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方法范文

2024-06-16

一个方法范文(精选12篇)

一个方法 第1篇

由于历史课处在幼儿师范学校学科设置中的边缘地位, 幼师学生学历史往往是对史实孤立地学习和认识。他们基本不喜欢刨根问底, 只是满足于死记教师或教科书上给列出的条条, 即使面对考试也就顶多一通猛背而已。但因为都是对历史知识的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 应付完考试 (考查) 后仍然抓不住历史现象的特点和实质。不过, 客观地讲, 现在我们幼师的历史教科书在体例编纂上也多有割裂的情况。几乎完全跟着王朝体系走, 每个朝代都是千篇一律的单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阶级斗争的分别叙述, 不见各代综合特点和历史地位的概述, 有的在章前章后虽有了概述, 但各朝代之间、各时代之间、各种制度、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却仍然不清。这些都需要教师费时费力先行备课, 在讲课中予以补充和组织。

笔者一直主张在每个朝代开始前都要先讲“通论”。如笔者讲述中国古代史下半段, 先用一节课专讲序言, 向学生概述本段历史的大貌, 点出本段历史在中国封建社会整个历史中所处的地位, 本段历史的分期及理由, 学习本段历史需要注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阶级、民族关系等各方面的发展脉络和规律特征, 使学生对整个历史时期的学习先有个整体线索上的认识。本段历史大致按三大单元 (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 分期, 每单元及单元之下的每个朝代亦均有引言, 其内容除了与总序言各方面相呼应外, 还着重提醒了注意该时期与前后时期的关系 (继承之处、不同之处、进步之处、曲折变异之处等) 。具体讲到各时期各方面, 也时时强调前后的联系。某一制度, 在前一朝讲时要告诉学生其最早的源流及以后还将看到的发展, 在后一朝讲时提醒已讲过的形态及到本朝的变化, 并且联系序言引言中的规律。如, 讲封建君主集权的发展, 要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雍正皇帝等归纳到一起进行讲解, 看看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为封建君主集权的发展做了哪些事, 在哪个朝代开始封建集权开始没落, 并逐渐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讲改革, 则要把商鞅、王莽、北魏孝文帝、王安石、张居正、雍正帝等进行归纳, 甚至可以延伸至戊戌变法, 从改革 (变法) 面临的背景、措施、成效 (后果) 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评价;讲封建社会的所谓“大治”, 可以把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直至康乾盛世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讲农民起义时, 除了归纳历代农民起义这一重大事件外, 还要特别关注各朝代末期的矛盾中心及他们起义口号的不同。讲封建土地制度及赋税制度, 讲商品经济的发展, 讲科技文化的发展, 都要联系前后找出特点, 甚至讲各朝帝王名臣也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治世重点、个人出身、经历、作风等方面做纵向的比较, 从一个侧面反映各时期的异同。这种“通”的教学方法将大大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 “读史以明智”的人文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历史学科的考试或考查 (笔者一直主张幼师的历史课应以考查为主) 也要注意体现“通”的要求。笔者在进行历史学科考查命题时, 从不简单局限某一朝代拟定问答题, 凡综合性论述问答题均覆盖不同朝代并前后贯通, 用考试这根指挥棒引导学生树立“通”的观念。

从“通”的高度学习中国古代史, 能使学生眼界开阔, 记忆牢固, 思考问题日益全面, 学生经常可以从历史知识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受到启发。总之“, 通”的教学法在古代史教学中应该坚持并发扬。

参考文献

一个月健康瘦身方法 第2篇

1.坐立,两腿伸直;两手平放在地上,略微在臀部的后方,两手手指向外,把左手移过两腿,放在右手之前。

2.把左脚放在右膝的外侧,右手掌进一步伸向背后,吸气,尽量把头部转向右方,从而扭动脊柱。

3.呼气,把躯干转回原位;换另一侧。

功效:柔软脊柱,缓解颈、背、腰、髋的疼痛;放松肩关节,增加活动幅度;腹部器官得到滋养加强,促进消化。

2:肩倒立式

1.仰卧,双腿并拢,双手放体侧,掌心向下。

2.吸气,抬起腿与地面垂直。

3.呼气,抬起臀部,双手托起上体,撑在背部,上体和下肢最终垂直于地面,双手托腰背部,下巴抵胸骨。保持正常呼吸。

(甲状腺、肝脾肿大,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不宜练习。月经期间不宜。)

一个理念+一些方法+三个心 第3篇

刚当班主任时,我以为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把班管好,让每个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现在我的理念是,班主任应该将自己定位成一个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和现代公民的教育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往往会拯救或是毁掉一个孩子。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小心谨慎,要对自己高目标、严要求,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力求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的帮助下得到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

二、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

1.使得人人有事做,并给予信任与支持

这个方法来自魏书生,但在具体的运用中,我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做法。我认为,一个班集体要自觉有序地运行,首先要有通过民主产生的班规,其次,要有敢于执行、有责任心、有能力,更有容人之心的一批优秀的、可以成为榜样力量的班干部,第三,还要有乐于做事、乐于服务的一大群学生。这里举一个我带普通班时的例子,说一说我的一些体会。

去年暑假结束时,我接手了初三B4班,当时的B4班让所有教师头疼,甚至是厌恶。我现在还记得刚给他们上的第一节课,整节课都看到的是不停攒动的人头和不知道何处安放的胳膊、腿,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花果山一样,一节课上下来,只有五六个学生有所收获,其他人不知所云。所以当时很多人替我捏了把汗,我也退缩过,也找领导诉过苦,但最终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上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刚开始接手时,学校和同年级组的老师们都为我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帮我渡过难关。接手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微调班委成员(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不敢大动,否则会招来核心力量对我的不满,会对后面的工作造成很大的阻力),明确每位班干部的权利和义务,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告诉他们,我相信他们的能力,我愿意与他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班走出困境,同时提出希望,希望他们可以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并在全班公开表示,每个班干部可以代替班主任在他权限范围内实施任何一项具体措施,但要积极配合班主任完成各项任务,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2.善于利用集体舆论

有时候,集体舆论的力量比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要大得多。

这是前不久的事情,一大早,天还是挺黑的,楼道里的灯还亮着,我刚走上楼梯,就发现我们班的班长在二楼楼梯口焦急得团团转,我赶紧问:“你在这里干吗呢?”他忙说:“老师,我看你们办公室门还没开,就在这儿等你!”我说:“别急,怎么了?”他说:“我们班出事了。”我的心咯噔一下,腿都有点软,这情形不得不让我多想。我忙问:“怎么了?”他说:“我们班某男生,他拿着前门钥匙,所以很早就来了,来了以后趁大家还没来就翻出别人的作业在那里抄。”原来是这事,我听到这里,才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悄悄舒一口气。初一的孩子真的很纯真,疾恶如仇,眼里不容半点沙子,值得我们学习,更要我们保护。前几天,我们班刚发生过一件事,一个学生将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练习册答案带到教室,引起了大家的极度不满,但后来按照班规,他抄了所学课文并写心灵搏斗史(有语文老师给我们的说明书起的名字)。所以,今天这个事我觉得也应该按班规处理。我跟他分析了事情的危害和在全班的影响,并问他觉得怎么办才能平息大家的愤怒,他说:“写心灵搏斗史,并在全班面前检讨。”我看孩子这样说也就答应了,但我加了一条,撤去他在班上的职务,取消他为大家服务的资格,直到他完全改掉自己的缺点。他就在办公室里写了满满一页纸的心灵搏斗史,很诚恳地分析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以及事情发生前后的心理斗争,并下决心要改掉自身缺点,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原谅。

