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脾栓塞术

2024-05-06

选择性脾栓塞术(精选8篇)

选择性脾栓塞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治疗的80例难治性ITP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9例;年龄3~76岁,(35.59±16.47)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5例,B级5例,C级为0例;病程3~240个月,平均(36.93±5.14)个月;治疗前血小板计数1×109~49×109/L。观察组患者中男33例,女7例;年龄3~75岁,平均(36.34±15.88)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6例,B级4例,C级为0例;病程3~240个月,平均(36.05±6.0)个月,治疗前血小板计数1×109~45×109/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完善各种检查,常规做好碘过敏试验,询问过敏史,备皮,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前4 h禁食禁水,并排空大便,准备好手术用物品及药品送至DSA室[5]。讲解术中的注意事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发热、疼痛等栓塞并发症,并嘱患者放松心情,本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能对症处理。术后患者平卧位,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及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穿刺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其淤斑有无扩大及颜色变化,两患者的淤斑均无扩大并慢慢地颜色变淡,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泄。

1.2.2 观察组

1.2.2. 1 补偿式护理

术前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科室制作的“脾动脉栓塞术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一份,并给予详细讲解,使患者全面了解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从而达到理想效果。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家属进行辅助教育,帮助患者家属建立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家属顾虑[7]。

1.2.2. 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观察每小时的尿量,并准确记录。术后4~6 h内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各一次,同时观察患者的体温、神志、精神状态及其他病情变化[8]。出汗多时防止虚脱,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清洁床单。

1.2.2. 3 体位护理

为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患者需卧床24 h,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12 h,12 h后可在床上轻微活动,24 h后可下床活动,但应避免正品下蹲以及增加腹压的因素。肢体制动期间,为减轻患者不适,可指导患者在床上翻身,告知翻身的注意事项。侧卧时应健侧位,防止触及脾脏,同时做好制动期间肢体的生活护理。

1.2.2. 4 穿刺部位护理

穿刺部位用绷带包扎伤口,并置1 kg盐袋压迫6 h,注意盐袋不能移位[9]。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保持敷料干燥,预防感染,如发现穿刺部位出血,立即用双手压迫穿刺部位,并通知医生。

1.2.2. 5 并发症护理

①恶心呕吐:遵医嘱予胃复安肌注,观察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量等,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以便及时处理,并嘱饮食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②胸腔积液:少量积液可自行吸收,积液较多时应给予抗生素治疗,术后3 d取半坐卧位,鼓励患者深呼吸[13]。③呼吸系统并发症:常与栓塞术后疼痛限制呼吸运动有关。栓塞后2~3 d,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因此,应指导患者行之有效的呼吸及咳嗽,如做腹式呼吸、雾化吸入,协助患者翻身,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可以避免或减少该类并发症的发生。⑥脾破裂:由于栓后内膜变薄,护士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突然加剧,有无大出血如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如有发生,立即通知医生。

1.3 观察指标

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ey scale,ESCA)评定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四个维度共计43个条目,总分172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14,15]。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maire,SF-36)评定患者健康状况,共计8各维度: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36个条目。各个维度得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14,1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F-36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SF-3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F-36得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ITP患者为脾动脉栓塞能减少抗体产生及血小板破坏,达到治疗目的。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既可达到“切脾”的目的,又保留了脾脏的正常免疫功能。虽然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术属于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术后也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及处理栓塞后并发症,精心的护理与手术的成功密不可分[16,17,18,19]。栓塞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以避免紧张现象。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分散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听音乐、和同病室病友聊天,也可给予治疗性触摸[20,21,22,23]。即让患者卧床休息,拉好窗帘,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同时观察患者反应与患者沟通,讨论触摸效果、感受,以获得最佳疗效。如触摸效果不佳,则按医嘱给予镇痛剂。鼓励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交谈,通过合适的方式释放情绪;鼓励患者全程参与诊疗、护理计划的制订和反馈[24,25,26]。本研究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F-36得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干预在难治性ITP的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前后的运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注:t1、P1: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两组干预后比较

注:t1、P1: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两组干预后比较

摘要:目的 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ITP并行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治疗患者8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采用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F-3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F-36得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难治性ITP的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前后的运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选择性脾栓塞术 第2篇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中国分类号】R7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12-01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为常见急性出血,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传统的保守治疗成功率低而可能延误治疗时机,且部分患者因子宫切除手术治疗而丧生育能力。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的发展,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成为处理产后大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将我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或预防产科出血的34例病例进行报道,并讨论其疗效、安全性及其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4例,年龄22~35岁:顺产20例,剖宫产14例;3例重度产后出血,出现休克症状, 出血量1000~2000m1;出血时间均在分娩后一个月内.临床上采取经阴道纱布填塞止血、药物止血、输血、补液等治疗措施,均未达到止血效果。急诊做经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止血.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积极补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和纠正休克治疗,同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准备。合并产科DIC的患者给予输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纤维蛋白原等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然后 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留置5F导管鞘.经导管鞘快速推注新鲜全血200~400m1.用5F-cobarI导管,以导丝导引.分别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造影.造影剂混有广谱抗生素复达欣2.0g。确定子宫动脉后将混有复达欣1.0g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再行髂内动脉造影,阴道流血停止,栓塞成功。

1.3 术后处理:穿刺侧下肢绝对制动8h,平卧12~24h;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注意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及触觉, 有无子宫部位疼痛、臀部疼痛及下肢麻木乏力等;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及24h尿量;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2.1血管造影征象:所有病例血管造影分别可见子宫动脉上行支增粗、迂曲,未见明显血管破裂征象,7例可见造影剂外溢征,栓塞后造影示子宫动脉闭塞,其中5例是剖宫产后出血患者.

