某一时间段全班同学网络阅读活动的策划、主持和总结工作。作为语文教师我适时指导学生小老师: 事先确定网上阅读议题, 布置阅读事项, 然后主持班级阅读交流评议会,撰写活动总结。每学期期中、期末各评选一次最佳小老师、最佳读手、最佳发言人。再次,教师精选、推荐或学生互荐阅读材料,督促全班同学积极撰写读后感或阅读心得。

二、 借助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也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爱好是学生学好语文, 写好作文的关键因素之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欲望, 充分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和写作热情, 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考虑和着重解决的。在两年的实验实践中,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因电教等手段的有效运用而乐趣横生,深受学生喜爱。

为了达成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尝试,效果较为明显:其一, 建立“班级作文论坛”“班级博客”“班级QQ群”,教师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分批展示其中,供全班同学评议交流、学习借鉴。教师还指导轮值的学生小老师,定期在“班级博客”或“班级作文论坛”里公布一个话题或布置一项写作任务, 鼓励同学们将自己的习作放入其中供全班同学评议交流, 教师也全程参与点评。此举有效地加强了师生、同学间的互动交流。从实验效果来看, 学生对此兴趣颇浓,热情颇高。其二,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邮箱等,将自己的得意之作、自己主持修改过的同学佳作及所收集到的范文佳篇分门别类存入其中,供同学学习借鉴。每学期期末, 班级评选一批最受欢迎的博客, 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其三,定期编辑班级电子期刊《姑溪风》, 选登学生的优秀习作、思想火花、锦言妙语。鼓励所有学生分组轮流担任期刊编辑。其四,鼓励对外投稿。我将多家中学生报刊社的电子邮箱及用稿要求等公布出来,鼓励、指导、帮助学生积极投稿、荐稿。目前, 我班已有多篇学生习作见诸报端。

三、 运用电教手段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活动

中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关键是写作素材的匮乏和写作经验、方法的缺失或不足。我们两个实验班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广读博览,广泛涉猎,写作素材匮乏 的问题有 了明显好转, 接下来就是方法和经验问题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技巧、经验往往决定着成败。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借助电教手段全方位指导学生的写作活动, 做到六个“教会”:教会学生审题布局;教会学生选材谋篇、凸显主题;教会学生写人叙事、描景抒情、议论达意;教会学生“开好头,收好尾”;教会学生写好“精彩一句”、写好片段作文;教会学生如何在作文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四、借助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积跬步以成千里, 积小流以成江海。词、句是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单位, 妙词佳句往往可起到画龙点睛, 一字千钧之功效,精彩的句、段也常常会成为文章出彩、得高分的砝码。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充分利用班级电子白板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名句、文眼句、出彩句等, 训练形象思维,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拟写仿写、锤炼词句,提高学生的表情达意能力。教学活动中,着眼小处细处, 于细微处锤炼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以强化片段练习为抓手, 指导学生从遣词造句,连句成段做起,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快速有效地提 升学生的 语言表达 能力,我们一方面发动、指导学生搜集积累精彩的句、段,存于个人博客或“班级写作平台”之中供自己或全班同学学习交流;另一方面督促指导学生在“班级写作平台”或个人博客中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 (句、段、篇), 或自己不成熟的作文片段, 向同学、老师征求修改意见、修改办法。通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 实验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喜人的变化。

