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模式范文

2024-08-15

混合模式范文(精选12篇)

混合模式 第1篇

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回归,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同时也可以面对面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网络备课、检查作业、在线查看学生学习情况等教学活动。而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如完成作业、参与论坛讨论等学习活动。

二、混合式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 一) 混合式学习模式解读

通过查阅研读有关混合式学习和Moodle平台的文献资料,弄清了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和相关理论基础后,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我们提出了包括前端分析、网络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探索三部分组成的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前端分析是在进行教学实验之前,教师对参与教学的人、物分析考察,实际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三个方面; 网络课程设计包括课程模块划分,学习资源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三部分内容; 教学实践探索包括Moodle平台使用培训、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

( 二)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

1.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的主要任务,是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和学习方法。我们在导入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时,安排在新学期的第一次课上,设计的内容为向学生作自我介绍、公开教师的QQ号码和手机号,然后使用多媒体广播软件向学生介绍Moodle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再分发每个学生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让学生登录到学校网络课程首页,浏览本课程的基本情况亲自体验Moodle平台的使用。

2. 活动组织

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是学习活动的开展,每个项目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活动来完成。在教学实践阶段,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在学校多媒体机房进行,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能保证全部参与学习活动,课后学生可以利用双休日或手机上因特网,大部分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按照活动的不同方式,课程中采用的活动形式有课堂讲授、学生阅读、讨论交流、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等。

( 1) 课堂讲授。课堂讲授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上课所需的课件,讲解突出重点,目标明确。Moodle平台支持ppt、flash、网页链接等多种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可以将备课的资源放置在Moodle平台上,借助多媒体网络广播软件向学生讲解知识或演示操作过程。

( 2) 学生阅读。Moodle环境中的阅读内容可以是电子文档,图片或视频材料。在组织学生开展“电子小报”制作比赛时,可将比赛通知写成网页放在平台首页,学生登录就能看到,提前做好比赛准备。

( 3) 讨论交流。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在讨论中学生不但和同伴切磋了操作技艺,而且和同伴交流了学习心得感悟,实现了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不但增进了师生感情,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反馈和电子档案记录。当然,讨论可以面对面进行也可以在Moodle提供的讨论区、聊天室版块中进行。

( 4)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每节课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预期结果。例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和要求,设计任务时要把握学生的兴趣,注意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同时要按照课程进展顺序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快乐地完成任务,而不成为他们的负担。

( 5) 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伙伴,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Moodle平台中有讨论区、小组投票、Web Quest和Blog等功能、可以组织小组的问题讨论、“Wiki”活动、组织“互动评价”活动等。例如,本课程中以教师制定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协作完成的一份“主流电脑配置调查表”,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到Moodle平台。

( 6) 课堂学习评价。Moodle平台提供的评价方式有: 投票、作业提交、在线测试、互动评价、成绩汇总和分析报告。例如,在完成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后,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掌握的结果,我们设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测验练习”,对学生进行在线小测试,题目做完后系统自动显示得分和教师评价,这样学生能及时查漏补缺,教师也能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效果分析

( 一) 问卷分析

在教学实验结束时,我们设计了Feedback活动模块调查问卷,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2012级检验班全体学生,共计40人,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1. 有 70% 的同学对混合式教学很感兴趣; 20% 的同学有点兴趣; 无所谓和没有兴趣的各占 5% ; 说明大部分学生是有兴趣的。

2. 有 80% 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20% 的学生表示有很大帮助。

3. 有 60% 的学生愿意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

4. 有 80% 的学生表示不要卷面考试,主张根据课堂和上机表现决定最后成绩。

5. 有 90% 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和面对面教学基本相当,肯定了混合式教学效果。

6. 在问及学习收获时,65% 的学生表示学到了课程的重点,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水平,30% 的学生觉得在学习中提高了与人交往能力和自学能力。

7. 有 80% 的学生认为,Moodle 平台操作不熟练和在线学习时间不足,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8. 在总结本次实验存在的问题时,60% 的学生认为学习硬件条件高;40% 的认为要求实验者素质高; 另外,还有时间紧等因素。

9. 学生理想的面对面和在线学习时间比是 1 ︰ 3 或 1 ︰ 2。

10. 大部分学生肯定这种学习方式,支持老师有所改进后继续使用。

( 二) 研究结论

PS图层混合模式 第2篇

Photoshop 7.0的图层混合选项中增添了“线性加深”模式、“线性减淡”模式、“亮光”模式、“线性光”模式和“点光”模式,这样在制作一些效果时更为方便。

图1

图2

* “基色”:“基色”是图像中的原稿颜色,也就是我们要用混合模式选项时,两个图层中下面的那个图层。

图3

* “混合色”:“混合色”是通过绘画或编辑工具应用的颜色,也就是我们要用混合模式命令时,两个图层中上面的那个图层。

图4 * “结果色”:“结果色”其实就是混合模式结果后得到的颜色,也是最后的效果颜色。

在后面的介绍中,将主要用到图3和图4作为“基色”和“混合色”来运用图层混合模式来成生最后的“结果色”。

1.正常(Normal)模式

在“正常”模式下,“混合色”的显示与不透明度的设置有关。当“不透明度”为100%,也就是说完全不透明时,“结果色”的像素将完全由所用的“混合色”代替;当“不透明度”小于100%时,混合色的像素会透过所用的颜色显示出来,显示的程度取决于不透明度的设置与“基色”的颜色,如图5所示是将“不透明度”设为90%后的效果。

图5

如果在处理“位图”颜色模式图像或“索引颜色”颜色模式图像时,“正常”模式就改称为“阈值”模式了,不过功能是一样的。

2.溶解(Dissolve)模式

在“溶解”模式中,主要是在编辑或绘制每个像素时,使其成为“结果色”。但是,根据任何像素位置的不透明度,“结果色”由“基色”或“混合色”的像素随机替换。因此,“溶解”模式最好是同Photoshop中的一些着色工具一同使用效果比较好,如“画笔”、“仿制图章”、“橡皮擦”工具等,也可以使用文字。

当“混合色”没有羽化边缘,而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时,“混合色”将溶入到“基色”内。如果“混合色”没有羽化边缘,并且“不透明度”为100%,那么“溶解”模式不起任何作用。如图6所示是将“混合色”的“不透明度”设为90%后产生的效果,附则“混合色”和“结果色”是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的,只是边缘有一点变化。

图6

如果是用“画笔”工具或文字创建的“混合色”,同“基色”交替,就可以创建一种类似扩散抖动的效果,如图7所示。

图7

如果以小于或等于50%的不透明度描划一条路径,然后利用“描边路径”命令,“溶解”模式在图像边缘周围创建一种“泼溅”的效果,如图8所示。还可以制作模拟破损纸的边缘的效果等。

图8

如果利用“橡皮擦”工具,可以在一幅图像上方创建一个新的图层,并填充的白色作为“混合色。然后在“溶解”模式中,用“橡皮擦”工具擦除,可以创建类似于冬天上霜的玻璃中间被擦除的效果,如图9所示。

图 3.变暗(Darken)模式

在“变暗”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选择“基色”或“混合色”中较暗的颜色作为“结果色”。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被替换,比“混合色”暗的像素保持不变。“变暗”模式将导致比背景颜色更淡的颜色从“结果色”中被去掉了,如图10所示可以看到,白色的树挂从“结果色”被去掉了,而白色的瀑布即被比它颜色深的天空的颜色替换掉了。

图10

如果图11示的是Wrox参考手册系列的封面。这种封面就是将“混合色”设为红色,然后利用“变暗”模式将“手”中的白色部分及白色背景替换掉,并用红色来替换它们制作而成的,如图12所示。

图11

图12

4.正片叠底(Multiply)模式

在“正片叠底”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将“基色”与“混合色”复合。“结果色”总是较暗的颜色。任何颜色与黑色复合产生黑色。任何颜色与白色复合保持不变。当用黑色或白色以外的颜色绘画时,绘画工具绘制的连续描边产生逐渐变暗的过渡色,如图13所示。

图13 其实“正片叠底”模式就是从“基色”中减去“混合色”的亮度值,得到最终的“结果色”。如果在“正片叠底”模式中使用较淡的颜色对图像的“结果色”是没有影响的。

利用“正片叠底”模式可以形成一种光线穿透图层的幻灯片效果。其实就是将“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的数值相乘,然后再除以255,便得到了“结果色”的颜色值。例如,红色与黄色的“结果色”是橙色,红色与绿色的“结果色”是褐色,红色与蓝色的“结果色”是紫色等。

5.颜色加深(Clolor Burn)模式

在“颜色加深”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如果与白色混合的话将不会产生变化,如图14所示除了背景上的较淡区域消失,且图像区域呈现尖锐的边缘特性之外,“颜色加深”模式创建的效果和“正片叠底”模式创建的效果比较类似。

图14

6.线性加深(Linear Burn)模式

在“线性加深”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亮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如果“混合色”与“基色”上的白色混合后将不会产生变化,如图15所示。

7.变亮(Lighten)模式

在“变亮”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选择“基色”或“混合色”中较亮的颜色作为“结果色”。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被替换,比“混合色”亮的像素保持不变。在这种与“变暗”模式相反的模式下,较淡的颜色区域在最终的“合成色”中占主要地位。较暗区域并不出现在最终结“合成色”中,如图16所示。

图16

8.滤色(Screen)模式

“滤色”模式与“正片叠底”模式正好相反,它将图像的“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结合起来产生比两种颜色都浅的第三种颜色,如图17所示。其实就是并将“混合色”的互补色与“基色”复合。“结果色”总是较亮的颜色。用黑色过滤时颜色保持不变。用白色过滤将产生白色。无论在“滤色”模式下用着色工具采用一种颜色,还是对“滤色”模式指定一个层,合并的“结果色”始终是相同的合成颜色或一种更淡的颜色。此效果类似于多个摄影幻灯片在彼此之上投影一样。