2.2 临床情况:栓塞术后所有患者立即止血,阴道仅有少量渗血,术后患者病情稳定,血压回升,2天内阴道完全停止出血,子宫复旧如常,住院观察5-7天后出院,全部患者术后均无不适反应,术后随访未出现异常出血,并恢复正常月经,排卵正常。

3 讨论

3.1 产后大出血的病因分析 :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1],有学者主张以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lO00ml以上为产后大出血的定义[2] 。产后出血可导致病人处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状态,最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及子宫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宫缩乏力占90%[3]。全身因素: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临产后镇静剂的使用、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的使用;产科因素:产程延长,体力过度消耗,妊娠合并贫血、官腔感染、盆腔炎等均可引起宫颈水肿.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危及产妇生命,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后遗症. 故重视产前保健,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重视对高危孕妇的产前检查,正确处理产程,加強产后观察等,可有效地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

3.2 产后大出血子宫动脉栓塞疗效分析: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过去临床上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多采用子宫切除来挽救患者的生命。产后出血患者多为2O~40岁妇女,手术切除意味着子宫的永久丧失,而子宫不仅仅是一个生育器官,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卵巢血供50%——70%来源于子宫动脉的卵巢支,切除子宫势必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1982年罗修音 报道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疗效很好,但需开腹进行,而此种情况下产妇多处于严重失血后的休克状态,病情危重,对剖腹手术难以承受,且手术使休克病人风险增加,

特别是剖腹产患者,此时再行剖腹手术,风险更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原理是在x线的指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性插管至子宫动脉,运用新鲜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主干及其末梢,有利于子宫内出血动脉血栓的形成,阻断血流而迅速止血,同时子宫肌层缺血缺氧引起子宫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治疗目的。产后大出血动脉栓塞治疗通过造影剂对出血部位、出血情况及出血血管走向、有无畸形或解剖异常等一目了然,选择相应血管栓塞,短时间内止血彻底、准确.其主要适应证为: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及子宫损伤 ,其优点为无需开腹手术,术后仍可保留产妇的生育能力、生活质量不会下降[5],而同样可阻断出血动脉血流,达到止血目的,较剖腹手术更安全、可靠。

由此可见,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止血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小,并且能保留子宫。虽然手术阻断了子宫动脉的卵巢支,但卵巢仍然能通过卵巢动脉获得足够的血供以维持其功能,而输卵管也能通过与卵巢间的交通支获得足够血供。且术后月经正常,自测基础体温呈"双相",说明介入治疗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4]。故我们认为,产后大出血患者在非手术治疗不能止血的情况下,为挽救患者生命,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而该方法也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227

[2]Stone RW,Paterson CM,Saunders NJ.Risk factors for major obstetrichaemorrhage[J].Eur J obetet Gynecol Repred Biol,1993,48(1):15一l8

[3]黄洁敏,骆一凡.产后出血的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6):378-379

[4]郭元星,李言豪,陈永,等.超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附8例报告)(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4:45-47.

选择性脾栓塞术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 男31例, 女8例, 男女比例约为4∶1;年龄29~72岁, 平均48.3岁。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有不同程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临床表现。Childpugh分级:A级11例, B级27例, C级1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7例, 食管静脉曲张史者23例, 少量腹水者13例。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术前行血细胞分析, 肝、肾功能, 血凝五项, 心电图, 上腹部B超及CT等检查。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保肝治疗。手术采用Seldinger技术, 经右股动脉穿刺, 置入动脉鞘、导管、导丝。在影像监视下, 调整导管及导丝入脾动脉, 行DSA显示脾脏全貌, 选择予栓塞的脾动脉分支。调整导管尽可能超选至脾脏中下极脾段动脉。将剪成1~2 mm长的5-0号手术丝线与碘海醇、庆大霉素及生理盐水混合, 在影像监视下缓慢注入。当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时给予明胶海绵适量。行造影检查, 栓塞范围控制在40%~70%。术后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介入手术前后HGB、WBC、PLT及影像学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SPSS 11.0, 组间显著性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39例患者中, 35例有不同程度乏力缓解、食欲增加、腹水减少或消失。

2.2 血象变化

介入术后与术前比较, HGB、WBC、PLT变化见表1。

注:与手术前比较, ▲P<0.05

2.3 影像学变化

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可见大小不等楔形低密度区, 范围40%~70%。1例栓塞范围约为85%。

2.4 并发症

术后患者均出现发热, 左上腹疼痛等栓塞后综合征。体温为38.1~39.7℃。左侧胸腔少量积液3例, 脾脏血肿1例 (术后3周外伤) , 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 (术后2个月) , 无脾破裂、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对于脾功能亢进患者, 虽然外科脾切除是改善脾亢的主要方法, 但也常常由此导致一些致死性并发症;尤其是全身状态较差, 明显低蛋白血症或腹水形成等情况下更易发生[2]。而内科药物治疗又无法解决脾功能亢进问题。PSE主要目的是对亢进的脾功能进行部分灭能作用, 既改善或恢复周围血象, 又保留了部分脾脏免疫功能[3]。患者术后外周血象恢复明显, 尤以PLT为著。明胶海绵是一种中期栓塞剂, 14~19 d开始吸收, 3个月后可完全吸收[4], 而手术丝线为长效栓塞剂。两种栓塞剂搭配使用, 有效率达86%, 1年复发率仅32%, 明显低于单用明胶海绵组的80%和60%[5]。对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笔者认为应选择Child-pugh分级A、B级, C级应慎重考虑, 后者易出现致命性并发症[6]。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发热、脾区疼痛, 少数患者出现高热, 可行解热及对症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预防感染。反应性胸膜渗出如果量少, 可不予处理。胸水过多可行胸腔放液局部用药等治疗。本组1例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 考虑为部分脾栓塞术后脾静脉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血小板增多等原因所致, 行经皮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治愈。脾脓肿是PSE严重并发症, 术前、术后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本组无一例脾脓肿发生。