刚好晚上是我的晚自习,我想趁热打铁,利用这次机会给所有学生进行一次教育。于是,先感谢大家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帮助同学改正错误,然后告诉大家这位同学有话要说。他走上讲台,没有拿早上写的那份心灵搏斗史,向大家鞠了一躬,然后说,他感到很愧疚,他每次考试拖了大家的后腿,这次还明知故犯地抄别人作业,但他希望大家能够原谅他、监督他,他一定会改掉他身上所有的坏毛病,努力学习,不要在这学期末就被调离这个班,他愿意和大家一起度过三年。

3.用爱赢得进步

目前,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在教育上真的带来很大困难。我们班这样的孩子就有好几个,其中有一个孩子很让我揪心。这是一个弱小且内向的男孩,但从外表看不出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踏实认真,乖巧懂事。但是他的父亲车祸去世,母亲抛下他走了,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他爷爷在经历多次打击后双目几乎失明,为了不担心他上下学的交通安全,家人商量后安排他住在学校宿舍,而且全家人统一向孩子隐瞒了这些不幸的事实,不希望孩子在花一样的年龄面对悲惨命运。我应家长的要求对孩子保密,并像对待其他孩子样对待他。然而就是这个孩子,在期中考试时由全班中游下降到非常靠后的名次。我找他来谈话,他哭着告诉我,自己没考好,对不起为自己操心的爷爷。我为他擦去眼泪并轻轻抱抱他,和他说,一切都会好的,如果再有这种情况发生,可以过来告诉我,也可以打电话和我说,我告诉他男子汉应该坚强,能克服生活中种种困难的人才会成长为强者,而生活中的困难我们都不会怕,还会怕噩梦吗?我告诉他,如果他还有困难的话,老师愿意以任何方式帮助他。我还让他多运动运动,这样有助于睡眠。他摇着头说,不需要我做什么,他会好的。过了几天,他过生日,我送一张贺卡和一个小礼物给他,开始时他坚持不要,说,他不配得到老师的礼物,我告诉他,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每个人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痛苦的,但只要勇敢而自信地面对生活,我们都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的礼物是想告诉他,成长并不孤单,老师会一直帮他的。他这才在感谢后小心翼翼地拿着礼物离开。这个孩子不在我带的小班中,但我还是时时关注他,常和他谈话,而后来的谈话就感到他心情轻松了很多,尤其是月考后和他谈到他的进步,明显感到情绪高昂,自信了很多。

所以,爱,用得恰当,是教育中的一剂好药。

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三颗心

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发现问题,也能够发现优秀品质和个性,更能够发现教育机会。三个心:一是爱心,班主任工作是充满情感的教育,情感高于一切方法和技巧,唯有从心里出发的,才能打动到心灵深处。二是耐心,教育需要耐心,因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自己改过,自己爬起,心平气和,坚持不懈。三是责任心,这不仅是指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更要求我们对孩子的将来负责,着眼于培养孩子的品质和习惯的培养。我想拥有这三个心,坚持三个心,常反思,成为学生信任的人,就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班主任。

一个性质的三种探讨方法及运用 第4篇

探讨1.用等高三角形性质和平行线分对应线段成比例法

连接DC

因为:平行四边形DFCE的面积为S

因为:△ADE与△DEC是等高

因为:△BDF与△CFD是等高

探讨2.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面积之和法。

探讨3.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法。

因为:四边形DFCE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四边形BDEH、四边形HIGF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四边形DMFB、四边形MNCH、四边形AGME是平行四边形

根据以上公式得

运用4.如图, 在△ABC中, 平行四边形DEFG的四个顶点在△ABC的三边上, 若SADG=2、SDBE=5、SGFC=3, 求SABC,

解:因为: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一个有用的写作训练方法 第5篇

怎么讲就怎么写

一是敢说。这是说话训练开始时的要求,旨在鼓励小学生大胆地、轻松地、无所顾虑地说话,以培养他们说话习惯。

开始训练说话时,要求不要过高,限制不要太多,更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话,可以任他们随心所欲地说。要让小学生感到,在上课时说话同样是很自然随便的。这样,他们就会踊跃发言了。

我们在刚开始上说话课时,曾设计了一个问题:讲讲昨天晚上家中发生的事情。起先学生不愿意讲,后来看到老师鼓励的眼光,许多同学消除了顾虑,纷纷举手说话。有的讲打碎了碗,有的讲在家扫地,有的讲被爸爸揍了一顿,有的甚至讲和妹妹抢饼干吃。有的讲得十分流利,有的却讲得结结巴巴颠三倒四,但我们自始至终没有指责,因为这堂课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要敢于讲出话来。

二是说顺。等学生都敢讲喜欢讲后,就要逐渐引导他们把话讲通顺了。

讲得通顺一般有两个要求:第一,要把话讲得流利连贯,要符合一定的口语规则。这是需要老师充分发挥点播作用。如学生看了一幅有关秋天景色的画,说道:“秋天来了,树叶在一个一个地落下来,开了菊花许多许多,大雁从南方飞了。”显而易见,“树叶”用“一个一个”做量词是不恰当的,“开了……许多”词序颠倒了,“大雁从南方飞了”语意不清,像这样的句子,老师就要给予指出。

第二,要求每一句话都讲的完整。有个学生讲故事,开头几句话他是这么说的:“猎狗养了一缸。一天,出去打猎,怕金鱼被人偷了,想一位朋友代它照顾一下。”“猎狗”养了一缸什么,没讲完整,从后文看,是养了一缸金鱼;“谁”出去打猎也没有讲清楚,应该点清是“猎狗”;最后一句在“想”字后面要添上“请”字,才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完整。

要使小学生把话讲通顺,是有过程的。老师在听学生说的时候必须耐心,要等学生把话说完再中肯地指出其中的语病,切忌操之过急。

三是说具体。要言之有物,不能说得空洞、抽象。

有的学生说话三言两语,草草了事。这样说出来的话往往空洞无物,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其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学生看了《堆雪人》的图后说:“一群孩子在堆雪人,雪人堆好了,他们回家了。”话说得很通顺,但太空了。这是老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提几个“怎么样”。如:在什么地方堆雪人?堆雪人的动作是怎么样的?堆出来的雪人是怎么样的?最后他们又是怎么样回家的?一步一步地启发他把话说具体。

四是说话。能够把话讲通顺了,也讲得比较具体,就需要提升说话的层次了。即要指导学生怎样把话说得生动形象,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说橘子,有的学生说出来枯燥无味,而有的却说得有声有色。如有两个学生,同时看了一块画有金鱼的手帕,一个说:“这两条金鱼真像活的一样。”而另一个说:“手帕上画着两条金鱼,它们在水草间快活地游来游去,嘴里吐出泡泡。我真想抓起来呢。”显然,后者说得生动多了。

五是说准。这时说话训练中一个层次比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讲得通顺、具体、生动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把话说得贴切准确,没有差错。只有把话说准说对了,才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里有一个锤炼、推敲语言的问题。锤炼、推敲语言不仅是对书面语言的要求,同样也是对口语言的要求。在口头语言的表达中,词、句、段也要经过锤炼和推敲,才能准确、贴切。如有一个学生曾这样回答老师,他说:“这篇课文写得真漂亮,我读了这篇漂亮的课文收获很大。”这里,用“漂亮”来修饰“课文”是不恰当的,应该用“生动“或其他合适的词来代替。类似的句子,老师就应该在说话的训练过程中及时纠正。

给互联网的现在一个方法 第6篇

作者:穆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常看NBA,有一个这样的体会,一个球员空位投篮很准,只能算是个不错的射手,立足之地相当有限,但如果他会试探步中投、运球突破中投、运球后撤步中投、背身单挑、持球绕掩护中投、换手运球突破、接球绕掩护强切……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超级得分手;如果再加上篮板、防守、强硬、抄传球。嗯,他就有了明星球员范儿。