五、借助电教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千回改。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要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文的修改至关重要, 但大多数学生往往不愿改或不会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将“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与电教手段有机整合, 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修改作文、作文反复修改的好习惯,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和作文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方法一,小组合作修改。首先, 教师精选一定量的待改作文放到“班级写作平台”或“班级博客”中供学生审读。然后,教师适时提出不同的评改标准和要求, 并提示学生评改步骤和方法。接着,教师示范修改,布置学生分组互改。各组学生在轮值的学生小老师的组织下讨论交流, 提出修改方案与建议,阐明修改理由,小组合作完成修改任务。最后,作文课上各小组公布方案,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明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交流、互动, 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达到了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方法二,指导学生自改。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要养成修改 自己作文 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促进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为了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提升修改作文的能力, 每次的作文修改我都注意这样三点: 一是提出具体的修改要点和要求, 提醒学生避免可 能产生的 问题和偏差; 二是尽可能多作具体的指导,关键之处着力点拨;三是对学生的自改情况逐一点评,上好自改讲评课。方法三,示范修改与典型修改相结合。每次作文后, 教师筛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或自改较成功的作文,帮助作者将原文、改后的作文及修改思路通过班级作文平台展示出来, 供全班同学学习、交流。方法四, 开展作文修改比赛。课堂上,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展示有诸多毛病的学生作文,布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展开修改比赛,交流修改方法,分享修改心得, 最后教师小结、点评,强调要点。

初中物理教学手段 第5篇

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改革

四川安县沙汀实验中学 苟晓利

电化教学是一种为了改革传统教学,适应当代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重大突破,是现代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在教学中的运用给我们的教学,尤其是给初中语文带来了许多的变化,促进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第一、增大了语文课堂的容量,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

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以前需要我们费尽唇舌地讲解和描述,现在运用了电化教学,不但可以缩短教学时间,而且可以变得更加生动、具体,真实可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学生对文中提到的赵州桥、卢沟桥都很陌生,有的即使听过也没有见过。如果单纯地让他们从文字上去理解,去想象它的样子,就比较困难。我就运用了电话教学,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给学生展示出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来观察,这样学生一下就觉得身临其境了,对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的理解也很到位。这不能不说是电教手段的功劳。也正因为如此,我也少花许多功夫,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这是初中语文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可是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学生生活的空间很小,局限于他们的生活空间,大多时候只知道自己身边的一些小事。我们要让他们对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学校的现代教学设备,让学生在网络上去认识社会,这是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的一个便利窗口。

为此,我在讲《春酒》一文中,先提前让学生利用微机课在网上搜集与春酒有关的素材,保存到我的文件夹中。然后在素材后附上自己的见解。在下一节课堂上,我将他们的材料整理归类,让他们对着自己的材料自己评价自己的收获,从而导入具有浓浓乡情的《春酒》一文。

琦君的《春酒》是一篇优美的游子思乡的散文。《春酒》主要围绕“我”、阿标叔和母亲,讲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乡喝春酒、会酒的场景。琦君远离故乡几十年,家乡的一草一木,故土的风情人物,没有模糊,反而越加鲜活。这样一篇课文,如果只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分析,势必让学生感到乏味和头疼,失去参与激情。

但由于他们自己在课前曾用心搜集并分析了资料,又进行了筛选和分类,并且在这节课得到了展示,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异常的高涨。对课文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在教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网上查资料、讨论、探究,从而自己掌握教材,提高了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多层面的学习活动。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也不同,因而,不同的学生会搜集到不同的资料,提出各不相同的问题,而且往往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答案。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局限于课文。我认为只要孩子能够得到美和爱的熏陶,提高自己的素养,这就够了。所以,我鼓励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间互相探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二、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一种民主轻松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探究,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高效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作文课《幸福是什么》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说一说,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并自己加上解说词。有的学生展示的是有关幸福的歌曲的磁带,我让他自己用录音机放给同学听;有的拿出的是图片,就让他放到投影仪上,展示给全体同学,还有的搜集到了诗歌、文章,我就让他们自己下来读给同学听。我也将我搜集到的各个展示幸福片段的录像给学生看。在展示的这个环节中,我听到了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和向往,然后我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变成了文字。

我要求他们写散文,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他们的习作让我欣喜的看到,已经有部分学生初步具备了写散文的能力,作文中文字优美、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同学们交流的材料有很多被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有的朴实、有的优美、有的荡气回肠,读完了他们的习作,不得不让我感叹:这还是我们班上的那些孩子吗?不是我们的学生不好,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没有调动起他们的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增长见识,而且更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对生命的感悟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三、创设具体情境,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的多种感官的刺激,为学生创设教材中所需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但它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比以前高了许多,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拿来用的。我们要搞好电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电化教学的方式。比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课文,如果仅凭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可能只会记一些死知识,得不到人文教育。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或其他电教手段,就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