总之,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具有微创, 疗效明显, 适应证较外科手术广, 易于被患者接受等特点,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 (PSE) 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观察术前、术后血常规及影像学变化。结果:39例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血红蛋白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值较术前明显增加 (P<0.05) 。影像学显示栓塞满意。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疗效满意、微创、易被医患双方接受、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部分脾栓塞术,肝硬化

参考文献

[1]陈星荣, 林贵, 夏宝枢, 等.介入放射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89:52-56.

[2]施海彬.介入放射学诊疗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10.

[3]胡哲, 金诗湘.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J].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2, 32 (1) :48.

[4]李麟荪.临床介入治疗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61.

[5]陈根生, 孙慧玲, 金春贤, 等.丝线加明胶海绵脾脏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0, 9 (1) :17.

选择性脾栓塞术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 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 年龄35~ 69 岁, 平均46岁; 男8 例, 女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脾脏增大, 以及脾功能亢进造成的血液指标改变。

1.2 方法

术前保肝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 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脾动脉DSA血管造影, 显示其主干及分支。然后将导管尽可能深入, 避开常有的胃左动脉及其他脏器共干血管, 超选择进入脾下极分支。用1 mm×1 mm×1 mm明胶海绵15~35粒, 庆大霉素16万u, 与造影剂混合经导管在透视下缓慢注入脾动脉分支内, 注意血流情况。栓塞颗粒数量根据患者脾功能亢进分级并参照部分性脾脏栓塞术的质量控制[2]进行栓塞。栓塞后10 min, 再次行脾动脉DSA血管造影。常规栓塞程度60%~80%。通过脾动脉分支数量的减少判断栓塞面积及程度[3], 了解脾栓塞的情况[4]。部分重度脾肿大患者适当减少栓塞程度, 可行分次栓塞治疗。术后12~24 h即手术第2天晨开始观察血常规, 以后每周复查2次。

2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之脾脏肿大及血常规异常。

2.1 脾脏情况

脾脏肿大分为:轻度肿大 (不超过肋下2 cm) 1例;中度增大 (超过肋下2cm, 在脐水平线以上) 6例;重度增大 (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3例。经观察均于术后第4~7天开始回缩, 5~6周基本稳定。

2.2 血小板情况

将血小板减少分为3类。轻度减少 (6~10万/μL) : 本组无此类; 中度减少 (4~6万/μL) : 4 例; 重度减少 (<4万/μL) :6例;正常: (>10万/μL) 。本组30例患者均于12~24 h, 开始观察血象, 以后每周复查2次。经观察:10例患者中, 术后第1天即有血小板回升者7例, 1周内所有患者均有回升。其中9例患者于2周后血小板恢复正常, 余1例于第3周恢复正常。

2.3 白细胞情况

将白细胞异常分为2类:白细胞减少型 (2.0×109~4.0×109 mmol/L) 4例;白细胞缺乏型 (<2.0×109 mmol/L) 6例。从术后第1天晨查第1次血象, 每周2次复查血象。全部患者均于1 周内开始回升, 第2 周2 例患者恢复至正常值, 所有患者于第3周恢复正常值 (4. 0×109 mmol/L) 以上。

2.4 腹水情况

本组10 例患者, 1 例伴有肝硬化腹水, 经脾部分栓塞术后患者于第4周末腹水消退。

2.5 不良反应观察

①腹痛:本组10例患者均于术后12 h内出现腹痛, 其中7例可用解痉或解热镇痛类药物缓解, 且于1周内恢复正常。3例较重腹痛者均为重度脾肿大患者, 需使用弱麻醉类止痛药, 症状延续至2周;②发热:本组10例患者有7例于术后当天即有轻度发热, 经对症处理得以缓解。3例发热>39℃, 仍为上述腹痛较重、重度脾肿大患者。持续时间可达10 d以上, 经处理患者可耐受, 并逐渐恢复正常;③其他术后并发症:脾脓肿、急性胰腺炎、支气管炎、肠梗阻等症均未发现。

