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 共同发展

2024-07-24

师徒结对 共同发展(精选12篇)

师徒结对 共同发展 第1篇

一、唤醒自我意识———善思考

许多成功人士在创业初期, 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 这种强烈的愿望促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面临各种挑战而百折不挠, 最后取得成功。年轻教师更是如此。因此, 师徒结对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 激发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心理渴望。师傅经常向徒弟提出一个问题:以后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是教研型的, 还是学者型的?这种美好愿望, 能激起他们自立自强的信心和拼搏精神, 促使其朝着自身的目标不断地努力前进。

在师徒结对中一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目标, 那么对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有了取舍。对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 什么都是新鲜的, 什么又都是陌生的———教育教学经验缺乏, 教材生疏, 把握不住教学的内容, 备课时常感到费劲;课堂上不知如何去更好地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当这时, 就应虚心求教, 主动去听师傅的课。因为能够成为师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在组织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的一些经验。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师傅的课, 回家后仔细分析、研究:这节课师傅为什么会这么上, 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呢?师傅这样的环节安排背后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什么?如果让我来上, 会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学习和改进?博采众家之长, 思考自己和师傅的异同点, 这有助于徒弟更多地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思考问题, 杜绝简单地模仿和照搬照抄而“丢失自我”。如教学四年级《桥》, 师傅觉得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 然后充分讨论, 活动中的引导则“见机行事”。徒弟没有简单地模仿, 而是分析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师傅有足够的教育机智面对当时的情况和学生的问题, 而这正是自己所缺乏的, 那么该如何去引导呢?于是, 在教学中设计了“为何老人像一座山, 山是什么样的”这类小范围的探讨, 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转换自我角色———善观察

师徒结对时徒弟往往选择自己临近的有经验的师傅, 这样可以更方便地随时观察师傅, 从课间活动到教学活动, 从早读跟班到学生离校, 从班级建设到个别教育等。作为徒弟, 这样的学习方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最直接、最直观的指导和学习。

1.观察自己最需要或目前最疑惑的方面

学会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 目标明确了, 才能观察得更仔细, 收获也才会更大。刚参加工作时, 为了能够更快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几乎每个课间, 笔者都会待在教室里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可就是由于与学生走得太近, 成天与他们打成一片, 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学校组织各种集体活动, 学生往往都“欺负”我, 不把我的话当回事。而师傅只需一个眼神, 甚至只要听到师傅的脚步声, 孩子们就会很快安静下来。那时笔者常常反思, 学生是由于“畏惧”师傅才变得这么“乖”吗?事实证明这样的想法错了。在一次“我喜欢的老师”的作文中, 很多学生选择了师傅。那段时间, 笔者非常困惑:我的心理距离与孩子拉得那么近, 而师傅很少与孩子打成一片, 为什么孩子们还是都喜欢她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进一步观察师傅,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 仅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适当地保持距离也是很有必要的。

2.观察师傅的教育特色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 要在同行、同事面前树立“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值得我去学习”的思想, 只有敞开心胸, 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对于师傅的教育特色和专长, 徒弟一开始还不太熟悉, 因此只有通过参加一系列活动, 才能了解师傅的教育特色和专长, 逐步在心中建立起“师傅教育特色库”, 知道在有什么问题的时候该去找师傅, 以获得深入而又有针对性的启迪和帮助。

三、正确自我定位———善提问

在师徒结对中, 年轻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当教师的角色, 在师傅面前又要回到学生的角色。有的年轻教师不敢提问, 就是放不下心中的那个结———害羞。生怕自己提的问题会引来他人的“嘲笑”, 怕别人说教了这么多年了这点小问题都要问, 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常常“闭关自守”, 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大胆地走出自我的狭小天地, 回到“学生”的角色上来, 在遇到不懂或难以理解的问题时, 主动向师傅请教, 让提问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虽然, 笔者在师傅的指导下, 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信心, 但每当遇到问题时, 还是会主动去请教师傅。哪怕是看上去很幼稚的问题, 她也总会不厌其烦地回答我。记得一次中途接手六年级班主任后, 因为急于求成, 没能较好地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他们犯错误后一次次不留情面地批评和训斥, 结果出现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从而使我的班主任工作遭遇“滑铁卢”。在情绪跌入低谷之际, 我请教师傅, 请求他帮我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寻找解决的转机和时机。在一次公开课前夕, 班中出现了一个偶发事件:在一次打扫卫生中, 一个学生因一时大意, 导致玻璃窗从凹槽中掉落。由于这只是一个意外事件, 作为一个新班主任, 笔者并没有预料到事情的严重后果。但作为一名老教师, 师傅敏感地感觉到, 这是一个警示学生、教育学生的良好契机。师傅及时与我沟通, 就如何教育学生, 在师徒之间展开讨论。一致认为, 学生的错误可以理解, 但不等于宽恕, 虽然这只是一个意外, 但至少暴露了一部分学生在值日工作中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教师的威信是严中有爱, 该严的时候要严, 该宽容的地方要学会宽容。之后笔者用班会的时间, 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分析问题,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让学生以点带面分析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并且在之后的值日中加以注意。半个学期后, 我们班成了学校公认的优秀班级。所以, 年轻教师在遇到问题时, 要向师傅多问几个为什么, 只有这样才会更快地成长起来。

四、提升自我品质———善学习

影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专业成长是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只有激发年轻教师自我提高的动机, 其专业成长才会成为可能。

1. 读书与学习

首先是阅读。读什么?第一, 读教科书。系统地阅读教科书, 有助于复习生疏的基础知识, 有助于了解学生已经掌握和后面即将学习的知识, 有助于知识间的系统联系。第二, 可以读一些滋润心灵、温暖生命的书。这样的书籍可以净化心灵, 使我们以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和人生, 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最后, 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 为实际教学提供最新的帮助。怎么读?第一, 坚持与学生同步晨读, 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知识的启迪, 更会在学生中树立爱学习的榜样。第二, 晚读, 作为一名教师, 床头要放一本书, 每天睡前阅读十五分钟, 日积月累定会有不错的收获。

其次是学习。从观课、听课、评课、自己上公开课等中学习, 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进程的把握与掌控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对于年轻教师来说, 执教公开课这一点尤其重要, 就是一次洗礼。这个过程就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是一个反思和改进的过程。在此基础上, 逐渐通过分析、反思,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完成从一个新教师向成熟教师的转变。