图17

此“滤色”模式对于在图像中创建霓虹辉光效果是有用的。如果在层上围绕背景对象的边缘涂了白色或任何淡颜色,然后指定层“滤色”模式,通过调节层的“不透明度”设置就能获得饱满或稀薄的辉光效果。

9.颜色减淡(Clolor Dodge)模式

在“颜色减淡”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对比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与黑色混合则不发生变化。除了指定在这个模式的层上边缘区域更尖锐,以及在这个模式下着色的笔划之外,“颜色减淡”模式类似于“滤色”模式创建的效果,如图18所示。另外,不管何时定义“颜色减淡”模式混合“混合色”与“基色”像素,“基色”上的暗区域都将会消失。

图18

10.线性减淡(Linear Dodge)模式

在“线性减淡”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亮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如图19所示。但是大家可不要与黑色混合,那样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图19 11.叠加(Overlay)模式

“叠加”模式把图像的“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相混合产生一种中间色。“基色”内颜色比“混合色”颜色暗的颜色使“混合色”颜色倍增,比“混合色”颜色亮的颜色将使“混合色”颜色被遮盖,而图像内的高亮部分和阴影部分保持不变,因此对黑色或白色像素着色时“叠加”模式不起作用。如图20所示。

图20

“叠加”模式以一种非艺术逻辑的方式把放置或应用到一个层上的颜色同背景色进行混合,然而,却能得到有趣的效果。背景图像中的纯黑色或纯白色区域无法在“叠加”模式下显示层上的“叠加”着色或图像区域。背景区域上落在黑色和白色之间的亮度值同“叠加”材料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产生最终的合成颜色。为了使背景图像看上去好像是同设计或文本一起拍摄的。如在图21所示中的条格及图22所示中的网格和五角星都是利用了“叠加”模式溶解到背景中的,大家可以下载PSD文件自己参考一下。其中的条格、网格及五角星的具体的制作步骤我想就不必介绍了。

图21.psd源文件下载

图22

12.柔光(Soft Light)模式

“柔光”模式会产生一种柔光照射的效果。如果“混合色”颜色比“基色颜色的像素更亮一些,那么“结果色”将更亮;如果“混合色”颜色比“基色”颜色的像素更暗一些,那么“结果色”颜色将更暗,使图像的亮度反差增大。如图23所示。

图23

例如,如果在背景图像上涂了50%黑色,这是一个从黑色到白色的梯度,那着色时梯度的较暗区域变得更暗,而较亮区域呈现出更亮的色调。其实使颜色变亮或变暗,具体取决于“混合色”。此效果与发散的聚光灯照在图像上相似。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亮,则图像变亮,就像被减淡了一样。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则图像变暗,就象被加深了一样。用纯黑色或纯白色绘画会产生明显较暗或较亮的区域,但不会产生纯黑色或纯白色。

13.强光(Hard Light)模式

“强光”模式将产生一种强光照射的效果。如果“混合色”颜色“基色”颜色的像素更亮一些,那么“结果色”颜色将更亮;如果“混合色”颜色比“基色”颜色的像素更暗一些,那么“结果色”将更暗。除了根据背景中的颜色而使背景色是多重的或屏蔽的之外,这种模式实质上同“柔光”模式是一样的。它的效果要比“柔光”模式更强烈一些,同“叠加”一样,这种模式也可以在背景对象的表面模拟图案或文本,如图24所示。

图24

例如,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亮,则图像变亮,就像过滤后的效果。这对于向图像中添加高光非常有用。如果混合色比 50%灰色暗,则图像变暗,就像复合后的效果。这对于向图像添加暗调非常有用。用纯黑色或纯白色绘画会产生纯黑色或纯白色。

14.亮光(Vivid Light)模式

通过增加或减小对比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 灰色亮,则通过减小对比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则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图像变暗,如图25所示。

图25

15.线性光(Linear Light)模式

通过减小或增加亮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 灰色亮,则通过增加亮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则通过减小亮度使图像变暗。如图26所示。

图26

16.点光(Pin Light)模式

“点光”模式其实就是替换颜色,其具体取决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亮,则替换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而不改变比“混合色”亮的像素。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则替换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而不改变比“混合色”暗

17.差值(Diference)模式

在“差值”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差值”模式是将从图像中“基色”颜色的亮度值减去“混合色”颜色的亮度值,如果结果为负,则取正值,产生反相效果。由于黑色的亮度值为0,白色的亮度值为255,因此用黑色着色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用白色着色则产生被着色的原始像素颜色的反相。“差值”模式创建背景颜色的相反色彩,如图28所示。

图28

例如,在“差值”模式下,当把蓝色应用到绿色背景中时将产生一种青绿组合色。“差值”模式适用于模拟原始设计的底片,而且尤其可用来在其背景颜色从一个区域到另一区域发生变化的图像中生成突出效果。

18.排除(Exclusion)模式

“排除”模式与“差值”模式相似,但是具有高对比度和低饱和度的特点。比用“差值”模式获得的颜色要柔和、更明亮一些。建议你在处理图像时,首先选择“差值”模式,若效果不够理想,可以选择“排除”模式来试试。如图29所示。

图29

其中与白色混合将反转“基色”值,而与黑色混合则不发生变化。其实无论是“差值”模式还是“排除”模式都能使人物或自然景色图像产生更真实或更吸引人的图像合成。

19.色相(Hue)模式

“色相”模式只用“混合色”颜色的色相值进行着色,而使饱和度和亮度值保持不变。当“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的色相值不同时,才能使用描绘颜色进行着色,如图30所示。但是要注意的是“色相”模式不能用于灰度模式的图像。

图30

20.饱和度(Saturation)模式

“饱和度”模式的作用方式与“色相”模式相似,它只用“混合色”颜色的饱和度值进行着色,而使色相值和亮度值保持不变。当“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的饱和度值不同时,才能使用描绘颜色进行着色处理,如图31所示。

在无饱和度的区域上(也就是灰色区域中)用“饱和度”模式是不会产生任何效果的。

图31

21.颜色(Color)模式

“颜色”模式能够使用“混合色”颜色的饱和度值和色相值同时进行着色,而使“基色”颜色的亮度值保持不变。“颜色”模式模式可以看成是“饱合度”模式和“色相”模式的综合效果。该模式能够使灰色图像的阴影或轮廓透过着色的颜色显示出来,产生某种色彩化的效果。这样可以保留图像中的灰阶,并且对于给单色图像上色和给彩色图像着色都会非常有用。如图32所示。

图32

22.亮度(Luminosity)模式

“亮度”模式能够使用“混合色”颜色的亮度值进行着色,而保持“基色”颜色的饱和度和色相数值不变。其实就是用“基色”中的“色相”和“饱和度”以及“混合色”的亮度创建“结果色”。此模式创建的效果是与“颜色”模式创建的效果相反,如图33所示。

图33

混合模式来了 第3篇

忘掉定位

四年前,当我们为一家独特的有机家居产品公司——上海生态家天然日用品有限公司服务时,在产品线定位方面颇费了一番脑筋:是参照国外的模式做成某一类的单一有机店,例如仅做有机内衣的公司,还是大胆创新做一个融合家庭用品、生活用品、床上用品的有机家居集成店?

从生意的角度而言,专业、单一的产品和经营模式,操作起来简单,易于成功,此类典范是中国传奇商业人物史玉柱,不断复制脑白金、黄金搭档、征途等单一产品成功的故事;但我们选择了复杂的后者。这一选择,有幸开启了我们全新的商业视角——混合模式的创新思考。

实践证明,混合的模式将成为商业未来大趋势。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是赢家

的确如此,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周边,生态家并非个例。比如,85度c是什么?重新定义它似乎很费劲,因为它是一个标准的“混血儿”:平价的咖啡店+时尚泡沫茶坊+烘焙店+蛋糕房+小憩商务之处……

想想生活和工作中大量的与我们衣食住行相关的品牌和商业,就会发现:同样的模式、同样的法则,却可以演绎着不同版本的商业神话——谭木匠、文峰、上岛、横店、肯德基、腾讯、赵本山、张艺谋、凡客、腾讯、360杀毒等等。

甚至还有你家门口的洗车店,如果你认为它仅仅就靠洗车来赚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洗车店的洗车业务只是“药引子”,更多的业务增长点和盈利点却是其背后的代保理赔、二手车交易以及相关的延伸业务。

包括你单位附近的便利店,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超市了——书刊零售、公用事业代收费、门票销售、手机卡、游戏卡等,已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

混合模式这种思想,不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分散风险的简单想法,而是以客户为核心,深入分析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组合。现在已经很难单纯地根据一两个硬性指标来区分消费群体,而是“要把具有相同生活方式、消费同样符码的消费者,组成一个个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团体。”这些团体称作“部落”。部落群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大大强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单一联系。因此,你能看到生态家打出的是“有机与天然生活品店”的招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一个追求高生活品质的“家庭主妇”群体,要满足这个部落的消费需求,就不是一两个单一产品所能做到的。

一站式购物是我们在零售和电子商务中经常看到的整合方式,无论是从图书起家的当当,还是以家电打头阵的京东,无一不进行横向的扩张做电子百货商场。在组合方式上,很多企业也在不断尝试:有的是下辖在一个概念之下的“小混合拳”,比如凡客、上岛;有的是大而广的“大组合拳”,比如复星。但无一例外,你的选择是想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等生,还是某一门功课拔尖的单项冠军?根据消费潮流和人们的行为认知习惯,以及商业发展的规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等生可能是·最大的赢家。

漂亮的空姐成为了稀缺

封闭的环境催生了畸形、单一的产业;开放、多元的社会,让单一不复存在。

1930年代,“空姐”一词横空出世,人们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了那群美丽、年轻、气质高雅的空姐身上,她们外表光鲜亮丽,骨子里散发着傲人的气息。