2.6 随访

10 例患者1 年内2 例复发, 复发率20% , 1例2 次栓塞。

3讨论

自1973 年MADD ISON 首先采用患者自身凝血块栓塞脾动脉代替外科切脾治疗1 例晚期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以来, 不少学者纷纷开展脾栓塞术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笔者通过改进栓塞方法, 行超选择脾下极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显著。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能够保留部分脾脏以维持正常功能。结果表明: 在脾部分栓塞术后24 h内即可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的增加, 多在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各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脾脏增大, 经栓塞后均有明显缩小, 5~6周稳定。脾静脉正常回流至门脉流量占门脉总流量的27%。据文献报道, 在门脉高压时, 其回流量可高达88% 以上。栓塞后随着60% 脾脏栓塞, 血流量为原来的1/6~ 1/5, 门脉压明显降低[5,6]。3 例腹水消退, 考虑脾栓塞后门静脉血流减少[7], 门脉高压缓解继而使腹水消退[8]。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既能降低门脉压, 又对门脉高压性胃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经脾栓塞后, 脾脏回缩, 不但能使脾静脉回流至门脉血流减少, 且脾动脉血流减少, 从而使肝固有动脉血供增加, 尚可有促进肝脏功能恢复之功效。本组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且需引流的脾脓肿, 与重度脾肿大患者进行少量分次栓塞有关。为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 应严格掌握脾栓塞适应证。肝功能损伤严重, 有肝昏迷前兆、重度黄疸、顽固性腹水、自发性腹膜炎、严重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极差, 应列为相对禁忌证。行超选择进入脾下极动脉栓塞该叶段脾实质, 可以有效地减少左上腹疼痛, 使肺膨胀通气良好, 防止肺炎、左侧胸膜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 防止脾动脉分支短期再通, 同时可准确控制栓塞面积。导管头端应尽量深入脾动脉, 避开共干动脉, 如: 胃左动脉、胰动脉及肠系膜动脉等, 可避免发生胃肠道的栓塞、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Moreno A, Barcena R, et al.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splenism in cirrhotic HIV/HCV patients prior to pegylated interferon and ribavirin.Antivir Ther, 2004, 9:1027-1030.

[2]李彦豪.部分性脾栓塞术的质量控制.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8, 11 (32) :776-779.

[3]梅雀林, 李彦豪.脾栓塞程度控制的方法学研究 (前瞻性研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0, 16 (12) :1007-1008.

[4]陈星荣, 林贵, 夏宝枢, 等.介入放射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89:52-56.

[5]彭志海, 张青萍.彩色多普勒用于胃左静脉分流术和肾静脉分流术随访.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5, 11 (3) :163-165.

[6]卢金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 15 (11) :832-833.

[7]吕胜军.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脾动脉栓塞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 8 (6) :664-665.

选择性脾栓塞术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 年1 月~2012 年6 月, 本院共收治158 例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92 例, 女66 例;年龄28~71 岁, 平均 (56.4±11.3) 岁。全组患者均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功能Child B级89 例, C级69 例, 肝炎病史7~37 年, 平均 (19.3±11.2) 年, 上消化道出血2~6 次, 平均 (3.2±0.3) 次。

1.2 实验分组与治疗方法

1.2.1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依肝功能Child分级, B、C级平均分布。实验组 (脾栓塞组) 77例, 肝功能Child B级43例, C级34例, 在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前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 (PSE) , 栓塞面积65%~75%。脾栓塞5~7 d后行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对照组 (非脾栓塞组) 81例, 肝功能Child B级46例, C级35例, 单纯行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每组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在断流术前纠正肝功能为B级及以上后再行手术治疗。

1.2.2脾动脉栓塞术

选择右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 术前标记。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局部浸润麻醉, 尖刀切开皮肤约3 mm, 以改良Seldinger法逆行穿刺右侧股动脉, 成功后导入导管导丝, 猪尾巴导管送至第十二胸椎以上造影。根据造影情况交换肝管进入腹腔干超选入脾动脉。再次造影, 显示脾动脉分支。导管导丝配合送至脾门处, 根据分支分布情况, 超选择导入导管至脾动脉分支, 经导管释放适量明胶海绵颗粒, 再次造影示脾动脉分支栓塞达65%~75%。

1.3 观察指标

手术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 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的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选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检查结果

年龄、病程、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术前血小板 (PLT) 、白细胞计数 (WBC) 、血红蛋白 (HB) 、血浆白蛋白 (ALB) 、凝血酶原时间 (P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2.2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后1 周两组临床检验指标比较

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脾栓塞组PLT上升,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PT、WBC、H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比较

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脾栓塞组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医疗费用少于非脾栓塞组 (P <0.05) 。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脾栓塞组死亡、出血、肝性脑病、感染、门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非脾栓塞组 (P <0.05) 。见表4。

2.5 两组患者出院前临床检验指标比较

PLT、WBC、ALB、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5。

本组所有患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后无严重出血、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发生。

(±s)

(±s)

(±s)

例 (%)

(±s)