2. 开展原生态的小课题教研活动

小课题的特征是跟现实生活比较接近, 比如:“留守儿童打架行为的矫正”研究, 小现象、小问题, 从小事入手, 以小见大进行研究。比如:“学困生不完成作业的心理原因分析”的课题, 研究实实在在, 结论实实在在, 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好的帮助。小课题的研究范围是局部的、微观的, 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实在、明确, 研究难度更小, 教师容易驾驭, 研究周期也比较短。所谓原生态的教研, 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 是课堂中自然涌现出的未加修饰的问题, 这些问题一般都符合小课题的特征, 研究这些课题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服务于课堂教学。

3. 撰写教学日记形成反思习惯

对年轻教师来说, 撰写教学日记是一种最为简便而又可行和有效的教学反思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从实践走向实践的过程, 始终处于不断的塑造之中。在教学日记的写作中, 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 了解自我、发现自我、塑造自我, 也可以通过教学日记的交流, 从其他教师的分析与评判中, 清醒地认识自我, 提炼和丰富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获得。通过教育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批判, 去粗取精, 促进专业成长。

年轻教师的成长有赖于师傅的帮助与指导, 更有赖于自己的勤奋学习和不断思考。作为徒弟, 要在师傅指导的基础上, 多听名家的课, 多听名家的讲座, 多向同事请教, 不断地反思,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参考文献

[1]吴嘉清.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团队的名师引领.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 (3) .

[2]丁家富.“师徒结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础教育参考, 2010 (2) .

师徒结对教研忙 共同交流促成长 第2篇

本我组有许多新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给青年教师铺路子指方向,激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脱颖而出,成为本组教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实行“青蓝工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于是我们认真分析每位老师的优缺点,结合他们的原有水平,制订出本学期的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本着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途径,利用学习型教研、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讲实效地提高青蓝工程的效能,拟定以下主要任务。

1、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师傅指导徒弟利用读书活动、网络教研、同伴互助等模式开展学习,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做好读书笔记,建立读书时间、实践反思等专栏,不断内化和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针对本学科开展业务学习,吃透教材,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2、教学实践:开展教学教研师徒结对,开展互助备课,实现徒弟的“一课多上”和一课多案(在师傅指导下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每学期师傅为徒弟至少上好2节指导课、徒弟上好2节探究课,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3、教育教学研究:师徒间定时或不定时开展问题教研,讨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疑难问题,并形成每学年1个研究专题,开展专题研究或课题研究,提升师徒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师徒间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开展问题教研,讨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的疑难问题。

4、经验总结: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记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的所思、所感;撰写教后反思(每课1篇)、经验总结.加快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化和优化,把公共知识内化为个人知识,从经验型向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型。

二、动态管理

1、导教结合 导,是师徒结对的中心环节,也是师徒结对实效性的可靠保证。为了使指导教师的“导”落实到位,要求导师做到:导计划制订,导备课,导上课,导作业布置与批改,导编写质量分析,导教师专业知识的扩展与加深,导教师条件性知识的学习与丰富。要求青年教师做到:思维上与知识上勤问,过程上与方法上勤跟,困惑上与疑难上勤说,具体事务上勤做。要求结对教师做到思维上重启发,方法上重探讨,环节上重落实,行动上重反思。

2、师徒反思。

我们提出“不会反思的教师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教师”。教师的经验只有经过思想的锤炼,才能得到提升和内化,成为宝贵的教学财富。师徒结对活动的反思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自我反思。青年教师自我提问,自我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思效,思得,思失,思改。指导教师以身作则,深入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点拔指导是否得当,青年教师特色何在、教学风格如何彰显。二是共同反思。师徒互动,相互切磋,共同探讨。三是主管领导反思。师徒结对活动成效的大小、改进的措施和考核评价办法的制订。

为了促进师徒结对中教师的教学反思,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倡导阅读。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发动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学习新课程理论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与专家、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结合起来。

(2)开展交流。无论是上级组织的名师观摩课、专题讲座,还是同级或本单位的集体备课、小组讨论、研究课等,都是最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专家和同事的教学、报告和发言,都是他们多年潜心探索的结晶,是他们感性经验的升华和先进理念的具体化。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创建“和”的教研文化研究氛围,随时随地相互学习,相互“碰撞”,相互鞭策,共同成长。

(3)及时总结。一是要求教师书写教学后记、教育日记,记录思想碎片,学校不定期检查评比。二是对每次参加各类比赛或教研活动都要写反思和心得体会,积累成册,记录成长历程。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参加比赛。

三、基本要求

1、每周师徒间互相听课至少1节,要有听课记录、评课意见。

2、要求新老师认真写教后反思(每课1篇)、、经验总结与教育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1篇),最低也要发表在汶上教育网上。

3、主动推荐教学理论书籍给他们,要求他们每学期至少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或选读各类教育教学报刊,并撰写读书笔记,填写读书摘记卡,参加学校的读书交流。

4、建议在一个月举行一次汇报课,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5.指导他们认真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讲评工作以及试卷命题、质量分析、写好教学总结等。

6、每学年写好一篇关于做好青年教师业务培养的专题总结。

师徒结队途径培养了我校的新生力量,形成有效的新老阶梯,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保证。同时形成新老两支教师队伍的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以至带动全校教师的奋进,是学校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使新教师缩短了磨合期,促进了成长,早日担起学校各项工作重任,为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新鲜的、活跃的、有力的力量。

师徒结对传帮带 企业发展添后劲 第3篇

春秋时,金山区地处吴、越交会,从古至今出过很多文化名人,文字语言学家顾野王、高僧船子和尚、诗文家白牛居士陈舜俞、书法家杨维祯和沈度,近有国画大师程十发、漫画家丁聪、南社后期主任姚光等。漕泾镇位于金山区东部,始建于宋代,因镇旁有古代运送漕粮的漕溪河而得名。也许是受地域文化影响的原因吧,生长生活在金山漕泾的人好像都很好学。金山区工商联漕泾镇商会为促进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专门制定了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实施办法,在全镇部分非公企业中深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帮助青年提升综合素质,激发工作活力,提高创新能力。

让年轻人少走弯路

“导师带徒活动是为了充分发挥人才扩散效应,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保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确立的一项旨在发现青年人才、锻炼青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造就青年人才的工程。能够起到激活企业活力,帮助企业凸显良好精神面貌的作用。”商会领导蒋雅红自豪的说。

“我很幸运,我的导师是经验丰富的老书记,她帮助我更好地了解群众工作,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诀窍。我可以随时随地找师傅请教,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上海三泾达服装有限公司支部书记金红深有感触地说,“我从最初畏惧和不情愿接公司党支部书记这一工作岗位,到后来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这一学习过程让我终生难忘。”“我能掌握党务工作,多亏了我的导师沈明芳书记。比如去年11月份一名预备党员转正的事宜,就是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准备了资料并组织全体党员开会表决,顺利有序的完成了这项任务。”