因工作关系,我每年乘飞机总在几十次。过去,空姐是狭小机舱里的一道风景,而今真正漂亮的空姐成为了稀缺资源。

过去,社会和经济结构单一,使空姐成为漂亮女孩趋之若鹜的“明星岗位”,尽管空姐的月薪一般在5000元左右,不算高。而今,比空姐更有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更好的“明星岗位”可能不下100个,空姐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魅力。因为单调、机械、缺乏职业前途的空姐岗位,无论从薪酬、个人发展等方面来看,都算不上最佳职业之一。

中国的社会是从闭塞和单一中发展起来的,过去被认为是真理的商业原则,今天或已成为谬误。社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需要用新的商业思维去理解、迎合与解读。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好的商业模式须遵循“三易”法则:不易、变易、简易。只有构建最简单有效的内外交易结构,才是最有效的商业模式。“专一”,-F演变成负资产

定位,是利器也是障碍。在互联网时代,仅有定位是不够的。凡客初始是销售衬衫的,现在你打开网站首页,几乎看不到衬衫存在。靠单一的男士衬衫,凡客跌入了陷阱——销售规模做不大,重购率不足,频次少,客户获取成本高。围绕网民需求,混合更多品类,遂成为必然。

在旧经济时代,专一是成功的代名词,而今,专一正在演变成负资产。万宝龙的笔,曾经是男人的向往,而今靠它维护万宝龙昂贵的店铺费用,已入不敷出。于是,万宝龙告别专一开始混合——从书写工具到腕表、皮革、珠宝、配饰、眼镜、香水,凯奇代言的腕表销售额位居第一。

对于定位与混合,如果非要简单地区分一下,小企业要定位,大企业靠混合。旧经济要定位,新经济靠混合。

从推销和营销的角度来看,很容易理解这个变化。我个人的理解是,推销就是卖我有的,而营销就是卖你要的。而定位就是更多地站在企业角度来理解和实现销售,而混合则是站在消费者立場来理解和实施销售。正是有了这种思维,正是因为站在消费者立场上,才有了海澜之家,才有了这个企业的快速突破和巨变,才有了上百亿的产值。

当然,混合是有着严格且严密的战略逻辑的,它并不是相关业务、相关渠道的简单组合,而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有机组合,是能够优化消费者购买性价比和供应商价值成本比的新经济模式。

混合模式成功法则

不管是肯德基,还是85度c,通过混合模式增强了产品粘性、品牌粘性、渠道粘性和消费者粘性,让忠诚者更加忠诚,让消费者变成了义务推销员。

打造百年品牌最好的办法,不是去试图改变人们的观念,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成就第一品牌的捷径,就是成为顾客下意识的习惯性首选。因此,需要打造混合粘品牌。

混合模式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第4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TCP/IP协议本身的安全性考虑不足,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非法行为的攻击。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网络安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千亿美元之多,网络安全问题越显突出。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它能够动态监视网络的流量,发现非法的入侵行为,实时关闭非法的连接,是网络安全产品的基础和核心。

入侵检测系统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用来检测入侵行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攻击特征检测(Attack signature detection),即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以及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当前大多数的IDS采用误用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已知的攻击方法进行特征分析,然后根据已经定义好的入侵特征代码,通过判断这些特征是否出现判断入侵行为的发生与否,即通过分析攻击的原理和过程,提取有关特征,建立已知攻击特征库,对截获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式匹配。当被审计事件与己知入侵事件模式相匹配时,即是入侵行为。

二、模式匹配检测技术

所谓模式匹配检测技术,是指采用模式匹配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从网络中读取一个数据包后,大致按照下面方式进行攻击检测:首先,从数据包的第1个字节开始提取和特征库中第1个攻击特征串等长的一组字节与第1个攻击特征串比对,如果两组字节相同,则认为检测到一次攻击;如果两组字节不同,则从数据包的第2个字节开始提取和攻击特征串等长的一组字节与攻击特征串比对:然后,比对过程重复进行,每次后移一个字节,直到数据包的每个字节都比对完毕;最后,将数据包与特征库中下一个攻击特征串进行匹配。

模式匹配检测技术的缺点:

1、计算量是巨大的

对于一个满负载的100MB以太网线路,所需要的计算量可以表示为(每个特征中的字节数)x(一个包中的字节数)x包数量/秒)x(库中特征数)。这个计算量远远超过大多数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2、没有考虑到通信协议的特点

在降低了判断效能的同时,对采用连带攻击,数据包分片攻击的方法显得无能为力。

3、检测准确率低

使用固定的特征模式来检测入侵,只能检测特定的特征,这将会错过通过对原始攻击串做对攻击效果无影响的微小变形而衍生所得的攻击。

三、协议分析技术

协议分析技术是在特征模式匹配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入侵检测技术[2]。协议分析从网络通信协议特有的规则性出发,不必进行字节的逐个比较,而是直接找到待分析字节的位置,将待分析字节取出,进行分析。这样,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克服了基于特征模式匹配的入侵检测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一些缺陷。

协议分析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协议解码、数据重组、命令解析等技术。协议解码就是观察并检测所有网络数据包如果数据包(图1),不符合预期的标准,就发出报警。数据重组在协议解码的基础上对数据包进行TCP流重组及IP分片重组,从整体上来检测一次会话,它充分利用了协议运行信息来检测协议相关的异常和多步骤攻击、分布式攻击等复杂攻击。命令解析可针对各种高层协议,分析出攻击串以及各种可能的变体。

四、基于协议分析的特征匹配入侵检测技术的模型

模型分三层,分别是数据捕获模块、分析匹配模块和响应模块。

基于协议分析的特征匹配入侵检测技术的模型结构如图2,其中数据捕获模块负责获取网络数据包;协议分析模块包括各种协议分析器,由于协议类型较多,一般采用模块化的插件技术。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方便地增加、删除和修改检测处理方法。对一个新的协议分析只需编写这个协议分析器并调用注册函数在系统注册就可以使用了。协议分析模块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协议分析,如果协议分析器发现有协议异常,就调用告警程序,如果没有发现异常,再交由模式,匹配模块进行检测;模式匹配模块将当前数据包与规则库中规则进行匹配,判断是否存在入侵及入侵类型。协议分析模块减少了模式匹配模块需要匹配的数据包的数量和长度,从而提高了判断效率。规则库可以手工添加规则,也可以运用数据挖掘等方法产生规则,还可以将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新规则加入到规则库中[3];响应模块对检测到的入侵行为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发出警报,切断连接等;管理模块是管理人员与机器交互的界面,方便管理员使用和配置系统。

模式匹配模块中规则的优化

为解决入侵检测系统处理网络包时,因网络流量过大而减缓检测的效能,必须采取实时检测,降低检测处理时间。使入侵检测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并分析网络中捕获的数据包,并实时记录被检测到的数据包;使入侵检测系统有次序地将使用频率高的特征规则依照出现的次数作顺序排列[4]。从而降低入侵检测系统在处理数据包时进行比对特征规则的时间,达到动态排序特征规则的效果,以最短的时间检测出入侵行为,以增加其效能。本文探讨以气泡排序的方式来优化子规则集。在子规则集中添加规则权重(如计数该条规则被读取的次数)。每当入侵检测比对到任何一条的特征子规则条时,利用自动排序程序从日志文件中将该条规则计数的常数加1,即Constant加1。只要检测到入侵,此计数常数的加权动作就一直重复在执行中,经过设定时间的检测阶段,将所有在日志文件中被记录的特征子规则计数常数累加权后,按照气泡排序(Bub-ble Sorting)方式,实施该阶段时间内比对到的特征子规则的排序工作达到新的规则库的排序。这样的动态加权规则匹配顺序,实验结果表明,能使模式匹配的时间缩短20%,提高入侵检测的效率。

五、小结

单纯的基于模式匹配的入侵检测系统已越来越不能满足高速网络的要求,必须对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加以改造。协议分析技术与模式匹配技术相结合,是异常检测与误用检测的一种结合方式,减少了需要匹配的数据包数量和长度,既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又保留了模式匹配的优点。由于协议分析器采用模块化插件技术,规则库也按协议类型进行了分类,并且在子规则匹配的顺序采用了加权模式,通过这些方法,拓宽了模式匹配模块的瓶颈,达到了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的目的。

摘要:针对传统入侵检测所采用模式匹配技术存在的弊端,介绍了协议分析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混合模式的入侵检测技术,即混合使用特征匹配模式和协议分析技术,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研究表明,该模型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少了误报和漏报。

关键词:入侵检测,协议分析,特征匹配,加权顺序

参考文献

[1]方明,李大兴.一种新的基于协议树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2(7):150~152.

[2]罗桂琼.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5,13(4):56-59.

[3]李强,刘琨,林雁等.使用递增性延迟建立攻击连接的关联[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44(2):194~200.