再如教学《三峡》这篇课文时,我就在纠结:三峡对我们来说是充满诱惑的美丽风景,可是单靠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讲解,学生还是很难真正的领略到其中的美,对三峡的热爱也就无从谈起。但如果课堂上只让学生欣赏三峡的画面,又可能影响教学的进度,很大程度上减弱了课堂的实效性。学生可能只将精力放在欣赏美丽的画面上。为此,我就要求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配上插图,并附上对应的课文。课堂上让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用自己的话去翻译课文,介绍三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地理解了这篇文章,提高了教学效率。

浅谈初中物理创新教育开展手段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育;开展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20-01

一、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1、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用一些生动语言将学生带入到美好神奇的自然界及现实生活中。例如,成熟的苹果为什么落向地面,而不是飞向空中;下雨的闪电、打雷等现象的本质是不是像神话传说一样;雨过天晴后的彩虹是什么原因出现的等等,这些精彩的实验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再如,可以用茶杯倒满水,然后盖上硬纸片,再倒置过来悬空而水不会洒到地面上,把新鲜鸡蛋放入烧杯的水中会下沉,连续向水中加盐并搅拌,鸡蛋却会慢慢浮上来。通过以上这些让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实验,让学生一开始就感觉到物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产生自主动手参与实验的兴趣,为今后学好物理打下心理基础。实验教学过程的引入也很重要,精心设计的引入犹如乐曲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环境中。具体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探求真理,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入到概括抽象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环境引起学生新旧概念冲击,从而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不协调,激起学生的疑惑,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

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将小车轮子朝上放在桌上,问学生:“怎样才能让车子动起来?”大部分学生都会说:“用力推小车就能动起来。”教师边演示边问:“用手推小车,小车运动,当手停止推小车以后,小车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时候学生们都会说静止。这时可以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最后让分组后的学生总结他们的看法,让学生们找出静止的原因。教师再做引导,让学生最终知道原理。然后再将小车放在桌上,轮子朝下,用手推动小车达到较高速度时,使手与小车脱离,小车继续往前运行,这就又引出了惯性的概念。如此这般,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般让学生兴趣盎然,急于知道答案,自然就會产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好物理课本上编写的一些科学家好学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还要讲究艺术,例如实验因不可抗拒力失败等,教师要处变不慌,随机应变。

二、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已经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断提升学生水平,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课标预订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举一反三,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和内容的理解,并在这种自我开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不求过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自学能力。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三、改进传统教法,提高课堂实效性

课堂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力求理解更深一些,并充分发挥这些重点的概念和规律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在讲解物理概念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过程,要通过实例、演示或实验的分析,或者理论的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注重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讲解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不能要求过快、过急,否则就可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对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的讲解上,绝对不能用讲解大量例题,来代替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述。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而不应急于做大量的习题。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对学生的要求太高,而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削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课程的兴趣。

四、结论及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教学管理征途中,物理教师也要以新思想、新人才、新教育、新世界的理论来武装自己,不断与时俱进,深入理解并贯彻好教法与学生学法的辩证关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优点的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打造出新课标指引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在无愧于职业光环的同时,为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魏子鑫.初中物理知识结构集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高效手段分析 第7篇

一、我国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首先,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导致听力困难, 比如在听力原文中出现生词、新句型和语法, 使学生感到困惑。其次, 学生语感不强或者语音素质不高导致理解产生障碍, 比如长期弄不清音近单词的发音, 像while和where、quiet和quite、month和mouth等。再次, 学生易受母语的干扰影响反应速度。在进行听力训练时, 学生不习惯英美式口语的发音, 只能听到“只言片语”, 造成理解相对困难, 影响反应速度和答题速度。最后, 学生易受语速快慢影响。语速放慢的情况下, 听力难度和学生的能力相当, 学生便于理解就感到很容易;语速一般学生就会感到稍许吃力, 更别说快的语速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英语发音中重读音、爆破音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语速很快的听力材料中, 对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学生很难听懂甚至完全不知道原文在说些什么。

