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比灵胶囊论文

2024-05-11

西比灵胶囊论文(精选9篇)

西比灵胶囊论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54例偏头痛患者, 符合2004年头痛协会新颁布的偏头痛诊断标准。患者均反复发作, 且病程在6个月以上, 发作频率最少为每月1次, 排除颅内占位性头痛, 眼、耳源性头痛和炎症性头痛。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7例, 男10例, 女17例;年龄17~54岁, 平均年龄36岁;病程6个月~18年, 平均8年;发作频率1~6次/月, 平均2.4次/月。对照组27例, 男9例, 女18例;年龄16~55岁, 平均年龄35岁;病程7个月~22年, 平均8.2年;发作频率1~7次/月, 平均2.7次/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头痛分级

将患者进行偏头痛程度分级:工作状态不受影响0级;轻度头痛, 工作状态部分受影响为1级;中度头痛, 工作状态严重受影响或无法工作为2级;重度头痛, 日常生活及工作均受影响, 甚至被迫卧床为3级。两组患者偏头痛程度分级情况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步长头痛宁胶囊 (每粒0.4g) 3粒/次, 3次/d;西比灵胶囊 (每粒5mg) 1粒/次, 1次/d, 每晚睡前服;对照组仅口服西比灵 (每粒5mg) 5mg/次, 1次/d, 每晚睡前服。疗程2个月, 服药期间停止使用其它镇静止痛或防治头痛的药物。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进行χ2检验, 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 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疗效判定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头痛以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为控制;服药治疗期间仍有1~2次的头痛, 间歇期明显延长, 或头痛程度减轻2级为显效;服药期间头痛频率减少60%以上, 间歇时间有所延长, 或头痛程度减轻1级为好转;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中均有表现为嗜睡和疲倦的不良反应发生, 但均不需停药, 治疗后3~5d症状完全消失。

3 讨论

偏头痛[2]作为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 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内防治偏头痛药物大多因服药周期长且不良反应多, 较难在临床上得以应用。步长头痛宁胶囊[3]由天麻、何首乌、土茯苓、当归、防风等制成, 是具有平肝和络, 祛风止痛等功效的纯中药制剂。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阻断脑膜血管异常扩张, 阻止颅内外血管的异常收缩, 中断血管异常收缩的恶性循环, 达到治疗和预防偏头痛目的。其治疗偏头痛的疗效确切, 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药物依赖性, 作为一种偏头痛的用药是安全有效的, 延长治疗时间效果更好。西比灵[4]是目前国内临床上使用较广的一种脂溶性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具有抑制血管收缩, 影响与偏头痛发生有关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 以及降低血液黏度等药理作用,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发生。笔者的本研究证实, 步长头痛宁胶囊和西比灵胶囊的联合使用在对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上效果显著,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有较好的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步长头痛宁胶囊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门诊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头痛宁胶囊联合西比灵胶囊) 和对照组 (西比灵胶囊) , 每组2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有效控制病例数和显效病例数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步长头痛宁胶囊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步长头痛宁,西比灵,偏头痛,临床

参考文献

[1]宁侠.偏头痛临证心得[J].新中医, 2012, 44 (2) :131-132.

[2]刘丹, 赵敏, 刘薇薇.中医药对偏头痛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2) :81-82.

[3]刘瑞霞, 明红霞, 赵俊丽.步长头痛宁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14 (2) :211-212.

西比灵胶囊论文 第2篇

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常令患者感到焦虑和烦躁不安,因而该病患者总盼望能有一种好方法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疗。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使用西比灵(氟桂利嗪)和杞菊地黄丸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西比灵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钙拮抗剂。该药具有防止钙离子进入人体细胞的作用。脑血管收缩是引发偏头痛的根本原因,而钙离子进入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脑细胞则是引起脑血管收缩的重要原因。西比灵可以通过阻止钙离子向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脑细胞内的流动来抑制脑血管的收缩(并能保护脑细胞),从而起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另外,偏头痛患者长期使用西比灵,还可以调节脑血管的收缩和扩张能力,对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偏头痛均有较好的效果。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具有滋肾阴、平肝阳、清头目的功效,适合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而导致的偏头痛患者使用。用西比灵加杞菊地黄丸治疗偏头痛,具有取长补短、减少药物副作用和提高药效的优点。