学习混合式培训模式心得 第5篇

学习混合式培训模式心得

混合模式克服了课堂教学模式和远程培训模式的缺点,使它们的优点互补.是培训模式和方法的创新.解混合模式是培训模式和方法的创新.解决了多年来在培训中存在的资金大量不足,时间与地点受限,培训时间与教学时间冲突等许多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这种研修模式给我的启发是要不断地集思广益更新研修模式,让教师受益更多。首先,我们的教师培训形式要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培训期间要解决培训人员的后顾之忧,把培训形式落到实处,培训内容要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不能空空而谈。第二,培训评估环节,它关系到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要想使培训评估结果发挥积极作用,就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考核并重。首先在培训起始阶段就应该公开本次培训评估的内容,明确考核标准,使参加评估的人员能够有标准可以遵照,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严格执行该标准;其次要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过程性评价指标,由评估人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适时公布过程性评价的相关数据,比如人员的出勤情况、参加讨论的情况、小组合作的情况等;最后要安排结果考核,促进大家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当然如果能够配合相关的政策性鼓励和制约,效果会更好。第三,可以建立学员学习情况自我评估报告电子表,此表包括学员个人信息、自我评价等,并列举出自己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在处理课内外资源方面,有哪些成功的探索,积累了哪些课程资源;自己在课程实施中的优势与劣势;近期内,在提升个人课程实施能力方面,您

想集中解决哪些问题?未来中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哪些方面得到帮助?把培训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相信我们的培训会更有时效性。第四,对于评估优秀人员进行多渠道的表彰和鼓励。比如,对优秀学员发以证书,对勤奋学员给予适当加分,这样会对学员的积极性有所推动。

信息技术教育中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教育;混合学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44-1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出现了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即在线(Online)学习。有人认为传统的面对面(Face to Face)的学习已经落伍。其实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笼统地说一种优于另一种,而是要取各自的长处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以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也是教育技术的宗旨。

我主要选择我们所学的《信息技术与教育》这门课的一部分内容——webquest的制作为例,根据Barnum和Parrmann提出的混合学习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我的基本思路是将制作webquest的内容分为几个小模块,然后根据每个小模块的具体教学过程,决定采用什么学习方式、教学媒体。我把这个内容大致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制作阶段、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分三个步骤:

①制作《信息技术与教育》网站,将webquest相关资源存储在网站。

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认真备课,把关于webquest的资料仔细研究,并选择学生将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资料收集完毕后,做《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网站,只要最简单的网站就可以了,因为太花哨的网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习资源的组合:《信息技术与教育》课本上关于webquest的知识;惟存教育网站的网络主题探究(webquest)栏目中有许多材料、案例;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的相关知识。

②教师简单地介绍webquest,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呈现课前做好的网站,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的组合:讲授法、反馈法

学习目标:掌握webquest的定义、组成部分及作用,并分组制作一个完整的webquest

学习要点:webquest的六个组成部分:(1)引言;(2)任务;(3)过程;(4)资源;(5)评价;(6)结束语

自学参考材料:(1)《信息技术与教育》网站(课前由教师制作);

(2)惟存教育网站的webquest专栏;

(3)使用搜索引擎查阅webquest的相关内容

反馈法:(1)用自己的话简述webquest的组成部分及其内容。

(2)webquest按课程活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和。

(3)通过自学谈谈自己对webquest的理解。

这种反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将信息反馈给教师,作为平时的成绩。

教学媒体的组合:(1)讲授webquest,可以通过板书的形式直接口头讲述;可以用powerpoint课件形式呈现;也可直接通过网络打开《信息技术与教育》网站,将事先连接好的材料以word的形式呈现。(2)学习目标的呈现,可以用电子稿,如果教师不怕麻烦,也可用打印文本分发给学生的方式。其中用到计算机、网络、黑板、打印机。

③学生课后浏览网站,也可通过搜索引擎收集资料,组织讨论交流,加深理解。

这就是面对面的加工阶段。虽然计算机和网络把人与人间的距离拉近了,但是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教学活动可以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因为它们在学习材料、学习内容的传递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不能过分依赖计算机和网络,因为教学活动并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交互方式的组合:在课堂上组织全班范围的讨论,也可以通过开辟学习谈坛、BBS、留言本、Email等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交流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制作阶段

该阶段是分组制作webquest的过程,主要以合作学习为主,探究学习为辅的方式,分六个步骤:

①搜集资料:在制作之前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一般不超过6个人。

②确定webquest的主题:各小组将集中的资料仔细研究后,共同确定一个易于探究学习的主题。

③根据题目选材:主题确定后,根据主题选择材料,将没有用的材料删掉,将有用的保留下来,如果资料不够可以重新去收集。

④使用软件制作webquest:所有资料准备就绪后,小组中的一个或是几个人负责以webquest的格式,使用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或FrontPage)开始制作。

⑤教师给予指导:在各小组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进程;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解决,不时地给予指导。

⑥组内讨论,组间交流:每隔一段时间小组集合一次,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各小组间也可交流心得。

三、总结阶段

该阶段就是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教师把各小组做好的webquest汇总,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评分。在评分时,先由小组成员简单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分工、制作的意义;教师向小组所有成员提问;其他小组也可参与评价;最后教师从美观、实用方面综合打分。

广电接入网的混合组网模式 第7篇

关键词:网络升级,网络改造,混合组网

1 广电网络业务需求分析

按“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 到2015年, 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 行政村通宽带 (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 下同) 比例达到95%, 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bps和4Mbps, 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到2020年, 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 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 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Gbps。

尼尔森诺曼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akob Nielsen博士1998年提出的尼尔森定律指出, 用户带宽将以每年50%的速率增长。从1983到2014年间, 从全球范围来看, 带宽增长的趋势很好地与该定律吻合, 按这个趋势, 到2020年, 发达国家的最大用户带宽将达到1.6G。但是再往后, 用户带宽的增长是否还遵循该定律, 在一些专家看来, 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在2020年之前, 遵循这一规律是因为视频业务的不断增长, 而且为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 视频信号从标清发展到高清, 直至4K或8K超高清, 而4K、8K超高清已经达到人类眼睛视网膜分辨率的极限, 考虑这个因素, 仅仅视频业务, 户均带宽达到20M就会进入需求的饱和区, 带宽需求的增长将逐步放缓。也有专家认为, 视频业务带宽需求饱和的同时, 物联网等应用将开始快速增长, 将来一段时间的带宽需求增长依然可能是遵循尼尔森定律的。

不管是什么接入网, 都是带宽共享的架构, 即一个头端端口服务于一组用户。最大用户带宽和户均带宽的需求决定端口容量的配置。最大用户带宽是运营商提供给单个用户的最大接入能力, 取决于单个用户的极端带宽最大需求和运营商竞争形势下的产品策略, 户均带宽是端口下所有用户的平均使用流量。最大用户带宽和户均带宽的比可能高达20倍以上, 因此, 配置端口容量应按这两个因素来计算, 而不是简单地按用户数量累加最大用户带宽。

以上都是基于纯IP方式来分析的, 广电有线HFC网络有完全不同于电信网的特点, 就是除了IP通道用来传数据和视频外, 还有高达1GHz甚至更多的频谱, 通过DVB的方式传送比IP方式更优质的视频。因此, 广电网络的宽带产品的带宽不能简单等同于电信宽带产品的带宽。按同轴1GHz来计, 如使用4096QAM, 那么1GHz频率范围的总带宽资源是1GHz×12bit/s/Hz=12Gbit/s。因此, 同样数据带宽的网络, 广电实际传输能力远远超过电信的网络。这点通常被电信运营商和一些不良厂家有意地忽略掉, 但作为有线运营商必须清楚自己网络的实际价值。

综上所述, 对于当前城市宽带网, 未来2~3年的业务需求, 应当达到100Mbps, 5~8年后可能达到500Mbps~1Gbps。因此, 现阶段网改和网络建设, 网络业务支撑能力应当达到100Mbps, 并有着向500Mbps甚至1Gbps平滑升级的能力。对于广电网, 由于DVB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存在, 可能在达到100Mbps或500Mbps以后, 不一定再遵循1.5倍的年增长速度。当然, 也有可能一段时间后, DVB不复存在, 以全IP方式传输。不管怎么样, 广电运营商必须审时度势, 理性地建设符合业务需求的网络。

2 广电网络不同组网方式的业务能力和优缺点

广电网络的组网模式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业务需求, 即当前的需求和将来一段时间的需求, 应立足当下, 略微超前, 兼容未来。建设标准超前2~3年, 也就是按照2~3年后的业务需求进行建设和改造, 改造方案能够平滑升级, 顺利迭代, 满足5~8年, 甚至10年后的业务需求。

除了业务需求, 采用什么技术体系, 最重要的就是技术本身的标准化、产业化和成熟度。对于非新建工程的网络改造, 技术体系的平滑过渡顺利性、利旧程度和工程实施的便利性也要充分考虑。

2.1 DOCSIS

CMTS+CM是目前国际上最主流的, 也是应用最多的组网方式。国内大约40%的有线网络公司采用该组网模式。

DOCSIS即电缆数据服务接口规范, 组网方式为CMTS+CM。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 其版本由最开始的DOCSIS1.0发展到了现在的DOCSIS3.0 (DOCSIS3.1采用OFDM调制, 不能做到向下兼容, 所以在此不列入分析范围) 。

DOCSIS3.0支持频道绑定功能, 能够大幅度提高上下行带宽, 能够支持IPv6。根据频道资源和上行频谱质量, 以及上下行的业务需求, 可以上行设置4个6.4MHz的频道绑定, 下行设置8个8MHz的频道绑定, 上行带宽可达120Mbps, 下行带宽可达440Mbps。

按目前国内大部分运营商的光节点大小, 每个光节点覆盖户数在200户左右, 一个CMTS下行端口覆盖不超过1000户。若业务渗透率和并发率分别按30%和50%计, 那么DOC-SIS3.0可支持最大用户带宽为30M以上。在光节点较小或业务渗透率不高的情况下, 甚至可以支持100M的最大用户带宽。

CMTS+CM模式业务支持能力较强, 技术体系的标准化、产业化非常完善, 成熟度高, 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 在北美, CMTS+CM的应用超过了XDSL。CMTS+CM模式非常方便提速扩容, 完全满足平滑升级的要求。

但CMTS+CM模式现阶段不断增大带宽需求时, 遇到了一些问题, 即便是扩容方便, 但往往扩容到一定程度, 会受机房空间、供电等因素的限制, 难以进一步扩容。

CMTS+CM模式还有一个所谓的“缺点”是, 相对来说, 对设计、建设施工、网络优化、运行维护要求比较高, 尤其是反向通道。设计不合理、设备调试不得法、器件老化、工艺不好等, 都会造成反向通道的噪声过高、噪声汇聚, 严重影响数据传输。而中国有线网络是从公用天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总体上看, 建设和运维的人员技术水平低, 网络质量差, 噪声排除困难也就成了很多网络公司的常态了。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网络公司无奈地选择了其他技术体系。