二、提高我国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手段

针对以上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广大英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对学生听力的训练, 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

(一) 从课堂听力练习着手, 把好语音质量关

课堂听力练习以听为主, 以说为辅, 做到听说结合。教师应在刚开始的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听力的重要性, 抓住任何机会让学生大量听英语, 比如多听教材听力磁带、多收听校园英语广播等。这要求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前提下尽量用英语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讲英语。虽然有些学生在刚开始会不适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一定会慢慢接受和理解并养成一个良好的听力习惯。同时, 教师还要重视单词的发音。很多学生都不注意音标的学习, 致使他们在英语单词的发音上产生障碍, 不是发音不准就是不会读。因此, 在课堂的听力练习中, 教师要把好学生的语音关, 让学生对英语语音有很好的辨识能力。

(二) 了解听力测试的题型, 进行针对性训练

1.在有限时间内分析选项

针对听力试卷听录音选项的题型, 答案中的选项是理解的一个“金钥匙”, 它可以提示所要听的重点, 也可以推测所要听的内容。所以, 学生必须要掌握在短时间内分析选项的方法。

2.做标记

在听力选项对话较长、人物较多时, 学生在短时间内正确理解并判断出选项的差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边作有关的记号, 让学生感到时间充足, 从容答题。

3.听短文时抓住关键词

学生在听短文时, 要重点把握what、who、when、where和why等疑问词引导的疑问句的用法。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将这些关键词串连起来, 从而推测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写作中心。如果原文最后一句是具有结论性的总结, 则可以获取全面的短文信息。因此, 初中英语听力训练要重点听出关键词, 不必逐字逐句听懂和理解。

(三) 重视课外听力的训练

首先, 英语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多了解欧美文化及习俗, 多收集一些英语的俗语或谚语, 让学生对听力中出现的口头语不再陌生。其次, 初中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看一些英语电影或者听一些英文歌曲,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感, 提高听的能力, 真正做到耳熟能详。再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教科书相配套的听力材料, 比如录音磁带、听力练习册及单元测试题等, 坚持每天做课后训练。

(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兴趣

听力理解过程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测试听力要求初中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兴趣。如果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心情过于焦虑紧张, 就会产生对英语恐惧的心理, 失去学习的兴趣, 从而影响正常的发挥。比如有的学生碰到不会的单词或句子就会烦躁不安, 有的学生还没听就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调整好心态至关重要。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 加强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让他们对英语感兴趣, 努力听好听力。

(五) 提供多样化的听力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听力训练, 这要比传统的训练方法效果要好。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从被动吸收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听好听力。同时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有用的线索, 让学生准确地去推测听力的内容, 并结合所学过的英语基础知识对听力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 克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此外, 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游戏环节, 让学生做一些趣味性练习,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英语, 加强听力技能。

总结:

培养初中生英语听力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听力的兴趣, 做到课内课外练习相结合, 实现“寓教于乐”。总而言之, 要想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 讲求实际效果, 还要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当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 再加上恰当的方法, 每个学生的听力成绩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 从而形成良好的听力能力, 把英语学好。相信经过这样的努力, 我国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薛水红.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开展听力学习策略训练的行动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1)

[2]张圣良.不可轻“听”的“声”动——刍议初中英语听力教学[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 (12)

[3]曾昭静.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才智, 2011 (09)

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第8篇

一、画图

笔者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发现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图形、图片和照片。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图片, 来建构生物学核心概念。