这是所谓的技能叠加,依赖天赋,更依赖勤奋磨练。

还有一种体验叠加。比如,你要追自己的女神,我们的理想世界里,在爱情面前,土豪和屌丝都是平等的。有颜有钱只是降低了你获得青睐的门槛,不会增加你所得爱情的质感。第一步你一般会做什么?投其所好,打造入得女神法眼的品质和气质。接下来你要确保自己能长久地留在女神身边,靠什么?价值观吻合,没话聊这一点很可怕。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你期待能和女神执子之手,就要看你能不能和她交心,有共同的回忆。这种心理体验上的叠加,依赖自我修养,更有赖主观生态搭建。

就像塑造一个人物角色一样,性格单一的刻画往往打动不了观众的心,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是多层次的性格演绎,复杂又真实,不期然某一点就恰巧映射在他们内心深处。因此,不管是技能叠加还是体验叠加,都是聚焦用户目光、留住用户脚步的技术手段。

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很多东西,比如诸多跨界的联姻,万达勾搭快钱补充支付端、小米入股美的布局智能家居端、360相亲格力也期待发力智能端。这样的逻辑在于,自己的房子已经砌得很漂亮了,可是新技术创新层出不穷,门外还有人虎视眈眈,酣睡是不可能了,只有继续扩充院墙的边界。斯科特·麦克凯恩在《商业秀》中说:“公司本质上就是一个舞台,你要在这个舞台上,为你的客户、员工,也为你的潜在客户,‘秀’出你要卖的东西。”回到现实的商业模式上,这个“秀”其实就是看你有没有多层次的魅力发散。

最近,一个观点终于流行起来。UC创始人俞永福说,互联网正在从一个行业变成一个产业,随着虚拟经济的实体化大潮,互联网也迎来了一个新产业的迭代机会。马化腾也说,原来大家认为互联网行业是新经济,到现在它却能和各个传统行业结合,从通讯到零售、电子商务,再到娱乐……天然的结合。

他们是什么意思?很简单,之前被热炒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思维全都过时了。如今已没有所谓的互联网行业,也没有所谓的传统行业了,只有新产业经济的融合。

我们习惯于对经验的路径依赖,这在过去催生了一个稳定的商业生态。现在,原来根本不搭界的许多东西突然有了交集,金融、医疗、衣食住行的服务,连叫个出租车、擦个皮鞋都跟移动互联网挂上了钩。如果你还执著于过去的经验,结果就会像瓶中的苍蝇,失去寻找湛蓝天空的机会,这对于所有参与者都一视同仁。只是,新的经验路径该如何总结?

穆胜博士的新书《叠加体验》给出的解答是,用互联网思维设计商业模式,没有互联网这个技术工具和效率工具,体验之间便无法叠加,无法形成神奇的商业模式。这就好比,你希望像乔丹一样来个罚球线暴扣,靠天赋万万不能,如果有个跳板就轻松加愉快了。

互联网就是那块跳板,至于怎么跳得更高,《叠加体验》也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它改变了商业模式画布中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等九要素模式,提出的新商业模式画布只包含四个要素:内部资源能力、外部合作生态、价值创造、收益获取。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简单粗暴,但也威力无穷。核心的演绎工具就是基于互联网传播结构设立的。

在这种模式之上,又衍生了一个三重产品体验模型:第一是完美终端,即有用;第二是价值群落,即有爱;第三是云端服务,即有趣。穆胜博士说,用户永远为体验付费,但永远只在自己最感动的体验时点付费。所以,如何用互联网叠加这些体验就成了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这又回到了文章开头讲的两个话题,一个好的产品必然是由技能或体验叠加出来的。

眼下,飘在半空的趋势性问题讲得够多了,来点落地的操作指南,是最实在的。

编辑推荐

1.《阿里巴巴正传》

方兴东、刘伟,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

我在读:说到阿里巴巴,必然会想到马云,有不少业内的朋友对马云的看法褒贬不一或认为他外倚权豪,善于投机,不过是输出国资本的代理人而已,其手段和战略不足效法。他曾说,“美国因为没有阿里巴巴,才让亚马逊活下来。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千万不要去碰京东。别到时候自己死了赖上我们。”或认为他另辟蹊径,草创大业,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境界,为后来者提供了研究和复制的范本。然而,这样的认知都过于简单、幼稚,不仅不利于当代有志青年企业家从中汲取有益的养份,也会把一些郁郁不得志的人引入歧途。作者通过细致梳理和盘点,对阿里巴巴的15年成长史进行了忠实回顾,从海博翻译社到淘宝网,从淘宝商城到天猫,从支付宝到阿里云计算,从拉来软银的第一笔投资到纽交所上市。同时还对马云、蔡崇信等元勋在阿里的贡献,以及他们对互联网、电商的理解和展望,进行了深刻地分析。这本书可以说是阿里巴巴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电商的成长史记。

2.《21世纪资本论(导读本)》

何帆,中信出版社,2014年12月

我在读:悲观的预言带来激进的建议。为了改变21世纪贫富恶化的趋势,《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皮凯蒂建议,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本征收累进税。2014年,《21世纪资本论》在西方国家和中国都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最猛烈的抨击就是皮凯蒂提出的征税建议。然而,抛开既得利益或是意识形态的影响,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就会发现皮凯蒂的主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进。他并不是主张建设人人平等的空想世界,也不是要回到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甚至不认为政府的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扩张,只是认为政府应该急需强化其承担的社会职能。思想的交锋能够带来学术的进步,但可以预料的是,由于这场讨论涉及到贫富分化与收入分配、政府干预与市场秩序等敏感话题,亦有可能变成一场混战。如果只是偏见之间的互相批斗,不会对学术研究的深入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鉴于此,本书作者试图对皮凯蒂新作中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加以自己的简略评论,希望对参与争鸣的各方能有所参考。

3.《从0到1》

【美】彼得蒂尔、布莱克·马斯特斯,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

我在读:在科技剧烈改变世界的今天,想要成功,你必须在一切发生之前研究结局。在传统时代,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从1到N的过程,也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复制之前的经验,通过竞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而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企业却是一个从无到有,即从0到1创造市场的过程。初创公司往往是新科技的诞生地,而他们通常肩负着让世界更美好的使命而聚成小团体。在功能极端失调的组织中,要想获得晋升机会,告诉别人你在工作比挽起袖子做事更重要。从另一个极端说,如果舍弃团体,一个孤独的天才可能会创造出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却不能创造出整个产业。从积极的角度说,一个初创公司就是说服一群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而规模小才有思考的空间。作为PayPal公司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竞争、如何进行垄断、如何发现新的市场。从哲学、历史、经济等多元领域,解读了世界运行的脉络,并分享商业与未来发展的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是一本指南著作,而是一场每个初创公司都不得不做这场思维运动: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4.《工厂心理管理》

【日】铃木丈织,东方出版社,2015年1月

一个方法 第7篇

在传统的基于组件开发的软件开发工作中,组件开发者只专注于生产和发布组件供使用者复用,而组件的复用者则集中精力去寻找能够复用的组件去开发自己的应用软件。在此过程中,组件的使用者对组件的可信赖上,组件的质量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而保证组件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与组件的测试有着密切的关系。"软件组件的测试(及基于组件的软件系统的测试)可能是对组件方面技术要求最高的。[1]"但测试组件并不是简单的执行测试然后改正错误,组件还应该能满足不同的环境。

本文提出了一个组件测试方法,该方法由组件开发者和组件复用者指导方针组成。组件开发者指导方针帮助开发者向组件第三方测试者提供测试信息;在组件复用者指导方针中,该方法协助组件复用者在使用组件之前对所选组件进行测试,以便理解该组件,使所选组件能够更好地集成到自己的应用程序中。另外,本文提出的组件测试方法通过一个集成到组件开发者和组件使用者双方的开发环境中的实例工具所支撑。

本文组织如下:第一部分介绍本文提出的指导组件开发者和组件复用者提高组件复用效率的组件测试方法;第二部分简介支持该测试方法的指导工具;第三部分说明相关的工作;第四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及对未来工作的定向。