2.2 PON+Eo C

PON+Eo C模式的建设和维护相对简单一些, 比较受到国人的青睐, 这一两年在国内广电网络公司的占比开始超越CMTS+CM模式。PON模式, 即无源光网络, 在国外以及电信行业, 主要用于FTTH, 性能不错,

也比较成熟, 符合标准化和产业化的要求。但Eo C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却没那么顺利。Eo C种类众多, 缺乏统一标准, 不同种类的没有互换性, 甚至同一技术体系的、不同厂家的设备也不具备互换性。众多的Eo C种类, 也造成产业的分散。Eo C虽然有一些实力较强的厂商供货, 还有好多是并无什么技术和生产实力的小厂商供货。在这种情况下, 已有芯片供应商退出了市场。总体来说, 该技术体系的标准化和产业化都不是很好。

下面以C-HPAV为例来分析其业务能力。C-HPAV定义了两种模式:基本模式, 可用频段为7.6~30MHz;扩展模式, 可用频段为7.6~65MHz。物理层采用时分双工方式和正交频分复用方式传输信号。调制方式上则支持QPSK、1024QAM, 系统在MAC层使用信道探测机制进行初始信道评估和动态信道评估, 以自动选取最佳的调制方式。在全频带信道状况良好, 所有子载波都能支持1024QAM调制时, 基本模式下上、下行共享带宽约200Mbps, 扩展模式下上、下行共享带宽约500Mbps。C-HPAV技术体系下, 单个CLT的覆盖用户数一般在100户以下, 可支持100M的数据业务。相对来说, 网络改造的成本不高, 所要求的建设运维技术水平比CMTS略低。

2.3 PON+LAN

PON+LAN是典型的电信技术, 广电PON+LAN网相当于在原单向电缆网的基础上, 再建了一个数据网, 两个网在物理上没有什么关联, 在广电领域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

PON+LAN数据网本身标准化和产业化都比较成熟, 各厂家生产的LAN设备都具备很好的互换性和兼容性, IEEE标准下的信号传输也不会遇到传统Cable网上行通道噪声汇聚的问题, 接入网维护相对简单, 100Base系列标准和六类双绞线的成熟化、普及化也使得LAN方式能够提供100Mbps的用户端接入带宽。但其前期建网投入大, 改造需要入户施工, 局端覆盖半径受100M的传输距离所限制也是较为明显的缺点。PON+LAN的组网方式应尽量用在用户比较密集的地方。

2.4 C-DOCSIS

C-DOCSIS俗称小C, 是广电NGB标准之一, 是一种在DOCSIS3.0的基础上实现头端下移的技术。CMTS的功能通过有线电缆媒介转换设备 (CMC) 实现, CMC向下连接同轴分配网, 向上一般接入PON网络, 所以有时又称为PON+CMC。

C-DOCSIS具备DOCSIS标准在实网应用中的成熟性, 沿用了DOC-SIS3.0中的频道绑定技术, 下行支持16个8MHz、256QAM频道绑定, 下行带宽可达800Mbps以上, 上行支持4个6.4MHz、64QAM频道绑定, 上行带宽可达120Mbps。因此, 可支持100M、200M甚至更高的带宽需求。头端的下移使得数据信号可以在CMC处 (一般为光节点位置) 完成解调、解码, 减少了RF信号的传输距离, 也避免了噪声在分前端处的汇聚, 相对CMTS+CM的组网方式而言, 噪声汇聚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国内几个具备相当实力的厂家都有生产集成式的CMC设备, 即是将ONU模块、CMC模块和光机集成一体的设备。这种设计为设备的安装和更换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 在网络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能够减少不少的工作量, 为有线运营商节省部分施工费用。

从上述内容来看, C-DOCSIS在标准化、产业化和业务能力等方面都不错。在由传统双向HFC向FTTH升级的过渡时期, C-DOCSIS是非常符合大多数有线运营商实际需求的一个技术体系。

2.5 FTTH

许多的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已经证明了, 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比同轴电缆、双绞线等要有更优越的性能, FTTH相对于其他的组网方式而言, 有更大的数据带宽、更大的传输距离和覆盖半径、更小的传输时延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目前抑制光纤传输中非线性散射的相关技术尚未成熟, 单纤多波传输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 待技术成熟之后FTTH的数据带宽还会得到突破性的增长。

目前主流的FTTH技术标准有基于ITU-T G.984的GPON和基于IEEE 802.3ah的EPON。两个技术标准有许多相似和相同的地方, 如交换、网元管理和用户管理等, 同时也有不少差异, 如业务能力等。

目前看来, FTTH是今后一个阶段网络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广电总局科技司在2016年6月发布了《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技术白皮书》, 为有线运营商的FTTH建网和改造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3 混合组网技术体系选择

混合组网模式就是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 在向FTTH逐步演进过程中, 在网络改造过程中, 可能存在各类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体系的存在并非杂乱无章, 而是有序的、平滑过渡的、最大限度利旧的、满足业务需求逐步增长的各种技术体系共存。

混合组网模式下, 有线网络里可能包括原有网络、改造后的网络、新建网络, 这就涉及到新建网络技术体系和网络改造技术体系的选择问题。

3.1 新建网络的技术体系选择

根据上文分析, 按照“技术体系的标准化、产业化和成熟度以及网络改造的平滑过渡性、利旧程度和工程实施的便利性”的技术体系选择原则, FTTH除了工程应用案例还不够多外, 对于数据传输是比较成熟的, 其业务能力也是最强的, 因此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因此新建网络应当建设FTTH, 如果运营商FTTH的技术不成熟或其他条件不具备, 也应该将皮线光纤覆盖入户。

根据新近发布的《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技术白皮书》, 广电应用FTTH有三种方式, 分别是RF混合、I-PON和RFo G方式。

(1) RF混合方式

RF混合是射频广播和基带PON双平台模式, 射频广播平台传输广播电视信号, 基带PON平台传输双向数据信号。

组网方案有两纤三波和单纤三波两种, 两纤三波在物理上将两个平台的传输通道完全分离, 能有效避免多波长传输产生的相互干扰, 但需要占用较多的光纤资源, 而单纤三波使用多波长传输技术能最大程度节省光纤资源, 但容易受到非线性散射的影响。

RF混合方式中, 广播电视信号沿用DVB标准, 在通信机制上与传统HFC网并无二致, 因此在其两纤三波组网方案中还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广播光纤入户方式, 信号在用户侧通过终端型光接收机完成光电转换, 如图1所示;另一种是广播电缆入户方式, 信号在室外型光接收机处完成光电转换, 而后通过同轴电缆网分配、入户, 这就意味着原有的传统HFC网可以直接作为广播平台的传输网, 原有投资得到了保护, 成本更低, 如图2所示。

(2) I-PON方式

I-PON是基于以太网协议的全基带数字传输模式, 使用万兆IP广播技术传输广播电视信号、基带PON技术传输双向数据信号。

与RF混合一样, I-PON也有两纤三波和单纤三波两种组网方案, 不同的是射频广播平台换成了万兆IP广播平台。该方式目前市场应用案例少, 技术成熟度还需更广泛应用的考验。

I-PON方式中, 广播电视信号采用IP方式进行广播。对广电运营商而言, 甚至包括电信运营商, 这个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IPTV信号质量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 但目前尚未规模产业化, 因此该方案还需要产业化的支持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考验。

(3) RFo G

RFo G是基于DOCSIS协议的全射频传输模式, 广播与下行数据信号经射频混频后调制成光信号输出, 上行数据信号在网络侧通过上行光接收机完成光电转换后输入CMTS, 与HFC的传输模式极为相似, 能兼容HFC的所有信号传输, 用户侧R-ONU的上行光发模块完全由CM上行信号驱动, 采用突发方式发射上行光信号。

RFo G的组网方案, 网络侧与HFC技术体系相同, 有双纤和单纤两种:双纤的上、下行信号的光通道在物理上完全分离, 而单纤的上、下行光信号通过波分复用器复用到一根光纤中传输。

RFo G方式基于DOCSIS协议, 对于原组网方式为CMTS+CM的运营商而言, 选择RFo G无疑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其原有投资, 网络升级也最为简单。但当数据平台升级到DOC-SIS3.0以上时, 由于CMTS允许两个以上的CM在同一时隙与其通信, 系统在上行方向会受到光差拍干扰的影响。如果通过不同的R-ONU回传激光器选用不同的光波长解决OBI现象,

则会增加运维的复杂性, 同时也会引入多波长传输的非线性散射。对于该问题, 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3.2 网络改造的技术体系选择

因为既有网络不能满足业务需求, 但也不能马上报废, 需要继续利用, 所以要进行网络改造。FTTH作为网改技术的话, 除了不利于利旧, 成本高外, 也存在工程实施的困难。因此, 网络改造的技术体系是要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 满足平滑过渡的、最大限度的利旧。网改技术体系的选择是最重要的, 同时也是最难的。

满足当前业务需求的除了FTTH, 只有C-DOCSIS。实际上, C-DOCSIS的应用, 也都在逐步往FTTH过渡, C-DOCSIS完全能成为往FTTH过渡的良好方案。

4 混合组网的组网方式

选定了新建网络和改造网络的技术体系后, 如何将原有网络、升级改造网络和新建网络组合在一起进行混合组网, 下面就以应用最多的CMTS+CM (DOCSIS) 和PON+Eo C体系为例, 进行混合组网。

4.1 原网络是CMTS+CM体系的混合组网

原网络是CMTS+CM体系的, 升级C-DOCSIS最为简便, 直接将原来的光节点换成小C设备 (光接收机+CMC+ONU, 下面简称CMC) , 上联加OLT, 接入PON网络, 可以是EPON、GPON或其他PON, 下联直接和原来的接入网连接, 基本不需要额外的调试, 只要原有网络质量良好, 割接后能马上正常工作。图3是改造示意图。如果因为原网络光节点覆盖户数过多导致业务能力不够, 也非常方便进行拆分。