用西比灵加杞菊地黄丸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是:在偏头痛的发作期,患者可每次口服西比灵10毫克,每日服1次(在晚上服用,首次服用时药量应加倍),可连服2个月。同时服用杞菊地黄丸,每次服1丸(9克),每日服3次,可连服2个月。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服用西比灵及杞菊地黄丸期间,应停止使用其他止痛药物,以免出现意外。个别患者在服用西比灵后可出现嗜睡、口干、胃肠道不适、一过性头晕和皮肤发红、发痒等不良反应,但不影响继续用药。

西比灵胶囊论文 第3篇

关键词:步长头痛宁胶囊,西比灵,偏头痛,临床疗效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 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间断性反复发作性疾病, 属于神经内科的常见及多发疾病。病程缓慢, 缠绵难愈,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可能与遗传、内分泌与代谢、饮食及性格因素有关, 常由于疲劳、情绪波动、睡眠不佳、月经期或气候变化等情况而发病。近年来, 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心理负担、饮食不当、睡眠障碍和药物作用等, 本病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风”、“头痛”、“偏头风”等范畴, 属于中医内伤头痛所致, 是在脏腑失调、气血阴阳逆乱基础上, 内有痰浊, 瘀血内阻, 外感风、寒、湿、热等六淫邪气引发而产生的一种发作性疾病[1]。治宜平肝熄风, 滋补肝肾, 通络止痛之法。步长头痛宁胶囊是中国第一个能够解除头痛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中成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精选六味药物组方而成, 组方科学, 标本兼治。方中天麻、全蝎平肝潜阳, 熄风祛痰, 通络止痛;当归、制何首乌滋阴养血, 柔肝固本;土茯苓、防风健脾利湿, 通络止痛。我院治疗110例偏头痛患者, 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按照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偏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诊断为偏头痛110例的患者, 均除外高血压、颅内占位、癫痫及其它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孕妇及有明显出血倾向的头痛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 治疗组60例, 男21例, 女39例;年龄为26~69岁, 平均38.9岁。病程0.6~18.0年, 平均病程5.8年。每月头痛时间最短12h, 最长163h, 平均每月头痛持续时间51.3h;每月头痛频率最少2次, 最多19次, 每月头痛平均发作频率6.2次。对照组50例, 男18例, 女32例;年龄为23~71岁, 平均年龄41.2岁。病程0.5~19.0年, 平均病程5.4年。每月头痛时间最短10.5h, 最长146h, 平均每月头痛持续时间49.8h。每月头痛频率最少3次, 最多17次, 每月头痛平均发作频率5.3次。两组在年龄、性别和每月头痛持续时间、平均发作频率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别均不显著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比灵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粒、60岁以上者1粒、60岁以下者2粒) , 1次/日。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服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头痛宁胶囊, 3粒/次, 3次/日。常规记录心率、心律、血压。用药前后作常规头颅CT、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定期观察头痛情况 (头痛强度、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 及头痛缓解情况。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记录头痛情况头痛强度:采用梯度疼痛分级评价头痛程度:0分为不痛, 10分为极度疼痛, 1~3分表示轻度疼痛, 4~6分表示中度疼痛, 7~9分表示重度疼痛。头痛发作次数:每周发作5次以上为6分, 3~4次为4分, 小于3次为2分。头痛持续时间:每周持续3天以上为6分, 持续1~2天为4分, 小于1天为2分。头痛缓解情况头痛缓解率 (%) = (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 /治疗前总分×100%。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头痛消失, 头痛缓解率≥90%, 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头痛明显减轻, 头痛强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积分累计较治疗前下降3分以上, 50%≤头痛缓解率<90%;有效:头痛减轻, 头痛强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积分累计较治疗前下降1~2分, 20%≤头痛缓解率<50%;无效:头痛无好转, 头痛强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积分累计较治疗前不下降或反而上升, 头痛缓解率<20%。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60例患者中, 临床治愈18例 (30.0%) , 显效20例 (33.3%) , 有效17例 (28.3%) , 无效5例 (8.3%) , 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5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0例 (20.0%) , 显效12例 (24.0%) , 有效15例 (30.0%) , 无效13例 (26.0%) , 总有效率为74.0%。 (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