图片或图形可以是单独的一个概念的表现, 也可以是系统知识的框架;可以是某一概念的本质内涵, 也可以是生成性概念的生成过程。图形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黑板上师生的板演, 也可以是课件上的呈现, 还可以是学生作业纸上的描绘。如学习“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时, 可以让学生画图表示, 帮助理解其内涵, 通过比较得出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又如, 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 可以让学生用箭头、文字画图 (如下图) 表示其生成过程。

这样, 既使生物科学知识一目了然, 又有利于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真正理解。

二、教具

我们的教材经过多次的修改, 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色彩鲜明。但是, 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认识, 尤其是教材中的图片大多是以平面的形式展现, 对立体概念学生还没有太多的了解。而且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是活生生的、立体的生命。因此, 我们在学习中, 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为立体的模型教具, 来刺激学生的感官, 吸引学生的眼球, 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更准确、更深刻。

例如, 在教学“细胞的基本结构”时, 由于细胞是微观的, 我们肉眼看不见, 让学生凭空想象, 或者运用图片进行想象, 或是借助显微镜观察, 都很难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尤其是理解细胞是立体的。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制模型教具来帮助理解, 具体操作如下:在透明塑料袋里放入一些明胶, 明胶内放入球形的灰色橡皮泥 (表示细胞核) 、小芽形的绿色橡皮泥 (表示叶绿体) 、不规则的黄色橡皮泥 (表示线粒体) 及不规则的白色橡皮泥 (表示液泡) , 然后把塑料袋放入一个纸盒里, 这样就制成了一个植物细胞结构模型。学生通过模型很好地理解了细胞这一抽象的、微观的、立体的结构, 而且在操作中, 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

三、比喻

初中生物中的许多科学知识都比较抽象, 学生不能用感官感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 学生比较难以理解, 如果教师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从生活中选择一些便于学生理解的、熟悉的现象、事物, 进行比喻、类比, 那就会大大降低难度, 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学知识的理解。如, 教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 可以将叶绿体比喻为有机物的加工厂, 工厂里加工产品需要原材料, 原材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有机物与氧气, 开动机器还需要动力———阳光。通过比喻,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四、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 实验是生物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 在实验中学生可探究生物科学, 通过实验获得生物学知识, 增强探索能力, 训练思维, 产生科学创新。作为生物学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重视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利用实验的潜在功能, 服务于生物学教学。在实验教学中, 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设计, 参与探究, 从问题的提出开始, 到作出假设、制订计划, 再到实施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交流总结等, 都应该充分让学生参与, 这样才能真正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探究中加强合作交流, 体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如探究“发生在口腔里的消化”,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唾液能够消化淀粉吗? 让学生作出假设:唾液能够消化淀粉。接着让学生积极制订实验计划, 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最后分析结果, 得出科学结论:唾液能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增强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在探究中, 还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技能, 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品质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初中物理教学手段 第9篇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鉴于初中历史教材中大部分内容为年代久远的历史,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且理解难度大。为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适当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拉近学生跟历史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七年级《大一统的汉朝》一课,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首生活中常听的由屠洪刚演唱的《霸王别姬》,感受项羽乌江自刎那种豪情壮志。如此运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音乐将学生带入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掌握该章节知识。

二、组织生活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生动性

只要细细观察,我们便可以发现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资源,并且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选择社会热点和焦点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由于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非常渴望了解生活中每天发生的社会热点和新闻,渴望跟他人倾诉和交流,因此历史教师要把握该心理需求,挖掘历史跟现实问题之间的关系,并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将社会热点为历史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学科交叉点中挖掘学生的兴奋点,以此激活历史课堂,这需要教师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各科知识入手,寻找其与历史学科的交叉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

三、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来为教学服务,灵活地将课堂讲述、课堂演示、学生自我观察以及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符合当时教学条件的历史情境和现象,特别是注重将历史现象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选择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出发点,为学生搭建一个个可以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如此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够让历史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要鼓励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接触、了解、理解并掌握历史。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的内在思维路径为实现历史知识的同化”,换言之即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认识、分析、掌握历史,将一些历史现象进行分类之后再整合,以此构建起自己特有的历史知识体系。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将历史知识转变为自身的知识结构[3]。比如与人民公社相关的历史内容,其教学目标为揭露人民公社存在的弊端,即绝对平均主义带来的危害,这时教师可以生活中熟悉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绝对平均主义带来的结果为人人都想不劳而获,以此理解这个知识点。