漕泾镇商会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以来,首先选取了8家试点企业,14对师徒结对,三泾达服装有限公司的金红与生产顾问沈明芳就是这项活动中的一对师徒。活动开展以来,通过思想交流、工作帮带、换岗锻炼等形式,在不同单位都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探索出了“在实践中和一线岗位上发现人才,靠实践和对企业的贡献来评价人才”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了“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全镇推广后受到大家的一致欢迎。

在商会的指导帮助下,各企业充分考虑后备力量的培养,结合青年员工的特点,因人施教,因岗施教,积极探索和丰富青年员工成才成长的有效途径,对于即将成为业务骨干或者有可能走上关键岗位的“老”员工,会不拘一格地为其择名师,像对待新员工般为其传道授业解惑,传授业务知识,及时发现、解决员工成长中的问题,助推员工快速成长,有效促进了青年员工的业务提升和岗位成才,为非公企业改革发展增添了后劲。

拜好师傅学好艺

为确保导师带徒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漕泾镇商会帮助企业从签订导师带徒协议书开始,从形式到内容加以规范,明确师徒责任义务和计划目标,保证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我们有信心为员工搭建好的发展平台。”上海连通实业有限公司支部书记万辉华肯定地说,“不论多困难,公司都会不遗余力地做好此项工作,相信能够收获丰厚的成果。”连通实业主管领导都为这项活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根据对公司员工的详细了解,亲自为学员指定导师,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既保证了活动的效果,又让学员深刻体会到公司领导的关怀和关爱,提高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面对初出茅庐、求知若渴的年轻人,导师们从业务、思想入手,精心传授实践经验。大专学历的黄燕峰,跟着“师傅”万辉华学习经验。在“师傅”的帮助下,黄燕峰顺利的入了党,考上了本科,无论在业务或者思想上都有所成长。万辉华还有意安排他多与甲方、工人打交道,潜移默化地培养他的综合素质。虽然天天奔波在工地上,可他没有一丝怨言。

“导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无论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还是生活环境的适应当中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他们不仅教会了我们一些操作上的技能,还让我明白了不少人生的哲理,使我受益匪浅,正是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们懂得了如何充实自己。如何体现自身价值,如何让自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徒弟黄燕峰充满感激地说。

有实践就会有创新。在导师带徒弟活动中,上海三泾达服装有限公司把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带徒弟活动延伸为老师傅带年轻师傅、业主带主管的群众性活动,并且制定了《导师带徒活动具体方案》。此举得到了职工的积极响应:拜师学艺的不仅局限于一般学员了,进厂十几年的技术骨干和普通的操作工也都当了徒弟,这样就出现了一种“一人既是师傅,又是徒弟”的可喜局面,技术科长姚梅娥和负责工艺测分的赵欢妹就是既为师傅又为徒弟的典型事例。导师带徒队伍的扩大,促进了操作人员、专业技能人员和管理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并驾齐驱”,有力地保证企业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和今后生产的需要。

实现德艺双馨

在工作上为人师表,在生活中言传身教,思想上充分交流,导师们的细致工作让青年人感受到公司的关爱和领导的关怀。上海连通实业有限公司万辉华,不但教徒弟黄燕峰如何做好本职工作,而且关心他的思想和生活。黄燕峰这样说到:“我的导师是名好干部、好党员,年轻人都围着她转,她对我影响很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责任和敬业,让我学到很多,”“导师不仅在工作上思想上指引我,生活上也对我关心备至,使我有了家的感觉,心里暖洋洋的,感谢导师,感谢公司。”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几个月的实践证明,导师带徒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连通实业黄燕峰在导师的帮助下,认真学习,顺利拿到了土建、市政二级建造师证书,工作中能独当一面;三泾达服装有限公司支部书记金红在导师的帮助下,面对工人之间的纠纷与矛盾也能因人而异的去化解;三泾达工艺测分工人赵欢妹与技术科长姚美娥,你教我打样板,我教你电脑操作,教学相长……

通过导师带徒,青年力量不仅从导师的耐心指导中汲取养分,而且从导师的日常言行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不仅从书本中吸取有益的知识,而且虚心向周围经验丰富的其他同志请教。通过学习,青年力量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能够从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扎实肯干,与同事间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团结共进。

同时,导师带徒不同程度提升了师徒的工作能力。青年力量在师傅的指导与帮助下,认真学习、用心探索,逐步具备了应对复杂局面的工作能力,敢于扛事,能够扛事,遇事不慌张,能够依据当时情况需要,做出正确的处理。在帮助徒弟处理问题的同时,师傅也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在帮中学,在学中带,师徒和谐共进。

通过师傅有力的传帮带,鼓励他们要敢想敢干,从最简单的做起,把最简单的先做好,循序渐进。青年力量逐步的掌握了技术要领,工作意识显著增强,变被动为主动,由原来的不会干、不敢干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干、抢着干,形成了浓郁的积极拼搏的工作氛围。

漕泾镇商会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至今,带教双方积极互动,举措落实到位,广大青年人才不断涌现并茁壮成长,非公企业健康发展,企业的竞争力自然增强,实现了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丰收。

师徒结对 共同发展 第4篇

本文通过个案深度访法, 访谈了某幼儿园的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历程, 了解到“师徒结对”制度对新手教师及其师傅在专业发展上产生的影响。

一、“师徒结对”制度有利于新手教师快速实现专业发展

研究显示实习生或初任教师最初教学时一般总要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某一位教师, 作为认同的对象和教学行为的基本参照。[2]“师徒结对”制度正好为新入职教师提供了模仿、参照的良好对象。“师徒结对”制度具有一对一辅导, 针对性强, 指导范围广, 时间长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快速适应专业工作, 实现专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访谈中的教师为例, 该幼儿园每年都要举行师徒结拜大会, 幼儿园领导会根据每一名教师的特点, 教学特长进行师徒配对。每一位新入职教师和经验欠缺的教师都会跟一位有五年以上教龄, 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结对并签订师徒协议书。师傅按照协议书的规定知道徒弟在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等各方面的发展, 徒弟也需要按照根据协议书的要求虚心求学, 认真学习各项内容, 尽快实现专业发展, 成为一名合格的、出色的幼儿教师。