3 讨论

门静脉高压症常在多种肝病后期发生, 在我国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3]。近年来多种治疗方法竞相开展, 包括贲门及食管下段曲张静脉断流术、门体分流术、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和食管曲张血管套扎、介入治疗[4]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及肝移植术, 但每种手术方式均有优缺点。理想的手术方式是既能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 又能维持有效的门静脉向肝脏灌注, 并且手术操作简单, 并发症发生率低。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既能保证门静脉血流, 又能彻底止血, 是治疗上消化出血并发症的主要术式[5]。但是, 该术式依旧存在诸如术中术后大出血、腹腔内广泛大量渗血、肝性脑病、感染、门静脉血栓形成等[6,7]并发症, 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它可使周围血中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持续破坏而使全血细胞减少。其中, 以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尤为显著[8]。白细胞减少可导致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而血小板减少可诱发或加重患者出血[9]。因此, 脾功能亢进增加了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风险。部分脾栓塞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 是采用介入手段, 自外周动脉选择性将导管插入脾动脉, 注射栓塞剂入脾动脉分支, 使脾脏相应的区域缺血、坏死、萎缩, 削弱其吞噬、破坏血细胞的能力, 使脾脏部分功能丧失。同时, 由于它减少了进入脾脏的血流, 从而使脾肿大及外周血象得到改善。目前使用的栓塞剂主要有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无水乙醇、鱼肝油酸钠以及其他栓塞剂如外科缝线、弹簧圈等。研究证实[10,11,12], PSE术后, 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可得到显著改善, 这也与本组的结果相一致。本研究中, 脾栓塞组患者在脾栓后1 周血小板恢复正常 (P <0.01) , 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上升,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术中、术后出血量、输血量、血小板用量、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 。其可能的机制是脾脏部分梗死后减少了白细胞和红细胞在脾脏中的淤积及吞噬细胞对血细胞的破坏, 同时增加了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分泌。此外,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动、静脉的血流量可达正常人的3~4 倍, 门静脉血流量可达正常人的2 倍左右。门静脉血流有60%~70%来自脾静脉 (正常人为20%~30%) , 闭塞脾动脉主干使脾静脉的血流减少, 门静脉压力下降, 从而降低了术中出血量, 避免或减少输血量, 增加了手术安全性。本实验组术后死亡、大出血、肝性脑病、感染、门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05) , 也证实了其优越性。

由此可见,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在进行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前先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 可显著改善脾功能亢进, 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避免了术中创面广泛出血或术后DIC的发生, 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 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但是本术式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比如脾栓塞材料的选择、脾栓塞部位及面积的大小、脾栓塞后手术时机的选择等, 将在今后大宗手术病例中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AL-BUSAFI SA, MCNABB-BALTAR J, FARAG A, et al.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ortal hypertension[J].Int J Hepatol, 2012, 2012:203794.

[2]SASS DA, CHOPRA KB.Portal hypertension and variceal hemorrhage[J].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09, 93 (4) :837-853.

[3]GAO L, YANG F, REN C, et al.Diagnosis of 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compensatory circulation using transsplenic portal scintigraphy with 99mtc-phytate[J].J Nucl Med, 2010, 51 (1) :52-56.

[4]RIGGIO O, RIDOLA L, ANGELONI S, 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created with covered stent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Hepatol, 2010, 53 (2) :267-272.

[5]YAO HS, WANG WJ, WANG Q, 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vessel sealing system (LigaSure) in 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and spl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J].Am J Surg, 2011, 202 (1) :82-90.

[6]CABASSU J, SEIM HB 3RD, MACPHAIL CM, et al.Outcomes of cats undergoing surgical attenuation of congenital ex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s through cellophane banding:9 cases (2000-2007) [J].J Am Vet Med Assoc, 2011, 238 (1) :89-93.

[7]SHI B, YANG Z, WANG X, et al.Selective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in portal hypertension:results of 56 patients[J].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9, 56 (90) :492-497.

[8]PODDAR U, BORKAR V.Management of extra hepatic portal venous obstruction (EHPVO) :current strategies[J].Trop Gastroenterol, 2011, 32 (2) :94-102.

[9]ZHU K, MENG X, QIAN J, et al.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for hypersplenism in cirrhosis:a long-term outcome in 62 patients[J].Dig Liver Dis, 2009, 41 (6) :411-416.

[10]HE XH, LI WT, PENG WJ, et al.Total embolization of the main splenic artery as a supplemental treatment modality for hypersplenism[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1, 17 (24) :2953-2957.

[11]SADDEKNI S, ABDEL-AAL AK, OSER RF, et al.Transcatheter embolization of extensive left gastric artery collaterals presenting with massiv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J].Vasc Endovascular Surg, 2012, 46 (6) :480-483.

选择性脾栓塞术 第6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了2003年4月至2007年2月49例脾功能亢进伴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病人入选标准: (1) 肝功能属ChildA、B级; (2) 脾功能亢进:W B C、P C (白细胞、血小板) 均减少; (3) 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门脉高压性胃病主要依据胃镜下表现, 并用Tanoue分类:Ⅰ度:胃粘膜轻度发红, 无蛇皮征。Ⅱ度:重度发红, 有马塞克或蛇皮征;Ⅲ度:在Ⅱ度状态下观察到点状出血 (依据tanoue分类, Ⅰ度16例, Ⅱ度8例, Ⅲ度4例;Child分级A级19例, B级9例) , 男20例, 女8例, 年龄26~67岁, 平均47.2岁。按4:3比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8例进行了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 对照组21例, 只进行一般治疗, 追踪观察对比, 并做出了科学总结。

1.2 仪器设备

意大利EUROCOLUMNBUS公司的大型C臂血管造影机, TERUMO公司5F肝管、Simmons管、血管鞘、超滑导丝, 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

1.3 治疗方法

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 进5F肝管、脾管或Cobra导管至腹腔干动脉, 利用优维显20m L高压注射造影, 显示脾动脉主干血流、分支及实质染色情况。超选至脾动脉远端, 大多数导管头端超过胰背动脉开口, 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脾周实质, 根据脾动脉血流速度结合脾实质染色情况, 栓塞范围一般为脾体积50~70%, 70%效果较好, 最多不超过80%[3,4]。

1.4 疗效评价

依据脾栓塞术后3~6个月病情基本稳定的规律, 在取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 手术前1~2d, 术后14d、6个月、12个月, 行B超、胃镜检查, 以观察门静脉 (PV) 、脾静脉 (SV) 、食道静脉曲张程度, 胃粘膜的改变[5]。并依据Tanoue分类进行动态记录, 即Ⅰ度:胃粘膜轻度发红, 无蛇皮征;Ⅱ度:重度发红, 有马塞克征 (mosaic征) 或蛇皮征;Ⅲ度;在Ⅱ度状态下看到点状出血[6]。