治疗中两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胃脘部不适、头胀困倦、头晕等症状, 均未影响治疗。两组均对血、尿、便常规, 肝、肾功能无影响。

3 讨论

步长头痛宁组方中天麻平肝潜阳, 熄风祛痰, 解痉止痛。全蝎祛风解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二药合用, 平肝熄风止痛之功相得益彰, 共为君药。当归补血柔肝, 和血止痛;制首乌补益精血、养肝安神, 与君药相伍, 滋阴养血, 平肝熄风, 标本兼顾。土茯苓甘淡渗利, 健脾利湿, 以杜生痰之源, 具有清热、除湿、解毒的功能;防风具有发表、祛风、除湿, 行痉止痛的功能, 共为佐药。诸药合用, 共奏平肝熄风, 滋阴养血, 通络止痛之功。通过临床观察表明, 步长头痛宁胶囊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有协同作用, 对治疗各型偏头痛效果肯定, 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通便灵胶囊说明书 第4篇

【拼音全码】TongBianLingJiaoNang

【主要成份】番泻叶、当归、肉苁蓉。

【性状】通便灵胶囊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黑褐色的颗粒或粉末;气微,味微苦、咸。

【适应症/功能主治】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规格型号】0.25g*12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6粒,一日1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1、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 2、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3、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对通便灵胶囊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通便灵胶囊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7、请将通便灵胶囊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铝塑包装,每板内装12粒,每盒1板。

【有效期】24月

【执行标准】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637

【生产企业】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通便灵胶囊(亚东)的功效与作用通便灵胶囊(亚东)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通便灵胶囊服用常见问题

通便灵胶囊为胶囊剂,主要成分是由三味药组成的,其中含有当归,肉苁蓉,其各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对于通便灵胶囊是一种值得更多的患者去选用的药品,那么,通便灵胶囊吃多久见效?

通便灵胶囊吃多久见效,是因人而异的,建议患者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通便灵胶囊由番泻叶、当归、肉苁蓉三味中药组成。通便灵胶囊的疗程是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决定的,所以最好还是向医师咨询。方中番泻叶,异名旃那叶、泻叶、泡竹叶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刺激性泻药,通过肠粘膜和神经从刺激肠蠕动。肉苁蓉属列当科濒危种,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红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也是历代补肾壮阳类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补益药物之一。

西比灵胶囊论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2]:(1)伴随症状包括1种或多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症状,例如意识障碍、头痛、视听力障碍和走路不稳等;(2)40岁以上发病、反复发作性眩晕、呕吐,多与头位或体位改变有关;(3)有VBI发病因素,如颈椎病、高血脂、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等;(4)可有1种以上脑干受累体征(眼球震颤、听力障碍、面部或四肢感觉异常等);(5)排除其他疾病,包括耳源性眩晕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有病例行TCD检查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选取病例作为西比灵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4例,男60例,女64例,年龄46~73岁,平均(54.3±3.2)岁;对照组126例,男78例,女48例,年龄49~77岁,平均(56.1±4.5)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复方丹参口服液为基础治疗,30mL药液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15d后改用口服液,10mL/次,3次/日,疗程15d。同时治疗组给予西比灵10mg(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口服1次/晚。对照组未选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并复查TCD。

1.3 疗效评价

治愈:症状、体征均明显消失;有效:症状、体征消失≥50%;无效:症状、体征消失<5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为65.3%,对照组为35.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为67.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注:▲P<0.05vs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前后TCD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后双椎、基底动脉的Vm、Vs值改善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注:▲P<0.05vs对照组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的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动脉痉挛及微血栓栓塞远端的动脉导致其变窄或颈椎病变机械压迫椎动脉,使血流阻力增加,脑组织灌注减少,影响正常大脑功能。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之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卒中发病的先兆,如若不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患者极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展为脑梗死[3]。因此,早期诊断并采取早期治疗是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措施。