网改后的C-DOCSIS和新建设的FTTH混合组网投入小、改造方便、过渡平滑, 有强大的业务支撑能力。

4.2 原网络是PON+Eo C体系的混合组网

PON+Eo C改造PON+CMC可以简单地只将Eo C设备更换为小C设备, 但考虑到小C设备的接入能力一般能达到Eo C设备接入能力的3~4倍, 如果用小C设备1:1地替换掉Eo C设备, 将是很大的浪费。针对这样的情况, 有三种解决方案。

(1) 已有厂商研发出了Mini CMTS, 其接入带宽和接入能力都只有小C设备的一半, 但价钱也相对更便宜, 可以用Mini CMTS 1:1替换Eo C设备下联接入网。

(2) 也有厂商研发出了光进光出的小C设备, 这样就可以先选择一个光节点位置安装小C设备, 而后通过分光器连通原有的几个 (具体数量需视实际情况而定) 光节点, Eo C设备则换成双向光机, 如图4所示, 这种方案应用较为灵活。

(3) 用一台小C设备覆盖原有几个 (具体数量需视实际情况而定) 光节点的覆盖区域, 选择地理位置居中的一个光节点, 将该处Eo C设备更换为小C设备, 其余各处的Eo C设备更换为放大器, 小C设备和放大器之间需要重新敷设同轴电缆, 如图5所示。

PON+Eo C体系用C-DOCSIS改造的网络和新建设的FTTH混合组网, 同样可以做到投入不大, 改造后仍有着较强的业务支撑能力。

5 结束语

SaaS混合渠道的服务模式研究 第8篇

SaaS采取互联网交付模式, 通过租用方式获得在线软件服务。SaaS服务提供商的网络营销步骤分为两步:客户达到网站, 客户到达后进行的网站营销。随着SaaS服务与产品的成熟, 如何吸引规模化客户到达网站成为SaaS服务提供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众多SaaS服务提供商纷纷吸引代理商加盟实体渠道以最大限度覆盖规模化客户。例如伟库网采用连锁加盟模式大力拓展从事互联网业务及其他行业的代理商;金蝶的友商网打出了“一本万利”、“全额返还”、“开放后台系统”的渠道政策;八百客发布了区域排他性的总代理模式伙伴发展计划。混合渠道并非国内SaaS服务提供商的首选, SaaS领域的领头羊Salesforce也为旗下的Force.com发展增值代理商。

由于SaaS混合渠道结构容易引发渠道冲突, 所以如何缓解渠道冲突是混合渠道管理的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已有文献研究明确SaaS混合渠道结构可能产生的渠道冲突, 结合SaaS服务特征, 提出SaaS服务提供商整合服务, SaaS代理商整合服务和独立服务三种服务策略。

一、相关文献回顾

已有研究关于混合渠道的界定并不清晰, 本文的SaaS混合渠道从渠道形式上包括实体渠道和网络直销渠道, 从由于实体渠道的自治度存在差异, 所以本文的SaaS混合渠道是同时使用实体渠道和垂直整合的网络渠道在同一市场销售同样产品和服务的渠道结构。

混合渠道的系统复杂性增加, 维持战略与执行一致性难度将会增加。Tsay and Agrawal (2004) 研究了制造商的混合渠道策略发现混合渠道的系统无效性主要来自于双重边际化和每个渠道没有感知到其他渠道的销售努力带来的外部性两方面。从供应链角度来看, 混合渠道的上下游之间由于各自最大化其目标函数而出现双重边际化的系统无效性, 由于不同类型的渠道成员的市场会发生重叠, 所有又会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竞争, 这种竞争产生了混合渠道冲突。已有的实践及理论证明混合渠道容易产生渠道冲突, Webb对50个制造企业的调查显示66%的企业认为实施B2C电子商务面临的最大问是渠道之间的冲突。冲突类型包括目标冲突 (目标不同) 、领域冲突 (决策或行动领域意见不同) 和感知冲突 (供应链成员联合决策时对现实感知的差异) 。肖剑认为混合渠道的目标冲突是因为制造商的目标是通过所有的渠道 (包括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 实现利润最大化, 而零售商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混合渠道的领域冲突是因为:一是制造商可能会通过网络渠道抢夺零售商的顾客;二是消费者的搭便车行为使得零售商的促销费用得不到补偿;三是消费者可能会通过制造商网站购买产品, 而在零售商店退货。混合渠道的感知冲突是因为制造商认为建立网络渠道为了扩大市场, 使之前不愿意或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产品的消费者能买到产品, 而零售商则认为制造商的网络渠道是为了争夺他们的顾客。

已有文献已从各个角度上证明了混合渠道引发的渠道冲突问题, 对于渠道冲突缓解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实体产品产业中, 缺乏对服务业渠道冲突缓解的研究。以往研究是通过契约协调混合渠道, 但契约并非十全十美, 契约的不完备性常会引发道德风险。

二、SaaS服务模式

2.1 SaaS服务特点

S aaS服务独特性影响了S aaS服务提供商行为: (1) SaaS服务提供商的经营模式从生产软件向提供服务转变; (2) 与传统软件交付相比, SaaS的标准化特性降低了实施难度, 但与一般信息产品相比, SaaS是知识密集型服务, 所以客户无法独立完成软件实施, 需要辅助实施服务。 (3) 因特网的交付通路在地理范围上扩大了SaaS服务提供商的目标客户群, 增加了辅助实施服务成本。 (4) SaaS服务的定价已经低到不会成为客户是否采纳的考虑要素时, 服务的影响会变得更加突出, 客户实施服务对于SaaS服务的推广至关重要。

SaaS服务包含应用软件产品和应用服务, 所以其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及服务成本, 两者并不同时发生。SaaS服务中的应用软件在前期生产过程中需要软件开发平台, 数据库, 硬件及网络设施, 人力资源, 要求较高的投资, 开发完成之后就会随着销量的增加边际生产成本递减, 所以SaaS服务中的应用软件具有规模经济递增的特征。而一般SaaS需要在专业人员辅导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使用, 完整的SaaS包括SaaS应用软件及服务。要完成SaaS实施服务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提高服务水平需要加大员工培训和管理、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服务等方面的投入, 所以SaaS中的这些服务成本无法忽略。

2.2 SaaS服务模式

SaaS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了软件服务, 但消费者能够应用还需要额外的培训指导和实施服务, 所以消费者消费SaaS服务两类完整服务:SaaS软件服务及应用服务。这两类服务在服务核心目标、服务内容、服务能力要求、服务成本及服务期限方面差异较大, 表1给出了两类服务的具体差异。

SaaS的应用服务不仅仅是传递硬件和软件, SaaS服务包含了咨询顾问的角色, 代替客户IT部门, 理解组织的商业需求, 例如销售, 营销, 人力资源, 运营, 物流等, 使应用软件更好支持客户的商业运行。成功的SaaS应用服务需要能够理解基于SaaS应用的优势, 并将其转换为客户的利益, 并帮助小、中、大企业转换他们的信息技术到信息管理。所以在SaaS应用服务中需要关注的是商业过程的匹配, 优化信息使用, 方案部署, 应用支持, 与现有系统的整合。应用服务的价值在于为客户提供与商业过程相关的实施和整合服务。帮助客户获得最快的生产效率并确保SaaS软件服务整合到组织过程中。

SaaS的服务包括软件服务和应用服务, 软件服务包含产品性能维护、功能升级等, 由SaaS功能提供商负责, 而应用服务主要是客户的实施服务, 例如客户培训以及客户辅助。对于应用性服务的分配, 我们从提供服务方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SaaS服务提供商和SaaS服务代理商独立负责各自渠道的客户服务, 本文称此种模式为独立服务模式;其二是由SaaS代理商负责两个渠道的客户服务, 本文称此种模式为代理商整合服务;其三是由SaaS服务提供商负责两个渠道的客户服务, 本文称此种模式为提供商整合服务。图1用SaaS商流和服务流分离表现出各种服务策略的差异。

SaaS混合渠道独立服务模式是最基本的服务模式, 与该模式相比, SaaS服务提供商整合服务与代理商整合服务在缓解渠道冲突中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如果SaaS服务提供商将网络直销渠道中的客户交给SaaS代理商完成, 并通过调整价格折扣或服务补偿等方式对其进行补贴,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商的感知冲突, 因为代理商整合服务也是分享SaaS服务提供商网络直销渠道获得利润的一种方式。而且SaaS代理商整合服务可以使代理商近距离接触网络直销渠道的客户, 使其更容易获得倾向于通过网络直销渠道购买服务的客户, 从而缓解混合渠道的领域冲突。如果SaaS代理商将其实体渠道中的客户服务全部交由SaaS服务提供商完成, 直观来看, SaaS代理商甩掉了服务客户的包袱, 那么SaaS代理商会因为该优惠策略降低对SaaS服务提供商直销渠道的抵制, 从而缓解混合渠道的感知冲突。 (下转126页)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SaaS服务特征, 以及混合渠道的渠道冲突问题, 提出了SaaS混合渠道的三种服务模式, 并分析了其对混合渠道冲突的缓解作用, 然而SaaS服务提供商整合服务模式与SaaS代理商整合服务模式对于混合渠道的协调效率还需要通过模型构建进行分析, 从而更好地为SaaS服务提供商的混合渠道服务模式选择提供支持。

摘要:随着SaaS产品与服务的逐渐成熟, SaaS的推广成为国内外SaaS服务提供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混合渠道是多数SaaS服务提供商普遍采用的渠道结构。混合渠道引发的渠道冲突是渠道管理的重点, 本文依据SaaS服务特点, 提出三种SaaS服务模式, 为进一步研究SaaS混合渠道治理及协调提供参考。

关键词:软件即服务 (SaaS) ,混合渠道,服务模式,渠道冲突

参考文献

[1]Tsay, A.A.and N.Agrawal.Channel Conflict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E-Commerce Age[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4, 13 (1) :93-110.