四、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巩固教学知识点

历史作业作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想实现课堂教师的生活化,就需要实现课后作业形式、内容二者的生活化。历史课后作业生活化是判断学生是否能够将课本历史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的一个途径,若学生学完但不能运用知识,不仅导致教学失去了有效性,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培养、保护和挖掘。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考虑尽量采用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教完《全面内战的爆发》这节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走访身边的老军人和老战士,了解全面内战发生的故事。采用这种方法便实现了课本知识点跟生活实际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打破历史书本的束缚,实现了历史知识回归生活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实现初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需要从教学大纲和教学需求出发,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后作业的生活化,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既掌握历史知识点,也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中。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在此背景下,要求教师不断在教学中探索出新方法,生活化教学这一主题便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理论知识,还能够让学生通过生活案例来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特点,实施生活化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注释

1[1]许秋峰.试析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6(2).

2[2]杜洪章.初中历史教学重点的生活化策略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3).

初中物理教学手段 第10篇

一、板书

板书是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直观手段。通过板书,能向学生展示所学内容的重点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集中思想,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深刻记忆所学知识, 是学生抄写笔记和系统复习的重要依据。板书对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归纳能力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生物课,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比较繁杂琐碎不好记忆,这就更需要教师通过板书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归纳, 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所学知识。如“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在讲述体循环和肺循环时,我体会到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吃力,“血液这边出那边入”,“血管这条是动脉,那条是静脉”,等一下“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静脉中变成动脉血”,“有的动脉中流静脉血,静脉中流动脉血”,等等。学生被这些搞得晕头转向,模糊不清,只要精心设计板书,就能一目了然,讲清学生感到复杂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师在板书中,配以彩色粉笔,效果更加突出。把血液循环途径图解中实线部分用红色粉笔画, 则表示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 虚线部分用蓝色粉笔画, 则表示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止点,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体循环、肺循环两者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无整的循环路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综合能力。

又如在讲述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之间的关系时,在黑板上可以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图示表示: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把几课时的内容贯穿,明确地提示了各概念间的联系及关系。通过各个图示模像直观,把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归纳成植物体构成的一般规律, 既提示了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又显示了细胞与植物体间的关系。这种综合性的图示配以教师简练的语言, 既可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又可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二、板画

板画是板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文字更能突出直观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板画可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简明、生动、直观地展现学生面前,一方面便于学生观察、理解、掌握,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示范绘图,教给学生正确的绘图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

1.板 画 能 吸 引 、集 中学生的 注意 力

板画除了具有一般挂图的优点外, 因为它可以由教师边讲边绘制,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授“草履虫”时,教师选用普通的挂图,由于挂图上的内容是一下子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图上的内容学生不了解,教师只能按次序一项一项地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图中尚来讲到的内容,如伸缩泡、收集管等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先不用挂图讲授,而是讲形态,在黑板上画轮廓(好像倒转的草鞋,讲纤毛填画纤毛, 讲细胞核填画细胞核……就会克服这个缺点。教师边讲、边画、边板收,等到讲完后,整个草履虫的构造图就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了。因此,教师通过板画,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讲解中自始至终注意所画的每一个细节,学会正确的绘图方法,而且对理解知识和无意识地识记知识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2.板 画 便 于 抓 住 重 点 ,突破 难 点