西比灵属于第Ⅳ类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神经兴奋消除椎动脉痉挛,恢复椎动脉供血,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被广泛应用于防止眩晕、偏头痛、脑血管病等[4]。本临床研究观察结果表明,西比灵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此外,治疗前后双椎、基底动脉的Vm、Vs值改善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原因分析归结为本药是种新型脂溶性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5],通过抑制红细胞钙超载,而影响红细胞变形率,改善红细胞脆性、血液黏度和降低血管通透性[6];有抑制病理性过量钙离子而不影响正常钙离子向细胞内流入,阻止因细胞内钙离子过载所引起的细胞水肿、坏死、凋亡和死亡的作用;还可以抑制因持续去极化以及血管活性胺和Prostanoids的过度刺激所致的血管平滑肌收缩,在缺血时促使血流的自动调节[7],从而改善脑供血。因此西比灵能够改善血液黏度及颅内血管的弹性、血管阻力和血流速度,有效改善脑循环,达到保护脑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目的,从而起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效果。

综上所述,椎针对-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应该早期诊断并采取早期治疗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西比灵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VBI的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新平.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2):95.

[2]何发香.西比灵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2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3):232.

[3]魏安伟.参芎胶囊和西比灵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4):2948.

[4]侯国勇,郑文权,白雁明,等.西比灵加胞二磷胆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1):95-96.

[5]刘筱莉.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6,35(10):932-933.

[6]王晓军.葛根素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5):301-302.

西比灵胶囊论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偏头痛患者, 男32例、女68例, 年龄17~67岁, 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1988年制定的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诊断标准[2]。有以下情况者除外:①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血液、神经和精神疾病;②在服用试验用药前24 h内曾服用过其他止痛药和对血管收缩和舒张有影响药物;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④伴有紧张型头痛和神经症者。本组患者病程都在半年以上, 每月至少有一次偏头痛发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偏头痛发作特点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正天丸 (三九医药公司生产) 6 g, 3次/d;西比灵 (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 10 mg, 每晚睡前服1次;均连续服药30 d。对照组服用西比灵10 mg, 每晚睡前服1次, 连用30 d。

1.3 疗效评定 头痛强度按5级分法[3]: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头痛, 0为无痛, 1~3为轻度头痛, 4~6为中度头痛, 7~10为重度头痛。指导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记录头痛发作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让患者根据头痛程度在头痛量表中指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的数字。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轻度疼痛为19例, 中度31例;对照组治疗前轻度疼痛20例, 中度30例。两组疼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轻 (P<0.01) , 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轻 (P<0.01) 。

2.2 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基础值分别为 (29±16) h和 (28±17) h, 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治疗1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 (5±9) 和 (13±1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2.3 不良反应

治疗中两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头胀、胃部不适、倦困等症状, 均未影响治疗, 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病, 其发生机制有:扩散性大脑皮层抑制学说:三叉神经炎性反应学说:脑血管上的三叉神经感觉末梢在将疼痛冲动传人脑内时, 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三叉神经末梢释放化学物质或炎性介质, 引起血管舒张、液体渗出、血管增高并延长疼痛[4]。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原则是:立即控制偏头痛发作, 尽量减少复发;使患者恢复正常工作能力, 避免滥用药;指导患者自我保健、自我调整;要考虑费用/ 疗效比; 最小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西比灵是第Ⅳ类高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的钙离子拮抗剂, 可抑制脑血管收缩, 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和对抗5-羟色胺的病理作用而对偏头痛、尤其是因血管痉挛所致的偏头痛患者效果较好。正天丸是中成药制剂, 主要成分为羌活、川芎、钩藤、细辛、当归、白芍等组成, 具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 通络止痛等功效, 对颈动脉血管有明显松弛作用, 能降低血管阻力和血粘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 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 有较强的镇静, 镇痛等作用,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患者容易接受。正天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没有血小板聚集, 血浆中5 - 羟色胺浓度就不会急剧变化, 脑血管就能保持正常的舒缩功能, 这样就可消除偏头痛发作的生化基础。同时偏头痛发作时脑血管痉挛, 使脑血液减少导致局部细胞缺氧, 细胞缺氧会增加钙离子内流, 引起钙的超载和细胞功能障碍。我们联用正天丸与西比灵, 正是通过上述机制起协同作用来控制偏头痛的发作, 而且副作用较少, 复发率低。尤其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患者比较安全适用。我们采用正天丸与西比灵联合使用治疗偏头痛的结果表明, 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与疼痛持续时间相比, 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 且发作次数也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说明正天丸与西比灵联合产生了协同作用。因此, 我们认为正天丸与西比灵联合使用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未见明显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偏头痛,西比灵,正天丸

参考文献

[1]蒋雨平.临床神经疾病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4.