根据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 与其他一对多的培训方式相比“师徒结对”制度一对一的特点既有利于师傅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 也有利于新入职教师个人教学特点的形成, 隐形知识的获得。此外, 一般幼儿园实行“师徒结对”制度一个师傅要带新入职的徒弟三年左右, 在三年的时间内把一名新手幼儿园教师, 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合格幼儿园教师。师傅连续三年有计划地、悉心地指导也保证了新手教师的学习效果。师傅的倾囊相授使新教师可以尽快领悟工作要领, 减少了工作的阻力, 此外长时间跟随经验丰富的师傅学习有助于新入职教师掌握幼儿教师职业的隐形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智慧和专业技能。

在访谈中发现现实中“师徒结对”制度实施的过程中, 完全按照师徒协议那样完美进行的是不可能的, 新手教师要想快速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跟多还要依靠自身勤奋学习, 领悟体会。

二、“师徒结对”制度巩固提升了幼儿园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也是没有止境的。对于老幼儿园教师来讲, 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提升专业素养, 适应教学要求, 创新教学方法既是现代学习型社会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 也是幼儿这一特殊教育群体的需要。古语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故教学相长也。”

当老教师担当起“师父”这一角色时, 老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无论是在日程教学活动设计、技能训练, 幼儿管理等任何一个方面都要精益求精, 只有自己做好表率, 对新手教师的教育效果才会好。面对新教师提出的一些教学困惑、疑问, 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老教师必须结合自身经验、反思讨论, 最终给出新手教师满意的答案。在这些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都巩固和提升了老教师的专业能力。

同时在带新教师时老教师也能从新教师身上学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新手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刚毕业, 她们充满朝气, 拥有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 老教师在教新教师过程中相互切磋, 相互学习各自的优点, 实现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总之, “师徒结对”制度是促进幼儿园新老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双赢的策略。一方面徒弟有了师傅的指导调教, 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日常工作的技巧, 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 师傅在指导徒弟的过程中教学相长, 相互学习, 不断的改进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巩固和提升了自身专业能力, 在专业发展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师徒结对”制度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具有一对一辅导、针对性强等特点。“师徒结对”制度对“师傅”和“徒弟”的专业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师徒结对制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显彪.“师徒制”: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 (3)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313.

教师青蓝结对师徒结对 第5篇

在这个学期里,我很幸运拜江鸿老师为师。回顾这一个学期,可谓是酸甜苦辣,我是师徒结对的受益者,因为在师傅和其他老师们的关爱下,我在渐渐成长、成熟、坚毅!

江鸿老师是一名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他有着二十多年的初中教学经历。跟他一个学期,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江老师在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管理学生方面都毫不保留地给了我许多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使我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师被社会所赋予的期望值很高。从教之前,我个人一直这样乐观地理解教师所受到的尊重,却不知道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工作之后,就让的我意识到了教师肩头的重任。作为教师个人来说,繁重的课时量,来自教学的压力,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都使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经验的缺乏,情况的生疏,年轻的我总是不能很好的处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陷入束手无策的窘境。这可能是所有新教师需要迎对的第一个挑战!

对我这样一个刚进入环境教师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又都是陌生的,而让我特别自豪、欣喜的是我有这么一位能干的师傅——江老师,他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带班经验,这些都对我的教学非常有帮助,江老师上课非常有激情,在听课的过程中,这种激情不仅感染了学生,也感染我使我也充满了激情,用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反馈,有这样严谨的师傅,我这个做徒弟的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师傅把自己购买的一些书或者觉得特别好的书籍推荐给我,我挑选自己需要的一本书进行阅读,读完后相互交换,并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的氛围。

首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跟上课改的步伐,才能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因此,在江老师的要求、指导下,我坚持平时及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能做到认真备课,钻研教材,遇到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疑点,主动向师傅请教,与师傅共同钻研教材和备课,主动让师傅指导教案,虚心接受师傅的建议,修改不足,更好地吃透教材。

其次,互相听课、评课是师徒结对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这也成为了向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我感到师徒结对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我与师傅之间,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

江老师经常听我的课,每次他总是先给我最大程度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坦诚的指出我的不足,并且帮助我找出弥补和解决的办法,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并且我在她的指导下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定的信心。

从“中国好声音”看校园师徒结对 第6篇

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一开播就风靡全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位著名歌手作为四个明星导师组的导师,众多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导师的喜好选择其中一组。导师背对学员,根据学员唱歌的特点与潜能竞争选择徒弟。双向选择之后,学员积极学习,导师言传身教,帮助徒弟取得最佳成绩,师徒获取双赢。这种创新之举是“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最大亮点。它给学校“师徒结对”以如下启示:

启示之一,“师徒结对”需要体现双向选择性。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可以双向选择。师傅可以是本学科优秀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学科优秀教师;可以是教学专家,也可以是德育专家或班级管理专家,还可以是科研型专家。但是,选择哪个方面的优秀教师作为师傅,应该让青年教师说了算。同时,优秀教师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徒弟。为了保证“师徒结对”取得实效,优秀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些有主观意向和客观能力的青年教师为徒。这样才能让“师徒结对”成为可以满足双方需要的有益互动,从而体现出“师徒结对”活动的真正价值。

启示之二,“师徒结对”需要体现竞争性。“师徒结对”不能成为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消极、被动的负担,而应成为他们积极上进的推动器和催化剂。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是学校里最好的教育资源,如何让这种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竞争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学校对愿意做师傅的优秀教师进行物质与精神的鼓励,并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主动报名,供青年教师竞争选择。同时要求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才能,以便优秀教师竞争选择。通过竞争产生的“师徒结对”思想统一、目标一致、方向明确、紧密合作、事半功倍。

启示之三,“师徒结对”需要体现实践性。作为“师徒结对”的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双方,相互了解需要一个过程。学校需要事先提供时间和平台,让他们相互了解、相互接触、相互合作。当然,这不能在开学之初,仅仅由学校一个命令就给他们定为师徒,而是在他们共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根据实际合作中的印象、感觉和判断进行双向选择。实践出真知,师徒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既会展示自己的优点和才华,也会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和短板。如果双方能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认师徒关系,这种合作必然会达到“1+1>2”的效果。

“师徒结对”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作为师徒双方的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执行过程中,学校应该以人为本,做到科学性、民主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充分尊重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主观意愿和自觉选择。否则,“师徒结对”就会从“助长师徒腾飞的翅膀”变成“拖累师徒成长前行的沉重包袱”,不但没有最大的发展合力,就连校园和谐也无从谈起。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提高师徒结对效果的四大策略 第7篇