在讲述蚯蚓生理内容时,我曾使用过蚯蚓的纵剖面图,学生看了眼花缭乱,自己不易讲解,学生难于记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改用板画的形式,先讲述蚯蚓的消化系统,边讲边用白粉笔画消化系统剖面图,然后在此基础上,边讲边用红粉笔画血液循环系统图, 接下来讲述蚯蚓的呼吸及其与血液循环的关系。最后用蓝粉笔在图上画神经系统图并作讲解。这样,通过使用不同色的粉笔画图和讲解, 学生不仅学会了对单个系统的画法,而且对各个系统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板 画 能 形 象 地 反 映 出生物 体 的生 长 发育过 程

在讲授叶芽结构和叶芽发育的知识时, 让学生回忆什么叫叶芽这个内容,明确叶芽能发育成植物的枝和叶,并在黑板上画出叶芽结构简图和一段枝条简图, 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想象、叶芽发育时,各部分会相应地发育成枝条上的哪些结构? 然后在黑板上把叶芽的每一部分结构与发育成枝条相对应的部分用线段连接起来, 从而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现出叶芽发育的动态过程。学生既增强了形象思维能力,又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

4.板 画 能 陶冶 情操 ,渗 透 美 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美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情,从而使心灵净化、人品美化、感情高尚化。

直观教学离不开挂图的演示、板画的绘制。一张张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生物挂图和一幅幅色彩艳丽的黑板画———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觉,引起学生感知觉的愉悦。生物界拥有大量美的资源,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知识之美、大自然之美,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无形中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唤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探索生物科学奥秘和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理想。

初中英语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 第11篇

一、 采用就近原则,使用身边物体作为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和物可以作为直观教具。除本班任课教师和学生可作为人物教具外,我们教室中的所有物品更是作为直观教具的好材料。教室有自己的建筑结构,如门、窗等,还有组成教室的桌、椅、清洁工具等,以及由这些物品构成的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例如,在练习运用“What can you see?”句型时,就可以利用教室中的桌、椅、文具等作为直观教具,采用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学生互练的方式来练习巩固。

又如,在学习tall(高)、short(矮)等形容词时就可利用本班同学之间的差异来说明介绍。

再如,在介绍front(前)、back(后)等表示方位的单词时可利用师生所处教室的位置关系来介绍,以此加深理解,便于掌握。

二、利用各种小件实物作为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容易找到且便于携带的小件实物,如糕点食品、衣服鞋帽、玩具等都可作为直观教具来介绍名词和形容词。

例如,在教表示事物的单词时,如cup(茶杯)、apple(苹果)、ball(球)等,可以把实物带到教室作为教具,增强直观性。

又如,在教“What does it sell? It sells...”和“How much is it?”时就可以把教室作为商店,把小食品、服装等带到教室。教师和几名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构成实际场景,通过对话来练习巩固句型,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利用动作和表情作为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身体动作和表情的运用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学会用身体和表情说话,通过动作和表情的演示来介绍新内容。

如在介绍表示职业的单词时可做一定的动作来辅助。如教soldier做射击动作、教farmer做铲地状等,这样易于学生理解,而且也为复习和巩固做好准备。在下一课猜职业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做出动作让学生来回答。

又如,练习现在进行时“What are you doing? I am singing (walking...)”就可让一个学生边做sing(唱歌)、walk(步行)等动作边提问题,其他同学回答,这样就可激活课堂,使学生理解更透彻。

再如,介绍happy(高兴)、cry(哭)等表示鲜明表情的单词时,可做出以上表情来介绍。

四、 使用图画、图表等作为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图画、图表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具。教师除根据教学需要自制图画图表外,还可选用生活中现成的。教师应掌握简笔画的技巧,能够在课堂上迅速勾勒出表现简单内容的图画,增强形象性。

例如,在七(上)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直接画出男孩女孩的简笔画,进行口语问答练习,使学生加深印象,增强效果。

又如,初中课程中出现许多交通工具单词,就可以利用它们的彩图来学习单词,如train(火车)、ship(轮船)等,并介绍by train(乘火车)、by ship(乘轮船)等。教师可以举着彩图和学生进行这样的问答练习: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I usually come by bike. (by bus...)