[2]Webb, K.L.Managing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 in the age of electronic commerce[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2, 31 (2) :95-102.

[3]Arshinder, Arun Kanda, S.G.Deshmukh.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Perspectives, empirical studie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Int.J.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5:316-335.

[4]Boyaci, T.Competitive stocking and coordination in a multiple-channel distribution system[J].Iie Transactions, 2005, 37 (5) :407-427.

[5]Cai, G., Z.G.Zhang, et al.Gam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 with price discounts and pricing schem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 117 (1) :80-96.

[6]Chiang, W.K.Product availability in competitive and cooperative dual-channel distribution with stock-out based substitu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 200 (1) :111-126.

混合型慈善超市运作模式探析 第9篇

(1)运行机制

混合型慈善超市主要由三方构成:救助物品的捐赠者,居委会和慈善超市的经营承包者。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慈善超市的主办力量。从其运行模式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捐赠者将物品捐献给居委会;第二阶段,居委会将物品转交给慈善超市的承包经营者;第三阶段,经营者将处理过的捐赠物品连同自己通过商业渠道购进的商品经过整理放在慈善超市的不同柜台;第四阶段,慈善超市会将捐赠物品分发给低保户,同时慈善超市经营者以市场价向普通消费者销售商品,以低于爱心价向低保户销售。

(2)运行机制的特征

第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混合型慈善超市中,经营承包者对慈善超市具有经营权,而社区居委会具有所有权。成功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慈善超市的承包者在超市的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利润一部分留给自己,作为超市再投资的资金,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租金交给居委会。

第二、物品分区。慈善超市中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是捐助区,主要是捐赠者捐献的小额捐款和捐赠物品。二是销售区,类似于普通超市的自选货架设置,面向低保户和普通市民敞开销售。

第三、价格双轨制。虽然捐捐赠区的出口只有低保户。但销售区商品的出口有两个:低保户和普通消费者。这类商品实行价格“双轨制”:爱心价和市场价。爱心价针对享受救助卡的低保户,市场价则针对普通市民和用救助卡刷卡购物的低保户。社区的孤老或是有重病的家庭,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凭借爱心卡每月到超市来领取价值不等的生活用品

二、混合型慈善超市存在的问题

(1)三方利益关系难以兼顾

首先,捐赠者、居委会和承包者三方的第一个矛盾在于三者的根本目的不完全相同。捐助者的目的是为了使捐助物资能够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居委会的目的除了从最基层普遍关爱社区中需要帮助的群体之外。还希望承包者能够更多的让利并且可以顺利地将慈善超市运行下去。但承包者的目的首先较高的利润,其次才是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承包者还会采取企业化的手法经营慈善超市。

其次,三方利益的另一个矛盾在于捐赠物品的数量与超市中商品数量的此消彼长。对于居委会来说,一方面希望更多的捐赠者将物品捐赠给慈善超市,使超市中有更加充实的货源;另一方面,在空间限制问题上,担心过多的社会捐赠影响承包者的销售额;在运作开支问题上,过多的社会捐赠物品必然会导致慈善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增加,为了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承包者就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薪水;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如果社会捐助过多就会间接影响承包者获取利润的利益,超市的运行也将受到阻碍,在某种程度上承包者并不希望有很多的社会捐赠。

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充满矛盾的,无法真正兼顾三方的利益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慈善目标与市场目标之间的冲突

慈善超市,首先是慈善还是超市,强调慈善就意味着,它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是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慈善事业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从纯粹慈善的角度看,慈善超市是不够完善的,因为它包含着市场化和企业化的运作。

混合型慈善超市运作模式的一个潜功能就是将慈善与市场这两种极端的机制结合起来,寻找慈善超市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但这条新的道路到底是偏向于哪一方,对于居委会和承包者来说都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三、结论与思考

混合型慈善超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运作得好,就能很好地整合社会扶贫济困资源,充分发挥公益性社会团体和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同时还能安置很多下岗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因此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慈善超市的管理机制

各地的混合型慈善超市是有一定的管理章程的,但是从超市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上我们不难看出,还是存在不足的。针对慈善超市在我国刚刚起步的情况,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向苏州或上海等地的慈善超市学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完善管理机制。

(2)正确处理三方关系

上文中也提到,慈善超市三方的关系存在一定的摩擦,为了使慈善超市正常发挥它的功能,必须三者之间达成一定的协议,毕竟慈善超市要以慈善的思想理念为主,承包者应该在服从居委会管辖基础之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不能够纯粹地运用市场的方式经营慈善超市。

(3)充分实现让利

创办慈善超市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从最基层,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帮助低保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样一来,慈善超市除了需要作为捐赠物品的暂时存放地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低价向贫困户出售商品,充分实现慈善超市的让利,这仍然需要承包者、居委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协助才能够完成。

摘要:慈善超市是在政府支持下, 直接面对困难群体、以实物济困为基本功能、以领用券为兑换凭证、由各类组织严格限于慈善目的而开办的超市或超市形式。本文在分析混合型慈善超市的运行机制, 功能的基础上, 提出了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慈善超市,运行机制,捐赠者

参考文献

[1]田凯.组织外形化:非协调约束下的组织运作——一个研究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J].社会学研究, 2004 (4) :46.

混合模式 第10篇

在使用Photoshop时经常会遇到混合模式这个概念,在Photoshop的选项栏、图层、路径、画笔和通道中会见到它们的身影。混合模式大致分为颜色混合模式、图层混合模式和通道混合模式等三大类,它们之间只有细微的差别,但原理基本相同。本文只介绍颜色混合模式。

2. 颜色混合模式的基本原理

基色是图像中的原稿颜色;混合色是通过绘画或编辑工具应用的颜色;结果色是就是基色+混合色后得到的颜色。例如,画笔工具的混合模式中,原图像的颜色就是基色,画笔的颜色为混合色,用混合模式的方法在原图像上涂抹后的颜色为结果色。这和现实生活中的绘画情况完全相同,选择合适的画笔后,设定不同的混合模式在图像上绘图,便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 颜色混合模式的分组

Photoshop的颜色混合模式按照其混合后产生的相似效果,分为6组。

3.1 正常模式组

由Normal(常规)模式和Dissolve(溶解)模式组成。Normal模式是默认的模式,该模式下图层的颜色为正常显示状态。Dissolve模式在图像完全不透明的情况下,和Normal模式的结果类似,但它只对羽化的图像起作用。正常模式组下的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通过改变不透明度来得到不同混合效果。

3.2 变暗模式组

由Darken(加暗)模式、Multiply(正片叠底)模式、Color Burn(颜色加深)模式和Linear Burn(线性加深)模式组成。它们的共同点是混合后,图像颜色会变得更暗。最常用的是Multiply模式和Color Burn模式。

3.3 变亮模式组

由Lighten(变亮)模式、Screen(屏幕)模式、Color Dodge(颜色减淡)模式和Linear Dodge(线性减淡)模式组成。它们的共同点是混合后,图像颜色会变得更亮。最常用的是Screen模式和Color Dodge模式。

3.4 叠加模式组

由Overlay(叠加)模式、Soft Light(柔光)模式、Hard Light(强光)模式、Vivid Light(艳光)模式、Linear Light(线性光)模式和Pin Light(个性光)模式组成。它们的共同点混合后,图像对比度会变得更加强烈,产生类似某种灯光照在物体上的光照效果。最常用的是Overlay模式、Soft Light模式和Hard Light模式。

3.5 差值模式组

由Difference(差值)模式和Exclusion(排除)模式组成。它们的共同点是使图像前后对比产生非常大的反差。常用模式是Difference模式。

3.6 着色模式组

由Hue(色相)模式、Saturation(饱和度)模式、Luminosity(亮度)模式和Color(颜色)模式组成。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修饰图像,例如给黑色照片上色等。常用模式是Color模式。颜色混合模式是Photoshop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对像素的进行编辑的混合方式,使用它们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特殊效果。所以使用Photoshop的图层合成模式时,首先要清楚需要什么样的效果,然后再到不同的组里去选择合成模式。例如,我们想得到国画效果时,就需要在"变暗模式组"中选择一种合适的模式;而当需要给黑白照片上色时,则在"着色模式组"中进行挑选。

4. 常用混合模式分析

在分析了混合模式的分组原理后,我们在各分组里再次挑选出它们中最常用的合成模式来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如下:

4.1 正片叠底模式

正片叠底模式的原理是:将基色与混合色复合,结果色总是较暗的颜色。所谓正片,即幻灯片,正片叠底的效果相当于把基色和混合色的图像都制作成幻灯片,然后把它们叠放在一起,并拿到亮处看到效果。光线穿过两张幻灯片后,图像肯定比单张幻灯片的内容的更暗。白色是该模式的中性色,即任何基色与白色复合后保持不变。利用正片叠底的这个特性可以用于消除复杂的白色背景。

4.2 滤色模式

滤色模式的原理是:将混合色与基色复合,结果色总是较亮的颜色。类似将2张幻灯片分别放在不同的投影机上,然后投射到同一个屏幕上。两个图像中屏幕上重叠起来,就会得到像一个更亮的图像。滤色模式的效果和正片叠底模式的效果正好相反,混合后的图像色调比原色亮,对混合图层图像色调中的黑色部分进行透明处理,背景图像维持原始状态。

4.3 叠加模式

叠加模式的原理是:复合或者过滤颜色,具体取决于基色。颜色在现有像素上叠加,同时保留基色的明暗对比。不替换基色,但结果色会反映颜色的明暗度。如果暗调区域用暗色,亮调区域用亮色,整个图像的反差就被增强了。利用"叠加"模式可以制作高反差效果。

4.4 差值、排除模式

差值模式的作用原理是:从基色中减去混合色,或者从混合色中减去基色,具体取决于哪一种颜色的亮度值更大。差值模式同时对绘图的图像区域与当前前景色进行估算,如果前景色调更高,则背景色调改变其原始数值的反相色调。