1.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节的“师徒结对”活动中,笔者所在学校会给所有徒弟制订一个共同的成长规划。如,一年内开设2~4节公开课,二年内获得市、县(区)赛课二等奖以上,三年内成为校教学能手等指标。这说明师徒结对往往过于注重徒弟的成长,而忽视了师傅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其实,师傅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是培养优秀徒弟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这种统一规划显得过于呆板、机械和固定,缺乏针对性、弹性和长远性。又如,有些徒弟运动技能较好,但是写作水平较低,所以他们参加技能比赛的难度会小,但是在评课、写教学反思等方面难度又较大。因此,学校在师徒结对成长规划中,有必要向“弹性与长远”方向转变。

2.转变策略

首先,学校应将“师徒结对”定格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之一,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教研处、艺体部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师徒结对领导小组。通过领导小组会议、教研组会议、全校教师会议等形式,从整体上设计师徒结对的思路与方法、规划与策略,制订相应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执行办法,每学期要制订具体的、可操作、有效果的活动计划,不断深入推进活动的开展。

其次,领导小组开始要让所有的师傅和徒弟树立、促进师傅和徒弟的同步发展、长效发展的结对目标,针对徒弟和师傅各自的特点、各自的发展需要,制订一个师傅和徒弟双向发展的成长规划。当然,这个成长规划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随意更改的,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和长效性。

最后,师傅和徒弟要树立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协同发展的意识,明确各自的职责。徒弟要积极主动地向师傅学习;要结合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教育教学水平、理论功底等,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成长规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逐层递进,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师傅要指引徒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练习新技能、解决新问题,让徒弟逐渐从“新手”转变为“熟手”,直至成为“能手”;并且要对自己的持续发展制订一个长远的计划,还要为之实现而精心努力。学校可以从师傅指导徒弟和新教师自我成长两个方面开展定期的培训,多给师徒提供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使体育教师这个群体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提高综合素养,加速专业成长的步伐。只有充分提高师徒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体育教师的“师徒共赢、整体发展”,才能提高“师徒结对”的实际效果。

二、结对方式由“单向”向“多向与多元”转变

1.存在的问题

以往师徒结对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方式,虽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产生了“相对独立而各自为战”“派系不同而恶性竞争”等问题,这不利于队伍之间相互地博采众长,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争鸣和有效的交流研讨,进而影响并制约着师傅和徒弟的发展。因此,这种“一对一”的单向指导方式必需从整体和团队的视角进行转变。

2.解决对策

首先,领导小组要从整体上进行统筹安排,要让所有的教师从思想上清楚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和交互性,指导和鼓励不同的师徒队伍之间的交流研讨、融合共生。这是实现师徒结对方式由“单向”向“多向与多元”转变的基础。

其次,体育教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运动专项(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与教学风格(如严肃认真、诙谐幽默等),其运动技能、教学技能、理论水平、语言表达、写作水平等等参差不齐,因此,结对方式必须要有所转变。一是转变为“一对多”,即一名师傅指导多名徒弟。二是转变为“多对一”,即多名师傅指导一名徒弟。这样徒弟就可以接受到不同师傅的优点,取长补短,逐渐提高自我。三是徒弟与徒弟之间的相互学习。如,领导小组和师傅要鼓励徒弟主动向其他同伴学习、并乐于帮助他人,在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和谐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帮助别人提高。这样从徒弟层面上讲,就会形成以一名师傅(师徒结对时产生的“协议师傅”)为主,其它多个师傅为辅,徒弟与徒弟之间互相学习的一种新型师徒结对方式。这样的师徒结对方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单向的师徒结对方式,转变成为“多向与多元”的结对方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化水平。

三、徒弟学习由“复制”向“理解与融合”转变

1.存在的问题

部分徒弟不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师傅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不进行后期的反思、修改与融合,而是直接照搬、照抄,最后形成了简单的“复制”“粘贴”。久而久之,徒弟会形成依赖心理、懒惰心理、等待心理、盲从心理等,直到被师傅同化,成为其师傅的“简单复制”,甚至会丧失教材的解读与分析能力、教学的设计与创生能力,最后变得胆小怕事、失去自信、毫无主见因此,需要对徒弟的学习方式、行为、过程等进行转变。

2.解决对策

首先,徒弟要理解师傅的教学设计的思路、技能练习的意图、目标达成的方法等等。只有理解了,才能从小处入手、大处着眼、“根处”模仿。在模仿与实践中逐渐有所理解、有所感悟,进而才能对教学设计、技能练习等进行加工、修改。

其次,在理性模仿与实践中,徒弟需要针对自身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常见的体育教材教法进行修改,需要敞开心扉、张开双臂向多个师傅和同伴请教,以融合个人的特长与多个师傅的优点,注意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创生,努力形成适合学生与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徒弟的学习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模仿与复制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地、积极地对体育教学进行理解的过程,是对不同的教材教法、人和物的融合与创新的过程,是由“复制”向“理解与融合”的转变。

四、师傅指导由“独白”向“对话与讨论”转变

1.存在的问题

部分师傅受“师道尊严”的影响,不愿意徒弟对自己的认识、看法和观点进行反驳;而部分徒弟又受“师傅权威”的影响,担心师傅生气或者“不指导”而不敢对师傅的指导内容、方法等提出异议,最后将师傅指导变成了一种“独白”形式,师傅讲、徒弟听成为师徒之间交流的基本模式,各类研讨、交流与互动都成了师傅“独白”的舞台。这阻碍了师徒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有效互动,缩小了徒弟的思维空间,降低了师徒结对的有效性,使原本生机勃勃的互动研讨与学习变成了一个被动的、令人乏味的形式主义,使得充满学习欲望与学习动机的徒弟变成了被动的、储存知识与技能的容器。这不利于徒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知识与技能的创生能力,也不利于师傅的持续发展

2.解决对策

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而服务的理念。只有树立了这样的理念,师傅和徒弟才会淡化自己的角色,回归到“育人”的层面上来。师傅也就不会再“高高在上”,而徒弟则会“胸有成竹”,在相互学习、平等交流中,提高各自的专业化水平。

其次,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共生的师徒关系。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师徒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单一的师傅对徒弟的传、帮、带,而是一种在师徒之间平等对话氛围中,以达到“育人”为目标的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师傅既是徒弟发展的引领者,又是徒弟的合作者;既“授之以渔”,又“共同捕鱼”。师傅要以共同探讨“育人”的思想、方法和实践中的问题等为根本,不要求徒弟去照搬照抄、复制粘贴,而且善于发现并学习徒弟身上的优点和优势、善于倾听并吸收徒弟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促进自身的理念更新、方法创新、经验革新,以持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徒弟一定要做到真诚、谦虚、耐心地向师傅请教和学习,当与师傅的观点不一致时,要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向师傅质疑。