2=38.01.P<0.01

2 结果

2.1 临床结果

28例脾功能亢进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行PSE术后, 可观察到其门静脉、脾静脉均有回缩。术后胃镜检查, 食道静脉曲张, 胃黏膜的情况可见7例明显有效, 19例有效, 2例无变化。而对照组仅2例改善, 8例稳定, 11例恶化。部分性脾栓术改善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总有效率85.71%, 优于对照组 (P<0.01) 见表1。

2.2 并发症

观察组的28例PHG患者中, 术后均出现程度不等的栓塞后综合征, 28例均有发热, 持续6d~29d, 均有脾区痛疼、不适, 持续4d~14d。其中有7例术后出现腹水, 4例出现一过性胸腔积液, 对症对理后, 大多在15天左右消失;有2例出现门静脉血栓。病人行胃镜检查后多有1天左右咽喉不适感。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但是门脉压力增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门脉高压使静脉回流受阻, 胃粘膜及粘膜下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 血浆外渗导致胃粘膜下广泛水肿。另外, 门脉高压的粘膜下血管大量动静脉短路, 胃粘膜下血液分流, 有效血流量减少, 组织缺氧, 局部组织酸中毒, 是粘膜防御机制减弱, H+回渗增加, 造成胃粘膜组织损伤。另外, 肝功能受损参与胃粘膜病变, 同时, 也有可能合并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染, 增加了粘膜的损害作用。总之, 门脉高压性胃病可能是受多因素作用于胃粘膜造成损伤的结果[7]。

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理论依据[1]:脾静脉血流在生理情况下占门静脉血流的20~40%, 引起门脉高压的血流60~70%来自脾脏[5]。部分性脾栓塞术就是将明胶海绵颗粒注入脾动脉远端1mm~2mm小动脉血管, 阻塞脾脏末梢动脉血供, 使脾周红髓区 (功能区) 坏死, 部分脾功能丧失。同时有效减少了脾静脉血回流量, 间接减少门脉血流, 使门脉压降低[8,9]。同时, 提高了外周血WBC、PC、HGB, 使机体凝血机制、抗感染能力改善, 提高了血液携氧能力。术后肝动脉血供增加, 利于肝功恢复, 进一步减少胃粘膜损伤的因素。较好地缓解了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症状、体征, 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总之,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对于脾亢伴门脉高压性胃病, 食道静脉曲张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安全有效、经济实用, 值得推广应用。由于该组病例观察时间较短, 其长期疗效观察及栓塞剂的改良应用情况有待进一步完成。

参考文献

[1]张丽环, 连建奇, 何文革, 等.54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 12:946 ̄948.

[2]Franco R.Meta analysis of propranolol effects on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cirrhotic patients[J].World Journalof Gastroenterology, 2003, 152:1386 ̄1388.

[3]No guchi H, Hirai, K, Aoki Y, et al.Changes in plate kinet-ics after a partial splen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cirrhoticpatients with hypersplenism[J].Hepatology, 1995, 22:1682 ̄1688.

[4]Porter BA, Frey CF, Link DP, et al.Splenic embolizationmonitored by the video dilution techniqe[J].AJR, 1983, 141:1063 ̄1065.

[5]李征然, 单鸿, 朱康顺, 等.部分性脾栓塞术改变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913 ̄917.

[6]潘卫东, 许瑞云, 邓美海, 等.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内镜分级[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 20:186 ̄187.

[7]花迎雪, 颜志平, 程永德, 等.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性脾栓塞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7, 16;665 ̄668.

[8]Mc Cormac TT, Sims J, Eyre-Brook I, et al.Gastric lesionsin portal hypertension:inflammatory gastritis or congestivegastropathy[J].Gut, 1985, 26:1226 ̄1232.

选择性脾栓塞术 第7篇

脾功能亢进症简称脾亢, 临床主要表现为脾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 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地增生[1]。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PSE) 是治疗脾功能亢进 (脾亢) 的实用介入技术。PSE能有效地改善外周血常规, 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 避免脾切除术后的凶险性感染, 而且具有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临床上已成为替代脾切除术的有效疗法[2]。虽然PSE术属于微创治疗, 但术后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 术前、术中、术后需病人的密切配合。护理人员做好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改善心理状态, 改变行为方式, 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院于2007年3月—2009年3月共收治脾功能亢进病人35例, 其中男28例, 女7例;年龄31岁~63岁, 平均41岁;其中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亢者30例,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者5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肝硬化脾亢、脾大、全血细胞减少。经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配以全面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术后病人的脾功能亢进得到有效缓解, 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手术前后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

2.1 术前存在心理反应及不良行为

PSE手术是一种微创医疗手段, 与传统治疗方案相差很大, 其后果为手术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及康复时间等, 病人的了解不够, 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反应:①病人对手术缺乏了解、对手术成功缺乏信心、顾虑重重;②病人自身肝脏疾病病程长, 期待而导致焦虑、恐惧或消极应对方式;③对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及并发症不了解。

2.2 影响手术预后的心理因素及不良行为

①对手术的认识不够;②难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 而不能配合术后的特殊卧位、饮食等生活方式的改变;③对术后常见并发症如疼痛、发热等认识不够而焦虑、恐惧, 情绪不稳定, 缺乏自信;④对手术的结果期望不切实际;⑤治疗和康复动机不足。