1. 软件组件测试方法

这个测试方法试图解决软件组件开发者和组件复用者之间因为缺乏对组件的相关的信息传递而导致的组件使用效率降低的问题。组件开发者和组件复用者之间信息传递的缺乏是组件测试的一个主要障碍,因为组件复用者在使用某个组件之前对组件的测试与组件开发者对该组件的认识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因此,这里提出的测试方法的指导方针就包含了组件开发与组件使用者双方的测试。

1.1 组件开发者工作流

图1所示为组件开发者活动工作流。下面是每个活动的具体介绍:

收集信息活动本工作流的第一个活动是收集信息活动,相当于信息收集的阶段。这个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指导组件开发者收集所有能够促进理解所开发组件的有效文档信息。当然这些信息提供的是理解组件功能、输入参数、输出数据类型等有效的信息,而不是包括组件开发的具体信息。来自不同开发阶段的文档放入文档库便于参与该项目的每一个人查阅。

显而易见的是这类文档非常依赖于组件开发所采用的开发过程。例如,那些更接近于敏捷方法的过程,如极限编程这类的开发过程就很难收集更多的有效的能促进对组件理解的信息,因为这类过程生成很少的描述性文档,在这类过程中主要的输出是代码。而像采用UML组件开发过程就会提供很多有效的细节描述,包括类图、接口规范等。

信息约束活动对于开放源码的组件来说,如果此中没有需要保密的信息的话,这个活动是可以跳过的。但是对于组件交易的商业性质来说,信息约束是很必要的。

通常情况下,组件生产商仅限于提供各种组件的升级版本、售后服务、用户手册和用户支持。鉴于此,这个活动指导组件开发者在开发过程的早期去收集各种版权和知识产权所规定的权责信息,从而指导开发者标识那些不能向组件使用者公开的信息----这是出于法律保护意识或经营策略的原因的一个活动。

虽然出于商业规则、算法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原因对一些信息进行了分类和标记,从而限制组件用户对这些标记的信息内容细节的了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相关的信息可以在后续的活动中被忽略或是屏蔽,相反,诸如源代码或是用例等可以被开发商用来构建支持组件使用者测试组件基础设施时使用的指导文档。

信息分析活动第三个活动是信息分析活动,这个活动对开发者来说需要花费最多的精力。在这个活动中,组件开发者利用前面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产生可以指导组件使用者进行测试的相关信息。

有很多技术可以使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自动的手段去挖掘相关信息(如从源代码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帮助组件开发者生产测试相关的文档,如文献[2]中提到的Component Retrospectors方法就是一个从源代码片段中获取有用信息的一个方法。使用工具的一个好处是使组件开发人员在生产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投入,另一个好处是,这些工具在特定的信息获取上有着各自的优势,能使开发者获得更全面的信息。组件开发者可以将所有有效的信息做成文本文档提供给组件使用者以支持他们的测试活动。在此,有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开发者应该提供哪种类型的信息给组件用户。而且,根据分析国际标准ISO/IEC12119,及后来更新的标准ISO/IEC25051(它们都是关于商业软件产品质量的测试需求),同时根据IEEE Standard 829中关于软件测试文档的规定,我们建议一个提供给第三方测试用的软件测试文档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

功能描述根据软件质量需求的国际标准,对组件的每个功能需要提供一个全面的描述。这个描述应该是用自然语言提供的准确的没有歧义的。

用法描述用法描述应该提供用户正确执行给定功能的描述,即怎样调用、使用条件、约束条件等。

数据描述数据描述与功能描述是相关的,它提供能够修改给定功能状态的输入值的描述,可能的输出结果、边界值、错误的输入等的描述。

虽然ISO12119提倡由开发者为使用者提供测试实例,但我们的方法却并不支持这么做。因为国际标准只是关注于组件本身的测试,而组件的使用者不仅关心组件本身还要考虑到组件在他们应用软件中的集成问题。因此,根据开发者的环境提供一些静态的测试实例还不如给使用者提供一些关于接口、方法调用、和用法的信息更有效。当然尽管不是细致到测试实例的层面上,但给用户的信息不能太抽象,至少应该描述到功能层面。

发布信息也就是将整理出来的信息附到组件上,或者将信息发布到第三方测试人员能够便利地找到这些信息的地方。

1.2 组件用户工作流

图2显示了组件用户工作流的各项活动。有些活动是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只由测试者做的),有些活动可以完全由工具自动地或是有工具支持来完成的。这样可以减少用户测试的投入。下面是每个活动的具体描述:

标记复用点在这个阶段,组件测试者要标记被开发的系统在何处插入组件。例如,一个在线系统,在用户完成注册后,需要给用户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以确认他们注册的相关信息。这里就应该有一个标记的复用点,即在用户注册完成后,激活一个电子邮件发送组件给用户发送一封信息确认信。

将复用点映射到组件功能这个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为策划组件测试实例而进行的准备。在系统标识了哪儿可以插入外来的组件后, 就需要导出所选组件功能的一个关联及复用点可能的位置。

这个活动是很重要的,因为通常并不是组件生产商提供的组件中的所有功能都是适用的,而仅是其中的某个子集对用户来说是有用的。映射的执行可以通过下面三条信息来指导:

·需要测试的是什么?

·不需要测试的是什么?

·交互在哪里发生?

理解组件并策划测试实例此活动是利用组件生产商提供的所有相关信息理解组件并且精心组织自己的测试实例。

为了有效的组织自己的测试实例,组件使用方应该理解所选的组件的是怎么工作的。使用者要注意所选组件的用法、正确的输入及方法调用,不能违背提供方提供的接口规范来操作。组件的使用者弃用某个组件的一个普遍的原因是对组件的误解。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组件使用方没有按照组件提供方的要求来使用组件造成的。例如,有个组件C,在其main接口处包含两个方法a () 和b () ,在调用方法b () 时所读入的变量需要有方法a () 事先进行处理。这样方法a () 和b () 之间就存在这一种依赖关系。如果组件使用者没有注意这个依赖关系,会导致组件的使用错误。最后,组件使用者就可能弃用这个组件C。所以组件的提供方在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中要尽量避免这种组件误用以及双方之间的这种信息缺乏。

执行和评估测试实例执行创建的测试实例,并对起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估。

2. 工具介绍

此工具由由个模块组成,以Eclipse插件的方式执行。一个模块称为CPT (Component Producer Tool),此模块帮助组件开发者收集数据,分析信息,并将信息打包用来支持组件使用者测试组件。另外一个模块成为CCT (Component Consumer Tool),用来帮助组件使用者理解所选组件,构件测试实例并标识用户系统和组件之间的交互,以此来验证组件是否完全符合需要。

CPT以程序源码段作为输入,捕获组件的功能信息。CPT的策略是尽可能的捕获信息,让开发者能提供给使用者,并结合一个有开发者提供的算法分别捕获用法信息和功能描述。收集的信息建成一个标准XML格式的文件,该文件名称为COM-PUSAGE.xml, 在发布该组件之前,这个文件可以附着在组件上。

CCT在组件用户方的几个活动中使用。CCT可以记录复用点,检查一个正在构建中的测试实例是否包含了完成测试功能的命令,一个对用法文档中提供的功能的可视化描述等。具有能够提高组件测试者理解组件,还具有编码辅助支持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组件使用者在测试和集成所选组件时对组件进行确认。例如,编码辅助支持功能在许多开发环境中都已采用。它通过显示下一步可能的要输入的命令减少程序员的击键等的劳动。

3. 相关工作

现有的很多方法都是考虑信息缺乏的原因,从而致力于让组件使用者在测试组件时降低对来自组件提供者信息的依赖。Harold等[3]提出利用工具在程序中获取程序的依赖信息,有些信息,比如程序的异常处理等,对组件使用者构建组件测试实例很有用,数据流信息可以度量测试套件测试的覆盖范围等。