如何让教师的“师徒结对”更加有效 第8篇

一、师如何带徒

从“师傅”角度讲, 首先, 要意识到这是双赢的安排。为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承下去, 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是老教师光荣的职责。而新教师创新意识强, 接触的新事物往往较多, 对现代化教学手段, 尤其是使用电脑技术比较娴熟, 老教师也可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再说, 新教师在教学艺术上也有闪光点, 值得汲取。比如, 我从被指导的教师中, 发现她激励学生的方法可取, 即采用在黑板上划“正”字的方式, 看哪一大组发言的人又多又好:即使答错了也加一划, 表示对举手者的鼓励;答对了则加两划。我在上课时也进行尝试, 效果果然比原来的口头鼓励或鼓掌要好。

其次, 要相互多听课。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素养的综合运用, 是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 听课最能发现问题, 交流最有素材, 帮助最有抓手。“师傅”应争取每周听“徒弟”的课一次, 听后要认真点评, 对新教师帮助会很大。只要提前通知, 经“师傅”同意, “徒弟”也可经常听“师傅”的课, 耳闻目睹, 吸取长处, 一定会有较大的收获。

第三, 帮助要从备课开始。虽然上课最能发现问题, 但问题的产生大多出自准备阶段的不充分, 因此, 帮助新教师要从备课开始, 因而上课的问题就会少一些。备课上的帮助有两种途径:一是让“徒弟”说课, 讲出本节课的课标、学情、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板书设计、作业的安排等;二是看“徒弟”的教学设计 (即教案) , 对教学设计的优劣进行评价。有一次, 我发现一位“徒弟”备的课比较简单粗糙 (可能是初三教学较忙) , 缺乏必要的环节, 于是, 我就从刊物中找到优秀的教学设计给她看, 她也很虚心接受。过了几个星期, 我再次查她的备课笔记, 发现她的教学设计变得具体完善了。

第四, 加强薄弱环节。有的新教师整体不错, 就是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缺陷, 如语言不简洁, 有口头禅;有的板书杂乱, 逻辑性不强;有的用的材料太多太杂, 填鸭式教学, 让学生囫囵吞枣;有的语言流利, 讲起来天花乱坠, 但知识点不落实等。针对第一种问题, “师傅”要及时指出“徒弟”有哪些口头禅, 让他尽快改, 并希望在上课前要说课, 这样可以让语言变得简洁, 也可以让学生多说, 自己少说, 以扬长避短。对于板书问题, “师傅”只要经常检查“徒弟”板书设计即可, 有时, “师傅”也可将自己的板书与“徒弟”的板书作对比, 指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对材料用得太多, 教学不细腻的问题, 一方面帮助新老师大刀阔斧砍掉那些与主题和重点联系不密切的问题, 另一方面, 要帮助新老师精用材料, 充分挖掘材料所提供的信息, 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精选精用材料, 就可节省阅读时间, 学生就有足够时间思考问题。对于“徒弟”善于自身表述而知识点不落实问题, 我认为, “师傅”要提醒“徒弟”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多让学生自己默读, 自主提问, 自主归纳, 教师则注重组织、参与、引导、评价等;同时要求徒弟也注意课堂板书, 充分挖掘文本内容, 让学生有东西可看可记。这样,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增强。

第五, 带“徒弟”一起去听课。除相互多听课外, 还可一起去听其他老师的课。这样做的好处是, “师徒”之间氛围轻松, 可以共同评课, 畅述各自的看法, 达到相互启发。当然要以“徒弟”先讲为好, 这样“徒弟”思维放得开, “师傅”则补充修改即可。如有一次我带“徒弟”听了一位老教师上的“建设良好班集体”的课, 回到办公室, 我让她谈谈听后的看法。她说, 这堂课材料用的新,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得体及时。我问还有呢?他一时还没感悟出来。我说:“还有她能联系学生身边实际。但不够的方面是, 板书没有认真设计, 有些随意。”

二、徒如何跟师

从“徒弟”角度讲, 首先, 态度要虚心。年轻教师一般语速快、词汇新、与学生感情上较接近, 在外貌上占优势, 学生比较喜欢。有的年轻教师干劲足, 比较会抢学生的课余时间, 学科测试平均成绩往往较好, 但这并不能说明青年教师总体水平已比老教师高, 经验更不可说丰富, “姜是老的辣”是有它的道理的。因此, 年轻教师一定要虚心接受老教师的传帮带, 认真履行老教师提出的要求, 切不可以自己的某些优势与老教师的劣势相比, 私下里应多讲些老教师的优点。

第二, 要多思考几个问题。一是自己的努力目标是什么?自己几年以后能教好一门课, 何时成为校级学科领头人, 何时能成为县、市名师等, 要给自己一个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 行动才会有动力, 遇到困难才容易克服。二是自己在教学上的薄弱方面是什么?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艺术, 是语言的表达还是师生互动的组织, 是教学设计包括板书设计还是课堂的提问艺术, 是命题水平还是论文的写作等, 都要有自知之明。三是我的“师傅”的优势是什么, 他能给我什么?作为新老师, 通过各方面信息, 掌握了“师傅”的优势, 就可以在这方面多请教“师傅”, 多学习。四是“师傅”比较需要什么?即多关心“师傅”所需。年轻人好胜, 容易表现自己, 如果注意场合和分寸是无可厚非的。但对老教师一定要热情坦然大方, 自己有好的教学资源, 如课件、教学素材, 要主动及时向老教师提供。老教师在使用电脑上发生困难和问题, 要及时耐心地帮助排解。

第三, 平时要踏实努力。平时要多坐在办公室, 无事少外出。要少说空话, 多干实事。要能潜下身来继续多读书, 静下心来认真备课, 要及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 反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等, 要会挤时间多听其他老师的课, 这样才会得到老教师的好感。课后多作书面教学反思, 批改作业要细心, 辅导学生要及时, 要踊跃参加相关的教学比武, 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自己较快进步。

三、对师徒对子的管理

从学校角度讲, 首先要合理安排, 明确要求。这是这项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哪两位教师进行“师徒结对”, 最好是同备课组的教师, 这样内容一致, 交流方便、直接, 学校在排出“师徒结对”方案公布前, 应征求一下老师的意见。