3 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加强护患沟通, 减轻病人不良心理反应。首先, 帮助病人适应新的陌生环境和人群, 积极和病人沟通, 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悉心周到;多了解关心病人, 针对不同年龄病人的特点, 尽量满足病人的习惯及心理要求, 调动病人的积极情绪, 减轻心理压力, 使病人有安全感。

通过宣传、教育、讲解疾病发生的病因、手术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 使其正确认识手术的目的、方法、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手术的可靠性、安全性, 以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 保持稳定的情绪, 提高手术耐受力。挖掘社会资源, 促进病人与社会交流。安排家属、朋友探视, 他们的安慰和支持能调动病人的积极性, 转移和分散其注意力,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医生的娴熟技能及成功病例或请成功病例现身说法, 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增强治疗信心, 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根据手术的要求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 在术前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指导, 如放松训练和深呼吸以配合手术的进行和减轻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训练床上大小便;了解病人睡姿习惯, 向病人提供术后舒适卧位方法图片和演示, 并强调术后特殊卧位的重要性, 在病人了解后请其进行卧位方法的回示, 以确保卧位的舒适, 方法正确。

保护脾脏, 环境安静舒适, 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 减少体能消耗;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排便时腹压升高压迫脾脏;健脾卧位, 避免脾脏受压;活动时动作要慢, 尽量减少动作, 避免腹部受撞, 防止脾外伤。

介入前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如腹部彩超、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试验、肝功能、肾功能等。认真观察生命体征。术前3 d应用抗生素。询问药物过敏史, 术前1 d做碘过敏试验和股动脉区术野皮肤准备, 并协助病人洗澡;睡觉前可给予镇静剂, 保证充足睡眠。术前24 h禁食过硬食物, 术前4 h禁食,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镇痛剂。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备血。

4 术后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4.1 及时反馈手术完成情况

术后及时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 告诉病人其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 达到了手术的目的, 让病人放心, 并尽可能多地向病人传达有利信息, 给予鼓励和支持。

4.2 给予常规舒适护理[3]

①提供舒适、温馨的监护环境, 护士及时巡视;②术后穿刺部位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并置1 kg沙袋压迫6 h, 6 h内术侧肢体必须保持伸直, 嘱病人健侧肢体可适当轻微活动以增加舒适感;根据情况于术后6 h~8 h取下沙袋;③解除压迫后2 h内, 在床上水平移动体位;解除压迫2 h后, 可左、右侧卧位, 但术侧下肢须伸直, 或躯体上身与大腿形成35°~110°的卧位;如卧向健侧, 术侧肢体伸直可用柔软物品垫着。④鼓励病人自行排尿, 尽量减少病人导尿。若术后8 h不适应在床上小便时, 护士应帮助病人按压穿刺部位, 嘱其全身放松, 避免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和腹股沟压力的活动, 男病人可采取单腿落地起床排尿, 即术侧肢体伸直轻轻着地 (不能用力) , 而健侧肢体着地支撑整体肢体。女性病人可坐于床上进行排尿。⑤术后24 h后可下床活动, 但1周内避免用力下蹲、弯腰、跑步等活动, 避免用力排便, 防止穿刺点迟发性血肿的形成。

4.3 病情观察

术后6 h内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脾栓塞可诱发肝性脑病,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精神状态, 警惕肝性脑病。

4.4 穿刺部位、肢体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预防感染。观察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肌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警惕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发生。如发现皮肤颜色苍白、皮肤温度下降、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现象, 及时报告医生。

4.5 饮食护理

术后回病房用吸管饮水1 000 mL~2 000 mL, 嘱病人多饮水, 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指导病人进食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禁食生、冷、硬、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4.6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造成病人术后不舒适及恐慌、焦虑心理, 需要术前、术后给予耐心解释及细心护理。

4.6.1 发热

PSE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为栓塞术后脾组织发生坏死、吸收所致;体温达到37.5 ℃~39.5 ℃, 持续5 d~30 d。低热不做特殊处理, 持续超过38.5 ℃时可给予对症治疗, 如物理降温、肌肉注射解热镇痛药等, 但避免用擦浴的方法, 因病人凝血机制差, 擦浴容易导致皮下出血。

4.6.2 脾区疼痛

PSE术后每个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脾区疼痛, 为栓塞术后脾组织缺血、肿胀、变性、坏死、被膜紧张度增加所致。术后2 d或3 d较剧烈, 主要为左上腹痛, 持续3 d~20 d, 一般不需处理。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流, 给予心理疏导, 缓解病人心理压力, 尽量转移其注意力。如疼痛耐受力低者, 及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重点观察疼痛的性质, 如有无腹膜刺激征, 有无血压下降及出冷汗等休克症状, 以便及早发现脾破裂的征象[4]。

4.6.3 脾脓肿

PSE术后脾脓肿是严重的并发症, 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 术前、术后积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可使脾脓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5 健康指导

PSE术后第3天白细胞升高达到峰值, 而血小板升高缓慢, 手术后第1周~2周达到峰值, 以后二者下降, 术后1个月达到相对稳定值, 其后下降趋势缓慢, 术后1个月白细胞、血小板值可基本反映PSE的栓塞效果, 若1个月后白细胞、血小板值升高不明显, 可进行第二次PSE[5]。

6 讨论

PSE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成熟, 临床疗效在不断提高, 并发症在不断减少。通过对35例行PSE术病人进行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护理工作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护理、认真细致的健康指导与治疗的顺利完成密不可分, 对手术的成功、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213.