也有些方法通过在构建组件时增加可测试实例的方式增加组件的可测试性,从而解决组件使用者信息缺乏的问题。或者是通过给组件设计一个具体的可测试构架让组件使用者能轻易地进行组件测试。潘丽丽等[4]提出了一个可复用组件的测试用例生产方法,该方法从需求规范中提取基于操作流程的功能组件,通过映射、重组测试脚本,导入测试数据,并自动生成测试用例。

分析现有的方法,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些方法都只能解决诸如信息收集,测试实例的执行等具体活动,不是从组件开发者开始到组件测试者工作流结束时结束的一个完整过程。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这些方法,将单个的解决办法集成到组件开发者和组件使用者双方的过程中来共同支持组件的测试。

4. 结语及工作展望

本文提出了一个高效测试复用组件的方法用来引导组件开发者和组件复用者测试组件,以此提高组件复用者对组件的理解和测试。该方法由两个工作流组成,一个工作流用来引导组件开发方收集组件测试信息,根据组件的知识产权及商业策略尽量在理解层面上给组件用户提供有效的测试信息,并制作规范的测试信息文档以引导使用者更好的测试组件。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通过实验性研究进一步改善本方法以及其支持工具。交互度量及需求可跟踪性度量对于准确地获取待选组件与系统之间的交互信息有着很好的指导,这也是我们未来工作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Clemens Szyperski.Component Software:Beyond 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M].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2007.

[2]Liu, C., Richardson, D.Towards Discovery, Spec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Component Usage[C].1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Florida, USA:1999, 331-334.

[3]Harrold, M.J., Liang, D., Sinha, S.An Approach to Analyzing andTesting Component-Based Systems[C].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Software Engineering.Los Angeles, USA:1999, 134-140.

一个方法 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学习方法,阅读教学,景物

一、理论的依据

语文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在我们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就有表述:“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指明学生向上探索的方向, 教给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苏轼说:“书富如入海, 百货皆有。人之精力, 不能兼收尽取, 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因此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能够学有所用, 学有所长,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去认真研究和探索的。

二、想法的产生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这一训练组的课文, 都是写景的文章, 此时我们已经学完了前三篇课文, 《古诗三首》包括:《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但在学习中, 找文中景物的过程, 学生做的不够好。不仅这一单元的课堂上做的不够好,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学生做的也不够好, 找景物的时候, 大多数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 分不清主次。如何利用好这几篇写景课文, 教给学生这方面的学习方法呢?我觉得前三篇课文, 是训练学生能力的基础, 而后面的阅读课文《七月的天山》, 只能算是练习题。那就要从前三篇精读课文入手。既然学生不会找景物, 那就教一下这方面的学习方法吧。学会了这个方法, 让学生拿《七月的天山》做训练好了。有了这个想法, 就着手设计教案。

三、方法的产生

学习写景物文章, 如何找准景物?我领着学生重新从第一课开始。

引导学生思考《独坐敬亭山》写了什么景物?你是怎么找到的?学生说出是直接划出来的景物, 因为第一句写的是众鸟, 第二句写的是孤云, 三四句写的是看不够的敬亭山。

《望洞庭》都写了什么景物呢?先引导学生思考, 作者望洞庭的什么?学生回答:月光下的山和水?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潭面无风镜未磨”中潭面就是湖面, “白银盘里一青螺”写了水和山的颜色, 水是“白银盘”, 山是“一青螺”。之后学生总结出是抓重点词找到的景物。

《忆江南》和《望洞庭》是不同的, 问学生哪里不同?如何找景物, 都有什么景物?学生说出是第二三句中找到的景物——江花、江水。后来总结出是在重点句中找到的景物。

《桂林山水》和《记金华的双龙洞》我引导学生看题目, 从题目看出了什么?学生说从题目中找到了课文要描写的景物, 从题目中找到描写的景物, 之后再去找课文中的重点段, 重点段里详细的写了景物。

学生在练习中用以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在找《七月的天山》景物的时候, 遇到了问题, 因为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是不同的, 有学生说可以利用从题目中找景物的方法, 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是天山, 那分别写了天山的什么呢?有学生说可以从重点段中找, 在重点段中, 找景物, 又遇到了分歧, 因为描写的景物太多了, 之后又引导学生从重点段中描写比较多比较具体的部分找的景物。就这样剥洋葱一样终于找到了《七月的天山》中描写的景物:天山的雪水、原始森林、野花。

于是, 我们总结出了在文章中找景物的方法: (1) 如果文章中景物描写的少, 那就直接划出来。 (2) 从重点词中找出来。 (3) 从重点句中找出来。 (4) 从重点段中找出来。 (5) 从题目中找出来。 (6) 从重点段中描写比较具体、比较多的部分找出景物来。

四、方法的实施

学生掌握了如何找准景物的方法后, 我选取了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这组课文, 让学生按照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找景物。老师的快乐感染着学生, 加上这种方法学生学的也轻松, 所以练习的课堂也是轻松愉快的。一节课的时间, 学生们找准了《乡下人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麦哨》中的景物。

在找《乡下人家》第一自然段景物的时候, 我们遇到了问题, 第一自然段有同学说写的是瓜, 有的同学说写的是藤, 有的同学说写的是瓜架。后来同学讨论出来, 无论藤和瓜, 都是瓜架上的, 那就是写的夏天瓜架上的景物了。这个问题也同样出现在《麦哨》的第四自然段。刚有一个同学提出:“老师这个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好多景物, 有油菜花、蚕豆花、麦田好多景物啊。”马上有个同学给他讲解:无论油菜花还是蚕豆花还是麦田, 都是田野里的, 这一段主要写的是春天田野中的景物。我为学生的善于总结而感到欣慰。在《乡下人家》第五自然段的讨论上, 同学们分歧很大。有同学说这一自然段没有具体写哪一样景物, 都写的很笼统。但这一段是确实是写景的, 而且写的非常美, 经过大家的讨论, 同学总结出这一自然段是写夏天傍晚的农家田园风景。原来找景物也可以总结出来呀。于是我们在找景物的方法中又加第七个方法:通过总结找景物。

五、方法的重要性

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 如何教、怎样教?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这些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在讨论、在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用教材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才会学好语文, 用好语文。

当然, 教师的学习方法的产生, 不是偶然的灵感乍现, 而是心系学生、冥思苦虑的结果。老师应该是一名思考者, 并且能够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任务, 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能力, 而这种积沙成塔的学习方法积累, 必将为学生今后创新能力的厚积薄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个方法 第9篇

做文言文试题时, 应打破试题的顺序, 首先关注文段后的注释, 因为注释常常有提示作用;其次就是先看“分析概括题”, 因为, “分析概括题”选择项中分析概括的内容大部分是正确的, 这能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重点字词的解释等, 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文段。因此, 我们做题之前, 应该从后往前, 先看“分析概括题”, 再按顺序从前往后来做, 这就是所谓的“倒看正做”原则。

方法:

1、断句题———排除法

断句题的基础是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 据语感能断开的先断开, 然后巧用句中的“名词、动词、虚词、句子成分、固定结构和句子的对称性”等断句, 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排除法来排除干扰项。

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二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正确的是C项。句子中“八虎”是刘瑾等八人的外号, 应与前面的“刘瑾等八人”连在一起, 不应断开, 故排除A、B两项。“文每退朝对僚属”显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所以在“语及”后断句, 故又排除D项, 所以正确的是C项。

2、古文化常识题———捕捉法

近几年的高考古文化常识题, 内容上主要考查三类:一是古代礼仪、称谓等有关的词, 二是古代的官名及表官职变动的词, 三是古代纪年、纪日等有关的词;能力上主要考查掌握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古文化常识题的审题非常重要, 命题者常在字眼上作出“陷阱”, 同学们往往因一个词没看清, 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如能针锋相对捕捉着字眼, 答案就会正确。