尽管老教师比较自觉, 但人总是有点惰性的, 如果要求具体、科学、明确, 效果肯定不错。比如:规定一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专门设置听课本, 期末要上交;每学期结束时要对“徒弟”写鉴定。新教师的教学成绩要与老教师的工作业绩相挂钩, 上网宣传时, 要同时挂上“师傅”的名字等。当然要注意, 假如“徒弟”参加本校的教学比武, “师傅”不可当评委, 免得比赛不公。

其次要关心老教师的身体。老教师, 一般是高级教师, 他们处于这个年龄一般上有老下有小, 也往往是学校的管理骨干, 每天身心透支是非常大的。作为学校领导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 更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尽量减轻老教师的工作量。这样, 既有利于老教师不断“充电”, 多些学习、思考和总结, 更能在工作上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第三、要注意过程管理。为了不使这项工作走过场, 流于形式, 学校教科室、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要在学期中间进行听课笔记的检查, 并及时召开总结交流会等, 这样, 经验能及时得到推广, 问题能及时得到发现, 使这项工作能在面上有效开展。

第四、要体现老教师的工作的价值。老教师是不会看重物质奖励的, 但如果学校能给“师傅”发点津贴, 体现他们的价值, 把“师徒结对”当作一回事, 可能有利工作的开展。有的学校在“评优评先”时, 增设了“优秀指导奖”, 也是一种励人之举。

师徒结对 共同发展 第9篇

一、师徒结对,明确职责

1.组内分层合理结对

首先,我把整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分成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学生数学基础好,思维能力强.B层学生数学基础较好,但思维能力欠缺,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C层学生数学基础弱,又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中A是师傅,B是辅导员,C是徒弟.同一组中有两对学生是师徒,另两名学生是辅导员,协助组内师傅一起帮助徒弟.

2.举行仪式,明确职责

为了使学生慎重地对待这件事,我专门组织了一次很正式的“师徒结对”仪式,向师傅颁发“资格证书”,明确师傅和辅导员的职责和义务,规定了徒弟的任务与要求,师徒签订了结对协议.通过这种仪式让师傅和辅导员更有使命感,让徒弟也有一种敬畏之心.明确师徒职责:师傅在课堂内外要主动指导徒弟预习功课,答疑解惑,监督徒弟完成作业,组织各项数学学习活动.徒弟要谦虚接受师傅的指导,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师傅交给的学习任务,然后必须做到每天能向师傅提出两个问题,登记在“疑问本”上.

二、“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的课内学习方式

师徒结对后小组在课内的学习方式流程是:预习指导→师傅批改→课堂交流→徒弟展示→课堂检测→师傅评价→徒弟反思→归纳总结.

1.课前预习,课上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通过编制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然且在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归纳点评来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这个过程中完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尤其在“预习完成导学案”这个环节培养的是学生阅读课本,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C层学生基础差,思维、理解能力欠缺,所以往往很难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组内师傅们的帮助和辅导,先当起“小老师”,然后师傅把徒弟在预习中遇到的典型性问题记录在“师傅答疑本”上.

2.课堂交流,徒弟展示

在小组课堂交流这个环节,我让小组中师傅们先和B层的学生讨论交流,互相答疑解惑,让徒弟先独立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把困惑的问题记在“徒弟问疑本”上.等师傅讨论好后再来关注徒弟的想法和困惑,由B层学生协助帮扶,经过交流讨论后,让徒弟展示部分他已经弄明白的知识,对于还没弄明白的问题再寻求老师的帮助.

3.课堂检测,师傅评价

在课堂评价这个环节,按照分层原则设计A、B、C三个层次的作业,其中A层内容是徒弟必做的,其他组题选做.徒弟完成课堂检测后交给师傅批改,由师傅结合课堂评价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徒弟课前及本节课的表现与课堂检测完成情况等进行合理的评价.

4.徒弟反思,归纳总结

一节课结束,我要求徒弟们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和反思.首先是总结这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其次是反思这节课还存在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题不会解或者没听明白.要求徒弟准备一本“徒弟问疑本”,把课上课下不明白的问题登记在本子上,利用课余时间小组交流讨论、解决.

三、“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的课后学习方式

小组课后的学习主要是课后作业的完成及订正情况,在小组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我遵循下面的方式:作业分层→独立完成→师徒帮扶→合作订正→教师讲评→反思提升.

1.作业分层,独立完成

对于作业本及书本的课后作业我都做了一定的分层,徒弟只要完成规定的一部分就可以.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强调在做作业时不能交流讨论,一律独立完成.尤其是徒弟们,遇到困难不能依赖.要学会独立思考,遇到实在想不出来的问题就记录下来,等待下次交流讨论时再让师傅们答疑解惑.

2.师徒帮扶,合作订正

这个环节主要就是订正反思的环节,徒弟们针对作业本上的错题及有困惑未能解决的题目,此时可以向组里师傅请教,经讨论还未能解决的问题再由组长记录.

师徒结对 共同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师徒结对,体育,教师成长,共同体,策略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很大程度上依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徒结对”是包括青年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业务提升的一个有效操作模式。现在许多学校青年教师占比较高, 需要通过“拜师学艺”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 以往的师徒结对模式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从操作过程到评价都侧重于管理者和师傅的角度, 徒弟只能是接受教导的角色。师徒交流过程中, 采取哪些策略和手段才能更加有效, 值得深入研究。

一、师徒共同确定工作目标

在师徒结对初期, 师傅第一件事情就是应该引导自己的徒弟确定好阶段目标。有的师徒是制订三年规划, 有的则是制定一年目标, 不管多长时间, 目标在制定之前, 还需要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客观认识。比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存在哪些问题, 重点放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哪些薄弱环节需要改进。安德鲁·卡内基说过, 设立目标, 实现目标, 然后再确定新的目标, 是取得成功最快速的方式。设定目标之后, 分阶段完成设定的任务, 比如前期做到适应教学工作, 中期目标则是胜任本职工作, 后期目标可以定位在加入骨干行列。还可以进一步明确细化, 例如论文获奖、赛课获奖、基本功过关考核。确立了工作目标, 可以使师徒双方都努力去想办法, 不断思考与创新, 用高标准、严要求促使自己去达到目标。