排除模式的作用原理是:创建一种"差值"模式相似但对比度更低的效果,例如差值模式把中间颜色着到灰色上,形成一个较低反差的效果。

4.5 颜色模式

当我们观察一种颜色的时,通常会从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方面来描述它。所以,在传统绘画中是无法将颜色中的色相、饱和度、明度分开的。但Photoshop利用计算机处理颜色的优势,可以分别从颜色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来处理颜色,从而更多的变化和特效。

着色模式的作用原理分别是:

色相:利用基色的亮度和饱和度以及混合色(下转第89页)的色相创建结果色。

饱和度:利用基色的亮度和色相以及混合色的饱和度创建结果色。

颜色:利用基色的亮度以及混合色的色相和饱和度创建结果色。这样可以保留图像中的灰阶,通常用来为黑白图像上色或者为彩色图像着色。

明度:利用基色的色相和饱和度以及混合色的亮度创建结果色。此模式创建与颜色模式相反的效果。

5. 小结

综上所述,颜色混合模式不是根据是否为选区中的像素来进行编辑,而是根据它们的颜色值来编辑图像。颜色是混合模式的实质,即挑选出那些特定的颜色来进行混合,是Photoshop的另一种形式的"选区"。当然,我们可以将颜色混合模式与选区结合起来,使Photoshop的图像处理能力更加强大。

摘要:Blend Mode混合模式是Photoshop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决定了任何对像素的进行编辑的混合方式使用。本文分析了Photoshop中混合模式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介绍了混合模式的分组情况, 重点叙述了常用混合模式的作用原理和它们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Photoshop,混合模式,分组

参考文献

[1]Photoshop CS3中文版标准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2]Photoshop CS3图像处理实例精讲[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年

混合模式 第11篇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混合学习模式研究逐步成为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岳阳广播电视大学在成功研发“掌上电大”移动平台后,开始了基于该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实践与研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将在介绍“掌上电大”功能特点与混合学习概况的基础上,对我校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掌上电大 一体多元 混合学习模式

【分类号】G434

一、“掌上电大”的功能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各种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人们通过移动终端的上网时长在2012年7月首次超过PC端后,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拉大。新技术的变革,也对电大开放教育办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为满足新形势下学习者移动化、多元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学习需求,岳阳广播电视大学联手上海地平线信息技术公司开放了基于移动终端的“掌上电大”移动平台。该平台凸显了以下三方面的功能特点。

1.结构化的多模块功能整合

该平台有效的整合了电大各种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优势,完成了“走进电大”、“教务教学”、“开放教育”、“移动办公”与“特色专题”等5个功能模块开发,并针对教师和学习者两种不同的角色设置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版本,如在学习者的版本中,“特色专题”模块则转化为移动微课堂。

2.信息化的助学支持服务

学习者通过该平台,可以即时享用招生报名信息、专业课程介绍、课程教学安排、考试考场查询与成绩查询等各种助学支持服务。个人消息中心还可以即时接收学校发送的各类信息与通告。

3.个性化的移动学习服务

该平台为开放教育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导学约课、导师制指导、移动微课堂和虚拟实践教学等学习活动的实施与参与。

二、混合学习的概述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推动了网上学习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教学设计者尝试运用多种媒介混合的新的学习模式。

1.混合学习的概念界定

在混合学习的研究中,教育界还没有一种权威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Jennifer Hofmann认为,混合学习就是运用模块化的思想设计教学活动,并将过程按相应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再去研究选用哪种媒体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习者最优[1]。何克抗教授主张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利于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学习优势相结合起来,可以说混合教学就是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和启发的作用,又要在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模式[2]。黎加厚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综合考虑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多种媒体等教学因素,对其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3]。

2.开放教育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模式是在多种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运用多种媒体、教材、技术,以使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网上学习有机结合,争取达到降低成本使教学目标达到最优的一种学习模式[4]。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混合学习与混合学习模式的观点,笔者认为,开放教育混合学习模式就是在开放教育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主体,立足其学习需求与特点,将传统课堂和网络学习相结合,整合各类学习资源,选择与设计优化的学习策略,以使学习者学习效果最优化的学习模式。

3.开放教育混合学习的优缺点分析

混合学习能有效集合传统课堂学习模式与单一远程数字学习的优点于一体。在开放教育中实施混合学习,其优点首先在于能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潜能的同时,能有效加强教师对学习者的指导作用。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大多数为在职工作者,单一的远程数字学习容易使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堆积而影响学习效果,混合学习通过多元化的支持服务,可以即时解决学习者的学习困惑,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混合学习为开放教育学习者与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渠道,能更好的促进师生感情的融合,为学习问题的解决营造更轻松的氛围。再次,混合学习可以为开放教育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妥善解决学生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

但开放教育混合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一方面它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如果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或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就会使学习效果大受影响。另一方面,混合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还不够成熟,对教师教学,尤其是学习资源建设与学习支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环节与因素的缺失,都容易使学习者的学习受到负面影响。

三、基于“掌上电大”的一體多元混合学习模式

“掌上电大”移动平台的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为在开放教育中实践混合学习,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解决方案。在一年多的开放教育混合学习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基于“掌上电大”的一体多元混合学习模式。

1.学习者分析

在学期初,制订开放教育学生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充分调研学习者的工作与学习状态、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需求与建议等,问卷采用纸质与电子问卷相结合的形式由助学辅导员向所带学生发放,回收后交付各专业责任教师,由专业责任教师按专业、年级形成问卷分析报告,作为本学期实施混合学习的主要参照依据,以保证学习安排有的放矢。

2.学习者自主学习

开放教育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特点,按照开放教育的学习规律与要求,完成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依托“掌上电大”移动平台,学生除了传统的面授课堂与远程PC端在线学习外,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轻松选择移动微课堂资源、导学约课学习、导师制指导、虚拟实践学习等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并能实时的将自己的学习信息与教师进行反馈与交流。

3.导学约课

导学约课是岳阳电大在实践开放教育“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内容开放、形式开放”的开放办学理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学习组织形式。学习者与课程辅导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各自的实际,相互约定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借助“掌上电大”移动平台,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接收来自课程辅导教师的约课信息,同时也可以轻松实现与课程辅导教师的主动联系或反馈,实施约课学习。

4.导师制指导

导师制是岳阳电大秉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在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业导师旨在帮助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计划,指导和解决开放教育学生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专业疑难或困惑等。通过“掌上电大”移动平台,学生既可以向学业导师寻求实时的学习指导,也可以进行非实时的指导交流。

5.移动微课堂

为更好的满足学习者移动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在“掌上开大”移动平台中,我校开辟了移动微课堂板块。一方面积极组织学校的优质师资,自主进行了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目前主要在重点专业和重点课程进行了试点设计与开发,如会计、计算机、学前教育、工商管理等专业。另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从学习网上整合相关微课资源或建立友情链接服务等,以丰富移动微课堂建设。再次,依托省电大学习资源,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各专业中进行了移动微课资源的整合。

6.虚拟实践学习

依托“掌上电大”移動平台,我校开始了虚拟实践学习的创新与试点。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虚拟专业主题实践学习活动,如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分析”虚拟实践学习、会计专业“基于网络的会计凭证填报”等。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协作实践学习,如法学专业“生活中法律小故事”案例创编活动等。

7.在线助学支持服务

依托“掌上电大”移动平台,我校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在线助学支持服务。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轻松查询各专业课表信息、教学活动活动安排、期末考试考场安排、考试成绩,可以实时了解学校的新闻动态、通知通告,可以轻松实现与助学辅导员和课程辅导教师沟通交流等。

8.混合学习评价

在混合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单元测试、课程小论文、平时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等多种方式实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形式实现,评价意见由学校进行汇总整理,对混合学习过程进行相应的整改与优化,以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小结

开放教育的学习过程本就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优化的动态学习过程。我校基于“掌上电大”的一体多元混合学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受到了教师和学生一定的认可,但该模式仍需要在不断实践过程进行优化和完善,还有不少环节有待我们更多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运林.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话教育研究,2004(3):1-6

[3] 黎加厚.关于“Blending Learning”的定义和翻译 [EB/OL].

www.feast.net/jiahou/arechives/OG18.html(2004)

混合模式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第12篇

教育技术的学习, 是学习技术, 也是学习方法, 更是学习新的理念。教师培训中设置的公共必修课, 对从基础上提升教师水平, 整体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对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九五”期间北京的计算机模块学习和考核使教师具有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 “十五”期间未来教育和整合课程使教师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 “十一五”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课程使教师在掌握国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同时, 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学习新课程的理念, 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水平。教师通过学习, 逐步适应了发展, 体现了培训工作的有效和及时性。

朝阳区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 采用项目方式, 协调多个部门和中小学校共同参与, 形成完整的工作管理体系。组织具有北京市认定资质的20名学科教师, 在集体研究、统一标准、体现特长的情况下, 按照阶段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按期开展, 在统一标准下不断调整学习形式, 严格管理教学进程, 保障了学习效果。建设了适应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 使混合学习有了基础保障。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 必须体现自己的专业特征。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的重要基础。全员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朝阳区中小学有近13000名教师, 目前已有11000名教师在385个教学班参加了学习, 我们收集了约9000名参加学习教师的反馈, 基本情况如下。

表1说明, 教师对本次学习认为好和很好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86%。在学习收获上认为同意和很同意的人数不低于总人数的92%。

表2说明, 在学习前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上有明显正向偏移, 效果明显。

以“教育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影响”项目为例, 其曲线对比图 (如下页图) , 数据符合偏正分布, 偏移效果显著。

在教师主观反馈中, 许多教师用“非常好”对这种学习形式给予了肯定, 朝阳区的教师开始适应了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也给大家以更多的学习资源、更灵活的学习时间、更多的交流机会, 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利用现代技术, 以混合模式开展大规模、项目式教师培训, 受到朝阳区教师的欢迎。

上一篇:对中学音乐课教学法下一篇:黄河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