[2]贺能树, 吴恩惠.中华影像医学介入放射学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38443.

[3]吴惠萍.舒适护理在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08, 30 (10) :1622.

[4]葛建文, 郑玲.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56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8) :6768.

选择性脾栓塞术 第8篇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6年3月至2005年3月因酒精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脾栓组32例, 男31例, 女1例, 年龄34~67岁, 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 A级5例, B级18例, C级9例;常规组34例, 男33例, 女1例, 年龄36~66岁, 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 A级4例, B级20例, C级10例。入院后急诊胃镜检查均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B超提示门脉内径13~21mm, 脾不同程度肿大。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有不同程度降低。胆红素, 肝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两组患者Child-pugh分级, 门脉内径无明显差异。入院后两组均常规给予输血, 补液, 保肝, 抑酸, 降低门脉压力治疗。确定出血停止后脾栓组给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 。

1.2 手术方法

局麻下行Seldinger术,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成功后置入5F动脉鞘管, 经侧孔注入地塞米松, 再经导丝引入5F Cobra导管, 插至脾动脉主干, 行数字减影检查, 了解栓塞前脾脏大小及血管分布情况, 然后将导管选择性插至脾动脉段, 用直径1mm的明胶海绵颗粒加庆大霉素混合后经导管注入, 逐步做造影, 了解栓塞范围, 栓塞面积达40%~70%时停止栓塞, 再次数字减影检查, 直到栓塞满意为止。拔管后, 局部加压包扎。术后与常规组同时进行保肝治疗2周。出院后嘱患者严格戒酒, 随诊。64例患者均成功戒酒。1个月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 观察其肝功能, 血常规以及门脉内径, 脾脏大小变化, 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再出血收住院, 连续观察6年。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 (χ—±s) 表示, 用SPSS11.0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脾栓组术后3个月脾脏后明显缩小, 6个月后趋于稳定, 但仍未达到正常范围。术后3个月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前门静脉内径 (18.4±2.6) mm, 术后3个月、半年、1年、2年、4年、6年门静脉内径分别是 (14.2±2.3) mm、 (13.6±1.7) mm、 (13.3±2.1) mm、 (13.1±2.0) mm、 (13.3±1.7) mm和 (13.2±1.8) mm。常规组治疗前门静脉内径 (18.0±2.5) mm, 随访3个月、半年、1年、2年、4年、6年门静脉内径分别是 (17.5±2.0) mm、 (16.8±1.8) mm、 (16.0±1.6) mm、 (15.5±2.5) mm、 (15.8±2.2) mm和 (15.6±1.9) mm。两组随访期间门脉内径相比差异显著 (P<0.01) , 每组患者随访期间门脉内径差异不明显 (P>0.01) 。脾栓组再出血4例分别为Child-pugh分级B级患者1例, 于随访第4年发生, C级患者3例, 于术后2年后发生。4例患者出血量相对较小, 易控制。常规组再出血19人次, 分别为Child-pugh分级B级患者6人次, C级患者13人次。19例患者出血量较大, 不易控制, 两组再出血比例差异显著 (P<0.01) 。

3 讨论

脾功能亢进时, 由于外周血细胞在脾脏的破坏增加, 以及脾脏分泌血小板抗体PA-IgG增多, 而加重血小板的破坏, 导致外周血细胞, 尤其WBC、PLT减少, 消弱了机体的凝血机制和免疫力。PSE通过使脾脏发生缺血性梗死后, 出现机化和萎缩, 使脾脏对血细胞的破坏减少, 同时脾脏分泌的造血抑制激素减少, 从而使外周血细胞数量升高[1]。门脉高压症中, 门静脉血流有60%~70%来自脾脏, 部分脾动脉栓塞使脾脏到门脉血流减少, 从而可降低门脉压力[2,3]。

我们对32例行PSE治疗显示, 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增加;治疗后门静脉内径变小, 从而降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 后6年内再出血4例分别为Childpugh分级B级患者1例, 于随访第4年发生, C级患者3例, 于术后2年后发生。4例患者出血量相对较小, 易控制。未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 34例患者6年内再出血19人次, 分别为Child-pugh分级B级患者6人次, C级患者13人次。19例患者出血量较大, 不易控制。PSE能降低门静脉压力, 减少成功戒酒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 预防效果良好。

摘要:目的 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 预防成功戒酒的酒精性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脾栓组32例和常规组34例,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及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随访期间门脉内径相比差异显著 (P<0.01) , 每组患者随访期间门脉内径差异不明显 (P>0.01) ;脾栓组再出血的比例明显小于常规组 (P<0.01) 。结论 PSE能降低门静脉压力, 减少成功戒酒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 预防效果良好。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静脉压力,脾动脉栓塞

参考文献

[1]成峰, 朱德翠.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 2002, 15 (1) :44

[2]孙顺吉, 杨毅, 杨立生.双介入急诊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急救医学, 2003, 23 (12) :9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选择性脾栓塞术】相关文章:

选择性栓塞术治疗肾外伤出血临床体会11-15

选择性断流术08-11

选择性行政05-11

选择性电极06-10

选择性扩张06-10

选择性的06-15

选择性机制07-16

选择性执法08-06

选择性阅读08-29

选择性激励09-05

上一篇:多样化教学活动下一篇:评估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