3、分析概括题———对照法

文言文的分析概括题, 分析或叙述的错误只是一个小点, 可能是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和强加因果关系等, 所以做分析概括题, 我们首先明确干扰角度, 然后就可以把选项代入原文找出文段中与选文中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照, 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 就可准确确定答案。

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文为官清正, 关注民众生活, 他在湖广, 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临境争地一事, 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 年成歉收, 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 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 敢于奏议国事, 武宗继位, 诸项费用供给不足, 他不顾非议, 一再提出自己看法, 有关机构冗员渐增, 他援引成例, 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嫉恶如仇, 尽力遏制权幸, 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 不理政事, 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 冒死谏诤, 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 饱受政敌陷害, 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 逮捕韩文, 释放后又两次罚米, 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 韩文才官复原职而后退休。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不正确的是B项。对照原文, 我们可以发现本项的错误有几处, 首先“援引成例”错, 韩文并没有援引成例;其次“一再, 着手”的表述也不正确。所以B项答案是不正确的。

4、文言虚词题———对比法

文言虚词的题型大部分是一句是出自原文, 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将这两个句子中的虚词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答题时, 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 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跟另一句进行对比, 据虚词的位置和词性来进行, 如果位置相同再看词性, 词性相同然后再看用法和意义, 把课本中的解释代进去推断选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看是否相同。

如2013年山东高考试题:

1 0.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之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一个方法 第10篇

1 有机化学中增加一个碳原子的方法

在基础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 用于增加一个碳原子的试剂非常多:CO、CO2、CHCL3、CH3OH、CH2CL2、Ph P=CH2、Cu CN、CO (NH2) 、NACN、HCHO、CH3Mg I、 (CH3) 2SO4等等, 都能够为反应过程提供一个碳原子。

1.1 烯 (炔) 和一碳试剂发生的加成反应

丙烯在过氧化物的作用下能够与四氯化碳发生自由基的加成反应, 其生成的产物比原料中要多出一个碳原子;乙炔在氯化铵-氯化亚铜水溶液中和氢氰酸发生加成反应, 得到丙烯腈。早在1959年, 就有学者提出更好的合成环丙烷的方式, 在锌铜合金的存在状态下, 使用二碘甲烷与烯类发生作用即能够实现。CCL2以及CH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间体, 对烯烃进行插入反应就能够生成三元环的化合物质。

1.2 傅-克反应增加一个碳原子

在芳环当中导入一个-CH2CL基团的氯甲基化反应能够引入一个碳原子;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芳烃与氯化氢以及一氧化碳的混合物会生成芳醛;在高压的环境下利用错滑稽的作用, 烯烃与H2、CO发生反应, 能够向分子当中导入醛基, 这就是氢甲醛化反应。该反应在双键增加醛基与氢原子。这三个反应都是非常特殊的傅-克反应。

1.3 一碳试剂反应

卤代烃发生氰解, 也就是卤代烃与氰化钠与乙醇溶液中发生反应, 而其中的卤原子被氰基取代, 进而生成腈;二烷基铜锂和卤代烷会发生反应生成烷烃, 一般用于制备结构更加高级的烯烃和芳烃。

1.4 缩合反应

在甲醛中没有α-H, 其会与其他拥有α-H的醛类物质、酮等产生羟醛缩合反应, 会增加一个碳原子形成单一产物;甲酸酯同样缺乏α-H, 与其他具有α-H的酯发生交叉酯缩合反应, 甲酸酯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羰基, 另外的酯类α位当中会出现会导入酰基, 进而增加一个碳原子形成单一的产物。

1.5 酯化反应

羧酸和甲醇、甲酸在醇或者是酸的催化作用下下回出现酯化反应, 同样得到增加了一个碳原子的酯;异氰酸酯是一种活泼的化合物, 与活泼的氢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衍生物同样多一个碳原子。

1.6 碳负离子反应

在使用双卤代烃发生反应的时候, “三乙”钠盐和双卤代烃之间的摩尔比在2:1的条件下能够制备二酮;脲是一种酰胺而且比一般的酰胺具有更强的碱性, 从某个方面来说其具有氨的特性, 与酯之间发生的反应类似于氨解反应。如丙二酸二乙酯和脲之间的反应能够制备出巴比土酸。

1.7 酚钠盐和一碳试剂之间的反应

苯酚与氯仿于强碱性溶液氢氧化钠当中反应, 能够在芳环中邻位增加一个拳击, 然后通过酸化反应会生成邻羟基苯甲醛, 这也就是瑞穆-悌曼反应。

1.8 使用格氏试剂增加一个碳原子

使用RMg Xg格氏试剂, 甲醛以及吡咯钾盐和二氧化碳进行反应, 其生成的羧酸与伯醇较之前的材料而言多出了一个碳原子;使用CH3Mg I格氏试剂与环氧化合物醛发生反应, 同样生成的伯醇或者是叔醇中多出一个碳原子, 该反应将醛替换成为酮也是一样的。

1.9 醛或者酮与一碳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醛或者是酮与HCN发生反应会生成增加一个碳原子的氰醇;其次, α, β不饱和酮会与HCN发生反应, 会生成1, 4-加成产物;α, β不饱和醛同样与HCN发生教程反应, 生成的产物主要是1, 2-产物;α, β不饱和醛和二甲基铜锂之间发生的发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为1, 4-;最后二甲基铜锂和酰氯在低温环境下生成的甲基酮较之前的原理安排而言而增加一个碳原子。

1.10 其他

在化学实验中, 制备脂芳混合醚的过程中, 通常方向卤代烃呈现惰性的状态, 所以使用氛钠与脂肪卤代烃发生反应;其次为维狄希反应, 醛、酮以及维狄希试剂发生反应会生成增加一个碳原子的末端烯;在强酸的状态下将重氮盐和氰化亚铜在20-26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反应, 会生成氮气导致氰基取代原来的重氮基, 从而得到的产物会比之前多一个碳原子;醛糖和氢氰酸实施加成反应, 经过水解会出现酸, 然后将酸转化成为内酯, 然后使用纳汞进行还原, 就能够得到多一个碳原子的糖。

2 有机化学合成中减少一个碳原子的方法

2.1 脱羧反应

首先是汉斯狄克反应, 纯净干燥的羧酸银盐与四氯化碳同溴共同加热反应, 将二氧化碳翻出来, 生成与原来相比少一个碳原子的溴代烃;其次使用四乙酸铅以及氯化锂对羧酸进行处理, 就会发生脱羧反应, 生成的氯代烃与原来相比少一个碳原子, 为科西反应;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出现羧基与另外一个拉电子的基团化合物, 这样的情况都非常容易脱羧, 反应较快, 而羧基直接与拉电子基团相连, 其脱羧同样非常容易, 如丙二酸杂加热之后会发生脱羧就与这一机制相关, 同样己二酸与庚二酸在脱羧的过程中会出现失水现象, 进而生成五六环酮。

2.2 末端烯 (炔) 烃的氧化反应

通过臭氧的的氧化还原与水解, 烯烃能够生成醛酮, 末端烯烃能够得到减少一个碳源则醛类物质;而末端炔烃则能够通过高锰酸钾的氧化反应得到去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2.3 霍夫曼降解反应

酰胺通过使用溴的碱性溶液实施处理, 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分子会发生重新排列, 进而生成少一个碳原子的胺;酰胺和叠氮化钠进行反应能够生成为酰叠氮化合物, 同样的羧酸与叠氮酸的反应也能够生成。这种叠氮化合物非常不稳定, 适当的加热之后会生成胺类物质, 前者的反应成为克尔蒂斯重排, 而后者则成为施密特重排, 与前文中的霍夫曼降解反应非常相似。

2.4 其他

首先, 酮与甲基醛在卤素以及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发生卤仿反应, 反应生成的缩短和卤仿较之前的原料要少一个碳原子;其次, 含有甲基成分的混合醚于HX的作用之下, 原料中的醚键会发生断裂, 重新生成的物质中少了一个碳原子;第三, 糖酸中的钙盐离子在三价的铁盐催化作用下能够与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反应, 其中的C1-C2键发生断裂, 新生成的糖少了一个碳原子。

3 结语

总而言之, 通过对上述有机化学合成中增加减少一个碳原子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讲解, 同时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和概念知识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合成中的规律与特性, 提高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质量, 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有机化学合成概念体系, 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光龙.基础有机化学合成中增减一个碳原子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 (31) :123-125.282.