[2]王维治, 罗祖明.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43-244.

[3]Bussone G, Baldini S, D Andrea G, et al.Nimodipine versus fluna-rizine common migraine:Acontrolled picottrial.Headache, 1987, 27:76-79.

西比灵胶囊论文 第7篇

1.1 一般资料

80例周围性眩晕症患者, 其中包括梅尼埃病和反复发作性眩晕各40例, 门诊32例, 住院48例;男性34例, 女性46例;年龄最小23岁, 年龄最大82岁, 平均年龄45.2岁。将80例患者分成2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40例, 平均年龄42.6岁, 对照组40例, 平均年龄39.3岁。

1.2 给药方法

成人每日西比灵10mg, 睡前顿服 (老年人酌减) 持续给药2周以上, 眩晕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者改用5mg, 作为维持量。异丙嗪1次25mg, 每日2次, 眩晕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者改用12.5~25mg每日1次, 作为维持量。用药5d以上观察疗效。2组病人均静脉滴注盐酸丁咯地尔、灯盏花素、川穹嗪、ATP、辅酶A。

盐酸丁咯地尔:用法用量:静脉滴注200~400mg加于静脉滴注液中缓慢滴注[1]。灯盏花素:静脉滴注每次4~8mL加入500mL静脉滴注液中稀释应用。因其辅料为甘露醇, 亦有轻微的脱水作用, 可增加梅尼埃病的治疗效果[1]。川穹嗪:用法:静脉滴注每日50~100mg稀释于250~500mL静脉滴注液中缓慢滴注[1]。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2个月期间眩晕发作次数及眩晕剧烈程度与治疗后2个月的眩晕发作次数及剧烈程度进行比较, 以判定疗效。

眩晕剧烈程度分为3种:+++ (重度) :剧烈眩晕, 伴恶心, 呕吐, 不能起床;++ (中度) :眩晕重, 不能工作。+ (轻度) :轻度头晕;

治疗效果分为4种:显效:观察期间无眩晕发作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眩晕减轻 (++++) ;有效:发作次数减少, 且眩晕减轻 (+++++, +++) ;无效:病情无变化。恶化:病情加重。

2 治疗效果

西比灵和异丙嗪联用佐治经临床确诊为周围性眩晕症患者40例效果, 见表1, 总有效率为95%。

3 讨论

(1) 西比灵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第四类钙通道阻断剂。各种病所致的组织缺血缺氧, 可致大量钙离子跨膜进入细胞内而引起钙超载, 造成细胞损伤或死亡; (1) 红细胞钙超载可致细胞变形, 脆性增加和血流黏度升高。 (2) 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超载可引起血管持续性收缩。 (3) 神经元钙超载可使神经小管解聚, 细胞膜受损, 膜转运能力下降, 导致神经元坏死。 (4) 血管内皮细胞超载致内皮细胞收缩, 细胞间隙加大, 通透性增强, 组织水肿,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西比灵能阻断上述各种病理状态的发生与发展, 从而起到良好的效果。由于西比灵不阻断正常生理的钙通道。故能保护脑组织, 防止血管痉挛性收缩, 对心脏没有抑制作用, 也没有降压作用。

(2)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内耳病,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耳鸣和 (或) 耳胀满感。其病因尚不清楚, 近年国外有的学者报道在引起实验性内淋巴积水的豚鼠, 其内皮淋巴和上皮细胞 (暗细胞和亮细胞) 的钙离子浓度升高。从而推测钙离子代谢障碍可能与梅尼埃病发病有关。西比灵能阻断钙离子进入内耳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 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周围性眩晕症患者, 最痛苦的症状是眩晕及呕吐, 这里异丙嗪的中枢镇静作用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痛苦。