五、 利用电教设备辅助直观教学,创设实际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除了选用直观教具外,还要辅以电教设备,活跃教学气氛,使学生真正沉浸在外语语言环境中。在学习新的单元话题时,根据实际内容制作课件,便会使课堂教学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六、 选用直观教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使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的确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我们也该注意到,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设置情景上花费很多时间,即使教具再有效也不能算是好的直观教学手段。另外,准备和使用直观教具时也应讲究实效,能用实物或动作代替的就不用图画,能用教室里现成的东西就不必另外准备。平时要注意收集实物并做好循环使用,分类存放,用时方能省时省力。另外还可发动学生准备小物品。

总之,选用直观教学手段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讲究实效,把使用的教具与课本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辅之以电教手段,巧妙地设置情景。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应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初中英语教学 第12篇

一、应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让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素。”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 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 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追求所在。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过渡阶段, 对事物的认识更多的还停留在表面, 教学环境是否有较强的刺激性对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 要优化初中英语教学, 教师必须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的认知取向和教学需要, 适时应用多媒体手段。以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 把教材的文字描述渲染为具体、形象、感人的环境和片段, 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 从而使其在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方面表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时, 我们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球类体育场景, 逐次增添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项目, 用富有动感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 撩拨学生的兴奋神经。在学生兴趣盎然的状态下, 教师启发学生自由谈论Doyou have a…, 并通过课文复述学会使用祈使句询问某人是否有某物以及向他人提出建议, 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的既定目标。

二、应用多媒体手段打破教学时空限制, 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行为心理学都明确地告诉我们:语言学习需要在自己大脑里建立这种语言的意识, 进入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及跨文化内涵, 形成高容量、高密度的语言识记能力和语言辨认能力。有资料记载:一个从没有接触过英语的人, 如果将其“扔”到一个完全的英语语言环境中, 即使是被动的英语交流也会使其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惊人的提高。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我们难以在学生生活中构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英语交流环境, 这就迫使我们应用多媒体手段打破教学时空限制, 把英语国家普通民众的生活场景声、像、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在多媒体设定的语言环境中扮演某一角色, 用恰当、得体的语言来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深刻地体味英语文化、提高英语素质。如教学九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之SECTION A时, 我们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多媒体视频再现萨姆、吉娜和丽达商讨去哪里旅游的场景, 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同声系统参与讨论,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流畅地表达个人的意见、情感和观点。真实、自然的英语交流从根本上改变了英语学习的模式与途径, 以学习过程活动化、活动形式交际化突出了英语学科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提高了学生对英语深层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应用多媒体手段拓展学习平台, 引领学生开放式学习

素质教育从新的视角定义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和范围, 倡导在更为宽广的学习天地中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思维、培养能力。因此, 初中生的英语能力培养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将英语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 才能开阔学生视野, 取得“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功效。在这方面多媒体手段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我们应该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在课外自主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拥有的庞大信息资源和丰富学习资源, 以多媒体手段拓展的学习平台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自主化英语学习环境。例如要进行英语口语训练, 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 自主选择广播电视教学节目“空中英语教室 (Studio Classroom) ”、学习软件“走遍美国 (FamilyAlbum of USA) ”以及“洪恩在线”、“新浪有声英语”、“普特英语听说”等网络资源, 进行原汁原味的远程口语交际。还可以通过智能导师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聊天室等在网络上跟任何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互动, 以开放式的学习主动探索建构新的知识。

多媒体手段变革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方式, 增强了教学的活力。我们要以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 潜心研究多媒体手段与初中英语学科特点的有机融汇, 切实做到情感教育目标与认知教育目标的互动统一, 以期更好地优化初中英语教学, 强力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效果和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手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初中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 积极推动多媒体手段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引领学生开放式学习。在教学信息的多元交互传播中, 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优化, 为初中英语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多媒体手段,初中英语,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柴凤花.以多媒体手段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09) .

[2]彭博.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技信息, 2013 (11) .

上一篇:把活动做到极致下一篇:品牌个性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