二、师徒结对形式尝试跨学科跨区域

以体育学科为例, 在一名体育教师的脑海中, 师徒结对肯定是两位体育教师之间的事, 指导学习的范围也应该是体育学科之内的范畴。其实, 可以遵循规律, 也可以适当打破格局。如果一位体育教师和语文教师之间结成师徒, 或许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科教学之间的一些理念是互通的,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可能更加清晰通透, 而体育教师在教学组织方面可能是行家里手。语文教学可以借鉴体育教学的实际操作经验, 体育教学元素要想提升为理论概念也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指导点拨。就这样, 师徒之间可以相互影响, 相互激励。因此, 在师徒结对过程中, 尝试跨学科拜师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三、从“ 单项”选择转向“ 多元选择”

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各自的专项, 专项即专长。可以想象, 一位徒弟如果同时选择掌握不同专长的几位师傅, 球类、田径、体操等都有相应的师傅指导, 那他本人的业务水平提升将不可估量。在实施过程中, 可以尝试“一徒多师”, 也可以是“多徒一师”, 布局合理科学, 让师徒之间的交流高效切合实际。还可以实现分层结对, 形成师徒梯队, 也就是一位骨干教师带一位徒弟, 同时他又拜另外一位教师为师傅。多元选择还同时体现在打破年龄限制, 新老教师在学习中做到教学相长, 相互促进。老教师要善于发现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 指出其不足;年轻教师则在专项素质方面可能好于老教师, 能跳能跑, 这些方面老教师就要以青年教师为学习榜样, 相互取长补短,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师徒交流打破被动接受, 学会理解与融合

徒弟接受师傅教诲, 期初都是机械“复制”, 若不能结合自身的特长加以改进, 长此以往会造成依赖心理。“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 徒弟一方要对师傅所讲授内容的意图进行分析,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徒弟还要学会理解教材和分析学情, 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并融入自身的观念, 最终形成有特色并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师傅在传授技能的同时, 应该为徒弟长远发展考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甚至在此基础上还要强调“共同捕鱼”。学无止境, 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一些科学创新方法的实现, 都离不开教师的不断学习进取。师傅在传授自身经验方法的同时, 如果能够和徒弟不断交流共同学习, 就会产生更多的学科灵感, 对徒弟的指导也会有更多新的感悟和方法。

五、评价实行双向考核, 师徒共同进步

传统的师傅似乎是高高在上, 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其实, 很多当师傅的经验都是多少年未变, 观念老化。在考核徒弟的同时, 如果同步考核师傅的业绩, 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师徒结对协议书中, 确定徒弟的义务同时也指定师傅的任务。徒弟学习阶段要完成反思、论文、开课、教育教学案例等, 师傅在规定时间之内同样要完成示范课、讲座、论文、案例、反思等一系列工作。同时, 学校应该给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体育学科最能显现教师实力的或许是上课质量、教师技能比武。一节公开课展示, 体现的不仅仅是一名教师的能力, 更体现师徒二人甚至是一个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 在赛课中专设指导教师奖就是这个道理。

六、结束语

总之, 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关系到学校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同时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注重拓宽师徒结对思路, 从教师学习共同体角度研究有效策略, 能够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让师徒双方都能受益。

参考文献

[1]冯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质和价值[J].成人教育, 2011 (03) .

[2]刘丽萍.“师徒结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08) .

师徒结对,传承的是爱与责任 第11篇

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她就坐进了我的课堂。因为有她,我比以往更精心地备课,考虑教学环节,更小心地促使课堂生成的精彩,总之,我得更充分地准备并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这样下来,我的每一节课都成了示范课。看来,师徒结对,先受益的倒是我了。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小姑娘做笔记很认真,对我的教学思路、教学环节,记录清晰,还能加入自己的听课感受和点评。这以后,上完课后,我们便经常在一起交流,一起谈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班上学生的特点,探讨老师在课堂上如何调动自己的情绪,把控好课堂的氛围,以及如何鼓励学生在朗读中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如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让师生互动的效果更好一些。她是个很会学习而且很努力的人,我欣赏她的那种好学与勤奋。

半个月过去了,我鼓励她走上讲台。她选了自读课文《桂花雨》。很快,教案拿出来了,她想以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引领同学们在高声朗读中走进文字的世界,走进作者琦君的故乡。然后,她以“故乡队”和“杭州队”打擂赏桂花的形式让同学们自主品读文章,引领同学们去体会母亲和作者对故乡的感情。在闯关练习中,她还安排了仿写训练……

看得出来,小姑娘下了功夫,认真研读了课文,对文章重点把握到位,教学设计也不错,但也有地方做得不好。我看到她在笔记本上写的教后反思,总想着怎么去鼓励她。我在她的话语后面写上:万事开头难,你有今天这样的开端,三尺讲台终将是你绽放的舞台!然后,第二天,我以一篇《小桥流水人家》示范如何引领学生上课,看到她会心的微笑,我知道她懂了。

教师节的那天,在办公桌上,我收到了她送的礼物,一个精美的相框,还有装在蓝色信封里的折成心形的粉色信笺。信上写着:

……我有幸在这里遇到您,您是我人生路上的第一位指导老师,也是我一辈子不会忘记的老师。您很能干,很细心,我一直在默默地仰视您,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把她的信嵌入了相框中,置于案头。说实话,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我也有过职业倦怠,但“小徒弟”暖心的话语给我带来了启发和鼓励。“青蓝”工程促进了我和美林的共同提高和共同成长,我相信,终有一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师徒结对 共同发展 第12篇

为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充分发挥厦门公交集团汽修师傅“传、帮、带”的作用,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11月2日上午9点, 在厦门工商旅游学校行政楼会议室举行了2016级现代学徒制“公交汽修班”启动仪式暨拜师结对仪式。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赵俊带领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技术部、客服稽查中心、培训中心等有关人员及18位带教师傅出席了本次仪式。

工商旅游学校赵丽萍副校长宣读“关于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和“关于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决定”。市教育局领导许旭东、公交集团副总经理赵俊和工商旅游学校校长庄敏琦现场颁发了“校企联合教研室”牌匾、带教师傅聘书和“现代学徒制班”班牌。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赖敏强宣读“现代学徒班”师徒结对名单。来自集团公司各基层单位选拔派出的十位师傅分别与学生 (学徒) 结对子。学徒毕恭毕敬请师傅喝茶, 鞠躬行礼齐声说, “师傅辛苦了, 请多多指教”, 拜师仪式简单而庄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师徒结对 共同发展】相关文章:

小学师徒结对协议06-04

师徒结对帮扶心得06-12

师徒结对子07-22

师徒结对总结汇报08-20

教师师徒结对合同08-24

小学师徒结对方案08-31

师徒结对材料范文06-06

师徒结对反思范文06-06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06-06

师徒结对封面范文06-06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感下一篇:土木工程CAD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