目前眩晕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其他治疗为辅, 发作时要卧床休息, 戒急噪, 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清淡低盐饮食, 限制入水量, 忌用烟、酒、茶。在间歇期间要鼓励病人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注意劳逸调度适当, 和蔼通俗的给病人讲解此病的转归, 安慰患者不要紧张, 充满健康向上的心态, 战胜疾病。对久病频繁发作伴神经衰弱者多作耐心解释, 消除其思想负担, 心理精神治疗的作用不容忽视[3], 有时劳累睡眠不足, 压力等可以诱发眩晕发作。输液是一种常规治疗的方法, 临床验证部分病人能够缓解, 多数病人效果不好, 加用西比灵、异丙嗪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近年来, 前庭康复治疗已成为治疗眩晕的重要方法, 这里眩晕的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平衡训练促进前庭系统的代偿功能[2]。

综上所述:西比灵、异丙嗪联用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眩晕的发作, 疗效显著, 副作用少,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0:305~307.

[2]程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4:124.

西比灵胶囊论文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血管性头痛患者284例, 其中男性76例, 女性208例, 年龄20岁以下76例, 21~30岁58例, 31~40岁90例, 41~50岁39例, 51~60岁19例, 61岁以上2例, 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者3 0年。

1.2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经神经系统和有关实验室、C T、T C D检查, 除外颅内疾病、五官科疾病及全身疾病导致的头痛, 并根据病史与临床表现将血管性头痛分以下类型:普通型偏头痛89例, 典型偏头痛72例, 高血压性头痛57例, 脑动脉硬化性头痛40例, 丛集性头痛26例。

1.3 治疗与方法

(1) 分组:不论头痛类型, 病情轻重及病程长短随机分组。A组单用养血清脑颗粒117例, B组单用西比灵49例, C组合用养血清脑颗粒与西比灵118例。 (2) 治疗方法:A组养血清脑颗粒4g, 每天3次;B组西比灵10mg, 每晚1次;C组两药合用, 剂量同A、B组。三组均连续服用8周进行疗效评定。评定采用吴保仁[1]等的疗效评定标准。

2 结果

A组控制发作1 6例, 显效5 4例, 有效2 7例, 无效2 0例, 总有效率82.91%, 显效率46.15%。B组结果分别为8、22、9、10例, 总有效率79.59%, 显效率44.89%。C组结果分别为18、75、8、1 7例, 总有效率8 5.5 9%, 显效率6 3.5 6%。三组的总有效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以显效率进行比较发现:C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 P<0.05;A组与B组的显效率之间无明显差异, P>0.05。

3 讨论

通常认为血管性头痛是由于长时间的脑血流量减少, 引起脑缺血缺氧而出现颅内血管收缩及由此引起的脑组织缺氧, 继而出现颅外血管扩张并伴5-H T、c A、A c b、P G、组织胺的改变, 导致头痛发作[1,2]。养血清脑颗粒含熟地以养血滋阴、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 全方有补血养阴、平肝潜阳、活血止痛、通经活络之功效。动物实验证实[3]:口服养血清脑颗粒能增加动物颈内动脉的血流量, 扩张软脑膜小动脉, 舒张离体血管平滑肌, 对抗NE引起的离体动脉收缩等, 均提示该药能有效地改善全身性血管功能失调, 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脑缺血缺氧状况, 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减少体液成分改变和Ca 2+内流。

西比灵能阻断各种刺激引起的Ca2+内流, 抑制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收缩, 增加脑血流量, 提高脑组织抗缺氧的能力, 起到保护脑细胞和防止反应性颅内外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发作。西比灵能显著对抗5-HT和组织胺作用与养血清脑颗粒对抗NE作用, 可能是联合用药效果好于单一用药的原因之一。

本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西比灵及两药合用三组进行疗效对照观察, 结果表明:西比灵的总有效率79.49%, 显效率43.59%, 与文献报告的83.80%和46.60%相似[3]。与A组的总有效率82.91%和显效率46.15%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组的总有效率85.59%不高于单一用药组, 但其显效率63.56%则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组, 说明养血清脑颗粒与西比灵合用, 能使疗效显著提高。用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毒副反应, 可以认为养血清脑颗粒使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血管性头痛的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保仁, 任雪芳.氟桂嗪预防偏头痛的双盲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8:111.