[2]邹光龙.基础有机化学合成中增减一个碳原子的方法[J].广州化工.2014.42 (7) :166-168.

求矩阵特征值的一个简单方法 第11篇

關键词: 矩阵;特征值.

中图分类号: O151

在求解矩阵特征值时,我们发现其矩阵的特征多项式往往是3次或者更高的多项式。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特征多项式因式分解,然后求出特征值。但是对于次数较高的多项式,因式分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用“凑”的方法难以实现。本文从多项式的根的角度来求解特征值,给出求解特征值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总结:本文利用多项式有理根的判别定理,给出了求矩阵特征值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求解特征多项式是一个难点。但用此方法,将求特征值转化为一个简单的计算问题,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也将多项式知识和特征值的相关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了知识的前后关联性。

参考文献

[1]王萼芳,石生明. 高等代数(第三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give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solving the eigenvalue of matrix.

一个方法 第12篇

关键词:图形学,科学计算可视化,高度场,细节层次

1 引言

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Visualization in Scientific Computing)是对计算及数据进行探索,以获得对数据的理解与洞察。它为抽象的观测数据赋予了图形化解释。

在一定的数字化描述形式下,使用参数曲线曲面进行3D建模,从而可达到物体的虚拟重构或可视化映射。但如何解决真实感、观测精度与生成速度的矛盾成为自由曲面普及应用的重要课题。

二维网格采样数据场的可视化表现形式有多种,这里选择其中较常用的最具直观表现力的三维映射曲面来表现。针对如何由采样数据恢复空间上连续存在的数据场并以曲面形式进行表现的问题,本文利用一种适于利于标准化OpenGL图形接口实现的可视化方案,并采用计算机图形学中可视效果较好的双三次曲面表现可视化图元。

相比之前多采用的线性插值曲面拟合技术,本文提出一种从R 2域正交网格分布数据集自动重建平滑具自适应细分特性表面的实时渲染的系统方法。此方法克服了线性插值图形视觉质量表现较差的缺点。通过提出的网格简化的高效算法,结合从真实采样数据构建表面平滑的高度场模型的预处理方法,避免求解多项式微分方程组而得到拟合曲面以降低计算复杂度[1]。较之此类技术,方法以动态方式产生LOD模型,利用了快速中心差分操作,可支持帧率和建模策略的灵活调整,并通过支持表面细分特性进一步提高了视觉质量。方法执行效率高,完全可满足应用于实时采样数据的高质量可视化。因此,能更好适应实时高度场的图形表现需求。

2 基于中心差分法的单面片生成方法

以本章讨论的中心差分法为基础,本文最后将给出由Bezier面片构成高度场(地形)系统的方法。因此,从本节开始,将讨论如何找到一个面片镶嵌方法,它应该较之以常规曲面生成原理为基础的方法(例如Open GL求值器)更好。

直接依据Bezier曲面定义的表达式对每个顶点进行计算,这是一种非常低效的方式。因此,应该研究如何设计一种更好的镶嵌方法。以此为目标,以下开始探讨如何得到一种真正实用的执行方式。

下面将就一种更好的特殊镶嵌算法进行讨论,实际上,应用这种算法棗中心差分,将颠覆通常的Bezier面片表达形式。在计算机真实感图形的算法基础[2]中提及了一种形式的中心差分算法,但相比其中提及方法,本文作了较大的修改。

在中心差分中使用的基本数学结构是泰勒多项式。在一个参数u附近的函数h(x)的泰勒多项式的构造公式如下:

在本文所述情况下,处理对象是立方函数。因此,任何超过三阶的导数都将为零。因此,如果三次函数是h(x)。其泰勒多项式形式如下:

至此,可能会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所起的作用就是给定一个三次多项式,结果又得到一个三次多项式。因此,这就可能会产生疑问,即式(1)的变换有何助益。但中心差分所起的作用正是以此为基础。中心差分的思想在于,给定一曲线段的端点,以此为基础求其中点。然后,在后继过程中,继续以这种方式,利用两边得到的中点作为新的端点,进行递归并求其中点,如此不断进行,直至得到所需的曲线。

下面来看一下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然后再来探讨求导问题。如果已知函数h(x)上的两点,比如说h(a)和h(b),而且想找到h(a)和h(b)之间的函数中点,或者即h((a+b)/2),遵循以下所述进行。

首先,求h(a)和h(b)的均值,通过此项操作,就可得到二者之间连线上的一点。

接下来,对于h"(a)和h"(b),即函数h(x)在a和b点的二阶导数,求其均值可得到中点的二阶导数h"((a+b)/)2。继而求得du,它代表h(a)和h(b)之间参数距离的一半,即(b-a)/2。然后,计算-du2*h"((a+b)/)2/2。再将其与上面求得的均值点加和,就得到了欲求的函数中点,即h((a+b)/2)。

至此,可以确定,中心差分是一种镶嵌面片的更好方式。这里,将在推导中利用泰勒多项式的性质。首先,对一些概念作一说明。这里,将中点称为h(u),du为中点与端点之间的参数距离。这就得到第一个端点,将其表示为h(u-du),以及另一个端点h(u+du)。

以此为基础,若给定中点,对泰勒多项式求值,便可以此方式等价的得到端点。这样就得到以下两个等式:

在(3)中可将右侧的含有-du的几项中的负号抽取出来,得到以下两个等式:

(4)、(5)式自身并未提供求得h(u)的足够信息,但仅通过将二者加和简化,便能得到一个形式很好的等式。

正的du与负的du互相消去,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形式。然而,端点并非求值目标,所需要求得的是中点。

对得到的等式移项重新组织得到:

等式两边以2除之并作分解,变为:

等式右侧第一个较大分项部分恰为两端点的平均,求到它很容易,因为假设拥有任何所需的端点信息。但求得右侧的第二个部分相对来说要困难一些。它依赖于中点的二阶导数。问题在于如何从端点出发得到它。注意到二阶导数是一个线性函数。因而从端点出发,推导它将会很容易;仅需将端点处h的二阶导数作平均,就已经得到了结果:

现在,将其代回式(8),得到:

以上过程较为复杂,但通过分析它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它表明通过对端点作平均,并加上端点二阶导数的一个带权均值,就可以得到中点。至此,知道了如何获得中点的二阶导数(刚刚在(9)中实现)。因此,当欲对曲线的其余部分求值时,将有足够的信息进行递归求值操作。

尽管如此,以上所述仅仅是一条曲线的情况,原因在于h仅为一单变量函数。将这种思想应用于面片才是目的,而曲面是双变量的函数。在开始就曲面的情况讨论之前,下一节先来讨论中心差分的一个有用的性质。

3 适用于高度场建模的中心差分技术

使用中心差分的方式,利用至此所讨论的内容,已经足以执行一条曲线的镶嵌。现在要讨论的是如何应用中心差分来镶嵌曲面。较之一个变量的情况,执行二维的中心差分更为困难一些。这里将问题重新作一描述。这次,期望能由一个面片之上的四个角点信息出发,找到面片各个角点之间的中点及面片中心点的信息,所要求的信息种类要求与角点的信息种类相同。其图解见图1。