[2]金俊英.西比灵防治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991, 4:108.

西比灵胶囊论文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患有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确诊患者184例,其中,男98例,女86例;年龄17~63岁,平均35.2岁;病程1~24年,平均8.4年。全部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口服西比灵加地巴唑治疗,B组患者仅采用口服西比灵治疗。西比灵胶囊:5 mg 1粒,1次1粒,1日1次;地巴唑:5mg1粒,1次3粒,1日1次。对两组患者用药1个月后治疗效果、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毒副作用进行观察,对A组治疗前后的血流速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激动、失眠、身体不适等症状,及其血流动力学和脑部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4]

痊愈: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和合并症状均完全消失,在治疗后半年内无复发现象;显效: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以后,所有临床主要症状和合并症状均明显减轻,在治疗后半年之内复发次数明显减少,只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症状略有加重的迹象;有效: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以后,所有临床主要症状和合并症状均有所减轻,在治疗后的半年内复发次数略有减少,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症状加重的迹象;无效: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所有临床主要症状和合并症状均略有减轻,但是在治疗后半年内复发次数没有任何减少,甚至有恶化的迹象。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A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和脑部血流速度都有明显改变,其临床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1、2、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比较常见,到目前为止,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调查研究显示,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其有影响[5]。随着脑部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内的Ca2+的浓度升高,钙超载可使磷脂酶C和A2被迅速激活,对膜磷脂起到分解的作用,使血小板活化因子得以大量产生,血小板的聚集速度大大加快;与此同时,钙超载现象还会导致血管出现持续收缩现象,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症状[6]。血管神经性头痛在发作以前血小板聚集会明显增多且凝聚力显著增强,5-HT从血小板中大量释放出来,附着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的敏感性增强,并直接作用于颅内的小血管,使其出现收缩现象,从而导致前驱症状的发生,随着血浆中的5-HT含量不断减少,对血管的收缩作用逐渐消失,患者就会出现血管扩张性头痛的一系列症状[7]。

西比灵是第Ⅳ类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一种,具有很好的脂溶性,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强,可以和脑部血管平滑肌上的电压依赖性通道上的特异性结合位点相结合,使通道的构型发生显著改变,开放不及用药前容易,对细胞膜产生去极化作用,从而达到对钙离子跨膜内流的阻滞作用,使血管平滑肌内钙超载现象明显减少,对病理性的血管收缩现象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使脑部的缺氧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对颅外血管出现的扩张现象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与此同时,西比灵还能够对血小板的聚集和5-HT释放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地巴唑具有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且效果迅速而明显,对中枢神经有轻度兴奋作用,并且可以用于对内脏平滑肌痉挛、神经疾患的治疗。目前,地巴唑多作为二线降压药物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其抗血小板聚集、抑制5-HT释放的作用更加明显,止痛更加迅速,效果更加明显,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已经得到患者、临床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结果显示,地巴唑与西比灵联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单独使用西比灵胶囊进行治疗的效果更理想,在对脑循环的改善、病理性血管收缩的抑制、脑组织缺血缺氧现象的纠正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协同和加强作用。本研究结果为临床有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提供了参考资料,扩宽了其治疗思路,同时拓宽了地巴唑的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西比灵联合地巴唑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明显,对血液流变学和脑部血液流动速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毒副作用小,用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象出现,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柳月霞,赵晋元.通窍蜈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2(01):35-36.

[2]崔淑美,赵先亮,赵明伦.穴位注射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0例[J].国医论坛,2005,11(3):175-176.

[3]王强.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6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2):89-90.

[4]刘厚颖,周训容,杜英.西比灵加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0,6(5):143.

[5]程望林,邹安平,田祥德,等.头痛宁胶囊配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9(35):75.

[6]马洪波.羊角颗粒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8例[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12(2):211-212.

上一篇: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下一篇:部分自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