观察图1,可以明显地看出,给定各角,在此一层次上,若能得到中点,则可在较小的四个方形的层次上以同样的方式递归,等等,直至得到理想的面片模型。当前,既然还不能肯定需要角点的何种信息,可以首先来探讨一下需要什么来求得已知点之外的另外五个点。

u向中点可通过一维的中心差分方式产生。这时可忽略v,因为它在此方向上保持不变,并利用端点和其关于u的二阶导数来得到其u向中点及中点关于u的二阶导数。

v向中点可使用大致相同的方式产生。这时,可忽略u,并利用端点及其关于v的二阶导数来求得其v向中点及中点关于v的二阶导数。

为使这个过程看起来一目了然,在求值过程进行中,明确当前阶段都得到了哪些点的什么信息是颇为有效的方法。下面来看一下现阶段哪些点的何种信息是已知的。

在考虑如何求中心点之前。应该保证u向中点和v向中点的完整性。即,若进行递归,需保证结果之中新点的信息种类与从角点获得的信息种类完全相同。否则,对于四个较小方形区域上的递归,其信息完整性将无法满足要求。所以,目标应确定为寻找f在u向中点对于v的二阶偏导。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目前却还不是很清楚。对如何沿u向对变量v插值的问题,一条线索来自Bezier曲面的表达式:

不妨先沿u向寻找关于v的二阶偏导。这时,必须得到曲面的关于v的二阶导数,由上面的等式,得到:

现在,关于u的基函数,B(u),为一三阶函数。既然它保持原函数形式未变,那么得到的曲面关于v的二阶导数是一个u的三阶函数。对于任意u的三阶函数,利用一维中心差分,即可在u向对其插值。

在此情况下,被插值的函数是关于v的二阶导数,将其记为g(u)。

因而,若知道端点的g(u)和g关于u的二阶导数值,就可对g(u)进行插值。这意味着在u向中点,欲得到关于v的二阶偏导需要以下数据:

在各个角点,已经有了第一个数据的值,即关于v的二阶导数。还必须添上第二个值,即v的二阶偏导数的关于u的二阶偏导。

至此,得到了在u向中点关于v的二阶偏导。以同样的方式,通过将变量互换,容易得到在v向中点关于u的二阶偏导。所以,关于u的二阶偏导是v的三阶函数,因而将以下内容增添到角点即可求得它:

同样,第一项在各个角点已知。此处复合偏导可以轮换,即:

最后,注意到复合偏导是u和v的线性函数,所以,通过将角点的复合偏导值作平均,即可得到u向中点和v向中点的复合偏导值。

通过以上分析,明确了各角点所需的全部信息,进而,也可在u向中点和v向中点得到相同种类的信息。出于保留线索的考虑,以下列出当前已有的信息:

角点、u向中点、v向中点:

现在,仅需指出如何得到中心点信息即可达到目的。

回顾图1,正如每一v向中点可由其两个角点推得一样,中心点可从u向中点推得。所以可以利用u向中点和它关于v的二阶偏导来得到中心点和它关于v的二阶偏导。然后,通过求v向中点关于u的二阶偏导的平均值,就可得到中心点的关于u的二阶偏导。最后,可得到中心点信息中的最后一个值,关于u的二阶偏导的关于v的二阶偏导(从式(14)得到的值),这可通过平均v向中点的对应复合偏导值实现。

最终得到了所有点的全部信息:

角点、u向中点、v向中点、中心点:

因此,给定各自包含五个值的四个角点。通过使用中心差分,可以引出u向中点、v向中点以及中心点。以此为基础,可在四个由新点构成的较小方形的层次继续进行递归。整个过程从显式地计算四个面片角点的所需信息开始,继而递归进行。迄今已经明确了递归进行的步骤,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即递归应进行至何种程度才应终止。

在式(10)中,通过求端点平均值并加上另一项——二阶导数项,便得到了中点。值得注意之处在于,如果二阶导数项为0,就意味着中点处于端点之间的连线上。因此,将该带权的二阶导数项称为中心差分的非线性项——它决定着中点距离端点之间的连线有多远。

中心差分的非线性项是对于正在镶嵌点的表面弯曲程度的一种估计。可以使用中点生成过程中的非线性项来决定正在处理的子片的曲率。进而可以指定某个阈值,若所有中点的非线性项的大小比阈值小,保持子片由各角决定的两个三角形构成的状态并返回。由此,若阈值很大,最终将得到一个包含仅两个三角形的粗糙面片。若阈值很小。则面片会极度细化,这样视觉质量很好但运行很慢。因此,选择一个恰当的阈值只是一个试验的问题,并且可将其作为系统设置功能的一个有用的候选项。此外,需要使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在镶嵌中使距离和视角的因素也能够被考虑进去,并且期望执行要快。理想情况下,应能够知道非线性向量以像素为计算单位的大小。

以前述基于中心差分法的单面片生成方法为基础,在对面片拼接构成地形的相关方法选择时,这里考虑到图形真实感表现要求,对于面片间的连续性的问题,即共享邻接边两侧的面片的切向量应该相同。这样,即便在面片间,地形的观察效果也将是平滑的,采用[3]中的方法,通过Cardinal插值生成曲面两个参数方向上的切向量,然后进行Hermite曲面至Bezier曲面转换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此方法可避免使用一些计算复杂度更高的方法,如求解微分方程组[4],而显示质量相当,仍可很好的满足显示应用的需要。

为了说明多边形裁剪和动态视点相关LOD建模的有效性。这里给出对多边性数量、帧率等的定量分析结果。距离衰减参数部分未作变换及保持线性变化。对于以指定差分递归次数处理得到的高度场数据(测试中得到的此项数据规模为1×106个网格多边性)。以像素为单位,计算每一正交网格中非线性项最大值的屏幕投影大小,并取所有网格中此项数据的最大值。阈值的测试用值以此为上限变化,并以投影像素值计量,记为τ。首先将生成模型多边形数量作为阈值τ的函数,检测其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当τ值在2以内时,其值非常小,画面在此时没有明显的跳变。在加入纹理与光照时,画面质量几乎与未经LOD简化的画面没有区别。而此时多边性的数量明显减少。取τ=2,并将以随机方式确定视点的运动轨迹。对应于图2的测试集,应用本文方法,在120秒时间内,获得了每秒不少于30帧的结果。

4 结束语

解决真实感、观测精度与生成速度的矛盾是自由曲面广泛应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高度场如何应用参数曲面进行三维模型的生成,同时以保证实时显示作为要求。

本文讨论单面片的生成方法,在分析了参数曲线的泰勒多项式表示形式的基础上,引出了中心差分的概念。提出了结合基于Bezier曲面的中心差分技术和视点相关技术的递归镶嵌生成单面片的方法。结合与高度场本身起伏程度相关的LOD算法来决定地形应有的细节程度,使需要绘制网格模型的三角形数大大减少。

对于面片间的拼接,由于即相邻面片控制点定义之间存在关联性,无法进行完全局部性的控制。对此,结合应用了一种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它通过C ar d i n a l插值生成曲面两个参数方向上的切向量,然后进行Hermite曲面至Bezier曲面转换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面片生成过程中,基于Bezier曲面的中心差分方法为得到视觉质量良好的模型打下了基础。利用非线性项决定镶嵌精度,不仅使判断和建模计算变得方便高效,而且,结合考虑视点的方位等因素对视觉的影响,这里的动态建模方法同时具有可随视点接近不断细分的特性[5],在视觉的细节度表现方面可以不受原始模型规模的限制。并且执行效率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IN-HUGH CHOI,MIN-YANG YANG,WON-PYOHONG and TAE-SUNG JUNG.Curve interpolation withvariable feedrate for surface requirement[M].Publisher:Springer-Verlag London Ltd,Issue,2005,25(3-4):325-333.

[2]彭群生,鲍虎军等.计算机真实感图形的算法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徐林,孙长嵩.一个基于映射曲面形式的二维网格采样数据场可视化方法[M].自动化技术与应用.中国自动化学会,2006,11:16-17.

[4][美]金凯德(KINCAID,D.),切尼(CHENEY,W.).数值分析(英文版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

上一篇:中西方音乐理论下一篇:声音的控制